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安全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4 12:49:45

乳品安全论文

乳品安全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乳品产业 质量安全 HACCP体系

一、乳品产业链特点

奶产品加工的专业化程度高,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1.原奶收集与筛选和过滤。2.储藏,对奶脂进行分离及标准化 3.进行巴斯德杀菌(关键环节) 4.原奶均质化过程 5.除臭过程6.产品细化过程(加工成液态奶、奶酪、奶粉等)7.包装以及冷藏8.最终产品的分销。在这一过程中涉及了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多个主体。形成了是以种植业为前提、奶牛养殖业为基础、乳制品加工业为龙头的长链条产业。乳制品产业链可以被描述为乳制品沿着农户、加工企业、配送中心、批发商、零售商及消费者运动的一个网状链条。如下图:

乳品生产加工过程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决定乳品产业链不同于一般制造业,具有生物性、复杂性、地域性、保障性等特点:

1.乳产品自身的生物性

乳制产品的生物性表现在原奶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奶牛品种、饲养条件、自然环境等直接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健康营养程度。原奶储存加工后,要求进行除菌防腐处理,从生产到最终消费者全过程对保鲜的要求很高。在我国一般原奶从生产到加工都在24小时以内。整个从原奶到产成品的物流过程都要求有低温冷藏设备。乳制品的生物性特点还表现在不可回收加工,过了保鲜期的产品不能再循环利用,必须进行及时处理。

2.乳品产业链的管理复杂性

乳品产业链的构成主体多,所涉及的产业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他们在地域位置,经营规模与管理体制,所有制形式和行为模式差别很大。从不同主体的员工素质上看,包括文化程度较低的原奶加工农户,也有乳品加工企业受过高等教育的管理人员,各种有饲养、产品研发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知识结构与行为方式相差也大,增加的沟通的难度和管理复杂度。

3.乳品产业链分布地域性

根据乳品生产工艺和产品特性,从产奶到加工、经流通贮存到消费者的时间较长。由于乳品生物性和不可回收利用,在保鲜期到来时必须当废物处理。一方面乳品企业控制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的地域分布来降低经营风险,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倾向于购买新鲜的乳品,导致乳品产业分布具有明显地域特点。

4.乳品产业链的保障性

从需求角度看,几乎所有用户是在高度关注乳品质量安全状况下,进行口味和价格比较而作出选择。另一方面,乳品作为日用食品,国家对其质量安全也制定出了很多严格标准和法制,任何乳品企业无法回避。因此乳品产业链必须把保障“质量安全”的目标放在首要位置。

二、乳品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乳品产业链长具有自身的特点,对资金和技术要求较高。虽然我国奶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存在许多弊端。在乳品产业链涉及的饲料生产、良种培育、奶牛饲养、原奶收购、冷链贮运、牛奶加工,流通分销等环节存在如下一些现象与问题。

1.原奶生产环节中的“小,散、低”现象

从原奶生产组织上看,奶户与企业彼此独立,双方缺乏稳定的利益保障与长期契约。我国奶牛饲养以小规模生产、分散的农户饲养为主,户均饲养规模为3头~5头,饲养奶牛数量在20头以上的规模经营比重不到1/40。牛奶饲养分布广,人牛混杂,分布分散。奶牛单产水平低,2000年我国奶牛年平均单产大约3000千克,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7000千克的平均水平。原料奶质量不稳定,有80%牛奶生产是手工操作,原奶细菌超标、抗生素含量过高等问题一直制约乳制品质量提升。

2.乳品加工企业生产能力低下,缺乏国际竞争力

乳制品加工企业主体以中小型企业为主,2004年干乳制品前10位企业集中度不到22%,市场处于高度分散状态,虽然近几年市场集中度呈不断提高的趋势,当与发达国家比较还有较大差距。据统计,2005年其中日处理能力1000吨以上的企业14家,500吨以上的19家,前100强企业日平均处理能力不到300吨,而国外的大型乳业企业日处理能力平均超过2000吨。

3.销售流通环节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乳品行业是朝阳行业,许多地方政府处于利益考虑保护支持本地企业发展,限制公平竞争进行区域分割。乳品标准不统一,卫生部,农业部,技术监督总局,国家标准委员会等不同部门制定各自标准,使企业往往无法适从。

4.物流运输环节专业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的乳业物流服务提供商,很少有专业的物流公司提供整套产业链物流方案。运输商很多是个体户,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有限。而在美国,奶站数量正逐渐减少,牛奶被直接运送到牛奶加工企业所在的城市,由于大型运输设备增多,运输时间延长,运输商不得不寻求规模效率,从而使美国牛奶物流业几乎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产业,奶业加工商通常不承担牛奶的运输与物流(Erba et a1.'4', 1995 )。

三、优化乳品产业链质量安全的对策

乳品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会影响整体产业链的质量安全,并最终影响到消费者的食用安全。我国乳业进一步发展必须首先提升产业链的质量安全,可以从如下几个主要环节优化产业结构,从而保障质量安全。

1.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以加工企业为核心推动产业链的一体化

乳品加工企业是乳品产业链的核心企业,是发展我国奶业的关键因素,也是提升乳品产业链运营效率和保障质量安全的主要推动力。通过政策导向,开拓融资渠道、依托优势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并购重组,形成知名品牌、资本雄厚的大型乳业集团。依靠具有较高管理水平、有很强影响力的加工企业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整合。乳品龙头企业应当考虑奶站和奶农的利益,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形成较为稳固的利益共同体,以维持乳业产业链中奶源的稳定,通过加强产业链间不同环节的协作,逐步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均分的产业化链条。

2.积极引导科学消费观念、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乳品消费需求的发展与变迁是促进乳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原动力。要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健康消费,通过广告宣传是广大居民真正认识到喝奶的好处,养成喝奶的习惯。本土乳品企业要调整优化乳品结构,通过产品创新开发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多种多样的产品系列,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忠诚度,塑造良好企业形象。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杜绝不合格品上市,对假冒伪劣产品生产者,加大处罚力度,坚决处理决不姑息,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

3.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质量安全检测和追溯体系

乳制品产业链涉及奶农、饲料生产商、兽医、收奶员,及加工、贮运、销售人员到最终消费者各种角色,一个环节存在疏忽就可能造成乳中抗生素残留、微生物污染等问题,给消费者带来严重的安全与健康风险。因此必须提高乳业产业链上全体成员的质量安全意识,消除隐患,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

由于乳品产业链中环节之间的联系比较脆弱,建立有效的信息的获取、管理与交换是成功实施食品安全跟踪与追溯的关键。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把相关乳品企业(或个人)利用Internet技术结成动态联盟,提高乳品产业链的信息传递效率,从而可以建立从农场到餐桌的产业链HACCP体系(HACCP即“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对可能发生在食品加工环节中危害进行及时评估,预防食品安全问题。HACCP体系目的是保证消费者的食用安全,目前被国际组织认为是提高食品安全的基本手段,它在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我国大部分生产企业也申请并通过了HACCP认证,但对于牛奶的生产、销售、贮运环节中的HACCP则很少也难于执行,因此需要产业链上核心企业尽快按照HACCP原则制订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质量安全规程。通过Web技术的集成,完整的生产、运输与销售过程信息,对乳品产业链的每个阶段、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真实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在发生了食品安全问题后快速响应,确定原因从而明确界定乳品产业链不同环节相关主体的责任,进而消除安全隐患。

4.积极发挥政府、行业协会作用,完善配套服务

政府必须加强对乳业扶植,制定优惠政策,在税收、信贷、保险等方面给予乳品产业链相应扶植。通过政策和市场两方面的力量积极引导乳品行业投资、产业结构、区域分布趋于合理化。要充分利用国家各种农业科技跨越发展计划,加强奶业技术的自主研发。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加大良种繁育、饲养技术的推广,提高奶牛单产水平。推广实施胚胎移植工程、先进、实用的奶牛饲养配套技术,推行规范化饲养和机械化挤奶,强化疫病防治。

另外,还要积极消除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协调各主管部门形成统一的政令与制度,避免“政出多门”。加大法制法规建设与执行力度。 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健全包括乳品在内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及食品安全信息制度等。

发挥行业协会和各种自助合作组织的作用,积极提供各种配套服务,特别是优化物流服务。同时开展提高奶弄奶牛饲养与日常管理的技术培训,开展疫病防治知识、质量安全、政策法规普及的等社会化服务。

参考文献:

[1]FAO(1999).Stat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Wei Anning and viney Andew (1999) China Dairy Economy Demand supply and Trade

[3]Griffin Michael (1998)Overview of the world Dairy situation: change Trend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Dairy Industry

[4]付小波等:中国奶业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与对策.国农学通报,2005(8)第21卷8期

[5]颜景辰:中国奶业发展前景与展望.世界农业,2004(1)

[6]刘成果:乳品质量安全是奶业的生命线.中国奶业,2004(6)

