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纸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1 09:44:11

撕纸教案范文第1篇

学习活动:布娃娃

设计思路:

刚进幼儿园一个多月的孩子们对娃娃家游戏特别感兴趣,随着我们进入娃娃家主题后,孩子们逐渐从摆弄玩具发展到具有一定的角色意识。他们乐意做爸爸妈妈,但是对于如何关心照顾娃娃有一定的困难。《纲要》中提出要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经验。娃娃家主题中的内容和目标提出:了解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员,亲近父母和长辈,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今天我根据纲要,主题大目标和我班孩子的现有经验,我预设了集体活动“布娃娃”,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提升梳理关爱娃娃的方法。所以活动目标定为:乐意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关心照顾娃娃,体验关爱娃娃的快乐。活动重难点:乐意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关心照顾娃娃。

由于小班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所以我创设了温馨的娃娃家场景,以娃娃为主线,激发孩子去关心照顾娃娃。活动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引发兴趣。我设计了以娃娃哭了为引子。这是由于刚进幼儿园时孩子们主要以哭泣为情感的宣泄,随着孩子情绪的逐渐稳定,他们渐渐能够安慰哭泣的同伴。今天以娃娃哭为引子能够使孩子的情感迁移,激发孩子关心照顾娃娃的情感。第二环节:情感激发。以场景“娃娃越哭越响了”激发孩子去抱娃娃,哄娃娃,激起孩子关心照顾娃娃的情绪情感。提问“娃娃为什么不哭了?”能够引导孩子回顾已有经验,运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出对娃娃的关爱。通过教师语言的提升,孩子动作的模仿,丰富孩子关爱娃娃的经验。接着再以问题“娃娃笑了,看看娃娃漂亮吗?”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看看和说说中体验关爱娃娃的快乐。第三环节,以娃娃睡觉了,引导孩子听着音乐,拍拍哄哄娃娃,最后轻轻离开。

活动目标:

乐意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关心照顾娃娃,体验关爱娃娃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乐意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关心照顾娃娃。

活动准备:

布娃娃人手一个,创设“娃娃家”环境,“娃娃”哭声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

“咦,谁在哭啊?”

你们知道娃娃为什么哭吗?

小结:原来娃娃肚子饿了,想爸爸妈妈了,或者摔疼了,生病了都会哭。

二.情感激发

1.娃娃哭得声音越来越响了。(打开娃娃家的门)哦,这里有个娃娃家,里面有这么多娃娃都是你们的宝宝哦,我们赶快来抱抱娃娃,让他们别哭。

2.引导幼儿进娃娃家抱娃娃。(哭声继续)娃娃还在哭啊,赶快抱抱他,让他不要哭了。

3.娃娃不哭咯,为什么娃娃现在不哭啦?

(抱抱娃娃,亲亲娃娃,给娃娃喝奶。。。)

教师用语言梳理提升孩子的方法,引导幼儿模仿。

小结:每个宝宝都不哭了,你们真是娃娃的好爸爸好妈妈,真会照顾娃娃。

3.(抱起娃娃)看,娃娃笑了。(教师引导孩子看娃娃)你们的娃娃漂亮吗?哪里漂亮?

(幼儿逐个说,教师儿歌提升)

布娃娃,布娃娃,大大的眼睛小嘴巴,我来抱抱你,做你的好妈妈。

4.说说短句,念念儿歌

5.哟,娃娃吃饱了,有点累了,让我们哄哄娃娃睡觉吧。

8.听摇篮曲,抱娃娃睡觉。

三.结束:

1.“娃娃都睡着了,我们轻轻地把娃娃放在小床上。”

2.轻轻带领幼儿离开。

第二篇、小班生成活动教案:样样我都爱

生成背景:

通过一周多的观察,我发现我们班的有很大一部分小朋友吃饭不如邻班小朋友干净,挑食现象严重,甚至有小朋友一直都不大愿意吃饭。遇到这种情况,我决定带他们参观食堂叔叔阿姨的工作情况,于是生成了这节活动。

活动名称:样样我都爱

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不挑食,让幼儿感受食物与自己的关系。

2、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食物。

活动准备:量高尺、拉力器。

活动过程:一、情景表演

1、先对吃饭好和不好的小朋友分别进行表扬和批评。

2、找出班上吃饭好个子高又壮和个子偏小吃饭也不好的小朋友各一个。

3、老师测测他们哪个高,哪个力气大。

4、让幼儿和老师一起讨论,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

5、告诉幼儿不能挑食样样都要吃,而且要吃饱才能长得高、长得壮。

二、参观食堂

1、带领幼儿参观食堂,看看食堂里叔叔阿姨的工作情景。

2、解说宝宝吃的饭菜经过怎样的流程才做出来的。

3、让幼儿了解到叔叔阿姨工作的辛苦。

活动反馈:

通过这次活动,在心理方面,我班的大多孩子认识到不挑食才能长得高又壮,而且要不浪费食物,了解到他人劳动的辛苦。在行动方面,以后的进餐,比一比哪些小朋友吃得又快又好。

第三篇、小班美术活动教案:我们一起战胜大灰狼

一、活动背景

用童话故事带动小朋友的兴趣,小班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探索的欲望很强,在一次课间活动的时候,发现一名幼儿用水笔在纸画了许多凌乱的线条,看到幼儿兴趣盎然的模样,我不禁被他的快乐感染了。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目前美术活动的进展情况,于是从最简单的直线入手,通过战胜大灰狼的游戏,愉悦幼儿的身心,激发幼儿强烈的作画愿望,进一步体验绘画所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战胜大灰狼的绘画活动,充分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2.初步学习用水笔画密密、长长的直线条。

3.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三、活动准备

1.听故事《战胜大灰狼》,理解"篱笆"的含义。

2.小兔头饰若干(数目和幼儿人数相等),兔妈妈头饰一只,大灰狼头饰一只。

3.录音机一台,录有欢快、沉闷的音乐磁带一盒。

4.水笔若干支放在"小兔家"周围。

四、活动过程

1.老师扮作兔妈妈,幼儿扮作小兔,一起随音乐做起床、做操、吃萝卜等模仿动作。

(评:活动开始,老师和幼儿以兔妈妈和小兔的角色出现,幼儿容易对老师产生依赖感和信任感。)

2.插"篱笆",学习用水笔画密密、长长的直线条。

(1)"大灰狼"第一次袭击,激起幼儿插"篱笆"的兴趣。

"大灰狼"随着沉闷、缓慢的音乐,走到小兔的家,嘴里不停地说:"我的肚子饿极了,小兔的肉好香啊?老师嘱咐幼儿别害怕,并不时地对"大灰狼"作出反击。"大灰狼"突然摔了一跤,狼狈地逃回了家。

(评:大灰狼是幼儿较熟悉的动物,它出场时间虽然很短,但马上引起了幼儿强烈的反应,激发了幼儿保护自己的意识,激起幼儿插"篱笆"的欲望,为下面活动的开展打下了一个基础。)

(2)插"篱笆",初步学习用水笔在纸上画直线。

师:"大灰狼就住在附近,实在太危险了,我们怎么办呢?"

幼A:"我要把大灰狼打死!"

幼B:"我拿枪把大灰狼枪毙掉!"

幼C:"我们躲在家里不出去!"

师:"我的孩子真勇敢,想了这么多办法,妈妈喜欢你们!这样吧,我们把家造得牢一些,在家的周围都插上篱笆,大灰狼就进不来了!好吗?"

