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调研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01 17:52:10

高标准农田建设调研方案

高标准农田建设调研方案篇1

关键词:耕地;功能单元;配置;综合效益;大都市城郊

中图分类号:F30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9-2423-04

都市农业是都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组分,可以调节人与自然的平衡,改善居住环境和休息环境。国外的都市农业研究率先出现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至今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中国的都市农业的提出与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较晚,并且未能在真正意义上使其得到全面健康地发展。对于中国的都市农业,曹林奎等认为大都市的农业正在由城郊型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要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的综合统一。俞菊生认为中国发展都市农业必须以生产、经济功能为主,但也要重视社会、生态和文化等功能。还有很多专家学者的观点与其相近。都市城郊现代型农业作为都市农业发展的基础,在中国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善,宋志军等、李洪庆等认为城郊现代型农业应当兼顾经济、生态和社会功能,但是中国的大都市城郊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还较为落后,并不能很好地实现专家学者所说的功能,大都市城郊现代农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中基本没有谈到具体的功能配置。本研究立足于这一现状,研究并构建适合于中国大都市城郊现代型农业发展的耕地功能单元配置方案,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1 研究区概况

选择北京市顺义区作为研究区(图1),该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郊,城区距离市中心30km,北连怀柔区、密云区,西接昌平区、朝阳区,南接通州区、河北省三河市。顺义区全区总面积1020km2,是中国典型的大都市城郊地区。该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平原面积占95.07%,境内水资源相对丰厚,土层深厚。具有较为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

研究区农业耕地发展尚有很大的欠缺,经调查发现。该地区耕地田块面积较小(长约100-200m,宽100m左右),田间道路不平整或者设计不合理(部分田间道路宽度过小),耕地灌溉排水设施不完善,配套程度差,整体缺乏防护林,部分地区甚至没有防护林。由于耕地基本配置的原因,所以该区域农业耕地的集约化、规模化和机械化水平有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展都还有很大可以提升的空间。

2 研究方法

2.1 多类型耕地田块设计

大都市城郊现代农业耕地功能单元的配置需要满足排水要求、机耕要求和田间用水管理要求。综合上述要求,共设计6种方案,分别编号①~⑥,如表1所示。

2.1.1 田块灌溉设计 对于大都市城郊现代农业,为了提高耕地的集约化、规模化和机械化水平,所以灌溉采用喷灌的方法。

首先应结合当地土壤、气候、水文等条件的实际情况设计灌溉方案。确定灌水定额(525m3/hm2)和灌水周期(7d)。喷头的布置采用常用的正方形布置方式,从而确定喷头间距和支管间距,并计算得到一次灌水所需时间(5.73h)。拟定每天机器工作12h,并且根据各个田块的实际大小及喷头总数等得到在喷灌过程中允许一次同时工作的喷头数,方案①至⑥的一次灌水同时工作的喷头分别为7、14、9、16、11和20个。

在确定了灌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喷灌的干支管道的计算和设计,干支管统一选择PVC管。干管管径的选择采用经济流速法,支管管径的选择按国家标准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85的要求中控制支管上任意两个喷头的工作压力水头之差不超过喷头设计工作压力水头的20%来确定。再计算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局部水头损失采用沿程水头损失的10%来确定,从而确定水泵扬程。然后确定单井控制面积(12.3hm2),并结合各个方案的配置确定单个机井可以控制的田块数量,最终得到方案①~⑥分别为3.0个、1.5个、2.0个、1.0个、2.0个和1.0个。

2.1.2 田块排水设计 根据顺义区的地下水位、降雨状况和地表排水状况,设计梯形排水农沟。排水沟的标准为十年一遇一日暴雨两日排除,排水流量采用平均排除法计算,农沟断面采用明渠均匀流计算,计算中使用边坡系数为2。

2.1.3 田间道路和防护林设计 确定田间道和生产路的宽度(含防护林)分别为10m和6m。并且田间道采用混凝土作为路面,生产路为普通的土路。

根据一般农业机械的宽度以及田间生产的需求设计田间道路,同时在道路两侧设计防护林。其中田间道两侧各两排,生产路两侧各一排,从适宜当地气候、易于成活以及价格等多方面考虑,选择毛白杨为防护林树种,并设计株距为2m。

2.2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测算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配置模式下耕地的综合效益进行分析。建立以综合效益为目标层,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中间层,灌溉投资预算、排水投资预算、道路投资预算、道路密度、基础设施占地率、林地覆盖率、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和防护林投资预算共8项指标因子为指标层的层次关系(图2)。然后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对各个指标因子进行计算和标准化处理,并最终通过加权处理得到各方案的综合评分,评分最高的综合效益最佳。

根据所建立的层次关系(图2),在咨询相关专家学者的基础上,在层次分析法软件中输入相关矩阵,然后得到各指标因子的权重(表2)。

2.2.1 各项投资预算 根据2012年《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以及相关需要的市场价格,确定各项目综合预算单价。然后根据各个田块的实际情况进行各投资预算的计算。

2.2.2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计算 生态服务价值采用如下的公式进行计算,各类土地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见表3。

ESV=∑VCkxAk (1)

ESVf=∑VCfk×A (2)

式中,ESV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元):VCk为生态价值系数[元/(hm2・年)];Ak为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面积(hm2);ESVf为生态系统单项服务总价值(元);VCfk为单项服务功能价值系数[元/(hm2・年)]。

2.2.3 其他指标因子计算

道路密度:道路密度=道路面积/田块总面积:

林地覆盖率:林地覆盖率=林地面积/田块总面积×100%:

基础设施占地率:基础设施占地率=基础设施占地面积/田块总面积×100%。

2.2.4 数据标准化 对于每个方案的单位面积土地,要综合效益最好,则灌溉投资、排水投资、道路投资、防护林投资越小越好,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道路密度、林地覆盖率、基础设施占地率越高越好。所以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公式如下:

式中,fij表示第i项指标下第j个方案的值,minfi表示第i项指标的最小值,maxfi表示第i项指标的最大值。正指标采用公式(3)。负指标采用公式(4)。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道路密度、林地覆盖率、基础设施占地率采用公式(3)进行标准化,灌溉投资、排水投资、道路投资、防护林投资首先平均到每平方米土地上,然后采用公式(4)进行标准化。

2.2.5 田块的比较与确定 通过对各评价指标进行加权分析得到最终的综合评价,从而确定综合效益最佳的方案。加权分析采用公式E=∑Wi×di,其中E为综合效益,WI为i项指标的权重,Ei为i项指标的标准化分值。

3 结果与分析

3.1 配置方案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各个方案进行具体的设计计算之后,得到各方案的具体配置情况(表4)。以方案①为例。方案①耕地田块配置见图3。