[7]孙世民等:我国优质猪肉生产组织模式的选择.中国畜牧杂志,2004(5),32~34

[8]韩高举:中国奶业发展问题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论文,2005,3

[9]李传威:乳品加工业可持续发展与对策研究.东北工业大学.管理学博士论文,2004,6

[10]何玉成 李崇光等:中国原奶生产与乳品加工之间纵向组织关系研究.农村经济,2003(6):6~10

[11]赵剑峰:中国乳业结构-行为-绩效研究.中国农业大学 管理学博士论文,2004,5

乳品安全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乳品安全;蒙牛乳业集团;战略选择;战略实施

中图分类号:F3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4)05-0060-05

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来,严重影响了我国乳业发展和人们对乳品的消费。国内消费者也因此将视角转向了进口乳制品,导致我国乳制品进口数量快速增长(见表1)。与此同时,一直觊觎我国乳品市场的外资企业趁机再次进军我国乳品市场,加快抢占我国乳品市场的步伐,并在贸易、产能、研发和奶源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严重地挤压了国内乳业企业的生存空间,对我国的乳业长远发展或乳品安全构成了威胁。

提供安全、卫生的乳制品是消费者对乳品企业的基本要求。本文以我国乳品企业的典型代表蒙牛乳业集团为例,研究基于食品安全的我国乳品企业战略选择,以期对我国乳品企业发展有所启迪与促进。

一、国内乳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分析。乳品关系消费者身体健康,是“富国强民”的一个重要物质载体,重视乳品质量安全,已上升到我国国家战略。政府会通过完善乳品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为乳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提供法律依据。从2008年开始,国务院先后通过或颁布《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2008年10月)、《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2009年修订)》和66项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形成了统一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1]。实际上,乳品尤其是婴幼儿奶粉,作为特殊群体的主要必需品,在欧美等国一直是政府重点补贴的对象,例如荷兰为了鼓励生育,给予婴幼儿产品以更多优惠待遇[2]。因此,对乳品企业的政策支持,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

2.经济环境分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乳品消费的数量也在增加。中国奶业协会发表的《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表明,我国人均牛奶占有量增长速度与人均GDP增长速度的正相关系数达0.935;城镇居民的乳制品需求弹性系数为0.674[3]。乳品行业市场未来发展空间较大,尤其是农村市场。所以,在确保乳品安全和恢复消费者信心的前提下,乳品行业未来增长潜力较大。

3.社会文化环境分析。我国城市化是21世纪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最重大事件之一。2011年,我国内地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了51.3%。城市人口对于乳品消费的偏好和弹性均大于农村人口,因此,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率的提高,为我国乳品市场拓展了空间。从实际消费来看,城市人口对于乳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要高于农村人口。目前,我国消费者正处于从追求乳品数量到追求乳品质量的转变过程中,对乳品质量安全标准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

4.技术环境分析。我国乳品行业发展历史较短,在奶牛养殖、乳品加工等环节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奶牛饲养规模较小,100头以内奶牛的场户数占99.52%,100头以内的年存栏数占到69.37%。这种以家庭为主的饲养方式必然存在技术落后、原奶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其次,在乳品加工方面,我国企业比较注重产品口味、工艺研发,而国外企业则对乳铁蛋白、膜分离技术等深加工技术的创新等环节比较重视。

先进的加工技术是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性能的基础,也是企业产品创新的重要途径,同时,技术因素可能给企业产品生产、销售等带来一定的威胁。

(二)行业环境分析

1.现有竞争对手。对于蒙牛集团而言,全国性的乳品企业是其主要竞争对手。目前,国内乳制品销量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是伊利、蒙牛和光明。在将来很长时间内,伊利将会是蒙牛集团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但是也不能忽视上海光明企业的竞争力。地方性乳品企业主要是因为过去乳品加工技术限制而形成的,地方性乳品企业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暂时对蒙牛集团还形成不了威胁。国际性的乳品企业,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企业,发展已经相当成熟,有着自己成熟的企业制度、营销等各种策略,资本雄厚,外资企业未来对国内乳品消费市场的控制不可小觑[4]。

2.潜在进入者。对国内乳品行业来讲,真正的潜在进入者[5]应该是指国内与乳品企业具有相同工艺、有一定品牌基础的企业以及国际市场上想要进军我国市场的成熟乳品企业。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的年代,为一些品牌企业涉足我国市场提供了时机,同时也为国内乳品企业敲响了警钟。

3.替代品。豆制品作为我国传统的食品未来发展前景较好。豆制品也拥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主要表现为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等矿物质、维生素和纤维素,而且不含胆固醇,没有乳糖,适合我国消费者的体质。同时,我国大豆原料丰富,豆制品制作成本较低,价格低廉。

除了豆制品可以作为乳制品的替代品外,羊奶在未来也有可能成为其替代品。羊奶的营养价值并不低于牛奶,而且羊奶中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明显高于牛奶,不过,羊奶在价格上不具有优势,但是这并不影响其在未来成为牛奶的替代品。

4.供方议价能力。我国奶牛养殖规模较小,大部分都处于散养状态,我国100头以上的存栏数比例只占到30.63%。蒙牛在“奶农+奶站”的模式下,正在准备自建奶源基地。因此,在奶源市场目前还是买方市场,奶源提供商的议价能力较弱[6]。

5.买方议价能力。目前,我国消费者收入水平较低,对产品价格仍较为敏感;同时,国内乳品企业众多、品牌琳琅满目,而且产品同质化严重,人们在购买乳品时有多种选择。除了终端消费者以外,乳品加工企业的买方还有终端零售商以及商、经销商等。终端零售商大都是大型连锁超市,购买量较多,议价能力较强;商和经销商虽说受制于乳品加工企业,但是市场上品牌琳琅满目,商和经销商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强。

二、蒙牛乳业集团内部运营能力分析

通过向蒙牛乳业集团的商、分销商、终端店发放问卷,逆向检核了蒙牛集团内部运营能力。问卷通过表2中的关键因素指标对蒙牛集团内部运营能力进行了说明。

第二层关键因素指标的分值从0到5,分别表示问卷被调查者对蒙牛乳业集团的满意程度,其中0~1代表满意度差、1~2代表满意度较差、2~3代表满意度一般、3~4代表满意度较好、4~5代表满意度好。问卷被调查者根据自己对蒙牛乳业集团的了解进行打分,其中问卷被调查者分为A(潜力)类客户、B(培育)类客户、C(重点)类客户[7]。

由表3可知,蒙牛集团内部的新品研发能力较弱,是6个关键因素中的最低分;其次是产品质量,虽属于满意度较好项,但是屡次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已使得消费者对蒙牛产品望而却步了。

三、蒙牛乳业发展战略选择及分析

针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利用SWOT分析法整理出集团发展中的基本战略如表4所示。

一体化战略:利用自身有形资产优势和较强的营销能力,在企业全产业链上下游开展活动,同时加强自身原有产品品牌服务,获得品牌优势系列化战略:引进企业缺乏的人才,继续加强产学研结合,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细分市场和客户并为之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

低度多元化经营战略:大力发展主导业务的同时,利用企业雄厚的资产能力,开发乳制品的替代品―豆制品和羊奶制品,同时提升产品质量,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战略联盟:与行业内成熟、技术发达的乳品企业适当合作,寻求企业联盟的优势,共享人才、技术等资源,抵制外来企业进入国内乳品市场,避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化

根据SWOT矩阵分析得出了4种战略,为了选择最适合蒙牛乳业集团的战略,本文利用QSPM矩阵,对以上4种战略进行分析,以便更加客观地选择最佳战略(见表5)。表5中的AS为各个战略的相对吸引力得分,分数为0到5分,分别表示相对吸引力从低到高;TAS为权重乘以吸引力而得出的总分数;表中有一个假设条件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相对蒙牛同等重要,所以总权重都为1;其中4种战略的AS得分是7位专家评分的平均值。

从表5中可以看出,4种战略方案的排序为:系列化战略(8.50)、一体化战略论(8.49)、战略联盟(7.68)、低度多元化经营战略(7.14)。这表明,系列化战略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因此,本文认为蒙牛应该选择该战略。

四、战略有效落地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项目管理体系,推动战略有效落地

将战略实施作为一个项目进行推进,完善项目管理体系。企业内部形成战略实施项目管理的意识和行为,建立标准的项目文档档案,建立完善的项目评价体系,建设项目经理素质能力模型等[8]。

(二)增强企业价值链协同,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通过企业内外部价值链建立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员工与外部客户之间“以客户为导向”的协同机制,主要包括:促进员工客户服务意识的转变,建立内部公开的服务能力模型,提升员工的服务能力;部门职责的再梳理;做好对客户投诉、员工服务考核日常管理等工作的监控。

(三)强调“以人为本”,实施人才战略

重视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提倡员工创新;提升员工的知识和劳动素质,更要重视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培养员工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使员工掌握最前沿的知识、最高端的技术以及了解消费者真实的需求。

(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现顾客价值

除提升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之外,应根据价值链提升集成提高企业管理创新能力。制定企业科技发展规划,形成企业科技发展管理体系,以项目为依托,成立科技研发项目组,努力推进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

参考文献:

[1] 幸汐媛,李江华. 我国乳品标准体系现状[J].乳业科学与技术,2011(6):278283.

[2]方烨. 北大副校长刘伟:中国能长期保持7%-9%增长[EB/OL]. [20120910].http://.cn/review/hgds/20120910/005913087078.shtml,2012

[3]刘媛媛.专家预测:我国奶类产量2020年将列世界第三[J].农产品市场周刊,2006(15):19.

[4]陈扬,许晓明.企业战略决定的内生性因素探讨[J].现代管理科学,2011(2):35.