老师先让幼儿观察插"篱笆"的过程,老师边插边讲:"我们在家的周围插上篱笆,要从上到下直直地插下来,插得长一些,多一些,不让"大灰狼"钻进来。"然后幼儿练习插"篱笆"。

(评:组织讨论,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老师的肯定也鼓励了幼儿战胜大灰狼的勇气。幼儿第一次用水笔,非常开心,完全融入活动过程中。)

(3)"大灰狼"第二次袭击,补插"篱笆",部分幼儿继续用水笔在白纸上画直线。

"大灰狼"第二次恶狠狠地出现了,边走边说:"哇,插上了这么多篱笆,看看有没有地方可以钻进去。"幼儿跟随着老师观察"大灰狼"的行迹,当"大灰狼"发现篱笆稀疏或插歪的地方想钻进来的时候,老师鼓励幼儿勇敢些,马上补插上篱笆。过了一会儿,大灰狼看了看,说"今天实在太累了,下次来一定吃个饱!"然后灰溜溜地走了。

(评:这是一个对幼儿的画作评价的环节。让大灰狼来评价哪些线条画歪了、画短了?哪些地方画少了?幼儿在活动中,很明确地知道自己什么地方画得不太好,并通过对付大灰狼,及时地进行更正。最后大灰狼的话,为下一个环节作了铺垫。)

(4)继续插"篱笆",用水笔在白纸上画密密、长长的直线。

师:"看来大灰狼还会来,我们的家还不够牢固,我们怎么办呢?"

幼A:"我们再多插些篱笆!"

幼B:"我们搬走吧!"

幼C:"我们把篱笆插得长长的!"

师:"孩子们的办法真好,我们一起再插上些篱笆,插得直一点、插得多一点、插得长一点,好吗?"幼儿自由选择地方,补插"篱笆"。最后老师和幼儿一起检查。

(评:这个环节是幼儿观察篱笆的过程,也是对作品再次评价的过程,增强了判断能力,更丰富了幼儿的绘画经验。同时也提供了幼儿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机会。)

3.随着沉闷、缓慢的音乐声响起,"大灰狼"第三次出现,围着小兔的家走来走去,不时地用肩膀挤挤"篱笆",还气呼呼地说:"这里的篱笆太多了,怎么进不去!……"然后灰溜溜地走掉了。老师和幼儿一起随着欢快的音乐庆祝胜利。

(评:结束部分也是对幼儿的画再次作肯定评价的部分。通过战胜大灰狼,幼儿懂得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体验了胜利的喜悦,同时增强了幼儿作画的自信心。)

第四篇、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彩纸飘飘

目标

1、感知红、黄、绿三种颜色,能按颜色分类。

2、初步感知1和许多。

准备

1、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彩纸若干。

2、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篮子。

3、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纸包的糖果。

过程

1、出示彩纸

(1)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的?

(2)你最喜欢什么颜色的纸?

2、教师撕纸

(1)看看,老师在做什么?

(2)听一听,撕的时候有什么声音?

(3)幼儿学撕的动作,并发出撕的声音。

3、教师讲要求

你想自己动手撕一撕吗?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坐在篮子旁边撕。

4、幼儿撕纸

(1)教师引导幼儿听撕纸的声音,撕好后引导幼儿放入篮子里。

(2)篮子里有没有许多纸片了?

5、幼儿抛纸片

6、出示小兔子,提出要求

(1)小兔子请我们小朋友找一张纸片,然后放到篮子里。

(2)刚才你的一张纸片放到了篮子里,变成了许多纸片。

7、第二次操作

(1)请你找一张红颜色的纸片放到红篮子里来。

(2)小兔子请你过来看看,红篮子里是不是都是红色的纸片?

8、第三次操作

(1)请大家继续找,红色的纸片放到红篮子里,黄色的纸片放到黄篮子里,绿色的纸片放到绿篮子里,把所有的纸片送回家。

(2)一起检验,找出错误并纠正。

9、小兔分礼物

(1)小朋友今天真能干,小兔子有礼物要送给你们,你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

(2)每人拿一样,打开看看是什么。

第五篇、小班语言活动古诗:咏鹅

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古诗,能够边模仿动作边诵读古诗。

2、激发幼儿诵读古诗的兴趣。

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小鹅头饰人手一个。

2、情境设置:小“池塘”。

过程:

1、鹅妈妈带着鹅宝宝去池塘里游泳,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1)孩子们,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妈妈带你们到池塘里去游泳,好吗?

(2)听音乐做戏水的动作。(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划划水)

(3)啊,游累了,我们来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幼儿随地坐下。

2、结合多媒体,初步了解小鹅的特征并能模仿小鹅的动作。

(1)今天妈妈请来了几个好朋友和你们一起玩,看看它们是谁呀?(播放课件)

(2)这些小鹅长得什么样?(引导幼儿讲出小鹅的特征,长长的脖子,白白的羽毛,红红的爪子)请幼儿模仿小鹅伸脖子、游泳的动作。

(3)小鹅在水里游得真高兴啊,你们看它们又在干什么了?(唱歌、跳舞)它在唱什么歌?它们是怎么跳舞的?

3、结合多媒体,初步欣赏古诗《咏鹅》。

(1)小鹅到底在唱什么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完整播放课件)

(2)你听到小鹅在唱什么歌吗?(引导幼儿用古诗里的句子回答)

4、再次完整欣赏古诗《咏鹅》。

小鹅唱的歌真好听,我们跟着小鹅一起唱好吗?

5、边模仿动作边诵读古诗。

(1)小鹅一边唱歌还一边跳舞呢,我们也学着小鹅边唱边跳,好不好?

(2)想再跳一遍吗?这一遍要大声地唱给小鹅听。

6、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古诗《咏鹅》。

这一次,小白鹅想找个朋友一起表演,你们愿不愿意呀?

7、结束。

今天我们和小鹅做了好朋友,还学会了小鹅的歌,你们觉得高兴吗?天也快黑了,我们该回家了,一起和小鹅说再见吧。(幼儿和小鹅道别后一起游回家)

第六篇、小班语言教案:下雨诗

目标:

1、尝试将雨中的体验和发现编成《下雨诗》,学习吟诵。

2、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

准备:

背景图一幅;下雨声。

过程:

1、出示雨声引入,说说自己的发现。

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你发现雨落在哪儿了?

2、听听下雨诗。

教师朗诵一遍《下雨诗》。

利用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记忆雨落在什么地方了。

鼓励幼儿为诗歌配上好看的动作。

3、编《下雨诗》。

除了诗歌里提到的,你还知道雨会落在什么地方呢?

