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三单元作文范文

时间:2023-02-25 10:44:35

六年级第三单元作文

六年级第三单元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作文 教学 体会

我的一个很要好的同事,今年从事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这个工作,对于她来说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去年的现在,我和她一样,第一次从事新课程下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难免有些手忙脚乱,热爱教学工作的激情,促使我们都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应对,想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她在接任这项工作时,和我谈了很多,焦点问题是作文教学,她的今年本学期的作文教学计划已定,邀我给其提提意见和建议,我没有推托。她便提出下学期的计划安排,征求我的意见。鉴于此,我就写了这篇小文,既是我个人对上学年第二学期作文教学的体会,同时也算是给她明年制定上半年作文教学计划的建议。

“小学六年级(下)作文教学的体会”这个命题,涉足者甚多,凡从事过这项工作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体会,然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或者是学识水平不同,或者是面对的对象(学生)不同,或者是所处的地域环境不同,或者是时间不同,体会也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面对同一对象,指导同一命题,如果是两次授课,感受也会不一样。所以,我们说教师的工作,不是简单地重复劳动。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作文教学更是如此。

作文是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反映,也是语文教师教学成果的具体体现。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至关重要。回顾一下我上半年的作文教学,大致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围绕语文教科书编写意图选话题,促进语文知识的正向迁移

现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就教材编写而言,系统性很强,它注意到了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拿《六年级(下)语文》的第一单元来说,这个单元的文本内容是“人生感悟”,我们把这个单元和《五年级(上)语文》的第一单元以及《七年级(上)语文》的第一、二单元联系起来,就不难发现:从“生活启示”到“人生感悟”再到“感悟人生”,整个教材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教材内容也逐渐加深。教材在作文训练的安排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理念。

《六年级(下)语文》通过本单元语文知识地教学,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第一次写作,题目为《难忘的“第一次”》,这个题目通过大家的讨论,再结合本单元的文本学习,比如,《桃花心木》,作者看种树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悟出了人类成长的道理。单元文本提供了很好的写作范例,明确地告诉学生:《难忘的“第一次”》不仅要把“第一次”的经历写清楚,还要写出经历“第一次”之后所获得的启示。

语文教科书安排的这一单元,就作文教学而言,其思路非常清晰明白。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一单元的五课的六篇课文:1、《文言文两则》:①《学弈》:过程——秋的两弟子学弈(记)。结果——并非智力不同(启示)。②《两小儿辩日》:过程——辩论日何时“去人远(近)。”“孔子不能决也。”(记)。结果——“圣人”也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启示)。2、《匆匆》:过程——燕子去来、杨柳枯青、桃花谢发(都可去而再来),日子(去而不来)(比较)。叙述对流走日子的惋惜。(记)。结果——惜时。(启示)。3、《桃花心木》:过程——种桃花心木的经过。(记)。结果——人类成长的道理。(启示)。4、《顶碗少年》:过程——少年顶碗的经过。(记)。结果——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启示)。5、《手指》:过程——对五指形象和用途的介绍。(记)。结果——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团结一致,成为拳头,不分强弱、美丑,根根有用、有力量。(启示)。教师在讲授每一篇文章时,几乎都能说道,课文中仅是作者所获得的启示,每个人在读这些文章的过程,也应该有自己与作者不同的启示。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再来看看编辑这一组文章的意图:第一,这一组文章,不论长短,就形式上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作者感受事情的过程,把这个过程记下来;获得了启示,把自己的启示写出来或者在叙述的过程中体现出来。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懂每篇课文中事情的过程,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启示。第二,从作者的记述中,我们大家有没有获得与作者不同的启示?教师要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感受来。第三,学生自己有没有经历过一些事情,从这些事情中,自己有没有获得启示?把经历中最难忘的事连同感受一起有条理地写出来。这三点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学生学习范文,感受作者的启示,了解这一类文章这样写的原由——这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第二个过程,让学生说出自己有别于作者的感受来,获得了新的启示,实现了知识的第一次迁移——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第三个过程,把自己经历的难忘的事记下来并获得了启示,实现了知识的第二次迁移——这是一个全新的创作过程。我在标题里提到的语文知识的正向迁移,在教学的过程中,就突显出来了。正如学步的孩子,开始看着大人走路,渐渐的在大人地搀扶下或者借助外物扶着学步,直到自己独立走路。

我个人的观点:指导小学六年级(下)的学生作文,要围绕教科书选择作文命题,让学生有例可依,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作文,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教师不能完全脱离教科书,另辟蹊径地随意命题。

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要求语文教师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把握教学目标,作文教学也要从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和教学目标出发,语文教师应当有意思地引导学生,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

学生作文能力能否提高,取决于知识的积累和对知识的运用。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在“知识和能力”的目标上下功夫。注意学生的知识积累,单靠教科书上的几篇范文去指导学生作文是不够的。学生头脑中贮存的信息量太少,作文时无法熟练地把自己想写的东西写出来。我的经验是每当一个教学单元完成后,在指导学生作文前,都留心从报纸、杂志或书籍上,选三到五篇与教科书的单元里的文章的结构、写法相近的文章,让学生自己去读、去领会,教师不要讲解,以免影响学生的独立阅读和思维判断。学生读了这些文章,自然就会和课本上老师讲过的文章进行比较,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开阔了学生的眼界,积累了学生的知识,又促使学生把这些知识融汇贯通、吸收消化,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学生习作的过程,即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所以,语文教师要把指导学生从事习作的过程看成重中之重,如果一个学生每一次都能认认真真地从事自己的习作,我想学生的习作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小学六年级学生,知识有一定的积累,部分学生完成习作虽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老师给以方法上的指导和过程中的点拨,学生是可以独立完成自己的习作的。我的经验是:老师在指导小学六年级学生作文时,原则上让学生放手去做,关键点给予点拨,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摸索习作的方法,亲历习作的过程,享受创作的成果。

我从学生习作中感受到:学生每完成一次作文,心灵上就会有震撼。第一单元教学后,我结合文本教学,给学生的作文命题为《难忘的第一次……》,有个叫李伟的男生写了一篇题为《难忘的第一次给奶奶洗脚》,该文中有一段描写是这样的:“我望着奶奶的右脚,望着她那第四脚趾和小拇指间流出的殷红的血,鼻子酸酸的……十三年来,爸爸妈妈在广州打工,我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成长,奶奶一面要帮着爷爷在地里干活,一面又要操持家务——烧饭、洗碗、洗衣服……还要送我上学,放学接我,奶奶太辛苦了。奶奶疼我爱我,不像爸爸妈妈,嘴里也讲疼我爱我,可从来不像奶奶这样对我。”

我看了这位学生的习作后,找到了他,我问李伟:“你喜欢爷爷奶奶吗?”李伟回答:“我喜欢爷爷奶奶,尤其喜欢奶奶。”我又问:“你恨爸爸妈妈吗?或者说,你不喜欢爸爸妈妈吗?”李伟说:“是的,爸爸妈妈不疼爱我,也不关心我,所以我不喜欢他们。”我望着李伟,手摸着他的头告诉他:“你是个懂事的孩子,爱爷爷奶奶没错,但同样也要爱爸爸妈妈。因为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一样疼你爱你,只不过是疼爱(或者表达爱)的方式不同罢了。”李伟抬起头,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我继续告诉他:“爸爸妈妈也挺不容易的,他们背井离乡,远离你和爷爷奶奶,远去广州打工挣钱,为了什么?为的就是让你和爷爷奶奶生活得更好,你现在还小,但你很懂事,我相信你将来会理解的。”李伟听了我的话,点了点头,笑着走了。

