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农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7 07:57:19

林农业论文

林农业论文范文第1篇

1.1特色与乡土

特色是旅游的魅力所在,也是农业生态观光园旅游活动吸引游客的保证,更是旅游经济的生命所在。农业生态观光园的特色应定位于:旅游与生态农业协调所体现的地域特色,即地域生态农业特色和地域农业文化特色。其景观要求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突出“乡趣”、“野趣”,特别强调经济、实用,营造出有地方特色的观光农业景观。

1.2主题明确

主题就是旅游地发展的主要理念或核心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形成或强化旅游地特色,增强其竞争优势,满足核心客源市场的休闲、娱乐的需要。因此农业生态观光园的题是其建设、经营的核心,也是其卖点之一。“田园性”、“乡村性”和“生态性”是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基本出发点。

1.3兼顾生态与开发

(1)生态旅游是崇尚自然、亲近自然和保护自然;

(2)生态旅游开展的前提是在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的基础上进行的:

(3)通过生态旅游的开展来宣传生态旅游的思想,明确生态保护的意义;

(4)通过居民的积极参与实现生态旅游的发展与当地社区的建设的互动推进。这四项标准初步判定观光农园生态旅游的基本条件。

1.4以人为本,重在参与

现代旅游者越来越看重旅游经历,渴望参与,应设计一系列供旅游者参与的农业旅游项目,如跳民族舞蹈、钓鱼、野炊等,以丰富游客的旅游经历,提高游客的满意程度。强调对游客参与性活动的项目的开发建设游人在观光农业园区中是“看”与“被看”的主体,观光农业园最大的特色是,通过游人作为劳动(活动)的主体来体验和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并成为园区一景。

2、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的内容

2.1入口的规划设计

园区入口是面向游客的门户,是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印象所在,在规划设计上遵循其生态、乡土的设计原则,可以考虑在入口处放置广场,在广场上设置具有民俗特色、富有田园气息的雕塑小品等,例如在入口处设置景观水车,既能吸引游客的视线,造成震撼感,同时又能体现出农业园的乡土特色。

2.2生产体验区的规划设计

生产体验区主要为进行农作物的生产,可细分为畜牧区、森林经营区、渔业生产区等。同时设有可供游人参与体验的蔬菜、花卉园艺生产,让游客认识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参与农事活动并体验到农业生产的乐趣。

2.3科普示范区的规划设计

园内可架设玻璃温室大棚,种植日常生活中少见的新奇品种、野生品种,展示当今先进的无土栽培方式,如水培法、基质培、立体栽培等。以浓缩的典型农业或高科技模式传授系统的农业知识,增长教益。

2.4观光游览区的规划设计

观光游览区一般地形多变,同时栽培多种观赏型农田、瓜果,通过对不同植物或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姿态、花期、花色、季相、香、果、叶等的合理配植,形成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景观效果,加上珍稀动物的饲养观赏等,使游人身临其境感受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机。

2.5水体景观区的规划设计

在农业生态观光园中存在水体形式有湖、溪、泉、瀑等。为体现其生态自然性,溪流多为自然水体,一般是以观景、休闲娱乐为主,而湖塘大多则是用于生产的鱼塘、荷塘,在景观营造上应兼具生产、观景、娱乐的功能。在满足生产功能的同时也可满足游客观景娱乐的需求。游人也可泛舟其间自行采摘莲子、菱角或于岸边挥杆垂钓、捕虾捉蟹。

2.6休闲娱乐区的规划设计

本区应为农业生态观光园的核心区。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站在游客角度,开设尽可能多的游客感兴趣的娱乐活动,并进行大概划分,从而形成趣味丰富、适用面广的娱乐活动,满足游客的需要。

2.7民俗文化展示规划设计

民俗文化的体现应应用于园区的各处,大到园区主入口,小到角落的景观小品,都能体现其文化性,在规划设计中应注意通过强调园区设计的民俗文化性为园区整体增添魅力,主要的表现形式有景观小品的文化体现,设计主题的文化展示,景物景点的命名来展示、特色民俗活动展示等。

2.8管理服务区

该区可设有行政办公楼、职工宿舍、综合性招待所等,并配套各种服务娱乐设施,为团体会议、一般游客留宿提供服务。

林农业论文范文第2篇

海林农场作为黑龙江省重点打造的12个“旅游名镇”之一,在农场旅游资源的发展上相对靠前,是旅游资源丰富的中小型农场,直属于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其地理位置优越,向南靠近美丽的镜泊湖,向北临近“中国雪乡”—双峰林场,一直有“林海雪原”之美誉。基于自身优势,海林农场修建了新海林公园、创新广场、三岛湖和绿色长廊和一系列集发展、科研和旅游一体化的景点设施,如糖甙厂、圣澳牛场、农业科技园、畜牧观光园、种子试验园、林海植物园和山水园林式度假山庄、新型的“北欧”园林式小城镇等景观。经过海林人的不断努力,海林农场的旅游资源不断丰富,成为游客眼中的“世外桃源”。如今,海林农场已经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但是海林农场并未因此而止步,为了迈向更高的台阶,其依托天然美丽的田园风光不断进行合理的科学规划设计,开创了特色的园林式建筑;加强基础设施及绿化建设,绿化覆盖率达42%;建设绿源沼气站,创造了低碳生活方式,提升宜居城镇内在品位。被国家旅游景区评审委员会评为“AAA级北大荒度假村”,被国家环保部授予“部级生态示范区”,被建设部等单位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海林农场的接待能力在不断提升,来访游客也在不断增多,2009年游客数量便增长到近3万人次。与此同时,海林农场正在开发新的农业旅游景观,计划到2018年,海林农场将建成国际会议中心,与海南博鳌齐名,并建成美丽的北欧园林城镇,实现跨越发展,跻身于国际化行列。2011年8月25日~26日,中央党校关于“创新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暨‘海林模式’高层研讨会”就是在海林农场召开的。

通过对600人进行调查,总结其几大优势包括:一是农业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海林农场农业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由于地处北方,季节变化大,气候类型多种多样,观光景观类型各异,加之地处双峰林场,原始森林广泛分布。海林农场还拥有独特的现代化大型农业机械、高科技农产品栽培等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农业生产规模较大,农业生态旅游开发市场极其广阔。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备。海林农场在扩大农业生态旅游规模的同时,不断完善农业生态旅游相关配套设施。已建成多栋别墅及别墅级旅馆、15栋农家住宅楼和10户家庭式宾馆。同时,山上还在修建宾馆以及多条通向各景区的公路。这些基础设施为海林农场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三是优先发展低碳产业,循环经济突出。海林农场在经济发展上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循环经济的发展处于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农场率先打响了开发寒地沼气的第一枪,勇于尝试将牛场的牛粪尿和工厂污水用于生产沼气和有机肥,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央视新闻曾对海林农场在低碳经济和循环发展中取得的良好的生态效益和效果进行报道,为其他农场或企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四是创建自有品牌,明确景区分类,提升接待能力。海林农场自2007年起就将旅游产业作为其今后的主导产业来发展,并且把“北大荒北欧度假村”作为主打品牌。作为黑龙江省单体最大的进口奶牛生产繁育基地的圣澳合作牛场,仅奶牛存栏的数量就有3500余头,不仅生产能力有余,其作为旅游观光的潜在能力也是圣澳一笔不小的资产。因此,农场的景区发展划分应该在注重规模的基础上设立以“观赏奶牛”为主题的现代畜牧业观光区、在有机作物多种化的基础上设立以“感受有机农业”为主题的有机作物采摘区、在保存自然景物适当人工雕琢的基础上设立以“领略自然风光”为主题的双峰山庄休闲和会议区、在倡导绿色循环经济的目的下设立以“鉴赏绿色环保”为主题的循环经济展示区、在体验风俗风情发展旅游的基础上设立以“体验北欧风情”为主题的欧式新农村度假区、利用电影电视的呼应效应设立以“参观《闯关东(2)》主场景”为主题的影视观赏区六大景区。

