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对联范文

时间:2023-03-11 15:19:47

生意对联

生意对联范文第1篇

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了,我看见家家户户都开始了贴对联。于是耐不住骨子里的兴奋因子。便嚷着要和妈妈一起去挑对联。

来到了书店街,大街两旁买对联,买对联,买对联的人山人海。小摊整齐的摆着红艳艳的对联。我拉着妈妈,看得眼花缭乱。“妈妈!我们赶快买吧,要不就被别人买光了!”妈妈笑着说:“傻瓜!这么多对联摊,不会被人买光的。再说,买对联也要仔细挑挑,这叫门当户对。”“门当户对?”我对妈妈的话有点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可是我并没有再追问,生怕妈妈又说我在犯傻。我紧紧的跟着妈妈来到一个小摊上,妈妈指着一副对联嘴里念叨着:“‘车行万里路,人播四美风;一路顺风!’这副对联是卖给开车的,开车人买去,希望能平安开车。”“有道理,有道理!”我开始理解这门当户对的含义了,便点了点头。这时,我看到有一个人买了一幅对联,只见上面写的是:“笑尝葡萄一窝蜜(上联),喜吃甘蔗两头甜;生意兴隆(横批)。我猜想,这户人家应该是做水果生意的吧。看来对联能够反映人们的希望和职业,以及对祖国的祝福和欣喜之情。对联可真有意思!怪不得妈妈说买对联要门当户对。

我们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联,只好换了一摊往前走,。这时我看见一个对联摊上金光闪闪,原来其中有一副对联是用金粉书写的。我定睛一看:“人入虎年增虎劲,添春色发春辉门;如虎添翼。”我想大概这是对自己家一种美好的期望,于是便买下了这副对联。

回到家后,我把这幅精心挑选的对联工工整整的贴在门口。这时,我仿佛看到对联上的每一个字都放射出耀眼的金光。在热闹的爆竹声中,我们和对联一起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生意对联范文第2篇

宰天下有如此肉;治大国若烹小鲜。

上联典出《史记》,意谓主宰天下要像陈平分肉那样保持均衡;下联典出《老子》,意谓治理大国好似烹小鱼,忌多翻动。此联能将两个不相干的典故合二为一,既不脱离餐饮之道,又另寓新意,把饮食与主宰天下、治理国家联系在一起,更显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可谓构思独特。

有同嗜焉,从吾所好;不多食也,点尔何如?

上联中,“有同嗜焉”语出《孟子》,“从吾所好”语出《论语》;而下联两句也分别集自《论语》,好似客人在按单点菜,“从吾所好”,而老板则婉言规劝:“不能多,点这些可好?”颇符合现代饮食保健道理,真是妙语天成。

不怕那大肚好汉;

却喜这净盘将军。

这是从前南京一家菜馆的对联。“大肚好汉”和“净盘将军”都是喻指狼吞虎咽的食客,烧的菜肴能让顾客“一扫光”,不正说明厨艺之高超么?

好的对联贴在店堂门口,一般都能起到广告作用,招徕顾客。如广州城郊曾有一家饮食、早茶兼营的小店,请人写了这样一副楹联刻于门柱上:“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正邪;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东西。”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明白如话、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为许多过往客人传扬,使这家小店声名鹊起,生意也因此而红火。再如,镇江市以前有家杏花春酒店,店主人请人写了两副对联,一副是:“风来隔壁千家醉,雨后开瓶十里香。”另一副是:“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宣传该店有好酒,何妨一试。堪称雅俗共赏,妙趣横生。

相传,古代某地有家酒店,因生意冷清,请一位举人写了副对联,联云:“东不管,西不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喝罢!”受此妙联的吸引,进店喝酒的人与日俱增,生意也很快便红火起来。

生意对联范文第3篇

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了,我看见家家户户都开始了贴对联。于是耐不住骨子里的兴奋因子。便嚷着要和妈妈一起去挑对联。

