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04:47:37

统计硕士毕业论文

统计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一、硕士学位论文实证研究现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收录了各高校的优秀硕博士论文,数据库按照严格标准收录的文章体现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论文中的优秀作品,具有很强代表性,能够体现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水平。川通过检索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自l郊冷一2(X刀年收录的优秀硕士论文,在本研究中主要检索了工商管理类的优秀硕士论文,学科类别有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计学等,发现全国8所财经类高校工商管理类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中实证论文比例普遗较低,检索结果如表1: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全国8所财经类高校被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收录的工商管理类论文中,1999一~2008年间共有626篇,其中实证类论文只有33篇,占总数的5.27%。

在研究工具上,以SPss的应用较为普遍,结构方程软件应用很少,硕士论文的研究普遍还停留在实证研究的初级层次。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200斤一2008年该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旅游管理等三个专业的硕士论文中实证论文情况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2(X哈一2008年的硕士论文中实证的比例逐年提高,而且总体的比例也超过了10%,但是实证论文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专业论文中,实证论文在专业分布上还不普遍,没有引起各专业的普遍认识;在实证质量上,实际调研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主要局限于因子分析,研究变量间因果关系论文较少,数据分析工具主要是sPss,能够用到结构方程软件的论文没有,这说明论文质量虽然有所进步但是学术水平一般。

二、国内主要期刊学术论文实证研究现状

虽然国外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重视实证研究方法在学术研究中的普及和应用,但是实证研究在国内到上世纪卯年代才受到重视并逐渐开始流行起来。与硕士学位论文实证研究层次较低相对应的情况是:国内顶尖的学术期刊越来越重视实证研究,而且重视研究的深度和规范性。

在此,我们选取了国内六种学术期刊做文献计量分析,分别为《管理世界》、《心理学报》、《南开管理评论》、《中国工业经济》、《中国管理科学》和《科研管理》,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归到工商管理学科大类,近十年有关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在理论和实践上发展迅速,能够代表工商管理领域理论研究所呈现的特点。

本研究中主要统计分析了1997一2加7年间在以上六种学术期刊中人力资源管理类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截止2加7年12月这六种期刊上共发表人力资源管理类论文563篇,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国内这6种重要的学术期刊10年间发表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中,实证论文比例很高,在1997一2001年间,这些期刊发表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共146篇,其中实证论文56篇,实证比例为37.58%;2加2--刁(X)7年间,论文总数为414篇,实证论文233篇,实证比例为56.28%;1997一2007年间,论文总数为563篇,实证论文289篇,实证比例为51.33%。其中侧重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报》十年间共发表人力资源类论文%篇,其中实证类论文93篇,实证比例高达%.88%;实证比例较低的如《科研管理》,其实证比例也有23.6%,说明实证论文逐渐成为学术论文的主流趋势。

就论文分析工具而言,以《管理世界》为例,1997ee2(X)1年间发表的16篇人力资源管理类实证论文中,仅有1篇用到了SPss,13篇用excel做了简单的描述分析;而在2002一2(X)7年间发表的53篇实证论文中,用到SPsS的有41篇,比例高达80.39%,用到结构方程软件如LISREL或者AMOS的有20篇,比例为37.74%(sPss和结构方程软件一般配合使用,同一篇论文中可能同时使用两种分析工具),论文在分析的深度和规范性上都有很大的提高(本处限于篇幅不再论述其他期刊的论文的分析工具使用情况),说明学术论文越来越重视论文的分析深度和规范性。

三、培养硕士研究生实证分析能力的模式的启示

通过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现状和国内学术研究发展现状的比较可以看出,硕士学位论文中实证研究尚处在比较初级的研究层次上,而学术研究对实证研究的要求越来越高,硕士研究生中的一部分将会继续攻读博士或者其他的科研岗位,他们是科研队伍的重要后备力盆,所以从硕士阶段注重学生的实证分析能力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于工商管理类硕士研究生而言,实证分析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最和探索分析问题能力。通过与讲授实证分析技术课程的众多老师的沟通,并到相关课堂听课,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工商管理类硕士研究生的实证分析能力。

(一)设里完善的实证研究方法课程

经济学类硕士研究生课程中一般设有(计t经济学),讲授计t经济学理论和计t分析工具如Eeeviews或者STATA的操作使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数理分析能力;与经济学类课程有所区别的是,管理类硕士课程应侧重实践操作能力,从管理类学术论文的发展趋势来看,应该设t管理学研究方法的课程,讲授问卷设计方法、文献处理方法和统计分析工具如SPsS的操作使用,虽然需要一定的统计学和计t经济学知识,但不偏要设工专门的课程,研究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掌握。山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周围资源开展实践调查以获取信息,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验证自己的假设,这是与本科教学显著的区别,本科教学以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主,而研究生教学应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并启迪他们探索“为什么”。

SPSS软件的操作应用的课程中包含三个主要部分: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其中方差分析用于比较所取得样本中不同群体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其原理和操作方法均比较容易掌握;因子分析分析部分比较容易掌握应用又较广泛,应着重讲述;回归分析部分对于部分统计或者计全基础不好的学生难度较大,如涉及到运用回归分析来验证中介变里或者调节变t的问题,教师可作适当引导,讲述过程中重视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好的讲授方式是结合专业论文来讲授,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在论文主题上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比较容易跟进;另外从专业论文引人使学生容易‘棋仿”,能够很快接受一整套研究方法。

除了教师的鼓励和支持,管理学研究方法的课程作业也是促进学生的实证研究能力提高。一般可以设工三种类型的作业,第一种是实证研究方案设计,可以很好检测学生对研究方法和逻辑的掌握情况,若采用小组形式,三人为宜,多于三人容易产生搭便车的情况,效果不好;第二种是实证研究论文综述,要求学生对一篇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脉络进行阐述,指出利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考察学生的文献分析能力;第三种作业是课程结业论文,鼓励学生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完成课程论文,并诺以高分,刺激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论文,有利于为学生的毕业论文积累经验。对于有余力的硕士研究生,鼓励其刻苦钻研,积极学习结构方程软件的使用和操作,应用较为广泛的结构软件如AMOS、USREL和EQS,但是结构方程软件对于大部分硕士研究生而言不容易掌握,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悟性和毅力。

(二)学校或者学院设t专项实践基金

学校或者学院可以设!硕士生实践基金,资助硕士生开展社会调查,这类基金项目在指导思想上也应有所侧重,主要用于有一定的学术性的项目资助,而不是社会性。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硕士研究生带着学术的态度去开展调查,有利于学术精神的培养和管理学研究方法知识的应用,这与本科生实践基金也有所区别。开展一项小的实证研究,对于硕士研究生的的人际资源来看,以发放3侧}一500份问卷为宜,除去其他开销,项目资助金额在10以)一20(X)元之间,视各学校的财力而定。这样的金额与硕士毕业论文调研费相当,足以支撑一项小规模的实证研究。

我校为研究生提供了研究生创新基金的机会,为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精神做了大量的工作。学校或者学院的基金管理组织在审核项目的可行性时,应侧重项目的可行性和学术性,对项目实施者的毕业论文是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学校或者学院可以设立专门小组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检查,项目结项时,亦可根据情况设立若干奖项,激励学生的调研热情;对于质量较差的研究,应有相关处罚措施出台。

(三)硕士毕业论文答辩从严把关

硕士毕业论文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开题答辩和毕业答辩,开题答辩期间论文指导老师要从严把关,在论文的选题和写作方法上应提出较好的建议,在指导方向上以培养学生学术精神为目标,鼓励学生开展实证研究,从经验来看,实证类论文相比理论类论文更容易通过,在行文上规范性更强,只要认真开展,被评为优秀论文的几率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严格意义上的实证论文侧重学术性,与案例分析类论文有所区别,后者用单案例或者多案例研究来完成毕业论文,集中阐述深人剖析,对作者的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而实证类论文虽然在文献综述部分也需要很强的能力,更侧重学生的调查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论文答辩期间,作为论文答辩老师对实证研究方法也要有所了解,从而能够在学生答辩过程中充分与之交流,从而给以后的学生一种信号,在实证论文写作过程中应加强自身数据分析和研究方法能力的培养才能妥善应付答辩。在优秀论文的选拔上,对积极探索实证研究的论文适当倾斜,也能起到比较好的信号传递作用。所以在论文答辩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大答辩难度,对于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提高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四)领导应加强重视、导师应积极鼓励

领导对硕士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视应在不同的公开场合予以强调,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领导的态度能够左右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走向。一个学校硕士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一是自下而上,一大批有实证热情的老师和学生纷纷专注于学术研究,形成浓郁的学术气氛,这种学术气氛的培养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形成传统,是一种自下而上,逐渐普及的过程;另一种模式是领导重视实证研究,积极倡导实证研究,在师资和经费上适当的考虑,从而形成一定的学术氛围,这种模式对毕业论文整体质量提高的促进较明显,形成良好学术氛围的周期较短,效率较高。

