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0 02:44:08

三年级语文上册总结

三年级语文上册总结范文第1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 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1 2 3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小摄影师》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有的说小男孩很有勇气,有的说小男孩很有耐性很好学------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如《十万为什么》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1 2 3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习《花钟》后,组织学生到课堂外走一走,寻找大自然的足迹,领略大自然的风采,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尚差甚远,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继续努力工作。

三年级语文上册总结范文第2篇

1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 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 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 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 、提高教学质量,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有的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等。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3 、积极参与多媒体教学设计交流,观摩优秀课件及教案,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现在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提高了自己相关的业务技能。

4 、认真学习新课标要求,勇于从事语文教学的新尝试,借以带动现代语文教学工作的创新。

5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 ,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授课时重点不够突出,平时对于学生整体照顾不够等。现在,我也正在不断改进中。

总之,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都力争严格要求自己,无任何有悖教学大纲和新课改要求的做法,并能做到为人师表,语言健康得体,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注重身教。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地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滨城区六小 马希霞

三年级语文上册总结范文第3篇

一、在揣摩品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文中有许多“语言泡泡”的用意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我们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1.引导学生揣摩品味词句

如在三年级下册《燕子》一课中,“学习伙伴”提出: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看似提出疑问,实则提醒我们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比喻句,让学生初步了解恰当的比喻能使句子生动形象,初步懂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心理

如在三年级下册《检阅》一文中,“学习伙伴”提出问题:“怎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呢?”和“我能体会博莱克当时的心情”,这两个问题主要是从揣摩人物心理的角度,引导学生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养成边读书边在关键处思考的习惯。

3.引导学生揣摩方法和规律

在语文园地的“我的发现”这一内容中,“学习伙伴”都提出:“我发现……”这样的提示,意图是鼓励学生自己揣摩,自己思考,发现当中的一些方法和规律。又如,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中列举了引用人物说话的三种形式,“学习伙伴”提出:“我发现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引用人物对话,有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和提示语在中间的三种不同形式。这几种不同形式,经过“学习伙伴”的提示,把它们进行集中比较,学生就容易发现不同形式的表达效果不一样,标点符号也不一样,甚至还会在习作、写话中自觉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4.有时候,“学习伙伴”的话是鼓励学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

如在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一文的文末,“学习伙伴”说:“我想对那个去楚国的人说……”和《太阳是大家的》一文的文末,“学习伙伴”说:“我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几句话……”这些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地说,从而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从提示引导中掌握学习方法

语文学习方法本身就在阅读之中,但是三年级学生可能不容易主动地发现,于是“学习伙伴”引导大家去总结归纳。

1.归纳词语理解的方法

如在三年级上册《一次成功的实验》中“我能体会到‘不假思索’的意思”,这里的“不假思索”必须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不能望文生义理解为“不动脑”的意思,应该理解为“用不着想”,说明小女孩在危险面前先人后己的态度十分坚决。“学习伙伴”提示的几种词语理解方法,对于学生今后形成词语理解能力,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2.提示句子理解的方法

如在三年级上册《赵州桥》在“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旁,“学习伙伴”提问:“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里呢?”提醒学生注意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3.引导学生在一边读一边想的时候,想象画面,体会意境美

三年级教材中有大量写景的文章,“学习伙伴”都有相关引导,如,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我仿佛看到了各个季节不同的景色”等提示,引导学生想象情境画面。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在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的文末“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旁,“学习伙伴”提出:“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在文末提出:“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这些都是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例和已有知识经验来加深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

三、从引导示范中落实积累与拓展

新课程标准中非常强调积累与拓展。其实在“学习伙伴”的提示语中我们也能了解到课文所必须要积累与拓展的一些内容。

在三年级上册《灰雀》课文之后,“学习伙伴”说:“我想去找列宁的故事读一读。”和“我还要阅读其他名人的故事”。这是要求教师把学生的课内阅读引向更广阔的课外阅读,完成名人故事的课外拓展。

