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的栽培技术和方法范文

时间:2024-04-17 09:59:07

茶花的栽培技术和方法

茶花的栽培技术和方法篇1

摘要:从野外引种川鄂连蕊茶,对其进行驯化繁育,并开展了生物学特性、繁育技术、栽培技术等方面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川鄂连蕊茶为常绿灌木,每年抽梢2次,分别集中于5月中旬~7月和9~11月两个阶段,新梢红色艳丽,具观赏性。9月初花蕾始现,至翌年3月开放,花期长达1个月。川鄂连蕊茶扦插繁殖极易生根,约30 d开始出现幼根,生根率可达到85%以上。栽培试验表明,川鄂连蕊茶在武汉地区坡岗地红壤土中栽培生长表现最好,且在全光照条件下株型紧凑,花量大,叶色变化丰富,观赏性状更好。

关键词:川鄂连蕊茶;驯化;栽培;繁殖

中图分类号:S685.99;S602.2;S6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4-0739-04

乡土植物又称本土植物,广义的乡土植物可以理解为经长期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理区域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1]。在园林建设中,乡土植物不仅在日常管理维护中只要少量的人工干预就可以良好地支持生物多样性[2],而且在突出景观特色和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许多国家对乡土植物十分重视,如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以色列和日本等国出版了许多有关乡土植物的图志、花谱、日历、明信片、幻灯片乃至研究专著[3]。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3万余种高等植物和1.8万余种特有高等植物[4];武汉市地处中国亚热带地区北缘,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根据调查资料统计,仅武汉市江夏区天子山生长的具有观赏价值的乡土植物就达127种[5]。川鄂连蕊茶(Camellia rosthorniana Hand.-Mazz.)为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Linn.)连蕊茶组(Sect.Theopsis Coh.St.)常绿灌木,原产于广西、湖南、湖北、四川等省(自治区),为中国特有树种。其株型美观,叶色亮绿,花朵密集,清香宜人[6]。试验从武汉市江夏区天子山引种野生的川鄂连蕊茶植株,就近移栽到武汉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湖北省园林植物工程技术中心保福苗木基地开展驯化及繁育研究,在12年时间里,先后进行了形态特征、物保期、观赏性状以及抗逆性等方面的观测比较,开展了繁育试验、栽培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及概况

试验地点在武汉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湖北省园林植物工程技术中心保福苗木基地,该基地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乡,地理坐标为北纬29°58′-31°02′,东经113°41′-113°45′,东邻鄂州市梁子湖,南接咸宁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15.8~17.5 ℃,年极端最低气温仅为-5 ℃,极端最高气温为39 ℃。全年降水总量为1 326 mm,且多集中在6~8月;全年无霜期一般为211~272 d;全年日照时间为1 810 ~2 100 h。试验点地形为坡岗地,土壤为红壤,土层深厚,土壤pH约为6.5。

1.2供试材料

1999年,从武汉市江夏区天子山引进野生川鄂连蕊茶成年植株,株高1.5~2.0 m、地径2.0~2.5 cm;定植在武汉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湖北省园林植物工程技术中心保福苗木基地。试验所用的高锰酸钾、去离子水为本所实验室自备,生根剂ABT1号生根粉、ABT3号生根粉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生根剂根旺来源于北京恒久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关植物生长量的测量工具为本所实验室自备。

1.3试验方法

1.3.1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观测①2003~2005年,选取保福基地驯化的川鄂连蕊茶代表性植物10株进行连续3年的观察,记录观测对象的物候期、花色、花型、果色等性状,测定生长量、叶片大小、花序、果实直径等数值。②2006~2008年,选取大小规格一致的野生川鄂连蕊茶和引种驯化栽培后的川鄂连蕊茶各10株,观测对比其物候期、观赏性状特点等。③2006~2009年,对驯化栽培的川鄂连蕊茶进行田间抗旱性及抗寒性观测。

1.3.2繁育试验2006年8月下旬开始,从生长健壮的驯化栽培川鄂连蕊茶植株上选取直径约3~4 mm、长度约8~10 cm的二级侧枝作为插穗,扦插前用3 g/L的高锰酸钾溶液先消毒30 min,然后用不同生根剂溶液(使用剂量及浓度配制见说明书)浸泡插穗2 h,分别在8月26日和9月27日用ABT1号生根粉溶液处理插穗后立即扦插,在8月30日用ABT3号生根粉溶液处理插穗后立即扦插,在9月8日用根旺生根剂溶液处理插穗后立即扦插,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扦插200支插穗。扦插基质用产于本地的炭化稻壳+生黄土组成,扦插床位于阴棚内(遮阳率在70%),棚内相对空气湿度保持在75%~80%[3]。扦插2个月后,统计不同处理的生根率,测量插穗发出的根数和根长,比较不同生根剂处理对川鄂连蕊茶的扦插效果。

1.3.3栽培试验①川鄂连蕊茶区域栽培试验。2007年,分别移栽扦插成活的川鄂连蕊茶150株,选择保福苗木基地(立地条件为坡岗地红壤)、襄阳市(平地沙壤)以及应城市(岗地黄棕壤)三地进行区域栽培试验,2008年统计苗木存活率及生长情况。②川鄂连蕊茶不同光照条件下栽培试验。2007年,将川鄂连蕊茶扦插成活的一年生扦插苗分别移栽在全光照和疏林下(郁闭度50%),每处理30株,观测比较其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观测结果表明,野生的川鄂连蕊茶为常绿灌木,高达2~3 m,株型紧凑,枝叶浓密;幼枝圆柱型,淡棕色,嫩枝密被褐色绒毛;嫩叶颜色丰富,叶片革质,表面光亮,叶缘有锯齿,叶尖钝尖,基部楔形或狭椭圆形,长25~42 mm,宽9~18 mm;叶柄长2~3 mm。花白色为主,有的略带粉色,3~4月开放,花多且香,成对着生于枝顶或叶腋,花瓣5~7枚;雄蕊多数;花柱长9~13 mm,浅3裂。果期10月,蒴果近球型,直径10~12 mm,有宿存花萼。

2.2生物学特性

2.2.1物候期野生川鄂连蕊茶物候期观测结果(表1)显示,川鄂连蕊茶先花后叶,每年抽梢2次,集中于5月中旬~7月和9~11月两个时段,新梢红色艳丽,具观赏性。9月初花蕾始现,至翌年的3月开放,花期长达1个月。果实于5月上旬开始形成,至当年12月中旬成熟开裂。

2.2.2观赏性状与野生川鄂连蕊茶相比,驯化栽培的川鄂连蕊茶物候期与野生的川鄂连蕊茶基本一致,但其观赏性状有明显的改善。驯化栽培的川鄂连蕊茶每株花量增加了1.5~2.0倍,花径增大了1.0~1.5倍;株型更加紧凑,树冠球型,且叶色变化丰富。叶片革质,表面光亮、深绿,叶背浅绿,叶缘有锯齿,基部楔形,叶尖钝尖,椭圆形;嫩叶下面密被白色细毛,老叶仅下面中脉上被绢毛。花成对着生于枝顶或叶腋,无梗,花瓣5~7枚,近圆形,顶端微凹,内轮3枚花瓣较大,外轮2~4枚花瓣,其中2枚稍小;雄蕊多数,花丝基部合生;雌蕊顶端绿色,3裂。果期10月,蒴果近球型,直径10~12 mm。新梢每年萌发2次,春梢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萌发,秋梢于9月中旬萌发,全光照条件下新叶为红色。5月中旬开始花芽分化,6月中旬现蕾,次年2~3月开花。三年生扦插苗平均株高约40 cm,冠幅约40 cm,每株着花约100~150朵。川鄂连蕊茶四季常绿,是集观树、观叶和观花于一身的优良树种,株型美观,枝叶浓密,抽生的新梢和新叶紫红色,耐半阴,适应性强、耐修剪,园林应用上可用作花境、色块、花坛及盆栽观赏等用途[7]。

2.2.3抗旱性及抗寒性田间观测夏季田间抗旱性观测结果显示,川鄂连蕊茶的叶片为革质,能抵御一定程度的干旱。2008年年初,武汉市遭遇了50多年来最严重的降雪和低温冰冻灾害,大灾过后,对保福苗木基地移栽的川鄂连蕊茶进行了冻害调查,结果显示,川鄂连蕊茶植株受冻较轻,冻害级别为1~2级,冻害指数为0.2,冻害表现为叶发红,部分卷叶。

