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回收市场范文

时间:2024-04-10 18:08:12

塑料回收市场

塑料回收市场篇1

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我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已经限制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使用。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源头上采取有力措施,督促企业生产耐用、易于回收的塑料购物袋,引导、鼓励群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严格限制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使用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

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以下简称超薄塑料购物袋)。发展改革委要抓紧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类产品目录。质检总局要加快修订塑料购物袋国家标准,制订醒目的合格塑料购物袋产品标志,研究推广塑料购物袋快速简易检测方法,督促企业严格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保证塑料购物袋的质量。

二、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是使用塑料购物袋最集中的场所,而且目前大多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为引导群众合理使用、节约使用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商品零售场所必须对塑料购物袋明码标价,并在商品价外收取塑料购物袋价款,不得无偿提供或将塑料购物袋价款隐含在商品总价内合并收取。商务部要会同发展改革委制订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的具体管理办法,并切实抓好贯彻落实,逐步形成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的市场环境。

三、加强对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

质检部门要建立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机制。对违规继续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的,或不按规定加贴(印)合格塑料购物袋产品标志的,以及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相应给予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要完善质量监管措施,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曝光、召回、整改、处罚等制度。

工商部门要加强对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对违规继续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等行为,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予以查处。商品零售场所开办单位要加强对市场内销售和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管理,督促商户销售、使用合格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销售企业要建立购销台账制度,防止不合格塑料购物袋流入市场。

旅客列车、客船、客车、飞机、车站、机场及旅游景区等不得向旅客、游客提供超薄塑料购物袋(包装袋),铁道、交通、民航、旅游等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四、提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

环卫部门要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切实减少被混入垃圾焚烧或填埋的废塑料数量。废旧物资回收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管理工作,指导、支持物资回收企业建立健全回收网点,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和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促进废塑料的回收,大力推进规模化分拣和分级利用,充分发挥塑料资源的效用。

环保部门要加大对废塑料回收利用过程的环境监管,制订环境准入条件、污染控制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监督实施,建立废塑料从回收、运输、贮存到再生利用的全过程环境管理体系。

科技部门要加大对废塑料处理处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开发推广提高废塑料利用附加值的技术和产品,提高废塑料资源利用水平。

财政、税务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抑制废塑料污染的税收政策,利用税收杠杆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支持、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

五、大力营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氛围

结合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等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各种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重点选择社区、村镇、学校、超市、商场、集贸市场及车站、机场、旅游景点等场所,广泛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性,宣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重要意义,使广大群众和生产、销售企业牢固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自觉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依法生产、销售合格塑料购物袋。

提倡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重复使用耐用型购物袋,减少使用塑料袋,引导企业简化商品包装,积极选用绿色、环保的包装袋,鼓励企业及社会力量免费为群众提供布袋子等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共同营造节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氛围。

六、强化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责任

塑料回收市场篇2

近年来,我国塑料制品行业快速发展,据《2006-2007年中国塑料制品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2005年我国塑料制品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全面增长,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增幅均在25%以上。2005年塑料制品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011.38亿元,利税总额完成325.07亿元,利润总额完成206.32亿元。有专家分析,尽管2005年塑料原料价格仍然维持高位走势,但市场需求旺盛,出口量的增加、新应用领域的开拓和高附加值产品产量的增长,仍然促使该行业经济指标全面增长。2006年第一季度,塑料制品行业整体效益状况较2005年同期明显改善,行业扭亏转盈取得较好的成绩,全年累计全行业利润总额达到较高水平,增速较2005年同期加快64.11个百分点。

从一系列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塑料制品行业随国家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而快速增长。同时塑料制品也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应。生产塑料的基础材料是石油,石油的储备不足已经是全球共所周知的事实。而塑料制品中很大一部分用于包装,中国是世界包装制造和消费大国,塑料包装在包装产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已超过30%,成为包装产业中的生力军,在食品、饮料、日用品及工农业生产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国内塑料包装市场预计将保持9%的增长势头。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每天都会使用大量的塑料袋 、塑料瓶,这些塑料制品在废弃后,对环境产生很大的污染,同时也是资源的极大浪费,塑料制品的回收再利用成为各国政府亟待解决得课题。据北京市包装技术协会负责人介绍,北京市废弃塑料瓶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30万吨。此前,北京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系统由数十万农民工组成,他们走街串巷拣拾、收购废旧塑料,然后在城乡结合部对废旧塑料进行清洗、拆散、粉碎,形成一个低层次、高污染、脏乱差的“回收市场交易链”。据统计,目前北京废弃塑料包装物日处理量1~3吨的粉碎清洗点有150个以上,而清洗处理1吨废塑料,需要耗水15~20吨。与此同时,污水排入河流或地下,造成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亟须治理。

塑料行业已经实现密闭式循环

近年来北京以资源化为核心,积极推进废弃物再利用产业化,引进了一大批废旧物回收利用、垃圾发电等示范项目。

在盈创再生公司记者见到了目前亚洲单线产能最大的再生瓶级聚酯切片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投资3亿元,每年可回收利用6万吨废旧塑料瓶的再生瓶级聚酯切片。据北京盈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姚亚雄介绍,若满负荷运行,每年可回收处理废旧塑料瓶6万吨,约为北京市年废弃塑料瓶量的1/3,产品为每年3万吨洁净聚酯碎片和2万吨瓶级聚酯切片。据盈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岩介绍,成捆的废旧塑料瓶被机器按颜色自动分捡后,进入了一个又一个密闭的处理室,经多种物理及化学方法清洁和紫外线消毒后,有的被粉碎成晶莹剔透的塑料碎片,有的经高温熔化后制成了像奶油一样洁白柔滑的塑料块,用它们就可以生产出优质的再生塑料包装瓶,在这条生产线上已经实现“塑料瓶―消费后废瓶―再生塑料块―塑料瓶”的永续循环。

