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支管理内控制度范文

时间:2024-04-22 15:16:11

收支管理内控制度

收支管理内控制度篇1

关键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建议

一、内部控制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意义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内涵。内部控制是企业或单位为了保障经济资源安全、完整,经济与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而对经济行为与经济活动进行协调、控制,利用企业内部分工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套规范化、系统化的、综合化的体系,涵盖具有控制职能的办法、措施与程序。

(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意义。首先,有效开展内部控制活动可以提高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而有效防范单位内部可能面临的风险,同时提高单位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其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监督管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按预算项目列支费用,并且有一定的盈利行为,部分上缴财政后返还部分归自身所有。但其并非盈利性机构,主要是服务社会大众,创造社会价值。因此,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可以严格规范与监管单位内部资金的流动与支出,有效避免出现个人贪污、侵占资产等问题的发生。

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内控制度失效。长期以来,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存在意识薄弱的内控体系,并没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基本的会计内控制度,导致会计内控工作缺乏整体规划,无法切实发挥内控制度的监督与管理作用。另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多半是不相容岗位人员或兼职人员,这些非专业的会计工作人员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甚至不了解相关的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等,导致会计内控制度失效,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财务管理失控,极大地增加了财务舞弊的风险。

(二)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缺失。缺乏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导致内控制度难以顺利执行,主要表现有:单位预算编制不科学合理,导致实际经济活动与预算严重脱节;监督预算执行力薄弱;财务管理不完善;单位业务层面的财务管理与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财务收支环节不规范、不标准,使单位收支存在较多漏洞,违规操作问题严重等。不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增大了单位运行的风险,严重阻碍了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内部控制与日常运营相脱节。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主要是依靠自身的经营活动获取相应的收入,单位的内部控制虽然结合改革的需求进行了相应的完善,但是单位各项经营活动的需求不同,导致内部控制无法全面监管单位经营活动,具体表现就是单位内部控制与日常运营相脱节,导致各项经营活动的管控不到位,增加了单位资金稳定运行的风险。

(四)财务基础薄弱。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的特殊形式存在,其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特点,同时其运营性质又类似于企业,存在企业普遍有的财务基础薄弱问题,不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主要依靠自身的经营活动提供单位运营的经济基础,同时单位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与运营风险的机制也不健全,直接影响了单位的财务管理与发展。

二、完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第一,单位领导管理层要深刻认识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引导,提高内部会计控制实施的成效,已达到内控预期的效果。此外,由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缺乏相应的竞争机制,导致单位工作人员缺少相应的危机意识,不利于企业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因此必须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现金流意识,可以开展相应的培训教育活动,积极宣传风险意识与现金流意识,强化风险预控机制。第二,设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制定明细的、可操作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结合岗位进行授权,如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采购制度、报销制度、事业收入与支出的核算制度等,还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深化内外审计监督机制。第一,单位应深刻认识内部审计及交叉监督的作用,并且积极完善内部控制的自我监督体制,可设立会计内审机构,保持其独立性与权威性,定期审计单位的各项经营活动,及时发现并处理单位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增强会计内部控制的实效性。第二,积极引入外部审计力量,并不断调整和优化外部审计监督机制,根据交叉审计监督的结果建立考核体系,深化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水平。

(三)协调与日常运营的关系。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经济收入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各项经营活动,因此,必须合理协调内部控制与日常运营的关系,可以采用成本控制、资金运作管理等方式来不断调整和完善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例如分开处理资金,将成本、经营收入、事业收入等分别入账、分开管理,实现各项经营活动的精细化管理,提升单位的经济收入,完善单位的公共服务职能。

(四)强化预算管理。合理的预算管理能够实现最大化的效益,同时有利于进行宏观调控,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应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并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将预算编制、实施及监督等各个环节都包括进去,提高单位预算的标准化及可执行性。同时,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执行情况要配备专门的监督人员严格监管,确保各项经营活动按照预算标准进行。此外,不断完善风险管控体系,强化单位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以增强单位规避风险的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具有特殊的性质,单位应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及当前我国的具体国情,积极完善内部控制,提高单位经营活动的合理性,促进单位的良好发展,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湖南省郴州市为例[J].财政监督,2014,24:38-39.

[2]张海英.建立和完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探究[J].中国外资,2012,07:156+158.

[3]彭春妹.建立健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2,24:68-69.

收支管理内控制度篇2

关键词:收支两条线 资金管理模式

一、管窥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

(一)原理层面的宏观认识

“收支两条线”是将经济主体的收支划分为泾渭分明的不同流向,杜绝坐支坐收,抑制收支混杂,严防违规操作。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模式可以保障资金流向的监管有效性,堵塞预算外资金漏洞,降低资金运行成本,管控资金交易风险,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实现资金运用的健康有序。此种做法普遍适用于政府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

(二)特征层面的微观认识

一般而言,学校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目的在于建立健全学校财务内控机制,通过资金内部控制体系实现学校财务资金的集中管理,防止出现资金闲置或现金持有,从本质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资金管理过程的效益最大化。学校内部财务资金的收支两条线具备如下特征:第一,收支两条线更大程度实现了资金量入为出,促进学校资金在其内部经济体之间进行分配时,更全面的考虑学校财务整体经济指标,有理有据的合理划分。第二,收支两条线有利于学校财务内部预算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范围的彻底展开。学校财务可以将其内部组成单位的资金预算作为切入点,以预算来制约和控制资金支出和资金流向,确保资金周转的物尽其用。第三,收支两条线可以帮助学校财务主管部门为学校财务量入为出、量力而行,保障学校财务费用控制的有效性。第四,收支两条线可以促进学校财务更明晰的掌握其收入环节的具体状况,帮助学校财务主管部门有效管理资金账目,防止出现资金运行过程的呆账坏账。

