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13 17:15:11

抢救技术

抢救技术范文第1篇

应急处置“北川档案”

2008年7月9日,国家档案局派出了以技术部主任王良城为组长的专家组,从北京、山东奔赴灾区针对北川档案的损坏情况,拟订了应急方案,采取先冷冻后抢救的应急措施。冷冻不仅有效阻止了北川县因地震造成损毁档案的进一步恶化,还为后续的修复赢得了时间。

对受损严重北川档案应急处置的具体步骤:

先用塑料袋将水浸、长霉严重的档案分卷包装起来,再将已装入塑料袋的档案装入塑料周转箱。由于被水浸和受潮的档案是软的,在搬运过程中如不放在有支撑力的装具内,将会被压成一坨,就会造成二次损害。受损档案装入周转箱内后,就可以方便地堆放了。装箱后的档案既不会因摞起来而被压成-坨,还好搬运和管理。这样也可以防止湿档案放入冷库冷冻后由于堆积,而被冻结在一起,给下一步的修复造成新的困难。并规定每卷档案要单独装入塑料袋,以避免冷冻后成为一个冰坨,不便于下一步修复操作。对于卷与卷之间已经发生粘连的档案,可装在同一个塑料袋中,不要强行分开造成不必要的二次损坏;装袋后的档案应垂直放在转运箱里,以防止挤压造成档案粘连加重。

真空干燥“北川档案”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专家组根据“北川档案”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利用水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可以变相的物理特性,进行真空干燥的技术方案。

水有固相、液相和气相三态。在真空下,水的变相过程与常压下大体相似,但变相时的具体温度不同。当压力降低到某一值时,沸点即与冰点相重合,固态的冰就可以不经液体而直接转化为气态。我们就是利用水的这一物理特性,将被冷冻的“北川档案”放人真空容器中进行真空干燥,使被冷冻而成为“固态冰”的“北川档案”中的水分升华,达到干燥的目的的。并建议对现有的环氧乙烷灭菌器改造,将其改造成灭菌、干燥两用机。并提出了真空干燥设备的设计草案、干燥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四川用改造的灭菌、干燥两用机,已于2009年2月底,完成了“北川档案”的干燥任务。

“北川档案砖”的修复方法

所谓“北川档案砖”,是指严重粘结成块、用手掰不开的,像砖头一样的纸砖。造成北川档案粘结成砖的主要成因有:

档案纸张长期被水浸泡,纤维素迅速膨胀、水解,造成纸层结构模糊,甚至失去“层”的概念;

档案纸张中的填料、字迹中的黏性物质溶出,造成纸层闭合;

霉菌、酵母等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黏性分泌物使部分或全部档案纸张粘结成块;

受泥土包裹,在重物挤压下,案卷整体板硬成块,

受以上多种因素综合影响,部分档案形成混合类档案砖。

1 揭粘

(1)除尘。将档案砖放人修复工作台的工作罩中,用修复工作台中的尘器清洗刷,除去案卷表面浮土。

(2)喷雾软化。将档案砖放人修复工作台的工作罩中,按下“喷雾”键,向档案砖喷洒气态水分。在室温下,一般需要1小时20分钟左右,气雾基本可渗透到档案砖内部,使档案砖湿润软化,纸张恢复柔韧性。与液态水处理比较,气态喷雾的揭离效果更容易掌控。

(3)手工疏松。对软化后的档案砖进行手工疏松,一方面进一步除去成块的泥污,另一方面使卷内档案纸张松动,使闭合的纸页分离。

(4)逐页揭开。用竹签或针锥轻拨档案纸张边缘,找到纸层间的缝隙后,用竹签伸进空隙处,紧贴纸页轻轻移动,使纸层之间的空隙不断增大,直至将档案整张逐页揭离。

2 去污

档案砖揭开之后应根据污染情况进行去污。档案的污物包括:水渍、霉斑、泥斑、锈斑等。处理基本以净水淋洗,避免使用化学药品,以确保在安全的情况下除去危害档案的因素。

(1)清洗卷皮。

(2)清洗卷内档案。将卷内目录以无纺布上下夹层(三明治夹层法)保护好,固定在有机玻璃板上,放到档案洗涤槽中。洗涤槽的出水口以加长的塑料导管引流,便于减缓水流冲力。脏污处可提高水位来增加水流压力进行淋洗。

(3)清洗后的湿揭。用吸水纸吸去卷内目录上的明水,置于光桌上,利用透光效果进行湿揭,可清晰判断纸张的厚度和层数。画面上颜色深的部位是两层纸,颜色浅的部位是一层纸。

建筑泥污被去除干净,卷内目录文字完全显示。纸张上的褐斑是混在建筑泥污中的锈水留下的铁锈斑。

3 修裱

卷内档案纸张已发生霉变、水解,强度下降,部分残缺等现象,需要局部修补并在档案背面加托一张新纸以对档案原纸实施加固。

U形修补法:根据档案破损的形状,制作U形补纸。与传统修补比较,这种补法的好处体现在,一是使修补后的档案具有完整的页角,以减少日后利用中的磨损,二是把镶缝上移到不宜磨损的部位;三是使修补后的档案整齐美观。

O形修补法:根据档案破损的形状,制作O形补纸。与传统修补比较,档案页面四个页角和四条边均无镶缝,修补后的档案平整、美观。

4 纸浆补洞技术的应用

传统档案修复技术由于效率比较低,难以满足对大批量破损档案的修复。为此,我们采用了QYBK-A4纸浆修补机对破损档案进行了修复实验,取得满意的效果。QYBK纸浆修补机是为AO以下幅面范围多处破损纸质文件进行修补的一种专用设备。QYBK系列纸浆修补机由计算机测定分析系统;纸浆修补、去酸装置系统;去酸液体制备系统;废水回收净化复用系统四部分组成。

5 压平干燥机开发和应用

档案修补、修整后都需要压平和干燥,传统的方法存在效率低、周期长等缺陷,为此我们开发研制了QYYG-A2型压平干燥机,大大提高了手工操作的速率和质量。

6 聚酯膜真空密封技术的应用

采用聚酯膜对档案进行真空密封,可减少对档案的磨损,同时防止档案纸张氧化变质、防止光线、有害气体对档案纸张的损坏、防止虫霉对档案的侵害。

抢救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儿童;急危重症;血液净化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106-02

