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11 22:04:22

托物言志作文

托物言志作文范文第1篇

高一托物言志作文700字1

远处,一座座山峰相连,绿树覆盖像翻着巨浪的大海。

有一棵高大的树,孤零零的像一个被遗忘的哨兵,挺立着枯干龟裂的身躯,没有悲欢的姿势,非常沉默,但很骄傲,眺望着远方。

冬天,叶随了风,树站在那里一语不说,树枝依旧伸向天空。

春天,树展开了一片新绿。风使枝条轻轻摇晃,有两片叶子微微飘下来,落土中安详。

夏天,树的叶子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树的缝隙,留下点点痕迹。大雨将至,给路人、给小鸟,一个栖息的驿站。

秋天,云淡风轻,树不再像从前那样绿那样密,但也富有生机,树努力往下扎根,努力向上生长,只为抵御将要到来的朔风凛冽。

路边的花儿争奇斗艳,迷住了蜜蜂,吸引了蝴蝶,引得路人驻足停留,大树自然被遗忘,可大树怎么会在意这些?他也许是不懂,也许是不想,他一如既往的为往来的人们撑开巨伞,给疲倦归来的飞禽一个家。

眺望远方,我曾经在那个角落里栽过一棵小树苗。此时此刻,他有没有长得伟岸、茂密?他有没有向风雨低过头?此时此刻,他是否把树枝向着天空,向着阳光,骄傲地挺立着,微微舞动枝干,表达对我的祝福与问候?

今日路过,我看了看这棵树,抚摸了一下那树干被岁月的苍穹刻出的一道道刀疤,沧桑的树枝见证了一路风雨,他撑开了绿色的巨伞,洒落着阴凉。

如果有来生,我愿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三毛

梦里,我做了一棵树,树枝依旧伸向天空,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骄傲,从不寻找。

高一托物言志作文700字2

抬头往窗外望去,那棵玉兰树仍矗立在百草中。

高大的树干,枝叶纵横交错,斑驳的阳光打在细长而洁白的玉兰花瓣上,显得那么亭亭玉立,俏皮可爱。翠滴的绿叶,给人以心旷神怡。一绿一白的搭配,让人“一见钟情”。

夏日里难得一丝凉风,轻轻的拍打着玉兰树。玉兰花瓣纷纷扬扬的落下,在空中打两个转儿,像下了一场“花瓣雨”,有如偶像剧中的情景,情趣盎然。走入其中,充满了浪漫气氛,叫人看一眼就深深爱上此番美景。落花演奏着一支支小曲,沙沙的琴声此起彼伏,你应我和,颇像大自然中的小精灵。

时间接近正午,阳光越来越猛烈。可玉兰树毫不畏惧,伸了个懒腰,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小作休息。显得慵懒儒雅,静静挺立。

我不由得又想起了去年那场大暴雨。

九、十月又是阴晴不定,风雨大作的季节。那天早上,才九点半多一点,天空已阴沉的像晚上九点。乌云密布,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异常闷热,吱吱作响的电风扇完全不起任何作用。

突然划过一道闪电,天空的一角明亮了不少。顿了两三秒,骇人的雷声“姗姗来迟”,让不少女生不自觉的害怕起来,缩在一边。

紧接着,雨来了,快的让人措不及防。比黄豆粒还大的雨点打在走廊的不锈钢护栏上。狂风推搡着门窗,发出令人讨厌的声音。

而窗外,玉兰树摇摇晃晃,庞大的树冠被吹的歪倒在一边。它试图站起来,但并不成功。柔软的枝条完全压倒了,还折断了几根树枝。而树叶经不起狂风暴雨的摧残,霎时间落了一地。

摇摇欲坠的玉兰树让我担心起来——万一它被风吹倒了怎么办?它给我们带来了阴凉,替我们遮风挡雨,可是校园里最高大,最可爱的树啊!

但它并没有因对手的强大而放弃,仍紧紧地抓住泥土,一刻也不放松。它坚持尝试站起来,不畏狂风的阻拦。粗壮的枝干支持着整棵玉兰树,丝毫不敢松懈。

雨终于停了,玉兰树稳稳当当的挺立着,散发着骄傲的神气。

我不禁为此动容,为这棵坚忍不拔的玉兰树,更为这种大自然的神力。既然树都能坚持到底,那我为什么不行呢?

高一托物言志作文700字3

竹,有梅花一样的气节,有杨柳一般的品质,有一样的忠贞。竹孕育着梦想,寄托着希望,陪伴着人生。

窗外细雨纷飞,没有一丝一毫的阳光透过云层来到大地,仿佛一切都是那么黑暗那么冰冷!