3.2 综合效益

对各个方案进行数据计算和标准化处理并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得到结果见表5。结果显示方案①的综合评价最高,综合效益最佳,方案⑤、③和②的综合评价相近,但是比①要小,综合效益也相对一般,方案④和⑥的综合评价都很低,综合效益较差。因而耕地功能单元综合效益最佳的为方案①。在经济效益方面,其基础设施配置提高了耕地的集约利用以及机械化水平,有利于增加耕地的经济收益:社会效益方面,通过对农田基础设施的优化设计,改善了大都市城郊耕地的生产环境,提高了耕地的利用效率,促进了城郊耕地的健康发展,并且有利于推进中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生态效益方面,配置防护林可防风固沙、涵养水分,并且改善了耕地及周边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4 小结与建议

通过对北京市顺义区进行实地调查,设计不同耕地功能单元配置方案,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效益分析,对大都市城郊现代农业型土地整理耕地功能单元配置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大都市城郊现代型农业耕地功能单元配置综合效益最优的情况为田块长400m、宽100m,田间道与生产路宽(含防护林宽度)分别为10m和6m,且田间道为混凝土路面,生产路为土路,防护林种植毛白杨,株距2m,并且在田间道一侧种植两排,生产路一侧种植一排,田间灌水采用喷灌的方式,喷头布置采用正方形布置,干管和支管管径均为90mm,水泵扬程106.10m,排水农沟底宽0.25m,顶宽1.77m,沟深0.38m。

高标准农田建设调研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保护耕地的有关精神,通过千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基础工作,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监管体系,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建设促保护,总结工作经验,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区基本农田保护与管理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加强保护,重在提高的原则。通过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稳定基本农田数量,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科学规范,探索创新的原则。在进一步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规范日常管理的基础上,提高管理工作的科技水平。积极研究探索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的新办法、新途径,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三)示范引导,稳步推进的原则。合理布局,以点带面,积极稳妥地推进示范区建设,为全面开展基本农田建设的科学规范管理积累经验。

(四)效益兼顾,综合发展的原则。把基本农田建设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考虑社会效果,又要注意投入产出效果,还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五)永久保护,以奖代补的原则。基本农田保护区一经划定,原则上必须永久保护。除重点项目和特殊原因,不得随意占用。辖区各镇及涉农办事处应当制定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措施,把基本农田保护与经济利益挂钩。按照区、市鼓励基本农田保护和整理复垦的政策,进行以奖代补。

(六)政府主导,广泛参与的原则。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协调配合。同时,这项工作又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利国利民的德政、惠民工程,需要政府和基层广大农民群众的高度关注、积极参与、广泛支持、进行监督。

三、目标任务

根据《市百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方案》,争取区和市建设资金,各镇及涉农办事处配套或投工投劳,通过5年努力,全面开展区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工作,落实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的保护面积、责任、制度、标识。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提高现有耕地质量,增加有效灌溉耕地面积,提高基本农田质量。重点对辖区个区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全面实现“四化”建设,成为全市高标准基本农田样板。

(一)严格实施规划,确保基本农田数量。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提出的“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的总体要求,完成基本农田调整。根据区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主要指标分解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号),结合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万亩基本农田落实到图斑、农户、地块,做到图、表、册相符一致。

(二)以建设促保护,做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根据国土资源部“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按照区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号)的要求,通过至年综合建设,在区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全面实现“四化”建设,并将示范区建设成为严格保护耕地示范区、高产农田建设示范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三)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工作,提高现有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进一步提高基本农田的质量。政府要有计划地将土地出让金平均纯受益用于农业开发的资金投入到基本农田建设。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对基本农田进行土地平整、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林网、道路等建设,保证基本农田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

(四)坚持质量保护,实行永久性保护。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在调整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中,对高等别耕地、集中连片耕地,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的高产、稳产、优质耕地实行永久性保护。

(五)稳定投入渠道,建立基本农田保护长效机制。重点探索责权利相结合的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和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的稳定、集中的投入机制。加大基本农田保护资金投入,将土地出让平均纯收益用于农业的部分,主要用于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基础工作。各镇及涉农办事处要根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指标,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基本农田上图工作,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图斑、地块、村组和农户,做到面积和区位与规划相符,图、表、册与地块相符。基本农田保护图件应做到清晰准确,反映基本农田现状。应以土地利用现状、农用地分等定级、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依据修编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绘万村级、乡级和万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基本农田保护区要以村为单位,按图斑逐一登记造册,同时要求按户逐一登记造册。按基本农田建设的相关数据、表格建立登记统计制度,完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台账,建立变更统计制度,及时更新基础数据,做到图、表、卡、册等与现状一致,对涉及基本农田调整和补划的应进行规划调整并在用地文件下发后及时更新。对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统一组织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实地勘测定界。统一印制发放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统一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识。

(二)努力实现保护责任社会化。要利用好基本农田示范区这一平台,构建资金保障体系、政策制度体系,积极探索基本农田保护长效机制;要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进一步完善县(区)、乡(镇)、村、农户各级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体系,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动态巡查制度,建立健全基本农田巡查网络。要求每个村确定一名基本农田保护信息员,开展动态巡查,及时发现、纠正和查处涉及基本农田的违法案件。

(三)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要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基本农田保护质量制度、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占用基本农田严格审批与占补平衡制度、基本农田环境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区用途管制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动态巡查制度、基本农田保护档案管理制度、基本农田保护碑设立制度等。各项制度应提请区人民政府颁布,并严格执行。

(四)建立基本农田集中投入制度。加大公共财政对粮食主产区和主要农业生产基地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建设、农田林网建设等资金,按照区政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部门管理、项目运作的原则,向基本农田倾斜。积极鼓励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切实提高基本农田的生产能力。

(五)加强基本农田质量建设。基本农田保护区要以基本农田整理复垦项目为载体,按照国家和区土地整理复垦标准要求,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复垦。政府投资的土地整理复垦项目要向基本农田保护区倾斜,落实基本农田整理任务。要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有特色的基本农田。在土地整理复垦的基本农田项目区内做到田块规整,无零星分散建构筑物、无废弃地、闲散地。

(六)统一基本农田保护标识。经调整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由区人民政府设立保护标识,予以公告。应在主要交通沿线、城市和村庄、集镇周边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明显位置设立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标识。原则上每个村至少有块基本农田保护标识牌(双立柱)。每个乡镇至少建块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碑,每个县(市)、区至少设置块大型宣传牌(擎天柱)。要建立标识的管护制度,明确专人,落实管护责任,对标识牌定期进行管护。原有标识牌已破损的,要进行维修和翻新,新建的标识牌要符合区颁布的标准和规范。

(七)加快基本农田信息化建设。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和基本农田管理信息化系统。逐步建设以数据库为支撑,以系统软件为保障,建立数据采集、输入、分类、统计、决策等基本农田保护信息化系统。建立以基本农田保护区基础数据、动态利用变化数据等为主要内容的电子台账。要制订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数据更新、信息、更新上报等日常更新和维护制度,明确办事程序和责任。要求定期准确报送基本农田利用、变化、监管信息。为基本农田审核、补划、执法监察、统计分析等提供依据。

五、方法步骤

(一)实施方法

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采取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的办法。

1、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作为区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一项基础工作,在年3月底以前全面完成。按照市《市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工作方案》,制定《市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工作方案》,指导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工作。其间进行专项督查、检查、初验并提交区区人民政府终验。

