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淋巴细胞范文

时间:2023-02-25 07:20:02

t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范文第1篇

【关键词】T细胞;胸腺细胞;分化;选择

【中图分类号】R7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86-01

T淋巴细胞(T lymphocyte)简称T细胞,是数量最多、功能最复杂的淋巴细胞群,也是适应性细胞免疫应答的执行者,并在TD-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T细胞及其亚群历来是组织胚胎学、医学免疫学等生物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成果显著,理论也较为丰富,但不能否认的是,各学科在相关内容的描述上往往不够统一,或者缺乏足够的知识关联,难免会给读者带来一些理解上的困难。本文就T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及其形态与表面标志变化进行归纳。

1 T细胞的来源

T细胞和B细胞一样,都是由多能造血干细胞(MHSC)发育分化而来。MHSC首先分化为髓样祖细胞和淋巴样祖细胞,胚胎第7周时,淋巴样祖细胞定向发育成原T(pro-T)细胞(表型为CD410、CD3-、CD8+、CD25-、C-kit+、Lin-、TCRαβ-),在胸腺血管形成之前,胸腺原基分泌的趋化因子即吸引循环血液中的原T细胞进入其内。原T细胞先后来自卵黄囊、胎肝和骨髓,但进入胸腺的具体途径和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有人认为是经皮-髓质交界处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进入胸腺实质,有人则认为是随组织液从胸腺被膜进入实质的,从发生上来说,两种观点都具有阶段性意义。原T细胞进入胸腺被膜下而未到达胸腺皮质之前,称前T(pre-T)细胞,当其进入胸腺皮质后即称为胸腺细胞。在相关文献资料中,多数对于淋巴干细胞的定位较为模糊,名词使用也比较混乱,因此有必要进行讨论,统一认识。笔者认为,淋巴干细胞是淋巴系造血祖细胞的统称,可分为两级,淋巴样祖细胞属于一级(多向)淋巴干细胞,由其分化而来的pro-T细胞、pro-B细胞和pro-NK细胞(后者尚未证实)则属于二级(定向)淋巴干细胞;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髓系造血祖细胞也可分为二级或三级以上,髓样祖细胞为一级,可向单系(如红系)或二系(如粒单系)发展;就T细胞的发育而言,pro-T细胞以前为干细胞阶段,pre-T细胞以后为胸腺细胞阶段。

2 胸腺微环境

胸腺微环境是胸腺细胞赖以生存的场所,由诱导其增殖、分化与选择性发育的各种因素构成。淋巴干细胞早期即在胸腺内开始分化,应用小鼠胸腺细胞实验模型研究表明,在胚胎11~12天pro-T细胞已进入胸腺,在胸腺微环境的影响下胸腺细胞迅速发生增殖和分化。

目前已知诱导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的主要因素包括:①胸腺基质细胞(TSC)通过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直接与胸腺细胞相互作用,其中胸腺内的哺育细胞(nurse cell)对于T细胞的成熟和分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②胸腺基质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SCF、IL-1、IL-6、IL-7、GM-CSF等)和胸腺激素(胸腺素、胸腺α肽、胸腺生成素等)诱导胸腺细胞分化;③胸腺细胞自身分泌多种细胞因子(IL-2、IL-4、IFNy、IFNα等)对胸腺细胞本身的分化和成熟起重要的调节作用;④胸腺上皮细胞(TEC)、巨噬细胞(M )和树突状细胞(DC)对于胸腺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自身耐受、MHC限制以及功能性T细胞亚群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⑤细胞外基质也是胸腺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多种胶原蛋白、网状纤维蛋白、葡萄糖胺聚糖等,它们可促进上皮细胞与胸腺细胞接触,并促进胸腺细胞在胸腺内移行和成熟。

3 胸腺细胞的分化阶段

胸腺细胞从皮质浅层到皮质深层,进而经过皮、髓质交界处进入髓质,在胸腺微环境的作用下逐渐分化成熟,它们的分化程序受到严格的调控。根据对人胸腺不同部位胸腺细胞的表型分析,胸腺细胞的分化可分为4个阶段。

3.1 前T细胞:主要位于胸腺被膜下,细胞体积较大,胞质内细胞器少。pre-T细胞的表型为CD3-、CD4-、CD8-、CD25-、C-kit10、TCRαβ-,即尚未出现T细胞标志,但表达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Tdt),部分细胞表达CD7。

3.2 早期胸腺细胞:主要分布于被膜下、小叶间隔附近及胸腺皮质浅层。早期胸腺细胞体积大,核圆形,电子密度较低,染色质呈细粒状,核仁不明显;胞质少,呈环带状,细胞器少,仅见少量游离核糖体和球形线粒体。在胚胎10~14周时,这种细胞是构成胸腺的主要细胞成分。15~20周时,该类细胞数量相对减少,30周至足月则更少。早期胸腺细胞的表型为CD2+、CD3+、CD5+、CD4-、CD8-、CD25-、TCRαβ-,由于缺乏CD4和CD8分子,因此又称双阴性(DN)细胞。DN细胞向皮质深层迁移的同时,发生TCRβ基因重排及转录,可使自身免于凋亡(apoptosis),更重要的是,其TCRβ-βCD3可逐渐表达于细胞表面,与基质细胞配基结合后,经p56lek传导信号,诱导CD4/CD8分子表达及TCRβ基因发生等位排斥。

3.3 普通胸腺细胞:由早期胸腺细胞经数次分裂后移向皮质深层发育而成,是胚胎20周以后胸腺皮质的主要成分。细胞中等大小,核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呈斑块状,功能活跃者多见核仁,趋向退化者核深染。普通胸腺细胞表达CD3、CD1和T细胞抗原受体(TCR),随即出现CD4和CD8分子。这种具有完整TCR 及CD4+CD8+T细胞又称双阳性(DP)细胞,约占此类细胞总数的80~85。只有极少数普通胸腺细胞继续分化为成熟胸腺细胞,而绝大部分将在阳性和阴性选择中凋亡而被清除(后述)。

3.4 成熟胸腺细胞:主要位于皮质深层或髓质。细胞体积相对较小,与外周血小淋巴细胞形态无异,光镜和电镜下也难与普通胸腺细胞区分。成熟胸腺细胞除高表达TCR外,主要表达CD4+或CD8+,所以又称单阳性(SP)细胞。

4 胸腺选择过程

T细胞发育成熟的关键步骤是双阳性(DP)细胞向单阳性(SP)细胞分化阶段所发生的胸腺选择,包括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抗原(分子)在这两种选择中起决定性作用。

4.1 阳性选择过程:主要发生在DP细胞与胸腺上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在TCRαβ的介导下,若DP细胞能与胸腺皮质上皮细胞表面MHC-Ⅰ类或MHC-Ⅱ类分子以适当亲和力结合,则可能被选择而继续发育,分化为SP细胞;若DP细胞不能与MHC分子有效结合或发生高亲和力结合,则在胸腺皮质中发生程序性细胞死亡(PCD)即凋亡。在此过程中,MHC-Ⅰ类分子选择CD8共受体,而使同一个DP细胞表面CD4共受体减少;MHC-Ⅱ类分子则选择CD4共受体,使CD8共受体减少。这种选择过程赋予成熟CD8+CD4-T细胞具有识别外来抗原与自身MHC-Ⅰ类分子复合物的能力,CD4+CD8-T细胞具有识别外来抗原与自身MHC-Ⅱ类分子复合物的能力,此即T细胞获得MHC限制性的基础。阳性选择可消除所有非己MHC限制性T细胞克隆,而保存自身MHC限制性T细胞克隆,包括潜在而有害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