我蜷缩在被窝里硬是不肯出来,母亲连忙斥责,可是我丝毫听不进去。母亲无奈之下,竟将我的被子掀开。可我仍旧纹丝不动地坐立在床上。

真是可恶,母亲居然将窗户打开。一阵凉风向我袭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我如闪电般将衣服穿好,并且与母亲发生了争执。

我洗漱完毕以后,心里越想越不是个滋味,心中如有一颗定时炸弹,不知啥时爆炸。我不断地进行深呼吸,想安抚我那颗受伤的心。

窗外的雨越来越大,雷声和闪电使我的心怦怦乱跳。打开后门,竟然不觉得外面很冷,竹子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几乎没有一丝缝隙可言。

它们没有摇动,与恶劣的环境斗争得越来越激烈,它们在坚持,团结一致的恒心仿佛连自然也惧怕它们。

它们是高贵的,是纯洁的。坐立了很久的我似乎沉醉在这优美的梦境下难以自拔,寂寞难奈,找不到一个倾诉苦衷的人,即使是竹,也不能进行言语沟通。

我的心慢慢地平静了下来。我与竹似乎能够取得心灵上的沟通。交流使我逐步的陷入悲伤,我感伤为什么没有竹一样的气节。我不断地懊恼,不断自责,诘问自己,我为什么不向竹学习呢?

呼吸着纯洁的空气,没有一丝杂质。此时空气犹如花香一样沁人心脾。竹忍受着孤独,只是因为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只能在阳光下享受大自然带给它的温暖。

一切的一切都似乎太清楚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站了起来,我的心似乎就要爆发了,不是愤怒而是喜悦。

雨似乎快要停了,我深切感受到,不是生活忽略了我,而是我在逃避。阳光只能给我一时的温暖,而竹却能够给予我一把温暖的永恒的钥匙,这钥匙将打开我尘封的勇气,解开我心中的枷锁。

高一托物言志作文700字4

古代的文人墨客描写的花不计其数,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日红”……而我却偏爱那萧萧落叶。

人们总是赞美花,草,树,却很少有人赞落叶,总有人厌恶它不解风情,渲染的气氛十分的凄凉,有人总说叶子纷纷扬扬的飘落代表生命的凋零,而我却不这么觉得,我觉得它是为下一场生命到来的前奏曲。落叶有暗黄色的,有火红色的,也有少许绿色,我觉得暗红与浅绿组合在一起一点都不违和,就像伟大的艺术家创作的画卷一样,十分的自然。落叶也有暗黄枯败的,有干扁瘦弱的,但是我却觉得它们的姿态十分的美丽,它们随着凉爽的秋风来回地飘,仿若在跳优雅的芭蕾舞,是那么的优美,那么的柔和。

落叶本不是无情之物,在树枝上,它从来都没有花朵一样娇小可人,十分的不起眼。你们可曾想过,落叶生前是绿叶,如果没有它,怎么能显示出花朵的妖娆,落叶后来为了不成为大树的累赘,便呼唤微风,让风把它带走,最后为了报答大树,融入了泥土,用自己仅存的身躯来滋养大树,把自己的养料散发到每一叉枝芽,虽然他的生命凋零了,但是他的心却不死,正映衬了落叶归根,这便是落叶对大树的情意。这便如同龚自珍的“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落叶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人们为凋零的花朵而惋惜;人们为倾倒的大树而伤感,可谁曾为凋零的落叶而伤感与惋惜。

我们要赞颂像落叶一样的人,我们要对这次疫情而牺牲的医护人员所致敬,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这一切,甚至可以为我们牺牲一切的具有落叶精神的人。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成为一个可以为祖国贡献一份力的人。

高一托物言志作文700字5

在碧蓝的天空中,一道道黑影飞速划过,自由飞翔,穿过峡谷,掠过小溪,发出一声嘶嚎叫什么,但是他那健壮的肌肉,华美的身姿,享受各种生物突然羡慕的眼光。那便是鹰。

你们在大多数人眼中,无疑是速度、自由与力量的象征。但是人们所不知道的是作为天空霸主的鹰也有面对生存与死亡的一天。

在鹰得七十年的寿命中,总共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四十年的风雨,一个是重生之后的荣耀。而这两个阶段过渡中是充满艰辛的。

在四十年的这个时候,鹰金光闪闪的喙无法十分稳稳地叼住猎物,鹰也无法很好地进食。爪子也变得十分的钝,无法很好的、快速的抓住猎物,并将猎物带离。翅膀上的羽毛越来越多,变得十分厚重,无法自由飞翔。

他在这个时候必须作出选择,要么重生,要么等待死亡。

鹰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重生,他拖着厚厚的翅膀,飞上一个悬崖的山涧上,到了山洞里,应该要重生了。