在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的“课后问题”中,“学习伙伴”说:“这是我收集到的描写月亮的句子。”教师需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后去积累描写月亮的诗句,从而感受月亮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边读书边做笔记的习惯。

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秋天的雨》之后,三个“学习伙伴”在讨论:“我要搜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句。”“我要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秋游。”暗示了我们应该要求孩子们在生活中拓展语文内容,开发课程资源。

三年级语文上册总结范文第4篇

【关 键 词】 以仿导创;中年级习作;教学策略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中年级学生正处在习作的起跑线上,巧用文本,结合阅读教学进行仿写指导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也是培养学生习作自信心的一剂良方。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写作因素,有的放矢地引导,让学生仿句、仿段、仿篇,举一反三地练写,实现以“仿”导“创”,切实提高习作水平,从而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仿写句子

句子是文章最基本的形式。仿写句子就是以课文中的句法为例句,启发学生仿照句式写好句子。如仿写总述句、过渡句、修辞句式、总结句等。

1. 仿写总述句。总述句在文章中起到点明本段主要内容的作用。在中年段教材中,这样的课例很多。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组总起句式――“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为了让学生掌握这样的句式并为写作打下基础,教者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了仿写训练。先让学生诵读这些诗句般的语句,体会每一句跟后面的几句话存在的关系,明白这个自然段就是围绕这一句来写,再让学生“仿说――仿写”。同学们的思路被打开了,学生们一下子掌握了这种写法,再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强调,加以训练,加以测试。在之后单元命题中碰到此类作文,他们都不再感到难写。

2. 仿写过渡句。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连接上下部分(段落)的一种主要方式。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十九课《赵州桥》第三自然段开头:“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上段讲赵州桥的雄伟、坚固,承后这段讲赵州桥的美观。这样的句式,是一个习作中的新的训练点。课上,教者让学生进行此类句式的仿写,教者不断转变训练种类:动物、植物、人物、景物、物品等。如人物类命题:“铭铭不但……而且……”;植物类命题:“蜜柚花不但……而且……”;动物类命题:“这头水牛不但……而且……”等,并且在校本作业中多次出现此类习作题目,让学生加以运用,达到融会贯通,经过一阶段的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习作层次更加分明了。

3. 仿写修辞手法。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等修辞手法运用得当,会让一篇文章增色,赏心悦目。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自然段排比句式――“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从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起来像皮球一样圆。”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3课《荷花》第二自然的语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把白荷花的各种姿态写得具体而生动,将池里的荷花写活了。教师追问:“同学们能不能也运用这种句式写一段话?”学生们兴趣盎然,思维开阔。练习描写阅读课、体育课、活动课,“同学们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写《家乡的蜜柚》,可以用上“春天到了,蜜柚花开了,花香满园,迎来了很多可爱的小蜜蜂,它们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

在指导学习《秋天的雨》的第二段内容“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时,教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后,让学生说说作者将秋天的景物联想成了什么,读后有什么感想。在讨论中,学生不仅明白了这个语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还发现“你看,它把______给了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式,教者不失时机借助课件、提供词组、展示画面:黄黄的落叶、红红的柿子、紫色的葡萄等让学生进行仿写。有了例句引路,加上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写得很精彩。如“你看,它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孩子的笑脸,笑呀笑呀,给农民伯伯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你看,它把黄色给了落叶,黄色的叶子像一只只蝴蝶,飞呀飞呀,悟出了秋天的美好”“它把红色给了柿子,红红的柿子像一盏盏灯笼,闪呀闪呀,照亮了秋天的原野”……

4. 仿写总结句。这又是一种表达方式。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后,教者不失时机地进行了此类习作的训练,这篇课文的特点就是先分后总,先写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最后总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我又充分利用课文资源,进行总结句(段)的训练,如布置课堂习作作文:校园里的桉树、庭院里的玉兰树、家乡的蜜柚、家乡的白牙奇兰茶等,学生很快掌握了这种作文表达方式。

