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衣服回收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22 17:52:29

旧衣服回收方案

旧衣服回收方案篇1

说起“衣服”这个话题,女人可以谈流行元素,业界可以谈新品,熟人见面可以拿穿着客套寒暄拉近距离,生人相遇可以拿打扮揣度判断保持分寸。作为环保领域的从业者,我今天想说说“废旧衣物”的事儿。起因是在“学习粉丝团”看到一条微博,转发“二手夜市衣物部分来自太平间20元可买一身”的《广州日报》报道。看到这样的消息,网友第一感觉基本都是很恐怖很恶心,废旧衣物进入这样的回收利用渠道,实在是不卫生、不道德的作为,废旧衣物的规范回收利用真应当好好抓抓了!

俗话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有无相生,取舍之间,每个人都在不断拥有和丢弃着旧衣。可是又有谁会想到,你在告别过往,抹去记忆,却在给世界消耗资源,制造垃圾?

废旧衣物也是“资源”?

是的,废旧衣物是资源,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纤维加工量达4130万吨,比2005年增长了约六成。其中,服装年产量达285亿件之多。这意味着,每年对于纺织品的生产原料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和不可再生资源――石化产品的消耗非常巨大,而大部分纺织品在几年之后就会变成废旧纺织品被处理掉。2010年,棉价飙升到了3万元/吨,而这一年仅仅上海市居民家庭产生的废旧衣服就达到10多万吨。

比起舌尖上的“浪费”,衣服的浪费更加惊人!因此,旧衣物的再生利用,应有巨大的资源节约空间。

回收利用废旧衣物的好处,专家总结有这么几条:一是节约资源。一亩地产棉花80公斤,每利用一公斤废旧衣服再生纤维等于节约用地8.33平方米,可减少劳力、化肥、农药和物流费用的投入。一吨石油可生产涤纶、尼龙等化纤原料800公斤,利用废旧化纤织物加工成再生粒子原料,不仅可节约石油,还可节约其他化工原料的投入。二是节约能源。使用废旧衣物纤维生产棉纱可节约20%的能源;生产无纺布可节约35%的能源。三是保护环境。废旧衣物再生利用循环工序过程中,能做到无废水、无废气、无废渣,对保护环境有利。

变废为宝有什么招?

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旧服装都是旧物流通中的重要角色。“老大穿了老二穿”的勤俭节约持家传统让旧衣在家中孩子间传承;“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民俗,让旧衣在亲友邻居间传递;“为灾区送温暖”的爱心召唤,让旧衣完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千里送寒衣的使命;今天,更有奇思妙想让旧衣华丽变身。

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国外早已开展了相关研究开发。1979年,美国一家造纸公司用废旧纺织品生产出了优质的造币用纸,研发了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的新技术。日本更是制造了“一片由旧衣服制成的毛毡被送入五十米长的生产线,当它在生产线另一头出现时,已经变成了一块坚硬的类木质板”的奇迹。

在发达先进高科技引领下,旧衣的作用价值已不再停留在“再设计”和“再销售(二手市场)”等从消费到消费的简单循环层面上。虽然旧衣的再设计成为了一种时尚,二手市场也曾经热闹一时。纤维化等再生技术的产业大循环,成为对于旧衣回收利用的更为经济环保的出路。中国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曾描述,未来5年,中国将初步建立起纺织再生纤维回收循环利用体系。到2015年,纤维加工总量可望达到5150万吨,其中15%左右为再生纤维。

衣襟还“箱”如何行动?

在网络上采集到这些信息:

――2008年4月10日,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在欧盟废弃物指令第二次修正案中提出了纺织废弃物回收再利用议案,提议规定欧盟各国在2015年底前必须构建纺织废弃物的回收体系。

――日前,新设计的、用废旧衣物做成的卡通动物造型废旧衣物收集箱――棕熊“强强”和熊猫“壮壮”出现在浦东新区东方城市花园内。新设立的旧衣回收箱对各式衣物来者不拒。在箱体一侧张贴的旧衣回收流程图上可以发现,无论新旧,这些衣服都有去处:经过消毒清理,符合捐赠条件的转给民政部门用于救助帮困;其余则根据各自材质,分别经纤维化加工处理成棉纱原料、化工原料或无纺布。

――“优衣库将要回收旧衣物了!”昨天,这一消息吸引了不少白领的目光。优衣库透露,2013年3月1日起将首次全面推出商品回收再利用,届时所有门店都会开展这一活动。“只要是优衣库销售的商品,都可以送到门店回收处。”

――据Feijiu网(原中国废旧物资网)2015年5月27日消息,杭州市城管委根据市民需求,在市区已设“熊猫桶”总数达1000余个,每个桶每月可回收100公斤废旧衣物。旧衣物回收后,工作人员会对它们进行分类,并委托专业的公司进行消毒,开展二次循环利用,其中70%左右进行二次分解和利用,制作成抹布、拖把、保温材料等;30%左右品质相对较好的,由回收公司与杭州市民政局等部门对接,捐赠给有需要的人。下一步,杭州市城管委将在十城区范围内,确保在每个小区设置1个废旧衣物回收桶(熊猫桶),倡导广大市民群众从源头减量,并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从政府到企业,环保意识理念都在提升,回收利用的平台也在搭建。那么我们消费者可以做些什么呢?抛个砖,大家一起想想吧!

捐赠。注意公益慈善组织的活动,把旧衣送给需要的人吧。

交换。在社区邻里节和二手论坛,送给下一个喜欢这件衣服的人吧。

改造。动动脑,动动手,让旧衣变成一件艺术品吧。

旧衣服回收方案篇2

关键词:慈善;旧衣物回收;回收银行;慈善商店;上门回收

Charity’s Role in Recycling System of Used Clothes in UK

Abstract: In UK, recycling of used clothes is dominated by charity organizations. As early as the First World War, UK has introduced some acts to license charity do recycling affairs. Based on introducing the recycling and reuse ways and effects of used clothes by UK’s charity organizations, this article hope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to domestic reclative industry.

