网络信息安全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18:50:16

网络信息安全总结

网络信息安全总结范文第1篇

【 关键词 】 信息安全;规划;规范;完善;信息系统

Research Into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Status Quo at Home and Abroad

Lin Lin

(Information Security Department of the Patent Office Beijing 100088)

【 Abstract 】 Through this topic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information security analysis, for the planning of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system in our country and set up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help for our country to establish scientific and perfect, standardizat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system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opinions.

【 Keywords 】 information security; planning; specification; perfect; information system

1 引言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环境中,信息的重要性被广泛接受,信息系统在商业和政府组织中得到了真正的广泛的应用。许多组织对其信息系统不断增长的依赖性,加上在信息系统上运作业务的风险、收益和机会,使得信息安全管理成为信息化管理越来越关键的一部分。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安全形势,世界各国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保障。2015年已然过半,在安全行业,不同规模的攻击者,无论是技术还是组织都在快速提升。相比之下美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比较完善,信息保障已成为美军组织实施信息化作战的指导思想。

国际上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有了较快的发展,90年代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目前世界上有近300个国际和区域性组织制定标准或技术规则,与信息安全标准化有关的组织主要有几个: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ITU(国际电信联盟)、IETF(Internet工程任务组)等。除了上述标准组织,世界各国的官方机构和行业监管机构还有许多信息安全方面的标准、指引和建议的操作实践。

2 国外IT新技术信息安全

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正在经历一场新的革命,使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虚拟化、云计算、物联网、IPv6等新技术、新应用和新模式的出现,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拓展了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空间。同时,新技术、新应用和新模式在国外市场的全面开拓将加快国外信息安全技术创新速度,催生云安全等新的信息安全应用领域,为国外企业与国际同步发展提供了契机。

2.1 云计算

“云安全”是继“云计算”、“云存储”之后出现的“云”技术的重要应用,已经在反病毒软件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发挥了良好的效果。在病毒与反病毒软件的技术竞争当中为反病毒软件夺得了先机。云安全联盟CSA是在2009年的RSA大会上宣布成立的,云安全联盟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在云计算环境下提供最佳的安全方案。同时云安全联盟列出了云计算的七大安全风险:(1)数据丢失/泄漏;(2)共享技术漏洞;(3)内部控制;(4)账户、服务和通信劫持;(5)不安全的应用程序接口;(6)没有正确运用云计算;(7)透明度问题。

2.2 虚拟化

咨询公司Gartner将虚拟化技术列为2013年十大战略技术第一位,而在2014年初预测中,更是大胆断言到2015年20%的企业将不再拥有IT资产,因为多个内在关联的趋势正在推动企业去逐步减少IT硬件资产,这些趋势主要是虚拟化、云计算服务等。而虚拟化技术,作为云计算的一个支撑技术,必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最值得研究的IT技术之一。虽然目前针对各组件安全的保护措施不少,但是从CVE的公告中可以看出安全威胁仍然存在。目前针对虚拟化环境的主要威胁有三类:逃逸威胁、流量分析与隐蔽信道以及Host OS与Guest OS之间的共享问题。

2.3 物联网

物联网和互联网一样,都是一把“双刃剑”。物联网是一种虚拟网络与现实世界实时交互的新型系统,其特点是无处不在的数据感知、以无线为主的信息传输、智能化的信息处理。根据物联网自身的特点,物联网除了面对移动通信网络的传统网络安全问题之外,还存在着一些与已有移动网络安全不同的特殊安全问题。这是由于物联网是由大量的机器构成,缺少人对设备的有效监控,并且数量庞大,设备集群等相关特点造成的,这些特殊的安全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l)物联网机器/感知节点的本地安全问题;(2)感知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3)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4)物联网应用的安全问题。

2.4 IPv6

为适应Intemet的迅速发展及对网络安全性的需要,由IETF(The Internet Engineer Task Force)建议制定的下一代网际协议(IPNextGeneration Protocol,IPng),又被称为IP版本6(1Pv6),除了扩展到128位地址来解决地址匮乏外,在网络安全上也做了多项改进,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由于IPv6与IPv4网络将会长期共存,网络必然会同时存在两者的安全问题,或由此产生新的安全漏洞。已经发现从IPv4向IPv6转移时出现的一些安全漏洞,例如黑客可以使用IPv6非法访问采用了IPv4和IPv6两种协议的LAN的网络资源,攻击者可以通过安装了双栈的使用IPv6的主机,建立由IPv6到IPv4的隧道,绕过防火墙对IPv4进行攻击。

3 国外信息安全发展趋势

据Gartner分析,当前国际大型企业在信息安全领域主要有几个发展趋势:(1) 信息安全投资从基础架构向应用系统转移;(2)信息安全的重心从技术向管理转移;(3)信息安全管理与企业风险管理、内控体系建设的结合日益紧密;(4)信息技术逐步向信息安全管理渗透。结合大型企业信息安全发展趋势,国际各大咨询公司、厂商等机构纷纷提出了符合大型企业业务和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信息安全体系架构模型,着力建立全面的企业信息安全体系架构,使企业的信息安全保护模式从较为单一的保护模式发展成为系统、全面的保护模式。

4 国外信息安全总结

信息安全在国外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次,国外的信息安全总体发展领先于国内,特别是欧美,研究国外的信息安全现状有助于我国的信息安全规划。国外的主流的信息安全体系框架较多,都有其适用范围和缺点,并不完全符合我国现状,可选取框架的先进理念和组成部分为我国所用,如IATF的纵深防御理念和分层分区理念、ISO27000的信息安全管理模型、IBM的安全治理模块等。

5 国内信息安全综述

目前,国家开始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问题,以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工作为主要手段,加强我国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目前我国信息于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许多应用系统处于不设防状态,信息与网络安全,目前处于忙于封堵现有信息系统的安全漏洞,要解决这 些迫在眉睫的问题,归根结底取决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

6 国内信息安全标准

国内的安全标准组织主要有信息技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ITS)、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下辖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工作委员会、公安部信息系统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等部门。