目前,这条生产线所生产的再生瓶级聚酯切片经国家指定的质量检验部门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并优于国家标准,生产线的处理工艺以及设备已经通过美国FDA和欧洲ILSI标准认证。同时,经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总部对生产现场的考察和产品检测,通过质量认证,完全可以替代原生料做食品与药品的包装材料。

在一尘不染的车间,记者一行没有见到一个工人,也许,姚总看出了记者的疑惑,他笑着说盈创引进这条生产线以来,已经是三次开车三次停产。原材料不足是制约盈创发展的瓶颈,由于北京缺乏成熟的分捡中心,低层次、高污染、脏乱差的交易难以满足盈创的生产能力。目前,盈创已经在朝阳区姚家园回收市场建起国内唯一一家现代化废旧塑料瓶回收、预处理、打包运营中心,仅该市场每天就有近50吨废旧塑料瓶运往生产车间。全市每天平均有160吨废旧塑料瓶被该厂回收利用。姚总说将来计划建立4―5个这样的分捡中心。

盈创最不发愁的就是产品的销售,据介绍,塑料瓶大都是以石油为原料制成的,每六吨石油才能生产出一吨塑料瓶。本市每年约有15万吨塑料瓶被丢弃,以前这些塑料瓶被小商小贩回收后,大多只能进行简单的粗加工,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盈创的再生瓶生产线每年可以回收处理6万吨废旧塑料瓶,占全市年废弃量的四成。赵岩介绍,该公司的处理工艺及设备已经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及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两大权威机构的认证,其产品完全可以替代原生瓶用于食品及药品的包装。此外,它所生产的再生瓶成本比原生瓶要便宜7%左右,无论是就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而言,都相当划算。

以企业发展促行业发展

有人将盈创比喻为循环经济的发动机。盈创再生瓶级聚酯切片生产线的上马带动了回收产业链上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产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秩序,它对于循环经济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回收多少个可乐瓶,节省了多少吨原油, 更重要的是促进人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循环经济习惯,为垃圾回收分捡,分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拉动着循环经济的链条在转。

在人们传统的观念中认为,垃圾就是废物,回收回来的东西全部是废品,不能原级使用,只能降级使用,盈创的例子告诉人们,现在的高新技术已经可以达到使产品密闭式的循环发展,回收物可以原级循环使用。盈创所生产的再生瓶级聚酯切片经国家指定的质量检验部门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并优于国家标准,正如专家所说,回收物就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盈创用自己的行动在实践着循环经济的新理念。

塑料回收市场篇3

[关键词] 白色污染 治理 资源化 垃圾分类 对策

塑料自问世以来,以其质量轻、强度高、耐磨性好、隔热、防水、绝缘、经济实惠、易生产等特性,受到人们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其使用量与日俱增。由于用后被随意丢弃,形成所谓的 “白色污染”。

一、“白色污染”的危害

1.影响人、畜健康塑料废弃物对人的危害早的定论[1]。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人们研究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存的氯乙烯单体能使人产生“肢端骨溶解症”,长期接触氯乙烯单体后,会出现皮肤硬化症,还有人出现脾肿大、胃及食道脂肪瘤、肝损伤、门静脉压亢进等病变。废塑料也会危及动物健康。动物误食塑料后,会引起胃部不适、行动异常、生殖功能障碍,严重者会引起动物的死亡。

2.影响环境卫生在城市居民区、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五颜六色的废塑料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造成“视觉污染”。废塑料与其他废物混杂在一起,也易导致细菌、病原菌、蚊蝇等的大量繁殖,影响公众健康。

3.污染土壤、影响生物生长废塑料进入土壤中长期不降解,会对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养分的迁移转化、土壤微生物的类型和活性等理化性质产生深刻的影响,降低土壤肥力。土壤中残留的塑料阻碍植物根系的正常生长,影响植物对水、肥的吸收;也会影响植物发芽、出苗,降低产量及作物品质。对土壤动物的正常活动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4.影响航运及水力设施的正常运转废塑料进入水体,随水流漂移,一方面会影响水的流动,堵塞涵洞,降低防洪、泄洪能力;另一方面水中大量的废塑料会缠绕在水力设施如轮船、水力发电机等的转动部位并致其损坏,引发事故。

二、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

1.塑料用途广,使用量剧增

(1)农用塑料地膜的使用由于农用塑料增产效益高,导致其使用量剧增。塑料薄膜的应用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全国仅塑料包装业的年总用量就达5 000万t;农用塑料年总用量在2 000万t以上,其中在666.7万hm2耕地50余种农作物上应用地膜近1000万t,农产品保鲜膜、营养钵塑料等的使用量亦达1000万t左右。目前,全国每年约有1000万t塑料残余物遗留土壤,单位耕地面积塑膜残留量达3kg/667m2[2]。由于废地膜不易分解,积留在农田不易清除,导致农田土壤污染。

(2)商品的生产与包装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一系列其他产品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商品的生产、包装过程,被用作包装袋、包装盒、防震泡沫塑料、隔层板及塑料产品等,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他包装材料,1990-2000 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8.9%[3]。

(3)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方式也由“节俭型”向“消费型”转变,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量都在大幅度增加。我国的泡沫餐具的生产和使用量极大,食品包装、购物买菜的塑料袋使用数量也是惊人的。据调查[4], 全国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消费已达100亿只,一次性使用的塑料购物袋消耗要超过万亿只。

2.人们不良的行为习惯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用后随手抛弃、乱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随处可见,这是导致“白色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3.垃圾的袋装化为方便城市生活垃圾的清运,在一些地区提倡垃圾袋装化。城市居民也习惯于将生活垃圾装进塑料袋内抛弃,给垃圾的分类、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加剧了“白色污染”的程度。