三、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开拓思路、创设情境,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上学期,唐集镇组织的一次“小学六年级作文教学研讨会”。会上,老师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主流的评价就是:现在的学生作文能力太差了。对于这个问题,我当时就持反对意见,我说:“学生作文能力的好与差,功劳在老师,责任也在老师。”有些老师对我说的话不理解。我们农村的孩子,生活面窄,用“家里——路上——学校”两点一线来描述这些孩子的生活是再贴切不过的了。这就给我们农村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来因地制宜地开拓思路、创设情境,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人的天然老师。学生一旦对作文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创作冲动。问题是语文老师如何让学生有这种创作冲动?今年的春天,我利用双休日的星期六安排了一次班级活动,主题是“探访传说中的平阿山”。活动前星期一,我让学生留心查看《安徽文化网·怀远县明龙山揽胜》,并告诉学生:我们天天住在这个地方,你到底对平阿山了解多少?看看有关材料,请教对平阿山传说了解的人员,到了星期六,大家准备好一顿中餐,我们到山上野炊,我带领同学们从唐集的皇姑山出发,依次游览常山、汪山、魏山、锥子山、马尾山、平山、洞山、庙山,从骑龙集绕山南公路返回。回来后,同学们把一路看到的、听到的加以整理,可以就一处发现写一篇故事,也可以就游览行程写一篇游记,还可以将传说进行演绎,或者写一写某村庄名称的由来,某姓氏的沿革……这样,大家在这几天里,课余时间的相关话题都集中在这方面。游览回来后,同学们积极准备,整理笔记,收集资料,到处访问,可以说大家全部行动起来了。我把作文收上来一一看过,令我喜出望外,效果比我预想的还要好,每位同学的作文都可圈可点。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说难也不难。我们说它难,是因为从写文章的角度看,六年级才刚刚起步,就像刚会走路的孩子,处处需要大人的呵护,一步呵护不到位,就会有危险。老师指导作文处处要跟上,耗时费力。我们说它不难,如果老师把学文和写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准确地把握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眼,千方百计地开拓思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六年级第三单元作文范文第2篇

一、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六年级上册要求认识120个生字,下册没有新的识字任务,部分没有识过的生字,以带读字的形式出现。对这些新出现的字,学生能主动运用拼读自主认识,基本没有问题。

书写质量普遍下降,特别突出表现在:不能按规范笔顺书写;说不出少量笔画的名称;同音字、形近字混淆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书写提速;课内淡化指导,课外练习;教师批改作业,多注意对错,少关注书写;识字量增加,混淆出错现象随之增加。

书写中出现较多错别字的另一个原因来自教材本身:“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编排原则,大多生字认在先写在后。认了字后,部分学生凭印象在写话等作业中运用,结果导致乱写、错写。同时,累积的错误写法给该字的首次书写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纠正错误很费劲。

书写质量下降的第三个原因是写字课没有真正落实。部分教师利用一周一节的写字课,训练学生书写“同步字帖”,帮助提高识字写字教学质量,取得双赢效果,既训练了写字,又巩固了识字。

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词语盘点”的“读读记记”中出现“一反常态”这个词。这个词在课文中没有出现,而是对第二十八课《我的舞台》中“母亲一反平常对我溺爱娇宠的态度”的概括。第二单元“词语盘点”的“读读写写”中出现“避免”一词,但课文中没有。

二、关于阅读教学

(一)关于精读教学

1.编排有创新,受肯定。对六年级所选编的精读课文,师生普遍表示爱读。教材入选诸多名家作品,文学性强,体裁丰富(有散文、小说、议论文、说明文、科学小品等),语言形式多样,注意了与初中知识的衔接。

六年级上册第五组围绕“初识鲁迅”专题组织文章,选编的课文角度多元,体裁多样;“阅读链接”和“资料袋”等的编入,使内容更加丰富。这样,既让学生初步认识了鲁迅,又初步习得了描写人物的方法,真可谓人文性和工具性兼得。学生特别喜欢读《伯牙绝弦》,教师建议多编一点类似的文言文。学生能读、爱读,且课程意义非白话文可比——让学生早一点、多接触经典文言,比用同样的时间阅读白话文,更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两课名著导读(《鲁宾逊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起到了名著导读的效果——学生学完后,迫不及待地想要阅读整本名著。

2.编排弱“训练”,受质疑。教材仍按人文主题编排单元,但基本上能根据不同单元、不同课文的特点,配套设置相应的读写训练项目。上述教材编制方式,一方面在“读写”训练专题方面,比前几册有所强化,体现得更清晰;但另一方面,“读写”专题是随人文专题编排的课文而编排的,随意性大,自身序列不清楚。

精读课文的编排要体现语言训练点、方法习得点和能力培养点。但实际上,沿袭前几个年级的风格,“三点”依然模糊,建议多选表达形式鲜明的文章,便于学生从读中学写。如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反映,不应该将《北京的春节》作为精读——此文的语言学习价值不大,更适合通过浏览获取信息。

部分课后思考练习题自主性、开放性太大,教师教学实际操作较难。如六年级下册第二课《匆匆》第二题“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再如第三课《桃花心木》第三题“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等。

3.其他问题。六年级下册部分课文在主题上,偏重于道德导向,而缺少情趣,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十二课《为人民服务》的教学效果普遍反映不佳,原因有:学生不喜、不善于阅读议论文;此文思想性强于语文性;课后要求背诵全文,更是难煞学生。六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伯牙绝弦》的插图有错误:钟子期是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是书生打扮?

(二)关于略读教学

经过几年的略读课文教学实践及相关的研训学习,教师普遍明确略读课文编制的课程价值,也基本掌握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但实际教学效果仍不佳。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训练点不清,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每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要落实的阅读训练点究竟是什么,不容易搞清楚。经过前几年的教学摸索,教师已逐渐掌握抓“提示语”设计教学,但令教师感到苦恼的是,“提示语”大多从人文方面着笔,教师难以找到相应的训练点。

2. 部分略读课文过长,一课时真的难以完成略读。

3.课文文质兼美,教师舍不得“略”。本套教材的略读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教师舍不得“略”,当精读教。如六年级上册的《山雨》、《索溪峪的“野”》等,文辞优美,适于精读积累。

4. 精读教学中阅读方法习得不到位,导致学生不会“略学”。相当多的教师反映了这样一种现状:知道略读课文教学是学生运用阅读方法自主阅读的平台和载体,也这样做了;但放手后,发现孩子不会自主阅读,或者只有少数几个学生能自主阅读,课堂成了几个优等生展示的舞台。究其原因, 是精读教学中阅读方法习得不到位,导致略读教学中的循法而学的“法”没有建立起初步的模型。由此可见,略读课文要想略教,精读教学是基础。

(三)关于选读教学

教师能创造性使用教材,灵活处理选读课文的教学。大多在单元学习结束时作为阅读检测材料要求学生速读,而后交流;部分教师在完成“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后,马上进行选读课文的自读和交流,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也不囿于此类方法,根据课文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如在钱学森老人逝世之际引导学习《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小抄写员》则作为推荐阅读《爱的教育》的引子;用《我们的方阵》引入第六组的诗歌朗诵等。

部分教师建议,直接把选读课文安排到相应单元的“回顾拓展”之后,并提出几个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把课文读懂,作为本组学习的延伸。另外,六年级上册选读课文大多与单元课文结合得比较紧密,但第五篇《军神》却与第五单元的“初识鲁迅”联系不紧。

三、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教师普遍反映,年龄越大,孩子的口越“紧”。小组交流,热闹非凡;全班汇报,鸦雀无声。改变高年级口语交际课冷场局面,需要教师的努力,但首先是教材编排的改进。

(一)强化交际形式

口语交际的编排,有两种取向:一是人文主题取向。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说说有声有色的自然世界”等,这种编排紧跟单元课文人文主题,在教材中占绝大多数。二是口语交际形式取向。如“祖国在我心中”演讲赛(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劝阻爸爸”(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等。从实际教学效果看,高效的编排应实现两种取向的有机融合。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和下册第五单元(“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都根据单元人文主题编排了辩论赛,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效果较好——辩论赛能比较好地激发学生的交际热情。相反的例子如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我的理想”,高年级学生不喜当众表达,更愿诉诸文字,因此,教学效果较差。

(二)增强编排独立性

口语交际在单元中应保有相对的独立性,但目前的编排却有削弱的嫌疑。一是和“交流平台”在内容上的重复。重复导致“炒冷饭”,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二是和单元习作整合编排,如六年级下册的前四个单元。教学中,口语交际大多沦为习作前的口头作文,课程独立价值几近丧失。