在信息安全标准方面,我国已了《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公钥基础设施在线证书状态协议》、《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公钥基础设施证书管理协议》等几十项重要的国家信息安全基础标准,初步形成了包括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测评标准在内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框架。

7 国内IT新技术信息安全

7.1 云计算

目前我国的云计算应用还处于初始阶段,关注的重点是数据中心建设、虚拟化技术方面,因此,我国的云安全技术多数集中在虚拟化安全方面,对于云应用的安全技术所涉及的还不多。虽然当前众多厂商提出了各种云安全解决方案,但云安全仍处于起步阶段,除了可能发生的大规模计算资源的系统故障外,云计算安全隐患还包括缺乏统一的安全标准、适用法规、以及对于用户的隐私保护、数据、迁移、传输安全、灾备等问题。

7.2 虚拟化

由于虚拟化技术能够通过服务器整合而显著降低投资成本,并通过构建内部云和外部云节省大量的运营成本,因此加速了虚拟化在全球范围的普及与应用。目前许多预测已经成为现实:存储虚拟化真正落地、高端应用程序虚拟化渐成主流、网络虚拟化逐渐普及、虚拟化数据中心朝着云计算的方向大步迈进、管理工具比以往更加关注虚拟数据中心。在虚拟化技术应用方面,企业桌面虚拟化、手机虚拟化、面向虚拟化的安全解决方案、虚拟化推动绿色中心发展等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发展势头比之前预想的还要迅猛。

7.3 IPv6

我国IPv6标准整体上仍处于跟随国际标准的地位,IPv6标准进展与国际标准基本一致,在过渡类标准方面有所创新(如软线技术标准和 IVI技术标准等),已进入国际标准。中国运营企业在IPv6网络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IPv6领域的地位,积累了一定的运营经验。但总体来看,我国IPv6运营业发展缓慢,主要体现在IPv6网络集中在骨干网层面,向边缘网络延伸不足,难以为IPv6特色业务的开发和规模商用提供有效平台。此外,由于运营企业积极申请IPv4地址,或采用私有地址,对于发展IPv6用户并不积极,直接影响了其他产业环节的IPv6投入力度。

8 国内信息安全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信息资源安全以及个人信息安全等问题与日俱增,应用安全日益受到关注,主动防御技术成为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的重点。

第一,向系统化、主动防御方向发展。信息安全保障逐步由传统的被动防护转向"监测-响应式"的主动防御,产品功能集成化、系统化趋势明显,功能越来越丰富,性能不断提高;产品问自适应联动防护、综合防御水平不断提高。

第二,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计算技术的重心从计算机转向互联网,互联网正在逐步成为软件开发、部署、运行和服务的平台,对高效防范和综合治理的要求日益提高,信息安全产品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网络身份认证、安全智能技术、新型密码算法等信息安全技术日益受到重视。

第三,向服务化方向发展。信息安全内容正从技术、产品主导向技术、产品、服务并重调整,安全服务逐步成为发展重点。

9 国内信息安全总结

国内的信息安全较国外有一定距离,不过也正在快速赶上,国内现在以等级保护体系和分级保护体系为主要手段,以保护重点为特点,强制实施以提高对重点系统和设施的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国内的信息安全标准通过引进和消化也已经初步成了体系,我国在规划时,需考虑合规因素,如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国内的信息安全体系框架较少,主要是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也有国内专家个人推崇的框架,总体来讲,以合规为主要目的。

参考资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994.

[2] 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2007.

[3] ISO/IEC. Information technology――Security techniques――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s――Requirements.2005.

[4] ISO/IEC. Information technology――Security techniques――Code of practice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2005.

[5] Trustwave .2012 Global Security Report,2012.

[6] The White House. Federal Plan for Cyber Security and Information Assura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pril, 2006.

作者简介:

网络信息安全总结范文第2篇

1.1尽快研究出台与三网融合进程相适应的我国广电网络信息安全总体战略规划

按照2010年国务院批复的《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要求,2013~2015年为推广阶段,该阶段目标为:“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推进三网融合;自主创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的网络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资源、文化内容产品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融合业务应用更加普及,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形成;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基本健全,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基本形成;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根据上述阶段目标,总体方案对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适应三网融合进程,我国广电行业在实现技术突破,完成业务融合等措施的同时,需要从战略的高度统筹考虑网络信息安全保障问题,从机构调整、立法、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技术研发、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多方合作等角度全面的制定我国广电网络信息安全总体战略规划,分阶段制定网络信息安全总体目标,依据总体目标制定信息安全基本政策及具体措施,并依此来指导未来几年内面临三网融合不断推进形势下的广电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1.2尽快建立适合三网融合新形势的广电网络信息安全机制

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不断深入,电信、互联网、广电主体业务将相互开放和相互进入,网络承载业务的变化必将对现有广电网络信息安全机制提出严峻的挑战。因此,当前广电行业对节目内容以及传输网络的一些管理方式及监管机制也应因势利导,系统分析及评估当前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及未来可能产生的变化,并针对这些新的变化调整自身管理方式和监管机制,尽快建立与三网融合进程相适应的新的广电网络信息安全机制。

1.3完善并制定新形势下广电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自三网融合进程启动以来,针对IPTV、网络视频等新媒体内容,我国广电行业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监督管理。然而,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不断深入,电信、互联网、广电主体业务将不断相互开放和相互进入,广电网络承载业务将不断扩大,网络覆盖方式将涵盖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方式,用户终端将从客厅电视扩展到PC、移动终端、手持终端等多种终端,业务运营模式也将多种多样,面对上述不断激增的新的变化,目前我国广电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已不能全面系统地保障广电网络的信息安全。因此,完善并制定新形势下广电网络相关法律法规的工作就迫在眉睫。

