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型经济范文

时间:2023-02-27 22:08:12

外向型经济

外向型经济范文第1篇

近年来,中山市积极推进“外向带动”战略,加快与国际产业结构转移对接,构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迄今已与13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到2006年底,全市累计出口达785.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6.7亿美元,全市各类涉外企业约5000家。2006年进出口额达231.3亿美元,比增23.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1亿美元,比增8.4%。在国际贸易摩擦增多、土地紧缺、用电紧张等不利因素制约下,我市外经贸始终保持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外向型经济成为我市建设“两个适宜”城市,构建和谐中山的重要推动力量。

本世纪的前20年是外经贸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协调平衡发展的关键而重要的时期,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确保外经贸可持续增长面临巨大的挑战和考验。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5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认为要加快外贸发展,提升外贸竞争力,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外经贸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注重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注重扩大进口,加大设备、技术和战略资源的进口;注重培育新亮点,扶持一批民营出口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内外源经济互补互进的外经贸新格局;注重营造良好的外贸进出口环境,加快大通关建设;注重提高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和水平。通过一系列措施,切实推进外经贸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外贸出口从低附加值、贴牌生产出口和货物贸易为主向高附加值、自主品牌出口为主和注重服务贸易转变,推进对外贸易从出口导向为主向进出口协调发展转变。

全面释放外贸主体活力是我市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要适应入世后的经济运作规则,必须实施投资主体、目标市场和出口产品的“多元化”战略,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深化企业所有制改革,充分释放外贸企业的活力。我市的外贸企业原来绝大部分为纯国有性质,近年来,我市积极对外经贸企业改革进行探索,以产权制度为突破口,坚持一司一策,选择最佳转制模式。2001年全市外经贸系统所属21家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转制面达100%,走在全省各市外经贸系统的前列。转制后,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其走实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的跨国经营之路。转制几年来,大部分企业资产质量好转,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改善。目前出口超亿美元的外贸企业,已由转制前的1家增加到6家;转制外贸企业出口21.5亿美元,是转制完成当年的3倍。

其次,我们着力做大做强外贸龙头企业。外经贸发展的主体是企业,提升外贸发展的竞争力从根本上是要提升外贸企业的竞争力。过去,我市外贸企业规模小而分散,还经常发生不规范的竞争,削弱了国际竞争力。经过探索我们认识到,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途径是推动企业实现规模经营,节约成本增加利润,提高抗风险能力。从政府角度,就是要通过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培养规模大、效益优、竞争力强的龙头外贸企业,以大带小,以强带弱,实现整个行业实力的全面提升。2005年,我市有6家企业进入全国进出口额最大的500家企业行列,有3家公司成为我国出口额最大的200家企业;2006年全市有16家企业出口超亿美元。针对民营外贸企业不断涌现的情况,我市制定完善了《关于扶持民营进出口企业发展工作方案》,扶持民营外向型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对重点企业进行跟踪服务,充分挖掘增长潜力,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经贸合作竞争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截至2006年底,全市共有民营进出口企业694家,占全市内资进出口企业的91%,2006年民营进出口企业出口占全市出口总值的20%。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市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出口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核心竞争力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靠价格低,这样容易遭遇反倾销制裁等贸易壁垒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追求出口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在战略导向上更加注重出口的质量、结构、效益,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要大力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带动”战略,加快推动出口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积极推动外向型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环境体系和各类产品认证等工作,引导企业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创立自有品牌、商标。为此,我市对民营进出口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取得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各类产品认证,取得国外知识产权,在省分配资金额度内予以支持;对获得部级和省级名牌产品的企业,被授予“中国专利金奖”、和“中国专利优秀奖”等企业予以资助和奖励,在实施名牌战略中,走出了一条创区域品牌与企业创名牌相辅相成的路子。同时以区域特色经济和名优品牌产品为依托,以民营进出口企业为主体,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出口基地,增强出口竞争力。2006年高技术产品出口达35亿美元、比增21%;机电产品出口99亿美元,比增30%。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以纺织服装、箱包、玩具、鞋帽等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大宗商品和机电产品出口为主体,以电子信息类高技术产品为新增长点的多元化出口商品结构,并打造了一批知名出口品牌。

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固然需要外贸企业本身努力,但是外部环境是否优化也很重要。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快,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加大了我国商品进入这些市场的困难;同时部分发达国家歧视政策干扰和发展中国家竞争加剧,在贸易上制造反倾销案件,实行贸易制裁,不断制造摩擦和对抗。特别是入世5年来,我市共遭遇反倾销等案28宗,涉案产品20多种,涉案企业170多家,涉案金额5700万美元。面对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摩擦,我市外贸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为了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外贸出口面临的各类贸易摩擦和技术壁垒,一是要健全职能部门机构设置,我市在广东省地级市中首批设立外经贸部门公平贸易职能科室,建立公平贸易专业网站,宣传普及公平贸易相关知识。二是要加强对大类敏感商品出口情况的跟踪分析,及时多类商品的反倾销预警,有效增强企业规避潜在贸易风险的意识,提高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三是大力推行“政府+行业协会+进口商+涉案企业”四位一体的应诉模式,建立上下联动的应对机制。指导涉案企业积极应诉,不断提高有效运用WTO规则交涉与抗辩的专业水平。在输美木制卧室家具反倾销、欧盟塑料袋反倾销等案件中,我市应诉企业成功获得较低税率,既维护了我市出口企业的合法权益,保住了出口市场份额,更确保了我市对外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切实维护了我市产业的安全与发展。

外向型经济范文第2篇

国际分工格局的演变趋势及特点分析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国际分工的格局是动态演进的,不同阶段的国际分工格局亦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大体上可以将国际分工的格局划分两个阶段。

(一)垂直型分工阶段

此阶段的国际分工是基于不同技术水平下的垂直型分工,即不同产业之间的分工。该阶段大体上又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国际分工处于传统的工业国和农业国这样一个分工格局。其主要特点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工业国家主要生产和出口工业制成品,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家则主要生产和出口农矿产品,形成了工业制成品生产与初级品生产的国际分工格局。第二个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80年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跨国公司实施全球化战略,不仅使发达国家间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而且还将发展中国家纳入跨国公司内部的生产过程。发达国家将技术发展相对成熟、成本相对较高的产业部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发达国家生产和出口技术密集型和一部分附加值较高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则主要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和一部分附加值较低的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新格局。

(二)产业链分工阶段

随着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全球化进程迅速发展,分工逐步深化、细化,传统的垂直型分工的格局被打破,代之以产业链分工为主,即国际分工依据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来进行。具体而言,产业链条可以分为三大环节,即上游环节,包括研究与开发、创意设计、工艺及加工技术的提高和培训、原材料采购等分环节;生产环节,包括母板生产、系统生产、终端加工、测试、质量控制、包装与库存管理等分环节;下游环节,包括分销物流、批发零售、广告品牌管理及售后服务等分环节。经过多年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发达国家致力于研发和品牌营销、控制核心技术等上、下游环节,而将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出去,生产结构呈现出典型的“哑铃型”。

可见,此阶段的分工不再是单纯的产业间分工了,而是产业内分工,是同一产业内部不同环节之间的分工,在这一分工模式下,发达国家不再是单纯的资本密集型产品或者是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发展中国家也不再是单纯的劳动或者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了,而变成了发达国家出口的产品中也包含着劳动密集产品,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产品也包含着技术密集型产品,只不过两种类型的国家在产品的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对于发达国家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来说,发达国家并不承担产品的生产或者加工环节,而是致力于该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等上、下游环节,同样对于发展中国家出口的技术密集型产品来讲,发展中国家也基本上不承担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等环节,而是负责该产品的加工或制造环节。因此,此种分工模式下的产品实际上不一定是发达国家生产的,可能是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很大程度上是多个国家共同完成的,产品多是“万国牌”。因为,这不是单纯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垂直型分工模式了,而是基于产业链条上的产业内不同生产环节的分工模式。

新型国际分工模式下的收益分配分析

作为开放型的国家,参与国际分工最重要的目的是取得更大的收益。那么,新型国际分工模式下的收益是如何进行分配的呢?1992年,宏电脑的董事长施振荣先生提出了著名的微笑曲线,描述了产业链上各个环节附加价值的形态。微笑曲线的两端分别是研发和品牌等,代表高附加值;中间最低点是加工、制造,意味着低附加值。很显然,在价值链两端(研发、设计、采购、品牌、营销、物流、金融等)的附加价值和盈利率高,而中断(加工、组装、制造)的附加价值和盈利率低。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发达国家在进行产业升级时总是尽力向价值链的两端延伸的意图了。经济学家郎咸平将之总结为“6+1”理论:发达国家把价值最低的制造业一端(即“1”)放在了发展中国家,因为价值最低的制造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而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等六块非制造业(即“6”)都掌控在自己的手里。在这样一种“6+1”产业链的定位下,发展中国家就沦落在了价值链的最低端。以“芭比娃娃”为例,芭比娃娃是东莞的产品,出厂价是1美元,但是在美国沃尔玛市场的零售价是9.9美元,接近10美元。除制造成本1美元外,那剩下的9美元价值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定单处理、批发经营以及终端零售创造出的,价格高,同时不浪费资源,不破坏环境,不剥削劳工。由此来看,中国制造业被定位在了“1”,即价值链的最低端,而发达国家掌握了“6”,在这样的分工格局下,中国制造业再怎么创新、升级都难逃“1”的命运,即始终处在价值链的低端,始终处在为别人打工的角色,始终在为别人“卖苦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当前我国外向型经济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太低,加之以发展制造业为主,而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制造业越发展,为别人创造的价值越多,但我国为此付出的代价却非常大,消耗了大量的资源,环境严重污染,得到的价值却很少。因此,转变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认清当前国际分工新形势,以新型国际分工模式为基础,以产业链的整合为轴心展开,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占据它的核心环节,在关键环节上构筑自己的核心能力,并使这个能力扩散到整个产业链,以实现核心能力的链式效应。唯有如此,外向型经济转型才能取得成功。推动我国外向型经济的转型策略

(一)转变经济政策

为了鼓励出口行业的发展,多年来,我国的外向型经济政策采用以压低要素价格的办法来赢得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土地、矿藏、淡水、能源、劳动、外汇等价格长期偏低,市场化程度不高,扭曲严重。许多地方和企业在政策的支持下,从追求短期效益出发,更愿意依靠大量投入廉价的劳动力、资本、土地和自然资源等来生产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以数量扩张而取胜,而缺乏人力资本投资和自主技术开发的动力。因此,必须转变以扭曲要素价格,谋求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利益的外向型经济政策,建立起以鼓励创新,放弃短期利益而谋求长期利益的外向型经济政策。为此,一是要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矫正要素价格长期扭曲的局面,实现按照市场来配置资源,引导资源流向效益高的行业和企业;二是要建立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以便加快技术进步。对于科学研究而言,最重要的是形成自治和自律的学术共同体,以便树立严格的学术规范,建立以科学发现首创权为核心的奖励体系。对于技术而言,最重要的是营建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政府对研究开发项目提供资助或补贴的制度,弥补市场的不足,使技术创新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政府还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扶持相关产业内领先企业间制定技术标准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并力争使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在成为全球标准的协调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本国的企业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二)加快服务业发展

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必须有发达的服务业作支撑,因此,要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的发展。加快服务业发展首先要求改变长期以来的“重制造,轻服务”的产业政策趋向。其次,要放宽对服务业的管制,改善服务业的经营环境。除某些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领域外,要取消所有对社会投资不合理的规定和限制,以强化服务市场的竞争。再次,要加强政府在促进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政府应通过制定适当的政策,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最后,加快制定和完善与服务业及其市场运作有关的法规,包括服务业的行业标准、服务范围、竞争秩序、价格收费、奖惩规则和纠纷仲裁等;同时,要加强执法,对违反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行为要依法管理,保护服务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等。