四、关于习作教学

(一)关于单元习作

教师对六年级编排的单元习作总体评价不高,颇多不满。相对前几册,评价尤低。主要有以下问题。

1.选择性习作弊端渐显。六年级单元习作与全套教材一样,仍多为选择性习作。在给足学生习作空间的同时,其弊端也渐显。

(1)给教师的习作指导和讲评带来挑战。相当一部分教师采取以下策略,效果不错:先统一指导其中“一种选择”的习作,再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他选择”写一篇。

(2)学生反而感到无从下手。如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编排的全开放习作,效果普遍不好。

(3)增强了学生的“惰性”——挑选自己写过的交差。

(4)“跑题”现象明显增加——学生写惯了“写什么都可以,怎么写都可以”之类的作文,一到考试有话题、要求等限制,就容易出现“跑题”。

2.单元写作重内容,轻形式。具体地说,就是单元习作编排强“写什么”,但弱“怎么写”。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教材编写并没有有意强调单元写作学习运用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部分优秀教师自觉指导落实,取得不错的效果。但大部分教师受教材误导,少指导学生“怎么写”。二是“习作例文”类课文太少。如六年级下册习作二安排学生写“读后感”和“演讲稿”,习作四安排写“建议书”,但教材中没有安排相应的例文,学生一头雾水,效果很差。部分教师建议编制“习作例文”,以加强读写结合,从读学写。

3.主题统帅,序列不当。单元写作一律以单元课文表达的人文主题统帅编排,导致序列不当。出现两方面问题:一是习作本身序列缺失。如六年级上册习作七,安排根据图片报道发挥想象写故事,其习作难度接近于三年级习作知识。二是脱离学生实际。如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安排学生写有关艺术的习作,农村孩子因缺乏相关经验,感觉难度很大;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难忘的“第一次”》,学生能记叙“第一次”的经历,但难以表达“获得的启示”;第二单元以“民风民俗”为话题写作,学生感到无民风民俗可写,搜肠刮肚,文章空洞无物;第三单元《我的理想》,内容普遍空洞,尤其是没有写出“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和“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第四单元以“自我保护”为话题写作,学生无话可写,生编硬造。

4.值得反思的“捆绑”。“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捆绑式编排,导致两者教学的独立价值有所削弱,尤其是习作教学,往往成了口语交际的笔录。

(二)关于小练笔

教师对小练笔的编排,提出两点建议。

1.增加编排数量。结合课文学习设置的小练笔,学生有学文为基础,敢想、能想、会想,习作效果较好,广受师生欢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大幅度增加训练量,甚至达到一篇课文跟进一篇小练笔。为避免教师个体行为的盲目性,建议修订版适当增加随文练笔的数量。

2.丰富编排思路。六年级编排的小练笔,仍沿袭前几册的做法,多从课文内容、主题生发,少从学习表达方式方面考虑。如六年级下册,属于第二种类型的只有两处。一是第二课第三题:“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二是第二十课的“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建议增加此类小练笔,强化对课文表达方法的学习。

五、关于回顾拓展

(一)关于交流平台

1. 同样的“平台”,不一样的效果。教师普遍认为,“交流平台”的设置很有必要,既深化了单元人文主题,又提点了单元读写重点,但落实效果不佳。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参与度不高,往往只是教师演“独角戏”,“交流”成了“师说”。部分优秀教师善于单元整体备课,活用“交流平台”:将“交流平台”中的几个交流点作为单元教学重点分解到单元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等教学中予以落实,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交流平台”既是对单元阅读的总结,也是对单元习作的指导。尤其是六年级下册的“交流平台”,侧重对课文表达方法的总结、交流和运用,能有效指导学生的习作。教师对此逐步有深刻的认识,并在教学中体现为对读写结合的强化。

2.编排有问题,改进需加强。

(1)部分“交流平台”的教学内容和“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有重复。

(2)为更好发挥“交流平台”指导单元习作的作用,建议将“交流平台”前移到“单元习作”之前。

(3)叶老指出:“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教师觉得,“交流平台”之后没有安排相应的训练,学生的技能习得无法落实。

(4)每个“交流平台”都为学生提供了几个交流点,或关乎人文主题,或涉及表达方法,或提示学习方法等。这些交流点的提供有利有弊:“利”在提示了师生交流的方向和重点,“弊”在限制了师生交流的话题范围——师生的交流普遍局限在教材给出的几个交流点中。

(5)六年级上册第一、第七单元的“交流平台”都要求学生将本单元课文和前几册学过的课文比较分析,这在操作上有较大难度,影响教学效果;第八单元要求“从课文中找出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但如果要求学生分清“联想”和“想象”,难度太大,建议不分。

(二)关于日积月累

总体看,“日积月累”的内容大多与所在单元课文的人文主题相关联,且形式多样,有格言、名人名言、现代诗、古诗词、名篇名句、成语等。但与前11册一样,只是一成不变地呈现要积累的内容,显得单调一些,能否用多种形式呈现,如应用型、辨析型、填空型等。

大部分教师反映“日积月累”在量上稍少,显得单薄,建议增加,如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只安排一首古诗的积累。他们在完成教材设置的“日积月累”教学任务后,适度向课外拓展,引导学生积累同类语料——立足课内,放眼课外;立足一组,放眼一类。另外,六年级上册第一组“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古诗名句,教师建议在“名句”后注明篇目,以便师生查找。

教师普遍感到难以处理的是“理解”、“积累”和“运用”的关系:“理解”到何种程度为合适?学生普遍只会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如何破解?学生乐于积累,兴趣浓厚,但部分“日积月累”中的语料或意思难懂,或不常用,即使一时记住了,也很难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语汇。

(三)关于其他栏目

教材不必专门设置“展示台”。经过五年的新教材使用,师生已基本形成随时随地的展示意识。

“趣味语文”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的趣味,进而热爱母语。但教师反映六年级下册安排的“趣味语文”和“成语故事”稍显浅薄,与六年级有不相称之感。

“课外书屋”有效指引课外阅读,很有编排的必要。但教师建议,推荐的书目可稍多些,以方便师生选择阅读。教师反映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向学生推荐革命历史题材的读物,如《红日》、《红岩》、《青春之歌》和《保卫延安》等,学生不感兴趣。

六、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

六年级上下册分别安排了“轻叩诗歌的大门”和“难忘小学生活”两个大综合性学习内容。从教学实践看,此两大内容较之五年级,更受师生欢迎,教学效果更好。

(一)学生爱学

学生对六年级两个大综合性学习兴趣浓厚,参与兴致盎然。尤其是六年级下册的“难忘小学生活”,安排在学生毕业前夕,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他们有情要抒,有话可说。

(二)学生能学

六年级上册的“轻叩诗歌的大门”,学生能学:诗歌搜集的源头丰富;学生有诗歌阅读、积累的基础;六年级学生已基本具备抒写简单童诗的能力;教材编制范例用以引路。六年级下册的“难忘小学生活”,要求学生制作班级纪念册,操作性强,学生热情高涨,活动如火如荼。

(三)教师易教

教师教学综合性学习,往往强化了综合性,而削弱了语文味。而六年级上册的“轻叩诗歌的大门”专题具有天然的语文味,教师能教。另外,这一综合教学板块十分清晰——搜诗、读诗、赏诗、诵诗、写诗,操作性强,教师能教。六年级下册的“难忘小学生活”,教师将两大板块中编排的“阅读材料”当作“习作例文”来处理——将同类阅读材料的教学重点定在“比较不同的表达方式,然后引导学生自由选用表达方式写出属于自己的“小学生活”、“毕业赠言”和“建议书”,教师能教。

一线教师的声音是真实的,“民间版本”是为了强调报告的真实性。本文定位“批评性”,故多谈教材的缺陷,但并不否定成功。相反,它广受师生欢迎。“吹毛求疵”是因为爱它,期望再版更好,打造精品教材,共迎语文春天,造福广大学童!