5. 仿写中心句。文章的中心句就如画龙点睛的“睛”。学习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教者要求学生练习写完每一篇作文强化提炼一句中心句,开头、文中、篇末都行,使得文章更加完整,内容更加清晰。

当然,文章的句式多种多样,除了以上介绍的类型外,还有设问句、反问句等,这就要求教者要充分挖掘文本资源,引导练习,巩固写法,灵活运用,让学生在习作中掌握方法、积累写法,让他们想写、会写,从而树立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提高写作兴趣。

二、仿写片段

写好片段是习作的基础。在第二学段教学中,教者把片断练习紧密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将片段教学这一入门工夫练好,夯实写作基础。主要训练点就是充分运用教材,将一段话写具体、生动、形象,引导学生进行片段仿写。

1. 学习心理活动描写。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课《灰雀》一文中描写列宁和小男孩之间的对话,刻画了小男孩心理变化过程,由拒绝承认错误到产生矛盾再到认识错误、承认错误,写得非常具体。学习完这篇课文,学生把握了文本,理解了课文,很有必要进行此类习作的训练,教者就让学生进行片段的仿写练习,让学生仿照文中写法,写出当你做错一件事与老师(或妈妈、爸爸……)之间的心理变化描写;或单元测试后发考卷前、时、后的心理描写……要求写出自己心理变化的过程。学生因为有了课文的借鉴,思路打开,一下子就掌握了写法,写作变得轻松了。

2. 学习过渡段式写法。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9课《秦兵马俑》第三自然段“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前一段写规模宏大,后面4~8自然段写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可布置写景、写人、写物分类训练。

3. 学习静、动态描写。四年级上册的教材有很多适合训练片段仿写的范例,如《鸟的天堂》等都是训练仿写静、动态片段描写的好题材。文中描写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热闹场面。让学生回去仔细观察、捕捉学习生活中热闹场面。布置片段描写作业《集市上可热闹啦》《大课间活动开始了》《游戏开始了》等。

片段描写训练除了仿写这些内容,当然还有很多写作方法。每一篇课文都是写作的范例,只要教师勤于挖掘片段训练教材,善于引导,巧于点拨,具体指导学生仿写要领,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要领,他们就会写出一个个精彩的片段,他们就会消除畏惧作文的心理。

三、仿写篇章

作文如做人,是一辈子的事。从识字、写字、学词,到说话、写话,再到中高年段的习作,它的终极目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有了前面的训练过程,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入篇章结构的训练了,进入成篇小作文的仿写训练。在仿写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文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迁移、运用,从而达到掌握表情达意的技能技巧,让学生乐写,最终在训练中提高写作的综合水平。

1. 学写看图作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0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该文根据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行细致描写。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的年代、作者、大小、内容、保存情况做了简介;而后几段,具体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人多、街闹,之后选择一处场景加以描绘;最后写出它的历史价值。教者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学习作者如何根据这幅画进行描写,再指导(下转64页)(上接61页)学生仿写,从单幅字画到多幅插图等不同类型进行仿写,学生兴趣盎然,提高了他们的看图习作能力。

2. 练写想象作文。提高学生作文想象力最好从写童话入手,童话类课文就是训练想象作文很好的题材。童话富有想象力,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其动人的故事以及优美的语言,总能把学生带入美好的情境,使孩子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让孩子们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陶罐和铁罐》。教学本单元课文,学生都非常感兴趣,喜欢沉浸在美妙的童话世界里,教者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童话特点,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围绕童话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学写童话――《森林里的动物运动会》《狐狸和兔子的故事》《稻草人的故事》《灰太狼续集》《正义的机器人》……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学生插上形象的翅膀,一篇篇生动、智慧的童话故事跃然纸上。