2.3繁育试验

不同生根剂处理对川鄂连蕊茶枝条扦插的试验结果见表2,综合田间观察情况(图1)和表2结果,发现川鄂连蕊茶的扦插繁殖极易生根,约在扦插后30 d开始出现幼根,新生根呈辐射状着生于插穗基部。4个处理的生根率均可达到85%以上,并且3种生根剂处理对川鄂连蕊茶的扦插成活率影响程度差异不大;生根方式包括皮部直接生根和愈伤生根两种类型[8]。从发根情况来看,根旺处理的插穗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都好于ABT1号和ABT3号处理,平均每苗可产生不定根6.5条,其中均包含1条较长的主根,同时二级侧根也比较丰富。ABT1号和ABT3号处理诱导的不定根要短一些,而且在数量上要少于根旺处理的根数。另外发现,扦插时期对川鄂连蕊茶的插穗生根也有一定的影响,如使用ABT1号生根剂处理插穗,9月27日的扦插生根率达到了96%,显著高于8月26日的扦插生根率(90%)。分析原因,可能是8月底武汉市的气温仍然偏高,造成川鄂连蕊茶插穗伤口易被病菌侵入,影响了插穗生根,从而使生根率降低。综上所述,川鄂连蕊茶属于较易生根植物,扦插时期以9月下旬为宜,可使用ABT1号、ABT3号或根旺生根剂进行不定根诱导,生根率可达85%以上。

2.4栽培试验

2.4.1川鄂连蕊茶区域栽培试验川鄂连蕊茶区域栽培试验结果见表3,从表3可见,在武汉市、襄阳市、应城市三个试验点种植川鄂连蕊茶扦插苗,一年后统计,在武汉市坡岗地红壤土和应城市岗地黄棕壤土的移栽成活率均达到了80%以上,而在襄阳市平地沙壤土上的移栽成活率不高,仅为63%,其中原因可能与襄阳市的气候、土壤条件与原产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差异较大有关。不过川鄂连蕊茶扦插苗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均生长旺盛,观赏性状也表现较好,其中以在武汉市种植的生长表现最好。另外,在襄阳市环境条件下,川鄂连蕊茶在1月份有轻微的冻害出现。

2.4.2光照条件对川鄂连蕊茶生长的影响不同光照条件对川鄂连蕊茶生长的影响结果见表4,从表4可见,川鄂连蕊茶在大树遮阴(郁闭度50%)的环境下生长较旺盛,但株型稍散,花稀疏;而在全光照条件下株型紧凑,花量大,且叶色变化丰富,观赏性状好。

2.4.3栽培管理要点川鄂连蕊茶宜选择肥沃疏松、土壤酸碱度呈微酸性至中性的壤土或沙壤土上种植,成活的扦插苗在当年的11月至翌年的3月均可移栽,移栽前对种植地块进行全面翻耕,施腐熟有机肥6 000 kg/hm2,苗木栽植密度 为8 000~10 000株/hm2。在田间管理方面,全年要除草2~3次,雨后及时松土、培蔸,干旱时及时浇水抗旱,保持土壤湿润。

川鄂连蕊茶成枝力强,可根据不同的园林用途进行整形修剪,如培养独干球型的川鄂连蕊茶,在生长季节要选择生长健壮的枝条作为主干培养,选留3~4个不同分枝角度的侧枝作为骨干枝预留,及时抹除其他的叶芽和萌蘖,剪掉细弱枝,培养成为50~60 cm高的主干型单株,并且在早春萌动前剪掉枯梢、枯枝、残留的果实和过密的枝梢。

3小结与讨论

目前国内外对于川鄂连蕊茶同属的植物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的研究报道较多。国外对山茶的杂交育种、系统发育、遗传变异、生理生化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但范围不是很广[9]。国内的研究者对山茶的研究做过比较系统全面的探讨,主要包括山茶的种群系统分类、花粉形态、细胞学、杂交育种、引种驯化、生理生化、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栽培管理等方面[10-22]。但国内关于山茶属连蕊茶组育种的研究较少,对于川鄂连蕊茶的研究仅有少量文章从生态学角度开展过研究[23-26],而关于川鄂连蕊茶的育种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通过引种驯化野生川鄂连蕊茶进行人工栽培,结果表明,川鄂连蕊茶扦插繁殖容易,采用根旺、ABT1号和ABT3号生根粉处理,生根率可达85%以上;在全光照条件下栽培,其观赏性状较好,并且驯化栽培种较野生种株型紧凑、枝叶浓密、嫩叶颜色丰富,四季叶色有变化;花多且香,花以白色为主,有的略带粉色,3~4月开放,成对着生于枝顶或叶腋;果期10月,蒴果近球型,直径10~12 mm;而且特别耐修剪,修剪后抽生的新叶、新梢为紫红色,景观效果持久,是良好的造景材料。川鄂连蕊茶具有常绿、冠型紧凑、花朵繁密、芳香以及抗性强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园林绿化及室内盆栽观赏的植物材料,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潜力。

参考文献:

[1] 孙卫邦. 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 中国园林,2003,19(7):63-65.

[2] BORMANN F H, BALMORJ D, GEBALLE G T. Redesigning the American lawn: A search for environmemal harmony [M]. New Haven: Yale Univercity Press,1993.

[3] 陈俊愉.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观赏园艺卷)]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4] 陈灵芝.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 现状及保护对策[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5] 陈法志,郑伟,谭庆. 武汉天子山乡土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利用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400-3402.

[6] 倪穗,李纪元. 我国连蕊茶组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前景[J]. 浙江林业科技,2005,25 (5):70-73.

[7] 许林, 陈法志. 丰花、香花型茶花――川鄂连蕊茶[J].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版),2010(7):6-7.

[8] 赵玉宏,郑洪,雷杰,等. 山茶扦插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5):830-831.

[9] ZAGOSKINA N V, DUNRAVINA G A. Effect of ultraviole (UV-B) radiation on the forma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 tea plant callus cultures[J]. Russ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2003,50(2):270-275.

[10] 顾志建,夏丽芳, 谢立山, 等.中国部分山茶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报告[J]. 云南植物研究, 1988,10(3):296.

[11] 敖成齐. 山茶属Camellia植物花粉形态的光学显微镜观察[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3):318-321.

[12] 王仲朗,夏丽芳. 应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鉴定山茶属植物杂种F1代的研究[J]. 云南植物研究,1992,14(4):423-429.

[13] 闵天禄. 山茶属山茶组植物的分类,分化和分布[J]. 云南植物研究,1998,20(2):127-148.

[14] 李广清,孙立,刘燕. 山茶属连蕊茶组6种植物花粉形态特征研究[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5,13(1):40-44.

[15] 杨俊波,李洪涛,杨世雄,等. 四个DNA 片段在山茶属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J]. 云南植物研究,2006,28(2):108-114.

[16] 方伟,杨俊波,杨世雄,等. 基于叶绿体四个DNA 片段联合分析探讨山茶属长柄山茶组、金花茶组和超长柄茶组的系统位置与亲缘关系[J]. 云南植物研究,2010,32(1):1-13.

[17] 李光涛,梁涛,张梅莉. 五种山茶属植物的核型研究[J]. 茶叶,2001,27(2):17-21.

[18] 肖调江,顾志建,夏丽芳. 九种山茶属植物的减数分裂研究[J]. 云南植物研究,1993,15(2):167-172.

[19] 杨志玲,李纪元,范正琪,等. 山茶属红山茶组内杂交亲和性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J].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24(4):32-36.

[20] 杨志玲,李纪元,范正琪. 保存温度对红山茶组物种及品种花粉生活力的影响[J]. 浙江林业科技,2004,24(5):1-3.

[21] 吕芳德,徐德聪,侯红波,等. 5种红山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研究[J]. 经济林研究, 2003,21(4):4-7.

[22] 邓白罗,谭晓风,漆龙霖,等. 山茶属红山茶组植物的RAPD分析及分类研究[J]. 林业科学,2006,42(5):36-41.

[23] 操国兴,钟章成,刘芸,等. 缙云山川鄂连蕊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 生物学杂志,2003,20(1):10-12.

[24] 操国兴,钟章成,谢德体,等. 不同群落中川鄂连蕊茶的生殖分配与个体大小之间关系的探讨[J].植物生态学报,2005,29(3):361-366.

[25] 操国兴,钟章成,谢德体,等. 川鄂连蕊茶种群生殖力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3):363-366.

