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家访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4 18:21:06

空中家访总结

空中家访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体育 拓展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拓展训练是一种先行后知的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和理念,以其较强的趣味性和较好的培训效果在我国普通高校逐渐开展。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艺术系现状的调查发现意志力薄弱、缺乏团结合作意识、缺少自我挑战精神在体育艺术系同学中普遍存在。

1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艺术系限选课程开设情况及表演专业学生特点

纵观全类课程,没有涉及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和室外活动的课程,在最新的教学大纲里,体育艺术系更加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这一部分,增加了游泳课等体育课程,作为趣味性较强的拓展训练会吸引更多学生的眼球。

体育艺术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思维活跃但散漫,理想化,惰性是大多数艺术系表演专业学生的主要特点。

2.2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艺术系开设拓展训练限选课的必要性

2.2.1符合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课程,能提高大学生在面对困难、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心理素质和团队能力,这些良好的素质和能力完全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的要求。

2.2.2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促进作用

拓展训练刚好可以锻炼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比如,高空断桥,这个项目就是旨在培训学生在高空中如何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在遇到困难时或在逆境中,挖掘自己的潜力,激发自己的斗志,挑战心理极限,超越自我。

2.2.3增强学生的创造和实践能力

拓展训练的一些项目也都是需要学生用创造性的思维去解决项目当中遇到的困难。拓展训练项目中的“孤岛”能够培养学生创造精神。项目中没有人教你怎样去完成,才能找出完成项目的正确方法。你会发现,你的思维,你的实践动手能力将是你完成项目的重要因素。

2.2.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拓展训练的一些项目就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拓展训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和平台教会学生怎样去进行沟通交流,怎么样去进行分工合作。

2.3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艺术系开展拓展训练课的可行性

2.3.1拓展训练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通过专家访谈法访谈到社会体育系拓展训练专项教师、博士、硕士生导师牛志培老师、张建老师,他们表示:拓展训练中有些空中项目看起来非常惊险,但只要合理进行正确的保护是绝对可以保证学生安全的。

2.3.2项目的设计更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拓展训练目的是使学员在愉快的参与中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感悟道理。拓展训练又具有很好的趣味性,它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而体育艺术系学生的感兴趣程度很高,为拓展训练限选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3.3北京体育大学具备开设拓展训练课的条件

北京体育大学是全国一流的体育大学,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在北京体育大学综合馆南侧就有现成的拓展训练场地,这给体育艺术系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提供了有力保障。拓展训练专项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知道如何引导学生,以及从学生的行为判断出学生性格类型从而知道以何种方式教育学生。教材也丰富多样。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拓展课程作为一门课程在北京大学体育艺术系开设是可行的,它寓教于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适应能力,拓展训练课程对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艺术系学生于知识、于能力、于情感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开设拓展训练课程利大于弊。

3.2 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总结教学经验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和教学方式,更多地以体育艺术系教学特色出发设置教学内容。拓展训练课程前景广阔,内涵丰厚,可开发的资源颇多,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新型项目,有待教师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朱奇志,王安翔,邓艳香.高校开展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J].体育科技,2009,3(30):13-16.

空中家访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家庭生态系统;家庭教育;家访;心理健康

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作为本校四年级某班的班主任和年级组长,笔者根据提前做好的计划,在征得家长的同意后,一起对学生小李(化名)进行了家访。这次家访意义重大,启发笔者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家访以及相关的家校合作问题。

一、家访实录

通过一个学期的观察和了解,笔者发现:小李是一个心地善良、聪明活泼、精力旺盛的十岁男孩,思维敏捷、条理清楚,学习成绩比较优秀,也很热心班级生活;但个人行为习惯缺乏必要的自律,卫生习惯较差,空空的书包几乎永远“躺”在地上;学习比较粗心,做事冲动,在没有听清楚老师要求的情况下就将刚刚出好的板报擦得一干二净;易激惹,遇到问题倾向于指责他人;在某些方面过分自信,而在另外一些方面又很自卑,对老师给予的积极评价持否认态度。

他的父母都是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所以对待家访的态度也很积极。家访之前,根据上述情况,我们确定了本次家访的重点: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和家人一起帮助孩子找到各种问题的根源,寻找对策,从而提高生活和学习自律能力,学会包容和理解他人。根本落脚点在教育孩子。

家访当日,小李父亲因工作原因临时不能参加,接待我们的是妈妈和姥姥。从一进门就明显看出,孩子对于老师的到访很紧张、很拘束,甚至躲躲闪闪,完全失去了学校生活中的活泼好动。妈妈叫了几次,他才拘谨地坐在我们和妈妈的中间。

谈起孩子在校的积极表现,妈妈并未作过多反应;而一说起个人自律、卫生习惯和为人处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妈妈便开始语速极快、滔滔不绝地数落孩子的各种不是,苦口婆心地讲一堆道理,根本不给孩子插话的机会;“我们当年……,你怎么现在……”这样的句式,成为她多多次反复使用的句式;数落的时候,多次用右手食指在空中指着孩子的脑袋;有时候,妈妈还“爆料”了孩子一些很“丢人”的小毛病,引发孩子胆怯而又绝望的强烈抗议……在这个过程中,小李的脑袋始终耷拉着,而且越来越低,满脸的愧疚与无奈……

二、家访分析

一个多月过去了,这个镜头深深地烙在笔者的脑海中,始终挥之不去。最令人惊讶的,不是家人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也不是姥姥对孩子学习的精细辅导,以及对他生活起居无微不至的照顾,而是母亲与孩子之间别扭而又再熟悉不过的沟通方式。一个总处于母亲咄咄逼人地指责与否定中的孩子,一个总被与过去“踏实认真、懂事明理”的父母进行比较的孩子,一个尊严和颜面被轻易践踏的孩子,即使再聪明伶俐,也不会培养出积极的自我意识,无法形成健康的自我价值判断。这样的孩子,内心固然是自卑的,有时还会用极端的自负来掩饰这种要命的自卑。孩子从这种不恰当的亲子互动中学到的不是积极健康的心态,而是同样以批评、指责的方式对待他人。另外,外婆对他生活上的无微不至、学业上的精细辅导,看似帮了大忙,实则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他学习与生活能力的相对薄弱;爸爸工作繁忙,学习和生活多是妈妈和外婆料理,性别比例的微弱失调,也致使他性格中缺乏一些阳刚气质。至于冲动、浮躁,可能与天生的气质秉性有关,也可能与父母亲子互动中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关。遗憾的是,爸爸不在场,无法看到一张完整的家庭生态系统图。

在与孩子妈妈交谈的过程中,笔者逐渐发现,实际情况与最初设想已相距甚远,疑惑也随之而来:家访最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具体的学习、行为问题,还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父母的教养方式及整个家庭系统存在的问题?

三、家访带来的思考

(一)家庭教育谁来管?

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冯那斯基说:“如果将一个家庭在孩子身上所有投资以‘1’为计算单位,那么父母就应将其中的50%投资在家庭教育上。因为在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成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就成了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成为什么样,全靠父母塑造。”[1]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俊彦老师也认为: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具有明显的启蒙性、持久性、感染性和全面性等特点。[2]小巫、包林运等著名育儿专家更是以鲜明的态度强调“育儿先育心”的态度[3],孩子的教育问题归根结底在于父母人格是否健全与成熟。而以系统论为指导的家庭治疗理论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家庭中个体出现的问题,必须要放入整个家庭系统中寻找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对策。[4]所以,在以父母等成人为主导的家庭教育系统中,养育者的教育背景、责任心、教育理念和相应的教养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亲子沟通模式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将会持续孩子一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凡为人父母都心知肚明,可又有多少父母是合格的父母?多少家庭系统是健康和谐的系统?又有多少家庭教育是成熟有效的教育呢?王阳明曰:知而不为者,为不知也[5]。实践的力度与理论的深度密切相关。

2.“有效”家庭教育的缺失

社会所有的正当职业都需要持证上岗,且有各种继续教育和培训得以跟进,支持后盾强大有力。尤其作为教师――“青少年教育主阵地”的学校教育中的教育者,国家对我们在继续教育中的投入极其重视,有理论、有机构、有常抓不懈、与时俱进的举措,而唯独对处于家庭主导地位中的养育者的教育――即如何做合格的家长,则没有专门机构或部门去统一管理,导致很多家庭的家庭教育处于围绕学校教育或者探索性空白阶段。

也有少数家长懂得提高自身作为“家长”的素质,通过参加各种相关培训或读书学习进行自我教育,但更多的家长则根本不懂少年儿童发育和成长的基本规律,即根本不懂孩子。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说:“不懂得孩子,就不懂得教育。”她根据责任心和是否懂教育,把家长分为三类:第一种是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这种家长的孩子特别容易培养成功;第二种是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这种家庭里的孩子也有成功的可能;最可怕的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类家长,即不懂教育却有责任心的,大量失败的孩子差不多都由这类家长制造出来的[6]。“有效”家庭教育的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就小李一家而言,父母都是公务员,受过高等教育,对孩子的教育也相当重视。但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由于存在对自身人格完善与否缺乏足够清醒的认识,以及对相关教育和发展心理学知识有所欠缺等问题,导致孩子在性格中存在一些重要缺陷。小李还算是幸运的,笔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接触过诸多比小李父母更为“成功”和“优秀”的家长、孩子却有更多问题的案例。

家长作为家庭教育主导者的素质和能力的欠缺,家庭系统存在的诸多漏洞,以及基于二者之上产生的家庭教育问题都亟待关注与解决。

3.家庭教育谁来管?