启发幼儿做小诗人,学编诗句“雨落在……上”

教师将幼儿的诗句编进《下雨诗》,和幼儿一起闭上眼睛,感受诗歌意境。

附:小雨诗

雨落在草地上,

雨落在大树上,

雨落在雨伞上,

……

伸出我的手,

撕纸教案范文第2篇

一、教师对教学反思的内在需求是做好反思的前提

什么是反思?简单地讲“反思”是回顾与总结自己过去的经验,并以此指导自己未来行动的过程;“教学反思”当然是回顾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以便指导未来的教学。

为什么要做好教学反思?首先要搞清楚教学反思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相信,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一定会有不同的答案。有人会说,教学反思是上级教育管理机构对教师的要求;有人会说,教学反思是院长用来做教师评定的依据,也有人会说教学反思是教师们互相交流教学经验的方法,是用来提高自身专业修养的手段。反思的目的不同,反思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大不一样。

要使反思真正有效,首先就要使它成为教师们渴望去做和主动去做的一件事。使它成为一个贯穿日常教学过程的不可或缺的自然环节。反思对我们许多教师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更是一个新的实践。我们的一日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自觉与不自觉的行动与反思的循环往复,而且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很多反思的经验,也经常有需要反思的动机。我们每天的教学其实都是在类似的“做决定——实施——反思——再决定”这样的循环中进行的。当然了,反思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所以好的循环过程是螺旋形上升的,而不是原地踏步走圆圈,总是回到同一个起点。

二、教学反思的形式影响反思的效果

更现实、更经常也更有效的反思形式,应当是非正式的,对于有经验的教师尤其如此。非正式的反思形式包括:教师之间的交谈、在教案上的相关内容旁做简要笔记、写教学卡片、默省等等。这些非正式的是不需要花很多时间,但由于它简便及时,收效也就很好。反思的力度与反思的形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在于反思是否能对以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具体指导。举例:学期中间,班上插来很有个性的孩子,话不多,有什么事却都爱“上手”,小朋友都回避他不喜欢和他玩。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一定想办法帮助指导,使他能尽快融入到同伴和集体中去。利用反思来指导教学实践正是通过这样的过程来实现。我们每教一课,哪怕是重复教过多次的课,不同的孩子都会产生不同的问题。之所以反思,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在以后的教学中适应他们的需求,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反思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影响反思效果

一提到教学反思,许多教师马上就会想到找缺点、提不足,在如何改进教学上下功夫。其实,我觉得反思的很大一部分,应当着眼于教学的成功而不是失败之处。这是因为,幼儿教师在准备教学计划时都会下功夫,努力使教案适应本班幼儿的发展需要,寻找最佳教学切入点;我相信,经过精心设计和准备的教案大多都会成功。假如教师能在教学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思教学得以成功的原因,今后教学成功的机会就更大。这是一种由积极向更加积极的递进。

当然了,再好的教学实践也可能有不足,因为孩子们千变万化,他们不断在成长、发展,而且每天都会由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对教学出现不同的反应,所以教学中时常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是正常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实现由消极向积极的转化。举个简单的例子:中班教师为孩子们设计一堂手工课,让他们剪剪帖帖做一幅春天的画,课上教师发现不少幼儿在用剪刀按纸上印好的图案剪纸时感到困难。于是教师把教学计划稍做改变,允许有困难的幼儿放下剪刀改用手撕纸,而且可以不按印好的图形来撕。孩子们的兴趣顿时大增,又撕又剪忙个不停。到下课时,一幅颇有创意的“美丽的春天”展示在大家面前。

如果一位教师课后没有反思自己的教学,那么这一经验很快就会在她脑海里淡化、消失,对今后的教学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但假如她通过反思总结出一个经验,就是中班的幼儿撕纸却不会用剪刀,她从此再设计中班手工剪贴课时就不会再包括剪刀了。这样的反思其实只是停留在暂时和表面的现象上,也许在短时间内对教学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却很有可能误导教师对幼儿的发展需要与能力水平的理解。再如教师不但反思,而且将其经验提高到理论的层次上来分析,她就可能发现,一些中班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尚不完善,对手指运动的控制有困难,这是一个发展中的矛盾,可以通过逐步练习来解决。此外,把一个简单的教学经验提高到儿童发展水平与需要这个层次上,还可以促使教师重温“适宜儿童发展水平的教学实践”的观念,并把它引申到其他的教学领域中去。这是对幼儿教师更高的要求。

四、有助于教学反思的一些方法

要做好一些反思,方法也很重要。很多时候教师忙于带班,常常会把教学中的细节遗忘了,等到课后反思往往回忆不起来,影响反思的效果。比如我带班时,口袋里总是装几张纸和一支笔,遇到有什么可记录的事,我就拿出一张纸写下几个关键词。下班之后第一件事就把这些记录重温一下,分类储存。这个方法很简单,习惯了就会得心应手,对教学反思有很大益处。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使用摄像机来辅助教学记录了,记录会更加客观、细致和具体,能避免一些人为的误差。

撕纸教案范文第3篇

一、阅读区的合理布置

在阅读区投放了丰富的辅助材料,增强了阅读区的吸引力。我在地毯上、桌子上、书架上使用明亮的色彩。书架上也提供毛绒玩具、谜语和游戏等供幼儿选择。因为阅读区不仅是读书的地方,还是一个书写、绘画的区域。那里应该有桌子、纸、笔等东西。幼儿也有了一定的阅读气氛,更便于幼儿自主取放的小书柜、图书插袋,松软舒适的塑料地毯、小坐垫,便于幼儿记录、创编的各种图书的剪刀、纸、笔等辅助阅读材料。

二、积极参加园部组织的活动,定期在班上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

这学期幼儿园在课题方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教师除了积极参加每次的业务学习外,还要认真写好课题观察记录、每月困惑、每月心得等笔头工作,觉得自己在本课题的研究上达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在开展“撕呀撕呀”这个活动时,首先,我让孩子观察图画,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让幼儿知道这本书中全部采用手工撕贴彩纸而成。再请幼儿反复朗读作品,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撕呀撕呀”这句文中不断出现的口令,给孩子增添了力量和动感,并让幼儿重点关注词语:一条尾巴,两条腿,一张嘴,两只角,深深绿绿。

在最后的体验性活动中,通过孩子对书中牛宝宝、羊宝宝一家的认知之后,在美工区相结合开展鸡宝宝一家的撕贴活动,在活动中,孩子的思维很活跃,能很快地想出母鸡是鸡妈妈,公鸡是鸡爸爸。

再通过鸡身上的羽毛开始撕呀撕呀,一片羽毛,两片羽毛,在撕的过程中,我们将孩子分成几个小组,一组撕羽毛,二组撕鸡宝宝,三组撕鸡妈妈,四组撕鸡爸爸。通过这种分组形式,让孩子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非常的浓厚。最后将幼儿的撕贴作品集编成书《鸡宝宝一家》,并放在阅读区供幼儿欣赏。

一个学期下来我们也收获不小,但也存在许多的问题。新的学期为了提高的自身教学水平、创设丰富的阅读区环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我们进行了多次研讨。

在阅读活动“一颗纽扣”的活动中,孩子已经认识了衣服纽扣的颜色、比较了大小、区分了形状,发展了孩子的主动性、获得了成就感。但是在平时的生活中,老师发现,有的孩子经常把裤子穿反,为了帮助孩子正确区分裤子前后,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我设计了体验活动“兔兔不见了”。为了丰富孩子的阅读环境,增加新的绘本,提高幼儿阅读兴趣。我们根据小班经常会穿反裤子这一现象,创编了《兔兔不见了》这个故事,并制作了故事绘本,设计了这一体验活动方案。通过故事《兔兔不见了》,让幼儿知道穿裤子时要注意区分裤子的前后,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阅读环境。教师给幼儿充分的阅读时间,创设一个让孩子充分想说、敢说、能说、会说的语言环境,从而达到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积累,我们也总结了一些好的指导策略:把语言活动整合到多个区角中开展,使得书本知识更形象、生动,幼儿体验过后印象更深刻。如在开展“水会变哦”这个活动时,我们首先在美工区准备一些有水的和无水的图片,让幼儿一起来玩“找水”的游戏。通过生活中的一些有关水的知识,在科学区提供实验用品:肥皂、清水、杯子、吸管、水壶等,让幼儿自己选择实验用品进行尝试,如果幼儿在进行的过程中没有尝试书本里的实验,不用刻意提醒,等阅读的时候再进行实验,通过这一系列的区角活动,幼儿对绘本更加感兴趣。