(三)实施产业整合战略

大脑型企业是指处于产业链高端,专注于产品的研发、设计、品牌策划以及购销渠道等环节的功能性企业,它可以弥补我国企业专注于OEM产业链环节而缺乏头脑功能的现状。一般情况下,大脑型企业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实现:一是通过精致管理,建立产品生产和流程的标准系统和测试系统。通过精致管理建立这类标准,能有效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核心环节。二是价值创新。在技术创新基础上,通过产品功能创新、造型创新、流程创新,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以增加消费者剩余,从而“在小改小革的基础上建立起经济大厦”。三是产品创新。新产品可以开拓一个全新产业和消费领域,如美国“宝洁”公司帮助人们改变清洗习惯,推出“SWIFFER”抹布,即可清除污垢,又不需用湿拖把。这个创新为其创造了10亿美元的品牌销售额。四是设计革命。在对消费者文化深刻了解的基础上,美国创造力经济的核心环节就是在设计这个产业研发和运作层面集中大量人才,从而在不断更新消费者文化和消费产品方面走在同行前列,因此创造了在同行中的优势竞争力。五是专利经营。三星通过“质量战胜战略”、“创新研发战略”、“品牌创意战略”和“专利经营战略”而一举成为世界品牌企业。

(四)实施通道建设

通过做强销售环节和通道,构筑需求导向型的产业链。在产业链实物形态运作过程中,接单环节获利润20%,品牌获利润30%,网络获利润40%,亦即大量利润(除研发、创新、设计外)被销售环节所汲取,所以,做强销售、做活通道是OEM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实际上,利润丰厚的根本点在消费者手中,所以,通过建立通道,直接控制产业链终端,强化服务功能,是产业链构筑的关键环节。

总之,国际分工的模式已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传统的产业升级和国际分工思想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外向型经济转型的需要,我们必须站在新型国际分工模式的高度审视我们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以产业链的整合为轴心,重新构筑我们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即寻求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提高我们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实现我国的外向型经济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外向型经济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外向型经济;SWOT分析;徐州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经济的发展战略大体包括内向型发展战略和外向型发展战略两种形式,由于国内的市场有限,技术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以及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外向型经济成为很多地方增强企业活力、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不可或缺的经济发展方式。

一、外向型经济的内涵

所谓外向型经济就是一国或地区为推动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增长,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出口为中心,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所建立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运行体系。与内向型经济相比较,外向型经济具有以下特征:生产企业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把重点放在发展出口产品的生产上;产品或劳务的提供以国际市场为目标,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通过国际、国内的双向流动,达到优化组合,提高其使用效率;产品或劳务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大,风险也大。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爆发,国际市场疲软萧条,导致我国沿海城市出口型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因此,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要讲求内外平衡,从而降低对外资的依赖程度,积极扶持内资企业发展,保证国家和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徐州发展外向型经济的SWOT分析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交通发达,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改革开放的今天,徐州进入了经济国际化的提速期,外向型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在发展中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也有特色鲜明的发展优势。

(一)徐州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分析

1.徐州有广阔的市场优势。在淮海经济区20个地级市中,徐州城市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市场体系最为完备,全市商品交易市场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达30个、十亿元以上的有11个、百亿元以上的有3个,城市中心商圈集聚各类商业零售企业1800余家,市场消费半径超过150公里,覆盖淮海经济区1.2亿人口,成为江苏及安徽、山东、河南等邻近省份城市居民投资、居住、消费、休闲的首选之地。

2.徐州有雄厚的产业优势。徐州作为长三角北翼重要的产业经济中心,传统产业基础扎实,新兴产业态势强劲,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以工程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能源、商贸物流旅游四大千亿元产业初具雏形,光伏光电、风力发电、节能环保、软件外包等高新产业异军突起。目前,共形成各类特色产业基地近20个,聚集了2000多家规模工业企业和50多万从业人员,具有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力和产品配套链条,完全具备承接资本转移、放大投资效应的基础和条件。

3.徐州有较低的商务成本优势。徐州的商务成本不仅大大低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而且在许多方面低于周边地区。从土地成本看,徐州工业用地平均成本约为珠三角地区的1/4~1/6,为长三角地区的1/4~1/5,可有效满足项目建设需求。徐州地处四省交界,京沪、陇海铁路在此交汇,大运河南北贯通,交通发达便利,交通运输效率明显高于周边地区,物流成本明显低于周边省市。

(二)徐州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劣势分析

1.规模较大的外资企业不多,外资企业结构不尽合理。从税收方面看,2010年,江苏中烟徐州卷烟厂、徐工集团、徐矿集团位列纳税规模排行榜三甲,三家内资企业共纳税115.5亿元,占纳税50强企业总额的61.7%。而诸如卡特彼勒(徐州)公司以及中能硅业、协鑫硅材料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港资企业2010年共纳税8.95亿元,占50强企业纳税总额的4.78%,可见,徐州税收来源主要靠内资企业提供。

2.外资项目单一,项目结构不合理,外资行业分布不均衡。外资进入领域单一,市区以制造业和商业服务业为主,在徐州的18家外资企业,其中15家为制造业,1家为商业零售业,1家为商业房产开发,1家为研发中心。卡特彼勒、圣戈班均在徐州投资设立了3家企业;利勃海尔在徐州投资了两家企业。县区则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行业几乎没有,结构和布局严重缺乏合理性。譬如睢宁县截至2004年底,开业的外商企业全部为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纺织制造业、皮革加工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三)徐州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机遇分析

1.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部级开发区带来的新机遇。2010年3月,国务院批准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至此,徐州已拥有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矿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观音机场等,这标志着徐州进入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为海内外广大客商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创造了更多的商机。

2.徐州进入高铁时代带来的新机遇。随着2011年京沪高速铁路的全面开通,以及徐兰、徐连客运专线的加快建设,徐州已经率先进入高铁时代,徐州到北京、上海仅需两个多小时,进入长三角、环渤海重要城市两小时经济圈,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将会加速向徐州集聚,一大批新兴产业将会伴随高铁时代而兴起,众多的发展商机将会在徐州出现。

(四)徐州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挑战分析

1.需求严重不足制约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由于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导致出口企业欧洲订单下降,汇率波动还造成利润的损失。特别是欧洲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对我国出口冲击较大。许多出口企业因为订单不足,生产能力逐步削弱,企业生存举步维艰。从国内来看,受到持续通货膨胀的影响,消费者的收入与社会购买力水平下降,难以弥补出口不足留下的缺口,外向型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2.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外向型企业面临挑战。在全球大力倡导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我国也逐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徐州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电力、建材基地,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许多外向型企业产品的生产会带来大量资源的消耗,工业“三废”产量大。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向集约型,需要外向型企业加快产品的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徐州发展外向型经济战略的对策

1.采取切实措施,不断改善投资环境。近年来徐州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吸引外资来徐州投资兴业。在硬环境上,建立了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为一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大大节约了外资企业的物流成本,但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交通便利性仍有待提高,物流成本仍有进一步压缩空间。在软环境建设上,徐州市政府提出了弘扬新时期的徐州精神,引导市民争做有情有义的徐州人,为招商引资打造良好的软环境,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文支持。但当前机关行政工作作风仍需不断改善,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只有打造出良好完善的投资环境,才能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2.合理规划产业,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长期以来,徐州重工业在全国创出了一定知名度,也吸引了一些外资企业来徐州从事重工业生产和经营,同时也带来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大量消耗。我国当前大力提倡发展低碳经济,倡导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合理规划产业布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原有的以重工业为主的外向型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和提档增速,同时积极开展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大力引导外资投向太阳能、光伏产业等新能源产业,并着力使新能源产业成为外向型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提升徐州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3.坚持制度创新,实现内外资管理的有效整合。利用外资的目的是要更好地服务国内的经济发展,消除内外资之间的政策待遇差别,使外资更好地服务国内经济发展,努力形成内外资公平竞争的环境。应在税收、财政等方面对外向型经济发展进行必要的扶持,以帮助企业渡过暂时的难关。同时创造条件,促进内外资企业在技术、人才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增进内外资企业的融合力度,实现内外资企业的良性发展,从而使得城市经济发展走上和谐发展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1] 赵玉强.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战略调整[J].当代经济,2007(2).

[2]李华生.我国沿边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比较[J].当代经理人,2009(6).

Abstract: Enterprises to be profitable to occupy a certain amount of assets, and operate through assets for business profitability. In General, the stronger the operating capacity of the enterprise, value-added liquidity of the assets of the stronger, more corporate profitability will be strong.

外向型经济范文第4篇

一、新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

1.新疆进出口贸易现状

2000—2008年期间,按名义价格来计算,对外贸易总额增长了8.8倍,出口额增长了15倍,进口额增长1.8倍。环比增长率来看,除了2001年对外贸易总额负增长20%外,其他年份都有高速增长,其中,2003年增速高达77%,世界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日益凸显的2008年增速也达62%,在2001年出现了负增长,增速达负20%。总的来看,环比增长呈现波动趋势,且幅度较大。出口的最高增速出现在2002年达95%,出口负增长出现在2001年,高达负44%,2008年增速为68%,2000—2008年间增速呈现波动趋势,增速差距高达139%。进口的最高增速出现在2003年,高达61%,而负增速出现在2006年,高达负32%,增速也呈现波动趋势。2000年对外贸易结构来看,出口占53.18%,进口占46.82%。2008年对外贸易结构中出口占86.87%,进口占13.13%,说明出口在对外贸易结构中的比重明显增加,进口比重的下降较为突出。

2.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

2000—2008年期间,按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额来计算,对外贸易总额增长了4.5倍,出口额增长了8.6倍,进口额负增长0.16倍。截止到2007年底,工业制成品贸易额占总贸易的93.1%;其中制成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93.8%,进口额占33.6%。但从出口商品的分类来看,出口商品多为服装,它的出口额423371万美元,占出口总额比重36.80%;纺织制品、农产品、家具、汽车及底盘、番茄酱、塑料制品、钢材、箱包等产品的出口额348662万美元,占出口总额比重30.31%;鞋类产品的出口额124457万美元,占出口总额比重10.82%;聚氯乙烯、玻璃制品、照明装置、铝及铅材、鲜干水果、汽车零件等产品的出口额62519万美元,占出口总额比重5.44%;全年机电产品出口202738万美元,增长74.4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0571万美元,增长78.8%。

3.利用外资现状

2000—2008年期间,新疆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从58个增加到72个,合同总金额增加了6.01%;总实际使用金额增加了8.9%;2008年底,独资经营企业的合同金额26549万美元,占总合同金额的41%、实际使用金额10825万美元,占总金额的实际使用金额的57%;合资经营企业的合同金额12349万美元,占总合同金额的19%、实际使用金额5796万美元,占总金额的实际使用金额的30.5%;合作经营企业的合同金额1121万美元,占总合同金额的2.5%,实际使用金额866万美元,占总金额的实际使用金额的4.6%;按贸易方式分,2008年,边境小额贸易的出口额占总出口的81.7%,进口额占64.9%;一般贸易的出口额占总出口的15.04%,进口额占31.63%;贸易方式中加工贸易的贡献率比较低,仅占总出口的2.3%,进口额0.63%。

二、新疆外向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加工贸易发展的缓慢影响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加工贸易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疆参与国际分工的一种形式。但是新疆加工贸易的发展一直处在低的水平。贸易方式中加工贸易的贡献率最低。2008年新疆按贸易方式分析的海关进出口额中边境小额贸易的出口额比上年增长了16.5%;一般贸易的出口额比上年高达负41.16%;加工贸易的出口额比上年高达负28.21%。其中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均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加工贸易的进出口比重一直保持着很低的水平。

2.外贸企业规模小,缺乏竞争力

现在获得外贸经营权的企业越来越多,但多数企业的规模较小,经营秩序比较混乱,对外贸易经营者缺乏必要的战略规划。宏观协调服务和监管工作未能完全适应贸易发展的形势,短期行为突出,经常发生恶性竞争,低价竞销的情况屡禁不止。同时一方面由于多头经营,力量分散,经营能力和竞争能力不强,中小企业难以承担大宗商品和大型技术设备进出口业务经营,从而丧失一些难得的业务机会。另一方面则会使新疆经济对某些国家依赖性比较大,容易受到对方国家经济社会政策波动影响,使进出口贸容易面临较大风险。