2006年全国人大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然而,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关颖敏锐地指出:“尽管我们国家的家庭教育指导网络遍布各地,各种家庭教育指导方式迅速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家庭教育指导,但是就数以几亿的儿童的家庭而言,依然是杯水车薪。”[7]

那么,目前这个阶段,家庭教育到底谁来抓?!

笔者认为,家庭、学校、社会地位必然是平等的,合作的方式必然是共育的,但平等、共育并不意味着平行或简单的交叉。在目前缺乏家长持证上岗和继续教育等相关制度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肩负起一部分教育家长的任务,给家长必要、正确的教育指导。一些地区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已经开始探索由学校主导的“家长学校”模式,例如武汉市桥口区崇仁路小学开设的“家长学校”,就进行了许多积极有益的尝试,开展了很多新式新颖、收效甚好的实践活动,非常值得同类学校学习与借鉴[8]。

然而,学校的精力毕竟有限,学校教育的主要对象仍然是学生,在教育基金投入和拥有从事家庭教育理论专家相对匮乏的地区和学校,长期、大范围地开展以专家指导为主要阵地的“家长学校”也有待斟酌。还是找不到问题的出路?

(二)传统家访的革新

1.家访――或许是合适的渠道?

如果采用新的形式大范围地实施起来有些困难,那么是否可以“换药不换汤”,用新理念、新思路武装旧形式?笔者认为,将学校的日常教育、最普通的家校合作变成隐形的“家长学校”,可能更具实效性。几乎所有中小学都采用的家访、老师与家长的电话及面对面沟通,都是很好的教育契机。笔者所在的学校还设置了学校、年级及班级家委会,每年都有面对所有家长的家长开放课,都是很好的媒介。大爱无痕,润物细无声,无痕无声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况且,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这一阵地的引领者――教师,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知识,“阅生无数”,对于各种家庭教育情况比较熟知,可以总结出很多优秀的经验来,有必要在家访或进行其他形式的家校合作中对家长进行相关指导。

在众多家校共育、合作的方式中,家访是教师观察一个家庭生态系统最好的渠道,也是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有效指导最好的方式之一。在学生家庭中,面对教师,家长与学生也许会有所保留,甚至存在潜意识的防卫,但这里是观察家庭关系和教养方式最自然、最生态的场所,相对于学校或其他场合,家长和学生在心理上更易放松,呈现的东西也更自然,细心的教师会通过家长与学生最微妙的行为举止和无意识的亲子互动,捕捉到最真实的亲子沟通模式,房间陈设等物理环境因素也可以提供一些必要的补充与支持。这种实地考察的方式,有时甚至比家庭治疗师在咨询室里更具优越性。

如此具有优势的方式,是否被充分、合理地利用了呢?

2.传统家访可能存在的问题

笔者曾与多位基础教育的同仁进行了有关“家访”话题的交流,也查阅了相关资料,无论是从理论还是经验的角度,绝大多数教师都习惯性地将家访的主要目标定位于如何解决孩子的问题,就如同笔者对小李家访最初的预设一样,仿佛谁都没错,只有孩子错了;即便看到家长也存在一定问题,但最终也只是聚焦于如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聚焦于对他们进行学习与行为方法的指导。也许这种具体指导会比较立竿见影,但只能治标。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家长对自身和整个家庭的问题都缺少足够的反思与改进,就如同看到冰山的一角。这就是为什么教师对有些孩子进行了数次家访,其他形式的家校沟通也不在少数,但孩子的学习和行为问题始终会有反复的根本原因。

或许传统家访还有其他问题,但目标定位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因为它同教师与家长各自的教育理念息息相关。

3.如何“换药不换汤”?、

前面说,家访可以“换药不换汤”,家访是“汤”,访的目标、对象和内容是“药”。实际上,“换汤”容易,“换药”难。教师并非个个都具备先进、全面的教育理论,也不是专业的家庭治疗师。在这里,笔者只提供一种可能性或思考的方向,未必符合各校实际情况。

既然家访的目标、对象和内容才是真正的“药”,那么革新家访思路就要从这三方面下手。

第一,家访的目标应该怎样重新定位?孩子首先是生活在系统中,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对孩子的影响具有持久性和全面性,孩子的问题首先是家长的问题,那么家访时就应把焦点聚集在家长的教育背景和教育理念、亲子互动方式,以及整个家庭氛围等家庭生态系统的要素上,通过对这些要素的了解和分析,理出孩子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头绪,再进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无论对策的表现形式如何,最关键的不是在于改变孩子,而是通过引导让家长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才是根本原因,指导他们首先从改变自己做起,进而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健康的亲子互动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孩子的问题自然会得到有效的改善。简而言之,家访的目标应该定位于改善以家庭教育为主的家庭生态系统。当然,这个前提假设是,教师作为学校教育者在人格上是相对完善的,教育理念是相对正确的,至少要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并且愿意主动改变自己。

第二,家访的对象是谁?既然家访目标主要针对家庭生态系统,那么家访的对象就应该是所有的家庭成员和家庭物理、心理环境。在这里,教师的角色有点类似于家庭治疗师。

第三,家访的内容都有哪些?基于目标和对象的定位,在家访内涵上就要比传统家访更丰富、更全面,包括:沟通孩子表现出的主要问题,并达成共识;了解家长各自的基本情况、教育背景、教育理念、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家庭物理环境等等;教师对上述因素的梳理与分析,指导或与家长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当然,上述只是初步构想,而且即使是专业的家庭治疗都需要多次才可以使得问题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家访想要一次性解决问题也不太现实,但这毕竟是一个方向。更为重要的是,与心理学领域的家庭治疗不同的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随时接触学生,并对他们进行自然观察和干预,还可以随时与家长进行各种沟通,把家庭治疗的理念和日常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可能更有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

要达成上述家访目标,最关键在于学校对教师的日常培训。培训形式可待商榷,但最核心的理念是培养教师要从关注儿童内在成长、关注家庭生态系统、重视家校共育的角度去看待少年儿童教育。

其实,家访只是家校共育的一种形式,它所反映的也只是教育一个点而已。无论采用哪种合作方式,在进行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不应只注重表面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行为习惯等问题的沟通,不能只把焦点放在如何改变学生的具体问题,这样只能治标。要想治本,必须从根上抓起,关注儿童的心理成长,关注家长与学生的亲子互动模式、家庭氛围,及至整个家庭生态系统。也许短时间内收效会比较缓慢,但坚持下去,长此以往,终将会对学生及其整个家庭产生根本的、持久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新博.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周刊B,2010,2,4.

[2]刘俊彦.专家视点[N].长江日报,2012-4-21(6).

[3]包林运.育儿先育心.东方出版社出版社,2011.

[4]萨提亚.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5]尼克松.领袖们.海南出版社,2008:.

[6]李跃儿.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0-81.

[7]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02:1-1.

[8]关颖.“家庭教育”是什么?――四问总理.[EB/OL].2010-09-04

空中家访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献资料发、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理论分析法

1.前言:从跳远技术的发展来看,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最初是简单的蹲踞式,以后有了挺身式,又有了走步式。跳远的完整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部分组成的。总之,各个部分的技术都是跳远中不可分割的整体。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西安体育学院运动系04级05级男子田径跳远队进行抽样调查研究.

2.2文献资料法。广泛大量的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并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应用以获的间接理论知识,研究设计阶段,研究实施阶段与研究总结阶段都必须应用.

2.3专家访谈法。和我院高级田径教练及老师进行访谈.通过教练和老师对跳远运动员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比较分析与训练法和进行探讨。

2.4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学院田径男子组发放问卷调查30份.