二、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的建立构想

“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以总分账户作为收支分离的管理手段,以资金计划作为资金收支额度控制的办法,实质是集中管理资金,强化预算管理。”[1]收支两条线更适合于学校内部财务具备多重隶属关系的业务部门之间的资金管控。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模式益处良多,具言之:收支两条线使收支一目了然,防止任何环节和层面的坐支坐收,确保学校财务资金回笼的及时足额,减少中间环节的资金闲置,促进学校财务费用支出的量入为出,帮助学校财务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因此,以学校为例的事业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建立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模式具有可行性。具体构想如下:第一,学校可以通过“总分账户”和“收支账户”形式,监控其内部业务部门的资金流向。学校的内部业务部门与学校财务主管部门之间必须通过总分账户的方式实现资金流动和管控;学校的内部业务部门的各项收入和支出款项必须分户进行。对于学校内部业务部门而言,收入账户内的资金只允许存入,不允许取出。换言之,支出账户只能用于支取该业务部门各项预算范围内的支出款项。而这些支出款项必须以校级财务主管部门的审批为前提,并通过划拨方式将资金落实到支出账户;而收入账户只能用于其收入各类现金收益。第二,学校财务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建立资金流量监控统计分析系统,督导学校内部业务部门的收入资金及时进入账,扼杀各部门私分截留或暗中建立小金库,杜绝现金坐支坐收行为,严防腐败滋生。此外,学校财务主管部门还可以在结算、调度和支出三个环节上严控资金流量。在结算环节,学校应当以最优的结算速度和方式严控资金结余和闲置;在调度环节,学校应根据资金预算和列支计划,实现资金流量的精确调用;在支出环节,学校应当严格的量入为出、以收定支。总之,资金流量的动态监控可以帮助学校财务主管部门从动态过程控制一切违规操作行为的出现和泛滥。第三,学校财务应该从收支两条线方向进行严密、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流程规定,并确保流程不被束之高阁。收支两条线的资金内控体系强调资金运行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在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模式当中,资金流程是其核心内容,是资金收支有效管理的制度保障。具言之,资金流程应当涵盖资金账户管理流程、资金货币安全管理流程、资金收入管控流程、资金支出管控流程、资金结算流程、资金信贷管控流程、收支保障流程等。

三、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的保障措施探讨

确保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模式的优质高效运行,需要如下方面的保障措施和配套机制的建立健全:第一,银行账户的集中管理是收支两条线资金模式有效运行的保障机制。学校财务主管部门只有通过银行协力搭建的资金远程操控平台,才能使其对收支两条线过程中收入和支出资金的实时监控成为现实。第二,资金预算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范围的彻底实行是收支两条线资金模式有效运行的内部控制机制。学校财务主管部门只有将其内部各业务部门的一切费用支出款项进行预算手段控制,才能确保学校内部财务资金量入为出、以收定支、收支合理。第三,建立健全的学校财务内部规章制度和资金流程是收支两条线资金模式有效运行的根本保证。规章制度是财务主管部门立足学校整体利益,从整体大局和宏观领域确保学校财务资金正常运行的制度性方圆尺度;资金流程由于其涵盖资金账户管理、资金安全管理、资金收支管控、资金结算管理、资金信贷管控、收支保障管理等不同领域,属于确保学校财务资金安全有序运行的微观领域的物质载体。总之,“无规矩不成方圆”述尽其中哲理!

参考文献:

收支管理内控制度篇3

关键词: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为了确保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维护医院财产物质的安全与完整、保证财务会计和其他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促进医院运营活动的公益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实现既定的目标,在充分利用各种分析方法,针对人、财、物各要素及相关的业务活动,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方法、秩序和制度。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

1、内部控制的主体

以“医院自我”为隔离线,只能是医院内部人员,以各级管理者为主,高层管理者履行的主要是例外的、非程序性的控制,中、低层管理者执行的主要是常规性、程序性的控制活动。

2、内部控制的客体

从横向看,组织内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都是内部控制的对象;从纵向看,组织中的各个层次都是内控对象;从控制的阶段来看,组织内不同的业务阶段和业务内容也是内控的对象。

3、内部控制的属性

内部控制的属性是一种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制约系统,由医院管理者指定并由内部全体员工实施的组织结构、程序、标准、方法、措施等形成的,内部控制从其本质上讲属于单位内部管理制度。

二、内部控制的类型

内部控制按其工作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一〉内部会计控制

1、基础控制,就是通过基本的会计程序与方法,完整准确地记录所有有效的经济业务,是确保会计控制目标实现的基本条件,也是其他会计控制的基础。

2、实物控制,是指维护财产物质及会计信息资料的安全完整与可靠性而实施的控制。

3、纪律控制,是指为监视和调整基础控制措施的执行,保证实物控制措施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而设置的相互牵制、稽核和相互监督等控制措施。

〈二〉内部管理控制

1、组织控制,只对企业职务分工与岗位职责,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控制,包括组织结构设置、不相容职务分离等内容。

2、人事控制,是指针对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增减变动情况和确定职工岗位而采取和建立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各种手续、方法、程序和措施等。

3、业务操作与质量控制,是指围绕保证医院操作规范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而建立的控制制度,包括操作规程、工作检查、质量标准与统计分析等。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是医院竞争实力之所在。对医院来说,质量控制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4、安全控制,包括医疗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资料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三、内部控制按控制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预防性控制和察觉性控制。

1、预防性控制是指试图制止或尽量减少错误或舞弊现象的发生而预先采取有关措施所进行的一种控制,其目的使有关部门或人员遵循既定的程序和制度,尽量减少错弊发生的机会。

2、察觉性控制是指为了查明并加以纠正已经发生的错弊而实施的控制。

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目标的不同,可以分为财产物质控制、财务会计资料控制、经营决策控制和经济效益控制。

1、财产物质控制主要是指防盗防损控制,是医院为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

2、财务会计控制主要是指医院为确保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的合规合法性与会计资料的准确可靠性而建立的各种程序和措施等。

3、合法性和效益性控制,医院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为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经济管理水平所采取的各项控制程序和措施。

