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底考试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8 23:33:44

摸底考试总结

摸底考试总结范文第1篇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xx市摸底考试总结表彰大会,表彰在这次考试中涌现出来的志向高远、勤奋好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和优秀班集体、优秀教师。希望同学们以优秀学生为榜样,以优异成绩为目标,奋力拼搏,争取在下次月考中取得更大更优异的成绩。借此机会,我代表高三Ⅱ级部全体领导向为同学们的成长、进步而勤奋耕耘、默默奉献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品学兼优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老师、同学们,在过去的一月中,我们的老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刻苦钻研,耐心施教,用自己的努力,换取了同学们的好成绩。多数同学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习成绩呈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我们今天在此举行摸底考试总结表彰大会,就是要让我们的同学,我们的老师看到我们前一阶段的工作成绩,激励同学们发扬成绩,再创佳绩!成绩只能证明过去,摸底考试只是我们学习征途中的一个小小的加油站,不能说明现在,更不能代表将来!

所以,今天借此机会,我代表级部向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一、正确对待成绩

成绩的取得是可喜可贺的,成绩是我们用辛勤的汗水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换来的。这既是对我们前一阶段努力学习的一个肯定,更是对我们自身实力的一个强有力的证明。依据历年的经验,xx摸底考试的成绩是很准的,我们每个班就能考那么多的一本、二本和三本,所以我们应该充满自信,我们不但应该相信我们的老师,更应该相信我们自己。但我们同时应该明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们的竞争对手有很多;我们应该明白,我们今天取得的成绩与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的种种收获相比,还是微不足道的。为此,我们不能沾沾自喜,不能做井底之蛙。我们应该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决心,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的气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创造新的成绩!

二、清醒认识自身的不足

在这次考试中,我们大部分同学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但个别同学学习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各学科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学科与学科,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成绩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偏科现象严重,在我们当中有的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行动不自觉,作风不刻苦,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少数同学上课不专心听讲。

同学们,或许,以前你因为疏懒放纵了自己,成绩有些不如意,对此家长和老师不太满意。那么请从现在开始,分秒必争刻苦学习,向受表彰的同学看齐,比学习、比干劲,一起努力,在每个班营造浓烈的学习氛围。

三、脚踏实地搞好下阶段的学习

古人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要想有更好的成绩,我们必须踏实学习。

要想搞好学习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什么态度最重要?一是谦虚,对于不懂的东西,我们要老老实实地向老师请教,向优于自己的同学请教。二是勤奋,俗话说: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勤奋与刻苦是取得成绩与成功的基本条件。不满足这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无济于事。相反,如果做到了勤奋与刻苦,即使开始时基础差,起点低,也能产生迎头赶上的效果。人们常说的"笨鸟先飞",表达的就是这样的道理。我们都不是笨鸟,但我们要先飞。勤奋属于珍惜时间的人,属于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人,属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人,属于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因为勤奋,安徒生从一个鞋匠的儿子成为了童话大王;因为勤奋,爱迪生才有了一千多种伟大的科学发明;因为勤奋,爱因斯坦才得以创立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中国古人也给我们留下了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千古美谈。

其次是要有科学的方法。一名优秀的学生,总是以课堂为中心,努力做好预习和复习,这是科学学习方法的核心,课堂听课是最重要的,聪明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总是非常集中,他们的思维总是围绕在老师活动的周围,通常他们在课堂上就把问题解决了。在课堂上我们要积极主动、大胆发言、积极思考、认真做笔记。

老师们,同学们,行动起来吧!尽管在我们前进的路上会出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只要我们上下一条心,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奇迹!

摸底考试已经结束,一次考试并不是句号,更不是我们人生的全部。人生的道路上有风和日丽的日子,也有阴雨连绵的岁月,你不能左右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却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改变世界,却可以改变自己。

2012级高三Ⅱ级部学生的能量到底有多大?今天我们就来检验一下。所有同学都请注意了,听口令!"

请大家伸出右手,攒紧拳头,闭上眼睛,闭上嘴巴,…

现在你可以放心,谁也看不见谁,你不用害怕,不必担心,这个世界只有你,只有你一个人,你是最漂亮的、你是最美丽的、你是最潇洒的、你是聪明的、你是最能干的,请你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准备用最响亮的声音异口同声跟着我一起吼,我吼一声,你吼一句,现在开始:"我是最棒的!我是最优秀的!我能创造奇迹!"

很好,很好!

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我们再来一次,很多高三老师没有见识过这么壮观的场面,今天我们就让老师们见识一下什么叫做排山倒海,什么叫做气壮山河,准备好,一起来,深吸一口气:"我是最棒的!我是最优秀的!我能创造奇迹!"

ok!我们就是要有这种自信!这就是我们涉县一中高三Ⅱ级部学子的风采!

涉县一中创造了n多奇迹,2015年高考的奇迹由谁来创造?得靠今天在场的每一个同学用辛劳、用汗水、用勇敢、用智慧去实现。

漫漫人生路,到处是困难,可能一不小心你就会受阻,就会迷失方向,但只要你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成功就会指日可待!战胜困难的故事古今中外有很多很多但今天我不讲,我只讲你们,其实你们就非常坚强,你们早上6点起床一直到晚上10点,全天坐在坚硬的板凳上一坐就是13个小时,这有多么辛苦,可是你们没有退缩,每天都能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你们就非常了不起。所以当你们累的时候,面对困境,面对艰难,请倾尽全力吼上这么两声,你就会惊讶地发现原来摆在你面前的困难也是纸老虎!世界上没有爬不过的沟,没有跳不过的坎,只有不敢爬、不敢跳的人!、

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我们会把一切艰难险阻踩在脚下,我们会把所有困难击得粉碎!

我坚信:在2015年高考中我们高三Ⅱ级部一定会创造更多的奇迹!