导师对实证研究的鼓励对硕士研究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有条件的导师可以在科研项目或者课题中开展实证研究,或者采用博士带硕士开展实证研究,前提是博士具备较好的实证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对于硕士生的实证研究能力提高效果明显。“l暂时没有项目的导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证研究方法的学习,组建学习小组并培养严谨的学术精神,定期听取硕士研究生的汇报,对于学生较好的想法可以在经济上予以适当支持。一所学校如果形成了领导重视,导师鼓励的学术气氛,那么毕业生在毕业论文质童可以得到保证。

四、结论

通过以上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工商管理类学术论文逐渐倾向于实证研究,在研究的深度和规范性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而学术研究重要后备力童的研究生的实证研究能力普遍不高,从繁荣学术研究、培养学术力量和提高硕士学位论文水平两方面考虑,迫切需要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实证研究水平,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尚处于比较容易控制的阶段,本文阐述了提高硕士研究生实证研究能力模式的四个方面,从而也能为提高博士生的实证研究能力未雨绸缪。

统计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一、硕士学位论文实证研究现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收录了各高校的优秀硕博士论文,数据库按照严格标准收录的文章体现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论文中的优秀作品,具有很强代表性,能够体现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水平。川通过检索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自l郊冷一2(X刀年收录的优秀硕士论文,在本研究中主要检索了工商管理类的优秀硕士论文,学科类别有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计学等,发现全国8所财经类高校工商管理类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中实证论文比例普遗较低,检索结果如表1: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全国8所财经类高校被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收录的工商管理类论文中,1999一~2008年间共有626篇,其中实证类论文只有33篇,占总数的5.27%。在研究工具上,以SPss的应用较为普遍,结构方程软件应用很少,硕士论文的研究普遍还停留在实证研究的初级层次。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200斤一2008年该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旅游管理等三个专业的硕士论文中实证论文情况如表2: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2(X哈一2008年的硕士论文中实证的比例逐年提高,而且总体的比例也超过了10%,但是实证论文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专业论文中,实证论文在专业分布上还不普遍,没有引起各专业的普遍认识;在实证质量上,实际调研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主要局限于因子分析,研究变量间因果关系论文较少,数据分析工具主要是sPss,能够用到结构方程软件的论文没有,这说明论文质量虽然有所进步但是学术水平一般。

二、国内主要期刊学术论文实证研究现状

虽然国外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重视实证研究方法在学术研究中的普及和应用,但是实证研究在国内到上世纪卯年代才受到重视并逐渐开始流行起来。与硕士学位论文实证研究层次较低相对应的情况是:国内顶尖的学术期刊越来越重视实证研究,而且重视研究的深度和规范性。在此,我们选取了国内六种学术期刊做文献计量分析,分别为《管理世界》、《心理学报》、《南开管理评论》、《中国工业经济》、《中国管理科学》和《科研管理》,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归到工商管理学科大类,近十年有关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在理论和实践上发展迅速,能够代表工商管理领域理论研究所呈现的特点。本研究中主要统计分析了1997一2加7年间在以上六种学术期刊中人力资源管理类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截止2加7年12月这六种期刊上共发表人力资源管理类论文563篇,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国内这6种重要的学术期刊10年间发表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中,实证论文比例很高,在1997一2001年间,这些期刊发表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共146篇,其中实证论文56篇,实证比例为37.58%;2加2--刁(X)7年间,论文总数为414篇,实证论文233篇,实证比例为56.28%;1997一2007年间,论文总数为563篇,实证论文289篇,实证比例为51.33%。其中侧重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报》十年间共发表人力资源类论文%篇,其中实证类论文93篇,实证比例高达%.88%;实证比例较低的如《科研管理》,其实证比例也有23.6%,说明实证论文逐渐成为学术论文的主流趋势。就论文分析工具而言,以《管理世界》为例,1997ee2(X)1年间发表的16篇人力资源管理类实证论文中,仅有1篇用到了SPss,13篇用excel做了简单的描述分析;而在2002一2(X)7年间发表的53篇实证论文中,用到SPsS的有41篇,比例高达80.39%,用到结构方程软件如LISREL或者AMOS的有20篇,比例为37.74%(sPss和结构方程软件一般配合使用,同一篇论文中可能同时使用两种分析工具),论文在分析的深度和规范性上都有很大的提高(本处限于篇幅不再论述其他期刊的论文的分析工具使用情况),说明学术论文越来越重视论文的分析深度和规范性。

三、培养硕士研究生实证分析能力的模式的启示

通过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现状和国内学术研究发展现状的比较可以看出,硕士学位论文中实证研究尚处在比较初级的研究层次上,而学术研究对实证研究的要求越来越高,硕士研究生中的一部分将会继续攻读博士或者其他的科研岗位,他们是科研队伍的重要后备力盆,所以从硕士阶段注重学生的实证分析能力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工商管理类硕士研究生而言,实证分析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最和探索分析问题能力。通过与讲授实证分析技术课程的众多老师的沟通,并到相关课堂听课,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工商管理类硕士研究生的实证分析能力。

(一)设里完善的实证研究方法课程

经济学类硕士研究生课程中一般设有(计t经济学),讲授计t经济学理论和计t分析工具如Eeeviews或者STATA的操作使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数理分析能力;与经济学类课程有所区别的是,管理类硕士课程应侧重实践操作能力,从管理类学术论文的发展趋势来看,应该设t管理学研究方法的课程,讲授问卷设计方法、文献处理方法和统计分析工具如SPsS的操作使用,虽然需要一定的统计学和计t经济学知识,但不偏要设工专门的课程,研究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掌握。山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周围资源开展实践调查以获取信息,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验证自己的假设,这是与本科教学显著的区别,本科教学以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主,而研究生教学应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并启迪他们探索“为什么”。SPSS软件的操作应用的课程中包含三个主要部分: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其中方差分析用于比较所取得样本中不同群体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其原理和操作方法均比较容易掌握;因子分析分析部分比较容易掌握应用又较广泛,应着重讲述;回归分析部分对于部分统计或者计全基础不好的学生难度较大,如涉及到运用回归分析来验证中介变里或者调节变t的问题,教师可作适当引导,讲述过程中重视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好的讲授方式是结合专业论文来讲授,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在论文主题上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比较容易跟进;另外从专业论文引人使学生容易‘棋仿”,能够很快接受一整套研究方法。除了教师的鼓励和支持,管理学研究方法的课程作业也是促进学生的实证研究能力提高。一般可以设工三种类型的作业,第一种是实证研究方案设计,可以很好检测学生对研究方法和逻辑的掌握情况,若采用小组形式,三人为宜,多于三人容易产生搭便车的情况,效果不好;第二种是实证研究论文综述,要求学生对一篇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脉络进行阐述,指出利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考察学生的文献分析能力;第三种作业是课程结业论文,鼓励学生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完成课程论文,并诺以高分,刺激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论文,有利于为学生的毕业论文积累经验。对于有余力的硕士研究生,鼓励其刻苦钻研,积极学习结构方程软件的使用和操作,应用较为广泛的结构软件如AMOS、USREL和EQS,但是结构方程软件对于大部分硕士研究生而言不容易掌握,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悟性和毅力。

(二)学校或者学院设t专项实践基金

学校或者学院可以设!硕士生实践基金,资助硕士生开展社会调查,这类基金项目在指导思想上也应有所侧重,主要用于有一定的学术性的项目资助,而不是社会性。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硕士研究生带着学术的态度去开展调查,有利于学术精神的培养和管理学研究方法知识的应用,这与本科生实践基金也有所区别。口开展一项小的实证研究,对于硕士研究生的的人际资源来看,以发放3侧}一500份问卷为宜,除去其他开销,项目资助金额在10以)一20(X)元之间,视各学校的财力而定。这样的金额与硕士毕业论文调研费相当,足以支撑一项小规模的实证研究。我校为研究生提供了研究生创新基金的机会,为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精神做了大量的工作。学校或者学院的基金管理组织在审核项目的可行性时,应侧重项目的可行性和学术性,对项目实施者的毕业论文是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学校或者学院可以设立专门小组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检查,项目结项时,亦可根据情况设立若干奖项,激励学生的调研热情;对于质量较差的研究,应有相关处罚措施出台。

(三)硕士毕业论文答辩从严把关

硕士毕业论文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开题答辩和毕业答辩,开题答辩期间论文指导老师要从严把关,在论文的选题和写作方法上应提出较好的建议,在指导方向上以培养学生学术精神为目标,鼓励学生开展实证研究,从经验来看,实证类论文相比理论类论文更容易通过,在行文上规范性更强,只要认真开展,被评为优秀论文的几率更高。需要说明的是,严格意义上的实证论文侧重学术性,与案例分析类论文有所区别,后者用单案例或者多案例研究来完成毕业论文,集中阐述深人剖析,对作者的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而实证类论文虽然在文献综述部分也需要很强的能力,更侧重学生的调查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在论文答辩期间,作为论文答辩老师对实证研究方法也要有所了解,从而能够在学生答辩过程中充分与之交流,从而给以后的学生一种信号,在实证论文写作过程中应加强自身数据分析和研究方法能力的培养才能妥善应付答辩。在优秀论文的选拔上,对积极探索实证研究的论文适当倾斜,也能起到比较好的信号传递作用。所以在论文答辩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大答辩难度,对于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提高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四)领导应加强重视、导师应积极鼓励