4、经济决策控制,医院为确保决策的科学合理而实施的各种控制程序、方法与措施。

四、内部控制的方法

内部控制的方法分为:1、组织规划控制2、授权批准控制3、全面预算控制4、文件记录控制5、实物保护控制6、职工素质控制7、风险防范控制8、内部报告控制9、电算化系统控制10、内部审计控制11、会计系统控制,共11种类。

五、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内容

〈一〉医院预算控制

编制预算的原则:零基预算与滚动预算编制相结合的编制原则。建立目标体系,明确责任范围;职能部门编制,各科执行预算,财务部门汇总上报,调整预算,考核执行结果,医院集体决策会议审批预算。

1、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授权批准制度

要明确授权审批人的审批权限、批准方式、批准程序以及应该承担的责任;规定经办人员的责任、权利,对重要的货币资金业务的审批,除了按照这些程序运行之外,应该实行的是集体审批制度,没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不能接触货币资金。

2、货币资金的岗位分工制度

货币资金的审批、货币资金的出纳人员、专用印章的保管人员、会计人员、稽核人员、档案保管人员和货币资金的清查人员这七个方面,应该相互的分离。

3、不相容职务分离

所谓不相容职务分离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即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要求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并且相互监督和制约。

4、不相容岗位

提供医疗服务与财务收费,价格管理与价格执行,收费收据的保管与收据的使用,印章的保管与使用,退费办理于退费审批,收入出纳人员与收入审核会计。

六、医院内部控制的具体方法

1、有价票据控制

对有价票据要指定专人负责发票的保管和使用,发票使用人领用发票时应签字并注明领用发票的起讫号;必须指定独立于发票使用人的专人,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所有使用过的发票与会计记录和有关手续凭证进行核对检查。

2、财务印章管理

各类财务收款专用章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对收款专用章的定制、保管、领用、核销、更换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制定相关制度,并登记印章的领用、回收记录,严格防止印章遗失,防范伪造财务收款专用章行为。

3、货币资金收入的其他控制制度

  严格控制收款日期和收款金额,保证应得的收入及时收取,不缺不漏并及时送存银行。所有收款收据和发票都必须连续编号,并建立一套严 格详细的领用和回收制度。建立现金、支票、汇票等货币资金收入的防伪检验制度。

4、货币资金支出的控制制度

货币资金支出的控制制度。把握两个点。一个点是关于控制的程序,另一个点是关于相关的控制要求,货币资金支出的控制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四个环节:支付申请、支付审批、支付复核、办理支付。

(1)支付申请,有关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提前向审批人提交货币资金申请,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有经济合同或相关证明。

(2)支付审批,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当拒绝批准。

(3)支付复核,复核人应当对批准后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复核,包括货币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是否超出预算范围或标准、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妥当等,符合无误后,交由出纳人员办理支付手续。

(4)办理支付,出纳人员应当根据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按规定办理货币资金支付手续并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5)货币资金清查控制制度,至少每一个月有例行的对出纳人员的现金要专门的盘点,为加强对银行存款的监控,除了由出纳人员随时与银行进行对账外,还必须建立由专门清查人员负责的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银行存款复核,检查性核对制度。

5、债权、债务内部控制

建立规范的债权、债务清理对账制度;对账工作应由独立于医疗部门的财务部门操作,并设立专门机构进行清欠工作;对账时间应由规定日期,对特殊情况或发现欠费者有异常现象等要及时报告;特别是住房公积金管理要注意。

6、药品与物质采购业务内部控制

职务分离制度;在请购单中,对需要采购的药品、物资品种、数量根据需要量和现有库存量共同制定,然后交采购部门进行公开询价;采购合同应由职能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法律部门会同供货单位共同签订;药品、物资的采购人员不能同时负责验收保管工作;药品、物资的采购人员、保管人员、使用人员不能同时负责会计记录;采购人员应与负责付款审批的人员相分离;审核付款人员应与付款人员相分离;记录应付账款的人员应与出纳人员相分离。

7、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控制制度

建立和健全有关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制度,并建立合理的原始凭证传递流程;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完善定额管理制度;制定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结算制度;成本责任控制制度;成本核算方法控制制度。

8、对外投资业务的控制

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在决策中进行可行性分析、收益分析、项目评估、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做好投资资产取得控制,投资资产的保管,投资处置的控制。

9、工程项目款项支付控制

工程进度款的支付必须具备以下手续:施工单位的付款申请、已完工程量结算清单、工程价款结算账单、已完工程进度表、监理公司或基建管理部门关于进度款的审核表等。

工程结算款的支付必须具备以下手续:施工单位的付款申请、工程款的历次付款记录表、经审计部门审核的工程结算书等。

财务把好支付关,按合同条款支付。支付工程预付款:按合同条款(重大项目要有履约保证金或银行履约保函)。支付工程进度款:结算方式与合同相符;结算价款与工程进度相符;按预算(投标)计算数量正确;预付工程款在结算时全部扣回;工程备料款按规定抵扣;代垫款项(水电等)及时扣回;结算中的是否保留工程违款,比例符合规定。因工程变更超工作量需要支付工程款:在招标书中明确竣工结算审计后支付(按规定在10%以内的,竣工结算审计后支付)。工程竣工结算款项:审计后方可支付,并按规定留质保金;发票全额。保质期满质保金支付:有关部门验收合格。

七、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执行的重要环节

领导重视、职能管理部门的支持、财务会计部门的沟通、定期的检查考核评价

收支管理内控制度篇4

一、新财会制度颁布和高校内部审计职能调整同步在进行

在新财会制度颁布同时,高校内部审计职能也在调整。早期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定位是根据2004年4月13日教育部的第17号令《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根据这个规定,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是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对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独立监督、评价的行为。其目的是促进内部规范管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防范风险,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这个规定将教育系统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为对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监督和评价。

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将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评价”职能改为“确认和咨询”。“确认”是通过监督检查,对被审计的事项予以鉴证,在此基础上提出评价意见和建议;而相对于“监督”所体现的内部审计查错纠弊的功能,“咨询”更体现出内部审计的管理服务功能,是对评价的进一步发展。结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对内部审计工作职能的新定位,高校新《财务制度》、新《会计制度》的实行将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二、根据新高校财会制度的重点,对预算执行及决算的关键要素进行审计