Key words: charity; recycling of used clothes; collecting bank; charity shop; house to house collection

2011年数据显示,英国人口为6243.57万,拥有2630万个家庭,平均每个家庭为2.83人。其每个家庭服装和鞋的消费支出平均为1090英镑,约合每周20.9英镑。英国全年在服装和鞋方面的消费支出约合290亿英镑,占英国消费支出总额的10%。2011年,英国纺织品服装消费量为250万~270万t,其中进口纺织品服装200万~220万t,英国本地产约50万t。在英国,每年废弃的纺织品占到这一消费量的65%。其中,来自家庭和商业废弃的地毯约为370t,还有144t的垫子被填埋,价值约为1.4亿英镑的旧衣物被填埋。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颁布了《Police,Factories,etc(MiscellaneousProvisions)Act》,该法案允许慈善机构在路边从事与捐赠、回收物品相关的活动,这使英国慈善机构在旧衣物回收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旧衣物以二次穿着为主,慈善机构回收后的旧衣物通过慈善商店以低价方式卖给需要的人们,使二手服装市场成为旧衣物再利用的主渠道。

一、英国《废弃物分类条例》对织物废弃物的界定

在英国,一般不将织物废弃物视为垃圾。垃圾是指织物不能被再销售,或被循环利用,只能作为垃圾废弃。

英国2005年生效的《废弃物分类条例》(TheListofWastes(England)Regulations2005/895,简称为LoW)分为20章,用01―20表示,每章中小节用4位数表示,其中织物垃圾废弃物涉及5章,主要包括纺织品产业废弃物、纺织包装材料废弃物、医疗防护服装废弃物、机械用抹布、家庭服装和纺织品废弃物(表1)。

二、英国将废弃织物视为可再利用和循环利用

根据欧盟《废弃物框架指令》的相关条款,再利用、再使用(re-use)是指任何产品或部件在没有成为垃圾、而被以原有的状态再次使用的经营活动。旧衣物再利用是指通过零售商店二次销售的纺织品服装,即通常所说的二手服装。二手服装是指可以被再次穿着或使用,依据欧盟《废弃物框架指令》条款规定,不属垃圾。

循环利用(recycling)是指任何废弃物以原来的用途或其他用途被再次加工成为其他产品、材料或物品的经营活动。旧衣物的循环利用是指将其制作成抹布,大部分加工成垫子和室内装潢的纤维、汽车隔音板和内装饰材料、园艺篮和隔热材料等。在英国,从能源消耗、全球气候变暖和污染角度考虑,更加提倡再使用,认为再使用比循环利用要经济百倍。

三、英国慈善机构从事旧衣物回收工作

1.相关法律法规

早在20世纪初,英国政府颁布了与慈善机构从事回收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表2)。1916年,英国颁布的《警察工厂法》(《Police,Factories,etc(MiscellaneousProvisions)Act》)也被简称为“街头收集法”,允许慈善机构可以在购物中心、街边从事与捐钱、捐物(包括服装)相关的收集活动;1939年颁布《上门回收法》(《HousetoHouseCollectionsAct)》,给予慈善机构从事挨家挨户、上门接收捐钱和捐物的经营许可证及豁免权;1960年英国颁布了《慈善法》(《CharitiesAct1960》),目的是覆盖了《上门回收法》和《街头收集法》回收者的经营许可范围,并将两个法的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建立统一的管理系统。1947年英国出台了《上门回收法规》(《TheHousetoHouseCollectionsRegulations1947》),1974年颁布了《慈善回收指令(《TheCharitableCollections(TransitionalProvisions)Order1974》)、1979年又颁布了《街头收集条例》(《TheStreetCollections(MetropolitanPoliceDistrict)Regulations1979》)等法规。

依据上述法律法规,获得经营许可权的慈善机构大都从事旧衣物回收工作。目前,英国大约有43家慈善机构,主要包括医疗健康、宗教组织、青少年、海外援助、动物与环境、海洋保护等6种类型。

2.英国慈善机构旧衣物回收渠道

在英国,旧衣物回收的主要渠道包括慈善商店(charityshop)、衣物回收银行(clothingbank)、上门回收(house-tohousecollections)、再利用中心(recycling/re-usecentre)等。在英国大约有1.5万~2万人从事旧衣物回收再利用工作。

英国TheWasteandResourcesActionProgramme(简称WRAP)的消费者调查显示:有73%的人将旧衣物捐给慈善机构;有42%的人将旧衣物投放到慈善机构设在社区的回收箱;有37%的人投放到旧衣物回收银行;有35%的人送给亲朋好友;有33%的人将旧衣物送到生活垃圾回收中心;有21%的人将旧衣物卖掉。

(1)慈善商店

目前,英国慈善零售协会(CharityRetailAssociation,CRA)大约拥有7000多家回收旧衣物的慈善商店,这是英国旧织物回收和销售的主要渠道。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英国共有9500家慈善商店。其中,慈善商店销售收入为9.74亿英镑,其利润率在25%左右,利润额约为2.43亿英镑。折合为每个慈善商店的销售收入约为10.2万英镑,利润为2.55万英镑。慈善商店销售中,旧衣物占2%。

人们可以直接将旧衣物捐给慈善商店。慈善商店要求将衣物分类,且不收破损的衣物。回收的旧衣物中质量好的在慈善商店销售,差一些的卖给二手市场。大部分慈善商店的雇员是志愿者。

英国知名的慈善机构乐施会(Oxfam,海外援助基金)不仅在社区设置旧物回收银行,还有自己的二手店(图1),2012年,乐施会在全英国拥有700家二手店,志愿者达2.1万人,年回收量为1.02万t,约合每月回收850t衣物,折合每个二手店年回收14.6t(表3)。

在乐施会回收箱上面写着:只收质量完好、可以销售、捐赠的衣物;旧衣物回收要求清洁,鞋的回收要求是一双;需装入袋中再投放;捐赠的衣物将在乐施会慈善商店销售;用于建立基金帮助乐施会全球项目。

表4为二手店衣服的价目表,销售的二手衣物的收入一部分支付回收运营成本,剩余收入用于慈善事业。慈善商店的服装销售价格约为1万英镑/t,相当于10英镑/kg,其中,每销售1kg服装的利润大约是2.5英镑。