3.结果与分析

3.1助跑与起跳结合的技术分析

3.1.1助跑的技术分析

3.1.1.1绝对速度的技术分析。绝对速度是助跑可控制速度的基础,但绝对速度在助跑中并不能全部被利用。

3.1.1.2助跑的长度的技术分析。助跑的长度决定助跑的速度发挥的程度,助跑距离过长,越难控制助跑步点的稳定性。经过良好的训练,随着运着随运动员经验的丰富,快跑技术的改进和力量的增长,助跑距离可增至14步,最终可达到18步。

3.1.1.3助跑的准确性技术分析。取决于助跑头2-3步的稳定性,如果助跑不稳定,通常起因于头2-3步不够稳定,因而,助跑的节奏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提高助跑的稳定性,应在倒数第四步设置检查标记,检查标记应距起跳板7.9-9.4米。

3.1.2起跳的技术分析

3.1.2.1起跳腿的上板技术分析。起跳由上板、缓冲和蹬伸三个部分组成,起跳效果多半取决于起跳开始着地的条件,运动员上板时,起跳腿应积极前伸、下压用力踏板。

3.1.2.2摆动技术分析。摆动腿和双臂的制动性摆动为起跳提供了有利的辅助力量:尤其是摆动腿的快速摆动减短了起跳的缓冲力量,提早了蹬伸时机并加快了蹬伸速度,从而提高了水平速度向垂直速度的转化,有利于获得较大的腾起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加快起跳速度。

3.1.3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分析

3.1.3.1国外运动员技术分析。美国田径研究员帕尔克认为第二步应比最后一步大,有利于摆动腿前摆和起跳腿的蹬地。苏联教练克列耶尔认为,最后两步长大致相同可使水平速度不受损失,但要求运动员具备较高的踏跳技术。

3.1.3.2我国运动员技术分析。我国优秀跳远选手由于起跳腿的踏跳力量与速度发展不均衡,造成无法充分发挥起跳的垂直速度;腾起角没有达到20°,身体重心腾起高度低于50cm,从而跳远成绩与国际选手差距甚大。

3.2助跑与起跳结合的教学方法研究

3.2.1助跑的教学方法研究。起跳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运动员在助跑中的速度发挥,因为起跳能力好的学生可以放心大胆地发挥速度,而不用担心因速度快而无法有效地完成起跳。起跳训练方法较多,但本文将着重论述结合腾空步的各种起跳练习。

3.2.1.1平跑训练法。在跑边上采用站立式起跑,跑至30m左右的区域里。每次训练,安排在基本部分的开始阶段,负荷量一般在3次3组。要求上体逐渐抬体,速度自然加快,当起跳腿踩入区域时,教练在区域里做个记号,9次跑下来,钉鞋踩点较集中的地方进行丈量,丈量的长度在跑道过作下醒目的记号。待下次训练时再收集踩点集中点,并再次丈量调整后作下记号,直至误差为全10cm,从而定下30m左右平跑终点,而该终点的记时成绩,是作为助跑能力提高的主要数据。

3.2.1.2助跑负重训练法。在助跑练习过程中,可穿沙背心进行,可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部分,训练负荷量不宜过多,练习5~6次后脱掉沙背心,马上进行无负重助跑练习,使学生体会轻松的助跑感觉。

3.2.2起跳的教学方法研究。起跳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运动员在助跑中的速度发挥,因为起跳能力好的学生可以放心大胆地发挥速度,而不用担心因速度快而无法有效地完成起跳,所以他们通常可以在助跑中较好地发挥速度。

3.2.2.1起跳腾空步双手抓单杠辅助练习法。该方法把单杠高度固定在220~2.50m之间,远度可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增大距离,助跑6~8步即可。一旦抓住单杠,下肢仍旧保持腾空步的动作,即摆动腿屈膝抬高,起跳腿蹬伸充分是伸直状态,两大腿夹角较大。

3.2.2.2起跳腾空步头碰高辅助练习法。起跳远度固定在2~2.30m之间,高度随学生的能力而定,助跑6~8步即可,该方法。主要解决学生踏跳板时,低头看板,起跳不充分等问题,并能保持较为规范的起跳姿势。

3.2.2.3起跳腾空步登高辅助练习法。助跑6~8步,起跳后成腾空步姿势,摆动腿自然地登上80cm~90cm高度的跳箱。该方法主要解决学生摆动腿摆幅度小,起跳不充分等问题。

3.2.2.4短程助跑的级跳辅助练习法。可经常安排一些助跑的二级、三级、四级、五级跳单足式跨步跳练习,以增强学生腿部爆发力以及动作的协调性。

3.2.3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教学方法研究。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是跳远中的难点,也是必须要抓好的要点,2个技术分开了是重要的环节,但是2者相结合的技术环节更是重中之重.

3.2.3.1原地模仿起跳练习法。原地模仿起跳时的摆臂、摆腿和起跳腿的蹬伸动作。起跳腿送髋,膝、踝关节充分伸直与上体成一条直线,两臂屈肘前后快摆,到位后急停,起跳腿在体前40―50厘米处用全脚掌支撑,摆动腿在体后用脚前掌撑地,两臂屈肘与下肢协调置于身体前后。先由摆动腿快速蹬离地面,推动髋部前移,随即以髓带腿迅速前摆,小腿随惯性积极向大腿靠拢,当大腿摆动接近起跳腿时便加速向前上方摆至水平位,与摆动腿蹬地送髋的同时,起跳腿积极着地,髋部加速前移,并迅速由全脚掌过渡到脚前掌和脚趾支撑。

3.2.3.2上步起跳练习法。预备姿势:摆动腿伸直在体前约30厘米处用全脚掌支撑,起跳腿在后用脚前掌撑地,两臂相应屈肘于体侧。练习要求:摆动腿积极蹬伸,快速摆动。起跳腿大腿迅速前摆,积极下压,小腿和脚向下“扒地”,并迅速转入蹬伸,两臂协调配合,规格同练习。

3.2.3.3连续三步助跑起跳练习法。沿直线向前助跑三步进行起跳,腾起后尽量保持腾空跨步姿势,当身体开始下落时,立即积极下放摆动腿,同时起跳腿自然折叠前摆。髋部前移摆动腿落地后立即向前跑出进行下一次起跳,两臂配合下肢前后摆动。连续起跳8~l0次为―组。 3.2.3.4定向跳远练习法。助跑起跳做定向跳远。以强化起跳速度,提高跳跃能力,改进着地前仲小腿的技术。快速助跑、积极起跳、起跳时充分蹬伸。空中起跳后顺势前移并与摆动腿靠拢成蹲踞姿势,然后举腿前伸落地。 --!>

4.建议

空中家访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教育策略

“留守儿童”是新时代校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父母为创业、为生计奔波在外,雏鹰般的他们没有父母双翼的护卫,被寄养在亲戚朋友的家中。他们柔弱的身子是多么渴望父母温暖的怀抱,他们稚嫩的心田多么渴望享受人间最美好的亲情。如何教育这些孩子顺利、健康地度过他们一生中的黄金岁月,是摆在我们广大农村教师面前一个日益迫切的教育课题。笔者从教十几个春秋,先后在不同的乡村小学任教,曾担任班主任数载。其中耳熟能详的、尚有不少时常萦绕在脑海中的几件鲜活的事例,多少与这些尚有父母、但身心俱孤的“留守儿童”有关。几年的观察与比较,我从内心深处强烈地感觉到:农村孩子求学艰辛,“留守儿童”的处境更是险象环生。

一、留守儿童的问题

现象之一:隔代哺育。这些家庭多半是祖孙相依为命,与“儿孙绕膝,其乐融融”的家庭乐园相去甚远,孤独的老人陪伴孤独的孙子,这类情形占农村“留守儿童”的70%以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本已年老体衰,且大多数还得耕种责任田,繁重的体力劳动已经让老人们不堪负重,对孙子孙女的抚养,能管住一日三餐就够了,哪能谈得上教育?这类学生衣裳脏乱,或是倔强不听话,或是性格孤僻。笔者也多次接触过这些老人,老人们或者担心孩子教育不好,或是老虎咬刺猪――无从下口,教育孙子孙女束手无策,矛盾的心态管教出不少问题学生,逃学、自私、游历在社会的边沿。出现了不少令人扼腕叹息的危险少年。

现象之二:单亲相依。这类家庭,父母双亲有一个留守家园,与年迈的老人比,孩子们与自己的父母心灵更容易沟通,感情更融洽,但单亲家庭,就像断翅的鸟儿,欲展翅高飞,困难不少。留守家园的父母单亲,大多家务冗杂,体力劳动加上家务劳动,青壮年男子都吃不消,能抽出时间来认真管教孩子,实属微乎其微。长期的两地分居,生理与心理的煎熬,很多家庭产生变异,在孩子幼小心灵投下的阴影,直接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成长。

现象之三:游牧四方。这类“留守儿童”如草原的游牧部落,一年四季,无固定的家园。父母为了外出打工挣钱,今年托付给外公外婆,明年又寄养在姑姑家,后来又辗转到大姨家,一年一所学校。孩子只得无休止地适应无数家庭的生活习惯,不同老师的教学方法,转学成了家常便饭,对孩子成长和教育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现象之四:候鸟迁徙。小时托儿带母,举家外出,由于农民工普遍工资不高,在打工的城市上一所像模像样的学校,昂贵的选校费往往令不少民工望而却步。只得把孩子交给城郊结合部的私人学校、农郊学校,环境的生疏、语言的障碍是摆在不少农村孩子的拦路虎。勉强上了一两年,只得又送回了老家就读。老家是在无人看管了,又接到外面读书,如此折腾几个回去,孩子受教育的黄金年华被白白耽误了。