领导对硕士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视应在不同的公开场合予以强调,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领导的态度能够左右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走向。一个学校硕士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一是自下而上,一大批有实证热情的老师和学生纷纷专注于学术研究,形成浓郁的学术气氛,这种学术气氛的培养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形成传统,是一种自下而上,逐渐普及的过程;另一种模式是领导重视实证研究,积极倡导实证研究,在师资和经费上适当的考虑,从而形成一定的学术氛围,这种模式对毕业论文整体质量提高的促进较明显,形成良好学术氛围的周期较短,效率较高。导师对实证研究的鼓励对硕士研究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有条件的导师可以在科研项目或者课题中开展实证研究,或者采用博士带硕士开展实证研究,前提是博士具备较好的实证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对于硕士生的实证研究能力提高效果明显。“l暂时没有项目的导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证研究方法的学习,组建学习小组并培养严谨的学术精神,定期听取硕士研究生的汇报,对于学生较好的想法可以在经济上予以适当支持。一所学校如果形成了领导重视,导师鼓励的学术气氛,那么毕业生在毕业论文质童可以得到保证。

四、结论

统计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研究生毕业论文 英文摘要 时态 语态 摘要结构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130-02

一、绪论

摘要,无论是期刊摘要还是学位论文摘要都是文章的“文眼”,起到简明概述论文重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发现研究等重要内容。摘要是论文要点的浓缩,好的摘要能有效地抓住读者的兴趣。因此,英文摘要作为学术论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论文作者们的关注。作为文章在网络上,尤其是各大网络文献库中首先展现给读者的重要部分,对于读者是否会进一步阅读整篇文章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纵观研究生硕士毕业论文英文摘要不难发现,许多摘要存在语法错误、时态混用以及摘要内容不完整等诸多现象。本文通过抽样数据重点分析硕士研究生论文摘要存在的问题,为硕士研究生英文摘要写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硕士研究生论文写作现状

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摘要以提供文章主要内容为目的,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摘要属于信息性文摘(Information Abstract),论文作者应该用简洁、明确的语言让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就能对研究的主要目的、研究方法和过程以及研究结果等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通过我们对长春理工大学硕士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硕士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并非真正的英文写作,而是基于汉语摘要的翻译,而且大多数翻译均有他人或使用百度翻译以及有道翻译等网络工具完成,因此其撰写的摘要存在大量的语言问题以及结构问题,语言不符合英文表达习惯,大量语法形态错用,文不达意,意思表达不完整甚至错误。为了调查硕士研究生论文写作,尤其是摘要部分的英文写作情况,本文随机抽取CNKI数据库博硕论文子库的工程科技、农业科技、医药卫生科技、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经济与管理科学学科领域各40篇,共200篇硕士毕业论文的摘要进行摘要写作研究,主要分析英文摘要的时态使用、语态使用以及摘要中各语步的出现情况,以求发现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生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对策。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通^对于上文提及的200篇硕士毕业论文英文摘要进行数据统计发现,目前国内期刊的英文摘要普遍存在时态和语态问题以及内容结构的问题。

(一)时态的使用

研究结果表明,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中明显出现滥用一般现在时态的现象。由于硕士研究生缺乏摘要语篇中时态的相应知识,在进行摘要英文写作时,大多数学生们不考虑摘要的不同部分的作用,一味使用他们最为熟悉的一般现在时进行英文摘要写作。

摘要写作通过英语时态体现出其简洁的语言特点。时态方面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将来时和其他复合时态。John Swales和Christine Feak撰写的《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Essential Tasks and Skills》是一本专门针对英语非母语的学生撰写的写作教科书,此书经多次再版,现已多次再版,书中指出一般现在时通常在背景和讨论部分出现频率较高,在方法和结果部分出现频率较低;而一般过去时在方法和结果部分出现频率较高。学术论文摘要概括作者就本学科领域里的热点研究。研究背景是现已存在的事实,因此多应使用现在时态,通常包括一般现在时和现在完成时。现在完成时的使用把过去发生的或过去已完成的事情与现在联系起来。而一般过去时态多出现在对于实验方法或研究方法的描述之中。而研究结果部分通常应使用一般现在时进行说明。总之,摘要是以经济客观、准确严密的语言表明论文作者的主题大意或所研究的问题及方法,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正文轮廓,突出正文的重点信息,因而不能一味地使用一般现在时,当然也没有必要用大量过去时态回顾过去事实或用将来时态预测未来。

(二)语态使用情况

由于受到汉语摘要表达方式的影响,样本英文摘要中的主动语态频率远高于被动语态的使用。为了避免英文摘要中第一人称代词,尤其是we,our和us的使用,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使用了大量的非施动主语,例如this paper,the first chapter, the second chapter及其人称代词it作为主语进行摘要写作,甚至一些论文根据汉语省略主语的习惯,对英文句子进行无主语处理和翻译。非施动主语大量使用的原因可以追溯到1986年开始提倡的“使用第三人称作为主语”,而且在论文写作教学中许多教师也过多强调尽量避免第一人称的使用。但是纵观国际重要SCI, SSCI, EI期刊论文的摘要不难发现“We+verb”和“our+noun+verb”等主动形式的出现比例并不低。第一人称主动语态的使用可以突出和强调作者的观点,以及团队成员的合作。Hyland和 Milton(1997)曾指出被动语态是学术写作的特点之一。由于被动语态不强调动作的施动者和执行者,可以用于表达作者的客观态度,受到许多国外学者的青睐。但是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中的被动语态出现频率并不高。对比其中文摘要发现,主要原因在于汉语论文写作中较少使用“被”字句以及“把”字句,从而导致英文摘要被动语态的低出现频率,而非硕士研究生主动语态意识的提升。

(三)摘要内容结构

认为学术论文摘要是一种独立的语篇,其范式、结构、体裁大都遵循英美学术界通行准则,自成一格。Bhatia Swales(1993)提出论文摘要的四个语步:Introduction- Method-Result-Discussion,即IMRD结构模式。后来,Santos(1996)提出定位研究―引入研究―描述方法―陈述结果―呈现结论的五个语步模式。Hyland(2000)提出了背景-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五语步结构模式,这个摘要语步模式越来越受到论文作者以及期刊编辑部的认可。

我们对于收集的200篇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进行结构分析,发现如表1所示的各学科领域的摘要语步数量以及百分比:

通过数据分析不难发现,医药卫生科技类的硕士论文英文摘要的各语步占比较高,人文社科类硕士论文的研究结果语步是五个学科领域中出现比例最小的;背景语步和方法语步的整体比例较大,结论语步的占比较小。大多数抽样的硕士论文的背景语步过于冗长,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方法语步多为论文研究内容的概述,其展现形式多为首先……,其次……,最后……等,这一结论和人文科学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也体现出了人文科学对于研究方法的描述的忽视。

四、对于英文摘要写作的教学启示

综上所述,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存在着时态、语态使用不规范,摘要内容结构不完整的现象。这一现象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研究生论文写作教学,尤其是英文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许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不重视英文论文写作;一些学校开设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但是教师并不强调有关英文论文的语法特点以及结构特点,鲜有教师在教学中基于SCI,EI期刊论文进行英文论文写作教学,而且也不强调学生写作中的摘要语步意识,现有的英语论文写作教学往往忽略论文的体裁特点以及语篇特点。

作为重要的衔接手段,科技语篇中时态的选择,以及语态选择都是语篇连贯的重要体现。同时,语步模式决定了文的层次结构,以简练的形式浓缩了论文的重要信息。因此时态、语态等语法特点以及语篇结构都应成为论文英文摘要写作教学课堂的重点部分,进而提高研究生的语言基本功以及英语谋篇能力。我们认为在研究生论文写作课程的讲授中应加强学生的英文摘要的语言规范性意识,教授给学生分析科技或专业性文章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术论文的英文行文特点。教师应结合国际通行的摘要写作规范以及影响因子较高的SCI,SSCI和EI期刊论文中的英文摘要范例对于学生的英文摘要写作进行规范,进而提高学生的英文摘要写作能力。通过大量有效的语言输入提高研究生正确的语言输出能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行之有效地提高研究生英语论文写作能力的。

【参考文献】

[1]Bhatia,V.K.1993.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London:Longman.

[2]Dos Santo,M.B.1996.The textual organization of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J].Text.16(04):481-499.

[3]Hyland,K.2000.Disciplinary Discourses: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M].London:Longman.

[4]Swales,J.M.and Feak,C.2012.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Essential tasks and skills.3rd ed.[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57-158.

[5]操林英.国际科技期刊材料类英文论文摘要的写作范式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06):1109-1112.