血液净化(CBP)技术是目前抢救各科急危重症患者的首选,显著提高了患者救治的成功率。血液净化治疗用于儿童患者的经验报道尚少。我院自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31例儿童急危重症患者应用血液净化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31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4个月~16岁,平均年龄7.6±1.2岁,体重6.5kg~42.7kg,9例溶血尿毒综合症,11例中毒(卡马西平、安定,鼠药、亚硝酸盐、硝笨地平、庆大霉素等),3例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亚急性重症型肝炎,2例蛇咬伤,5例横纹肌溶解症。21例患儿表现为意识障碍(昏迷,抽搐),6例出血倾向,PTA>120%,6例黄疽。

2 方法:根据病情不同采用旭化成IQ-10CRRT机,费森ART机和金宝95S机。选择不同血液净化方式:HF、HDF+HP、HP、PE+HDF、PE+CRRT、HP+CRRT。联合应用血液净化治疗方法。血液净化治疗均采用股静脉双腔置管。采用无肝素、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凝血功能正常时肝素首剂0.2~0.5U/kg。血桨置换:应用Fresenius plasmsntlux PIS,血浆分离器面积为0.15m2~0.25m2,上机用血浆或新鲜血预冲管道,血浆置换量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血浆量(L)=(1-血细胞比容)0.91体重(kg)70,血泵分离5~30ml/nim,血浆分离泵3~10ml/nim。血液滤过:血滤器应用AV400(费森尤斯),置换液采用改良port配方,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血流量为3~5 ml min/kg,置换量流量为1 000~2 500 ml /h,单次治疗时间为6~10 h,平均治疗时间50.8 h(18~108 h)。每次治疗超滤量不超过体质量的7%。血液灌流应用HA230树脂型灌流器,血泵5~80ml/nim。患儿血容量为60~80mL/lkg,因体外循环不应超过自身血量的10%,治疗初始经动脉管路预充红细胞1~2u,新鲜血浆100-200mL或等渗白蛋白100~200mL,治疗完毕后缓慢回血。治疗前后密切监测观察治疗前后血肌酐(CRE)、尿素氮(BUN)、电解质(K+、Ca2+)、二氧化碳结合率(CO2-CP)、心率、血压的变化等指标。

3 结果:31例患儿行HF、HDF+HP、HP、PE+HDF、PE+CRRT、HP+CRRT 57例次,治疗过程中3例患者发生血浆过敏,出现皮疹,经治疗后皮疹消退,其余患者治疗中均未发现并发症。5例发生低血压,经扩容升压对症治疗后生命体征稳定,所有患儿治疗后尿量明显增加,70%患儿治疗2~3次病情好转,各项血肌酐(CRE)、尿素氮(BUN)、电解质(K+、Ca2+)、二氧化碳结合率(CO2-CP)、心率、血压的变化等指标明显下降。后经过5~7次治疗29例治愈出院。2例儿放弃治疗。

4 护理:

4.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要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使用心电监护仪,每半小时测量生命体征1次,尤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面色、心率、血压的变化及血流量、末梢循环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因体外循环血容量较多,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在开始治疗时预充液进入患儿的体循环。如出现寒战、发热、胸闷、气促等症状立即停止治疗。

4.2 预防凝血:凝血发生的常见原因是血流量不足或抗凝剂用量不足。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循环管道的血液颜色变化,动、静脉壶壁,滤网有无凝血块,若动脉压持续升高,提示滤器内阻力增加,有凝血倾向,应增加肝素用量;若静脉压持续升高,可能是静脉管道凝血或滤网堵塞;若动脉压持续升高而静脉压降低,提示体外循环系统广泛凝血,应立即处理。本组31例患儿中有4例在治疗中出现凝血倾向,给予及时处理后顺利完成治疗。

4.3 预防低血压:由于小儿血容量少,容易发生低血压,表现为血压降低、心率增快、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故对小年龄患儿,除选择适当的透析器和透析管路、减少体外循环、减慢流速,应密切观察患儿心率、面色、肤色,定期监测血压,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及时报告医生,立即输入生理盐水或高渗糖,减慢血流量,处理无效者应立即停止透析。

4.4 导管的护理:小儿透析成功的关键往往取决于血管通道,小儿血管细,不合作给血管通道的选择带来极大的困难,透析患儿多起病急、病情重、易动、自控能力差,均采用双腔留置导管进行透析。本组31例患儿采用股静脉插管,但由于小儿的特点,加上大小便的污染,极易造成感染,还易滑脱,所以对于插管的患儿,每次透析均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仔细观察创口有无出血、红肿、渗出和滑脱,透析前后要严密彻底消毒创口,清除渗液和渗血,更换敷料,妥善固定。透析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对于神志不清或年幼儿要使用约束带固定,必要时使用镇静剂,以确保透析顺利进行。对于股静脉插管者,要嘱患儿平卧,以免造成插管部位出血或导管打折,影响下次透析。同时做好大小便的处理,防止污染插管部位。随时观察患儿有无不适感,每次透析后导管要用肝素盐水封管,定期通管,防止血液回流,造成血栓堵塞导管。

4.5 心理护理:31例急危重症儿童,最小年龄仅4个月。幼儿对病情不会表达或表达不清,对于治疗存在恐惧心理,往往不配合治疗,这就更需要护士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对年长儿治疗时所带来的痛苦,其精神和心理压力很大,情绪低落,甚至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造成透析患儿精神抑郁,对于这些儿童,护士应做好耐心细致的安抚工作,尽量减少患儿的痛苦,根据患儿的病情、个性和生活方式,帮助他们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与家长一起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使之能积极配合治疗工作。另外,透析患儿由于营养成分丢失较多,代谢率较成人快,加上疾病引起食欲差,容易造成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等,护士应充分了解患儿的饮食情况,指导家长配合医生的治疗。