茶花的栽培技术和方法篇2

关键词:油茶 育苗与栽培 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232047

1 油茶形态特征用途及油茶栽培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1.1油茶形态特征及用途

油茶又被成为茶子树、白花茶、油茶树,其种子榨油可供食用,是较为优质的食用油,同样也作为工业油和防锈油。油茶树可高达4~6m,一般的高度也在2~3m,油茶属茶科,其叶内含有丰富的花黄素及茶碱,是医药的工业原料,木材也可以作为制作小型家具的材料,种子可以作为食用油的原料。油茶树喜温暖的环境,怕寒冷,要求在阳光充足的地区生长,如地理条件的不满足,会使油茶树只长叶,结果少,含油量较低。

1.2 油茶栽培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油茶未来发展前景未被有效认知。油茶是兼具经济发展与社会生产的作物,但其发展潜力并没有被充分认知,一些地区在种植油茶树方面缺乏统筹的发展方案及发展计划,政府对油茶树苗栽培种植的重视不够,人们对油茶产业化链接缺少认识,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导致劳动力缺失,严重影响了油茶栽培种植的规模化产业发展。林业基地建设较慢,良种推广受到限制,我国在1970年以来开始建设油茶林业基地,1990年以来林业改造,使得可利用的种植面积不断减少,不规范、不合理的种植现象严重阻碍了树苗良种推广的数量及质量,产量及质量无法得到根本保障,使得产出量大幅下降。一些种植户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支撑,苗木短缺,专业化技术管理人员较少且人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一些真正掌握技术的专业人员,很难满足诸多种植户的需要,粗放式产业经营现象也使得苗木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

部分油茶林零星经营,难以形成规模,缺乏效益保障。我国部分地区仍然受到小农思想及经济模式的影响,个体化经营使得随意性较大,大部分农户所种植生产的油茶以自给自足为主,缺乏集约化、商品化的生产,油脂加工企业的资源来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企业的生产规模难以扩大。较为原始的经营模式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范化的经营,油茶的收益周期一般为3~5a,有些甚至时间更长,种植农户缺乏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种植方法,对管理并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生产模式的落后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个体农户以家庭经营为主要方式,规模化生产相对较少,油茶采摘季节一到,乱摘、偷摘等现象也随之不断发生,一些种植户为尽量减少损失,将采摘时间提前,而单位到成熟期的油茶,出油率也就会减少,这也导致部分地区产量偏低。

2 油茶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2.1 林地的选择及造林前的调整

在林地的选择上,要根据油茶树的生长特点进行选择。油茶树的生命力顽强,且能在贫瘠干旱的土地上生长,本文所研究的油茶栽培的目的在于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因此,在种植地区的选择上要以黄壤、山地红壤以及黄棕壤,土层厚度60cm以上的林地为宜;地势200~600m的山地为主;选择阳光充足的阳坡或半阳坡。造林前的征地活动是油茶栽培的前提和基础环节,土壤在进行翻松后,其土层厚度随之加深,林地土壤结构也随之改良,土壤的蓄水能力及通气性状况得以改善,造林整地要与水保保持相结合,为油茶树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造林的3个月前需进行整地,这对土壤的风华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造林的季节一般以冬季和春节为宜,而整地活动则应在秋季进行,根据不同林地的地势及土壤情况,因地制宜进行整理。

2.2 造林方法分析

造林根据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播种造林和植苗造林两种,人工培育的油茶苗木,地上生长部分相对旺盛,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也相对较强,具有较高的成活率。人工培育的油茶树生长速度较快,相对于其他方式生长的苗木来说,能提前1~2a结果。育苗的方法根据不同苗木的不同规格及树苗的生长周期,也具有一定的差别,芽苗砧的嫁接苗从培育到出圃需2a的时间,如以容器进行苗木的培育,也可1a出圃。

造林要控制在合理的密度范围内,这需要根据油茶苗木的品种及苗木种植目的的不同来进行界定,一般情况下的种植密度在70~120株左右,行距2.3~3.0m,株距在2.0~3.0m之间为宜。以收果产油为目的的苗木种植以100株/667m2为标准,根据林地地势条件的不同,来确定苗木种植合理的密度,最大程度上实现高产。油茶树的种植排列应以植株相互间不受影响为标准,减少植株间对土地、光照等条件的竞争,缓坡林地的选择主要以三角形及梅花的排列为主,在山坡地带,由于苗木间的行距较大、株距较小,应以梯带形的排列为主,增大行间的空隙,有利于植株对光和热能的吸收、利用。

2.3 苗木管理及幼苗抚育

2.3.1 苗木管理

油茶幼苗需要适当的遮阴,以防止太阳灼伤对苗木生长的影响,在油茶苗木生长至15cm高且长出2对真叶时,可以进行半遮阴;苗木的水源补充,主要是以浇淋为主,晴天时早晚各1次,阴天无雨时每天进行1次,下雨天时要注意及时排水,防止苗木因水分过多而造成生长受限制;油茶苗木在移植15d左右,视苗木生长状况,可以复合肥为主的水肥追肥。追肥时不宜多,以薄施且勤施为主,复合肥的浓度一般控制在0.1%~0.3%之间,对于生长在苗木中的杂草要尽早进行清除,造林前的1个月停止对苗木的施肥。

2.3.2幼苗抚育

生物学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油茶幼苗阶段的长短、生长条件、经营强度高度、物种类型。在地理环境优越、水源、肥料充足且集中投产经营的状况下生长的油茶林,投产相对较早,而反之,地里环境恶劣、水源、肥料缺乏、土壤贫瘠,经营管理粗放的状况下生长的油茶林,则投产相对较晚。一般情况下来说,普通油茶树在造林后的3~4a便可开花结果,油茶造林后要及时进行抚育管理,为油茶树提供适合生长的良好环境,保证水源的充足,这是实现苗木早产及造林成活的关键所在。通过人力耕种措施来提高土壤的肥力,这样不仅能满足苗木生长所需要的直接和间接肥力,以此来达到高产的目的,土壤耕作在油茶幼苗的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油茶在幼苗阶段靠根部吸收的营养来促进整体根系的发展和完善,对油茶树生殖阶段的开花结果做好准备。

油茶树在幼林生长期间要注重对其进行追肥,合理利用林地间的空隙,种植一些药材、豆类作物,以中耕施肥来代替抚育,有效控制杂草的生长,保证土壤肥力及蓄水能力,调节区域间气候,提高区域内温度和湿度,降低地表温度,促进油茶树幼苗根系的生长,实现幼苗的快速生长及早产结果。

2.4 病虫害防治要点分析

炭疽病是油茶树常见且危害较为普遍的病害之一,该种病害于4~10月之间便已发生,在7~10月之间的蔓延速度加快,对嫩叶及嫩梢具有极强的危害。防治的方法主要是以甲基托布津药液喷雾以及800倍的炭疽灵药液进行防治,用药的频率为每周1次,连续应用3次便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软腐病是危害油茶树生长的另外一种病害,它对油茶的苗木及成年树的生长起着阻碍作用,这种病害会导致油茶树的树叶及果实大范围凋落。防止的主要方法是喷洒波尔多液(1 : 1 : 100~150)或应用可湿性退菌特(600~800倍)液来进行喷射。

除以上所述的2种病害外,油茶树的生长还受到卷叶虫及蚜虫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嫩叶及嫩梢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阻碍了林木生长的速度,病虫害的主要防止方法是, 进行每一次连续两次的辛硫磷液喷洒。

3 油茶扦插育苗技术分析

3.1 扦插育苗季节及插床准备

春、夏季均可进行扦插育苗,春插时间宜选择2~3月份,选取1a生健壮的枝条;夏季扦插育苗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精细化的管理才能有效的促进根的发育,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插床的选择主要以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空气流通的地段,插床高约为10~15cm,宽约为1m,基质以90%的黄土心和10%的细砂混合,可根据黄土心的质地适当减少砂的供给量,这样既可以保湿,又不会形成板结,插床在进行扦插前,要搭好遮荫棚。

3.2 茶树苗选择与枝条采集

实生茶园中茶树的挂果量明显高于其他茶树,优树的选择以分枝、果实分布均匀、皮薄、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等作为选择标准,优树年龄的选择以15a为宜。在枝条的采集方面要进行恰当的选择,夏季插枝的茶树苗要剪去优树当年生半木质化且向阳生长的健壮枝条,枝条及完成后,要立即装入塑料袋等保湿器内,并将采集后的枝条及时运回室内,并尽量于24h内修剪完成。

3.3 插条修剪及插条促根

将采集完成的枝条长度修剪为5cm,每根插条包含2个以上的芽,基部的修剪要在离芽0.5cm处进行修剪,将腋芽1cm以上的光棍枝和基部的叶片进行适当的修剪。插条促根的方法主要是将已修剪好的插条以100条每捆进行捆扎,基部以50mg/L的萘乙酸或者是ABT液浸泡处理10~12h后,即可进行扦插。

4 结语

本文是笔者在根据自身实践经验及基本掌握油茶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全面阐述,对油茶的育苗方法、油茶管理技术以及油茶培育过程中所需注意的事项进行的分析,油茶育苗受到地理条件、环境因素、气候条件以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在育苗的过程中也会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本文所总结出的育苗技术为今后的育苗工作做了可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1]苏莲花. 油茶育苗与栽培技术[J]. 热带林业,2006(04):35-37.

[2]毛秀萍. 油茶育苗及其栽培技术[J]. 科技风,2014(06):202.

[3]秦性英. 新型压缩基质配方筛选及育苗技术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8.

[4]彭邵锋,陆佳,陈永忠,陈隆升,王瑞,王湘南,马力. 油茶品种资源现状与良种筛选技术[J]. 经济林研究,2012(04):174-179.