摸底考试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分层方法;摸底考试

1概论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的时候,强调应聘毕业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按照国家教育部教育司的规定,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或一组必修的基础课[1]。随着中学计算机教育的逐步普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面临的教学方法的改革,继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实行之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层分级教学也成了近几年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讨论的比较热的话题。具体到如何施行分层教学,以及分层教学利弊在很多论文中都阐述了不同的建议和观念。但就具体如何分层?分几层比较合适?层次水平如何界定?这些问题一直都未明确。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2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1) 高校学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水平高低不同。

笔者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有四年时间,每次在上课之前都要对学生进行一次调查问卷,实施调查问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在入学之前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具体问题包括六个方面:①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②Windows 操作系统;③Word字处理软件;④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⑤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⑥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对这六个方面的掌握分别分三种情况:(A)从未接触; (B)一般了解;(C)熟练掌握。学生针对每一方便都要做三种情况的选择。

表1和表2显示的是从参与调查的班级中随机抽出的两个班级的调查结果。

虽然参加调查的是笔者授课的部分专业,但是从上述两个表的数据显示结果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① 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的水平不同;

② 几乎没有学生从未接触计算机(几乎没有同学全部选择A)。

③ 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处于一般了解阶段,有一定的基础;

④ 极少数同学对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在调查过程中极少学生全部选择了C)。

从以上几点可以说明,高校学生入学之前计算机水平的参差不齐,同时也说明大部分学生均处以一般了解状况。要想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相关技术知识,实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势在必行。如何让一般学生能很好地达到熟练的水平,如何能让高水平的同学学习更多的知识,分层教学在解决这些问题上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 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和水平的要求不同。例如,理工类专业要求学生不仅仅能使用基本的软件,而且要求学生具有程序设计能力;某些相关艺术类的专业要求学生有多媒体处理能力,比如音频、视频、图像处理等;某些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要求学生有数据处理能力。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想学好自己专业后期课程,那么对计算机基础就展现出不同的需求。因此可以按照专业来划分层次。如理工类的程序设计要求比较高,在基础课教学中可以选择高层次的课程;艺术类的后续课程对计算机的相对比较低,可以选择稍低层次的学习。

3) 分层教学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对所有专业所有学生采用统一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肯定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学生入学水平不同,如果授课内容广而深,那么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接受起来就会比较吃力,会降低学生的学习信心。如果授课内容窄而浅,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又会没有兴趣。从而降低了课程的教学效果,不能达到教学目的。

从以上三点可以得出结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势在必行。

3分层方法的选择

计算机分层教学的分层方法也是业内教师热点讨论的话题。一个完美的分层方法是展开分层教学的基础,以下提出几种分层方法。

1) 新生入学参加摸底考试,依据分数段来划分。

摸底考试应该是一个可行方法,并且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如何选择一个比较合理的成绩分割点是一个重要问题。笔者所在学校于去年对1936名新生进行了计算机基础摸底考试。考试范围和难度相当于本校对大学一年级学生讲授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期末考试的范围和难度,题型包括客观题50分,主观题50分。客观题主要考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观题主要考试实际操作能力。表3是对摸底考试情况的分析。

从表3的数据分析可以反映出新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不同的同时,也可以反映出多于60%的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掌握还很不到位。仅仅只有不到2%的学生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80分以上)。根据以上结果,那么如何取合理的分数段来分层呢?简单来讲,如果分两个层次,是应该把多少分作为分割点呢?为了进一步说明分级的必要性和分层分数点如何选择的问题。笔者所在单位在去年没有实行分层教学,而是按照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对这1936名学生的成绩再次进行了分析。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

对比表3和表4,不言而喻,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整体水平提高了不少。但是具体到不同水平的学生到底提高了多少,仅仅通过这两个表的比较是不能得出结论的。因此笔者把1936名学生中的每一个学生的摸底考试和期末考试两次的成绩逐一对比,统计出期末考试成绩比摸底考试相比较各分数段成绩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图1是学生经过一个学期学习之后,成绩出现负增长情况的分析。

从图1的数据线显示我们不难得出,在摸底考试中取得较高分数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更容易出现成绩不增反而降的情况。而成绩偏低的学生大多数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个数据线也表明,对于高水平的新生仍然采用相同的教学,只能降低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成绩不升反而降低(备注说明:虽然这部分学生成绩降低了,但是平均降低分数在2分左右,也就是基本保持了原有水平)。同样对成绩很偏低的学生,也没能得到提高,根据数据统计,有96名学生出现了负增长,有11名学生成绩保持不变。这组数据也证实了本文中第一部分关于分层教学必要性的第三点的观点。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依据摸底考试成绩情况可以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具体到划分几个层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A、B、C。二是可以划分两个层次A、B。通过图1的数据线,摸底考试成绩在60

2) 依据学生专业培养计划来划分。

这个划分依据比较简单,也就是依据学校的专业特点和每个专业的培养计划,根据具体的需要来划分。比如根据笔者所在学校可以按照:理工类、文法类、艺术类、管理类等不同专业来划分。可以划分成A和B两类,如表5所示;也可划分成A、B、C三类,如表6所示。

3) 依据摸底考试成绩与专业相结合来划分。

显然这种方法最完美,先按照专业划分,不同专业中再依据成绩划分,是第一和第二种方法的结合,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工作流程也相对复杂一些。表7给出了一种先按专业划分A、B两类,然后根据每个专业的具体考试成绩划分高低两个层次。

4计算机基础课分层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计算机基础课分层教学在很多院校已经实施了多年,笔者分析其他院校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总结出在分层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1) 学生的认知问题。

但凡是有层次或等级的划分,必定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分到高层次的学生难免会有骄傲的心理,分到低层次的同学也难免会有自卑心理。这就需要做好分层之前的宣讲活动,可以动员班主任或辅导员,做好课程分层之前的辅导,点明分层的目的,阐明分层教学的优点。让学生清楚对自己的定位,才能更好的开展学习。

2) 教师的认知问题。

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就需要不同教师去进行课堂教学。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教师分组,形成课程群,不同课程群的老师完成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当然根据师资,组中难免也有交叉。无论在高层次或低层次组,教师都应该摆正心态,科学的进行课堂教学。

3) 教学管理问题。

对在本科生阶段还未实行学分制的院校而言,计算机基础课分层教学给教学管理中的排课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和复杂度。需要得到学校政策的支持,并协调学校相关部分做好本部分工作。课堂教学监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要想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真正地掌握课程内容,需要有配套的考试系统对学生的成绩能够做作出客观的鉴定。

4) 课程体系问题。

本文所提到的分层方法是针对大学新生入学后第一个学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分层。课程体系设置问题是分层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2],因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系列课程,这些课程如何安排才能更符合学生专业发展需求?这就需要一个好的课程体系。目前很多高校采用“1+X”或“1+X+Y”的方案,这样至少需要两个学期才能完成计算机基础课的学习。各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X和Y的课程安排。