2、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作为区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的重点,在年底以前完成,根据市《市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制定《市区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指导各地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其间进行专项督查、检查、考核初验并提交区人民政府终验。

3、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复垦作为区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贯穿始终,在年月底以前全面完成。

基本农田整理复垦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进行高标准土地整理复垦;划为永久性基本农田的、耕地等别较高、具有良好水利设施的,进行较高标准的土地整理复垦;其它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综合性整治和维护。

按照区制定《区基本农田整理复垦项目管理实施办法》,指导各地基本农田整理复垦项目管理实施,实行以奖代补。

(二)实施步骤

1、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年月至年月)

要求辖区各镇及涉农办事处根据区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主要指标分解方案的通知》,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工作,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万亩基本农田落实到图斑、地块、农户,做到图、表、册相符一致,确保新调整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责任、制度、标识“四落实”。做到区、镇、村三级基本农田档案、图件、数据齐备,可查可核。乡(镇)级基本农田保护图件要在区、市和区逐级备案。

依据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考核奖励办法,进行考评奖励。

2、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年月至年底)

要求个区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全面开展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在年底以前完成建设任务。

(1)落实示范区建设方案及编制、管理专项经费,加大示范区建设的投入力度;

(2)开展示范区基础情况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统一技术要求;

(3)完成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建设,运行维护基本农田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

(4)建立基本农田保护长效机制;

(5)组织编制以土地整理复垦为主要内容的示范区建设方案,报经示范区所在区人民政府同意后报区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审核、备案;

(6)各示范区根据现行试点经验,按照批准的示范区建设方案,全面实施示范区建设工程,完成示范区建设任务。

依据区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考核奖励办法,进行考评奖励。

3、基本农田全面建设(年月至年月底)

(1)在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按照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全面实施基本农田建设工程;

(2)实施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复垦项目,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增加有效灌溉耕地面积;

(3)完成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建设,运行维护基本农田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

(4)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5)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识;

(6)逐步建立基本农田监督管理信息化;

(7)逐步建立基本农田保护长效机制。

4、全面总结(年月至年月)

总结区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工作,表彰区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先进单位、个人。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现部门联动。成立以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由国土资源、财政、农牧、水利、林业、扶贫、农发等有关部门及两镇、涉农办事处一把手组成的基本农田建设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基本农田建设的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分局,承担基本农田建设具体工作。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协调配合,搞好分工协作,共同做好基本农田建设相关工作。

(二)组建工作班子,制定实施方案。各地要组建基本农田建设工程专门班子,抽调责任心强、专业素质好的同志组建工作班子,专门实施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确保工作落实。

辖区各镇及涉农办事处应根据区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方案,制定各自的实施方案。首先,制定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对总体工作进行细化,明确工作要求,确定完成时限,确保责任到人。其次,制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工作实施方案,分解工作,按时完成;第三,按照区批复的示范区建设规模,制定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区基本农田保护范区各项建设工作;第四,基本农田保护区示范区以外的基本农田,制定基本农田整理复垦项目实施方案,区分不同标准,通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对基本农田进行全面整理和维护。基本农田整理复垦项目要覆盖基本农田保护区域。

(三)落实建设资金,保障资金投入。各地要将土地出让金平均纯收益的用于农业土地开发资金,作为启动资金,确保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的启动和开展。加大基本农田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专款专用,保证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

(四)制订技术标准,提供技术保障。各地要与金土工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变更调查相结合,按照统一的技术平台和技术标准,优先对示范区部署基本农田信息化建设工作。制订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各项技术要求、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及基本农田保护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具体标准的指导意见等,为基本农田建设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五)加强工作指导,严格监督考核。市国土资源局分局要定期对基本农田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工作指导。要加强与区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的沟通和联系,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汇报。市国土资源局分局每半年对基本农田建设工作进行检查总结,总结报告分别于月、月上旬以前上报市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和农牧局。市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和农牧局于月下旬、月下旬定期组织对基本农田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通报。

为了指导工作,交流经验,市国土资源局分局每月向区国土资源厅报送“千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工作动态”等信息不得少于篇。

(六)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基本农田建设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介、教育手段,开展基本农田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耕地国情宣传和教育,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基本农田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要建立完善基本农田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公开基本农田信息,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高标准农田建设调研方案篇3

关键词:新形势;白山市;农田保护

白山市土地总面积1,474,372.81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92958.98公顷,保护率85%。几年来,白山市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始终坚持以“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为指针,坚持以服务全市经济建设为宗旨,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在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

1 基本农田保护基础性工作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巩固基本农田保护成果,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如何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基本农田保护水平成为摆在白山人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为了使全市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采取的具体做法主要有:

1.1 不断深化对基本农田保护的管理,使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常抓不懈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横幅、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等多种形式,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中关于基本农田保护的规定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进行反复宣传、讲解,使全社会都来重视和保护基本农田。宣传占用基本农田的“五个不准”,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对基本农田保护的认识,使全社会形成保护基本农田的自觉性。二是签定目标责任制,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的目标和责任。几年来,每年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与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都签定基本农田保护的双项目标责任制,并狠抓落实,确保了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稳定。三是从源头抓起,按照现行土地法律法规的规定,只有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才可以占用基本农田。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凡是不允许占用基本农田的建设项目我们坚决不予上报预审,把项目建设占用基本农田的数量降到最低限度。

1.2 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的检查,确保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的稳定

为了巩固基本农田保护成果,几年来,进行了多次基本农田保护检查,成立了以国土资源局局长为组长、农委副主任为副组长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各县(市、区)抽调了得力的工作人员,深入村、社实际调查。到目前为止,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92958.98公顷,保护地块7140块,层层签定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28427份。同时,还采取以下基本农田保护措施:一是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档案,达到图、表、卡齐全。二是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450块。三是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网络,聘请乡、村、社基本农田监察员。四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对违反规定乱占基本农田者追究其责任,轻者追回耕地,恢复地貌,重者依法查处。

2 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全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都分别制定了基本农田保护的各项制度。

2.1 基本农田质量保护制度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将基本农田落实到政府领导、落实到村、落实到户、落实到地块。把基本农田保护作为领导任期目标制的一项内容,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

2.2 基本农田保护区用途管制制度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非法进行建设和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一律不得安排新建非农建设项目。建筑物、构筑物拆除的,所占的土地要及时复耕。

2.3 占用基本农田严格审批与占补平衡制度

除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依法需要占用的,一律报国务院审批。报批前,县(市、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制订补充耕地方案时,要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明确补划基本农田的位置、面积、质量。被占用的基本农田耕地层土壤,应进行剥离,用于新补划的基本农田或新开垦的耕地。坚持占用基本农田与补划基本农田相结合的制度,确保基本农田的面积不减少。近几年来,我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量很大,在报批项目占用基本农田时,充分做好补划基本农田方案,做到“占一补一”。同时,对一些重点项目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的,全部依法进行了补划,实现了占补平衡,基本农田面积始终保持了稳定。如:抚松县二期网改松漫线路工程、抚松县二期网改松漫线路工程双回路线、吉林松江河水力发电公司双沟电站一期工程、浑江发电公司五期工程、三道沟水上工作站建营房、抚松县城市供水工程净水厂等项目共占用基本农田38.5487公顷,均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及时调整补划了基本农田,使基本农田总面积不减少。