统计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长春市 跆拳道 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G88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124-02

引言

大众跆拳道在我国从2000年开始得到了蓬勃快速发展,目前我市高校各种形式的跆拳道教学也随处可见,目前主流的跆拳道教学有私人开设的跆拳道道场、学校开设的跆拳道公共选修课和高校学生自发组织的跆拳道社团,为了提高跆拳道学习者对跆拳道的喜爱,本论文针对长春市高校跆拳道社团的场地、设施、服务、教学等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影响学习者喜爱跆拳道的因素。

一、研究模型

高校跆拳道社团的服务质量和学生满意度与爱好度的关系模型

二、研究假设

假设1.人口统计学特性对高校跆拳道社团的服务质量和学生满足度与爱好度的差异

假设2.高校跆拳道社团的服务质量和学生满足度关系

假设3.高校跆拳道社团的服务质量和爱好度的关系

3-1.高校跆拳道社团的服务质量和认知好度的关系

3-2.高校跆拳道社团的服务质量和态度好度的关系

假设4.高校跆拳道社团学生满足度和爱好度的关系

4-1.高校跆拳道社团学生满足度和认知好度的关系

4-2.高校跆拳道社团学生满足度和态度好度的关系

假设5.高校跆拳道社团的服务质量和学生满足度与爱好度的因果关系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对长春高校跆拳道社团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

(二)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4.0软件分析,统计方法包括t-test、ANOVA(Scheffe‘s)、回归分析、因果分析。

四、研究结果

(一)服务质量和学生满足度的关系回归分析

服务质量变因中的项目、组织者、位置对学生满足度产生了有意的影响。

(二)服务质量与爱好度关系

(*** p

服务质量变因中的项目、组织者、位置对认知好度和态度好度产生了有意的影响。

(三)学生满足度与爱好度关系回归分析

(*** p

(四)服务质量和学生满足度与爱好因果关系

服务质量和学生满意度与爱好度路径分析模型

五、结论

(一)人口统计学特性对高校跆拳道社团的服务质量和学生满足度与爱好度差异

1.人口统计学特性中的性别对服务质量中的设施、指导者、项目、组织者和态度好度产生了差异。

2.人口统计学特性中的年龄对服务质量中的设施、指导者、项目、组织者、位置和爱好度与满意度产生了差异。

3.人口统计学特性中的学历对服务质量中的组织者和爱好度与满意度产生了差异。

4.人口统计学特性中的段位对服务质量中的指导者、项目、位置和满意度产生了差异。

(二)服务质量和学生满足度关系

服务质量中的项目、组织者、位置对学生满足度产生了有意的影响。

(三)服务质量和爱好度的关系

服务质量中的项目、组织者、位置对爱好度中的认知好度和态度好度产生了有意的影响。

(四)学生满足度和爱好度的关系

学生满足度对爱好度中的认知好度和态度好度产生了有意的影响。

(五)服务质量和学生满足度与爱好度的因果关系

1.服务质量对爱好度产生了直线效果。

2.服务质量对满足度产生了间接效果。

【参考文献】

[1]广博伟.中国跆拳道发展过程与均衡发展方案.韩国龙仁大学体育大学院硕士毕业论文,2006.

[2]金山中.跆拳道场服务质量对顾客满足度和顾客忠诚度影响研究.韩国庆熙大学体育大学院博士毕业论文,2007.

[3]金胜水.跆拳道道场进修生的服务满足度对购买意向的影响研究.韩国东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4]金太源.跆拳道道场的服务质量和购买意向的关系.韩国檀国大学教育大学院硕士毕业论文,2004.

[5]Bitner,M.J.Evaluating service encounters:The effects of physical surroundingsandemployeeresponses.JournalofMarketing,1990,54(April),69-82.

[6]Boulding,W.,& Kalra,A.,Staelin,R.,& Zeithaml,V.A.A DynamicProcess ModelofServiceQuality:From ExpectationstoBehavioralIntentions.Journal ofMarketing,1993,30(1),8-32.

[7]Gronroos,C.A service quality model and its marketing implications. EuropeanJournalofMarketing,1984,18,36-44.

[8]Garvin,D.A.Whatdoesproduct‘Quality’Really mean?Sloanmanagement Review.1984,26(Fall),25-48.

[9]Jamal,A.& Naser.K.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Retail Banking:An Assessment of Some ofthe Key Antecedents ofCustomer Satisfaction in RetailBanking.TheInternationalJoumalofBankmarketing,2002,20(4/5),137-156.

统计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研究问题1)对于英文写作的格式规范在学术引用、写作细节和文本编辑方面,学生总体认知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难点?学习者对规范的认识与实际改错能力之间是否一致?2)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在规范的认识和难点上是否有显著差异,认识是否有所发展?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来自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2012年本科毕业生50名和硕士毕业生50名。这些学生刚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准备论文答辩。因此与其他学习时段相比,受试对论文写作的格式规范记忆是最清晰的。研究工具研究工具包括调查问卷、格式改错和访谈。首先,调查问卷根据论文写作的APA格式规范在学术引用、写作细节和文本编辑三个方面的核心内容,确定出问卷的分类框架。表1为学习者对规范认知的分类框架和对应的问卷条目,具体内容见本文第2部分的研究框架。表2为学习难点的设计框架,具体内容列于表内。每个问卷条目的回答从1至5是一个连续的自我评价等级,分别代表完全不了解、初步了解、部分了解、比较明确(不熟练)、完全明确(熟练)。研究工具二是格式规范的改错①。改错重点是写作细节和学术引用格式,这两方面也是研究者预期学生可能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根据APA格式规范,写作细节改错包括标点格式10题、大写与缩写格式5题、数字格式5题;引用格式改错包括文内引用10题、参考文献格式1题含10个错误。表2.对论文写作格式规范学习难点的问卷设计框架数据收集与分析本次研究的数据主要来自问卷、改错和访谈。问卷部分与改错部分装订在一起,发放给两所大学的100名研究对象,当堂完成。研究一共收到有效问卷91份,其中本科47份,硕士44份。在完成问卷和改错以后,在本科和硕士毕业生中随机挑选6名学生,对学习写作格式规范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了访谈,访谈过程进行录音。数据分析分为三步。针对第一个研究问题,首先对问卷结果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描述性分析,确定学生总体在格式规范的认知和难点上所表现出的分布特征,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然后基于问卷分析结果,追溯学生相应的改错部分,检验学生对格式规范的认知和实际的改错能力之间是否一致。针对第二个研究问题,先计算本科和硕士两个群体在格式规范的认知和难点上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再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计算这两个群体之间在统计意义上是否具有显著差异。再以改错分析辅助验证硕士生和本科生的改错能力是否有所不同。最后,针对访谈录音,反复聆听,就学生相关学习难点和对教学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和归纳,为解释研究结果服务。

研究结果

学习者的认知现状与难点把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作为一个学习者整体来看,他们对于论文写作格式规范的总体认知水平处于“部分了解”的状态。学习者对格式规范的认识弱,实际改错能力也很弱。将规范认识、学习难点和改错能力综合起来分析可见,学习者感觉“学术引用”的规范最难,认识到自己不够熟练,实际改错也做得最差。数据统计分析显示(表3),在规范认识上,学习者相对最明确的是论文的文本编辑要求(M=4.27,SD=0.93),其次是学术引用(M=3.78,SD=0.68),最不了解的是各类写作细节(M=3.30,SD=0.63)。这个结果与我们的预期符合。研究对象正值完成毕业论文并准备答辩之际,他们对论文怎样统一标题、字体、字号的编辑要求比较清楚。相比较而言,参考文献格式和正文引用格式比较复杂,学习者汇报自己处于“部分了解”和“比较明确”之间,说明学习者普遍认识到自己在掌握文献引用规范方面尽管有所知,但还不够熟练。同时表3显示,学习者的难点和对规范的认识不完全一致。从汇报的情况来看,从难到易的排列顺序是:学术引用>文本编辑>写作细节。也就是说,学生感觉最难的是学术引用要求,而写作细节方面,尽管认识上最不了解,但是感觉上却最简单。从改错题来看,学生尚能做一些有关写作细节的改错,包括标点、大写等形式;但是有关文内引用和参考书目的改错结果很不理想。说明多数学生平时缺乏学术引用的意识和规范,做毕业论文只是按要求依葫芦画瓢,相关的学术写作知识未得到内化,远未习得。从本科到硕士阶段的发展问题总体而言,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对论文格式规范的认知既有相似,也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群体对规范的认识、感知的难点和学习感受上是相似的,差异在于认识程度和对难点的感知程度;但是这些差异并没有在统计层面上显示出来,表明从本科到硕士阶段没有明显的发展进步轨迹。,从规范认识的顺序来看,两个群体认为从熟悉到不了解的规范依次是:文本编辑>学术引用>写作细节;从感知难点来看,从难到易依次是:学术引用>写作细节>文本编辑。描述性统计数据显示,除了写作细节认知以外,硕士群体总体上比本科群体在各项认知上有所提高,在各项难点上有所减少。写作细节上,硕士生的认知程度(M=3.25)低于本科生(M=3.36)。这个差异并不说明本科生在写作细节上一定好于硕士,反而表明硕士阶段的学习者有可能更加关注对学术写作中具体的标点、图表、数字的表达,因此自我评估值反而走低,可以理解为一个向好的趋势。为确定本科和硕士两个群体在统计意义上是否具有差异性,对两个群体在上述几个方面开展独立样本T检验。根据方差齐性检验,发现Sig.值均大于0.05,说明两个样本的方差相等,因此都取Equalvariancesas-sumed对应的t值和双尾概率值(Sig.值)。检验结果显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硕士和本科两个群体之间无论在学术引用、写作细节,还是文本编辑的认识和难点方面,都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5)。该结果说明,硕士生在执行论文格式规范方面的认知感受与本科毕业阶段相比,没有显著的进步。从改错的情况来看,硕士毕业和本科毕业之间的差别同样不明显。改错页面有大量空白,部分学生在页边上写“要看标准”或者“不知怎么改。”尤其是参考书目部分,能够动笔改错的学生寥寥无几,即便动笔改错,改得也不够正确。这个令人失望的结果反映出两个群体的共同问题,即尽管学习者对规范的实际改错能力与汇报的难点总体一致,但是改错能力比预期的更差。要准确完成所有的改错确实不易,必须熟悉各类规范。多数学生显然没有平时的积累,只是为了应付一次毕业论文的写作“学”了一点规范知识的皮毛。