3.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

在新疆出口商品结构中,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制成品比重偏低。就机电产品而言,内地均以技术与资本密集型的机械设备为主,机电产品中九成以上是机械设备。新疆机械设备在机电产品中所占比重虽然也上升到一定比例,但是,其中的技术含量和知识含量都跟内地有较大的差距。高科技的缓慢发展严重阻碍了新疆贸易的发展进程。

三、加速新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对策

1.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新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边境省区,同8个国家接壤,拥有17个一类口岸和12个二类口岸。通过它们可以了解新疆,进而了解中国。目前,新疆已形成了“五区三线”的旅游业重点发展格局,景区开发步伐明显加快。先后开发旅游景点(区)468个,其中部级A级景区165个,5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15个,3A级景区69个。2008年新疆国际旅游人数36.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36亿美元,但2009年旅游外汇收入比上年下降16%。国内旅游人数219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97.95亿元,比上年仅增长2.61%。《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列示的68种旅游资源类中,新疆占56种,居全国之首;新疆有许多被称为“世界之最”的自然景观。可以说,发展新疆的旅游业是增强新疆经济实力、提高新疆的外汇收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个很重要的战略。

2.以拓展中亚市场为重点,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随着苏联解体,中亚各国都突出地面临着日用消费品奇缺和产业结构失衡与调整的问题,出现了一个市场和投资的真空,这就为新疆进入中亚市场提供了一个好的机遇。截止2008年底,边境贸易额157.6911亿美元,占新疆出口贸易总额81.71%,新疆边境贸易市场主要集中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两国,上年出口商品总额78.6321亿美元、71.7035亿美元,分别占边境贸易额的49.87%、45.47%,新疆出口总贸易额的40.74%、37.15%。另外,海关进出口总额中,哈萨克斯坦在2008年的出口额71.70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5%。这说明中亚国家正成为我国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走出去战略和能源多元化战略的重点地区。

3.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得到中央的支持实行外向型经济为新疆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资金短缺和资源相对不足的困难提供了必要条件。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的作用,加强服务与监督职能的发挥,从金融保险服务、税收、外汇管理等方面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引导企业和产品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出去。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使境外投资企业的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4.建立“知识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外向型经济范文第5篇

上半年我市外向型经济工作是难中求进、经受考验的半年。半年来,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应对国家宏观调控,竭尽全力化解各种要素制约,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矛盾,把握机遇,奋力拼搏,全市外向型经济呈现出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

一、上半年我市外向型经济运行特点

据海关统计,1—6月,全市进出口总额6.39亿美元,同比增长31.52%,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0.88%,其中出口4.37亿美元,同比增长28.49%,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0.39%;进口2.02亿美元,同比增长38.61%。进出口、出口、进口增幅分别为31.52%、28.49%、38.61%,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增幅较去年同期分别回落了43.11、40.42和51.*个百分点,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幅分别名列全省第六、第七和第四位。

1—6月份,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家,增资企业2家,项目总投资13799万美元,合同外资5336万美元,同比增长154%,实际利用外资3138万美元,同比增长128%,完成年初确定目标任务的78.4%。

(一)从亮点方面看

亮点之一: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增长。1—6月份,全市进出口贸易克服诸多因素影响,保持持续稳定增长,进出口出口进口同比分别增长31.52%、28.49%、38.61%,分别高出全省平均增幅4.5、2.4和9.3个百分点。

亮点之二:外贸有效出口主体增多。1—6月份,全市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312家,同比增加45家,其中生产企业175家,上半年出口额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97家,同比增加23家;其中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6家,这6家企业合计出口1.25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8.56%。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

亮点之三:外资对外贸增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1—6月,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亿美元,同比增长43.94%,占全市出口比重达24.69%。生产企业仍是我市出口主力军。1—6月份生产企业出口2.*亿美元,同比增长22.44%,占全市出口的47.01%。

亮点之四:外贸结构更趋合理。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7142.23万美元,同比增长134.36%,在全市出口中的比重大幅提高,由上年的7.99%上升到16.35%;机电产品出口8041.86万美元,同比增长25.95%;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合计占全市出口额的34.76%,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亮点之五:进口增速强劲。上半年全市累计进口2.02亿美元,同比增长38.7%,其中一般贸易进口13124.41万美元,占同期进口总值的65.*%,同比增长173.68%,其中1—6月全市进口矿产资源3392.34万美元,同比增长527.76%,仅浙江华东巨化物流有限公司一家公司就进口镍矿砂2810.13万美元。

亮点之六: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均大幅增长。1—6月份,全市实现合同外资5336万美元,同比增长154%,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4.5%,完成率同比提高了27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3138万美元,同比增长128%,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8.4%,超时间进度28个百分点。

亮点之七:新批项目单体规模大且质量高。上半年新批的6个项目中,有4个总投资规模在2500万美元以上,6个项目平均规模达2000万美元,是去年同期平均规模的16.4倍(去年同期平均规模仅为122万美元)。合同外资单体项目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占4个,6个项目的合同外资平均达到718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的14.7倍。

上半年我市外向型经济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有关部门积极创新和扎实的服务工作,市外经贸、台办、各开发区在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收紧的情况下,注意调研,防微杜渐,对企业作了很好的指导服务工作;外经贸部门策划组织了欧洲招商推介会、浙洽会、广交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海关和商检对企业服务分别作出了十项承诺和十二项承诺,经常对出口企业加班加点、特事特办;市委组织部、党校与市外经贸局筹办了外经贸工作培训班,推进了外经贸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国税部门给企业指导退税并及时退税,人民银行外管局创新金融服务并及时办汇,都有效提高了企业资金利用效益;经委等工业部门把国际化提高到重要议题,有效促进了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外侨办积极做好企业出入境服务工作,促进了企业高效运转;工商行政服务工作也为外贸企业提供了良好注册登记服务等。从上半年调研情况看,各县(市、区)也都有很好的经验和措施。

(二)从不足的方面看

一是外贸各项指标增幅在全省排名全面下滑。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和宏观调控压力下,外贸经济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市去年1—6月进出口、出口、进口的增幅均列全省第一,而今年增幅分别名列全省第六、第七和第四位。周边的丽水市上半年却增势强劲,1—6月进出口、进口增幅列全省第一,出口增幅列全省第三。

二是各县(市、区)发展不平衡。外贸方面,从进出口增幅看:龙游县、*市进出口仍保持快速增长,增幅分别为90.60%和91.57%,其余各县(市、区)增势平稳,常山县增幅最低,仅增长10.25%,无论是进出口还是出口,增幅差距十分悬殊。从完成年度进度看,外贸进出口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的有:龙游县、*市、柯城区、市开发区和高新园区;外贸出口达到时间进度同步的则只有龙游县、*市和高新园区,其中高新园区已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的外贸进出口目标任务。利用外资方面,县(市、区)利用外资情况发展不平衡,差距进一步拉大。从合同外资看,龙游、常山已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37.39%、112.86%,市经济开发区和*区分别完成年计划的38.39%和15.62%,其余县(市、区)均无新批项目或增资项目。其中市开发区的合同外资为增资项目,也无新批项目。从实际利用外资来看,龙游县、市经济开发区和*区完成的较好,特别是龙游县和市开发区,分别到资1383万美元和1427万美元,已经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龙游半年内完成的实际外资是全年任务的2.5倍;*区实际外资251万美元,达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市和*县分别到资67万美元和10万美元,分别完成计划进度的12%和2.5%。柯城区、常山县、市高新园区和西区实际外资目前还为零。

三是利用外资后劲严重不足,新批项目明显减少。上半年我市合同外资虽然增幅很大,但新批项目比往年明显减少,上半年新批项目仅6家,同比下降57.14%。全省的情况也一样,全省实际外资56.27亿美元,同比增长14.4%,但新批项目869个,同比下降40.2%,并且全省11个市新批项目全线下降,没有一个地市是增长的,虽然这一现象全省普遍存在,具有共性,但仍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开发区园区利用外资主阵地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上半年,市开发区虽然已经超额完成了全年实际利用外资任务,但只有增资项目,无新批项目;市高新园区和西区均无新批项目,实际外资目前还为零。

二、着眼全球,审时度势,积极顺应外向型经济发展趋势

今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人民币升值、生产要素成本推动等带来的影响都将逐步显现,企业面临重新洗牌的巨大压力,加之5.12地震可能带来的宏观经济压力,我市对外贸易不确定因素增多,未来走势将接受严峻考验。

(一)当前存在的不利因素

一是人民币持续升值带来的压力。自20*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上升的走势。在20*年人民币强势升值的基础上,今年在美联储降息救市、国内物价上涨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总体呈现加快升值的趋势,7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升到6.823:1,20*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幅已达6.6%。从现在的情况看,人民币升值远还没有探底的迹象,这对出口的影响不言而喻。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对出口企业提出了较往年更为严峻的挑战:要么承担升值成本维持原出口价;要么提高出口价格,导致部分订单的流失。

人民币升值一方面造成了出口企业的汇兑损失,另一方面,企业又缺乏避险工具与能力,不敢签订超过3个月的出口合同,因此升值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削弱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冲击出口贸易,挤压企业出口利润,影响企业出口的积极性,进而直接影响全市的外贸出口。并且,相对其他地市,由于我市出口产品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很多都是以低价竞争方式赢得市场,因此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市带来的冲击更大。目前,已经有不少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反映出口基本无利可图,甚至亏损,汇率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的汇率风险,造成企业接单困难、生产设备闲置。在当前尚缺乏有效规避手段的情况下,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同时人民币汇率升值还直接抬高了出口规模增长。1—6月全市出口增长28.49%,剔除人民币升值因素后,用人民币计价的外贸出口额仅增长17.48%。

二是外贸政策调整滞后效应开始显现。为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缓解贸易顺差,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抑制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减少贸易摩擦,促进贸易平衡,去年国家相继多次对外贸政策进行调整。如对部分商品加征关税,出口退税政策再度调整,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等,由于政策调整对外贸出口有个滞后影响,因此从20*年度出口情况看,政策调整尚未对我市出口产生太大的影响,但今年上半年已开始显现。首先,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使我市不少企业的预期收益随着退税率的降低而相应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难以消化出口产品生产成本的困境,尤其对于一些生产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主要通过低价竞争方式争取出口的企业,出口退税率的下调所造成的影响较大。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在抑制顺差增长、限制“两高一资”商品出口的同时,对我市大宗商品,特别是服装、纺织品、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造成负面影响。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一方面造成全市出口规模增长势头减缓,另一方面造成企业出口效益下降,企业出口积极性降低。20*年7月1日开始下调了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此次政策调整对我市影响极大,我市有80.8%的企业、61.74%的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涉及出口额万美元。其滞后效应在今年已经显现,降低和取消出口退税商品今年出口都不理想,1—6月,全市取消出口退税的商品出口下降61.71%。其次,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影响。20*年国家相继3次对加工贸易政策进行大幅调整,20*年版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已达1816个海关商品编码,我市加工贸易龙头企业浙江通天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牛皮革被列为禁止类目录,受此政策影响,该公司自营出口全面停止,进口也因此受到影响。

1—6月,全市加工贸易全面回落,进出口额1.24亿美元,下降22.53%,绝对额减少3600万美元。再次,出口关税政策调整影响。去年出台的新进出口关税政策,对142项“两高一资”产品加征出口关税,有80多项钢铁产品将被进一步加征5%—10%的出口关税。受此政策调整的影响,我市的钢坯及钢铁制品出口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浙江元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出口的钢坯,不仅退税取消,还加征出口关税,出口价格低于内销价格,以至从去年6月份起钢坯出口一直处于停顿状态。1—6月,全市钢铁及钢铁制品出口额838.86万美元,下降42.*%,绝对额减少609万美元。虽然,上述政策调整从长期看有利于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但在短时期内密集出台而且政策过渡期很短,将大大打击出口企业的信心。可以预见,下半年,政策调整所带来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那些自身利润较薄、商品技术含量不高、经营产品单一的企业及“两高一资”企业,在政策调控下,前景不容乐观。