2.4 基本农田质量保护制度

要进行基本农田分等定级,加强基本农田地力与施肥效益长期定位监测体系,建立定期制度。加大资金投入,把基本农田与地力培肥、中、低产田改造结合起来,提高基本农田的质量。

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确保了白山市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切实落在实处。

3 开展基本农田示范区申报工作

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会议召开以后,白山市按照以建设促保护的工作思路,积极做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申报的前期准备工作,围绕“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的总目标,不断完善基本农田保护的各项基础工作,开展基本农田示范区项目可行性研究,科学制定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方案,积极争取在白山市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推动白山市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2005年10月,白山市向省国土资源厅申请,拟在浑江区红土崖镇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示范区位于浑江区西南部,距市区中心22.5公里,居长白山南麓,浑江上游,东与三道沟镇和临江市苇沙河镇毗邻,西南与通化市交界,北与六道江镇、七道江镇接壤。土地资源以缓坡耕地为主,基本实现梯田化,达到保水、保肥、保土要求,田间道路通达,布局合理,适应耕作和田间管理,能够突出东部山区保护耕地的示范作用,并能突出代表山区基本农田保护的特点。示范区总面积10.8万亩。该示范区实施后,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4 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4.1 基本农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管理过于僵化。基本农田保护区是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尽管经过多方面调查论证,力求科学合理,但难免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比如因自然灾害等因素使基本农田遭到毁坏,短期内又无法恢复,导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足而又长期得不到补充,部分通过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新增加的优质耕地,长期不能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实行更有效的保护等。

(2)基本农田保护管理机制不完善。表现为:现行基本农田保护机制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基本农田保护指标是由上而下逐级下达的刚性指标,这个指标往往与各地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很难全面、合理地划定规划期内的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需要通过规划调整才能解决的问题,往往难以及时得到解决。

(3)基本农田保护法规不健全。表现为:对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调整完善,缺乏操作性强的程序性规范;在基本农田质量定期检测、基本农田动态调整验收审查、基本农田审查报批等方面还缺乏一系列规范制度,对弄虚作假或审查不严的行为缺乏责任追究制度。

(4)基本农田保护资金缺乏。表现为:目前还缺乏统一的政策保障,没有明确的资金来源渠道,使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平稳运行。

(5)对基本农田保护的认识还存在差距,有的地方领导认为只要是为了经济发展,就可以随意乱占耕地,甚至占用基本农田大上项目。

(6)有些地方为规避占用基本农田报国务院审批的法律规定,频繁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或修改,影响了基本农田保护的稳定性和严肃性。一些违法违规占用的基本农田,通过调整规划,补办手续等方式规避法律责任。

4.2 对策及建议

实行最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使基本农田得到长效保护,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在保护和管理上做到“严”而不“僵”。

基本农田保护在保证制度严肃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制度执行的实际效果。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1)市政府定期组织对县(市、区)政府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是对基本农田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充分发动群众,发挥全社会的监督作用,对于违反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行为做到早知道早处理,督查中发现或群众举报的问题及时立案查处或督促地方查处,并通报处理结果。

(2)每年组织一次基本农田质量动态调查。对确需调整的农田,可依据规范要求提交调整报告和调整方案的可行性论证意见。凡属于合理调整的,报原规划审批部门批准调整,国土资源部门备案,以建立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切实有效的管护机制,确保在规划期内基本农田质量有所提高。

(3)完善基本农田保护法律法规。要研究制定以下几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一是要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对督查的时间、方法、督查组的组成及各自的责任、督查发现的问题的处理标准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二是对合理的基本农田调整进行可行性论证的规范性文件,包括专家组成员的资质、调查论证的内容、各类定性标准都要有明确的标准;三是出台关于基本农田质量定期检测、基本农田动态调整验收审查、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合理调整的审核报批的规范程序的规范性文件;四是制定基本农田保护动态管理中各个运作程序和审查环节的差错责任追究制度。

基本农田保护是各级政府的首要工作之一,理应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主要还只是国土资源部门在管,其他部门的工作还没有真正到位。基本农田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许多专业领域,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鉴于此,建议政府加强组织领导,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基本农田保护网络体系,加强对国土、农业、水利、林业、环保等多个部门的协调。

高标准农田建设调研方案篇4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及管理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命脉,近年来,各地区都比较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但由于农田水利工程点多面广,在建设和管理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农业生产、管理的正常进行。因此,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标准化建设及管理的探讨,十分必要。下面先讲一讲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监管制度缺失,施工单位的违规行为(如使用劣质材料,不按图纸施工等)难以被及时发现;②缺乏统一规划,无论是施工前,施工中还是施工后,都缺乏统一的依据及评价指标;③施工人员素质问题;④资金投入问题。

2农田水利工程的标准化建设措施

2.1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审批机制

规划是工程建设的开端和前提,只有进行科学规划才能为工程的标准化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只有细致规划、合理决策,才能确保工程建设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进而发挥出工程最大价值。为此,地方政府在修建水利工程前,必须向上级部门进行申报,明确工程建设的地点、规模、工程投入、投资计划等。

2.2加强监督管理

从施工开始到工程验收,都必须接受严格的监督管理。要明确监管目标,制定监管计划,掌握质量标准,尤其是要加强对原材料及工程质量的管理。在施工前,要确保一切准备工作都可以满足施工所需;在施工中,要加强对施工材料、施工人员、施工方案的监管,一旦出现问题,必须根据预案采取应对措施,积极处理;在施工后,要对工程的验收进行监管,对工程的完成质量进行评估。

2.3加强技术力量

高技术水平的人才队伍是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保障。所有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人员,无论是一线工人还是管理人员,都必须接受严格、专业的培训和学习。对于一线施工人员,一定要接受思想培训及技术培训,持证上岗,避免因人为因素而影响工程整体质量;对于管理人员,一定要在提高其业务水平的同时使其具备基础的施工只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管理。

2.4提高施工规划水平

施工前,必须组织专业人员确定规划方案,做足施工准备。首先,要进行前提调研,收集各种资料和数据,合理安排人力、物力,为工程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在在分析和处理各项数据、资料后,专业人员要制定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明确管理目标,施工进度,规定各工序、环节的施工标准,验收标准,并加强各个施工环节的衔接及协调;最后,要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落实责任制,提高监管人员的监管水平。

2.5增加资金投入

资金不足是制约农田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的一大突出难题,施工人员的培训,先进设备的采购,老旧设备的养护,工程施工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相关部门、各级政府有必要增加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从长远来看,增加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提高农民收入,收到更多的回报。