二、海林农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所面临的问题

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对农场资源的开况而言,海林农场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仍然起步较晚,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并没有充分得到开发。农场农业生态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季节差异变化大,旅游开发难度增加

海林农场地处北纬44°15′~44°25′之间,为中高纬度,季节差异变化较为明显,旅游开发的难度增加。冬春季节冷而干燥,夏秋季节暖而湿润。多数游客都喜爱在气候相对怡人的夏秋季节旅游,冬春季节游客较少,这就使得许多旅游资源会闲置,得不到很好地开发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二)知名度不高,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海林农场农业生态旅游的知名度主要局限在牡丹江及其周围地区,是由于没有做好相关的宣传,导致旅游资源的开发规模与游客数量不成比例。

(三)对外交通不便,不利于游客前来旅游参观

铁路是目前我国游客外出旅游大众化的交通方式,而黑龙江省的铁路主要以哈大齐工业走廊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其他城市以哈尔滨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其车程根据距离的远近从1小时到10几个小时不等。对于黑龙江省众多的农场而言,前往还需进行转车,而海林农场即是如此。虽然海林农场内部经过快速发展,交通运输已经有所改善,但只是局限在内部的公路上,铁路的运输状况还是不容乐观,依然远远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海林农场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面对海林农场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主要的对策和建议包括以下几点:

(一)多元开发,发展四季旅游

由于四季分明,季节变化明显,海林农场应根据季节变化适时开发。如利用春季温和的特点增加对林木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等观赏项目的开发;根据夏季高温炎热的特点,大力开发冲凉、河流漂流、浴场洗浴、休闲垂钓等项目;利用秋季温凉收获的特点,主营有机采摘、农家收割体验、古树名木等项目;利用冬季严寒、气温低等特点,大力开发滑雪、树挂、冰雕等具有北国风光的项目,最大限度合理配置现有资源,建设“四季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基地”。

(二)重视宣传,提高海林农场知名度

海林农场应重视广告和新闻媒体的传播作用,尤其是海林农场的网站及其宣传画册来加大宣传,大力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培育新的旅游看点,更好地吸引游客。同时,增加与周边其他旅游城镇交流合作,整体规划并整合旅游资源,增加旅游线路的开通,不断提高海林知名度,向东三省甚至全国推介和展示海林农业生态旅游的整体形象。

(三)加大品牌的开发建设

海林农场应该在大力发展“北大荒北欧度假村”作为主打品牌的基础上,打破品牌单一化的不足,加大品牌多元化建设,而且还有避免旅游产品的雷同和重复建设。因此,要充分利用当地城镇风情,如铜管乐队、老年民族乐队、秧歌队、门球队和每逢七一、十一、元旦等重大节日而举办的专场文艺演出以及每年冬季举行的冰雪文化展、冰上运动会、大型焰火晚会和秧歌表演等来提升文化品牌建设。通过开发现代化机械农业观光景观等来加大特色农业品牌建设,将现代农牧业与特色加工业和休闲娱乐业等有机结合,增加品牌项目的开发建设。

(四)克服铁路限制,发展快速公路

铁路属于国家中长期规划项目,修建铁路历时久、耗资大、成本高。目前国家在铁路方面的投资建设多集中于一线、二线城市之间的高铁、动车上,目的是加快这些城市之间的联系和流通,而对于垦区各个农场之间的铁路修建程度较差。因此海林农场在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高速公路的纽带桥梁作用,适当增加通向外界各大城市的高速公路,在很短时间内满足众多游客到海林农场进行农业生态旅游的需求。目前,国家对农业和旅游业进行大力扶持,海林农场应该充分利用机会,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本文通过分析海林农场农业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季节变化、知名度和交通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发展四季旅游、增加宣传、品牌建设和高速公路建设等对策建议,为海林农场今后农业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林农业论文范文第3篇

浑源县是晋北地区的一个农业大县。改革开放之前,平川区大部分村子都建有一小块果园,品种以国光苹果、苹果梨、土杏、李等为主。但由于自然气候限制,加上经营粗放,科技落后,大部分果园产量低下。只有李峪村、凌云口村和王庄堡镇这3个地方因为有特殊的小气候环境和水源,果园产量较高。1980年,全县经济林收入24万元,全县人均0.8元。总体特征是分布零散,不成规模,效益低下。实行土地承包后,一部分村子的果园因为经济效益低下被改造为农田。20世纪90年代,浑源县县委、政府为了使广大农民从根本上摆脱贫困,针对全县实际,审时度势,大力发展以仁用杏为主的干果经济林,并作为北部丘陵坡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绿色扶贫项目去抓,取得了较好成效,促进了县域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991年,吴城乡在干旱坡地发展种植仁用杏面积333.33hm2,5a后逐渐挂果,1998年,个别林农仁用杏杏核年收入达到3000元。比往年种粮收入提高了3.4倍。且投入大大减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些林农的激励下,吴城乡、蔡村镇、下韩乡农民纷纷效仿,主动买苗栽植。县、乡两级政府因势利导,加大投入资金规模。逐渐掀起了栽植以仁用杏为主的干果经济林建设高潮。截止2013底,全县共有仁用杏栽植面积0.92万hm2,占全县经济林的91%,主要分布在县城北部的黄土丘陵区,尤其以吴城、蔡村、下韩、南榆林、西留、沙圪坨等乡镇为主。主要品种有:优一、龙王帽、一窝蜂、大扁、京杏等。

2干果经济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

2.1干果经济林逐步成为北坡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目前,以仁用杏为主的经济林建设得到了大力发展,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仁用杏已成为全县五大支柱性产业项目之一。去年仁用杏挂果面积0.25万hm2,仁用杏鲜果产量385万kg,产杏核128.6万kg,杏仁42.8万kg,干果总收入2057万元,占全县农业总收入的7.9%。全县林农今年人均收入165元,最好的吴城乡生态经济林项目区人均收入可达700元。全部进入盛果期后,全县林农人均收入将达到1500元。