新《财务制度》对预算编制的依据、原则、程序和预算调整等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因此,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应当从以收入预算执行、支出预算执行的审查和评价,转变为预算全过程管理的确认,或称之为预算管理审计,强化对预算的编制依据、编制原则、编制程序、编制方法、预算调整、相关的经济责任制等过程进行审计确认。

新《财务制度》增加了决算的有关规定。相应的,高校年度决算编制的业务规程,也应当成为预算执行及决算审计的重点。

三、按照新高校财会制度的精神,引入高校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审计

高校的财务支出表现为各种成本费用。新《财务制度》增加了成本费用管理一章,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应当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实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体现了我国财政管理对绩效管理的日益重视。财务制度是高校进行财务活动的依据,也是高校内部审计的依据。高校开展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审计,是高校内审工作中进行绩效审计的一个重要方式。

高校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审计的重点是高校成本费用与相关支出的核对和归集机制。新《会计制度》将事业支出拆分为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离退休支出5个一级会计科目,以明晰地反映了高校支出结构。高校对于各种费用的核对和归集,尤其是对于不能直接归集的费用进行的分摊,是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审计“确认”的一个重点。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审计的另一重点是新高校财会制度引入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和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根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使用方向确认教育、科研、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经营等业务的成本,是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审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内审工作提供“咨询”的重要方面。

四、强化对高校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规范性和完整性的审计

财务报表是高校会计期间财务收入和支出的集中反映。根据新《会计制度》,高校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高校自2014年1月1日起,应当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并编制财务报表。按照新《会计制度》的改革重点,高校内部审计中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应包括:(1)财务报表的新旧衔接,重点是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完整性。(2)收入科目和支出科目使用的规范性,重点是由财政补助收入支持的各项支出,是否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相关科目和“支出经济分类”的款级科目进行正确的明细核算。(3)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的会计核算的规范性。(4)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和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的执行情况。(5)基建投资业务并账的执行情况。(6)对校内独立核算单位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合并情况。

五、根据新《财务制度》关于财务监督的要求,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审计

近年来,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理念逐步从企业渗透到教育系统。而当前高校资金来源和支出项目日益多元化,校企合作、境内外联合办学日益增多,高校内部管理上的问题促使这个问题提上日程。新《财务制度》专门增加“财务监督”一章,提出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等监督制度。高校财务管理是对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等活动中的经济要素的管理,高校内部控制审计应当对这些业务领域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确认”、提供“咨询”,推动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高校内部控制审计,应以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为重点。早期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是房产和设备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是资产的取得和验收、日常管理、处置和经费开支情况。新《财务制度》要求高校严格控制对外投资,规范对外投资、出租、出借资产的行为;提出投资收益及出租、出借收入应纳入学校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随着新《财务制度》的出台,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将侧重于资产的投资收益、社会服务收益的管理规范性。资产管理将成为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之一。

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的另一重点是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根据《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所指的“财务管理活动”,包括货币资金、预算、收入、支出、分配、投资、筹资。在实践中,多数高校的内审工作均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对于学校资金、预算、收入、支出、分配业务,关注比较充分。而投资、筹资业务,伴随着近年来高校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正在逐步进入内审工作的视野。新《财务制度》的颁布促使投资、筹资业务成为内审工作的重点。对投资活动的监督,应纳入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对筹资活动的监督,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中应当得到重视。新《财务制度》将高校负债的合规性和风险程度作为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之一,对高校负债情况的审计无疑是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内容。

新《财务制度》旨在进一步管好用好监督好高校教育经费,对高校财务监督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新《会计制度》对会计科目使用及财务报表编制提出了重大的改革,提升了高校会计信息质量。高校新的财会制度,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依据,也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依据,高校内审工作应当主动适应新财务制度的要求,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好审计服务。

收支管理内控制度篇5

关键词:集中核算 强化 内部控制 方法途径

会计集中核算是相对于各级单位分散核算而言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已在我国各级财政预算单位广泛施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下级或各核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均在集中核算中心进行,常因制度滞后、会计及相关经办人员串通舞弊、超越权限办理会计事项等原因导致内控失效。要充分发挥集中核算的优势,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就必须加强核算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这需要抓好制度建设和强化预算、资金及收支管理等重点工作环节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的控制。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做好制度控制。根据国家法规制度,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党委理财制度、经费管理规定和开支报销审批程序等相应制度;根据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控制要求,制定如印鉴、货币资金管理规定、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规定等相应制度,以防止越权行为、串通舞弊的发生。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制度控制:

1.1决策控制。坚持党委理财和 “一支笔”审批制度,要求大项开支和重大经济活动,如大宗物资采购、固定资产大修与处置等经济活动必须经由单位党委会或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并要留有会议记录。核算单位必须强化各级人员的岗位分工和权力界限,增强集体决策和民主理财的氛围,防止单位领导的越权行为的发生。

1.2岗位控制。认真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管的规定。对财务印鉴管理岗位,核算单位负责人的个人名章、财务专用章要分别管理,不得由报账员一人保管,要经常突击检查印鉴保管情况;按钱物分管原则,指定报账员之外的人员担任单位的资产管理员,重点定期核对经费账和资产账,达到账账、账实相符。此外,实行轮岗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以避免出现串通舞弊行为。

1.3审批控制。严格经费开支的审批程序,实行单位领导双签等制度,并由经手人、验收人或证明人在发票上签字认可;支出项目重点审查原始凭证是否完备、经费结算报销审批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此外,加强内控制度建设,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的调整会计控制的程序、方法和内容,使之与单位的实际相符。

2把握重点环节,做好重点控制。各级财政预算单位属非生产单位,其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预算资金。所以,要重点加强预算编制与执行、货币资金、预算外收支、采购与付款等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的管理,便可基本保证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1加强预算管理,做好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以会计信息和经济活动为基础的事前控制或标准控制,能够促进单位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及时发现经费使用与既定标准的差异,降低资金使用的风险和提高管理效率。预算控制应该加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差异分析等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年初要求各核算单位科学制定经费预算,详细说明年内的经费收支计划,经单位研究确定后报核算中心备案。此后,定期对预算和执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每年下半年可进行一次预算调整;年终进行决算并分析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控制的关键点是预算的制定、调整和执行分析。