[5]周欣.企业发展战略管理理论剖析[J].财经与管理,2010(15):2528.

[6]杨志花. 欧盟食品安全战略分析[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8(4):3638.

[7]周昭安.黑龙江飞鹤乳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2932.

乳品安全论文范文第3篇

乳制品质量安全数据管理

乳制品安全是乳品行业要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有效的跟踪与追溯,将在保护消费者乳品安全利益上充当重要角色。当市场上销售的某种乳制品被发现有质量问题时,如何立即切断产品来源和通知经销商停止此类产品的销售,成为解决乳品安全问题的关键。建立企业乳制品安全系统,符合国家支持重点领域技术改造、促进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升、产品开发和检验检(监)测能力提升的政策精神。

三元食品作为北京市农业龙头乳品加工企业,拥有北京市与国家认证的技术中心和多个现代化乳品加工车间,在乳品基础研究、新品开发和产品质量控制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尤其是“十五”、“十一五”期间对国家和北京市有关乳制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相关项目的承担和实施,在微生物、酶学研究、乳品新品开发和质量控制管理方面具有坚实的研究基础。

三元以开发每小时可挤50-60头牛、最大贮奶量10吨、带制冷与在线监测、取样功能的移动小型生奶收集系统为目标,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同步进行挤奶、冷却至4-6℃和乳成分及相关安全指标等的在线检测。通过近年来自主研发,开发出了质量安全关键在线监控装置,实现乳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的在线监控。通过物联网技术在乳品产业链在奶源、加工与产品分销各环节的应用,建设乳品企业云计算环境,打造乳品安全企业私有云,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与信息服务相结合的新型企业产业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对产品原辅料、产品质量安全的实时管理和社会对企业及产品的监督。通过在北京地区乳品加工厂的应用示范,实现了北京市乳品产业链的全过程管理和乳品企业从原辅料验收到产品的数据可追溯。

乳制品批号的可追溯

乳制品安全系统是帮助地方政府做好安全监管,高效打击违法违规者的平台,帮助消费者明白消费,让企业重拾消费者信任的三赢平台。三元食品多年来在乳品产品质量与安全追溯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利用光谱技术、色谱、分子生物学与免疫技术等采集了大量乳品质量数据。三元食品拥有北京市与国家认证的技术中心和多个现代化乳品加工车间,配备了国际先进的科研、中试与生产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其中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全自动发酵罐、超低温冰箱、荧光定量PCR仪、凝胶成像系统、分光光度计、生物显微镜、LIMIS系统、MES与RP系统等,为开展原料乳生产与储运过程微生物分布研究与乳品链数据中心与追溯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必备的基础条件。

同时,三元食品利用ERP、MES系统和网络、数据库技术,初步建立了干酪、酸奶等产品的质量安全数据库,正逐步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奶源信息数据库与溯源体系。2011年,三元食品以工业园建设为契机,重新规划了工厂信息化建设,与公司的工业化进程和企业管理活动紧密结合,以费用、人力、行政为核心的办公业务活动和以销售、生产、采购、库存为核心的运行业务活动互相补充,组成了企业完整的信息架构。目前,三元食品已经完成可追溯系统与ERP和MES以及食品办的接口设计,正在积极构建基于物联网的食品安全私有云,形成乳品产业质量安全信息数据库2~3个,并在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开发监控装置、产品追踪与追溯装置,通过条形码技术实现奶粉、液奶等大宗乳品在二、三线终端市场产品的全程可追踪与可追溯。

乳品企业信息化加工

针对国内消费观念逐渐成熟、从“有奶喝”转为“喝好奶”的需求日益强烈,行业竞争也上了一个新台阶,从低端的价格大战走向高端的技术、产品比拼;从原始的广告战、价格战变为对行业健康、长远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差异化竞争。针对原料乳及乳品质量安全问题,三元食品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中科院检验科学研究院及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广泛开展了原料乳中致病微生物、农兽药残留、掺假等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建立了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等有害物的快速检测方法,研制了高通量ELISA试剂盒和免疫金试纸条产品,为识别、确定原料乳中农兽药、掺假及有害微生物等危害因子提供了重要技术和方法,成为开展原料乳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研究的技术基础。“十五”、“十一五”期间,三元食品主持参与乳制品相关课题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申请发明专利16项(已授权7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已授权),主持制定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项,80余篇(其中SCI 7篇、EI4篇),编写专著9部。

在企业自身发展方面,三元食品进一步通过与明基逐鹿、鼎捷合作,建立了一套标准统一、结构规范、整合共享的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协同办公、人力资源和各类生产经营信息中非结构化数据有效管理,并利用其强大的工作流工具,方便的实现对工作的分解、执行和跟踪,梳理并优化了企业内部流程,减少了重复性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协同办公系统成为员工行政工作的途径、管理决策的依据和企业文化的展示平台。

乳品安全论文范文第4篇

(《财经》2013年第22期 “‘’刘铁男”)

刘铁男

>> 读者评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 > 读者评论 2013年23期 读者评论 2013年23期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审批制度改革刻不容缓

(《财经》2013年第22期 “‘’刘铁男”)

刘铁男的腐败能量巨大,就在于紧握审批大权,然后大肆寻租。刘铁男案例之所以典型,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诸多权力部门的现行通病。审批充斥随意性,审批机制不透明,核准无标准,程序不受监督,审批者有权无责。此种严重失范又不能及时纠正的审批状况,导致掌权者堕落是小事,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是大事,至于其扭曲人性、践踏市场精神等负面影响更难以估量。

近些年来,审批改革的方向日益清晰,呼声日高,但人们又听过几个“壮士断腕”的悲壮故事呢?在另一方面,只要审批权还存在,无论掌握在哪一层级、哪一人手中,都有被腐蚀的危险,有效监督因而不可或缺。但从审批改革的实际来看,这往往是被忽略的方面。 北京 滕朝阳 完善地方政府举债的制约机制

(《财经》2013年第22期 “底特律复兴挣扎”)

底特律破产事件在当地反响尚为平静,在联邦体制下,美国地方政府债券几乎由机构投资者持有,州之间及州内各地方政府间财政运营具有封闭性,某一地方政府破产并不会对国民造成严重影响。中国在中央地方关系、财税政策等方面虽与美国有本质区别,但底特律式破产对于国内解决地方政府财务问题仍有一定借鉴意义。

底特律给城市规划敲响了警钟,城市发展不能单一化。底特律走向破产就是因为产业衰落和人口外迁造成政府税收减少,导致其无法支撑债务偿还、继续承债和公共服务等,且无法通过新增市政债来继续融资。中国政府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债务负担,就是因为没有完善从源头上约束地方政府过度和无序举债的制约机制,使得有些地方一再借担保、影子银行等融资平台来获得没有偿债保证的新增债务,许多地方政府其实已经不具备融资条件,而这蕴藏着巨大隐性风险。 江苏 王辉 诚信和食品安全保证

(《财经》2013年第22期 “恒天然祸殃乳业”)

乳品安全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责任 乳品企业 评价指标 实现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乳制品的需求日益扩大,乳品企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近年来,乳品行业的竞争态势日趋加剧,虽然国家的监管力度不断增强,但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事件却时有发生,甚至还出现乳品企业间的恶意炒作,不仅危害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奶农的切身利益,还影响到乳品企业的长期效益和中国乳业的健康发展。这充分暴露出乳品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和乳品行业监管的漏洞。因此,如何有效地评价以及真正地实现乳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已成为一个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的重要课题。

一、乳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众说纷纭,目前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笔者认为,乳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乳品企业作为国家的公民之一,应以企业与社会互动共赢为最基本的经营理念,并将其融入到企业的各项日常运营活动之中,不仅要对股东、债权人、员工,还要对消费者、奶农、经销商、竞争者以及社区、社会承担力所能及的经济、法律、伦理、慈善等方面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价值的坐标,是企业行动的指南,是企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秘诀。

二、乳品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指标体系

按照西方国家的社会责任标准来评价中国乳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是不切实际的。因此,以企业社会责任层级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根据乳品行业的经营特点和乳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内涵,构建了一套乳品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该指标体系既符合企业社会责任的一般标准,又符合中国乳品企业的实际情况。一方面,有助于乳品企业随时监测自身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既可以对乳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现状进行横向比较,也可以对一个企业不同时期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进行纵向比较,正确认识自己承担社会责任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实现与利益相关者的多赢互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更真实、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更好地监督乳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还可以为自己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当然,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乳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侧重点是有差异的。

三、乳品企业实现社会责任的对策建议

通过建立企业、政府、行业协会和社会的长效联动机制,提升乳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效应,推动企业、乳业和社会健康、和谐、持续发展。

1.完善内部管理机制。首先,要提高乳品企业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意识,不能功利性地片面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只有在符合国家法律的硬约束和社会伦理的软约束的前提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才能持续发展。其次,要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文化氛围,至上而下地将社会责任意识灌输到每一位员工的头脑中,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的行动中。最后,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常态,主动根据乳品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指标体系,定期评价、管理、改善并及时披露自己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构建外部激励机制。首先,政府应成为乳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助推器,大力宣传企业实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倡导企业积极参照社会责任评价的指标体系践行社会责任。通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来补偿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的一些损失,鼓励并支持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其次,行业协会可以参照社会责任评价的指标体系,每年对乳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全方位地评价,评选出“最具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最后,媒体应对“最具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进行舆论宣传,提升企业的美誉度,从而影响社会公众的购买决策和乳品企业的销售收入。