2.2初步形成了以仁用杏栽培、加工、销售为纽带的产业链2005年以前,浑源县的仁用杏由于面积规模小、总产量低,一直以出售杏核、杏仁这一初产品为主,没有加工企业,产品的附加值低。随着仁用杏面积的迅速扩大和产量的提高,从2005年开始,在吴城乡域内建起了两个仁用杏加工企业,即北岳仁用杏综合加工厂和吴城仁用杏加工厂。北岳仁用杏综合加工厂已于2005年建成投产,是一个深加工企业,可加工杏油等高精产品,同时可将加工余料深入加工利用;吴城仁用杏加工厂于2006年建成投产,是粗放加工型企业,加工产品为果脯、杏仁。2013年,两个加工厂共加工果产品150万kg,产值2200万元。这两个加工厂也解决了一部分人员的就业。2008年,还成立了2个果林产业协会,即仝汉果林协会与吴城仁用杏协会,都为民营性质,现有成员13人。两个协会已覆盖全县仁用杏管理,前者侧重城西,后者侧重城东,进行仁用杏鲜果、杏核以及加工产品的收购、销售。这样以仁用杏栽培、加工和销售为纽带的产业链初步形成,对浑源县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3干果经济林改善了生态,促进了浑源县旅游业的发展干果经济林的大力发展使北坡区吴城、蔡村、下韩、南榆林、西留、沙圪坨等6个乡镇的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有效地减轻了北坡区沙化土地的土壤风蚀和水土流失。每年春季,北坡区杏花盛开,一片雪白,成了杏花的世界,杏花的海洋;到了夏秋季节,则是绿树成荫,红杏满枝,蔚为壮观。不仅改善了全县的生态环境,也促进了恒山旅游业的发展和壮大。

3现有干果经济林存在的问题

3.1发展不平衡,缺乏科学规划①目前,全县的干果经济林主要集中在县城北部附近的6个乡镇,尚不能有效覆盖全县,像驼峰、西坊城、裴村、东坊城、王庄堡等乡镇还有大面积的退耕坡地适宜发展仁用杏,但还没有规划实施。②2000年以前栽植的部分树种长势不太好,其中:大扁占38%,京杏占60%,出现了部分地块产量低的现象。

3.2经营较粗放,科技含量低,单产和优质果品率较低大部分林农还是采取较粗放的经营管理,不注重修剪、防虫、锄草、浇水、覆盖、施肥投入少。对一些科技产品如生长调节剂等的应用不愿尝试。单产低而不稳定,有时甚至绝收。使用化肥和农药控制不严格按技术要求进行,使一些经济林果品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品质下降。就连吴城生态经济林主产区的优质果品率都不到果品总量的70%。

3.3难以有效预防冻花、冻果由浑源县的气候特点,加上仁用杏面积较大,难以有效管理,个别年份易出现冻花、冻果现象,造成产量大幅度下降。

3.4服务体系不健全①目前,全县现有的加工企业产能有限,还不能完全解决全部的林产品加工;②产品销售网络建设不完善,包装落后不精,产品储运能力差,易出现流通渠道不畅,产品积压。

4今后的发展对策

4.1科学规划,均衡发展十二五期间,对全县干果经济林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地全面规划,对现有宜林地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果则果,按比例有步骤地发展。逐步改变现在的不平衡状况。逐步改造那些产量低下的老品种。

4.2以科技为先导多地山坡区经济林发展的实践证明:科技投入是见效最快、效益最好的投入。①从传统的品种中“优中选优”,不断优选适合本地资源条件的优质品种,同时要引进新的优质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②对林农进行大力培训,提高林农的科技意识和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科学管理、丰产高效。③请求省林科院的技术专家合作研究有效的防冻花、冻果技术措施。

4.3政府要加大投资、开发力度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绿化意识,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的栽树热情,把发展仁用杏产业作为坡区、丘陵区农民致富达小康的主导产业来抓。同时,要结合产量扩大果品加工的规模,提高加工档次质量,挖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4.4完善服务体系建设以现有的两个果林协会为基础,聘请高素质的市场营销人才,扩大营销队伍,完善销售网络,搞活营销市场,促进产品销售。为全县干果经济林的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林农业论文范文第4篇

作者简介:孙宁宁(1981― ),吉林农业大学图书馆馆员;陈文勇(1961― ),吉林农业大学图书馆教授;马丽华(1968― ),吉林农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关键词:科研产出;评价;应用

摘 要:文章以CNKI为统计源,通过对吉林农业大学2010―2014年的科研产出的结果分析,确定CNKI检索结果聚类功能及引文分析方面作为科研产出评价的可行性,可将其作为评价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科研人员科技产出的重要工具之一,为科研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1588 ( 2016 ) 01-0112-03

1 CNKI作为评价科研产出力与影响力的依据

科研论文的产出量及产出水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以及在整个科研领域的影响力,是其科研产出力与影响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有关评价我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某一学科领域的科研产出力与影响力分析主要以SCI(美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为依据。但由于SCI或CSCD收录文献数量及类型的局限性,使得这种评价并不能代表被我国国内某些高校及科研机构评价目标科研产出的全貌。作为国家“十一五”重大出版工程,清华大学等单位牵头,全国学术界、教育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等社会各界密切配合开发出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中国知网数据库,以其学科文献类型齐全、数量庞大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学术文献数据库。

2 CNKI作为科研产出能力评价工具的可行性

目前人们在对国内一些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人才引进、学术科研评价或进行相关分析比较时,往往需要对其进行各种不同类型指标的统计评价。传统的评价常常使用国内外知名的引文索引工具,如: SCI、CSCD收录的论文总数、总引文数、篇均引文数、论文所在刊物的影响因子等作为评价指标进行计算等。这些中外文数据库目前被科研人员广泛使用,作为比较权威的检索工具与评价工具进行科研产出分析的主要情报源。但是SCI、CSCD等在收录范围、检索效果及检索结果分类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别。每种指标均有其独特优势,但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

SCI和CSCD从引文分析的角度,分别对国家、研究机构、期刊、论文以及作者进行统计分析和排序,主要指标包括:论文收录数、论文被引频次等(见表1)。引文分析与评价功能主要体现在对科研成果、科技人才、科研机构、出版物以及学科本身的评价等。诸多引文分析研究都无法绕过引文分析方法自身存在局限性这一不可回避的事实,引文分析自身的弊端同样在研究人员心目中已形成共识[2]。另外,由于SCI侧重于对母语为英语的国家和地区的刊物及英文科技期刊的收录,一些高水平的科技刊物往往由于出版地或语言因素而未被选收[3],在SCI收录期刊中中文期刊数量较少。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从作者、机构、期刊、专题、基金、出版社等方面对国内科技文献进行统计,其引文链接网络充分利用引文链接组织技术,对所收录的每一篇文献进行引文分析,包括参考文献、引证文献、共引文献、同被引文献、二级参考文献、二级引证文献等,建立深度关联的引文网络。