2.2落实集中核算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做好货币资金控制。一方面,按照资金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做好货币资金的宏观和整体控制: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是本级财政及其所供单位资金的统一管理机构,遵循“集中管理,加强监督,主动服务”的原则,全面清理、归并各核算单位的银行账户,统一开设资金账户,由中心统一管理各核算单位的各项资金收入,统一办理对外采购等支付结算业务和实时开展资金划拨,统一调剂资金余缺,确保资金安全、规范、及时流动,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从而建立集中、统一和高效的资金运作平台。

另一方面,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做好核算单位内部微观层面的资金控制:核算单位必须加强对现金的管理,严格现金支出,最大限度地减少现金使用。同时,加强各核算单位保留银行账户的管理,保留银行账户所收取的各项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严格审批,减少现金提取,定期核对账户余额,并由核算中心审核。其关键控制点是每月检查、核对调节表和对账单,看签字是否齐全、余额是否正确,是否存在违规使用现金的现象,通过形式上的规范达到实质上的控制。

2.3落实收支“两条线”制度,做好预算外收入控制。要严格对有执收执罚权力单位的收费及罚没款管理。一是坚持“收支两条线”的运作模式,在归集资金方面注重对缴费渠道的稽核力度,在方便用户缴费和资金安全回笼中寻找平衡,设置罚没款、收费收入归集二级账户,专户存储,并及时上交国库,严禁自收自支,挤占挪用;二是要加强强票据使用管理,严格票据的领用、注销程序和空白票据的管理,规范票据使用范围和收费项目。收费票据严格按照审批的项目填写收费项目名称,不自立项目收费。控制的关键点是逐本领取票据,用完及时审核注销;认真登记票据使用情况明细表,详细注明收费项目名称、金额、所记入会计账的经费种类、月份、记账凭证编号等,并粘贴于每本票据的最后,经审核无误后方可发放新的票据,防止出现票据管理失控,收不入账等现象的发生。

  2.4落实政府采购制度,做好采购与付款业务控制

采购与付款业务必须要有一套严格的控制流程,从请购、审批、合同订立、采购实施、验收到付款的所有环节,都必须按照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进行。

首先,要从采购决策到验收的每一环节,建立逐级审批的责任机制。对供应商和采购渠道的选择、采购价格的制定、合同签定等环节,都要采取三级以上的审批控制程序;同时应把技术、财会等部门对质量、价格等的评价列为制定采购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供应商的选拔要建立供应商年审制度,推行“竞争采购”。凡具备招标条件的大宗物资、装备,都实行招标采购,对暂不具备招标条件的,采取“比价、核价”等竞争性采购办法;对通用性较强的物资、装备,还可通过网上招标采购。

收支管理内控制度篇6

论文摘要: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对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和经营效益意义重大。因此,应建立货币资金的预算制度,完善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实行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制度,建立收入和支出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货币资金的保管和控制,实行统一 财务管理 ,防范资金风险。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停留于货币形态的那一部分资金,包括现金和各种存款。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资产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也是获利能力最弱的资产。加强资金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求有效地保证一个企业随时有资金可以利用,并从闲置的资金中得到最大的利息收入,也即要求在货币资金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做出抉择,以期获取最大的长期利润。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货币资金管理,规范货币资金的使用,避免资金不足和过剩所产生的不良现象,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本文就企业如何规范货币资金的管理工作,谈一谈个人的认识。

一、建立货币资金的预算制度

货币资金预算是财务管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工具。它不仅有利于加强货币资金管理,而且有利于对整个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货币资金预算是对企业在整个预算期的货币资金收入和支出的估计,也是对企业预算 期货 币资金收支结果的预算。实行货币资金的预算制度,对于完善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货币资金预算为控制企业日常货币资金流动提供了主要依据,也是评价企业对货币资金管理成绩的考核标准和重要手段。货币资金的预算制度,增加了资金运行的透明度,从制度上、管理上防止挤占和挪用的现象产生。

在货币资金预算中,应把整个预算期分为若干个时期分别计算货币资金的余额。长期货币资金流量预测虽然重要,但在货币资金管理中所编制的预算,主要是一年以下的短期预算。划分时期的长短要根据企业的性质不同来决定,但一般情况下是一个月,即月度财务收支计划,某些货币资金流入流出变化大的企业,还可以按周或按日编制预算。

编制货币资金预算的主要依据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面预算,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 成本 费用预算等等。完整的货币资金预算应包括货币资金收入、货币资金支出、货币资金千余缺以及货币资金筹集等部分。

货币资金流入量来源于销售收入、 投资 收益以及其他货币资金收入。其中销售收入是最主要的部分,其金额可以直接从销售预算中得到;投资收益的货币资金收入时间比较固定,数量也容易确定;其他货币资金收入可根据企业以往的资料关考虑预算期的情况分析确定。预算期货币资金流入量加期初货币资金余额,构成预算期可动用货币资金数量。

货币资金流出量主要包括购货支出、营业费用支出、利息支出、上缴所得税、利润分配以及其他货币资金支出。其中购货支出可从 材料 预算中得到;营业费用支出如工资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可以从费用预算中得到;利息支出所需的资金可以从偿债计划中得到;所得税付出以及利润分配支出可根据企业的盈利计划预先估计,支付的时间也比较固定;其他货币资金支出可以根据企业以往的资料并考虑预算期的情况分析确定。

二、完善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货币资金的同部控制制度,规范 会计 行为,要依据国家有关 法律 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完善企业内部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负总责,并明确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在预算安排、计划管理、实物资产、对外投资、项目招标、工程采购、 经济 担保等经济活动中的管理权限、方式、方法、程序、责任和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实行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制度