三是贸易壁垒有进一步加剧的倾向。随着我国对外贸易额的迅猛扩张,来自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也在增大。近年来,针对我国商品的贸易磨擦持续不断,并有进一步升级、加强的趋势。欧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设置的“绿色壁垒、“技术壁垒”也愈演愈烈。随着我市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张,遭受“两反两保”案件也随之增加,如欧盟的reach法案、“两项电子电器”、“rose”指令、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以及其他国家名目繁多的贸易壁垒的设置,对我市农产品、化工产品及纺织品等出口带来不少困难。尤其是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新政策》(即reach法案),被称为中国入世以来遭遇的最大贸易壁垒,很多化工产品涉及reach法规,而我市又是个化工产品出口大市,20*年化工产品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3.1%,因此其影响程度现在虽然难以预测,但肯定是重量级的。近年来我市遭受国外反倾销案件急剧增加,已有14家企业遭受国外13起反倾销指控,继去年浙江巨大实业有限公司遭到欧盟反倾销指控后,今年一季度捷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又遭遇来自美国、欧盟的反倾销指控2起,金额为1464万美元,尽管目前我市遭遇贸易壁垒的企业不是很多,涉及的金额也不是很大,但深远影响仍值得关注。当前,公平贸易形势严峻,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出现了将“贸易救济措施”演变为“贸易限制措施”的新动向,出口反补贴调查的压力也在日趋增大。

四是原材料价格“普涨”。近年来,国内外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外贸出口提价压力加大。今年国内机电、轻工、化工等行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多在20%以上。受国际铁矿石基准价上涨65%及国内钢材库存水平较低等因素影响,国内主要钢材价格比去年底涨价幅度达12.55—19.8%。受原油价格上涨影响,化纤、塑料原料等大宗原材料价格涨幅都在10%以上,煤炭上涨30%。据市统计局统计,我市原材料价格1—6月份平均上涨17%。原材料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出口产品成本上升,在出口提价相对较困难的情况下,轻纺、机电等产品出口利润下滑,出口竞争力下降。

五是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大幅上升。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加、日常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等因素,推高了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据企业反映,今年我市企业用工成本较上年提高幅度普遍在20%左右,我市的最低工资已从620元提高到700元,一般工人工资均在1000元以上。除劳动力工资上涨外,新劳动法实施后,员工的“五项费用”等社保金得到了硬性规定,企业用工成本提高,增加了企业压力。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涨,直接抬高了生产成本,影响了企业利润,出现了招工难和用工不足等新问题。

六是世界经济减速,国际需求下降。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蔓延,美国国内消费水平下降,不少美国进口商倒闭,对中国等主要出口国商品的需求萎缩。在美国经济走向衰退的的情况下,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也将受牵连,全球经济也将面临一定困难。作为我市主要出口市场的美国和欧盟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必将影响到我市的外贸出口,并且这些因素的影响预计不会在短期内消失,其影响将向纵深发展,如出现国际需求下降、贸易壁垒、海外商帐等,对我市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亦将持续存在。20*年我市对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的出口为2.95亿美元,同比增长52.85%,占全部出口总额的40.86%,这三大经济体经济发展减速,必然带来国际需求的下降,从而影响我市的外贸出口。1—6月,我市对上述三大经济体出口1.61亿美元,增幅回落32.7个百分点,占全市出口总额36.84%,占比同比回落了4.63个百分点。

七是多种政策相互叠加,增加了利用外资的难度。一是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正式实施,对外商投资决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二是去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国内已经掌握成熟技术、具备较强生产能力的传统制造业不再鼓励外商投资,明确限制类条目适用于外商投资项目,也将对我市利用外资带来影响。三是针对外商投资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国家出台了相应政策进行规范,利用外资项目审批门槛抬高,加大了项目的审批难度。

(二)值得关注的新情况

一是在出口规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背后是出口提价困难、出口利润萎缩、出口信心丧失和出口环境恶化。虽然目前我市外贸出口规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出口额高增长的背后是出口企业普遍反映经营困难,出口成本上涨太快,出口提价不到位,出口效益大幅下滑,出口增长潜力严重不足,出口环境和形势严峻。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等综合影响下企业被动适当提价,提价幅度远无法消化上述因素对出口效益的影响。

二是出口竞争力下降,出口订单有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流失的倾向。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国内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等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与越南、孟加拉等周边国家相比,我市的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竞争优势逐步丧失,出口订单有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转移的倾向。面临多重压力,不少服装出口企业经营困难,已经或面临倒闭。1—5月,全市6家主要纺织服装出口企业,1家陷入困境已停产,4家出口同比大幅下降,分别下降78%、55%、21%和19%,只有1家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三是货币紧缩,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在国家正式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环境下,中国人民银行去年以来已13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6次存贷款利率,且在20*年要求各金融机构实施严格的按月贷款发放计划,进一步增加了企业获取银行资金的难度。信贷从紧后,我市企业普遍感到贷款难度增加,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凸现,不少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已经或面临倒闭。(“钱庄”合法化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未来两三个月内,合法、规范的民间小额贷款业务将在温州这个资本大市正式登台。)

综上所述,由于我市的绝大多数外贸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还很弱,外贸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还不高,上述制约因素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市下半年外贸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利用外资工作的难度也会有所加大。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寻求应对的措施,切不可沾沾自喜,掉以轻心。

三、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当前严峻的外向型经济形势启示我们,一定要更加重视加强学习、研究思考和分析形势,要更加开阔视野、掌握信息,以世界眼光、全局胸怀推进*的国际化进程和高质量外向型经济发展。要把*作为经济全球化棋盘中的一颗棋子,从事外向型经济工作的同志应该具备更为开阔的眼界、思路和胸怀,把各项工作放到世界范围内去思考和谋划,既要立足*、立足浙江、立足长三角,又要跳出*、跳出浙江、跳出长三角看*,放眼全国和世界寻找发展参照系。下更大决心实施开放合作与国际化战略,坚定地走国际化道路。这是*新一轮发展实现“两大目标”的必然选择。我们务必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创新驱动,在总结*30年来改革开放经验,发扬成绩、巩固战果、摸索规律的基础上,认清当前形势,提高*的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把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和*的国际化进程作为重大战略,勇打“全球牌”。

尽管接下去,外向型经济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但我们还是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下半年,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坚定信心,树立坚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决心。

有没有信心是我市当前外向型经济第一位的问题。外经贸战线第一次遭遇如此困难的形势,必须要正确认识,科学把握,积极引导。

一是要看到世界经济有下滑的一面,也有可喜的一面。如美国一季度尽管受次货危机影响,但仍增长0.9%;美联储减息告一段落,人民币被动升值压力减轻;日本经济继续复苏;欧盟经济一季度势头良好,环比增长1.7%,同比增长2.2%。

二是国内下半年经济环境总体趋好。最近,中央领导密集调研。7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在江苏、上海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7月4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在广东考察。7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在浙江考察经济运行情况。7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在山东调研外贸、金融形势。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严峻,领导层选择在这时密集调研,调研的又都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显示出了中央对于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状况的高度重视。从调研地区来看,中央很关注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特别是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下,出口型企业的利润受到很大压制。近日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外贸出口增长17%,再度跌至20%这一敏感临界点以下。目前“珠三角”“长三角”大批企业因宏观紧缩政策造成关停。因此,下半年从紧的调控政策可能会出现松动,部分扶持和鼓励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或将出台,人民币升值步伐可能放慢,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率可能提高。

三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外向型经济发展。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最近都提出要以抓工业稳出口,着力改善外向型经济发展环境,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并要求省、市、县三级都要增加外贸发展扶持资金。最近,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全省外贸稳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扶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并在两年内拿出7亿元扶持资金。

四是市委五届八次全会为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创造良机。7月14日召开的中共*市委五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深化工业立市战略,推进工业经济新飞跃。工业发展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石。市委、市政府把工业作为第一战略、第一目标、第一任务,必将强力助推外向型经济发展。

(二)进一步优化环境,加强外向型经济的领导和服务。

我市外向型经济起步迟、外向度低,抗风险能力较弱。而全市经济发展水平低,支持能力不强,尤其需要加强服务和领导。一是要科学认识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外贸是三驾马车之一,是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二是要抓住当前深化工业立市战略,推进工业大飞跃。主动融入,积极对接。三是要研究、制订、争取、兑现外向型经济扶持政策。在困难的情况下,政策是有放大效果的。要研究上级、本级、周边的政策,积极争取省里的支持。四是加强领导。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困难面前越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切实深入企业指导,加强协调,同时加大培训提高力度。

(三)量质并举,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

1、强化调研,建立健全外贸预警机制。要继续加强调查研究,注重政策、信息的收集和研究分析,及时掌握国际、国内宏观形势的动态,积极探讨应对之策,分类指导。规范对外贸易经营秩序,指导企业依法开展进出口业务。建立健全外贸预警机制,引导企业积极运用wto规则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增强规避两反两保、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非关税壁垒的能力。指导和协助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维护企业自身利益。

2、优化结构,努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一方面,要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在保持我市化工制药、皮革加工、普通机械、纺织服装、电视天线等传统出口优势的同时,着力扩大汽摩配、新型材料、精细化工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的出口比重。另一方面,外经贸部门要联合海关、国税等加工贸易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努力为企业营造发展加工贸易的良好环境,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加工贸易。此外,要引导企业用好用足中央、省、市有关鼓励进口的政策,鼓励企业积极进口急需的稀缺资源、重要原材料、关键技术和先进设备,着力扩大我市进口规模。

3、扩大主体,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要继续积极引导和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申报进出口经营资格,壮大外贸经营者队伍;加强对企业的业务指导和服务,鼓励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引进和培养外贸人才,要办好第二届外贸人才选拔赛,帮助企业多途径获取国际市场信息,启动进出口业务,培育有效经营主体;要积极培植一批出口创汇骨干企业,对一些有出口实绩、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努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出口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出口额超1000万美元、超5000万美元甚至过亿美元的企业群体,拉动全市外贸增长。

4、深入贯彻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境内外交易会,尤其要精心组织好广交会、义博会等国内主要大型展销会,并适时组织企业参加境外专业博览会和境外促销活动,开拓国际市场。

(四)千方百计抢抓机遇,坚决完成利用外资任务。

要扎实做好签约项目的转化服务关。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逐一进行“盘点”,对每个项目的投资计划和进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切实落实好专门单位、专门人员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力促协议项目尽快转为合同外资、合同外资尽快转化为实到外资。特别是对今年在“欧洲推介会”、“浙洽会”等招商推介活动期间签订的一批项目,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本着“谁签约、谁跟踪、谁落实”的原则,抓好项目推进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力促这些项目尽快落实到位。具体工作要注重四点:

1、继续突出产业招商重点,走“特色招商”之路。要紧紧围绕我市“410”特色产业,并根据国际国内资本流动的趋势和特点,加快产业整合,挖掘和推出一系列产业链招商项目,吸引外商并购、合资、合作,引进国际优质资本。

2、拓宽领域,把三产服务业作为利用外资新的突破口。要紧紧抓住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和我市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有利时机,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规划,积极开展三产服务业特别是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对外招商工作,着力引进与我市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相配套、与区域产业特色相吻合的现代服务业项目。

3、集中精力抓好重点招商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重大经贸活动客商云集、商机较多,仍然是目前利用外资的重要途径。今年我市在组织好国家和省政府组织的大型招商活动的同时,下半年要邀请落户在上海的世界500强企业来衢开展对接活动,争取在引进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来衢投资方面有新的突破。

4、进一步转变项目落地机制,切实把外资优先理念落实到实处。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县联动的项目落地协调机制,凡符合产业政策的外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要实行优先,凡外资、内资两可的项目要尽可能往利用外资引导,对技术含量高、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外资项目,要突破区域、部门限制,形成合力加以推进,予以重点扶持。