来到了书店街,大街两旁买对联,买对联,买对联的人山人海。小摊整齐的摆着红艳艳的对联。我拉着妈妈,看得眼花缭乱。“妈妈!我们赶快买吧,要不就被别人买光了!”妈妈笑着说:“傻瓜!这么多对联摊,不会被人买光的。再说,买对联也要仔细挑挑,这叫门当户对。”“门当户对?”我对妈妈的话有点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可是我并没有再追问,生怕妈妈又说我在犯傻。我紧紧的跟着妈妈来到一个小摊上,妈妈指着一副对联嘴里念叨着:“‘车行万里路,人播四美风;一路顺风!’这副对联是卖给开车的,开车人买去,希望能平安开车。”“有道理,有道理!”我开始理解这门当户对的含义了,便点了点头。这时,我看到有一个人买了一幅对联,只见上面写的是:“笑尝葡萄一窝蜜(上联),喜吃甘蔗两头甜;生意兴隆(横批)。我猜想,这户人家应该是做水果生意的吧。看来对联能够反映人们的希望和职业,以及对祖国的祝福和欣喜之情。对联可真有意思!怪不得妈妈说买对联要门当户对。

我们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联,只好换了一摊往前走,。这时我看见一个对联摊上金光闪闪,原来其中有一副对联是用金粉书写的。我定睛一看:“人入虎年增虎劲,添春色发春辉门;如虎添翼。”我想大概这是对自己家一种美好的期望,于是便买下了这副对联。

回到家后,我把这幅精心挑选的对联工工整整的贴在门口。这时,我仿佛看到对联上的每一个字都放射出耀眼的金光。在热闹的爆竹声中,我们和对联一起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生意对联范文第4篇

伴着响亮的鞭炮的声响,伴着悦耳的新年的钟声,我又长大了一岁。会的对联自然就更多了。

爸爸说:“四面荷花三面柳”,

我对:“一层山色半层湖”。

“门对千棵竹”我响亮的说。

只见爸爸略微思考了一下,接着脱口而出:“家藏万卷书”。

“千门万户??尤铡保

“恩,好像,不对,我不会,认输啦”!

“哈哈,一大把年纪了,连女儿都‘打不过’,真是把老脸都丢尽了!”妈妈嘲笑似的说。

我早已在一旁笑的上气不接下气了。

“咳咳,该我了”妈妈清了清嗓子,带着迷人的笑意说。

“为了让我们家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我出个下联,让然儿对个下联吧”。

我出“财源茂盛连三江”。

“恩,应该是生意兴隆通四海吧”?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连三江,妙哉,妙哉啊”!爸爸在一旁夸奖道。、

“(^o^)/”!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

“现在该掏红包了吧”。我连忙说。

“好吧,好吧,看在你这么聪明的份上,给你吧”。爸爸好像有点不情愿似的。

悄悄告诉你吧,其实啊,爸爸啊是刀子嘴豆腐心,他心里可乐着呢!此时此刻,我才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义。

对对联不仅仅是我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语言能力,还能给我带了幸福。

生意对联范文第5篇

从前,成都湖广街有一家餐馆,门前的对联是:

“叹老夫无命做官,才租这大花园承包酒席;

替客人下厨弄菜,好像那小媳妇侍候公婆。”

此联于调侃之中,形象地宣传了餐饮的经营之道,以及服务特色,回头客自然也就多了。

据传,当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在京城偏僻小巷里见到一家叫“天然居”的饭店,当即诗兴大发,挥笔 一副回文联的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他正为下联伤脑时,随行文人纪晓岚(大学士纪昀)已经对出下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此事很快传遍京城,成为轰动一时的佳语。“天然居”餐馆也因此而门庭若市,文人墨客来往不绝,生意火红。

传说广州城郊有一兼营饮食、早茶的小店,请人写了一副对联刻于门旁柱上: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正邪;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东西。”

此联工整,明白如画,引起不少人的兴趣。不远而来,品酒品茶品联。

从前,嘉兴有家“东兴酒店”,因经营不善,难以生存,此时,恰巧有一位颇有名气的秀才前来就餐,问明缘由,便劝老板继续开下去,并当即挥毫赠联一副:

“东不管西不管酒管;

兴也罢衰也罢喝罢。”说来也怪,此联挂出,居然使该店起死回生,春风再度。

上个世纪初,成都有一家兼营酒菜的茶馆,生意一直很清淡。有一学士进店小酌,得悉店主郁闷的原因,便假笔墨撰写一联,贴于门上: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此联虽较浅俗,但讽喻封建时代的社会人生却入木三分,含蓄谐趣,遂使该店生意渐旺。

古时,并州城郊外乡下,有一酒店有联:

“入座三杯醉者也;

出门一拱歪之乎。”

生动传神,活脱脱一个醉意盎然的酒客形象。另一小酒店张联云:

“座上不乏豪客饮;

门前常扶醉人归。”

矜夸之意,溢于言表。

云南大理,从前有一个叫“旷怡村”的酒家,主人是当地名流。那时经常有文人雅士聚集于此,谈论诗文,欣赏书画。酒家主人也酷爱此道,于是常招待大家而分文不取,所以就有人为这家酒店撰写了一副对联:“爱诗爱画爱人,赔烟赔酒赔茶。”此联文字浅显,对仗工整,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店主与顾客在共同志趣上建立起来的和谐亲密关系,被人们传为佳话。“旷怡村”酒家经营独具特色,名声远播,来往客人不绝。

过去,开封有一家酒楼办得有特色,鼓吹饮酒有“一饮解千愁”的作用,这对于一些陷入人生苦闷的一些人来说不无吸引力,挂出一副最生动易懂的集句联:

“劝君更进一杯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上联取自唐朝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名句,下联摘自诗仙李白的《将进酒》。果真是妙手拈来,浑若天成。这两首诗都与酒有关,如果深究,顾客会读到这千古佳作并从中得到启迪。

壶中有美酒,席畔有妙联,意在撩人酒兴。长沙学院街上有一酒楼,其联云:“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迎言此处香。”此取巧借醉鬼、酒仙两位之问答,巧妙地招徕顾客。

过去的潮州城,有家“韩江酒楼”,题写的对联很是别致新颖:

“韩愈送穷刘伶醉酒;

江淹作赋王粲登楼。”

生意对联范文第6篇

白居易进入酒馆,发现这家店生意十分兴隆,好不容易才找到个座位坐下,便说:“请打半斤好酒来!”店掌柜说:“客官不知这酒厉害,只一两便醉倒人。所以小店卖酒从来只卖一两,多了不卖。”

白居易掏出一锭十两的纹银说:“酒只管打来,我要一醉方休。”掌柜的坚决不卖,白居易执意要买,两人为此争得面红耳赤,惊动了众酒客。邻桌坐着一位留三缕长须、面貌和善的老人,起身走过来向白居易介绍说:“这酒是用此地甘泉井水、上等糯米加上苏家祖传老窖酒曲酿造的,吃过这酒,酒力要半日才能发作。您看,我们这些酒客,也只喝一两,就舒舒服服地醉倒了,大家都称这酒为‘透瓶香’,掌柜不卖给您也是为您好。”

经过老人介绍,白居易改口对掌柜说:“既然这样,请给我打二两,我要喝个痛快。”苏掌柜见拗不过,只能答应卖给白居易二两,但心里还是担心他饮酒过量,所以在打酒的时候特意用大杯悄悄倒出了一些。酒一端上来果然是香气四溢,白居易一看酒杯不满,毫不在意地一饮而尽。顷刻间,肚内一股热气带着浓郁的醇香从喉咙冲出,甜丝丝的,好不痛快,到忠州以来还没喝过这样的好酒啊!他心情非常舒畅,想起进门时看到门上的对联是:杯中酒常满,店中客常新。心道这联不好,上下联都有“中”字、“常”字,犯对联“叠床”的毛病。再说这联也不实际,刚才苏掌柜给我打酒,酒杯就不满,应该改改。便向苏掌柜要来红纸,借着醉意,提起笔,蘸饱了墨,把对联改为:“杯中酒不满,座上客难依。”又加了一个横批是“如何是好”,让酒店贴上。

不料,许多不知情的顾客看了白居易的对联以为苏掌柜打酒不满,赚黑心钱。一传十,十传百,都不到酒店喝酒了。

这事传到白居易的耳朵里,他大吃一惊,心想,我最初抱怨酒杯不满,但酒进肚后,大大满足了我的酒瘾,我就写了一副反义对联,用以激发酒客,招徕生意。想不到对联改坏,“点金成铁”,竟误了酒店生意,这如何是好?