茶花的栽培技术和方法篇3

论文摘要 阐述了大叶冬青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种子处理、芽苗移栽、苗期管理、定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大叶冬青更好地应用于园林绿化提供参考。

大叶冬青别名苦丁菜、菠萝树、大叶茶、苦灯茶,为冬青科冬青属常绿阔叶乔木。其树干通直,枝叶繁茂,树形优美,状似广玉兰;叶、花、果色相变化丰富,萌动的幼芽及新叶呈紫红色,正常生长的叶片为青绿色,老叶呈墨绿色,5月花为黄色,秋季果实由黄色变为橘红色,挂果期长,十分美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极好的生态景观树种。其适应性强,较耐寒、耐阴,萌蘖性强,生长较快,病虫害少,是城市理想的第3代绿化树种。同时,其叶、芽可制作苦丁茶,是优良的保健药用树种;木材可作细工原料;树皮可提烤胶等,发展前景很好。大叶冬青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各省及福建、浙江等地,生于沟坑旁阴湿处、山坡竹林内及灌木丛中,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特征特性

常绿乔木,高达20m。树皮灰黑色,粗糙,枝条粗壮,平滑无毛,幼枝有棱。叶厚革质,长椭圆形,长8~20cm,宽4.5~7.5cm,顶端锐尖,基部楔形,主脉在表面凹陷,在背面显著隆起;叶柄粗壮,长约1.5cm,聚伞花序密集于二年生枝条叶腋内,雄花序每一分枝有花3~9朵,雌花序每一分枝有花1~3朵;花瓣椭圆形,基部连合,长约为萼裂片的3倍,果实球形,红色或褐色,分核4。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

大叶冬青原产我国南方,喜温暖湿润土壤,适生凉爽环境、深厚疏松的土壤。幼龄喜荫蔽,需一定的侧方遮阳,种子休眠期长达3年,苗期生长较慢。一般3年后进入速生阶段,树高年增长量可达50~110cm。1年中有2个生长高峰,分别出现在4月和7~8月,二次抽梢的特性为采嫩叶制作苦丁茶提供了条件。因当年生苗耐寒性较差,冬季需防-4~-3℃的低温;二年生苗木能适应-7~-5℃的自然低温;五年生幼树能适应-10℃的低温。

2 栽培技术

2.1 种子处理

因大叶冬青种子休眠期长达3年,种子需用湿沙贮存1.0~1.5年,并进行变温处理。用40℃的温水浸泡12h,置于5℃低温下处理24h;再用40℃的温水浸泡10h,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30min,取出用清水泡8~10h,置于沙床内催芽。经3个月左右,种子陆续萌动、露白后播种。此法可使种子提前9~12个月发芽,发芽率达60%左右。

2.2 芽苗移栽

幼苗高1.5cm,出现真叶时,移入塑料袋营养钵中,排入苗床。株距6cm,行距12cm,塑料袋口径5cm,钵高10~12 cm。幼苗移入后怕高温日灼和干旱,要及时用75%遮阳度的网搭设遮阳棚,以遮阳保湿。

2.3 苗期管理

主要是在幼苗生长旺期施肥。4月每隔5d叶面喷施0.1%~0.3%过磷酸钙和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和茎木质化;7~8月每隔5d叶面喷施0.1%尿素液1次。苗木生长后期,每隔5~7d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或0.2%~0.3%的硫酸钾溶液1次,促进苗木木质化,增强越冬抗寒性。秋后增施钾肥,促进苗木木质化,后期适当缩短遮阳时间,从9月上旬起,逐步揭除遮阳网,增加光照。

2.4 定植管理

(1)绿化大苗栽培。根据本品种喜侧方荫蔽的生物学特性,选用金丝垂柳J842、黄山栾树、光皮树等阔叶树进行异龄混交复合配置,形成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的稳定的树种群落。落叶树行距2~3m,株距1.8~2.5m;行间种植大叶冬青,株行距均为0.4~0.5m。成活后视生长状况和绿化要求施肥管理。

(2)叶用园栽培。用二年生大苗定植,株距1m左右,行距1.0~1.2m,定植1年后矮化修剪定型,修剪高度1m以下;2年后即可采摘嫩叶制茶。因要取叶制茶,栽培过程要增施有机肥(腐熟的饼肥、鸡粪等),严禁偏施氮肥,尽量少施化肥,以达到无公害要求。

2.5 病虫害防治

大叶冬青病虫害虽少,但绝不是无需防治。无论是绿化还是制茶,都应提倡综合防治,强调保护环境。一是精修细剪,及时除去病虫枝、枯死枝、内膛过密枝,通过合理调整树体及树间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恶化病虫害的生存环境。二是利用生物技术消灭害虫,利用天敌,采用人工饲养投放、引进等措施,增加天敌种群数量,控制害虫数量。三是提倡使用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等。四是必要时可以使用矿物源农药,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五是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关键时可少量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如吡虫啉等,但在制茶采叶前20d禁止使用。六是改进喷药技术,注意适时喷药,减少施药次数和浓度,做到能兼治的不专治,能挑治的不普治,若防治1次有效,可不再多次喷药。

参考文献

[1] 万光忠.大叶冬青栽培技术[J].安徽林业,2007(1):26.

[2] 邓修衍,徐世云.大叶冬青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4(8):5.

茶花的栽培技术和方法篇4

【关键词】油茶;种植;技术

油茶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为常绿小乔木,盛花期满树银花,素洁淡雅,芳香馥郁,极具观赏性,还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油茶种子脂肪含量高,可用以榨取茶油。茶油为纯天然绿色食用油料,色清味香,油酸含量高,易为人体消化吸收,长期食用茶油可降低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有益身体健康。油茶是一个较有发展前途的经济树种,可采用播种、扦插、嫁接的方法繁殖,经过多年的试验,总结出油茶的种植技术,适合在生产上推广。

1.育苗技术

1.1播种育苗

2月下旬,将油茶种子撒入温床中,在种子上面覆盖2~3cm厚的沙子,用0.1%甲基托布津溶液充分浇透沙层。温床两端挂温度计,温度控制在38℃用农膜四周密封,以利于沙层保湿。1个月左右,油茶种子开始萌动。3月中下旬,将温床中萌动的种子选出,播于容器育苗袋中,胚根过长的可剪至2cm左右,每袋1粒,盖土1~2cm,用2%代森锰锌溶液浇透,隔3~5天选1次,反复4次。播种后的苗床,10天后喷1次农达除草剂,将农膜压紧防风,保持土壤湿润。15天后发现有少量种子出芽,及时掀去农膜,由于容器苗的密度大,播种面积是常规育苗面积的1/4~1/3,便于管理。因为水、光照因子受到人为控制,所以,苗木发芽整齐[1]。

1.2插叶育苗

插叶前选择地势向阳、排水良好、中等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好。圃地要深耕,土块要打碎,床面整平,垫1层7~8cm厚的疏松混合土,床面用福尔马林或高锰酸钾消毒处理。然后选择树龄10~15年、长势优良、产果丰富、无病虫害的健壮母树,宜摘取树冠1/3处的叶片(春插要摘过冬老叶,夏、秋2季要选择当年生的基部叶。)摘叶时要剥离每个叶片并带腋芽。摘取叶片时可能会附带枝皮,必须剪去。摘好的叶片用水冲洗1次,然后用生根剂处理。插叶时间在春、夏、秋3季均可,秋季插最迟不能超过“秋分”时节。扦插前床面浇少量水,并松动插壤。插叶要求斜插,使叶片连腋芽埋入土中1/3,露出2/3,春、秋季插叶面向南,夏插叶面向北。株距3.5~7.0cm,插后用手按紧,浇1次透水。插后及时搭荫棚遮荫,透光度30%左右,1个月后,叶片开始萌动,50天后长出须根,新株长到7cm左右,可施少量稀薄腐熟人畜肥或叶面喷洒0.1%尿素溶液1~2次。油茶插叶育苗能使母本提纯复壮,增强抗性,提早开花结果,插叶育苗成活率可达85%以上[2]。

1.3苗木嫁接育苗

5月上中旬种子发芽长至6~10cm时进行嫁接,选择优良无性系半木质化的当年生枝条作接穗,选沙藏矮壮油茶苗作砧木。嫁接方法:用双面刀将芽苗切短,从中部往下部开深1.5~2.5cm。选取带有1~2个健壮饱满芽的枝条作接穗,用单面刀在其下端削成长1.5~2.5cm的平滑斜面,在背部削近1cm长的短斜面,将接穗的长斜面向里插入接口,使形成层完全吻合紧密,用泊铝皮(牙膏皮)包扎捏紧固定。待嫁接好一定数量的苗木后统一移栽,按5cm间距均匀栽植,并浇透水,盖好薄膜及遮荫网防护。油茶芽苗嫁接成活率可达90%,成苗较快,2年出圃,苗木品质优良,造林成活率高。

2、造林技术

2.1立地选择与整理

油茶是喜酸性树种,一般宜在PH值5.0~6.5的土壤中生长。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有铁芒萁、杉木等酸性土壤指示植物生长繁茂的缓坡、向阳坡和半阳坡地为好。为便于管理,应相对连片集中种植为宜。栽植前1个月整地,使土壤疏松、透氧、相对熟化后再进行栽植。陡坡山地即按照一定的株行距,挖深20~25cm、面积为0.25~0.3cm2的穴状整地;缓坡山地即按一定行距延水平方向挖深20~25cm、宽0.7~1.0米的水平带,再按株行距进行块状整地[3]。