1.4完善新技术在广电网络应用的安全性及风险评估机制

当前,我国广电运营商在三网融合进程不断推进的形势下,正受到来自电信以及互联网运营商方面巨大的压力,面对这种压力,我国广电运营商在稳固发展自身视频业务的同时,也不断尝试开展新的融合业务,而支撑这些新业务的新技术也被引入到了广电网络中,这些新技术包括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新业务的应用,提升了广电网络的竞争力,然而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应用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安全威胁,如云计算的应用可能会对存在云端的用户信息带来一定安全威胁,物联网大量使用无线通信、电子标签和无人值守设备,这使得物联网应用层隐私信息威胁问题会非常突出。而诸如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也同样存在不同的安全威胁。新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是提升广电网络竞争力的必然需求,但如何安全的应用这些新的技术,尽量减少安全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尽早的对新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安全性及风险进行系统的评估,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分析这些新技术可能在哪些技术环节出现安全威胁,从而针对性的制定网络信息安全对策,进而采取有效的网络信息安全措施。

2三网融合背景下我国广电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措施建议

2.1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广电核心技术研发

2013年6月,美国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登向全世界披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棱镜计划(PRISM)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自2007年小布什时期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该计划的正式名号为“US-984XN”。美国情报机构可通过直接接触位于美国的互联网和科技巨头的用户数据,从音频、视频、图片、邮件、文档以及连接信息中分析个人的联系方式与行动。监控的类型有10类:信息电邮,即时消息,视频,照片,存储数据,语音聊天,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登录时间,社交网络资料的细节。这些巨头主要包括谷歌、雅虎、微软、苹果、Facebook、美国在线、PalTalk、Skype、YouTube、思科等,他们向美国两大情报机构开放服务器,使美国政府能够轻而易举地监控全球。在我国,以思科为例,思科参与了中国几乎所有大型网络项目的建设,涉及政府、海关、邮政、金融、铁路、民航、医疗、军警等要害部门的网络建设,以及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以及我国广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而微软、Google和苹果则掌握了中国的PC操作系统份额,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领域,苹果的IOS及Google的Android操作系统更是平分天下。在广电行业,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及机顶盒也有部分采用Google的Android系统,这都为我国广电网络信息安全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需要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广电网络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先进的自主技术支撑广播电视装备、软件、系统的自主开发和应用,从而切实提高我国广播电视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排除因采用国外技术而可能隐藏的网络信息安全隐患。

2.2推进适应融合网络架构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发

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推进,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三网边界日益模糊,同时,为提高广电网络的承载和覆盖能力,有线、无线和卫星传输网络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协同覆盖也被提上了日程,此外,基于无线频谱开展无线互联网接入业务的呼声也日益高涨。由此可见,当前的广电网络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与互联网、电信网的融合,自身不同传输网络之间的融合,新的移动互联接入网络的需求都使得处于“融合形态”广电网络架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相应地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威胁。因此,如何适应融合形态下的新型广电网络信息安全,推进适应融合网络架构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也需要相关研究机构考虑,并加紧相关研究工作的实施。

2.3推进适应融合业务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发

网络的融合,必然带来的是网络承载业务的融合,当前广电网络承载业务已不仅仅是客厅电视机终端上的视频业务,点播业务、时移业务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基于移动终端的视频业务正方兴未艾,同时,各种数据业务也正由广电网络运营商提供给用户使用,未来物联网等新型业务也将由广电网络承载并提供给家庭用户使用。融合业务给广电网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广电网络的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应对传统视频业务而采用的一系列信息安全技术在面临新的融合业务时已经不足以保障用户安全的使用和享受这些业务形式。因此,需要推进适应融合业务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发,真正使用户放心安全的享受广电网络承载的多种融合业务。

2.4推进面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发

通过之前的研究我们发现,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以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加快在广电网络的应用。然而,新技术在推动广电网络的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以云计算为例,2010年3月云计算安全联盟(CSA)的一份云计算主要威胁的报告中,就提出了云计算目前存在的七大安全威胁,而如果我们没有及早对这些可能的安全威胁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极有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导致所有用户信息的泄露,后果不堪设想。物联网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如果物联网出现了被攻击、数据被篡改等,并致使其出现了与所期望的功能不一致的情况,或者不再发挥应有的功能,那么依赖于物联网的控制结果将会出现灾难性的问题,如工厂停产或出现错误的操控结果此外,黑客等恶意攻击者还有可能通过物联网来获取、处理、传输的用户的隐私数据,如果物联网没有防范措施则会导致用户隐私的泄露。因此,我们在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广电网络应用的同时,务必需要对这些新技术可能产生的安全威胁进行系统的估量,并加紧推进面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发,从而在享受新技术带来的“技术红利”的同时,以技术的手段堵着可能的安全漏洞,真正确保新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安全应用。

3结束语

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网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的信息安全威胁,这就要求广电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和政策措施随之进行调整,要求广电网络在新技术研发、信息安全机制建设、法律法规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刻的变革,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确保广电网络作为国家基础网络设施的安全性、可靠性。

网络信息安全总结范文第3篇

2016年11月29日,普华永道2017年全球信息安全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此次调查是2016年4月至6月由普华永道和CIO与CSO杂志联合在互联网上开展的全球范围调查研究。调研对象来自CIO和CSO杂志的读者与普华永道的客户群体,涵盖133个国家,其中超过10,000份调研来自CEO(首席执行官)、CFO(首席财务官)、CIO(首席信息官)、CISO(首席信息安全官)、CSO(首席安全官)、VP(副总裁)以及IT与安全总监,48%的受访企业年收益超过5亿美元。

调查显示,在过去12个月中,中国内地及香港企业检测到的信息安全事件平均数量高达2,577起,是前次调查记录的两倍,较2014年更是攀升969%。

同时,调查发现,在过去一年中,全球各行业检测到的信息安全事件平均数量有所下降,为4,782起,比2014年减少3%。

中国受访企业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投资预算比去年削减了7.6%。值得注意的是,88%的中国受访企业认为,他们在信息安全上的投入受到了数字化的影响,而投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那些与企业自身的商业战略及安全监管相匹配的网络安全方面。此外,31.5%的中国受访企业表示其有意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先进安全技术领域进行投资。