3.建立外部监督机制。首先,应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乳品企业的经营活动,对践踏社会责任的企业行为加大惩戒力度。其次,政府应明确农业、卫生、质检、工商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等各个部门的监管职责,不能仅仅依赖乳制品的抽检结果进行监管,而应对乳品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监控,尤其要重视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结果提供的预警信息,督促乳品企业全面实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最后,行业协会、媒体和社会公众都应加入监督乳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队伍,形成一个高效多层的监督机制,促进乳品企业实现自己的社会责任。

相信通过构建立体多维的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我国乳品企业一定能真正担负起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生产出更加安全、健康、营养的乳制品,实现企业、乳业、社会的良性发展和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张喜才,张利庠.中国乳品行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J].中国乳业,2009(10):21

[2]邵兴东,孟宪忠.战略性社会责任行为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来源的关系――企业资源基础论视角下的研究[J].经济管理,2015(6):56-63

乳品安全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经过10年超常规发展,中国奶业如今似乎到了瓶颈期,三聚氰胺事件给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中国乳品业今后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蒙牛乳业为例,运用swot模型,对该行业进行分析。

纵观中国乳业1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乳业虽然起步晚、起点低,但发展迅速。奶业总量翻了两番,至2006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排行第三的产奶大国。中国乳业的飞速发展似乎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又一个春天。直至三聚氰胺事件人们才意识到连续快速发展隐藏的泡沫成分。此次事件根源在于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合理、监管体系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国内乳品业遭受巨大打击,消费者对国内奶业失去信任,外资乳企加快扩张中国市场的步伐,国内乳企丧失了与外资乳企在高端奶竞争中已有的优势。就连蒙牛、伊利这两个国内知名大品牌也难逃厄运,连续亏损、金融危机使蒙牛面临着被外资控购的危机,人们开始怀疑,中国乳业真的到了“过冬”的时候?本文以蒙牛乳业为例,运用swot模型,对该行业进行分析。

一、 蒙牛乳业的发展过程

1999年7月,蒙牛乳业成立,注册资本1398万元。从1999年到2005年,蒙牛销售收入从4365万元跃升至108亿元,短短七年时间,蒙牛增长240多倍,以“火箭速度”经历了神话般的发展,创造了在诞生1000余天里平均一天超越一个乳品企业的销售奇迹,荣列“中国乳品行业竞争第一名”。从2008年9月11日 三鹿奶粉含“三聚氰胺”事件开始,中国乳品行业的 “汶川大地震”爆发了,中国奶制品行业似乎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在此次事件中,蒙牛也未能幸免,媒体曝光其含有三聚氰胺成分。机遇与威胁并存的今天,蒙牛到了该冷静思考的时候。

二、外部机会分析

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消费者信任感增强: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国乳品业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的一次机会,蒙牛乳业借此可以重新定位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以此为契机,增强消费者对其产品的忠诚度。前段时间,“额外”召回承受几十亿损失的蒙牛,成为液体奶市场恢复最快的品牌,在责任与安全的天平上,蒙牛添上了“诚信”这个最重的砝码。目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重新将蒙牛列入了家庭采购的必需品名单。蒙牛主动背负巨额损失的诚信举措,赢得了众多消费者信任,直接促成了其销量的增长。政府政策支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对乳业一直很重视,1997年将乳业列为重点支持产业,2007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奶业发展目标,加大了奶业扶持力度。潜在需求巨大:中国人多年养成的喝奶习惯不会因三聚氰胺事件而改变,“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国外品牌价位高仍然是多数人难以逾越的槛,内地品牌机会依然存在。中国消费者市场巨大,城镇化可提升居民乳品消费水平。

三、外部威胁分析

外资恶意收购:由于信贷紧缩,蒙牛创始人牛根生将4.5%的股份抵押给摩根斯坦利。由于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蒙牛股价严重缩水,导致原先抵押的股权价格已经严重与价值不符,蒙牛可能面临着有敌意的收购对手购买这些被抵押的股权,其控制权的归属受到严重威胁。潜在竞争者:三聚氰胺事件使中国乳品业重新洗牌,很多钟情蒙牛乳品的消费者分流到其他品牌中去;此外,由于对国内乳制品失去信心,更多人选择国外品牌,这些都构成蒙牛乳业的外部威胁。有效需求不足:在我国13亿人口中,乳制品有效消费者只有6000万人,由于长期不消费乳制品,大部分人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分解乳制品中的乳糖而引起腹痛等症状,使人们不喜欢消费乳制品的现状恶性循环。

四、内部优势分析

品牌效应,忠实的消费者:蒙牛品牌已深入人心,不论是味道还是产品质量,一直被消费者认可,大品牌的优势在于有大批的蒙牛忠诚消费者,不会因为三聚氰胺事件而断然否决他们一直钟情的品牌。企业文化塑造的凝聚力:蒙牛构建和践行了企业文化的三条主线:一是大胜靠德,讲责任,重使命。蒙牛从始至终致力于营造一个追求正确、崇尚正义、充满正气的“三正氛围”,造就“三全员工”——全心、全力、全时;二是大智靠学,讲智慧,重方法。三是大牌靠创,讲品德,重创新。通过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推动了蒙牛的迅速发展,使品牌越打越响。领导者魅力:蒙牛的成功与牛根生密不可分,牛根生注重义气,信奉“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大气财富观,这成为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来源,也是蒙牛团结奶农、经销商等价值链伙伴的原因。创业时,牛根生凭借个人魅力将原伊利的一干大将拉拢过来,形成蒙牛的团队骨干,可以说蒙牛的高速发展离不开这位领导者。

五、内部劣势分析

全员素质的提升:蒙牛尽管过去有着奇迹般的发展速度,但是人员构成比较草莽,素质参差不齐。在新的市场挑战之下,目前的人员构成能否支撑持续高成长将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管理系统的升级换代:以蒙牛为代表的众多中国企业,以绩效导向为管理体系,高业绩目标服务的实用管理手段成就了蒙牛,但随着未来的市场变化,“旧版”管理体系必将被淘汰。资金链断裂:金融风暴、三聚氰胺事件无不给蒙牛乳业蒙上挥之不去的阴影,连续亏损使蒙牛的现金流断裂,目前还面临被外企恶意收购的危险,蒙牛能否顺利度过难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国乳品业高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很多泡沫成分,现在整个乳业发展给人们的总体感觉体现在两个字:“快”和“乱”。这种不和谐的发展势必造成乳业经济的衰退,可以说三聚氰胺事件是一个导火索,引出的不仅仅是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还涉及到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涉及“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国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予以关注。

参考文献:

[1]毛远华.蒙牛文化的启示.《中国有色金属》[j].2008,15:59.

[2]刘帅,刘亮.我国乳业的swot分析.《中国乳业》[j], 2008,6:17-19.

[3]魏琢.看蒙牛品文化.《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j].2008,1.

[4]于晓东.“牛”眼看世——牛根生引导的蒙牛企业文化观.《现代企业文化》[j].2008,6.

乳品安全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经过10年超常规发展,中国奶业如今似乎到了瓶颈期,三聚氰胺事件给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中国乳品业今后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蒙牛乳业为例,运用SWOT模型,对该行业进行分析。

纵观中国乳业1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乳业虽然起步晚、起点低,但发展迅速。奶业总量翻了两番,至2006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排行第三的产奶大国。中国乳业的飞速发展似乎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又一个春天。直至三聚氰胺事件人们才意识到连续快速发展隐藏的泡沫成分。此次事件根源在于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合理、监管体系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国内乳品业遭受巨大打击,消费者对国内奶业失去信任,外资乳企加快扩张中国市场的步伐,国内乳企丧失了与外资乳企在高端奶竞争中已有的优势。就连蒙牛、伊利这两个国内知名大品牌也难逃厄运,连续亏损、金融危机使蒙牛面临着被外资控购的危机,人们开始怀疑,中国乳业真的到了“过冬”的时候?本文以蒙牛乳业为例,运用SWOT模型,对该行业进行分析。

一、蒙牛乳业的发展过程

1999年7月,蒙牛乳业成立,注册资本1398万元。从1999年到2005年,蒙牛销售收入从4365万元跃升至108亿元,短短七年时间,蒙牛增长240多倍,以“火箭速度”经历了神话般的发展,创造了在诞生1000余天里平均一天超越一个乳品企业的销售奇迹,荣列“中国乳品行业竞争第一名”。从2008年9月11日三鹿奶粉含“三聚氰胺”事件开始,中国乳品行业的“汶川大地震”爆发了,中国奶制品行业似乎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在此次事件中,蒙牛也未能幸免,媒体曝光其含有三聚氰胺成分。机遇与威胁并存的今天,蒙牛到了该冷静思考的时候。