总的来说,在SCI、CSCD、CNKI三个数据库中,CNKI在对国内科研文献的收录范围上最为全面,同时对检索结果具有另外两个数据库不具有的多种聚合功能,用户检索起来概念明确,检索结果以大多数用户习惯的思维方式显示,用户可直接获得简明直观的各类检索结果数据统计报告。

3 基于CNKI的科研产出的评价方法

笔者以吉林农业大学2010―2014年的科研产出为例,对CNKI[4]的检索结果进行分组分析,利用CNKI的评价指标分类评价研究,探讨利用CNKI对评价我国科研产出能力与影响力的可行性。

3.1 按文献发文年度分组分析

根据CNKI各数据库提供的检索数据统计得出,吉林农业大学2010―2014年间共发表文献13,463篇。从表2可以看出,在2010―2014年间吉林农业大学发文量,虽然总体上呈平稳上升趋势,2012年出现一次明显的上升,2011年和2013年有所下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学校近几年出台的科研奖励政策有关,同时学校职称评定对学术论文数量的要求以及研究生学院对硕士、博士毕业前必须等要求有关。根据表3中数据统计得出,该校5年来核心期刊发文比率平均为52.1%,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论文发文较稳定, 而SCI、EI来源期刊整体呈上升趋势。

3.2 高产量作者(文献作者)分组分析

图1 前十名高产作者所发文献量占总发文量比例图

按文献作者分组可以帮助读者跟踪已知学者的发文情况,从而发现或跟踪潜力学者。根据对检索结果进行的排序分析表明(见图1),2010―2014年间,吉林农业大学发文量位居前10名的作者发文量占本校5年来总发文量的10%,其他作者发文共占比例为90%。

3.3 按合作单位分组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吉林农业大学在2010年至2014年的5年间合作发文单位的情况。其中,与吉林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的合作发文数量位居前三位。该组分析可以帮助学者寻找有价值的研究单位,全面了解该单位在全国的合作部门,显示研究成果在全国的全局分布,掌握其科研影响的广度,跟踪重要研究机构的成果,也是选择文献的重要手段[5]。

图2 2010―2014年吉林农业大学合作单位发文量

3.4 按学科分类分组分析

CNKI将检索结果按照168专辑分类下级近4,000个学科类目进行分组。可以在检索结果中进行详细的学科划分,方便读者进行结果筛选与分析。从图3可以看出,吉林农业大学2010―2014年发文以动物科学及农学、生物类为主。

图3 2010―2014年吉林农业大学不同学科发文量统计

3.5 按研究热点(关键词)统计分组分析

从图4可以看出5年来该校研究热点前10位,其中前7位研究一直比较稳定。可见吉林农业大学作为省级重点农业院校,研究的地域性较强,本省的农作物、经济作物类研究一直作为研究重点。

图4 2010―2014年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热点排行统计表

3.6 按研究获得资助分组分析

基金资助论文数量的多少是衡量某一个学校或其他研究机构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在CNKI数据库中,对不同年份、不同来源基金资助发表的学术文献进行分组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5年内吉林农业大学在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发文量最大,省级基金资助项目发文量较高,该校发文量中基金资助论文比例较高,表明该校或其他研究机构科学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较高。

3.7 科研成果的影响力分析

依据情报(文献)计量学理论,学术论文的被引频次、下载频次、引证文献单位或机构分布等指标的高低可以直接衡量出学术成果影响力的大小。根据CNKI数据库中机构统计项,笔者对吉林农业大学各年发文被引频次、下载频次、引证文献单位或机构分布等指标进行了以下统计。

3.7.1 期刊论文被引证及下载情况。根据CNKI数据库统计,截至2015年1月20日,2010―2014年吉林农业大学发表期刊论文共9,035篇,总被引用频次为16,493次,总被下载频次为946,438次。2010―2011年每年下载及被引频次基本达到平稳趋势,单篇文献平均被引频次达到3~4次/篇,下载频次为150~170次/篇。虽然2012―2014年被引及下载频次逐年递减,2014年被引及下载频次达到最低,究其原因是由于文章发表的时间较短,其被引及下载频次未达到实际数值见表5。

3.7.2 期刊论文引证情况。笔者随机抽取2012―2013年8个月以吉林农业大学作为作者第一单位所发表的80篇期刊论文,根据CNKI数据库中统计的论文被引频次,对每篇论文的引证单位进行统计,得出自引率及他引率分析结果(见表6)。从表中得出,2012―2013年该校发表期刊论文平均自引率为26.6%,他引率为73.4%,他引率值比较有代表性,可以代表吉林农业大学作者发表期刊论文自引率和他引率情况,该校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在校外较有影响,自引情况相对偏高。据统计结果显示,该校自引率较高的一些文献往往产生在同一课题组,这种情况也可以反映出其课题组颇高的生命力和研究方向热门程度,以及资助单位所给予的较高的重视度。

4 结语

笔者通过CNKI对吉林农业大学2010―2014年科研产出的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论文聚类分析指标来看,CNKI在检索结果的处理上可以对我国科技文献的产出率和影响力从总体和不同类型分类上进行客观的统计和描述,除了时间、学科、作者、机构等基本检索指标外,还有关键词、研究层次、文献出版来源、研究获得资助、来源数据库等其他库不具备的聚类功能。同时,知网可以对其检索结果按4种不同方式显示排序,包括相关性、发表时间、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第二, 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中文献数据更新及时,查准率、查全率较高,可以反映出我国科研成果特色,作为科研成果产出评价客体优势,其引文链接网络具有其他同类数据库所不具备的科学性及可行性。CNKI对国内科研文献提供了科学的科研指标分布结论,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CNKI进行科研产出评价工具的可行性。该库可作为国内等同于SCI、CSCD等的大型引文数据库,成为新的科研产出评价工具,对我国科研成果进行比较研究与分析。

参考文献:

[1] 包冬梅.从信息组织视角解析CNKI[ J ].图书情报工作,2009(10):106-110.

[2] 万昊,谭宗颖,鲁晶晶,等.2001―2014年引文分析领域发展演化综述[ J ].图书情报工作, 2015(6):120-136.

[3] 卢秉福,霍丽华.刍议SCI在科研评价体系中的作用[ J ].科研管理,2007(S1):180-183.

[4] 中国知网[EB/OL].[2015-01-20].http://www. .

[5] 李黎,唐亮,高凡.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技巧[ 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9(4):39-42.