理顺财务管理关系,建立职务分工控制制度,从组织机构设置上确保资金流通安全。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资金的管理人员要实行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制度,合理设置会计、出纳及相关的工作岗位,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确保资金的安全。会计出纳不能相互兼职,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流通的全部过程。

一是 会计 人员负责分类账的登记、收支原始单据的复核和收付记账凭证的编制;二是出纳人员负责现金的收付和保管、收支原始凭证的保管、签发 银行 有关票据和日记账的登记;三是内审人员应当负责收支凭证和账目的定期 审计 和现金的突击盘点及银行账的定期核对;四是会计主管应负责审核收支项目、保管单位和单位负责人的印章;五是单位负责人应负责审批收支预算、决算及各项支出。

四、建立收入和支出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

要加强对货币资金的预算编制、执行各个环节的 管理 ,规范货币资金的管理程序,确定货币资金执行的审批权限和制度,超限额或重大事项资金支付要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预算或超审批权限的资金支出。严格企业内部资金收入和支出审批程序。

1、对货币资金的收入控制

①每笔收入支出都要及时开票;

②要尽可能使用转账结算,现金结算款项要及时送存银行;

③尽可能采用集中由 财务 部门收款的方式,分散收款要及时送交单位出纳;

④不得坐支各项收入;

⑤出纳员收妥每笔款项后应在收款凭证上加盖“收讫”章。

2、对货币资金的支出控制

①每笔支出都应有单位负责人的审批经、会计主管审核、会计人员复核;

②出纳人员每一笔款项都应以健全的会计凭证和完备的审批手续为依据,付款后,需在付款凭证上加盖“付讫”章;

③各项支出都有预算和定额控制执行;

④要按国家规定的用途使用现金,尽可能使用转账支付;

⑤银行单据签发和印鉴保管应当分工负责。

五、强化货币资金的保管和控制

加强对货币资金、会计凭证、原始的管理,要依法建账,及时核对银行账目,认真履行定期对账、报账的制度,建立定期进行检查的制约机制。不符合审核程序不能支付资金,按规定实事求是报账,不作假账。

一是货币资金的收付只能由出纳人员负责,其他人员(包括单位负责人)不得接触货币资金;二是严格执行库存现金限额制度;三是出纳人员要做到每日现金日记账余额与保管的现金核对相符,并经常与会计核对账目;四是要严格执行定期现金突击盘点制度和核对银行账的制度;五是已开出的收付款原始凭证必须全部及时入账;六是所有收付款原始凭证必须连续编号并顺序使用,错 写作 废的原始单据应加盖“作废”章后妥善保管。

六、实行统一 财务管理 ,防范资金风险

收支管理内控制度篇7

【关健词】技师学院 财务内控 效能

财务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财务管理目标而形成的一种内部自我协调和制约的控制系统,是一种全面控制的机制。内部控制作为技师学院控制财务风险和办学效益管理的基础,对于达到既定目标和维持良好的财务状况至关重要,本文就技师学院财务内控机制的效能问题进行初步的研究。

1 建立财务内部控制的意义

技师学院财务管理部门担负着财政收支预算、调节校内外经济活动和教职工收入分配的重要职责,建立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对于保证学院财政收入增长、稳定收支平衡,建设校内公平的财务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技师学院财务工作发生了较大变化,收支形式多变,在当前比较复杂的财务情况下,推进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加强权力运行的监控制约,对于积极应对财务管理、收入分配执法和行政管理中的各类风险,保证各方面权力的正确行使,不断提高学院办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财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是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

财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紧贴学院财务工作实际,财务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其中离不开对财务工作的监控,是各项财务业务工作的重要环节,及时反馈与调节学院财务工作程序与要求,及时制定现行财务管理工作中新制度以及提出解决新问题的措施,把反腐倡廉建设的目标要求融入到财务部门、规范财务部门权力行使的全过程,是财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导机制。

1.2 财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是监督制约工作的需要

近年来,国家省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十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市场化的程度在逐步提高,学院各二级部门财务收支的形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财务收支自主性得到了提高。因此,在现行财务监督制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财务内控机制,对于巩固财务管理成果,提升财务管理层次,全面整合财务管理资源、建立制约、协调、互动、科学、适用的财务管理机制具有动力作用。

1.3 财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有效措施

财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各部门抓反腐倡廉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各部门发现问题、自我纠正、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实现内部制约和外部监督的有机统一,使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加有效,监督更加有力,从根本上提升反腐倡廉的能力和水平[1]。建立财务内控机制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及省、市财政厅局、学院颁发的各项财务制度的精神,是构建学院惩防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明晰财务权力运行程序,强化财务收支制约措施,落实财务岗位责任,把预防腐败的要求落实到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实现“标本兼治、有效预防、长效管理”,从源头上防范财务腐败行为的发生。

2 建立财务内部控制的内容

2.1 财务预算控制

技师学院财务预算主体是学院党委、行政与实施预算控制的财务管理部门。学院党委、行政是学院预算管理的最高机构,是预算控制的指导者,负责预算的决策与调控,为学院实现预算目标负领导责任。学院财务部门是预算控制中心和预算信息处理中心,负有主要预算控制责任,构建预算控制系统和建立预算执行信息快速反馈通道,确保学院财务预算责任执行到位。另外财务管理人员是执行预算控制的先导与“控制器”,因此,建立财务管理人员控制责任机制是重要保证。第一,sbu预算损益制。sbu预算损益制的目的是细解学院财务预算目标,将院内每项财务收支转化为量化管理,具体通过sbu损益表将学院财务预算目标细解,然后通过各职能部门具体实施,以一种责任机制有效提高各部门的财务管理责任感,保证学院预算目标的实现[2]。第二,预算合同控制。学院所有项目规划、合同签订都必须以预算为依据。从实质上监控使用学院的财务资源,通过电子化管理、子项目预算、合同控制及预算执行流程,确保预算控制的主导地位。第三,现金流预算控制。财务管理部门要系统分析、跟踪、统计、反馈现金流预算执行情况,实行“收支两条线”、“ 预算封闭”、“多级审批”、“预算预警”等手段掌握学院现金流量的有效控制权。