2.6加强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

水利工程建设是效益长期的工程,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因而,要大力推广各种先进适用的农村水利科技成果,尽快改变传统落后的农村水利技术和方法,针对农村水利的技术难点,组织科技攻关,研制开发适合国情、质优价廉的农村水利设备,建立农村水利技术开发、推广和服务体系。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抓好工程建设中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让农田水利建设与日益反展的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相适应。

3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个寿命周期中,其建设只占很短的时间,而维护管理却可以说是贯穿始终,可以说,有效、到位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可以大大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质量,而不到位的农田水利工程必然会影响工程功能的发挥,甚至酿成各种风险。就当前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来说,以下几个问题表现突出:

3.1农民参与程度低

农民是农田水利工程的直接使用者、受益者,但是,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农民群体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积极性并不高,并没有把农田水利工程当做与切身利益相关的设施。在很多农村地区,农民们不但不知道与农田水利工程相关的决策、管理,也不知道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需要建立管理组织,不知道管理组织的成员如何产生,很少有农民自愿去管理,或是投票选举管理人员。群众基础的缺乏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3.2重建设,轻管理

重建设,轻管理是农田水利工程的普遍现状,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①产权不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来源包括国家拨付、乡镇自筹等,投资主体不明确,工程一出毛病,谁也不愿管;②管理经费没有落实,工程越减越多,管理经费包袱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③部分领导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意识。

3.3管理水平不高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不高的表现主要有:有的农田水利工程功能开发较为单一,到了使用较少的季节就被荒废;管理机构既不是事业单位,又不像企业单位,员工的待遇增加、保险办理难度大,管理积极性被严重挫伤,等。

3.4投入不足

投入不足是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根据当前工程设施的分级管理策略,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受益人是当地农民,主要投入方是当地政府,因此这两者应对其管理负主要责任,可以借助加大投资来改善工程运行状况,提升水利服务能力。但目前而言,后续管理及维护不足是国内农田水利工程所面临的通病,多数工程建成之后,便不在增加管理资金,导致后期管理十分散漫,设施损坏严重,未能发挥出应有的农业服务功能。

4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措施

4.1转变观念,全民参与

农田水利工程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保障。首先,各级水管部门必须贯彻落实各项水利工作方针,改革并完善管理体制,明确“建设是管理的开始,管理是建设的延续”的理念,向管理要发展,向管理要效益;其次,要调动各阶层的管理积极性,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管理积极性。农民是农田水利工程使用的主体,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依靠农民的力量,鼓励广大农民踊跃参与到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允许广大农民投票选举信任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团队;最后,要根据“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主体,用工程收益吸引社会各方的管理积极性,各级政府要在政策、资金、法律等方面给予保障和支持。

4.2明确管理主体,依法管水

目前,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属于国家和机体,中央、地方、农民都有份,这是导致农田水利工程产权不明确,管理责任不清晰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产权与水权来确定管理主体,在确定管理主体后,可以允许其通过租赁、经营、拍卖、股份等方式实现共产保值增值,只要能够保障工程效益的发挥,有利于农村稳定及农民增收,就可以尝试这种方式。健全的水利法规政策是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健全的水利法规政策,重点在于将这些法律落到实处。要加强水政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其执法能力,消除执法疲软现象,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涉水案件,严厉打击偷盗、破坏农田水利工程的行为,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水事环境。此外,也有必要加强水利信息的自动化建设,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现代化水平,建设节水型社会信息项目。

4.3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科学性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水利工程管理机构,组建一支专业、稳定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其次,水利工程管理人员要正确认识到其岗位工作的重要性,把水利工程管理当作一项重要的使命来对待。第三,要强化财务会计监督,督促水利建设管理部门按时做好财务管理的审计工作,保证水利工程管理资金的专项专用。第四,对于工程建成后形成的资产应如期交给相关企业及个人,为其确权颁证,或者实行专业性的管理维护策略,通过拍卖、经营、承包等方式,构建一套符合地方情况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模式,确保新旧农田水利工程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行下去。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确保其安全运行,发挥其功能效益,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认识到,在当今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技术、资金、管理、人力等各方面提供支持,结合国情、县情、乡镇情况,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的标准化建设及管理,保障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向舟云.农村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控制措施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24).

[2]宋小三,刘俊南.浅谈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施工管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12).

[3]黄韦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7).

[4]高皓君,雷兆伟.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15).

[5]张胜,曹忠明.江西省实现小农水建设管理标准化[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3(11).

高标准农田建设调研方案篇5

一、2019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高起点统筹空间规划布局

一是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启动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召开全市动员会,印发绍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完成前期基础资料收集和调研、双评估报告初稿和生态保护红线调整评估初步方案,基本完成总规相关的九个专题和五个专项报告。

二是完善规划体系建设。利用信息化大数据优势,牵头推进了越城柯桥交界处融合规划研究、钱杨区块规划研究、兰亭旅游度假区总体概念规划等重要区域重要节点的规划研究,同步推进综合交通专项规划修编,开展市区社区生活圈划和轨道1号线2号线周边地块规划编制工作。分类指导控规编制工作,共审核和上报控规40多个。

三是加强古城设计成果转化。按照古城保护利用条例和古城总体城市设计要求,完成了古城北入口、蔡元培广场、阳明故里、绍兴饭店二期、震元堂改造等重要节点规划研究及相关地块的控规编制工作。认真实施古城保护利用条例,开展古城内国有资产、资源更新利用方案研究工作,对古城内的办公房等空置情况进行了初步摸排。完成传统民居修缮导则(图则)编制和古城宣传资料及视频汇编。

(二)高质量提供要素资源保障

一是助推投资项目落地见效。制定下发《关于做好市政府城交口2019年市级投资项目涉土涉规工作的通知》,对47个市级投资项目建立局领导挂联督办工作机制。除因涉及永久基本农田等政策壁垒原因近期难以推进的5个项目外,销号项目已达15个,主要问题得以解决进入正常审批流程项目4个,其余项目都得到有序推进。2019年中心城区用地规模报自然资源部审核,共上报总用地面积3887亩,其中新增建设用地3129亩(耕地2911亩)。2018年中心城区6个实施方案和市本级4个跨省增减挂钩指标实施方案均获批准。

二是加强资源要素精准配置。全年共争取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06万亩(耕地1.6万亩)。同时,针对“占补平衡”短板,累计争取国家统筹、省内调剂数量指标7114亩、水田指标6616亩、粮食产能指标471.4696万公斤,市内共享标准农田指标12000亩,补充耕地数量指标1272亩、水田指标1000亩、产能76.4213万公斤,全面保障了今年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各类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用地占补平衡需求,连续第2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三是推进资源集约利用。全市完成闲置土地处置1429亩,完成率316%,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3550亩,完成率149%,完成城乡低效用地再开发9472亩,完成率114%,消化批而未供土地6935亩,完成率105%。全面推行“标准地”制度,全市已完成“标准地”出让231宗,面积8413亩,省级以上开发区等重点平台实现投资项目100%“标准地”出让。与经信部门开展了低效企业整治提升、僵尸企业清理、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倒逼企业提高土地厂房利用率、产出率和贡献率。