六年级第三单元作文范文第3篇

20世纪90年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语文教学研究的深入,语文教材不能只是单纯的阅读教材,听说读写应当协调发展,这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界的共识。浙教版教材把作文和听说训练从单元练习中分离出来(作文从三年级开始),与课文并列,提高了作文和听说在教材中的地位。同时,由于浙教版教材是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序编排的,作文训练的序列比较清晰。

1.年段编排、要求和数量

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共12册。一、二年级的写话安排在单元练习中,形式有看图写句子、看图写话、活动写话等。三、四年级每册8个单元,五、六年级每册7个单元,每单元都有1次习作训练,标题与课文并列。三至六年级共有习作训练60次。

2.文体

三到六年级作文文体统计表

从以上统计表可以看出,这套教材比较重视应用文的练习,从留言条、借条和收条到日记、书信,常用的应用文都有,还安排了两次作文修改的专门训练。在记叙文的几种类型中,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的比例比较适宜。写人一般以叙事为基础,所以写人文章出现得比较迟,到高年级才跟记事文持平。写景状物的文章由于大部分是基于观察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各年级的安排大致接近。

3.内容

浙教版教材的作文内容有以下特点:

(1)规划作文序列,减少随意性

这套教材中的作文内容是事先规划而不是根据单元课文随意安排的。从上面的统计表可以看出,这套教材按记叙文、应用文两大文体,由易到难编排。应用文的出现顺序是:

应用文中除了日记是给自己看的,写法可以比较随意外,绝大部分应用文是给别人看的,因此必须注意礼仪,有的还有固定的格式。读者相对少的(如留言条、普通书信)写法可以自由些,而读者多的(如通知、启事)语言必须简洁明快。条据实际上是简短的书信,因此从条据开始训练应用文的规范,然后写内容比较复杂的书信、回信直至感谢信等,可以形成序列。

记叙文一般分为叙事、写人和状物(包括写景)三类。写人必须以叙事为基础,所以先安排叙事再安排写人,而状物因为可以直接观察,尤其是静态的如水果、文具、玩具等可以反复观察,所以也可以较早开始练习。同一册教材,也注意由易到难。如第五册要求写好一段话,训练顺序是:

(2)单元导语、课文和作文一致

这套教材是按语言文字训练序列组织单元的,很多单元是以写作为重点项目的。如第五册第七单元的语言文字教学点是“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单元导语是:

接着,安排了《我们的教室》《三味书屋》《北京》三篇课文,学习重点就是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学完三篇课文后是习作训练:

习作训练没有设置栏目,但实际上由“指导”“例文”和“要求”三部分构成。这次习作的要求是: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浙教版教材的作文指导并不是到作文课才开始的,而是贯穿整个单元,虽然也有“例文”,但整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例文,这就可以多方借鉴,厚积薄发,避免机械的模仿或套作。在写作内容上,也可以有多种选择,避免学生习作内容和写法的雷同。

(3)作文指导比较具体

高年级的习作训练,都有“习作要求”“习作内容”“习作提示”三个部分,一般为3~4个页面。习作要求比较明确、集中。如第九册第四单元《我爱家乡的___》,习作要求就是写好文章的结尾,“紧扣内容,自然简洁,不画蛇添足”。在“习作内容”中安排进阶练习。像这次习作,要求先为《我爱家乡的河》加一段结尾,然后以“我爱家乡的___”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写好结尾。在“习作提示”部分提示了“自然结尾”“总结全文”“发人深思”等几种常见的结尾方法,并以课文为例加以说明。由于作文指导比较具体,教师和学生反映易教易学,效果明显。

二、听说教材

浙教版教材的听话说话训练有以下特点:

1.提升了听说训练的地位

此前的小学语文教材,多数是把听说训练作为单元练习的一道题,时有时无,师生也不够重视。浙教版教材注重听说训练,把听说和阅读并列。各年级听说训练都单独列出,在目录上显示,一、二年级还跟阅读并列编排课次。

在数量上,一、二年级每单元1次。第一册有三个板块,分别为“入学教育・听话说话”“汉语拼音・识字・听话说话”“阅读・听话说话”,每个板块都有听说训练。这是因为初入小学的儿童,尽管识字和阅读刚起步,但已能听懂,会说很多话。以听话说话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便于幼小衔接,也能促进儿童口语能力的发展。低年级在目录上标明的听说训练共29次。三到六年级每两个单元安排1次,共计28次。

2.独白和交际并重,注重口语交际功能

以往的听说训练以看图说话、复述故事为主,侧重于独白。20世纪80年代,语文教育界已经开始认识到听说训练要注重交际功能,浙教版教材反映了这一变化,独白和交际练习并重。

以上交际性听说训练共19次,从数量看,在同一时期的教材中是比较高的。但如果从交际功能训练在整个听说训练中的比重看,占三分之一,比例还是偏低的。

3.听说训练的指导比较具体

浙教版教材中的听说训练一般占2个页码,对听说的内容、方法以及情境等都有提示。

三、四年级的听说训练不分栏目,采用课文加课后练习的形式。如第五册第三单元的《打电话》。

五、六年级的听说训练分成“听说要求”“听说内容”和“听说提示”三部分。如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介绍一本书》,提示相当详细,针对小学生经常读的短篇集(包括小说、故事等)、长篇小说以及知识性读物几种类型的书,举例说明怎样介绍效果较好。

六年级第三单元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六年级学生 英语口语能力 培养方法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了六年英语,有一定的词汇量,有一定的日常交际用语的积累,他们应该很擅长说英语,很乐意用英语表现自己,但事实并非这样。

到现在为止,我已经两次接手六年级的英语教学,经我观察,只有很少数同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大部分同学都不敢,甚至不愿意说。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以下是班级里一些同学的心声,他们成绩不同,性格不同,成长环境不同。

(一)英语学习需要花大量时间去读、去背诵,所以我恨透了英语,懒得说。

(二)大家都不说英语,我说英语会很奇怪,所以我也不说。

(三)我英语不好,我要是说错了大家会笑话我,所以我不敢说。

针对这些情况,作为英语老师,我一定要做点什么,因为学习语言就是为了交流,学习了但不交流不就是白学吗?以下是我在六年级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一学期下来,不管是我,还是学生,都有很多收获。

第一步: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渗透背诵策略,使学生不再害怕背英语。

背诵英语是说英语的前提,我在日常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背诵单词、课文速度非常快,而有的学生花很多时间才能背出来,这是为什么呢?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背诵速度快的学生有一套背诵策略,正是在这种策略的指导下,他们的背诵效率极高,我从这些学生身上筛选出适合大部分学生的背诵策略,然后教会大家使用这些策略,达到使学生不再害怕背英语的目的。

我以新六年级上册Unit 2 What a day!为例说明自己是怎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背诵策略的。这个单元看似很简单,但对于这届六年级学生来说非常有难度,课文中有很多他们从未见过的单词,有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有新的句式。

1.从单词到词组,从词组到句子,逐步击破难点。

课文中有一个句子Then,the weather became windy and cloudy.短短一句话七个单词有五个单词是学生不认识的,能一带而过吗?答案是否定的,不能小看这句话,处理好了学生会喜欢英语,处理不好会使学生害怕英语,甚至讨厌英语,那么要怎么办呢?怎么处理能给学生正能量呢?经过一番思考我采取了以下方法。我先出示了windy和cloudy的图片新授这两个单词,待学生已经掌握了以后在PPT中让学生看天气由sunny转为windy and cloudy的动画,从而使学生能理解become这个单词,理解become windy and cloudy这个词组,然后让学生注意这是过去的事情,所以要变成过去式became windy and cloudy,最后装上the weather。这样,这个在学生心目中被认为是超级难的句子就变成了一个超级简单的句子,学生学得很欢乐,没有出现畏难情绪。

2.引导学生在背诵前罗列出语篇的关键词句,利用这些“线路图”使背诵事半功倍。

对于英语语篇的处理方法,我们可以参考语文课文的处理方法――分段,归纳段络大意。

在新授完课文内容之后,我将带领学生给语篇分段,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学生一下子就能将语篇按照时间的不同分为三大段,即in the morning、lunch time和in the afternoon,一条粗略的线路图已经呈现,为了使这条线路图更细致,我提出一些问题,Q1:What did they do in the morning/at lunch time/in the afternoon?学生根据这个问题找到关键词went to the park、a parrot show、flew kites、saw some ants等。

Q2: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根据这个问题学生找到sunny,became windy and cloudy和rained。

综合以上三部分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就出现了一个简单而又实用的线路图。有了这张线路图背诵变得so easy,学生再也不要害怕背诵课文了。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课文表演,在同学面前大胆表现自己。