4.2 阴性选择过程:主要发生于DP细胞与胸腺内巨噬细胞(M )、树突状细胞(DC)或髓质上皮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位于皮质与髓质交界处的DC和M 均表达高水平的MHC-Ⅰ类抗原和MHC-Ⅱ类抗原,后者与自身抗原结合成复合物,对已经历过阳性选择的胸腺细胞进行阴性选择。能识别自身抗原-MHC分子复合物的胸腺细胞即被激活而发生程序性细胞死亡,而不能识别该复合物的胸腺细胞则继续发育。经阴性选择后,排除了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并获得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

经历上述与MHC有关的选择过程,约有95%以上的胸腺细胞被灭活或淘汰,只有少量胸腺细胞分化成熟为具有MHC限制性、可识别非己抗原的CD4+CD8-或CD4-CD8+单阳性细胞,即具有免疫功能的成熟T细胞。

5 成熟T细胞库

成熟的胸腺细胞大部分通过皮质与髓质交界处的高内皮微静脉(HEV)进入血液,少数经淋巴管入血。成熟胸腺细胞为处女型T细胞,或称初始T细胞(Tn细胞),它们都是未经抗原刺激的CD45RA+T细胞群,这和记忆T细胞(Tm细胞)表达CD45RO+有所不同。Tn细胞迁出胸腺后,依靠其表面的归巢受体(HR,即CD44分子)定居于周围淋巴器官并参加淋巴细胞再循环。遍布全身各处的T细胞共同构成T细胞库(T cell repertoire)。成熟T细胞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①TCR识别抗原受MHC限制,即不仅特异性识别经抗原提呈细胞(APC)加工处理的抗原肽,而且须同时识别与抗原肽结合成复合物的MHC分子;②对自身抗原具有耐受性,一般不对自身MHC分子或与之结合的自身抗原分子产生应答,即所谓自身耐受现象。

参考文献

[1] 陈晔光,张传茂,陈.分子细胞生物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27-438

[2] 高英茂,宋天宝.组织学与胚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2-175,472-474

[3] Bommhardt U,Cole MS,Tso JY,et a].Signals through CD8 or CD4 can induce commitment to the CD4 lineage in the thymus[J].Eur J Immunol,1997,27:1152-1163

[4] Hogquist KA,Tomlinson AJ,Kieper WC,et al.Identification of a naturally occurring ligand for thymic positive selection[J].Immunity,1997,6:389-399

[5] Ignatowicz L,Kappler J,Marrack P.The repertoire of T cells shaped by a single MHC/peptide ligand[J].Cell,1996,84:521-529

[6] Kishimoto H,Sprent J.Negative selection in the thymus includes semimature T cells[J].J Exp Med,1997,185:263-271

[7] Nehls M,Kyewski B,Messerle M,et al.Two genetically separable steps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ymic epithelium[J].Science,1996,272:886-889

[8] Shortman K,Wu L.Early T lymphocyte progenitors[J].Annu Rev Immunol,1996,14:29-47

[9] Zerrahn J,Held W,Raulet DH.The MHC reactivity of the T cell repertoire prior 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selection[J].Cell,1997,88:627-636

t淋巴细胞范文第2篇

方法:运用是流式细胞术对68例肺癌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Treg细胞的检测。其中25例是早中期肺癌患者,其余43例为晚期肺癌患者。

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肺癌患者的CD3+、CD4+、NK细胞均明显下降,Treg细胞明显升高,而CD8+细胞早中期变化不明显,晚期则显著下降。肺癌组晚期患者外周血中各项指标较早中期患者组变化更明显。

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多项指标和Treg细胞发生明显改变,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流式细胞术细胞免疫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003-01

在众多癌症中,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差,长期生存率低。机体的免疫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关系密切,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是细胞免疫主要功能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患者的免疫状态。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患者在不同临床分期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Treg细胞的百分率,分析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从而为临床判断病情和评价疗效提供重要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肺癌患者68例,年龄在42―84岁之间,平均年龄63岁。这68例患者中早中期为25例,晚期患者占43例。另设健康组30例,为健康体检者,均无肿瘤、肝肾及免疫系统疾病,年龄平均42岁。

1.3检测方法。

3讨论

在正常生理状态中,清除突变细胞以及早中期肿瘤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在起作用。它能发挥防止肿瘤发生作用。研究表明,肿瘤细胞通过逃避机体免疫监视,导致了肿瘤的发生。使得肿瘤宿主主免疫功能发生紊乱[1]。

细胞免疫是机体抗肿瘤免疫中最主要的方式。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CD3存在于所有成熟T细胞膜表面,代表总T细胞的水平,其降低表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根据T细胞表面的分化抗原可分为CD3+CD4+和CD3+CD8+两大亚群。CD4+细胞降低,免疫反应诱导及效应不足,特异抗肿瘤效力下降。CD8+细胞抑制CD4+细胞和B细胞功能,从而抑制抗体形成及细胞免疫反应。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2,3]。NK细胞又称自然杀伤细胞,可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或病毒感染的细胞,其数量的减少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4]。近些年来,对恶性肿瘤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报告不一致。大量数据显示,CD4+细胞亚群存在于恶性肿瘤患者之中的表现减少。疾病在进展的过程中,晚期患者组较健康组和早中期组的Th、NK都呈下降趋势。本研究中,我们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了源于肺癌早中期及晚期的68例患者外周血,分析CD3+、CD3+CD4+、CD3+CD8+、CD16+CD56+细胞比例,其变化情况与相关报导一致[8]。

Treg是一类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T淋巴细胞亚群。能抑制T细胞对外源和自身抗体的免疫反应,在维持外周免疫耐受、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阻断移植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也与肿瘤的发生和病毒的慢性感染密切相关[5]。目前研究发现,在多种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存在着Treg数目或比例增高的现象,同时预示着更差的临床转归。

本文中检测肺癌患者和健康人群组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证明肺癌患者到了晚期时,他们的外周血中Treg细胞含量较健康组及肺癌早中期组结果均明显升高,这就提示了宿主肿瘤免疫正处于免疫抑制状态。随着肿瘤的进展,Treg细胞数量有上升趋势。

到目前为止,许多有关肿瘤患者体内中T细胞亚群的改变特点的报道大多如出一辙[6-8]。这就告诉我们,在机体肿瘤免疫的地位和作用中,T细胞绝不能只从T细胞的数量来区别机体的免疫状态,而是要从T细胞的功能方面来判断区分。从分泌细胞因子、细胞活性还有细胞毒性等等方面比较分析综合考虑。由此我们知道,在日后对肿瘤患者T细胞的探究应该尽可能全面的考虑,以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并总结结果,如此便能对肿瘤免疫治疗不断提供更多信息、线索及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陆慰蜂.医学免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4-96

[2]杨毅,牛微,尚小云,等.肝癌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癌症杂志,2007,17(1):62

[3]邵明海,王建华,丁维军,等.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实用医学,2009,1(2):142

[4]任欢,张宇阳.CD3+CD56+T细胞的免疫学特性及抗肿瘤作用[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9,22(3):123

[5]Beyer M,Schultze JL.Regulatory T cells in cancer[J]. Blood,2006,108( 3) : 804 - 811

[6]张瑞萍,徐冰心,王社论,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调节性T细胞与预后的关系[J].现代肿瘤医学,2013,21(3):521-524

