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普法工作成效体会范文

时间:2023-03-20 17:59:21

七五普法工作成效体会

七五普法工作成效体会范文第1篇

一、注重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加强学习是避免走弯路的最好办法,也是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以开展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始终保持勤学、好学、善学的求学习惯,及时组织并参加中心组学习,端正学习态度,注重学习内容,讲究学习方法,力求学习效果,特别是自觉向书本学习,主动向群众学习,积极向实践学习。积极开展贯彻党的十精神、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组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活动,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客观的审视不足,切实改进工作作风,面对新形势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密切联系群众,灾后恢复重建,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任务以及对党委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党委负责人,我围绕中心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把学习方针政策和工作方法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学以致用。通过学习,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解放,观念得到了及时更新,政治洞察力和敏锐性得到了提高,做到了思想上、政治上同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性,增强了宗旨意识,激活了工作激情,进一步提高了驾驭复杂局面、统揽全局和科学决策的能力。

二、履职尽责,全面完成各项工作

(一)做好表率,强化班子自身建设。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我都从严要求,坚持做到“认认真真,学习上要有新进步;堂堂正正,做人上要有新境界;踏踏实实,做事上要有新成效;清清白白,工作上要有新形象”。在班子建设上,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在班子内部大兴“民主、团结”之风,合理摆正自己同组织、同事业的关系,把实现人生价值观同上级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紧密结合起来,增强政治责任感,不讲无原则的话,不办无原则的事,坚决服从区委、区政府领导,坚决执行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决策。作为“一把手”,我始终坚持总揽工作大局,但不包揽一切,放手让分管副职去抓好本职工作,让他们感受到位子是实的,权力是真的,功劳是大家的,责任是自己的,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地为百姓排忧解难,做到工作通力合作不分家,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效能。坚持重大事项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协调好和班子成员之间的工作关系,打造了一个团结的、有战斗力的、能够切实为人民服务的领导班子。

(二)注重创新,扎实践行群众路线。一是坚持把践行群众路线与党的十会议精神结合起来。继续以“加快旅游发展,加强基地建设,主动承接成渝旅游产业转移,着力把打造成川西枢纽线上集休闲、度假、养生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和生态农产品基地”为奋斗目标,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重建为我、我为重建”大讨论以及“实现伟大中国梦,重建美好新”系列实践教育活动,通过召开领导班子会、中心组学习会等形式,把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二是把理论学习与探索创新结合起来。在组织班子成员认真学习灾后重建、产业结构调整、乡村观光旅游等科技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切实增强了班子成员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观念进一步更新,有效提高了领导班子整体的科学决策和创新实践能力。在灾后科学重建工作中,领导班子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作用,践行“党建带重建”的思路,在全镇各新村聚居点探索建立“临时党组织+自建委员会”的重建模式,形成了党组织领导下以受灾群众为主体的灾后重建新格局,并得以在全市推广借鉴。镇灾后重建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上级充分肯定,荣获了2015年度市灾后重建集体二等功。

(三)“4.20”灾后重建工作全面推进

镇坚持灾后重建“政府引导、群众自治”原则,充分发挥群众在灾后重建中的“主体”作用,扎实推进科学重建、廉洁重建、阳光重建、节约重建。一是农房重建扎实推进。全镇灾后农房重建户1172户,其中新村聚居点457户,分散建设715户。截至目前,全镇农房已全部开工,主体完工1076户,入住310户。全镇农房重建进入最后冲刺阶段,12月底前将全面完成农房建设。二是产业重建初见成效。镇依托古镇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特色农业,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全镇已发展茶园13500余亩,猕猴桃1650亩,计划灾后新增茶园4400亩,提升改造茶叶4500亩,新发展猕猴桃300亩;积极配合区旅游局做好古镇景区恢复建设。镇灾后重建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上级充分肯定,荣获了市灾后重建集体二等功。

(四)“五个”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项目工作有序推进。完成镇政府办公大楼的灾后重建加固维修和通村公路建设工作;积极配合区农业、水务、国土、旅游等部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重建工作;做好“七五”工程、水墨二期项目的征地、协调工作。二是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临时生活救助、灾后重建补助、综合直补等各项惠民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做好受灾群众临时过渡安置工作;全力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新农合”参合率99.7%,“新农保”缴费3522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三是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全年流转土地500亩,茶叶、食用菌等产业稳步发展;不断加强古镇经营管理,建立“党支部+协会+业主”模式,盘活利用国有资产。今年古镇接待游客104.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630万元,较去年增加59%。四是重点工作全面推进。以网格化管理体系为基础,自主开发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对全镇各类信息集中汇总、统一管理,初步实现了电子台帐和信息共享;切实开展幸福美丽新乡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通过落实责任、完善预案、加强监测等措施,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及防汛工作。五是依法治镇工作有序开展。积极创建省依法治镇示范镇和庙圷村依法治村示范村,开展法治宣传,依法推进灾后重建。

(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明显。

镇教育实践活动于2015年4月启动,到2015年9月底基本结束。镇党委严格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和“三严三实”的要求,精心组织,抓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全镇教育实践活动进展顺利、成效明显。活动中,共听取收集群众建议和反映问题320余件,征求“”方面的问题和对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43条,共办理群众意见建议150余条。联系帮扶受灾困难群众1109户,下村走访达1600余次,解决困难群众建房难、看病难等问题360余件。

(六)基层党建工作有力推进

一是践行“党建带重建”的思路,在全镇各新村聚居点探索建立“临时党组织+自建委员会”的重建模式,形成了党组织领导下以受灾群众为主体的灾后重建新格局,并得以在全市推广借鉴。二是以后进党组织转化为抓手,采取“一村一策”的方案,从班子建设、问题等方面入手,剖析问题,制定措施,建立台账,对全镇11个村级党组织进行全面整顿和转化升级。三是抓职能转型,探索便民服务新途径。对传统的村级活动室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和布局,率先在全区示范打造“519”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包含“五中心一广场”,实现“九大服务功能”,集党务、村务、事务为一体的群众服务阵地。同时“自建委”也在功能和服务上升级转型成为“自管委”,通过成立小区党支部,构建党员服务网格,实现小区规范化管理。

(七)切实开展“暖冬行动”。为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镇党委高度重视,将暖冬行动作为冬季民生工程的第一位,及时成立了“暖冬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科学制定了工作方案,通过发放过冬御寒物质、维修加固自建过渡房等方式,切实做好受灾群众温暖过冬工作。

(八)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加强示范引领,按照“风正人和事业兴”的要求,严格落实中央的八项规定以及省市区相关作风要求,把干部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加强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的监督,确保依法行政。带头签订了廉洁勤政责任书,带头执行廉政规定,重点强调不得收受礼金、贵重物品;不得参与相关工程单位的宴请和参与娱乐活动,有效避免了商业贿赂问题的发生。二是加强责任落实,明确提出将村两委班子建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村务公开、党员干部教育、民主管理作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点,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任务进行科学细化分解;与各村党支部书记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将年终考核评定情况并做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与奖金挂钩,切实做到了任务明确,考核到位。三是加强品牌创建,开展镇党委政府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和基层工作规范化示范点建设,进一步明晰职权范围,规范职权运行程序,推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利用自行开发的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对全镇、综治维稳、便民服务、产业发展等各类信息集中汇总、实行网格化管理,实现管理信息化、系统化、民主化。四是加强制度建设,镇党委将建章立制工作做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先后建立完善了党委集体议事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学习制度、“三公开”制度、村级“三资”管理制度,镇村干部行为规范等,切实增强了各级党员干部牢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廉洁自律,树好廉政榜样

(一)加强学习,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打好思想基础,筑牢思想防线。今年,我认真学习党的“十”会议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纪条规,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以及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摆正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把党的教育化为内在的信念和道德约束力量,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把得住嘴巴、抗得住诱惑,时刻谨记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坚持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经常听取群众的意见,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

(二)强化领导,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作为“一把人”,我在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的同时,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同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工作一起列入工作计划,把党风廉政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实行“一票否决”,年初,与各村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对全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定好了调,起好了步。工作中,每月定期组织机关干部及村组负责人,参加党风廉政建设知识讲座,收看反腐倡廉专题片和警示教育片,撰写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心得体会文章,不断增强党员干部、领导干部的法纪法规、党纪条规意识和廉洁从政意识。

(三)规范制度,从源头上防止腐败。领导干部如何掌好权、用好权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政治问题,对于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使镇村级领导干部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自觉树立执政为民的权力观,把权力的着力点放在为人民服务中,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扎扎实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是我这个镇党委负责人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初,我镇从加强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入手,把廉政建设的重点放在对权力的制约、资金的监督、公车使用和干部任用的监督上,制定了财务审批制度,规定重大开支实行书记办公会研究、镇长一支笔审批,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招待费管理制度,对招待费用实行“定点、定标准、定陪客人数”的管理办法,明确招待范围、招待标准和年度招待费支出总量;严格公车使用制度,公车调动由党政办公室统一负责,既要保证工作用车的需要,又要严格控制费用支出的原则,对于公车的维修、保养统一由党政办公室报主要领导审批,杜绝了出人情车、公车私用等现象;严格干部人事调整实行公示制度,凡是机关干部岗位职能变换、评优、入党等严格按照程序,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推行任用考察公示,引入民主、公开、竞争机制,坚持“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工作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一年来,我在带领班子集体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落实的同时,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模范执行和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严格实行政务公开,坚持重大事项经集体研究,民主决策,严格执行个人重大事项申报制度,严格执行不准接受和赠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印制、发售使用代币券、卡的规定,从不接受影响公务的吃请,严格执行小汽车配备和管理规定,严格执行财政金融法规和财务制度,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各项工作的重头戏;在工作中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维护党和政府形象,不该说的坚决不说,不该做的坚决不做,该说该做的绝不推诿。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果断不做。正确处理了党性和人性之间的关系,做到了把得住大节,管得住小节,吃得住艰苦,耐得住诱惑。

四、学法守法,坚持依法治镇

(一)抓意识强化,增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主动性。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始终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作为全民普法的“龙头”来抓,不断深化“为官先要学法,为政要会用法”的理念。根据《关于“六五”普法期间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意见》,建立健全镇党委中心组学法,提出了工作目标明确、学习内容明确、学习形式明确、考核办法明确的四“明确”要求,建立了领导干部法制教育联席会议制度。

(二)开展法治创建活动,提高依法管理能力。深入开展“法治示范乡镇、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将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贯穿于创建考核之中,实行“一票否决制”。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实行网上办公、网上监督,将公开情况纳入年度机关作风建设考核内容。

(三)抓督促检查,增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实效性。定期检查或督查,将学法用法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领导干部任免、晋升、奖惩的重要依据。结合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及时公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接受社会群众监督。

2015年的工作,大体如上所述。我的思想水平,工作能力和领导经验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而论,的确还有许多方面的工作需要进一步研究、开拓。不少工作是可以抓得更好一点的,有的是疏忽了,有的是想到了而没有做到。如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还不够,古镇文化开发还不深,经济发展还不能很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愿望,村级班子建设和党员培训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

来年工作打算:深入落实党的十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大政方针,按照“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灾区恢复重建总体目标,牢牢抓住灾后重建这一最后的历时机遇,全面推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为实现“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灾区恢复重建总体目标,牢牢抓住灾后重建这一历史机遇,全面推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抓班子建设,强化基层堡垒作用。继续争创“四好”班子,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求真务实,切实抓好班子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党的建设,重点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堡垒作用,围绕全镇经济发展开展好工作。(二)狠抓基层党建,推进基层阵地建设。一是以庙圷村“519”农村公共服务中心为示范,狠抓职能转型,全面加强各安置小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二是继续践行“党建带重建”思路,及时转变小区“自建委”职能,全面建立了“组织引领+村民自治+产业支撑”的灾后重建小区规范管理和产业同步发展的新模式。(三)狠抓灾后重建,确保群众早日入住新居。一是继续抓好灾后农房重建工作,通过倒排工期、加强监督,确保2015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6个集中安置点及分散安置农房建设工作。二是稳步推进灾后重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项目重建工作。

七五普法工作成效体会范文第2篇

县长何昌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开拓进取,砥砺奋进,第十六届政府工作卓有成效

2013年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我们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第十六届县人民政府工作成效显著,为马关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全力扩总量、提质量,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力破解发展难题,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52.1亿元增加到78.6亿元,年均增长11.4%;人均生产总值从14032元增加到20807元,年均增长10%;财政总收入从8.3亿元增加到10.2亿元,年均增长5.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4.3亿元增加到5.4亿元,年均增长5.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从16.8亿元增加到25.9亿元,年均增长11.4%;固定资产投资从17.7亿元增加到44亿元,年均增长2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1亿元增加到33.5亿元,年均增长12.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534元提高到25570元,年均增长8.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716元提高到8360元,年均增长15.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从59.3亿元增加到92.1亿元,年均增长11.6%,各项贷款余额从29.8亿元增加到56.2亿元,年均增长17.2%。

(二)全力调结构、促转型,产业发展不断优化。着力壮大产业规模,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农业发展后劲增强。农业增加值从13.2亿元增加到18亿元,年均增长6.2%。全面实施“三农”发展大规划,整合“三农”项目1693个,投入各类资金42.8亿元,兑现各种惠农补贴2.5亿元。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粮食产量从1.65亿公斤增加到1.76亿公斤。经济作物、地产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累计收购烟叶39.2万担,实现烟农收入5.2亿元。肉牛养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实现存栏6.8万头。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从57个增加到385个。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三权三证”抵押融资贷款余额达4.5亿元。新型工业加速壮大。全部工业增加值从17.6亿元增加到24.1亿元,年均增长1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14.9亿元增加到21.3亿元,年均增长18%。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矿产资源“两整一提高”专项工作有序推进,矿业秩序明显好转。年采矿210万吨、日选矿8000吨、年产60万立方混凝土搅拌站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达号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逐步完善,搬迁安置工作顺利推进;年产10万吨锌60吨铟冶炼技改项目开工建设;年采矿360万吨扩建项目、南山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园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2013年被列为全国资源型成熟型城市、重要资源供应和后备基地。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4亿元增加到29.5亿元,年均增长7.8%。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和改造城乡集贸市场6个。加大对限额商贸流通企业培育、“两个10万元”小微企业等扶持力度,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7010户增加到11560户,民营经济户数达431户,从业人员2635人。深入实施“互联网+”服务业发展,搭建了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36个农村淘宝“村小二”服务站。大力扶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开发建设佳宏凯旋城、公园世家等商品房住宅小区13个,新增商品住房3749套49.6万平方米,销售2678套41.5万平方米,兑现购房补贴974.8万元。住宿餐饮、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行业加快发展,城乡市场流通体系不断完善,消费日趋活跃。

(三)全力打基础、强功能,城乡建设不断加快。抢抓国家、省州加快发展系列战略机遇,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投入交通建设资金5亿元,改造了健康至四一九、都龙至南江河等县乡公路3条104公里,建成农村公路89条703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2916公里,自然村通公路率达100%。文马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都龙至茅坪至金厂水头、屏边至马关至兴街(马关段)二级公路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投入水利建设资金8.95亿元,达号水库、鱼洞门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完成城子卡、大深沟等1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边水库、夹寒箐水库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一把伞、木厂等水库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建成“五小水利”工程1.2万件,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8万亩,解决了5.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投入能源建设资金4.9亿元,小白河二级、南浦河新寨等水电站投入使用,小白河一级电站建设有序推进,小白河三级、南浦河三级、风电开发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全县水电总装机容量达33.4万千瓦;建成110千伏变电站2座,完成农网升级改造920千米。城区天然气管道投入使用,液化气使用覆盖面不断扩大。14个乡(镇、场)实现4G网络全覆盖,行政村光纤宽带通达率达98%,通信建设加快发展。城乡品质显著提升。投入建设资金43.3亿元,完成第二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城乡建设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广环路、安康路等市政道路建成投入使用,逢春生态公园、逢春大道绿化亮化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市政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县城建成区面积由6.27平方公里增加到6.9平方公里。重点村落发展规划编制加快推进,八寨、都龙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马白马洒村、八寨街脚村被列为部级传统村落,仁和、古林箐等集镇开发建设成效明显。城镇化率从37.4%提高到43%。

(四)全力抓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不断激发。坚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添动力,在扩大开放上拓空间,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改革稳步推进。职能转变和政府机构、行政审批制度、事业单位分类、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深化,行政机关公务用车、养老保险等制度改革稳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政资金管理、营改增、投融资等改革有序开展,其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合作步伐加快。对内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实施国内经济合作项目115个,到位资金106.4亿元。都龙口岸获国家批准为国际性常年开放口岸,“一关两检”功能设施建设完成并通过州级功能验收,边贸市场、口岸延长线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通关条件基本成熟。对外合作交流不断加强,边境贸易持续发展,边贸总额从6亿元增加到10.7亿元,年均增长15.6%。

(五)全力增投入、惠民生,群众生活不断改善。坚持民生优先,加大民生保障,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脱贫攻坚全面加速。整合各类扶贫资金29亿元,投入16.9亿元,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坡脚镇整乡推进建设完成,篾厂乡整乡推进顺利实施,建成整村推进289个,改造农村危房2.34万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44个,投入贫困户产业补助资金3000余万元,实现脱贫4.93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10个百分点。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新县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建成乡镇、农村幼儿园9所。义务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2013年荣获“全国农村营养改善工作先进县”称号,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20万平方米,新建校舍30.9万平方米。与州一中开展合作办学,高中教育升学率达83.6%,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加快发展,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从7.83年提高到8.61年。卫计事业全面加快。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实施,县人民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实现整体搬迁,县中医医院整体搬迁工程基本完工,实施了7个卫生院56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光明工程”和妇幼健康计划稳步开展,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成功创建为二级甲等医院,群众看病难得到进一步缓解。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公共卫生防控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2015年被评为“云南省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保障全面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达96%,新农合参合率、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99.4%,建成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福利院、敬老院共10所,发放城乡低保金6.5亿元,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16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3万人,发放创业贷款1.3亿元,建成保障性住房988套,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3600户,发放廉租住房补贴580万元。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持续深入,2016年被命名为州级“文明县城”,“两馆一中心”免费开放,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9.1%、99.8%。县城全民健身中心项目有序推进,竞技体育广泛开展。科技事业稳步推进,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全面启动,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史志、档案、保密、气象、邮政、统计、消防、防震减灾等事业取得新进展。

(六)全力重保护、严防治,生态建设不断推进。坚持生态立县、绿色惠民、保护优先,投入1.7亿元用于生态建设,促进绿色生态和谐发展。资源保护力度加大。深入实施“七彩云南马关保护行动”和“森林马关”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完成退耕还林、人工造林、封山育林17.6万亩,森林覆盖率从49.9%提高到55.1%,兑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2544万元。林业大检查大清理工作取得实效,木材采伐、加工经营管理进一步加强。严守耕地红线和严格耕地保护制度,高效节约集约用地,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6.4万亩,水土保持综合治理4.7万亩。认真贯彻新《环境保护法》,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环保执法水平逐步提高。环境治理成效明显。矿业秩序整治持续推进,私挖滥采、破坏环境等行为得到遏制,政策性关闭煤矿工作顺利完成,南北河、南滚河等流域重金属污染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工作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明显。城乡“五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工作扎实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开展,美丽宜居马关建设初显成效。

(七)全力抓创新、强治理,和谐氛围不断浓厚。始终把社会治理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大事,狠抓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等工作,全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治理体系日趋完善。法治马关、平安马关创建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圆满收官,“七五”普法顺利启动,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不断增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全面完成,县乡(镇)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始终保持打击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打黑除恶”“两抢一盗”“缉枪治爆”等系列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持续推进,2015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平安先进县”。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由全省116位上升至72位。渠道不断畅通。“五级”联动工作扎实开展,县级联合接访大厅、乡(镇、场)视频接访系统建成投入使用,群众利益表达渠道进一步畅通,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受理来信来访4320件9912人次,办结4216件,办结率98%。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安全生产工作机制持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入开展,安全事故处置和突发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社会氛围和谐融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兴边富民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得到巩固提升,国防动员、管边控边等工作有序推进,社会和谐氛围不断浓厚。

(八)全力转职能、优环境,行政效能不断提升。加强政务服务、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服务体系明显健全。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公开行政权力运行和便民服务措施,承接上级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48项,“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加快推进,公开政府信息3.6万条。县级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开通运行,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全面覆盖。公共资源交易逐步规范,完成交易项目634个,交易额9.46亿元,节约增资5340万元。行政效率明显提升。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力度不断加大,从县级财政安排了600万元经费,专项用于解决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中群众反映强烈且无项目支撑的民生问题。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42件、政协委员提案514件,满意率分别为98.6%和98.8%。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等人民团体联系,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强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公共资金、国有资产资源监管更加严格,楼堂馆所全面停建,“三公”经费年均下降8.7%。

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的关键之年。我们克服了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财政增收节支困难等严峻形势,狠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增长促良好开局等政策措施落实,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3%;财政总收入增长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9.4%;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3.5%和17.4%。除两个居民收入外,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2016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实现,承诺的10件惠民实事得到有效落实。

各位代表,四年来,第十六届县人民政府忠于职守、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勤于奉献。我们欣喜地看到,马关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步伐更加坚实,经济更加繁荣,城乡更加美丽,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这四年所取得的成绩,是州委、州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苦干实干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马关建设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和奋斗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驻马、武警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来之不易,成就令人振奋,经验弥足珍贵。四年的发展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一是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咬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立足自身优势,完善发展思路,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二是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责任,牢记执政为民的宗旨,狠抓脱贫解困,增进人民福祉,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民众;三是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第一动力,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在形势变化中捕捉机遇,抢占发展先机,厚植跨越发展新优势;四是必须把创新社会治理作为第一保障,深化对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创新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五是必须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作为第一前提,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决策水平和执行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优良环境。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路上,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综合实力不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产业发展水平和层次不高,结构不优,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任务艰巨。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路网、能源网、水网等基本要素不健全,发展基础不牢固,支撑跨越发展的基础保障体系亟待完善。三是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社会事业发展投入需求较大,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低,脱贫摘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四是城乡人居环境需大力整治。城乡脏乱差等不文明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人居环境仍然是制约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五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加强。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现象依然存在,行政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发展环境还不够优化,转变发展方式任务仍然繁重。六是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社会深层次矛盾日渐凸显,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需进一步加强,社会和谐稳定压力较大。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是马关完成“十三五”规划、增进民生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是我们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借势而起的机遇期。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和潜在风险并存,但国内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脱贫攻坚规划等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县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云南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三大定位”目标、沿边经济带、“五网”建设大会战、重点产业扶持等政策叠加,为我县跨越发展激发了动能。文山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的发展战略,实施“五网”基础建设、六大产业扶持、迈入“高铁时代”和文马高速公路建设,为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活力。我们坚信,有多年持续发展的动力集聚,马关的经济社会发展正迈入大有作为的时期,我们将紧紧抓住各种有利条件,全力破解各类难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马关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根据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的部署,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马关打造成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节点、全国重要矿产资源后备和研发加工基地、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示范区、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奋力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马关篇章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奋斗目标建议为:力争到2021年底,地区生产总值达130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8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9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9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200元,年均增长9%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000元,年均增长10%以上。

围绕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新一届政府建议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全力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围绕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加快构建基础设施网络。狠抓“五网”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支撑县域经济发展保障能力。建成文马高速公路和都龙至茅坪至金厂水头二级公路,争取开工建设沿边高速公路和屏边至马关至兴街(马关段)二级公路,积极开展文山至马关至河口铁路、马关通用(通勤)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快进入国家和省规划盘子,着力构建“南出北联、东西贯通”的大交通网络格局。改造提升县乡公路150公里,硬化通自然村公路548公里,全力抓好沿边公路、产业道路建设。积极推进水电站项目建设,支持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加大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力度,实现35千伏电力保障全覆盖,加快成品油和天然气输送网络建设,着力提升能源保障水平。抓实河边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积极争取河道治理、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深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改造,解决农村1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完成“五小水利”工程8500件,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2万亩。强化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应用,深入实施“宽带乡村”工程,确保行政村100%通有线光纤,实现4G网络全覆盖,基本建成共享普惠、高速高效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二)围绕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役。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目标,坚持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全面抓好“五个一批”落实,扎实推进兴边富民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不断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加大产业扶持培育力度,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建立完善贫困退出机制,强化脱贫攻坚绩效考核,确保2018年如期脱贫摘帽,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一区两廊三带”的生产力空间布局战略,加速发展以特色农业为基础、新型工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坚守粮食安全底线,大力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发展食品加工业,着力推进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拓宽销售市场,提升农业生态健康价值,力争把马关建成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示范区,到2021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3亿元,年均增长5%以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完成年产10万吨锌60吨铟冶炼技改项目建设并实现投产达产,加快推进年采矿360万吨扩建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优化发展环境。力争把马关建成全国重要的铟锡锌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基地,到2021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53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加速提升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康体休闲、社会服务等为重点的服务业。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着力构建生态养生、文化旅游、乡村体验等旅游产品体系,推动住宿餐饮、房地产开发、娱乐、零售等行业健康发展。力争把马关建成全州新兴民族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到2021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2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

(四)围绕建设美丽宜居家园,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转变城乡发展方式,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充分发挥规划引领控制作用,推进“多规合一”,抓好城乡规划编制和执行工作,构建科学完善城乡体系。扎实抓好老城区提升改造,加快推进逢春片区建设,建成逢春生态公园、民族文化公园、逢春假日酒店等一批“城市会客厅”。大力推进学校、医院、公共停车场、城市综合体等公共设施建设。抓好各类特色集镇开发建设,增强城镇吸纳力和辐射力,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力争城镇面积扩大到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6%以上。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撤县设市。深入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扎实抓好城乡“五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工作,把马关建成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宜居家园。

(五)围绕竭力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顺应人民群众期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力争到2021年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0.6年。加快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药品供应保障四大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三级医疗卫计服务网络,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落实“全面二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全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制度,加快推进居家养老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健全住房保障机制,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推进殡葬改革,统筹推进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六)围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推动绿色生态永续发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进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深入实施“绿水青山”计划,推进“森林马关”建设,扎实抓好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饮用水源地、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力争到2021年森林覆盖率达58%。全面落实新《环境保护法》,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持续抓好重点行业“三废”污染治理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加强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资源节约,淘汰落后产能。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严格耕地保护,控制用地指标,加强资源保护开发,提升资源利用水平,积极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县。

(七)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全面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释放农村发展新动能。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政策性、合作性、商业性普惠金融体系,深入推进土地、财税、政府购买服务等关键领域改革创新,统筹推进社会事业、生态文明、社会治理、民主法治等领域改革,努力破解机制障碍。加快都龙口岸开放进程,提高通关、通行便利化水平。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构建区域互动合作机制,推进多领域、多层次合作,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努力引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落户马关发展。

(八)围绕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和谐平安马关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公共安全保障,提升民主法治水平。深入推进法治马关、平安马关建设,扎实抓好“七五”普法,全力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进一步规范秩序,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依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扎实抓好禁毒防艾工作。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整体水平。统筹推进国防动员、爱民固边、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扎实抓好边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全力维护民族团结、边疆和谐稳定。

(九)围绕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将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推行政府机构、职能、责任法定化,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完善依法决策机制,严格遵循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切实提高依法决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加强制度建设,大力推行政务公开,确保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持之以恒纠“”,努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风尚。

三、攻坚克难,奋发实干,确保2017年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2017年,是我县决战脱贫攻坚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第十七届县人民政府蓄势启航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事关脱贫摘帽和全面建成小康,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主要发展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州下达的任务。