对此,普华永道中国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服务合伙人冼嘉乐认为,“国内一些有前瞻性的企业已经在调整信息安全的投资方向,通过加大对先进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投入,来明确并加强其独有的商业价值,为业务增长保驾护航。”

根据调查反馈,针对信息安全事件的攻击途径,49%的中国内地及香港受访者表示,网络钓鱼欺诈是主要手段,而商务邮件首先成为重灾区。44%的中国受访企业认为,内部原因是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同时,商业竞争对手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34%的中国受访企业将攻击归因于竞争对手,高于全球数值(23%)。

在商业机会和风险不断演变的大环境中,如何加强物联网中各个连接设备的网络安全,如何利用云科技来部署企业敏感职能已成为企业探索的主要方向。本期调查显示,57%的中国内地及香港受访企业正在对物联网安全策略进行投资(全球为46%),并且已有约45%的IT系统是基于云技术运行的(全球为48%)。

与此同时,根据调查反馈,75%的中国内地及香港受访企业在使用开源软件(全球为53%)。受访企业认为安全管理服务和开源软件能够有效提升企业信息安全水平。

冼嘉乐表示,企业在信息安全方面,应当重视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培训,同时做好企业数据的分类工作、对数据分类进行风险评估,并按照级别对信息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采用科技数据保护方案是十分必要的;企业应该加强信息安全的管理,并提高对受访者身份的识别能力。

冼嘉乐总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正积极采取措施,增强自身信息技术安全系统,以降低不断增长的网络风险。即使有些企业的网络安全管理能力还尚未到位,但云技术和开源软件在中国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已经标志着网络安全成为了商业社会的重点之一。长远来说,企业需要致力于安全方案的不断升级,才能够应对愈发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

网络信息安全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网络安全数据安全

中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据2007年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对全国3765所医院(其中:三级以上663家:三级以下31O2家)进行信息化现状调查显示,超过80%的医院建立了信息系统…。随着信息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医疗和管理工作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信息系统所承载的信息和服务安全性越发显得重要。

1、医院信息安全现状分析

随着我们对信息安全的认识不断深入,目前医院信息安全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1.1信息安全策略不明确

医院信息化工作的特殊性,对医院信息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医院信息安全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些医院只注重各种网络安全产品的采购没有制定信息安全的中、长期规划,没有根据自己的信息安全目标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安全管理策略,或者没有根据网络信息安全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及时调整医院的信息安全策略。这些现象的出现,使医院信息安全产品不能得到合理的配置和适当的优化,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1.2以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等为代表的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危害日益严重

病毒泛滥、系统漏洞、黑客攻击等诸多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营。目前,多数网络安全事件都是由脆弱的用户终端和“失控”的网络使用行为引起的。在医院网中,用户终端不及时升级系统补丁和病毒库的现象普遍存在;私设服务器、私自访问外部网络、滥用政府禁用软件等行为也比比皆是。“失控”的用户终端一旦接入网络,就等于给潜在的安全威胁敞开了大门,使安全威胁在更大范围内快速扩散。保证用户终端的安全、阻止威胁入侵网络,对用户的网络访问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是保证医院网络安全运行的前提,也是目前医院网络安全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1.3安全孤岛现象严重

目前,在医院网络安全建设中网络、应用系统防护上虽然采取了防火墙等安全产品和硬件冗余等安全措施,但安全产品之间无法实现联动,安全信息无法挖掘,安全防护效果低,投资重复,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孤岛现象。另外,安全产品部署不均衡,各个系统部署了多个安全产品,但在系统边界存在安全空白,没有形成纵深的安全防护。

1.4信息安全意识不强,安全制度不健全

从许多安全案例来看,很多医院要么未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要么制定后却得不到实施。医院内部员工计算机知识特别是信息安全知识和意识的缺乏是医院信息化的一大隐患。加强对员工安全知识的培训刻不容缓。

2、医院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医院信息安全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根据当前信息安全的现状,医院信息安全应该是安全策略、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完美结合。

2.1安全策略

医院信息系统~旦投入运行,其数据安全问题就成为系统能否持续正常运行的关键。作为一个联机事务系统,一些大中型医院要求每天二十四小时不问断运行,如门诊挂号、收费、检验等系统,不能有太长时间的中断,也绝对不允许数据丢失,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和巨大损失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各部门的应用,使得各类信息越来越集中,构成医院的数据、信息中心,如何合理分配访问权限,控制信息泄露以及恶意的破坏等信息的访问控制尤其重要:PACS系统的应用以及电子病历的应用,使得医学数据量急剧膨胀,数据多样化,以及数据安全性、实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医院信息系统(HIS)必须具有高可用性,完备可靠的数据存储、备份。医院要根据自身网络的实际情况确定安全管理等级和安全管理范围,制订有关网络操作使用规程和人员出入机房管理制度,制定网络系统的维护制度和应急措施等,建立适合自身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整体的问题,需要从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的高度,制定与时俱进的整体管理策略,并切实认真地实施这些策略,才能达到提高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性的目的。

在网络安全实施的策略及步骤上应遵循轮回机制考虑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制定统一的安全策略、购买相应的安全产品实施安全保护、监控网络安全状况(遇攻击时可采取安全措施)、主动测试网络安全隐患、生成网络安全总体报告并改善安全策略。

2.2安全管理

从安全管理上,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规范和机制,切实加强和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培训,增强医务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制定网络安全应急方案等。

2.2.1安全机构建设。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明确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信息科的相应责任职责,严格落实信息管理责任l。领导小组应不定期的组织信息安全检查和应急安全演练。

2.2.2安全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训等渠道,建设一支高水平、稳定的安全管理队伍,是医院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保证。

2.2.3安全制度建设。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安全制度,包括:物理安全、系统与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确保医疗工作有序进行。