他走到一块岩石前面,然后用嘴上的喙不断的去击打岩石,这种剧痛传遍全身,但是那剧痛也无法阻挡他前进的脚步。喙开始一点点开裂,破碎,最后就只会掉到地上。怀着对未来的憧憬,鹰应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一天,一个硬邦邦的东西长出了嘴外。是新喙,鹰立刻开始争分夺秒,开始拔自己的指甲。鹰每啄一下身体就颤抖一下。伴随着指甲的脱落,朵朵梅花在空中绽放,鲜血渗进了岩石,染红了土地。

指甲拔光了,鹰开始拔自己的羽毛。抱着坚定的决心,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鹰拔下了自己的羽毛,一根,两根……哪一根都伴随着身体剧烈的颤抖。

之后鹰厚重的大衣被了。躯体不断传来钻心的疼痛。鹰疼得身体缩成了一团。但是鹰对此毫不后悔,它只有喜悦。

四个月后,新的羽毛长出来,在天空中傲然腾飞的黑影中多了一员。

托物言志作文范文第2篇

默默无闻的它,终于在一九八六年被法国物理学家确定为放射性元素,但这同样没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这同样没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加拿大,在澳大利亚,在这些含铀量极其丰富的国家,铀是提炼完镭元素后的副产品,是一些无法处理的副产品,它不会被火烧熔,不会被水泡开,成为了让加拿大头疼的问题。终于有一天,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识”了它,上百吨的铀矿运进了美国,造出了原子弹,赶在德国之前造出了原子弹,决定了世界的进程,人类的命运。

一九四五年中,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爆炸,炸出了两千吨TNT炸药的威力,而在这棵原子弹中,只用了一小块铀片,却点亮了一个州的夜间。

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一架经改装的B-29轰炸机,在这一颗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飞临日本广岛上空,几秒后,一朵巨大的蘑菇云笼罩住了这个城市。九千余人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数万人魂归天国,十万余人无家可归。引起这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一个触发装置,一些炸药,还有的,是两块铀235片,只是两块小小的铀片,引起了无数的生命的消逝。三天之后,另一颗名为“胖子”的原子弹空投在了日本长崎,又是数万人命丧于此……

从此,人们意识到了铀的力量,再没去轻视这一片小东西,人们把它放在核反应堆中,加速他的反应,加大他的放射,将它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为人类的电力生命线提供最会绿色环保的养分。用他的能量,熔化黄金,使它得以成为美丽的工艺品、饰品。用他的能量,点“燃”钨丝,使它得以为千家万户供应明亮与温暖。

这便是铀。

我愿像这铀一般,潜至深山,隐至丛林,平时默默无闻,而一旦到了关键之时,爆发出惊天动地的能量,气壮山河。

这就是铀。

我要像这铀一般,静之,仿若处子,不闻不问;动之,仿若雄鹰,威震天下。

这便是铀。

托物言志作文范文第3篇

表现的是沉默

撑起的是天空

旋转的速度是风

收起后是沉默

铜矿中学高一:1343794187

托物言志作文范文第4篇

黑板前的桌子上,零零碎碎的摆放着许多粉笔。这些粉笔都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小的不值一提。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飞快地跑到座位上,放好课本,等待老师的到来。老师迈着大步走进来,将书本放到桌子上,开始讲这节课的内容。

老师拿起了一支刚好能拿的住的粉笔,转身为我们写课题。“沙沙沙”“沙沙沙”,粉笔化作了粒粒白色的颗粒状,在黑板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后,就慢慢地不见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当这一支小小的粉笔为我们写出最后一个字,为我们传授最后一点知识,完成它最后一个任务后,就消失了。

从这一支小小的粉笔身上,体现出了多么一个伟大的品质呀。那就是————奉献。

奉献不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而是一种无私的美。它无声无息,但它就在我们的身旁。哪有汽车的笛鸣,那就有警察的身影,不管风霜雨雪,不管严寒酷暑,他都在坚守岗位,吸进的是汽车的尾气,听见的是喇叭的噪音,而换来的却是交通的快捷通畅。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奉献吗?

托物言志作文范文第5篇

近几年在高考作文中,记叙文占了明显的优势,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训练记叙文。学生刚刚进入高中的时候,作文训练是以记叙文为主,到了高二是以议论文为主,高三则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自由选择。而往往到了高三学生还是继续写议论文,在这样的情况下,阅卷老师看到一篇好的记叙文难免眼前一亮,给出高分。高中生写记叙文,绝不是简单地记叙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而是要写出一定的深度,这就需要运用一些写作技巧,那么我们可以选择“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托物言志与借物喻人相似,都是借别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是以物写人,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在作文中运用托物言志还需要注意下面两点:

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首先要注意的是对所写之物要仔细观察,然后在文中把所写之物摹形传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托物言志,“物”是基础,不能很好地写出这个“物”,“志”则无从谈起,文章也就失去了站立起来的基础;即使勉强写了“志”,这个“志”也是苍白无力的,很难获得感人的艺术效果。因此,写好“物”,为“言志”打好坚实的基础,是写好这类文章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写物时,摹形须绘声绘色,形象生动;传神则须神情毕肖,栩栩如生,摹形与传神要和谐统一,文章才有魅力,“言志”才有基础。比如以“挤”为题的作文,我们要想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可以用太阳这个物来言志,我们可以先这样状物:“远处天空那片阴沉沉的云被镶上了金边,像炫目的金色蕾丝带。但太阳似乎被什么牵绊住了似的,久久不肯露脸。”太阳被乌云笼罩了,肯定下面就有了一个“挤”的过程。

写托物言志的文章,还应注意的是,必须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使所写之物与所言之志尽可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切忌面面俱到,什么都扯上一两句,又什么都没有说明白,给人以堆砌之感。一篇好的托物言志的文章,所言之志与所托之物的关系不能故弄玄虚,应该在作者的引导下,步步深入,最终水到渠成,令读者恍然大悟。仍以作文《挤》为例,前面已经状物了,下面该言志了,我们就选择太阳挤出乌云的笼罩这个点来言志,可以这样写:“那朵阴云一直笼罩着,笼罩着,但太阳似乎并未打算放弃,一点一点地探出身子,一点一点地挤出云层。最后,它一跃而出,照亮了海面,也照亮了我心中那朵积雨的云。沐浴在第一缕霞光中,我豁然开朗:挤出黑暗,才能拥抱光明。就如那破茧的蝶,如果不挤出束缚它的茧,怎能拥有强健的翅膀?怎能在天地间自由地飞翔?承受疼痛是为了告别疼痛,承认失败是为了永诀失败。如果我们没有勇气去挤破失败的枷锁,怎能拥抱成功?”这样就借太阳挤出乌云笼罩言了“我要挤破失败的枷锁”这个“志”,做到了步步深入,最终水到渠成。

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步骤:一、找准托物言志的“相托点”。相托点即所咏之物与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之间相通相似之处,即“物”与“志”,“物”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描述时,自己的“志”要以“物”的特点为核心,“物”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二、抓住事物的特征状物。抓住物的特征才能体现文章的立意,精彩传神的状物才能使言志有所依托。三、托物言志的文章重头戏在描写,这就要求作者善于细心观察,角度独特,表现手法要新颖多变,语言要生动传神。四、寄情于物,塑造托物言志的艺术形象。作者所借之物是表情传理的外壳,所言之志是表情传理的精神内核,内外之间的联系纽带常常是比喻、拟人、象征、对比等手法。在状写事物时倾注作者的深情厚意,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真情,这样的物就有了思想,有了灵性,而且具备了典型意义,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完成言志的使命。按照这些步骤将托物言志运用到记叙文中去,一定会使文章增色不少。

托物言志作文范文第6篇

《在山的那边》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将人生的理想、目标用“海”这一意象表现,同时作为一首现代诗,本身有着巨大的想象的空间。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生“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所以本文的重点是对《在山的那边》进行素材的挖掘并进行写作。

二、学生学情分析

中学生对作文有着惧怕和诸多的困惑,其主要原因是人生阅历不够丰富及文化积累较少,导致素材上的匮乏和写法的模糊。不过,进入中学才一个月的初中生,他们求知欲特别强、思维活跃且富于探索。

三、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必须强调和协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因而我从三方面拟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学会发掘课文材料,进行扩写或想象,写出新的作文。②学会托物言志写作方法的要素,并用于写作实践。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式地探讨问题并进行习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惧怕写作文,乐于尝试,从而爱上写作。

四、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五、选择教学策略

1.整体设计思想:先发掘课文素材,再进行片段练习,进而归纳写作要素,最后巩固练习。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鼓励学生与作品对话、与学生对话、与教师对话、与作者对话,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方法的确定:针对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和组合教学方法。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或方法:(1)提供几种延展课文素材的方法。扩写、续写、改写。让学生对课文细节、主旨等进行挖掘。(2)分析总结托物言志的要素。通过设计的三个片段训练,即对原文的情景进行扩写、对景物进行描写、对经历情感进行想象,学生讨论概括托物言志的要素。

4.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1)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文化积累不多和人生经验不丰富的学生来说,开发和挖掘教材有一举两得的作用。(2)学生对教材进行改写、扩写、续写,通过三个片段的习作练习,水到渠成地提炼出托物言志的写作要素。(3)围绕“听?摇?摇 ?摇”同一作文题,进行两次练习(第一次是老师命题“听海”,第二次自主选择),有利于对学习目标的巩固,又不会导致学生对相似教学内容的厌烦。