(2)衣物回收银行

在英国,旧衣回收箱(clothing bins)通常被称为衣物回收银行(clothing banks)、衣物回收容器(clothing containers)、慈善箱(charity bins)、捐赠箱(donation boxes)、织物回收银行(textiles banks)等,一般置于停车场、街道或再利用中心等。大都为钢制,体积较大,为1.6m×1.6m×1.6m;重量约350kg,具有防盗功能。

箱子上面清楚地写着可以投放的种类,包括服装、鞋、裤子、裙子、床单、窗帘、桌布等,以及不能投放的种类,如枕头、垫子、帽子等;要求投放前清洗干净,衣物没有破损;还有联系电话、机构名称等信息。

慈善零售协会不仅拥有慈善商店,还有衣物回收银行,在英国大约有6500多家回收银行,每年回收衣物的数量在6万t左右。慈善机构上门回收的衣物也被直接送到慈善商店销售。

英国有多个慈善机构在社区设立衣物回收箱。图2是不同慈善机构的回收箱,主要有Warwickshire and Northamptonshire Air Ambulance、ECO中心、George Thomas、Barnardo’s、Matley Primary School、Foodbank等慈善机构。

(3)上门回收

在英国,旧衣物占上门回收物品的5%~10%,上门回收大部分是大件物品。上门回收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由慈善机构上门回收后在慈善商店销售,如救世军在英国拥有超过5000个织物回收银行,以及英国心脏基金会、乐施会、Scope等;二是慈善机构或商业机构上门回收后将旧衣按市场价格卖给慈善机构;三是商业回收,回收后卖掉,不给慈善机构,如Lawrence M Barry & Co(LMB)。

上门回收的旧衣物大部分作为二手服装卖到国外,或卖给二手服装店。另一半是在慈善商店销售。上门回收要求将废弃物放在垃圾袋中,成本高,需要再次分拣。

(4)再利用中心

再利用中心的回收容器通常放在超市、停车场、公园和市政垃圾场。投放再利用中心的旧衣物要进行再分拣后再送到慈善商店。在英国,建议人们可将旧衣物投放到社区回收银行,或直接捐给慈善店,分类后再销售或再利用。

四、英国慈善机构在旧衣物回收体系中的作用

1.英国旧衣物回收情况

在英国,作为废旧纺织品服装而回收的范围较广,包括家庭织物,如衣物、袜子、床单、枕头以及床垫、地毯、鞋等。

2011年英国旧衣物总量达113万t,其中,被二次使用的约为54万t,英国大部分旧衣物被出口到海外再使用,为38.2万t,本国二次使用约为15.8万t;有16万t旧织物被循环利用,占14.2%;有8万t旧织物被焚烧处理;仍有30.9%,约35万t旧衣物被填埋,如果这些旧衣物捐赠再使用或循环利用,其价值约合1.4亿英镑。

经测试,1t衣物可以装15个衣橱,约合4000件,合1个英国人一生购买服装的一半,重量相当于一辆轿车。根据英国公布的废弃物统计数据,2010/2011年度英格兰地区回收的垃圾总量为2300万t,包括家庭生活垃圾和非家庭生活垃圾,其中旧衣物占2.9%。

2.慈善机构参与旧衣物回收是资源最大化利用的有效途径

从废旧纺织品管理优先等级及原则看(图3),依次为:减量(减少产生量)再使用(二次穿着)循环利用(抹布)填埋(垃圾)。为了减少织物成为垃圾被填埋,最优先的方式是“再使用”,二手服装市场为旧衣物的再使用提供了条件。

英国的法律法规为从事回收的慈善机构提供了依法经营的保障,在居民社区、街边、购物中心、学校等场所,随处可见旧衣回收银行,形成了多家慈善机构的各种旧衣回收箱并排摆放,大众可按要求投放。由于慈善机构回收旧衣物以公益慈善为目的,旧衣物又以二次穿着再使用为主,减少了浪费,消费者的积极性较高。

表3显示了英国开展旧衣物回收的主要慈善商店和回收银行情况。其中,英国的Barnardo’s慈善机构共有450家二手店,雇员有1160人,另外还有8000名志愿者;英国心脏基金会有729家慈善商店,英国癌症研究会有550~600家慈善商店;从事上门回收的Scope机构,一年可回收旧衣物600万袋;救世军拥有4500个旧衣物回收银行;行星援助有1000个衣物回收箱。

旧衣服回收方案篇3

快时尚的另一面

时代在快速发展,时尚的更新迭代速度也越来越快,商场里光鲜亮丽的服装层出不穷、琳琅满目,让购物爱好者们目不暇接,从不担心无新衣可买。对于这些时刻追逐着时尚的人士而言,北京王府井的APM商场无疑是令人心醉神迷的购物选择,那里矗立着H&M、FOREVER 21、ZARA、优衣库、PUMA等快时尚品牌专卖店,店铺设计简洁,装潢新潮,人流摩肩接踵。每当夜幕降临或者周末到来时,这些店铺中的试衣间外都会排起长长的队伍,每人手捧着三五件华服,兴致高昂地试衣、挑选、付款购买,然后轻盈而愉悦地提着硕大的购物袋离开。

然而,就如同有阳光的地方总会有阴影,这繁华景象的背后也隐藏着另外一面,那就是海量纺织品的回收问题――新衣服纷至沓来,旧衣服又该何去何从?目前,纺织服装业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石油业的第二大污染行业,每年都有数以百万吨计的纺织品与鞋类产品被生产出来,考虑到时尚达人们家中衣裤鞋帽的闲置率,这不仅直接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绝大多数产品的最终归宿竟是垃圾桶。

据美国环境保护署最新数据,2013年美国产生了1202万吨非耐用类纺织、橡胶与皮革产品(以衣物和鞋类为代表),而其中被丢弃的高达1019万吨;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统计,2014年我国纤维加工的总量达到了5000万吨,超过了全球总量的一半,其中,再生纺织品约占12%;而全球每年大约有15%的纺织物料在生产时即被浪费。如此庞大的纺织品与橡胶皮革品数量,其生产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存在对地球环境与资源的潜在威胁,如再不提高回收利用率,那么快时尚行业只会遭受越来越多的恶评与抵制。因此,目前越来越多的国际快时尚品牌公司和设计师开始觉醒,“可持续时尚”已经成为设计界最重要的课题。