栽植油茶在冬季和春季均可栽植,栽植时间以12月至翌年2月为好,因春季雨水较多,应以随起随造的原则造林,有利提高成活率。土层深厚、肥沃的平地,株行距3m×3m,栽植1110株/hm2;坡脚和缓坡地株行距3.0m×2.5m,栽植1620株/hm2。坡度20℃以上的地区株行距2.5m×2.5m,栽植1620株/hm2。最好在雨后或阴天栽植。先把整好的树穴再次挖松,除去杂物,根据“三埋二踩一提苗”的原则,按照油茶苗根系大小和长度刨一,然后把油茶苗放入穴中使其根系保持舒展,覆土,稍提茶苗让根系落实,稍用力踩紧;再覆1次土,踏实踩紧,使根系与土壤完全密接;然后再覆1次土,要用松土将基茎部分堆成馒头形,防止雨季穴土沉陷积水造成水渍死亡。栽植时宁深勿浅,栽植过浅,苗木会因不耐干旱而死亡,影响成活率。苗木根系要舒展,在栽植中稍不注意就会把苗木根系弯扭在土里,影响成活率[4]。

2.3幼林抚育管理

新造油茶林可采用林地间作,以耕代抚,前3年每年抚育2次,促进油茶林生长。间种的农作物以豆科植物为好,不要间种藤本植物和高杆作物。确保幼林的早实丰产,应适当施肥,油茶林施肥要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则,宜用1%进口复合肥液浇施,1年5次。可以采用环沟施有机肥12/hm2。油茶林萌芽力强,枝叶繁茂,不利通风透光,应及时修剪,修剪时间宜在春季和秋冬之际进行,要适时抹去不定芽,疏摘过多的花蕾。花期过后,要及时摘去残花,修除病枝、徒长枝等,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形成伞状冠形。

2.4病虫害防治

油茶的主要病虫害有油茶炭疽病、油茶烟煤病、油茶毛虫、油茶尺蠖等。油茶炭疽病可用波尔多液、退菌特、百菌清等进行防治;油茶烟煤病可用1Be石硫合剂等杀菌剂进行防治;油茶毛虫可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倍液等进行防治;油茶尺蠖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50%二溴磷乳油1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2.5采收

果实采收与种子处理直接关系到油茶的产量和质量,须严格掌握。油茶种子采收宜在茶果表皮茸毛脱尽,部分茶果开始开裂时采收,过早采收则出油率低,油质也受影响,太迟则会茶果开裂茶籽脱落导致减产。采下的茶果放在晒场晾晒至茶果全部开裂时捻出茶籽,便可放于通风处贮存或进行调运加工。

参考文献

[1]苏莲花.油茶育苗与栽培技术[J].热带林业,2006,34(4):35-37

[2]陈永忠.油茶新造林丰产栽培技术[J].林科技开发,2006,20(3)

[3]阙龙善.茶造林的关键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7,21(4):86-88

茶花的栽培技术和方法篇5

1油茶栽培种植概述

从全球油茶栽培种植角度讲,世界上油茶种类繁多,约有200种。在油茶栽培种植领域,我国居于领先地位。从性质上讲,油茶属于山茶的一种,油茶最早产于中国,并一直以来得到广泛分布[1]。油茶本身种植历史相当悠久,而且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按照油茶花色的不同,主要包括黄色、红色以及白色等不同种类。同一种油茶花色,根据茶类存在的差异性,可以对其予以细分,如按照果实大小,主要包括小果、中果和大果不同种类。普通油茶从外观上讲,一般白色较为常见,中果型较为普遍。

2油茶高产栽培技术与经济效益的提高

2.1油茶高产栽培技术

2.1.1选地。在油茶选地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海拔及土壤等方面影响。土壤选取过程中,要让土壤始终具备一定排水性特征,土壤保水性也要充分保障。pH值需保障,一般对于油茶种植以微酸性为宜[2]。高腐殖质特性土壤实际选取过程中,需注意控制好土壤深度及厚度,这样才能充分促进油茶良好生长。此外,油茶种植尽量注意避风及向阳。2.1.2整地。为保障土壤具备良好结构,应进行土壤深翻工作,这样才能使土壤通气,并能起到较好的保水效果,使油茶实现快速成长。土壤深度应提前确定好,通常油茶种植以30cm为宜,并注意对石块及杂草清除工作。为保障深度整地顺利实现,需对平缓坡地进行选取,这样才能顺利开展机械深翻。从原理角度分析,油茶栽培种植过程中,待垦土地通常十分适合。一旦土地坡度出现过大情况,通过穴垦等方式方法能顺利解决。除此之外,油茶种植栽培阶段,肥料应力求实现充足。

2.2油茶栽培管理技术

2.2.1种植幼林。幼林种植过程中,除草是一大关键环节,同时也应注意到施肥等工序。在松土环节,还应注重加强对于幼苗的保护工作。在幼苗种植的第1年期间,应注意避免三伏天气状况下,开展幼苗松土等工作,这样才能使幼苗成活率大大提高。在幼苗定植完成后,还应注重加强抚育工作。通常需按照幼苗植株具体情况不同,科学进行抚育工作。在肥料选取方面,应将氮肥作为重点肥料,并配以相应数量复合肥,一般作为辅助肥料使用。与此同时,在油茶幼苗管理过程中,通过填埋等方式,还应添加适量农家肥料。按照档期天气状况不同,科学确定浇水量。2.2.2成林管理。成林管理过程中,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需加强整型修剪工作,二是应注意科学防治病虫害。整形修剪过程中,应着重加强枝条顶梢部位,这样才能促进后续栽培工作顺利进行。油茶主干修剪过程中,一般确定90cm。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应注重从炭疽病及烟煤病着手,炭疽病防治阶段,除需要对林地进行科学规划外,还应认真做好除草方面工作,并实现良好光照及通风,这样才能使油茶林湿度得到充分控制。

2.3油茶栽培种植经济效益

油茶本身不仅属于经济林,同时也属于生态林,特别是对于南方地区而言,大力开展油茶种植十分适合[3]。从种植成本角度考虑,油茶成本很低,而且市场前景一致受到人们看好,短期内就能实现良好的经济利润。油茶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用途就是能进行食品油制造,并且受到广大民众热烈欢迎,市场上供不应求,在价格方面也普遍一路飙升。从油茶产油量上讲,平均每700m2油茶,产油量能超过80kg,产值接近4000元。因此,油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油茶附属品呈现出一定增长,油茶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

3结语

本文针对如何通过良好油茶栽培技术实现当地经济发展展开探讨,希望对当地实现良好经济发展提供帮助。鉴于本地地理条件较为适合油茶种植,因而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不但使当地经济得到增长,同时也使植被保护得到贯彻落实,并有助于良好本地生态环境建设。

茶花的栽培技术和方法篇6

关键词:凤凰山;古茶树资源;保护;无性繁殖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凤凰山古茶树属于栽培型小乔木茶树,虽历经几百年,仍有好多古茶树单丛得以保存下来,而且品质优异,一直为人们所利用。凤凰山古茶树被中外专家认定为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多、罕见多香型、多品种、栽培型珍稀茶树资源,是我国独有的栽培型古茶树群落,被中外学者称为“中国国宝”。

由于凤凰山当地茶农对一些好的古茶树资源不愿意外传,很多名单丛都是以家族传承的方式保存下来。任何生物,都要经历发生、发展、衰老以至死亡的生命历程,很多优异单丛古茶树由于树龄偏大,自然灾害等原因而消失。有些古茶树则是由于人们的过度采摘、人为伐树或生态环境的恶化而锐减。为了使这些名优古茶树得到更好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唤起人们对古茶树的保护意识,开展古茶树资源调查,建立古茶树良种资源圃,对保护和丰富我国的茶树基因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潮安县凤凰南馥茶业有限公司组织人力、财力,开展“凤凰名优古茶树保护及苗木繁育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对凤凰单丛茶等名优古茶树资源进行调查,对凤凰名优古茶树良种育苗技术进行研究,建立凤凰高香型单丛茶等名优古茶树的良种资源圃和茶苗圃基地,丛而使名优古茶树资源得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项目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

1 名优古茶树资源调查

通过开展凤凰单丛茶名优古茶树资源调查,开展古茶树优质资源品质鉴定(对各个种质资源分别制作春茶和秋茶,聘请高级评茶师进行感官评审,比较鉴定茶叶品质特点,检测主要生化成分指标,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种质资源,鉴定确立优质单丛类型),掌握凤凰原有古茶树资源的第一手资料。名优茶树资源调查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部分凤凰名优古茶树资源调查情况表 调查时间:2010年10月