二、留守儿童教育的策略

耳闻目睹“留守儿童”的艰难处境,思“留守儿童”之前程漫漫,吾辈教育工作者怎能熟视无睹?冰心老人曾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教育工作者本身就是爱的工作,之后从内心深处充满对孩子的挚爱,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田。几年的思索与总结,交流与尝试,笔者认为要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广开学校千万所――纳尽“留守儿童”。要实现农民工挣钱与教育孩子的“两不误”,消除城乡学校差距,让农民工孩子能就近入学,实乃根本之策。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进城随父母就读的孩子将越来越多,政府和教育部门必须运筹帷幄,做好城镇教育事业的长远规划。如果每一个城市、每一所学校,能像对待本地孩子一样看待农民工子女,将他们入学的门槛降低。“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将不复存在,可喜的是无论是“珠三角”,还是“长三角”,还是全国各地,已开始把接纳农民工子女入学摆上了议事日程,美好蓝图将展现在我们眼前。

二是一枝一叶总关情――走过“留守儿童”。 在眼前农民工子女进城入学难还得不到根本解决的情况下,我们还得面对形势,因地制宜,想“留守儿童”所想,急“留守儿童”所急,做“留守儿童”所需,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晴空。

1.边“等闲视之”为“关爱呵护”。留守家园的孩子,缺少父母的爱心照料。本来身心倍感孤独,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多“雪中送炭”。在学习上,生活上比一般同学多一份关心。学习遇到困难时,一起解决一道难题;天冷时一件衣服一声关切的问候,都能使“留守儿童”心底腾起温暖的火苗。只要我们和他们的心灵更近一点,学习指导上更务实一点,机会多给一点,奖励放宽一点,对出现的问题放宽一点,何尝会使“留守儿童”的心更冷,情更孤。

2.变“上访”为“下访”。对“留守儿童”的家访工作,单靠传统的家长会收效甚微,“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或许年老体衰,或许是亲属,大多不愿意参加家长会。我们应创新家访方式,变“上访”为“下访”,掌握“留守儿童”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带着感情,挨家挨户走进他们家,这样掌握的情况更全面,更真实,以便配合监护人做好教育工作。

3.变“长期走读”为“寄宿学校”。由于居住山区,“留守儿童”起走贪黑,老人和亲属为照顾起居麻烦不少,冬天冷,夏天热。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应大力创办寄宿制学校。让这部分孩子读书期间住宿学校,从“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心理培育、实践活动、学习指导,给予全方位的帮助和提高。这样,既减轻了寄养家庭的负担,也解了大部分打工夫妇的后顾之忧。

三是万水千山近咫尺――架设“空中”桥。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我逐渐摸索了一些门道,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他们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架起空中桥梁,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我采取了“一谈二写三见面”的工作方案:一是填发联系卡,每期将外出父母的电话、地址等通讯方式搞清楚,定期与父母取得联系,谈话时应“多报忧少报苦”多谈积极向上的,少打“小报告”,同时要求学生和父母形成定期通话的制度;二是对在电话中一时难以谈清的可采取书信联系方式,每期填发报告单寄给外出父母一份,以便掌握孩子的情况;三是约定外出父母每年回家时至少和班主任老师当面交谈一次,彼此交换意见,效果更好。

空中家访总结范文第5篇

高中新课改在探索、学习、总结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作为一名身处新课改浪潮中的一线教师,笔者深刻感触到新课改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影响,在此谈谈对高中新课改过程中多媒体的使用、家访、政治学科基础知识的记忆、教学评价及让学生走出校园参观调查的一些思考。

1 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于一体,被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多媒体作教学用途,除了可以增加自学过程的互动性,更可以吸引学生学习、提升学习兴趣、以及利用视觉、听觉及触觉三方面的反馈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有些人把多媒体等同于课件。于是,有些学校要求教师上每堂课都必须使用课件。利用课件的确会使课堂容量明显增加,但内容如果过多学生根本无暇消化吸收。导致对有些内容走马观花,学生像在看电影凑热闹。课件的制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如果每一个课件教师都原创完成,哪里还有精力备课,批改作业,找学生谈心,于是有的教师从网络上下载课件直接使用,不管它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有的教师将课本上的文字制作成幻灯片,用幻灯片代替书本。用幻灯片制作文本材料要么学生看不清,要么把有联系的体系切割成一块一块的。知识的掌握必须经历由陌生到熟悉再到记忆的过程。这样上课以后学生看到书本又是陌生的。有的教师在使用课件上课的过程中在黑板上一个字都没写,用敲键盘代替写字。

新课改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扬弃,并非抛弃。高科技为我们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方法。多媒体仅仅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手段而已,并非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利用多媒体时,要处理好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让多媒体成为我们的负担,应该根据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来选择利用。

2 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对学生家访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而且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不光受到已有知识、能力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到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教育教学所面临的对象是人,而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为了更好的向学生灌输相关知识,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也应先将其思想工作做通。

要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责任不光在学校身上,只有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形成合力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其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对于学生的教育至关重要。

随着通讯工具的发展,传统的家访正在淡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便利的电话、网络。电话、网络等现代的通讯手段无法取代以前的家访,面对面的沟通与电话、QQ沟通的效果是有很大差别的。任何方式都代替不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感情交流。于是学校都采用家长会这种形式为教师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搭建平台,一个班有几十个人,在短短的时间内教师与家长很少能一对一的展开深入交谈,甚至有的家长没有机会来了解孩子学习、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有时学生在学校中表现不好时,有的老师直接打个电话让家长到校。这样忽略了家长与孩子的感受,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传统的家访具有电话、网络、家长会所不及的优点。说到家访,有些人头脑中马上想到吃喝、送礼,这些是家访中出现的个别不良现象。如果能通过相关制度对家访予以规范,可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现在的老师很少挨家挨户的进行家访,即使有也是班主任偶尔进行。如果一个班的任课教师组成一个团体集体家访,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成长的环境,增进师生感情,为以后的思想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3 指导学生进行政治基础知识的记忆

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人们带着不屑的语气说“政治就是要背,背多分嘛”感觉记忆是一件耻辱的事情,学习任何知识都有记忆的过程,学生学习政治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也需要记忆。新课改重能力,但并非意味着轻知识。能力的形成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没有知识的所谓能力好比空中楼阁。医生开处方要实现对症下药,需要对各种药物的疗效、用法、用量牢记于心,这些需要经过长期的记忆过程。记忆能力也是能力的一个方面。那些非常有才能的人通常都有非常的记忆力。温斯顿・丘吉尔能熟记莎士比亚的好多部作品,交响月指挥阿尔杜罗・托斯卡尼尼记得从巴赫到瓦格纳的400首乐谱的每一个音符。我国的文学巨匠茅盾先生熟读唐诗宋词,能够张口即来。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实际上,人的记忆的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的,要充分挖掘人的记忆潜能就必须按规律办事,首先对于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应该理解记忆;其次着重记忆关键词;再次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循环复习,例如分小组搞知识竞答,同学之间相互抽考,学生自己整理知识脉络等。

4 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如果我们仅仅以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不考虑学生原有的水平,那么学习的过程就是让大多数学生体验失败的过程,而且通过一次次的考试强化他们的失败,逐步击垮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往往造成高分低能现象。在高中阶段大多数老师都以高考作为指挥棒,高考怎样指,我们就怎样做。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人的素质是全面的,包括知识、能力、心里、身体、思想道德等多方面,我们的评价也应该全面。新课程改革应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具有可操作性,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选与选拔的功能,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该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掌握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 积极开展并合理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

过去一说到政治课人们马上就想到说教、枯燥、脱离实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空中家访总结范文第6篇

陈蔷,天津市和平区第五幼儿园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第三期学员、和平区第三届首席教师。曾荣获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基础教育改革积极分子、天津市学前教育教改积极分子等称号。多次被天津市教委、天津市教研室聘为专家评委,作为天津市优秀教育活动评委,参加了天津市一级幼儿园评审工作。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它能使家庭、社区、幼儿园的各种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近年来,我园以转变教师与家长观念为突破口,开展了多渠道的家园互动活动,逐步形成了有效的家园共育策略。

一、以幼儿园为核心,开展家园共育活动

有效策略一:建立家长委员会,拉近幼儿园与家庭的距离。

我园的家长委员会每年推选一次,由各班家长民主评议产生。家长委员会的每个成员都参与幼儿园重大事件的决策工作,在家长中发挥组织、宣传、带头的积极作用。同时,我们还充分挖掘家长中的人才资源,聘请有专业特长的家长担任幼儿园的特殊工作顾问,如法律顾问、文学顾问等。家长委员会的建立和顾问的聘请拉近了家庭与幼儿园、家长和教师的距离,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