为完成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抓好产业经济发展,扩大综合经济总量。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深入推广科技应用,全面实施粮食增产提质计划,实现粮食总产量1.78亿公斤。积极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完成烟叶收购7.2万担。巩固草果、地产药材、核桃种植面积,引导发展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继续抓好畜牧业扶持发展,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力度,实现肉牛存栏7万头,生猪存栏43万头。积极培育创建国家和省级合作示范社,加大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扶持力度,打造马关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力争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9亿元。二是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继续推进矿产资源“两整一提高”和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工作。年内完成10万吨锌60吨铟冶炼技改项目主体工程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年采矿360万吨扩建项目、兴盛斋老字号糕点1000吨生产技改项目;积极做好都龙矿区废石综合回收利用、南加尾矿库及排土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开工建设南山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化园区,完善园区发展服务环境,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和集群效应。力争完成工业增加值26亿元以上。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八寨、篾厂等乡镇农村信用社网点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主动帮助和指导企业开展商标培育申报工作,大力创建马关品牌。稳步推进罗家坪、马洒、阿峨新寨等民族特色村建设。建成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全面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大力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科学引导通信、中介、法律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力争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3亿元。

(二)着力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围绕危房改造、产业发展、基础完善等建设内容,大力实施“参与式”扶贫,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深入挖掘社会帮扶力量,形成脱贫攻坚合力。加大扶贫资金整合力度,完成37个易地扶贫搬迁点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兴边富民沿边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建设,抓好特困农户安居房建设。加大产业扶持力度,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力争创建县级产业示范点8个、乡镇级产业示范点34个。加大教育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上学难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推进扶贫开发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逐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三)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持续发展后劲。一是完善路网结构。加快文马高速公路(马关段)征地拆迁工作,争取年内开工建设都龙至茅坪至金厂水头二级公路,积极做好沿边高速公路、屏边至马关至兴街(马关段)二级公路、文山至马关至河口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完成通行政村路面硬化工程,改善群众出行条件。二是拓展能源基础。支持做好风电项目前期测风工作,积极推进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利用推广,加强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开工建设银泉、雁河等加油站。深入推进小白河一级、干沟河等水电站建设。全面实施城农网升级改造,提升城乡电力保障水平。三是夯实水利基础。加快河边水库、夹寒箐水库、田房水库建设,力争启动实施木厂水库、达布斯水库、鱼塘水库、一把伞水库试堵工程等项目建设,深入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小型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等项目,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四是加快网络建设。积极推进宽带乡村工程,力争所有行政村有线光纤、4G网络全覆盖。加快完善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网络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互联互通和共享。

(四)着力抓好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平衡发展格局。一是提升城乡规划设计。继续完善城乡规划编制,加快城区和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修编,年内完成1个重点特色乡镇规划,严格执行“一书两证”规划审批制度,科学指导城乡建设发展。二是提升城镇对外新形象。围绕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加快推进逢春片区开发建设和老城区提升改造,建成逢春生态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并投入使用。统筹推进文马高速公路连接线、宁安路等市政道路和县城地下综合管廊、民族文化公园、城南综合交通客运站建设。启动建设亚龙星城、尚水澜山二期等房地产项目。加大都龙、木厂等集镇开发力度,加快马关、都龙棚户区项目建设,完善城镇服务功能,争取启动1个美丽宜居集镇建设。三是提升城乡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城乡“五治三改一拆一增”工作,全面治理城乡环境乱象、环境污染、违法违规建筑等问题。大力开展农村“七改三清”工作,加快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县城垃圾清运市场化运作,建立城乡垃圾处理收费机制。不断提高城乡管理水平,改善城乡生活环境。

(五)着力抓好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发展内生动力。一是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不断完善网上审批、并联审批,优化服务环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三权三证”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扎实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加快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确保按期完成改革任务。进一步抓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药卫生等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统筹推进教育、科技、文化、供销等各领域改革。二是持续扩大开放。力争年内都龙口岸“一关两检”等功能设施通过省级和部级验收,实现外交换文正式开放,争取建成口岸边民互市和商贸城项目并投入使用,研究制定繁荣口岸发展政策措施,全面提升口岸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加快边贸发展。三是大力招商引资。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强化跟踪问效,不断提高招商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全面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产业层次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落户马关。

(六)着力抓好财税金融工作,加大资金保障能力。一是提升财政服务功能。全力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强化财源扶持培育,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税收征管,严防“跑冒滴漏”。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平稳增长。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预算执行,加大对民生领域和重点项目保障力度,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确保财政预算收支平衡。二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推进银政银企合作,充分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科学调控政府债务,缓解资金压力。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金融违法犯罪活动,创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维护正常金融秩序。

(七)着力抓好绿色生态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一是加强生态资源保护。严格生态红线管控,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加快“城增村减”土地项目实施,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加快推进大丫口水库及周边村寨“两污”综合治理工程,保障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安全。深入推进“森林马关”建设,严格林木采伐限额管理,进一步规范木材加工经营秩序,扎实抓好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二是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为重点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和清洁节能生产,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县创建,争取创建省级生态乡镇9个、州级生态村18个。

(八)着力抓好社会事业发展,解决民生发展难题。一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加大学前教育办园力度,力争3至5周岁幼儿入园班率达85%以上。全面实施好都龙中心校、八寨中心校、马白镇中学等项目建设,新建义务教育阶段校舍37万平方米,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年内通过国家和省州验收。继续推进与州一中合作办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积极办好特殊教育、民族教育。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深入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扎实抓好苗族兜阳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与申报,加快推进小马固新寨等特色旅游村开发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三是稳步发展卫计事业。完成县中医医院整体搬迁工作,开工建设县第二人民医院,进一步完善乡(镇、场)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配置,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扎实抓好重大疾病、传染病防治,促进公共卫生健康发展。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等扶持政策,加强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不断扩大“五险”参保范围。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7%以上。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低保动态管理机制、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逐步解决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加快老年事业发展步伐,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稳步推进殡葬改革,加快县城经营性公墓建设,启动坡脚、都龙2个乡镇级公益性公墓建设。扎实推进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统筹推动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史志、档案、保密、气象、邮政、统计、消防等事业协调发展。

(九)着力抓好社会综合治理,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一是加快法治马关建设。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工作,提高全县公民基本法律素养。完善法律服务体系,扩大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范围,积极推行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制度,年内实现行政机关法律顾问全覆盖。二是推进平安马关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综合治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机制,畅通群众渠道,依法依规解决好群众合理诉求。严厉打击各类暴力犯罪,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两抢一盗”等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强化和谐马关建设。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治理民族宗教事务,全力维护各民族团结和睦良好局面。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稳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主动做好扫雷协调服务工作,按时完成封围任务。不断加大管边控边力度,确保边疆和谐稳定,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十)着力抓好政府自身建设,提升行政效能水平。一是强化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政府职能法定化和事权规范化。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切实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确保权责明晰、政令畅通。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二是强化服务职能。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法,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加快信息化与政务服务相结合,推进资源集中共享,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三是强化作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持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推进“六个严禁”专项整治行动,坚决克服敷衍塞责、推诿扯皮,杜绝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四是强化监督问责。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司法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安排230万元专项资金解决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切实提高解决率和满意率;大力推行重要工作限时办结制,严肃行政问责。五是强化廉政建设。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推动政府工作提速、提质和提效,以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凝聚民心、推动发展。

各位代表,2017年,在整体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将竭尽全力办好10件惠民实事:一是脱贫出列3个贫困乡镇、35个贫困村、3.4万贫困人口。二是实施19000户以上农村危房改造,改善群众住房安全条件。三是全面实施600户左右特困群众安居房建设,保障特困群众住房安全。四是完成“五小水利”工程1500件,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检测,解决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五是全面启动51个贫困行政村50户以上自然村通村道路硬化,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六是全面实施113个校点398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建设,促进教育公平。七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考取高等院校和就读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或中专的,每人每年分别给予2000元和1000元助学金。八是全面完成100户以上连片村寨微型消防站建设,配齐消防器材,提升农村消防应急保障水平。九是开通县城区新能源城市公交客运专线,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广大群众出行条件。十是重拳整治影响城乡人居环境的“脏乱污堵”等“顽疾”,修复完善城区市政基础设施,确保年内见成效,营造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城乡环境。

七五普法工作成效体会范文第3篇

土默特左旗人民政府旗长 成红亮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旗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旗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我旗发展充满挑战、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旗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旗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旗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旗各族人民,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旗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到2017年底,预计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9亿元,是2012年的1.2倍,年均增长6%;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9.69亿元,年均增长15.4%;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8亿元,是2012年的1.3倍,年均增长5.6%,五年累计完成投资4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亿元,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增长10%;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695元、15003元,年均增长5%和6%,三次产业比例优化到14:34:52,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现了新提升。

(一)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经济发展第一要务,提质增效,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现代农牧业发展成效显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增产增收,设施农业扩量增效。经积极争取,我旗被农业部认定为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实施了5000亩核心区建设工程,引进种植示范新品种32个,物联网智能数字化管理系统一期工程全面完工。启动了盐碱地改良工程,建成高标准农田5.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1.2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达424个。全旗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7万亩左右,年产量达到6300吨。规模化养殖场、奶牛牧场达到189个,牲畜存栏总量达到72.4万头,奶牛规模化养殖率达到99%,鲜奶产量占全市的48%。成功申报全国奶牛养殖大县种养结合整县推进项目,以奶业为核心的现代畜牧业走在全国前列。

工业产业提质增效。2017年,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8家,总产值预计完成150亿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五年来,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6个,引进国内资金290亿元,初步形成以乳制品、新能源、化工、电力、新兴材料为主导产业的新型工业化格局。国电奈伦、香岛、华电光伏发电、上禾生物科技等一批重点企业相继建成投产。3D打印创新中心、嘉盛新能源、渔光一体等项目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一期七个项目进展顺利,正极厂、锂电池厂建成投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拆除500吨落后水泥生产线2条,推动金山热电厂等企业实施技改项目15个。金山开发区成功升级为部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持续加大,累计获批部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自治区级民营科技企业6家,引进具有发展前景的创新型科技项目31个,金山高新区众创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第三批部级众创空间。

第三产业发展亮点纷呈。旅游业发展提速,五年来,接待游客量超过9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2亿元。敕勒川文化旅游园区建设进展顺利,盛元广场、圣主广场、草原部落等9个景观景点投入运营。土默特红色革命旅游教育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乌兰夫故居、贾力更故居、荣耀先故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白石生态旅游区、喇嘛洞等旅游景区品质不断提升。景区等级评定工作取得新成效,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3个,敕勒川文化旅游园区被评为首批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圆满承办了自治区第二十七届草原旅游那达慕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累计引进电子商务企业11家,建成覆盖旗、乡、村快递网点30处,线上线下交易额达2000万元。金融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增各类金融机构8家,金融助农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全旗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96.7亿元、49亿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61%、103%。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蓬勃发展。

(二)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基础先行第一任务,补齐短板,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完成了察素齐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人防规划、消防规划、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和各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察素齐镇城镇建设加快推进,累计投资14.3亿元完成了敕勒川大街、和平路、草原街等18条道路的新建、改建工程。实施了文化中心、奥林匹克体育场、体育馆、金山学校、政务服务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完成了11处节点街心公园和14条街巷绿化亮化改造提升工程,新建水冲公厕27座。建成区面积从11平方公里扩大到13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覆盖率达到35.2%。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实推进,五年来,建成保障性住房909套,完成棚户区改造630户。全旗环卫基础设施、公用卫生配套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察素齐镇成功创建为部级卫生县城。累计投入46亿元,完成372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工程,10个乡级公共服务中心、67个社区便民服务点投入使用,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9770户,打造了农民的美好幸福家园,全旗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毕克齐镇杨家堡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动车经停察素齐站,优化了全旗的交通环境,极大改善了居民的出行条件。城乡路网功能日趋完善,公路两侧绿化水平大幅提升,呼市至塔布赛、毕克齐机场至沙尔沁、哈素海至北什轴等公路建成通车,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农村电网结构进一步完善,累计投资14亿元新建110千伏变电站2座,新增、改造变压器1241台,改造输配电线路1145公里。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切实解决。

生态治理成效显著。五年来,完成绿化造林8.1万亩,京藏高速公路两侧景观防护林、城壕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工程全面完成,大青山前坡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进展顺利,栽植苗木827万株。综合治理水土流失40万亩,生态效益、景观效果初见成效。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朱尔沟、大黑河河道整治和哈素海入海口清淤等重点工程建设完工。京津风沙源二期、万家沟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扎实推进。认真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任务,持续加强大气污染和环境安全综合治理,完成了金山开发区32家企业燃煤锅炉拆除改造工程,淘汰了察素齐镇内零散燃煤小锅炉,关闭了“小散乱污”企业40家,取缔了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非法采矿企业17家。企业清洁生产、环境监管和节能减排专项治理有序开展,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区域内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三)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增进民生第一福祉,统筹推进,人民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进一步提高,财政投入民生和社会发展资金达到161亿元,比重逐年提高。扶贫开发工程深入推进,“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实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建立了“一对一”帮扶机制,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32092人减少到2901人。民生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95%以上。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4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大学生创业园和就业实训基地投入使用。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五年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6.3亿元,新建、改扩建敬老院、幸福院和老年公寓35所。城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投资15.6亿元新建、改扩建27所学校、幼儿园,投资1.65亿元完善了全旗教育教学设备。公开招聘教师698名,师资力量得到进一步充实,顺利通过自治区、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健康土左旗全面启动,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完成了旗中蒙医院建设工程,14所高标准乡镇卫生院投入使用,基层卫生应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2017年成功获评自治区“卫生应急规范化旗县”。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奥林匹克体育馆、体育场免费向群众开放,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健身活动的积极性,承办了全球华人羽毛球大赛等多项大型赛事。科技文化事业不断进步,五年累计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46项,争取专项资金2763万元。各乡镇文化站、文化室建成投入使用,启动了《土默特左旗志》修编工作,翻印了《土默特史料》。承办了自治区第七届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现场观摩会,通过全旗上下的不懈努力,成功创建了自治区文明城市。

(四)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依法行政第一准则,求真务实,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持续推进思想政治作风建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员干部“四个意识”不断增强。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累计承办人大代表建议165件,政协委员提案300件,办复率逐年提高。全面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控行政成本,政府系统“三公”经费逐年降低。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2.8万平方米的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设立为民办事窗口174个,累计办理各类事项35万件,荣获自治区级电子政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成效,“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取消本级行政审批事项80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向好,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积极推进,实施了“厨房革命”和“六小”行业整治工作。“六五”普法圆满完成,“七五”普法顺利实施。群众合理诉求得到有效解决,维稳工作日趋规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全面落实,应急管理体系和重大突发事件处置预案逐步完善,“智慧土左旗”一期工程投入运营,人民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全面完成。荣获自治区级人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连续八次被评为自治区双拥模范旗,建成自治区一流的民兵训练基地。消防、通信、气象、供销、档案、民族宗教、防震减灾、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事业、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五年,是我旗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步迈进的五年,也是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群众幸福感明显提升的五年。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旗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旗委、旗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得益于旗人大、旗政协的有效监督、鼎力支持,凝聚着全旗各级干部群众的辛劳和智慧,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旗人民政府,向全旗各族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我旗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成绩令人振奋,经验弥足珍贵。回顾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要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提高执政能力作为最坚强的发展保障。必须把民生优先、发展惠民作为最根本的发展目标。必须把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作为最核心的发展要求。必须把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作为最重要的发展动力。必须把创新引领、转型升级作为最鲜明的发展导向。必须发扬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作风,才能步步主动、勇往直前,推动工作有效落实。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面临着诸多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总量不大,科技含量高、对我旗经济发展贡献大的大项目、大企业少。二是财政持续增收后劲不足,可支配财力与社会民生等公共事业及重点项目建设的刚性需求不相适应。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特色不突出,开展精准扶贫、促进城乡剩余劳动力就业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四是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差距,持续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任重道远。五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办事效率、工作作风等方面需加大改进力度。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正确面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政府工作

今后五年,是我旗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更是我们乘势而上、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坚信,只要全旗上下继续保持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争分夺秒的十足干劲、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就一定能够把土左旗的建设和发展推上新的更高水平!

新一届旗人民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市委和旗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围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全旗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到2022年全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五年完成3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和7%,形成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这些目标的确定,既做到了与自治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衔接,又兼顾了旗情实际和特色优势,综合考虑了全旗经济增长的潜力、发展的惯性、内外发展的环境。目标的设定,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发展战略,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实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现代农牧业为发展方向,坚持现有优势产业基础和支撑地位不动摇。以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农牧业为目标,完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建设优质牧草推广、玉米新品种实验等九个示范基地,到2022年建成“立足土左旗、服务呼包鄂、影响内蒙古”的创新型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实现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实施以大岱为中心的盐碱地改良工程,经过几年努力,使盐碱地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依托伊利集团总部及奶源基地,进一步加强种养结合,做大做强现代畜牧业,提高养殖效益。到2022年奶牛存栏总数达到15万头。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带动、基础支撑、农民参与,引进和培育牛、羊育肥、肉业生产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特色肉产品牌,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始终把工业发展作为富民强旗的重要支撑,以构建多元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以金山高新区为平台,以“一区多园”为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到2022年,争取实现年产值5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万个,成为华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制造基地。稳步推进3D打印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启动实施具有完整产业链的羊绒加工制造产业园,到2022年努力建成华北地区最大的羊绒产品交易基地。保持招商引资强劲态势,借助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引进一批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适合高新区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壮大工业总量。完善金山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功能布局和产业布局。到2022年,全旗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700亿元以上。

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升级和产业融合的战略重点,以发展新型现代服务业为目标,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和现代物流。完成全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做好山、川、水、红色革命、民族文化旅游五篇文章,逐步形成观光、休闲、生态、文化、健身、教育六方面富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品牌,充分展示“青山碧海,红色沃土”的土默川独特魅力。逐年完善景点、景区基础设施,加快敕勒川文化旅游园区建设,推进大青山生态旅游区、喇嘛洞、台基塔拉等重点旅游项目。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利用新机场、铁路、公路等交通便捷的条件,到2022年将沙尔营综合物流园区打造成多式联运示范中心。巩固发展以餐饮、住宿、商贸为重点的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电商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二)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加快建设更加宜居的城乡环境。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完成大青山前坡生态治理保护工程,重点打造“一镇、一园区、三库、五节点”,提升造林绿化水平,打造“首府百里生态景观长廊”。编制完成哈素海湿地修复规划。重点改造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工艺技术设备,持续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快建设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厂,强化生活污染源防治,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建立优化农村环境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到2022年,努力将我旗建成产业布局合理、生态景观宜人、人居环境优美的生态大旗。

(三)以完善基础设施为突破,加快推进更高质量的城乡一体化进程。

实施城乡发展战略,建立更加协调的城乡发展机制。进一步提高察素齐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优化路网结构,逐步贯通镇内“断头路”。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新建、改建一批休闲公园,继续实施保障性住房工程,完成规划内的棚户区改造任务。到2022年察素齐镇常住人口达到12万人以上。完善城镇配套设施,推进公共交通、供电、供气、供热、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城乡管理体系,实现城乡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市政设施、城市管理效能和管理队伍能力“五个大提升”。以“融入呼包鄂、接轨周边旗县、形成大通道、提升承载力”为思路,统筹开展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到2022年建成内外连接、城乡贯通、快速便捷、功能完善的现代交通体系。巩固和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四)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核心,加快建立更加优质均衡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以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夯实民生基础。切实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坚持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全旗现行标准下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共同迈入小康社会。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大力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到2022年,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参保率达98%以上,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全体职业人群。全面落实高龄津贴及特困老人生活补助政策,支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以优质的公共服务提升民生质量。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逐年缩小各校际之间办学差距,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民族教育优先发展、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目标。巩固提升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全力创建平安校园,持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健康土左旗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创建自治区健康旗县。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繁荣文化事业,深度挖掘我旗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特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资源,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讲好土默特故事。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水平,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以更高水平的治理能力筑牢民生底线,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构建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坚决杜绝重大安全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发生。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测体系和机制,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进一步规范工作,提高社会矛盾化解、网络舆情应对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公平公正和谐的法治社会。

各位代表!美丽幸福土左旗的蓝图已经绘就,全旗人民对此满怀期盼。我们要建设新时代的土左旗,是顺应发展规律、符合时代要求、点亮人民希望的土左旗,是经济繁荣、生态宜居、社会和谐的土左旗。我们坚信,只要按照旗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确定的战略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和旗委的坚强领导下,全旗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善于攻坚,敢于担当,这个美好的蓝图就一定能够实现!

三、2018年的主要工作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起步之年。全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左右。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做事,把心思都花在干事创业上、把精力都用在促进发展上、把功夫都下到狠抓落实上,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深化农业改革,加强培育发展动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优先发展。优化种植结构,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继续加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力度,引进涉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参与园区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5000亩核心区,打造以蔬菜、瓜果、花卉等特色农产品为主,兼顾旅游、观光、采摘等项目的现代农业生产区,使其成为先行示范、模式引领、辐射带动的创新农业示范园区。积极扶持成规模、有实力、讲信誉的现代农业企业做大做强,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推进口肯板香瓜、毕克齐大葱、白只户大杏等特色农副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继续做大哈素海有机水产品品牌。稳步扩大奶牛、肉牛养殖、牧草种植规模,提升奶、肉、草等农畜产品品质。支持大青山绒山羊新品种培育基地建设,推动蒙贝利公布牧场、饲料厂尽快建成运营。加快实施“互联网+农牧业”,大力发展智慧农牧业、订单农牧业、观光休闲农牧业,全面提高农牧业附加值。

大力发展现代节水高效农业,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成18万亩西南腹地乡镇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推广膜下滴灌高效节水灌溉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抓好5.5万亩西部节水增效工程。完成盐碱地改良总体规划,通过平整土地、改善灌排系统、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实施大岱区域盐碱地试验性改良工程,大力推广水稻、枸杞等耐盐碱作物种植。规范土地流转,推动土地集中连片开发,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引领作用,建设集约化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建立农民利益链结机制,实现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切实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着力提升工业发展水平,持续转变发展方式

切实加强金山高新区建设,着力将其打造成集聚产业、吸纳就业的大平台。进一步完善金山高新区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承载能力。推进哈素海至金山工业供水项目,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0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完成道路、管网、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狠抓项目建设,推进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正极、负极等一期7个项目达产达效。促成中锂隔膜、北平纺织羊绒交易中心、嘉盛新能源垃圾发电和3D打印创新中心二期等项目落地建设。推动现有工业企业提档升级,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抓好鲁阳节能、金山热电厂等企业创新升级,实现产业上台阶、产品提档次、企业增效益。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招商与亲商、扶商、安商有机结合,改善投资环境,维护市场公平,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进一步理顺金山高新区管理体制,完善“一站式”服务体系,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结合京津冀产业转移,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项目,重点引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力争早落地、早见效。跟踪落实好华友钴业、华创铜箔、韩国LGC三元材料、亿锂纬能正极材料、开沃整车等新能源汽车二期项目,逐步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检测于一体的产业基地。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推进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做好部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申报工作。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对困难企业的帮扶力度,积极组织银企对接、产需衔接,切实解决创新难、融资难等问题。

(三)积极促进三产繁荣,持续提升发展水平

以旅游业为龙头,加快发展服务业。科学谋划旅游发展新格局,完成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推进敕勒川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完成温泉酒店、自驾车营地、万亩草场生态恢复、哈素海清淤人工岛、供水厂、污水处理厂项目,启动实施哈素海特色小镇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统筹做好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做好乌兰夫故居国家4A级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申报工作,完善提升贾力更故居及纪念馆、荣耀先故居等现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建设水平。完成塔布赛乡红色旅游与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启动实施大青山金銮殿生态旅游区开发,完善白石生态旅游区,做好工业旅游、特色乡村旅游,筹办好冰雪节、风筝节、香瓜节等各类节庆活动。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力度,营造文明旅游环境。

集聚发展现代物流、商贸、电子商务、金融等服务业。推进“互联网+物流”,加快沙尔营综合物流园区转型,实现现有企业提档升级,打造多式联运示范中心。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完成城投农贸市场、建材市场建设项目。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深入推进30个电子商务示范村建设工程。加大对金融企业的支持力度,实现金融发展既有量的增长,又有质的提高。

(四)扎实推进环境治理,持续厚植发展优势

始终把绿色作为发展的“底色”,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加强工业点源、农业面源、生活污染源防治,强化重点污染源实时在线监测,提升危险废物安全处置能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源地保护,落实“河长制”,推进河湖综合治理,维护河湖生态环境,实现水清岸绿风景美。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成36万亩试点年度任务。推进万家沟水库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2018年京津风沙源二期治理、农村饮水提升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完成万家沟水库除险加固、水磨沟退洪渠河道治理、哈素海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白石头沟防洪治理等工程。落实国家生态红线管理制度,推进大青山前坡生态治理,实施大青山自然保护区五条沟系生态恢复整治工程。狠抓中央环保督查整改工作,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落实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责任制度,继续做好天保、退耕还林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推进“智慧林业”建设,逐步完成大青山、万家沟等林场防火监控平台和指挥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防火、禁牧等林木管护工作,提升林木管护水平。

(五)有效加强城乡统筹,持续拓宽发展空间

加快城镇化步伐,统筹推进城乡发展。拓展融资渠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政功能,拉大城镇框架。逐步贯通察素齐镇土默特大街、阿勒坦汗南路等城区“断头路”,完善路网结构。进一步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积极推进民中周边、四校周边、紫苑豪庭、清华园三期等项目。努力提升城市品位,实施西沟河上游、朱尔沟河河道整治及生态景观河改造工程,完成西郊公园、奥林匹克公园建设,开展国家文明城市、自治区健康旗县和自治区园林城镇创建工作。继续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展城镇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打造文明、整洁、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着力抓好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年内开通察素齐公交线路,开工建设呼和浩特至毛岱公路(沙梁至八犋牛段)、武川县柳沟门至毕克齐公路新建工程。完成察素齐和平路、五里坡公铁立交桥修建工程,年内建成通车。做好110国道改线、呼市三环快速路和云中路机场高速连接线征地拆迁工作。加强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亿元,新建大岱、毛脑亥35千伏变电站两座,扩容扩建兵州亥110千伏变电站一座。加快农村互联通讯网络建设步伐,实施农村互联网宽带“降费提速”工程。健全完善后续管理机制,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六)全面推进民生改善,持续落实发展共享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严格按照“六个精准”要求,认真落实“五个一批”、46项扶持措施,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两不愁,三保障”。 健全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组织开展扶贫对象摸底清查,分析致贫原因,了解扶贫需求,制定脱贫计划,确定帮扶措施,监测帮扶成效。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做实产业扶贫,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等产业,通过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统筹做好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和社会扶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决不让一个贫困村落伍,决不让一名贫困群众掉队。

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提高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实现待业人员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2018年,新增城镇就业26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4000人。认真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为重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完善城乡养老设施,吸纳社会资金进入养老事业,提升城乡敬老院、幸福院、老年公寓管理服务水平,让更多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实施教育建设重点工程,完成金山学校续建工程,启动民中、蒙校改扩建工程。健全完善校长轮岗、教师交流制度,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扎实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巩固提高工作。统筹发展好学前教育、民族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等各类教育。全面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切实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实施健康土左旗战略。深入推进健康产业发展,加快健康土左旗建设。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中蒙医院、妇幼保健院续建、运营工作,启动实施旗体检中心项目。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持续推进医联体建设,拓宽医疗人才引进渠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我旗聚集,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积极推进乌兰牧骑事业和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的开、留的下的优秀作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以旗、乡、村(社区)文化室为支撑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力度,启动土默特博物馆项目,启用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加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年内出版发行《土默特左旗志》。举办各种群众性文体活动,支持赛马、祭敖包等民间民俗活动。继续推进足球改革试点工作,新建一批笼式足球场,培养更多的足球人才。