3. 学习状物类作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选读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从杨梅树到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来安排材料。读后可启发学生写“家乡的特产”:你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特产?选一种介绍给同学们。教者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的结构来写,也可以启发学生在写状物的文章时,从结构特点和用途等方面来写。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作者精心选编的,文体多样,仿写题材广泛。如仿写游记的例文有《颐和园》;仿写写景的例文有《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雅鲁藏布大峡谷》等;写人记事的例文有《灰雀》等。

仿写让学生掌握写作的一条捷径,它为孩子的写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中年级学生掌握了写作的入门之道,才会想写、乐写、写好,才有可能在写作中乐于表达,增强自信。在小学阶段,每位语文教师一定要将抓好学段写作目标的过关为己任,将学生的作文基础打好、打牢,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才会一路通畅,一路阳光。

【参考文献】

[1] 张化万. 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M]. 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

[2] 孙永然. 中年级习作可尝试从仿写入手[J]. 新课程学习(下),2013(11).

三年级语文上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阅读;观察;指导;批改

进入小学三年级,作文就提升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写作文往往是三年级小学生最头痛的事情。刚接触作文,他们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甚至有些学生为了应付作文,总是拿范文来抄袭。真正让他们自己写时,脑子却是一片空白,不知如何下手了。我任教语文十多年,总结了一些作文教学的经验,现在和大家一起来探讨。

一、课外阅读,开阔视野

三年级伊始,我每天都要求学生要阅读课外读物,题材不限:作文书、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科普书籍等,每天至少两篇。我每天总要抽出5分钟的时间和学生共同热议:你看了什么书?内容是什么?你觉得书上的哪个地方最精彩(有趣、感动、优美)?你从中学到(懂得)了什么?这5分钟,学生最自由,最开心,互相畅谈,互相比比谁读得书最多,谁的收获最大。我在讨论、倾听的过程中,适时地给他们鼓励、表扬,并每天评出“读书小状元”,在他们的读书小册子(小册子上记录着他们每天所看的文章及读后小感受)上贴上小红花。一星期总结一次,看谁的读书小册子上得的小红花最多,并给予他们适当的小奖励。这样,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就更高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又让他们汲取了课外读物的精华,为自己写作文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二、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作文来源于生活。平时我就让学生多观察生活,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比如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事的来龙去脉;物的色、香、味、形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的酸、甜、苦、辣、美,并以日记的形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下来,日记的形式不限,可以是一篇文章,可以是一个片段,也可以是一两句话,贵在坚持。这样,就为习作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不至于写作文时无物可写、无话可说。

三、课堂指导,掌握技巧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初学习作,首先要充分利用好语文书上习作中的范文。我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范文,并指导他们从中学到范文的写作方法。比如,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习作范文《我的自画像》,我就引导学生写人要抓住人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几个方面来写。又如,教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的范文《山坡上》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学会文章“总―分”的结构形式,并延伸到教给学生“分―总”“总―分―总”的文章结构形式,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文章可以仿造范文中的写法,多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学生明确这样写出的文章更优美、更吸引人……

其次,学生写作文时要认真做好指导。每一次写作文,我都指导学生品读好习作范文后,掌握本次作文的写作重点及写作方法,然后让学生练说、互说,再指名说,师生共同补充指导,让学生有一定的写作思路,接着打草稿,写好后再指名读草稿,师生再共同评议,不合适的地方大家共同修改。这样,一篇作文就比较成熟了。其他同学按照这个方法互相品读、指导、修改,最后定稿誊写。

再次,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也要渗入一些有关习作方面的指导。课文中一些优美的词、句、段,我让学生多读几遍,并引导学生抄下来或背下来;适合学生仿写的片段我就鼓励他们仿写;课文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我引导他们多看。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引号”的用法还很懵懂,引号的运用既是三年级学生习作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教会学生记住引号的用法,我这样教给学生:准备说话了,发给他两个圆话筒“:”;开始说话了,张开嘴巴露出上齿““”;话说完了,合上嘴巴闭上下齿“””。用这种形象的记忆方法,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引号的用法了。平时在语文教学中多指导,学生就会慢慢掌握习作技巧,写作文也不会再犯愁了。