从2010年起,H&M过去的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升级为年度《环保自觉行动可持续发展报告》(CONSCIOUS ACTIONS SUSTAINABILITY REPORT),并且每年《环保自觉行动亮点集锦》,将环保自觉的理念上升到了与企业社会责任同样的高度;之后更是在快时尚品牌中率先行动,将以H&M门店为入口的旧衣回收活动愈演愈烈。2015年8月25日,H&M宣布每年将拿出100万欧元,用于促进服装回收再利用技术的开发。这些举措都为这家以快时尚著称的公司在旧衣资源利用、企业环保形象、品牌产品促销等多方面带来了良好收益。与此同时,PUMA 推出了可降解、可循环利用的In Cycle系列,优衣库也已推出全产品回收计划,ZARA的母公司INDITEX从2007年开始,已经在全球建了超过1300家生态店。虽然快时尚公司一直在努力倡导环保与衣物回收利用,但这项任务繁重、对科技含量要求颇高的工作并非快时尚公司的专长。在这种情况下,I:CO公司逐渐显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I:CO的横空出世

I:CO公司成立于2009年,公司名意指I Collect,即自发回收,致力于收集二手鞋类和衣物,通过其独特的全球回收体系为众多时尚品牌提供旧衣解决方案,目前在德国、英国、美国和日本均设有回收再利用机构,已与60多个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成立短短几年,I:CO就取得了这样的成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的母公司SOEX集团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专门从事纺织品和鞋类回收及再利用的环保机构。

SOEX总部位于瑞士,其最大的专业设施位于德国东北部的沃尔芬(Wolfen),此外,在世界各地均拥有纤维回收利用设施。SOEX集团1天的旧衣处理量高达300吨以上,无数废旧纺织品、鞋类或不幸未获得青睐的时尚服饰源源不断地涌入集团的生产线,遵循400多项标准进行分类和评级,而后就去完成它们被再穿着、再使用、再循环的使命,甚至被用来产生再生能源,其目标是形成纺织品消费和回收的闭合循环,实现纺织品的零浪费。

I:CO的回收系统既简单又巧妙,吸引了众多商业伙伴,比如 H&M、American Eagle、Levi's、The North Face、Intimissimi、Adler、Reno、Puma 等快时尚标杆品牌。作为一家环保企业,I:CO并不反感时尚越来越快的诉求,在力图配合快时尚的同时,其致力于为浮华时代背后的海量纺织品找到最合理的回收利用方式。大体来说,I:CO与其商业伙伴们的合作方式是这样的:首先,通过零售商收集衣物和鞋类;之后,将衣物和鞋类送达工厂,在其中进行进一步分拣、回收和再利用;最终,形成一个封闭的纺织品回收循环系统。不管对于品牌厂商还是消费者来讲,他们只需要了解I:CO的商业哲学和基本模式就会知道,I:CO的纺织品回收利用系统无疑是极为便利的选择。与I:CO的合作使得品牌生产商和零售商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对产品负责到底,并实现可持续的、100%的资源回收再利用;对消费者而言,他们可以将不再喜爱或不再适用的衣物送到I:CO合作的品牌店铺,践行环保理念的同时,还可获得购物折扣券。I:CO公司市场总监Jennifer Gilbert表示,截止到2015年,I:CO已经在全球收集了近17万吨二手衣物和鞋类,其中有近40%的纯棉衣物已被加工再利用,重新生产成新款又耐用的产品。

I:CO不同于其他回收公司,首先,该公司并非单纯回收衣物鞋类,而是通过有序的收集与合理的分析,提出下一步的最佳处理方式。在这一过程之中,每一个人都很容易参与进来,只需要将废旧衣物送至自己附近的品牌合作店,就可以为自然循环系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I:CO通过对衣物和鞋类的回收原料进行加工,打造了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的闭环产业链条(a closed loop recycling structure),为未来“循环经济”提供了可持续的经济手段,也方便其合作伙伴间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交流合作。“I:CO主要是为可持续的经济提供可能”,I:CO的经理Nicole K?segi说,“理想情况下,原材料将可以被无穷无尽地使用很多遍。”一般来说,I:CO会将状况较好的衣物作为旧货进行二次销售。剩下的则根据材质进行分类与利用,比如衣物可用于制作填充材料、鞋垫、绝缘材料、清洁用布等,甚至被磨成纤维,纺成纱线或制成新的纺织品;鞋子则可应用于地板材料、钥匙皮扣等。公司总经理Christoph von Hahn曾这样憧憬未来:“最理想的世界就是材料可以无休止地循环利用,这就意味着,即便一件产品的生命周期结束了,也还可以再次回收,并生产出新的产品,这样的循环是无止境的。”

携手创造时尚新生

I:CO最受关注的受惠者是快时尚品牌H&M。2013年2月,H&M在全球启动大规模旧衣回收计划,并提出宣言:“让我们共同创造时尚新生,不要让时尚被白白浪费”。消费者可以将任何品牌、种类的旧衣服放进任一H&M门店的回收箱,由I:CO来负责赋予它们新的生命,而H&M则回馈给消费者1到2张85折优惠券,在一定期限内用于购买店内的正价商品。对于服装业年产值高达1.3万亿元的中国市场而言,旧衣回收市场无疑非常庞大。这一计划很快在中国所有H&M门店展开,覆盖了45个城市的近140家门店。截至2015年,H&M已经通过这个计划在全球回收了13000吨纺织品,这些纺织品成就了6500万件新T恤;其中,H&M仅在中国就收到了964吨旧衣服,超过了美国、英国等国家。以中国的旧衣回收项目为例,I:CO在对回收衣物的价值进行综合估价后,会支付H&M相应的费用,并承诺每回收到1公斤衣物,就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赠0.02欧元,实现了慈善与环保行动并举。

H&M的旧衣回收计划推行非常顺利,2014年秋季,H&M首次推出以牛仔时装产品为主的“时尚新生系列”,并在产品介绍中写道:“它们取材于未使用有害化学品种植的棉花,以及我们通过旧衣回收项目所获得的纤维。”正如其广告所言,该系列产品的制作面料中有20%的回收棉正是来自于回收的旧衣物。同年,H&M凭借其大规模旧衣回收活动一举斩获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协办的首届德勤中国可持续发展大奖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奖,获得了“以设计、创新和责任感著称的全球时装公司”的美誉。