5) 成绩管理问题。

成绩无疑是学校认定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大多数学生修完课程之后比较关注的问题。分层教学能带来成绩管理的一些问题,比如:在摸底考试中成绩特别好的一个层次的学生是否还要进行“1+X”或“1+X+Y”中的1的学习。如果可以免修,成绩如何认定?笔者认为,如果学生在摸底考试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比如85分以上,则可以考虑学生免修第一门基础课,同时需要通过教务处认定并取得学分,这样学生可以预留出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其他计算机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鉴于成绩的重要性,在处理成绩方面需要事先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协商并达成一致。

5结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是形势所需,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质,突出课程或所涉及技术的特长,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教学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为了使分层之后的教学效果能够最优化,选择一个好的分层方法非常重要。针对不同院校还有一些具体问题,我们需要做合理调整,才能更好地发挥计算机基础课分层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洪伟,李晓辉,宋平.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模式设计与实现[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

391-393.

[2] 张润. 高校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C]//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32-335.

Discussion on Method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s Grades Teaching

WANG Zhaohua

(Computer and Network Center,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24, China)

Abstract: Referenced 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author conclud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s grade teaching based on actual data analysis. Discussed the selection of method of grades teaching, proposed the score segment combining assessment test of the author’s work unit, compar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score section division and speciality division. The difficult problems are forecasted and the solutions are put forward.

摸底考试总结范文第3篇

然而,刚刚收获自信的我,却跌入了更为深重的泥潭。高二的期末考试,我的总分排在全班倒数第一!

高三一开学,班主任把我的父亲从乡下找来,当着我的面,对我父亲说:“你可以把你儿子领回去了,省得留在学校影响升学率。”基于对学校和对自己名声的爱护,班主任损人至极,不仅让父亲下不来台,更让我感到无地自容。

父亲眼里噙着泪丢下一句:“是继续做你的文学梦,还是考大学,你看着办吧!” 父亲走了,留给我一个落寞孤独的背影,以及一道沉重的人生思考题。

是继续上学,还是回乡务农呢?

思考了很久,我的心彻底冷了。我召开了最后一次社员大会,把工作交给高二文科班的同学,然后,一个人默默地离开学校,回到乡下的家中,准备接过父亲的锄头修地球。

一个星期后,吴美玲出现在我家里。她笑呵呵地对我说:“社长,你家好难找啊,山重水复,七弯八拐的。”吴美玲是我的同班同学,也是文学社的副社长兼社刊副主编,说一口好听的普通话,是我接触到的典型的城市姑娘。

我问她:“你来找我有事吗?”她说:“当然,我是来找你回学校的!马上要举行第一次摸底考试了,你应该回去试试,如果这次考得不好,再回家也行啊!”吴美玲左劝右劝,终于把我拉上了当天回城的最后一班车。

当晚,吴美玲在文学社的办公室里教我填涂答题卡。她说:“摸底考试和高考一样,是要填答题卡的。你不在时我们已经学过如何填涂了,我特意从老师那里多要了一份答题卡,给你!”我从她手中接过那薄薄的纸片和轻轻的铅笔,心中却似压着千钧重物。

因为是第一次涂卡,我总是不得要领,不能填涂到位,有几格填涂得不饱满,我想擦掉重填,却找不到橡皮。这时,吴美玲从自己的文具盒里拿出一块带薄荷香味的橡皮,一把掰成两半,递给我一半,自己留一半。她说:“这半块橡皮就送给你吧,希望你能把过去的一切不快全部擦掉,重新开始,离高考还有一年的时间呢!”

我的心剧烈地颤动着,我被一种全新的力量鼓舞着,仿佛看见了美好的未来。透过半块橡皮传递过来的温暖,我那颗正处于冰点的心,渐渐有了倔犟的温度。擦掉答题卡上那几个填涂不到位的黑点,在吴美玲手把手的教导中,我终于掌握了要领。

第一次摸底考试,吴美玲倒数第一,我倒数第二!全班同学为之哗然,班主任更是急得火烧眉毛,纳闷道:“吴美玲原本成绩不错呢,至少是中上游的排名,怎么下降得这么厉害?”

我握着那半块橡皮,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是的,在这极度紧张的高三岁月,只有我明白吴美玲的良苦用心啊。

至此,我没有理由不再刻苦学习,更没有理由辜负吴美玲的一片好心。深夜里,我闻到橡皮的薄荷香味,便精神焕发;迷茫时,我握着那半块橡皮,便信心陡增……我看到了吴美玲鼓励式的笑容,也看到了其他同学惊疑和不屑的目光,但我努力着,努力朝我的目标前进。

高三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与第三次摸底考试合二为一,在这场考试中,我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全班72名同学中排名第十二,政治单科成绩名列全校第一!吴美玲再次找到我,鼓励我:“我说过你一定行的,没错吧?只要你坚持下去,考上个好学校一点问题都没有!”

我是握着吴美玲送我的那半块橡皮走进高考考场的,尽管我的发挥不正常,尽管我没有考上理想中的大学,但我毕竟成功地跳出了“农门”。

摸底考试总结范文第4篇

这次摸底考试,我考砸了。我真想不通,为什么在小学里我那么优秀,而这次考试,我会考砸呢?为什么我放弃了玩的时间,努力看书都会考砸呢?为什么我晚上“开夜车”熬出了“熊猫眼”还是会考砸呢?我迷惑了。

以前在小学,我在班级里是数一数二的佼佼者,不管是语文,数学还是英语,我都学得融会贯通。家里的墙壁上,也贴满了奖状,什么英语之星,优秀学员,免试生等等,这些都是我在小学获得的荣誉。但这次摸底考试使我原形毕露,就像“照妖镜”一样,让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古人云:“失败乃成功之母”没有失败,哪来的成功呢?人生不可能是一直成功的,只有一次一次的经历失败,才会一次一次的成功。这次考试,使我知道了自己的弱点,更让我明白自己不是最好的,要知道世界上是没有最完美的!