有效策略二:家访与家长接待日,是家长与教师有效的交流方式。

每次家访前教师都要作好计划,家访时,教师和家长都可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建立和保持与家长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家访后,教师做好记录并进行评价和分析,确立下一步的教育措施,使家访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家长接待日每周一次,家长、教师之间预约谈话,沟通交流孩子在家、在园的发展状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实施家园共育。

有效策略三:电话沟通追访,开通家园教育的“直通车”。

电话沟通追访是借助现代通讯工具进行的一种交流方式。家长能够通过电话、校讯通了解幼儿在园的行为表现,使家长与教师及家长与家长的沟通更加方便快捷。它为幼儿园与家庭开通了共育的“直通车”,使家园之间实现了更充分、准确、及时的交流,真正实现了“家园互动、同步教育、无限沟通”的目标。

二、开展具有本园特色的家园双向合作活动

有效策略一:开展家长助教活动,邀请家长真正走进幼儿园教育活动。

我们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根据一日活动的目标要求,有计划地聘请或邀请一些热心幼儿教育的家长,利用他们在职业、经历、兴趣、爱好、专业优势及家庭方面的资源,参与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协助教师完成保教任务与课程开发,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助教活动开始前教师和家长一起备课,围绕活动的开展,在活动前与助教进行尽可能充分的交流、沟通,集体备课,讨论活动方案;活动进行中,带班教师要起到引领的作用,助教是在“助”,活动的调控还是要以教师为主:活动后教师与助教进行交流、总结、反馈。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策略,形成了具有我园特色的家长助教活动“三步曲”,充分利用了家长的优质教育资源,使这些从事不同职业、有着不同专业特长的家长,能够走进幼儿园生活,以主人的姿态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中来。

助教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家园合作,家长助教专业知识的广度、深度、多才多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教师,也激发广大教师去不断进行知识更新,补充、编写新的教材和内容。同时,助教活动为家长进入课堂参与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不仅使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有了较深的了解,而且对幼儿教育的正确理念和方法也有了更好的把握。同时也使教师和幼儿领略了家长的教育风格,有效地开启了家园互动的另一扇门。

有效策略二:建立家园联系册与幼儿成长档案,搭建幼儿、家长和教师沟通的平台。

家园联系册是一种书面形式的个别交流方式,目前我园的家园联系册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新入园幼儿的家长与教师相互了解幼儿在园及在家行为表现;一种是定期或分阶段性地对幼儿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能力、等发展状况进行家园之间的沟通;还有一种是每天早、晚在晨检室设立的各班家长联系册,家长与教师能够及时地进行个别沟通。实践发现,家园联系册对稳定新入园幼儿情绪,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减轻家长的担忧,家长与教师相互了解幼儿在园及在家发展状况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家园合作幼儿成长档案是通过与家长共同制定成长档案的计划,共同观察、记录幼儿的点滴变化及成长过程,达到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目的。幼儿成长记录档案可以作为家园交流工作的重要材料,家园达成教育的共识,紧密配合。对成长记录档案的创建采取幼儿、家长、教师共同参与的方式,可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在创建幼儿成长记录档案开始时,我们让家长认识到了成长档案的价值,在创建过程中,我们鼓励家长记录幼儿在家中的一些逸事趣闻,加入档案中,以增进教师对幼儿发展状况的多方面了解。同时我们还认真做好和家长的分享工作,定期向家长展示、分析成长档案中的材料,举办作品展览会,邀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回顾作品,使家长与幼儿一起分享成长的喜悦,见证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

有效策略三: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与家长建立真诚的合作伙伴关系。

家长半日开放活动,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等发展状况,我们将此方式不断地调整,进一步增加家长半日开放的实效性,使其成为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在每次家长半日开放活动前,教师都会向家长介绍半日活动的目的和活动计划,发放半日开放观察记录表,引导家长围绕一个主要目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观察记录,指导家长在活动中学会观察、了解幼儿。教师会针对家长的记录与家长共同分析幼儿的发展状况。同时,教师还通过家长反馈表,了解家长对活动的建议,以便更好地调整工作。从反馈中显示,家长半日开放活动,已成为最受家长喜欢的家园互动形式。它也由最初的一学期一次调整为一个月一次。为了给家长提供方便,家长半日开放也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同,家长的需要不同,开放的时间也会不同。通过不同的开放时间,满足家长的不同需求。

有效策略四:大型亲子活动,连接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纽带关系。

亲子活动是一种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情感交流的集体活动形式,它是幼儿园与家庭十分重要的沟通渠道。亲子活动培养了幼儿良好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强化了家长的认同感和合作责任意识,从而达到了家园共育的理想境界。通过与家长的不断沟通,我们注意到许多家长平日由于工作原因缺少了和孩子共同游戏与交流。因此我们为家长提供亲子活动的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如“粽飘香”端午节家园同乐会、“共建绿色家园”为主题的亲子植树等活动,家长亲自参与活动,体验亲子活动的快乐。通过全家人一起游戏,家长不仅体验到一种亲情,一种和谐,同时也感受到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应承担的责任。

通过大型亲子活动,家长“触摸”到了孩子的成长,和孩子一起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也渐渐懂得了作为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同时通过亲子活动,他们学会关心幼儿园的活动,逐渐融入幼儿园的生活,家长的态度也由被动参与到主动策划,再到现在的自发行为。

有效策略五:依托幼儿园网站,构筑家园共育的广阔平台。

①宝宝在线。我们建立幼儿园网站,通过各班主页,家长可以进入并同步观看幼儿在园活动情况。从家长们观看录像后的留言,可以看到宝宝在线的方式受家长欢迎的程度。

②班级博客。利用班级博客与家长沟通具有快捷、方便、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同时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也随之紧密,有的孩子会主动要家长把自己想对老师说的话通过博客留言写给老师,有的孩子外出游玩,会请家长把自己外出拍的照片传给老师和小朋友看。

③运用E-mail、微信进行即时约谈。针对本园家长中大多数父母不能自己接送孩子,但他们又很想与教师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E-mail、微信为家长提供了方便。

这种信息技术与家园共育的融合,是顺应当前科技和社会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家长需求、提高家园共育实效性的新模式,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有效策略六:建立快乐妈妈俱乐部,开辟家长间交流的新空间。

问卷调查表明:许多家长特别是妈妈们,十分需要适当的平台进行交流,为了给妈妈们提供一个亲密接触的场所,我园开辟家长朋友们相互交流的新空间“快乐妈妈俱乐部”,俱乐部吸收妈妈家长参加。园内定期组织俱乐部活动,如妈妈沙龙、亲子活动、瑜伽健身、网络交流等,定期邀请一些成功的妈妈及各方面比较优秀的教师,来为妈妈们进行科学的指导。实践证明,家长中不乏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她们对教育孩子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家长之间会因为彼此具有相似性而能够激起情感上的认同,这更有利于家长之间的相互学习与提高。

三、以家长为核心,开展亲职教育活动

有效策略一:通过家长会倾听家长的心声,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

“家长会”是增进家园合作共育的重要途径。我园每学期都要召开2到3次家长会,并创新家长会的形式,由家长作主角主持讨论沙龙,邀请教子有方的家长谈心得等。教师还会真诚地倾听家长的心声,请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提出建议。

我们还建立家长学校,组织了家教论坛、专家讲座等多种活动,充分发挥了资源共享的作用。实践证明,家长学校活动是提高教育技能及家长分享家长的家庭教育经验的有效途径。

有效策略二:双休日亲子活动,扩展家园教育的空间,分享家庭不同文化。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对生活、自然界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希望能走出幼儿园进行更大范围的探索,作为教师和家长很明显地感受到孩子们的这种迫切需要,双休日亲子活动由此应运而生。

如,中班组织的“家庭踏青团”活动中,由小龙的妈妈做导游,在“导游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发现原来空中飞的小毛毛是柳树的小宝宝。在成人的鼓励下,孩子们独立地通过多座独木桥……休息时大家分享美味食品,每个孩子都将吃剩的果皮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垃圾袋中……

这种“以情感为纽带”“以教育为宗旨”的双休日亲子活动,增进了家庭间的交流,寓教于乐,形成了又一有效的家园共育新途径。

有效策略三:创办社区教育基地,共享人文教育资源。

社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也认识到幼儿园不仅应创设良好的园内环境,搞好孩子的在园教育,还应树立大教育观,积极开发、利用园外环境,多方位、多渠道开展活动,对幼儿产生积极影响,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每年儿童节、重阳节等节日,我们会带着孩子们来到老人院,为爷爷奶奶送上礼物与祝福,为老人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欢笑和温馨。