2.2.4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应急演练

依据医院业务特点,以病人的容忍时间为衡量指标,建立不同层面、不同深度的应急演练。定期人为制造“故障点”,进行在线的技术性的分段应急演练和集中应急演练。同时信息科定期召开“系统安全分析会”。从技术层面上通过数据挖掘等手段,分析信息系统的历史性能数据,预测信息系统的运转趋势,提前优化系统结构,从而降低信息系统出现故障的概率;另一方面,不断总结信息系统既往故障和处理经验,不断调整技术安全策略和团队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应急流程的时效性和可用性。不断人为制造“故障点”不仅是对技术架构成熟度的考验,而且还促进全员熟悉应急流程,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实现了技术和非技术的完美结合。

2.3安全技术

从安全技术实施上,要进行全面的安全漏洞检测和分析,针对检测和分析的结果制定防范措施和完整的解决方案。

2.3.1冗余技术

医院信息网络由于运行整个医院的业务系统,需要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不因网络的故障或变化引起医院业务的瞬间质量恶化甚至内部业务系统的中断。网络作为数据处理及转发中心,应充分考虑可靠性。网络的可靠性通过冗余技术实现,包括电源冗余、处理器冗余、模块冗余、设备冗余、链路冗余等技术。

2.3.2建立安全的数据中心

医疗系统的数据类型丰富,在不断的对数据进行读取和存储的同时,也带来了数据丢失,数据被非法调用,数据遭恶意破坏等安全隐患。为了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能够很有效的杜绝安全隐患,加强医疗系统的数据安全等级,保证各个医疗系统的健康运转,确保病患的及时信息交互。融合的医疗系统数据中心包括了数据交换、安全防护、数据库、存储、服务器集群、灾难备份/恢复,远程优化等各个组件。

2.3.3加强客户机管理

医院信息的特点是分散处理、高度共享,用户涉及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因此需要制定一套统一且便于管理的客户机管理方案。通过设定不同的访问权限,加强网络访问控制的安全措施,控制用户对特定数据的访问,使每个用户在整个系统中具有唯一的帐号,限定各用户一定级别的访问权限,如对系统盘符读写、光驱访问、usb口的访问、更改注册表和控制面板的限制等。同时捆绑客户机的IP与MAC地址以防用户随意更改IP地址和随意更换网络插口等恶意行为,检查用户终端是否安装了信息安全部门规定的安全软件、防病毒软件以及漏洞补丁等,从而阻止非法用户和非法软件入网以确保只有符合安全策略规定的终端才能连入医疗网络。

2.3.4安装安全监控系统

安全监控系统可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网络和安全投资,随时监控和记录各个终端以及网络设备的运行情况,识别、隔离被攻击的组件。与此同时,它可以强化行为管理,对各种网络行为和操作进行实施监控,保持医院内部安全策略的符合性。

2.3.5物理隔离

根据物理位置、功能区域、业务应用或者管理策略等划分安全区域,不同的区域之间进行物理隔离。封闭医疗网络中所有对外的接口,防止黑客、外部攻击、避免病毒的侵入。

3、总结

网络信息安全总结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 安全体系 网络安 全数据安全

论文摘要:分析了目前威胁医院网络信息安全的各种因素结合网络安全与管理工作的实践,探讨了构建医院信息安全防御体系的措施。

中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据2007年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对全国3765所医院(其中:三级以上663家:三级以下31o2家)进行信息化现状调查显示,超过80%的医院建立了信息系统…。随着信息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医疗和管理工作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信息系统所承载的信息和服务安全性越发显得重要。

1医院信息安全现状分析

随着我们对信息安全的认识不断深入,目前医院信息安全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1.1信息安全策略不明确

医院信息化工作的特殊性,对医院信息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医院信息安全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些医院只注重各种网络安全产品的采购没有制定信息安全的中、长期规划,没有根据自己的信息安全目标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安全管理策略,或者没有根据网络信息安全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及时调整医院的信息安全策略。这些现象的出现,使医院信息安全产品不能得到合理的配置和适当的优化,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1.2以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等为代表的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危害日益严重

病毒泛滥、系统漏洞、黑客攻击等诸多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营。目前,多数网络安全事件都是由脆弱的用户终端和“失控”的网络使用行为引起的。在医院网中,用户终端不及时升级系统补丁和病毒库的现象普遍存在;私设服务器、私自访问外部网络、滥用政府禁用软件等行为也比比皆是。“失控”的用户终端一旦接入网络,就等于给潜在的安全威胁敞开了大门,使安全威胁在更大范围内快速扩散。保证用户终端的安全、阻止威胁入侵网络,对用户的网络访问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是保证医院网络安全运行的前提,也是目前医院网络安全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1.3安全孤岛现象严重

目前,在医院网络安全建设中网络、应用系统防护上虽然采取了防火墙等安全产品和硬件冗余等安全措施,但安全产品之间无法实现联动,安全信息无法挖掘,安全防护效果低,投资重复,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孤岛现象。另外,安全产品部署不均衡,各个系统部署了多个安全产品,但在系统边界存在安全空白,没有形成纵深的安全防护。

1.4信息安全意识不强,安全制度不健全

从许多安全案例来看,很多医院要么未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要么制定后却得不到实施。医院内部员工计算机知识特别是信息安全知识和意识的缺乏是医院信息化的一大隐患。加强对员工安全知识的培训刻不容缓。

2医院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医院信息安全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根据当前信息安全的现状,医院信息安全应该是安全策略、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完美结合。

2.1安全策略

医院信息系统~旦投入运行,其数据安全问题就成为系统能否持续正常运行的关键。作为一个联机事务系统,一些大中型医院要求每天二十四小时不问断运行,如门诊挂号、收费、检验等系统,不能有太长时间的中断,也绝对不允许数据丢失,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和巨大损失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各部门的应用,使得各类信息越来越集中,构成医院的数据、信息中心,如何合理分配访问权限,控制信息泄露以及恶意的破坏等信息的访问控制尤其重要:pacs系统的应用以及电子病历的应用,使得医学数据量急剧膨胀,数据多样化,以及数据安全性、实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医院信息系统(his)必须具有高可用性,完备可靠的数据存储、备份。医院要根据自身网络的实际情况确定安全管理等级和安全管理范围,制订有关网络操作使用规程和人员出入机房管理制度,制定网络系统的维护制度和应急措施等,建立适合自身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整体的问题,需要从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的高度,制定与时俱进的整体管理策略,并切实认真地实施这些策略,才能达到提高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性的目的。