切实加强社会治理。依法规范工作,畅通诉求渠道,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有效预防各类事故发生。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工作,切实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抓好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做好民族宗教、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会等工作,切实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七)持续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坚持科学理政,全面建设担当政府。认真抓好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主动作为、主动担当,做到矛盾面前不躲闪,挑战面前不畏惧,困难面前不退缩。强化工作调度和绩效考核,加大政务督查、行政问责。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等行为。加强政府债务规范管理,严控债务增量,化解债务存量。紧紧围绕防范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政府债务风险扩大,健全依法举债机制,增强风险防控的意识和能力。

坚持依法行政,全面建设法治政府。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机制,严格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强化财政预算管理、财务监管。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实行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办事公开、公平公正的行政管理体制。

坚持务实施政,全面建设服务政府。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清理、取消非行政审批许可事项,大幅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坚持提升效能、优化服务,加快梳理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编制办事指南,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政务内网、外网服务功能,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

坚持从严治政,全面建设廉洁政府。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全面落实“两个责任”,深入推进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坚定不移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防止“”反弹,坚决惩处各类腐败行为。严肃财经纪律、严控“三公”经费。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积极支持监察体制改革,持续正风肃纪,树立风清气正、务实为民、干事创业的良好政府形象。

七五普法工作成效体会范文第4篇

一年来,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厅和市局的业务指导下,认真贯彻(中办发〔2015〕)58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的通知》、(国发〔2014〕4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和(____办发〔2016〕48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围绕“反腐、改革、法治、发展”大局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继续扩大审计面、增强审计深度、提高审计效能,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坚持突出重点,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献力献策,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报告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职能目标完成情况。

一年来,审计部门共完成审计项目 66 个,其中完成年度计划审计项目 24 个;协助配合省厅、市局上审下及交叉审计项目7 个;完成县委、县政府追加审计项目 12 个,完成县委、县政府重点交办政府投资审计项目(工程价款结算)23 个。同时,我们还配合市县进行专项检查6次。

1.完成年度审计项目24个。截止12月20日,已全面完成出具审计报告的审计项目21个,其余3个项目已出《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其中:财政审计项目4个包括:2015 年度县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13 个党群部门预算执行审计、14 个贫困村扶贫资金专项审计、____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补助专项资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完成6个包括:乡镇党委书记2个、部门单位领导人员4个。政府投资审计项目完成 12 个包括:保障性住房项目、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市政设施建设项目、县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等。国有企业审计1个,________集团2014至2015年度财务收支审计。部门财务收支审计完成1个,县烟叶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至2015年财务收支审计。

2.协助配合省厅、市局上审下及交叉审计项目7个。一年来,我们共协助配合完成扶贫资金审计、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医疗救助资金审计、____后续工作规划实施情况审计、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领导干部借公款存放谋取私利项目审计、全省公检法系统债务审计调查等。

3.完成县委县政府追加审计项目12个。主要是相关部门及单位工程造价结算、竣工财务收支审计项目,以及____后续规划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项目。

4.完成县委、县政府重点交办政府投资审计项目(工程价款结算)23 个。主要是____后续规划项目工程价款结算、教育系统中小学教学楼、教师周转房、教育基础设施等工程价款结算、水利建设、市政、公路交通等工程价款结算审计。

5.配合市县进行专项检查6次。主要是配合市县参加县委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巡查工作、县财政局组织的公款报销票据检查、市主责办来我县关于落实八项规定的专项检查、县主责办落实主体责任专项检查、县组织部牵头(换届选举办)“两代表一委员”专项考察、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调查等。按行内审计统计

口径,一年来,完成列入年度审计项目计划24个,已统计21个项目共查出管理不规范金额96448万元,违规金额2734万元,损失浪费金额9万元,非金额计量问题12个;审计处理处罚金额94269万元,应上缴财政1865万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974万元,应调账处理金额91429万元,移送处理事项7件,提出审计建议45条。 其中完成经济责任审计6个,共审计查出主要问题金额合计7014.21万元,其中:违规金额1611.32万元(被审计领导干部应负领导责任),管理不规范金额 5402.89 万元(被审计领导干部应负主管责任344.25万元,应负领导责任5058.64万元)。审计处理应上缴财政105万元,应调账处理3815万元,提出审计建议16条。按实际完成任务汇总统计,一年来,完成政府投资审计项目46个。主要完成年初计划项目11个;县委、县政府追加审计项目 12 个;县委、县政府重点交办政府投资审计项目(工程价款结算)23 个。送审金额 31467.45 万元,审定金额 28369.25 万元,审减金额 3098.2 万元,审减率 9.85%。其中:审减金额超300万元项目5个,审减金额2029.05万元;审减率超10%项目15个,审减金额2067.17万元。

(二)共性目标完成情况。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两个责任”和“严明政治纪律 严守政治规矩”等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不抓党建就是严重失职、渎职的意识,把主体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切实落实用人责任、纠正责任、监督责任、支持责任和管理责任,切实做到审计工作和党建工作两手抓、两手硬,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从源头上治理,取得了可喜成绩。

1.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2016 年,我们充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和督促检查制度,全面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形成党建工作合力。局党组把抓好党建作为一切工作成绩的基础和前提,确保党建保障机制落实,主动适应党建工作新常态,坚持把党建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部署、考核。采取项目负责制的方式,层层分解任务,将强化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与文明素质紧密结合,狠抓三个方面的落实即: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强化业务知识学习,以相关审计法律法规为重点,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强化廉政作风教育,引导和教育干部要珍惜本职岗位,克尽职守,时刻敲响廉政警钟。二是夯实党建工作机制。局党组班子成员发挥好带头、带动、带领作用,管住自己的人、管好自己的事,不断增强学习责任感、紧迫感,坚持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坚持超前一步谋划工作,吃透上情,把准下情,参照左右,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把工作谋划到位;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完善管理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及时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把工作管理到位;将工作检查督办到位。 三是提升基层组织水平。组织全体机关党员干部到结对帮扶村____镇____村开展送政策、听民声、优服务、解民难、办实事。实施精准扶贫,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每人帮扶两户。主动挤出工作经费支持____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帮困、灾后恢复,为帮扶村累计办实事 20 多件,定期对帮扶村特困群众入户进行慰问,传递党的温暖。 四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通过抓中心组学习、上党课或辅导课、撰写心得体会、开展讨论交流、组织专题调研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干部职工明纪律、守纪律,懂规矩、讲规矩,把握角色定位,做清醒人和明白人。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四个一”活动:一是参加一个主题教育活动;二是履行一个履职尽责承诺;

三是调研一个审计业务课题;四是帮扶一个特困户。组织集中观看《生命斑马线》、《交通安全教育》等警示教育片,到________区检察院警示教育基地实地参观受教育。在抓好党员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同时,通过机关党员活动室、政府信息网、宣传栏等多种载体搞好宣传,营建氛围,使党性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制、见之于行,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规矩意识、纪律意识和组织意识。五是激活党员队伍建设。局党组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际、群众公认的原则,配备配强领导班子,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今年引进人才2名,为审计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从加强文化知识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入手,采取集中讲、个人学、讲练结合、专家专题案例讲座、师带徒、送出去请进来以及骨干讲、大家议、行家评、个人练等多种方式,使审计人员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得到有效提高,提高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扎实开展“党员示范岗”等岗位练兵活动,用党建成果促进审计业务的提质。

2.党风廉政工作开展情况。

局党组坚持把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贴近民生的主题实践活动作为“抓队伍、促工作、强凝聚、展风采”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全面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引导和教育干部要珍惜本职岗位,克尽职守,时刻敲响廉政警钟。一是全面落实主体责任。成立“县审计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对系统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和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情况负直接领导责任;局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分工,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分管股室负责人的党风廉政情况负直接领导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职责,细化任务,形成健全的责任体系,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二是实行双向负责和问责。全面落实包干责任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单位负责人、一般干部职工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追究责任,从严管党治党,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头。建立健全了严格的责任考评、追究制度,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个人年度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并作为干部

职工评先表模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同时,对党性、党风、党纪问题实行“一票否决”。 三是完善审计业务内控机制。坚持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逐级签订《责任书》,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班子成员和股室负责人肩上,使主体责任落实到人,夯实责任体系。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认真落实财政惩防体系建设,出台《履职问责管理办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意见,抓好自律、监督、诫勉和追究,不断规范业务运行和监督。强化内控管理,用监督传导压力,用压力推动落实,把制度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 四是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全年坚持开展“两学一做支部主题党日”、“道德讲堂”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中国共产程》、《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以及省市领导讲话方面关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论述。引导党员干部职工明纪律、守纪律,懂规矩、讲规矩,把握角色定位,做清醒人和明白人。每人撰写读书笔记5000字以上、心得体会2篇以上,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充分认识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的重要性、严肃性,做到拒腐防变,警钟长鸣。

3.文明创建工作情况。

局党组紧密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把树立科学发展观与以人为本抓创建的指导方针贯穿于机关文明创建的始终,全面促进了精神文明创建与审计业务工作良性互动,推进了审计事业的稳步发展。一是加强创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为了切实抓好文明创建工作,局党组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将文明创建工作纳入全年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和组织推动,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其他领导“一岗双责”的创建机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齐抓共管的文明创建工作格局。同时,在动员部署的基础上,注重宣传引导,经常组织全体工作人员收听收看时政要闻、工作动态、办事流程等,从多方面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二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围绕干部学习教育,我们把强化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与文明素质紧密结合,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宣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系列讲话精神,大力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落实“审计八不准”廉政工作纪律,倡导普遍使用规范的文明用语,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知识水平和文明素质。 三是强化教育引导,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组织开展学习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活动,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和“文明诚信”建设宣传教育,宣传“公民基本道德教育规范”,实施“三政”、“三德”、“三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倡导“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的社会基本道德实践活动。扎实开展“七五”普法教育活动,把政风建设、行风建设、廉政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点内容。 四是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整体文明素养。积极开展文明创建,主动全员参与县文明办组织的文明劝导、洁城服务等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卫生保洁,交通劝导、义务献血、扶贫帮困、关爱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学雷锋活动。开展全员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不断推动审计文化建设。通过定期举办道德讲堂,用身边好人好事传递“正能量”。开展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活动,通过微信、QQ等网络平台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综治工作开展情况。

局党组坚定不移地推进重大政策制定、重大改革推行、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活动举办等“四个重大”领域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有力促进了各项决策的顺利实施和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一是强化综治工作责任。严格按照“党政一把手是单位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局属各股室是所在部门的第一责任人”的要求,从严落实好安全防范工作领导责任制,日常工作具体由分管机关领导负责,办公室主任担任综治联络员。年初与局属各部门层层签订综治维稳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把责任切实落实到各级管理人员的肩上,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及时研究并解决解决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的重大问题,有效掌单位稳定情况。 二是加强综治工作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建立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建立日常工作台帐。严格执行《工作条例》规定。在重大节假、双休日期间局领导班子成员带班、办公室人员 24 小时值班制度,并保证通讯畅通,及时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组织指挥工作。全年无赴京非正常上访、无到省异常上访、无到市集体上访,无危害国家安全事件发生。严格执行保密工作规定,无泄密事件发生。 三是加强法治社会建设。一是按照年初与县委、县政府签订的《社会管理综治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创新社会管理,积极配合帮扶村____村开展综治维稳工作。二是认真学习贯彻省、市、县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县综治委各次全会(扩大)精神,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注重落实。积极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参加网上学法活动,积极参加法制学习,提高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今年全局职工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行政执法考试。 四是认真落实普法教育。一是把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单位年度工作考核范围,积极和基层单位开展法治建设宣传工作。以创建平安建设专项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平安创建实效,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落实好干部职工的普法教育。2016 年度社会治安保险工作超额完成任务,全年无治安、

消防、安全事故,也无非法宗教组织活动,无赌、毒、黄等社会丑恶现象发生,为保障全县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我局自 98 年获机关档案管理省一级检查验收后,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省一级的标准加强档案管理。2016 年,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规范化、电子化、标准化建设,实行纸质档案电子化,聘请档案管理专业人员进行纸质档案电子扫描归档,档案管理系统分类管理,同时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严格执行审计署档案管理规范,紧密档案管理人员与县档案局的学习交流。业务档案、文书档案省一级档案复查合格。二、主要做法

(一)密切沟通协调。认真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与其他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和工作衔接,增强监督合力。加大宣传力度,多措并举,多层面广泛宣传,使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审计、理解审计、支持审计,使领导干部主动支持和配合经济责任审计,正确对待审计结果,认真落实审计决定。注意加强与被审计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努力争取多部门支持和良性互动,当好党委、政府的“谋士”,使经济责任审计真正成为“管干部、正党风、强管理、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规范审计行为。严格执行《____省政府投资审计实施办法》(____审投发〔2016〕104 号)、《____沂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____审办经责发〔2016〕14号)和《____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规定》(____政发〔2016〕11号)等件精神,为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强化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规范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对聘请社会中介行为的管理和评价,实行了准入制和黑名单制,严格履行了政府审计的监督职责,防范政府投资审计风险。在审计中,把握工程价款重点,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严把工程设计关、设计变更关、工程造价结算核实关,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服务县域经济建设。

(三)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今年来,我们研究讨论制定了《____县审计局2016年度目标量化考核细则》,将省厅、市县目标考核任务细化到个人头上;为保证全年任务圆满完成,制定了《____县审计局干部职工履职问责管理办法》,并汇总编辑了《____县审计局内控制度汇编》,确保在高质量的完成审计任务的情况下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各项纪律规定,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全面整合审计资源,提升审计资源的整体质量和提高审计资源的使用效率。

(四)注重干部职工培训学习。全年参加审计署举办的“新任审计局长培训”和“经济责任审计案例”、“一带一路经济建设”网络培训通过5人次,参加MPA视频培训8次,省市县道德巡演4次,各项业务培训达60人次之多。全年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完成各种审计相关任务66个之多,累计业务工作量达到4946天,人均工作量是正常工作量的1.5倍。全年省审计厅认定的审计信息宣传稿件达33篇之多,创历史新高。

(五)强化审计队伍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系列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民本审计理念,积极践行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立审为党、执审为民、秉公执法,时刻自律、自省、自警、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当好群众利益的“卫士”;高度重视纪律教育,以审计纪律为“高压线”,以文明审计为“保障线”,强化政治意识和担当精神,坚持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在善于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敢于揭示问题,以“亮剑精神”向各种违法违纪问题说“不”,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敢于审计、善于审计的队伍。

(六)提高审计工作能力。一方面,加强政策法规和专业技能培训,加强经验总结、交流和推广,强化审计人员的理论学习和知识更新,着力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坚持弘扬“实、高、新、严、细”工作作风,把“三严三实”作为审计工作的行为准则,坚持讲真话、报实情、重实绩、求实效,进一步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不断提升服务大局的能力,提高审计监督质量和效果。

(七)提升审计工作成效。以学习贯彻《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为契机,结合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注意发现新问题、掌握新情况、总结新经验,不断拓展和深化审计内容,积极探索和总结符合我县实际的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的方式方法;进一步丰富审计工作内涵,在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防范性、批判性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前瞻性、建设性作用,提升审计工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增强审计工作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存在的问题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认为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相比,与省厅、市局和人民群众对我们审计工作的要求、群众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审计资源严重不足问题突出。党中央国务院对全国审计工作日益重视,群众老百姓对审计工作的期望日益提高,审计工作任务也与日俱增,每年的审计项目也不断增多,而审计人员数量越显不足,审计人员的素质与审计要求的差距也日显加大,审计质量要求与审计资源的不足之间的予盾也日显突出,审计成本与审计风险不断增加。

(二)审计队伍的培养亟需加强。审计转型、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审计也已不再是以前简单的查账对账核实的问题,审计队伍要与时俱进,对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政策了然于心,对基层的各项落实情况要全方位了解。同时,审计人员对信息的分悉筛选能力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需要审计的理念要转变,审计思路的转变,审计方法的转变,审计知识的转变更新,再不能墨守成规,死搬硬套,对审计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日益紧迫。

(三)“传帮带”活力略显不足。为每位新进年轻干部指定业务工作指导老师,实行新老结合、以老带新的工作制度,搞好“传、帮、带”。一方面让年轻干部学习感受资深审计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尽快熟悉审计程序,掌握运用审计法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循序渐进地接触和了解审计工作性质和程序;另一方面这种“老+少”组合搭配,以老同志的职业审计经验,带动年轻同志快速入门,面对面传授审计工作方法,以年轻同志良好的理论基础填充老同志的理论素养,形成互学互帮,达到全面提升的效果。

但从目前效果来看,活力略显不足。(四)审计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审计署、审计厅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在每年的审计工作量化考核中,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比重也越来越大,100分的基础分中,审计信息化占比高达 20 分,审计数据库建设、审计大数据筛选、财政税务联网审计、审计信息人才的培养都不能达到审计要求和省厅的审计发展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五)审计干部的待遇亟需提高。2016 年度,投入审计项目的工日是4946天,人均年工作量是正常年工作量的1.5倍,关键是审计人员交流提拔人员少,近 15 年来,从审计人员中提拔的人数仅1名同志,有很多工作能力强素质高的同志到退休了还是一个科员,老同志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在审计一线,不利于提高审计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审计队伍提拔向外交流的干部也少之又少,审计干部队伍的政治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2017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完善我县各项审计制度,为县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二)基本原则。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谋划、依法有序、分类设计、分步推进我县审计制度改革。对需要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推进的改革事项,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审计厅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对已明确的地方改革事项,积极推进,迅速行动;对提出原则性要求、我县已具备条件的改革事项,根据省委省政府和省审计厅文件精神要求稳步推进;对已在全省组织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改革事项,积极主动做好前期基础性工作,待省委省政府和省审计厅统一安排部署后,适时启动组织实施。

(三)主要措施

1.强化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对完善审计制度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全面启动2017年度的审计计划立项研究,改进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类实施,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开展审计对象普查,建立审计对象数据库,分类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频次,建立审计成果和信息共享机制。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推广联网审计,大力提升现代化审计能力。

2.加强审计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加强审计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审计队伍政治素质。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审计精神,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健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属守审计职业操守,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做到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管理审计队伍,严格执行廉政纪律和审计工作纪律,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3.全面有序部署审计监督工作。与省市上级审计机关对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落实中央两办《框架意见》及省两厅的《实施方案》。按照____办发[2016]48号文件确定的目标要求和任务,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加强政策研究,积极探索创新,强化组织协调,密切工作配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整体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要求,依法有序推进,保证完善制度的各项改革落实到位。同时仔细研究省厅审计工作量化考核与县“四加一”目标考核,创新型开展审计项目和审计综合工作,争取 2017 年的工作在2016年的基础上争先进位。

4.加强对审计结果的运用力度。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依法审计、依法查处问题、依法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不断创新审计工作思路和方法,加大审计结果运用力度,确保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做好与纪检监察、组织、审计、人事、国资等部门的联动,完善聘请派和无党派人士担任特约审计员制度,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的开展审计全覆盖工作。积极推进审计信息公开,提升审计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七五普法工作成效体会范文第5篇

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曹鸿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十一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县十一届人民政府工作回顾

2013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县十一届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和普洱市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深入推进“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幸福美丽西盟,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四年来,我们坚持加快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16年与2012年相比,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22亿元,年均增长14.09%;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22亿元,年均增长32.2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157万元,年均增长12.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18亿元,年均增长15.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1亿元,年均增长12.16%;边贸进出口总额1.3亿元,年均增长13.62%;预计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04元,年均增长13.1%;预计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22元,年均增长14.18%;各项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由13.9亿元、4.76亿元增至22.6亿元、11.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9%和25.5%。

——四年来,我们致力培育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加快。培育壮大产业规模,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3.0:21.6:55.4,二产和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了6.2个百分点。现代农业后劲增强,2016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2亿元,比2012年增长1.41亿元,年均增长8.59%。实施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项目4.63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9.42万亩,建成高稳产农田地6.19万亩。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76个,带动农产品经营收入729万元。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机总动力达6万千瓦。畜牧科技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疫病防治体系进一步健全,畜牧产值达0.96亿元,同比增长4.9%,占农业总产值的19.1%。启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工业总产值4.2亿元,是2012年的1.9倍;实现工业增加值1.08亿元,年均增长11%。绿色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产城融合发展稳步推进。实施白糖厂技术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引进白酒生产企业1家,累计建成橡胶初制加工厂3家,咖啡初制加工厂26家,茶叶初制加工厂52家。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积极打造“人类童年·西盟佤部落”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我县先后荣获“中国最美风景县云南十佳”、“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和“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称号。勐梭龙潭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景区,大型原生态歌舞《佤部落》在全国各大城市成功巡演,木鼓节、新米节等节庆活动成功举办,西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升。全县游客接待量由2012年的23.89万人次增至2016年的67.5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由1.48亿元增至5.23亿元。

——四年来,我们致力统筹推进,城乡品质明显提升。坚持城乡建设一体化,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两手并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美丽西盟建设初具雏形。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6.02亿元,开工建设永不落中型水库,建成南康河二级电站、班岳小(一)型水库等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点水利项目,完成小型农田水利、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578个,新增灌溉面积2.4万亩,解决2.54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累计投入交通建设资金5.06亿元,完成新厂镇通乡油路、岳宋乡至183界碑公路和24个行政村256.62公里通村硬化公路建设。实施中西部农网改造工程,升级或改造农村10千伏线路78.6公里,低压线路221.88公里,完成110千伏西盟变一、二期和3个35千伏输变电工程,全县村民小组实现电网全覆盖。通信通讯取得长足发展,邮政、电信、移动、联通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现代物流业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实施快递下乡工程,成立了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完成《西盟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和全县村庄规划编制。特色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完善,西城区民族特色改造、绿化、亮化、美化和东城区规划建设同步推进,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品质品位进一步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31.26%,比2012年提高7.36个百分点。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加快,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兴边富民示范项目和生态移民工程扎实推进,累计完成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69个,博航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荣获“云南30佳最具魅力村寨”称号,勐卡镇被列入全国重点镇建设名单,马散村被列入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名录。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完成植树造林10.37万亩,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分别达64.86%和66.63%。实施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管护39.04万亩,兑现补偿资金922.9万元;完成中课、力所、翁嘎科公益林管护站建设,选聘建档立卡生态护林员100人,发放补助资金80万元。完成太阳能安装4802户,节柴改灶2700户,沼气池建设2154口。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3个,市级生态文明村36个,绿色社区2个,绿色学校9所。

——四年来,我们致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明显增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稳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精简为22个,行政效能建设成效显著。完成行政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务用车数量大幅压减,行政成本明显降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构建并联审批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动网上审批。有效推进小微绿色金融发展培育试点工作,金融机构精准助推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突破,累计获得金融机构贷款16.3亿元。高度重视税源培植,全面推行“营改增”政策,提升财税收入质量。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不动产登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顺利推进。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健全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成功引进一批企业到西盟投资兴业,先后引进各类项目15个,协议投资总额20.7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22亿元。

——四年来,我们致力补齐短板,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住房难、就学难、看病难等一批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全力打好精准识别、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结对帮扶、素质提升等脱贫攻坚组合拳,累计投入扶贫资金7.03亿元,实施2个整乡推进、137个整村推进项目,完成28个产业发展项目,实现贫困人口脱贫14448人,贫困发生率由42.18%降至21.57%。累计投入教育资金6.6亿元,完成校安工程、教师周转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新(改、扩)建校舍面积2.74万平方米。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制定出台《西盟县教育教学工作奖励办法》,共奖励师生523人,兑现奖励资金648.54万元。率先在全市实行高中阶段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共计发放资金132.31万元。卫生计生事业进一步发展,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临床救治等救助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不断完善,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及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项目顺利完成,医疗条件大幅改善。制定出台《西盟县卫生人才补助办法》,兑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补助资金32.5万元。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41‰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覆盖率均达98%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7577人。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610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134.92万元。着力推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救助受灾和困难群众244万人次,发放救助资金3.58亿元。文体事业不断繁荣,成立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和佤族文化研究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农家书屋和“文化上网”专线实现全覆盖;全县建成体育场地12.44万平方米,成功举办了首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四年来,我们致力勤政务实,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始终把加强作风建设放在首位,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法制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整治“”、庸懒散等突出问题。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强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问责干部28人,行政处分36人。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全面公开行政权力运行和便民服务措施,举行重大决策听证8项,公开重要事项46项。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四年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17件、政协委员提案280件,办复率均达100%。高度重视工作,接待群众来信来访437件863人次,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六五”普法顺利通过验收,“七五”普法全面启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持续加大,第三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成果明显,边境管控维稳工作扎实有效,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取得新成绩,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持续向好,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同时,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宗教、侨务、涉外工作不断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人防、消防、档案、地方志、保密、统计、气象、地震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共青团、文联、老干部、红十字会、关心下一代事业得到新发展。

2016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08%,地方公共一般预算支出增长9.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12%,实现粮食总产量4445.9万公斤,增长1.85%。过去的一年,我们全面落实各项民生保障和强农惠农政策,发放各种救助救济金9914.35万元、支农惠农资金9645.37万元。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导向,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全面实施11333户农村安居工程和1513户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完成了一批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的产业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现1镇9村5632人脱贫出列。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成功引进云南农垦集团、三江并流等一批知名企业到西盟投资兴业。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引入5家企业落户园区,产业聚集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创新重点项目推进机制,破解资金、土地等瓶颈制约问题,启动实施重点项目9个,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全县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四年来,我们既经历了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的艰辛,也收获了城乡巨变、民生提质的喜悦;既承受了经济下行、增速放缓的压力,也增强了跨越发展、全面小康的信心。四年的奋斗历程步履坚实,四年的奋斗成果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十一届人民政府,向全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西军(警)部队,向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和关心支持西盟建设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依然面临很大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县域经济实力较弱、瓶颈制约较多、增长动力不足等问题仍然突出;支柱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尚在培育阶段,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任重道远;自然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效益不够充分,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不明显;民生和社会保障事业投入不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脱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行政效率有待提高,干部作风、素质和能力建设仍需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县十二届人民政府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我县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时期,也是我们实现“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对国家“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云南省“三大定位”战略和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机遇,面对景迈机场建成通航和思澜高速、沿边高速等一批重大工程陆续开工建设的良好现实条件,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找准定位,主动作为,把使命记在心中,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以实际成效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历次全会及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四次党代会、县十二届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落实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各项工作,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围绕打造中国佤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云南省沿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沿边特色农业发展示范县及休闲度假养生旅游圣地,全面建设幸福美丽西盟,确保实现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按照全面建设幸福美丽西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边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单位GDP能耗完成上级下达指标。

要实现以上奋斗目标,我们必须统筹谋划抓好以下工作:

(一)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实现转型升级新突破。加快构建以特色农业为基础、新型工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目标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为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坚持打好“绿色、生态、特色”三张牌,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培植农特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万亩万头”工程,重点建设茶叶、甘蔗、水稻、蔬菜、米荞、橡胶、生物药业、肉牛、生猪、饲草饲料十大绿色种养殖示范基地。创新机制模式,大力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鼓励农户合作经营。积极引导农业市场主体发展电子商务,加强特色农业与知名电商嫁接,促进产销衔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科技服务、“三品一标”认证,精心打造现代农业品牌。优先发展新型工业。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资金、政策向园区聚集,努力建设工业绿色化、产业集群化、项目规模化、服务品牌化园区。重点打造高原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加工、仓储物流等产业集群项目,多措并举,延伸产业链。到2021年,力争园区建成区面积达2000亩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3亿元以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物流网络建设,推动传统服务业升级,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全面推广电子商务进农村,实现服务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抓好小龙潭休闲度假中心、佛殿山生态旅游示范区、永不落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区等旅游项目招商,推进西盟熙康云舍、旅游型城市综合体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着力强化各项旅游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创建西盟佤部落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AAAAA级景区,着力打造民族舞蹈音乐史诗《阿佤人民唱新歌》,创作佤族原生态音乐舞蹈诗《司岗里之声》,提升“西盟佤部落”旅游整体形象及品质。力争到2021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分别突破300万人次和20亿元。