2.2 财务程序控制

技师学院财务管理的程序化建设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实现财务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方向发展的有效路径,财务部门建立程序化内部财务管理系统十分重要,有利于强化学院对有限资金的使用效能与监控,有利于提高财务信息质量,保证财务档案的规范与完整,有利于提升学院宏观管理的质量。第一,建立经费收支执行程序。严格按照省市学院的相关财务制度进行业务核算,严格执行资金支出的审批和审核的程序,按照职能及授权限内经办、验收、审批和支出,形成学院内部相互监督和制约机制。第二,出纳业务执行程序。学院财务部门的出纳人员必须掌握和运用《银行结算办法》、《票据法》、《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等的法规,并应严格履行出纳业务执行程序。出纳业务执行程序应让学院全体教职工知晓,确保财务经费收支的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第三,财会岗位工作程序。包括收入、支出、结账、决算、对账、开具支票、银行汇款、现金存取、财务档案、财务信息等工作程序,坚持“收支有依据,管理照程序” 的原则,强调财务过程管理,完善管理关键环节。

2.3 财务结算控制

技师学院财务结算工作的职能部门是财务处。负责学院资金投入、资金日常结算及管理、监控工作。对财务结算结算工作实施有效的控制,能有效地调节资金流向,灵活地控制资金的合理使用,充分挖掘资金的使用效益,均衡资金周转率,迅速竭制资金流失和浪费,降低学院额外财务费用,提高学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益起着重要作用[3]。第一,统一账户管理。学院各二级单位分立校内财务账户,进行集中管理,通过内部结算,规范资金运作、增强对各单位资金的监管力度,消除坐支、截留、挪用资金的隐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二,建立电子结算统计系统。技师学院财政属于市级财政管理,与市级财政管理保持网上电子结算服务,提供网上支付、网上查询、票据结算等,及时为学院正常收支提供结算信息化服务。院内开通职工工资帐户查询系统,让职工掌握个人分配信息。各二级财务结算逐笔登记上网统计与分析,为学院行政对财务收支控制提供准确信息。

第三,严格院内外收支结算程序,结算支出依据相关财务制度执行,杜绝无序操作、越级审批、补批等不规范的财务结算行为。

2.4 财务分配控制

技师学院财务分配控制主要是指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合理地将资金分配到各二级单位,并对资金使用实施科学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这对于充分发挥二级单位办学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这种机制也是“双刃剑”,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第一,确立公正的分配原则。从办学规模、专业数量、师生配备、教学条件等综合考评,确定分配比例。第二,分配数额一经确定,各二级单位迅速制定具体收支分配计划报财务处交学院党政会办审批。审批完毕由财务处建立财务项目,纳入财务目标管理。第三,由财务处、审计处共同对二级单位项目实施进程监控,及时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3 财务内部控制的效能

盐城技师学院系部级示范职业技术学校,随着学院的改革与发展,财务收支数量逐年增加,近年来,学院财务工作实施内控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

3.1 健全财务制度

加强财务制度建设是提高财务内控效能的前提条件。学院在全面贯彻执行上级财务法规的基础上,制定了院内若干门类的财务管理制度,如《盐城技师学院财务管理人员工作责职》、《“十五”盐城技师学院财务管理工作规划》、《盐城技师学院财务审批程序》、《盐城技师学院报帐规范》、《盐城技师学院财务监督条例》、《盐城技师学院财务工作防腐意见》、《盐城技师学院财务财务内控意见》等,通过制度建设与实施,极大地提高了财务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增强了财务管理意识,已初步形成“制度引领、操作规范”的财务管理特色。

3.2 提升防腐能力

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是预防腐败的重要途径。学院财务部门建立了内控机制,实施预报、审批、报帐的相互制约与内部信息公开,自觉接受院审计与纪委监督。多年来,学院财务部门从末发生财务工作失误、财务腐败事件,财务管理人员都能够自觉抵制各种不规范的财务行为,慎重地对待财务工作以外的交往,始终保持清正财务、廉政财务。如在教学主楼的预算中,坚持科学预算,杜绝“人情预算”,地为学院公正支出起到保驾作用。

3.3 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益

加强财务内控机制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是根本。学院财务部门始终保持了院内院外财务服务一致、各级领导与教职工服务一致、学院管理部门与二级系部一致、在岗人员与离退休人员一致的工作要求,以热情、高效、严谨的工作态度完成日常财务工作,通过报帐程序宣传、工资卡发放、报帐卡制度、收费标准公示、专项资金专用机制、支出现金额度标准、财务系统审核、逐项逐级审批等程序及控制手段的应用,有力地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益,2008年、2009年为学院节约开支占总支出的3.25%与4.35%。学院财务部门全方位的服务得到全院师生的认可,多年来一直被学院评为先进单位。在历次上级管理部门的财务大检查与财务考核中均为合格单位。

参考文献

[1] 谢剑平.财务管理:新概念与本土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51-152.

[2] 吉恩·西西利亚诺.财务管理[m].焦绪凤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35-136.

收支管理内控制度篇8

财政部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并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自2014 年1月1 日起施行。本文对其实施进行探讨。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从目前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现状看,大部分单位在资产管理、支出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建立了部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1)内部控制体系未建立。很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财务会计方面的控制,因此讲到内部控制就是单位财务部门的事情,未能站在单位整体的高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覆盖单位所有的经济活动内容。

(2)重大事项决策制度未建立。部分单位对重大经济事项决策集体决策,但未制定重大经济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对什么是重大经济业务事项没有认定标准,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无章可循。

(3)关键岗位轮岗制度未建立。部分单位未建立关键岗位轮岗制度,有部分单位建立了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度但未能执行。

(4)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规模较小的单位由于人员限制等因素,未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或人员,规模大的单位(如医院等)基本上已建立内部审计部门或设立内部审计岗位,并制定了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但由于内部审计未能引起管理层的重视,其在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等方面并未开展有效的工作,内部审计的牵头、监督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5)会计机构及人员配备不健全。在许多单位财务部门不受重视,没有单独设置财务部门,而只是作为办公室的一部分;未配备足够的人员;未配备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会计人员。导致会计人员流动性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要求不能有效落实,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制度未有效执行,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信息失真等诸多问题。