早期阅读对孩子良好的听说习惯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教育下才能形成。怎样引导家长配合幼儿园开展家庭阅读活动,仍待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究。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很重要,让孩子从无意识的翻阅图书,到带着一定的问题去看书,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在阅读树开展的过程中,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一个绘本要一个月的时间,而且老师们在教学中,发现一个绘本要开展很多次的活动才能完成,特别是要挖掘绘本中有价值的东西。但是教师指导用书中,一个绘本的教案只有一两个课时,根本不能满足老师日常教学的需求,老师需要在已有的基础上,拓展活动,给老师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

阅读环境的打造还是不够,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这方面需要加强。我们应把阅读墙变成幼儿的积极参与设计的地方,这样不仅让阅读墙的高度降下来,同时也让阅读环境走进幼儿的生活,使其成为幼儿自主展示、积极参与的自由表现的舞台。

阅读区的书籍不够丰富,没有及时的增添和更换,孩子经常去阅读室看书就会没有新鲜感。所以教师会定期“展示”新书,像书店一样,把新书摆在最明显的位置,封面朝外,用精彩的画面去吸引幼儿。经常给书交换位置,时间上没有固定的要求,让各种类型和体裁的书经常换换位置。

参考文献:

撕纸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预设;生成

许多教师认为预设和动态生成是一对矛盾体,犹如一副跷跷板,主观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多了,主观预设就没用了. 甚至有人对“主观预设的教案”的作用开始了怀疑,生怕预设的教案束缚了教师的思维,约束了课堂的生成,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预设”和“生成”变得“水火不相容”. 只有正确认识“预设”和“生成”,以预设促互动,以互动促生成,以生成促发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低负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挖掘教材内容,进行有效预设

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充分的预设. 而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教材,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预设的重点. 深挖教材,充分预设,既能准确把握教材,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教材,又能使课堂教学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如在预设“百分数的意义”时,结合最近的教育现代化创建这样的情境:① 播放校园典型景点,引出校园的绿色信息:2008年我校的绿化占学校总面积的49%;自教育现代化创建以来,我校目前绿化面积达到了学校总面积的56%. ②学生读取信息并引出百分数. 师:“教育现代化创建给学校带来了哪些变化?通过这两个百分数的对比你发现了什么?对于百分数想了解些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认识百分数. 以校园新貌引入课题,让学生倍感熟悉贴切;让学生说说想了解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创设一个能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问题场”,更好地调动了学习的内趋力,为下面自主建构百分数意义提供了可能. 这样的预设不是被教材所束缚,而是要将教材为我所用,充分发挥自己的再创造能力开发课程资源,既能帮助学生整理好要掌握的知识,又能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思想,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二、全面了解学生,理智认识生成

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 因此要尽量了解学生,预测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是科学预设的重要前提. 例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之前,为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起点,教师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在生活中已通过各种途径,具备了万以内数的感性认识,有大部分的学生会读写部分万以内的数,只是还没有具体完整的读数方法,显然学生的现实起点大大高于教材的逻辑起点. 基于这样的现实,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进行了重新定位——从原来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调整为自主发现、概括读法,并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调整和补充. 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摆数、读数,组建学习材料,然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这些数进行分类概括,发现总结读数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到既随心所欲,又学有所得.

三、预设弹性方案,适时促进生成

教学中,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 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设计富有弹性、留有空白的预设,使课堂教学体现出更大的自由度和宽容度,从而给生成留足空间. 如学习“圆的周长”时,拿着硬纸板剪成的圆片,问:怎样才能知道这个圆片的周长?这一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说出“绕一绕”和“滚一滚”的方法,并选用一种方法进行操作,去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得出计算圆周长的方法. 但在课堂中,学生不仅提到了这两种方法,还提出用计算的方法,即把圆周率乘直径. 还好,教师在课前已预想到学生可能会提出这点,设计了两种预案:一是对圆周率的探究;二 是对同学提出方法的验证. 教师灵活地选择了第二种预案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既引领学生经历了猜想和验证的过程,又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四、驾驭教学过程,巧妙运用生成

新课程对互动的关注、对过程的强调、对探究的重视,都使得课堂教学越来越处在一种变化、动态的场景中.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生成性内容看作新的教学资源,及时调整教学预设,形成新的教学方案.

1. 在生成中灵活选择预设

2. 在生成中机智整合预设

再完美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计到全部学生思维的变化,因此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直面真实的课堂,根据师生交往互动的进程,用教学机智对课前预设作局部调整,巧妙生成. “轴对称图形”新课伊始,为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创造出对称图形来引导学生感悟对称,教师让学生玩撕纸游戏,引导学生从撕出的对称图形认识“对称图形”、“对称轴”等概念,并找出每个图形的对称轴. 课前教师没有预设有学生会撕出长方形或正方形,当展示学生的作品时,学生把自己撕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也展示出来了. 这时,教师就适时地调整了教学预设,因为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称轴,预设时安排在后面的环节中,教师就把这一环节调整到前面来,这样既满足了学生需求,又巧妙地运用学生提供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学生感觉到在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学习效果特别好.

撕纸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套餐式教学 美术课堂 创新教学

时下,肯德基、麦当劳的儿童套餐非常受孩子们的喜爱,一是它们诱人的广告效应及附赠的玩具赠品,切合了大部分孩童“买椟还珠”的心态;二是儿童套餐是针对儿童这一特殊年龄段的孩子定制的,充分迎合儿童们好奇心、好玩心强烈的特征。那么,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我们是否可以效仿这种模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开发套餐式美术教学,开启学生热爱美术的兴趣之门呢?

在从事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我尝试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成长套餐”,在消化这些“套餐”时,学生可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出学习美术的兴趣,掌握学习美术的方法,真正做到以美育人、润物无声。

一、美味营养套餐:给力的课堂示范

案例一:《像什么呢?》苏少版美术第一册十四课

课堂剪影:课堂已经进入到了示范阶段,因为这堂课是用到撕纸的手工课,利用联想将撕好的纸进行组合拼贴,形成一张完整有创意的画,所以,在示范时,我将一张绿色纸张随意撕成了几份,略加思考后,我将碎纸组合拼贴。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像什么呢?

生:一只小老鼠!(学生惊喜地大声回答道)

师:答对啦!你们在观察的时候,发现老师有没有先设计再制作呢?

生:没有,老师想都没想就开始撕了!

师:是的,这节课你们要做的就是随意撕出形状,然后进行联想,看看这些纸片像什么,用笔进行添画。先撕再想更有趣不是吗?(引导学生先撕再想)

学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师:那么,还能撕成什么呢?

生:大树、房子、月亮……(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

师:哎呀,这只小老鼠太孤单了,我得想个办法让画面热闹一点儿。

我拿起水彩笔,很快在空白处画出了背景。教室里顿时又像炸开了锅一样,一个个发出了惊叹的声音。其中有一个男生高声叫道:许老师,你简直就是个艺术家。

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夸奖我,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甜。

师:“谢谢你们的夸奖,看了老师的示范,我想你们一定也能做得很好,甚至比老师做得更好,有没有信心?