四、批改多样,重在表扬

学生的作文写好了,要认真、及时地批改。教师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甚至抓住学生习作的某一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看到了老师的评语很高兴、很兴奋,激起他们习作的欲望。学生的作文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批改方法,比如“面批”是最好的,也是最有针对性的批改方法。有些学生的作文,毛病比较多,这时,我就把学生叫过来,当面批改。句子不通顺、标点符号不正确、分段不明确、用词不当等等,可以一一引导他们加以改正。有些老师面对这种情况容易发怒,但切记不能一味地批评,要和风细雨、耐心地去指导,并抓住文章中较好的一点给予表扬,增强他们习作的自信。当然,面批需要耗费老师的许多时间和精力,在学生作文誊写前我也经常采用学生互批互改的方式让学生对草稿进行修改(我之前已经适当地教给他们一些批改方法)。这样,在让学生互批互改的同时,也会互相促进学习,文章也会更完善。另外,批改后,较好的作文我把它当作范文来点读,使范文起到示范作用,让学生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总之,小学三年级是学写作文的关键阶段,只有老师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入门,学生才能乐写、爱写、会写。正可谓“师傅领进门,习作在自身”呀!相信学生沿着老师的指导路线,再加上自身的努力,作文会越写越好……

参考文献:

三年级语文上册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 作文教学 引导

一、从说、看、读、想四个方面出发,进行引导教学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作文要求一般而言是在两百字以内,要将学生平时语言表达、口语交际的内容转换为实际的语言描写,需要从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去引导,让学生学会将聆听到的、观察到的、在语文学习中所积累的内容运用到写作中去,进而展开自己的想象,丰富写作的内涵。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中第六单元口语交际《风景优美的地方》为例,一般而言,大部分学生的写作思路基本上是:在某天,“我”和哪些人去了某个地方,那个地方很美丽、很吸引“我”,我们玩得很快乐,然后回家了。这种写作方式基本上是一种陈述事实,没有突出文章的主题。因此,老师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在“说”方面的指导具体表现在让学生利用语言表达充分地针对作文中心进行描写。如针对《风景优美的地方》的作文教学,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敢于用语言表达,与学生进行交流、提问:在你心中这个美丽的地方是哪里?你和谁去了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最让你难以忘怀的景象是什么?……通过提问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看”的方面,主要是指针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充分发扬学生的个性,将独立的思维运用到写作中去。如在指导学生写作《风景优美的地方》时,让学生回忆自己在该地方所观察到的美丽的东西,发现与平常生活场景中不同的地方,从而多角度地进行描写。

在“读”的方面,要善于指导学生从平常学习到的文章中总结写作经验,将所学文章中的重点句子进行积累,仿照其描写的手法,活学活用,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

在“想”的方面,即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在写作前先思考写作的具体思路是什么、要突出什么重点、怎样才能感染读者,让学生理清写作的方向,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作文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将学生的写作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写作源于生活,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让学生将写作融入生活,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小学生认识世界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利用自我的观察,形成思维认知。在写作教学中,要让学生有物可写、言之有物,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的口语交际《夸夸我的同学》为例,学生要对同学进行深入的刻画,找寻到该同学值得夸赞的地方,必须建立在对同学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学生对同学的了解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将写作与生活联系起来,多角度地在生活中观察该同学,发现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对同学的日常行为习惯有一定的了解,进而能够更好地展开描述,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三、展开相关的语言训练,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学三年级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需要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语言的良好表达是写作的重要基础,如果学生连一句话都不能完整地表达,那么便无法写出一篇结构完备的作文。首先要从句子开始,作文是由许多段落组成的,而句子又是段落的组成成分,学生掌握了句子的写作方法,便能更好地服务于段落的写作,从整体上提高表达水平,从而完成作文的写作。针对不同的学生可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因材施教。同时可总结学生写作中的一些明显的语法错误,给学生灌输必要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语言表达得更加流畅、通顺。