序号 古茶树保护分类 品种 香型 数量 代表茶树树龄/年 树冠/m 茶树径围/cm 生长情况 分布地点 海拔/m

1 乌岽宋种 黄枝香 65 600多 6.5×6.8 165 弱 乌岽 1115

2 八仙 芝兰香 35 110多 6.6×6.5 95 健壮 乌岽 1050

3 金玉兰 玉兰香 4 100多 4.9×4.8 86 健壮 顶东郊 720

4 香番薯 蜜兰香 4 600多 8.8×7.7 70 健壮 乌岽狮头脚 1150

5 大庵杏仁香 杏仁香 1 200多 4.6×4.0 95 健壮 凤西大庵 950

6 姜花香 姜花香 5 300 4.9×4.6 110 健壮 凤西中坪 900

7 肉桂香 肉桂香 4 170 4.9×3.9 92 健壮 凤西大庵 960

8 团树叶桂花香 桂花香 1 260 5.4×4.6 71 健壮 凤西大庵 1000

9 夜来香 夜来香 4 300多 4.3×3.2 86 弱 乌岽狮头脚 1100

10 茉莉香 茉莉香 2 170 3.4×2.7 55 健壮 凤西字茅 810

表2 部分凤凰单丛古茶树资源名称及来源简表 调查时间:2010年10月

序号 单丛名称 地点 序号 单丛名称 地点

1 宋种 乌岽 19 再城奇兰香 凤西大庵

2 文建林古树 乌岽 20 通天香 凤西大庵

3 成广杏仁 乌岽脚 21 佳河杨梅叶 凤西大庵

4 鲫鱼叶 乌岽脚 22 大庵蜜兰 凤西大庵

5 兄弟仔 乌岽下寮村 23 团树叶 凤西大庵

6 棕蓑挟 乌岽下寮村 24 大庵宋种 大庵庵龙

7 狮头蜜兰 乌岽狮头脚 25 大庵桃仁 大庵上云田

8 佳常黄栀香 乌岽狮头脚 26 大庵肉桂 大庵庵龙

9 陂头夜来香 乌岽狮头脚 27 伟建茉莉香 凤溪字茅庵脚

10 乌岽桂花 乌岽李仔坪 28 肉桂香 凤溪坑

11 锯剁仔 乌岽湖厝 29 字茅黄栀香 凤西字茅

12 礼光苦种 乌岽桂竹湖 30 鸡笼刊 凤西中坪

13 白叶单丛 东兴后头厝 31 字茅桂花 凤西字茅

14 粗香黄栀香 康美田寮埔 32 姜花香 凤西中坪

15 八仙过海 李仔坪下厝 33 大乌叶 凤西大坪

16 兄弟茶 李仔坪坑心 34 娘仔伞 凤北官头库

17 官目石玉兰 福南官目石 35 白桂花 凤溪字茅

18 福南蜜兰 福南可溪村 36 大桔香 乌岽桂竹湖村

2 原有名优古茶树的保护措施

古茶树保护采用面上实树保护和点上集中保存相结合。

2.1 名优古茶树面上实树保护的管理措施

通过制定统一保护措施,对确定为保护对象的古茶树,建立档案,通过记录业主姓名、茶树名称、树龄、立地环境、茶树特征等,调查和比较茶树实施保护措施前后的生长势。具体做好如下保护措施:

2.1.1 设立围栏、保护支架

较大面积的古茶树园区采用水泥柱加铅线设立围栏,小园区砌石篱,单一古茶树在其周围搭建保护支架,使闲人勿近,给古茶树一个良好的生长条件。

2.1.2对古茶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病虫害普查,制订防治病虫害的措施

病虫害与综合防治措施:喷涂农药,灭菌杀虫。在冬季时对古茶树枝干部位喷波尔多液,以达到杀灭病菌和防治蛀食性害虫和越冬害虫虫卵作用。刮除寄生,剪除枯枝。在雨天过后,用粗布包裹古茶树枝干,上下搓揉,刮除枝干上着生的苔藓、地衣等寄生物。粗布搓揉既刮除寄生,又能较好保护树皮不损伤。剪除已经枯死的枝条。合理采摘,采蓄结合。春茶采摘要以留叶为主,每个新梢至少留1叶片,保证茶树有一定叶层和再生长点,较好恢复树势和生势。在古茶树基部覆盖稻草或薄膜,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使土壤保持相对的湿度,冬季还可以起到防寒防冻的效果。

2.1.3 巡视制度

许多古茶树因为出名,参观者越来越多,许多人在其前面留影,老茶树饱尝践踏攀附之苦。定期或不定期巡视茶园,禁止攀登、采摘茶叶、茶花、茶果、枝条、叶片以及在古茶树上雕刻、写字等行为;对珍贵的古茶树,有专人看护,不允许人为破坏。

2.2 名优古茶树点上集中保存的管理措施

2.2.1 建设凤凰单丛古茶树的良种资源圃

穗源的保障关系到能否批量育苗。潮安县凤凰南馥茶叶有限公司在进行育苗初期,种穗都是向茶农购买的,受各种因素影响,有时所得种穗数量不多,而且价格昂贵,茶穗80~90元/kg,加大育苗成本。为解决穗源问题,公司对原凤凰高香型单丛茶资源圃进行改造,在对凤凰高香型单丛茶资源类型的鉴别、比较、筛选的基础上,确定姜花香等10个品种(类型)为重点繁育推广对象。对原先的资源圃有不良品种的则通过嫁接换种和扦插育苗培育优良品种,进行改良。目前建成了16675m2纯正的茶树良种资源圃:姜花香1000.5m2,黄枝香早、中迟熟品种3668.5m2,肉桂香1667.5m2,蜜兰香3668.5m2,桂花香1667.5m2,杏仁香2668m2,芝兰香早、中迟熟品种1000.5m2,夜来香333.5m2,茉莉花香333.5m2,玉兰香667m2。通过加强对资源圃管理,种穗健壮、均匀,每年可剪取2~3批插穗,收获合格穗梢3000kg(120kg/667m2),剪取插穗210万穗(700穗/kg),解决了繁育基地插穗问题,保证插穗质量。

2.2.2 建设古茶树良种茶苗圃基地

丛基地化、专业化管理出发,综合考虑古茶树茶苗基地建设。园地整体平整,周边挖建硬底化排水沟,建设硬底路道,周围种高茎植物护园。园地划分为若干长20m,宽12m的长方形地块,横向起畦,畦宽1.2m,短畦有利于雨天排水和苗畦管理。用角铁和水管架建高4m,宽6m的永久性拱型荫架,四周覆盖上透光度80%的遮阳网,并用铁丝固定,防止被风刮走。拱型高棚遮荫增大了遮棚内空间,提高空气流通,降低棚内温度,方便苗园管理。苗园内挖蓄水池,布设胶水管,通过抽压井水对苗木进行淋喷。

2.2.3 优化茶苗培育技术措施

土壤改良。开展对茶树栽培地土壤的理化性质的分析,通过深翻熟化、施农家肥、培土等措施对土壤进行改良(如挖大树穴1m3,用堆肥、杂草、秸秆、树叶、绿肥等与表土混合,分多层埋入),使茶园土壤达到深(土层深厚)、松(土壤疏松透气、结构良好)、肥(土壤有机质丰富)、酸碱适宜(微酸性红壤土,pH值在4.0~6.0)的管理目标,把好茶树优质高产种植的第一关。

高棚遮荫,合理调节遮荫度:基地在四周围上遮阳网,遮挡西斜日,减弱风速流通,避免苗木受晒和园地失水,秋冬季也可起到防寒、防风作用,使遮荫棚内温湿环境处于比较良好的状况。在夏暑季节,增盖一层遮阳网,提高遮荫度,9月份再把加盖的遮阳网揭去,11月以后逐渐揭开遮阳网,增大光照程度,进行炼苗。采用高棚遮阳网遮荫育苗,大幅改变了插穗生长环境,使成活率达到87%以上。苗出圃时间12~16个月。

无性繁殖育苗。无性繁殖一般能够保持母本的固有特性,具有播种繁殖成苗快,遗传变异性小的特点。在名优古茶树良种育苗技术研究方面,采用的无性繁殖方式有:嫁接、扦插、压条等技术,使用吲哚乙酸、萘乙酸、吲哚丁酸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了优质名茶育苗的成活率。结果表明: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插穗的成活率明显提高,如使用吲哚丁酸组比对照组提早15d发根,在相同生长时间和相同栽培管理方法情况下,吲哚丁酸组比对照组4个月根系长度增长2.2cm,6个月增长7.7cm,效果明显。

加强肥水管理,促成苗壮苗,提早出圃。科学的肥水管理,是苗木成苗壮苗的重要技术措施。基地在水分控制上,前期采取“湿而不润”的原则,即空气湿度保持在80%左右,苗畦、沟不积水,保持相对的湿度环境;后期坚持湿干调控,干湿交替,使苗木在经过发育以后,又进入成熟稳定的过程,达到壮苗目的。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天气状况,灵活掌握苗床淋喷水次数和间隔天数。在肥料管理上,以水施为主,在插后3个月左右开始施肥,用经沤制的有机质肥液和沼渣沼气液兑水施,采取勤施薄施,并根据苗木生长情况渐渐加大液肥浓度。科学的肥水管理,使茶苗生长茁壮,一般1a即可出圃,缩短育苗周期,提高苗圃使用率和经济效益。