考试后的几天,我越来越感悟到“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的真谛。人生就好像大海,波涛起伏,我就像海上的小船,必须经历风雨,才能行程万里。若要成功我还得付出很多很多,不是吗?你看历史上的许多许多伟人不也是经历了一次一次失败之后才成功的吗?要不是居里夫人在几百次失败的实验中发现镭,那我们的医学物理就不会像现在那么先进。要不是带领人命军队,经过一次一次艰苦、卓绝的战役,不灰心,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标,那中国现在还是炮声连连。

摸底考试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考试;高中数学;排列组合

■引言

排列组合作为代数课中一个分支内容,与其他教学模块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然而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这却一直是学习的难点,教师也普遍反映在教学排列组合的时候很难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把要点阐释清楚,因此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往往会失分很多. 学生在学习排列组合时遇到的学习障碍不仅在这一模块失分,还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数学的信心. 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排列组合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加以整理,并针对性提出解决策略,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学习难点.

■契机

笔者所在学校数学调研组为了解学生对排列组合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此次考试的内容包含了高中阶段排列组合的所有知识点和题型,尤其是将各班数学教师整理出来的错误率较高的题目类型包含在内. 为了节省学生们的时间,此次摸底考试,学校力求以最少的题目囊括最多的题型和知识点. 由于此次摸底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在学习排列组合中遇到的思维性问题或知识性问题,故考试题型全部设定为应用题,要求学生把解题过程都明确写明.

经过任课教师和调研组教师再三商讨,最终此次摸底考试共设置9个题目. 题目的背景和学生们日常生活都紧密关联,例如献血问题、排队问题、分书问题等等. 这几个题目尽可能多包含了排列组合中知识点,例如对于特殊元素和位置的排列问题、元素相邻(或不相邻)问题、某些元素固定排列问题、正难则反问题等等. 对这次摸底考试答题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看到了学生在学习排列组合时出现的一些集中性问题.

■问题

对学生答题结果进行统计以后我们发现学生产生错误的地方相对集中.

例如:“班上某小组共有5位男生和3位女生,现在要求对他们进行排序,要求男生A不能站在队首,男生B不能站在队尾,请问一共有多少种方法.” 此次摸底考试中该题的正确率只有39.9%. 这题的答题结果能清楚反映出学生对排列组合中关于特殊元素和特殊位置的这一类型的问题掌握力度还不够.

在深入对学生错误进行分析以后,我们发现,做错该题的原因有多种.

1. 这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题目的意思,所以在解题的时候根本无法下手,答题区域没有涂涂改改,甚至一片空白,没有任何解题头绪. 这反映出学生们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较差,缺乏信心,不敢作答.

2. 有38%的学生没有答对是因为没有正确的列式. 这其中一部分学生是因为过于粗心,没有认真仔细读题就将数学公式带入计算;除了粗心以外绝大部分学生是对这一类特殊元素和特殊位置的题目缺乏正确的解题思路. 有的学生简单地认为A同学不站在队首共有7种情况,B同学不站在队尾也有7种情况,除去A、B两位同学以后,只要将剩下6位同学进行排列组合看看共有多少种排列方法即可. 这样做的学生不在少数,原因是他们仅仅考虑了一种A不在队首的站法,而事实上,A同学不站在队首必须分为在队尾和不在队尾两种情况,如果A同学站在队尾,那么B同学就可以有7种站法;如果A同学没有站在队尾,那么B同学就有6种站法. 这两种情况的计算结果是不一样的,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考虑到这一特殊情况,说明对特殊元素和特殊位置题目掌握还不够好.

3. 从一部分学生的答题结果来看,他们有基本的解题思路也考虑到了应该将A同学的情况进行分类,但是却在分类的时候陷入了混乱. 有的学生不知道应该按照什么标准来进行分类. 有的学生在分类的时候出现了遗漏和重复的现象,例如某位学生把该事件分为三类:分别是①B站在队首,A站在队尾;②B站在队首,A在中间;③B站在中间,A站在队尾. 这样的分类方法得出来结果必然是不完整的,他没有考虑当B站在中间的时候A既可以站在队尾,也可以站在中间的情况. 这一错误原因反映出来学生们在考虑这一类型题目的时候还不够全面细致.

除了上述这一小题存在问题以外,类似的问题还存在于“将9本书平均分成3组”这样的平均分配问题;“将6个歌唱节目和4个舞蹈节目进行排列,要求任何两个舞蹈节目不得相邻”这样的元素不相邻问题;“8本中文书和2本英语书任选5本,要求至少有一本英语书”这样的“至少”或“至多”的排列组合问题.从此次摸底考试的结果分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学生在学习排列组合时遇到的问题.

首先是对题目概念理解存在障碍,很多学生还不能明确区分排列和组合以及分配这三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实际做题的时候有的学生往往把要求排列的问题当做是组合问题去解决,把组合问题当做是分配问题去解决.

其次是有的学生在数学阅读理解上存在障碍. 由于高中排列组合问题与生活都有一定的关系,学习排列组合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排列组合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情境,有的学生对这些问题情境如果较为陌生,就会产生数学阅读理解障碍. 高中生的数学阅读理解障碍主要表现为对题目的意思无法理解从而不会列式或是随意列式,也有些学生不会正确使用排列组合的符号. 这些问题都说明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转换能力还十分低.

在排列组合中学生最常见的问题是无法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排列组合的题目是十分灵活的,题型也十分丰富,很多学生面对变幻复杂的题目找不到正确的解决策略,区分不了有序排列、无序组合,也不了解分类用加、分步用乘这一基本问题. 这必定导致学生无法正确选择解决方法或是在解决方法的运用上存在明显错误.

运算的错误在排列组合中表现得也较为集中,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在运用公式进行运算的时候出现错误,另一部分学生是用排列组合公式化简的时候出现错误.

以上这几类问题,是高中生在学习排列组合时最常见的问题,因此必须采用有效的策略加以解决.

■反思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及时采用正确的解决策略来提高对排列组合理解和掌握程度.

1. 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对题目中所涉及的概念加以理解是解题的首要步骤,也是正确解答的根本保证. 因此笔者在复习加强课上首要就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笔者为了消减学生对概念的陌生感,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引入了课堂教学当中,例如,在复习课上给学生创设了下列情境:“某列火车从本市出发,目的为北京,途经多站”,然后再把排列组合的问题添加进去. 这样的情境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排列组合的意义,避免死记硬背. 在深化概念的过程中,笔者还增设了易混淆问题的辨析教学.例如分组问题和分配问题,笔者就进行了这样的题目训练:“将6个苹果分给三个同学,第一个同学有3个苹果,第二个同学有2个,第三个同学有1个”让学生明确这样的问题就是分组问题,而“将3个苹果分给A同学,将2个苹果分给B同学,将1个苹果分给C同学”这样的问题就是分配问题.