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中的口语交际《动脑筋解决问题》时,首先从仿写入手。由于是小学生的第一次写作,因此需要详细地向学生讲述从标题到行文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参照已经学过的课文格式来进行写作。其次,要告诉学生把一件事写具体必须保证语句的通顺性。此时,可将错误表达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修改,从而向学生讲解具体句子的构成要素,让学生在把握理论知识后,不会再出现语言表达的失误,从而提高写作技能。

结束语: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方式等综合素养的重要渠道,而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是学生学习作文表达的初始阶段,它并不同于一年级的写话,也与二年级的小短文写作有别,是学生开始简单作文及散文写作的开始,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提升了,到了相对一、二年级的更高层次,需要学生去理解作文的含义,通过观察生活的事物来激发写作灵感。针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作文的初始学习是具有相当难度的,因此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也需要掌握教育的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燕萍 硬“堵”不如巧“疏”――谈网络语言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冲击和对策[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2,(01)。

[2]杨宏芳 解决好“五大问题”,实现小学作文教学的高效[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7)。

[3]曾红梅 小学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改变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48)。

三年级语文上册总结范文第7篇

一、分析题目,赏文拟题巧训练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语文教材中,描写自然景观内容的课文挺多,文章作者经过深思熟虑,细心琢磨、推敲,紧扣文章内容拟定了新颖,耐人寻味的题目。教师在教学中以题目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理解作者拟定题目的意图,就能帮助学生尽快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题目前面用“富饶”来修饰西沙群岛,文章就围绕着“富饶”来写,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突出海岛的美丽风光和物产丰富;通过介绍海底的水产、珊瑚突出西沙群岛的富饶;通过介绍海岛的鸟多,突出海岛是“鸟的天堂”。文章围饶这三方面集中突出了西沙群岛的确美丽富饶,令人喜爱。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以题目中“富饶”导入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再现西沙群岛的“富饶”,激发学生热爱西沙群岛的情感,并借鉴文本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仿写拟题,拟出新颖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如一个学生结合家乡的广场拟题为《美丽的广场》,介绍了广场有五位英雄的塑像,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有满树盛开的桂花,树下的百花盛开,争夺斗艳,让人流连忘返,更让人缅怀革命先烈……小作者的这个题目与习作内容相对应,既生动地讲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突出了老区环境优美,又突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心情。

二、分析结尾,首尾呼应学方法

许多写景状物的文章开头和结尾直接关系到文章鲜明的主题,新颖的内容,有趣的情节和作者抒发的激情。好的文章开头能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而优美的结尾则起到总结全文,展示未来的作用。文本中写景状物的开头和结尾都是经过作者冥思苦想,认真琢磨、推敲而写出来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尾,能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情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1.首尾呼应突出主题。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开头:“西沙群岛……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文章介绍了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起了总领全文的作用,而文章的结尾“富饶的西沙群岛……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不仅照应开头,而且展望未来,起了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2.开头起势统领全文。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一文的开头:“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奇观”指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物,是出奇少见的,因此用“天下奇观”来介绍钱塘江大潮,起了总领全文的作用。3.总结慨括定性结尾。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长城》一文的结尾:“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样的结尾既总结了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又赞美了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在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写作技巧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如一位学生写了《美丽的花圃》一文,开头以“社区门前有几个花圃,春天,树木郁郁葱葱,有高高的青松,有矮矮的翠柏,有张开手臂的剑树,还有盛开着火红花的樱树,真是一幅风景如画的美丽花圃”来介绍花圃的美丽,结尾以“我看到如诗如画的美景,感慨千万。人人要爱护花草树木,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迷人”来劝告人们要爱护花草树木,整篇习作既照应开头花圃的美丽,又做到结尾劝告人们要爱护花草树木,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做到了首尾相呼应,写得生动、新颖。