三、目前的治理现状

1.填埋填埋法是我国治理“白色污染”的主要方法。该方法由于简单易行,勿需繁琐的操作工艺,是我国处理生活垃圾的一种主要方法。但由于我国垃圾的产量大,并夹杂了大量废塑料,使其体积庞大,降低了填埋场的处理能力。再加上废塑料非常稳定,难以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可在土壤中200年不降解,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因此,填埋法并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2.焚烧焚烧虽然可以销毁塑料袋并可以获取一定的热能,但在焚烧过程中,塑料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气体,导致环境的二次污染,危及人类身体健康。同时,建一个垃圾焚烧厂需要较高的投入,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不适宜大范围推广。

3.禁用为了治理“白色污染”,国家经贸委及国务院办公厅先后相继出台了相关“禁白令”。1996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处理法》明确规定对固废治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三化原则,对地膜、一次性包装塑料制品的使用也作了有关限制。1999年1月国家经贸委6号令,规定到2000年12月31日,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于2001年4月23日、5月29日连续下发了《关于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紧急通知》、《关于餐饮企业停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通知》。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禁白令”,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但收效甚微,“白色污染”形势依旧严峻。究其原因,一是塑料的诞生被誉为一场“白色革命”,已渗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为使用管理不当带来污染而禁止使用,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老百姓很难接受,这也是禁白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二是国家针对治理“白色污染”的法律法规缺乏强制性的措施,给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管理、行政处罚上带来了一定困难,政府执法不严,执法多数是“一阵风”;三是“禁白令”配套措施没跟上,缺乏一套好的管理方法和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由此可见,治理“白色污染”,只靠单一的行政命令是很难行得通的。

4.替代在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同时,人们在寻求其他替代物来减轻“白色污染”。一是提倡使用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使塑料包装物的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与一次性塑料制品相比,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可降解塑料在性能和价格上都没有优势,难以被消费者接受;尽管可降解塑料可被微生物降解,但总还是存在一个降解周期,用后如果不重视回收利用,同样可以造成环境污染。二是提倡以纸代塑。认为废纸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可以解决所谓的“潜在危害”,但也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首先,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这会给我国并不富裕的森林资源带来压力;其次造纸过程中会带来水污染,并不环保。另外,纸不具防水性,在隔热、抗拉强度等性能尚无法与塑料相比。“以纸代塑”值得商榷。

四、回收利用是治理“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

废物具有二重性,弃之不用即为垃圾,污染环境;回收利用即可变为资源,可重新造福于人类。废塑料是一种资源,清洁的废旧塑料可以被重复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因此,加强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是治理“白色污染”的关键。造成“白色污染”的责任不在塑料本身,而在人类不恰当的行为。对于如何进行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宣传教育通过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方式,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多种渠道加强对广大民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了解对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在“白色污染”治理中的重大意义。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投身到“白色污染”的治理工作中来。

2.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促进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制度是解决垃圾污染,促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有效手段。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实行了有关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如美国的《资源保护与回收法》,日本的“绿化地球百年行动计划”,德国、韩国制定了《包装条例》等,把回收、利用、处置的义务,分解落实到商品及其包装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各个细微环节,因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的全国性的专门法规。因此,制订、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制度,是有效治理“白色污染”的前提。

3.制订促进废塑料回收利用的优惠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不能仅靠行政命令,而要给回收、加工、利用塑料制品的企业以优惠政策,以经济杠杆调动积极性。建议有关职能部门或地方政府,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调动超市、大卖场以及连锁店的力量,通过他们的工作,尽可能多地把使用过的废弃塑料购物袋回收、集中起来,免费或低价提供给从事塑料再生利用的企业,解开塑料购物袋回收利用工作中,长期以来因回收成本高而无法运作的“死结” [5]。 使众多的集体或个人积极地投入到废塑料的回收、加工利用中来,彻底根治“白色污染”。

4.加强废塑料的再生利用的技术研究废弃塑料经回收后,经过加工处理进行再生利用,制造成各种产品,才算完成了一个循环周期。目前,尽管废塑料已经有了多种用途,但在回收、分选、处理的技术上还不是很完善,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研制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及综合利用技术,以使废塑料的再利用达到无害化及有效利用的要求,缓解环境污染。

结语

“白色污染”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政府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制订相关法律、法规及优惠政策,引导人们对塑料产品从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等进行全程管理,重视回收、再利用环节,“白色污染”是完全可以消除的。

参考文献:

[1]杨福馨侯林青:杨连登编著.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与城市环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2月:210

[2]崔峰:浅谈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6,2:8

[3][4]秦国民田代年:“白色污染”的危害及治理对策[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5,3:16

塑料回收市场篇4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垃圾中塑料成分也成倍增加。由此造成的“白色污染”破坏了市容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治理“白色垃圾”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产量急速增加。近几年来,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等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不可否认,塑料方便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随着塑料制品消耗量大幅提高,城市垃圾中塑料成分也成倍增加。由此造成的“白色污染”破坏了市容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农作物吸收,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给垃圾综合利用带来困难。因此,治理“白色垃圾”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 “白色污染”的定义 

这要从塑料开始谈起。塑料是一类高分子材料。以石油为原料可以制得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这些物质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反应生成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即高分子):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随着塑料产量不断增大,成本越来越低,我们用过的大量农用薄膜、包装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它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2 “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前几年,有人戏称我国有两座万里长城,一为古长城,二为白色长城,指的是我国铁路沿线到处是白色的饭盒、塑料袋,这就是视觉污染。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2.1 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2.2 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2.3 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 

2.4 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3 “白色污染”的防治 

鹤岗市对治理“白色污染”十分重视,鹤岗市主管城建的副市长在深入区街综合检查现场办公时,就结合实际提出了运用市场化手段治理“白色污染”的新思路,按照市领导的指示和要求,环卫处对白色垃圾污染状况进行全面调研,制定垃圾袋回收方案如下: 