2. 重视学生思维训练

排列组合问题解决除了要对概念进行正确理解之外,同时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 笔者在以后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解题的时候要有清晰的解题步骤,在每一步都要思考“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这样做符合题意么”、“我这样的分类完整吗”,让学生自己用这样引导性的问题训练自己的思维,在解题过程中及时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克服自己思维的不严谨,提高自己的逻辑水平. 因为排列组合题是一种思维的组合,这类题通常与实际生活相关,所以在排列组合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将生活问题抽象为排列组合数学模型,再应用排列组合知识去解答.

3. 进行科学的专题训练

排列组合问题虽然灵活多变,但是有着基本的题目类型和解题套路. 如果学生扎实掌握这些题目类型,则能大大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这些基本题目类型包括“分类与分布问题”. 分类问题要用分类计数原理,而分布问题要用分布计数原理;“特殊元素与特殊位置问题”应当以元素分析为主,全面考虑特殊元素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再处理其他元素;“元素相邻问题”可用捆绑法进行,将若干元素当做一个整体来进行排列;“相离问题”的主要做法是先解决其他元素,再把题目要求不能相邻的元素进行排列. 此外,还有“正难则反”问题、“定序问题”等等.

■小结

从目前的高考试卷来看,排列组合是每年高考的必考题型,这类题型变化多样,而且从分值来看,一般在10分以上,可以说,这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要求学生,完全掌握排列组合知识. 有人认为,单纯多做练习题可以让学生把握该知识点,但是笔者认为,学习排列组合需要学生理解,只有理解,才能够正确应用该知识. 因为题是活的,知识是“死”的,只有把握了排列组合的内之要点,才能保证在高考中不至于失分.

摸底考试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呼吸内科; 临床实习; PBL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9-0153-03

doi:10.14033/ki.cfmr.2016.19.085

PBL是一种通过多种学习途径的整合,重视学习主动性,并将解决问题作为中心,以病例为核心展开讨论的新型教学方法[1-2],目前这一教学方法在国外医学院的教学中已得到了普遍应用,且近年来我国诸多医学院校也引入了这一教学方法[3],但其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还较为少见。呼吸系统疾病是学生在内科疾病学习中接触最早的系统性疾病,要求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本科生在呼吸内科展开临床实习时,应以充分利用短暂的实习时间掌握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为重点[4]。基于此,笔者所在医院对部分呼吸内科临床实习生尝试性引入PBL教学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呼吸内科实习的本科生

60名,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中男19名,女11名,年龄21~26岁,平均(24.0±2.5)岁;观察组中男20名,女10名,年龄21~27岁,平均(24.5±2.3)岁。两组学生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仍以传统教学法展开临床实习,即用“师傅带徒弟”方法,学生看、学、问,老师帮、传、带,学生通过模仿、反复训练进行学习。

1.2.2 观察组 观察组以PBL教学法展开临床实习,措施为以下几方面:(1)患者准备:结合住院患者基本情况,为学生介绍呼吸内科某种疾病的患者1名,由学生轮流展开病史主询、查体,其他学生可随时补充。要求每位学生均展开问诊、查体、病历书写。(2)问题提出:老师在查看病史后结合患者情况进行提问,如初步诊断为何种疾病、有何依据、需做哪些辅助检查、对患者作何处理、疾病预后如何等。(3)学生自学:学生根据自身基础知识对病案要点展开对照,并主动总结需学习、了解的内容,然后借助互联网、校园网、图书馆、教科书等多种途径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组内可展开各种形式的讨论。(4)师生总结:完成讨论后向学生发放表单,表单中的内容为老师认为学生应从病案中学到的内容,由学生将自己的总结与表单展开对照。(5)实施细节:通常在2~3 d内,完成对某一种疾病病案的教学,之后为学生展开另一种疾病的教学,循环往复,在实习期内将呼吸内科常见疾病、危重病相关内容学习完毕。

1.3 观察指标

两组学生在进呼吸内科临床实习的第1天,均进行摸底考试。学生实习时间为1个月,实习结束后进行出科考试,考核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病例分析、病历书写、技能操作,同时以不记名调查问卷形式调查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摸底及出科考试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摸底考试时成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科考试时观察组基础理论、病例分析、病历书写、技能操作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学生教学效果比较

观察组认为临床实习教学课可激发学习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促使知识横向联系能力、提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沟通表达能力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呼吸内科专业基本技能涉及的内容较多,且多数患者为老年人,其体质较差、反应慢、病情变化快,需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做出正确诊断并尽快明确检查方案,从而为患者拟定有效、经济、合理的治疗方法[5-6]。呼吸内科临床实习是每一位临床医学生必须参与的课程,而在实习过程中,如何对学生在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等予以加强,提升教学效果及效率,是每一位临床带教老师需认真思考的问题[7-8]。

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传统教学方法存在一个致命问题,即教学过程和临床工作程序并不相符,而且学生是通过“模仿”展开学习,这对于提升实习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并不理想[9]。PBL教学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引入我国医学教育中,其是以问题作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通过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而获取相关知识[10-11],其对学生的主体性更为重视,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使其主动积极地分析和解决问题[12]。笔者所在科室展开临床实习带教时,为观察组采取PBL教学法教学,将呼吸内科中的病例作为病案,在老师提出问题前提下由学生结合自身基础知识,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并尝试做出诊断并拟定治疗方案,之后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知识总结性表单,让学生将自身收获与表单对比,从而查漏补缺,进一步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观察组在展开临床实习之初的摸底考试中,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出科考试时,观察组学生基础理论、病例分析、病历书写、技能操作等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呼吸内科临床实习中,以PBL教学法展开带教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永琴.浅谈护生临床带教工作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5):149-150.

[2]伊洪莉,王怀远,张萌,等.临床教学路径在呼吸内科护生带教中的实施[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3,27(11):3690-3691.

[3]赵大海,郑凌,马长秀,等.PDCA循环在呼吸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3,17(12):2186-2187.