三、品味文句,观察有序有重点

语文教材中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都是作者用情感和心血巧妙构思,布局谋篇而写出来的,文章的词语与句子的运用在突出文章重点方面独具特色,是学生学习写作技巧的好素材。

1.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如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一文,文章开头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总写了黄山风景区的怪石多,神奇有趣;然后,具体详细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块岩石的动作、神态、形象,描写得惟妙惟肖,突出景色的美丽神奇。接着用“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略写了黄山的奇石多的“数不胜数”,真是神奇有趣呢!这样的写作既做到布局编排十分合理,又起到了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学习文本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进行仿写,写一写家乡的浮盖山、九石渡、老鼠岩、匡山等美景,做到在仿写练习中突出重点,条理清楚,详略得当,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突出家乡的风光美。

2.观察有序,条理清楚。爱默生曾经说:“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作者观察景物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的,在写景状物时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一文就突出观察有序,条理清楚的写作技巧。(1)作者写《颐和园》时是按照“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的游览顺序写;写昆明湖畔的景色,是按照“长长的堤岸―湖中心的小岛―小岛的十七孔桥”的观察顺序写。这样写条理清楚,让人一目了然。(2)作者在第二自然段描写长廊的景色时,先从整体上写长廊;接着从内部介绍长廊;最后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这样按照顺序介绍就把长廊富有特点的美,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游人面前。(3)作者写万寿山的景色时是按照从上而下的顺序来写的。(4)作者登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是按照“向下、向前、向东”三种观察点来写的。作者这样按照顺序把整个颐和园四周的景物写得栩栩如生。阅读文本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水南大桥、万安浮桥、南门公园等景物进行仿写练习,学习作者运用观察顺序来写文章的方法,并巧用“首先……接着……然后……紧接着……最后……”的顺序词语,把习作写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3.观察变化,生动描绘。自然景物有时具有千变万化的特点,如云雾、晚霞、火烧云、河水等这些景物的形状、大小、颜色、摹声都会发生着变化。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火烧云》一文,作者用了“三个变化”形象地描绘了火烧云的千姿百态,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1)地面变化。作者连用7个“……了”的句子和四个“变成”来写了“小孩、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老头儿、小白猪”都改变了原来的颜色,不但展示了太空栩栩如生的美景,也喧染了人们欢乐的心境。(2)颜色变化。用一个“烧”字概括描写了火烧云的耀眼,再用四个“一会儿……”的排比句描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千变万化,用“红彤彤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既描写颜色的变化,又渲染了红霞飞舞、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观。(3)形状变化。第3~5自然段用“一会儿”、“忽然”、“接着”的顺序词描写了火烧云各种奇妙的形状,向勾勒出“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三幅动态的画面,十分传神地写出瞬息之间由小变大、由清楚变模糊、最后不见的变幻过程。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在文章生动地描写了火烧云上来时色彩绚丽、形态多变与下去时的恍恍惚惚,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结合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秋天天空中的云朵、天边的晚霞、火烧云,观察早晨的云雾来写出景物形态、大小的变化及颜色变化,把景物描写得惟妙惟肖,生动有趣。

四、巧用修辞,凸显语言文句新

要把文章写得具体、形象,常常要巧用“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巧用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的生动逼真,文章栩栩如生,让人如临其境,流连忘返。

1.巧用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也就是用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一文中“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的句子里巧用了“犹如”“如同”“好像”等比喻词,把浪潮比喻成“白色战马”,把响声比喻成“山崩地裂”,让读者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了浪潮的壮观景象,听到了浪潮的雷鸣般响声,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

2.巧用排比句,排比就是把三个以上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并列地排在一起,把事物说清楚,或把景物描写生动、具体。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中“白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这一段用了三个“有的……”的排比句把白荷花全开、开了两三片花瓣儿和花骨朵儿的形状、姿态写得惟妙惟肖,令人赞叹不已。

上一篇:六年级语文上册总结范文 下一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