[7]张锦英,朱陵君,卢凯华,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5):6814-6818

t淋巴细胞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Fas抗原;T淋巴细胞亚群;胸腺切除

The influences of thymectomy on the fas expression and T Cell subsets i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from patien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

MAI Wei-hua,KOU Li,ZHOU Wen-ying,et al. Department of Neurology,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ZhuHai 519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thymectomy on the Fas expression and T cell subsets i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 from patien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MG),so as to make sure whether Fas-mediated apoptosis is involved in the mechanism of thymectomy in MG therapy.Methods We analyzed CD4、CD8 and Fas expressions in PBL from 17 patients with MG and 13 healthy controls using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Results The percentage of CD4-CD8+cells in PBL of MG patients without thymectomy was significant higher,while the percentage of CD4-CD8-cells was significant lower,compared with controls(P

【Key words】Myasthenia gravis;Fas antigen;T cell subsets;Thymectomy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06.16

作者单位:519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神经内科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由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介导。然而,MG确切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清楚。胸腺与MG的发病密切相关。10%~15%的MG患者伴有胸腺瘤,50%~60%伴有胸腺增生[1]。胸腺切除术治疗MG可获得良好疗效[2]。Fas/CD95是一细胞表面分子,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Fas通过与其配体FasL结合诱导细胞凋亡。Fas/FasL对于调节自身抗原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克隆清除,维持机体内免疫功能状态的稳定,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关于Fas/FasL与MG的关系目前国内外报道尚少。本实验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G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表面CD4、CD8及Fas的表达,研究胸腺切除术对MG患者PBL中Fas表达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胸腺切除术治疗MG与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MG患者组17例,为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根据典型临床表现、新斯的明试验及部分患者神经重复电刺激检查确诊。其中男6例,女11 例,年龄22~76岁,平均(46.47±14.35)岁,病程8个月~20年,平均(6.43±5.15)年。Osserman分型:I型4例(23.5%),IIA型4例(23.5%),IIB型6例(35.3%),IV型3例(17.6%)。其中11例患者行胸腺切除术治疗,术后病理:胸腺增生7例(63.6%),胸腺瘤2例(18.2%),胸腺脂肪瘤1例(9.1%),胸腺多房囊肿1例(9.1%)。所有患者均不伴有感染性疾病及其他免疫性疾病,采血前3个月内未接受过免疫抑制剂治疗。正常对照组13例,为健康自愿献血者,男4例,女9例,平均年龄(40.23±11.05)岁。本研究得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取得了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

1.2 主要试剂 藻红蛋白标记小鼠抗人Fas/CD95单克隆抗体(Fas/CD95-PE)、多甲藻黄素叶绿素蛋白标记小鼠抗人CD4单克隆抗体(CD4-PerCP)、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小鼠抗人CD8单克隆抗体(CD8-FITC)、同种型荧光染色免疫球蛋白(小鼠抗人IgG1-PE、IgG1-PerCP、IgG1-FITC),均为美国Becton Dickinson公司产品,购自广州流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analysis) 取MG患者及对照组新鲜肝素钠抗凝血100 ul,加入3种小鼠抗人荧光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Fas/CD95-PE、CD4-PerCP、CD8-FITC各20 ul,混匀后室温避光孵育15~20 min。加入100 ul溶血素(BD Bioscience,USA)混匀,室温避光静置10 min,离心10 min(1000 r//min)后去上清。PBS洗涤2次后,加入1%多聚甲醛适量固定细胞,避光放置10 min,以同种型荧光染色免疫球蛋白(小鼠抗人IgG1-PE,IgG1-PerCP,IgG1-FITC)作为阴性对照,用FACScan型流式细胞仪(Becton Dickinson,USA)进行检测,使用Cell Quest软件分析PBL表面CD4、CD8及Fas抗原的表达。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软件。正态性检验采用one sample Kolmogorov-Smirnov test,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组间差异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方差分析,多组均数比较采用SNK及LSD法,双侧检验水准α=0.05。P

2 结果

2.1 MG患者与对照组PBL表面CD4、CD8分子的表达 与对照组相比,无行胸腺切除术组MG患者PBL中CD4-CD8+细胞比例升高,CD4-CD8-细胞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及0.047);行胸腺切除术组CD4-CD8+细胞比例较无行胸腺切除术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果见表1。

表1

MG患者与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4、CD8分子的表达(x±s,%)

组别例数CD4+CD8-CD4-CD8+CD4+CD8+CD4-CD8-CD4+/CD8+

无行胸腺切除术MG患者630.372±6.49036.733±11.5840.392±0.19232.422±12.0930.928±0.421

行胸腺切除术MG患者1136.070±7.85325.248±7.6200.576±0.51238.108±7.1061.651±0.962

对照组1330.285±6.63526.311±8.9990.448±0.33342.957±11.5451.292±0.510

三组比较P值0.1200.044*0.5990.1250.137

F值2.3003.5090.5232.2462.143

两两比较P值 P10.1250.019*0.3630.2840.052

P20.9800.028*0.7740.047*0.302

P30.0560.7770.4330.2580.222

注:P1为无行胸腺切除术MG组与行胸腺切除术MG组比较P值;P2为无行胸腺切除术MG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P3为行胸腺切除术MG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P

2.2 MG患者与对照组PBL表面Fas抗原的表达 无行胸腺切除术组MG患者PBL中Fas+、CD8+Fas+细胞比例以及行胸腺切除术组Fas+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MG患者与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Fas抗原的表达(x±s,%)

组别例数Fas+CD4+Fas+CD8+Fas+

无行胸腺切除术MG患者644.792±6.14566.163±12.45861.140±11.818

行胸腺切除术MG患者1139.962±8.12263.424±9.98751.776±9.840

对照组1331.219±12.99955.179±10.84945.590±11.497

三组比较P值0.026*0.0800.026*

F值4.1992.7724.167

两两比较P值 P10.3650.6230.104

P20.013*0.0500.008*

P30.048*0.0750.180

注:P1为无行胸腺切除术MG组与行胸腺切除术MG组比较P值;P2为无行胸腺切除术MG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P3为行胸腺切除术MG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P

3 讨论

Fas/FasL是介导细胞凋亡的主要途径之一。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清除障碍,尤其是外周,与Fas介导的细胞凋亡缺陷有关[3]。MG属于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胸腺与MG的发病密切相关。胸腺可能是MG患者自身免疫反应的始动及维持部位。胸腺切除术后,MG患者体内抗AchR抗体滴度下降[4]。然而,胸腺切除术治疗MG与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的关系迄今尚未明确。

Masunaga等[5]报道Fas抗原及Fas mRNA在MG患者胸腺细胞中表达均下降。Utsugisawa等[6]则发现Fas mRNA在MG患者胸腺细胞中的表达不下降,反而升高。Moulian等[7]报道抗AChR抗体阳性的MG患者Fas高表达的胸腺细胞比例升高。MG患者胸腺瘤中Fas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胸腺组织[8]。另有报道MG患者CD4+CD8+胸腺细胞Fas表达降低,CD4-CD8+胸腺细胞Fas表达升高[9]。上述研究提示MG患者胸腺细胞存在Fas表达异常。本实验通过研究胸腺切除术对MG患者PBL中Fas表达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胸腺切除术治疗MG与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的关系。

关于MG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目前结果不一,有报道MG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CD8-细胞比例下降[10];另有报道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下降,CD4+/CD8+比值升高[11]。本实验结果示,无行胸腺切除术组MG患者PBL中CD4-CD8+细胞比例升高,CD4-CD8-细胞比例下降。与无行胸腺切除术组对比,行胸腺切除术组CD4-CD8+细胞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CD8+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实验结果表明MG患者存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异常,胸腺切除术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具有影响。