5 讨论

我院应用血液净化治疗儿童急危重症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以往儿童急性肾衰竭时血液透析仅用于体重大于20kg的儿童,随着血液净化技术越来越多地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外陆续报道心脏术后的患儿应用血液滤过能缓慢清除等滤液体减少前负荷,有利于消除外周水肿、肺水肿及脑水肿。同时增加了血流、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稳定性,更好地清除尿素及肌酐,改善患儿的预后:小儿重度中毒,利用血液灌流有效清除分子量5000道尔顿以内、脂溶性的物质,配合血液透析,清除水溶性小分子物质。11例患者在第一次灌流结束后8小时内恢复神志,观察3天后康复出院。血浆置换不仅可以清除血中毒素,而且补充肝功能不全患者缺乏的凝血因子、调理白蛋白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各项处理及时迅速,显示患儿能很好耐受各项血液净化技术治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血液净化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患儿急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临床证明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荣鹏,孟建中,白晓玲,王素霞,刘文渊,于颖,高飞. 血浆置换联合连续血液滤过救治小儿溶血尿毒综合征的机制探讨[J].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1(01)79.

[2] 白晓玲,孟建中,王曼秋,王素霞,张莹莹,于颖,满立新. 血浆置换联合连续血液净化救治重型溶血尿毒综合征的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01)215.

[3] 白晓玲,孟建中,郑楠,王素霞,张莹莹,于颖,满立新. 小儿重型溶血尿毒综合征诊治研究[J]. 重庆医学. 2010(03)儿科杂志,2006,8(6):531 534.

[4] 于颖; 孟建中; 景颖婴幼儿急性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2例的护理 护理杂志 2006(02)127.

抢救技术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R 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173-01

本文搜集了我科2010年4月收治的伪劣香蕉水中毒患者12例,采取早期干预治疗,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男12例,女0例,年龄21-45岁。表现眼痛、流泪、结膜充血12例;伴有头痛6例;伴有心悸4例;伴有恶心、呕吐2例;伴有呼吸困难0例;伴有咳嗽(阵发性干咳)1例。所有患者均为油漆工,有多年工作经验,此次因使用新采购的香蕉水而出现中毒,工作时间平均7小时,起病到就诊时间4-14小时。心电图示窦缓1例,其余正常。胸部CT示肺部感染3例。随机血糖5.9-8.8mmol/L之间。血常规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3例。尿常规示酮体(+)1例。

1.2 治疗:其中7例患者先到本院眼科就诊,予眼药水治疗,因其中伴有心悸患者,建议急诊内科就诊,入科后立即诊断伪劣香蕉水中毒,通知所有12例患者到本科接受治疗。采用(1)常规治疗: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卧床休息,遵眼科医瞩用眼药水,使用制酸剂,支持治疗,做好疾病解释工作及心理疏导治疗。有感染患者,加用抗生素。(2)①地塞米松10mg加入液体静脉滴注。②细胞色素c150mg+ATP200mg加入液体静脉滴注。③血必净100ml加入液体静脉滴注。④硫普罗林0.3加入液体静脉滴注。⑤酮咯酸氨丁三醇20mg加入液体静脉滴注。以上药物每日1次。

2 结果

入科后5天9例患者所有症状好转,实验检查均正常,予出院。入科后6天3例患者所有症状好转,实验检查均正常,予出院。

3 讨论

香蕉水又称松香水,属芳香族化合物,是将乙酸乙酯、乙酸了酯、苯、甲苯、丙酮、乙醇、丁醇按一定重量百分组成配制的溶剂和稀释剂; 纯香蕉水是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有较浓的香蕉气味,微溶于水,能溶于各种有机溶剂,易燃,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剧毒有机溶剂,常用作油漆稀释剂。香蕉水中毒常为经呼吸道吸入,由于香蕉水是亲脂性的,特别容易与神经细胞结合,中毒后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的细胞代谢,出现神经损害.如疲劳、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失眠严重时可昏迷。另外为吸入刺激气体中毒,导致细胞呼吸链损害,导致化学性肺炎、肺水肿和上消化道症状,可引起呼吸困难,严重呼吸衰竭致死亡。目前,其毒性机制不十分明了,且无特效解毒制剂,死亡率高。松香水中主要的成份是甲苯,一般工作环境中允许的甲苯浓度是100 ppm,当环境中境中甲苯浓度升到200 ppm时先感觉到呼吸道有轻微的刺激,随著浓度升高会刺激眼睛、流泪、倦怠、想吐、兴奋、疲倦、步态不稳、神志不清,当浓度升到800 ppm时,口鼻分泌物会增加、舌有金属味道、嗜睡、平衡失调、抽筋。当浓度高达1000 ppm时,会迅速失去知觉。香蕉水属于有机溶剂, 尽管有芳香的味道,手皮肤接触到会有脱脂作用,皮肤会干燥,严重时会皲裂,因此在接触后立刻用清水冲洗掉若是吸入过量甲苯,除了会有上述症状外,长期接触的人出现各种幻觉,常见的是视幻觉及听幻觉,也会有脱离现实感,有漂浮在空中,或在游泳的感觉,因此长期吸食会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而容易致致一些的暴力危险行为;故有人将它归为幻觉剂。此外,在高浓度下,甲苯会造成神经麻痹象,也会产生心肺肾器官的急性毒害,如:心律不整、呼吸困难、肾小管病变、酸碱失衡,重者可能突然死亡。本组患者入科后采取早期干预治疗:(1)及早应用激素,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稳定细胞溶酶体膜,减少炎症反应,增加机体的应激反应。可防治肺水肿及多脏器损害。(2)大量细胞色素c及ATP的应用,可进入细胞内矫正细胞呼吸、对组织的氧化还原有迅速酶促作用、提供细胞及组织能量供给,改善细胞组织缺血缺氧,防治神经及肺损害。(3)血必净使用有效抑制炎症瀑布反应,减轻炎症,防治多脏器损害。(4)硫普罗林,可保护肝脏,促进毒物排除,提供能量。(5)酮咯酸氨丁三醇为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物,可快速减轻患者痛苦及消除非特异炎症反应。经治疗后患者5-6天后好转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如肺水肿、呼吸衰竭、肾损害、昏迷、多脏器损害等出现。1香蕉水中毒可出现多系统损害。肾功能衰竭、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香蕉水由以苯为主的多种化学物所组成,其中毒为多种化合物混合中毒,但以苯中毒的症状最为突出。目前香蕉水中毒毒理并不十分清楚,亦无特殊解毒剂。临床急救以综合性治疗及对症处理为主。