我们还积极与社区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向四川地震灾区小朋友献爱心”“新年慰问警卫连”活动。灾区儿童顽强自救的勇敢精神;武警战士的言行举止、阳刚之气等对幼儿行为、性格的形成有着很深远的影响。通过挖掘社区资源,创造了更广阔的教育空间,家园共育的理念得到进一步升华。

空中家访总结范文第7篇

一、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获得发展

班级管理和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着显著的不同,因为良好的秩序和高效率并不是管理的终极目标的教育管理,管理恰是为了教育,而教育又是为了发展。因此,班主任的角色不能是纯粹的教育者,学生也不应该仅仅是受教育者,学生应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或者说,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管理应该是以学生的自我管理为主,在自我管理中进行自我教育,进而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创造的能力。班主任的职责应该是协调、引导,而不能是包办一切,也不能是幕后操纵,应该给学生最大的自。

要真正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班主任必须有民主思想,实行民主治班,每届新带的班级,在接班伊始,我就召开班会和同学们一起分析我们班的特点,长处与短处,我向他们介绍我带的上一届班级三年所走过的路,以及她最后取得的辉煌成绩,然后和同学们一起酝酿、讨论班集体,三年发展规划。我特别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要参与到这件事中来,因为每个人都是班集体的主人,都有义务有责任决定集体的未来。德育的、体育的、智育的在同学们的积极讨论中都订出了明确的目标,不光有三年总目标,而且有阶段目标,也有保障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我认为,讨论制订目标的过程,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这种目标,对学生将起着长期的激励作用。而且这一活动,也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孙子兵法》中说:“上下同欲者胜。”这句话对班集体建设同样运用。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核心,是班主任的助手。更是班集体的服务员。在班干部的作用上,我的作法是民主选举,动态组合,能者上,不能者下。班干部每周一都要对上周的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并布置本周的工作,每学期对班干部评议两次,对表现欠佳的提醒一次,如期未仍不能令全班大多数人满意,则被免职,这样,班干部有危机感,也增加了动力,他们甚至可以不在乎班主任的评价,但却不能不重视广大同学的评价,他们尽最大努力,为同学们服务好。把班干部的任免权奖惩权交还给学生,我戏称这叫:“还政于民”当然班主任不能当“甩手掌柜”只要班主任精心引导,就不会出乱子,民主的前提是信任。放手当然需要胆识,但不敢放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还学生主体地位”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学生就不能在锻炼中提高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

为了实现全员参与班级管理,增强每个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我从九零届开始实行轮值班长制度,每位同学都有任班长的机会,每一任轮职班长期一个月,在上任之前,需全面提出自己的施政纲领,工作设想,我们提出要每个人的工作设想要有新意,要有鲜明的个性,又要切合本班实际,便于实施,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设想,包括一些主题鲜明、有时代特色、形成新颖活泼的主题班、团会。如“来自家乡的报告──我眼中的改革开放二十年”、“爱祖国从爱母亲开始──母亲节的思考”、“我思故我在──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学生仍不囿于老师的训导积极思索,大胆设想,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建立在能力基础上的自信,大胆的创新意识,活跃的思维,正是二十一世纪最宝贵的素质,我对同学们的明天充满了无限的希望,我相信他们都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每任轮值的班长谢任之前,都要在班会上认真总结自己的工作情况,谈体会,并向下一位交接工作,也要接受同学的评议。这样,每个同学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通过这一形式,也使同学们增强了责任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有助于团结、和谐的班集体氛围的形成。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关爱每一颗心灵

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虽然学生最终要接受国家的挑选,但我们不能把目光仅停留在有望升学的学生身上。班主任应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自由,健康的发展,有一次我翻看学籍卡片,发现在“特长”一栏绝大多数同学都填“无”,于是我又作了一次调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于“你有什么长处(优点)”这一问题的回答竞然有多一半的学生写没有,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这么没有自信,是谦虚谨慎的灌输过了头,还是唯学分论的人才评价观在作祟?深思之后,我决心从“评价”入手,扭转这一局面,我专门为此开了主题班会,题为什么样的中学生才是优秀的中学生,同学们发言踊跃,分别从学习能力,交往能力,身体素质,品德素质,意志品质、审美能力,劳动能力等方面总结出优秀中学生的特点。我们还决定,每学期,全班要对每个同学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此前每位学生先进行自评,围绕这一学期我学会了什么,我哪方面有所提高,我还有哪些不足,我下一阶段努力目标是什么这几个问题进行自我评价,班级成立考核小组,对每位同学进行评价,评价力求客观,侧重于鼓励性评价。当然,评价不是目的,评价是为了激励,要让每个同学发现自己的长处,树立信心,同时也明白自己的短处,这比班主任学期末“一纸定乾坤”要好得多,学生易于接受,且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

魏书生老师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意志品质方面较差的学生,我不歧视,相反却给他们以格外的关照,我与他们建立了定期联系制度,而且我认为,对于这些学生,激励永远比批评更奏效,让他们找回自尊与自信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班有一名男生,学习成绩一直较差,且较散漫,违纪现象较多,一些老师对他有看法,连家长也绝望地声称无可救药,我却发现他集体荣誉感强,讲义气、重感情,且字很有个性,我找到他,让他担任班上的板报组组长,他惊呀地说:“我能行?”我说:“你当然能行!”他说:“人家都看不起我。”我说:“尊严要靠自己去赢得。”然后,我帮他分析了他的长处和短处,并帮他制订计划和努力目标。他决心很大。果然,一学期下来,他不仅学习成绩提高了一大块,而且还受到了学校的表彰。

(……举例)。这一事例也让我感慨不已:“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材可琢之玉,不能放弃任何一块顽石”,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爱每一个学生吧,关爱每一颗心灵吧,因为他们,可能就是明天的陈章良,明天的比尔·盖茨。

三、拓宽教育空间,稳固学校教育的另一个支点

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但我们也绝不能忽视家庭、社会对学生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仅仅管好学生就显得不够了,班主任要积极利用社会、家庭方面的有利因素,消除不利因素,优化学生的校外教育环境,特别是家庭教育环境。每学期,我都把家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我给自己规定,每学期家访人数不少于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争取达到二分之一。我认为,家访的目的至少有四种:一、通报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情况;二是了解学生在家中表现;三是倾听家长的心声;四是传播家教知识,协调家长与学校老师的关系研究共同教育的方案,(……举例)。超级秘书网

除此之外,我还定期召开家长联谊会,让家长相应交流家教体会,向家长介绍家教知识,受到了家长的热烈欢迎,他们都称赞此举令他们受益非浅,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的家长也说:“以前我们就怕开家长会,自己孩子学习差,我们脸上无光甚至还要受班主任的‘教训’,现在我们不必担心了,因为张老师是让我们长知识来了。”教育学生不仅仅是教师的事,也不仅仅是家长的事,而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事,争取家长的支持,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家访和家长联谊会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方法。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

传统的教育管理比较注重学生外在行为的指导,而现代教育更重视对学生心灵的关怀,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几年前,我感到自己在这方面的欠缺,于是,我找来大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刊,如饥似渴地学习起来,研究学生心理发育的特点,常见心理障碍及其排除,并开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我给学生提供了演泄情感的渠道──班主任“心灵热线”。这个热线不是靠电波连结,而是靠文字,因为我考虑高中生不太愿意面对面诉说心灵深处的隐秘,笔谈可能更易为学生接受,学生可以把自己心里的困惑、苦恼用笔写下来,“班主任热线”有二条:一是班上专门准备了一个硬皮本,命名为《心声》,学生可以在上面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是学生还可以通过周记,或者写信等形式,将内心感受直接传达给班主任,而我则认真读学生的“心声”,并及时给予答复,或者笔谈,或约来面谈。并且我立下规矩,所有回复不得超过一天。班主任心灵热线,以其双向互动,反馈及时,隐秘性强特点,大受学生欢迎。三条“热线”反映学生的心理困惑是很多的,有时回答起来还真不轻松,有时我为了一个问题要多次查阅资料,或向别人请教,辛苦是辛苦,但这使我发现了许多学生心灵中隐性的障碍,及时加以疏导,避免了很多消极事件的发生,这是令我欣慰的。比如(……举例)。

我认为,这种补救式的心理疏导还不够,于是我利用班会时间,向同学介绍心理健康知识,我提供材料,让学生展开讨论,学会处理成长中的困惑、烦恼。如“如何渡过心理断乳期”、“逆反心理好不好”“如何消除与家长的代沟”、“对自己期望值太高好不好”、“如何与异往”、“受到别人误解与伤害应该怎么办”……目前我正带高三毕业班,我重点开展了考前心理状态调整的辅导,开讲座、座谈、个别辅导,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在刚举行完的几次模拟考试,我班各科成绩大多在年级位居第一。考前心理辅导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五、耕耘的收获