3.1 定向收购:收购从事环卫工作的保洁员所送的垃圾袋。“社会人”捡拾的垃圾袋不与收购。原因是:以捡拾垃圾为生的人,在从垃圾点、箱、斗中捡拾可回收垃圾(罐类、纸壳)时捎带捡塑料袋,势必要打开盛装生活垃圾的塑料袋:一方面使袋装物裸露膨松,甚至散落在垃圾箱、斗周围,裸露后的垃圾增加致病菌传播。膨松了的垃圾易飘浮、飞落,一方面加大运输车辆的容积,另一方面落地污染环境,相对增加保洁难度;另外“社会人”从垃圾点捡拾垃圾袋,袋中纸类轻体物将随风飘逸,污染街巷卫生,就失去了捡拾垃圾袋意义。再则,常年在垃圾场捡拾垃圾回收物的“社会人”,若把捡来的垃圾袋返送至环卫收购点,势必造成垃圾处置反复,一方面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造成二次污染。

3.2 捡拾指导:在回收工作中,鼓励从事环卫工作的保洁员捡拾白色垃圾,增强责任心。要求捡拾的垃圾袋来源于街巷,不要从垃圾点、箱、斗中捡拾垃圾袋。环卫保洁员工作时行走在设置有垃圾点、箱、斗、公厕的街巷道路中,顺便捡拾白色垃圾,收集起来,不但减少街巷的白色污染,同时自己又增加一定的经济收入。不鼓励从垃圾点、箱、斗内捡拾垃圾袋,对从垃圾箱、斗中翻找垃圾袋而造成环境污染的,将给予批评等处罚。 

3.3 收购价格:暂定垃圾袋回收价格为每公斤3元。 

由于废塑料袋的清洗、消毒、再造颗粒作二次原料成本高,再生品市场小、价格低,再生利用的经济可行性差,所以现有的废品收购点,很少有收购废塑料袋的,个别废品收购点收购价格非常低,每公斤在0.4—0.5元之间,导致“社会人”捡拾白色垃圾少。 

环卫部门本着化害为利,造福市民的原则,在回收过程中,提高捡拾白色垃圾劳动力价值,调动捡拾积极性。确定收购价每公斤3元。迅速激发了保洁员的积极性。过去被清扫后扔进垃圾箱,被风吹到街上、树上造成二次污染的垃圾袋,如今被拾起后叠得平平整整,送到了市环卫处。市环卫处对回收塑料袋全部运到外地进行集中销售,回收了部分资金。 

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和运用价格杠杆原理收购废弃塑料袋,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环卫工人增收了,“白色污染”减少了,废旧塑料袋变废为宝了。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丰收。 

3.4 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因为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许多环保专家认为,用纸制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纸制餐具同样也会带来视觉上的污染,因为它们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也不会降解彻底。其次,制纸制餐具时,除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入1/3左右的木浆,若全面推广,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112位。第三,制纸浆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造浆工艺需大量水,而我国人均水的占有量在世界上排88位,已被列为世界12个贫水国家的名单上;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水污染;纸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这样就会增加空气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因此,无论是从环保角度,还是从节约资源角度,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及纸制餐具都是一件好事。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拒绝使用超薄塑料袋买菜或盛装食物,买菜可用菜篮子或较厚塑料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从而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 

3.5 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是解决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种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废塑料,就要实行垃圾回收分装制度,把不同类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内,这就需要我们有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 

回收白色垃圾减少“白色污染”,是一种探索性创新办法,虽需进行一定经济投入,但可获得环境效益和社会效 

益,并且将在运行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管理办法,为加快我市城市建设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好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城市垃圾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标准规范应用》上册 25页. 

[2]《城市垃圾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标准规范应用》上册 29页. 

塑料回收市场篇5

调查人员将收集的样品,按照《塑料购物袋的环保、安全和标识通用技术要求》(GB 21660-2008)、《塑料购物袋》(GB/T 21661-2008)和《塑料购物袋的快速检测方法与评价》(GB/T 21662-2008)的要求,登记信息、测量厚度,将部分样品送往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按照《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 9687-1988)进行检测。调查结果:

一、超市情况

1、塑料购物袋全收费,连卷袋全免费

超市收款口的塑料购物袋收费,超市内的连卷袋不收费。依据《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商务部、发改委、工商总局令2008年第8号)规定,“塑料购物袋是由商品零售场所提供的,用于装盛消费者所购商品,具有提携功能的塑料袋。但不包括基于卫生及食品安全目的,用于装盛散装生鲜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预包装袋”。既能盛装物品又有提手可直接提携的塑料袋才是“限塑令”禁止免费提供的,包括普通塑料购物袋和食品用塑料购物袋,而超市的连卷袋没有提口,不在“限塑令”规定的有偿使用范围内。

2、超市塑料购物袋标识齐全,但六成厚度不符合标准要求

调查的10个超市有偿提供的塑料购物袋均符合《塑料购物袋的环保、安全和标识通用技术要求》(GB 21660-2008)的标识规定。但是,依据《塑料购物袋的快速检测方法与评价》(GB/T 21662-2008)测量后,仅有沃尔玛、北京华联、统一优玛特、超市发的塑料购物袋厚度符合要求(不低于0.025mm),10个超市中6个超市的塑料购物袋厚度不符合要求(见表1)。

3、两个超市的连卷袋无信息

《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商改字〔2008〕41号)规定:“用于装盛生鲜等食品的塑料预包装不得具有提携功能,且须符合食品包装相关标准。”因此,用于盛装食品的连卷袋没有提携功能且应该标注“QS”标识和“食品用”字样。本次调查在10个连锁超市收集到的12种连卷袋样品,其中家乐福(白石桥店)和沃尔玛(世纪城店)的连卷袋表面和卷心内均无任何信息(见表2)。