故早期采取创新救治技术,治疗时间短、费用低、疗效好,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抢救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快速开颅术;外伤性颅内血肿;抢救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患者容易引发脑疝的危险,是颅内血肿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和致残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脑疝的抢救一直是当今颅内损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主要以对我院收治的80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快速开颅术结合脑疝抢救在对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3月~11月收治的80例外伤性颅内血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诊断标准[1]。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23例,女性患者为17例,年龄分布:30~45岁,平均年龄(36.2±3.8)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为19例,女性患者为21例,年龄分布:32~47岁,平均年龄(38.1±2.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理特征等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术前均接受了脱水、降颅压、利尿等的常规检查,进行插管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血肿清除术,一次性完成标准外伤大骨瓣切口进行减压与血肿清除,观察组行快速开颅血肿清除术合并脑疝抢救;快速减压小骨窗,自耳屏前至绕顶结节作一切口,用牵开器撑开伤口[2],暴露颞骨鳞部,在颞骨鳞部后部钻一小洞,引流血肿快速形成肌皮瓣,全层分离骨膜、颞肌与皮肤,实现初步减压效果,继续完成开瓣血肿清除术。

1.3观察指标 近期疗效指标[3]:骨窗完成时间、颅内压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神经功能[4]: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 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5],P

2 结果

2.1两组手术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 观察组骨窗完成的时间比对照组要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神经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比较术后的第1、5、9、17d的S-100B指数,术后的第1、5、9、17d的dNSE指数,术后的第1、5、9、17d的dNDS的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外伤性颅内血肿会使患者的颅内压迅速升高,导致颞叶的钩回、海马回疝入小脑幕裂孔内致脑基底池闭锁,脑干和中脑导水管受压。小脑幕切迹疝加剧颅内压恶性上升,脑灌注压和脑血流量下降导致脑干缺血和功能衰竭,从而导致脑死亡。

通过本文的研究显示,快速开颅术能减少手术操作步骤,缩短骨窗的完成时间,为减压治疗争取时间,快速开颅术自切皮到初步开放血肿腔的最短记录为30 s,与常规开颅钻第一个骨孔的15 min比较,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以往传统的快速减压钻颅引流的切口多选择骨窗中心,也就是血肿最厚处,不但会增加额外的切口,还可能影响整个减压皮瓣的血运,影响切口愈合,增加感染概率。而快速开颅技术是以头皮切口为整个开颅切口的一部分,减少了多余的切口及骨孔等手术步骤。骨孔选择颞骨鳞部,此部位的血肿可能不是血肿最厚的地方,但更为接近颅底,靠近脑干,其容积效应更为明显,释放此处的血肿对脑疝期受压的脑干有更加直接的减压效果,有利于脑疝钩回复位。其术式简单易学,效果确切,且可以促进脑疝期受压神经功能的恢复。快速开颅手术中的出血较常规开颅增多。紧急减压骨孔由于不能止血持续放出血液会增加失血量,而改进的减压小骨窗对于大多出血可以直视下止血,但对于骨窗外的出血不能解决,例如脑膜中动脉主干近颅底或蝶骨翼处破裂出血。若出血较为汹涌,此时应以脑棉压迫骨孔行间断开放骨孔减压,以免短r失血过多导致休克。

本院采取的自血回输技术,对减压释放的血肿和术中的出血重新收集,抗凝等处理后回输给患者,可大大减少血库提血量。及时的自血回输技术可纠正失血性休克,为从血库提血赢得时间,是快速开颅技术的安全保障。

综上所述,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吉荣,胡旭,王玉海,等. 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对特重型颅脑伤致双瞳散大患者的救治[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8(27):706.

[2]黄华,陶进,昭雪非.重度颅脑损伤颅骨减压术后脑积水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3,7(1):58-61.

[3]胡殿雷,李伯安,王余军,等.血浆S-100B蛋白测定在外伤性颅内血肿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创伤外科杂志,2011,13(6):494-496.

[4]叶永造,王占祥.颅内损伤后凝血障碍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1(1):85-87.

抢救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危重症抢救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5-047-02

中心静脉导管系指末端位于大的中心静脉的任何静脉导管,由于导管开口于中心静脉,血流量比末梢静脉大,液体容易输注。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对于抢救许多危重症患者,是至关重要的。2009年2月――2010年2月我科室行中心静脉置管术16例,成功15例,本研究就中心静脉管技术在危重症患者抢救中运用的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科2009年2月――2010年2月间行中心静脉管置术16例,16例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6-78岁,均为危重症抢救患者。其中:多发伤失血性休克9例,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2例,内痔大出血休克1例,大面积烧伤2例,绞榨性肠梗阻休克1例,心肺复苏1例。其中锁骨下静脉穿刺组11例,颈内静脉穿刺组2例,股静脉穿刺组3例。一次性穿刺成功12例,两次以上更换穿刺部位穿刺成功3例,失败1例。

1.2 中心静脉置管的材料与方法

(1)材料: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佛山市特种医用导管有限公司生产的舒尔康导管)。

(2)方法采用右侧颈内静脉中路,锁骨下静脉(锁骨下),股静脉。穿刺定位,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麻、试穿成功后,改用穿刺包内穿刺针(穿刺针接结核菌素注射器),穿刺成功后,改用吸带有抗凝生理盐水2ml的5ml针桶,抽得通畅回血后左手固定穿刺,右手送入钢丝引导丝约20cm,退出穿刺针,此时固定好引导丝,扩大皮肤,沿导丝送入导管深度;导管置入长度为1cm+7cm+穿刺点至锁骨上缘距离(cm)[1],颈内静脉12cm,锁骨下静脉8-10cm,股静脉±25cm,退出引导丝,抽得通畅回血后末端接肝素帽并拧紧,接输液器或测压装置,固定导管。