二、外部机会分析

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消费者信任感增强: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国乳品业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的一次机会,蒙牛乳业借此可以重新定位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以此为契机,增强消费者对其产品的忠诚度。前段时间,“额外”召回承受几十亿损失的蒙牛,成为液体奶市场恢复最快的品牌,在责任与安全的天平上,蒙牛添上了“诚信”这个最重的砝码。目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重新将蒙牛列入了家庭采购的必需品名单。蒙牛主动背负巨额损失的诚信举措,赢得了众多消费者信任,直接促成了其销量的增长。政府政策支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对乳业一直很重视,1997年将乳业列为重点支持产业,2007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奶业发展目标,加大了奶业扶持力度。潜在需求巨大:中国人多年养成的喝奶习惯不会因三聚氰胺事件而改变,“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国外品牌价位高仍然是多数人难以逾越的槛,内地品牌机会依然存在。中国消费者市场巨大,城镇化可提升居民乳品消费水平。

三、外部威胁分析

外资恶意收购:由于信贷紧缩,蒙牛创始人牛根生将4.5%的股份抵押给摩根斯坦利。由于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蒙牛股价严重缩水,导致原先抵押的股权价格已经严重与价值不符,蒙牛可能面临着有敌意的收购对手购买这些被抵押的股权,其控制权的归属受到严重威胁。潜在竞争者:三聚氰胺事件使中国乳品业重新洗牌,很多钟情蒙牛乳品的消费者分流到其他品牌中去;此外,由于对国内乳制品失去信心,更多人选择国外品牌,这些都构成蒙牛乳业的外部威胁。有效需求不足:在我国13亿人口中,乳制品有效消费者只有6000万人,由于长期不消费乳制品,大部分人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分解乳制品中的乳糖而引起腹痛等症状,使人们不喜欢消费乳制品的现状恶性循环。

四、内部优势分析

品牌效应,忠实的消费者:蒙牛品牌已深入人心,不论是味道还是产品质量,一直被消费者认可,大品牌的优势在于有大批的蒙牛忠诚消费者,不会因为三聚氰胺事件而断然否决他们一直钟情的品牌。企业文化塑造的凝聚力:蒙牛构建和践行了企业文化的三条主线:一是大胜靠德,讲责任,重使命。蒙牛从始至终致力于营造一个追求正确、崇尚正义、充满正气的“三正氛围”,造就“三全员工”——全心、全力、全时;二是大智靠学,讲智慧,重方法。三是大牌靠创,讲品德,重创新。通过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推动了蒙牛的迅速发展,使品牌越打越响。领导者魅力:蒙牛的成功与牛根生密不可分,牛根生注重义气,信奉“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大气财富观,这成为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来源,也是蒙牛团结奶农、经销商等价值链伙伴的原因。创业时,牛根生凭借个人魅力将原伊利的一干大将拉拢过来,形成蒙牛的团队骨干,可以说蒙牛的高速发展离不开这位领导者。

五、内部劣势分析

全员素质的提升:蒙牛尽管过去有着奇迹般的发展速度,但是人员构成比较草莽,素质参差不齐。在新的市场挑战之下,目前的人员构成能否支撑持续高成长将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管理系统的升级换代:以蒙牛为代表的众多中国企业,以绩效导向为管理体系,高业绩目标服务的实用管理手段成就了蒙牛,但随着未来的市场变化,“旧版”管理体系必将被淘汰。资金链断裂:金融风暴、三聚氰胺事件无不给蒙牛乳业蒙上挥之不去的阴影,连续亏损使蒙牛的现金流断裂,目前还面临被外企恶意收购的危险,蒙牛能否顺利度过难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国乳品业高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很多泡沫成分,现在整个乳业发展给人们的总体感觉体现在两个字:“快”和“乱”。这种不和谐的发展势必造成乳业经济的衰退,可以说三聚氰胺事件是一个导火索,引出的不仅仅是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还涉及到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涉及“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国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予以关注。

参考文献:

[1]毛远华.蒙牛文化的启示.《中国有色金属》[J].2008,15:59.

[2]刘帅,刘亮.我国乳业的SWOT分析.《中国乳业》[J],2008,6:17-19.

[3]魏琢.看蒙牛品文化.《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J].2008,1.

[4]于晓东.“牛”眼看世——牛根生引导的蒙牛企业文化观.《现代企业文化》[J].2008,6.

乳品安全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乳品;消费;内蒙古城镇居民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8日

一、内蒙古城镇居民乳品消费现状

(一)消费总体水平状况。乳品行业是内蒙古的特色优势产业,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内蒙古在乳品发展发展方面实现了超常规的进展,在牛奶产量、奶牛存栏量、乳品监管方面名列全国之首,但是在城镇居民的乳品消费方面水平方面就比较落后,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来扭转这一不利局面。(表1)

(二)消费品牌结构状况。对内蒙古自治区的三个主要城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的200名城镇居民采取了抽样调查的方式,在品牌选择上,不同品种的乳制品,消费者有不同的品牌偏好,在调查中,主要分为三类即鲜奶、酸奶和奶粉。鲜奶是内蒙古城镇居民主要的奶类消费品种,经过调查,200名城镇居民中,有92人选择了蒙牛的鲜奶,占全部鲜奶消费人群的46%,有75人选择了伊利的鲜奶,占总人数的37.5%,有20人选择了光明,占总人数的10%。其余的6.5%选择了三元、八喜、银桥、新希望、小丽花等品牌。在酸奶的选择上,对蒙牛的选择仍居第一位,占总酸奶消费人数的35%,伊利占30%,奈伦占21%,其余14%的人群选择了青海酸奶、银桥、双娃等品牌。在奶粉的选择上,有45%的人选择了伊利,有33%的人群选择了蒙牛,有9%的人选择了圣元,其余13%的人群选择了完达山、飞鹤、美赞臣、雀氏等品牌。(表2)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内蒙古城镇居民对乳品的选择比较青睐于当地的乳品品牌,对蒙牛、伊利的消费占大部分。

二、内蒙古城镇居民乳品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乳品消费水平低。从新中国建立到现在,我国的乳品消费经历了一个系统的转变时期,乳品消费水平在进步,但是仍旧处于落后的局面,尤其是内蒙古城镇居民的乳品消费。自2004年以来,尽管乳品消费在不断增加,但是除2008年以外,内蒙古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乳品消费支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近20元左右,虽然内蒙古的乳品产量在近几年来一直居于全国首位,但是消费水平却不尽如人意。内蒙古生产的乳品大部分销往了区外及国外。

(二)季节性消费矛盾。经过调查发现,5~9月是内蒙古城镇居民乳品消费的淡季,这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5~9月是内蒙古相对比较暖和、炎热的季节,根据人们的饮食习惯,炎热的季节居民喜欢食用水果和饮料,这样就产生了水果饮料的替代效应,对乳品的消费自然就会下降;其次,5~9月是牛奶的高产期,这一时期由于气候比较舒适,草类植物的茂盛,使得奶牛的生活环境和食物质量得到了提高,奶产量会出现一年中的高产期,但是由于这一时期的气候炎热,牛奶的保质期缩短,牛奶容易变质,形成产品的积压。消费者会对产品的质量问题产生担忧和质疑,对产品的购买会有所下降。

当年的10月到次年的4月,天气转凉,奶产量会有所下降,这时是乳品销售的旺季。消费者的水果饮料替代效应减弱,消费者对产品的怀疑也慢慢的在消除,对奶产品的消费会增加。

(三)消费结构单一。由于中国的乳品行业起步较晚,生产能力薄弱,相比较国外来说,所生产的乳品品种单一,消费结构也单一,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乳品的生产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内蒙古的乃至全国的两大主导乳品企业蒙牛和伊利所生产的乳品品种较多,如液态奶中的保鲜奶、超高温灭菌奶、花色奶等,酸奶中的红枣奶、核桃奶、原味酸奶、大果粒酸奶、巧克力奶等,奶粉中的配方奶、学生奶粉、婴儿奶粉、老年奶粉、孕妇奶粉、脱脂奶粉、高钙奶粉、益智奶粉、降糖奶粉等,同时还生产黄油、奶酪、冰淇淋、雪糕、炼乳等。品种比较齐全,为消费者的选择提供了很大的余地,但是受到人们饮食习惯和收入水平的影响,内蒙古城镇居民的乳品消费主要集中在液态奶、酸奶和奶粉三个品种上,对其他品种的乳品消费较少。

三、内蒙古城镇居民乳品消费对策研究

(一)政府应采取的对策。内蒙古政府奶业部门可以专门与知名度较高的报纸,如中国食品报、乳业时报、乳品科技等报纸进行合作,开辟奶业专栏,主要报道乳品企业和乳品行业的新闻状况、市场销售状况、乳品的发展、乳品的营养价值等,加强对牛奶及奶产品的正面报道,让消费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乳品行业,重塑对乳品消费的信心。

针对内蒙古自治区乳品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关政府可以组织开展大规模的行业整顿与规范。应该以提高内蒙古城镇居民乳品消费量为总体目标,切实从消费者利益出发,加强对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的监督,严格乳品生产用原料管理和食品添加剂安全管理,在必要时,制定严格的法律条款,对违反行业法规的企业给予严厉的处罚,并力求做到公正、合理。政府在日常管理中,还要监督乳品企业在乳品生产、销售、售后一系列过程中的行为,以此来提高乳品的质量,让消费者喝上放心奶。