4、信息齐全的连卷袋检测均合格,但白色连卷袋的检测值最高

12种连卷袋样品2种无信息,其余10种里4种没有材质信息,无法确认检测依据,故调查人员将6种标示“QS”、“食品用”字样以及材质名称(PE-HD,为高密度聚乙烯)的连卷袋送往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按《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 9687-1988),进行蒸发残渣(4%乙酸)和蒸发残渣(正己烷)检测,结果均合格。但是,华普超市(万寿路店)的白色连卷袋蒸发残渣(4%乙酸)最高,为28mg/L,接近国家标准(≤30mg/L),另外5种合格的连卷袋均是透明的,蒸发残渣(4%乙酸)值最高的为3mg/L。因为企业在生产白色连卷袋时添加了碳酸钙等材料,白色连卷袋的乙酸蒸发残渣值高于透明连卷袋,若添加超量会使乙酸蒸发残渣超标,用劣质连卷袋装食品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消费者最好选用有“QS”、“食品用”的透明连卷袋(见表5)。

二、市场、小商品城及街边摊情况

1、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落空

依据《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商品零售场所是指向消费者提供零售服务的各类超市、商场、集贸市场”。调查发现,连锁超市的塑料购物袋不仅收费,且在凭证上列明消费者购买塑料购物袋的数量和价款。然而,农贸市场、小商品城,以及街边摊的商户均向消费者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2、违反有偿使用制度未被处罚

根据《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商品零售场所的经营者、开办单位或出租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六条有关价格行为和明码标价规定的,由价格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视情节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第十五条规定,“商品零售场所的经营者、开办单位或出租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六条有关竞争行为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视情节处以10000元以下罚款。”但调查获知,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的商户、市场并未被处罚。

3、塑料购物袋标识、厚度问题严重

按照《塑料购物袋的环保、安全和标识通用技术要求》规定,塑料购物袋上应明确标示生产厂家名称、标准编号、规格、公称承重及材质等信息。结果发现,农贸市场的塑料购物袋近四成标识不全,小商品城的塑料购物袋七成标识不全。依据《塑料购物袋的快速检测方法与评价》测量得知,仅清河镇农副产品市场“规格为380×(250+55+55)×0.025”的塑料购物袋厚度符合标准要求(该市场两种样品,一种符合一种不符合),其余13种样品的厚度均低于0.025mm,即农贸市场的塑料购物袋九成以上为超薄塑料购物袋。三个小商品城的10种塑料袋厚度均不符合标准要求,全是超薄塑料购物袋(见表3、表4)。

4、街边摊的超薄塑料袋装食品存隐患

无照违法经营的街摊小贩,为降低成本普遍使用没有任何标识信息的超薄塑料购物袋。这些塑料购物袋来源不明,极可能是违法生产企业使用回收的废塑料制成,若用来盛装食品则存在重大安全和卫生隐患。特别是带颜色的塑料袋,如街边水果摊用来包裹削好的菠萝的黄色超薄塑料袋,很可能是生产企业违法使用回收废塑料,为掩盖废塑料所带的杂质,在生产中添加了黄色的母料给塑料袋染色。然而,废塑料中含有大量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会随着菠萝的汁液析出,人体食用被污染的菠萝将损害肝脏、肾脏,甚者致癌。

三、连卷袋、普通塑料购物袋、食品用塑料购物袋的区别与使用

《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商改字〔2008〕41号)规定:“用于装盛生鲜等食品的塑料预包装不得具有提携功能,且须符合食品包装相关标准。”依此,用于盛装食品的连卷袋没有提携功能且应该标注“QS”标识和“食品用”字样,没有这两个标示信息,不但不符合要求而且也不便于消费者区分是否可以直接盛装食品。

此外,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改委令第9号)中“超薄型(厚度低于0.015毫米)塑料袋生产”被列入限制类产品,“超薄型(厚度低于0.025毫米)塑料购物袋生产”被列为淘汰类产品。限制类不得新上不得转移,淘汰类不得生产销售使用。食品用塑料购物袋的原料必须符合食品级标准,生产企业不得使用车间边角料和再生料,更不允许使用废塑料。食品用塑料购物袋既可以盛装食品也可以盛装物品,但普通塑料购物袋只能用来盛装除食品外的其他物品。因此,消费者若用连卷袋或塑料购物袋盛装食品,首先要认准“QS”和“食品用”。需要注意的是,依据《食品工业基本术语》(GB 15091-95)规定,蔬菜、水果属于植物性食品,所以盛装时要使用有“QS”和“食品用”的连卷袋或食品用塑料购物袋。但是,很多消费者存在误区,认为蔬菜、水果、鲜肉等食用前要经过清洗,无需像直接入口食品那样严格要求塑料袋的等级,一些商户和市场并未提供符合食品要求塑料袋。因此,我们建议出售生鲜食品的商户应向消费者提供食品级的连卷袋或塑料购物袋。

四、“限塑令”使商户、企业成赢家

《办法》第六条只规定了塑料购物袋的价格下限(即“商品零售场所不得低于经营成本销售塑料购物袋”),但并未规定价格上限,或者成本与售价的价格区间,塑料购物袋的价格完全依靠市场价值规律调节,一些商户和企业从中获利。一个合格的中号塑料购物袋进价在一毛五左右,但超市提供给消费者则要收取2毛至4毛不等,其中的差额被超市收于囊中。另外,农贸市场、小商品城的商户以及街边商贩,仍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为降低成本他们便选择价格便宜、来源不明、没有标识的超薄塑料购物袋,源源不断的市场需求,让一些违法生产超薄塑料袋的黑作坊赚足了腰包。

五、限塑虽见成效,污染仍然严重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管局、全国妇联,于2013年4月17日联合《关于深化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实施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13]758号)。根据该通知附件《“限塑令”实施以来的主要成效》获悉,自2008年“限塑令”实施以来全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使用量累计减少670亿个,累计减少塑料消耗100万吨,相当于节约石油600万吨。