六、教学步骤

1.开门见山,导入新课:(1)提出困惑:同学们最害怕的语文作业大概就是写作文吧,我们在小学阶段写过不少的作文,大家在写作文时感到最大的困惑是什么呢?(2)学生自由发言。(3)引入正题。今天这节课主要的任务就是带领大家发掘我们人人都有的宝库——语文课本。事实上,语文课本就是巨大的宝藏,它不仅有着丰富的词汇、优美的句子,还藏着许多的素材,而且收纳了不同的写作方法。

2.结合命题,发掘材料:(1)出示多媒体并提问:若老师给出“听海”这样一个命题作文,请同学们挑选一篇与命题相关的课文。(2)学生回答。(3)你认为这篇文章中的哪些素材是我们可以挖掘的,进行扩写、改写或者想象?并说明理由。(4)学生自由发言。(5)主题讨论提示:①与新的作文题“听海”相关联;②可以对原文中的场景进行扩写;③可以对原文中的细节进行续写;④可以原文中的景物进行描写。

3.现场演练、沙场点兵:(1)课件显示问题组:英雄所见略同啊,老师和大家挖掘材料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那好,我们就以下面三个片段做一个作文练习。①根据原文第一小节,扩写设计“窗口想望”这个场景;②不拘泥原文,延展想象“铁青的挫折”,详写成长中遇见的一两个挫折;③超越原文,以“我终于看见了大海”开头,对海进行描写,并点明海的象征意义。(2)学生分组写作文片断。(3)学生自愿朗读作文,其他学生讨论、评价。(4)老师归纳。(5)选三个片段组合成篇,朗读整篇作文。

4.引出规律,学习技巧:(1)老师引出规律:三位同学组合起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托物言志的文章。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常常含有哪三个要素呢?(2)学生自由讨论并回答。(3)老师归纳整理,三个要素:景物描写、情感经历、象征意义。

5.迁移训练,巩固强化:(1)关于《山的那边》讨论,充分体现了大家的才能,有发现美的眼睛,现在能否仍以“听?摇?摇 ?摇?摇”为题,再从课文中找出素材,写一篇托物言志的作文呢?练一练,记得在设计的片段中用上那三个要素。(2)学生思考后口述。

七、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请以“?摇?摇 ?摇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作文。

附:板书设计

作文指导

挖掘课文素材的方法:

1.与新的作文题相关联;

2.对原文中的场景进行扩写;

3.对原文中的细节进行联想;

4.原文中的景物进行描写。

托物言志作文范文第7篇

一、阅读

(一)明确概念

很多学生对于托物言志类的散文,概念不是很清晰。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托物言志”。即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这里的“物”通常是指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通过对这些特性的描写,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里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这些都与“借景抒情”不同。“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二)集中阅读,掌握阅读要领

1.认真阅读全文,找准所托之物

“托物言志”,首先要找到所托之物。一般来说,这类散文的标题往往会有提示。像《老屋》中的“老屋”便是所托之物,《杨柳》中的“杨柳”便是所托之物。但有的散文则要通过分析文章描写的重点才可以确定所托之物,如《报秋》,通过文章的阅读分析,我们会发现报秋之物乃是玉簪花,作者正是通过玉簪花这个载体,提醒人们要多珍惜光阴,抓住现在,抓住人生的每时每刻,有所作为,不能虚度年华。这就是“玉簪花精神”,抓住这个“精神”,也就等于找准了阅读的突破口。

找准所托之物,是我们把握主旨的第一步,也是理解文章的前提条件。

2.根据外形特征,分析内在品质

阅读“托物言志”类散文,要善于根据外形特征,分析内在品质。因为作者具体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实际上是要突出它的某种内在品质,以此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哲理的认识。所以阅读这类文章时,我们只要通过阅读把握住作者所写事物的特征,再联系人生就不难发现主旨。如苏雪林的《秃的梧桐》,文章描述了一株濒临枯死的秃的梧桐,即使在遭到“风和雷雨的劈折”、“蚂蚁的啃蚀”后,在春天到来时,树上仍透出许多绿叶,但是这新的生命又遭到风的侵袭,遭到了蚂蚁的伤害。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求生的志气,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作者赋予梧桐以顽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命力,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3.仔细品读课文,挖掘所言之志

“托物言志”散文中,作者对所托之“物”进行具体描绘,最终目的不是单纯地要赞美它,而是以它为载体,表达自己特定的情感、志趣,而这种情感、志趣往往是隐含的。所以阅读时,需要着眼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认真揣摩作者的意图,准确梳理作者的情感脉络,从而揭示托物所言之志。