有,学生大声回答。

学生一个个都饶有兴趣地开始撕起了纸。

分析:老师通过一个精彩的示范,一下子就变成了孩子眼中的艺术家,在美术课堂上,通过教师给力的示范引导,孩子们会被老师精彩的示范吸引,形成崇拜的感觉,孩子们思维的窗口会被逐渐打开,涌现出更有创意的点子。

二、快乐儿童套餐:生动的肢体语言

美术新课标指出,要特别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游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需要借助肢体语言参与游戏活动,肢体语言的参与可使美术学习活动游戏化,为学生营造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产生愉悦、活跃的情绪,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二:《会说话的手》苏少版第六册第十四课

在教学三年级《会说话的手》一课导入时,我充分运用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剪影:课刚刚开始,我略带夸张地伸出自己的双手,用惊喜的神情注视着学生:“小朋友,你相信手会讲故事吗?”(播放春晚手影作品《逗趣》)“你会用手影表演吗?”学生早迫不及待地伸出了自己的小手。

“老师的手也会说话,不信,你们看!”伴随着轻松活泼的音乐,教师面带微笑,有节奏地用娴熟、轻快的肢体动作带领学生一起玩起了手指游戏。时而握拳、时而张开、时而勾指……丰富的手势变换伴随着肢体动作,学生越玩越带劲,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在学生开心的笑声中教师顺势揭题:“大家的小手的确很灵活,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会说话的手吧。”

分析:轻松的手指操游戏不仅引发了学生对自己手的关注,而且活跃了课前气氛,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在情感、态度方面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了积极的铺垫。在美术课堂中合理运用肢体语言,有助于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理解美术、表现美术、创造美术、发展个性提供充满乐趣的途径。

三、欢乐趣味套餐:有趣的创意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加上现代化教学方式不断被采用,板书虽已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但实践证明,恰当而合理的板书设计是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缩影,是一篇“微型教案”。它真实地反映了教者对教材的钻研程度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体现了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它使教材内容简洁明了、直观形象。

案例3:《鱼的纹样》苏少版第十册十二课

课堂剪影:

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那你们能看出这张图中藏着什么秘密吗?

(1)出示

(2)恭喜你,答对了,这幅图里不仅有年年有余四个字,它还是什么呀?(一条鱼)

(3)像这种运用装饰方法设计的图案就叫做“纹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鱼的纹样》(板书揭题)。

鱼的外形观察:

1.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些漂亮的鱼类家族成员。(欣赏海洋鱼类图片)

2.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群美丽的海洋鱼类,仔细观察:鱼由哪些部分组成?你看到了什么形状的鱼?

3.经过观察我们发现,一条条看起来形态各异的鱼儿,其实就是由简单的几何图形加上有变化的鳍组成的。

鱼外形的设计:

1.你能选择其中一条,快速画出它的外形吗?注意要画得大一些,并且把鱼的各部分画完整,这种方法叫做简化(板书“简化”)。

2.这里游来了一条小鱼,你观察一下,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老师画的鱼用了什么方法?(板书“夸张变形”)。

3.老师这儿还有两条鱼,我给它们穿上了漂亮的花衣服。

(1)这条鱼有什么特别?身上的花纹由哪些元素组成?(板书点、线、面)注意,在添加点、线、面的同时,注意它们的疏密变化。

(2)这条鱼又和刚才的鱼有什么不同?(板书“色彩”)

在展示评价时,我用彩色卡纸做了很多海底生物,例如:红色珊瑚、贝壳、海螺、海星、水草……将黑板布置成了一个海底世界。我问:“谁的鱼儿想到海底世界游一游?”让学生将自己画的鱼剪下,贴在“海底世界”里,并且为这些鱼编号,这样在黑板上就形成了一个作业展览区,既能让学生的作品得到展示,又美化板书,还激起学生的创作兴趣。

撕纸教案范文第6篇

一、导语运用存在的问题

1.赘语太多。一些教师在活动中唯恐讲少了,怕孩子听不懂,经常出现赘语现象。比如,在观察小乌龟时教师常常会提出“小乌龟有四条腿,对不对?”“小乌龟遇到危险会把头缩到壳里,是不是?”等问题。幼儿往往不假思索就机械地回答:“是(不是)”“对(不对)”……致使幼儿不愿思考,形成思维惰性。

2.导入语繁琐。一些教师在活动前喜欢有些开场白,其本意想和幼儿拉近距离,引发幼儿集中注意力,进人活动主题。但由于其导语繁琐,时间过长,以致出现消极等待现象和时间的隐形浪费,也使得幼儿活动兴趣锐减。

3.缺失即兴导语。在教学活动中,一些偶发事件由于教师导语的缺失而失去随机教育的契机。比如,在小班艺术活动“撕贴花蝴蝶”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用正方形纸撕出两个三角形,再两两对拼贴出蝴蝶身体。在操作过程中,芸芸拿起一张长方形的纸说:“老师这个纸不能做蝴蝶了。”教师看了后说:“芸芸,对不起,老师在裁纸时没裁好,给你换一张吧。”这样回答使教师失去了一次激发幼儿思考、发挥幼儿想象力的教育契机。假如教师对芸芸说:“蝴蝶有各种各样,长方形能做出什么样的蝴蝶呢?”这样能激发幼儿积极思考和探索的兴趣,深化活动内容。

4.指令性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用指令性的语言来让幼儿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致使幼儿“被活动”。比如,在“羊羊开了个蔬菜店”活动中,妞妞和佳佳出现不合作现象。教师怕影响活动效果就发出指令。“妞妞,你来当羊羊,在店里卖莱。”“佳佳,你去买菜。”佳佳嘟着嘴丢下钱,提着菜就走。由于幼儿失去了自主性和对活动的兴趣,因而活动效果很不理想。如果教师从幼儿爱妈妈的角度让幼儿做小厨师给辛苦作的妈妈做菜,那么就能调动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二、导语运用的策略

1.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多钻研教案。教帅应根据班级幼儿现有水平,设定目标,仔细分析活动的重难点,做到胸有成竹。否则,在教学活动中,当孩子提出问题或遇到困惑时,教师会因准备不充分、思考不全面,而不能抓住孩子问题或困惑的关键。情急之下,教帅往往会出现废话连篇、赘语满堂的现象。

2.多学习,不断锤炼基本功.教师应多学习导入的技巧,尽可能地以较快而有效的方式导入活动,以避免出现幼儿消极等待和隐形浪费时间的现象。同时,教帅要不断地锤炼观察能力、交流能力等教学基本功,以更好地引导幼儿参与活动。

3.巧用即兴导语。教师要多观察,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在游戏和偶发事件面前善于抓住其所隐含的教育契机,并巧设导语,积极加以引导,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科学活动“美丽的金鱼”中,教师正给幼儿讲解金鱼的外形特征时,诚诚盯着鱼缸,忽然好奇地问:“老师,金鱼怎么不动了?”幼儿顿时议论纷纷:“是不是金鱼死了?”“金鱼饿了,游不动了?”教师走到鱼缸前看了看(金鱼还活着正休息),然后用轻柔的声音、神秘的表情告诉幼儿:“嘘,金鱼正睡觉做美梦呢,我们不要吵醒它哦。”幼儿立即静了下米,原来金鱼还会睡觉,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幼儿特别专心,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撕纸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民间资源 小学美术 教学方法

只要用心去发现,美术的资源是丰富的。在我国的民间,就有许多丰富的资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过探索和总结,将民间美术资源充分地引入到美术教学中,有助于丰富美术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还有助于让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

1、什么是民间美术?