(二)围绕实现同步小康,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定不移地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和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确保2018年实现贫困县出列,2019年在国家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健全精准扶贫机制。积极探索构建“大扶贫”机制,坚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统领全县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以“69115”为工作目标,不断健全完善脱贫攻坚政策支撑体系,对标对表,因村施策,因户施法,精准发力,稳步推进“七个一批”脱贫计划。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加大结对帮扶和驻村扶贫工作力度,强化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和绩效考核。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坚持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加大财政扶贫投入。以产业为支撑,立足资源优势,撬动金融资本投入产业扶贫,提高标准化种养技术水平,加强与龙头企业合作,鼓励贫困户参加合作社或以资产入股等形式发展产业。着力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力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有1项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以就业为导向,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力度,抓好“订单、定向、定点”式培训,输出或吸纳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外出或就近务工增收。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和投入力度,为贫困村、贫困群众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持续发展能力。在如期实现减贫脱贫目标的基础上,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高持续发展能力作为长久之计来谋划。以教育为根本,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以医疗为关键,让贫困群众不因病致贫、不因病返贫。兜牢保障底线,对特殊贫困人群进行重点保障,确保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三)坚持全域规划引领,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作用,全面推进“多规合一”试点,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善城乡规划和城市设计,以科学的城乡规划引领城镇化发展和城乡环境提升。提升城市品位形象。按照“精品、生态、休闲、宜居”的理念塑造城市,全面推进县城整体风貌改造提升工程,完善路网、管网、亮化、绿化、净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东扩,着力把东城区打造成未来发展的新核心,把西城区打造成集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于一体的高端度假胜地,到2021年,力争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0%以上。加快完善城区功能。实施东城区城市道路、给排水、供电及城市路灯、弱电系统工程,构建城市管网信息平台,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扎实开展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行动,切实解决好小区物业、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管理等突出问题,巩固提升省级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网格化、精细化、法治化水平。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创新发展方式,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抓住全省加快“五网”建设的历史机遇,夯实城乡发展基础。构建更为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实施西盟县脱贫攻坚暨全面建成小康交通规划,积极配合做好国道G219线芒市至孟连高速公路西盟段建设,完成县道公路改造208公里、村组公路硬化706公里。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改造35千伏变电站5座、配电台区120个。完善集镇供水网络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进东朗河水库、永业水库、水系连通、跨界河流治理等项目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县城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运行功能。以农村“七改三清”为抓手,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强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加快乡镇自来水厂建设,新建集镇垃圾中转站2座,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4个,到2021年,基本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95%以上的村庄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四)坚持绿色集约发展,筑牢生态建设安全屏障。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独具魅力的绿色美丽西盟。强化生态保护治理。大力推动“生态+”产业发展模式,构建生态型、循环型、低碳型绿色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生态走廊,重点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5%以上。积极推行“河长制”,切实改善河道生态环境质量。加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的建设力度,积极开展省级园林县城、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工作。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严格落实环境污染终身追责等制度,推进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全县污染防控、事故应急、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价体系。强化污染综合防治,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坚持把《西盟公约》融入行业规范、职业守则、村规民约等各类行为规范,努力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

(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深入推进各项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创新发展。全面推进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切实提高行政效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平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优化纳税服务,强力推进税收现代化建设。加强银政、银企合作,提高金融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继续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领域。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推进农村“两权”抵押、担保贷款。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加快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持续扩大开放。加强周边合作,主动融入澜沧江经济带、澜沧机场空港经济带、勐阿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推动“澜孟西”协作融合发展。加快岳宋183通道和大黑山通道建设,推进通关便利化,积极发展边民互市,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效益。转变招商观念,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借助外力助推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创新人才发现、评价和使用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流动、激励、保障制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依托对口帮扶单位资源优势,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文化资源合理流动,提升文化软实力。

(六)着力改善民生福祉,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始终坚持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实施好兴边富民和以工代赈“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解决群众普遍关切的民生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劳动者充分就业、平等就业、和谐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为重点,大力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健全保障性住房制度,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加快老年群体、困境儿童等特殊人群的公办福利机构建设,力争建成3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1个社会福利院。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启动实施“一村一园”工程,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到2021年,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8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50%。加快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标准化建设步伐,着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新建县教师进修学校和职业高级中学,迁建县民族小学和县幼儿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100%,到2021年,每千人床位数达3.14张。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重大疾病防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积极做好县中医院规划建设工作。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建成全民运动中心和公共体育场,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持续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等工程。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深入推进法治西盟建设,全面实施“七五”普法,打好第四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依法加强边境管控和公共安全管理。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严格实行诉讼与分离、终结制度,依法解决突出问题。加大法律服务和司法救助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突出问题。

(七)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高效务实干事。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落实好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实施最严格的督查办法,向庸政懒政和为官不为等行为“亮剑”,以强有力的督查问责促进干部作风持续转变。继续精文简会,改进文风会风,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促进发展和为民服务上,努力把各项工作办快、办实、办好,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科学创新干事。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提高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和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重视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虚心接受司法、舆论、社会监督。主动做好重点项目、重大工作信息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使每一项政策都能落到实处,每一项决策都更加符合实际,更贴近人民群众的需求。勤勉清廉干事。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牢固树立实干兴邦的理念,认真践行“两学一做”,以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干出经得住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实绩。持之以恒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紧盯行政审批、工程项目、惠民资金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用好权、管好钱。强化审计监督、执法监察、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严格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厉行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严控“三公经费”,更加注重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以清正廉明的形象取信于民。

同时,积极抓好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认真执行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工商联、侨务、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建设,重视关心下一代、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加强科普、气象、物价、外事、侨务、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三、2017年工作安排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对于进一步推进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四次党代会、十二届县委第三次全体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攻坚克难抓脱贫,培育产业抓增收,强化基础抓项目,统筹城乡抓提升,改革开放抓创新,贴近民生抓保障,加快推进幸福美丽西盟跨越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边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单位GDP能耗下降1%。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役。继续巩固提升2016年脱贫成果,确保完成2017年1个贫困镇、5个贫困村及4048人脱贫任务,系统、超前谋划2018年贫困县脱贫出列工作,闯出一条可持续的精准脱贫路子。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培育可持续增收产业,加强与企业合作,探索资产收益模式,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强化减负扶贫保障,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对标对表,查缺补漏,重点解决好未建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安居问题,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158户471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力抓好道路防护工程、卫生室建设、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少年儿童就学、劳务输出、基本医疗、社会兜底等保障要素。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帮扶资金加大脱贫攻坚投入,认真组织实施各类扶贫项目,助推脱贫攻坚取得更好成效。扎实有效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深化定点扶贫和对口帮扶,进一步调整充实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充分发挥“生力军”力量作用。积极引导“万企帮万村”扶贫行动,更加广泛、有效地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形成脱贫攻坚合力。

(二)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坚持重点项目领导挂钩联系制度,抓好62个续建、新建项目,重点助推脱贫项目6个,力争完成总投资16亿元。加快熙康云舍、星河山居民族风情街、星河国际广场等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做好勐梭佤文化特色小镇、代格拉水库、永业水库、中医院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完成2016年度24条114公里村组公路硬化项目、6条66公里亚行贷款农村公路和英落河至橡胶二队公路项目,继续推进南通桥至183界碑公路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南新公路、王雅至力所公路和2017年度30条156.6公里村组公路硬化项目,实施中课公路“油返砂”项目,配合做好国道G219线芒市至孟连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永不落水库、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建设项目,认真组织实施英腊水库至龙坎村引调水、高效节水等工程,争取东朗河水库、跨界河流治理、水系连通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0.5万亩。抓好农村电网改造,提升供电服务能力。加快园区土地收储,稳步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完成500亩以上园区征地任务。积极推进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项目建设,发挥好投资促进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三)着力推进产业化进程。加快实施绿色种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力争新建高稳产田地0.4万亩,完成粮食作物高产创建0.4万亩,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2万亩,有机茶园基地0.24万亩,饲料饲草基地0.6万亩,退耕还草0.47万亩,西盟米荞示范样板基地0.5万亩,肉牛养殖0.3万头,生猪养殖0.53万头,改造低产胶园2万亩,澳洲坚果0.5万亩。积极发展品牌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完成农特产品“三品一标”认证2个。积极推进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全面了解“三农”发展变化情况。深化“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依托彩云优品、三江并流食品商城等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继续加大对种养殖大户、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支持阿佤香、腾临红等企业加快发展农特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升勐梭龙潭国家AAAA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木依吉国家AAA级景区,加快乡村旅游、边境旅游、生态旅游等项目开发建设。加强民族文化旅游宣传推介,举办好2017年中国佤族木鼓节和各类节庆活动。积极申报一批星级饭店、特色餐饮店及特色农家乐,推动我县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着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推行“多规合一”试点,强化城市设计,加快推进乡镇集镇总体规划、控规修编工作。有序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各项工作,实施县城建筑物民族特色风貌改造42幢,抓好城市规划馆、地下综合管廊、人行道、路灯、绿化等城市提升改造工程,为全国特色城市风貌设计会议在西盟召开奠定基础。加快推进东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城市道路、综合管廊等工程项目。严守耕地红线,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依法从严查处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开展城市治乱、治脏、治污、治堵专项整治,合理设置停车位、垃圾中转站、公厕等设施,完善排涝、污水、垃圾处理等治污体系。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快推进6个省级、16个市级示范村建设。规划建设5个乡村集贸市场。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理念,着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推进龙潭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扎实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全面完成非煤矿山转型升级任务,确保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取得实效。积极开展勐卡镇、新厂镇、力所乡、岳宋乡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工作,为创建省级生态县打好基础。大力实施农村“七改三清”环境整治行动,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五)着力推进改革扩大开放。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事项办理流程。规范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妥善化解债务风险。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继续深化国地税合作,积极响应税收征管改革和地方税制体系构建工作。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加大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力度。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推动经营机制的转型和提升。统筹做好文化、教育、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搭建银政企合作平台,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扶贫、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开放促发展,继续加强与周边地区睦邻友好交流,推进183边民互市市场建设,积极探索经贸、科教、文化等领域合作新途径。建立健全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加大招商项目宣传推介力度,优化投资环境,不断提升开放水平。

(六)着力解决重点民生问题。认真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最大限度的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问题,为就业困难家庭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开展城乡劳动力资源和就业失业情况调查,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新增城镇就业4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3500人。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做好社会救助兜底和残疾人“两项补贴”兑现工作,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镇职工和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扩面400人,工伤、生育和医疗保险扩面320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城区视频监控系统,提高群众安全感。调整充实基层治安力量,加快建立农村综治工作站,切实改善农村治安状况。高度重视征地拆迁、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农村利益分配等热点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办法,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七)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积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建立健全教育教学激励机制,完善教师教学考评体系。着力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加快实施勐梭镇幼儿园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设。加大县职业中学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强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建成新厂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和17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继续抓好计划生育惠民政策落实,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83%以上。开工建设公共体育场,建成一批村级、社区文体设施和乡镇文体活动中心,继续抓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隐患排查整治机制,从源头上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切实保障全县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入推进“平安西盟”创建,完善社会矛盾调解机制,依法惩治各类违法犯罪,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奋力赶超跨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丽西盟,是新一届政府肩负的神圣使命和重要职责。我们必须强化使命担当,以改革创新和时不我待的精神,勇挑重担,率先垂范,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和履职尽职能力;必须持续推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强监督、严问责、促落实,坚决整治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突出行为,营造团结干事的环境和氛围;必须强化依法行政,提升行政效能,亲民为民,务实高效,服务发展,服务群众;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切实加强党风廉洁建设,筑牢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七五普法工作成效体会范文第6篇

代市长韩福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四平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回顾

2013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市政府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坚持“五路并进”,推进“五市联动”,实施“五城联创”,全力建设“美丽四平、幸福家园”,圆满完成本届政府各项目标任务。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260.9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63.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93.5亿元,年均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04亿元,年均增长11.2%。

——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项目支撑引领更加有力。烟厂30万大箱易地改造、君乐宝酸奶乳酸菌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共建设亿元以上项目409个。依托东博会、吉商大会等平台广泛开展经贸交流活动,纳入省招商引资调度系统项目454个,到位资金738.2亿元。长平高速改造、四梨大街等重点道路建成通车。以全国第三名优异成绩成为管廊建设部级试点城市,获得奖补资金10.8亿元。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首届中国·四平科技成果展洽会成功举办,5个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落户我市;“黑土地论坛”叫响四平现代农业品牌;负压蒸汽冷凝器等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艾斯克等3户企业成功登陆“新三板”。中国驰名商标、吉林省名牌产品分别达到14件、77个。出台工业保增长促转型21条和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等惠企扶企政策。2016年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实现2884.7亿元,年均增长13.5%。要素保障作用充分释放。市本级财政共建立各类引导资金3.2亿元。供地651.5公顷,供地率达72.4%。深入开展“院士专家四平行”等活动,建立4个院士工作站、6个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基地、3个博士后工作站,从985、211院校引进硕博人才300余名。制约发展瓶颈有效破解。“两区一城”整合提升,四梨同城化深入推进,辽河垦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新型工业化经济开发区正式获批,二龙湖生态保护示范区积极推进。组建城司,与国开行、农发行、交行、建行、浦发行等金融机构广泛开展合作,累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32.6亿元,融资106亿元。彻底解决117户企业产权证照等历史遗留问题。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进展。“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稳步落地。积极化解钢铁、水泥等落后产能,消化房地产库存21.4万平方米、粮食库存30亿斤。定向发行置换债券18.39亿元。扩大企业“助保贷”融资规模,下调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费率,落实用电补贴政策。推进服务业跃升攻坚和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振兴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累计实施技改项目944项,完成投资1184亿元。嫁接改造效应明显,中航工业、中建材等战略投资者落户四平。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从29家发展到62家,工业首次投产新产品达到736个,家禽自动掏膛机等新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农机产业链条初步形成,清淤车、翼展车、房车等特种车抢占市场高端,医药产业由传统中药加工向医药健康方向转变,化工园区通过省规划核准,北方光电检测中心即将通过省级认证。创建装备制造部级产业示范基地和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成为换热设备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示范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快速跃升。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完成434.6亿元,年均增长7.5%。浪潮四平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交易所挂牌成立,四平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被确定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万达城市综合体、宝泰黄金珠宝城等项目投入使用。首届中国·四平满族文化论坛成功举办,北方巴厘岛等景区投入运营。2016年全市接待游客349.2万人次,预计实现收入49.7亿元,创历史新高。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显著。耕地保护切实加强,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63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亿斤以上,实现“十三连丰”。调减玉米种植面积45万亩,牧业小区发展到1556个,特色棚室蔬菜园区发展到65个。中国·四平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峰会成功举办,全市农业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82%。新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374个,居全省首位。吉春制药被评为农业产业化部级重点龙头企业,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预计实现440亿元。农村土地确权全面完成实测任务。累计发放土地收益保证贷款8亿元。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分别达到7718个和2280家。

——城乡建管能力切实加强。规划水平不断提升。编制完成城市总规、四梨同城化、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棚户区改造、城市供水工程等重大规划,城市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城市规划馆、旭日立交桥成为地标性建筑,紫气大路、东丰路公铁立交桥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形成廊体23公里,海绵城市建设成为全省试点,中心城区供热、燃气、排水管网基本实现全覆盖。市政道路总长度达到422公里,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9992公里。城乡面貌大幅改观。实施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市区街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5%,国家卫生城复审初步通过。千亩植物园对外开放,西湖湿地公园、南北河治理工程全面开工,南湖公园一期改造竣工开放。楼体风貌改造160栋,亮化提升206栋。出台规划监察管理办法,查处违章建筑17.1万平方米。我市成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智慧城管系统具备运行条件。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累计投入资金17.3亿元,集中打造12个精品片区,形成美丽乡村建设“四平模式”。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深入实施“四绿工程”,累计造林绿化104.7万亩。淘汰燃煤小锅炉、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餐饮业油烟净化、黄标车整治、秸秆禁烧等工作稳步实施。四平污水处理厂、梨树污水处理厂改造升级,全市出省境河流断面水质明显好转。

——全面深化改革加速推进。“放管服”改革成效初显。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实施并联审批,开展领办代办,服务效能明显提升。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机制,联合惩戒失信市场主体,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能,减少办证环节,减轻群众负担。经济领域改革率先突破。深入推行税制改革,“营改增”全面实施。出台金融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村镇银行实现县(市)区全覆盖。梨树县被确定为部级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制定管理规定,清理登记和规范管理国有资产。出台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办法,依法规范土地征收。四平成为全省唯一的地级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渐次展开。商业学校、轻化工学校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市艺术团、话剧团、电影公司转企改制圆满完成。安全生产监管防控、警务合成作战指挥系统建设等社会治理改革成效显著。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2016年实施脱贫“五大工程”,推进“1+N”政策落实,投入资金7.3亿元,2.5万人实现脱贫,占全市贫困人口的37.1%。民生福祉显著提升。市本级财政收入77%以上用于民生事业,15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全市累计新增就业18.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5.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全面启动,退休职工养老金实现12连增。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不断提高,临时救助制度全面建立,连续3年提高五保供养标准。累计改造棚户区238万平方米,改造暖房子710万平方米,百姓住得安全、住得温暖。城区二次供水改造工程使27万人受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让22.6万农村居民喝上安全洁净的放心水。新增、更新公交车229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40辆,群众出行更加便捷。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被评为“全国中医药先进单位”。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等项目相继开工,文化“六馆”免费开放。体育馆、滑冰馆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我市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全国武术之乡”。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七连冠。“大国工匠”论坛成功举办,“四平工匠”“四平巧姐”受到表彰。妇女儿童、广播电视、知识产权、外事侨务、人民防空、地震监测、通信、气象、档案、老龄、地方志、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平安建设深入推进,24小时开展巡逻防控,两抢、盗窃和诈骗案件大幅下降,命案破案率达到100%。“六五”普法通过全省验收,法律援助体系覆盖城乡。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连续四年获得省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等奖。食品药品安全“三大放心工程”启动实施,“四品一械”监管深入推进。加强应急管理,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形势明显好转,深入开展积案攻坚清零工程,一批积案得到有效解决,进京非访、去省集访量大幅下降,我市被评为“全省工作先进单位”。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强化。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60件、政协委员提案754件。启动政府立法工作,严格执行《四平市行政执法规定》,组建政府法律顾问团,荣获第四届“中国法治政府奖提名奖”。通过热线电话和门户网站倾听百姓呼声,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制定出台《四平市行政问责办法》,建立政府重点工作任务落实管理系统,从严督导考核,刚性执纪问责,坚决整治政府系统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风建设不断加强。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经济发展增速放缓,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稳增长促转型面临挑战,工业经济增长任务艰巨;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增大,绿色发展任重道远;城市建管工作仍需强化,拆迁回迁等问题有待破解;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民生事业欠账较多;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各种潜在风险依然存在;政府服务有待加强,发展软环境亟需改善。对这些问题,既要保持定力、坚定信心,又要做足准备,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

四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新时期政府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始终与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正确前进方向。必须不断夯实基础。从最紧迫的事抓起,从最核心的事做起,把发展的基础筑得更牢,把振兴的根基夯得更实,一步一个脚印将事业推向前进。必须着力破解难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顶住压力、保持定力,敢于面对困难,善于化解矛盾,在破解难题中迎难而上,在应对挑战中推动发展。必须勇于改革创新。坚决破除思维定式、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开放要空间,进一步激发振兴发展的强大力量。必须切实改善民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加民生投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真正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有效统筹协调各方利益,严格依法决策,自觉接受监督,切实按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能。必须狠抓工作落实。坚持“干”字当先,“实”字为要,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干到底,用实力、实绩、实效推进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市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市上下团结拼搏、共同奋斗。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平人民、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中省直驻平各单位和关心支持四平发展的国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及2017年工作任务

今后五年,按照市七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遵循“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纵深推进“五路并进”“五市联动”“五城联创”,大力实施“五个率先”,全力构建“五大格局”,为打造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支点城市、建设“美丽四平、幸福家园”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和市七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经济增速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结构、发展动能、城乡建设、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实现升级,城市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大幅跃升。

——更加注重产业结构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产业比重调整到19.6:40.2:40.2,率先在全省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四平制造业创新转型,打造区域业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所占比重逐步提高,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大幅提升,商旅兴市取得更大成效。

——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提升。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进一步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发展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加快打造“开放四平”。改革创新活力充分释放,“科技四平”建设取得突破,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更加注重民生福祉增进。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深入实施“五城联创”,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哈长城市群国家Ⅱ类大城市。

——更加注重生态环境改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不断提升,大气、水、土壤等污染得到有效整治。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

——更加注重文明程度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法治四平”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更加注重制度体系建设。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制约全市振兴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得到有效破解。民主政治建设持续增强,“平安四平”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2017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工业增加值增长8.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5%。

今年我们将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保持发展定力,着力在稳增长中推动振兴。全力做强工业。稳定工业增长,加强运行调度,推动百威金士百销售结算中心落户我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户。推动转型升级,深化与建龙集团、中国建材集团等大企业合作,大力推进停产企业破产重整、升级改造,尽快使其恢复生产。积极筹建孟家岭建材产业园区。抓实工业提升,对接欧洲“工业4.0”,加快建设大数据、换热器、农机等千亿级产业群,争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首次投产新产品达到120种以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深入落实扶持政策,全年助保贷款规模达到2亿元,新登记民营企业2800家、个体工商户1.6万户,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1%。攻坚重点项目。计划建设5000万元以上项目150个,春季集中开工项目必保达到30个以上。推进世宝汽车铸件智能化改造等60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大清鹿苑鹿产业园等90个在建项目全面复工,上半年确保线路器材厂转型改造等10个项目竣工投产。对重点项目实行清单式管理,进行月调度、季总结,推动项目审批由上报式向下沉式转变,由互为要件向并联审批转变,由企业办理向领办代办转变,做到落地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投产、投产项目快见效。狠抓招商引资。立足我市区位、产业、资源等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瞄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热点地区,围绕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新型建材等重点产业,吃透内情、掌握外情,知己知彼、主动出击,通过采取小分队专业化定向性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招商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深入对接世界500强、大型央企等战略投资者,推动“四平-辽源-铁岭-通辽”经济协作区发展,建立发展国内外友好城市,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园区建设进度,做强载体平台,发挥龙头作用,优化产业布局。强化要素供给。增强资金支撑,健全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多领域推广PPP模式。优化政府投资方向,充分发挥引导带动作用。全年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增长15%。提升金融服务,降低融资成本,扩大再担保机构覆盖范围。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推进实现A股上市。优化政策资源配置方式,建立重大项目用地报批联动机制,集中优质要素向大项目、好项目倾斜。

(二)强化创新引领,着力在促升级中提质增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两篇文章,进一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举办第二届中国·四平科技成果展洽会,继续开展“院士专家四平行”等活动,实施“四平创造”工程,推进域内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深度合作,引导更多创新要素汇聚四平。加强科技大市场后续建设,加快四平换热器国检中心和省换热设备技术研发中心改革步伐,提升换热器、农机等设备装备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水平。依托四平经济开发区谋划建设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智能制造、现代农机、专用汽车等6个院士工作站。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通过化解过剩产能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加大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力度,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拓宽粮食销售渠道,确保农民种粮卖得出。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降低企业杠杆率。优化信贷投向,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有序推进政府存量债务置换。着力抓好降成本措施落地见效,按照国家和省里政策适当减免企业税费。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发扬工匠精神,强化品牌建设,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围绕“三四三”产业体系,着力推动传统产业与科技嫁接、与设计联姻、与品牌联动,打造“中国换热器城”“中国农机城”。大力发展光电、医药健康、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推进吉高物流等现代物流项目建设。深化现代服务业跃升攻坚,完成金融街工程主体封闭,推动万嘉购物广场、欧亚商业综合体等重点项目破土动工,加快农村电商发展,筹建网上四平特色商品馆,全年新增商业限上企业20户。加快推进“旅游城”建设,精心打造二龙湖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塔子山红色旅游景区,推进一江山岛生态公园、叶赫满族旅游区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打造国家旅游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全面发展红色旅游、满族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冰雪娱乐旅游。

(三)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在强基础中激发活力。推动农村改革创新。积极推进“三权分置”,全面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扎实抓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深化农村金融、林业、供销社等领域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农地贷”,探索建立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拓宽农村融资渠道。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加快“三大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玉米产业化发展,推进玉米精深加工,重点抓好天成玉米年产13万吨氨基酸和5万吨L—乳酸等农业产业化项目。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调整粮食种植面积100万亩,新建扩建棚膜园区15个、标准化牧业小区100个。加强黑土地保护治理,扎实推进万亩现代农业高标准示范农田建设,加快河湖连通、农田水利、农业节水灌溉等工程建设。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85%。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着力培育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合作社开展内部信用合作,农村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50%以上。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新增“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100个。突出发展县域经济。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努力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各具特色的县域发展之路。推进县域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发展特色城镇,打造一批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工业强镇、农业大镇、商贸重镇、文化名镇和旅游旺镇。提升美丽乡村品质。推进省级重点项目建设,集中打造提升15条基础条件好、带动能力强、提升空间大的精品线路。加快农村“五改”步伐,争创省级美丽乡村10个,评选美丽庭院5000个、干净人家2万户。

(四)建设宜居城市,着力在补短板中实现赶超。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眼打造哈长城市群国家Ⅱ类大城市,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新型工业化经济开发区及二龙湖生态保护示范区等规划编制。续建管廊14条、新建管廊11条,形成廊体25公里。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争取成为国家试点。新建城区道路18条,新增道路里程12公里。扎实推进康平街、慧智街公铁立交桥建设,紫气大路、东丰路公铁立交桥完成转体合拢。重点实施绥沈公路、牙四公路、二龙湖至叶赫旅游公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四平至伊通一级公路项目,配合省交通厅全面完成集双高速四平境内征地拆迁任务。新建天然气门站1座,改造老旧燃气管网20公里。积极推进引松入平工程,全面实施污水处理厂二期改造、北河截流干管等工程。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加大规划监察力度,依法依规拆除城市各类违建,巩固国家卫生城创建成果。推进城市管理制度化,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打造市区纵向联动、部门横向呼应的执法模式。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扎实推动全域大数据中心云平台、公共基础数据库、智慧管网子系统等项目建设。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监管,实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源污染控制工程,彻底淘汰在用黄标车,大力推进秸秆产业发展。加快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大重点河流污染综合整治力度,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造林30万亩,绿化美化村屯354个。加快架树台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谋划东辽河干流综合治理等重大水利项目,加快推进南北河城市防洪工程、中小河流治理、东山动植物园、西湖湿地公园、南湖公园二期等重点建设工程。

(五)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在破难题中增强动力。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成立专家咨询团,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整合政府采购、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等交易服务职能,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巩固“先照后证”改革,抓好企业“五证合一”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向“多证合一”改革转变;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实施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努力打造诚信环境。加快重点领域突破,积极推进财税改革,重点做好市对区(开发区)财政体制调整工作。全面推进综合治税,建立综合治税大数据网络平台。鼓励发展银行业金融机构,谋划建立工业、农业、服务业、城建发展基金。全面推进水务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原水、引水、净水、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的一体化管理和市场化运营。组建四平职教集团,整合涉农职业教育资源,打造四平特色职教品牌;深入推进办学体制及考试制度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化律师制度改革,有效发挥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和社会律师服务职能。全面推进农垦改革,努力破解辽河垦区体制机制问题。