我参加工作至今,共做了年的班主任工作,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努力钻研,力争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各级领导对我的工作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德育上所获得的成绩)。

在抓好德育的同时,我也非常重视抓学习成绩,我所带的毕业班在高考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教学上取得的成绩)。

空中家访总结范文第8篇

一、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获得发展

班级管理和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着显著的不同,因为良好的秩序和高效率并不是管理的终极目标的教育管理,管理恰是为了教育,而教育又是为了发展。因此,班主任的角色不能是纯粹的教育者,学生也不应该仅仅是受教育者,学生应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或者说,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管理应该是以学生的自我管理为主,在自我管理中进行自我教育,进而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创造的能力。班主任的职责应该是协调、引导,而不能是包办一切,也不能是幕后操纵,应该给学生最大的自。

要真正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班主任必须有民主思想,实行民主治班,每届新带的班级,在接班伊始,我就召开班会和同学们一起分析我们班的特点,长处与短处,我向他们介绍我带的上一届班级三年所走过的路,以及她最后取得的辉煌成绩,然后和同学们一起酝酿、讨论班集体,三年发展规划。我特别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要参与到这件事中来,因为每个人都是班集体的主人,都有义务有责任决定集体的未来。德育的、体育的、智育的在同学们的积极讨论中都订出了明确的目标,不光有三年总目标,而且有阶段目标,也有保障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我认为,讨论制订目标的过程,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这种目标,对学生将起着长期的激励作用。而且这一活动,也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孙子兵法》中说:“上下同欲者胜。”这句话对班集体建设同样运用。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核心,是班主任的助手。更是班集体的服务员。在班干部的作用上,我的作法是民主选举,动态组合,能者上,不能者下。班干部每周一都要对上周的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并布置本周的工作,每学期对班干部评议两次,对表现欠佳的提醒一次,如期未仍不能令全班大多数人满意,则被免职,这样,班干部有危机感,也增加了动力,他们甚至可以不在乎班主任的评价,但却不能不重视广大同学的评价,他们尽最大努力,为同学们服务好。把班干部的任免权奖惩权交还给学生,我戏称这叫:“还政于民”当然班主任不能当“甩手掌柜”只要班主任精心引导,就不会出乱子,民主的前提是信任。放手当然需要胆识,但不敢放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还学生主体地位”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学生就不能在锻炼中提高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

为了实现全员参与班级管理,增强每个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我从九零届开始实行轮值班长制度,每位同学都有任班长的机会,每一任轮职班长期一个月,在上任之前,需全面提出自己的施政纲领,工作设想,我们提出要每个人的工作设想要有新意,要有鲜明的个性,又要切合本班实际,便于实施,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设想,包括一些主题鲜明、有时代特色、形成新颖活泼的主题班、团会。如“来自家乡的报告──我眼中的改革开放二十年”、“爱祖国从爱母亲开始──母亲节的思考”、“我思故我在──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学生仍不囿于老师的训导积极思索,大胆设想,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建立在能力基础上的自信,大胆的创新意识,活跃的思维,正是二十一世纪最宝贵的素质,我对同学们的明天充满了无限的希望,我相信他们都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每任轮值的班长谢任之前,都要在班会上认真总结自己的工作情况,谈体会,并向下一位交接工作,也要接受同学的评议。这样,每个同学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通过这一形式,也使同学们增强了责任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有助于团结、和谐的班集体氛围的形成。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关爱每一颗心灵

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虽然学生最终要接受国家的挑选,但我们不能把目光仅停留在有望升学的学生身上。班主任应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自由,健康的发展,有一次我翻看学籍卡片,发现在“特长”一栏绝大多数同学都填“无”,于是我又作了一次调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于“你有什么长处(优点)”这一问题的回答竞然有多一半的学生写没有,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这么没有自信,是谦虚谨慎的灌输过了头,还是唯学分论的人才评价观在作祟?深思之后,我决心从“评价”入手,扭转这一局面,我专门为此开了主题班会,题为什么样的中学生才是优秀的中学生,同学们发言踊跃,分别从学习能力,交往能力,身体素质,品德素质,意志品质、审美能力,劳动能力等方面总结出优秀中学生的特点。我们还决定,每学期,全班要对每个同学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此前每位学生先进行自评,围绕这一学期我学会了什么,我哪方面有所提高,我还有哪些不足,我下一阶段努力目标是什么这几个问题进行自我评价,班级成立考核小组,对每位同学进行评价,评价力求客观,侧重于鼓励性评价。当然,评价不是目的,评价是为了激励,要让每个同学发现自己的长处,树立信心,同时也明白自己的短处,这比班主任学期末“一纸定乾坤”要好得多,学生易于接受,且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

魏书生老师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意志品质方面较差的学生,我不歧视,相反却给他们以格外的关照,我与他们建立了定期联系制度,而且我认为,对于这些学生,激励永远比批评更奏效,让他们找回自尊与自信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班有一名男生,学习成绩一直较差,且较散漫,违纪现象较多,一些老师对他有看法,连家长也绝望地声称无可救药,我却发现他集体荣誉感强,讲义气、重感情,且字很有个性,我找到他,让他担任班上的板报组组长,他惊呀地说:“我能行?”我说:“你当然能行!”他说:“人家都看不起我。”我说:“尊严要靠自己去赢得。”然后,我帮他分析了他的长处和短处,并帮他制订计划和努力目标。他决心很大。果然,一学期下来,他不仅学习成绩提高了一大块,而且还受到了学校的表彰。

(……举例)。这一事例也让我感慨不已:“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材可琢之玉,不能放弃任何一块顽石”,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爱每一个学生吧,关爱每一颗心灵吧,因为他们,可能就是明天的陈章良,明天的比尔·盖茨。

三、拓宽教育空间,稳固学校教育的另一个支点

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但我们也绝不能忽视家庭、社会对学生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仅仅管好学生就显得不够了,班主任要积极利用社会、家庭方面的有利因素,消除不利因素,优化学生的校外教育环境,特别是家庭教育环境。每学期,我都把家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我给自己规定,每学期家访人数不少于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争取达到二分之一。我认为,家访的目的至少有四种:

一、通报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情况;二是了解学生在家中表现;三是倾听家长的心声;四是传播家教知识,协调家长与学校老师的关系研究共同教育的方案,(……举例)。超级秘书网

除此之外,我还定期召开家长联谊会,让家长相应交流家教体会,向家长介绍家教知识,受到了家长的热烈欢迎,他们都称赞此举令他们受益非浅,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的家长也说:“以前我们就怕开家长会,自己孩子学习差,我们脸上无光甚至还要受班主任的‘教训’,现在我们不必担心了,因为张老师是让我们长知识来了。”教育学生不仅仅是教师的事,也不仅仅是家长的事,而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事,争取家长的支持,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家访和家长联谊会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方法。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

传统的教育管理比较注重学生外在行为的指导,而现代教育更重视对学生心灵的关怀,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几年前,我感到自己在这方面的欠缺,于是,我找来大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刊,如饥似渴地学习起来,研究学生心理发育的特点,常见心理障碍及其排除,并开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我给学生提供了演泄情感的渠道──班主任“心灵热线”。这个热线不是靠电波连结,而是靠文字,因为我考虑高中生不太愿意面对面诉说心灵深处的隐秘,笔谈可能更易为学生接受,学生可以把自己心里的困惑、苦恼用笔写下来,“班主任热线”有二条:一是班上专门准备了一个硬皮本,命名为《心声》,学生可以在上面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是学生还可以通过周记,或者写信等形式,将内心感受直接传达给班主任,而我则认真读学生的“心声”,并及时给予答复,或者笔谈,或约来面谈。并且我立下规矩,所有回复不得超过一天。班主任心灵热线,以其双向互动,反馈及时,隐秘性强特点,大受学生欢迎。三条“热线”反映学生的心理困惑是很多的,有时回答起来还真不轻松,有时我为了一个问题要多次查阅资料,或向别人请教,辛苦是辛苦,但这使我发现了许多学生心灵中隐性的障碍,及时加以疏导,避免了很多消极事件的发生,这是令我欣慰的。比如(……举例)。

我认为,这种补救式的心理疏导还不够,于是我利用班会时间,向同学介绍心理健康知识,我提供材料,让学生展开讨论,学会处理成长中的困惑、烦恼。如“如何渡过心理断乳期”、“逆反心理好不好”“如何消除与家长的代沟”、“对自己期望值太高好不好”、“如何与异往”、“受到别人误解与伤害应该怎么办”……目前我正带高三毕业班,我重点开展了考前心理状态调整的辅导,开讲座、座谈、个别辅导,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在刚举行完的几次模拟考试,我班各科成绩大多在年级位居第一。考前心理辅导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五、耕耘的收获

我参加工作至今,共做了年的班主任工作,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努力钻研,力争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各级领导对我的工作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德育上所获得的成绩)。