纵观小学英语新教材,我觉得这套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趣味十足,五、六年级的每一册书都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如六上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六下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这些故事的加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也让学生说的欲望达到顶点,老师要为他们提供一个舞台,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以下是我在班级里组织的英语达人秀活动。

英语达人秀

我于10月30日下发通知,请学生自由组合四人小组,组成的四人小组要先请薛老师过目,目的是防止强强联合,因为强强联合会打击中等生和学困生的积极性,最理想的搭配方式为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和一个学困生,接下去就可以请学生自由选择课题自己准备,给学生一个星期的时间,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到了活动那天,我发现学生真的相当厉害,他们自己制作了道具,自己设计了动作,有的甚至对课文进行了改编,令在场所有人都感到吃惊。

此类活动学生的参与率为100%,使学生多了英语展示的平台,使学生有了学习动力。

组织这次活动,我做到了以下三点,我觉得这三点是这次活动成功的关键。

1.表演的课文要有趣,能激发大部分学生的表演欲望。

2.学生的分组要合理,不能让学生有被抛弃的感觉。

3.教师要适当指导,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在表演中提高说英语的能力。

第三步、在恰当的时机选择恰当的主题,在演讲中提高学生说英语的能力。

在上面第一、第二步的铺垫下,我觉得学生已经具备了英语演讲的能力,现在最需要做的是帮助他们确定一个适合的主题。

在学习完整本书之后,我带领学生复习了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让学生说出每一个单元的主题。学生很容易说出了第六单元的主题应该是我们城市所面临的问题和我们面对这些问题应该做些什么,第七单元的主题是地球所面临的问题和我们面对这些问题应该做些什么,总结这两个单元的主题是环保。我鼓励学生以环保为主题写一篇英语小作文,然后以演讲的方式将自己所写展示出来。这个任务安排下去,班级里立即就炸开了锅,“我们要用英语写作文的啦!”“好难,怎么写呀?”……我安慰他们,其实很简单,英语已经学得很好,而且英语口语的水平非常好,写作文时还可以参考语文老师教的写作手法,没有问题,加油。结果让我很惊讶,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英语小作文,非常有创意。

文章已经写好,接下去就是要将他表现出来,有了上次表演The king’s new clothes的经验,学生已经有能力演讲了,接下来就放手让他们做了。

就这样,学生不再害怕开口,反而爱上了说英语。

参考文献: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3(6).

六年级第三单元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英语高年级;写话指导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写作语言技能分别列出了从小学到高三共九个级别的具体目标要求。小学六年级应该达到二级写作目标:1.能模仿范例写句子;2.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3.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4.能基本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中低年级的学生们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语法规则上和只是以语法为基础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而高年级的学生不但可以完成模仿任务,而且有一定的思维基础,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英语语言的思维训练。

那么如何进行高年级英语写话教学呢?笔者在多年的六年级英语教学过程中发现,单元整体教学之前的高年级写话存在一定的弊病,每个单元在结束时才进行写话训练,任务重,难度大,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写话,学习的目的性太强,写作欲和分享欲被冲淡。那么,何为单元整体教学,它对于高年级写作有什么意义呢?基于对小学牛津英语“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国外于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并由美国整体语言大师古德曼(Goodman)提出整体语言教学法(Whole Language Approach)。而近年来,国内也逐步在关注和研究。所谓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的各个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处理,进而全面、综合达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单元整体教学建立于整体教学理论基础之上。简而言之,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将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自己的主题,然后围绕单元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挖掘单元主线,拟定总教学目标,找准教学重难点,为单元中各板块做到整体教学创造条件。译林版小学英语高年级教材一个单元共有7个板块,包括Story time, Fun time, Grammar time, Sound time, Culture time, Cartoon time, Checkout time。在研究单元整体教学之前,各板块都是孤立的。近年来,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让我们重新思考一个单元各板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均能联系单元,从单元任务着手,强调单元各版块之间的递进性和整体性。而将写话教学与单元整体教学相结合,把前者融入单元整体教学中,分解任务,降低难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写话水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有想写的欲望,达到训练学生英语思维的目的。下面笔者就结合译林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和下册中的单元实例来谈一谈如何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进行小学英语高年级写话教学。

一、分解任务,降低难度

根据课标要求,高年级有写话任务,每个单元的Checkout time有相关的要求,如六年级上册的Unit2、Unit3、Unit7:

六年级下册Unit4、Unit7、Unit8等都有明确的写话内容:

依据单元整体目标分解到每课时的课时目标,每单元的新授知识应该是一个从认知到知道,从知道到理解,再从理解到运用的过程。六年级每个单元均教授五到六课时,如果把最终的写话任务分解到各个课时中,像滚雪球一样,每次滚一点,到最后一课时时,必将顺其自然地滚成大雪球。

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Unit 3 Holiday fun 这个单元时,正值国庆前后,这个单元最终的学习任务是,能在和同学讨论国庆假期的语境中,借助照片,用6~8句话口头和书面介绍自己的国庆假期,要求内容完整,表达流利,拼写及语法基本正确。

首先从内容上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讲还是比较贴近生活的,但是六年级上学期初学过去式,如何能在写话中正确使用过去式,确保表达流利,语法基本正确?为了让学生最终轻松地达到这一目的,我将单元写话目标分解到各课时的分课时目标中。

第一课时,了解并学习课文中人物如何讲述已经过去的国庆假期,以听说读为主,为写话奠定大量语言基础。

第二课时,通过角色对话,模拟对话,以模仿学习为主,尝试填空式句式对话书写,为写话奠定句式表达基础。

第三课时,在fun time环节补充画面,增加文本内容,尝试写段落,写片断,为写整篇进行练笔。

第四课时,写自己刚刚度过的国庆假期,以前三个课时学习为基础进行思维训练。

一盘大餐分成多口品尝咀嚼,容易消化。

再如六年级下册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 ,本单元我设定的单元语用任务是:能在和同学谈论某一国家的语境中,借助图片,语言框架,用8―10句话,口头和书面介绍自己了解的某一国家的气候、运动、动物、城市、景点等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达流利,拼写及Z法基本正确。

如果六年级上册Unit3是从听、说、读、写几个方面逐步完成写话任务的话,六年级下册Unit6为了能让学生脱离书本,语言丰富地书面介绍某一个国家,我则从第一课时开始就在每课时中安排了写话任务。

第一课时Story time学习文中如何介绍澳大利亚。在学习之余让学生以提取信息的方式写一写澳大利亚,同时布置当天预习作业:

第二课时Fun time 介绍英国。首先检查前一天预习作业中的前两项,然后指导第三项,试着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描述。对于学得慢的同学不必急于求成,可以在这两个部分之间进行一些操练:

在此基础上布置第二课时家庭作业,为第三课时做准备。

给学生信息提示,小组选择一种方式介绍,或者将Story time和Fun time的语言框架相融合,选取自己在表述时需要的内容进行介绍。 三四个课时的滚动学习与操练让学生在运用核心语言进行表述时既简单又自信,上交的作业有共性也有个性。分解任务,降低难度,能轻易达到教学目标,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信心也有了。对于老师来说,教学轻松了,目标也达成了,真是何乐而不为呢?

二、不断复现,横向叠加

1.写话主题在单元内部不断复现

课堂教学知识点要不断地复现(朱浦,2013)。重复性也是单元整体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语音教学如此,词汇教学如此,语法教学如此,写话教学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地复现,才能让学生对一个事物从初识到相识再到熟识。六年级上册Unit 4 Then and now 这个单元讲了一家人的过去与现在,即谈论人物与事物的变化。围绕这样的单元写话主题,我设立了这样的分课时话题:

Period 1: The changes of Mike's family

Period 2: The changes of ourselves

Period 3: The changes of our family members

Period 4: The changes of our family

第一n时是初识,了解Mike一家人各方面的变化,有人物自身成长的变化,有父母、祖辈的生活方式的变化,有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生活上的变化等等。

第二、三课时是相识,首先我发动家长在QQ班级群中发送孩子小时候的照片,结合学习课文中Mike自身成长变化,当学生看到自己过去与现在的变化时,学生大谈自己的成长变化。I can do many things now. I can ride bikes. I can play computer games. I can cook some food when my mum isn't at home. I can... Six years ago, I can write. But I can't write English, now I can write better. Six years ago, I can read picture books, but now I can read novels...