(二)内部控制管理不完善

(1)预算管理控制。未建立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内部管理制度,或者虽建立了预算内部管理制度但内容不完善,制度未包括预算管理的所有方面。预算编制不细化,部分收入未纳入综合预算、超范围超标准支出,项目之间随意调整、决算编报不完整、预算决算脱节等问题普遍存在。

(2)货币资金控制。现金使用不规范。一是库存现金超限额。单位内部控制相关制度中规定现金的库存限额,但在实际工作中未予有效执行,库存现金余额超规定限额,从而造成潜在的资金安全隐患;二是现金使用超范围。单位之间大额资金往来使用现金情况较为普遍。单位印鉴章管理不规范,未制定印鉴管理制度。单位印鉴章应由两人保管,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岗位设置不合理、不相容岗位没有相互分离,印鉴章由一人保管的情况时有发生。对货币资金的核查控制不到位。未能做到不定期对现金进行抽查盘点,并做相应的盘点记录。有的做到了出纳定期盘点,但未留有书面盘点记录,也无其他会计人员监督复核。

(3)实物资产控制。一般单位都制定了实物资产管理制度,但实际资产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未能保证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资产管理制度更新滞后,未能根据外部情况的变化和要求及时更新相关制度内容,从而造成制度内容与实际执行脱节;未设置专职部门或明确专人负责实物资产管理;未能定期或不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超预算、无预算采购固定资产;对资产增减未能及时进行会计核算;对不良不实资产未能及时进行清理;资产权属不清晰,对资产出租、处置未按规定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批准。

(4)对外投资控制。未建立对外投资管理制度,对外投资风险较大。存在对外投资未入账,或未在对外投资科目核算,对被投资单位疏于管理,基本没有投资收益,甚至出现投资坏账等。

(5)收支管理控制。在收支管理方面,大部分单位比较重视建立相关制度,但是实际工作中在制度执行方面还存在问题。部分非税收入项目应收未收,滞留、截留挪用非税收入、出租收入,甚至设置账外账的情况;退费审批环节薄弱;支出原始凭证不规范、不充分,虚列支出套取资金等。

(6)合同管理控制。事业单位在合同管理方面较薄弱,主要是对重大合同谈判、签订方面未安排技术、法律、财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未建立对合同履行实施监控的应对措施。合同管理部门与财会部门之间沟通协调机制不完善,合同的备案登记、保管不规范等问题。

(7)信息系统控制。部分单位在将内部控制理念、控制活动、控制手段等要素,通过信息化手段固化到信息系统方面执行力度不够,未能有效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护信息安全。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完善对策建议

事业单位要按照《规范》的要求,结合实际在梳理现有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完善制度体系,建立适合本单位科学、可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严格执行。

(一)强化内部控制管理

(1)健全组织结构。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建立科学有效的组织架构、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单位负责人亲自抓,明确牵头负责部门,其他相关部门要明确责任人,建立高效联动的沟通协调机制。

(2)建立决策议事机制。对本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梳理分类,实行内部审批制度。对重大经济事项要建立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决策议事机制,要事先明确事项集体决策的事项范围。增加决策的透明度。

(3)建立内部控制专业队伍。内部控制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的控制,要把好人员入口关。应结合经济活动规模、复杂程度和管理模式等因素,为内部控制关键岗位配备能力和资质相符的人员;要加强对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及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其综合素质;对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实行轮岗制度,无法实施轮岗的要采取强制休假,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

(4)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为确保内部控制工作有效开展,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应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内部控制工作纳入对员工的考核体系中。对员工内控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将年度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岗位,明确任务及完成任务的标准。年底组成考核小组,公正公平组织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年终考评、职务晋升等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内部控制工作有效开展。

(5)优化财务管理体系。要建立会计机构,配备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会计人员;建立岗位责任制,确保经办、审批、核算、资产保管、对账、审核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监督;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及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充分发挥会计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6)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监督对发现制度执行偏差,确保内部控制有效运行起到关键作用。应重视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应设置内部审计部门,配备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并赋予内审部门必要的检查权利,要求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部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执行偏差的原因,提出管理建议;领导层要充分利用内审结果,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1)建立预算业务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应结合单位实际,梳理分析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决算与绩效等环节的业务流程,建立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对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各个环节都应当作出明确规定。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原则设置岗位,对于关键控制点,采取有效措施。按照政策规定细化预算编制;明确预算审批主体、方法,建立预算调整机制;严格按预算执行;加强决算管理分析,确保决算真实、完整、准确,建立预算与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机制;同时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注重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

(2)建立收支业务管理制度。应结合单位实际,梳理分析单位所有收入、支出业务流程,建立收支业务管理制度。建立票据管理制度,按照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原则设置收款、支出、审核、核算等岗位。明确由财务部门归口管理收支,明确支出事项开支范围、标准,加强支出审批、审核、资金支付控制,同时要对照预算进行支出执行情况分析,防止超预算支出。

(3)建立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建立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原则设置岗位,确保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资金保管与会计核算、资金的保管与盘点清查、资金会计记录与审计监督相分离;建立印章管理制度,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所需全部印章;建立货币资金授权和审核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授权审批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控制措施。

(4)建立实物资产控制制度。应根据实际拥有的实物资产种类,梳理实物资产管理业务流程,分析资产配置预算、采购、验收入库、领用、日常保管维护、处置、清查盘点等环节的风险,建立涵盖各环节的控制制度。同时要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明确工作职责。

(5)建立政府采购控制制度。应建立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政府采购活动管理、验收等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权限,确保政府采购需求制定与内部审批、招标文件准备与复核、合同签订与验收、验收与保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6)建立合同管理控制制度。应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管理审批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价合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合同有效履行。

上一篇:工商企业管理和商务管理范文 下一篇:教师主要工作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