(六)改进社会治理,着力在保稳定中促进和谐。深化平安建设。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整合现有资源,建立联动机制,提升社会治理效率。全面构建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平安建设全覆盖。夯实公共安全管理,推行对重点车辆、易发事故重点路段的常态监管机制。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做实做精“微型消防站”。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抓实维稳。严格执行《四平市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加强源头预防,实行重大项目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打好积案化解“清零”攻坚战,对缠访闹访、以访施压、以访谋利及组织串联进行大规模聚集的上访人员依法打击,以法治力量驱动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强化安全生产。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深入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机制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制度,强化安全基础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持续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全力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监管体系,努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七)坚持执政为民,着力在惠民生中共享发展。推动创业就业。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就业促进、帮扶援助“三项计划”,激发创业创新热情。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月”和“春风行动”等活动,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坚持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确保制度并轨平稳有序。实施养老服务普惠推动计划,规范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逐步扩大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范围。加大社会救助工作力度,深入开展“捐资助学”“助医助困”等慈善救助活动。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开展文化“七进”,加快推进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等项目建设。确保滑冰馆项目开工、体育馆全面竣工。筹备举办第22届全国百城市自行车赛四平赛区决赛。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化,加强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推动各阶段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围绕打造部级“健康城”,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突出发展中医药事业,推动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加速建设。进一步实施精准扶贫。聚焦“两确保、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扶贫先扶志,“输血”更“造血”,强化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和资金管理使用,确保完成2017年脱贫攻坚目标。在全面做好各项民生工作基础上,重点完成棚户区改造、市政道路建设等35件民生实事,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八)加强政府建设,着力在抓落实中担当作为。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以新理念引领政府工作创新突破。大力解放思想,做到敢创新、求突破。牢固树立“一二三”意识,破除求稳守成观念,鼓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破除坐而论道、知行不一的不良风气,进一步把解放思想落实到解决问题上、落实到工作成效上。坚持求真务实,做到讲实话、干实事。立足于“实”、扎根于“实”、落脚于“实”,以敬事为民的崇高追求,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凝心聚力推动发展,精准发力攻坚克难。勇于大胆干事,做到有担当、有作为。坚决从墨守成规中走出来,从按部就班中走出来,以“朝受命、夕饮冰”的紧迫感和“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担重任、挑大梁,迎难而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推进依法行政,做到重法治、严规范。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社会监督。继续推进政府立法工作,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强化激励问责,做到想干事、干成事。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正向激励和整改问责的长效机制,鼓励大胆干事、竞进作为。严格执行《四平市行政问责办法》,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着力营造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的浓厚氛围。加强廉洁建设,做到自身净、守规矩。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持之以恒纠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认真落实问题整改,严查各类腐败案件,全力推动廉洁政府建设。

七五普法工作成效体会范文第7篇

周至县人民政府县长陈旭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1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积极应对宏观形势带来的不利影响,抢抓机遇,综合施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是发展加快、实力提升的五年。累计实施重点项目621个,完成投资473.5亿元,有力带动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预计2016年底,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14.4亿元,是2011年的1.7倍,年均增长10.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64亿元,是2011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6亿元,是2011年的2.9倍,年均增长2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2.55亿元,是2011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3亿元,是2011年的2.9倍,年均增长18.4%。2012—2015年连续四年荣获西安市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获得2013年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核争先进位奖。

——这五年,是生态优化、环境改善的五年。我县先后被确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新增林地面积11.43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7%。治理渭河、黑河等堤防130余公里,渭河周至段和黑河平原段滨河大道全线贯通,加固、新建中小河流堤防60公里。创建省级生态镇6个、生态村5个,市级生态镇22个、生态村53个。依法拆除秦岭北麓乱搭乱建、违法建筑40余处。拆改燃煤锅炉43台,秸秆禁烧连年实现“零火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超额完成市考目标任务。

——这五年,是产业壮大、效益增强的五年。生态旅游实现跨越发展。“平原看沙河水街,沿山拜财神、访老子、游植物园,深山看太白山、老县城和厚畛子古镇”的旅游格局初步形成,荣获全国首批最具魅力生态旅游县。2016年,全县接待游客144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8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21倍和11倍;全县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27家,较2011年增加16家。工业强县迈出坚实步伐。集贤产业园核心区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以恒怡创业基地和企业服务中心为依托的商业服务区显现雏形。入园企业达92家,投产企业42家,实现产值14.1亿元,是2011年的2.3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5家,较2011年增加20家。农业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猕猴桃标准化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周至猕猴桃获得中国名优产品畅销奖、中国航天事业支持商冠名权,荣登华东地区最受欢迎十大果蔬品牌榜,连年位列中国猕猴桃区域品牌价值排行榜第一位。中国猕猴桃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我县挂牌成立,产业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苗木花卉和蔬菜公司化、产业化运作模式初步形成。2016年,猕猴桃、苗木花卉、蔬菜产值分别达到30亿元、3.5亿元、6亿元,是2011年的1.8倍、1.5倍、1.8倍。累计举办省、市农业工作现场会18场次,周至特色农业优势充分彰显。

——这五年,是投入加大、基础夯实的五年。编制完成县城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累计完成投资120.8亿元,实施城建重点工程138个,县城建成区面积由7.8平方公里扩大到10.2平方公里;老城改造成效明显,县城新区初具规模,新建改建广场、公园10个,改造市政道路32条;沙河湿地公园建成开放,成为陕西省四大旅游热点之一。哑柏、厚畛子、楼观等镇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全县城镇化率由26.3%(2011年)提高到30.8%(2015年)。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实现“清零”目标,完成了68个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建设,成功创建4个“西安最美乡村”。国道310县城至青化段和终周路改造建成通车,国道108改扩建工程即将全线贯通;新建改建县乡及通村公路280公里,农村建制村通车率达98%以上。新打机井780眼,埋设地埋管930公里,改造农村电力线路679公里,农村安全饮水达标率100%。

——这五年,是改革深化、活力增强的五年。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镇村综合改革,重点领域改革、商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改革红利在更多领域加速释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简政放权工作,县级审批事项减少17.3%,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1.16万户。组建了茂源公司、城司等国有公司,设立周至农科村镇银行,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催生了一批PPP①(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项目。精心组织和参加各类招商推介活动,累计引进内资4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500万美元。

——这五年,是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五年。创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机制,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格局基本形成,累计脱贫3.27万户11.34万人,移民搬迁6163户24986人。2013—2015年,我县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扶贫绩效考评“A类县”。申报省市科技项目66个、专利132件。义务教育段营养改善计划走在全省前列,十三年免费教育达标率100%。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连年保持98%以上,“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大病医疗救助”的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先后6次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城乡低保累计支出3.1亿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6272户,建成保障房3718套,城乡困难家庭住房条件明显改善。2016年,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8594元和12096元,年均增长10.5%和12.8%。

即将过去的2016年,是“十三五”的起步之年,也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一年来,县政府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认真贯彻上级相关政策措施和县委各项工作部署,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一)坚持发展为重,县域经济稳中有升。一是项目建设扎实推进。预计全县128个重点在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5亿元,占全年投资任务的104%。第20届西洽会暨丝博会成功签约项目29个,总投资90.7亿元,目前10个项目已经动工建设。“亲商助企、抓项目促落实”活动深入开展,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122个。二是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西安金圪塔现代农业示范园、猕猴桃科技创新园晋升省级示范园区。猕猴桃实现航天育种,陕西猕猴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我县。先后在满洲里、嘉兴、长沙等地举办猕猴桃宣传推介活动,中央电视台先后4次对我县猕猴桃产业进行了报道,猕猴桃销售价格逆势上扬。周至猕猴桃荣获2016全国果菜产业十大最具影响力地标品牌。苗木花卉和无公害蔬菜产业效益不断提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三是工业经济持续壮大。集贤产业园创业东路即将竣工,集贤西路进入全面施工阶段,污水处理厂项目快速推进。成功签约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楼观医院等5个项目,久越科技、富丽包装等8家企业建成投产,神盾科技、通中电器等16家企业正在建设。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户。西部智能装备配套产业园正在申报省级县域工业集中区。四是生态旅游特色彰显。沙河水街通过国家4A级景区评审,游乐设施和文娱活动不断丰富,二、三期连接段工程全线开工。道文化展示区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楼观新镇入住3800人。秦岭国家植物园大门广场、就地保护及迁地保护区项目稳步实施。西南塬区生态观光示范区充满活力,“中国·周城”显现雏形,塬区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五是商贸服务日益活跃。培育电商企业202户,百惠商贸、西安秦周等5家企业成功创建市级电子商务应用示范企业,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9亿元。我县被确定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争取中央财政支持资金2000万元。

(二)坚持统筹为要,城乡建设步伐加快。一是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县城主干道路面修复和人行道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工业路、北环路西段等道路绿化提升项目全面完成,供水、电缆等地下管线工程加快实施。县城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正在进行,污水日处理能力将由1.1万吨提高到2.6万吨。停车场、综合市场等配套设施加快建设,商业综合体消费业态不断丰富。二是城镇建设快速推进。哑柏省级重点示范镇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行,金宝花园(二期)、绿谷水岸(二期)和裕盛鼎盛移民安居社区项目稳步实施,老镇区改造提升项目全面完工。厚畛子镇道路排水、历史古迹和旅游服务等项目基本建成,文物保护类项目正在加快实施。二曲、楼观入选2016年全国重点镇,示范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三是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国卫复审巩固提升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县城保洁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深入推进,打造省市级卫生村13个,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19个。

(三)坚持以民为本,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一是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创新推出“65746”脱贫工作模式②,扎实开展“九类人”清理③工作,精准识别贫困群众2935户9633人。充分发挥省供销集团5000万元产业精准扶贫专项资金作用,帮助132个贫困村1553户贫困群众发展种植养殖产业。“两联一包”④成效显著,驻村联户帮扶累计投入资金3300万元。为全县4.2万贫困人口办理了健康扶贫保险,为314户特困户及“三无户”解决了住房问题。我县被确定为全省农村低保兜底保障试点县和社会扶贫创新帮扶试点县,全市首家扶贫大数据库在我县建成。7个移民社区累计建成安置房2251套。二是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科技为农服务作用进一步凸显,认定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培育市级科技示范户20户。教育事业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高中质量提升项目快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⑤通过市级验收。仙游寺大雄宝殿主体已经建成,八云塔加固点亮工程全面完工,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县医院德愈楼顺利封顶,联合医院内部装修进入尾声。三是民生保障不断增强。惠民实事全部办结。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028人,转移劳动力1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3%。32个农村幸福院和2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投入使用,县养老服务中心、儿童福利院主体竣工。大病救助、临时救助和优抚政策全面落实,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2亿元。完成第六届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和行政村撤并工作。省道107绿道景观改造提升示范段工程竣工,楼观至马召段改扩建工程快速推进。厚畛子沙梁子至老县城三级公路改造列入全省重要农村公路建设计划。田峪河楼观段、黑河陈河段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全面完成。

(四)坚持疏堵结合,社会治理成效显著。一是砂石资源整治成效初显。坚持重拳出击、铁腕治砂,逐级夯实监管责任,依法取缔非法砂场,严厉打击乱采乱挖、偷采偷运、超限超载等违规违法行为。累计拆除非法砂场167家,捣毁各类采砂设备180台,查处非法车辆515辆,刑事立案6起、行政拘留3人。对依法没收的115堆非法砂石进行公开拍卖,走出了一条“依法查封、公开拍卖、规范处置”的新路子,有效遏制了乱采乱挖行为。二是城市治理深入开展。扎实开展治污减霾、市容环境、城镇安全运行专项整治3大方面13项工作,拆改燃煤锅炉9台,拆除云塔路、瑞光路违章搭建300余平米,引导流动商贩进入云塔广场和老县医院综合市场,城市面貌有了较大改善。不断健全网格管理、分级整治和动态巡查等工作机制,建成治污减霾管控平台,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三是平安创建扎实推进。深入推进“一网四制”工作机制⑥,层层织牢平安创建网络,“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防控体系初步形成。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和小区域治理工作成效显著,7起重特大案件悉数侦破;成功破获两起特大贩毒案件,收缴冰毒24.74千克。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排查整改火灾隐患3024处,交通事故持续大幅下降,全县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五)持续改进作风,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践行“三严三实”,严格落实八项规定,依法查处了一批违规违法行为。广泛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修订完善县级部门和镇街行政职权目录,汇总公共服务事项320项。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健全了重大决策集体研究和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系统学法制度,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高,我县被评为全省“六五”普法先进县。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2件、政协委员提案61件,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同时,审计、监察、档案、物价、气象、人防、电力、民族宗教、广播电视及残疾人福利事业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工作实践,为我们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我们深刻体会到:一是必须坚持紧扣发展,实干为先。过去五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坚定加快发展的决心不动摇,咬住目标不放松,持续用力,苦干实干,就能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我们要始终坚持发展为先、发展为重,以超高的标准、超严的要求、超常的手段推动发展,努力在追赶超越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二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破解难题。过去五年,正是因为我们创新思维、打破常规,主动破解资金、土地、政策等方面的难题,才连续保持了经济社会较快发展。面对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牢固树立开放意识,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市场化的办法解决问题,健全鼓励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有效破解各类瓶颈制约,不断开创周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三是必须坚持团结协作,合力攻坚。多年来,正是因为全县上下?哿ν?模?材狈⒄梗?判纬闪酥苤恋鼻靶钠肫?场⒎缯?⒆愕牧己镁置妗=窈螅?颐且?谙匚?恼?妨斓枷拢?谙厝舜蟆⑾卣??募喽街С窒拢?绦??奂杩啻匆档暮狭Γ??焱沤岣墒碌姆瘴В?浞旨し⒏髦旨涌旆⒄沟囊蛩睾投?埽?垢刹咳褐谛耐?淮ο搿⒕⑼?淮κ梗?欢洗丛煨碌囊导āK氖潜匦爰岢忠匀宋?荆?凑??瘛R匀宋?尽⒅凑??袷侨?娜?馕?嗣穹?窀?咀谥嫉募?刑逑帧=?昀矗?颐腔??⒄垢幻癫?怠⑼平?銎犊?ⅰ⑹凳┮泼癜崆ā⑼晟苹?∩枋??斐闪艘慌?肴褐诶?嫦⑾⑾喙氐氖虑椤O乱徊剑?颐腔挂?绦?岢纸?褐诶?孀魑???ぷ鞯某龇⒌愫吐浣诺悖?险娼饩鋈褐诠匦牡娜鹊恪⒛训阄侍猓?嫘氖狄馕?褐诙喟焓隆?焓凳隆?旌檬拢??θ萌?厝嗣裨诜⒄怪械玫礁?嗍祷荨?/p>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位代表,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县人民,向省市驻周单位,驻周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周至建设的各界人士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县域综合实力较弱,旅游产业品牌尚未形成,工业仍处在起步阶段,农业比较效益不强;二是城镇化水平偏低,县城建设和管理水平不高,示范镇带动作用有限,农村综合服务水平较低;三是少数部门和干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担当意识不强,抓落实的力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加快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

新一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周至加快发展、追赶超越的重要阶段,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当前,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下行压力持续存在,但我们更应看到,国家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没有变,还将继续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不断累积,特别是国家全面推进“三去一降一补”⑦的政策还将进一步释放新的、更多的红利。同时,省、市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促投资、稳增长政策的作用仍将持续释放,加之省、市经济发展韧性好、潜力足、余地大,依然具备持续增长的诸多条件。从我县来讲,经过全县上下多年来的共同努力,我县产业布局日趋合理,生态旅游持续升温,工业经济逐步壮大,现代农业优势彰显,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同时,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作为部级生态示范县、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我们仍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得到的政策、资金支持也会越来越多。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以“弯道超车”的勇气和魄力、以“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和胆略,敢于打破常规,善于谋势赶超,认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就一定能实现周至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按照县第十七次党代会的要求,今后五年,县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落实追赶超越各项要求,以脱贫攻坚为统领,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生态立县,叫响开放办县,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突出抓好“一城一带一园一区”建设,坚持不懈培育支柱产业,着力推进生态旅游和新型工业突破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强化民生保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西安西大门。

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2021年达到18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4%以上,2021年达到5.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2021年达到41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2021年达到6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以上,2021年达到2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2021年达到4.6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2021年达到2.2万元。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明思路、定目标,努力实现追赶超越。在追赶超越的方向上,要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系统推进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和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在追赶超越的目标上,坚持“近超眉县、远赶城区、全国学百强”,进一步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县经济总量有较大提升,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中不断争先进位。在追赶超越的路径上,要以脱贫攻坚为统领,补齐工业短板,增强农业比较效益,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构建多点支撑、多元带动的现代产业格局。在追赶超越的动力上,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投资带动和消费拉动能力,为跨越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二)坚持重保护、优生态,提升持续发展能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守生态红线,进一步完善负面清单、生态补偿、绩效考核等配套制度。积极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巡查监管和专项整治,不断强化秦岭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持续打好治污减霾攻坚战。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县建设,加快国土空间优化、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等9大工程、25个重点项目建设。系统推进城镇绿化、道路绿化和水系绿化,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以绿色促发展,向生态要效益,不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三)坚持育产业、增效益,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坚持不懈壮大特色产业,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是立足生态抓旅游。加快建设“全景周至”,整合沙河水街、道文化展示区、秦岭国家植物园、西南塬区生态观光示范区等旅游资源,加快渭河、黑河休闲旅游观光带建设,积极推进全域旅游,争创部级生态旅游示范县。二是建好园区促工业。以集贤产业园和西部智能装备配套产业园为平台,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配套,吸引更多知名企业落户周至,不断强化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努力打造西安新兴产业聚集区。三是提质增效强农业。强化猕猴桃品种优化、品质提升、品牌建设,不断扩大观赏苗木和盆栽花卉发展规模,着力提升设施蔬菜和标准化养殖产业效益,努力把周至打造成西安乃至陕西的优质农产品供给区。

(四)坚持高标准、严管理,建设宜居宜业新城。坚持用宜居宜业的标准建设和管理城市,同步推进县城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不断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抓好重点示范镇和特色城镇建设,不断增强城镇吸纳人口、发展产业、聚集要素、增加就业和活跃市场的功能;深入推进城市治理和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不断提高城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大县域交通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力度,配合做好西安城际铁路建设工作,进一步打通融入城区发展的通道,着力打造宜居宜业新县城。

(五)深入推改革、扩开放,切实增强发展活力。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成镇村综合改革,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及产权制度、城乡户籍制度等改革,加快撤县设区进程。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闲置宅基地开发利用机制,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社会资本合作发展,多渠道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加快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积极参与多区域经济合作,努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六)坚持保民生、促和谐,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政府工作向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倾斜。坚定不移地打赢脱贫攻坚战,2017年实现贫困县摘帽,再通过三年巩固提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千方百计促进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等公共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兜底线,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和复合型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体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社会管理网络,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防范应对工作,提高应急工作水平。

三、2017年政府工作

2017年,是党的召开之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起始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深化之年。做好明年的工作,对继续保持周至的良好发展势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左右和12%左右,实际引进内资1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50万美元,综合能耗降低率确保完成市考目标任务。

2017年,县政府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建设绿色家园。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构筑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生态安全屏障。一是全面实施绿化造林工程。加快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县建设,积极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秦岭北麓直观迎面坡绿化工程,完成绿化造林1万亩,建设绿色家园15个村,抓好重要路段、重要节点的绿化改造提升工作。认真落实《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严肃查处非法建设和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二是着力推进河流水系治理。积极实施黑河平原段堤顶道路绿化建设和田峪河、就峪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加快推进沙河上游河堤改造,启动泥峪河水库建设。加大黑河水源地保护力度,不断提升水源涵养功能。高标准建设沿渭湿地公园和黑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打造生态观光示范带。三是抓好砂石资源整治和治污减霾工作。坚决打好砂石资源整治攻坚战、持久战和歼灭战,疏堵结合、源头治理,防止非法开采行为死灰复燃;进一步完善砂石资源综合管理机制,不断巩固和扩大砂石资源整治成果。认真抓好施工工地监管、道路扬尘治理和秸秆禁烧等工作,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力争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230天以上。

(二)投资消费双向发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扩内需必须促消费”的理念,坚持投资与消费双向发力,拉动经济快速发展。一是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全力抓好101个重点在建项目,力争年内完成投资110.2亿元以上。不断健全领导包抓、部门负责、协同配合、督查跟进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全面落实项目手续并联审批制度,确保项目建设快速推进。以解决土地批而未用问题为突破口,加快土地供应进度,进一步提高供地率,为项目用地提供支撑。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和激励机制,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着力解决企业资金制约。积极开展项目建设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坚决惩治干扰、阻碍和破坏项目建设的行为。同时,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积极谋划、包装、申报、争取项目,力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计划盘子。二是不断激发消费活力。鼓励开发多种模式的商业综合体,促进商贸服务业聚合发展,积极培育养生健身、文化娱乐、家政服务等消费业态。实施商品批发、大众餐饮等传统商贸业提升改造工程,加快哑柏新区美食街区、楼观新镇农家酒店建设,扶持一批示范性农家乐。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成县电商大厦、电商物流园和电子商务示范一条街,抓好猕猴桃、苗木花卉、蔬菜等农副产品线上旗舰店和线下体验店建设,力争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亿元。加大网络销售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晋升限上电子商务企业3户,创建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户。

(三)积极推进全域旅游,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坚持“全域旅游”发展方向,整合县域旅游资源,促进特色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一是全力推进沙河产业经济带建设。加快沙河公园二、三期连接段建设进度,尽快实现全线贯通;启动实施沙河古镇、西部民俗村、儿童娱乐世界等一批重点项目,完成高压线落地工程;开发符合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打造复合型休闲度假胜地。依托沙河水街的综合优势,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景区建设,采取分段招商、分步实施的办法,推动沙河产业经济带加快建设。二是激发道文化展示区发展活力。盘活道文化展示区现有资源,及时调整发展规划和项目布局。不断加快景区餐饮、住宿、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提升景区综合接待能力。积极发展旅游休闲、养老康护等产业,带动道文化展示区加快发展。三是加快秦岭国家植物园和西南塬区建设。加快秦岭国家植物园地球环境综合观测站、温室馆等项目建设,确保“十一”开园。抓好环山路周边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加快节点广场和农贸市场建设。继续推进西南塬区中国·周城、桃花广场等项目,积极实施交通路网、电力供应、给排水等工程,打造新的旅游增长点。四是不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推介活动,进一步提升周至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化旅游与文化的结合,推进民俗文化、特色产业、节庆活动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旅游项目。积极推进道文化展示区、黑河森林公园5A级景区创建工作,争创省级旅游示范县。扎实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严厉打击“黑车”、“黑导”,努力净化旅游市场环境,不断提升景区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

(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升比较效益。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做精特色农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的现代农业之路。一是着力打造精品示范园区。扶持猕猴桃科技创新园、润德农业等做大做强,加快联想猕猴桃精品现代示范园建设,抓好沿渭蔬菜基地、西南塬区秋延菜基地建设,新创建3个市级示范园。完善示范园区综合考核和动态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技术引领、辐射带动和行业自律作用。二是着力推进集群式聚集发展。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为契机,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把更多的农业支持政策向规模经营主体倾斜。加强政策扶持,培育发展一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着力强化质量体系建设。加大猕猴桃老园区升级改造力度,改造提升猕猴桃老园区1.5万亩以上。加快苗木花卉和蔬菜转型升级步伐,新增高档苗木3000亩、设施蔬菜1000亩。加快猕猴桃质量追溯体系和果品分级体系建设,完善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建成辐射全国的猕猴桃检测标准体系。拓展猕猴桃价格指数保险业务,提升猕猴桃产业抗风险能力。四是着力提升特色品牌效应。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农产品宣传推介会,在各大城市设立周至农产品直销中心,逐步建立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鼓励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争创名牌产品,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⑧认证,确保优质优价。五是着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积极实施土壤改良和农田水利、电力配套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粮食高产万亩片2个、千亩方8个和百亩点10个。强化农业气象灾害等现代化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防灾抗灾能力。

(五)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壮大工业经济。按照“现有园区完善配套、新建园区优化布局、更多产业有效聚集”的思路,进一步加快集贤产业园和西部智能装备配套产业园建设,努力弥补工业短板。一是不断提升集贤产业园承载能力。加快园区污水处理厂和污水主管网建设,推进创业东路、集贤西路等道路工程快速实施,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加快购物、休闲等服务业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改善企业员工和群众生活环境。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对接沟通,探索“联合办园”等合作发展模式。二是加快西部智能装备配套产业园建设。积极做好西部智能装备配套产业园省级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的申报工作,为园区发展争取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启动实施园区营销展示中心建设,加快完善园区基础配套。专项推进针对陕汽集团、吉利汽车(宝鸡)、比亚迪汽车(西安)、法士特集团等大型工业集团配套供应商的招商工作,吸引相关产业进驻园区。三是着力提高服务企业能力和水平。加大已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力促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幸福制药等项目尽快动工。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加大企业培育帮扶力度,扶持天一生物、久越科技等企业开展技改、名牌产品创建活动,支持上格之路、仁康药业等有条件企业上市,帮助慧科植物、建木环保建材等企业争取上级高新技术产业贴息等政策支持。扶持东风自动化、翔森印务等晋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六)加快新型城镇建设,着力提升城镇化水平。按照“县城城市化、城镇示范化、社区配套化、乡村靓丽化、管理精细化”的思路,不断提高城乡建设和管理水平。一是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加快城区纵向道路改造提升工程进度,实施给排水、强弱电、天然气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公共停车场、专业市场、垃圾清运站和地热集中供暖示范项目建设,努力提升县城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实施县城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不断巩固和提升国卫复审成果,扎实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房地产库存,引导县城房地产企业健康发展。二是突出城镇示范引领。加快哑柏省级重点示范镇金宝花园(三期)、绿谷水岸商业体和欧陆风情小镇等项目建设,建成滨河景观工程。推进厚畛子生态保护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大秦岭玉兰花谷景观提升、老县城遗址文物保护等工程,启动古镇旅游景区及影视写生基地项目建设。持续抓好二曲、楼观部级重点示范镇建设,鼓励引导其他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九峰星峰、四屯清河等40个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实施哑柏裕盛、竹峪张龙2个幸福新农村项目。三是提升城乡管理水平。深入推进城市治理各项工作,坚持分级管理、分片负责、路段包抓、四级督查等制度,努力实现城市治理工作的长效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积极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城市治理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加大考核奖惩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七)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能。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扩大职能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范围,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深化农村产权制度、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等改革,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积极推进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继续发展普惠金融,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二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强化全员招商、全民招商,实现招商引资规模、质量和效益的新突破。加大上门招商、专题招商、以商招商力度,鼓励和引导周至籍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利用好国家支持贫困县产业发展的政策,围绕特色资源,发挥板块优势,再引进一批层次高、潜力足的大企业、大集团。三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强力推进科技创新,为发展注入活力。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提升创新发展能力。不断深化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引导其有序参与重点领域建设。

(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坚持将创新社会管理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打造平安周至、和谐周至。一是推进法治周至建设。全面推进“七五”普法各项工作,综合运用法律援助、上门普法、以案说法等方式,不断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全民法制意识。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教育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反映合理诉求。二是维护良好社会环境。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强力推进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和严重刑事犯罪,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化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加大预防和处置工作力度,净化金融环境。三是健全安全生产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不断健全责任网络体系,加大交通、消防、矿山、危化品、食品药品等行业的安全监管力度。探索建立行业安全生产诚信制度,推动企业把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和隐患自查整改落到实处。扎实开展“六打六治”⑨、“打非治违”⑩等专项活动,完善应急救援工作体系,不断提升快速、高效处置能力。