[4]余静.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呼吸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3):114.

[5]李盼盼,吴晶,徐艳.双轨教学法在呼吸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6):154-156.

[6]何文芳,吕聪燕,赵梁燕.临床教学路径在呼吸内科护生带教中的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7(2):92.

[7]李春勇.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预防[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6):146-147.

[8]任涛.PDCA循环法在呼吸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3(6):94-95.

[9]吕小川.呼吸内科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J].亚太教育,2015,7(21):96.

[10]孙娟,李君,费霞.清单式教学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5):14.

[11]杨雅芳.PBL联合LBL教学法(双轨教学法)在呼吸内科护生带教中的效果观察[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9):106-108.

[12]高胜改.呼吸内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3):467.

摸底考试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翻转教学模式;生理学;教学质量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的80名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名学生。其中,对照组男16名、女24名;年龄19~21岁,平均20.12±0.65岁。观察组男18名、女22名;年龄192~1岁,平均20.31±0.66岁。排除学习积极性差及研究前摸底考试低于60分的学生,两组学生一般资料并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该组学生接受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主要包括常规的课前预习,课堂老师讲授教程中规定的理论知识,课后完成该课时相应的作业。

1.2.2观察组。该组学生接受翻转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分为课前、课中、课后3个环节。课前:老师布置学生预习任务,并设计针对于课程相应的题目,如《生理学》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提出“Na+泵活动的主要意义是什么?”、“生物电的基本表现形式?”等并要求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后找出答案;课中:①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在讲解相关《细胞的基本功能》理论内容后,老师可引入相关的临床案例,让学生判断病人的具体情况;②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图片、视频并在旁边配上文字、语音说明,为学生营造形象的临床氛围;③重难点突破:组织学生对课时中学生不同的问题进行相互讨论交流,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最后5分钟,总结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并由老师进行解答。课后:①观看视频:讲录制好的可将教学视频拷贝给学生,指导学生在放学后的课余时间观看,巩固已学知识;②课后交流:建立微信、QQ群,组织学生对教学视频、课堂教学内容等进行线上交流与讨论;通过微信、QQ平台作业,学生可采用WORD、PPT、视频等方式完成作业并通过邮箱讲作业发送给老师。两组学生均接受同一个老师的授课,授课内容均为《生理学》中的内容,为期一个学期。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学生摸底考试与期末考试的成绩;结合学生上课考勤与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将学生上课积极性分为积极、一般、消极3个标准进行评定:①积极:学生按时进入教室听课,上课率在100%以上,能认真、按时完成课后作业;②一般:学生基本上能按时进入教室学习,上课率在90%以上,基本上能认真、按时完成课后作业;③消极:迟到、旷课较为常见,学生上课率在90%以下,经常出现未能按时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④上课积极率=(积极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软件系统处理本文数据资料。x±s与%分别表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用t、x2分别对结果进行,P

2结果

2.1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摸底考试并无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观察组期末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学生上课积极性比较

对照组积极 12例、一般19例、消极9例,上课积极率为77.50%;观察组积极14例、一般24例、消极2例,上课积极率为95.00%。两组上课积极率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x2=5.16,P=0.02)。

3讨论

学好生理学基础知识有利于为医学院临床专业学生今后的学习、就业奠定良好基础,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为转变生理学课堂教学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差、成绩差的现状,许多老师纷纷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翻转教学模式被应用于当前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在生理学中的应用给当前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源泉。该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贯穿课前、课后,借助多媒体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进行课堂教学,将生理学原本抽象、空洞、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视频教学资源能够存储在学生的电脑、手机中,便于学生进行课后学习、开展线上讨论与交流,巩固学习内容。此外,该模式还开展问题、重难点教学,引导学生对上课内容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摸底考试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体育专业大学英语学习现状与对策

1.前言

目前,由于我国高考体育专业的考试方式和录取标准与普通专业相比有较大区别,因而造成了体育专业的大多数学生英语兴趣不浓、基础相对较差等结果。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体育专业的对外文化交流日益加强,所以学习英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体育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策。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怀化学院08级体育教育专业1、2、3班共计128人为系统抽样样本进行调查。

2.2研究工具。

2.2.1问卷调查。

在样本中发放问卷调查表,其中具体内容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时间、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五部分,共发放126份调查表,回收124份,回收率98.4%。

2.2.2考试摸底。

在学期开学时进行英语摸底考试,通过与期末考试的成绩对比分析。

2.2.3访谈。

在学生样本中随机抽取20人进行半自由式访谈,主要目的了解学生学习心态和学习现状。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调查结果。

3.1.1从图1可以看出,多于71%的学生每天英语学习在1小时之内,学习时间严重不足。

3.1.2由图2和图3对比发现,学习态度差的人数占3%与无学习目的的人数基本持平,学习态度一般以上的人数与有明确目的的人数相当。说明学生的学习目的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态度。

3.1.3由图4和图5比较发现,学习兴趣浓的人数与以教师课堂教学为指导,课后自学的人数相当。占总人数的4%。说明学习兴趣直接影响了学习方式。

3.1.4从表1可以看出,摸底考试与期末考试排名情况基本相符,分数段人数相当,名次波动不大,离散度加大,两级分化严重。

3.2结果分析。

3.2.1英语基础差,两级分化严重。

从表1中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学生的开学摸底考试成绩及格率低,占68%,英语基础差。这种状况对于大学英语的学习造成了很大影响。经过计算,发现考试成绩的离散度很高,并通过摸底考试与期末考试的成绩对比,显示了学生个体名次变化不大,离散度加大。说明学生的英语水平个体差异大,两级分化日益严重。

3.2.2自我要求不高,主动性普遍较差。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存在着应付考试等不良动机,没有真正切实的学习计划,造成了学习被动、态度不端正等结果。

3.2.3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方式单一。

由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一直以来,学生没有重视英语的学习,学习兴趣不浓,大多数学生仅仅是跟着老师走,按部就班,没有自主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但教师必须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利益和相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所以阻碍了一部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4.对策

4.1实行分级教学,采用小班上课。

针对体育专业学生英语参差不齐的特点,本文提出实行分级教学,采用小班上课的对策。这种对策可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要求,体现了因材施教这一重要教学理论,增加了学生与老师交流的时间与机会,值得在体育专业等特殊专业推广,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1)开学前进行入学摸底考试,根据考试成绩高低及学生人数分为1、2、3等若干班级,教师针对班级水平安排上课内容。