2015年,H&M提出新口号“There are no rules in fashion but one:Recycle your clothes(只有一条时尚法则,你的衣物是可回收的)”。这一年,H&M回收了超过1亿吨闲置衣物,拿旧衣回收计划中所回收材料做成的衣服数量已经是2014年的3倍,而这个数量还在不停地快速增长。此外,H&M的环保系列也被融入到了其全年产品当中,涵盖了男装、女装和童装,消费者可以通过绿色吊牌来判断该产品是否属于环保服装。H&M用于环保面料衣物的成本不得而知,但就H&M方面来说,即便目前成本相对较高,其对品牌发展的意义也是重大的。通过牺牲眼前的部分利润来推动环保概念,可以带动时尚界其他品牌一起来采购环保面料,通过庞大的订单量降低面料成本,进一步带动整个供应链发展,并扩大可持续发展棉花的种植面积,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016年的世界旧衣回收周,许多人惊奇地发现,H&M让回收旧衣物变成了一件看起来很酷很科技范儿的事情:在充满格调的灰色滤镜下,图像结合文字为人们讲述着H&M的回收方式与理念――99%的旧衣服都会被再穿着、再利用、再循环,最后的1%则被转化为新能源;就连研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也被过滤收集,制成新材料。并且,H&M旧衣回收项目相关负责人还提到,企业从旧衣回收项目获得的盈利将全部捐赠到H&M于2007年成立的环保自觉行动基金会,并全部投入到社会活动与纺织业资源回收的研究及创新项目中。如此大力推行旧衣回收计划,H&M的目标是最晚于2020年,确保旗下全数产品系列所采用的棉花均来自可持续的来源。正如H&M多次在可持续报告中提到的,要实现纺织品闭环循环,必须从源头上控制资源消耗。

创建“零浪费”城市

I:CO有着雄心勃勃的目标,即为了2020年前在美国创建第一个“零浪费”的城市而不断努力。H&M只是I:CO众多合作伙伴中的一个,诸多有着相似理念的快时尚品牌,如Levi’s、The North Face、Puma等,目前都已加入到了这一时尚环保大军中。其实,即使是快时尚行业的巨头,也终将面临生产资源紧俏、成本上涨的麻烦。对回收再利用技术乃至可持续原料的研发,既是为了改变负面形象,也是为未来获得产品原料而筹谋。

有着163年历史的Levi’s品牌诞生于美国旧金山,经过漫长岁月,逐渐成为该市的标志性品牌。如今,旧金山的目标是成为一个“零浪费”城市,因此当地环保署主动出击,联合Levi’s和I:CO共同推动首个大型纺织品回收再利用计划。以前,旧金山每年送往垃圾填埋场的纺织品高达2万吨,是当地三大主要垃圾之一。该回收计划开展后,当地垃圾填埋场的废弃物填埋率已降到原来的80%,降幅居全美国之首。目前,Levi’s还在与当地建筑公司一起研究如何将回收的丹宁布料用于建筑建材。在与I:CO公司的共同努力下,Levi’s在传统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使产品生命周期更加可持续的科学方法,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另一品牌合作商The North Face启动其循环回收计划的初衷是为了协助处理每年送往垃圾填埋场的近100万吨废旧纺织品。为此,它成立了“Clothes the Loop”项目,鼓励消费者去实体店捐赠衣物。2013年,The North Face只在10家店铺试运行这个项目;到了2015年,该项目已经被推广到了其在美国所有的店铺,并计划很快在全球范围内推广。Puma公司的CEO Bj?rn Gulden曾说过:“可持续发展是Puma发展的重要价值因素,可以引导公司加快步伐,朝着更为公正、可持续的工作方向发展。” 2012年,Puma与I:CO联手在中国推出“Bring Me Back”行动,消费者可以到店内捐赠衣物,每件物品可换取一张价值50元的现金抵用券。2013年,Puma居然专门推出了一个环保副牌――In Cycle,从设计到生产都倡导“可回收”概念:其产品可采用生物循环或技术循环进行分解。

I:CO的众多快时尚合作伙伴虽然拥抱环保的策略各有不同,但是合作的初衷却如出一辙。首先,通过衣物回收再利用策略提升自身的环保形象,对“快时尚破坏环境”的观点加以有力回击;其次,俗语有云,“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品牌商通过给予消费者优惠券的方式,鼓励消费者在捐赠旧衣物的同时继续购买品牌的新款服饰,促进了品牌销售;再次,从未雨绸缪的角度考虑,未来原材料很可能会面临资源紧俏、成本上涨等问题,现阶段率先对回收再利用技术进行研究,对于品牌长远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旧衣服回收方案篇4

二手衣成流行

“香港就有很多明星用品二手店。在国外穿二手衣服很正常啊。”今年27岁的Anna认为,穿二手衣是一种新的流行。“我去香港旅游就逛过不少二手衣店,店内销售正牌的鞋子和包包尤其多。像LV、GUCCI这样的牌子,有些人把过季的产品拿去卖,往往是8成新。以六七折的价格出售或者交换,这些店生意很好呢!”

“原本高不可攀的名牌,现在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所以,不少人会去以物换物求新鲜,或低折买下。”Anna说。二手衣物等因为品牌价值、式样和质料的优点,有不少人也愿意以低价买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国内不少“二手衣”会通过网络进行交换,人气都很旺。网友“晨晨”就是其中一位,身为学生的她,要想买便宜的好东西,只能将目光聚焦在二手市场上。晨晨告诉记者,她经常在网上搜寻二手宝贝,比方说化妆品、包包甚至是衣服。“很多MM看了新的就想买,买后只用过一两次,扔了又可惜,卖给有需要的人就不浪费啦!”