(五)因势利导,实现外经新突破。

外向型经济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外向型经济 翻译 需求 存在问题

一、外向型经济的基本内容

外向型经济就是一国或地区为推动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增长,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出口为中心,根据比较利益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所建立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运行体系。

中国的外向型经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促进出口来带动经济增长为重要支撑点的经济发展战略,即开放式加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时至今日,这种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取得了巨大成效。对外贸易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长至2007年的1.8万亿美元,年平均增长17.4%,外贸规模已居世界第三。与此同时,我国外贸依存度也由1978年的14.7%上升到2004年的69.7%。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

二、外向型经济对翻译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发达国家增长放缓和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多的企业来到中国市场,使得中国的国际购买能力提升,国际并购机会增加,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步伐加快,这一切都使得国内的翻译需求迅速增加,市场容量急剧扩大。据中国翻译协会统计,从2004年至2009年,国内翻译市场规模以每年26%的速度连续增长,目前我国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人员约6万人,而此行业的保守需求量约50万人,翻译人才缺口高达90%。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在未来几年内,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将保持长期旺盛。

与此同时,国内的翻译产业没有知名品牌,近4000家企业小而分散,市场需求高度分散,项目大小和频次不规律,译员分布分散、水平良莠不齐。目前翻译机构存在如下问题:

1.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匮乏。

目前以各种形式从事翻译工作的人不少,但翻译公司大多规模很小,翻译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真正有水平、受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人才很少,高水平的翻译更是凤毛麟角。以齐齐哈尔市为例,笔者所了解的8家企业中,笔译任务大多由自己的工作人员承担,这些人员非专职翻译,而口译工作有一半以上聘请外来人员担任,大部分来源于高校教师,但是他们在跨学科领域内却显得知识面狭窄,难以准确、流利地完成翻译任务。因此,在实现外向型经济突破的过程中,翻译人才量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匮乏,严重影响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制约了在资金、技术、设备、人才引进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思路,以致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2.翻译质量难以保证。

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匮乏又引发了翻译质量的问题。“懂外语就能翻译”的错误观念还很普遍,部分翻译从业人员由于知识结构单一,又缺乏翻译经验与技巧训练,在一大堆的专业词汇与业内固定说法面前只能依靠词典,生搬硬套,无法准确传达信息。另外,翻译市场缺乏行业指导与统一管理,翻译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责任心强弱不同,由于认为翻译市场有利可图,一些不具备翻译能力和经验的人混入了翻译者之列,从而出现错译、乱译、滥译等现象,翻译质量难以保证。整体的翻译质量不高的结果就是大大影响和阻碍对外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广泛深入交流。

3.缺乏对翻译质量的有效管理和监督。

我国是个翻译大国,翻译市场的繁荣给翻译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然而,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再加上认识上的误区,目前还缺乏对翻译工作行之有效的监督体制和机制,缺乏行业指导和统一管理,这也是造成目前翻译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提高翻译水平,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为了更好地迎接机遇和挑战,翻译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外语基本知识,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此项工作。为更好地发挥翻译的职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信”为本,准确传递信息。

我国现代翻译家严复先生在他的《天演论》中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在翻译界得到广泛推广。无论在笔译还是口译中,“信”都是一个恒定不变的因素,尤其在经济翻译中更应遵循“信”的原则,确保传递信息的准确性。

2.顺畅、快捷,保证质量与速度。

在经济翻译中主要涉及的是口译,现时期口语翻译的标准可归纳为“准确、顺畅、快捷”六个字,体现为现场口译质量与速度的统一性。就一般的翻译要求来讲,口译最基本的要求是应该做到立即把双方交谈的事情和讨论的问题表达清楚,而不是慢腾腾,词不达意。口语翻译的过程,总是围绕固定的程序运作,即“听懂―记住―构思―表达”的过程。这个程序就是口语翻译自身的内在规律。

3.兼顾文化差异,避免误解摩擦。

翻译工作是一种跨越民族语言文化的信息交流活动,翻译人员通过周密、严谨的运作,能够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既然翻译是两种文化信息间的转换,那么在这一转换过程中,就必然会遇到文化差异的问题。在跨文化交际中,翻译者仅仅具备良好的语言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了解对象国的语言文化特点及社会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心理状态等诸多方面均有体现,可谓无处不在。差异的存在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大障碍,更是翻译工作者的难题所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否则会影响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就无法有效地发挥沟通双方的桥梁作用。

4.夯实语言功底,积淀文化底蕴。

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发展,知识领域不断更新,没有相当丰厚的文化修养内涵,没有比较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知识,是难以胜任翻译工作的。外语翻译是一项综合性的学科,翻译人员外语基本功扎实,中文流畅通达,熟悉外交礼仪,这仅仅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今时代,翻译人员需要熟知国家的对外交往大政方针,既要懂政治,又要懂经济、懂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既要具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又要略知自然科学知识。只有具备扎实的外语基本知识,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翻译人员才能胜任所担负的翻译工作。

总之,在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翻译人员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要用宏观的眼光在深层次的知识领域里积极探索,同时必须加强外语基本功的训练,深入研究翻译工作的特点及其内在规律,经常进行知识更新,充实自我,使自己的头脑成为包罗万象的知识库,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积极开拓进取,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好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段京华.“信”是翻译的唯一标准.中国俄语教学,2001,(8).

[2]王大伟,王跃武.关于翻译理论现状与发展的思考[J].外国语,2004,(1).

[3]廖庆薪.新编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外向型经济范文第7篇

(一)从亮点方面看

亮点之一: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增长。1—6月份,全市进出口贸易克服诸多因素影响,保持持续稳定增长,进出口出口进口同比分别增长31.52%、28.49%、38.61%,分别高出全省平均增幅4.5、2.4和9.3个百分点。

亮点之二:外贸有效出口主体增多。1—6月份,全市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312家,同比增加45家,其中生产企业175家,出口额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97家,同比增加23家;其中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6家,这6家企业合计出口1.25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8.56%。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

亮点之三:外资对外贸增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1—6月,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亿美元,同比增长43.94%,占全市出口比重达24.69%。生产企业仍是我市出口主力军。1—6月份生产企业出口2.*亿美元,同比增长22.44%,占全市出口的47.01%。

亮点之四:外贸结构更趋合理。,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7142.23万美元,同比增长134.36%,在全市出口中的比重大幅提高,由上年的7.99%上升到16.35%;机电产品出口8041.86万美元,同比增长25.95%;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合计占全市出口额的34.76%,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亮点之五:进口增速强劲。全市累计进口2.02亿美元,同比增长38.7%,其中一般贸易进口13124.41万美元,占同期进口总值的65.*%,同比增长173.68%,其中1—6月全市进口矿产资源3392.34万美元,同比增长527.76%,仅浙江华东巨化物流有限公司一家公司就进口镍矿砂2810.13万美元。

亮点之六: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均大幅增长。1—6月份,全市实现合同外资5336万美元,同比增长154%,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4.5%,完成率同比提高了27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3138万美元,同比增长128%,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8.4%,超时间进度28个百分点。

亮点之七:新批项目单体规模大且质量高。新批的6个项目中,有4个总投资规模在2500万美元以上,6个项目平均规模达2000万美元,是去年同期平均规模的16.4倍(去年同期平均规模仅为122万美元)。合同外资单体项目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占4个,6个项目的合同外资平均达到718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的14.7倍。

我市外向型经济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有关部门积极创新和扎实的服务工作,市外经贸、台办、各开发区在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收紧的情况下,注意调研,防微杜渐,对企业作了很好的指导服务工作;外经贸部门策划组织了欧洲招商推介会、浙洽会、广交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海关和商检对企业服务分别作出了十项承诺和十二项承诺,经常对出口企业加班加点、特事特办;市委组织部、党校与市外经贸局筹办了外经贸工作培训班,推进了外经贸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国税部门给企业指导退税并及时退税,人民银行外管局创新金融服务并及时办汇,都有效提高了企业资金利用效益;经委等工业部门把国际化提高到重要议题,有效促进了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外侨办积极做好企业出入境服务工作,促进了企业高效运转;工商行政服务工作也为外贸企业提供了良好注册登记服务等。从调研情况看,各县(市、区)也都有很好的经验和措施。

(二)从不足的方面看

一是外贸各项指标增幅在全省排名全面下滑。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和宏观调控压力下,外贸经济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市去年1—6月进出口、出口、进口的增幅均列全省第一,而今年增幅分别名列全省第六、第七和第四位。周边的丽水市却增势强劲,1—6月进出口、进口增幅列全省第一,出口增幅列全省第三。

二是各县(市、区)发展不平衡。外贸方面,从进出口增幅看:*县、*市进出口仍保持快速增长,增幅分别为90.60%和91.57%,其余各县(市、区)增势平稳,*县增幅最低,仅增长10.25%,无论是进出口还是出口,增幅差距十分悬殊。从完成年度进度看,外贸进出口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的有:*县、*市、*区、市开发区和高新园区;外贸出口达到时间进度同步的则只有*县、*市和高新园区,其中高新园区已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的外贸进出口目标任务。利用外资方面,县(市、区)利用外资情况发展不平衡,差距进一步拉大。从合同外资看,*、*已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37.39%、112.86%,市经济开发区和衢江区分别完成年计划的38.39%和15.62%,其余县(市、区)均无新批项目或增资项目。其中市开发区的合同外资为增资项目,也无新批项目。从实际利用外资来看,*县、市经济开发区和衢江区完成的较好,特别是*县和市开发区,分别到资1383万美元和1427万美元,已经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半年内完成的实际外资是全年任务的2.5倍;衢江区实际外资251万美元,达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市和开化县分别到资67万美元和10万美元,分别完成计划进度的12%和2.5%。*区、*县、市高新园区和西区实际外资目前还为零。

三是利用外资后劲严重不足,新批项目明显减少。我市合同外资虽然增幅很大,但新批项目比往年明显减少,新批项目仅6家,同比下降57.14%。全省的情况也一样,全省实际外资56.27亿美元,同比增长14.4%,但新批项目869个,同比下降40.2%,并且全省11个市新批项目全线下降,没有一个地市是增长的,虽然这一现象全省普遍存在,具有共性,但仍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开发区园区利用外资主阵地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市开发区虽然已经超额完成了全年实际利用外资任务,但只有增资项目,无新批项目;市高新园区和西区均无新批项目,实际外资目前还为零。

二、着眼全球,审时度势,积极顺应外向型经济发展趋势

今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人民币升值、生产要素成本推动等带来的影响都将逐步显现,企业面临重新洗牌的巨大压力,加之5.12地震可能带来的宏观经济压力,我市对外贸易不确定因素增多,未来走势将接受严峻考验。

(一)当前存在的不利因素

一是人民币持续升值带来的压力。自20*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上升的走势。在20*年人民币强势升值的基础上,今年在美联储降息救市、国内物价上涨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总体呈现加快升值的趋势,7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升到6.823:1,20*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幅已达6.6%。从现在的情况看,人民币升值远还没有探底的迹象,这对出口的影响不言而喻。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对出口企业提出了较往年更为严峻的挑战:要么承担升值成本维持原出口价;要么提高出口价格,导致部分订单的流失。

人民币升值一方面造成了出口企业的汇兑损失,另一方面,企业又缺乏避险工具与能力,不敢签订超过3个月的出口合同,因此升值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削弱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冲击出口贸易,挤压企业出口利润,影响企业出口的积极性,进而直接影响全市的外贸出口。并且,相对其他地市,由于我市出口产品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很多都是以低价竞争方式赢得市场,因此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市带来的冲击更大。目前,已经有不少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反映出口基本无利可图,甚至亏损,汇率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的汇率风险,造成企业接单困难、生产设备闲置。在当前尚缺乏有效规避手段的情况下,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同时人民币汇率升值还直接抬高了出口规模增长。1—6月全市出口增长28.49%,剔除人民币升值因素后,用人民币计价的外贸出口额仅增长17.48%。