1.1、民间美术的种类

民间美术种类有很多,例如:①绘画。其中包括版画、年画等。② 雕塑。有彩塑、建筑石雕、琉璃建筑饰件等。③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等。④刺绣染织。包括蜡染、印花布、土布、织锦等。⑤服饰。包括民族服装、儿童服装、嫁衣等。⑥家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 等。⑦戏具。包括木偶、皮影等。⑧ 剪纸。包括窗花、礼花、刺绣等。⑨纸扎灯纸。包括各种花灯、各种纸扎。

1.2、中国十大民间艺术

1.琴棋书画指古琴、围棋、书法、绘画,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和要掌握的四门艺术。2.戏曲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传统剧目数以万计。3.皮影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4.剪纸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它能给人以视觉上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5.泥塑艺术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泥人张,是人们追求返璞归真的具体写照,并且传承着中国的美好文化。6.编织工艺最指中国结。7.木偶艺术8.杂技指对祖辈留下来的技艺得到一定的传承,并且永久的传递下去。9.风筝10、舞龙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不仅广受国际友人的欢迎,也在中国人民的世代传承之下,不断发挥出新的光芒。

2、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小学美术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小学教师将美术教学看做是一项可有可无的课程,对美术课程本身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课堂教学中,完全按照课本内容进行画画内容的布置。有些教师认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尚不能支撑其对美术艺术的理解,因此,对于一些知识性的内容不进行讲解,只是单纯的让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临摹、效仿,没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艺术特长。对于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更是意识淡薄,不予应用。

2.2、小学教师教学模式陈旧,有待改善

大部分小学教学中并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小学而言掌握语数外是重中之重,忽视了对小学生的个性培养。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并没有对小学美术教学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只是单纯的根据课本内容制定教案,延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学生进行画画为主。小学美术教师没有向其他课程教学一样进行创新,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教学模式有待改变

3、小学美术引入民间资源的有效策略

3.1、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民间作品

民间作品是促进小学美术知识具体化的重要工具,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民间作品良莠不齐,有的是对民间文化和民间传说的客观展示,有的是对民间故事的扭曲和神话阐释,因此教师应该用批判的眼光选择对教学有益的影视作品。例如,与《会动的小纸人》相关的民间作品是皮影戏,皮影人物造型应该选择对学生有积极向上影响的人物造型,避免迷信、丑陋等人物造型在小学生思想还不定性的时候对其美术作品产生影响;同时,在这节美术课中,教师还需注意美术作品呈现的层次性,首先应该展现皮影的人物造型,引导学生产生视觉感知,引导学生动手裁剪喜欢的造型,这是美术作品的基础性创作,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皮影或者同伴合作的皮影开展皮影游戏,增加学生的动态感知。

3.2、多途径地开发民间美术资源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和多元化的人文资源使我国民间美术呈现出精彩纷呈争奇斗艳的艺术形态。以广西为例,壮锦、绣球、民族头饰、蜡染花布等等,都N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也为美术课程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原生态教学资源。当前,国家对民间文化越来越重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民间美术比例也相应拓宽,如人教版的三年级《美术》就编入了“民间玩具”这一内容,详细介绍了江苏无锡泥塑大阿福、陕西千阳布公鸡、北京沙燕风筝等民间玩具,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美术教学效果。但另一方面,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仍较少,因此,还需要教师做好“教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多途径多方式地开发更多更有效的民间美术资源,对教材进行补充,让学生欣赏到更能多更丰富的民间美术,以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效果。对此,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出发,优选学生可以实际操作并喜闻乐见的民间美术资源,以做到《美术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的“以中小学生发展为本”,如一些比较简单的竹编、草编、剪纸等;

3.3、大力组织民间艺术活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适当地欣赏些民间美术作品,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欣赏不能停留于对图片表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任课教师要给予小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其通过对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来挖掘自身的灵感,从而尝试创作出与之相关的美术作品。

例如,在进行“撕画艺术”的讲解中,笔者组织了“撕画民间艺术活动”,鼓励小学生自行动手撕画,不要求难度,只要小学生能够忠于自己的内心,充分发挥想象,撕出自己喜爱的形状即可。有的学生喜欢小动物,撕出了小兔子、小狗的形状,有些学生喜欢花,撕出了花朵的形状,虽然这不是逼真的艺术作品创作,但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从而使其获得一个良好的美术学习体验。

3.4、鼓励学生亲自投身到民间美术的创作中

民间美术资源正在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一些学生对民间美术依然保持着兴趣,只是教师对他们的引导相对较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们可以多在美术课上带着孩们练习剪纸、多放一些民间美术资源的幻灯片,这些都会提高孩子们对民间美术的兴趣。

加大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这对于目前我国民间美术的现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现阶段小学美术教育中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民间美术资源是历史遗留下的瑰宝,值得每个人去呵护、学习。

参考文献:

[1] 石剑春.将民间美术资源引用到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4.

撕纸教案范文第8篇

一、根据幼儿能力水平,将纸工活动按难易程度有效融入各年龄段的教学中,巧妙安排活动内容

我们将纸工教学分为三个内容:创意撕纸、阅读折纸、巧手剪纸。

1. 创意撕纸。撕纸活动取材方便,操作安全,可培养幼儿的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小班幼儿的手部肌肉特别是小肌肉发育还不完善,又加上手眼的协调能力相对弱一些,于是我们就从简单的撕纸活动入手。我们选择容易撕的彩色纸,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组织活动。如:我先请小朋友们撕面条,即直线撕撕圆形(用缝纫机打好针眼)撕简单的小动物(也用缝纫机打好针眼)按轮廓撕几何图形按轮廓撕简单的花草、小动物。活动中我们要做的就是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表现物体。

2. 阅读折纸。中班的孩子在动手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文字、符号开始产生兴趣。针对中班孩子的学习特点,我们选择了折纸。一直以来,幼儿学折纸都是一边看教师的示范讲解,一边模仿着学。我们尝试打破传统的折纸教学法,通过让孩子们自己阅读折纸图示来完成折纸过程,促进折纸技能的掌握,同时又通过折纸来促进幼儿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

3. 巧手剪纸。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剪纸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还可以让她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有利于大脑的开发。我们选择在大班年龄段实施剪纸教学。先是从简单的单独剪、对称剪入手,慢慢地开始学方连续折剪、三角折剪等,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大胆尝试,在一次次的自主探索中享受剪纸的快乐,在剪纸艺术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二、依托园本教研活动,将纸工活动有效纳入课题研究中,提升特色教学的质量

(一)园本培训,储备教师纸工特色教育相关理论与技能

1. 理论学习。将特色教育与课题研究、教科研活动相结合。坚持每两周一次的大组教科研活动。我们有目的地选择纸工特色方面的理论书籍和优秀的经验论文,通过学习、交流、研讨,使教师们对纸工有更深入地了解,积累丰富的有关纸工教学方面的经验。

2. 技能培训。我们邀请小学美术老师、文化站美术辅导员来园对老师进行培训,帮助老师掌握各种纸工技能;组织个别教师走出园外拜师学艺,将民间纸工手艺带回幼儿园;在教职工中组织开展纸工创意比赛,发挥教师的特长,调动教师参与纸工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日常教学活动,纸工特色开展的主阵地