二手“累赘”变“藏品”

媒体工作者许先生平时就喜欢收藏书,家里很多书都是从别人那里辗转淘来的旧书。“有的书到底是几手的已经说不清楚了,但我很爱这些书,它们在前一个人手中的时候可能是没用的东西,是累赘,到了我这里就成了有价值的藏品。”许先生告诉记者,一样东西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不喜欢的人把它卖掉,喜欢的人把它带回来就变成珍宝。

家住平江府路的陈先生也被二手旧家具给迷住了。“我买的第一件旧家具是个架几案。买的时候用了4500元,案子的表层不知是当初没涂颜色还是在多年的岁月中褪色,但是在我看来就是一块宝啊!”陈先生说,他发现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似乎都发现了破旧老家具的魅力。

二手电子产品大行其道

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是非常快的,价格普遍都很高,看上了更新的产品,但又苦于自己囊中羞涩,心里实在不好受。在江宁某外贸公司工作的杨宇告诉记者,他现在用的很多电子产品都是二手的,“IBM的笔记本、SONY的摄像机,连我的手机都是二手货。就是因为可以省钱,先将自己原有的卖掉,再添一些钱买个事先寻觅好的二手货,既省了钱,还满足了自己的要求。”杨宇说,现在市场中的很多二手电子产品在成色上都还很新。不过在挑选这些二手产品的时候就一定要专业了,买熟人的最好,就算是买陌生人的也必须要发票和维修书。

“二手分子”的生活宣言

在如今这个一切都有可能瞬间贬值的社会里,购买“二手货”逐渐开始成为一种生活时尚。一些地地道道的“二手分子”都认为,旧的不等于是坏的,被抛弃的不等于是被废止的,二手的不等于是穷酸的,转手的不等于是没个性的。买卖二手货,不仅节约,还环保,它彰显着个性,引领着时尚。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选二手货用品时,要选择有诚信的商家,多看几家,比较鉴别,并请行家参谋把关,这样不至于上当受骗。

“二手衣”带来的争议

对于二手衣,人们还是存在不少争议的。有人觉得这是一种新的流行,跟十几年前从国外运回的二手衣引起的骚动不同,更多的时候它像是一个新时代的时尚符号;支持的同时,反对之声也很多

近段时间,关于二手衣的话题不绝于耳。英皇高层、谢霆锋的经纪人Mani霍汶希和阿Sa在香港开了一家二手衣店,出售英皇艺人在演出时穿的衣服。据称,这个店一开张就吸引了众多MM的眼球,粉丝也好,非粉丝也好,都蜂拥而上,引起了一阵抢购风潮。

除了明星的二手衣店,在我们身边二手店也越来越多,可能只是一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衣服,可能是昂贵的名牌服饰,也可能是有着历史意义的古董衣服,不管哪一种,它们都像一股不可抵抗的暗流渐渐深入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生活。

标签没摘下,也逄“二手衣”

“每次换季时,都会发现衣橱里至少有5成衣服被闲置起来。”朋友张小姐说自己衣橱里的“二手衣”还真不少,很多衣服都是八九成新,完全可以用作交易。而朱小姐更夸张,她说每年都会产生一打没有摘掉标签的淘汰衣服,“穿都没有穿过,要么卖掉,要么送人,扔了还是心疼的。”

据从事服装零售的业内人士介绍,“二手衣”分两类,一类是用过的,也就是旧货,大约占二手服饰的70%,国外称为used。还有一类是买来基本没用过的新货,约占二手服饰的30%,比如买来后尺寸不合适没用过等等。“有些人喜欢新款,过季的产品就拿去卖,就算没有穿的新衣服,也只能以六七折的价格出售或者交换,但总比放在家里‘烂’掉好!”

交易多数依赖网络

网名为“希茜公主”的缪小姐在体育场路上开了一家服装店,同时又在淘宝网上销售自己实体店里的商品。缪小姐告诉记者,经常会有人问她怎样代售“二手衣”,目前她同意帮朋友和顾客代售全新的二手衣服,将自己的网络店和实体店作为“二手衣”交换的平台。缪小姐认为,搭售“二手衣”并不影响自己的效益,目前淘宝网上不少服装店都在这么做。

除此之外,记者也在19楼等网站上了解到,不少人亲自动手在网络上上传照片,出售自己的“二手衣”。也有一些网络店或专门或顺带地在做“二手衣”的生意,有些是赚取利润,有些则是为了博取消费者的好评,提高信誉。

名牌产品受欢迎

试想,一个5000元的LV手袋用1000元就能买回来,这是一个多大的诱惑啊。二手贱卖的名牌服饰给了很多热衷名牌又畏惧高价的人一个很好的选择。据某知名网站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3.58%的投票者把“哪一类二手衣最吸引你”的答案给了“原价高昂、二手贱卖的名牌服饰”。

服装店老板许女士告诉记者,“原本高不可攀的名牌,成了‘二手衣’之后,就变得能承受,所以,不少人会去以物换物求新鲜,或低价买下。”刚刚以200多元的价格卖掉了一套600多元女装的王女士认为,“就像二手车、二手房,总会有市场,二手名牌衣物等因为品牌价值的存在,不少人也愿意以低价买人。”

而将闲置的品牌童装进行交换,不少人表示“很好”。买过二手衣服的胡女士就有经验之谈:“小孩长得快,只要是可以信赖的家庭旧衣服,我就很愿意接受。特别是一些好品牌的衣服质量相当不错,又便宜又实惠。”

女人从不担心多买的零食吃不完,可是,却会来不及把所有新买的衣服,都认认真真地穿上_一季。每到换季的时候特别是新年临近的时候,大部分热衷于购物的女人,都会有一种“消灭”一批衣服的欲望。于是,“二手衣”光荣地诞生了!