2.2.4 高香型凤凰单丛茶大苗高山转移技术

选择凤凰山高山优质高香型凤凰单丛茶树,通过高山茶树采穗扦插繁育大苗,采用低山育(练)大苗、高山移栽种植技术,以及应用“茶园气象因子测定”技术实行不同等级高山移栽茶园的标准化技术管理,实施高香型凤凰单丛茶大苗高山移栽技术的综合应用,进行技术推广,实现凤凰茶园产业带的高香型凤凰单丛茶是高山有机茶园的标准化快速开发建设,解决了传统采用采剪高山茶树短穗扦插苗直接在高山茶园区种植存在的茶苗生长缓慢、成活率低、产量少等问题。同传统种植技术相比,项目创新技术有效地缩短高香型凤凰单丛茶在高山有机茶园繁育的时间,提高移栽大茶苗的成活率和品质以及单丛茶的产量,最终生产出符合有机茶标准的高香型凤凰单丛茶,提升了凤凰单丛茶的产品附加值及市场竞争力。

3 结语

茶花的栽培技术和方法篇7

关键词:盆栽山茶花;栽植管理;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685.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6-125-02

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又名茶花,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原产我国,广泛分布在浙、赣、川以及长江流域。山茶花品种繁多,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观赏花卉,亦是世界名贵花木之一。山茶花迷人的魅力在于其总体花期长(10月至翌年5月),且具花色艳丽多变、花容娇媚、经冬不凋的特点[1]。近年来,随着花卉行业及年宵花市场竞争的加剧,盆栽山茶花的商品化生产日益受到广大生产、经营者和爱好者的重视。笔者对前人和自己多年盆栽山茶花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提出一套栽植管理技术,旨在为广大种植爱好者提供参考与技术指导,以推动我国山茶花苗木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经营和管理,促进我国山茶花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1 山茶花的习性

山茶花多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枝叶密生,枝冠呈卵形,单叶互生,革质有光泽,缘具细锯齿,花两性,单生枝顶,蒴果近球形[2]。喜半荫忌烈日,喜温暖气候,最适生长温度为18~25℃,一般品种最低耐寒可至-10℃,最高耐热可至36℃,适宜在年降水量达1 200mm、空气湿度较高的地区种植。适合中性或微酸性富含腐殖质的肥沃、疏松土壤,pH值5.5~6.5最佳,每年有2次枝梢抽生,分别为3~4月的春梢抽生和7~9月的夏梢抽生。山茶花花朵大,色彩艳丽丰富,花期较长,多数为1~2个月,单朵花期可达7~15d。

2 盆栽山茶花栽植管理

2.1 土壤管理 植物生长的基础是土壤,土壤的理化性质决定盆栽山茶花的长势。一般山茶花适宜在中性或微酸性富含腐殖质的肥沃、疏松土壤上生长,pH值5.5~6.5为最佳。质地疏松的土壤吸水性和排水性好,保水能力强,透气性佳,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微生物的繁殖。富含腐殖质的肥沃土壤能保证氮、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的供应,有益于山茶花的生长。一般盆栽的山茶花每2~3a需换盆一次,每次换用大一号的花盆,同时更换新的土壤,保持良好的土壤性质,并有效预防土壤板结,促进根系的再次生长。

2.2 水分管理 水分是植物生命的源泉,直接影响山茶花的生长和发育。水是光合作用的必备原料之一,同时也是植物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细胞间的蒸腾作用,山茶花可调控自身温度。山茶花不同品种、不同长势、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季节对水分要求均不同,浇水过度会导致烂根,抑制花芽分化;浇水不足会出现萎蔫现象,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由于盆栽山茶花种植在盆内,根系所吸收的水分一般难以保证枝叶和花朵蒸腾作用所需的水分供应,需遵循“不干不浇,浇必浇透”的原则,勤浇水保持山茶花体内的水分平衡,避免盆栽土干涸不易吸水[3]。需要注意的是,冬季湿度高时山茶花进入休眠期或半休眠期,对水分的生理需求减少,浇水应选择气温较高的中午,并注意防止造成盆土冻结损伤根系;夏季高温干燥,处于山茶花生长最旺盛的时期,需要大量的水分供应,浇水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早和傍晚,浇水量和次数都应增加。

2.3 光照管理 光照是植物光合作用和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伴随着山茶花生长的全过程,决定其花朵品质。不同品种对光照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一般红花山茶较白花、淡色、杂色山茶能耐阳光直射。山茶花的叶面有趋光性,需光但不耐强光,最好能具备充足的阳光照射,同时辅助一定的直射光照,忌烈日暴晒灼伤叶片,可采取50%左右的适当遮荫措施。多数品种在短日照(低于8h)条件下,枝茎处于休眠状态;花芽分化需每日光照达13h以上;花蕾的开放则需要短日照,日照太长易导致花芽大量脱落。

2.4 温度管理 每种山茶花的生长期都需要适宜的温度。大多数山茶花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5~25℃,夏季最高不超过36℃,冬季最低不低于-10℃,否则容易严重失水和遭受冻害。一般温度上升到10℃以上时开始萌芽,30℃以上停止生长。若控制昼夜温度均为27℃,可产生大量花芽;昼夜温度达16~18℃时,开花状况最好。在南方炎热地区,夏季高温时要注意采取喷水和遮荫措施,降低小环境温度;在北方寒冷地区,冬季需防冻,可使用温室、大棚、地面覆盖物等设施保护盆栽山茶花安全越冬,否则山茶花叶片、花芽、枝条会被冻伤、掉落甚至枯死,严重时茎干和根系也会受冻害而造成整株死亡。

2.5 施肥管理 合理施肥对山茶花的开花数目有决定性作用。盆栽山茶花,由于盆土量少,肥力有限且易消耗,须不断补充施肥以满足山茶花各生长过程的营养需要。种植山茶花一般以有机肥为主,如饼肥、人畜粪尿、堆肥等,这种肥料养分释放缓慢、肥效长、不易流失、使用安全。但有机肥须经充分腐熟后施用,施肥时应以少量多次为原则。施用化肥,养分释放快但不持久、浇水后易流失、施用过量易造成肥害。根据山茶花不同的生长阶段,应选用不同成分的肥料,氮肥能促进山茶花叶芽和花芽的生长,磷肥能促进山茶花根的发生和花色的鲜艳度,钾肥能促进山茶花生长健壮和根系的发展。有研究表明,若施用复合肥料,氮、磷、钾含量分别为26%、20%、20%时,特别适合山茶花的生长发育。施肥需注意,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要适时、适量、适法配合施用氮、磷、钾和各种微量元素肥料,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例如,春梢萌发前的3月份,应多施氮肥,促进幼苗迅速、茁壮地生长;花芽形成期的6月份,应多施磷肥,促进花芽分化;花蕾形成和开花期的9月份后,应多施磷肥和钾肥,施肥间隔期应大于10~15d,促进花蕾壮实,花色鲜艳。

2.6 花期控制 花期控制主要通过品种选择、温度控制和激素处理等手段来实现提早开花或延迟开花的目的。为实现提早开花,须选择早花品种,通过重施肥加激素处理:在春季山茶花生长停止、花芽形成后,追施重肥,使花后嫩枝及早充实成熟;在7、8月时点涂0.05%~0.1%赤霉素至花蕾上,每3d 1次;9月份视花蕾肥大状况再点涂赤霉素,并喷水追肥,可提早至9~11月开花。为实现延迟开花,须选择晚花品种,对其进行低温控制,并适当减少肥量,可延迟30d左右开花。

3 修剪养护

3.1 修剪整形 修剪可分为疏剪和矮化。疏剪是在植株内部枝条过密时,从基部疏剪枯枝、病枝、密枝、交叉枝、重叠枝、平行枝等,疏剪时剪口应与分枝基部相平,加快伤口愈合。矮化是为了限制枝条无休止的生长,促使剪口下的腋芽萌发,侧枝生长,增加着花部位,使株形更加丰满。修剪时需注意保证各主枝间的均势,使干、枝、叶都获得生长空间。定型修剪时,要注意选择枝条向外的侧芽,修剪后株形会更紧凑;对于长势杂乱无章的山茶花品种,则要勤于修剪,不宜一次修剪过重。

3.2 摘心和剪梢 摘心是将枝条的顶芽或嫩梢摘除,剪梢是将老化的枝梢剪去。主枝的生长点被摘除后,就可限制植株继续长高,又能刺激腋芽萌发生出更多侧枝,侧枝摘心后,可形成更多的二级侧枝,使着花部位成倍增加,有利于调整植株的整体生长趋势,同时矮化树体。通过几年的修剪整形,可使山茶花的枝、茎、叶分布更合理,株形美观,花开齐整,花朵大而艳,提升了山茶花的整体观赏价值。

3.3 抹芽和疏蕾 抹芽是将山茶花枝条上的腋芽摘除,保留有利于树形长势的个别萌芽,集中营养供其萌发侧枝并分化成花芽,结蕾,开花。疏蕾是为了保证开花质量,减少整株的花蕾数量。一般一个枝条上只保留一个主蕾,将其他侧蕾摘除,对于着生在内膛枝上和向心枝上的花芽、花蕾也将其摘除,以免分散营养,这样可使花蕾充实,花色艳丽。