第二天一早,他带了几个衙役,来到酒店,给苏掌柜赔礼道歉,让随从拿出文房四宝,把对联改成:杯中酒不满,颇能过瘾;座上客难依,一醉开颜。

横批三个大字“透瓶香”。白居易的书法好,加上刺史赠联,盛赞美酒,这消息很快传开了,众人都来欣赏书法、品尝名酒。苏掌柜的生意又兴隆起来。白居易改楹联的故事,传遍了忠州。

【博闻馆】

白居易与元稹的友谊

白居易与元稹合称“元白”,他们两人年龄相近,又同为著名诗人,不仅丝毫没有“文人相轻”,而且私交甚密。青年时代的白居易和元稹由于有着相似的经历和爱好,所以很快就走到了一起,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又因为相近的文学理念和共同的政治主张,白居易与元稹又结成文学、政治领域的盟友。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六年,但是他们的友谊却跨越了三十年,而且至死不变。两个人之间相互唱和的诗篇就达到了九百篇,更难能可贵的是两个人都能在对方陷入低潮、连遭厄运之时,无私地给予对方各种形式的支持。白居易与元稹的友情谱写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生意对联范文第7篇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这是清朝时京城一家酒馆的对联,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看见京郊某小巷里有一家名叫“天然居”的小店,乾隆皇帝觉得店名很是别致,便进店就餐。酒菜洁净,味道也好,乾隆一高兴,便挥笔写出了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写完后他突然把笔搁下了,没有写出下联。随行的大学士纪晓岚见状上前曰:“臣有下联,可对否?”乾隆皇帝点头表示同意,于是纪晓岚对曰:“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此联妙在上下联都是回文,很快便传遍京城,“天然居”因此名声大噪,文人墨客来往不绝。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正邪;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东西。

这是古代金陵郊外一家兼营饮食的茶馆门前的对联,此联对仗工整,明白如画,引得客人纷至沓来,生意十分红火。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清朝末年,广州有一家兼营酒菜的茶楼生意清淡,店主心里苦闷不已,一日恰好有一个举人进店饮酒,举人了解到店主的心情后提笔书写了此联,店主忙将其贴在门上。此联浅俗直白,但讥讽人生可谓是入木三分,因此不胫而走,自此前来品评对联的人络绎不绝,进店就餐的人也因此多了起来。

入座三杯醉者也;

出门一拱歪之乎。

古代南京多美酒,这是城中一个酒家门前悬挂的对联,对联生动传神,活脱脱地刻画出了醉意盎然的酒客形象,联外之意是说本店的酒好。

座上不乏豪饮客;

门前常扶醉人归。

这是古代南京另一家酒店张贴出的对联,饮者们口口相传,且争相上门买醉,联外之意也是说明本店的酒好。

爱诗爱画爱人;

r烟赔酒赔茶。

这是古时云南大理一家名为“旷怡村”的酒馆门前悬挂的对联,此联文字浅显,对仗工整,清楚地表明了店主人的雅好,即免费招待来往的墨客骚人,该店因此声名远播。

刘伶借问谁家好;

李白还言此处香。

这是古代长沙一条老街上一家酒楼的对联,此联巧借酒鬼、酒仙之问答,夸奖了自家的酒店,饮者纷纷前来买醉。

劝君更进一杯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宋朝京都汴梁有一家酒楼,鼓吹饮了自家酒楼里的酒有一醉解千愁的妙用,于是挂出了这副生动的集句对联,上联是取自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下联则是取自于李白的《将进酒》一诗,可谓是妙手拈来,浑然天成。