第四课时是熟识,到了第四课时,学生对于写变化这个话题早已不再陌生,他们能够在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中穿梭自如。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我们有意识地给父母也布置了任务,请他们在茶余饭后与孩子聊天,说说自己家庭中的变化,有了父母的鼎力支持,当我们谈及家庭变化的时候,学生更是侃侃而谈:

S1: Ten years ago, I lived in Guang Zhou. Now I live in Yang Zhou. We have a big house in Yang Zhou...

S2: Ten years ago, I was the only child in my family. Now I have a little brother. We all love him...

S3: Ten years ago, there were two bikes in my family. Now there are two e-bike and a car in my family.

S4: Ten years ago, my parents were not rich, but they had me!

因为有了单元课时中的“Change”这个主题的不断复现,学生对这个似乎很大的话题不再有畏惧,任何事物只要重复的次数多了,即使不刻意地去记忆它,它都会悄悄地溜进脑海里。

2.写话主题在几个单元之间不断复现

六年级下册重点语法是过去式和将来时,它们在写话中也占很重要的地位。写话的要求总是会提到,要求内容完整、表达流利、拼写及语法基本正确。为了不着痕迹地让学生在写话中练好语法,我们将六年级下册各单元间话题联系起来进行练习。第五单元写孩子要为即将来到的儿童节派对做准备。可是当时我们的学生离儿童节还有一个半月,于是我将话题转换为:What did you do last Children's Day? 这恰巧与第一单元的重点语法相吻合。让学生回忆前一个儿童节,同时也计划着如何让下一个儿童节过得更好。约莫到了六七单元,学生又大面积地接触将来时,此时也正值儿童节到来之际,回过头来再想儿童节计划未尝不可,Plans for Children's Day,学生翻阅了自己在第五单元的写话,为小学的最后一个儿童节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不但学会了运用语言,还用英语思维学会了如何制订计划,如何做事。

同样的情况在六年级上册Unit3 Holiday、Unit 8 Chinese New Year中也有体现。教学的时间不一定会和现实节假日的时间吻合,这个时候相似的话题便会在几个单元之间不断地复现。有了这样的单元间的复现,我们看到学生不会孤立学习某个单元,而是会在每个单元中真实地运用自己在别的单元中学习到的语言表达。比如在春节离我们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我们制定计划还遥远,写了一篇Last Spring Festival的作文。学生自然而然地把Unit3 Holiday fun中的句子运用到了自己的写话中:Last Spring Festival, I went to my hometown. I ate a lot of delicious food. I visited my grandparents and played with my cousin. It was great fun!

三、层层递进,纵深发展

1.内容上的层层递进

六年级上册Unit6 Keep the city clean、Unit7 Protect the earth、 Project 2 Reuse and Recycle这几个单元都涉及环境保护,写话主题在几个单元之间不断地复现。作为教师,不能只看到一个单元的东西,而是应该把眼界放宽一些,看到几个单元之间的联系。这是由单元整体教学中整体的概念而迁移出来的整合的理念。教师只有有了整合的理念,才能驾驭单元教学,驾驭整册书的教学,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在第六单元中我们不但讨论和写作了Keep the city clean, 我们还尝试写作了Keep the street/ air/ river/school/classroom/bedroom/的选择性写话。这些话题都是这个大话题下的子话题。当学生接触了Unit7的热葜后,他们自觉地将Unit6中的内容灵活地运用到Unit7的写话中。

To protect the Earth, we should save water, save energy. We should keep our earth clean. We should plant more trees, because trees help keep the air clean. Trees are very important and useful...

如果说写话主题在单元中不断复现能让学生在写话时轻车熟路的话,那么纵向的层层递进更是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厚度。

2.情感上的层层递进

单元整体教学中强调情感态度不可一蹴而就,它也应该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六年级上册Unit8以Anna给Suhai写邮件,以及Su Hai给Anna回件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香港和内地的春节习俗,由于很多活动学生有亲身体验,应该很容易产生共鸣,可是当时离春节尚远,笔者并没有立刻安排学生写春节计划。当时正值圣诞,学生对用QQ写邮件并不熟悉,于是笔者写了一封邮件给班上的同学,一起讨论圣诞派对计划。

当笔者把这个消息透露出去的时候,学生们立刻来了兴致,纷纷讨论圣诞计划。我们如期举办了圣诞派对,又激动地迎来了庆元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不断地在指导他们写计划,从如何写计划到如何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计划,到计划不断变化的情感体验,到见面谈和邮件谈的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写话的欲望,他们享受节日的同时也享受写话的过程。因为他们有层层递进的情感体验而乐于写话,又因自己的写话而体验着计划带来的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在过去,如果一个人可以用“……通过正式的学校教育学会诸如理解和表达意义,运用写作工具、理解音与形的关联等一套独立客观的技能”。(Hyland,2002:53)这个人就被认为具备了读写的能力。但在最近几年中,这种观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读写能力是相当复杂的,甚至还有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而基于单元整体进行小学英语高年级写话教学,在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培养学生英文思维等方面都起着有效的促进作用,这也必将为孩子们以后用英语思维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小学英语教与学[M]. 2016.

[2]程晓堂 .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Helena Curtain & Carol Ann Dahlberg .美国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指南[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英] 杰米里・哈默. 朗文英语教学实践[M].人民邮电出版社.

[5]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六年级第三单元作文范文第6篇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综观《语文课标》,在第一,第二学段的写话,习作中就提出了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到了第三学段就提出了自由表达,前两个阶段是基础,后者是提高,那要如何运用呢?

阅读与习作也是我们的老话题了,如何让习作这令老师较为头痛,学生较为害怕的关卡释之,便是笔者一直在思考,在实践的。

在石狮市2011年小学语文“阅读.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课上,做为其中一名执教者,听课者,笔者感触最深,收获颇多。这次的阅读课是以同课异构为主体,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法。笔者执教的是《鸟儿的侦察报告》,一共有3位教师上了这课题,每位老师在教学设计上都采用了不同的形式、方法渗透了写法,而且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笔者在本节课上最为满意的是最后一环节,仿写一份侦察报告。在展示学生的作品时,笔者要用两个字来形容“欣赏”。(1)内容真实,落到了实处。(2)情感真实,有号召力。(3)把侦察报告写活了,巧用手法。可以说我在讲读完课文后,并没有花多大的力气去指导该怎么仿写这份报告,却能达到这么好的效果,令笔者深感欣慰。笔者总结得出:指导阅读课文时渗透写作的方法,比单纯地在指导写作时指导写作方法,学生更易于接受。这也是笔者2012这一年来习作继续往这方面努力的动力。现在来谈谈笔者这一年来的收获。

1 片断的仿写,细节的活用

我们知道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教材都是名作,又经过专家反复推敲而整合成的一个主题单元,具有很强的学习功能,所以笔者都是整个单元备课的,然后确定本单元笔者要落实哪几种习作方法的渗透,而且是学一课,用多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可以举一反三的。今年笔者教六年级,就以第五主题单元往事为例,这单元共包话三篇精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花脸》《荷塘旧事》。语文天地二篇拓展阅读《报纸的故事》《第一支笔》。“细节描写”便是本单元在阅读中要渗透的习作方法的侧重点。落实到课文,有:语言描写,动作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等。本单元第一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作为精读课文来讲,笔者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反复读,反复说自己的体会,等学生读透了句子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后,再让学生揣摩句子所采用的描写方法,再缩简到重点词,体会用词的精准,从而让学生掌握这种写法。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类似的情形,并仿写下来。比如: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脚里的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我先让学生读,从而体会到鲁迅关心劳动者。然后进一步提问从哪些词体会到的。“扶,洗,敷,扎……”再让学生明白这就是动作的细节描写,读读加深感受。接着让学生谈谈类似的经历,笔者记得有个学生说得非常好: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发烧了,我妈妈找来了体温计摸了摸我的额头,说:“好烫啊!赶快测量。”一发现我39度,她一把抓起被子把我盖得严严实实地,又急忙打电话给疹所的医生让他过来,我妈妈也没闲着,打来热开水,用毛巾放在我额头上给我热敷,当我难受地在床上时,我隐隐约约看到妈妈眼里闪着泪花,直到医生来疹过,说没事,吃点药就退了,妈妈才放心。笔者给这位学生大大的表扬,再问其他学生:你们从纪鸿渝的这段经历里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再总结像这样的动作细节描写,就把人写活,把感情写活了,同时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这就是精彩的片断,像以后作文中就可以采用这种细节描写。笔者再让其他几位学生也来说说类似的经历,这下可调动了学生说的兴趣了,最后让学生写片断。后来反馈回来的作文真的是写得淋漓尽致。或许有的老师会问:“哪有那么多的时间,这样来练习呢?”其实这一单元笔者就只这样详细的练习了一次,其他的课文笔者放开了讲,让学生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处,说说感受,多读,但最后肯定用一句话来总结:像这种描写,你们在作文中就可以采用。