4 病虫害防治

4.1 炭疽病 主要危害长叶和老叶,病斑呈不规则圆形或水渍状褐色轮斑,半径5~15mm,病叶变黄、干枯、极易脱落。一般5~7月发病,发现后应及时剪除病枝、叶并烧毁,注意做好松土、除草、修剪工作,保持通风透光,降低环境湿度。发病植株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喷洒,每7d一次,连续喷施4~5次即可,喷药前先摘除老叶、病叶可提高防治效果[4]。

4.2 褐斑病 叶上初生针头大小浅绿或红褐小点,逐渐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大斑,叶片正面色深背面色浅,潮湿的病部表面有灰黑色霉点,边缘红褐色,稍隆起。潮湿环境下可从霉点中挤出褐色粒孢子团,病斑组织可撕裂叶片或呈穿孔状脱落。发现后应及时摘除病叶、病枝并集中烧毁。夏季炎热需注意保持通风透光,发病期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波尔多液(1:100),每7d一次,连续喷施3~4次;亦可用50%代森铵800~1 000倍液,每3~4周喷洒一次,喷3次即可治愈。

4.3 介壳虫 个别枝条或叶片上的介壳虫,可用旧牙刷或竹片刮除,危害过重时应剪除受害叶片烧毁,平时可喷洒40%氧化乐果1 500倍液或8%阿维菌素2 500倍液,每7d一次,喷3~4次即可治愈。

4.4 红蜘蛛 主要因气温高、湿度低引起,夏季为发病最盛期,应注意保持通风,喷水增加环境湿度,平时可喷洒40%氧化乐果或40%三氯杀螨醇1 200~1 500倍液防治。

参考文献

[1]李洁,朱晓国.盆栽茶花的栽培管理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3(1):150-151.

[2]刘四叶.山茶花生长习性及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0):254-255.

[3]陈华,潘宏,林方喜,等.山茶花[M].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张随榜.园林植物保护[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87-88.

茶花的栽培技术和方法篇8

[关键词]油茶;高产;栽培技术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也是我国主要的生态经济树种。油茶树体根深叶茂,四季常青,是水土保持林,生物防火林带和绿化、美化的理想树种;油茶籽可榨油,茶枯是优质的肥料和化工原料。油茶耐酸耐瘠薄,生态适应性非常强。青田县油茶栽培历史悠久,经多年的栽培实践,现将实现油茶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造林地选择

油茶性喜光、喜温、喜酸性土,忌严寒酷暑和碱性土。俗话说:当岗松,背阴杉,向阳山坡种油茶。油茶种植应选择海拔500m以下的丘陵、山岗、平原地,坡向以南坡、东南坡为佳,或其他坡向的平缓地。坡度以15。以下缓坡地为好,pH值以4.5~6.0为佳,中性、碱性土壤不适宜种植。土壤以土层深达80cm以上,土质疏松、肥沃、通气、排水、保水性能良好,石砾含量不超过20%为好。不透气的死黄泥土不适宜种植。要求地下水位在1m以下。应尽量避免选择高山、长陡坡、阴坡及积水低洼地。

二、细致整地

整地是油茶造林的重要环节。上挖下填,削高填低,大弯顺势,小弯取直。陡山梯垦保水土,平山全垦间作物。小于15。缓坡全垦或带状整地,在带上打40~60cm见方、40~50cm深的植树穴,植树穴品字形排列。开穴时,注意表土、心土分开堆放,以利于栽植时表土回穴。陡坡撩壕成梯或水保鱼鳞坑整地方式。在山坡上每隔3m(水平距离)挖一条深50cm、底宽60cm、沟底水平的等高壕沟,表土填入壕底,底土覆于壕沟上面外侧,整成内低外高的反坡梯面,梯面宽度1.5m左右,以利于保水保土保肥。整地时间一年四季均可,但以挖“伏山”最好。

三、选择良种

选择果大、皮薄、出籽率高、出油率高、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或无性系苗造林。我省的优良品种有亚林1号、亚林4号、亚林9号、浙林1号、浙林2号、浙林17号、大果寒露1号、大果寒露2号等。这些品种的平均产油量达450~900kg/hm2,是普通品种的6培左右;已成林油茶中的低产林可采用高枝嫁接进行品种改良。

油茶的花为两性花,异花授粉,孤雌不能生殖,自花授粉不孕或可孕率很低,而油茶异株异花授粉受精率最高,质量最优。因此,栽植油茶优良无性系要多系配合,一般需10~15个无性系,最好30个以上,至少应有5个以上混系栽植,确保油茶林有高的授粉率和坐果率。

四、合理密度

新栽油茶宜按2m×3m的株行距进行栽植,栽植1665株/hm。随着油茶的挂果,可逐年降低密度,盛果期油茶林保留1050~1200株/hm2。现有挂果的油茶林,按稀的补植、密的间伐、老残砍掉的原则,留1050~1200株/hm

五、科学施肥

油茶有“抱子怀孕”的特眭,一年四季花果不离枝头,必须补充肥源才能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及油茶生长结实情况,不同时期施用不同种类的肥料。大年以磷、钾肥为主,小年增施氮肥、复混肥。秋冬季节以有机肥为主,春夏季节以速效肥为主,盛果期施磷肥,适当施氮肥,也可配合叶面施各种微肥或生长调节剂,可于早晚进行,着重喷施叶背面效果更佳。施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追肥一般施用化学肥料。施肥次数依树长势而定,但春梢抽发前要施肥1次。

六、整形修枝

(1)一般修剪时间宜在12月至翌年2月,茶果采收后至树液流动前。

(2)幼树整形修枝宜在第3年苗高70~80cm时进行,早春季节在树干四周选留强壮主枝,去除病虫枝,修剪弱枝,及时除萌。

(3)壮树应因树修剪,因枝作形,剪密留稀,去弱留强,采用大年轻剪、小年重剪的方法,形成立体结果的圆头型或自然开心型树冠。具体修剪步骤是先剪下部,后剪上部,先剪冠内,后剪冠外,使树体均匀透风透光,上下不重叠,左右不拥挤,增大树体结果面积。同时应及时清除剪下的病虫枝,减轻第2年的病虫害。对于结果枝应强枝轻剪,弱枝重剪,以增强结果部位,促进弱枝生长,而未结果的幼树修剪则与之相反,以平衡树势。

七、垦复扰育

垦复能有效改善土壤条件,提高通气保水性,提高土壤肥力,蓄积水分,减少病虫害,促根伸展,增加产量。一般油茶林宜3年大挖1次,1年中耕1次。垦复冬夏季皆可进行,冬季宜深挖,深度以25cm为宜,夏季宜浅挖,深度以10cm为宜,应尽量不伤根或少伤根。垦复方法有:①15。以下平坦地宜用全垦,先砍杂灌杂草,而后顺水平带环山而上,边挖边把泥土覆盖在杂草杂灌上,并做好拦水埂,埂高15~20cm,埂宽60cm,以控制水土流失,加速杂物--腐烂,提高土壤肥力;②对已遭受侵蚀的林地宜将沟先填平再进行深挖垦复,并做好水平排水沟或鱼鳞坑,以利水土保持;③带垦宜用于林相较整齐、坡度15。以上地块,即从山脚至山顶横向水平挖一带、留一带,带宽视株行距而定,逐年更替垦复;④穴垦适宜于坡度在20~30。的地段,在全面砍除杂草杂灌的基础上,围绕树蔸深挖垦复,一般树冠多大垦复多大,把泥土往蔸上覆,杂物埋人土内;⑤修山,一般适宜于陡坡、山塘、水库周围、交通沿线地带,即仅砍除杂灌而不挖土,以免垦复造成水土流失。

八、科学套种

造林后3年内应科学套种,可选择油—粮、油—油、油一药、油—肥等4种套种模式。充分利用林间空隙,种植花生、黄豆、绿豆、马铃薯、油菜、黄姜、吴茱萸、胡枝子等矮杆作物,以耕代抚,禁止种植藤蔓作物(如西瓜)、高秆作物(如玉米、高粱)、吸水吸肥很强的作物(如棉花、芝麻、小麦、大麦、烟叶),忌蔸边套种,间作距树蔸的距离在50cm以上,随着幼树长大,距离还应远些。作物收获后,让作物根系及茎秆还山、腐烂变肥,实现“以山养山,种肥养林,茶枯还山,落叶归根”,有效控制杂灌生长,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

九、病虫害防治

(1)油茶炭疽病。其特点是危害期长(4-11月)、侵害部位多。整个生产期内病原菌多次侵害油茶的芽、叶、花、果,病原菌以菌丝在病部越冬,越冬病部产生孢子堆,经雨水溶解分散,再经风雨传播感染,7-8月达发病高峰期。根本措施是选择抗性强的高产品种,高接换种或科学营林综合治理。冬剪时将一切病原体剪除集中烧毁,也可在夏季发病高峰前喷1%波尔多液3~4次,11月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树体各部进行防治。

上一篇:保护民俗文化的重要性范文 下一篇:病案管理的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