在网络安全实施的策略及步骤上应遵循轮回机制考虑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制定统一的安全策略、购买相应的安全产品实施安全保护、监控网络安全状况(遇攻击时可采取安全措施)、主动测试网络安全隐患、生成网络安全总体报告并改善安全策略。

2.2安全管理

从安全管理上,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规范和机制,切实加强和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培训,增强医务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制定网络安全应急方案等。

2.2.1安全机构建设。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明确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信息科的相应责任职责,严格落实信息管理责任l。领导小组应不定期的组织信息安全检查和应急安全演练。

2.2.2安全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训等渠道,建设一支高水平、稳定的安全管理队伍,是医院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保证。

2.2.3安全制度建设。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安全制度,包括:物理安全、系统与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确保医疗工作有序进行。

2.2.4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应急演练

依据医院业务特点,以病人的容忍时间为衡量指标,建立不同层面、不同深度的应急演练。定期人为制造“故障点”,进行在线的技术性的分段应急演练和集中应急演练。同时信息科定期召开“系统安全分析会”。从技术层面上通过数据挖掘等手段,分析信息系统的历史性能数据,预测信息系统的运转趋势,提前优化系统结构,从而降低信息系统出现故障的概率;另一方面,不断总结信息系统既往故障和处理经验,不断调整技术安全策略和团队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应急流程的时效性和可用性。不断人为制造“故障点”不仅是对技术架构成熟度的考验,而且还促进全员熟悉应急流程,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实现了技术和非技术的完美结合。

2.3安全技术

从安全技术实施上,要进行全面的安全漏洞检测和分析,针对检测和分析的结果制定防范措施和完整的解决方案。

2.3.1冗余技术

医院信息网络由于运行整个医院的业务系统,需要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不因网络的故障或变化引起医院业务的瞬间质量恶化甚至内部业务系统的中断。网络作为数据处理及转发中心,应充分考虑可靠性。网络的可靠性通过冗余技术实现,包括电源冗余、处理器冗余、模块冗余、设备冗余、链路冗余等技术。

2.3.2建立安全的数据中心

医疗系统的数据类型丰富,在不断的对数据进行读取和存储的同时,也带来了数据丢失,数据被非法调用,数据遭恶意破坏等安全隐患。为了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能够很有效的杜绝安全隐患,加强医疗系统的数据安全等级,保证各个医疗系统的健康运转,确保病患的及时信息交互。融合的医疗系统数据中心包括了数据交换、安全防护、数据库、存储、服务器集群、灾难备份/恢复,远程优化等各个组件。

2.3.3加强客户机管理

医院信息的特点是分散处理、高度共享,用户涉及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因此需要制定一套统一且便于管理的客户机管理方案。通过设定不同的访问权限,加强网络访问控制的安全措施,控制用户对特定数据的访问,使每个用户在整个系统中具有唯一的帐号,限定各用户一定级别的访问权限,如对系统盘符读写、光驱访问、usb口的访问、更改注册表和控制面板的限制等。同时捆绑客户机的ip与mac地址以防用户随意更改ip地址和随意更换网络插口等恶意行为,检查用户终端是否安装了信息安全部门规定的安全软件、防病毒软件以及漏洞补丁等,从而阻止非法用户和非法软件入网以确保只有符合安全策略规定的终端才能连入医疗网络。

2.3.4安装安全监控系统

安全监控系统可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网络和安全投资,随时监控和记录各个终端以及网络设备的运行情况,识别、隔离被攻击的组件。与此同时,它可以强化行为管理,对各种网络行为和操作进行实施监控,保持医院内部安全策略的符合性。

2.3.5物理隔离

根据物理位置、功能区域、业务应用或者管理策略等划分安全区域,不同的区域之间进行物理隔离。封闭医疗网络中所有对外的接口,防止黑客、外部攻击、避免病毒的侵入。

3总结

网络信息安全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信息安全;排查;治理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更是在各大企业得以应用。可以说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企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风险。而供电企业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的行业,它的安全更是关乎着整个国家的电力发展甚至说电力企业发生任何意外都会影响到我们整个国家的经济、国际地位等各方面的发展。因此说,供电企业的信息安全不容小觑。供电企业的信息安全隐患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供电企业在抵挡外来的信息侵略时会设置各种软、硬件措施,这的确对于抵挡外来侵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内部来说这就毫无意义了。内部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比外来侵略更加可怕。所以在处理供电企业的信息安全问题上一定要谨慎认真。

2信息安全隐患

2.1信息安全的定义

信息安全总的来说是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能够不受外界的干扰,保证信息的安全、真实、可靠、保密以及完整性。并且能够完好无损的传输到目的地。

2.2隐患的定义

隐患分为潜在隐患、动态隐患、静态隐患等各种,主要是指事故发生的原因。

2.3隐患的影响

有的隐患并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种隐患危险性相对较低;有的隐患虽然不会导致很大的危险发生,但是仍然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还有的隐患就相对危险了,会对企业造成相当程度的损害,如果是信息安全得到破坏,企业的各种有效信息很有可能得到泄露;最为严重的一种就是会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破坏,甚至会使得整个企业系统瘫痪。

2.4信息安全隐患的形成

(1)通过对“物”的管理不善造成的各种影响:信息的传播需要通信电路,而通信电路出现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治理就会造成通信不便。在信息系统中不管是软硬件的老化或者失效也会造成信息传播不便。(2)通过对“人”的管理不善造成的各种影响:人是最难把握的一类高级生物,既然是人为操作就不可能一直不犯错误。而网络这个大系统又是由多方面的人员共同完成。在信息传输过程中,有些操作人员可能并没有很清楚自身的操作能力,那么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3关于信息安全隐患的排查