因为是六年级了,有一定的习作基础了,这样教学,学生完全可以掌握。在本单元的习作中:将自己最难忘的故事写下来,也证实了这一点,学生掌握得比较好。这也给笔者在习作方面的教学以大大的鼓励,可以说是笔者在作文教学反思中一个进步的新起点。

习作不是一步到位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把六年级的这个片断练习提前,在低年级就有意识地指导,那么五六年级这两年就可以完全让学生自由表达,而且学生一定可以用恰当的文字表情达意的。所以,教师边教边总结边反思是对学生的负责的表现。

2 句的仿写,作文的开始

我们不难发现低年级的语文天地很侧重句子的练习,其实教材这样安排是很合理的,因为作文是从句子开始的,从模仿开始的。如:乌龟开心极了,忍不住喊起来:“太美了!”可以先问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开心极了,忍不住喊起:“太美了!”把乌龟换成回答的同学名字。这样学生肯定来兴趣了。再换了除了喊:“太美了!”还有没有喊其他的?然后老师可以带头说一句完整的话:星期六,爸爸带我去吃肯德基,我们点了可乐,薯条,鸡翅……我开心极了,忍不住喊起来:“太好吃了!”再让学生也像老师这样说一句话,学生肯定是跃跃欲试的。其实这就是一句话作文。最后再总结:以后在说话时,写话时,就可以用这种好的句子了。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要当场在老师的帮助下把这一句写下来,并张贴表扬写得好的学生,学生对这种写一句话的模式肯定乐此不彼,再告诉学生这就是一句话日记。以后在讲课文中就要善于抓住文中写得好的一句话,借以练习一句话日记,慢慢地形成一种习惯。笔者觉得这样不只学课文,而且把课文学活了。

当学生对仿写就有了概念了,然后再从句到段再到篇,最后到文,这样不是水到渠成了吗?当然我们仿写不是最终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所思,所想,这样的作文才是有内涵,有灵魂的。可如果学生什么写作方法都不懂,那谈自由表达,会不会成为记流水帐呢?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教学生学习也一样,这样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做有心人,多留意文本中的精华有价值的东西,因势利导,有目的,有步骤地让学生掌握仿写方法,活用方法并且持之以恒地指导,假以时日学生必定能薄发,必定也能创出自己的文学天地来。

六年级第三单元作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作文教学;写作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而阶段目标中,写作是最能体现语文实践性的一方面教学。课标指出:第三学段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而习作是小学生最害怕的一个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不能很好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是习作又是每个单元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怎样指导学生有效地完成,这真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写作情境

新课标提出第三学段的习作目标: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但现在的学生获取信息和资源的渠道很多,他们大部分不能做到观察事物的习惯,注重内心感受,所以写作缺少素材。所以在上作文指导课时,遇到较难指导的单元时,我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抓住图片、视频、音频等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发挥多媒体的功效,积极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是中华民风民俗。习作要求学生将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等。从习作要求就可以看出这个单元的习作是有难度的,一定要有亲身经历,并且细心观察体会的过程。现在的学生出行旅行是常有的,各地民风民俗也见得多,但是问他们都经历过吗,过程和感受怎样,他们却无从谈起。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我利用“班班通”教学平台,播放各种视频及教学软件,让学生了解祖国各地的民俗文化的同时,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取得一定的实效。

二、坚持以人为本,落实语文例子观

我每上一个新的单元内容,都要求学生先认真阅读单元导读,从导读获取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从本单元的各篇范文中感受作者的写作特点,获得名家的写作方法。如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的单元导读:学习本组课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我就抓住文章的表达方法这个学习重点,在学习本单元的每篇课文时,都有意地引导孩子去学习积累作者好的写作方法。

《再见了,亲人》一文将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每段以祈使句开头,以反问的语句结尾,以回忆的形式进行叙述;《桥》一文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多用简短的语句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加表现力。再进行本单元习作“写一件最感动的事”,学生就能运用课文《桥》情节曲折的写作特点有效地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较好地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运用的学习习惯。

三、注重课堂迁移,能做到举一反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教学六年级下册的《桃花心木》一文时,课前交流汇报环节,就有学生指出本文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那之前,咱们学过哪些类似的课文吗?”“《梅花魂》《落花生》”。学生能快速、准确地答出来。“那借物喻人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更加形象生动地传达,你想要表达的意思。”“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也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学生的回答非常正确,把以前上课讲过的要点基本答上来了,听到这里甚是欣慰。

当然,我对于一些课文好的结尾及题目的拟取,都会特别进行有效的指导。如,六年级上册《彩色的翅膀》一文,题目具有象征意义,效果特别好,可以借鉴。“第二天我醒来时,天已经放亮了。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这个结尾也不错,点明中心,与课题相呼应,是值得学习的榜样。这样有意地引导,学生能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习作中也会有意识地运用,真正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曾经有位学生写了一篇写人的文章《茉莉》,她直接把人物的名字当题目,本身这名字很美,习作内容也非常具体生动,所以这个题目还是不错的。可是当读完她的习作之后,发现她在赞扬这个女孩美好的心灵,我就帮她改了一下题目《茉莉的芬芳》,她后来跑过来说,老师改完之后,真的更加扣题了,也能点明中心,她很喜欢。

四、重视课堂练笔,要真正做到精写

有的老师赞成多写小练笔,一星期布置写日记、写周记,仿佛写多了,也就成了“小作家”。我不同意这种观点,课标明确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如果练笔过多,这样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对于写作比较吃力的学生来说,碰到老师布置写作文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有抗拒的。既然不是主动想写,而是被动去写,特别还有无形压力的情况下,他怎么能写好作文。可能有些极个别的学生会被逼出来,但大多数被动的学生只能敷衍老师,会从各种渠道想办法“写”一篇,这没有情感的东西就没有了生命,也就没有了意义。

我建议课余时间充足的时候,让喜欢写作的学生,主动去写,写完可以交给老师。然后修改,在班级展示,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供了对写作被肯定的希望,他们能走得更远。被刺激到的学生就会想方设法去学习、去写作,也有一批学生会被这种正能量击中,从而得到有效提高,这是双赢的事情。

五、坚持精评精讲,重视批改过程

每一次的作文练习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训练和提高的过程。观察和写作,让学生得到写作的训练,而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则是在教师一次又一次的批改和讲评中不断提高的。这一阶段,是师生共同总结本次作文的经验教训,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每次学生完成一个小练笔,我都会进行至少两次批改。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批改比较细。利用投影仪,选取有代表性的好中差作文,进行全班性的总结点评。当然我最习惯采用正楷相辅的评语。孩子对写作本来就存在逆反心理,若讲评起来过于专业与枯燥,肯定更不愿听讲,所以我一般讲评的时候会讲究一些语言技巧,时不时逗逗学生,让学生的精神保持轻松又兴奋的状态,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这项工程完成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学作文教学要想达到有效性,靠的是师生的通力合作;靠的是学生的观察与阅读;靠的是学生坚持不懈的学习。所以,只要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积极转变教学方法,转变学习方式,小学作文的有效性就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景贤.谈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指导教学的有效性[J].语文学刊,2015.