韩愈送穷刘伶醉酒;

江淹作赋王粲登楼。

生意对联范文第8篇

我们两人都是第一次去兴宁市,人生地不熟,之前只在网上查到了一个批发对联的地址——兴江街,其它的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但是我们猜想那个兴江街肯定是对联批发的集中地带,于是搭了摩托就出发。果然,在停车的地方,周围大把挂满对联等年货的“红店”,找对地方了呵呵。

我们走进一间比较大型的店铺看货,因为不知道各种品种的价钱,所以只能对着每种款式问店家批发价是多少,还要用本子记着以便确定各个款式之间的数量搭配。问了几次之后店家老板娘不高兴了,语气很冷地问我们到底买不买,到底是干什么的。我们一愣,知道被当成是商业间谍了,脸刷一下热了。也是,我们两个后生仔,一看就知道没什么钱,而且还问来问去而且还要记下来,不怀疑才怪呢。我强装笑容跟她打笑说:“我们真的是来批发的,你要相信我们啊!”这次老板娘语气不仅更冷,而且还犀利了:“我就是不相信你们呢!”

老板娘这么一说,我们只好马上开始拿货,一边拿货一边继续询问批发价格,后来男老板看到我们是真心拿货,也看出我们是第一次做对联买卖,于是很热心地帮助我们搭配货物,告诉我们一些做对联买卖的经验教训。在他的帮助下,我们很顺利很快速地配齐了所需的货物,货款总共是976元。

从兴宁回来后,其他伙伴也已经把其它准备工作做好了。当天晚上我们先分小组去商业街调查了各款产品的市场价格,接着回来就定出了我们的销售价。对每一款产品我们定了两个价格,一个是喊价,比市场价略低,一个是保底价,是最低限价,以免被顾客砍价砍过了头。第二天,我们就开始了长达八天的地摊生活。

摆地毯摆在哪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地点的选择上,商业街因为有城管管制,我们无牌无证属于“黑市交易”,所以选择了一个居民区的小街道,这里有其它各式摊档,所以可以确保没有城管管制。同时那个居民区呈狭长形,纵深大,居民多,里面还有一个全县城居民都爱去的免费风景区,人流量可以保证。而且这里没有其它的对联摊档,竞争小,离中尉家也近,开档收档都方便。

在通往风景区的必经之路上,有一间外面用高高的铁栏杆围住的幼儿园,我们的地摊就摆在那,对联可以很方便的挂在栏杆上,其它挂饰红包等就摆在前面小桌上和地面上,就这样,我们的小摊就开张了。

地摊生活第一天,因为各种原因我们的摊档在接近中午时才开始营业,然而让我们惊喜的是,过路的人们很多都会来我们的摊子来询问一下各款产品,而且其中购买的也不少。中午轮到我回家吃饭的时候,我顺便做了一个简易的小招牌,上面是我早就想好了的一个对联,上联是:“大学生做生意不求赚钱”,下联是:“摆地毯卖对联只求经验”,横幅是“请多支持”,中间还有一句广告词“绝对低于市场价”。我们把这个招牌摆在了非常显眼的位置,结果这个招牌拉风得很,路过的人们早早地就开始盯着我们的招牌看,而且被吸引过来询问和购买我们产品的顾客也明显更多了。因为招牌,同时我们的产品的确相对更加实惠,我们的名声很快传了出去,很多的顾客都是特地赶来买我们的产品的。可以说,那个招牌对我们的地摊生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广告的作用了!