二、写作

(一)立意、选材

通过一系列的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练习,我们很容易发现,这类文章都是选取了很普通甚至很细小的物,如荷花、梧桐、杨柳等,通过对某种事物的描状,或表现人的精神品质,或寄寓社会、世态、人生的哲理。所以我们在写作前,也可以选择一些日常普通之物,或是取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或是取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或是取用品什物、家具器皿来表现人的精神、反映思想感情、寄予哲理。

(二)抓住事物的特征状物

通过众多阅读,我们会发现:生动描绘事物是托物言志类散文的独特风采。抓住“物”的特征才能体现文章的立意,精彩传神的“状物”才能使“言志”有所依托;而且只有对物的特征进行细腻描绘,才能在“形似”的基础上到达“神似”。因此我们要全面地描绘所托之物的形态、色泽与特征。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细心观察,力求角度新、表现手法新颖多变、语言生动形象传神。如《向一棵树鞠躬》中作者具体展开对榆树的生存环境、生存姿态、生存信念的描述,赋予其人格化的形象内涵。如写砖垛周围“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写砖垛的高度(以之衬托榆树之低矮)和它表面覆盖的青苔(以之暗示岁月的沧桑)以及砖块的“歪歪斜斜”地排列的情形,突出地表明榆树生存环境的恶劣;写榆树的生存姿态,运用了“形”(外表)与“神”(气质)两相对照的手法。它低矮,“只有一米来高”;它不蓊郁,“稀稀疏疏的枝桠”;它纤弱,没有“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孤独地生长着,但它却不寂寞,它“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这些细致的描绘让我们体悟到人活于世,应像这棵树一样拥有顽强、执著的生活态度。正是作者精心描绘“物”,才让读者由物及人,由物及人生,产生深刻的体认。

(三)由物象联想到人情

其实很多托物言志类散文,都是通过物象的特点描绘,然后展开联想,由表象到思想,由有限到无穷,由具体到空灵,由物态到人情,实现物与态的融合美,所以,我们写作这类散文,可以利用事物间的相通、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关联,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如毕淑敏的《素面朝天》中写道:“看看我们的周围,每一棵树,每一叶草,每一朵花,都不化装。面对骄阳,面对暴雨,面对风雪,他们都本色而自然。他们会衰老和凋谢,但衰老和凋谢也是一种真实。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为何要将自己隐藏在脂粉和油彩的后面?”该文的托物言志就是由花草树木联想到人,质疑人类的某种行为,表达了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我们不妨依此发散思维:写夕阳的依然绚丽依然辉煌,可象征性地反映老一代老当益壮、甘愿奉献余热于人间的精神;写描写芦苇的纤细轻盈随风摇曳,可形象化地表现生活中见风使舵,随风摇摆那类人的性格特点,告诫人们做一个立场坚定的人。这样由物态到人情的联想,到处可有,只要我们有心,只要我们善于联想。

(四)善用点睛之笔,搭建“物”与“志”的桥梁

所托之志往往就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在很多的托物言志散文中,结尾的抒情议论句可能就是点明中心的句子,也有一些文章用意含蓄,内涵丰富的句子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如季羡林的《马缨花》一文中写“光”中的马缨花长在阳光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影”中的马缨花生长在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寞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读者虽对于两种马缨花的特点能够了解和把握,但是对于作者的意图还不是很明确,所幸文章结尾作者说“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缨花,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我愿意马缨花永远在这光中含笑怒放”,这句话一下子就让读者看出马缨花其实已经成了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作者就是通过叙写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同样的马缨花,作者更倾向于阳光下的马缨花,新时代的马缨花。这个句子也成了贯通“物(马缨花)”和“志”之间的桥梁。我们在写作中也不能少了这些实现从“物”向“志”转化的语句。

托物言志作文范文第8篇

对于熟悉的客观事物,我们可以用各种方法来进行说明,对它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成因、关系、功用、原理等进行生动准确说明,让人们了解事物的状态,明白其中的事理。无论是说明事物还是阐述隐含在事物背后的事理,都必须紧扣事物的特征,灵活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有条不紊地写作。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当然也没有两种完全相同的事物,这就要求我们找出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能把它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这样才能达到说明事物的目的。

在单纯写物的说明文里,只要注意按照观察的顺序、物的功能或特征、使用方法说明、物的好处和坏处等顺序来进行说明就可以了,但是,在写托物言志的作文时,除了要运用以上的方法外,我们还要注意把情感融入物之中。

有时候,人们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往往把情感和某一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借物直接抒情或运用象征手法来颂扬某个人物或某种精神,这就是睹物生情和托物言志。这种托物寄意的写法在运用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摹写事物要井然有序。描写事物时一定要注意方位顺序,如按照从上至下、从前到后、从远到近、从外到里、先整体后局部等顺序来写,有助于读者准确认识所描写的物体。二是摹写事物要绘声绘色。我们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方面,把事物细致、准确地描写出来,使之色、香、味俱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三是摹写事物要独抒性灵。描写事物往往离不开作者独特的感情与体会,只有对物体赋予自己的主观情感,才能使物体变成活泼有趣的生命。同学们托物寄意时,要使“物”和“意”和谐统一,衔接巧妙自然。