林农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CNKI;文献计量;吉林农业大学;期刊论文

中图分类号:G3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0-0229-2

1 研究方法

本文以CNKI[1](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源,检索吉林农业大学2001-2010年期刊论文,并对检索结果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检索条件为发表时间2001-2010年,作者单位为吉林农业大学,匹配方式为模糊,在检索结果中利用“文献分组浏览”和“文献排序浏览”功能进行统计。

2 统计结果及分析

2.1 发文量统计分析

发文量是衡量一个单位学术成果的重要指标,不仅能体现其科研水平,同时也能说明其学术氛围[2]。我校2001-2010年共发文7086篇,图1为各年发文量趋势图,其中增幅最大的分别是2010年(1702篇)比2009年(1081篇)增长了621篇,增幅51.45%,以及2009年(1081篇)比2008年(841篇)增长了240篇,增幅28.54%; 2006-2010年共4987篇,同2001-2005年发表的2099篇相比,增长了2888篇,增幅137.59%;2010年发文是2001年的5倍。如图可见十年间我校发文量呈现稳步增长趋势,特别是近2年较大幅度的增长,说明了我校重视科研和重点学科建设,学术成果和科研水平在稳步提升。

2.2 学科分布统计分析

一般情况下,对论文的学科分布统计所得的数据能体现学校设置的各个学科专业的学术及科研水平,在统计的7086篇论文中,发文量超过100篇的学科为:畜牧与动物医学1307篇,农作物929篇,生物学765篇,园艺496篇,中药学476篇,轻工业手工业390篇,农业经济356篇,农业基础科学342篇,植物保护276篇,农艺学265篇,高等教育230篇,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208篇,外国语言文字154篇,水产和渔业150篇,有机化工123篇,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122篇,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102篇,这与我校主要的学科设置相吻合,也体现了我校以农为优势和特色,面向区域及地方经济建设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全国先进大学的办学目标。

2.3 被引频次及H指数统计分析

被引频次是评价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情况下被引频次越高,该论文的科学知识生产质量越高,原始创新的成分越多[3],论文质量、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关注也就越高。H指数又称H因子,是一种评价学术成就的新方法,H代表“高引用次数”(High Citations),一名科研人员的H指数是指他至多有H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H次。2001-2010年我校被引频次最高的是杨利民、韩梅、李建东共同撰写,发表在《植物生态学报》2001年第1期的“中国东北样带草地群落放牧干扰植物多样性的变化”一文,共被引用119次;同时,我校共有41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41次,因此H指数为41,较高的H指数体现了我校研究论文质和量的高水平上的统一。

2.4 机构合作统计分析

合作发文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机构间的合作情况,而高度合作对合作机构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和发展有很大帮助,近十年与我校合作比较密切的单位有:吉林大学493篇,东北师范大学152篇,吉林省农业科学院110篇,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86篇,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78篇,中国农业大学74篇,军需大学58篇,吉林农业科技学院58篇,沈阳农业大学57篇,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53篇,延边大学51篇,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50篇,从中我们可以分析出我校与吉林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以及国内农业类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较广泛,合作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在今后的发展中我校应加大与省外机构的合作力度,以便更好的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2.5 载文期刊分布统计分析

本文统计了近十年我校发文期刊的分布情况,表1列出了发文50篇以上的21种期刊,共发文2932篇,占总论文的41.38%,其中在《吉林农业大学学报》上最多,为1015篇,占总论文的14.32%,发文50篇以上的期刊中《吉林农业大学学报》、《安徽农业科学》、《食品科学》等13种期刊为2004版或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同时,本文也统计了在所有发文中核心期刊论文共4071篇,占总论文的一半以上,核心期刊论文比较高,说明发文质量相对较高。在21种期刊中《吉林农业科学》、《吉林畜牧兽医》、《人参研究》等13种期刊出版地为吉林地区,其中《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经济动物学报》的主办单位为吉林农业大学,说明我校论文作者投稿倾向于本校和本地学术期刊,而这些期刊也为我校师生提供了阐述学术见解、发表科研成果的平台。

注:标注下划线的为2004版或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标注#期刊出版地为吉林地区

2.6 作者统计分析

表2列出了2001-2010年我校发文60篇以上,年均发文6篇以上的作者,从职称分布上看这20位作者均为教授,符合职称高发文多的普遍规律,他们是我校的核心作者,也是我校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其中发文最多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外籍院士、吉林农业大学原校长李玉教授,他是唯一从事菌物研究的工程院院士,为我国生态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7 论文高频关键词统计分析

关键词是能够迅速、准确地反映论文主题和重点的词,一般期刊论文标注的关键词数为3-8个。关键词频次越高说明相关主题论文数量越多,表3列出了近十年我校发文的前28位高频关键词,其中频次在100次以上的有“玉米”、“吉林省”、“大豆”、“人参”,这些高频关键词所涉及的领域也是我校近十年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3 结语

通过对我校2001-2010年CNKI收录期刊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得出,我校期刊论文发文量呈现逐年稳步增长趋势;发文最多的学科主要有畜牧与动物医学、农作物、生物学、园艺、中药学等;我校的H指数为41,较高的H指数体现了我校研究论文质和量的高水平上的统一;从论文的合作情况上看我校与吉林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以及国内农业类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比较密切;我校论文作者投稿倾向于本校和本地学术期刊,其中在《吉林农业大学学报》上最多;我校发文前20位的核心作者均为教授,其中发文最多的是从事菌物研究的李玉院士;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主要有“玉米”、“吉林省”、“大豆”、“人参”等,高频关键词涉及的领域也是我校近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在统计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发文没被CNKI收录,所以统计结果可能会比实际少,但本文的统计分析能概括我校近十年发表国内期刊论文的整体情况,希望为我校在实现以农为优势和特色,面向区域及地方经济建设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全国先进大学的目标的进程中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CNKI[EB/OL].省略.

[2] 张立娜. 基于CNKI的长春大学2006-2010年期刊论文计量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19):16-18.

[3] 缪新华.我国论文数量排序世界第五说明了什么(2003-12-19).[EB/OL].www.省略/GB/keji/1059/ 2254529.

林农业论文范文第6篇

2012年年初,吉林农业大学为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年活动。自“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年”活动启动实施以来,全校各学院、科研平台、相关职能处室注重把握“坚持科学谋划、突出优势,坚持科教联动、整体推进,坚持整合资源、统筹兼顾,坚持形式多样、务求实效”的基本原则,各单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以工程带活动、以活动促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年”活动扎实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科技创新工程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科研工作业绩评价机制。在今年的职称评聘过程中,将开展农技服务绩效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价体系标准中,逐步推进推广型教授、研究员等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二是建立良好的校内外联合协作机制。在全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申报过程中,由该校牵头,联合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大学农学部、东北师范大学、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和中粮集团等大型企业及产粮大县等共计20家单位申报了“国家商品粮基地可持续发展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目前,该中心已经被评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三是学校进一步凝练了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理清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长白山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六大类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科研优势和科研团队。四是加强了农业科技攻关。五是推进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在人才培养工程方面,一是深化教学建设与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具有该校特色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现已在2012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植物保护专业和动物医学专业新生中,全面实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吉林农业大学延边肉牛牦牛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与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大豆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成为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批准的首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二是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积极开展优博培育工程。该校共有14篇论文喜获2012年吉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1篇博士学位论文荣获国家“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填补该校博士学位论文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的空白。三是实施人才奠基工程,推进就业创业。首次实现部分专业一本招生,将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医学两个专业首次升入吉林省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实现了学校重点批次成规模招生零的突破,成功迈出学校招生层次提升的重要一步。四是加大倾斜政策力度,培养优秀涉农人才。五是依托国家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吉林省农村党员干部实践培训基地、吉林省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基地等平台,提升了农村实用人才能力。