六年级第三单元作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写作;基本原则;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126-01听、说、读、写是外语学习的四项重要而基本的技能,学习外语的人都知道应该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这四项能力中,"写"位于最末,但并不表示"写"最不重要,可以理解为在学习过程中学习重点的安排顺序,即先听说,后读写,而且是先读后写。而近些年,只盛行听、说,很少有小学英语老师意识到阅读与写作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我校低年级英语教学以听、说为主,效果佳;高年级仍以听、说为主,学生们的听、说能力都挺好,但我发现要高年级的学生写作文,他们只能以空白交卷。为此,笔者认为,从即刻起,我们不仅要注重小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培养,更要注重写的能力培养,这样才能让小学生的四项技能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1.首先,谈谈小学生写作的一些基本原则

1.1渐进性原则。要坚持"句---段---篇"的训练程序,循序渐进。在英语写作的初始阶段,要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狠抓基本功训练。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句型并能写出简单句子后,再要求学生根据一些体例写出小段的文章。

1.2结合性原则。要坚持听说读训练和写训练相结合。根据语言习得理论,学习者在学习时常先通过听和读吸取语言知识,从而了解别人的意思,再通过说和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别人了解自己。大量的听说训练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因此,写与听说读紧密结合,进行多元化的能力训练,可使学生的各项能力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1.3多样性原则。要坚持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及写作文体的多样性。从形式上而言,可以用回答提高的口头作文,也可以改写课文,也可以仿写课文,也可以写提纲训练……

1.4控制性原则。要坚持写作前的指导,控制学生的汉语语言思维,发展英语语言思维。语言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模仿,而非随心所欲地自由表达。教师要加强写作前的指导,可给出范文让学生模仿,以熟悉其语篇结构。同时要控制其汉语语言思维,尽可能让学生习惯英语语言思维,以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地道、正确的英语。

1.5持久性原则。要坚持长期、正确的写作训练。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学生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2.其次,谈谈小学生英语写作的方法

2.1仿写和改写。小学生的英语语言积累非常有限,他们获得的能够自如写作的词汇总量和句法结构很少,而且已经掌握的结构和词汇还不能灵活自如地扩展运用,因此,课本是学生写作初期的首选范文和资源。最常用的方式是仿写和改写。例如:六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的阅读课是"Liu Yun's weekend",上完之后,我布置作业让学生写"My weekend"。既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吸收和内化,又能使学生模仿中学习写作规则和技能,为独立的语言输出奠定基础。

根据所给框架,填充式写作。教师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给出提示,让学生在阅读中补全相关信息,完成短文。比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教同学们写了一篇作文,"Bill's day",我就用了这种方法。Hi! This is Bill.He is a teacher. He has a_____ day . He ______ at 6. He ________ at 6:30. Then he __________ by bus .He eats lunch at school. After that , he______________. He has two classes in the afternoon .He ___________ at 5. He ________ at night .He ___________at 10. This is his happy and busy day.在这样小段的引导和示范下,学生理解和掌握语句表达方式和语段的基本展开方法,在头脑中建立"言之有序、述之有法"的概念,打好由句到段的坚实基础,提高段落写作能力。

根据关键词或提纲,辅助式写作。有时当我们写作时往往感到无从下笔,这时需要有人能够帮助我们列出提纲,给出关键词以及设置情境等方法,若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使其产生写作的愿望,这就解决了"写什么"和"怎么写"这一难道了。

2.2创编对话。写作训练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可着重于写话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创编对话,并要求学生把自己创编的对话写在作文本上,如此以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能力,通时也培养学生初步的写作整理能力,并加深与巩固了所学内容,可谓一举多得。

2.3看图作文。从填充式的小短文仿写、创编对话,逐渐过渡到看图并根据提供的关键词写一段对话。例如:六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雨的形成过程的作文,就可以给出几张雨形成的画面,再提供一些关键词,让学生简单写出关于雨的形成过程的小短文。

2.4多写英语摘要。英语摘要是把一篇文章的要点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使之独立成一篇短文。提示学生摘录一些固定的词组搭配及有代表性的句子。

总之,写作是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一种体现,它不是一蹴而就的。"Rome isn"t built in a day".在练习书面表达时,要立足于打好基础,培养扎实的基本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循序渐进地培养写作能力,持之以恒,定会写出优秀的英语文章。

作者简介:

六年级第三单元作文范文第9篇

我的困惑

每接手一届新的学生,我都会被他们层出不穷的错别字气得直挠头。“武、式、丧”总多加一撇,“绒、或”的一撇又不知丢到哪里了,“爽、转、考”的笔顺容易写错,“嫩、懒”的最右边总是弄混,还有“立即”的“即”与“既然”的“既”根本就不分。这些字都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2500个会写的常用汉字。虽然错别字在不断出错、纠正、再出错、再纠正中逐渐减少,可是还有阅读与习作如同两座大山压在我的心头。

课堂上,在我的引领下,学生勉强能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需要老师点拨,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就更离不开老师了。课堂检测时,学生朗读和对课文的理解就又回复到初读时的水平。在课外阅读中情况也不容乐观,班级中最多有一半的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与积极主动的阅读兴趣。

习作始终是令学生最为头痛的一件事。到了六年级下期临近毕业时,学生的习作能基本达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但离“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就差得远了。每到上习作课,学生的习作基本上与生活和个人的真情实感没有联系,要么是干巴巴的流水账,要么是搜肠刮肚地抄那些在作文书上看到的优秀习作。

连续六年的毕业班教学使我产生了一些困惑:为什么每一届学生到了六年级都会出现这些错别字?为什么他们的阅读兴趣不高、阅读量小、阅读范围窄?为什么他们的笔下总是写不出真实的情感?我已经习惯了这样六年如一日的一成不变的烦恼。

我想改变

面对小学升初中的压力,课堂上自己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要多读书、勤练笔,而学生却是一副懒洋洋的表情。想想家长焦急的眼神,我一直在思考:在小学六年毕业之际,怎样送出一批令人满意的学生?

教六年级这几年,我和同事一直在尝试改变,但效果总不理想。2012年6月,校领导和毕业班老师座谈时,我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张振敏校长说:“这是个有价值的问题,但向低年级推卸责任可不是解决之道呀!不如你们向郑州师范学院的张家胜教授和她带领的团队请教请教吧!”

趁着张教授和她的团队每周三到我校听评课时,我向专家请教。张教授了解了我的情况后,向我提出这样的建议:“你近几年一直都在教六年级,对其他年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不清楚,你能不能下到三年级试着教一教?三年级是承上启下的年级,识字量很大,需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习作开始起步,从三年级找突破口,然后一直送到六年级,可能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听了张教授的话,我觉得顾虑重重。从高段到中段,从12岁到9岁,这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一个学段、3岁的差距,更是对我自身的一个巨大的考验。教熟了的年级备课毕竟轻松,重新换年级就意味着新的挑战。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干好了自然不必说,干不好的结果就是“瞎逞能”。面对挑战,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

2012年8月底,开学初,我正式向学校提出要求:“今年,我要尝试着教三年级。”

我的收获

带着问题,我走进了三年级教研组。开学初的集体教研,我和老师们一起研读课程标准、研究学生,决定把三年级上学期的重点放在识字写字、培养阅读兴趣和习作起步的引导上。开始上课了,我发现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三年级的孩子,刚从一二年级大量识字的学习要求,提升到现在不但要识字,还要大量阅读,更要学习写整篇文章的更高要求,真是很难为他们。但在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也摸索出了一些规律。

三年级的孩子同六年级的孩子比起来,识字量小得多,我就让学生先交流怎样识记生字,对学生提出的难写的字和易错的字再重点讲解。三年级的孩子记得快,忘得更快,我就根据遗忘规律,每学一课就进行一次默写,错别字在下一课第二次默写,一单元学完后,针对本单元的易错字第三次默写。

三年级的孩子喜欢得到表扬,喜欢竞争。我就为他们推荐适合的阅读书目,建立班级虚拟图书角,对能主动阅读的孩子大加表扬,利用每周一、周三下午阅读课的前三分钟让他们在班级进行好书推荐,并开展“阅读大王”的评选,这些举措调动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三年级的孩子想写作又不知怎么下笔,我就先指导学生从课后小练笔入手,放手让他们自由写作,尝试互相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表达准确。然后让孩子们注意观察生活,对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可以模仿经典课文的写作思路,结合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好词佳句来写作文,学生不再“谈文色变”。

上一篇:公园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小动物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