二是外贸政策调整滞后效应开始显现。为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缓解贸易顺差,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抑制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减少贸易摩擦,促进贸易平衡,去年国家相继多次对外贸政策进行调整。如对部分商品加征关税,出口退税政策再度调整,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等,由于政策调整对外贸出口有个滞后影响,因此从20*年度出口情况看,政策调整尚未对我市出口产生太大的影响,但今年已开始显现。首先,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使我市不少企业的预期收益随着退税率的降低而相应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难以消化出口产品生产成本的困境,尤其对于一些生产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主要通过低价竞争方式争取出口的企业,出口退税率的下调所造成的影响较大。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在抑制顺差增长、限制“两高一资”商品出口的同时,对我市大宗商品,特别是服装、纺织品、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造成负面影响。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一方面造成全市出口规模增长势头减缓,另一方面造成企业出口效益下降,企业出口积极性降低。20*年7月1日开始下调了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此次政策调整对我市影响极大,我市有80.8%的企业、61.74%的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涉及出口额万美元。其滞后效应在今年已经显现,降低和取消出口退税商品今年出口都不理想,1—6月,全市取消出口退税的商品出口下降61.71%。其次,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影响。20*年国家相继3次对加工贸易政策进行大幅调整,20*年版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已达1816个海关商品编码,我市加工贸易龙头企业浙江通天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牛皮革被列为禁止类目录,受此政策影响,该公司自营出口全面停止,进口也因此受到影响。

1—6月,全市加工贸易全面回落,进出口额1.24亿美元,下降22.53%,绝对额减少3600万美元。再次,出口关税政策调整影响。去年出台的新进出口关税政策,对142项“两高一资”产品加征出口关税,有80多项钢铁产品将被进一步加征5%—10%的出口关税。受此政策调整的影响,我市的钢坯及钢铁制品出口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浙江元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出口的钢坯,不仅退税取消,还加征出口关税,出口价格低于内销价格,以至从去年6月份起钢坯出口一直处于停顿状态。1—6月,全市钢铁及钢铁制品出口额838.86万美元,下降42.*%,绝对额减少609万美元。虽然,上述政策调整从长期看有利于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但在短时期内密集出台而且政策过渡期很短,将大大打击出口企业的信心。可以预见,,政策调整所带来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那些自身利润较薄、商品技术含量不高、经营产品单一的企业及“两高一资”企业,在政策调控下,前景不容乐观。

三是贸易壁垒有进一步加剧的倾向。随着我国对外贸易额的迅猛扩张,来自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也在增大。近年来,针对我国商品的贸易磨擦持续不断,并有进一步升级、加强的趋势。欧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设置的“绿色壁垒、“技术壁垒”也愈演愈烈。随着我市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张,遭受“两反两保”案件也随之增加,如*的reach法案、“两项电子电器”、“rose”指令、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以及其他国家名目繁多的贸易壁垒的设置,对我市农产品、化工产品及纺织品等出口带来不少困难。尤其是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c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新政策》(即reach法案),被称为中国入世以来遭遇的最大贸易壁垒,很多化工产品涉及reach法规,而我市又是个化工产品出口大市,20*年化工产品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3.1%,因此其影响程度现在虽然难以预测,但肯定是重量级的。近年来我市遭受国外反倾销案件急剧增加,已有14家企业遭受国外13起反倾销指控,继去年浙江巨大实业有限公司遭到*反倾销指控后,今年一季度捷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又遭遇来自美国、*的反倾销指控2起,金额为1464万美元,尽管目前我市遭遇贸易壁垒的企业不是很多,涉及的金额也不是很大,但深远影响仍值得关注。当前,公平贸易形势严峻,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出现了将“贸易救济措施”演变为“贸易限制措施”的新动向,出口反补贴调查的压力也在日趋增大。

四是原材料价格“普涨”。近年来,国内外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外贸出口提价压力加大。今年国内机电、轻工、化工等行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多在20%以上。受国际铁矿石基准价上涨65%及国内钢材库存水平较低等因素影响,国内主要钢材价格比去年底涨价幅度达12.55—19.8%。受原油价格上涨影响,化纤、塑料原料等大宗原材料价格涨幅都在10%以上,煤炭上涨30%。据市统计局统计,我市原材料价格1—6月份平均上涨17%。原材料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出口产品成本上升,在出口提价相对较困难的情况下,轻纺、机电等产品出口利润下滑,出口竞争力下降。

五是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大幅上升。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加、日常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等因素,推高了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据企业反映,今年我市企业用工成本较上年提高幅度普遍在20%左右,我市的最低工资已从620元提高到700元,一般工人工资均在1000元以上。除劳动力工资上涨外,新劳动法实施后,员工的“五项费用”等社保金得到了硬性规定,企业用工成本提高,增加了企业压力。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涨,直接抬高了生产成本,影响了企业利润,出现了招工难和用工不足等新问题。

六是世界经济减速,国际需求下降。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蔓延,美国国内消费水平下降,不少美国进口商倒闭,对中国等主要出口国商品的需求萎缩。在美国经济走向衰退的的情况下,*、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也将受牵连,全球经济也将面临一定困难。作为我市主要出口市场的美国和*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必将影响到我市的外贸出口,并且这些因素的影响预计不会在短期内消失,其影响将向纵深发展,如出现国际需求下降、贸易壁垒、海外商帐等,对我市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亦将持续存在。20*年我市对美国、*、日本三大经济体的出口为2.95亿美元,同比增长52.85%,占全部出口总额的40.86%,这三大经济体经济发展减速,必然带来国际需求的下降,从而影响我市的外贸出口。1—6月,我市对上述三大经济体出口1.61亿美元,增幅回落32.7个百分点,占全市出口总额36.84%,占比同比回落了4.63个百分点。

七是多种政策相互叠加,增加了利用外资的难度。一是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正式实施,对外商投资决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二是去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国内已经掌握成熟技术、具备较强生产能力的传统制造业不再鼓励外商投资,明确限制类条目适用于外商投资项目,也将对我市利用外资带来影响。三是针对外商投资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国家出台了相应政策进行规范,利用外资项目审批门槛抬高,加大了项目的审批难度。

(二)值得关注的新情况

一是在出口规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背后是出口提价困难、出口利润萎缩、出口信心丧失和出口环境恶化。虽然目前我市外贸出口规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出口额高增长的背后是出口企业普遍反映经营困难,出口成本上涨太快,出口提价不到位,出口效益大幅下滑,出口增长潜力严重不足,出口环境和形势严峻。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等综合影响下企业被动适当提价,提价幅度远无法消化上述因素对出口效益的影响。

二是出口竞争力下降,出口订单有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流失的倾向。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国内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等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与越南、孟加拉等周边国家相比,我市的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竞争优势逐步丧失,出口订单有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转移的倾向。面临多重压力,不少服装出口企业经营困难,已经或面临倒闭。1—5月,全市6家主要纺织服装出口企业,1家陷入困境已停产,4家出口同比大幅下降,分别下降78%、55%、21%和19%,只有1家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三是货币紧缩,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在国家正式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环境下,中国人民银行去年以来已13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6次存贷款利率,且在20*年要求各金融机构实施严格的按月贷款发放计划,进一步增加了企业获取银行资金的难度。信贷从紧后,我市企业普遍感到贷款难度增加,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凸现,不少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已经或面临倒闭。(“钱庄”合法化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未来两三个月内,合法、规范的民间小额贷款业务将在温州这个资本大市正式登台。)

综上所述,由于我市的绝大多数外贸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还很弱,外贸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还不高,上述制约因素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市外贸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利用外资工作的难度也会有所加大。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寻求应对的措施,切不可沾沾自喜,掉以轻心。

三、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当前严峻的外向型经济形势启示我们,一定要更加重视加强学习、研究思考和分析形势,要更加开阔视野、掌握信息,以世界眼光、全局胸怀推进*的国际化进程和高质量外向型经济发展。要把*作为经济全球化棋盘中的一颗棋子,从事外向型经济工作的同志应该具备更为开阔的眼界、思路和胸怀,把各项工作放到世界范围内去思考和谋划,既要立足*、立足浙江、立足长三角,又要跳出*、跳出浙江、跳出长三角看*,放眼全国和世界寻找发展参照系。下更大决心实施开放合作与国际化战略,坚定地走国际化道路。这是*新一轮发展实现“两大目标”的必然选择。我们务必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创新驱动,在总结*30年来改革开放经验,发扬成绩、巩固战果、摸索规律的基础上,认清当前形势,提高*的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把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和*的国际化进程作为重大战略,勇打“全球牌”。

尽管接下去,外向型经济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但我们还是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坚定信心,树立坚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决心。

有没有信心是我市当前外向型经济第一位的问题。外经贸战线第一次遭遇如此困难的形势,必须要正确认识,科学把握,积极引导。

一是要看到世界经济有下滑的一面,也有可喜的一面。如美国一季度尽管受次货危机影响,但仍增长0.9%;美联储减息告一段落,人民币被动升值压力减轻;日本经济继续复苏;*经济一季度势头良好,环比增长1.7%,同比增长2.2%。

二是国内经济环境总体趋好。最近,中央领导密集调研。7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在江苏、上海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7月4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在广东考察。7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在浙江考察经济运行情况。7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在山东调研外贸、金融形势。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严峻,领导层选择在这时密集调研,调研的又都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显示出了中央对于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状况的高度重视。从调研地区来看,中央很关注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特别是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下,出口型企业的利润受到很大压制。近日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外贸出口增长17%,再度跌至20%这一敏感临界点以下。目前“珠三角”“长三角”大批企业因宏观紧缩政策造成关停。因此,从紧的调控政策可能会出现松动,部分扶持和鼓励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或将出台,人民币升值步伐可能放慢,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率可能提高。

三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外向型经济发展。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最近都提出要以抓工业稳出口,着力改善外向型经济发展环境,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并要求省、市、县三级都要增加外贸发展扶持资金。最近,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全省外贸稳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扶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并在两年内拿出7亿元扶持资金。

四是市委五届八次全会为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创造良机。7月14日召开的中共*市委五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深化工业立市战略,推进工业经济新飞跃。工业发展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石。市委、市政府把工业作为第一战略、第一目标、第一任务,必将强力助推外向型经济发展。

(二)进一步优化环境,加强外向型经济的领导和服务。

我市外向型经济起步迟、外向度低,抗风险能力较弱。而全市经济发展水平低,支持能力不强,尤其需要加强服务和领导。一是要科学认识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外贸是三驾马车之一,是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二是要抓住当前深化工业立市战略,推进工业大飞跃。主动融入,积极对接。三是要研究、制订、争取、兑现外向型经济扶持政策。在困难的情况下,政策是有放大效果的。要研究上级、本级、周边的政策,积极争取省里的支持。四是加强领导。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困难面前越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切实深入企业指导,加强协调,同时加大培训提高力度。

(三)量质并举,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

1、强化调研,建立健全外贸预警机制。要继续加强调查研究,注重政策、信息的收集和研究分析,及时掌握国际、国内宏观形势的动态,积极探讨应对之策,分类指导。规范对外贸易经营秩序,指导企业依法开展进出口业务。建立健全外贸预警机制,引导企业积极运用wto规则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增强规避两反两保、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非关税壁垒的能力。指导和协助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维护企业自身利益。

2、优化结构,努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一方面,要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在保持我市化工制药、皮革加工、普通机械、纺织服装、电视天线等传统出口优势的同时,着力扩大汽摩配、新型材料、精细化工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的出口比重。另一方面,外经贸部门要联合海关、国税等加工贸易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努力为企业营造发展加工贸易的良好环境,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加工贸易。此外,要引导企业用好用足中央、省、市有关鼓励进口的政策,鼓励企业积极进口急需的稀缺资源、重要原材料、关键技术和先进设备,着力扩大我市进口规模。