在社会服务工程方面,一是以中国农交会、长春农博会等为载体,大力推介学校科研成果。在长春农博会上,学校共组织11个院级单位展示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的种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成果、新品种等120余个科研成果。在历时十天的展示中,到该校展位驻足参观的人达20余万人次,索要该校种养殖科普资料3万余份。借助农博会这一平台,连续参加了10届农博会的该校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吉林农大品牌效应,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吉林省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二是创建“网络支农团校”,设立了专家门诊、短信平台,通过吉农青年人QQ群、手机群、博客、微博等新媒体,对农民种植、养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学校还根据今年春旱实际,制定了春耕生产指导方案,组建了15支科技小分队深入九台、榆树、松原等地农村指导农民春耕生产。学校团委组建了30支由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组成的科技兴农服务团队,与榆树、德惠、农安、九台、双阳等地区的三十余个村镇结成共建帮扶对子,利用双休日、节假日与基地直接进行对接帮扶,赢得了当地政府及企业的高度称赞。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在该校校地对接科技兴农基地检查指导工作时对该校校地对接科技兴农活动给予充分肯定。三是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农技服务活动、农业科技新成果的示范推广、决策咨询服务等手段,逐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吉林农业大学)

林农业论文范文第7篇

1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发展的路径

1.1以提高学术质量为目标,加大选题和约稿力

度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5]。学术质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选题的质量。选题不当或失策,即使后续工作环节做得再好,也不能出版社会所需的优质刊物。抓选题日益成为科技期刊工作的重点[6]。科技期刊的选题和组稿,应抓住当前某个学科的发展动向,不失时机地反映最新成果,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7]。为此,科技期刊编辑必须转变工作方式,不能被动等稿,要主动约稿。《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的做法是:依托吉林农业大学的学科和专业优势,紧紧围绕国家农业科学技术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围绕国家和吉林省农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确定选题和报道重点。跟踪校内外农业科学学术研究前沿,拓宽稿源渠道,加大优秀稿件约稿力度。所谓优秀稿件就是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真实性和科学性的稿件[8]。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归根结底取决于来稿质量,优秀稿件是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根本保证。在新媒体时代,对优秀稿源的争夺更加激烈[9]。因此,要想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首先就要狠抓优秀稿件,多方式、多渠道地吸纳优秀稿件,充分发挥编委和审稿专家的作用,跟踪重大、重点科研项目[10],稿源要多向化,不限定内、外稿比例,要面向校内外、国内外组稿。具体做到:(1)瞄准校内研究者承担的省级以上基金课题,追踪研究进展情况,以数字版的形式优先报道其阶段性研究成果。(2)了解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动态,特别是了解学科带头人的科研状况,把他们正在研究或准备研究的带有方向性、研究价值高、能反映最新成果的课题列为重点,优先组稿。(3)拟定学报论题,有针对性地参加大型学术会议,进行意向性组稿。(4)优稿优酬,奖励优秀论文,充分调动作者的投稿积极性,减少内稿外流。(5)积极参加学术报告会、研讨会、科研成果鉴定会、科技信息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等,参加校外有关科技期刊发展的各种学术会议、研讨会等,了解各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最新研究进展,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和组稿,并向校内外相关专业的专家约稿。(6)优化了栏目设置,以提高学术质量为目标,增加了“专家特约稿”栏目,每期学报刊登1~2篇专家特约稿,反映学科最前沿科研成果和科研进展。此外,制定了《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稿件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

1.2严格审稿,把好学术质量关

严格执行“三审”制度,从源头把好学术质量关。科技期刊的审稿原则应是:在保证审稿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审稿周期;审稿制度应是“三审”和“双盲”审。坚持“三审”制度,可以严把学术质量关。《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的做法是:(1)组建起由数十名国内外专家组成的编委会,建起由数百位国内外审稿专家组成的数据库,编委、审稿专家、作者、读者实现了国际化,制定了《吉林农业大学学报》审稿制度(三审制)。(2)使用稿件采编系统进行审稿,稿件通过采编系统进行“三审”,即编辑部收到稿件后首先由编辑对稿件进行初步审读和评价;初审通过的稿件,由2名外审专家复审(双盲审);复审通过的稿件最后由主编终审。审稿中严把质量关,严格执行学术不端检测制度,经检测,重复率超过规定比率的稿件一律退稿。(3)由于高校科技期刊的内向性使编辑和审稿人的学术把关难免不受人际干扰,所以除坚持“三审”和“双盲”审外,还对校内稿件实施了投稿推荐制,这是高校科技期刊论文质量前期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多层制约,加大审稿力度,可减少人情稿,有利于提高学术质量。此外,在“三审”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建立了《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的阅评审读及同行评议制度,由专人负责。审读出版内容、检查出版形式和出版质量,并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审读和阅评报告。

1.3加强编辑过程质量控制,提高编校质量

期刊编辑部要重视编辑在稿件加工过程中的再创作。在加工稿件时,根据专家审稿意见和刊发要求,编辑应反复与作者商讨,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层次加工,突出研究成果的新观点和新进展,使论文的论证更严密,条理更清晰;同时,严格遵守并全面执行最新版本的国家科技期刊编排标准和规范,并将执行标准情况作为编辑业绩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从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标引到参考文献著录,从公式符号、图表、量与单位、数字的审改到文字使用,其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都要提高,要达到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为此,《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制定了编辑加工制度、校对制度(五校制)、编辑部工作守则、编辑部人员岗位职责及考核办法,并严格执行。稿件的编辑加工实行责任编辑制度,为减少差错,由责任编辑交叉校对、执行编辑专项校对、主编终审终校。此外,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专项校对方法,实践证明,采用专项校对方法进行校对,可以大大提高校对质量和校对效率(关于专项校对方法的使用将另文报道)。

1.4缩短出版周期,提高信息时效性

信息及时更新就是学报刊载论文的时效性,即论文的出版周期。出版周期对科技期刊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传统科技期刊的传播速度无法与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相比,与互联网的即时相比,以季刊、双月刊、月刊等纸质版形式出版的传统科技期刊,在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上不可同日而语[11]。目前,科技期刊普遍存在出版时滞过长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期刊的发展,同时也是导致一稿多投、优秀稿源外流的一个重要原因。要缩短科技期刊的出版周期,就应加快编辑出版流程的速度,提高出版效率,将期刊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双月刊改为月刊、月刊改为半月刊或旬刊等,同时要增加每期期刊的发文量,提高信息密度。针对出版周期偏长的问题,《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的做法是:(1)以审稿质量为第一原则,优化了审稿专家库,使用科技期刊稿件采编系统(Ver2.0)进行审稿,极大地提高了审稿效率,缩短了审稿周期,同时优化了编辑出版流程。(2)利用网络出版发行,即作者所投学报的论文在通过外审、定稿及编辑加工后,能够第一时间以数字版的形式在“中国知网”上先期发表,即优先数字出版。实践证明,优先数字出版有效缩地短了出版周期,提高了信息实效性,使作者研究成果的首发权及时得到确认,吸引了众多读者和作者。(3)为尽快有效地传播和展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学报版面由120页增加到128页。版面增加,载文量增多,缩短了稿件在编辑部的滞留时间,使信息时效性增强。