2 讨论

在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有必要获得快速而可靠的中心静脉途径,特别是抢救失血性休克病人在外周静脉萎陷的情况下,起着主导地位[2]。在本科多发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8例,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1例,内痔大出血休克1例,绞榨性肠梗阻休克1例,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1例多发伤性失血性休克因肺癌曾行肺叶切除术及另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患者,因有锁骨骨折病史而行股静脉穿刺置管,对于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来说,顺利行外周静脉置管的可能性很小。此时由于锁骨下静脉纤维组织附着于锁骨而仍保持开放,故是最可靠的中心静脉置管部位。在锁骨下静脉穿刺,我们首选右侧进行穿刺,以避开胸导管。将铺巾放置成V形,以便观察,并触骨上切迹。在确定穿刺部位,我们的首选方法,沿锁骨下表面触诊距离胸锁关节1/3-1/2的长度,找到位于锁骨上的一个结节,即进针部位。使用该结节定位穿刺的优点是该结节一个确定性的标志,并不受估计距离的影响,我们的经验该定位方法进针角度较大,容易穿刺成功,钢丝送入较顺畅,钢丝不易抵在血管壁上。有一个作者(R.S.)注意到,没有经验的医生使用该方法进行穿刺时,具有很高的成功率[3]。在操作中将穿刺针与结核菌素注射器相连,利用注射器吸引血液确定穿刺针的进针点。我们选择结核菌素注射器的原因是在穿刺进入静脉进行吸引时,只产生很低的负压。许多患者的锁骨下静脉可因注射器产生的高负压而塌陷,特别是那些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导致难以确定是否穿入静脉。对于导管尖端的位置是CVC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理想的位置应位于无名静脉近端或者上腔静脉远端,距离腔静脉和心房结合处3-5cm。[4]固定导管时采用缝合技术将锁骨下静脉导管固定在穿刺部位附近,这样可避免导管在皮肤之间的自由移动,将静脉输液管弯曲成S形,并用胶带固定。双襻或S形的目的是预防输液管受到牵拉时移位,这时拉力将作用于输液管的第一襻,可防止输液管的第二襻将作用力传递于导管,引起导管移位。附图见右。

静脉通路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已经发生循环骤停者建立外周静脉通路通常较为困难,而且经外周静脉给药与经中心静脉注射相比,药物的循环时间明显延长。有效给予药物是保证心肺苏成功极其重要的因素,由于上肢静脉置管费时,需要中断心肺复苏,因此不宜采用;此时,股静脉置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尽可能减少CPR的中断,可以抽血行相关检查。在1例心肺复苏病例中,经予建立股静脉通路,并置管使该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对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急诊IJV置管的成功率降低,存在气道急症或其他难以辩认颈部体表标志的情况下,均不是首选置管途径,而应改用其他途径。在1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置管失败后,在以后2例置管困难的病例中,我们使用床旁便携式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置管并获成功,由于身体肥胖而出现解剖标志异常患者及凝血异常患者非常有用。若是一次或两次尝试后仍未穿刺成功,常常是由于解剖变异所致,而不是由于血流的缺如引起,在此种情况下,可通过便携式超声来明确中心静脉的位置,以避免过多尝试置管,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当然,急诊医生经过技术培训掌握超声引导置管技术能更快捷有效的抢救急诊室的急危重症患者。

参考文献

1. 邹素珍.张国花.周桂娅.经颈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长度的探讨.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1998,33(6):341

2. 陆忠良.中央静脉插管术取代静脉切开术在急救中的应用.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1994,4(6):241

3. 宋路线.临床急诊手册操作与技巧(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9

4. 朱继红.余剑波危重症医学的操作,技术和微创监测.(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

抢救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血液灌流;护理

1 临床资料:1995年~2013年7月,我院采用一次性灌流器(珠海健帆公司生产)治疗药物中毒取得满意疗效。其中急性药物中毒418例,年龄18~56岁,有机磷中毒380例,灭鼠剂中毒5例,安眠药7例,雷米封2例,抗癫痫药3例,酒精中毒4例,除草剂中毒8例,蘑菇中毒9例,服药距灌流时间4~48h,其他均为内科常规治疗,但其中有4例因除草剂毒物过深效果不佳。

2 灌流前准备

2.1药品准备 5%葡萄糖500ml(选用)内含肝素10~15mg/500ml的生理盐水2500ml,含肝素100mg的生理盐水500ml,不含肝素的生理盐水500ml。

树脂灌流器选择:HA≥230面积型号效果理想。

2.2带加湿装置的灌流器 如果没有该设备,在灌流过程中对灌流器要进行保温。

2.3 预充方法 正确执行SOP标准操作,如果透析滤过,联合灌流治疗时,将滤器和灌流器要分别单独预冲,组合治疗时,灌流器要串联在滤器前。

3 预冲观察

3.1 使用本品前要严格预冲,预冲后要立即使用。

3.2 5%葡萄糖500ml仅做为选用的灌流器冲洗液,当体质较弱营养较差或具有低血糖时,应采用葡萄糖进行预冲灌流液,以防不良反应发生。

3.3高浓度的肝素盐水为偏酸性,人体血液PH值在7.35~7.4之间。故应在高浓度生理盐水预冲后,用一瓶不含肝素的生理盐水冲净体外循环系统的肝素,再引血上机。

3.4 预冲时要密切观察流出液体有无颗粒、浑浊或悬浮物等异常情况,如果出现此类现象应停止使用,观察罐体破损或灌流器不密封现象,不可使用,进行排气时,禁止金属等硬物敲打罐体,以防破坏罐体。

4 临床观察及护理:

4.1 寒战、高热症状 此种现象出现在灌流开始1h内发生。多与低血容量、环境温度过低有关,还与吸附剂生物相容性差有关。本组在治疗中有3例发生此现象,最高体温达38.5℃,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注,严重者给予氧气吸入,甲强龙12.5mg静注,症状缓解后继续灌流,症状严重者可中止灌流。

4.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尤其是低血压的发生是最严重的一种,因灌流初期血容量减少会引起血压下降,所以在此期间,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有38例患者在血压灌流治疗开始前有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预防中改变预冲方法,如危重病人(需要5%葡萄糖)预冲灌流液或代血浆,新鲜血浆或白蛋白液,从而降低体外循环对血压的影响。