3、扩大主体,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要继续积极引导和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申报进出口经营资格,壮大外贸经营者队伍;加强对企业的业务指导和服务,鼓励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引进和培养外贸人才,要办好第二届外贸人才选拔赛,帮助企业多途径获取国际市场信息,启动进出口业务,培育有效经营主体;要积极培植一批出口创汇骨干企业,对一些有出口实绩、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努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出口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出口额超1000万美元、超5000万美元甚至过亿美元的企业群体,拉动全市外贸增长。

4、深入贯彻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境内外交易会,尤其要精心组织好广交会、义博会等国内主要大型展销会,并适时组织企业参加境外专业博览会和境外促销活动,开拓国际市场。

(四)千方百计抢抓机遇,坚决完成利用外资任务。

要扎实做好签约项目的转化服务关。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逐一进行“盘点”,对每个项目的投资计划和进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切实落实好专门单位、专门人员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力促协议项目尽快转为合同外资、合同外资尽快转化为实到外资。特别是对今年在“欧洲推介会”、“浙洽会”等招商推介活动期间签订的一批项目,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本着“谁签约、谁跟踪、谁落实”的原则,抓好项目推进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力促这些项目尽快落实到位。具体工作要注重四点:

1、继续突出产业招商重点,走“特色招商”之路。要紧紧围绕我市“410”特色产业,并根据国际国内资本流动的趋势和特点,加快产业整合,挖掘和推出一系列产业链招商项目,吸引外商并购、合资、合作,引进国际优质资本。

2、拓宽领域,把三产服务业作为利用外资新的突破口。要紧紧抓住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和我市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有利时机,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规划,积极开展三产服务业特别是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对外招商工作,着力引进与我市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相配套、与区域产业特色相吻合的现代服务业项目。

3、集中精力抓好重点招商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重大经贸活动客商云集、商机较多,仍然是目前利用外资的重要途径。今年我市在组织好国家和省政府组织的大型招商活动的同时,要邀请落户在上海的世界500强企业来衢开展对接活动,争取在引进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来衢投资方面有新的突破。

4、进一步转变项目落地机制,切实把外资优先理念落实到实处。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县联动的项目落地协调机制,凡符合产业政策的外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要实行优先,凡外资、内资两可的项目要尽可能往利用外资引导,对技术含量高、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外资项目,要突破区域、部门限制,形成合力加以推进,予以重点扶持。

(五)因势利导,实现外经新突破。

外向型经济范文第8篇

(一)金融危机的冲击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快速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接着对我国经济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和影响。因此,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推动又好又快发展”作为2009年的工作重点。

(二)“储蓄—投资—经济增长”的转换机制不畅通

就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储蓄—投资—经济增长”的转换机制不畅通,其原因大致如下:首先,中国储蓄——投资转换率低;其次,中国的投资率过高;再次,中国的投资效率低下。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以内需促增长

根据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是消费、投资和出口。具体到我国目前的现状而言,以内需促进增长很有必要:首先,金融危机下出口的受阻;其次,“高储蓄—高资本—高投资—高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

1.“消费-增长”模式的理论基础

笔者以凯恩斯消费函数进行说明,首先,看该函数的三个假设:第一,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假设,即人们每多获得的一元收入,会用于消费的比例或数量。其值在0到1之间,即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肯定比收入的增加少。第二,消费对于收入的比率,即平均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上升而下降的。第三,决定储蓄的决定力量是收入而不是利率。利率在影响储蓄方面的作用不大。

其次,在三个假设的基础上,凯恩斯消费函数常写成:C=a+bY。其中,C是消费,Y是可支配收入,a为自生消费,是一个大于0的常数,代表即使当时没有收入也会进行的消费,b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其数值在0到1之间。)

2.以内需促增长的现实必要

在人民银行近一次居民储蓄调查结果中,列前几位的储蓄动机分别是:教育费(19.8%)、养老(13.6%)、买(建)房或装修(12.9%)、防病、失业或意外(l1.1%)、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10%),而为了“取得利息”的比例却不到5%。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当前面临金融危机的严峻现实和经济增长必须转型的困境下,我国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抓住机遇,走出当前的困境,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摘要: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快速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接着对我国外向型经济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和影响。如何应对金融风暴的挑战,抓住发展机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成为我国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金融危机;外向型经济;经济增长方式

参考文献:

[1]保罗·萨缪尔森等.西方经济学[M].萧琛主,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外向型经济范文第9篇

关键词:外向型经济转型国际分工模式

自2008年以来,受资源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和美国次级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出口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出现了众多企业倒闭或者经营难以为继的现象,外向型经济风光不再,国内要求外向型经济转型的呼声日益高涨,那么外向型经济该转向何处呢?笔者以为应当立足全球视角,放在新型国际分工的格局下去考虑问题,否则得出的结论将失之偏颇。

国际分工格局的演变趋势及特点分析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国际分工的格局是动态演进的,不同阶段的国际分工格局亦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大体上可以将国际分工的格局划分两个阶段。

(一)垂直型分工阶段

此阶段的国际分工是基于不同技术水平下的垂直型分工,即不同产业之间的分工。该阶段大体上又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国际分工处于传统的工业国和农业国这样一个分工格局。其主要特点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工业国家主要生产和出口工业制成品,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家则主要生产和出口农矿产品,形成了工业制成品生产与初级品生产的国际分工格局。第二个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80年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跨国公司实施全球化战略,不仅使发达国家间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而且还将发展中国家纳入跨国公司内部的生产过程。发达国家将技术发展相对成熟、成本相对较高的产业部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发达国家生产和出口技术密集型和一部分附加值较高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则主要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和一部分附加值较低的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新格局。

(二)产业链分工阶段

随着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全球化进程迅速发展,分工逐步深化、细化,传统的垂直型分工的格局被打破,代之以产业链分工为主,即国际分工依据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来进行。具体而言,产业链条可以分为三大环节,即上游环节,包括研究与开发、创意设计、工艺及加工技术的提高和培训、原材料采购等分环节;生产环节,包括母板生产、系统生产、终端加工、测试、质量控制、包装与库存管理等分环节;下游环节,包括分销物流、批发零售、广告品牌管理及售后服务等分环节。经过多年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发达国家致力于研发和品牌营销、控制核心技术等上、下游环节,而将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出去,生产结构呈现出典型的“哑铃型”。

可见,此阶段的分工不再是单纯的产业间分工了,而是产业内分工,是同一产业内部不同环节之间的分工,在这一分工模式下,发达国家不再是单纯的资本密集型产品或者是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发展中国家也不再是单纯的劳动或者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了,而变成了发达国家出口的产品中也包含着劳动密集产品,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产品也包含着技术密集型产品,只不过两种类型的国家在产品的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对于发达国家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来说,发达国家并不承担产品的生产或者加工环节,而是致力于该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等上、下游环节,同样对于发展中国家出口的技术密集型产品来讲,发展中国家也基本上不承担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等环节,而是负责该产品的加工或制造环节。因此,此种分工模式下的产品实际上不一定是发达国家生产的,可能是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很大程度上是多个国家共同完成的,产品多是“万国牌”。因为,这不是单纯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垂直型分工模式了,而是基于产业链条上的产业内不同生产环节的分工模式。

新型国际分工模式下的收益分配分析

作为开放型的国家,参与国际分工最重要的目的是取得更大的收益。那么,新型国际分工模式下的收益是如何进行分配的呢?1992年,宏电脑的董事长施振荣先生提出了著名的微笑曲线,描述了产业链上各个环节附加价值的形态。微笑曲线的两端分别是研发和品牌等,代表高附加值;中间最低点是加工、制造,意味着低附加值。很显然,在价值链两端(研发、设计、采购、品牌、营销、物流、金融等)的附加价值和盈利率高,而中断(加工、组装、制造)的附加价值和盈利率低。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发达国家在进行产业升级时总是尽力向价值链的两端延伸的意图了。经济学家郎咸平将之总结为“6+1”理论:发达国家把价值最低的制造业一端(即“1”)放在了发展中国家,因为价值最低的制造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而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等六块非制造业(即“6”)都掌控在自己的手里。在这样一种“6+1”产业链的定位下,发展中国家就沦落在了价值链的最低端。以“芭比娃娃”为例,芭比娃娃是东莞的产品,出厂价是1美元,但是在美国沃尔玛市场的零售价是9.9美元,接近10美元。除制造成本1美元外,那剩下的9美元价值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定单处理、批发经营以及终端零售创造出的,价格高,同时不浪费资源,不破坏环境,不剥削劳工。由此来看,中国制造业被定位在了“1”,即价值链的最低端,而发达国家掌握了“6”,在这样的分工格局下,中国制造业再怎么创新、升级都难逃“1”的命运,即始终处在价值链的低端,始终处在为别人打工的角色,始终在为别人“卖苦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当前我国外向型经济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太低,加之以发展制造业为主,而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制造业越发展,为别人创造的价值越多,但我国为此付出的代价却非常大,消耗了大量的资源,环境严重污染,得到的价值却很少。因此,转变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认清当前国际分工新形势,以新型国际分工模式为基础,以产业链的整合为轴心展开,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占据它的核心环节,在关键环节上构筑自己的核心能力,并使这个能力扩散到整个产业链,以实现核心能力的链式效应。唯有如此,外向型经济转型才能取得成功。

推动我国外向型经济的转型策略

(一)转变经济政策

为了鼓励出口行业的发展,多年来,我国的外向型经济政策采用以压低要素价格的办法来赢得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土地、矿藏、淡水、能源、劳动、外汇等价格长期偏低,市场化程度不高,扭曲严重。许多地方和企业在政策的支持下,从追求短期效益出发,更愿意依靠大量投入廉价的劳动力、资本、土地和自然资源等来生产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以数量扩张而取胜,而缺乏人力资本投资和自主技术开发的动力。因此,必须转变以扭曲要素价格,谋求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利益的外向型经济政策,建立起以鼓励创新,放弃短期利益而谋求长期利益的外向型经济政策。为此,一是要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矫正要素价格长期扭曲的局面,实现按照市场来配置资源,引导资源流向效益高的行业和企业;二是要建立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以便加快技术进步。对于科学研究而言,最重要的是形成自治和自律的学术共同体,以便树立严格的学术规范,建立以科学发现首创权为核心的奖励体系。对于技术而言,最重要的是营建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政府对研究开发项目提供资助或补贴的制度,弥补市场的不足,使技术创新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政府还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扶持相关产业内领先企业间制定技术标准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并力争使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在成为全球标准的协调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本国的企业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二)加快服务业发展

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必须有发达的服务业作支撑,因此,要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的发展。加快服务业发展首先要求改变长期以来的“重制造,轻服务”的产业政策趋向。其次,要放宽对服务业的管制,改善服务业的经营环境。除某些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领域外,要取消所有对社会投资不合理的规定和限制,以强化服务市场的竞争。再次,要加强政府在促进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政府应通过制定适当的政策,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最后,加快制定和完善与服务业及其市场运作有关的法规,包括服务业的行业标准、服务范围、竞争秩序、价格收费、奖惩规则和纠纷仲裁等;同时,要加强执法,对违反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行为要依法管理,保护服务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等。

(三)实施产业整合战略

大脑型企业是指处于产业链高端,专注于产品的研发、设计、品牌策划以及购销渠道等环节的功能性企业,它可以弥补我国企业专注于OEM产业链环节而缺乏头脑功能的现状。一般情况下,大脑型企业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实现:一是通过精致管理,建立产品生产和流程的标准系统和测试系统。通过精致管理建立这类标准,能有效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核心环节。二是价值创新。在技术创新基础上,通过产品功能创新、造型创新、流程创新,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以增加消费者剩余,从而“在小改小革的基础上建立起经济大厦”。三是产品创新。新产品可以开拓一个全新产业和消费领域,如美国“宝洁”公司帮助人们改变清洗习惯,推出“SWIFFER”抹布,即可清除污垢,又不需用湿拖把。这个创新为其创造了10亿美元的品牌销售额。四是设计革命。在对消费者文化深刻了解的基础上,美国创造力经济的核心环节就是在设计这个产业研发和运作层面集中大量人才,从而在不断更新消费者文化和消费产品方面走在同行前列,因此创造了在同行中的优势竞争力。五是专利经营。三星通过“质量战胜战略”、“创新研发战略”、“品牌创意战略”和“专利经营战略”而一举成为世界品牌企业。