国内有学者发现MG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as+、CD4+Fas+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提示MG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可能存在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障碍,活化的淋巴细胞不能通过Fas途径凋亡,从而引起过强的免疫应答,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10]。Moulian等[7]报道MG患者胸腺细胞Fas的高表达在外周未被中和,外周血淋巴细胞Fas的表达仍升高。本实验结果示,无行胸腺切除术组MG患者PBL中Fas+及CD8+Fas+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行胸腺切除术组MG患者PBL中Fas+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与Moulian的报道一致。已有研究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as的表达升高,并认为其反映了体内T淋巴细胞的活化[12,13],因为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标记物CD25[14]、MHC-II分子[15]的表达增加,且幼稚T淋巴细胞在体外经促有丝分裂刺激后可诱导Fas产生[15]。此外,有报道FasL参与不依赖Ca2+的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17],SLE患者CD8+T淋巴细胞Fas表达的增高还可能与FasL的表达相关,从而促进Fas+CD8+T淋巴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12]。本实验结果示MG患者PBL中Fas+及CD8+Fas+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推测可能反映了MG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的活化及Fas+CD8+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增强,与MG的发病机制有关。本实验结果还显示,行胸腺切除术组MG患者外周血Fas+、CD4+Fas+及CD8+Fas+细胞比例均低于无行胸腺切除术组,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仍提示胸腺切除可能通过降低PBL中Fas的表达,减少体内T淋巴细胞的活化及Fas+CD8+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达到治疗MG的目的。加大样本量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胸腺切除术治疗MG与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Berrih-Aknin S,Morel E,Raimond F,et al.The role of the thymus in myasthenia gravis:immunohistological and immunological studies in 115 cases.Ann N Y Acad Sci,1987,505:50-70.

[2] Molnár J,Szobor A.Myasthenia gravis:effect of thymectomy in 425 patients.A 15-year experience.Eur J Cardiothorac Surg,1990,4(1):8-14.

[3] Rieux-Laucat F,Le Deist F,Hivroz C,et al.Mutations in Fas associated with human lymphoproliferative syndrome and autoimmunity.Science,1995,268(5215):1347-1349.

[4] Kuks JB,Oosterhuis HJ,Limburg PC,et al.Anti-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ies decrease after thymectomy in patien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Clinical correlations.J Autoimmun,1991,4(2):197-211.

[5] Masunaga A,Arai T,Yoshitake T,et al.Reduced expression of apoptosis-related antigens in thymuses from patien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Immunol Lett,1994,39(2):169-172.

[6] Utsugisawa K,Yamagata M,Saitoh K,et al.Fas antigen gene in thymuses from patien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Rinsho Shinkeigaku,1995,35(2):121-125.

[7] Moulian N,Bidault J,Truffault F,et al.Thymocyte Fas expression is dysregulated in myasthenia gravis patients with anti-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y.Blood,1997,89(9):3287-3295.

[8] 沈钢,柴王莹,岳岚,等.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瘤组织中BCL-2和Fas的表达水平.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4):240-242.

[9]

杜英,张清勇,阮丽荣,等.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细胞调亡障碍与Fas表达异常的关系.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3,19(5):450-453.

[10] 张清勇,杜英,梁长春,等.重症肌无力患者CD4、CD8细胞表面Fas分子的变化.上海免疫学杂志,2002,22(3):203-205.

[11] 李作孝,赖成虹,荣本兵,等.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凋亡的研究.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8):803-805.

[12] Mysler E,Bini P,Drappa J,et al.The apoptosis-1/Fas protein in huma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 Clin Invest,1994,93(3):1029-1034.

[13] Amasaki Y,Kobayashi S,Takeda T,et al.Up-regulated expression of Fas antigen(CD95) by peripheral naive and memory T cell subset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lymphopenia.Clin Exp Immunol,1995,99(2):245-250.

[14] Wigfall DR,Sakai RS,Wallace DJ,et al.Interleukin-2 receptor expression i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from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atients:relationship to clinical activity.Clin Immunol Immunopathol,1988,47(3):354-362.

[15] Tokano Y,Hishikawa T,Hirose T,et al.HLA-DP-positive T cell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utoimmunity,1990,5(3):179-183.

[16] Miyawaki T,Uehara T,Nibu R,et al.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apoptosis-related Fas antigen on lymphocyte subpopulations in human peripheral blood.J Immunol,1992,149(11):3753-3758.

t淋巴细胞范文第4篇

【关键词】AIDS;相关性;总淋巴细胞;分析

【中图分类号】R46.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011-03

AIDS是由HIV引起的一组综合征,HIV主要侵犯人CD4+ T淋巴细胞,导致其数量上的减少和功能缺陷,使机体免疫平衡被打破造成免疫功能低下,最终导致各种机会感染和肿瘤。因而,对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定期进行CD4+、CD8+T淋巴细胞 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是监测HIV+/AIDS患者病情进展、确定抗病毒治疗时机和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流式细胞术是检测CD4+T细胞数的标准方法,该方法所需仪器设备和试剂价格昂贵,对操作人员要求也较高,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和单位难以推广应用。因此,寻找一种可靠、经济、简便的常规检测指标来替代CD4+T细胞计数,对于HIV+/AIDS的防控有着重大实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保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病治疗数据库基本信息。

1.2 方法:

从上述资料作统计描述、相关性、试验的评价、ROC曲线等方面作统计分析研究。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分析软件。

2 结果

2.1 对895例A1DS CD4+T淋巴细胞和总淋巴细胞的统计描述,CD4+T淋巴细胞均值134.18±102.48个/ul,直方图见图1,总淋巴细胞均值1818.96±3237.57个/ul,直方图见图2。

2.2 相关性分析

总样本数(895)CD4+T淋巴细胞数与TLC的相关系数(r=0.487,P<0.01)(Spearman相关);TLC数值在区间(0,1200]时,相关系数为(r=0.421,P<0.01);TLC数值在区间(1200,1500]时,不存在相性(P>0.05);TLC数值在区间(1500,1800]时,不存在相性(P>0.05);TLC数值在区间(1800,7300]时,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092,P<0.05)。

2.3 筛检试验的评价

2.3.1 用TLC数值小于等于1200个/ul预测CD4+T淋巴细胞小于等于100个/ul,灵敏度为62.72%,特异度为82.53%,约登指数(正确指数)为0.45,符合率为73.74%,阳性预测值为74.11%,阴性预测值为73.52%。阳性可能性比值为3.59,阴性可能性比值为2.21。详见表1。

2.3.2 用TLC数值小于等于1500个/ul预测CD4+T淋巴细胞小于等于200个/ul,灵敏度为64.15%,特异度为67.77%,约登指数为0.32,符合率为65.25%,阳性预测值为81.93%,阴性预测值为45.34%。阳性可能性比值为2.0,阴性可能性比值为1.9。详见表2。

2.3.3 用TLC数值小于等于1800个/ul预测CD4+T淋巴细胞小于等于300个/ul,灵敏度为69.39%,特异度为51.02%,约登指数为0.21,符合率为68.38%,阳性预测值为96.07%,阴性预测值为8.80%。阳性可能性比值为1.42,阴性可能性比值为1.67。详见表3。