1.5应用新媒体技术,促进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作者、读者、审稿专家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成为了可能。科技期刊编辑部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网站和平台,并使用专业的稿件采编系统[12],以方便作者投稿、专家审稿、编辑改稿、作者查询稿件处理状况等。期刊编辑部要重视期刊的网站建设,不断充实网站的信息量。通过期刊网站,作者、读者、审稿专家可以对本刊有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同时借助期刊网站这一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在与新媒体融合方面,《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的做法是:(1)创建了网络编辑出版网站和平台,自2006年3月开始使用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的科技期刊稿件采编系统(Ver2.0),投稿、审稿、传稿等一系列编辑出版流程都在网上完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期刊出版时滞,增强了信息时效性。(2)引入了DOI(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使学报发表的论文在数字时代有了唯一的“身份证”号码,有利于本刊论文数字资源的长久保存和唯一识别;通过DOI系统,读者可以在任何一个文献检索平台实现引文到全文的链接,从而实现一站式检索和阅读。(3)2015年7月开始启用了IPAD移动阅读平台,满足广大读者、作者及农业科学研究者对学术期刊移动阅读的需要。(4)推出了期刊公众服务号。2015年8月《吉林农业大学学报》微信服务平台正式开通。该微信服务平台可实现微信阅读当期文章、阅读过刊、阅读推送文章、查稿、审稿提醒、实时消息和公告、压缩版论文传播等功能。⑤实行了优先数字出版和全文免费浏览下载,2015年开始加大了优先数字出版力度,同时建立起与网络出版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1.6坚持改革创新,拓宽宣传渠道

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任何一种期刊出版后,如果不宣传自己,不推销自己,就很难被广大读者和作者所认可,也就不会被关注[13]。因此,要想扩大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加快国际化进程,期刊编辑就要积极地宣传自己的刊物,并加大宣传力度,让国内外作者、读者了解本刊的特色和报道范围,加强与国内外优秀期刊的交流与合作,争取进入更多的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和数据库。一是要向国内外主要图书馆、高校、相关学科的科研院所和文献检索机构主动赠送自己的当期期刊;二是尽可能参加国内外有关学术会议及期刊编辑年会,向与会人员宣传或赠送期刊,让更多的人了解本刊的存在和发展;三是通过网络宣传期刊,这是一种快捷、直观且经济的宣传方式[13]。四是充分利用高校科技文献对外交流的渠道,通过学校图书馆与国外的检索系统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来宣传自己的期刊。《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的做法是:(1)创办特色栏目,使有效版面相对集中于优势学科,以局部带动整体,以集中体现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的学术优势和地方特色,从而使学报形成自身的学术特色,即品牌。(2)充分利用学报的封二和封三,加大吉林农业大学的学科建设、科研成果、优秀人才(如长江学者和长白山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等方面的宣传力度,以展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风采,扩大学校的学术影响。

1.7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培养现代编辑人才

新媒体时代赋予了传统的科技期刊与编辑手段以新的活力和内涵,这给科技期刊编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而且这种考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变得刻不容缓。这给期刊编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编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亟待提高。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必须转变观念,增强时代感和紧迫性,树立现代编辑理念,提高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这就要求期刊编辑不仅要具备传统意义上的素质和能力,还要补充、更新并优化知识结构,要努力学习现代编辑理论和编辑技术,提高捕捉信息的能力[14]和新媒体应用能力。此外,科技期刊编辑还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这是审读、鉴别、选择稿件的要求[15-16]。《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非常重视编辑队伍建设,每年组织编辑人员参加岗位培训和轮训至少3人次,全员持证上岗。要优化编辑知识结构,改善学历结构,加大对青年编辑的培养力度,鼓励青年编辑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的科技期刊编辑人才队伍。

2总结

林农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不健康食品;影响因素;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R155.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01

一、不健康食品的解读

本文将腌制食品,肉类加工食品,防腐剂随意添加的食品,饼干(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方便面,罐头,冷冻甜品,话梅蜜饯,油炸、烧烤类食品以及学校周边的小摊小吃,麻辣烫、麻辣拌、麻辣香锅、米线等食物归类为不健康食品。

二、调查问卷设计,发放

1.调查对象及抽样方法:选取三个年级十个分院300名学生进行分层抽样。

2.问卷设计:将不健康食品分为主食类和零食类。影响因素分为四个方面,即学生自身素质,家庭影响,校园及周边就餐环境及食品本身特点。

三、不健康食品摄入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四、因子分析模型的建立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对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大学生不健康食品摄入的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群体的不健康食品摄入情况。影响因素中最为突出的是流行性因素即学生们更关注食品的外观、广告,容易受周边热潮的影响,此外,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影响作用也不容忽视。希望学生们增强健康意识,更多地注重健康饮食,尽量免受不健康食品的诱惑,在追求流行个性化的道路上健康、快乐地生活。

参考文献:

[1]徐可进.现代不健康食品的解读与思考[J].长春中医药大学,2006.

[2]王伯金.吉林省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和行为调查的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邓若冰.电视食品广告对城市小学生健康影响研究――以江苏为例[J].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作者简介:张文利(1992-),女,河北承德人,满族,学生,所在学校: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文理学院,研究方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侯方博(1982-),女,吉林省吉林市人,汉族,讲师,所在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文理学院,研究方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通讯作者。

林农业论文范文第9篇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CN:22-1367/S)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主要刊登我校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学术活动简讯、动态等,是广大教职员工,科技人员学术交流的园地,为广大教师、科研人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对外进行学术交流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林农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公外英语教师;科研;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315-03

当今,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提高中国国民的综合素质和民族创造力尤为重要,只有拥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才能在未来的世界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1]。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要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高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必须强大。高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学科发展、师资力量和知识创新的水平,而科研工作则是高校工作上水平、学科建设上台阶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高校的科研实力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是高校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笔者对普通高校公外英语教师科研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目的在于总结以往所取得的成绩、发现其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供普通高校及其公外英语教师借鉴。

一、研究对象及内容

本研究对象为吉林农业大学英语公共课教师65人(含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教师),其中教授两人,副教授12人,讲师33人,助教18人,调查分析这些教师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四年间正式发表的论文、立项的课题、出版的著作、获奖等。

二、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统计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正式发表的论文、立项的课题、出版的著作、获奖等按期刊级别、立项来源、著作性质和获奖情况进行量化研究。本研究统计的各项数据中的课题立项和科研课题获奖按照主持项目统计,出版的著作及其获奖情况按照参编者(主编、副主编和编者)分别统计。数据来源于教师自己上报的各项信息,吉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进行统计所得数据资料库。