讨论、结论与启示

本次研究发现:第一,本科生和硕士生在完成了毕业论文之后,对学术写作规范的认知依然有限,难点不少。具体来讲,学生感觉最熟悉和最容易的是文本编辑规范;在写作细节方面,尽管认识上最不了解,但是感觉上却最简单;感觉最难的是学术引用,普遍认识到自己在掌握文献引用规范方面尽管有所知,但不够熟练。此外,学习者的实际改错能力与汇报的难点总体一致,但是改错能力趋于更弱。第二,硕士阶段并没有比本科阶段在规范认知层面有显著的进步,两个阶段没有明显的差异。尽管研究结果令人失望,但是都在情理之中。基于观察和学生访谈,归纳起来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不容忽视。首先,当前既缺乏系统性教学,也缺乏统一格式规范,尤其是参考文献格式。从访谈中可知,学生对学术写作教学提出了系统性教学的要求,希望开设专门课程、相关课程,或专题讲座,“规范统一地学习基础的格式规范”。同时,要求学校制定和提供“统一”、“详细”、“可信”的格式规范标准。希望每条规范之后举出明确的例子加以说明,在相关网站展示具体标准,并且希望老师之间对格式的要求达成统一。很明显,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参考文献怎么列,多数从相关的期刊论文中引用摘抄而来。由于国内外的期刊论文在格式规范方面不尽相同,各学校的格式规范在老师之间或者学期前后之间版本不同,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困惑,很容易犯错。这无论在本科阶段还是硕士阶段,重点高校还是普通高校,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二个原因与教学观念有关。当前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士学生,在格式规范方面的学多是“速成”的,似乎给他们一个规范,必须立刻学会,不能出错。有研究者(如王崇义2004:75-76)提出在完成了宏观指导的各项工作后再进行包括语言、格式等内容在内的微观指导。我们注意到,格式规范的习得是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在格式规范的三个核心内容之中,“写作细节”要求学生在有关标点、数字、大写、缩写等细微环节体现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专业的写作知识,是应当从基础写作抓起的。速成型的学习结果带来什么?学生即便费时费力通过三年研究学习,完成了一篇硕士学位论文,于形式于内容比起本科阶段来讲相对完美,但是其学术规范的认知意识依然薄弱,难点依然存在。可见,学术写作格式规范的习得对学习者把显性的规范知识转为内化的知识,并在写作过程中得以融会贯通,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的学习和模仿,不断地使用和反思。本次研究结果还进一步启示我们思考,培养良好的学术规范意识到底为了什么。

“学术引用”中的文内引用和参考书目格式都比较复杂。尤其是文内引用环节,不仅需要学习者明确为什么使用引证,而且知道怎样正确使用,使得引证的文本形式体现出相应的修辞功能。这些技能恐怕不是指定学生一套规范标准,他们就能习得。已有研究者呼吁,学生亟需学术规范的专业训练(贾永芳2008:108;张惠琴、李俊儒、段慧2008:71),以解决学术剽窃问题。实际上,规范的学术引用是研究性写作的核心能力之一,通过学术引用的形式建立起前人的研究网络,并把自己的研究根植于该学术网络,从而参与学术对话,发出自己的声音,是学术写作的重中之重。杜绝学术剽窃仅是一个低层面的学习要求。更高的目标是通过经历大量规范的学术写作过程,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方式,审慎的治学态度和独立的研究精神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给我们的论文写作教学,包括其他科目中含学术写作任务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这就要求我们从课程设置、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切入:第一,创设面向全校学生的通识课程,专门辅导英文写作格式规范。学校可开设通识课,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均可选修。对于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等学科开设APA规范指导课;对文史哲等学科开设MLA规范指导课;对理科开设CMS/CSE规范指导课。全校学生根据各个学科的写作要求选修课程,从而得到专门辅导。也可借鉴国外大学的做法,开设英文写作中心,为学生的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在格式规范和其他方面提供专门辅导。第二,提倡循序渐进的教学观念,将学术规范要求融入多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速成的学习注定无法走远。平时写作也好,课堂PPT汇报也好,把学术引用的大目标分割开来,逐步实现,点滴渗透学术写作的规范要求。从一年级抓起,不仅有意识地规范学生的写作细节,而且把学术引用切入各门课程的笔语训练。当学生平时多用APA/MLA格式表达引证内容,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尊重前人研究,把自己的思考植根于当前的学术领域。第三,建议论文写作教学采用“对比”的教学策略。比如对比论文样本,示范优秀习作;或者对比国际同领域专家论文与我国学习者论文的差异。在比较中,学习者能够引起重视,找出自己的不足,从而严肃对待论文格式,严格按规范写作,提高学习者自我规范的意识。最后需要指出,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改错和访谈为主要研究工具。针对学习者执行学术写作规范的能力发展,将来研究还可以采用纵向的个案研究方法,跟踪学习者在一段时期内如何逐步习得写作规范知识;既可从个体认知的视角追踪学习者对规范知识的习得过程;也可结合写作文本的视角探讨学习者执行学术规范的能力发展路径;也可从社会认知和语用视角探讨学术规范的习得过程如何体现其学术身份的建构过程;还可以开展教学行动研究,探索学习过程的复杂性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统计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杭州市下城区 健身俱乐部 有氧健身操

有氧健身操是一种新兴的体育形式,它起源于最初的大众健身舞,自从被引入中国以来受到了广大健身、健美人士的欢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氧健身操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其已经成为各个健身俱乐部重要的健身项目。但不容忽视的是有氧健身操在我国起步较晚、基础较差,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解决。本文通过对大连市中山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对于推进其进一步发展,使得更多人享受到健身的乐趣有着重要的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是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开展现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有关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开展的文献,并进行引用与借鉴。

1.2.2问卷调查法

选取了五家健身俱乐部进行问卷调查,分别是杭州金领健身俱乐部、杭州宝力豪健身俱乐部、杭州一兆韦德健身中心、杭州互动力健身馆(下城店)、杭州玛特健身中心。在这五家俱乐部随机选取50名有氧健身操会员以及10名有氧健身操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论文的需要,依据《体育科研方法》中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出相关问卷。将问卷分发给50名有氧健身操会员,回收48份,有效问卷45份,有效率为90%;将问卷分发10名有氧健身操教练员,回收9份,有效问卷9份,有效率90%。

1.2.3数理统计法

对得到的数据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开展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研究的俱乐部分别是杭州一兆韦德健身中心、杭州互动力健身馆(下城店)、杭州玛特健身中心。这五家俱乐部均地处杭州市繁华地段-下城区,并且都开设了有氧健身操的相关课程,发展情况良好,同时大连新玛特健身中心还将有氧健身操的课程作为俱乐部的金牌课程。这五家俱乐部开设的操课主要包括:瑜伽、普拉提、有氧健身操、器械健身操、街舞、形体舞、肚皮舞等。在教练员认证方面,大部分教练员都拥有《健身教练国家资格证》,少数金牌教练员拥有《国家等级健身指导员证》。拥有教练员资格证书的比例较高。

2.2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教练员的情况

2.2.1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教练员的学历与专业

如表1所示,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教练员的学历水平较低,大专及大专以下共占据了88.9%。而专业性方面,出自体育专业或艺术专业也仅仅占据了55%的比例。这说明,杭州市下城区的健身市场目前仍不规范,健身行业入职门槛低、专业性不够,同时高学历水平的教练员仍然缺少。

2.2.2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教练员的培训情况

如表2所示,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教练员的培训情况不甚理想,有55.5%的教练员平时没有业务能力的培训,而在进行培训的人群中,视频学习也占据了大多数的比例。有氧健身操是一个新兴的项目,它的内容、形式经常会更新,如果不进行业务培训就吸取不到最新的知识。

2.3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学员情况

2.3.1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学员的基本情况

如表3所示,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会员以女性为主,其所占比例为88.9%;而年龄方面20-30岁人群占据了大多数,其比例为55.6%。

2.3.2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学员的参与目的

如表4,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会员参与以锻炼身体及放松心情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40.0%、33.3%。这也与有氧健身操的项目特点相符合。

2.3.3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学员的项目选择

根据有氧健身操的形式及功效,将其分为五类,分别是伸展类运动主要包括:瑜伽、普拉提等;传统健身操运动主要包括:有氧健身操与器械健身操;有氧舞蹈类运动主要包括:街舞、形体舞;异域风情类运动主要包括:肚皮舞等;动感单车类运动主要是指一种借助于单车的运动形式。