2.4 ROC曲线:

TCL数值在区间(0,1200],状态变量值为15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面积为0.671,95%置信区间为(0.476,0.865];ROC曲线见图3。TCL数值在区间(1200,1500],状态变量值为70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面积为0.720,95%置信区间为(0.411,0.998];ROC曲线见图4。TCL数值在区间(1500,1800],状态变量值为100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面积为0.874,95%置信区间为(0,1.0]。ROC曲线见图5。

3 讨论

T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内功能最重要的一群细胞。在正常机体内各淋巴细胞亚群相互作用,维持着机体正常免疫功能。当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功能发生异常时,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并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因此,T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分型能够提供有关患者免疫状态的重要信息。通过对895例原始数据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得出总淋巴细胞与CD4之间在数值上呈正相关性(r=0.487,P<0.01)。与有关文献报道相一致,张福杰等的研究也证实HIV+/AIDS患者的CD4+ T细胞计数与总淋巴细胞计数之间存在相关性(r=0.528,P

总淋巴细胞与CD4+T淋巴细胞之间有直线相关,在条件艰苦,医疗资源匮乏的艾滋病高流行区,可以用TLC预测CD+T淋巴细胞水平, 从评价结果看, TLC≤1200个/μl预测CD4≤100个/μl、TLC≤1500个/μl预测CD4≤200个/μl、TLC≤1800个/μl预测CD4≤300个/μl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参考文献

[1] 张福杰, 郜桂菊, 赵红心.HIV/AIDS患者中CD4细胞计数与总淋巴细胞计数间相关性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4,10(4):241-243.

[2] 王又红,何云,张建功.新蔡县HIV/AIDS免疫功能状况及治疗相关性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5,21.

[3] 朱荣华,李凤德.2004-2007年HIV/AIDS病例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08.(2):49

作者单位:678000 保山市隆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t淋巴细胞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回生丸 T淋巴细胞亚群

资料与方法

回生丸制剂:由甘肃省西峰制药厂实验室制备。制备方法:生药煎煮浓缩,制成每克(g)相当34g生药丸。

BALB/C近交小鼠:体重20~22g,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动物室提供。

细胞单克隆抗体:GBICO公司产品。

流式细胞仪:库尔特公司产品,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提供。

方法:取BALB/C小鼠,共26只,分为三组,第1组10只为回生丸组,第2组8只为生理盐水(NS)组,第3组8只为正常对照组。 给第1组、第2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02mg/g体重,第3组不用任何药物。从腹腔注射后第2天起,给第1组小鼠每次02ml回生丸制剂灌胃,每日2次;第2组小鼠每次02mlNS灌胃,每日2次,共灌胃10天。于第11天将三组小鼠拔眼球放血抗凝后,分别加入单克隆抗体(CD3、CD4、CD8),孵育30分钟后加入1%草酸铵溶液溶解红细胞,磷酸盐缓冲液(PBS)洗涤1次,离心弃去上清液,用PBS调整细胞浓度为10×109/L,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并做血常规检查和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算淋巴细胞相对值及各类T淋巴细胞绝对值。

结 果

用药后3种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测定结果:回生丸组外周血中T3、T4细胞百分率比生理盐水组升高,统计学处理均P

用药后3种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测定结果:回生丸可使实验动物T3、T4绝对值升高,T8下降,提高了T4/T8的比值。见表1。

讨 论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急性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皆低下,包括T总及T4下降,T8升高,T4/T8降低,NK细胞数量减少、活性减低,LAKC(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活性低下。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较急性非淋巴细胞(ANLL)下降更显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免疫功能也有多种异常变化,常见体液免疫功能低下。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免疫系统有进一步的广泛损伤。回生丸具有清热败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之功效,兼有免疫调节之功。通过实验表明回生丸增强T细胞活性作用而使动物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邓成珊,等.当代中西医结合血液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53.

2 陆道培,等.白血病治疗学.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41.

t淋巴细胞范文第6篇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肾癌患者;应用

T淋巴细胞参与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作用,它的亚群的数量是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调节性T细胞 (regulatory T cells,Treg)是一群通过细胞间接触和产生抑制性细胞因子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以调节自身得T细胞为主要功能的T细胞亚群。在众多癌症患者中,许多由自身T细胞识别的肿瘤相关抗原已被证实是正常的自体成分,而不是突变基因的产物。因此,肿瘤免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自身免疫。诸多研究表明,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免疫因素的作用日益明显,利用免疫治疗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增强机体的抗肿瘤能力,减少肿瘤的复发,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

肾细胞癌是肾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全世界恶性肿瘤2%,每年死亡超过10万人。肾癌的发病率从1950年至今增加126%,年死亡率增加37%。由于新的影像学诊断技术的提高,50%为偶发癌,尽管这些偶发瘤一般局限在肾内,但50%左右的患者最终发展为全身疾病。肾癌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而有转移的肾癌愈后更差,放、化疗反应率仅2%~6%,这与肾癌的生物学特性和多重耐药有关。研究表明,免疫因素在肾癌自然消除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细胞因子已被证明在免疫调节中有特殊作用,外周单核细胞受激活后可以产生的α-干扰素,在免疫反应的启动中有重要作用,若它受到抑制,α-干扰素及IL-2水平均会下降, 而后两者在机体抗肿瘤的防御机制中是非常重要的。肾癌患者的干扰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补充这一类细胞因子使之在体内维持较高水准,对肿瘤的治疗有这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以α-干扰素和IL-2为基础联合应用5-FU治疗有转移的肾癌可明显提高病人生存率,但增加5-FU的用量并不能增加患者的生存时间。目前对转移肾癌使用以细胞因子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反应率15%,完全反映率5%,可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因此探讨肾癌免疫治疗的具体机制,寻找未来的潜在治疗靶点,对肾癌的综合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自身反应性T细胞与机体保护性机制建立平衡,形成自身耐受,当机体调控出现一点偏差,自身耐受平衡就会被打破,会导致自身免疫失衡。所以Treg细胞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免疫以及移植耐受起着重要的作用。Treg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研究是目前的热点,已在肺癌、胰腺癌、胃癌、结肠癌、卵巢癌等肿瘤患者全身以及肿瘤微环境进行了大量研究。Sasada等[1]对149例胃癌患者及7例出现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外周血中检测Treg细胞的数量以及表型,并且与健康志愿者相比,胃癌患者外周血存在较高水平的Treg细胞,有腹膜转移者 Treg细胞比例最高, 结论Treg细胞的数量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其数量越高,患者预后越差。Ormandy等[2]也发现肝癌患者外周血以及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数量较正常人明显增高,而且病毒肝炎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活动期Treg细胞较恢复期明显增高。这种Treg细胞改变了机体对于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此理论可以部分解释机体对肿瘤抗原反应性弱的原因。

大量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常处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状态,肿瘤细胞可以产生逃避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机制。正常T细胞中包含Treg细胞,可控制外周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对肿瘤的免疫耐受。Treg介导的免疫反应和肿瘤生长密切相关。近些年来的实验证据表明,机体主要通过 Treg细胞以“主动”的方式维持自身免疫耐受。小鼠肿瘤模型揭示Treg细胞能抑制肿瘤免疫反应[3],Hall等[4]发现在无应答性小鼠体内,直接去除Treg可以引起有效的抗同源肿瘤免疫反应"。给予抗CD25单克隆抗体可引起有效的抗同源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去除或减少Treg细数量可以诱导肿瘤免疫,从而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抑制肿瘤生长或减少肿瘤的发生[5]。由此可见,在体内或体外去除Treg可以消除对固有肿瘤的免疫无应答性,引起肿瘤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效应细胞自然发育,这种新的激活抗肿瘤免疫的途径可能有助于设计有效的抗肿瘤治疗方案。