(二)企业应采取的对策。保障产品的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作为食品行业的分支――乳品行业对质量的要求最高,内蒙古自治区的乳品企业是内蒙古城镇居民乳品消费的主导企业,要提高内蒙古城镇居民的乳品消费,要求区内企业对产品质量要尤为重视。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保障原料奶的质量,建立一体化的奶站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产品包装线、管道式挤奶器和杀菌设备。严格地从各个方面来保证产品的质量,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优质高效。

为了促进内蒙古城镇居民的乳品消费,乳品企业需要采取一定的促销手段,除了传统的促销方式,如买一赠一、折扣、积分、广告、代言人促销、特定节假日促销等方式,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刺激消费:

1、捆绑搭赠策略。这是乳品企业经常采取的促销方式,它的简便实用性受到了消费者和企业的一致追捧,赠品虽然不多,但是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惊喜。这种方式通常是买一箱产品搭赠2~6包同样规格的产品或者其他的礼品。这一促销手段主要是抓住了消费者“物美价廉”的心理,花同样的价钱,能够得到更多的产品,何乐而不为呢?乳品企业在发展中要坚持采用这一策略,有效地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来促进乳品消费。

2、文化促销。让消费者了解乳品企业文化也会对消费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支持一些公益活动、希望工程、受灾捐助、公益晚会等,不断地提高乳品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样不仅对外做了广告宣传,还会使消费者对此乳品企业产生良好的印象,消费者在此过程中会对企业的产品形成无形的信任,来购买此类产品。

3、品尝会。此种促销手段适用于那些刚生产出来的新产品,消费者对此类新乳品的口味、营养价值、价格等方面并不了解。在商场、学校、超市等人流量较多的地区,让消费者品尝此产品,并对此产品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使得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和接受此产品。此项促销方式可以以最低的成本来宣传产品和企业,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三)消费者应采取的对策。内蒙古城镇居民乳品消费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部分人对乳品营养知识的缺乏,没有认识到乳品对于改善人们体质,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作用。这不仅仅影响到了我们个体的生命健康,同时还影响到了孩子、老人的身体健康。面对这种情况,首先消费者要意识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和问题的严重性,主动地接受乳品消费教育。在日常的生活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培育良好的下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社会上会经常举行一些有关营养知识的讲座、培训、活动等,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也经常开设一些关于养生、健康之类的栏目,这些都为消费者的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消费者要抓住这些机会,不断充实自身的营养知识;其次,乳品消费教育要从孩子抓起。这需要学校和家长双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经常有意识地将自己学到的营养知识灌输给孩子;在学校,将营养知识融入到课本的学习中,融入到学校组织的各项课外活动中,使孩子从小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主要参考文献:

[1]伏浩.中国乳品消费研究.中国农业大学经济学硕士论文,2003.

[2]周俊玲.中国奶类市场研究.农业经济管理博士论文,2001.

乳品安全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乳制品质量;供应链管理;HACCP;综述

1.前言

随着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丑闻不断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世界各国和地区,尤其是食品加工企业对食品安全的质量管理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有的还主要依靠传统的事后型检测方法,这就加大了食品质量存在的风险。各发达国家和地区则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特别是对各高风险的食品行业都要求企业建立HACCP体系,自觉进行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从而保证了国民能享受到安全卫生的食品供应。而乳制品作为一类特殊的食品,具有营养丰富、产业链长、易受微生物污染的特点,供应链环节的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都会对乳制品的整体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如何避免在原料的收购、乳品生产过程和销售环节中产生品质变化,保证产品安全,就成为乳制品加工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2.乳制品质量安全的研究综述

2.1 乳制品安全的国外研究综述

关于乳制品安全是指作为食品的乳品不含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实际危害的有毒、有害物质;食用乳品不会危害人们身体健康、不会带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乳品的卫生安全和营养安全两方面。作为乳制品的质量安全较之食品安全有其特殊性:一是牛乳具有易腐性和不耐储存的特点;二是乳制品大多是流动的液体产品,其质量安全比其它食品更加难以管理和控制。

有关国外乳制品的研究文献比较丰富,涉及奶业的各个环节。由于发达国家对乳业的国内支持政策很多,而且技术比较先进,因此,国外奶业比较发达。美国,奶牛产业是其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一体化程度远远高于种植业,畜牧业一体化经营占85%以上,其中奶业合作企业一体化经营所占比重最大。在美国的畜牧业一体化当中合同制形势占主要地位,按鲜奶产量计,合同制式占95%,公司式占5%。美国对乳制品生产,加工,贮运,销售过程进行全程控制,对奶业发展,注重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强化生产源头控制和进出口检疫;荷兰的乳制品生产企业一直以来都在寻求从奶牛场到乳制品加工厂等一系列环节的质量保护措施,从奶牛场到乳有关国外奶牛养殖产业化的问题,乳制品在荷兰是很重要的农产品,乳制品生产企业的每一环节都要经过严格检验,主要是通过分析和微生物实验来对牛奶的纯度和鲜度进行检验,同时在牛奶的生产加工和运输中,还要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这些预防措施包括对粗料、辅料以及设备的一系列要求,如对饲料生产用水、饲料本身以及首要的监测等。美国和加拿大通过启动“牛群遗传改良计划”体系,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已经成功育成世界上最好的奶牛群;此外,产品加工包装设备的高度自动化、模块化发展也已被国外普遍应用于乳制品的加工包装环节;Gerrit在《现代乳品加工与质量控制》一书中全面介绍了乳制品的基础知识和最新技术研究进展,重点对从品种、牧场管理、产品加工到产品检测、产品包装、质量控制及运输等方面的新技术、新进展进行了阐述。

2.2 乳制品安全的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乳制品的研究,自从2008年震惊全国的三鹿集团“三聚氰胺”事件以来,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便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是关于乳制品质量安全供应链的研究,尤其是原奶问题的研究,鲁嘉明(2008)从整个乳制品供应链的角度出发,以三聚氰胺事件为切入口,找到乳制品供应连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应加强对原奶生产环节和市场的监管,并对原奶和乳制品质量进行不定期检测以改善乳制品供应链的质量监管;高卫星(2008)对乳品供应链中原奶供应商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杨磊、邱祝强、冯文杰和张志勇(2009)研究了基于分层模糊评价法的乳制品供应链质量安全分析及控制,主要从分析乳品供应链每一环节的质量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出发,采用分层模糊评价法对影响指标进行比较,评判乳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风险,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乳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控制策略;钱贵霞、解晶(2009)对中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供应链问题进行了分析,从乳制品供应链角度分析了引起乳制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乳制品供应链管理,消除乳制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隐患,建立乳制品供应链管理的保障机制,促进奶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二是关于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和HACCP的研究,张税丽(2010)、许树琴(2005)、孔庆伟(2010)等人都分别对HACCP体系在乳制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杨俊涛(2010)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对河北省的奶制品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三是关于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的研究,洪晓晖(2005)、马爽(2009)、仇宝山(2009)、陈志鹏(2009)等都用经济学的理论对乳制品的质量安全监管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除此之外,李翠霞、邹晓伟(2010)利用DEA的方法对黑龙江省乳制品加工业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以黑龙江省乳制品加工业生产效率为决策单元,选取原料奶投入量、劳动力和乳品企业资产额为投入指标,乳制品产量和乳品企业产值为产出指标,对黑龙江省乳制品加工业生产效率进行评价,指出黑龙江省乳制品加工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段成立(2005)对我国原奶和乳制品生产环节的安全管理体系、技术保障体系进行了阐述及分析,同时借鉴了乳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找出影响我国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

3.供应链管理与HACCP的基本理论

3.1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被人们真正所熟知是在90年代后期。在供应链应用的基础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也随之而提出。但是,到目前为止,供应链管理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供应链管理强调运用集成的思想和理念,指导企业管理实践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由于供应链管理活动的全局和整个过程都必须贯彻集成的思想,所以,企业的各项资源要素可以实现全方位的优化,实现资源聚变放大作用,最终促进整个管理活动效率的提高。

供应链管理是为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而对供应链关系活动进行集成与整合。这一定义强调了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最终到达用户手中这一整个过程的物流与信息流有关的所有活动,强调了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供应链管理是一个整体的模式,可以用图2-1来表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是企业为了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而对其参与的活动进行的整合和集成,强调利用整体模式来管理供应链节点上的各种活动。供应链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组成,在实际的运行中有一个核心地位的企业负责对供应链的协调和管理,这个核心企业可以使制造商企业(如蒙牛、伊利),也可以是零售商企业(如沃尔玛)等。

3.2 乳制品供应链的概念和特点

乳制品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对于消费领域的产品要求不断提高的结果。一般而言,食品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快速消费品,这使得食品供应链与其他行业供应链相比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具体表现在:

(1)供应链食品从生产到消费周转时间短且环节多。乳品从生产、加工、销售到最后的消费为保证新鲜度抢占市场,在时间上要求非常高,但同时又需要经过多环节操作。在多个环节中,每个环节都必须仔细谨慎才能做到最后消费产品的质量安全,这就要求乳品供应链运作时必须力求高效同时各个环节都必须有效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2)对冷链技术依赖性较强。食品冷链以保证易腐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不仅有对冷链运输系统的技术要求、还有对冷库等储存场所的冷控技术要求,从而才能最终确保乳品的产品品质与质量安全。