“我的衣柜里有朋友的投服,很多朋友的衣柜里也有我的衣服。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女人都以交换衣服的方式来证明友谊。又或许漂亮衣服是女人的朋友,所以她们希望即使不那么喜欢或不那么合适自己了,也要给它们找一个善终的地方,比如好友的衣

柜。”一位很怀旧的朋友是这样向记者解释她的“二手衣”去向的。

若把“二手衣”当成一种时尚来追求,或者寄予一份情感来送给朋友,那确实值得我们赞赏。倘若只求价格优惠,或者专给在成长期的孩子过渡使用,那一定要重点考虑你所选购服装的卫生问题。

东京淘店 二手衣圣地古着屋

刚来日本的时候,很是惊诧于中古文化在日本的地位。中古车、中古电器、中古CD、中古书,各种中古店开得铺无盖地。只有在日本这种经济高度发展、物欲横流、喜新厌旧程度剧烈的社会,才会成长出如此惊人的中古文化。中古的东西算是有效地整合了闲置资源,让它们更好地流通。中古的东西可以用四个字完全概括,那就是物美价廉。

古着(二手衣)也是在日本非常有人气的中古品。古着店在东京遍地开花,任何车站学校等人口密集的地方附近都会有几家,但是最集中的还是原宿和下北泽、涩谷之类。原宿号称年轻人之街,服装风格其实比较诡异,说简单点就是日本人什么都敢往身上穿。Punk、Funky、Cosplay、Hip-hop、VR,张牙舞爪布满整整一条街。当然这里的古着店也是偏向这一类的风格,你能在那些隐蔽的地下或某建筑的二楼古着店淘出各种匪夷所思的小玩意来。而被地下乐队和学生占据的下北泽走的就是低调路线,看起来不那么张扬,但是充满了随意的韵味,在这里有好几家比较大的古着店,也有类似于西单一样有无数小店铺的集市状建筑,每一个店铺都能让你在里面耗上几个小时。涩谷由于取向偏于女子高中生,我从没有仔细逛过,但是看见路边的二手店多数是Hip-hop风格的男装,看来有女生的地方就一定有男生。当然,除了固定的店铺,在休息日一些公园或广场会有周末跳蚤市场,也有无数尖货等待发掘,而且价钱比店里的更便宜,还有可能交到一些有意思的朋友。而对我自己来说,买古着简直是一种享受。能想象提着个大篮子把无数漂亮衣服跟拣大白菜似的往里拣吗,好看的东西真是太多,而且价钱也是让人便宜到想流眼泪。曾有一次我在一家二手店细细淘了2件毛衣、一条长裙、一条围巾和一件设计非常独特的外套,一共才花了不到4000日元(不到300元人民币),爽得当时我往外掏钱时差点手犯抽。瞧吧,古着就是这么吸引年轻人。

大马二手衣的来源多是外国的资源回收

李伟铨曾留学日本,深受日本二手衣文化熏陶,和伙伴陈荻润都热爱容易搭配的二手衣,毅然投入这个行业。

摆脱穷人外劳穿观本念日本二手衣掳取大马华裔心

据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报道,二手衣风行欧美日及港台地区,马来西亚二手衣物专卖店的顾容群也不再只是以外劳和巫裔青少年为主,华裔也开始风靡二手衣。旨些二手T恤一件才卖1林吉特,但并非每件二手衣的价格都便宜,强调主题性店面专卖限量版的二手衣,价格比新衣还昂贵。

威省大山脚阿尔玛二手衣专卖店Hazy Bundle是一家强调主题色彩的店铺,这里的二手衣全部从日本进口,Hazy Bundle的老板李伟铨和陈获润年龄都不超过25岁,两人都热爱有特色的名牌二手衣。

日本人视二手衣为时尚

两年前,李伟铨(23岁)摆起地摊卖二手衣,当时他纯粹想赚钱,仅卖便宜的二手衣,顾客以外劳居多。两年后,李伟铨决定卖名牌二手衣,经过朋友介绍后,他直接从日本进货,并和同伴陈荻润(22岁)设立了Hazy Bundle。

Hazy Bundle主要销售二手牛仔裤和T恤,价钱从2林吉特到250林吉特都有,以年轻人的市场为主,华人市场不到20%。这里的二手衣都是从日本进口的,日本名牌如Bape、BountyHunter、Graniph、GDC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李伟铨曾留学日本,当时他发现东京、大阪等越繁荣的地区,二手衣市场就越大,日本年轻人认为二手衣是一种时尚文化。“但华人普遍认为二手衣是穷人穿的,很脏。其实这是错误观念,二手衣是全球最高消费的服装市场,在繁荣的国家,二手衣是流行的象征。”

进口独一无二不怕撞衣

李伟铨说,马来西亚的二手衣都从日本进口,欧美二手衣占少数,主要原因是欧美裔和亚裔的体格有差距。二手衣除了价钱便宜,最大的特色是很少与别人“撞衣”,因为进口二手衣几乎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顾客看中了某个款式,尺寸也未必适合。

卖了两年的二手衣,李伟铨看过不少华人误解二手衣的例子,有个华人顾客买了限量版的二手衣回家。结果被母亲骂到要求退货,还有顾客被亲友讥笑买二手衣相当于落伍。

旧衣服回收方案篇5

文 惠

我1999年搬新家的时候,有台双缸洗衣机,因为用得好好的,就是舍不得丢。结果一个月后,女儿突然买了一台全自动洗衣机送来,说是送给我的;当时把我气得要命,但不知她在哪儿买的,也退不了呀,只好极不情愿地淘汰旧的用新的。事后想想,还是挺高兴的,毕竟是女儿的心意呀,而且不用不知道,用了才知就是方便多了,现在再叫我用双缸机我是不会干了。

老伴也喜欢留着旧的东西,她的“破烂”都能收拾十几大袋子,全是过去的旧衣物,哪个也不舍得扔。衣服爱穿旧的、破的,子女给她买的衣服也不穿,也不知道放哪里去了。吃的就更别提了,刚买来就留着,什么时候都已经坏了,烂了,她才吃。子女劝了多少遍了,就是不听,还说不能扔,扔食物折寿。有一次儿子发现一些干瘪的蔬菜,偷偷想扔掉被她发现,发了好一场脾气。家里攒了几十年的破玩意儿,占地方,很难看,滋生细菌,却都像是宝贝,绝对不让扔掉。各种装东西的盒子都留着,塞在屋里到处都是。

其实,这种情形,在一些老人身上多有所见。究其原因,老年人苦日子过惯了,不少“破玩意儿”可都是老人辛辛苦苦、省吃俭用攒钱买的,是他们一辈子的家当,附着感情呢,当然舍不得丢。老年人有时候的想法虽然过时了,但是毕竟她们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所经历和度过的特殊年代,是当下年轻人所不能理解和认同的。所以,请尊重老一辈的一些做法,有些时候,如能好好沟通,我们是会理解和想通的。即使年轻人像我女儿一样“擅自行动”为我们更新换代,我们也能慢慢接受。年轻人们不要从内心厌恶和否定老人攒旧物的想法和做法,因为一个人性格习惯是历史和时间的产物,要有所改变,不是一时的事情。