目前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Treg细胞在肿瘤免疫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体外去除非肿瘤易感性小鼠脾细胞悬液中Treg细胞可引起肿瘤效应细胞如CD8+CTL、NK、LAK细胞等分化发育,共同激发有效的肿瘤免疫,而无需抗原刺激起作用,结合了APC自身抗原肽/MHC复合物的Treg还可有效增殖,这种CD4+自身反应性T细胞能产生大量IL-2,从而引起大量效应细胞的产生[6]。研究还发现,使用已克隆出的CD8-GITRL可下调Treg的抑制作用[7]。Treg通过细胞接触方式发挥抑制CD8+细胞的作用,并在转录水平抑制穿孔素、颗粒酶B及γ-干扰素的分泌,使CD8+T细胞出现对外界刺激的低反应性[8]。因此不能杀灭肿瘤细胞。最近研究表明在体内Treg细胞通过TGF-β信号来抑制CD8+T细胞的增殖和细胞毒性来抑制肿瘤免疫[9]。因此通过免疫治疗恢复患者正常免疫反应促进细胞因子产生有助于诱导CD8+T细胞溶解靶细胞的功能。

国内曾经有人通过流式细胞术与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了外周血及肿瘤组织内Treg细胞百分率的变化对肾癌IL-2、INF-α联合5-FU抗肿瘤免疫治疗临床疗效的影响[10]。通过研究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时间来评价。结果为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率水平高的患者免疫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百分率水平低的和正常的患者。得出结论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率水平高的患者对IL-2、INF-α联合5-FU抗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显著优于Treg细胞百分率水平低和正常的患者。所以说,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率水平可能作为肾癌抗肿瘤免疫治疗临床疗效的预测指标之一。

国内有人在明确了Treg细胞在肾癌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的百分率的基础上,并且进一步研究了Treg细胞与肾癌患者的预后的关系[11]。结果显示,肾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复发生存时间与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百分率显著相关,Treg细胞百分率水平较高者,其术后复发时间较早,总生存时间也较短,说明了患者的外周血中Treg细胞水平可能作为提示肾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总之 肾癌与Treg细胞的关系,已经在国内得到了重视和研究,相信将来会有更多地人参与研究当中去。Treg细胞的比例与肾癌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等诸方面,都等待的人去研究。

参考文献:

[1] Sasada T, Kimura M, Yoshida Y, et al. CD4+CD25+ regulatory T cells i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cies: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regulatory T cells in disease progression [J]. Cancer, 2003, 98(5): 1089-1099.

[2] Ormandy LA, Hillemann T, Wedemeyer H, er al. Increased populations of regulatory T cell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Cancer Res, 20005, 65(6): 2457-2464.

[3] Golgher D, Jones E, Powrie F, et al. Depention of CD25+ regulatory cells uncovers immune response to shared murine tumor rejection antigens[J]. Eur J Immunol, 2002, 32: 3267-3275.

[4] Hall BM. Mechanisms of induction of tolerance to organ allografts[J]. J Crit Rev Immunol, 2002, 20(4):267-324.

[5] Yu P, Lee Y, Liu W, et al. Intratumor depletion of CD4+ cells unmasks tumor immunogenicity leading to the rejection of late-stage tumors[J]. J Exp Med, 2005, 201(5): 779-791.

[6] Wildin RS, Smyk-Pearson S, Filipovich AH. Clinical and molecular features of the immunodysregulation, polyendocrinopathy, enteropathy, X linked IPEX) syndrome[J]. J Med Genet, 2002, 39(8): 537-545.

[7] Kim JD, Choi BK, Bae JS, et al.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ITR ligand[J]. Genes Immunol, 2003, 4(8): 564-569.

[8] Camara NO, Sebille F, Lechler RI. Human CD4+CD25+ regulatory cells have marked and sustained effects on CD8+ T cell activation[J]. Eur J Immunol, 2003, 33(12): 3473-3483.

[9] Chen ML, Pittet MJ, Leonid Gl. Regulatory T cells suppress tumor-specific CD8 T cell cytotoxicity through TGF-β signals in vivo[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5, 102(2): 419-424.

[10] 张朝华 肾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内TREG细胞比例与预后的关系 中国药业 2010,18(9);30-31

t淋巴细胞范文第7篇

[关键词]流式细胞仪;艾滋病;T淋巴细胞亚群

[中图分类号]R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c)-057-0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是由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HIV主要侵犯CD4+T淋巴细胞,并可导致细胞免疫损害。 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和疾病的进展程度有密切关系,是判断病情进展,推测预后及评价抗病毒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5例AIDS患者,20例HIV感染者来源于本市疾病控制中心送检和本院就诊的2003~2006年病例,均经免疫印迹试验确诊。30例健康成人标本为本院体检中心送检。根据临床医生分期诊断将感染者分为两组,即HIV感染者无症状组(AS组)、艾滋病组(AIDS组)。

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BeckmanCoulter Epics XL流式细胞仪; CD4+-FITC/CD8+-PE/CD3+-PECYS三色荧光标记抗体,IgG二色荧光标记抗体。

1.3 研究及统计方法

3组均采空腹静脉血2 ml,EDTA-K2抗凝。取CD4+-F ITC/CD8+-PE/CD3+-PECYS三色荧光标记抗体20 μl和抗凝全血50 μl加入TruCOUNTTube绝对计数专用试管中充分混匀,室温,避光孵育20 min,加入1×FAGS溶血剂450 μl,充分混匀,室温下避光孵育15 min待测。另取一支管加入IgG二色荧光标记抗体20 μl和抗凝血50 μl作为阴性对照。运行SYSTEM Ⅱ程序上机检测,用FLOW CHECK校准FCM的光路和流路。确定其CV值小于2%。每管收集5 000个以上细胞进行分析。

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判断各组之间的相关程度。

2结果

AS组和AIDS组的CD4+淋巴细胞的绝对数和百分率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

3 讨论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逐渐耗竭在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

用的CD4+T淋巴细胞,最后引发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因此CD4+淋巴细胞水平被广泛应用于确定HIV感染的病期,本文中的数据验证了这点:AS组病人比正常对照组的CD4+水平明显降低,而AIDS组病人的CD4+水平则较AS组有明显降低,即随着病程的进展,外周血CD4+水平呈进行性地下降。HIV感染所致免疫功能的损伤不仅是CD4+淋巴细胞的破坏,其他免疫细胞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CD8+淋巴细胞通过分泌各种细胞因子杀死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它是机体抗HIV最主要的免疫细胞,在HIV感染初期,随着病毒量的增加,CD8+淋巴细胞的数量也随之上升,其数量与病毒量呈正相关[1]。本研究结果显示,AS组CD4+淋巴细胞减少,而CD8+淋巴细胞增多及CD4+/CD8+比值显著下降等都与上述讨论相吻合,3组中仅AIDS患者CD3+水平有显著下降(P<0.05),但表1中数据显示,在AIDS组中三种T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说明AIDS病人整体的免疫防御与监视功能均有所下降,这与CD4+衰竭引起的全身性免疫功能下降有关[2]。

另外,CD3+与CD8+的水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HIV病情的进展,可作为辅助检查项目,以便综合分析病情。

[参考文献]

[1]Paul ME,Shcarcr WT,Kozinctz CA,et parison of CD8+T cell subsets in HIV infected rapid progressor children versus non-rapid progressor children[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1,108(2):258-264.