4.3出血倾向 因灌流器中可吸附一些凝血因子,加上抗凝剂的使用,使病人出现出血倾向。本组病例中3例血液灌流开始后,出现牙龈出血。给予减少肝素,急查血常规,灌流结束后症状消失。

4.4 灌流器内凝血发生,原因是肝素用量不当,血管通路不良,血流量不足,预冲法不正确,一般血流速率在100ml/min。以下凝血:环境温度过低,治疗中密切观察动脉压是否升高,调节肝素量,给予肝素预处理是发生凝灌发生的主要因素。本组有5例发生凝灌现象。总结经验,改变治疗方式,追加肝素量,测定体外凝血时间后此类现象未发生。采用加温装置一次性灌流机应用效果良好。

4.5 空气栓塞 是由于动静脉管道连接不紧密,无空气监测下易发生,所以在灌流中密切观察,禁止空气进入体内,一旦发生终止灌流,采取紧急抢救措施,本组无一例发生此现象。

抢救技术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国家重点档案 抢救 保护

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程是十一五期间我国档案保护的重要项目。各级各类档案馆只有本着抢救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宗旨,科学化实施本馆负责的国家档案抢救工程项目,才能保证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从而保证国家重要档案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符合国家重点档案抢救的目的和意义,遵循国家重点档案的特点,依靠传统经验和现代技术,探索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制定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技术规范和质量要求,以保障我国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程的高效优质实施。

一、《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的地位

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主要是指在搜集、修复、抢救与保护、保管国家重点档案方面所做的工作需要达到的质和量的标准和要求。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遭受损失将是不可恢复的。这就要求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程不能有半点差错。由此看出,研究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非常必要,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应组织人员研究并尽快出台《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以下简称《规范与要求》)标准,旨在统一抢救技术操作,统一修复质量要求,系统培训修复人员,确保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修复工作从经验修复逐渐转变为科学修复,从技术性修复转变为技术加管理性修复,从数量考核逐渐加大质量考核的比例,通过规范的研究和制定带动保护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

《规范与要求》是抢救修复质量保证和评估的依据。长期以来,档案修复基本建立在经验操作和主观评价阶段。修复经验经长期积累,因人而异,因具体情况而别,因此,理解和操作中的不确定性非常突出。《规范与要求》通过对修复过程技术进行分解,对每一步骤和过程都进行具体的规定和要求。由此可以尽量防范在操作过程中影响修复质量的各种因素,避免各种修复过程中对档案带来的再次破坏。

《规范与要求》是将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与修复工作往前推进的基础和保证。自古至今字画装裱、古籍修复、档案修复等基本以继承传统方法为主,旗帜鲜明地突出“实践性”。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归纳总结非常少,许多复杂的方法和技术不但没有得到继承,还面临失传或后继无人的状况,如宣和装、档案手工高仿真复制技术等。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修复技术的培训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开展的,技术规范、质量要求因人而异,由此形成一个现象,经验就是规范,技术要求体现在每一步过程中,技术实施的结果需要师傅来评定。因此,技术的发挥和实施与主观因素息息相关,同时也限制了大规模的培训,无形抬高了修复从业队伍的门槛,限制了修复技术的发展,加大了修复技术的管理难度。

二、《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编制原则

《规范与要求》是为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专门编写的,同时也希望不断完善、推广应用,并成为档案部门的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因此,在研究编写此《规范与要求》时,也应考虑符合标准的要求、科学合理、切实可行、便于操作、可持续发展等原则。

1. 引用标准、遵循标准

在研究编写时要遵循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二部分:标准中规范技术要素内容和确定方法》。《规范与要求》中引用的标准尽量采用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除了考虑档案行业,还可参考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尤其是与纸张修复相关的标准,比如文化部颁布的wh/t14-2001《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其中有许多规定和要求对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具有参考借鉴作用。有些国际标准如iso 9706:1994《信息和文献——文件用纸——永久性要求》和iso/tr 11798:1999《信息和文件——纸张上书写、印刷和复印字迹的永久性和耐久性——要求与测试方法》因颁布时间久,其中对纸张性能的测试不符合目前我国的情况。因此,在参考其他标准和技术规范时,要考虑档案部门的实际情况,保证《规范与要求》科学合理。在参考标准和规范时,还要考虑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相关的文件,如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要按照《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管理办法》规定,获得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补助的项目工程,这是一个大前提。

2. 切合实际,服务实践

《规范与要求》一定要考虑档案部门的实际情况,并能在工作中推广使用。《规范与要求》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因此,应受到实践的检验,并不断完善。《规范与要求》涉及到的操作流程、方法、选材、技术要求等需要有普适性、中立性和可实现性。普适性即一般操作者在正常条件下经过正规培训,通过一段时间训练能达到的技术要求。它不可能将所有修复中遇到的特殊情况都包括在内,尤其是一些目前不常见的破损档案,需要单独的方案和特殊处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条件。因此,《规范与要求》定位于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中普遍的技术要求。中立性是既不能将标准定得太高,又不能将标准定得不满足质量要求。定得太高,偏离实际操作,技术人员很难达到要求,标准则变成纸上谈兵的条款,无人去遵循,失去了制定标准的目的和意义;定得太低,则失去了档案抢救修复的意义,不利于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中立性要求技术指标要符合实际情况,操作中既有约束、又有灵活性。可实现性就是按照《规范与要求》操作,就能实现其中的技术参数要求。

由于纸质档案修复基本以传统技术为主,工作方式主要以手工为主,操作者的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修复工作的质量,加上档案破损情况千差万别,需要操作者在遵循《规范与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应变处理,因此,档案抢救修复的性质决定了《规范与要求》应属于指导性技术文件,以便于在实际工作中起到推荐和指导作用。

《规范与要求》研究、服务的对象是国家重点档案,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保护对象的扩大,此《规范与要求》需要不断完善补充和修订。同时尽可能与国内外的档案保护技术同步,与相关领域如图书保护、文物保护、遗产保护等进行沟通,了解与此相关的发展情况,填补该领域的部分空白,比较分析有关问题的异同点,使其更具有指导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三、《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的编写框架和主要内容