(九)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不断增强民生福祉。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推动脱贫攻坚,发展社会事业,强化社会保障,让全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一是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认真开展脱贫自查核查,确保顺利通过脱贫摘帽第三方评估验收,实现贫困县摘帽。按照政策不脱钩、帮扶不脱钩的思路,充分发挥“1+N”规划?的引领作用,继续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能力,确保脱贫不返贫。扎实推动省级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和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工作,确保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人有稳定收入。深入开展驻村联户“一对一”、“点对点”帮扶,凝聚社会各界工作合力,不断提高帮扶工作成效。加快移民搬迁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移民社区基础配套设施,妥善解决好搬迁群众的生活、就业等后续问题。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新建4所公办幼儿园,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56所,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认定和“双高双普”省级验收。积极推进“三馆一中心”?建设,完成仙游寺恢复重建和老县城文物修缮工作,进一步完善镇村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抓好县级公立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启动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三是持续强化民生保障。加快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立低保家庭动态管理机制,探索建立“五险”?统缴统管机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解决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新增城镇就业3800人以上。完成省道107楼观至马召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实施农村公路“六大工程”?,启动厚畛子至老县城三级公路建设。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推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牢记宗旨,勤勉工作,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是推进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全面落实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相结合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团的作用,确保各项决策合法合规、符合群众意愿。深入贯彻行政执法责任制,不断增强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主动接受县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二是坚持务实有为,打造高效政府。不断完善政府系统政务督查、效能监察和绩效考评机制,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工作制度,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能落实。大力开展“治庸、治懒、治散”活动,推动政府工作提质、提速、提效。认真贯彻落实“三项机制”?,为干事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最大限度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增强宗旨意识,打造为民政府。健全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推动服务重心下移,认真听取群众呼声和社情民意,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公共财力重点用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集中力量办好民生实事,切实做到为民惠民、共建共享。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四是强化纪律约束,打造廉洁政府。严格遵守《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党内监督条例》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打造风清气正、廉洁透明的政务环境。持续推进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工作依法实施、阳光运行。坚持勤俭办事,不断压缩县级公用经费预算。全面推进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决惩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七五普法工作成效体会范文第8篇

县人民政府县长和涛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现在,我代表第十四届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本届政府工作,并对第十五届县人民政府和今年工作提出建议,请予以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第十四届县人民政府工作回顾

十四届县人民政府任期从2013年至2016年。四年来,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云南时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①,认真落实“融入滇中、联动南北、开放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加压奋进、主动作为、善作善成,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而实实在在的新成效,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新提升。

201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39亿元,比2012年增长68.6%,年均增长13.9%。固定资产投资88.77亿元,比2012年增长4.4倍,年均增长52.1%。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36亿元,比2012年增长78.8%,年均增长15.6%,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6亿元,比2012年翻了1番,年均增长18.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1.3亿元,比2012年增长48%,年均增长1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2亿元,比2012年增长71.6%,年均增长14.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57元,比2012年增长61.1%,年均增长12.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38元,比2012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23.2%。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7.42亿元,比2012年增长84.2%,年均增长16.5%;各项贷款余额16.47亿元,比2012年增长68.6%,年均增长13.9%。顺利完成十四届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规划开门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首战告捷。

(一)坚持重大项目引领,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以交通网、水利网、能源网、信息网、航空网为重点,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全力投入“五网”建设大会战。

交通网大步推进。建成凹腰山市政道路和客运站、曼洛公路、勐甸至坝罕公路、68个农村客运招呼站。完成105公里旅游环线提质改造和563公里通村油路建设,实现行政村公路全硬化。启动齐洛公路提升改造和农村公路“五小工程”、“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③,开展1200公里农村公路管养护。建成牛多乐、他?等红河谷热区开发道路35公里,硬化新村公路等一批产业主干道。元蔓高速公路红河县段征迁顺利推进。完成50户以上自然村道路硬化项目前期工作。

水利网深入推进。建成阿扎河水库、宝华水库,顺利开工建设虎街河水库、勐甸水库。相继实施洛甫水库、妥垤水库等17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垤玛河等河道治理工程;县城南面坡片区、牛多乐片区、阿底坡片区节水灌溉项目建成使用。2013-2015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成通过验收。红河谷热区水网主干渠(干管)通水,累计建设各类输水管网801.4公里,建成大小水池524个,新增及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2.8万亩。完成红河谷热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前期工作。

能源网稳步推进。被列为“十二五”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和全国小水电代燃料示范县。南昏河四级电站、哈龙河一级电站建成发电,完成三村巨龙电站改造;顺利推进南昏河六级、哈龙河二级、坝兰、车玛龙、架车白龙等五座电站增效扩容,农村小水电装机容量累计达5.9万千瓦。成功列入国家光伏扶贫工程名单,乐育镇大新寨村等300户光伏扶贫试点项目建成使用。新建架车乡、洛恩乡、三村乡35千伏变电站,扩容改造甲寅镇、阿扎河乡变电站,开工建设凹腰山变电站,农村电网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稳步推进。

信息网实现全覆盖。3G、4G通信实现县域全覆盖。与州移动公司签订“互联网+”战略协议,网络化、智能化向农村延伸。

航空网正式起步。通用机场获得省发改委开展前期工作批复,顺利完成选址报告编制和评审。

(二)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固树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理念,着力培育热区农特产品种养加工、生物中草药、民族文化旅游三大新兴产业;着力改造提升蔗糖、石膏、棕榈等传统产业,实现特色产业提质扩容。

以红河谷热区开发为示范做强一产。重点引进中国水产研究院、云南植物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等科技力量,大力推进红河谷30万亩热区综合开发,实现热区规模化流转土地9.4万亩,重点发展芒果、火龙果、柑橘、冬早蔬菜,发展连片千亩以上种植大户13户,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大户11户;发展省级龙头企业3家,州级龙头企业17家。建成红枫种猪仔猪培育中心、沣圃园禽苗中心、牧野小黄牛繁育中心、牛多乐梯田鲤鱼和勐龙泥鳅养殖中心、农林生物工厂化育苗中心等“五大中心”种苗供应基地。推动红河谷综合开发上升成为全州、全省重大战略。大力发展生物药业,全县累计发展葛根、草果、南板蓝根、丹参等生物品种11.1万余亩。大力发展生猪、牛、羊以及家禽规模养殖,实现肉类年平均产量5.7万吨。哈尼梯田获得国家有机产品生产基地认证,红米种植面积达5万亩。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3.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1.9万吨,比2012年增长7.2%。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全县累计引导19300户农户规模流转50亩以上土地150宗,流转面积16.7万亩。完成农业总产值18.1亿元,比2012年增长45.9%。全面启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

以红河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做大二产。农业龙头企业园区被列为省级科技示范园,获得州级特色产业园区批复。发展各类工业企业4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8户。以石膏矿山整顿为突破口,率先成立全省首家石膏工业协会,规范石膏价格,引进石膏生产企业,延伸产业链,实现政府、企业、社会、生态共赢。红河糖业公司加强新产品研发生产。天浩矿业、元宝建材纳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云百草药业成功申报为省级成长型企业,开工建设生物药业提取中心。哈尼焖锅酒、梯田红米、棕榈床垫、石膏建材、蔗糖、淀粉、酒精等主要产品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全县注册商标147件,其中省级著名商标6件,州级知名商标13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幅度位居全省、全州前列。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四年来累计新签约项目247个,实际到位资金87.6亿元,落地234个。被省政府表彰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县)。

以民族文化旅游业为重点做特三产。打响“云端古城?梯田故里”品牌。哈尼梯田5A级景区、马帮古城4A级景区总规通过省级评审。撒玛坝梯田列入部级AAA景区名录,实施景区停车场、门景系统、栈道建设项目。诺玛阿美哈尼文化体验中心、康藤石头寨帐篷营地、苏红古村落改造等高端旅游项目顺利推进。引进云梯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落地县城,全县发展宾馆酒店135家。连续举办“仰阿娜”、“万人歌舞节”、“长街宴”等民族节庆活动,创新举办国家交响乐团哈尼多声部音乐“开秧门”民俗、五大洲百名中外摄影名家红河行等文化活动。“马帮情缘”文艺晚会和“云上撒玛坝?纯情哈尼人”梯田实景演出备受肯定。201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3.7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1.8倍,平均增长39.2%,实现旅游总收入5.6亿元,比2012年增长3.2倍,平均增长50.9%。特色电商从无到有,2016年发展电商35户,年交易额突破5000万元。

(三)坚持区域化精准化扶贫“双轮驱动”,脱贫攻坚成效凸显

落实“13662”扶贫开发思路④,坚持区域化扶贫与精准化扶贫“双轮驱动”,推进扶贫攻坚制度化,联动发力,精准发力,持续发力,脱贫攻坚不断向纵深推进。四年来,累计实施5个整乡推进、161个整村推进项目,10个革命老区项目,实现5.15万贫困人口脱贫。

推进六个片区联动发展。红河谷热区片区贫困发生率降到2.55%,基本实现率先脱贫。在甲寅镇、乐育镇、宝华镇旅游环线开发片区,重点引导群众主动融入旅游产业,发展旅游合作社2家,建成农家乐80家,乡村客栈75家;推广“稻渔共作”模式,梯田单产效益提高。在架车乡、洛恩乡本那河流域产业开发片区,重点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生物药业开发,先后建成葛根、南板蓝根、藤茶、三丫果种植基地。在阿扎河乡、石头寨乡东部产业开发片区,重点引导群众开发棕榈产业、养殖业。在浪堤镇、车古乡、大羊街乡西部革命老区开发片区,重点引导群众发展生猪、家禽养殖业。在垤玛乡、三村乡黑树林产业开发片区,重点引导群众开发哈尼焖锅酒、生态小耳朵猪、茶叶产业。在各个区域实现“五大中心”种苗供应全覆盖,实现“基地+合作社+种养大户+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全覆盖,为产业扶贫提供复合选择、复合模式。全力引导县域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召开红河县第一次农民工大会,2016年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7.5万人次,劳务创收15亿元,四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0.6万人次,劳务创收26.3亿元。

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精准识别,创新提出“六看五不录六优先”贫困户精准识别认定标准,被州级采纳推广。加强建档立卡户分类核查和“回头看”力度。注重精准帮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96个,投放产业贴息贷款1.72亿元。实施30个项目点3000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及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入2.41亿元。健全干部驻村联系帮扶机制,6578名干部职工挂包2.37万贫困户。注重精准退出,2015-2016年,精准识别退出3277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15年17171人,2016年15600人),2016年实现10个贫困村委会脱贫出列。

推进扶贫攻坚制度创新。建立健全扶贫工作领导机制,落实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出台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办法,将分散的资金精准整合投向扶贫项目。建立以村小组为单位的脱贫竞赛制度,实施39个脱贫摘帽村小组产业扶持竞赛活动。推进下山脱贫行动,80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9户随迁户迁入县城新区。创新建立优秀初中毕业生就读内地县市高中奖励办法和控辍保学制度。推行全民健康体检制度,2016年为1353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免费体检。创建“卫生屋”制度,33个百户以上自然村卫生屋建成使用。

(四)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产业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为目标,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提升宜居、宜业、宜游环境。

县城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实施县城区扩建、改造,四年来累计建成城市保障性住房4360套,实施棚户区提升改造4689户。抓住边疆地区实施棚户区拆除重建政策机遇,开展马帮古城改造,完成青石板铺装,恢复古城风采不再是梦想。小花园片区综合体建设继续推进。县城及规划区环境与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通过省级验收。启动西山公园、武庙广场建设,完成莲花片区土地一级开发,开工建设马帮侨乡森林公园。闽南建材家居城、安泰建材交易市场、宏宇物流综合市场建成运营。新区供水工程顺利推进。实现甲寅、宝华、乐育、浪堤等四个乡撤乡设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23%。完成休闲绿道项目规划评审。

乡村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实施美丽家园行动计划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32万户。完成183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解决7.3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宝华镇、阿扎河乡等8个卫生院改扩建,91个村(社区)卫生室基本医疗设备配齐配全,引进红河康兴医院、阿扎河乡民族医院、浪堤镇安康医院等3家民营医院。成功申报17个部级传统村落项目,完成全县村庄规划及7个乡镇集镇规划。实现全县民房保险全覆盖。

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探索城镇上山,实施凹腰山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实现地质灾害防治零伤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清理关停炉坊铜矿、曼车石膏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7平方公里。推进“以电代柴”,6.2万农户用上电磁炉、节能灶。累计完成营造林22.9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3.3%,积极申报撒玛坝国家生态公园,创新实施少数民族龙树保护行动。

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展开。建立城乡综合执法机制,组建综合执法队伍。全面启动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村庄“七改三清”整治工作⑤,更新配套一批城乡照明、排污等环卫设施和增加垃圾运输车辆。开展城乡厕所提升改造行动。

(五)坚持民生优先共享小康,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累计整合投入民生资金69.3亿元。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民族文化、公共安全建设取得重要成果。

社会保障网进一步扎实。顺利完成全民参保登记,养老保险参保17.7万人。农村、城市低保补助标准分别从160元/月、310元/月提高到225元/月、442元/月;农村集中、分散供养对象补助标准分别由104元/月提高到500元/月、410元/月。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和应急周转金制度,妥善处理农民工工资问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开工建设残疾人托养中心。

教育卫生均衡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实施健康行动计划,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县乡医疗机构推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乡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实现新农合网上办理和即时结报,县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迁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实施教育事业振兴金秋计划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落实乡村教师差别化生活补助政策;红河一中成功晋升为省二级一等完全中学,完成思源实验学校主体工程建设,实现县职成校和县幼儿园整体搬迁,启动红河一小迁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8.4年。

民族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创建红河哈尼梯田文化传承学校,学校演出活动频频亮相国家、省、州舞台。对外交往取得历史性突破,与老挝国万象市塞塔尼县实现外事互访,签订建立“友好城市”意向书。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开展哈尼族档案资料抢救与保护,完成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加快马帮博物馆建设,东门楼及迤萨民居修缮工程进展顺利,县图书馆、体育馆竣工投入使用。启动哈尼族多声部申遗,组织编撰《红河侨乡志》,出版《红河县志》和《梯田舞韵——乐作舞全书》,拍摄首部纯哈尼语原生态电影《哈尼药爷》。申报命名2名部级、9名省级、15名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成功举办红河县第一届全民运动会。

公共安全秩序进一步稳定向好。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和交警指挥中心投入使用,建成13支治安联防队和16支义务巡防队,实现县城区24小时巡逻。多次开展社会综合治理行动,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905件。主动化解历史遗留问题,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万件。深入开展平安县及法治县创建工作,荣获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和省级先进平安县称号。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五级五覆盖”工作格局⑥,四年来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六)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动力增强发展环境优化

以改革创新作为增强区域发展动力,激发社会活力,优化发展软环境,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关键一招,坚决贯彻落实各项改革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微改革”、“微创新”。

更新观念用好用活金融政策。落实上级释放改革红利要求,多方筹措资金,完成“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目标,2016年成为各项增资补贴最多、干部职工获得感最多的一年。组建奔康、红土地、工建、润红、红农等国有公司,钻研政策、谋划项目,向农发行、国开行以及浦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积极申报各类基金,2016年共融资29.1亿元,到账18.3亿元,成为我县历史上获得各项基金融资最多的一年。

坚定决心扎实推进各项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取消246项行政审批事项,承接保留156项。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贯彻执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提升干部队伍稳定性。落实“营改增”改革。累计发展私营企业748户,个体工商户4556户。加快土地确权登记颁证,颁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1571宗,集体土地使用权证3.6万宗。完成国营天生桥林场权属及资产清查。建成公务用车调度平台。制定出台出租汽车改革意见。商事、农业、林业、政务、交通、供销等各项改革初见成效。

树立法治意识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政府系统公文办理和会议制度,举行重大决策听证会议116次。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及县属部门全部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规范党政机关境内展会活动、机关工作人员差旅费报销标准。制定机关事业单位食堂管理、收入分配、人员选调管理办法。实现财政投资项目审计全覆盖,建立全程跟踪审计制度。完成“六五”普法,启动“七五”普法。自觉接受县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累计办理人大建议595件、政协提案491件。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累计查处各类违纪案件153件162人。干部队伍依法行政、廉洁从政、高效落实能力明显提高。

四年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有了新进步,民族宗教和残疾人事业有了新发展,粮食、供销、侨务、地震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四年的砥砺奋进,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四年的探索实践,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这个根本,站在全局谋划红河县发展,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党的决策部署。

第二,必须抓住全面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牢记使命、勇于担当,贯彻好“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脱贫攻坚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推进县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必须抓住“五网”建设这个基础,不断破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降低交易成本,支撑县域经济增量提质。

第四,必须抓住产业培育这个关键,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比较优势,培植龙头企业,推进特色产业成型壮大。

第五,必须抓住改革创新这个动力,大胆探索、敢于创新、积极实践,走出具有红河县特色的山区发展道路。

第六,必须抓住依法行政这个保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干部作风,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展望全面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长征,我们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一是脱贫攻坚的巨大压力尚未缓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标准高、任务紧。2016年底,全县还有15413户、6677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尚未脱贫出列。一些基层干部对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的认识、落实还不到位。二是基础设施制约尚未根本解除。县、乡、村互联互通道路网的层次、等级不够高。工程性缺水仍困扰着哈尼梯田保护、民生改善、产业发展。互联网信息化应用不足。三是特色产业尚未完全成型成规。特色产业小、散、弱的问题仍然突出,发展尚未成型,成规模的龙头企业较少,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延伸,产业集群有待进一步培育。四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完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品质不优的问题持续并存,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盼。五是基本财政保障能力尚未得到根本提升。财政自给力低,税源培植困难,加之政策性减收因素增多,刚性支出不断扩大,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六是各级干部作风尚未彻底转变。少数干部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不敢为、不会为的现象,法制纪律意识淡薄,违纪违法问题时有发生。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下更大力气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事实充分证明,我们顺利完成了十四届人民政府任期使命,做出了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成绩,这是州委、州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和县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各族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红河县第十四届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红河县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县部队、武警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第十五届县人民政府发展目标和工作建议

未来五年,是红河县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的决战决胜期,是红河县大有作为的关键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总结近年来的工作实践,验证了我们之前的判断: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对我们而言,利大于弊,机大于危。结合实际,在新常态下,红河县具有“五大优势”:后发优势、比较优势、生态优势、民族文化优势、扶贫政策优势,仍然可以有力支撑县域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作为后发地区,我们在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特色产业进一步壮大的条件下,能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科技、制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降低发展成本,因此具有后发优势。

---作为干热河谷地区,随着交通、水利基础设施改善,全国全省特有的光热、土壤、气候资源条件,使得红河谷农特产品种养加工具有不可替代的竞争力,加之石膏、棕榈、生物药材等产业开发,因此具有比较优势。

---作为边疆山区,我们保存了良好的生态资源,森林覆盖率较高,动植物品种丰富,环境优美,因此具有生态优势。

---作为民族地区,我们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传统村落保留完整,传统歌舞博大精深,传统工艺独具魅力,传统民俗不断延续,文化是最具竞争力的资源,因此具有民族文化优势。

---作为贫困地区,党和国家脱贫攻坚政策针对性增强,投入力度加大,政策红利明显,我们能够通过研究政策,抓住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因此具有扶贫政策优势。

面对新形势,我们要充分认识县域发展具备的优势,树立发展自信心、文化自信心、民族自信心,不妄自菲薄、不等待观望、不无所作为,而要抓住机遇,抓紧时间,加快发展、实现跨越。

十五届县人民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和即将召开的党的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州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贯彻州委“13611”部署②,落实县委“三坚持、五着力”工作思路,以扶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推进“五网建设、三产互融、三化扶贫、一体城乡、共享小康”,全面建成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示范区、红河谷热区经济开发重要示范区、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边疆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重要通道。

十五届县人民政府主要奋斗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年均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全面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生态环境继续保持良好,民族团结进步更加巩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完备,如期实现全面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十五届县人民政府工作发展目标,必须干字当头、干字为先,要全面谋划科学干,要坚定信心合力干,要保持定力持续干,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张蓝图画到底,脚踏实地抓发展。

(一)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推进边疆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示范区建设

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双轮驱动”,坚持扶贫攻坚制度创新,按照“13662”扶贫开发思路,以建档立卡的贫困乡村和贫困人口为重点,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顺利完成每年脱贫摘帽任务,到2019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2020年全面巩固提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依托红河县特色产业园区,培育农特产品加工业、生物中草药业;促进传统产业整合升级,推动石膏制品、棕榈产品、蔗糖产品开发,五年后建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9%。全面实施教育事业振兴金秋计划,完善城乡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繁荣城乡文化和体育事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社会保障指标达到小康标准。基本建设形成“一城六中心六特色”城镇发展体系⑦,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力争城镇化率达50%。

(二)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推进红河谷热区经济开发重要示范区建设

更加主动地融入红河谷开发开放带建设,以30万亩热区综合开发为抓手,紧紧围绕“统一总体规划、统一热区品牌,设施配套一片、土地流转一片、招商引资一片、产业结构调整一片”的“两统四片”综合开发思路,加大土地流转政策扶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农特产品种、养、加一体化,推进现代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下功夫培育一批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特产品加工企业、物流企业,下功夫培育一批具有红河特色的现代农业庄园,全力加大招商引资,打造十万亩生态农业梯田,使红河县成为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的重要示范区、重要增长极,带动整个开发带、整个县域经济实现较快发展。

(三)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推进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继续打响“云端古城?梯田故里”品牌,全力推进哈尼梯田旅游和马帮古城旅游项目开发,推进重点景区绿化、美化、特色化打造,五年后实现旅游经济年收入20亿元,年均增长40%以上。积极挖掘民族文化、马帮文化、侨乡文化,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好红河哈尼梯田文化传承学校,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进社区,丰富红河旅游文化内涵。做好“旅游业+”其他产业这篇大文章,推进传统村落改造,使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实惠。深入开展生态红河建设,五年后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健全完善环境保护监管和突发环境事件防控体系,更加严格地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合理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自然生态森林保护区红线、城乡规划建设红线,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四)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推进边疆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重要通道建设

实施开发带动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面向滇中城市圈、面向重点边境口岸,加快公路网建设,使红河县成为连接河口—磨憨两大口岸,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上的重要通道。确保顺利完成元蔓高速公路、元绿高速公路建设征地拆迁任务。大力改造提升县乡道路和出县道路等级水平,提高乡村通畅水平,实现50户以上自然村路面全硬化,行政村通客运班车。争取开工建设红河县通用机场。推进虎街河、勐甸、跑马庄、马嘎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完善灌区水利基础设施,巩固提升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加快分布式、集中式光伏发电建设,加速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升级,提升农村供电服务质量。确保4G网络稳定,提高带宽速度,五年后互联网普及率达到80%以上。

(五)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推进廉洁高效法治政府建设

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加快“放、管、服”改革步伐,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深入推进政府作风转变,坚持从严治党与从严治政相结合,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深入推进依法治县、依法行政,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努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强化乡镇政府建设,稳定乡镇干部队伍,理顺行政关系,强化基础组织建设,提升办事效率,延伸公共服务,进一步发挥基层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村委会(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按规定逐步提高村、组干部待遇,推广乡规民约,倡导文明新风尚。

三、2017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7年,是新一届人民政府工作的起始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全县上下要牢牢把握“稳增长、聚重点、讲实效、防风险”的工作基本要求。“稳增长”,就是要千方百计稳增长,确保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要稳投资、稳工业、稳财税。“聚重点”,就是要十指弹琴聚重点,确保工作重心始终聚焦在重大项目重点工作上不偏移,始终将主要精力、资源集中到事关全局的重点上。“讲实效”,就是要追求实际成效,讲究实际效果,确保各项工作贯彻落实到位,工作成效实实在在,人民群众获得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防风险”,就是要增加忧患意识,做到未雨绸缪,确保经济社会各类风险始终处于可控、在控、能控范围。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牢牢把握工作基本要求,主动作为、积极有为、善作善成,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40.69亿元,增长12.5%以上,人均生产总值12983元,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1亿元,增长25%以上。财政总收入2.64亿元,增长12%以上,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亿元,增长8%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2.37亿元,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亿元,增长12%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50元,增长11%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00元,增长13%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8.5‰水平。

实现今年各项发展目标,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到村到户到人

落实脱贫项目到村。实施车古乡、石头寨乡2个整乡推进,启动阿扎河乡、架车乡2个整乡推进,继续实施村小组脱贫摘帽竞赛活动。顺利完成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和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总结经验,启动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18个集中安置和5个分散安置点建设,实施6700户农村危房改造。组织好年度下山脱贫行动。全面、准确完成贫困居民住房分类定级,支持住房为二类危房的贫困户进行稳固提升,三类危房的进行拆除重建;探索建立“互助楼”、“互助房”,解决极度贫困家庭住房问题。集中力量、整合资金,优先解决脱贫村委会50户以上自然村道路硬化和人畜安全饮水。

落实精准增收到户。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4000人。依托农民工服务中心等机构,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民工服务管理网络,组织开展就业培训3000人,做好元蔓高速、棚户区改造、勐甸水库等重大项目劳务输出工作,力争劳动力转移就业8万人,劳务创收17.6亿元。鼓励外出务工家庭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特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流转土地。加大产业扶贫贷款支持力度,力争投放规模不少于5000万元。以“五大中心”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支撑,推进1千头小黄牛,1万头生猪,400万羽山地鸡、梯田鸭,2500万尾梯田鱼,5亿条泥鳅和6000万株林果、生物药业为重点的种养业扶贫,实现产业对建档立卡户的全覆盖,确保贫困户年人均收入达到3200元以上。积极推进红河谷电商扶贫第一村建设。

落实脱贫出列到人。加强挂包帮扶力度,开展群团组织助力脱贫攻坚,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脱贫事业,实现甲寅、石头寨2个贫困乡镇、9个贫困村、14322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出列。完善扶贫攻坚数据库建设,严格脱贫程序和制度,扎实做好脱贫台帐收集、规范、管理,确保精准脱贫经得起时间、历史和人民群众的检验。

(二)重大项目建设要抓紧抓牢抓好

抓紧竣工项目建设。阿扎河水库、新区供水工程要建成使用。迤萨镇东门街中心环路历史文化街区要完成立面改造。实现尼美梯田公路、旅游环线公路(哈普丫口至咪龙段)改扩建和农业龙头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竣工。确保思源实验学校招生办学。县中医院、县妇幼院迁建项目年内投入使用。

抓牢在建项目建设。马帮古城全面改造项目、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马帮侨乡森林公园等重大项目要按计划进度实施。推进虎街河水库、勐甸水库建设。推进齐洛、翁居等农村公路延长线改建和农村公路“五小工程”、“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大水塘、牛多乐、阿底坡、曼冒后山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和宝华镇、甲寅镇、架车乡集中供水工程。加快推进红河一小搬迁建设。

抓好开工项目建设。启动龙美公路等40条自然村460公里进村公路硬化工程和红河谷热区产业道路硬化工程。开工建设俄垤水库除险加固、俄阿中型灌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6.6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启动撒玛坝梯田景区土司府、长街宴购物街、游客集散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宝华哈尼特色小镇、全民健身休闲绿道、传统村落保护和传承等项目要产生实物工程量。启动建设石膏产业集聚区道路、石膏工业集散中心。实施“光网红河”行动,实现88个行政村光纤接入能力提高到20兆。推动厕所革命,开工建设114个卫生公厕。