四是维护土地市场平稳运行。通过编制年度计划、加大做地考核、合理安排出让时序等措施,维护全市土地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全年共完成经营性用地出让1.35万亩,出让金总额达到828.98亿元,争取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资金达到53亿元。

(三)高标准提升资源保护力度

一是推进国土绿化美化。全域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进展顺利,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复评动态监测自查,新增省级森林城镇5个、市级森林城镇4个,“一村万树”示范村39个。持续高质量推进造林绿化,严格保护全市9.2万株古树名木,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完成造林更新1.65万亩,新植珍贵树161万株,建设珍贵树种示范林14片、示范点14个、示范单位15个。浙江绍兴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顺利获批。

二是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全面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102个;新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20个,上虞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列入省级试点。落实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任务,通过召开全市矿山生态修复现场会,加强督察通报和检查指导力度,全市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新开工数量和交工数量分别达到省定任务的300%和150%。

三是推进永久基本农田“田长制”。进一步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实到责任人、责任地块和责任网格,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机制,实现保护责任全覆盖。目前,越城区已在全市首先公布了二级、三级“田长”、网格长、网格员名单,并率先在富盛镇凤旺村树立第一块永久基本农田“田长制”标志牌。其他各区、县(市)正在结合乡镇村撤扩并工作进行人员名单调查确定工作。

(四)高品质提升民生服务

一是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进“网上办”“掌上办”,推广“浙里办”“浙政钉”。提前实现不动产登记事项100%网上申请,达到一般登记4个工作日、抵押登记2个工作日、一般商品房交易登记1个工作日内办结;探索“不动产+”服务,推进不动产登记与户籍联办、向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延伸和与公证协同办理等。

二是开展“多审合一”改革。落实“三减”,助推提速增效,将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合并办理,优化一套办理流程、整合一张申请表单、统一一套申报材料,并将两个事项办理时限由法定的40个工作日缩减至5个工作日。创新制定出台森林植物检疫证核发与木材运输许可联办事项,强化“一网申报”,实现“一同发证”,并将两个事项联办时限缩减到不超过5个工作日。

三是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稳步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增加20个项目列入省级试点,涉及31个行政村、17.25万亩土地,计划新垦造耕地1226亩、农村建设用地复垦1336亩,计划总投资4.84亿元。推进《绍兴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立法,有效保障了美丽乡村建设、五星3A村庄建设、村级经济发展和农村个人建房等“三农”事业的推进。加快发展森林康养旅游,培育融森林文化与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人家;加快推进森林旅游和疗养地建设,申报推荐5家基地参评全省森林旅游地和疗养地。

四是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组织召开全市地质灾害防治、森林消防暨矿山生态修复现场会,系统部署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年度任务,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项目回头看,市、县两级共完成检查351点次,查明问题143个,已整改到位79个;累计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25处、不稳定斜坡272处、已核销隐患点220处、其它上报点34处,成功应对了“利奇马”“玲玲”“米娜”等台风威胁。今年全市共发生灾情3起,转移群众1438人,成功避险1起9人,无人员伤亡。

(五)高速度推进数据资源基础建设

一是全面展开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已完成内业数据处理、外业调查举证及数据建库等全部县级调查工作和市级核查工作,并通过省三调办核查向全国三调办报送五批次初步调查成果,根据全国三调办国家级核查反馈意见和省三调办整改方案要求,对问题图斑进行全面梳理,积极有序组织全面整改及补充举证工作,集中力量保障全市第三次国土调查国家级核查整改成果分两批于9月24日和10月8日按时提交省三调办。

二是加强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化建设。完成绍兴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项目一期建设;提升改造市级“一窗云”平台统一建设,实现全市云平台统一办理;联合公安、银监等多部门,提高登记信息共享水平。在上虞区率先开展不动产登记材料归档电子化试点工作。

三是提升基础测绘信息服务保障。绍兴市GNSS控制网及水准网复测、绍兴市1:2000数字线划图(DLG)生产制作更新2个项目技术设计书已通过评审,进入实施阶段,其余6个基础测绘项目正稳步推进。积极参与杭绍台高速公路镜湖互通兴越路连接线改建工程、越东路快速路工程等测绘工作,为市重点工程的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二、2020年工作思路

1.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指导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约束、国土空间保护、空间要素配置、生态整治修复、文化传承发展、城市风貌提升等全域全要素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完成绍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报批稿,建立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信息平台,推进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

2.加强资源规划服务,开展袍江三江口区域空间规划研究,为大湾区四大平台之滨海新区做好资源摸底、存量利用、生态修复、优化产业布局等研究。深化落实“增存挂钩”机制,全力保障全市重大项目用地。优化中心城区格局,强化中心城区蓝绿空间、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等结构性管控,划分分区规划单元,组织编制分区规划,推动古城新城联动发展。推进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用地规划许可与用地批准合并办理实施;加强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审查和批后监管工作,优化营商环境。

3.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推进“152”耕地生态保护工程,完成补充耕地(含垦造耕地、农村建设用地复垦)1.04万亩、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2100亩。再启动实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21个,新创建4个绿色矿山。

4.加快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推进国土绿化美化行动,全市完成造林更新2.3万亩,新植珍贵树137万株,新建“一村万树”示范村35个,创建国家森林乡村60个;启动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项目建设,开展绍兴市植物园建设前期研究。

5.推进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和低效用地再开发,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不少于9200亩,完成城乡低效用地再开发不少于5000亩,完成省下达的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任务。

6.全面推行投资项目“标准地”出让,除负面清单外,省级以上平台等重点区域企业投资项目100%“标准地”方式供地,省级以下平台原则上全部以“标准地”供地。

7.全面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以此为基础先行开展浙江五泄国家森林公园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建立登记制度,界定全部国土空间各类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主体;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林权统一登记,建立全面完整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体系。

8.加大基础测绘投入力度,组织全市1:2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更新,完成绍兴市GNSS控制网及水准网复测,提升应急测绘保障服务能力。

9.推进建设森林公安专业派出所,其中舜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派出所2020年一季度动工建设;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派出所2020年三季度动工建设。

10.贯彻落实《绍兴市村庄规划建设条例》,逐步规范农村规划建设活动,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贯彻落实《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保护规定》,逐步规范遗产地古榧树的科学养护工作;加强科学研究与对外科技、文化交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利用水平。

高标准农田建设调研方案篇6

一、抓项目建设,打造一流工作业绩

要获得一流业绩,就需求对土地管治项目和产业化运营项目执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高规范农田示范工程是土地管治项目中的重中之重,我市又是全省高规范农田工程建设重点示范区,因而,要举全力抓好高规范农田建设,真正完成“高规范化”,不孤负上级开发部分和指导的期望。为此,着力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抓好选项和方案编制工作。统一申报项目资料花样和要求,经过进一步完善高规范农田示范工程可行性研讨申报提纲,要求高规范农田示范工程可研必需依照统一的可行提纲内容编写;执行项目专家评审制,经过延聘项目治理、水利工程、经济治理等专家对项目方案和可研资料进行搜检修正,进一步使我市高规范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可研编制更加规范和完善,更好的向上申报项目和争夺更多资金。