如表5所示, 在众多的有氧健身操项目中,俱乐部有氧操会员主要会选择伸展类的如瑜伽、普拉提以及有氧操舞蹈类项目如形体舞、街舞等。这可能是由于最近几年瑜伽、普拉提以及街舞这些项目在我国发展较快,同时俱乐部会员也大都是年轻女性,她们往往热衷于这些时尚的运动。因此在俱乐部有氧操课程设置时可以充分根据会员的兴趣与需要进行安排。

2.4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课程情况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杭州市下城区的这五家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课程种类基本固定,以瑜伽、普拉提以及形体舞这三种为主,缺少一些国内国际流行的课程如爵士舞、拉丁舞、芭蕾形体、钢管舞以及踏板操,课程种类稍显单调并且亟需创新。同时对于课程的设置俱乐部方面也缺少与会员的有效沟通。在课时安排方面,俱乐部大都为每周3-4节课,每次60min,运动强度适中,但是均缺乏科学化的运动强度监控。在课表更新频率方面,只有杭州玛特健身中心的有氧健身操课程是每月更新,这可能是由于该俱乐部将有氧健身操设置为金牌项目,而其它四家俱乐部有氧健身操课表更新频率较慢,这样对于会员的参与热情和适应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5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开展的对策

2.5.1加强有氧健身操教练员的选拔与管理

目前各个俱乐部对于有氧操教练员的选拔标准不一,这也直接造成了目前教练员队伍执教能力参差不齐,这与问卷调查显示的教练员学历低、专业性差、培训情况不理想相一致。不可否认的是,教练员是各位会员在俱乐部中接触最多的人,他们的专业能力高低、服务水平好坏等都会对会员产生最直观的印象,不仅会影响会员的健身效果与健身热情,更会影响他们对于俱乐部的选择,甚至造成会员的流失。因此,作为俱乐部的管理者应进行科学化地教练选拔,不断提高教练员团队的整体水平,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的专业化有氧健身操教练员队伍。

2.5.2丰富课程种类,加快课表的更新

有氧健身操种类繁多,而且通过各种编排及组合可以设置出许多不同的形式,带给人们不同的健身乐趣。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杭州市下城区的这几家健身俱乐部只开设了瑜伽、普拉提以及形体操这三种课程,课程的种类有待丰富。同时,除大连新玛特健身中心外,其余几家的课表更新频率都较低。因此各个俱乐部在课程设置时应丰富课程种类、加快课表更新,让会员体验到有氧健身操的运动乐趣。

2.5.3加强推广,提高普及率

有氧健身操是一个新兴的健身项目,目前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一些热门的课程往往有着特定的参与人群,如形体舞的参与对象大都为中青年女性。其实,有氧健身操起源于大众健身舞,可以说是老少皆宜,对于男性来说也可以起到强身健体、修生养性的作用,因此从业者应加强对于有氧健身操的推广,让更多的人知晓它的健身价值并体验到它带给人们的乐趣。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杭州市下城区的这五家俱乐部有氧健身操开展情况良好,其中大连新玛特健身中心还将其设置为金牌课程。

3.1.2 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教练员在专业、学历以及培训情况方面还稍显不足。

3.1.3 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会员以年轻女性为主为主,会员参与目的是锻炼身体以及愉悦身心,同时瑜伽、普拉提以及形体舞、街舞是会员最喜欢的课程。

3.1.4 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课程在课程种类、编排以及课程更新方面还稍显不足。

3.2建议

3.2.1将俱乐部有氧健身操发展的经验应用于杭州市的其它地区以推动其发展。

3.2.2在有氧健身操的参与过程中注重运动处方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王倩,烟台市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课程开展状况调查研

究[D].集美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3.

[2]刘丽丽,商业健身俱乐部健身操课程设置调查分析―以长

沙市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2.

[3]吴秀荣,体育院校与社会健身俱乐部健身操(舞)课程资源

共享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0.

[4]王海燕,山东省普通高校健美操俱乐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

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

[5]李素军,乌鲁木齐健身俱乐部开设民族健身操课程的可行

性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2.

[6]向凯琳,浏阳市城镇大众健美操项目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硕士毕业论文,2012.

[7]高阳峡,北京市5所健身俱乐部会员对集体健身课程选择

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硕士毕业论文,2012.

[8]李钢,有氧踏板健身操课堂探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统计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研究设计 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 信度 效度

一、引言

本文以孙娟撰写的题为文化意识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实证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为例,从研究方法论的角度评析该硕士毕业论文,从研究问题、研究设计、研究结论三个方面进行较为深刻的分析。本文重点评析了该论文的研究方法,并就其实证研究步骤、研究工具等内容提出了较有价值的建议,目的是提高该论文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以此提高该论文的应用价值。

二、文献综述

有国内外学者对外语硕士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但国内研究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尤其在实证研究的设计方面,不能把国内外学者提出的理论很好地应用于实践,因而很难得到研究的第一手资料。理论源于实践,大量的实证研究能够帮助研究者找出有规律的理论。为了更好地把国内外学者在研究方法上的理论成果应用于研究实践,教师应该向初级研究者,尤其是硕士研究生,提供一些针对研究设计所出现问题并进行评述的相关论文,这样研究者或许可以从中掌握系统的研究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文以一篇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设计为出发点,阐述与该论文相关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中的焦点问题,重点阐述该论文的实证研究,就其实证研究部分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并阐述相关研究工具的特点及要求,目的是提高其信度和效度。

三、原文的研究问题

原文通过实证研究论述了文化教学对英语教学的影响,阐述了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认为文化教学有利于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问题:

(1)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什么影响?

(2)文化教学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3)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四、原文的研究设计与步骤

1.对某高校22名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调查中教师的四个问题:

(1)教师对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目的的看法;

(2)教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态度;

(3)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教学中的素质;

(4)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怎样做好文化教学。

2.对该高校136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和117名大二学生的问卷调查,该问卷调查中学生的四个问题:

(1)大学英语学习的目的;

(2)学习目标文化的程度;

(3)大学英语课堂中文化学习的态度;

(4)大学英语课堂活动的态度。

3.实验设计与步骤

(1)实验研究对象

原文研究对象为宁波科技学院非英语专业2007年进校的80名本科生,这些学生被分成实验组与控制组,实验班级由38名法律系的学生组成,对照班级由42名逻辑专业的学生组成,这两个班级的学生高考平均成绩相当,分别是116.6分和117.1分。

实验组与对照组,按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长达十七周的教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一名教师参与了该实验,两个班级接受了四次考试。通过对这四次考试对比发现,实验组的成绩整体上优于对照组的成绩。具体实验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一是教学中的文化输入;二是测试。

两组受试者在第一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①实验组:在实验班级中有大量的文化输入,文化输入主要是背景知识的讲解,教学过程公开、透明,其后附有表格。

②对照组:在自然班级中采用常规的教学方式。

第二个阶段为测试,在整个试验中进行了四次测试,每次测试的数据都进行了SPSS统计分析,并进行了T-test。

(2)研究工具

在实验结束时,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作者自己设计的,问卷题目为学生期末问卷,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多项选择题,有10道问卷题。第二部分是问答题,有1道问卷题。多项选择题的前四个问卷题主要调查学生对文化教学的态度和兴趣,第五、六道题目调查学生文化学习与英语学习的关系,第七、八道题目调查学生对英语课堂活动的态度和兴趣,最后两道多项选择题调查学生对英美文化习俗的了解程度,以及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的方法;第二部分简答题是调查学生下学期英语学习的期望和要求。

(3)数据收集

通过分别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的问卷调查,让他们细心且独立地完成问卷,并对他们的问卷进行数据统计。

(4)结果与讨论

整个问卷调查的讨论分为五个部分:

①学生对文化教学和文化学习的态度。研究者在开学初对两组学生学习文化态度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分析,在实验结束后再次对两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学生学习文化的动机态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

②文化意识对英语教学与学习的影响。研究者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通过对比发现学生的文化意识相比学期初都有了显著地提高,认为文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反过来对英语教学和学习也产生积极的影响。

③学生对英语课堂活动的态度。研究者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的两次问卷调查,提出英语课堂活动与英语学习有相关性,英语课堂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对比,发现了实验组学生比对照组学生更渴望英语课堂活动。

④学生对目标语文化知识的接触程度。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实验组更加有意识地大量接触目标语文化知识,因此其文化意识显著提高。

⑤学习者对文化教学的期望。通过两次问卷调查,学生对文化教学的渴望非常强烈,他们希望课堂上有更多的文化知识的输入。

五、该论文研究方法解析

1.确定研究问题

确定研究问题是研究的第一步,研究问题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有价值、有新意、有可行性。原文主要是围绕文化意识能否促进英语教学展开的,因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三个研究问题,且这三个研究问题都有应用价值,其研究结果一定程度地对英语教学实践有启发作用。原文以文化意识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探索文化教学,这个问题在研究中是一个争议性问题,主要是基于文化定义不明确,文化教学面广,教师对文化知识的理解不系统等原因。原文三个研究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对文化教学问题的探讨,有一定的新颖性。

改进的措施:原文以“文化意识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为题,显然研究者选题过大,因为文化意识概念较抽象,文化意识可以细化,英语教学可分为大学英语教学和英语专业教学,且还可以细分。根据原文的研究设计,原文的研究主体是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因此英语教学可以改成大学英语教学。