(2)采用小班上课,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气氛,增加学生与老师交流的机会。

(3)实行淘汰制,按考试成绩及学生英语水平情况在班级之间进行人员调整,从而达到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作用。

4.2改革授课方式。

以往教学中,由于要保证考试及格率和过级率,教师授课不能脱离课本,所以造成许多教师上课照本宣科,使学生慢慢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在体育专业等特殊专业中,学生基础差,有些学生连课本都看不懂,如果就对着书上的教学步骤进行,教师上课和学生学习脱节,效果是非常不好的。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与教材相结合地引入情景教学的方法。情景教学就是通过设计出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为语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实例,并活化所教语言知识。这种情景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融于生动的情景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英语教学枯燥无味的局面。创设的情景越活泼、生动、准确,学生就越能理解所传递的信息,触景生情,激活思维,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提高学生兴趣与参与度。情景教学的实施如下:

(1)结合课本。把课本内容编写为情景故事,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例如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一课“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为例:课文叙述了作者学习英语的经历。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一个经历交流会,学生成为主角,让他们叙说和交流学习英语的经历,然后在回到教材文章中学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教材文章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参与度。

(2)课文结局延伸。年轻人的好奇心会促使他循着原先的情景思考下去,这是创设课文结局延伸情景的根据。如一些情节比较曲折或结果耐人寻味的故事,教师应该设法加到教学中去,让学生猜想构思故事的结局。这样做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兴趣。

4.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目前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单一,多为考试评价体系。由于体育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所以考试往往及格率很低,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应该改变课程考核方式。我们将学生大学阶段应该完成的任务分为三步,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根据不同的阶段设计考核方式,具体如下:

(1)第一步,学习英语必须掌握相应的词汇量,在掌握词汇的同时要学会开口说英语,而不是“哑巴英语”。这要求学生工作日早上朗读课文和背诵单词半小时以上,由班干部负责检查,相关教师负责抽查,出勤率计入年终考核成绩。

(2)第二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上课回答问题和参加课内活动及课外英语实践活动的情况计入年终考核成绩。

(3)第三步,采取多元化的考试方式,改革传统的试卷考试。把传统的试卷考试分为听力、口语和作文三部分。在听力中加入听长篇文章写文章大意,以代替原有的阅读理解。最后成绩按比例计入年终考核成绩。

4.4开展英语实践活动,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通过开展英语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工作,使其身临其境地感受当今社会对英语的需求,从而从内心中重视英语的学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美国哲学之父Dr.William Jame说过:“Human beings can alter their lives by altering their attitudes of mind.”由此可知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其决定性的作用。

5.结语

通过调查,本文针对体育专业学生大学英语的学习现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发现了诸多问题,提出了多种手段改善现状。这是笔者在为期两年担任体育专业英语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总结的对策,希望可以对其他从事体育专业等特殊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予以帮助和参考,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95-123.

[2]Carswell,R.A.From Success to Significance[M].安徽科技出版社,2007.1.

[3]Harmer,J.How to Teach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赖丽华.大学音体美特殊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与思考[J].考试周刊,2008,(43).

[5]李晶,田慧.艺术体育类院校大学英语现状调查与课程设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VOL 1.

摸底考试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三段十句”写作法 初中英语写作 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41

“三段十句”写作教学法应用的对象是长春市某普通初级中学的全体三年级学生共三百人,在充分了解这一年级学生写作现状的基础上,笔者为所在的备课组设计了为期一年的“三段十句”写作教学法应用研究方案。最终目的是在中考中写出优秀的作文。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三段十句”写作教学法的实际应用构建高效的英语写作课堂,探索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一教学方法。通过使用“三段十句”写作教学法前后的各项数据,研究这一教学方法在初中英语写作课堂中的可行性。

一.“三段十句”写作教学法应用研究的理论论证

(一).行动研究的定义

考瑞 (Stephen M. Corey,1953) 在出版的《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研究》一书中,第一次系统地将行动研究定义到教育中来,使行动研究法很快影响到教育实践。

(二). 行动研究的步骤

笔者将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总结如下:

问题: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假设:设想一个解决的办法

计划: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改进现状

观察:观察并记录实施这一方案的效果

反思: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反思,分析评估效果

交流:撰写研究报告,与其它教师开展交流与研讨

问题:发现新问题,开始新一轮研究

(三). 行动研究的意义

王蔷在《英语教师行动研究》(2002)一书中指出“要解决理论与实践分家的问题,教师就必须参与课堂教学研究”,“只有通过每个教师的努力,才能使理论语实践有机地结合并使理论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得到发展。”

二.“三段十句”写作教学法应用研究过程

(一). “三段十句”写作教学法应用前准备:开放写作(Open writing)

在毕业班这一学年第一学期9月至12月下旬的作文教学中,笔者所在的备课组采用开放式写作教学,使用了五种教学方式:1. 听写结合。2. 说写结合。3. 读写结合。4. 赛写结合。

以上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彻底打破了毕业班学生对写作普遍不感兴趣和畏难情w,为下一步写作教学和中考备考树立了信心,打下了基础。

(二). “三段十句”写作教学法应用阶段:引导写作(Guided writing)

这一阶段的复习往往是中考二轮复习,课本内容已经学习完毕,是对知识进行系统化整合和全面提升学生应试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写作教学也必须和这一时期的复习特点相适应,以满足教师及学生的需求。要贯彻四个“学会”和四个“注意”:

第一个“学会”使用较高级的词汇

第二个“学会”写优美流畅的句子

正确构建简单句;恰当使用复合句;尝试使用感叹句、强调句和倒装句给文章增色。

第三个“学会”写主题句(Topic sentence)。

第四个“学会”构建篇章:开头: 开门见山,抓住主题;正文: 兼顾提示,扬长避短;结尾: 发表己见,画龙点睛。

第一个“注意”即弄清楚五个“W”――who/when/where/what/why。

第二个“注意”分析信息,明确要求,列出要点。

第三个“注意”根据所学知识确定句型。

第四个“注意”指导学生仔细检查,认真抄写。

短文写好后要让学生检查一下动词时态、语态是否正确,主谓是否一致,名词的数及冠词的使用是否恰当等语法问题,还要检查一下大小写及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有误,语言是否得体等,以便及时纠正。一切确认无误后,要用自己最最工整的字体抄写在答题卡上。