3.1排查的目的

隐患如果没有及时消除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如果是轻度隐患造成的影响还相对小一些,但是如果是重度隐患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说,排查隐患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排查隐患的目的主要是在于能够及早发现各种严重隐患,在关键部位重点关注,不让检查工作浮于表面,认真负责信息安全的检查。排查隐患的工作做好有利于企业提高自身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供电企业的信息安全排查的第一步做好了才有机会更好地完成后边的步骤,有利于供电企业持续正常的为国家社会和人民服务。

3.2排查的范围

排查分为终端、系统排查,设备、网络排查,人员、管理排查。排查过程中更是要认真仔细,决不能放过任何可疑的细节,要做到全面、细致。

4关于隐患的治理

4.1排查方法

信息安全不是儿戏,需要专业的知识来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法:督查信息安全、排查信息隐患。我们重点来说一下督查信息安全。督查信息安全,顾名思义,就是对信息进行监督和检查。主要分为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年度监督。

4.2排查流程

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对信息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时,也要遵循一定的法规流程。信息安全的排查工作也是要由专业部门统一组织领导进行。由专门的信息监督人员、检查人员进行排查。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排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且分类整理所得到的信息。

4.3隐患的治理

(1)国家相关法律部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信息安全提出明确的保护方案和违反这一法规所会受到的处罚。并对破坏供电企业信息安全的行为高度重视,重点处置。(2)在隐患发生前有专业技术人员对各个方面进行完美的检查,并且制定出各种意外方案以备不时之需。(3)对于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由于设备问题所出现的问题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加以修正,而且在此之前,信息技术监督小组成员应当提前预料到各种情况,这样才能对在各种情况发生时临危不乱。(4)定期检查。不管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都应该有相关的技术人员对供电企业的各种信息、通信系统是否正常运行进行检查维修。如有必要,还应该开展各种演练活动,提高值班人员的素质和应变能力。(5)加强培训。要对供电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不仅提高理论水平还有实践能力,加强安全意识。

5结束语

信息安全是现当代各个企业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而供电企业作为国家的重点基础设施企业更是要加以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不仅仅是信息部门的事情更是企业所有人的问题。供电企业要做到全员参与,制定更加合理的制度,不断提高信息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阮英豪,供电企业如何有效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J].山东工业技术,2014(6).

网络信息安全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08

中小企业是整个经济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它依然在发展的初期过程中,因此中小企业并没有更多的经历和资金投入到网络信息技术的管理当中。因为网络信息安全给中小企业造成的困扰也不断发生,实际上,在我国中小企业信息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我国不少报纸也在不断呼吁中小企业增加企业内部网络安全管理功能和投入。本文就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

1中小企业网络安全问题

从当前企业的内外部网络中,我们可以认为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网络体系需要所面临的安全问题有如下内容:

1.1外网信息安全

中小企业主要依靠快速获得信息、快速转型、快速提供各种解决方案而获得订单或资源。然而当前快速信息的来源主要是从网络中而来,因此互联网的信息交流成为了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工具,而互联网内部的黑客攻击、病毒传播、垃圾邮件、蠕虫攻击等已经成为威胁中小企业外网的主要内容。

1.2内网信息安全

在摒弃了外网威胁之外,企业的员工不少利用网络处理私人事务,而对计算机进行不当使用,因而造成了企业网络资源大量消耗,带病毒的U盘、光盘等介质在相互电脑之间传播,间谍软件在不断复制企业的信息,这都使得不少企业内部信息在网络之间泄露给竞争对手。

1.3企业内部网络之间信息安全

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不少企业已经形成了企业总部、分支机构、移动办公人员、仓储人员都分开办公的互动运营模式,而在移动办公人员所使用的互联网电脑之间的信息共享安全成为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之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2防范对策

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知道,要真正防止中小企业网络安全问题的发生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随着网络安全防护升级过程,黑客侵入、病毒感染、木马传送等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因此要真正提升企业网络安全更应该从根本上进行,即对企业出入口信息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对员工进行管理和教育,并实时对网络系统进行漏洞和安全问题检查,及时提出相应的安全评估风险,提出补救措施,并有效的防止黑客的入侵和病毒扩散。具体而言要做到实施企业防火墙控制、入侵检查防御、网络安全漏洞修复、重要文件及内部资料管理等方式。

2.1防火墙实施方案

企业应当从网络的内部考虑,对于企业内外部使用合适的防火墙管理软件,而本文所建议的防火墙软件应当设置为两台防火墙,一台防火墙对业务网与企业内网进行隔离,另一台防火墙对Internet与企业内网之间进行隔离,其中DNS、邮件等对外服务器连接在防火墙的DMZ区与内、外网间进行隔离。

防火墙主要的功能在于保护整个网络之间数据信息传递的交流安全,因为它应当设置的安全过滤权限为:对网络数据包的协议、端口、源目的/目标地址之间的审核和管理,严格审核外网用户的非法登录,限制和记录外网用户的数据包传递。及时防范外部的服务攻击,定期检测和查看防火墙的访问日志,对防火墙管理人员的严格控制。

防火墙能极大地提高一个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并通过过滤不安全的服务而降低风险。由于只有经过精心选择的应用协议才能通过防火墙,所以网络环境变得更安全。如防火墙可以禁止诸如众所周知的不安全的NFS协议进出受保护网络,这样外部的攻击者就不可能利用这些脆弱的协议来攻击内部网络。防火墙同时可以保护网络免受基于路由的攻击,如IP选项中的源路由攻击和ICMP重定向中的重定向路径。

2.2入侵检测方案

在核心交换机监控端口部署CA入侵检测系统(eTrust Intrusion Detection),并在不同网段(本地或远程)上安装由中央工作站控制的网络入侵检测,对网络入侵进行检测和响应。