总结:缩小研究课题的范围是最棘手的问题,在选题的时候,可以从“谁”、“什么”、“如何”等问题入手,要不断问自己这一类的问题,只有这样,课题的范围才会变得越来越明确,这个过程的结束取决于研究目的。

2.研究设计

原文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主要通过问卷和实验来获取数据,在实验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文化学习的态度。通过统计分析,教师和学生对文化教学和学习都持有积极的心态,这使得文化教学的实验具有可行性。通过其实验步骤,得知该实验属于准实验研究,没有随机抽样,有实验组与对比组,有前测和后测设计,且在试验中有多次测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实验的内部效度,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样本

该研究在实验前先后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人数是22人,他们是宁波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在职教师;参与调查的学生253人,其中大一学生136人,大二学生117人,从样本选取来看,样本数太少,只包括大一、大二的在校生,而且没有随机抽样,因而其样本数不具有代表性。

建议:样本不仅仅从大一、大二学生选取,更可以扩大到大三、大四的学生,且要通过随机抽样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2)研究工具

该项研究采取的研究工具是问卷调查,该问卷是作者根据其研究目的而设计的,在问卷调查前没有对该问卷进行SPSS效度分析,因而其内部效度值得商榷。在通常情况下,由于研究者考虑不周、技巧不熟练、经验不足,这些都可能导致疏漏或不当,研究新手常犯的通病就是内部效度低。

建议:研究新手通常可以借取国内外知名专家设计过的问卷,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进行修改后采用,但在使用前要经过SPSS效度分析。

(3)测试

该项研究经过了多次测试来提高内部效度,前侧是高考,其信度高,后几次测试信度和效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4)实验设计

该实验在选取样本时,没有很好地控制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变量,实验有控制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分别提到控制组和实验组的人数,但对男女比例只字未提,因而忽视了性别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

教学过程必须公开、透明。研究者对实验组教学过程的阐述比较清晰,且附有表格,但对对比组的教学过程表达比较含糊,效度有待提高。

六、结语

本文以一篇硕士学位论文为例,从研究方法论的角度评析了该硕士学位论文,从研究问题、研究设计、研究结论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重点评析了该论文的研究方法,并就其实证研究步骤、研究工具等内容提出了较有价值的建议。但该文本只涉及研究方法论实证研究部分,其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希望研究者扩大研究范围,结合硕士论文解析更多的研究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David Nunan.Research Methodsin Language Learning[D].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2]Diane Larsen-Freeman,Michael H.Long.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统计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硕士三年级学生 学业压力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020-02

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已从1996年的59398人扩大到2011年的560168人,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扩招人数已成几十倍增长。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加之现在就业形势的紧张,硕士研究生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硕士三年级学生,一方面面临撰写毕业论文的压力,另一方面面临就业的压力。

笔者针对这个群体的状况,对硕士三年级学生的学业压力状况进行调查。以期找出影响硕士三年级学生学业压力的主要因素,进而找出应对策略来缓解该群体的压力状况。

一 问卷的编制

本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问卷参考了《大学生学业压力研究》《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研究生心理压力的调查研究》等文献,又结合笔者自身的经验,编制了《硕士三年级学生学业压力调查问卷》。

问卷涉及5个因子:学习负担、学习环境、他人期望、个人发展或就业前景、学习动力。共有20个单选题目,每个题目有5个选项,程度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

预测问卷的信度采用克伦巴赫ɑ系数,该问卷信度为0.869,可信度较高。

二 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一所高校的100名硕士三年级学生的学业压力状况进行调查。其中男生38人,女生62人;理工科64人,文科36人。

本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硕士三年级学生学业压力调查问卷》对上述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三 研究结果

下表为100名受试者填写硕士三年级学生学业压力问卷的平均分与标准差:

将上述数据整理成图表,见图1。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平均分得分排名前5名的题目为:第七题、第二题、第十四题、第二十题、第十二题。这几道题目内容分别为:第七题“朋友们一直对我寄予厚望,我不希望让大家失望。”第二题“我担心自己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与找工作时间冲突。”第十四题“我担心自己本专业所学的知识,不能在未来个人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第二十题“我认为学习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第十二题“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对我来说有些困难。”从这几道题的类型来看,硕士三年级学生对自己的个人发展或就业前景方面较担心。

图2中显示,压力感很大的学生占6%,压力感较大的学生占38%,压力感适中的学生占32%,压力感较小的学生占24%。由此结果可以看出,较多数硕士三年级学生的学业压力感适中,不过仍有42%的硕士三年级学生存在较大的学业压力。

由图3可以看出,男生的学业压力的平均分比女生稍高一些,但结果不明显。文科学生的学业压力问卷平均分远高于理工科学生的平均分。

四 结论与建议

从上述的研究结果来看,硕士三年级学生的总体压力状况适中,不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学业压力。硕士三年级学生处于人生的转折阶段,有些同学准备出国深造、有些准备直接就业,这个阶段又正值撰写毕业论文、找工作、申请国外学校的时间,多件事情交织在一起,增加了该群体的学业负担。

因此,问卷中的个人发展或就业前景这个因子的得分较高。

从男女生对比结果来看,男女生在学业压力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男生的学业压力稍高于女生。这个结果可能是由于男生在这个阶段面临的挑战更多。家庭因素、他人期望及硕士三年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都迫使这个群体的压力更大一些。虽然硕士研究生经历了大学阶段的锻炼,要比大学本科生更独立、思想更成熟,但由于年龄阶段已在25~30岁之间,涉及要建立家庭、成就事业,加之撰写硕士毕业论文的深度加大,使得其在学习之余,不得不受一些社会环境的影响。

从文理科对比结果上看,文科学生的学业压力远远高于理工科学生的学业压力。这一点可能是由于学科性质所致。理工科学生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相关联,且理工科学生的毕业论文多数涉及实验、编程等,这些内容在其研一、研二阶段都有所涉及,数据会在论文中占相当的比重,同比之下文字方面的压力就会减轻很多。文科学生的毕业论文极少涉及实验处理,文字叙述性较强,且文献综述涉及古今中外的内容,因此阅读量较大,相对的学业负担会重一些,致使文科学生的毕业论文压力要大于理工科学生。

对于硕士三年级学生的学业压力笔者有以下建议:

1.对于硕士三年级学生

首先,要树立积极的价值观,正确看待三年级学业压力这个事实,勇敢面对,不要逃避。要了解每个硕士三年级的学生都要经历这段时间的忙碌,因此要正确看待三年级学业负担较重的现实。另外,体育锻炼可以缓解压力,加强体育锻炼可加速体内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而且可以培养我们的意志力、耐力,对于强身健体、发泄压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次,加强朋辈交流。多交流、多沟通,有利于我们发现自己的问题,平时认为困惑的问题,在和他人交流之间可以获得灵感。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多和他人交流有利于我们多角度地分析事物,不至于因自己看问题偏激而将问题扩大化。再次,寻找适合自己的有效缓解压力的方式。每个人缓解压力的方式和途径不同,每个人适用的缓解方法也不同。因此我们要多尝试,找出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如听音乐、看电影、旅游、运动等等。

2.对于高校

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出国留学指导的工作,尽早让学生们了解、明确自己将来的方向,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在毕业季的盲目性。此外,可以请往届优秀的经验丰富的学姐学长为毕业生做讲座交流,使大家充分了解往届毕业生的压力及应对状况。此外,我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

3.对于社会

加强社会的支持度。首先家长要多和学生沟通,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此外,社会媒体可以加强舆论导向,减缓学生的压力。

参考文献

[1]陈江波、简福平.研究生心理压力的调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

[2]臧玲.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2)

统计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论文摘要;体裁分析;IMRD语步结构;数据库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080-03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篇的宏观结构和交际功能的研究受到广大文体学家、篇章语言学家的青睐,并试图从体裁角度研究和解析特定语篇所具有的功能结构,这便发展成了文体分析和语篇分析中的新课题――“体裁分析”。

体裁分析主要是研究语篇的宏观结构及其交际功能,它有助于更深层面地剖析语言特征。在应用语言学领域,体裁分析主要有三个流派:新修辞学派的体裁分析、澳大利亚学派的体裁分析和专门用途英语(ESP)体裁分析。其中,ESP体裁分析主要是分析学术英语语篇的写作情况,因此常被用来分析学术性和专业性较强的语篇结构特征及交际功能,旨在给非英语本土研究者提供一种结构性的语体特征,使他们能更好的阅读和撰写学术论文。学术论文,作为一类学术语篇,对其进行体裁分析已吸引了广大学者的兴趣。

普遍来说,硕士研究生有十多年的英语学习经历,并大部分已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理应可以正确无误的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但从他们的学术论文英文摘要来看,还存在很多缺陷,很难写出有效、规范、符合标准的英文摘要,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术交流和学术发展。在本论文中,笔者将采用ESP体裁分析的研究理论对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硕士论文英文摘要进行体裁分析。