积极谋划储备一批项目。保证1000万元项目前期经费投入不变,切实抓好跑马庄水库、马嘎水库、“一河五库”连通工程、粮食储备库、51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项目、养老服务体系项目、通用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谋划事关红河县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

(三)特色产业龙头企业要扶准扶优扶强

在产业项目上扶准见效。继续推进红河谷30万亩热区综合开发,推进库博特色农产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红河谷果蔬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人工菌培育中心和架车乡人工菌培育基地、十万吨梯田红米米线系列产品生产线、浙利棕业棕床垫生产项目、红河糖业公司红糖生产项目、20万吨精品石膏饰材建设项目和小黄牛产业化加工项目开工。

在产业大户上扶优见效。继续鼓励支持土地流转,新扶持、培育种养专业大户2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发展热果产业7.6万亩,推广稻鱼鸭种养模式4.2万亩,实现总产值2.1亿元;畜牧业产值突破13.9亿元。扩大生物药业种植规模,发展南板蓝根1万亩、黄精2000亩、藤茶3500亩、丹参1万亩、黄芩3000亩。

在龙头企业上扶强见效。大力扶持一批实心做产业、诚心帮群众、真心立足红河谋发展的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营销以及文化旅游龙头企业。扩大存量,加快生物药业提取中心、天浩矿业石膏工艺制品生产线项目、诺玛阿美哈尼文化体验中心、康藤石头寨帐篷营地、苏红古村落改造建设。引进增量,力争热带水果原汁及饮料生产项目投产,启动安庆庄园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新增州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户以上。

(四)重要工作部署要落小落细落实

切实抓好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整治。加强城乡综合执法力度,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快城乡停车场项目建设,加大城区道路乱停乱放车辆和违规违章行车整治力度。巩固全省卫生县城创建成果,适时启动省级园林城市申报工作。有序开展村庄“七改三清”整治,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全面排查水源保护区周边污染源。建立乡村保洁制度,合理配置保洁员,有效处理农村垃圾、污水。

切实抓好民生改善和保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做好制度并轨和衔接。扩大就业培训,创建州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3个、示范村13个。大力推行劳动合同制度。继续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健康扶贫及健康红河行动计划;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制度;新建乐育镇标准化卫生院,垤玛乡垤玛村等6个村级卫生室,阿扎河乡过者下寨等44个村卫生屋;新建大羊街乡、石头寨乡卫生院周转宿舍;继续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健康体检活动。完成县急救中心、乡镇急救站配套建设任务;全面启动部级卫生县城创建。继续实施严格的控辍保学措施,提高各级学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切实抓好学前教育工程建设。认真抓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等工作,有序推进不动产登记。

切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开工建设洛恩乡多脚村等3个土地整治项目、县城松花街滑坡等8个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和架车乡俄普村等10个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遏制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整治无证开采、乱采滥挖、安全隐患严重的砂石场。认真整治县污水处理厂、规模畜禽养殖户污染减排,确保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实施浪堤镇马龙村、乐育镇坝美村等16个传统村落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水源生态治理等项目,进行定向精准补偿,开展退耕还林1万亩,退耕还草2.2万亩。完成天生桥国有林场改革。

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依法治理,坚决防止较大事故发生。强化市场监管,确保群众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药品。推行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构建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决打赢禁毒防艾人民战争。积极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落实工作责任制。实施“七五”普法。

(五)政府自身建设要常抓常管常严

抓精神作风。翻开历史的画卷,学习、吸取先辈们的经验和智慧,雄伟壮观的哈尼梯田,反映了先人“不畏艰难、精耕细作”的伟大精神。走马帮、辟商道、建古城,反映了先人“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伟大精神。我们要更加自觉地珍惜先辈们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更加自觉地传承下去,更加自觉地转化为优良的工作作风和积极的工作态度。要大力弘扬、践行“不畏艰难、精耕细作,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精神,坚持以上率下,领导带头、干部带头、党员带头,突出问题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千方百计找方法,千辛万苦干事业,不断破解制约红河县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制度,建立政府激励约束制度、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负责者负责,推进干事创业。完善提升执行力、落实力的有效制度,健全常态化督查机制,强化对重要决策、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的跟踪督办,建立督办专项台账,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完善绩效管理体系,突出精准考核,深化考核结果运用,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严政纪法规。增强法治意识,运用法治方式,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责,继续执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严格遵循行政决策程序,推进政务公开。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与政协协商,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审计监督,推进审计全覆盖、全程跟踪。传导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主体责任,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履行执纪、检察责任,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生态环境。

七五普法工作成效体会范文第9篇

县长汪国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顺利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38.7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58.1亿元,年均增长8.9%;财政收入由4.08亿元增加到6.86亿元,年均增长10.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738元增加到26040元,年均增长8.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750元增加到12870元,年均增长10.7%。

过去的五年,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坚持把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精准施策,聚焦发力,三次产业比重由12.9∶43.0∶44.1调整到10.7∶37.6∶51.7,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62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19家,纳税超百万元企业14家,规上工业增加值由8.2亿元增加到11.8亿元、年均增长11.5%。电子产业发展迅速,产值达到17.2亿元,是2011年的1.8倍;建成电子产业园标准化厂房2.8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达9家;我县跻身省级新型电子元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农业增加值达到6.2亿元,年均增长4.5%。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9家,产值达到23亿元,增长近两倍。祁红产业“2111”计划成效显著,加工产值达到8.35亿元,翻了近两番;茶业综合产值达到22.9亿元,增长1.6倍,连续四年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安茶获批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林业经济稳中增效,产值年均增长10.2%,发展各类基地2.9万亩。第三产业活力提升。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0.1亿元,年均增长9.5%。旅游经济发展迅速,“黄山168”、“倒湖十八湾”完成总体规划并加快建设,燕山、桃源等乡村旅游效益进一步显现,全县游客接待总量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7%和13%,荣获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兴起,县农商行成功改制,徽商银行、铜源村镇银行挂牌运营,祁红文化中心建成营业,全县电商销售额达到1.8亿元。

过去的五年,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累计组织实施重点项目36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5亿元,实施项目总数、完成投资总量均实现翻番。交通条件显著改善。黄祁高速建成通车,新建改造农村公路716公里,S326线、大青线全面改造提升,祁溶线、闪箬线完成升级改造,“村村通”实现全覆盖,“组组通”完成412公里,累计完成投资9.8亿元,是前五年的3.1倍。水利建设全面提升。“倒湖十八湾”跻身省级水利风景区,阊江、率水河等重点流域治理成效明显,大洪水治理、国家小农水重点县等一批水利工程全面建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5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5.3亿元,年均增长19.5%。城区建设成效显著。推进城区三大组团建设,累计完成投资87亿元,城区面积扩大到6.5平方公里,荣获第三届全省文明县城称号。新城区建设快速推进,交通路网、河道治理等一期市政工程基本完成,县人民医院、实验学校等重点项目建成交付使用,生态山水田园城市初显雏形;老城区改造力度加大,新兴路、文峰南路、过境公路等主要干道全面提升,供水、排污、环卫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县幼儿园完成整体搬迁,城区公交开通运营,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开发区建设稳步推进,建成区面积达1.6平方公里,“一带五园”格局基本形成。镇村建设步伐加快。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累计完成集镇建设投资38亿元,小路口、平里等6个重点集镇建设成效明显,城镇化率提高到50.7%,金字牌镇跻身全国重点镇。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整合各类资金7.1亿元,集中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等项目建设,200余个自然村得到治理改造,李源、响潭等17个中心村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渚口、历溪等8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坑口村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过去的五年,生态质量稳步提升,特色优势不断显现。注重生态保护,强化资源管理,名山秀水、名茶名村等核心优势进一步显现。生态保护全面加强。全面完成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88.64%,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100%,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前列,获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历口、闪里等5个乡镇被评为部级生态乡镇。重点资源管理不断强化。建立优质资源数据库,对158处优质旅游资源、216片优质茶园实行了分类分区分级管理。加强古建筑保护利用和非遗保护传承,对16个古村落、180幢古民居实行了挂牌保护,洪家大屋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徽州祠祭入选国家非遗保护名录,目连戏参演第六届香港“中国戏曲节”获得成功。

过去的五年,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发展活力加速释放。坚持创新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活力。行政改革扎实推进。全面完成省、市政府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衔接落实工作,“三项清单”制度颁布实施,行政权力事项和审批项目分别精简57%和42.5%。率先在全市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一体化,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市场监管体制调整和卫生计生机构合并全面完成。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村级区划调整顺利完成,村委会总数从152个调整到111个。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整体推进,确权登记颁证率达99.7%。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累计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64家、家庭农场81家,流转土地面积6.04万亩,阊绿、绿博园等4家专业合作社跻身国家示范社。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年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村达61个。开放创新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成效突出,国药集团、祥源茶业、唐风汉格等一批企业入驻发展,五年累计引进亿元项目62个,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8.1%。金融创新步伐加快,政银担合作模式全面推开,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2.3亿元、年均增长22.1%,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7家。创新发展持续推进,五年获国家专利授权210件,新增省市著名商标41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8家;各类市场主体达9233户,年均增长28.5%。

过去的五年,民计民生持续改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坚持民生优先,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均累计投资达1.16万元,增长近两倍;居民人均储蓄存款达3.7万元,实现翻番。民生工程全面完成。五年滚动实施民生工程59项,累计投入资金22.3亿元,是前五年的三倍。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254套,改造农村危房7200户,解决了4.9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在全市率先实现县乡20公里范围内城乡公交一体化。社会保障能力逐年提升,城乡低保、医保、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民生工程绩效评估和建后管养机制不断完善,民生效益持续得到发挥。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五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1亿元,是前五年的2.3倍。3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精准脱贫工作成效明显,贫困发生率下降11.3%,8244人实现稳定脱贫,2012年荣获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称号。社会治理不断加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连续11年被评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全面加强森林防火能力建设,森林防火防控网络实现全覆盖。持续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成功创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建立“周接访、月调度”制度,累计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800余件。扎实推进平安祁门和法治祁门建设,“六五”普法全面完成,“两站两中心”建成率达100%,刑事犯罪率逐年下降,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连续四年位居省市前列。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事业不断繁荣,教育投入年均增长10.3%,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称号。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人口和计生工作不断加强。文体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中国定向公开赛牯牛降分站赛等体育赛事。顺利完成第四届居委会、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建成4个精品社区,三里街社区荣获全国科普示范社区称号。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工作深入推进,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县六连冠。妇女、儿童、老年人权益得到较好保障,民族宗教、对台事务和外事侨务工作不断加强,外宣、粮食、农机、气象、档案、地方志工作取得新成绩。

过去的五年,作风效能不断提升,政府建设持续加强。秉承为民务实清廉,全面提升政府效能。作风建设持续深化。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委有关要求,持续查纠“”问题,政府系统作风建设明显加强。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范政府系统重大事项决策行为,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健全规委会、土委会议事制度,出台政府性投资项目、政府性债务、财政资金等管理办法,严格规范土地招拍挂、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程序。法治建设稳步推进。建立完善新闻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扎实开展网络问政活动,不断拓展民意表达渠道,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380件。廉政建设不断加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一岗双责”,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廉政风险防控,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健全。

五年来,我们不断创先争优,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全面提升。先后荣获了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全省生态县、全省平安县、全省教育强县等荣誉称号。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本届政府工作圆满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发展开局之年。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财政收入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8%,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9.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经济社会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一年来,我们以“两带两圈”打造为核心,加快推动产业转型。旅游产业加快兴起,“黄山168”国际徒步探险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成功举办首届“黄山168”商界精英徒步越野挑战赛;“倒湖十八湾”旅游经济带建设加快推进,渚倒旅游公路、曲坞养生度假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牯牛降文化旅游股份公司成功挂牌,“两带两圈”旅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域旅游发展迈出新步伐。祁红产业效益提升,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4000亩,红茶产量4390吨,祁红发展公司跻身中国茶业综合实力百强,我县荣获中国十大最美茶乡称号。电子产业实力增强,实现税收增长25%,电子产业园产值达3.6亿元,黄山电器场效应管项目建成投产。以“三区”建设为重点,攻坚提速项目建设。严格落实“四督四保”机制,扎实推进28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5亿元。新城区建设扎实推进,客运中心基本建成,祁红综合大市场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投资6.5亿元。老城区改造稳步实施,阊江南路改造、黎明桥改建工程进展加快,桃园、三眼井等老旧小区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开发区建设有序推进,园区环境及配套设施不断改善,电子科技孵化器组建运营,“腾笼换鸟”工程初显成效。以脱贫攻坚为突破,持续改善民计民生。按照“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工作要求,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深入开展“万名党员帮万户”行动,实施扶贫项目227个,投入扶贫专项资金4143万元,10个贫困村顺利出列、2956人稳定脱贫。精心组织实施37项民生工程,完成投资7.45亿元,其中县级配套资金1.2亿元。投入民生工程建后管养资金1070万元。基本完成通组道路硬化、农村教学点建设等“十件惠民实事”,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以全域环境整治为抓手,统筹推进城乡发展。结合全省文明县创建、全域旅游发展,大力推进全域环境整治,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开展县城“十整治”专项行动,推进新老城区环卫一体化,城区面貌不断改善;加大农村环境“六清理”力度,县城西线、南线环境面貌呈现新变化。镇村建设稳步实施,完成投资8.7亿元。祁红特色小镇建设步伐加快,入口景观提升、华茗园厂区改造、集镇风貌整治有序推进;新安、溶口等乡镇驻地整治建设成效明显,奇口、西塘等11个美丽乡村建设达到省级验收标准,柏溪村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以巡察整改工作为契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全力抓好市委巡察整改落实,完成整改任务29项。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全面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扎实开展政府提速工程,政府系统作风转变不断加快,全年精简会议5.6%,“三公”经费下降34.9%,立案查处违纪违规案件121件。

各位代表!五年的砥砺奋进,五年的开拓进取,今日的祁门已经迈入新的发展阶段,站上新的更高起点。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发展为上,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扭住实体经济这个根本,把产业发展作为最紧迫任务,做强优势、补齐短板,走具有祁门特色的发展之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推进各方面、各层面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汇聚优质要素资源,在改革创新中培育新动能、实现新发展;必须坚持扩大开放,把祁门放在全国全省大局中来定位,放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来审视,在开放中更新观念、拓展空间、借助外力、加快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协调,追求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着力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坚持执政为民,不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效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五年的发展令人鼓舞,五年的成就催人奋进。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祁指战员、武警消防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祁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央和省驻祁单位,向在我县创业的投资者、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主导产业规模不大、发展不快、竞争力不强,财政收入质量不高,“调转促”任务非常艰巨;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不快,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欠账较多,城乡建设和管理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重点资源管理不规范,侵占、破坏、浪费资源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古建筑保护利用、农村违法建设等问题依然突出;社会矛盾易发多发,各种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社会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少数干部作风不正,服务水平不高,法治意识不强,干事创业氛围不浓,推动发展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县人民的期望与重托。

二、未来五年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祁门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既要看到自身的优势和成绩,更要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始终保持清醒认识,抢抓发展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聚力攻坚克难,努力把祁门发展推向新的更高水平。

根据省市县相关会议精神,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这一主题,突出生态、祁红两大特色,不断扩大经济总量、提升质量效益,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把祁门建设成更具盛名的中国红茶之乡和全省生态经济强县。

未来五年主要目标任务是: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十三五”发展目标。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冲刺百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祁红、电子、文旅产业和生态林业产值均实现翻番,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37∶55,加快形成经济总量扩大、产业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升、人均指标前移、民生全面改善、生态环境优美的良好发展局面。

——把祁门建设得更加美丽。未来五年,我们将以生态环境保护、全域旅游发展为抓手,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全面提升城乡环境质量,努力把祁门建设成城更靓、村更美、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美丽家园。加快打造生态山水田园城市,坚持“一尊重、五统筹”,持续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产城一体、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美丽村镇,力争到2021年,20个村进入全省美丽乡村先进行列,5个以上乡镇进入全省美丽乡镇先进行列,基本建成3个特色小镇,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加快创建部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严格实行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确保森林覆盖率、水环境和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全国领先。

——把祁门建设得更加富裕。未来五年,我们将以提高发展质量、增进人民福祉为目标,致力产业转型、民生改善,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综合实力稳步增强,人均财政收入、人均GDP全省位次前移,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居全省前列,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交通、教育、医疗、文化、通信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德上高速、黄景昌高铁基本建成。坚持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实现农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大提升。持续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特困群体应急救助机制更加健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

——把祁门建设得更加文明。未来五年,我们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育文明道德新风尚,加快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在成功创建全省文明县的同时,努力向全国文明县城迈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全面提升政府效能。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依法化解纠纷机制,加强村民自治和社区民主建设与管理,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倡导文明言行,让友善礼让、和谐包容蔚然成风,对外树立崭新形象。

——把祁门建设得更具盛名。未来五年,我们将大力推进祁红产业振兴,加快整合祁红资源,重塑百年祁红品牌,打造1-2个中国驰名商标,推动祁红迈进“百亿产业”行列,努力打造世界工夫红茶高地,加快建设更具盛名的中国红茶之乡。深入实施“祁红+”战略,推动祁红产业与全域旅游无缝链接,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与健康养生深度融合,让祁门真正因茶而名、因茶而富、因茶而强。

三、2017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根据县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精神,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8%,财政收入增长7%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目标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重点产业,促进提质增效

聚焦祁红、电子、文旅产业,深入实施“调转促”,强力推动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大力发展祁红产业。实施五大“提升工程”,红茶产量突破5000吨,茶业综合产值突破30亿元。推动基地提升,鼓励规模经营茶园,新增绿色有机茶园5000亩,新增无性系良种茶园4700亩;严格推行农药集中统一配送,探索建立统防统治服务机制,创建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推动品质提升,全面完成茶叶初制企业“两化”改造,探索建设祁红初制加工集中区,推进祁红绿色产业园建设,提高茶叶规模化、标准化加工水平。推动品牌提升,制定落实祁红品牌培育计划,争创3-5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开发3-5个祁红新产品,力争红茶销售收入达10亿元。推动企业提升,组建祁门红茶集团,支持祁红发展、祁红茶业等企业做大规模,培育小微企业做优做强,新增规模企业3家以上。推动文化提升,创立祁红文化研究会,加强祁红线性历史文化研究与保护,办好“天下徽商·祁红论坛”系列活动,提升祁红文化特质。

大力发展电子产业。强化产业扶持,落实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扶持政策,重点在企业融资、产品研发、产业链融合发展等方面,因企施策,分类扶持,实现电子产业总产值20亿元以上,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3家。加快项目建设,支持黄山电器场效应管二期、新飞电子IGBT封装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机器换人”项目10个以上,完成技改投资3亿元。促进园区增效,继续实施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增强电子科技孵化器功能,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建设标准化厂房1.2万平方米,力争入园孵化企业4家,招商入驻企业2家,实现园区产值4亿元。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深入实施旅游兴县战略,高起点做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推动全域旅游快速发展,全年游客接待总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8%和13%。加快“两带两圈”建设,继续推进“黄山168”、“倒湖十八湾”旅游经济带建设,高质量完成探险步道、渚倒旅游公路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牯牛降旅游综合开发,基本建成南大门旅游公路、综合服务区,启动5A景区创建工作;推进燕山、大洪古道等乡村旅游开发,着力培育城郊旅游消费热点。创新开发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与体育、文化、养生等融合发展,规划实施倒湖水上运动基地、白塔康体养生中心、西塘高端红茶庄园等项目,加快推出九都山等一批民宿旅游,精心策划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和旅游节庆活动。加强旅游资源管理,制定保护管理办法,推进旅游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利用。强化旅游整体营销,精心包装“两带两圈”旅游线路,完善全域旅游标识,提升接待服务能力,创新线上线下营销方式,逐步打响祁门旅游品牌。

(二)突出重点项目,促进结构调整

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以投资促调整、转方式,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提速重点项目建设。健全项目推进机制,扎实开展项目建设会战活动,全力抓好100个重点项目,重点实施30个亿元项目,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亿元以上。产业发展方面,突出抓好东街历史文化街区、祁红文化博览园、天之红科博园等1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亿元。基础设施方面,突出抓好陈河治理、S326新区段改线、城市备用水源等2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亿元。要素保障方面,突出抓好用地需求、金融服务和市场运作,继续推广PPP模式,启动文旅发展公司项目运作,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力促新城区高速互通获批立项,德上高速祁门段开工建设,黄景昌高铁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加快招大引强步伐。围绕四大主导产业,瞄准央企和知名民企,绘制产业招商地图,搭建各类招商平台,深挖行业招商信息,持续开展精准招商、以商引商、小分队招商和全产业链招商,重点推介50个招商项目,着力引进一批牵动性项目。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机制,健全项目预审、信息共享、部门联动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全民招商氛围,全年新签亿元项目12个以上,新签项目到位资金增长8%以上。

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抢抓国家“三年滚动投资计划”、重大工程包等机遇,对接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和“三重一创”建设,结合县情实际,分类谋划项目库,确保储备对上能争取、对外能招商的重点项目300个以上。力争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计划,重点在交通水利、产业发展和专项基金项目争取上取得更大突破,全年争取资金10亿元以上。推行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清单管理制度,超前做好项目报批、规划设计、征地拆迁、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强化责任考核,提升项目工作效率。规范项目管理程序,加强项目标后监管及合同管理,建立健全项目责任机制、运行调度机制、台账管理机制和督查考核机制,全面提升项目服务水平。

(三)突出村镇建设,促进城乡协调

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推动城乡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建设上协同发展,城镇化率提高到51.7%。

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全年完成投资9亿元。强力推进祁红特色小镇建设,完成梅南公园提升改造和河道景观治理工程,实施文化古街和茶园酒店项目,力促睡眠养生康复基地和条播茶园开发等招商项目落地,完成投资3亿元。启动御医特色小镇、户外运动小镇规划建设。依托滩下健康养生项目,系统规划御医特色小镇,基本建成御医研究院、祁蛇博览园等项目;依托牯牛降风景区,系统规划国际户外运动小镇,加快推进上汪村、历溪村、环砂村等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5亿元。强力推进金字牌、历口、渚口、新安、芦溪等重点集镇建设,积极打造一批特色强镇。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继续抓好2016年度美丽乡村建设任务,确保达到验收标准。全面启动新一轮9个乡镇政府驻地整治、12个省市级中心村建设,推进50个自然村治理改造,完成投资2亿元以上。不断完善村组道路、绿化亮化、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效益持久发挥。大力培育村级集体经济,依托特色资源,结合产业扶贫,积极发展茶叶、果蔬、养殖、农庄等经济实体,力争新增年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村10个以上。

统筹推进城市建设。围绕完善功能、提升品质,提速新城区建设。完成客运中心整体搬迁,建成祁红综合大市场项目,力争完成示范高中主体工程,启动实施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加强绿化、环卫、交通等市政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加快金融、商业、文化等服务行业入驻,不断完善生活服务配套,力争常住人口达1.5万人。围绕优化环境、改善民生,加快老城区改造。启动实施滨江路等主要干道改造,全面整治县城南北入口环境,稳步推进老县医院、南门水运站等地块综合开发,改造提升4个老旧小区,重点打造2个美丽社区,规划提升茶山公园,不断完善老城区功能。围绕产城一体、产业升级,推动开发区建设。深入实施华杨园“腾笼换鸟”工程,建成开发区污水处理中心,推进华杨安置服务区建设,加快华桥新村至洪村沿线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产城一体发展。

推进全域环境整治。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深化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加快数字城管一体化指挥平台建设;巩固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加强和规范小区物业、城市河道与公园广场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创新整治方式,完善管理机构,强化属地管理,推进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着力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环境卫生、乱搭乱建等突出问题,确保S326线、大青线、祁平线环境质量大幅提升,沿线重点乡镇、重点村庄、重点河流环境面貌明显改观。

(四)突出资源管理,促进生态保护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重点资源保护管理,保护好优美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林业资源管理。提升林业发展规划,推进森林分类经营,优化林业产业布局,促进林业提质增效,力争林业产值增长8%左右。抓好林种结构调整,实施增绿增效工程,发展毛竹林5000亩,新增杨梅等经果林1000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进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复合经营,发展中药材基地2000亩,新增10个林下经济示范亮点。全面加强森林保护,健全森林防火机制,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严格林地保护与管理,严厉打击乱砍滥伐,确保森林覆盖率保持稳定。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落实违法建设属地管理责任,推进乡镇国土、规划、城管职能整合,强化城乡土地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土地违法行为。强化规划刚性管理,合理规划农村居住点,有序引导农民建房。加强重要节点管理,对景区景点、主要干道、重点村镇和16个重要节点,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强化关键区域控制,对19个关键区域建立动态管理档案,科学规划,从严管控,高效开发,为新常态下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

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落实“河长制”,全面加强阊江、大北等5条重点河流水环境治理,依法处置非法采砂、侵占、破坏河道行为,加大河道排污口治理,加强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稳步提升河道环境质量。加快重点防洪减灾工程建设,推进大北水芦溪段、倒湖段和渚口段治理,力争阊江流域部级生态保护项目获批实施,积极争取新一轮国家重点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

(五)突出重点领域,促进改革创新

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速释放改革红利,持续增创发展新动能。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三项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推动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调整和完善县乡财政体制,严格财政支出管理,建立政府性债务刚性管理机制,安排18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扶持重点产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试点改革,实施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巩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

持续增强创新能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抓好20个技改项目,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获批国家专利40件。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祁红、电子产业,培育发展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签产学研合作项目5个以上。着力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品牌培育保护,推进“祁门红茶”原产地保护,争创省级以上著名商标3-5件。加快科技人才引进,加强与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鼓励企业创建博士后工作站,扎实开展“双百双行”科技行动。

鼓励支持大众创业。坚持企业创新、大众创业、政府创优同向发力,强化创业扶持,优化创业环境,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500户以上、“个转企”100户以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抓好各项政策落实,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快打造创业平台,培育特色众创空间,筹建新城区祁红创业广场。规划建设精致农业示范区,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创业。鼓励支持电商创业,创建电子商务园区,打造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新建20个以上城乡电商网点,争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六)突出问题导向,促进民生改善

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坚持聚焦问题,着力补齐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按照“六个精准”要求,推进精准扶贫清单管理,严格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驻村帮扶工作机制,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力,增强贫困人口致富能力,全年整合投入扶贫资金2亿元,确保21个贫困村出列、4000余人稳定脱贫。

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健全城乡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实施农村畅通工程263公里,硬化通组道路100公里以上,全面启动公路安全防护工程。开工建设“八小”水利改造提升工程155处,继续解决农村8000余人饮水安全问题。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污水处理、集镇配套设施建设,继续提升城乡公交,加快环卫管理机制向乡镇延伸,促进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

切实改善公共服务。认真实施省市民生工程,全年完成投资7亿元以上,其中县级配套资金9600万元。健全民生工程建后管养机制,落实民生工程管养资金1100万元。继续安排“十件惠民实事”,完成投资5000万元以上,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完善促进就业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250个,新增城镇就业2250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高度关注弱势群体,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启动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成果,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开展医共体试点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御医文化研究开发,鼓励蛇伤研究所对外合作,研发蛇药新产品。积极落实全面二孩政策,扎实做好新形势下人口和计生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黄山168”徒步越野挑战赛等影响力较大的体育赛事。加快发展文化事业,进一步提升桃源、渚口、平里等传统村落,着力打造一批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完成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和人民防空工作,争创新一届全省双拥模范县。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争创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县。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重要作用,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做好民族宗教、对台事务、外事侨务和农机、粮食、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全面加强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平安祁门、法治祁门建设,着力构建立体化数字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包保责任,努力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社会矛盾。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努力使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社会共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铸安”行动,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积极争创全省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强化网络舆情监管,优化网络舆论生态。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完善山洪、地质灾害等预警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工作的第一责任,让人民满意是政府工作的最高追求。新起点、新使命、新期盼,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担负起人民赋予的重任,奋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将政府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推动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办事,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健全决策机制,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规范化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切实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为民施政,打造亲民政府。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面落实省市民生工程的同时,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和边远地区发展,每年实施一批县级民生工程,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畅通渠道,持续推动“政风行风热线”和“市民连线”建设,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始终秉持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政治、改善民生状况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政府系统全体干部要敢于直面困难和问题,努力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多解难事。