生意对联范文第9篇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这是一副数学知识联。60岁为一花甲,两个花甲为120岁,三七岁月,即21岁,相加恰好是141岁;70岁称为古稀,双庆古稀是140岁,更多一度春秋,即1岁,合计也是141岁。上下联对得十分贴切,恰到好处,天衣无缝。

水底日为天上曰:

眼中人是面前人。

这是一副物理学对联。一个是说利用水当镜子,反射成像;另一个是说利用眼作透镜成像。光学定律融于联中,令人拍案叫绝。

春雷似鼓,秋雷似鼓,发声鼓,收声鼓;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这是一副天文气象知识对联。上联从声音上介绍了气象知识春雷与秋雷,一形一声,妙趣横生。下联从月的形状上介绍了天文知识。阴历每月的初八、初九,月亮上部缺了一半,似弓形,故曰“上弦弓”。残月发生在阴历的每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日,月亮下半部缺了一半,故曰“下弦弓”。

做买卖为何称为做“生意” 荆慧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生意”二字的解释有两条,一是“富有生命力的气象”或“生机”:二是“商业经营”或“职业”。

其实,“生意”一词本是指生物有生命,即具有生机之意。而把做买卖称为“做生意”,最早见于南朝宋时期《世说新语·言语》:“庚樨恭为荆州以毛扇上武帝。”注引了晋傅灭咸《羽扇赋》序里的一个故事:以前孙吴时(指孙权所建立的东吴),曾有人把鸟翼用剪刀剪下,扇起来风力不减,如同圆扇一样。但当时都没有“生意”,直到灭吴之后,才得到大家的使用。

生意对联范文第10篇

一、莫做“联盲”——学贴对联

春节贴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习俗,怎样贴,哪个贴在左,哪个贴在右,有很多人是不懂的。笔者问过学生这个问题,有的说“乱贴”,有的说“不知道”,贴错对联虽然不是什么原则问题,但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贴错对联,实在是愧对祖先。

要正确贴对联,首先要辨别上下联。结尾字是仄声的(也就是普通话的第三声和第四声的)就是上联,结尾字是平声的(也就是普通话的第一声和第二声的)是下联。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海”是仄声,“江”是平声,那么,“生意兴隆通四海”是上联,“财源茂盛达三江”是下联。

其次,看横批的书写顺序。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如“财发喜恭”那么上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贴右,下联“财源茂盛达三江”贴左;如果横批是从左向右书写的,那么上联贴左,下联贴右。

有学生拿出一副对联来问笔者“福星高照平安宅,好景常临康乐家”,这两句尾字都是平音的啊,怎么贴呢?如果上下联的尾字都是平声,那就选择用方言发声比较短促的为仄声,“宅”就是发声较短促的,因此,“福星高照平安宅”是上联,“好景常临康乐家”是下联。还有“梅开五福(上联),竹报三多(下联)”,也是如此。“宅”字“褔”字在普通话里是平声,但在古代这两字是仄声的,而方言保留了部分古音,因此可以用以上方法来判断。经过学习,学生觉得学到实用的东西了,平时在哪里看到对联都要按老师教的方法认真检查人家贴得对不对,有的还把自家贴错的对联揭下来重新贴。

二、讲读课文——融入对联

在课堂上教对联,只能讲几节课,更多时间是要讲课文的。因此,在讲课文时融入对联,就可以把对联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很好的潜移默化作用。

1.用对联导入课文

如讲《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用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导入课文:大家知道苏轼是哪里人吗?这副对联里的三词客和四大家又是谁呢?学生七嘴八舌议论起来,笔者适时介绍苏轼是四川眉山人,这副对联就是挂在眉山三苏祠的,三苏即父苏洵、弟苏辙、兄苏轼,合称三苏,四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上下联都是称赞苏门父子的,而苏门父子中又以苏轼的成就最高,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吧。笔者教的是旅游专业,学生对眉山三苏祠的这副对联很感兴趣。

讲《药》时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导入《药》的作者鲁迅。用“一夜风流项链即锁链,十年劳苦变老妇”导入《项链》等等。

2.用对联概括课文

对联是非常精炼的语言,言简意赅,运用对联概括课文,是一种理清思路、掌握内容的有效途径,也是一种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培养简洁表达的好方法。如用“楚子刻舟求剑,舟行丢剑;郑人度足买履,度忘丢履”来概括《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用“天下誓,誓誓不及孝妇三桩灵誓;世上冤,冤冤难比窦娥千古奇冤”来概括《窦娥冤》。