一、学术论文体裁分析的现状分析

硕士毕业论文能够反映作者掌握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程度和水平,能反映作者是否具有独立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理论的应用水平,并帮助作者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其中,英文摘要不仅是论文的缩影,更是科研成果走向国际的通行证,是独立于学术论文存在的二次检索文献,与论文一样,属于同一类语篇结构且具有特定的交流对象和交流目的。因此,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逐渐加强了对摘要的体裁分析。Graetz(1985)通过研究87篇论文归纳了论文摘要的结构为Problem-Methods-Results-conclusions四个语步[1];Salvager-Meyer(1990)总结概括了77篇医学英文摘要得出的摘要结构为Statement-Purpose-Corpus/Methods-Results-Conclusion-Recommendation六个部分[2];Bhatia在1993年提出了IMRD模型,即Introduction-Method-Results-Discussion模型。从事摘要体裁分析的学者很多,如Hyland[3]、Martin[4]、文秋芳[5]、秦秀白等[6]。在众多研究当中,巴希尔(Bhatia)在1993年提出的IMRD模型最受欢迎。他在《体裁分析:专业领域的语言应用》一书中强调学术论文摘要应包括四个语步,即介绍语步、方法语步、结果语步和讨论语步。并有不少研究学者基于巴希尔提出的IMRD模型对不同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摘要进行了宏观结构和微观语言特征的研究。但是,针对学位论文摘要进行体裁分析研究的较少。我国学术论文摘要写作也有其特定的要求并广泛被人接受,从GB7713-87[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得知,该要求与巴希尔提出的IMRD模型非常相似。

Hyon(1996)提出,ESP体裁分析主要研究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特殊语篇的结构研究,另一方面是对特殊语篇的语言特征研究,如时态、语态以及人称代词的用法[8]。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基于ESP体裁分析理论,对30篇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英文摘要语料进行宏观结构分析及微观语言特点分析。就宏观结构而言,笔者基于巴希尔提出的IMRD模型进行分析,试图找出中国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英文摘要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此模型,找出结构上的不足。就微观语言特征而言,主要是从时态、语态和人称代词的用法着手找出摘要中的不足。Cooley and Lewkowicz(2003)提出,如果学者把摘要看成是论文本身的一个缩影的话,在撰写摘要时要用一般现在时,而如果学者把摘要看成是研究过程的一个缩影的话,在撰写时要用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9]。已有的研究结果也表明,这三种时态是论文摘要中出现最多的时态,所以作者试图验证本数据库中的论文摘要是否符合这一规律。就语态而言,采用主动还是被动语态应根据表达的需要,因为摘要很精简,不要随便混用语态。薛欢(2008)[10]和夏德敏(2010)[11]的研究结果表明英美本土学生在撰写论文摘要时主要采用了主动语态,而笔者则考察中国学生撰写论文摘要时时态的应用情况。就人称代词而言,GB6447-86要求在摘要中应使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笔者依此要求对语料进行研究,检查摘要是否符合该要求。

二、语料库构建

(一)初始语料库构建

为了保证此次研究的信度和效度,采用了分层抽样的方法,从300多篇发表在万方电子资源数据库上的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中有规律的选出了30篇论文中的英文摘要,以期待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概括,进一步认识我国研究生在摘要写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二)预料标注

笔者根据IMRD模型,对所收集的语料进行编码,用数字01~30来代表每一篇摘要。首先,运用wordsmith软件对所有语料进行关键词检索,例如I语步中的关键词有:“purpose”、“aim”、“background...”,M语步中的关键词有“method”、“way...”,R语步中的关键词有“result”、“indicate”、“show”、“find...”,D语步中的关键词有“discuss”、“suggest”、“implication...”。然后,笔者再自己一篇篇阅读,查漏补缺。

三、研究结果

因为数据资料不是很多,笔者在wordsmith软件的帮助下,逐一阅读并且做好每一个语步的记录,分别用I、M、R、D表示。在标记过程中,如果一个句子中包含了两个语步的话,就标记最明显的那个语步,如果分不清哪个语步最明显就标记成两个不同的语步。

摘要的宏观结构特征如下:I和M语步出现频率是最高的;50%的摘要给出了R语步;42%的摘要给出了D语步。所有的学生都有呈现I语步,但是只有极少几篇摘要指出了前面研究的缺陷。大部分学生花了大量的笔墨在介绍背景及研究意义上。其实研究的意义就在于找出前人研究的缺陷,然后弥补缺陷发现新的问题。所以即便I语步出现频率较高,但仍然需要掌握写作技巧。Martin(2003)指出作者在M语步中应简单的介绍相关的实验过程及研究方法等。此语步在摘要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并且学生们用到了以下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如:文献评论法、问卷调查及对比研究等。这说明学生们在写摘要的时候知道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至关重要,阐明研究相关数据及研究方法能使论文更有说服力。R语步能够告知读者该研究得出的具体结果。据笔者统计,只有50%的摘要中体现了结果语步。其原因是学生们喜欢在摘要中阐述论文的大纲,所以具体的研究结果大多都省略了。其实此语步很好表达,写的时候可用上一系列关键词:如表明、体现、找出、结果为……等。D语步一般涉及作者对此次研究结果的一些想法及建议等。30篇摘要中只有13篇大概涉及到了此语步,这表明学生得出研究结果后,忽略了对结果的进一步总结。该结果表明学生在撰写摘要时在宏观结构方面有待提高。

笔者在分析摘要宏观结构的同时,对语篇的语言特征研究也有标记,如时态、语态以及人称代词的用法。笔者想考察摘要中的时态是否与Cooley and Lewkowics(2003)提出来的一致。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都可以出现在摘要里,但是在英语本土人写的文章中,主动语态出现的频率较高,笔者想找出是否符合这一规律并找出人称代词的用法是否符合GB6447-86的要求。

时态通常被当作一个重要的语言特征来进行研究。英语中一共有16种时态,但是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以下三种时态常出现在摘要中: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但是在本研究中还出现了现在进行时和一般将来时,具体结果如下:一般现在时在摘要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就时态而来,该数据库的30篇论文摘要基本符合Cooley and Lewkowics提出来的观点。但是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写摘要的时候,时态的运用有些混乱,笔者建议在写摘要时尽量使用简单的时态来实现自己摘要的交际功能。笔者认为,摘要中用一般现在时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摘要是整篇论文的一个缩影,用一般现在时的话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研究的时效性得到了体现。

语态的运用通常被当作另外一个重要的语言特征来进行研究。薛欢(2008)和夏德敏(2010)的研究结果表明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均可出现在摘要中,但是在英语为母语的作者中用主动语态居多,在方法语步中,被动语态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所以在本文中,笔者想调查一下,高等教育学专业的中国学生在写摘要时是否也遵循这一规律。具体研究结果如下:主动语态占绝大多数,这一研究结果与薛欢和夏德敏的研究结果相当,但是方法语步中被动语态出现的频率较低,这与他们的研究结果有点不同。主动语态的盛行是因为能更好的实现其交际功能,如介绍语步、主动语态能使读者更信服作者提出的研究缺陷并且能够体现研究的本质意义。在方法语步中,作者想表明该研究或实验的客观性,通常用非人称主语,所以这样一来被动语态占主流,但从该研究来看,高等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写摘要时没有遵循这条规律。总的来说,我们在写文章时最好遵循以下原则:在介绍、结果和讨论语步中尽量用主动语态,而在方法语步中,为了体现研究的客观性最好用被动语态。

就人称代词而来,GB6447-86有明文规定,不要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表述方法。而在我们的语料中可以发现,大多数用的是第三人称单数做主语,如作者、本文、本研究等,所以这得引起广大学生的注意,在撰写文摘时一定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摘编写规则。

四、结语

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宏观结构还是从微观语言特征而言,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在撰写英文论文摘要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其原因可能是很多高校并未开设论文写作课程,学生只是在模仿中撰写论文。希望本研究可让读者注意到论文英语摘要的具体宏观结构及微观语言要求,从而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摘要写作,并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同时,笔者建议在当今如此激烈的学术竞争下,高校应该开设论文写作这一门课程,教师作为一名引导者根据ESP体裁分析理论指导学生按规范写作。另外,我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应该要注意学习英美文化及总结归纳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运用。

本项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研究的数据库不够大,选择的专业有限。此研究只能算是通向研究顶峰阶梯中的一级,还需要其他学者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Graetz,N. Teaching EFL students to extract structural information from abstract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1985,(24):123-267.

[2]Salvager-Meyer,F. Discoursal flaws in medical English abstracts:A genre analysis per research and text-type[J].Text,1990,10(4):365-384.

[3]Hyland,K. Genre-based pedagogies:A social response to process[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002,(12):17-29.

[4]Martin,P.M. “A genre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Spanish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science”[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3,22(1):25-43.

[5]文秋芳.Applied Linguistics:Research Methods and Thesis Writ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6]秦秀白.“体裁分析”概说[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

[7]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S].

[8]Hyon,S. Genre in three traditions: Implications forESL[J]. TESOL Quarterly,1996,30(4):693-722.

[9]Cooley.L and Lwekowicz.J.Dissertation writing in Practice:turning ideas into text[M].Hong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2003.

[10]薛欢.本民族与非本民族语言人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EB/OL].长春:万方数据库,2008.

上一篇:物资设备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企业管理硕士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