著名环保专家董金狮教授表示,我国每年生产塑料袋需消耗塑料200万吨,从2008年“限塑令”实施至今,5年间要消耗1000万吨,虽然通过限塑5年内减少消耗塑料100万吨,但减少量仅是消耗量的10%,而消耗的90%塑料大部分并未得到回收利用,而是与生活垃圾混合处理,污染问题仍然严重。此外,全国的限塑执行情况是“冰火两重天”,大型商场、超市普遍执行良好,但农贸市场和街边摊是限塑“盲区”,只有政府、企业、经销商以及消费者各环节加大执行力度,杜绝超薄塑料袋、扭转消费观念,才能尽快解决塑料袋带来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限塑令”本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而制定,是利国利民的积极决策。但是,据调查,无论是限塑规定的有偿使用制度,还是不得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在生产、流通环节的反映都不强烈,甚至出现政策被架空,难以贯彻执行的现状。面对限塑举步维艰的局面,为增强“限塑令”的执行力度,贯彻限产限售限用政策,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提出以下6点建议:

1、质监部门通过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获证企业的各项监管、加大巡查力度取缔违法黑窝点等措施从源头做到塑料袋限产;

2、工商及价格主管部门严查、严管流通环节,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按规定处理,并公布结果;

3、政府通过政策、税收等各种途径帮助企业提高技术、改进工艺、鼓励企业研制、开发更加环保、耐用、易于回收的产品来取代塑料购物袋;

4、获得生产许可资质的企业应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严格按照规定生产合格产品,同时为维护行业秩序,发现黑作坊后有义务向质监部门举报;

5、超市、市场的开办者或管理者要认真履行管理义务,将限塑政策落实;

塑料回收市场篇6

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置不到位等原因,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已成为“红色污染”主要来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督促企业生产耐用、易于回收的塑料购物袋,引导、鼓励群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维护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72号)结合我县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

全县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mm塑料购物袋(以下称超薄塑料购物袋)从年月日起。

二、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必需明码标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且其价款不得隐含在商品总价内合并收取。

三、加强监督检查

对违规继续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建立健全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机制。或不按规定加贴(印)合格塑料购物袋产品标志,以及存在其它违法违规行为的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相应给予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要完善质量监管措施,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曝光、召回、整改、奖励等制度。

对违规继续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予以查处。商品零售场所开办单位要加强对市场内销售和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管理,督促商户销售、使用合格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销售企业要建立购销台帐制度,防止不合格塑料购物袋流入市场。

客车、客船、车站、码头及旅游景区等不得向旅客、游客提供超薄塑料购物袋(包装袋)铁道、交通、旅游等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检查责任。

四、营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各地各相关部门要结合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等活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重点选择社区、村镇、学校、超市、商场、集贸市场及车站、旅游景点等场所,广泛宣传“红色污染”危害性,宣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重要意义,使广大群众和生产、销售企业牢固树立节约资源和维护环境意识,自觉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依法生产、销售合格购物袋。

重复使用耐用型购物袋,提倡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减少使用塑料袋,引导企业简化商品包装,选用绿色、环保包装袋,鼓励企业及社会力量免费为群众提供布袋子等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共同营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氛围。

五、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塑料回收市场篇7

随着6月1日“限塑令”实施日期的临近,环保购物袋作为塑料袋的替代品而广受关注。不少大型超市和企业纷纷举办环保购物袋设计比赛,邀请社会各界参与,设计者的大胆构思与环保理念融为一体。然而,与热闹的设计大赛相比,现实中的环保购物袋却喝彩者寥寥,消费者对其款式、质量、价格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疑虑。

在笔者的印象中,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塑料袋便开始大规模进入市民的日常生活。由于是“免费”的,加之使用起来很方便,于是便迅即取代了人们常用的布袋子、菜篮子。然而,市民们没有想到,小小塑料袋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却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因此,当有关部门将塑料袋的“恶行”公之于众之后,“限塑令”也获得了许多市民的支持和理解。

不过,当“限塑令”真的颁布实施时,不少市民还是会感到点“不适应”,甚至感觉“很不方便”。尽管大家都明白,以前商场所谓为消费者免费提供的塑料购物袋,其实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无非是将成本计入到商品价格中。而今对塑料购物袋实行收费不过是将“隐性收费”变为“显性收费”罢了,但有些人还是转不过心里的那个“弯”,感到有些不习惯。

还有市民担心,限了塑料袋,垃圾怎么办?仔细一想,也真是个问题。目前,我们的生活垃圾都是袋装化处理的,市民所使用的垃圾袋大多都是超市免费送的塑料袋,是“二次利用”。即便是实行“限塑令”后,仍会有市民花钱购买塑料袋来盛装垃圾。如果没有相应的办法来破解这个难题,“限塑令”的效果难免会大打折扣。

此外,“限塑”并非指从6月1日之后任何塑料袋都不能使用了。根据国家规定,6月1日开始不能继续使用的只是那些厚度低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袋,那些按“国标”生产的塑料袋则可照常使用,只不过是付费罢了。

但在目前国情下,要让广大消费者真正改变使用塑料袋的习惯,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当务之急,环保部门要建立废塑料从回收、运输、贮存到再生利用的全过程环境管理体系,鼓励商家多生产既便宜又环保的可降解垃圾袋;工商部门也不能单纯为“限塑”而执法,而是要督促商家转变观念,引导环保消费新潮流。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消费者要增强环保意识,要么积极配合超市卖场,为环保“买单”,要么重拎布袋子、菜篮子,回归绿色生活。

有关专家认为从消费者自身来说,需要改掉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用环保的纸袋子、布袋子来代替塑料袋,增加对塑料袋的循环利用次数。超市、商场方面可以采用用保鲜膜代替塑料袋,专人看管严格控制手撕袋使用量等方法限制消费者对手撕袋的使用。企业应该从生产链上下手,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同时不断开发具有增长潜力的新领域、新产品。大力发展绿色包装产品,加大技术开发的力度,同时做好塑料包装材料和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工作。国家相关部门也应该制定配套措施,完善监管部门的执法依据和处罚标准,加强“限塑令”在实际操作中的约束力。