二是抓好项目设计和搜检工作。结合新出台的资金和项目治理方法,增强高规范农田示范工程的初步设计治理。执行工程设计统一投标,由市里统一组织对全市土地管治项目标工程设计进行招招标,选择有天资的设计单位和高程度的设计人员进行工程设计,进一步提高项目设计程度;执行初步设计专家评审制,延聘水利、造价等专家对工程设计和资金方案安排进行评审,进一步增强项目设计和资金安排的合理性和精确性。

三是抓好项目施行和治理工作。履行规范化施工,要求各地严厉依照市里出台的高规范农田施行细则的施工流程组织好项目施行,特别是要做到先完成土方平坦和机耕道等土方工程,再施行渠道衬砌和建筑物等物工工程。还鼓舞各地执行竞争立项和提早一年施行土方;大力推行新型卡扣式T形槽技能,为进一步提高我市高规范农田工程质量,我办经过努力,研发成功了新型卡扣式T形槽技能,该技能有用地处理了渠道衬砌中接缝漏水,左右倾斜,上下错位,基槽流土,工程寿命短等经常见问题。我办在2010年度项目中重点选择了安福、新干、永丰三县进行示范推行,其他各县(市、区)也选择一个示范点装置200米的渠道做为典型示范;本年预备在2012年度项目中进行具体推行,有用提高全市农业综合开发渠道砼防渗衬砌工程质量,为我市打造一流的高规范农田精品示范工程供应保证;增强项目建设时期的施工监管力度,继续执行工程进度申报制,要求各县(市、区)要组织项目组,准时按期对在建项目标施行状况进行监管,实时协谐和处置好各类影响项目建设的问题,并将工程时度等状况实时上报;还充分发扬工程监理人员的效果,坚持旁站治理,增强项目施行进度、资金和质量治理,保证整个项目标顺利施行。

产业业项目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构成局部,是中心财务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首要渠道,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为此,我办将不断加大产业化项目施行治理力度,不断提高资金运用效益,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一是履行两报两选准则。依照省里的要求,制订出台市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运营项目两报两选治理施行细则,从2012年开端,对借款贴息和财务津贴项目申报执行“两报两选制”,具体履行先建后补:即每年元月预告项目,经过预选坚持项目库。每年7-8月对列入项目库中的项目进行调查,组织专家评审,选择治理规范、效益好、质量高的项目正式上报。

二是增强项目监管。制订产业化项目资金运用治理流程,使项目资金运用有章可循;执行中期资金检查制,组织有关财政人员对产业化项目资金运用状况进行督查,指导和督促产业化运营项目扶持的企业合理运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按要求坚持好企业备查帐。

三是增强项目验收。要求产业化项目要参照土地管治项目工程完工验收形式,开展单项工程决算审计,还对照已批复的施行方案和方案建设内容,组织有关人员对工程量进行实地测量验收并构成验收单,保证财务津贴资金真正用于需求扶持的建设内容中去。

二、抓队伍建设,打造一流开发团队

工作要出业绩,队伍建设是关键,要建设一流工程,就必需打造一支精干、务实、高效、清廉的开发队伍,为此,重点从以下四方面来抓:

一是履行“以考促学”,提高营业本质。继续鼓舞全市农发系统干部参与工程征询师、项目投资治理师、水利水电建造师、投标师等与营业相关的天资测验;经过延聘省里专家对全市农业综合开发治理人员进行培训讲课,重点解说投资治理、工程征询等内容,提高全市农发系统干部的治理程度和营业本质。

二是执行绩效审核,提高工作效能。继续履行全员绩效审核机制,经过对个人、科室、分片三个条理进行绩效审核,然后将全年工作内容悉数归入到绩效审核范围,具体、公平的评价每一位参加到农业综合开发治理工作的人员,不断增强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是举行体育赛事,加强身体本质。在全市农发系统内举行乒乓球、羽毛球竞赛,鼓舞大家积极参与体育磨炼,加强身体本质,远离不良喜好,培育优越的情操和生活兴致,构成积极向上、勇于抢先的气氛。

四是增强廉政建设,保证干部安全。继续增强党性教育、从业品德教育、人格教育、清廉行政教育,杜决插手工程投标和引见别人参加工程建设等景象,营建团结和谐、风清气正的健康情况,建设和谐单位,加强开发队伍的凝集力和战役力。

高标准农田建设调研方案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业用水生产效率为核心,以项目为抓手,立足田间节水,集中开展农田节水技术模式的集成;以种植业主导产业为基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资源,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节水示范区;以科技示范户和种田大户为纽带,树立典型,辐射带动,全面普及农田节水技术,实现节约用水和高产高效双重目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根据灌南县农田区域的自然条件、优势农作物布局、水资源特点和农田节水发展状况,选择有代表性的农田节水技术模式开展示范。拟在我县建立三个农田节水综合示范区,即:花园乡设施农业种植区、西北片(宁连路)旱作区、长茂镇设施农业种植区,每个区建立1-2个高标准农田节水示范带。通过示范建设,宣传普及农田节水理念,展示农田节水技术及装备,在精灌农业区达到节约灌溉水10-20%,玉米、水稻等旱粮单产提高10%以上,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单产提高20%以上;在水田灌溉区亩节水lOOm3左右,肥料利用率提高3~5%,水稻增产5%以上。

三、示范内容

因地制宜建立不同区域、不同模式、不同层次的节水示范区,如花园乡设施农业防污节水综合示范区、西北片(宁连路)旱作节水农业综合示范区、长茂镇设施农业防污节水综合示范区。

花园、长茂设施农业防污节水综合示范区:在设施农业及适宜喷微灌的大田作物区,以精确灌溉、节约用水和提高效益为核心,充分展示现代农业特点,示范喷灌、微灌、小管出流灌以及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等技术,实现水肥资源科学利用。在水稻田推广湿润灌溉、交替灌溉等技术,强化田间水分调控,促进水肥耦合,以水控肥、以水调肥,减少浪费,减轻环境污染。

西北(宁连路)旱作节水农业综合示范区:建立土壤墒情监测点,推广节水型作物栽培与种植技术,实现示范区农业用水变化状况的监控与信息化,示范推广测墒节水灌溉、小畦灌溉、低压管灌等技术,形成高效节水农业的发展模式。

四、工作重点

1 示范区建设

根据灌南县农田节水类型,选择代表性强、集中连片、交通便利的地点建立示范区。筛选确定针对性强、实用性好、效果佳的农田节水技术模式进行示范推广。

1.1示范技术

农田节水技术模式在当地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技术成熟,简便易行,农民迫切需要,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发展潜力较大,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1.2示范作物

示范作物为当地的主导作物,具有培育支柱产业的潜在优势。

1.3示范规模

每个示范区的规模在200亩以上。

1.4示范标牌

示范区设立统一标牌,标明创建单位、责任人、目标任务、技术要点等内容,方便农民学习,接受社会监督。

2 制定方案

示范区按照县农委方案总体要求,制定本县区域农田节水示范活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细化技术措施,配备工作人员,创造工作条件。