三、研究结果

(一)课题立项

课题立项情况(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吉林农业大学公外英语教师在四年间申请课题47项,其中省级21项,校级26项。没有部级课题,副教授申请省级以上课题人均为四年1项。中级职称以下的教师申请省级课题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其原因主要是由学科特点决定的,与自然科学相比,人文社会科学的项目很少,申报难度大,而且经费不足,所以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师尤其是公外英语教师申请课题非常艰难。

(二)

情况(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吉林农业大学公外英语教师在四年间共147篇,其中重要期刊4篇,核心期刊13篇,省级期刊94篇,论文集36篇。所有这些论文没有1篇是在纯外语类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说明外语教师在纯外语类专业期刊上发表文章的难度很大,同时能反映出公外英语教师论文写作能力较弱。为了应付对职称评聘、学科建设和个人的发展等教师不得不写科研论文,由于科研立项少,层次低,所以很难写出质量高、学术价值大的科研论文。

(三)著作

著作出版情况(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吉林农业大学公外英语教师在四年间出版著作25部,其中教材14部,教辅11部。在出版著作数量方面未表现出职称的差别,只不过是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在著作编写中承担主编和副主编的任务,而中级以下职称的教师承担编委的任务。

(四)获奖情况

获奖情况(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吉林农业大学公外英语教师在四年间共获奖20项,其中论文获奖8项,课题获奖6项,著作获奖6项。在这些奖项中,除了论文有讲师获奖1项之外,其余奖项均被具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获得。这说明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其论文和著作的质量高。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1.科研机制不完善。职称高的教师科研立项的几率比职称低的教师要高,原因是科研管理机制存在不足。因为规定省级以上的科研立项要求主持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如果讲师要申报课题必须有两名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推荐,致使低职称的青年教师申请课题的机会很小。

2.重视不够。(1)学校重视不够。英语是门基础课,以教学为主,科研只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因此学校重视的程度不够。从科研经费的投入上就可以看出,高校科研的大量经费投向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经费很少。而在有限的经费分配上主要分向高级职称的教师,高级职称的教师在科研立项上占主导地位,尤其是省级以上的科研项目上,讲师和助教几乎没有机会立项[3]。甚至因为学历和职称的原因,使青年教师没有申请省级以上科研课题的机会。在某种程度上出现论资排辈的现象,而且学校很难按申请课题经费的1∶1配比使经费到位。(2)教师本人重视不够。由于高校扩招,外语又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所以公外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高校教师的生活待遇普遍过低,与社会中高薪阶层的收入相比差距较大。还有目前利益分配平均主义比较严重,没有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4]。目前具讲师职称的青年教师主要是1998年后参加工作的,没有享受到政府的福利房待遇,而绝大多数教师已经组建自己的家庭,生活开销很大,包括购房、子女教育、赡养父母、交通等,因此这一群体的外语教师承受巨大的生活压力,为了满足正常的生活需求,只能自找出路,那就是到外校兼职代课。导致部分公外英语教师成了一台“教学机器”,无暇顾及科研[5]。严重地割裂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把教学和科研对立起来,致使这些教师没有足够的经历投入到科研上。

3.申报获批的项目少。由于学校名目繁多的量化考核和职称评定的需要,科研成果成为个人职称晋升、奖惩和福利待遇提高的途径,也成为衡量个人能力的硬指标[5]。因此,外语教师积极抓住每年一次的课题申报机会,令人失望的是获批的科研项目比例很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但主要是项目的数额限制,每年申报成功的比例占申报项目的18%~20%;此外,具有副教授职称的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较低。

4.托期现象严重。目前申请47项省级和校级课题中,只有8项省级课题有经费,经费共计43 000元,其余 39项均没有经费。而且有经费的课题学校按1∶1配比的经费没到位。做课题所需的各项费用(如调查问卷、、制作光盘、搜集资料等)很高,课题经费远远满足不了完成课题的需要,需要课题组成员自出经费,因此导致部分项目不能按期结题。

五、解决问题的对策

1.完善科研机制。高校应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在科研课题申报制度上,尤其是在校级课题申报中应向青年教师倾斜,以锻炼其科研能力,在省级课题申报中应打破论资排辈的机制,给予青年教师同等申报的机会[5]。建议由学校组织聘请国内相关学科的专家对参与职称评聘的教师发表的所有论文的价值进行评定,而不是依据期刊的级别确定论文的质量。科研奖励也应按论文质量评定。

2.学校加大投入力度,搭建科研平台。学校应该采取一些激励政策,通过对科研成果,如论文、课题、著作等进行分级量化,根据论文期刊和课题的级别及数量进行奖励[6]。对所有课题都应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调动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学和科研齐头并进。

3.提高科研意识,挤时间搞科研。英语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教学和科研并不矛盾,二者是相互促进的。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搞科研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而且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工作。尽管目前外语教师的科研水平受到种种因素制约,但要充分认识到搞科研对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教学水平以及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因此,作为一名公外英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增强科研意识,其次要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教师应充分利用时间,捕捉信息,了解教学研究领域最新进展,把握科研最新动态,紧跟科研前沿,明确科研方向,选择科研课题[7] ,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多学习,多实践,努力提高科研水平[8]。同时要协调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

4.协调教学和科研,按期结题。按《大学英语课程要求》,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的教学任务在大一和大二两个学年完成,每个学期有具体的教学任务,每位教师必须完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否则,会影响教学进度,无法继续开展教学工作。没有完成任务的教师会受到惩罚,结果会影响教师的职称评聘、评优选先、岗位津贴等。因此,每位教师都能按期完成教学任务。同样,由于主观因素导致课题不能如期结题的,也应建立一些有力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教师搞科研的积极性,使科研真正做到服务于教学。教师以本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主,在有精力的前提下可做兼职,但不要让兼职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光.从科学发展观看高校体育教师科研的重要性[J].河南财经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93-94.

[2]钟雅苏,闵向阳.面对新世纪的高校科研管理新思路[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9):50-52.

[3]程前光.高校青年外语教师科研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9-30.

[4]李庆峰,吕澜.高校专业教师兼职对育人的负面效应[J].上海高教研究,1998,(科教兴国专辑):104-106.

[5]高扩昌,任桂婷.普通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与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53-156.

[6]寇楠.高校科研激励机制完善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8.

[7]王宏军.关于培养高校英语教师科研能力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12):78-79.

[8]王燕,何凤玲.外语教师在职提高的有效途径[J].科教文汇:教育教学,2008,(8):23-24.

Investigation on Scientific Research of English Teacher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NG Yong-yan1,WANG Wei-li2

(1.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118,China;

2.Jilin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Changchun 130062,China)

Abstract:The method of statistical literature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re used to obtain statistic data and analyze the numbers and grades of papers,projects,works and awards of English teachers in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rom Jan.2006 to Dec.2009.The purpose is to summarizeachievements,find problems,analyze causes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so that commo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English teachers can learn lessons from them.

上一篇:农村科技论文范文 下一篇:全球化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