1. 在课堂中寻找突破口,提高纸工教学质量。为了解决教师在纸工教学中的实际困惑,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结合园本教研,开展提高教师有效组织纸工教学活动的教研。先由骨干教师进行展示活动,青年教师观摩,并进行第一轮的交流研讨,活动中骨干教师谈活动的设计意图,并对本次教学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青年教师谈自己在观摩活动中的心得,对活动环节的设计、重难点的把握、活动中教师的教育行为等方面进行深刻反思。接下来备课组确立课题,让青年教师进行同题开课,在第一轮教学之后,骨干教师通过评课促进青年教师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我们着重从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教学重难点是否突出,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手段是否有效;教学活动是否层层深入,每一个环节解决的问题是否明确;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幼儿的有效发展等方面进行讨论和研究,然后群策群力形成一篇比较有效的教案。在此基础上,青年教师各自进行消化,再进行第二次课堂实践。第二轮的研讨,我们着重从青年教师的执教能力方面进行评议。如,活动中老师怎样有效地调动孩子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师幼互动中那些语言、行为是正确的,那些要注意改进,怎样改进;教师运用教具的时机和方法是否恰当等。在研讨之后,要求青年教师写好自己的反思,以利他们养成独立反思的习惯。通过这种平等互助式的园本教研活动,大大提升了纸工教学的质量,同时也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2. 以专题研讨为切入点,提高纸工教学研究的实效。专题研讨为教师在开展纸工实践活动中遇到的疑问提供了一个集体讨论、交流和解决的平台,让教师在一种宽松自由的气氛下各抒己见,交流分享各自的经验,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如我们开展的“如何组织剪纸教学”这一讨论活动,我们着重围绕剪纸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组织与实施、如何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等方面进行研讨。活动中教师们都踊跃发言,有的教师认为:幼儿刚接触剪纸,选择的内容一定要简单,而且首先要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剪纸技能;有的教师认为,剪纸教学可以借鉴折纸教学,为幼儿提供图示,引导幼儿边看图示边学习;还有的教师提出,剪纸活动可否像科学活动一样,让幼儿通过一次次地尝试探索,找寻剪纸中的秘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通过大家的集思广益,老师们对剪纸教学有了更多的理解。

三、有效利用各方教育资源,将纸工教学成果推广运用到环境创设中,营造具有艺术特色的教学氛围

(一)环境创设,让艺术的美无处不在

为了凸显我园的纸工特色,我们重视营造纸工艺术文化氛围。我们组织教师开展讨论,围绕如何创设纸工特色环境发表意见。教师们觉得:环境的创设要凸显浓郁的艺术氛围,可以呈现一些民间纸工作品供幼儿欣赏,激发他们的美感;纸工特色区一定要有展示墙,平面的和立体的,便于将孩子们的纸工作品展示出来;走廊吊饰也可以考虑用纸工作品来装饰……于是我们的走廊、班级特色区、楼梯、户外宣传橱窗都成为了实施纸工艺术教育的活教材。楼梯内悬挂着民间剪纸作品欣赏,四周张贴的是孩子们创作的剪纸作品;走廊上孩子们折叠的小鸟嬉戏在红黑相间的吊饰内;班级里各有千秋的纸工特色区充斥着浓郁的艺术气息。孩子们成为了环境的主人,在这里他们尽情创作,让艺术之美无处不在。

(二)资源拓展,纸工特色遍地开花

在开展纸工特色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努力争取家庭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特色课程的开展,家长资源成为必不可少的坚实后盾。每次需要收集有关纸工的相关资料,提供相关的制作材料时,教师们认真设计家长工作表,与家长及时沟通取得联系,使家长理解幼儿园工作,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中来。每学期我们都要开展亲子纸工制作评比活动,每一次家长们制作的纸工作品都让我们叹为观之。

撕纸教案范文第9篇

憨态可掬的熊宝宝对小朋友来说并不陌生,小酷和小玛就是这么一对可爱的熊宝宝。它们“穿针引线”,将颜色、形状等对事物的认知“编织”成了系列绘本《小酷和小玛》:通过小酷和小玛衣物的颜色引导孩子们对常见颜色的认知。在对形状的认知方面,小酷和小玛画画的过程,用那些再简单不过的基础形状带着大家组合出房屋、道路、树木、飞机、汽车,直至出现一个村庄或者城市。在大熊给小熊洗澡这个快乐的过程里,小酷和小玛给孩子们展示了人体的各个部位,这个有趣又别致的方法,能够让孩子们对身体的每一个部位记得牢牢的,而且还会爱上洗澡哦!同时,这也与我们之前进行的主题活动“镜子里的我”相辅相承。除此之外,通过故事讲述,小酷和小玛还带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商店里的各种物品等等。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3~4岁幼儿要“经常主动要求成人讲故事、读图;爱护图书,不乱撕乱扔”,系列认知绘本《小酷和小玛》能够引导孩子们认识各种与他们生活经验相关的事物,绘本中鲜艳、丰富的颜色以及可爱的卡通形象也能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从而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因此,我们设计了主题活动““小酷和小玛”的奇妙世界”。

二、主题活动目标

1.认识图书结构,学会逐页阅读图书,理解《小酷和小玛》系列绘本的主要内容。

2.通过阅读绘本、手工制作、情境演示等,感受事物的颜色、形状、种类特征,学会分类并且有礼貌地问候他人。

3.愿意跟随小酷和小玛阅读图书,感知阅读图书的乐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供选择的教育活动

四、主题网络图

五、相关的环境创设工作

(一)主题墙

(二)活动区设置

六、主要活动教案、实录和活动照片

(一)社会:小图书,我爱你

活动目标:

1.知道图书是用纸制作的特性,理解撕、抢、扔会损坏图书。

2.学习正确的看书方法,会一页一页捏着页脚翻书。

3.知道图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懂得爱惜它们。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图书是用纸制作的特性,懂得撕、抢、扔会损坏图书。

难点:学习正确的看书方法,会一页一页捏着页脚翻书。

活动准备:

人手一本图书,小酷、小玛卡通形象。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游戏:小酷和小玛玩一玩。

――今天,小酷和小玛给我班带来好多好看的纸,我们来撕一撕,捏一捏,看看它们会变成什么样?

*引导幼儿将纸捏一捏、撕一撕,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小结:纸很柔弱,捏一捏,就会变形;撕一下,就会破了。

2.认识图书,知道图书是用纸制作的特性,理解撕、抢、扔会损坏图书。

――这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的?如果我们将书撕一撕、扔一扔、捏一捏会怎么样呢?

*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3.学习正确看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出示小酷、小玛形象。

――小酷和小玛的家在图书里,我们怎么来看书,才不会把小酷和小玛的家弄坏呢?

*引导幼儿自由阅读图书,介绍自己看书的方法。

――你们是怎么看书的?有没有照顾好小酷小玛的“家”呢?

*请个别幼儿示范翻书、看书,大家观察、讨论,知道要轻轻拿书、一页一页慢慢翻书。

4.我们来看书。

*引导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下面,我们一起来跟着小酷和小玛学看书吧。

*幼儿坐在桌边,自由阅读,教师巡回指导,对不正确的翻书行为以及不正确的看书姿势做个别纠正。

(二)科学:形状变变变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形状,会用语言描述各种形状.