在托物言志的文章中,物还有作为叙事线索的作用。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可以以物为线,铺排出一系列的细节;也可以睹物回忆难忘的往事,再现昔日的生活场面;还可以由物展开联想,想到相关的多件往事等等。在这里,物是服务于主题的一个重要道具,就像穿珠子的线,起到穿珠成链的作用。

托物言志作文范文第9篇

初中生 阅读 写作

【中图分类号】H19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20-02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让人陶醉,让人喜爱。那么我们怎样来写好散文呢,下面谈谈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写作方面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1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1践行课标理念

初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更是强调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在这样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托物言志散文的读写能力培养恰好是一个很好的践行新课标理念的途径。托物言志散文中富含优秀的精神品格、健康的情感价值、积极的人生态度,甚至是民族精神,因此抓好托物言志散文的读写能力培养,这是当务之急。

1.2改变学生现状

当代初中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不容乐观,对托物言志散文的读写能力尤为欠缺。原因就在于学生的文化积淀不够厚,精神生活不够纯,生活阅历不够多,方法技巧不到位。也许在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类散文方面他们还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甚至写作能力,基本上读得懂他人的文章,也能够有人可写,有事可记,有景可描,有话可说,但是要能够领会托物言志散文的主旨,并写出托物言志的文章,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做好托物言志散文的读写能力培养,能够改变学生现状,能够使学生朝着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人生方向发展,从而使学生的精神生活更加丰足,文化修养更加高雅,品格志趣更加富有,情感体验更加充实。

1.3弥补教材不足

纵观教材,托物言志类散文在古典诗文中还比较常见,比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刘禹锡的《陋室铭》等。在现代散文中就屈指可数了。初中教材里还有两篇经典的托物言志类的散文,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及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高大正直、平凡朴实、力求上进的精神品质。比如张晓风的《行道树》,通过“行道树”这一平凡物象的描写,形象地阐释了生命价值的三个层面:勇于接受命运的挑战,勇于承受痛苦和磨难,执著追求和无私奉献,从而使文章具有理性的光辉,给人一种哲学的美感。

2托物言志散文的概念

托物言志,“托”是借、假托的意思,“志”是志向、情趣、理想、追求的意思。托物言志散文,常把作者自己的“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所托之“物”一般是花草树木,或是某一具体的物体。这个“物”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情感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便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来表达,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表达也更巧妙、更完美。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是无私奉献的代名词。古典诗文中常见的客观物象还有柳树、、梧桐、小草、芭蕉、红豆、牡丹、丁香、鸣蝉、杜鹃、鹧鸪、鸿雁、乌鸦、月亮、斜阳、流水、浮云、冰雪、长亭、孤舟等。在现代散文中也不乏古典诗文中常见的这些客观物象。

托物言志,是以物写人,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故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其中,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象征是文章中的局部写法,二者在某些时候是可以相融的,总的来说,它们是相辅相承的关系。

3托物言志散文的特点

3.1文章结构特点——由外而内

托物言志散文一般结构特点是“开头——托物——言志——照应开头,收束全文”。其中“托物”部分,包括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点、抒写所托之物的内在气质精神。“言志”部分包括由物到人、由人到人的精神、由人的精神到人生感悟等内容。当然,“言志”的这三部分并不是每篇文章里都有,也许有的文章只由物到赞人,也许有的文章有前两部分,也许有的文章只有最后的人生感悟部分,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不过,托物言志散文从外到内,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结构特点正体现了创作者的思维发展过程和审美志趣。

3.2表现手法特点——托物而非借景

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将它们的草子撒落到肥沃的大地上,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娇嫩的种子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显繁茂;试想,那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们的种子,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他的花卉生长得茁壮,更能经暑耐寒;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

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期期艾艾。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

在这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中,作者通过对石缝间的小花小草和参天松柏的描述,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顽强拼搏,做一个适应环境的强者,不因环境的恶劣和自己的卑微而放弃成长的价值,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人。相信每一个读了此文的读者,都会为石缝间的生命而震撼,更为作者敬畏生命,锤炼自己的精神而折服。

托物言志作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语文;状物;写作能力;托物喻人;托物寓意;托物抒情;托物言志

中图分类号:G421;G63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0-0055-01

状物,是记叙文体的主要写作内容之一,本义是指对某一具体的物进行生动形象的描摹。综观众多的名文佳作,单纯状物者并不多见,而写物必有意、状物就含情的现象则比比皆是:要么托物喻人,要么托物寓意,要么托物抒情,要么托物言志。因此,状物就成了表情达意、写己写人的阶梯。了解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很有帮助。