务实理政,打造效能政府。坚持把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以创新思路谋发展,以实干苦干促发展,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持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实现政府工作全面提速,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健全考核机制,完善考核办法,加强政务督查,加大问责力度,对出台的政策、决议的事项,实行时间倒推、工作倒排、任务倒逼,做到人人高效率,事事快节奏,件件求实效。大力弘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一丝不苟的严劲、一线推进的实劲、一抓到底的韧劲,切实增强政府工作执行力。

从严治政,打造廉洁政府。严格遵守党规,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深化拓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委有关要求,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加大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力度,全面推行痕迹管理,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从严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七五普法工作成效体会范文第10篇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喜清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6年和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16年,面对持续加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日益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视察宁夏重要讲话要求,全力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6亿元,增长8.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0亿元,增长13%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170亿元,增长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4亿元,增长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亿元,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3385元和9975元,增长8.5%和9%。

综合施策精准有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保投资、稳增长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决策部署,结合吴忠实际,加强分析研判,建立“1+5+25+N”统计协调联动新机制,及时研究出台“工业十条”、“农业十条”、“创业就业十条”、“房地产十条”、“十大市场十条”、“旅游业十条”、“特色街区七条”等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综合运用财税、金融、帮扶等手段,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全面落实市级领导联系包抓重大项目、重点工作“6+6”机制,建立吴忠金超助贷基金等平台,实现担保贷款35亿元。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为企业减免税费2.5亿元。中小企业通过股权市场直接融资13亿元。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力助推下,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区五市前列。

项目拉动持续有力。坚持重大项目带动,成功签订新疆特变电工宁夏光伏装备制造、哈纳斯500万吨液化天然气一体化基地、昊华骏化清洁能源及城市功能一体化节能综合利用3个投资过百亿元、12个投资过10亿元的大项目。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75个,到位资金610亿元,落实上争资金140.3亿元。实施PPP项目7个,获得自治区PPP项目综合奖,热电联产供热管网、城市东部地下综合管廊等3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第三批PPP示范项目。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地方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90%,民间投资占比达到70%,分别增长6.5%和5.7%。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持之以恒调结构、转方式,盛源清真食品科技产业园、中国自动化产业园等52个项目建成投产。清真食品民族用品产业产值达到225亿元。纺纱、家纺面料产能达到75万锭和1亿米。顺利通过“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评审。新能源建成及在建规模937万千瓦,占全区65%。瓜菜、有机枸杞、酿酒葡萄、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55万亩、14.5万亩、20.7万亩、50万亩。奶牛存栏21万头,养殖规模化率达到9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5.4个百分点。肉牛和肉羊饲养量稳步增长。“盐池滩羊”被指定为G20杭州峰会专用食材,品牌价值68.9亿元。发展硒产品加工企业27家,建设富硒农产品基地13个,我市荣获“中国塞上硒都”称号。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加快建设,鑫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十大市场”业态达到80%以上。房地产开发投资57.8亿元,增长43.3%,销售150.7万平方米,增长55%,去库存周期全区最短。积极打造全域旅游,实施三年行动计划,108塔观景平台建成运营,“印象黄河•彩虹之上”等旅游项目快速推进,全年接待游客56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4亿元,分别增长39%和34%。

城乡建设内涵提升。实施城乡建设项目171个,完成投资140亿元。吴忠热电联产项目点火运行,实现热电供热776万平方米,城区电网入地16.7公里。全力打造清真餐饮特色小吃街、茶茗文化街、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风土街、回乡风情街、文玩街、健康养生体验街6条特色街区。建设城市休闲绿道94公里、市政道路30.4公里。新建棚户区改造房7226套。建设美丽小城镇6个、美丽村庄示范点40个、农村公路562公里。完成城市供水水质提标改造工程,备用水源地勘探勘测顺利推进,群众饮水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同心下马关等7座大中型调蓄水库加快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区“黄河杯”竞赛十连冠。在全区率先制定实施环境保护全面量化管理体系,中央第八环保督察组转办事项全部按时办结。启动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城乡”专项行动,淘汰停用燃煤锅炉130台,黄标车1589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5天。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评估验收,成功跻身国家卫生城市行列。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启动119项改革任务。全面推进不动产登记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利通区、青铜峡市被评为全国第三届土地节约集约模范县。实施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市区公交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国有大公交全线运营。组建“投”,形成国资国企新布局,实现平台融资14.3亿元,全市国有资产总额增加28亿元。与交通银行、华夏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新增银行机构10家。嘉泽发电主板上市进入首次公开募股(IPO)排队序列。实施开放吴忠十大行动,万绨旎服饰等企业在国外新设20多个分销点,涝河桥等清真牛羊肉出口30多个国家。优质特色产品“挺进大中城市”战略加快推进,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杭州、沈阳、昆明、福州、贵阳、厦门、大连、宁波、汕头、晋江、义乌15个展示展销中心投入运营。成功举办2016年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第五届“黄河金岸”国际马拉松赛首次在央视五套全程直播。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合作建设智慧城市。青铜峡市被授予“中国西部轴承产业基地”称号。吴忠仪表智能控制阀制造数字化工厂列入国家智能试点示范项目。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建立脱贫攻坚全面量化管理体系、精准扶贫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全区首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评级授信系统,设立风险补偿及产业担保基金7.5亿元,撬动扶贫信贷50.5亿元。全面推行“脱贫保”,创新特色农业等12个险种。实现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脱贫销号65个村,减少贫困人口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居民基础养老金人均达到150元。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积极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全市公立医院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市人民医院新院投入运营,与北京友谊医院等9家知名医疗机构开展务实合作。认真落实全面两孩政策,计划生育、妇女儿童事业得到加强,残疾人、红十字会、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吴忠市位列全国慈善城市百强榜第17位。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改扩建29万平方米,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全市高考一、二本上线率达到28.58%。开展文化惠民演出246场,95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向社会开放。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史、档案事业进一步发展,作用不断增强。制定实施安全生产全面量化管理体系,全市各类事故起数同比下降54%。启动“七五”普法,深化“平安吴忠”建设,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批次和人数分别下降16%和32%。加强食品药品监管,食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积极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我市第三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青铜峡市第六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外事、住房公积金、应急管理、防震减灾、气象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向市委报告。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审议、协商事项94项,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建议69件、政协提案204件。主动听取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健全完善政府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建立市长碰头会制度。严格落实从严治党各项规定,自觉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财政、审计监督,勤政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区群众评议机关和干部作风活动五市排名第一。

各位代表,2016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过去四年,是吴忠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困难较多的时期。我们既要应对加快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的双重挑战,又要肩负新常态下稳增长与保民生的双重任务。在这四年里,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变化,妥善解决新问题,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化解经济下行压力,在聚焦精准脱贫中破解发展难题,在深化改革开放中激发内生动力,在苦干实干中努力强市富民,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四年来,我们坚持加快发展,稳增长、扩投资,努力夯实吴忠的发展基础。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是2012年的1.4倍,年均增长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2012年的2.1倍,年均增长1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2012年的1.2倍,年均增长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2012年的1.5倍,年均增长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2年的1.4倍和1.5倍,年均增长8.7%和9.9%。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贷款余额突破600亿元和500亿元大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金融资源总量跃居全区五市第二。利通区经济总量升至全区第6位,红寺堡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青铜峡市克服下行压力实现稳步发展,盐池县综合实力领跑山区县,同心县跃居山区九县第三。

四年来,我们坚持转型升级,调结构、增效益,努力培育吴忠的产业优势。一二三次产业由2012年的14.9:54.3:30.8调整到12.6:56.4:31。轻工业占比达到30%,高于全区1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近400户,地方工业比重提升到60.5%。万元GDP综合能耗降幅居全区首位。利通区现代纺织产业园被列入“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荣获“纺织结构调整突出贡献奖”。优质粮食、草畜产业、酿酒葡萄规模位居全区第一,特色农业占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2家、新型经营主体2052个。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44个,建成自治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2个。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为全区首个国家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红寺堡区荣获“中国最具发展潜力葡萄产区”称号,利通区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同心县被评为部级有机枸杞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打造健康产业新业态,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0%以上。盐池县、同心县、红寺堡区、青铜峡市进入国家电商进农村示范县行列,建成县级服务中心6个、村级服务站223个、培育电商运营企业50余家。盐池县成功举办全国跳伞锦标赛,红寺堡区连续承办四届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黄河大峡谷•中华黄河坛”跻身国家4A级景区。

四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强基础、增内涵,努力提升吴忠的城镇功能。累计投资761亿元,实施城乡建设项目1416个,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5.3%,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利青一体、银吴同城进程加快,城市建成区扩展到125平方公里。综合改造老旧小区157个,完成老旧小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550万平方米。银西高铁、吴忠至中卫城际铁路、京藏高速改扩建等重大交通项目开工建设,罗山大道等一批等级公路建成通车,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648公里,行政村公路通达率100%。红寺堡区、盐池县、同心县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建设美丽小城镇24个、美丽村庄128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5.5%,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4.6%、35.7%和15.9平方米,黄河吴忠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优水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位居全区沿黄城市前列。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等荣誉称号,成为全区唯一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

四年来,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破瓶颈、求创新,努力释放吴忠的发展活力。我市被列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市,率先在全区公布实行“两个清单”,商事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市场主体总量跃居全区五市第二。成为全区唯一实现村镇银行县区全覆盖的地级市,被确定为全国31个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之一。10家企业在新三板上市,45家企业在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电信普遍服务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青铜峡市五星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为全区首家农民股份合作经营实体。医药卫生、教育等领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金融扶贫“盐池模式”、文化市场“执法+协会”监管模式在全国推广。培育部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30个。成功举办两届“黄河金岸”国际马拉松赛等赛事节会,吴忠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与北京西城区、天津武清区、上海青浦区、广西崇左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累计争取资金505亿元,招商引资2225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速。

四年来,我们坚持民生为先,兜底线、促公平,努力增进吴忠的百姓福祉。每年公共财政支出的83%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全面小康指标中人民生活小康实现程度由77.8%提高到86.2%。四年办理民生实事46件。搬迁安置移民1.57万户7.03万人,圆满完成“十二五”生态移民任务。减少贫困人口13.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13.5个百分点。新建、改建学校425所,在全区率先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利通区、青铜峡市进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行列,同心县被评为全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先进县。我市成功入选全国百城技能振兴专项活动城市。农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大病医保实现全覆盖。为10多万被征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解除后顾之忧。建设保障性住房59133套,12万住房困难群众喜迁新居。实施了一批民生水利工程,60多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功获批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两次荣获全国七星级慈善城市。

四年来,我们坚持依法行政,转作风、提效能,努力维护吴忠的和谐稳定。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311件、政协委员提案846件。深入推进依法治市,我市荣获全国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盐池县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六五”普法全面完成,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成立吴忠市决策咨询委员会,聘请127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法治建设、社会管理、产业发展等14个领域的政府顾问,其中“两院”院士15名。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各级干部能力素质明显提升。连续三年获得全区效能目标考核一等奖。坚决执行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项规定,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进一步加强,工作作风持续好转,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连续两年全区群众评议机关和干部作风活动五市排名第一。安全生产、工作考核连续三年全区第一。鲁忠义家庭荣获“全国文明家庭”称号,王金香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刘志海等7人荣登“中国好人榜”,赵峰等3人荣获“感动宁夏年度人物”。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五个县(市、区)全部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四年的丰富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依法行政。一切以党和人民事业为重,与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保持高度一致,以党的建设为统领推动政府各项工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民生为先。面对发展不足的基本市情,始终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把办好人民群众的事情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顺民意、暖民心、释民怨、解民困,汇聚民智,改善民生。必须始终坚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坚持特色化发展,充分发挥吴忠在资源、人文、产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努力扩优势、强特色、补短板,走出一条特色充分凸显、优势不断释放的转型发展之路。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面对制约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矛盾问题,以改革的思维、创新的精神、开放的姿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敢于触及深层次矛盾问题,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动力,开辟新空间。必须始终坚持从严管理,改进作风。牢记宗旨,不忘初心,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从严教育、从严要求、从严监督,各级干部真抓实干,全市上下携手奋进,汇聚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回顾本届政府四年的工作,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想的大,取得的成绩比预期的好。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委总揽全局、科学谋划的结果,是人大、政协有力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精诚团结、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派、工商联,向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吴人民、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中央及区属驻吴单位,向关心支持吴忠发展的国家部委、自治区厅局、友好城市、政府顾问和外商、港商、台商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经济总量不大、发展不足仍是最大市情;产业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不大,新兴产业拉动能力有待提升,转型升级仍面临不少困难;城乡、山川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水平还不高,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保障改善民生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社会治理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干部干事创业劲头不足、工作落实力度不够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实现吴忠全面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的攻坚时期。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了坚持绿色发展、推动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明确新方位、聚集新动能、释放新活力,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弯道超车。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市委决策部署,以绿色发展、转型升级为主题,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率先走出西部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新路子,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保持8%、12%、9%、8%以上增速,人均GDP接近4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9%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和节能减排任务。

今后五年要在以下六个方面谋求新突破、取得新进展。

构筑绿色产业体系。着力构建以新型工业为主体、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绿色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实施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全力构建清真食品民族用品、装备制造、油气化工、生态纺织、新能源、煤化工、新材料、葡萄酒、生物制品、煤炭电力10个“百亿元”板块和清真食品民族用品、健康产业2个“千亿元”产业,着力打造吴忠经济“升级版”。抢抓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机遇,实施质量立市和品牌兴吴战略,打造西部制造业强市。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建成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轻重工业比达到35:65。实施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推动优质粮食、有机枸杞、酿酒葡萄、滩羊等优势特色产业精品化、高端化,打响绿色、生态、有机、富硒品牌。打造孙家滩生态农业“有机谷”。农业总产值突破140亿元。实施服务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绿色服务业,推动文化旅游、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融合发展。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构建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两区两带”旅游产业格局。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达60%以上。

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秉承生态、智慧、人文、低碳理念,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主动融入大银川都市区,加快利青一体、银吴同城步伐,打造银吴“半小时经济圈”。推进银西高铁、城际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增强区域交通区位优势。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推广应用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力争城镇绿色建筑比重达到50%以上。争创全国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实施中部干旱带大中型水库工程,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围绕产业特色和地域文化,统筹推进盐同红大县城和美丽乡村建设,集中建设一批特色城镇和美丽村庄,美丽乡村覆盖面达到90%以上。实施农村环境治理行动计划,打造美丽宜居幸福新农村。加快建设智慧吴忠,建成城市数字综合管理运行平台,让群众在智慧城市里生活得更美好。探索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等领域市场化运作模式,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打造吴忠靓丽名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环境宜人的美丽吴忠。实施生态绿化美化行动计划,全市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18%以上,争创国家森林城市,让绿色成为吴忠的底色。加快连通环城水系,创造更多湿地资源,为城市提供更多的“绿肺”空间,增添吴忠的灵气。启动环境质量保障立法,守住底线,不碰红线,保护好绿水青山。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和排污权交易试点。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全面量化管理体系,推动政府环保职能履行到位。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以上。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落实清单管理制度,实现全市联网审批。做大做强投资公司,健全国资监管体制,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筹建吴忠银行,构建多元金融服务体系。引导农村土地市场化、集约化、资本化运作,争取设立面向全区全国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规划建设中阿商贸园和中阿中小企业合作区,深化与丝路沿线地区国家合作,推动更多中阿合作项目落地生根。深化区域协作,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实施优质特色产品“挺进大中城市”战略,支持企业组团发展。加快科技创新,完善后补助机制及成果转化机制,建设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力争金积工业园、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进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列。深化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校合作,不断提升产学研融合水平。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占GDP比重达到2.1%,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共建共享。认真落实脱贫攻坚全面量化管理体系,深入开展“五个一批”工程和“十三项”脱贫计划,力争2018年贫困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职业教育提升行动计划,建成红寺堡区、同心县职业教育学校,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实施健康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健康吴忠建设。坚持预防为主,加快健康服务、疾病预防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群众性文化活动,高水平承办自治区第十五届运动会,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动社会保险提标扩面,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救助制度。加快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坚持依法治市、依法行政,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健全和完善决策程序,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加快职能转变,全面准确履行政府职能。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推进禁毒人民战争,争创全国禁毒示范市。深入开展“七五”普法,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全面量化管理体系,提高事故应急救援保障能力。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把我市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名片打造得更加靓丽。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不断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争取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持续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打造高效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坚持绿色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更是我们的庄严承诺。只要我们咬定目标、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经过五年的努力,一个更有实力、更具活力、更富魅力、更加美丽的吴忠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2017年预期目标和主要工作

2017年是党的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召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约束性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环境质量改善和节能减排任务。

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项目建设再发力。以项目保投资、稳增长、促转型,确保上争项目资金不低于135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50亿元。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实施伊利液态奶四期等506个产业项目,棚户区改造等273个基础设施项目,东片区初级中学等108个社会事业项目,年度完成投资860亿元。拓宽项目资金渠道。启动实施国家中小城市PPP创新工作试点城市创建工作,加快推进水生态治理、红寺堡罗山机场等PPP示范项目,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保、农林水利、市政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建设,形成多元投资格局。精准对接国家政策导向、投资和产业发展方向,谋划储备一批市场潜力大、投资回报好、发展后劲足的重大项目。以全国工商联十一届十次常委会暨民营企业助推宁夏创新发展大会、中阿博览会为契机,坚持招大引强、招高引新、招才引智,确保一批意向性项目尽快落地。

工业转型再突破。制定实施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深入开展“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100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加快盛源清真食品科技园、中民裕丰食品加工、天津春发集团清真咸味食品香精等项目建设,力争清真食品民族用品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积极引进江苏盛氏、浙江华都等纺织企业入驻现代纺织产业园,确保恒丰、德悦高端纺纱和兴德棉高档家纺面料织造项目投产达效,力争纺织业产值增速达到30%以上,轻重工业比达到31:69。实施新疆特变电工光伏发电暨装备制造配套等项目,推动吴忠仪表等装备制造项目向高端领域拓展。积极推进中民投光伏发电、三峡新能源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加速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加快推进哈纳斯500万吨液化天然气一体化基地等项目建设,力促昊华骏化集团80万吨甲醇、太阳镁业30万吨盾镁电热法镁合金等项目开工建设。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行业整合,引导青铝、通达等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坚决淘汰煤炭、冶炼等行业落后产能,工业能耗下降3%。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着力提升园区发展水平,金积工业园区启动运行清真食品检测中心、研发中心,创建自治区级金融示范园区,争创部级循环化示范园区。进一步调整优化各工业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完善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增强园区聚集效应。加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调度,深化市级领导精准包抓企业责任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基金、信贷、运力支持,有效降低企业用电、物流、融资等成本,帮助企业在转型发展中走出新路子、创出新天地。

现代农业再提升。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建设,力争农业增加值增长4.5%以上。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20万亩,瓜果蔬菜面积达到95万亩,新增有机枸杞8500亩、黄花菜2万亩。积极推进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全市奶牛稳定在22万头,新增肉牛5万头、肉羊20万只。加快推进红寺堡肖家窑、青铜峡鸽子山等葡萄种植基地建设,新建酒庄15家。扩大农业规模化经营,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组建产业联合体,引导农户通过联耕联种、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实现连片耕种。全市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新型经营主体100家。新增富硒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10个,富硒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率先在奶牛和富硒产业实现标准化生产,引导和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向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支持龙头企业走精深加工路子,提高附加值,打造高端品牌。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农业科技贡献率和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62%和77%。着力夯实农业基础,因地制宜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建设管护长效机制。深入实施灌区续建配套、盐碱地改良、节水灌溉等项目,加快推进盐同红扶贫攻坚水源工程建设,发展高效节水农业8万亩。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保险机构开展政策性涉农保险业务,加强科学防灾减灾,切实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

第三产业再融合。推动业态融合互补,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延伸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利通区养生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培育发展回医回药、保健养生等业态。推进红寺堡、青铜峡、盐池、同心电商进农村示范县工程,力争农村电子商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争创部级电子商务示范市。大力发展通航产业、临空经济。依托环境人文优势,吸引举办节会、展览、展销,培育发展会展经济。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推进商贸物流业健康发展,加快万达广场、京东冷链物流节点等大型商贸项目建设。打造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建成宁鲁石化物流园等综合性物流中心6个。大力实施餐饮提升工程,制定特色小吃标准,扩大“吃在吴忠”品牌影响力。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业,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工作。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游、乡村生态游、民俗风情游,培育低空旅游、工业旅游等新业态,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吴忠旅游全域化、特色化、品质化水平。启动韦州古城历史文化景区、东部环线旅游风景道等项目,黄河大峡谷•中华黄河坛争创5A级景区。全年游客接待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2%和15%。

城乡建设再提质。加快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步伐,实施城乡建设项目159个,投资142亿元,城镇化率达到57.3%。拓展优化发展空间,完成吴忠市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和空间规划试点任务。加快京藏高速公路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实施国道344线吴忠至灵武段、青铜峡至银川正源街快速通道项目,打通向南、向北、向东通道。建成运营黄河文体会展中心。启动银西高铁枢纽站广场、道路、水系、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智慧吴忠建设,积极争创新型智慧城市试点,推进城市数据运营中心建设。新增地下综合管廊4.5公里,新建、续建城市道路12条,改造老旧小区10个。建立城市供暖、供水、供气等智能化平台,创新城市管理和卫生保洁机制。加快打造清真餐饮特色小吃街等6条特色街区,提升城市品味。实施红寺堡第二污水处理厂、盐池东区集中供热、同心清水河县城段综合治理等工程,不断完善县城功能。深化部级文明乡(村)创建,加快金银滩、惠安堡等5个美丽小城镇,渠口、李岗子等30个美丽乡村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80公里。加快农村危房危窑改造,彻底解决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农村改厕及污水治理,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生态环境再改善。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使吴忠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步伐,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市区全面淘汰燃煤锅炉,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78%以上。推进污水处理提标扩容,实现稳定运行、达标排放,确保黄河吴忠段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优水质。全面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加强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大农村面源污染和工业固废污染治理。启动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项目,推动中科国通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坚守耕地红线,开展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确保集约利用,保护好引黄灌区精华之地,绝不允许浪费破坏和低效益开发利用。构筑绿色生态屏障,深入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沙治沙等项目,全年新增营造林19.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4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16%。完善市区街道绿网体系,实施城市绿化提质增景改造工程,提升绿地养护管理水平。加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管理,巩固全国湿地产权试点工作成果。建立环保长效机制,严格执行环保“负面清单”,落实环境保护全面量化管理体系。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探索开展环境保护审计工作,让终身有责、失职追责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压线”。全面推行市、县、乡“河长制”。严格化工类项目安全生产和环境影响评价,绝不要带毒发臭的GDP。

改革开放再深入。始终把改革开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全过程,不断释放发展活力。着力优化服务环境,积极做好“接放管服”工作,完善“两个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完成“政务云”行政审批系统建设。深入推进企业“五证合一”、个体工商户“两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力争市场主体增长8%以上。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全力开源挖潜,加大综合治税,力促财税稳健增长。完善全口径债务管理,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支持金融机构延伸服务网点,年内新设金融分支机构2家以上,新增信贷资金力争达到30亿元。鼓励引导企业通过股权交易等方式直接融资,争取年内10家企业在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力争宁夏首家互联网金融机构落户吴忠。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充分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释放农业农村活力,加快“三权分置”农村新型经营体制改革,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两证合一”颁证工作,探索制定农民自愿永久有偿退出“三权”管理办法。积极促成全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落户吴忠。扩大集体资产股权量化,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范围。鼓励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自主缴存住房公积金,扩大制度覆盖面。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深入实施开放吴忠十大行动,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交流合作,精心承办第十届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学术研讨会。加快重庆、成都、广州等城市优质特色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建设步伐,年内建成20家。

科技创新再助力。落实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进产学研融合,围绕高端智能控制阀、滚动轴承、精密汽车零部件,引进培育生产研发类企业,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深化与清华大学、中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国家高新区合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启动金积工业园区、吴忠部级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金积工业园区建成自治区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加强智力支撑,围绕项目开发人才,创新用人体制机制。引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态纺织等领域高层次创业人才(团队)5个,建成院士工作站1个,培养产业领军人才10名,培育科技特派员及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300名、经营性人才500名。加快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资金投入,扶持本土企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先进技术成果转化达到10项以上。新建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培育“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以上。加强与广东中山健康产业园合作,引进生物保健、营养食品、中草药种植等产业项目。争创驰(著)名商标、名牌产品5个。

社会事业再发展。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满怀真情办好民生实事,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努力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全面量化管理体系,全面推进产业、光伏、电商、金融、旅游、教育扶贫,复制推广金融扶贫“盐池模式”,精准落实到村到户脱贫措施,确保59个贫困村销号,1.3万户5万人脱贫,盐池县率先脱贫摘帽。创新移民安置模式,完善基础设施,年内搬迁安置移民3724人。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免除高中阶段教育学杂费,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实施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等项目,改扩建各类中小学和幼儿园102所。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红寺堡区、同心县顺利通过自治区评估验收。加快医药分开、分级诊疗、三医联动,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公平。完成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深化与北京友谊医院等医疗机构的交流合作,让群众享受到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加强健康知识普及教育,提高群众健康意识。全面落实两孩政策,提升人口素质。深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社会化发展。高标准举办第三届全市运动会、第六届黄河金岸国际马拉松赛、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和山地自行车赛等体育赛事。大力开展特色技能人才培训,创建一批全民创业孵化基地,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困难群体就业,全年培育小企业650个,培养小老板1300个,让每一个诚实劳动者有活干、有钱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参保登记和扩面征缴,启动实施异地就医结算区级统筹。新建棚户区改造房9454套,着力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加快推进城乡低保一体化,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困难群众和残疾人生活救助金标准,让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和养老服务产业,年内建成吴忠市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建立完善政府、学校、家庭责任共担的关爱管护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多关爱保护。全面强化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吴忠”建设,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加大禁毒工作力度,深化综合整治成效,坚决打好禁毒人民战争。积极做好积案化解,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全面量化管理体系,加强煤炭、化工、道路、食品等重点领域监管。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着力提升宗教事务依法管理水平,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扎实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提高社会文明水平。启动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巩固深化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加强外事侨务、气象、统计、档案、市志、防震、住房公积金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创新开展工作。

自身建设再加强。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政府部门和全体工作人员要按照“实干、团结、创新、高效、清廉”的要求,恪尽职守,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战略、目标、任务狠抓落实。坚持从严管理,认真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不断加强政府及组成部门党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提高议案建议、提案办理质量。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始终坚持务实勤政,大力倡导说了就办、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健全督查问责、激励鼓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守旧不前者无处立足,持续提高政府执行力、服务力和保障力。始终坚持从严治政,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持之以恒改进作风,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铲除滋生腐败土壤。坚持厉行节约,真正把财政资金用到发展最需要、群众最受益的地方。政府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纪律的约束和舆论的监督,干净干事,清白做人,做无愧于组织、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使命、无愧于人生的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上一篇:法院七五普法工作报告范文 下一篇:七五普法工作成效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