3 指导服务

县农委将邀科研教学院有关专家组建专家组,负责制定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及时有效地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问题。

4 技术研发

对不同技术模式、不同灌溉制度和不同设备及抗旱剂、保水剂、缓控释肥、微灌用水溶肥料等开展示范对比,筛选出适合当地、简便易行的农田节水技术集成模式,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示范应用效果。

5 墒情监测

在每个示范区设立土壤墒情监测点,适时开展墒情监测,为当地种植生产、农田节水技术示范推广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6 观摩学习

充分发挥示范区的展示带动作用,在关键农时季节,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农民观摩学习。在示范现场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解答农民技术疑点,帮助农民掌握技术操作要领。

7 总结验收

由县农委组织相关部门对农田节水示范工作进行总结验收,包括组织管理、技术措施、工作方法、成效经验等,为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工作奠定基础。

五、工作原则

建立农田节水示范区,推进农田节水是节水型农业建设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作中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 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充分利用已有的工程设施条件,在建设完善混凝土渠道和低压管灌、暗管排水等节水工程的基础上,把工程措施与农艺、农机、生物、化学等措施相结合,建立和完善田间蓄水、保水抗旱、节灌补水和土壤培肥等综合节水技术体系,增强抗旱节水综合能力。

2 坚持田间节水与综合管理相结合

灌南县节水农业建设中对输水渠道等工程节水措施比较重视,也有固定资金的投入渠道。而对以生物和农艺、农机措施为主的田间节水措施则重视不够,投资安排较少,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灌南县节水农业发展。田间节水是农业节水的薄弱环节,也是重点环节,潜力很大,诸如合理耕作增加土壤蓄水,地面覆盖增强土壤保墒能力,调整种植结构,培育抗旱品种,通过微灌施肥达到以水控肥、以水调肥等技术措施应大力推广。要坚持把农业节水耕作的重点放在田间,加强工程、设备、农艺和管理等措施在田间的集成创新,建立“蓄一集一保一节一用”综合节水技术体系。

3 坚持常规措施与技术创新相结合

在巩固常规节水措施的基础上,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外先进节水农业新技术,坚持农业节水模式多样化发展。因地制宜修建防渗渠道,发展管道输水灌溉,在设施栽培、果园茶园等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种植地区大力发展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推广应用适合县情的节水工程新技术和农艺新技术,努力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

4 统一规划与坚持分类指导相结合

在统一规划、强化宏观引导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特色、经济基础,针对突出问题,实行分类指导。

5 坚持典型引路与整体推进向结合

农田节水涉及范围广、技术要求高,应坚持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要认真总结已有的农田节水模式,注重技术的创新,并树立典型。要重视抓好示范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基层农技人员的主力军作用,示范技术,创造经验,带动面上工作开展。

六、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县农田节水办公室,由县农委主任耿学双同志挂帅,分管领导孙延良同志牵头,成金华同志为主要责任人,同时增加技术骨干若干名。

2 加强工作督导

县农委将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对农田节水示范活动进行督导,加强检查,督促各项任务及技术措施到位情况,完成农田节水目标任务。

3 强化资金保障

县农委将多方筹措资金,积极争取市、县财政和有关部门支持,尽可能将农田节水列入政府支农资金预算范围,增加经费投入。

4 强化信息宣传

高标准农田建设调研方案篇8

1.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社区实践及其困境——基于产权社会学的视角

2.重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研究

3.水利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实证研究

4.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5.美国和加拿大水利工程生态调度管理研究及对中国的借鉴

6.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评价

7.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社会风险的牛鞭效应

8.水利工程风险分析研究现状综述

9.基于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阶段的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分析

10.农田水利工程治理天津市土壤盐渍化的效果

11.中国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与生态调度研究

12.东江流域水利工程对流域地表水文过程影响模拟研究 

13.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系统稳定性研究

14.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5.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

16.水利工程类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

17.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湖泊水位变化影响的模拟

18.基于组合赋权—TOPSIS模型的水利工程建设方案优选决策方法

19.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20.水利工程对南四湖现代沉积速率的影响

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研究

22.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 

23.PPP模式下水利工程项目物有所值决策评价

24.水利工程成本风险的可拓评估模型

25.BIM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6.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胁迫

27.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28.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及其工程补偿措施浅析

29.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与思考

30.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31.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32.大型水利工程的风险管理问题

33.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内涵、目标及内容分析

34.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35.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6.水利工程群应对干旱能力评价方法及应用

37.干旱区农田水利工程生态经济评价的能值分析

38.面向知识服务的水利工程知识组织模型构建

39.水利工程对长江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

40.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系统影响分析

41.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评价方法初探

42.水利工程群应对干旱能力定量评价研究:方法及案例

43.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

44.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主要工作及成效

45.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风险分析

46.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策略

47.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分析

48.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优化

49.荷兰三角洲:寻找城市规划和水利工程新的融合

50.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鄱阳湖水文水动力影响的模拟  

51.水利工程对鱼类生存环境的影响——以近50年白洋淀鱼类变化为例

52.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探究

53.哲学视角下的水利工程管理

54.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55.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改革与发展

56.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理论与技术路线

57.基于SIR模型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风险扩散路径研究

58.水利工程生态与环境调度初步研究

59.水利工程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60.关于水利工程震害及抗震研究的几点思考

61.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研究

62.浅谈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和对策措施

63.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影响

64.水利工程建设对洞庭湖及鄱阳湖湿地的影响

65.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66.浅析水利工程对生态效应的影响

67.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的几点建议

68.小型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的激励机制设计——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

69.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动因的博弈解释

70.关于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必要性

71.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研究

72.平原河网地区水利工程水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指标构建

73.水利工程生态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74.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中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75.我国水利血防工程对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作用和意义

76.水利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及方法探讨——以某水电站建设项目为例

77.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水利工程投标决策模型及应用

78.浅析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

79.基于RAV法的水利工程对河流水文情势改变的累积效应研究——以东江流域为例

80.WBS-RBS法在水利工程全过程管理中的风险识别

81.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经济价值评价

82.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探讨

83.水利工程PPP项目治理能力提升动力实证研究

84.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趋势——以贵州省为例

85.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将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纳入水利水电工程环评

86.长江三角洲良渚古城、大型水利工程的兴起和环境地学的意义

87.气候变化与水利工程安全 

88.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89.大型水利工程的生态调度

90.浅谈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91.浅析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目标

92.基于模糊优选BP网络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绩效评价

93.水利工程模糊多模式工期-成本-质量均衡优化 

94.基于水质改善的白云湖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思路与方案

95.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水位调控方案的探讨

96.浅谈水利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

97.水利工程梯级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累积影响浅析——以猫跳河为例

98.基于能值分析的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经济评价

99.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探讨

上一篇:人力资源内部审计报告范文 下一篇:竣工结算审计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