一、托物喻人

所谓托物喻人,就是通过对物的具体描绘来比拟人,表现人相应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杨朔的《荔枝蜜》就是一篇托物喻人的杰作,作者赞美蜜蜂是为了赞美劳动人民。为表现这一主题,作者先说蜂,再说蜜;说了蜜,又说蜂,在丰满了蜜蜂的形象塑造之后,进而引出人类中的蜜蜂――农民。至此,作者借歌颂蜜蜂而歌颂劳动人民的写作意图得以生动的体现。又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作者通过赞美白杨树的“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伟岸正直”“坚强不屈”,把读者的感情推向高潮,然后单刀直入地把白杨树比作北方的农民、保卫家乡的哨兵,实现了托物喻人的写作目的。因此,写作中的“托物喻人”,关键是要做到“物”“人”之间的形神兼备,物、人合一,不求形象逼真,但须精神一致。

二、托物寓意

所谓托物寓意,就是通过对物的描绘来表达深刻的含义。冯骥才的《珍珠鸟》,以珍珠鸟的习性――“怕人”为总领,先写鸟叫,再绘鸟形,重点描述鸟与人的交往活动,充分表现了珍珠鸟的既听话,又淘气;既天真,又好奇;既通人性,又懂情义。作者在“怕人”二字上下功夫,往“信赖”二字上努力,通过一系列富有诗情画意的逐步点染,完成了对珍珠鸟的全面描写,表达了深刻的思想:“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贾平凹的《丑石》,更是一篇托物寓意、由物及理的典范之作。作者先用铺叙的方法,叙述人们对丑石的认识:既遗憾其黑鬼似的不规则形状,又讨厌其“丑得不能再丑”的百无一用,这是极写其丑,欲扬先抑。然后针对丑石的丑,议论丑石的美……全文紧紧围绕一个“丑”字展开,通过作者感情的变化,自然而然地由写物转入说理:自己以世俗之见看待丑石,不能正确认识事物,故其无知;丑石默默忍受世俗之讥讽,“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故其伟大。而“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的深刻议论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因此,托物寓意的文章写作,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物的描绘,给人以形象的美感、生活的情趣、深刻的哲理和睿智的启迪。

三、托物抒情

所谓托物抒情,就是通过对物的具体描绘,表达作者强烈的感受。如巴金的《灯》,其中心是通过对灯光的赞美,抒发作者对生活和前途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作者所描写的灯光的特点,正可以用来比拟处于深重灾难之中的人们的希望。因此,明赞灯光之作用,实抒希望之感情,文章主旨,一线贯通。再如郑振铎的《海燕》,作者远在他乡,见到小燕子,不免动情,于是就借小燕子来抒发自己的思乡情感。托物抒情的文章,关键是要选择好表达角度,把握好动情点。由燕子的恋旧引发海外游子的乡愁,由寒夜的灯光激励艰难困苦的人们的希望,这正是最触动作者思想的动情点,也是作者生活中感受最深的地方。抓住这一点去托物抒情,就会使文章的感染力更强。

四、托物言志

所谓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的具体描绘,寄托人们的愿望、理想和情操。如许地山的《落花生》即是如此,虽然作者用了大量篇幅叙述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的经过,但文章中由物及人、托物言志的要旨应是父亲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正是这语重心长的谆谆教导,启示作者进一步理解到做人的道理,把“实用”引申为“有用”,指对别人有好处,这就使文章的思想意义更深刻,更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可贵志向:做一个对社会和人类有用的人。由于作者对落花生这种品格的喜爱,他便以“落花生”为笔名,以此时时警戒和鞭策自己。因此,作者的文章当推托物言志的典范;作者的志向,更是人们学习的榜样。郭沫若的《银杏》通过对银杏的具体描绘和赞颂,寄托了作者的强烈愿望、崇高理想和美好情志。文中写银杏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是写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写银杏“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是写中华民族的倔强意志;写银杏“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是写中华民族的高尚品质……作者借对银杏的描写,表达的是期望中华民族能永远保持真、善、美高尚情操的良好心愿,这就是托物言志。

五、结束语

以上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状物文章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探析。其实,以上四种分析,还可再压缩为两种,即写人或写己。实际上文后三种的“意”“情”“志”,都是写作者自己的,也即“我”的(当然多数是指“大我”)。因此,众多状物文章的主旨可以说不是写人就是写己,而文中的状物则不一而足,亦不可或缺。它犹如飞鸟之翅翼,树木之表皮,鸟无翅难飞,树无皮则死。

参考文献:

[1]龙凤萍.让作文充满真情实感[J].文学教育,2011(08).

上一篇:家乡的变化作文范文 下一篇:师恩难忘作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