《规范与要求》主要内容是按照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流程顺序编写的,主要包括范围、专业术语、技术规范和质量检验四个部分。编制的体例应按照国家或国际标准的基本要求、编写方式、格式和程序进行,以便最后上升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

《规范与要求》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以及拥有国家重点档案收藏的保管机构,针对国家重点档案提出的相应抢救方法和修复技术,为开展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修复工作提供指导性建议。《规范与要求》适用于国家重点档案中纸质档案的抢救修复。

抢救技术范文第8篇

1.1急:这就要求急救人员急病人之所急,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的生命,要做到这一点,不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还必须具有丰富的急救知识和熟练的技术,当危重病人就诊时,护士应主动到室外迎接,协助病人入急诊室,并迅速了解病时,病因,病情,病后救治经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通知医生,随时做好吸氧,吸痰,洗胃,心前拳击,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心电监护等抢救使病人转危为安,这是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

1.2德:就是发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不能有推诿病人的现象。目前遇到的问题是由于病人发病比较突然,常发生在野外,工厂,学校,意外事故等地方,事先没有准备好费用,就到医院来,面对这个问题,要求护士要有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决不能怕麻烦推诿病人或消极地等待病人交了费才抢救,而要先积极尽全力抢救在设法与病人的单位家属亲戚等取得联系,解决费用问题,时间就是生命,医务人员的医德水平和态度直接影响到急诊病人的抢救质量,所以要有满腔热情高尚的医德,积极的态度,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抢救的工作中去。

1.3熟:就是操作技术娴熟,各种急症,重症中毒,急救预案要熟记,观察病情要严密熟练,特别是急诊医疗体系中的急救监护技术已成为护理工作的新领域,急救监护的成效是反映一个医院水平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护士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掌握现代急救技术,同时从实际出发探索护士在急救工作中的作用,以求在急救护理理论上有所发现,技术上有所创新,用优质的积极护理技术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

1.4严:就是严格遵守抢救制度严防差错事故,严防在一些纠纷中处于被动地位,这就是要求。

1.4.1: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特别是医生未来到现场之前,护士要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输液,测生命体征,进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止血,包扎等。并边抢救边设法通知医生。

1.4.2:严密观察病情并详细做好护理记录,用药及时准确,根据病情就地抢救,等稳定后方可移动。

1.4.3:严格执行交接班查对制度,昼夜应有专人护理病人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科用药做详细的书面和口头交代,所用药瓶的空安瓿,必须经过两人核对无误方可弃去,口头医嘱在执行前应加以复述。

1.4.4:病人病情应及时与其家属或单位交代清楚。

1.4.5:抢救完毕,除做好记录、登记和将所有物品、用具消毒并补充外,必须写好抢救小结以便总结经验。

1.5全:就是抢救物品准备齐全,抢救组织和抢救工作制度健全。目前,医护人员短缺,导致了人员安排无法满足抢救工作的需要,按要求必须有组织有秩序,才能忙而不乱,提高抢救的效率。

2.讨论

目前医院虽然成立了急诊室但抢救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抢救室上,无法适应急救医学的发展趋势,人员无法组织成高质量的抢救小组,从而影响了抢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要改变目前这种现状,必须了解急救医学的发展趋势,就是除了传统的接诊室,观察室,抢救室外,还应配备设施齐全的重症监护室,有固定的经过训练的专业医生和护士。医生必须从事临床工作三年以上,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急救技术;护士要有责任心强,技术熟练,身体好的人员担任急诊急救工作。从事急救工作的医护人员,要有一定的现代化急救医学知识和急救技术,熟练掌握急救药品、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操作方法。在药品准备齐全方面,确实要抓好急诊室的管理,使抢救药品,器械,仪器常备不懈,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做好四固定(定人管理,定摆放位置,定品种数量,定期消毒更换)四无(无丢失,无责任损坏,无霉变失效,无过期)和一检查(护士长经常检查)。要求护士一切物品用后要归原位和及时补充,发现仪器有故障应及时报告,及时维修好备用,抢救物品一律不外借,并做好登记和交接班。总而言之,提高门诊急救护理工作质量是项十分重要而且需要加强的工作,门诊是医院的一个窗口,而门诊急救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门诊和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所以要从组织形成,人员配备,装备仪器,信息等各方面抓好管理,才能提高门诊急救护理工作的质量。

抢救技术范文第9篇

【中图分类号】R5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159-01

1工作范围

1.1非抢救性工作:指只需要进行一般处理的病人,如高热、上感、胃肠炎、不致命的外伤等。工作包括分接诊、治疗、留观、清创缝合。

1.1.1接诊:接诊是指医护人员对到达医院急诊科的病人,以最短的时限,最熟练的医学技巧,对病情有一个较明确的判断.

1.1.2分诊:分诊是指根据病人主诉及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所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安排救治程序及分配专科就诊的技术.

分诊护士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有较强的判断能力,才能使来诊病人得到尽快的诊治处理,使危重病人及时被发现,及时抢救。因此要求分诊护士必需要认真负责,服务态度热情、周到,预检分诊迅速、准确、及时,不得擅离接诊室。

1.1.3治疗:负责就诊后病人的治疗,如各种注射,抽血、导尿等工作,要求治疗无差错,并负责治疗物品准备齐全,供应室物品确保不过期。

1.1.4留观:负责留观病人的治疗和护理,做好记录,发现病情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等。

1.1.5清创:协助医生做清创缝合的术前准备及做好清创物品的准备,包括小手术包的清洁、包装、消毒及清创室内的器械、敷料及药等确保无菌,不得过期。

1.2抢救工作:抢救工作是急诊室的重点工作,是最能反映医疗水平的关键部分。抢救中护士所负担部分十分重要,其技术水平的高低,组织配合的好坏,可直接影响抢救的成败,我们可将抢救中护士的配合分成三部分:呼吸配合、循环系统配合、抢救现场实际记录。

2护理人员的要求标准

2.1护理意识:急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挽救生命,要求我们护士必需具备高度的抢救意识,即对所从事的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对患者的同情心,掌握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和迅速应变能力。因此,护士应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自觉地钻研业务,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逐渐养成对急救工作的特殊敏感性,提高急救护理意识。