3.3 HACCP的基本理论

3.3.1 HACCP的概念和发展史

HACCP的全称是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即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它是一个以预防食品安全为基础的食品安全生产、质量控制的保证体系,由食品的危害分析(Hazard Analysis,HA)和关键控制点(Critical control Points,CCPs)两部分组成。HACCP体系是一种预防性质量控制体系,危害分析有关风险的鉴定、评估,以及对其中的生物、化学、物理危害进行控制的系统方法。它能够确保食品在消费的生产、加工、制造、准备和食用过程的安全,在危害识别、评价和控制方面是一种科学、合理、和系统的方法。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皮尔斯柏利(Pillsbury)公司与美国航空、宇航局纳蒂克实验市联合开发航天食品时形成了HACCP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并正式了其可靠性。1971年,皮尔斯柏利(Pillsbury)公司在第一届美国国家食品保护会议上首次提出HACCP,从此这一概念就在食品工业发展起来。美国是最早使用HACCP系统的国家,此后,美国了不同食品生产和进口食品的HACCP法规,欧共体、加拿大、日本、泰国等国家也相继出笼了实施HACCP体系的法规和命令。

3.3.2 HACCP的主要内容

HACCP方法现已成为世界性的食品质量控制管理的有效办法,HACCP原理经过实际应用与修改,被食品法典委员会确认,由以下七个基本原理组成:①进行危害分析;②确定关键控制点(CCP);③建立关键控制点的关键限值;④建立关键控制点的监控系统;⑤确定纠偏行为;⑥建立验证程序;⑦建立HACCP的计划及文件管理。其主要内容如下图2-2:

HACCP体系作为科学、简便、实用的预防性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自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率先提出,并于90年代起陆续对一些重要的食品制订了相应的技术法规。由于其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效果,引起国际上愈来愈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乃至国际组织相继制订与HACCP体系管理相关的技术法规或文件,作为对食品企业的强制性管理措施和实施指南。例如:加拿大食品检验署(FIA)制订了以HACCP为基础的食品安全强化计划执行手册(1998/12),并制订了HACCP教程指南和HACCP通用模式;欧盟在94/356/EC“对水产品作自我检查的规定”附则中规定了以HACCP原理为基础的方法模式,以后又在2000年7月17日与2001年2月19日提出的多个立法提案中提出要强制推行HACCP体系,对企业实施HACCP体系的有关记录进行监控。因而,可以说HACCP体系的推行已成为当今国际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向与必然要求。

4.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以上文献回顾,发现尽管乳制品安全方面的研究比较多,而且乳制品行业的发展也比较快,奶牛的存栏量由2000年的近500万头增到2011年1300万头,占全球存栏总量的8%;原奶产量从2000年近800万吨到2009年3518万吨,增长3.5倍,稳居世界第三位。乳制品总产值由2005年的862.57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589.19亿元,每年乳制品总产值占GDP的l%左右,乳制品产量由2005年的1310.42万吨增长到2009年的1935.12万吨。乳业作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国民身体素质提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暴露出来的问题更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于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4.1 原料奶生产

原奶质量问题的主要表现有生产方式、饲养技术与管理方式落后,首先是养牛规模小,饲养管理技术落后,我国奶牛的养殖方式主要是农户小规模分散饲养,主要特点是“小、散、低”,由于农户的小规模分散饲养,使得饲养的规范化饲料供给、科学的营养搭配等先进技术难以推广实施;其次是奶牛的饲料安全问题是乳制品安全的源头,饲料的质量安全问题主要表现有饲料的农药残留,饲料变质的残留物以及饲料添加物超标等;最后是饲养环境差,主要是奶牛饲养中的水环境质量和牛舍的清理消毒状况不好。

4.2 奶站——原料奶的贮存

从原料奶被挤出到运送到生产加工环节一般都要经过奶站,奶站作为中转站对乳品的质量安全影响很大,一是挤奶设施的卫生状况,主要是挤奶设备、贮奶设备、运奶设备对牛奶的质量影响很大;二是原料奶运输环节中的微生物污染;三是人为掺假;四是鲜奶的收购检测手段落后。

4.3 乳品加工

乳品加工企业引起质量安全的环节很多,主要有加工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设施设备的条件和状态、内部质量控制的制度、厂区的环境以及操作人员的健康水平等。还有就是牛奶的生产组织方式导致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也是导致乳制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大部分乳品企业和原奶供应户的关系主要还是松散的买卖关系,缺乏强有力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农户的投机行为就难以避免。

4.4 流通和消费

乳制品安全的重点首先是乳品的生产安全,在生产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乳制品的流通和消费安全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在运输过程中常常由于运输车辆的不清洁,或运输中包装破损,或者在流通和销售过程中时间过长导致产品过期,从而出现质量问题;对于不恰当的食用方法也可能造成质量问题,比如对于乳制品的贮存一般需要冷链保存,所以无论是常温牛奶还是包装打开后,一定要放到冰箱里保存,这样就能大大提高乳制品的安全水平。

4.5 乳制品质量安全政策法规和监管制度

相对于发达国家对原料奶和乳制品的严格质量标准、质量检测和监督体系,我国尚未建立有效的从农场到餐桌的质量全程管理体系,除了加工企业自检外,缺乏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对从奶牛饲养、奶牛养殖、加工到销售的HACCP体系,生产全过程潜在危害点的研究和控制较少,检测机构不健全、认证能力不足、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不能满足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其次政府对乳制品安全管理不健全,重终端轻源头,目前对乳制品供应链的下游环节,乳品销售环节监管力度有所加大,但对上游生产,加工行业的监管薄弱,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监管体系。

5.小结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虽然有许多科学管理方法在食品安全监控领域的应用研究,但大多数是将其应用到乳制品生产加工环节,很少有学者将科学的管理方法深入应用到乳制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原料奶和下游销售环节。针对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和问题,以及相关学者的研究,结合供应链管理的和HACCP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整合和构建乳制品供应链,从而形成合力,能够避免出现短板和投机行为,再运用HACCP的理论方法,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乳制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高卫星.乳品供应链中原奶供应商管理问题研究[J].物流技术2009年28卷2期

[2]于海涛.乳与乳制品质量安全探析[J].2010年第三届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论文集

[3]俞燕.关于重建我国乳品质量安全信用保障体系的探讨[J].食品安全,2009(45):24-26

[4]张税丽,李兴光.HACCP管理体系在凝固型酸奶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与生物,2010年1月

[5]孔庆伟,赵欣.HACC体系在配方乳粉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乳业,2010.06

[6]李翠霞,邹晓伟.基于DEA的黑龙江省乳制品加工业生产效率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年第6期

[7]杨磊,邱祝强.冯文杰.张志勇.基于分层模糊评价法的乳品供应链质量安全分析及控制[J].食品科技,2009年第34卷第7期

[8]钱贵霞,解晶.中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供应链问题分析[J].质量安全,2009.10

[9]陈志鹏.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09.05

[10]段成立.我国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论文,2005.12

[11]陈世山,李秋.注册质量审核员HACCP手册[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10

[12]贾敬敬,王喆.中国奶业质量安全控制体系[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03

乳品安全论文范文第10篇

食品安全关涉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但是像皮革奶事件这样的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使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凸显出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缺失。现从皮革奶事件出发,在深入分析案例的基础上,指出了该事件中晨园乳业公司缺失社会责任的表现及产生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公司;社会责任;皮革奶公司

社会责任这一概念一直以来都是各国学者热烈探讨和关注的热点。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赚钱作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应当最大限度地关怀和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近些年来,我国多起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使人们不禁思考,到底是哪些方面出了问题,使得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相关行业虽然在事件发生后进行总结和反思,但是食品安全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一、从皮革奶事件看公司的社会责任问题

(一)案例介绍

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司于2009年2月份接到了一封举报信,举报浙江金华晨园乳业有限公司在生产乳制品的过程中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粉”,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蛋白质含量的目的。金华市质监局、兰溪市质监局于3月5日配合浙江省质监局,对晨园乳品公司进行突击检查。在当场查获60公斤无标签白色粉末,经鉴定该粉末为皮革水解蛋白粉。浙江省质监局在3月18日对浙江晨园乳业八个批次的产品抽样检测,其中三批次成品两批次半成品含有皮革水解蛋白成分。目前证据表明,早在2008年10月20日监管部门在晨园乳业公司当天生产的含乳饮料中,检测出了这种皮革水解物。与三鹿奶粉事件爆发之初的情形相似,该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在事件爆发之初,面对媒体极力的否认其生产的乳制品中添加过皮革水解蛋白。对于匿名举报信中的所称的添加皮革水解蛋白,晨园公司辩解其日生产能力七十吨,可能是当地乳品公司对其眼红对其设计诬陷的。然而这样一场拙劣的公关表演,最终在事实面前原形毕露了。

(二)皮革奶事件中公司存在的社会责任问题

1.践踏消费者权益,滥用非食品添加剂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乳制品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消费品,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乳制品公司生产提供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高质量乳制品,成为了其承担社会责任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一社会责任既包括主从产品数量、规格上对消费者负责,又包括从产品的质量上对消费者负责任。在皮革奶事件中,浙江晨园乳业公司恰恰是缺失这一首要社会责任,为了表面上提高乳制品的蛋白含量,将皮革水解蛋白添加到乳制品之中,制造出了“皮革奶”。这种皮革水解蛋白是利用皮革厂制作服装、皮鞋之后剩下的下脚料甚至是动物毛发等物质,经过水解提炼而成。因在水解提炼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化合物,不能用于加工食用明胶。如果人类长期食用含有皮革水解蛋白的事物,会因重金属有毒化合物在人体内的不断累积最终导致人体中毒,关节疏松肿大甚至死亡。晨园乳制品公司在生产经营中,无视国家法律的规定,漠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滥用非食品添加剂,最终酿成了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