在抓好德育的同时,我也非常重视抓学习成绩,我所带的毕业班在高考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教学上取得的成绩)。

空中家访总结范文第9篇

摘 要:本文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或依据),对运用篮球技术动作,根据比赛场上各种刺激的综合分析,并对此进行快速决策,然后有选择地从过去学会的技术动作中提取针对性的动作程序,使技术动作最大限度的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进行分析。

关键词:篮球技术;技术运用;变化

1.前言

篮球技术是指在比赛中为达到攻、守目的所运用专门动作方法的总称。它是人们在长期运动实践中总结、积累起来的动作体系,是按特定顺序和环节组成多种多样的动作方法。其结构的合理性是以人体生物学原理及篮球规则为依据,强调实效性并存有个体差异性。具有某些结构特点和顺序的各类动作,如投篮、接球、传球、运球及各类移动、抢球、断球等,是篮球技术的基础。在实际运用中,其动作组合是多样、多变的。所以对篮球技术应从方法学、运动学、动力学及其应用的发展中加以探讨和理解。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篮球体育运动

2.2研究方法

2.2.1资料分析:学者对篮球技术的发展与运用的问题。查阅相关文献。

2.2.2专家访谈法:对相关概念的界定与指标的筛选进行专家访谈。

2.2.3逻辑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研究中对涉及的相关问题及其他理论问题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与演绎进行推理、分析。为研究主题提供论证依据。

3.当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世界篮球职业队伍参加奥运会,推动世界篮球运动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创新发展,达到技艺化的新阶段。以1992年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篮球赛中美国“梦之队”的绝妙表现,显示着篮球运动整体内容结构和优秀运动队伍综合智能、技能、能力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今后的发展新趋势在继续向着“高”、“快”、“全”、“准”、“变”、的含义将更富有新意,相互间将融为一体。从而使人感受篮球竞赛的球场越来越小;竞赛的时间越来越短,篮架越来越低;篮圈越觉越大;球场变化越来越快;攻守队员身体接触越来越近;比分越来越高;女子与男子的对抗形式越来越难分的新趋势。

4.篮球主要技术的运用与时机

4.1移动技术的运用时机

进攻队员积极摆脱防守人的控制,争取获得良好的接球和攻击机会;防守队员认真阻止进攻队员接球和攻击

4.2传、接球技术的运用时机

4.2.1传球

(1)传球的最佳时机就是接球人刚刚摆脱防守,出现最有利机会的一刹那,对方来不及调位即接到了球。也就是人到球到,恰到好处。

(2)接球人和防守人移动重心相反,出现接球机会就立即传球。;

(3)接球人用身体挡住防守人时应立即传球。当前锋摆脱防守切入篮下准备接球投篮时。后卫最好的传球时机是在前锋用身体完全挡住防守队员时立即传球。

4.2.2接球技术的运用时机

(1)眼睛应注视来球的方向,判断球的力量、速度和落点,以便采用适当方式来接球。

(2)接球时必须摆脱防守,上步卡位,不要原地等球。

(3)接球前先观察攻、守双方活动情况,判断防守的意图。

(4)在快速跑动中接球时,要利用速度变化掌握接球时机。若能用速度超越对手,就用突然加速接球;如果不能超越,则借助于快跑中的突然急停、减速或改变方向甩开防守人;也可用快、慢、快的节奏变化摆脱防守人接球。

4.3投篮技术的运用时机

当防守人距投篮者比较远.来不及防守(或没有防守投篮的准备)及干扰(或干扰比较小)的情况下、在自己比较有把握的位置上或特别有信心时、经过配合出现了预期的投篮机会、当同伴占据了良好的抢篮板球位置时、在特定的战略战术要求下强行投篮。

4.4运球技术的运用时机

当同伴被防住不能接球时。如抢到篮板球或接应者接到第一传后,其他队员都被防住不能接球时,为了发动快攻,创造多打少的机会,可以运球突破或快速运球推进。当对方采用扩大紧逼防守时。此刻传球受到干扰,经常有被截获的危险,采用运球突破直接投篮.或以突破造成对方补防的混乱,将球传给同伴投篮。当快攻结束阶段已形成以多打少的优势时。此时可采用直接运球投篮。

4.5持球突破技术的运用时机

当防守人未占据合理位置,出现位置偏差时。当防守队员重心上提或前移时。利用突破吸引防守,为同伴创造进攻机会时。对方犯规较多,以持球突破达到“杀伤”对方有生力量或获得罚球的机会。利用突破打乱防守部署,为本队创造良好的进攻机会。

4.6防守对手的技术运用

4.6.1要具有顽强的意志和主动攻击精神。在防守中,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定防住”的坚定信心,有不让对方随意接球攻击的顽强精神。敢于用身体阻截进攻者的移动路线,不怕碰撞,不怕推拉[10],积极争夺,用士气压倒进攻者。

4.6.2熟悉对方,掌握规律,有预见性。在防守中,应时刻观察球的变化和进攻人的活动,要高度警觉,时刻预防着对方的任何袭击。

4.6.3做假动作,出假情况,迷惑对手。防守和进攻一样,经常做假动作,出假情况,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4.7抢篮板球的技术运用

必须具备勇猛顽强的作风和强烈的抢篮板球欲望。掌握篮板球反弹方向的基本规律。增强“挡”和“冲”的意识,抢占有利的位置。及时起跳,充分伸展,扩大制空范围。空中抢球要握得牢,落地后保护好球,并迅速转换为下一个攻击动作。

5.结论

篮球技术动作繁多,如何根据比赛对手合理运用技术达到预定的目的,这是篮球比赛的基本要求。要运用好篮球技术。首先必须熟练地掌握大量的单个技术动作和组合技术动作,然后才能在对抗中合理地运用好技术。必须遵循篮球技术的发展情况,结合新掌握的技术,才能更好适应现代篮球运动。(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黄柏龄,张锡山,等.篮球几项技术,研究[M].人民体育出版社,1958.

[2] 张全宁.篮球持球突破技术教学时间探讨[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9,(2).

[3] 张民治.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4] 陈维生.运球突破过程周期分析[J].成都体院学报,1983,(3)

[5] 王梅珍,等.篮球技术训练[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6] 王世安,等.篮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空中家访总结范文第10篇

经过两年的研究,我和学校的研究组成员一起在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尝试了一些新做法,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新学期伊始,我就制定了分学科组进行问卷调查形式,通过问卷了解了我校学生学习现状。

一、依靠师生互动,查找成因

2012年5月起,我校实验年段学生均参加在参加区统一组织的质量监测。课题组成员针对我校的教学质量实验年段进行了相关的课题研讨,具体分析了学生自主探究、分析综合、应用解决等学习能力的各项具体指标进行细化。如数学方面,我们将其细化为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演绎能力、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等。根据评价依据设定学习能力分析表格,每项能力设定为A、B、C、D四个等级,对每个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并查找原因,寻找对策。如,2012年5月份的前测试卷中五年级数学成绩分析:五年(1)班计算能力A等(全对)仅占全部同学的67%;五年(2)班占全班同学的72%;(3)班仅占58%,监测结果差强人意。我们通过分析试卷发现:在试卷中计算题学生对综合分析能力较弱,尤其在填空中经过两步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效果较差,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也尝试将教学重心转移至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在课堂上多下功夫。

二、结合校本教研,开展实验

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表的结果,适时调整影响研究的相关因素。

1. 教师调整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2012年10月和2013年的5月分别组织了实验教师研讨课和骨干教师示范课。开展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能从监测分析中反思,平日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中带着研究的眼光,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整,对学生学习能力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2. 正确引导家长科学对待教学质量监测。我们通过家校联谊会上的宣传和家访,帮助家长和学生认识到:质量监测只是一种评价的手段。我们在尝试质量监测定量性评价的同时,也应该关注过程性评价。采用成长记录袋等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3. 正确把握使用测试工具,调整监测内容和频率。在实验过程中,我所带领的实验年级就根据实验的反馈结果和具体情况将一学期四次的抽测逐渐缩减为一学期一次。事实证明,效果非常理想。

从实验的起始到现如今,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清晰的成长脉络。这种进步,正是得益于教学质量监测实验的实施。

三、研究取得的成效

1. 对学生的评价手段更加科学合理。若想通过这种评价手段来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那么我们的评价工具就应该更加符合学生的成长过程。在这种评价中,我们不仅仅关注分数的评价,而且结合其它手段将评价手段更加丰富化,多元化,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综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总结。最后,以等级的方式对其,进行反馈。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对学生所擅长的方面有所评价,最后综合评价其结果。

2.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虽然只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部分,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在成长阶段,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学习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涉猎和应用能力。学生通过教学质量监测这个平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搭建平台,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化为能力培养的过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计算能力、空间相信能力等。

上一篇:导师家访总结范文 下一篇:远程家访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