[2]Sieg SF,Mitchem JB,Bazlar DA,et al.Close link between CD4+ and CD8+ T cell proliferation defects in patients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disease and relationship to extended period of CD4+ lymphopenia[J].J Infect Dis,2002,185(10):1401-1416.

(收稿日期:2007-03-20)

t淋巴细胞范文第8篇

[关键词] HIV感染;AIDS;流式细胞仪;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

[中图分类号] R51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a)-0039-02

HIV 主要侵犯人体的CD4+ T淋巴,引起其数量减少和功能缺陷,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发病率增加[1],即艾滋病(AIDS)[1-2]。为了解HIV/AIDS免疫病理的改变特点,为AIDS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54例HIV 感染者和71例AIDS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分析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本中心采集的125例HIV/AIDS 感染者的抗凝外周血,均经免疫蛋白印迹试验确认HIV 抗体为阳性。根据临床医生分期诊断,将感染者分为HIV组54例和AIDS组71例,HIV组,男32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35.0±10.9)岁,均未出现AIDS临床症状;AIDS组,男43例,女28例,平均年龄为(33.0±12.9)岁,均有明显的AIDS症状表现。正常成人组的标本为2012年6月~2012年12月的本中心健康体检者140例,其中,男96例,女44例,平均年龄为(33.0±6.7)岁。

1.2 研究方法

上午9~12时,用含EDTA-K3抗凝剂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2 mL。室温(18~25℃)放置,4 h内进行检测。使用德国partec公司的免疫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试剂盒(CD4-Easy Kit/CD8- Easy Kit)染色,以德国Partec公司的PAS型号流式细胞仪直接对CD4+、CD8+T淋巴细胞进行绝对计数。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SPS 13.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独立样本间比较采用t 检验,数据以x±s表示,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IDS组、HIV组和正常成人组的T 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见表1。AIDS组和HIV组的CD4+ 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正常成人组,组间比较,正常对照组> HIV 组> AID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HIV 组的CD8+ 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正常成人组(P < 0.01)。AIDS 组的CD8+ 细胞计数亦低于HIV 组,但与正常成人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CD4+/CD8+ 的比值明显高于HIV 组和AIDS 组(P < 0.01)。

3 讨论

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是T 淋巴细胞,分为两大类:CD4+T 淋巴细胞(T 辅助细胞)和CD8+T 淋巴细胞(抑制T 细胞)[3]。HIV 感染者一个显著的特征是CD4+ T 淋巴细胞数量进行性下降,同时伴随细胞功能的下降[4]。当CD4+ 淋巴细胞一旦下降至200个/mm3或更低时,则易发生机会性感染[5]。本研究结果与上述两个论点符合,本结果表明:(1)CD4+ 细胞计数在HIV 组和AIDS组中逐渐减少,HIV 组和AIDS 组CD4+ 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正常成人组,而AIDS 组又比HIV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1);CD4+ 细胞数量随着疾病进程不断下降。(2)本研究中AIDS组的CD4+ 细胞计数为(154±104)个/μL,与第二个论点基本一致。因此,AIDS患者CD4+ 细胞计数的显著减少与疾病恶化进程呈正相关,WHO推荐CD4+ 淋巴细胞计数为AIDS确诊及确定病情恶化程度的标准指标[5]。

HIV 感染所损害的免疫功能,不仅CD4+ T淋巴细胞被破坏,同时其他T淋巴细胞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抑制T细胞CD8+是机体抗HIV 最主要的免疫细胞。HIV-1慢性感染者的CD8+T 细胞及其各亚群处于快速消亡, 高速增生的细胞高速更新状态[6]。本研究结果表明,CD8+ 细胞计数HIV 组明显高于正常成人组和AIDS,AIDS 组与正常成人组相近,这与相关文献调查结果基本一致[7]。

由于CD4+ 淋巴细胞的进行性减少,同时无症状感染期的CD8+ 淋巴细胞数量的增加,使CD4+/CD8+ 比值显著下降,这些都与目前病程评价标准相吻合[8]。

综上所述,本地区HIV/AIDS 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的过程与疾病的进展有良好的相关性,随着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的累积,AIDS 这一医学难题终将被攻克。

[参考文献]

[1] 郑刚,成永达,寸新华,等. 艾滋病患者外科手术80例体会[J].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5):146-148.

[2] 李太生. 艾滋病的免疫发病机理和免疫重建[J].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 310- 313.

[3] 李鲜丽,范晶华,晁春梅,等. 新发现的HIV/AIDS 患者T 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及临床意义[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33(5):151-153.

[4] 张勇,张世英,曾华书. HIV 感染者CD4+ T 淋巴细胞凋亡与疾病进程关系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6):3131-3135.

[5] 刘志祥,姚忠红,周芳. 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郧阳医学院学报,2005,24(1):22-24.

[6] 任翊,刘意,李海英. HIV慢性感染者CD8+ T淋巴细胞及其各亚群细胞增生、消亡情况的观察[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30(5):621-625.

[7] 孙长宇,汤展展. 输血感染HIV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研究[J]. 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6):28-29.

[8] 任莉莉,李富荣,戴勇. HIV 感染者和AIDS 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J]. 广东医学,2003,24(1):25-26.

t淋巴细胞范文第9篇

早期玫瑰花环形成的T淋巴细胞是对SRBC具有高度亲和力的T细胞亚群,它与T细胞的体内外功能活性密切相关,能更敏感地反映机体细胞免疫的水平和动态变化,是目前检测细胞免疫水平最为简便快速的方法之一。在总玫瑰花环试验中,静止期和活动期的T淋巴细胞,均能与不同数量的SRBC自发形成E花环,所得E花环的百分率和绝对数可代表被检标本中全部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和总数。是目前鉴定和计算外周血液和各种淋巴样组织中T淋巴细胞的最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对黄鳝T淋巴细胞的测定,可以了解不同发育阶段黄鳝的免疫活性,运用到实践上,可以对不同阶段的黄鳝的免疫力的强弱进行针对性的照料,当其免疫力弱时,可以加强防病治病的力度,从而达到科技运用到实践中的目的。

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

白兔:购于荆州沙市区钟鼓楼菜市场,体重1.32kg,试验前常温饲养10天。

不同规格的黄鳝15条,购于荆州花鸟鱼市场,试验前22℃饲养7天,数据如表1所示。

2、实验器材

离心机;移液枪;枪头;水浴锅;EP管;注射器;显微镜;计数板;载玻片;盖玻片;高温灭菌锅;冰箱;制冰机等。

3、实验试剂

瑞氏粉;甲醇;甘油;姬姆萨氏粉;戊二醛;碳酸氢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小牛血清;柠檬酸钠;柠檬酸;氯化钠;percoll分层液;蒸馏水;氯化钾;氢氧化钠等。

· 实验方法

1、黄鳝血液的制备

(1)取出黄鳝,用剪刀剪断其脊椎,使其瘫痪,失去抵抗。

(2)用剪刀对准下方少许处斜向剪断尾部,将断口对准事先准备好的装有阿式液的EP管,血液自然流进EP管。

(3)当血液量少的时候可以适当轻挤黄鳝躯体,使血液能更多的被采集。

(4)将收集好的血液存放在碎冰上备用。

2、黄鳝淋巴细胞的分离

(1)将1份10譖BS与9份Percoll贮存液混合,制成等渗Percoll悬液,此悬液被认为是100 % Percoll悬液,其密度为1.1294 g/ml。

(2)用PBS稀释100% Percoll而获得所需密度的Percoll分离液。

(3)用稀释液稀释60 %则此时的Percoll分离液比重为1.0777g/ml,即可用于淋巴细胞的分离。

(4)取5ml的Percoll分离液于10ml的EP管中,将等倍稀释的黄鳝血液0.5ml小心叠加在分离液上。

(5)将EP管放在离心机上进行离心(1500rpm/min,10min)