2.2反应的速度与质量:临床急诊,无论是病情和患者及其家属等有关人员的情绪,突出表现在一个急字,这要求急救护士必须立即作出反应,护士稳定的心理素质有利于提高反应速度,急救工作充满风险和不稳定性,因此护士必须在平时训练中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把紧张的抢救变成熟练有序的工作。同时,对急危重症患者作出的快速反应,必须是有效的、高质量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对危重患者的救治效果。

2.3亲和力强:突发疾病或意外伤亡对患者,家属来说,苦不堪言。面对如此情况下,护士应尽量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对其和蔼,耐心,解答和处理问题,避免出现“负面”反应。

2.4拥有高素质:良好的素质不是天生就有的,必须经过不断地学习、训练、磨合。护理人员需要训练有速,技术娴熟,态度和蔼,同事间富有互相协助的精神,遇事齐心协力,营造一种有高尚医德、浓厚集体意识和精湛技术的协作氛围。护士拥有了过硬的技术,稳定的心理素质,才能使得抢救质量得到保证。

3抢救工作制度

3.1医护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医生未到之前,护士应根据病人病情及时给予吸氧、测量生命体征,及时掌握病人情况。

3.2抢救过程中,应让患者家属在外等候,以免因为紧张、焦虑等情绪影响、妨碍抢救。待抢救结束后,汇报病情。

3.3抢救过程中可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在用药前后应口头向医生重复医嘱,认真核对,并将空安碚保留,抢救工作结束时经二人核对,医生补开抢救用药医嘱后方可弃之。

3.4抢救护士应当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及各种抢救技术,积极主动配合抢救,做好护理记录,同时做好基础护理。

3.5抢救完毕后,除做好抢救记录、登记和消毒外,还须做好抢救小结,以便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4护理体会

抢救技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护理管理;急救技术;“5S”理论

疗养院收治对象包括健康人、慢性病或疾病康复期病人,其中老年人占较大比例。由于长时间的旅途劳累,地域间的温差、饮食习惯差异,易诱发各种慢性疾病急性发作,以及在院内因一些不确定因素容易导致突发急症。如何采取有效方法应对,从而达到及时抓住抢救时机,保证疗养员的生命安全,是疗养科护理管理中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

1运用“5S”理论管理急救室

疗养房均为标准间设置,未配备输液架、可活动医用床等医疗急救设备,所有的急救设备、药品均放于急救室统一管理,因此急救室的管理必须做到有序、规范、合格,才能完成突发急症的急救工作。“5S”是用来改善和维持良好环境的一种有效技术,包括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五步骤,旨在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对错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良好的工作环境[1]。

1.1整理目的在于腾出空间,防止误取误用,根据使用频率明确区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保证环境的整齐、宽敞。将抢救药品、输液用物统一置于抢救车内,突发急症时用急救车即可完成初步的输液药物抢救工作。

1.2整顿目的在于使物品放置有序、一目了然。减少寻找物品时间和过多的积压物品。在抢救车内外相应处标明车内所存何物,对抢救药品、物品分门别类、排列整齐、有效标识,确定药品、物品数量和放置位置,使用原装盒保存,统一编号,达到易找、易看、易取、易归位的目的,张贴各种急症抢救预案流程,各种抢救器材物品标明消毒日期。

1.3清扫目的在于消除脏污,保持整洁,创造优美环境,稳定品质。急救室实行专人管理,负责的护士每周检查一次,抢救后及时清点核对补充用物,每日打扫一次,每周大清扫一次,每月维护保养一次。

1.4清洁和素养目的在于将前面“3S”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培养具有遵守规则好习惯的员工。护理部每月检查一次,护士长每半月进行一次质控,并通过晨会、巡查、培训等手段,带动全员重视急救室“5S”管理,养成按规定行事的良好工作习惯,提升全员品质[1]。

2急救技能的提升

2.1树立安全意识通过真实事例使护理人员改变疗养科不会有抢救的错误观点,时刻绷紧疗养安全这根弦,定期组织学习各种危重症抢救预案,熟悉各种急症紧急处理的要求,以不断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做到紧急救治、密切配合、安全护送。

2.2抢救制度的完善修订总结多年疗养科突发急症抢救的经验教训,认识到一套科学、规范、实用、严格的抢救制度的重要性,因此在这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抢救报告制度、登记制度、药品设备使用保养制度、医嘱执行查对等制度进行了完善和修订,并将护士按能力、资历合理搭配组成两个小组,在节假日、夜间有急症时,迅速到位,各负其责,立刻配合医生展开抢救护理工作。

2.3急救技能的培训和演练以总后颁发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为标准,以“三基”训练为基础,每年组织一次护理人员基本技能的操作训练的考核;购买多种基础和急救护理设备,还结合新型的医疗设备,规范了危重症抢救流程以及各种抢救预案;定期收看全军新技术远程教学,了解急救护理的最新进展;积极开展野战外伤救护训练,熟练掌握各种止血固定包扎方法;对急危重抢救进行模拟演练,将理论较好地应用于实战训练中,护士长指挥组织协调整个抢救现场,每个护士在熟悉各种操作的前提下,分配岗位,明确职责,多次演练,护士担任不同岗位任务,体现了一岗多人,一专多能。

3讨论

护理管理中应对突发急症的管理是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主要应做好急救室的质量管理和人员素质管理。将“5S”理论运用于急救室管理,增强护士安全责任意识,避免了因设备药品的管理疏忽而影响急救工作顺利进行,使护士自觉克服不良习惯,摈弃工作中的随意性,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在达到急救室管理合格率100%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改善了抢救工作环境,提升抢救质量和医疗护理品质;护理人员通过安全意识的树立,基本技能和急救技术的培训,以及多次模拟演练大大提高了综合素质,增强了应对突发急症的能力,从而保证了护理安全,而抢救制度的完善从根本上对抢救进行规范,如报告制度修订后,不仅整合了一个科室的综合力量,还将全院的技术力量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抢救阵容。

参考文献

[1]彭文涛.“5S”在病房抢救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8):1646-1647.

上一篇:城市设计原理范文 下一篇:隧道工程项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