(四)实施通道建设

通过做强销售环节和通道,构筑需求导向型的产业链。在产业链实物形态运作过程中,接单环节获利润20%,品牌获利润30%,网络获利润40%,亦即大量利润(除研发、创新、设计外)被销售环节所汲取,所以,做强销售、做活通道是OEM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实际上,利润丰厚的根本点在消费者手中,所以,通过建立通道,直接控制产业链终端,强化服务功能,是产业链构筑的关键环节。

总之,国际分工的模式已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传统的产业升级和国际分工思想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外向型经济转型的需要,我们必须站在新型国际分工模式的高度审视我们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以产业链的整合为轴心,重新构筑我们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即寻求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提高我们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实现我国的外向型经济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1.石康,齐援军.对构建我国外向型经济战略的若干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06

2.李文锋,李玉梅.以新开放观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J].科学决策,2008

外向型经济范文第10篇

一、县外经贸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县开放型经济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企业的不懈努力,得到了快速发展。自营出口额2006-2011年分别为1.33亿美元、1.95亿美元和3.13亿美元,三年增1.35倍,今年预计2.66亿美元,比去年减15%;自营进口额2006-2011年分别为208万美元、422万美元和361万元美元,2012年预计560万美元,四年增1.69倍;对外经济合作从无到有,2010年两家企业设立2家境外机构,2011年两家企业设立6家境外机构,2012年五家企业设立5家境外机构;06-08三年累计完成实际利用县外内资17.6亿元、外资929万美元,共有招商引资企业216家。

二、县外经贸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扩散,县外向型经济遭遇有史以来最严峻的形势,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开放型经济层次低

目前开放型经济在县基本处于外向型经济阶段,注重出口和引进外资;忽视进口和对外投资。

进口方面,2011年11家企业自营进口361万美元,2012年1-11月16家进口企业,虽进口额同比大幅增长74%,但自营进口绝对值只有491万美元。进口观念上,是国内不能满足需求,才想到去进口。主观意识上没把全球经济当作一个大市场,去寻找相对价值。

出口方面,现有有出口实绩主体117家,出口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自营出口额2.2亿美元。进出口比为1:45,贸易顺差2.1亿美元。

对外投资方面,到2010年企业才开始走出国门设立境外办事处和营销机构。虽然2011年设立的境外机构有6家,比2010年的2家有大幅推进,但境内母公司仍保持2010年的两家水平,今年前11个月,也只有4家企业在着手申报。

引进外资方面,政府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并早就出台相应鼓励政策,但由于地理位置、国家宏观政策等各种原因,效果并不理想,今年到目前为止实际利用外资数仍然空白,以前引进的企业不断撤资,实际三资企业仅剩华孚纺织和群鹰车业两家。

开放型经济是强调出口与进口相结合,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相同步,以降低关税壁垒和提高资本自由流动程度为主。在开放型经济中,既出口,也进口,基本不存在孰重孰轻的问题,关键在于发挥比较优势;既吸引外资,也对外投资,对资本流动限制较少。县的外向型经济需深化发展成为更高阶段的开放型经济。

(二)增速不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未结束,外部需求萎缩,贸易保护加剧,比较优势逐渐被新兴发展中国家追上,县外贸出口从去年的高增长态势骤现拐点。2011年度自营出口额为3.13亿美元,年增速达59.04%。今年1-10月,县外贸出口仅2.19亿美元,同比下降16.8%。117家出口主体都是中小企业,今年1-10月平均每家出口主体自营出口额为187万美元。

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放贷门槛较高,县企业融资能力不足。有些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成本较高的民间融资,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削弱了市场竞争力。这对企业的扩张和转型升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县外贸企业管理人员的外向型经济管理知识普遍缺乏,精通外贸的业务人员少且流动性大,产品研发、技术创新难度较大。企业在成本控制、财务核算、费用效率等方面的管理水平还不高,人力资源的吸收、配置和培训等方面尚未形成较为规范有效的体系,管理人员的引入、培养和使用都还处在较为随意的状态,使得许多企业的景气经常是一种短期状态,缺乏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外贸结算方式传统

现在县外贸出口企业采取的结算方式基本上是信用证(L/C),电汇(T/T)和付款交单(D/P)。对于赊销(O/A)、承兑交单(D/A)等信用结算方式极少采用,大大降低了企业业务磋商能力,对开拓市场不利。不会灵活采用出口信用保险等避险工具,做到既能保障收汇安全,又能扩大业务。目前县参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不到10家。

(四)企业品牌意识薄弱

随着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在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上升到品牌竞争,从产品营销上升到品牌营销。企业要走向世界,要得到全球消费者的认可,品牌的建设与完善,迫在眉睫。这几年,县自营出口在量上是快速增长,在品牌上却没有很大的突破,仅有少数几家企业在境外注册商标和产品认证,至今没有省级外贸出口名牌。县某公司生产的荧光灯直管,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其技术都处于领先水平,却仍是贴牌生产,只赚加工费,没产生应有的品牌附加值。

(五)世界经济不景气导致外需不足、贸易争端增多。县大多出口商品属中低档产品,不具备不可替代性,故更易遭受打压。如摩托车出口遭受贸易技术壁垒、钢铁产品出口遭受反补贴调查等。

三、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客观上已融为一体,到目前为止,欧美市场虽然正在逐步恢复,不过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意味着终端需求的真正复苏仍需较长时间,这都给县外经贸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从中期来看,全球经济虽面临一个中低速的增长环境,但变数依然很多。当前,我们既要深刻认识开放型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也要积极把握国际、国内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机遇,把握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在攻坚克难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县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增长促发展为首要任务,以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国际竞争力为主要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转型升级为基本途径,以自主创新为主要动力,实现外资、外贸、外经外外联动,加快开放型经济结构调整、空间拓展,继续保持在全市的领先优势。

四、开放型经济发展对策

推动开放型经济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突破,必须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保持外贸进出口稳定较快增长

1、抓进出口主体培育,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全方位开放。对县优势和潜力产业、企业进行分类梳理、分类培育,加强工贸、农贸、技贸结合,引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众多中小企业发展进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财政政策上鼓励企业进行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提升第三产业对开放型经济的配套服务水平;引进大企业共同参与到县的创建省级旅游经济强县建设中来;鼓励推进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促进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文化教育等重点行业的服务出口。制定相关优惠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引进人才。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为高层次人才创造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以刚性方式引进高层次外经贸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行人才柔性流动,大力提倡“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强化企业吸纳人才的主体地位,鼓励外经贸企业以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和人才租赁等灵活用人方式引进人才。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进出口结构。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开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主动性,推动企业从模仿创新逐步向合作创新、自主创新转变。鼓励优势企业进入大型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体系,结合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甚至直接引进产业链终端外资企业,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与科研院校联系,依托重点企业,建立行业技术中心,切实解决行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问题;鼓励已有一定技术优势和有较强经济实力的龙头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努力开发专利产品、原创技术,发挥行业示范带头作用;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逐步创立和推广自有品牌,全县可以机电产品为重点,创建出口品牌。企业有贴牌基础的,更可率先转向创立自主品牌,申请境外注册商标,通过积极有效的品牌建设,提高县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着力调整产品结构,做优主导产业。加强规划引导,大力发展新型特种材料、汽摩配等支柱产业,积极扶持机床制造、电力电子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缝制机械、照明电器等传统产业。

3、抓好市场深度开发,拓展国际市场空间。要引导企业研究自身产品、服务在全球化、区域化以及次区域化中的不同战略定位,谋求共同利益,求同存异,争取有利的和平发展环境。实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支柱产业进行差异化竞争策略,避免与其支柱产业发生正面竞争;大力开展与发展中国家经济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等领域的合作,努力减少国际摩擦和正面冲突,实现共赢。精心组织好国内外大型出口商品交易会、展览会,实施行业企业集体走出去参加国际性博览会工程,组织更多的企业出国参展。在合理选择海外展会目标的时候,充分结合县域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多元化战略,为企业做好参谋和服务。推进外经贸电子商务,组织企业开展网上贸易,抢占国际市场份额。突出国际市场研究,加强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和服务,鼓励建立外经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和预警体系,为企业开拓市场保驾护航。

(二)稳步推进企业“走出去”

抓住当前有得时机,引导有实力的企业走国际化经营之路。完善境外投资促进和支持体系,加大境外投资扶持力度,鼓励县企业到非洲、东盟等地投资;引导县缝纫机、汽摩配、建材等优势产业、品牌企业“走出去”,以贸易为先导、市场为依托,发展境外投资,建立品牌产品的国际生产营销体系,设立办事处和生产营销机构;支持具有较强海外经营能力的企业收购境外知名品牌、企业,或参股国外企业,以绕开贸易壁垒,扩张海外市场。

(三)招商引资,积极承接国际国内资本转移

1、创新投资促进方式。坚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并举,抢抓资本重大机遇,突出重点,创新举措,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认真研究国内外市场环境新变化、产业调整新格局、产业转移新趋势、投资者整合扩张转移新需求,锁定目标区域、目标产业和目标企业。建立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大项目联合推动机制,完善项目库建设,实现信息共享、渠道共用、平台共建、项目共促。推进项目信息国际化、招商引资产业化、运作机制多元化和招商队伍专业化,提升园区招商、以商引商、驻点招商、中介招商、网络招商实效。

2、加强产业引导。根据《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及产品导向目录》,坚持选商引资,明确产业招商主攻方向。工业项目以新能源、新材料、机械装备等为主。重点盯牢大企业,大项目,努力引进行业的全国一流企业或上市公司来县投资。引导资金投向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关键环节、缺失环节,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四)进一步完善保障措施

1、加大政策激励。加大对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投入,设立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发展需要扩大规模。继续对对招商引资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对产品品牌建设、利用信保防范出口风险、境外参展推销、国际市场宣传推介、企业“走出去”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逐步将对具体企业和产品的支持转到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以及体系建设上来。

2、强化要素支持。加快土地、技术、劳动力和资本市场建设,为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流动提供保障,对重点引进项目的用地、用电、用水等给予重点支持、优先保障。改善金融服务,积极组织银企对接,对引进转移企业和有市场、有出口订单的中小外贸企业给予信贷支持,拓展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和仓单质押融资等贸易融资业务,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建立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新要求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快速反应、长期应对、与省、市联合预警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境外重点目标地区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形势研判,完善进出口公平贸易工作机制,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有效控制和防范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各类风险。

3、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协调相关部门合力扶持外经贸发展,及时解决各外经贸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改善开放合作条件,加快交通、能源、通讯、网络等重大基础设施和综合功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商贸流通业和金融业。加快设立县级商检点、海关办事处,强化县级贸促会工作,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推行货物“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坚持24小时预约报检报关,实施进出口企业分类管理,落实守法企业便捷通关措施;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普惠制原产地证、一般原产地证和区域优惠原产地证规则,为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境外关税减免支持;要缩短出口退税审核与办理退税时间,简化外来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抓紧落实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合同章程审批和工商登记等相关权限的扩权强县工作。

4、加强开放型人才队伍建设。多渠道、分层次培养一批、引进一批和选拔一批具有较高外语水平、丰富专业知识、熟悉WTO规则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加大培训力度,对外经贸部门的干部进行开放型经济发展知识培训,举办企业高管人员和业务骨干培训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大力选拔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熟悉开放型经济的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增强领导开放合作工作的能力。

5、加强组织领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破除影响扩大开放合作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开放型经济大发展。切实抓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综合协调和指导服务工作,加快推进相关产业开放合作;做好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协调,提高企业应对反倾销和技术壁垒能力,创造良好的对外对内开放环境。

6、加强监测和预警。及时预警和风险提示,完善应对机制,积极用好救济措施,加强行业自律和企业自律,制止不正当竞争,规范企业出口行为,实现行业良性有序发展,维护县产业安全。

上一篇:投资合同范本范文 下一篇:文化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