2.经营观念中唯利是图,缺失诚信

我国乳业公司众多,乳业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异常的激烈,为了降低成本赚取高额的利润,浙江晨园乳业公司便将食品的安全意识抛掷脑后,放弃了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一切以利益作为出发点,为了获取短期的经济利益而放弃了可以不断增值的长远利益,全然不考虑消费者的权益,不顾公司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背信弃义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当乳制品的质量出现问题被媒体曝光后,晨园乳业公司不敢于面对,对前来采访的媒体极力掩饰和否认添加过皮革水解蛋白物质,并称这是同行的设计陷害。然而晨园乳业公司的规模不及百人,其名气在金华也不足以引起其他乳品公司的陷害。拙劣的公关表演意图蒙混过关,这样的结局只能是导致消费者对公司的信任危机,最终公司走向破产。

3.对当地奶农及乳品产业造成重创

浙江晨园乳业公司爆发的皮革奶事件,不仅将金华的乳业发展推入了冬天,同时也在全国的乳业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金华作为我国南方地区有名的奶业基地之一,被誉为“南方奶牛之乡”,皮革奶事件的爆发对金华当地乳业甚至国产乳业造成沉重打击,引发了一系列连锁的反应。不管是上游的养殖环节、收购环节还是中下游的生产环节都受到了影响。奶农是乳制品产业链的第一节,奶农体会最深刻的是“奶贱伤农”。对于金华的奶农来说,在2007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后他们已经经历了最困难的时期,鲜奶的收购价格一路下跌至每斤1.25元。而皮革奶事件的爆发使得鲜奶的价格跌到历史最低位,每斤只能卖到1.1元,鲜奶的贱卖严重损害的奶农们的利益。晨园乳业的恶劣行径使得金华乳业的形象蒙羞,这也将当地一些无辜的乳品公司推向被动。

二、皮革奶事件产生的原因

1.公司法中对社会责任规定不完善

我国在2005年的《公司法》第五条第一款中规定了公司要承担社会责任,这在我国立法上是第一次在法律上对公司要承担社会责任进行了规定。但是由于《公司法》对公司的社会责任的规定在公司法总则之中,只是原则性的规定,这就导致了在实践中缺乏操作性。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由于内容庞杂,所涵盖的范围广,仅仅公司法第五条中的一款是不能全面涵盖的。除此之外,我国公司法中没有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定义进行明确的界定,并且没有对内容做出列举及说明,也没有相关的配套措施来保证公司社会责任落实,所以在现实中对公司社会责任无法进行操作。此外我国目前关于公司社会责任无法形成统一体系的现状,使法律对于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无法发挥规范作用。因此,目前无法依据公司法中对公司社会责任的规定来对公司经营活动中的违背社会责任的行为起到预防作用。

2.行业信息不对称致使公司诚信缺失

皮革奶事件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乳制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乳制品消费者很难获得乳制品质量的准确信息,导致乳品消费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广大消费者对于产品主要是通过产品品牌和广告来判断,并且消费者从产品上能够获得的信息仅仅局限于乳制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以及原料配料等信息,对于该乳制品的质量好坏,以及乳制品的原料奶源的安全与否,消费者只能基于对产品和品牌的信任。正是乳制品的“信任品”特征造成了产品质量信号失效,助长了公司尽可能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倾向,进而产生欺骗等问题的发生。在乳制品市场上混同着高质量乳制品和低质量乳制品,使得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公司难以得到高的回报,而那些生产低质量产品的公司得以生存。正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人为的掩盖,皮革奶事件直到相关部门接到举报,真相才得以昭告天下。

3.公司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不足

在步入市场经济轨道后,公司的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不断的增强,公司更多地关注经济责任。部分公司认为承担社会责任只会增加公司的生产成本,在这样的理念影响下,一些公司可能会采取中间态度,只有在受到提醒的情况下才会实施,而有些公司可能根本没有考虑这一问题。然而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公司不履行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其实质上是在失去发展的机会。公司拥有社会责任意识并承担社会责任,进而回馈到社会社区的行为会受到大众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有助于公司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使产品和服务队消费者产生更大的吸引力,进而提高竞争力赢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在皮革奶事件中,浙江晨园乳制品公司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为了追求短期的既得利益,而放弃了公司长期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忽视自己对于消费者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忽视了自己行为为金华地区乳业所带来的灾难性的影响,以至于失去了理性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三、从皮革奶事件看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完善

(一)明确公司法中公司社会责任的规定

当公司将承担社会责任认为是一项可为或不可为的义务时,我们很难对公司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抱有期待。对于像浙江晨园乳业公司这样的缺乏社会责任感唯利是图的公司,需要用国家的强制力来保障公司有效履行义务。所以有必要将公司社会责任在强行法上予以规定下来,不给任何缺失社会责任的公司钻法律漏洞的机会。《公司法》第一条规定是公司法的立法宗旨和目的,其强调了本法主要是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然而对于广大消费者及其他公司外部人的利益的保护则不是公司法的任务。《公司法》在第五条中明确了公司需要承担社会责任,这使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有了确定的法律依据,但是在该条文中没有对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范围事项作出规定,这就导致在实践中不能够很好的运用该条文。为了明确公司对于利益相关人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从根本上保障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在“保护公司、股东、债权人利益”后面增加“消费者、社区居民、环境利益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条款。只有这样规定才会与公司法第五条“公司从事经营活动......承担社会责任”相衔接,从而明确公司需要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对于像晨园乳业这样的公司,公司社会责任如此规定不会在给其任何辩解和钻法律漏洞的机会。

(二)在立法中建立乳品信息及公司信用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不对称是浙江晨园乳制品公司失信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需要建立乳制品信息披露制度。目前我国乳制品包装上的信息过于简略,在包装上对食品日期虽有注明,但只是注明了生产、失效时间及产品的配料信息,消费者在此基础上只能获得有限的食品信息。建立乳制品信息披露制度,这需要法律明确规定乳制品公司在生产和销售产品时,应当明确规定乳制品生产公司在乳制品上贴上编码,该编码应当涵盖乳制品的产地、奶源信息、添加配料信息、生产日期、销售截止日期、功能效用以及销售流通等信息。同时需要在各超市、市场配备查询工具,使得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直接输入产品编码,便可获得产品的全面信息,以便于其选择产品。建立这样一个制度,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免类似皮革奶事件的发生。同时,需要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公司信用信息披露制度。该制度要求生产乳制品的各个公司应当及时且诚信的公布其安全生产信息。在乳制品市场中很多失信的乳制品公司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中生存下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浙江晨园乳业生产的乳品在2008年就曾被查出来含有皮革水解蛋白,之后该公司仍然持续生产经营。如果在当时就有这样的一个制度,晨园乳业存在不诚信记录将被公开,那么相关交易者必然会根据所公布的相关的信息选择是否合作,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合作,从而能够使其信用影响相关交易者的行为,进而对公司自身产生影响。建立这样一个信用信息披露制度,会增加交易的透明度和生产公司信用信息的传递顺畅程度,将乳制品公司的信用通过完善的渠道公之于众,那么相关的交易者必然会所以建立乳品生产公司的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可以减少公司信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虽然这项工作在执行中会困难重重,但这是食品信息透明化趋势的要求,是加强乳制品生产公司信用规制的有效方法,也是建立消费者信任体制的基础。

(三)严格市场准入机制增强公司的社会责任意识

乳品公司市场准入的门槛低是造就乳品公司素质层次不齐的原因。皮革奶事件的发生揭示了公司无视社会责任,急功近利不按照食品的质量标准违法添加非食品添加剂进行生产,无视广大消费者的健康。这些行为对社会和整个乳制品行业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导致了消费者对乳制品行业的信任危机。为了加强公司对其社会责任的认识,首先需要在法律上严格规定乳制品公司的市场准入条件,提高乳制品公司的市场准入门槛。对于缺失社会责任、无视社会责任、无视国家法律规定使用非食品添加剂有着不良记录的公司,可以于法律明确规定对这一类型的公司实行一定期限的资格限制,对于像晨园乳业公司这样的严重者法律可规定直接剥夺其再次准入的资格。葺

[参考文献]

[1]刘俊海.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若干问题[J].理论研究,2007(22).

[2]皮革奶幽灵再现.新浪新闻.

[3]刘凤华.乳及乳制品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学决策,2008(12).

[4]王志涛.公司社会责任实现机制法律问题研究———从如何完善我国公司法谈起[J].法制与经济,2014(371).

[5]赵书山.食品安全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J]中外食品,2008(9).

[6]李福强.论我国公司的社会责任由“毒胶囊”事件引发的思考[J].西南政法大学硕士论文.

[7]朱振.论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完善[J].安徽大学硕士论文.

[8]刘海龙.食品安全与道德风险的规避[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8).

[9]陈旭.乳品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研究[J].中南大学硕士论文.

上一篇:加油站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企业安全文化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