(6)离心之后将EP管取出,可以看到EP管中有四个细胞层,从上到下第二层为淋巴细胞。

(7)用10um的移液枪小心的将这层细胞吸出,即为比较纯的淋巴细胞,将其收集好放在碎冰上备用。

3、兔红细胞的采集

(1)取5ml的注射器,用阿式液润洗。

(2)将白兔取出,按住其四肢和耳朵,让其面朝上躺着不能动弹。

(3)将注射器插入其心脏,缓缓抽出2ml血液,将血液迅速移入装有阿式液的EP管中,上下轻轻转动,让血液充分和阿式液混合。

(4)将制备好的兔血液放在碎冰上备用。

4、兔红细胞和黄鳝淋巴细胞的计数

(1)将采集好的兔红细胞稀释100倍,充分混匀。

(2)用移液枪吸取少量混液,小心的加在计数板上。

(3)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计算出原兔红细胞的密度,配制出所需浓度的兔红细胞悬液

(4)用同样的方法配制出黄鳝淋巴细胞悬液。

5、玫瑰花环的形成

(1)取0.3ml小牛血清于1ml的EP管中,再加入0.3ml兔红细胞和0.1ml黄鳝淋巴细胞,混匀。

(2)将EP管放在37℃水浴锅中反应25min。

(3)将EP管取出,放在离心机里离心(500 rpm/min,5min)。

6、玫瑰花环的制片、染色及镜检;

(1)将1滴反应好的培养物滴在玻璃片上,用枪头将其均与的涂抹在一定范围之内。

(2)将玻璃片放在一边让其自然干燥,干燥后滴加1滴甲醛在上面,5min后用6.4的PBS液冲洗。

(3)等其自然干燥后再滴加瑞式液,4min后再用6.4的PBS液冲洗。

(4)等其自然干燥后再滴加吉姆萨式液,4min后用6.4PBS液冲洗,干燥。

(5)每份培养液制备3份玻璃片。

(6)将制备好的玻璃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凡吸附3个或更多家兔红细胞的单核细胞,为RE花环形成细胞,共计数100个细胞,计算出百分率

不同规格黄鳝T淋巴细胞数量的比较(如表2所示)

通过上面表格可以看到,随着黄鳝规格的变大,其E玫瑰花环形成率逐渐增高,这也就是说,随着黄鳝的长大,其免疫力会逐步增强,而小黄鳝的免疫力最弱,在生活当中,应该更加注重黄鳝幼体的防病抗病工作。

t淋巴细胞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脑梗死;CD+4;CD+8;CD+4/CD+8

中图分类号:R743.1 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1007)12-1198-03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我国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例约150万人,其中80%是缺血性脑卒中。众多医学工作者在其病因、病理、预后及治疗等方面做着不懈的努力。自从免疫一神经一内分泌网络假说提出以来,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研究为探讨多种疾病过程、发病机制及治疗途径提供了新的线索,成为重要的热点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性脑梗死组病人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4.47±10.37)岁,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了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并排除感染、肿瘤和免疫异常性疾病等。另设正常对照组30名,男16名,女14名,年龄(65.35±7.64)岁,均为我院门诊体检者,除外心脑血管病(包括无症状性脑梗死)、免疫、血液系统等疾病。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所有脑梗死病人在人院当天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根据评分结果,30例脑梗死病人中轻度(>40分)13例,中度(21分~40分)10例,重度(≤20分)7例。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脑梗死病人发病72h内在无菌条件下采集2mL外周静脉血肝素抗凝,2h内送检。采用美国BID公司的FACSCalibur型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采用CellQuest功能软件进行参数获取和数据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x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组中、重型病人,CD+4,CD+4/LD+8显著降低(P<0.05或P<0.01),CD+8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轻型脑梗死组变化不明显。详见表1。

3 讨 论

T淋巴细胞在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诱导中均起重要作,用,其表面标志有两大类:一类为T淋巴细胞所共有的CD+3标志,另一类为亚群特有标志,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可以把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成两个功能不同的亚群: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T淋巴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亚群识别由(13~17)个氨基酸组成的抗原,并受自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类分子限制,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具有辅助T淋巴细胞转变为效应细胞,辅助B淋巴细胞生成抗体等作用,起到诱导和辅助细胞及体液免疫的作用,称为T辅助细胞(Th)。而CD+8T淋巴细胞识别由(8~10)个氨基酸组成的抗原。并受自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I类分子限制,具有抑制性T淋巴细胞活性,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和细胞毒作用,起到抑制细胞及体液免疫的作用,称为T抑制细胞(Ts)。两者的互相诱导和制约调节着机体的免疫功能平衡。CD+4和CD+8淋巴细胞数量以及CD+4/CD+8比值可反映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轻度脑梗死病人T细胞亚群变化不明显;中、重型脑梗死病人随着病情加重CD+3,CD+4,CD+4/CD+8显著降低,CD+8显著升高,提示急性脑梗死后病人免疫功能发生紊乱,并与其病情轻重有关。中度、重度脑梗死急性期病人存在显著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马荣等研究急性脑血管病(AVCD)无论有无应激反应,均有细胞免疫紊乱,其程度存在差异。无应激反应组仅表现为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降低。有应激反应组在此基础上还表现为淋巴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进一步降低;T细胞亚群CD+4及CD+4/CD+8降低,CD+8升高。说明AVCD后存在细胞免疫紊乱,并与应激反应的程度有

关。只有并发应激反应,才出现严重的免疫功能紊乱。应激反应引起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变化可能是急性脑梗死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原因。亦有研究显示,脑血管病病人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可能不取决于病变的性质(梗死或出血),而病灶损伤的部位和其程度可能是其决定性因素。有实验发现,不同损伤部位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不同,即基底节区>脑干>顶叶>颞叶>小脑>枕叶,且出血量或梗死面积越大,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越显著。谭盛等研究显示,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与脑梗死的预后有关,脑梗死发病第3天的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越高,脑梗死后第20天的神经功能缺失积分越低,预后越好,反之,预后越差。脑梗死后的免疫功能下降主要在发病后10d以内,这一时期成为临床上预防感染的重要时期。如果没有感染的诱发因素(昏迷、瘫痪、卧床、排痰不畅、导尿等),就不必常规应用抗生素。建议在脑梗死发病后常规应用丙种球蛋白或抗生素10d左右。

Berczi认为脑梗死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活动增强,产生大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而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力。但Fiorina等观察到脑梗死病人受损的细胞免疫功能与血浆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无显著关系,但与血浆褪黑素(MT)水平的降低有关。Frenkel等认为炎症在缺血性脑卒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鼠在大脑中动脉闭塞前给予CD+4T细胞,可明显减少脑梗死体积。Kilic等用大鼠缺血模型(闭塞大脑中动脉2h,再灌注22h)所进行的实验表明,在缺血前给予MT(4mg/kg)能使梗死体积减少40%,显著改进神经缺失积分,并且还证实外源性MT和内源性MT具有同等的功能。

故应在脑梗死病人中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的更深入研究,以求进一步明确炎症免疫反应在脑梗死的病因、病理、发病过程、预后等方面的影响,提出新的治疗措施。

上一篇:肝母细胞瘤范文 下一篇:星形细胞瘤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