2.通过观察、尝试,知道各种形状通过组合可以变成许多有趣的东西。

3.喜欢动手操作,养成爱动脑、爱思考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形状,会把形状相互组合。

难点:大胆想象,把形状组合成各种有趣的造型。

活动准备:

图书、蓝色底板、各种形状(海绵纸)、各种形状组合的图案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教师讲述故事《这是什么形状》前半部分

*认识故事中出现的形状:圆形、三角形、方形。认R各种组合形状。

2.出示故事中的组合形状。

*出示小屋,请幼儿讨论。

――这里有什么形状?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了一个小屋。

*出示苹果树的图片。

――三角形和长方形变成大树。

*出示小鱼。

――好多个三角形变成了小鱼。

*出示小汽车。

――圆形、方形变成了小汽车。

*大胆想象。

――这些形状还能变成什么有趣的东西?

3.形状变变变。

*请幼儿拿各种形状拼拼玩玩,试试能拼出什么好玩的造型。

*教师巡回观察,及时拍照留存。

4.展示交流。

*出示刚刚拍的大家拼出的各种造型的照片,请幼儿一起欣赏。

――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的形状变成什么样子了?

(三)美术:我设计的大衣

活动目标:

1.发现衣物丰富的色彩,初步感知各种颜色搭配的美。

2.能用涂色的方式大胆给小酷和小玛设计涂色各种颜色的衣物。

3.愿意欣赏同伴的作品并体会完成作品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

重点:发现衣物丰富的色彩,初步感知各种颜色搭配的美。

难点:耐心、细心涂色,能够按区域选择不同颜色进行涂色。

活动准备:

小酷和小玛空白涂色底板、绘本《我的颜色是什么》、彩色蜡笔人手一盒。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回忆绘本《我的颜色是什么》。

――小酷小玛穿了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都有哪些颜色!

2.感知各种颜色搭配的美。

*欣赏小酷小玛衣物的颜色。

――小酷和小玛的身上都有哪些颜色呢?(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所见、所想。)

*说一说自己喜欢的颜色在哪里。

――小酷和小玛身上有这么多漂亮的颜色,你喜欢哪一种颜色呢?它藏在小酷和小玛身上哪个地方,谁愿意来说一说?

*找一找自己身上的颜色,感受多种颜色搭配的美。

――我们身上也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你能找出来吗?(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身上的颜色。)

――看到这些漂亮的颜色在身上,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原来,我们身上有黄色、绿色、红色、黑色……这么多漂亮的颜色,看到这些漂亮的颜色,我们会觉得很开心、漂亮。

3.给小酷小玛设计彩色的衣物。

*出示小酷和小玛空白涂色底板,激发幼儿涂色的兴趣。

――今天,小酷和小玛他们想请小朋友帮帮忙,给他们穿上各种漂亮颜色的衣服,你们愿意吗?

*再次认识蜡笔的颜色,巩固对色彩的认知。

*幼儿自主涂色,教师巡回指导。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桶镄】岷托÷臧桑。ㄌ嵝延锥涂色尽量不涂出边界。)

4.作品赏析。

――小酷和小玛真开心,大家给它们穿上了各种颜色的衣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看了同伴作品后的感受。)

七、主题活动效果及反思

通过一段时间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在“小酷和小玛”的带领下对周围新鲜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认知。与此同时,小酷和小玛两位可爱的熊宝宝也以他们憨厚可爱的形象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绘本的介入下,孩子们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了一页一页轻轻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通过颜色、形状、礼貌、分类、交通工具等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事物,我们给孩子们设计了动静交替的集体活动,让孩子们在和小酷、小玛一起游戏、学习的过程中自主习得相关知识。在语言活动“我的颜色是什么”中,孩子们通过完整阅读绘本,尝试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并学会了句式“我的……是……,是和……一样的……”。在认识各种形状并拼接各种形状的过程中,孩子们大胆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将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常见的图形拼出了各种奇妙的事物,并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体会自己独立完成作品的成就感。我们就《我的交通工具》这一绘本设计了折纸公交车,同时引导孩子们撕贴纸条做公交车的车窗,看着孩子们完成作品后拿着公交车学开汽车时的喜悦,我们内心也是满满的幸福。

根据孩子们对泡沫垫拼接十分感兴趣的特点,结合绘本,我们设计了区域游戏“汽车滴滴”。引导幼儿利用画有马路标识的泡沫垫自由拼接组合成形状各异的马路,并且摆放各种自己认识的地面交通工具,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自由创作的乐趣,也能够巩固对绘本中提及的各种地面交通工具的认识。在科学区,我们引导孩子对各种物品的图片进行分类,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在平时生活中,也以小酷和小玛的身份要求孩子们主动向人打招呼,例如,早上要说早上好、见到朋友说你好、晚上要说晚上好等等,有了主题活动的进行,孩子们由原来的不愿意向他人打招呼变得积极主动地向他人问好,小嘴巴都变得甜甜的!

撕纸教案范文第10篇

一、课件演示。出现两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大的对小的说:“我三个角的度数和一定比你的大。”小的问道:“真是这样的吗?”

二、量一量。(1)引导学生用量角器量自己手殊的三角形(三角板),得出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从而其他的三角形也有同样的一个结论,于是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师: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量一量三个角各是几度?然后算一下它们的和是多少度?生:老师,不用量的,因为以前量过,一块三角板上的三个角分别是45度、45度、90度,另一块三角板的三个角分别是30度、60度、90度。

这个意外的生成让我非常尴尬。

显然这是我课前备学生备得不够充分,没有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还一厢情愿地要求学生去量一量三角板上的角,多此一举,画蛇添足。都是照搬别人的教学设计惹的“祸”。

三、验证。师:刚才通过量一量我们发现了三角形内角的和接近180度,有没有其他办法来验证?等了一会儿,我看没有人能想出办法来,就开始推荐教材上的方法了。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三角形纸片,分别把它们三个角撕下来拼一拼……我们班的“数学王子”――孙威插嘴:“老师不用撕下来,我用三角板也能拼出来的。”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我硬着头皮让他到黑板上演示,没想到他真的办到了(他借了同桌的三角板一起拼的)。对于这个意外的生成,我只好自圆其说:如果只用自己的一副三角板,显然是办不到的。

课后交流时,有人对我的两个教学环节提出质疑。(1)在让学生量三角板上的角时,有学生说:“老师,不用量的……”思考:一副三角板中的六个角的度数,上学期就已经量过,学生都知道它们的度数分别是30度、60度、90度,45度、45度、90度。课上老师再引导他们量,是多此一举,这是老师没有关注学生学情引起的(其实心知肚明是照搬人家优秀教案所带来的后果)。(2)验证时,在没有学生想到用“撕”和“折”的办法时,老师介绍此方法时,一个学生插嘴说道:“老师,不用撕下来,我用三角板也能拼出来。”老师让他上去拼,结果拼成功了。思考:由于老师一开始就引导学生选择三角板作为探究对象,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因此在验证的环节里,学生很自然地又想到了三角板,由于三角板已经在学生脑海中“扎下了很深的根”,因此学生很难想到用“撕”和“折”的办法,所以出现了第二个不受欢迎的推销是不足为奇的,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综合大家的意见,我对这节课进行了重构。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同上)

1.猜一猜;2.量一量;3.说一说:发现了什么?(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相等)

二、猜一猜

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

三、量一量(先分工后操作)

1.讨论:你们想量什么样的三角形?(相机提示按角分、按边分,尽可能让学生说出所有不同的三角形)2.分工:分小组让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来探究。3.操作:量一量。

四、观察发现得出结论

1.汇报量得的结果;2.观察发现得出结论。

五、验证

引导学生用“撕”、“折”和拼的方法来验证……

上一篇:日记教案范文 下一篇:电路教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