塑料回收市场篇8

塑料袋是人类健康的大敌

市面上的塑料袋可分为两种,即无毒塑料袋和有毒塑料袋。无毒塑料袋是用聚乙烯、聚丙烯和密胺等原料制成的,可以用来包装食品;有毒塑料袋如用聚氯乙烯(PVC)制成的不能做食品包装袋使用。现在,人们在市场上、马路边上购买熟食品用的大多是超薄塑料袋,而这种塑料袋中有许多是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制成的再生塑料制品,对人体是有害的。

塑料袋中有害人体健康的成分

聚氯乙烯:聚氯乙烯单体经胃肠道吸收后,一部分经呼吸道排出,另一部分分解成乙醇和一氯醋酸。这些物质会对神经系统、骨骼和肝脏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血管肉瘤的发生。乙醇会损害人体神经,导致头昏、眼花,严重的甚至会致癌。

硬脂酸铅:硬脂酸铅是聚氯乙烯塑料袋的一种稳定剂,高温时塑料袋中的硬脂酸铅极易析出而溶入食品,一旦进入人体就会造成积蓄性铅中毒。

邻苯二甲酸盐:邻苯二甲酸盐,即邻苯二甲酸酯,是塑料工艺的添加剂,主要用于增加塑料制品的柔韧性。邻苯二甲酸酯属于低毒化学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有损害,在高温加热时会游离出有毒的单体,对人体产生危害。

化合药剂:为了增加透明度和弹性,聚氯乙烯保鲜膜中增加了一定量的增塑剂。经长时间的包裹,食物中的油脂容易将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并且在加热时会加速增塑剂中的化合药剂释放到食物中。这些化合药剂会破坏人体内分泌系统,扰乱人体正常的激素代谢,会引起妇女乳腺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男性数减少,甚至精神疾病等。

健康专家提示:有些塑料制品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毒素,高温下可产生多达16种有毒物质,能渗入到食物中,不仅会损害人的肝脏和肾脏,还有可能干扰人的内分泌,造成生育能力下降以及男性雌化现象等。

塑料袋的消毒卫生不过关

行内人士指出,目前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塑料袋,绝大多数是各地小型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有相当数量是再生塑料制品,利用垃圾站收拣的废旧塑料、工业废弃物和医疗机构丢弃的塑料垃圾回收加工的,未经消毒处理,就加工制成食品袋投入市场。这些再生塑料含有严重超标的病菌和致癌物,用这种塑料制品包装直接入口的熟食品,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后果。

另外,塑料制品如黏有污染物,会成为蚊蝇和细菌生存、繁殖的温床,危害人体健康。

塑料袋包装的食品易变质

医学专家指出,食品,尤其是熟食,用塑料袋包装以后,常常容易变质,人吃了这类变质食品后,易引起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此外,塑料袋本身会释放有害物质,因在密封袋中长期积聚,浓度随密封时间增加而升高,致使袋中食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人体健康。

特别提示:有色塑料袋危害更大。首先,有色塑料袋多含有机染料,如各种芳烃等,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会有一定影响。其次,有色塑料袋多是用回收的废旧塑料制品重新加工而成的,由于回收料中杂质较多,厂家不得不在其中添加颜料,加以掩盖。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不能用来装直接入口食品。

塑料袋破坏环境一二三

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能源消耗严重。据测算,每生产1吨塑料,需消耗3吨石油。统计数据显示,全美国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达数百亿个,生产这些塑料袋所消耗的原油每年就超过1000万桶。有资料显示,我国仅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也在20亿只以上,其能源消耗非常严重。

造成“视觉污染”。被随意丢弃在环境中的一次性塑料袋给人们视觉上所造成的“脏乱差”感觉,它破坏了城市、农村和风景区的给人的景观美感,甚至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情绪。

处理困难且费用高。塑料袋被丢弃在街道上,不但会阻塞城市下水管道,甚至还会堵塞废物处理设备,造成处理困难。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该州每年清理塑料袋的费用高达3亿美元,而掩埋这些塑料袋还需要另外的2500万美元。

两百年才能腐烂。塑料袋埋在地下要经过大约两百年的时间才能腐烂,会严重污染土壤;如果采取焚烧处理方式,则会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长期污染环境。即便是“降解塑料袋”,实际上只是在塑料原料中添加了淀粉,填埋后因为淀粉的发酵、细菌的分解,大块塑料袋会分解成细小甚至肉眼看不见的碎片,但这只是一种物理降解,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塑料产品的化学性质。

影响土壤的特质。塑料袋本身不是构成土壤和水体的基本物质之一,强行进入到土壤之后,由于它自身的不透气性,会影响到土壤内部热的传递和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改变土壤的特质,还会影响到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易被动物误食。废弃在地面上和水面上的塑料袋,容易被动物当做食物吞入,塑料袋在动物肠胃里消化不了,易导致动物损伤和死亡。

远离塑料袋从现在做起

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已经限制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使用。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国内外的经验证明,有偿提供塑料袋是目前最积极而又行之有效的解决“白色污染”的办法。

与此同时,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会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已完成《塑料购物袋的环境、安全和标识通用技术要求》、《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的快速检测方法与评价》三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并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按照征求意见稿,塑料购物袋的厚度必须大于等于0.025毫米;塑料购物袋的标识应需要明确袋的名称,如普通塑料购物袋、降解塑料购物袋、淀粉基塑料购物袋、直接接触食品用塑料购物袋等,征求意见稿还对塑料购物袋的提吊能力、封合强度、漏水性等物理力学性能,以及塑料购物袋的包装、运输和贮存提出了要求。相信随着国家法规的出台,将有助于减少不合格塑料袋产品带来的危害。