(三). “三段十句”写作教学法应用熟练阶段:控制写作(Controlled writing)

这一阶段距中考还有一个多月,是中考模拟阶段,因为中考书面表达题不是自由作文,考生不能自主决定内容和自由发挥。书面表达题通常用图画、图表或文字提供内容,考生答题时必须结合所给情景决定短文的主旨大意和主要细节。脱离了题目要求的基本内容,语言写得再好也不可能得高分。另外,初中生在考试写作时很少对文章进行修改,养成了“一气呵成”的习惯,也不知如何修改。因此,笔者通过研究近几年中考作文题目特点和推测中考新趋势,根据前面写作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以及作文的不同题材、体裁和考查的不同方式,进行最后模拟写作,培养学生考场生成高分作文的习惯和能力。

操作步骤:

第一步:发放书面表达题,在课堂上集中限时成文,下课收。

第二步:评价与反馈

可以采取三种批阅方法:教师批阅法、师生共同批阅法、学生互相批阅法。并同时发放给学生“中考英语书面表达评分标准”做参考打分批改。

三. “三段十句”写作教学法应用研究结果

在采用“三段十句”写作教学法应用研究过程中为了对比使用该教学法的效果,笔者首先使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兴趣、写作水平现状进行调查,先后两次分别在学生使用“三段十句”写作法前后,调查对象在毕业班九年级抽取,九年六班全体四十人和其余的六个班每个班级十人。调查前向学生说明该调查的意义和目的,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的填写,因此结果是可信的。使用初中毕业班的入口考试、第一次摸底考试、第二次摸底考试、长春市试考的英语写作成绩进行对比,入口考试在使用“三段十句”写作法之前,其余的三次考试在使用“三段十句”写作法的不同阶段,而且这四次考试阅卷都是由整个区教育局所属各学校抽调教师封卷流水批阅的,成绩都足以说明问题,之所以没有使用长春市的中考作为参照是因为我们无法得到中考中每个人每一道题的得分。初中毕业班的入口考试、第一次摸底考试、第二次摸底考试、长春市试考的英语写作成绩进行对比:

摸底考试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个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149-02

引言: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这门基础课程可以为理工科学生的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因此其隐形的作用不言而喻。目前,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或者其他各种原因,导致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进行教学,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基础较好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较少,难度较低;基础差的学生无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很好的理解。于是分层教学的实施变得迫在眉睫。本文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矿环学院的安全专业为例,对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以及取得的效果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分析。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在教学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则是“因材施教”,即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等不尽相同,教师不能用统一的尺度去规范和要求每一个学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长,给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使每个学生个体在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上更快更好地成长。于是,分层教学必然会成为素质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尤其对于公共课“高等数学”的分层教学更加适用。因为每个专业对于数学知识的要求不尽相同,即使同一专业,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要求也不相同。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1.学生分层。经过教务处、矿环学院以及基础教学部的反复商量以及合理的论证,我们选取了安全专业13级的学生作为分层教学的实施对象。2013年下半年学生刚进校时,教务处把76个学生按高考成绩以及单招考试成绩分成了两个班,于是我们把学生划分为了A、B两个层次。事实上证明,我们的分层也是合理的,因为接下来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对比摸底分数以及进校的成绩,学生的分数没有太大的波动。

同时我们对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表,针对分层教学的实施,鼓励学生提出更好的建议或者不同的意见,97%的学生支持这样的做法,认为这样做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为了最后得到的数据更具有说服力,我们还选取了同年级的一个班级做比较,也对这个班的学生进行了相同的摸底考试并记录成绩。

2.制定分层的教学计划。由于A、B两个层次的学生,前期知识的储备不相同,因此我们制定了不同的教学计划,并且A、B班级分别由两个教师授课。授课知识尽管大部分一样,但是对学生要求掌握的程度不一样。比如说,在导数的应用这一章中,有一节内容是利用罗必达法则求极限,对A层学生,要求会利用罗比达法则求出多种未定式的极限值;而对B层学生而言,只要求会用罗必达法则求出最基础的两种未定式极限即可,其他未定式的极限求法仅仅作为了解内容。又比如说,对定积分概念的掌握,也是不同的要求。比较班级的教学计划和A层学生的相同。

3.授课过程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两个教师经常在一起讨论课堂教学实施的情况、学生的互动情况、学生的学习情绪。根据这些反馈的信息,适当做出教学上的调整,不同层次地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演绎和推理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不同层次上满足自己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数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也从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获益很多,适当地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主,不再一味地追求成绩分数。

三、分层教学的效果

经过第一个学期的教学,在学期期末考试时,我们一起制定了一份试卷以用来验证我们的成果。A层、B层以及比较班级用的同一份试卷,80%的题目为基础题,20%的题目为综合性的提高题,与刚开学的摸底考试对比表格如下:

由表中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平均分数都有所下降,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高等数学相对于初等数学而言,毕竟是有难度的,因为其概念的抽象性以及计算方法的灵活性。还有一个导致成绩下滑的重要原因是,高职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太薄弱了,导致后续课程高数的学习显得很吃力。但相对于未分层教学的班级来说,分层教学的班级下滑程度没有那么明显,虽然取得的效果不大。

于是我们在第二个学期,继续进行了分层教学,教师更加注重分析和总结自己以及学生。在学期期末,又命题了同一份试卷同时考试,与第一次期末考试的对比表格如下:

从上表明显看出,相比传统的比较班级的教学效果来说,分层教学在一起程度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为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所以相应地,我们在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该舍则舍,符合学生的求学心理,注重学生的个体主动性的发挥,从而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因材施学。

当然,在分层教学的整个实施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各个部门的积极支持。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说,最终的考核方式还是有一定的欠缺,这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逐步完善。还有,大规模的分层教学任务实施起来,必定会困难重重。但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我们的高等数学改革一直在路上摸索前进。

参考文献:

[1]刘元骏.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意义与实施[J].高等理科教育,2003,(4):10-12.

[2]周君兴.财经类院校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6):79-81.

上一篇:数学期末考试总结范文 下一篇:初中考试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