入侵检测系统实时捕获内外网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以动态图形方式展现出来,使管理员能够时刻掌握当前内外网之间正在进行的连接和访问情况;运用协议分析和模式匹配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各种网络攻击和异常现象,如拒绝服务攻击,非授权访问尝试,预攻击探测等;当攻击发生时,可根据管理员的配置以多种方式发出实时报警;对于严重的网络入侵事件,也可由入侵检测引擎直接发出阻断信号切断发生攻击的连接,还可以动态地调整防火墙的防护策略,使得防火墙成为一个动态的智能的防护体系。

2.3网络安全漏洞

不少企业内部为了便于交流,纷纷架设了WWW、邮件、视频服务器,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内部的财务系统服务器,对于管理人员而言,无法及时有效的了解每个服务器之间和网络内部的安全缺陷和漏洞管理,因此使用漏洞扫描和及时修复漏洞、对当前漏洞进行分析和评估工作,成为增强网络安全性的主要方法。

2.4重要文件及内部资料管理

对于中小型企业定期进行重要资料的管理和备份是很有必要的,这能够防止企业内部数据因为各种软硬件故障、病毒侵袭和黑客破坏而导致整个系统资源崩溃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中小企业应当积极的选用各种功能完善,使用灵活的备份软件进行资源的备份和恢复,全面的保护数据的安全。

在服务器、企业内部机子在运行重要数据时,要实时动态加密,自觉的对各种文件进行分级、分类管理、特别对重要的系统文件、重要的可执行文件进行写保护、并使用安全有效的数据存储、备份及时,必要时采用物理或逻辑隔离措施来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和稳定。

3总结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小企业在享受网络技术带来好处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突出的安全问题。笔者针对昆明市某普洱茶城在分布模式下制定的安全防护策略,探讨了中小企业的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防护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无论采取何种措施,安全总是相对的,因而作为网络安全管理员,应随网络安全状况及安全需求的变化,适度的调整安全策略,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张宏.网络安全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21-24.

[2]Anne Carasik-Henmi等.防火墙核心技术精解[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1):10-14.

[3]Paul E.Proctor.入侵检测实用手册[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1):24-30,52-57.

[4]蒋建春.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理论与实践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67-70.

网络信息安全总结范文第8篇

【 关键词 】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Network Safety Problem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Li Wei

( Limited Company of Liaoning Province Pow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mpany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enter Liaoning Shenyang 110006 )

【 Abstract 】 this paper relies on the author's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to 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network security problem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put forward to discuss sexual analysis and suggestions.

【 Keywords 】 power;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prevention measures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项科学技术不断飞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给我们现代人类的生活、工作带了巨大的变革。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为适应时展所带来的变革,提高企业的市场分析和反应能力以及生产运作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许多企业都开始了信息化。他们依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础,根据企业自身的运营特征,打造符合企业发展条件的服务运营平台与信息交流系统。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网络信息也成为了其越来越重要的运营支持和技术支持基础系统。

由于计算机与网络自身所具有的共享、开放以及互联等种种特性,给我们提供了快速、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生产控制平台和海量的资源共享。可以说,它给我们生活和工作带来的改变是革命性的,这种便捷的工作操作方式以及工作效率、作用前所未有。但是,无论什么事物的存在总会具有两面性,计算机网络在带给了我们无比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信息安全方面的隐患。就电力企业而言,信息网络的安全性直接关系着其自身的效益与发展,最重要的是它还关系到电力生产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对于如今生活、生产都依赖于电力保障的社会来说至关重要,如果稍有闪失,各行各业乃至人们的生活状况都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在社会科学技术不断飞速发展、更新的今天,电力信息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了电力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2 信息网络安全概述

狭义上来说,信息网络安全主要是:在网络中,信息的应用和传输必须要保证完整性与私密性。后来许多专业人士与学者依据信息安全的发展和运用状态,将信息安全总结为四个技术要点。

(1)机密性。所谓的机密性就是指的信息在传输和使用的过程当中,不被没有经过合法授权的人浏览与使用。

(2)真实性。真实性指的是信息与信息系统自身不被恶意、不合法的伪造与篡改。

(3)可用性。可用性是指信息的存在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且能够被合法的授权者所浏览、使用。

(4)可控性。而可控性说的是信息与信息系统自身能够被使用者操作、监控,不出现任何异常拒绝指令的现象。

如前言中所提到的那样,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电力企业的信息安全不仅影响着其自身的网络信息的化建设进程,也关系着电力生产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优质运行。所以,强化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确保电力信息网络的安全性,保证业务操作平台能够稳定、可靠的运行,是电力安全工作中的又一核心任务。

3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所面临的问题

3.1 员工的信息网络安全意识不健全

在如今的电力企业当中,许多员工多信息网络的安全意识还不健全。比如用户安全意识不强,系统登录口令过于简单,或是将账户及密码借给他人使用,盲目地进行资源信息共享,这些带全安全威胁性的操作都可能会对企业的信息网络安全带来隐患。还有的员工长时间占用网络,大量消耗了网络资源,增加了企业的网络通信负担,导致企业内部的通信与生产效率较低。更有甚者由于浏览网页或是使用U盘,导致了一些木马、病毒被下载到了计算机系统当中,造成各式各样的网络通信故障。

3.2 网络硬件系统不牢固

当然,网络硬件系统不牢固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尽管互联网的硬件系统已经具有了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其仍然存在的脆弱性也不可忽视,比如雷电所引发的硬件故障,各种传输过程当中受其他因素影响所出现的信息失真等。

3.3 黑客的恶意攻击

如今,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被大范围地投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社会当中的部分人也拥有了较强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控制能力。他们有的出于兴趣爱好、有的出于金钱指使,而对其他网络系统发起恶意的攻击、破坏,以满足自身的各种成就感。在这些攻击行为当中,一部分是主动的进行系统破坏或是更改、删除重要的信息,另一部分是被动的进行监听,窃取企业内部网络交流信息,导致信息外泄。

3.4 系统漏洞

上一篇:大学生五一安全总结范文 下一篇:小班学期安全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