环保塑料袋的应用。国际上可以用作环保型的塑料袋大致有4种:光降解型、完全生物降解型、水降解型和淀粉改性型。我国可降解塑料的研发始于上世纪70年代,基本与世界同步。目前,我国环保塑料袋技术较为成熟的是生物降解型和淀粉改性型两种。在市面上推行的大多数可降解塑料袋的化学成分是“淀粉改性聚烯烃聚乙烯”,淀粉含量在90%以上。在结束其正常使用寿命后,再经过半年到1年的时间就可以完全降解。全淀粉塑料的生产原理是使淀粉分子变构而无序化,形成了具有热塑性能的淀粉树脂。淀粉在各种环境中都具备完全的生物降解能力,塑料中的淀粉分子降解或灰化后,形成二氧化碳气体,不对土壤或空气产生污染。同时,淀粉又是可再生资源,取之不竭,对节约资源也有很大的帮助。但由于这些产品成本太高,推广起来有一定困难。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为有效降低使用塑料制品的危害,在使用食品袋等塑料制品时要慎选慎用。购买熟食、点心等直接入口的食物时,最好自带餐具或标准塑料食品袋。购买标准塑料食品袋,最好到正规的商场购买知名品牌的产品,产品的外包装袋上要有中文标识,标有厂名、厂址和执行标准。同时,冰箱里冷藏、冷冻的食品也应该用保鲜膜或保鲜袋,不要用普通的塑料袋代替。禁用彩色塑料袋直接盛装食品。

小知识:消费者可以用以下方法辨别塑料食品袋是否有危害。一般无害的塑料袋呈乳白色、半透明或无色透明状;有柔韧性,手摸时有感,表面似有一层蜡,遇明火易燃,离火后仍能继续燃烧,无异味。

“白色污染”泛指废弃后处理阶段的问题,未将生产、运输等其他阶段考虑进去。研究表明,无论是纸袋、可降解塑料袋还是其他所谓“绿色”、“环保”包装品,都在其生命周期中有一定的环境影响,只不过是在生命周期的某些环节中其影响相对少(有的产品的环境影响并不小于塑料袋)。如果人们不改变无控制的滥用浪费习惯,还会造成环境和资源压力,甚至导致“拆东墙补西墙”的后果。最好的解决方法则是塑料袋消费量的“源头减少”。重复使用购物袋可有效减少塑料袋的消费量。为了有效促进购物袋的重复使用,利用塑料袋收费等经济手段是不错的措施,国外确实已经有成功的案例,我国台湾、香港等地也有相关措施,收到了一定效果。而从2008年6月1日起,随着免费塑料购物袋的禁止,将有助于我们远离塑料袋带来的危害。

生活小常识

什么是白色污染?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由于这类废弃物多为白色,故称白色污染。

废塑料有什么价值?

塑料种类很多,有聚酯、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是宝贵的资源,回收废塑料制品,可变废为宝:裂解提炼单体,成为循环使用的原料;造粒,成为降级使用的再生原料;加入化学制剂调合成涂料、黏合剂;提炼汽油、柴油,出油率可高达70%~75%,且不含铅。

什么叫生命周期分析?

生命周期分析分析是为评估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环境影响的一种分析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指从提取或生产其原材料、生产、运输、消费到废弃后处理阶段。评估某些产品的环境影响时,应该关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而不要只关注生产过程中或废弃后处理阶段等某一个或几个环节。这是因为产品在其生命周期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大或小对环境有影响,有些产品在废弃后阶段的问题更突出,有些产品生产阶段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更多,还有些产品,比如进口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大量消耗能源并排放温室气体。

相关链接

国外塑料袋的治理情况

封杀免费塑料袋。通过经济杠杆控制塑料袋的使用量,事实证明,这是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办法。

欧盟:许多欧盟国家的大型零售商场已经开始停止提供免费塑料袋。在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继大型连锁超市家乐福停止提供免费塑料袋之后,德尔海兹和GB超市也已经除冷冻食品和无包装的蔬菜水果外,不再为其他商品提供免费塑料袋。

德国:在十几年前就实施了相关法律,目前德国所有超市的塑料袋均是有偿使用,使得塑料袋的使用大幅减少。

韩国:在韩国超市和百货商场购物,无论消费者买了多少商品,结账时购物袋都需要自掏腰包。韩国政府从1999年2月22日起实施法令,要求全国各大百货商场和大型超市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和纸质购物袋,而改为收费制。为推行和宣传这项措施,韩国政府当时在全国张贴了10万张宣传画,分发了20万份宣传册和6.5万个环保购物袋。

美国:2007年3月27日,美国旧金山市议会通过一项法案,限令旧金山的超市、药店等零售商分别在6个月和1年内停止使用化工塑料袋。该法案规定,超市和药店零售商只允许向顾客提供纸袋、布袋或以玉米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可降解塑料袋,化工塑料袋被严格禁止。若再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袋,将被处以罚款。

其他国家: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的一些地方也已出台了禁用塑料购物袋或必须有偿使用的规定。非洲的坦桑尼亚已规定禁止使用30微米到65微米厚的塑料袋。卢旺达则从2005年开始就禁止使用和进口厚度在100微米以下的塑料袋。肯尼亚政府已经开始对塑料袋征收120%的消费税,并计划将塑料袋价格提高660%。乌干达也开始执行一项禁用塑料袋的法令。

引导再利用。在寻找替代品和循环利用方面,各国也费了不少力气。

新加坡开展了“自备购物袋日”活动,每逢星期三,新加坡全国206家超市就会以非强制性的方式鼓励消费者少用塑料袋。

为方便顾客,韩国超市通常将商品包装用纸箱免费提供给消费者,供他们装运所购物品。顾客回家后,可将用过的纸箱放到居民区内指定地点回收,这样做既满足了顾客免费装运物品的需要,又实现了废物有效循环利用,颇受欢迎。

欧盟高度重视塑料制品的回收再利用,原因是提高包装垃圾再利用率不仅可以减少包装材料对能源的消耗,节约建设垃圾焚烧处理场的费用,还可以减轻生产包装材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切实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上一篇:社区养老服务现状范文 下一篇:危化品应急管理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