三、带团导游——嵌入对联

导游班的同学,节假日会到旅行社兼职,学了对联知识后,会有意识地从景区的千古名联和相关的对联故事中找出许多话题,成为讲解的素材,让导游词增色不少。如惠州西湖的六如亭,是坡侍妾王朝云的墓,以往同学带团,从亭子穿过就离开了。学了对联之后,他们会把这个亭的对联“从南海来时经卷药炉百尺江楼飞柳絮,自东坡去后夜灯仙塔一亭明月冷梅花”读给游客听,并解析之。这样,景点就也有了内涵,讲解起来内容也丰富多了,学生们逐渐喜欢上了对联,把导游时拍摄下来的对联与老师共赏。

四、激发兴趣——趣讲对联

在传授对联知识时,为了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举例的时候要举一些有趣的例子。如坡偷改小妹联: 坡的妹妹才貌双全,能诗善对。为了替小妹找到如意郎君,苏家准备以文招婿。富家公子方若虚对小妹早就倾羡,于是呈上几篇诗文,小妹看了觉得平淡无奇,用联批复曰: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坡生怕这样的联语得罪了方家豪门,便悄悄地在小妹的上下联尾各添一字,方公子读后喜出望外,笔者问同学们添了什么字?大家议论纷纷,各抒已见,争先恐后上台把添的字写出来,写了几十个,然后再筛选,最后一致认为是这样添加:“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真是准确无误。同学们学到了知识,也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同学们也把网上流传的对联拿来与笔者分享:“抄语文,抄数学,抄英语,抄抄就过;考初中,考高中,考大学,考考都愁”,还有“风在刮,雨在下,我在等你回电话;为你生,为你死,为你守候一辈子”,搞笑的“爱国爱家爱师妹,防火防盗防师兄”。在互动中,同学们体会到对联的妙趣,在笑声中又了解到有关对联的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五、降低门槛——学对对联

据有关统计,各级楹联学会的会员约有10万大军,加上爱好者的人数,有100万。对于我们这个有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这个数字实在无法让人兴奋。要让对联这一最能体现汉语言文字魅力的形式深入人心,传承下去,就不能过分讲究对联的平仄、工整。尤其是对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职生来讲,难度大,他们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对联的普及。就好象把一个苹果挂得太高,他们跳起来摘不到,跳多几次就再也不跳了。因此,笔者在对联教学中,遵循“内容由易到难,字数由少到多,平仄由宽到严”的原则。比如,有学生家在黄山洞,就以“黄山洞”为上联出题,学生也以地名作下联,有的对“碧水湾”,有的对“碧桂园”“黑龙江”等,学生是脱口而出的,觉得难度不大,兴致倍增。然后又加两字以“日照黄山洞”为上联出题,学生对“日落黑龙江”“春到碧桂园”“雨打红河谷”等。虽然第二字的平仄和上联没有对立,虽然出现了重字,但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同,句式相同,就应给予鼓励。经过老师的提示,学生也能对出“月出金耀园”“春回碧桂园”“雷鸣蓝波湾”“风吹银河湾”等佳对。相信经过科学的训练,学生是能够学好对

联的。

六、提供阵地——开展对联课外活动

为了巩固对联知识,要适当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利益于课外”,提高学习效率。课外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征集最喜爱的春联或收集名胜古迹对联,并进行展示。第二,组织讲对联故事竞赛活动。第三,成语妙对。有些成语是两两相对,妙语天成,宛如一副副精妙的对联,让学生为这些成语配对,如“瓜熟蒂落”对“水到渠成”等。第四,古诗文对句比赛。古诗词里有很多对仗工整的诗句,让学生找出来。第五,指导学生写反映学校生活的对联,如寝室对联、课室对联、社团对联等。

希望广大的语文教学工作者,重视对联在传承文化方面的作用,共同探索,把这种世界独一无二的语言艺术移至课堂,并使其发扬光大。

上一篇:对联左右范文 下一篇:对联贴法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