让我又爱又气的“半新潮”

彭庆杰

在老龄人群中,有一批人穿着打扮“半新潮”,这些老年人的穿戴既不很过时,但是和时尚人士比,似乎又慢了半拍。仔细一瞧,原来他们穿的是儿女“下放”的服装。

我女儿是个时尚弄潮儿,她时不时淘汰些衣服,不是“温暖全世界”的羊绒衫,就是永不变形的西装。她那边对衣柜大清洗,老伴那边则一件件捡回衣柜,留着自己穿。我“批判”老伴:“你是‘下岗’、‘失业’的制造者,都像你这样拾捡,服装厂要倒闭,鞋帽厂要停业了!”可是老伴却乐此不疲,三天一小换,十天一大变。在老伴的感召下,我也加入其中,身上时不时有名牌“露峥嵘”。“永远潇洒”的衬衣、“一身帅气”的西服、“走金光大道”的皮鞋、“电影导演”式的帽子。老朋友说我是个老来俏,其实我的行头都是女婿“下放”的。

旧衣服回收方案篇6

去购物中心买东西,哪怕只买40新台币(约8元人民币)的金桔水,发票也一样照打不误。在收银台旁边,总会摆着一些捐赠箱,有的齐腰高,有的则只有纸巾盒大小。透明的捐赠箱里,塞着的并不是钱,而是一张张发票。这样的捐赠箱随处可见:街角、火车站、便利店、咖啡馆、旅游纪念品商店、酒店前台等等,无处不在。

它们通常隶属于不同的慈善团体。箱子上会写明这些慈善团体的名称、联络电话、地址,以及募款的小标语——通用的一句是“随手捐发票,救救老残穷”。这些捐款箱的设立有些是机构单独设置,也有的是几家联合设置,捐款主要用于传统的慈善,如孤儿、老人的救助。

其实不论哪个社会条件之下,慈善捐赠者的捐赠冲动始终还是建立在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上。区别更多在于真正面对弱势群体时,机构所使用的帮助是否专业有效,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甚至授人以纵观渔业、融汇产业链的视野——与这样的专业性匹配的是全岛200多家大学中,与社会工作各方面相关的蓬勃开展的教育和实践。

当然,台湾民众对这一捐赠方式早就习以为常,甚至称得上热衷。有便利店员工称,由发票代替零钱捐赠后,民众的捐赠热情大大提高。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捐赠从捐助实际金额的多寡,变为更加平等却又不可预知的“获奖机会”:便捷的同时,也没有中了奖以后再把钱活生生捐出去的肉痛感。

发票兑奖是台湾沿袭60多年的财税措施。1950年,国民政府迁台后不久,时任台湾省政府财政厅厅长的任显群颁布相关法令,通过发票给奖方式,鼓励民众索取交易凭证,以增加政府税收。这些发票都印有“统一编号”字样,因而也被台湾人称为“统一发票”。每个单数月份的25日,电视会直播开奖过程。奖金从新台币200万到1000万不等,中奖率为3‰。

那些平时没有耐心收集发票等待开奖和兑奖的消费者,拿到发票就会顺手将发票丢进捐赠箱。在开放大陆游客到台湾的自由行后,有人发起“不带走一张发票”运动,鼓励游客们将购物发票捐给台湾的慈善机构,因为游客确实也无法等待每两个月一次的开奖时间。在游记中,不少游客愉快地提到这一点,并感慨这一捐赠方式“方便又有爱”。

从2010年开始,为减少对纸张的浪费,台湾“财政部”开始推动电子化发票的使用。按照他们的计算,如果全台湾实现发票电子化的话,每年能够少砍8万棵树。通过芯片支付工具完成的交易,其电子发票码仍可以与财政部的网站绑定,并且在中奖后通过短信通知获奖信息。

如此一来,基金会们便不得不紧紧跟上。诸多基金会迅速在网站上公布了如何将电子发票转赠给机构的指南。尽管操作看起来仍有些复杂,但只要趋势已定,转赠的快捷方案便会很快面世,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过去曾屡屡发生的发票丢失或被盗的状况——在台湾,发票被盗取的新闻曾常有发生,也许正是因为捐赠和取票都太过方便了。

除发票捐赠箱外,旧衣回收箱、绿币投捐箱、小额零钱捐赠等在台湾街头也常有所见。

当我在花莲的一家酒店居住,告知前台“不需要更换房间的床单等用品”时,前台工作人员表示可以给我五枚绿币——每一枚绿币代表酒店将会捐出2元钱,去支持在前台设置投币箱的环保机构主妇联盟。投币箱有两个投币口,一个是“全岛项目”,一个是“本地项目”。一个比纸巾盒大不了多少的投币箱,甚至让捐赠人完成了一次自主的选择——有的选的感觉很好。

旧衣回收箱通常会以一个铁皮箱形状站在大街小巷,上面也同样有慈善团体的名称和联络信息,人们将上方的拉斗打开,就可以把旧衣服塞进去,关上门时,衣服掉入箱中,看起来比内地长途跋涉寄到山区、农村导致大量不合适的衣物淤塞要好很多。不过这种方式也有弊端,高雄市就已经开始清理这些街头捐衣箱,理由是:“箱体破旧,常有杂物丢入其中,造成恶臭,或有流浪者翻动旧衣回收箱,造成垃圾遍地。”他们接下来的替代方案将是参照垃圾分类的回收方式,以流动车辆进入社区回收。

在我们不断惆怅民众的捐赠习惯不好的同时,是否可以考虑更多的维度,譬如如何让捐赠成为一件愉悦而简单的事?

旧衣服回收方案篇7

一、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内容

家电以旧换新补贴产品范围:电视机、电冰箱(含冰柜)、洗衣机、空调、电脑。

具体补贴办法如下:

(一)补贴政策

1.凡在我省登记注册的法人或具有我省户口的个人(以下简称购买人)将废弃旧家电交售到中标回收企业,并到中标销售企业购买新家电的,可以享受家电补贴。交售旧家电与购买新家电的购买人必须一致。已享受“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的新家电不得重复享受以旧换新补贴。

2.在政策实施期内从购买人手中收购旧家电并交售给指定拆解处理企业进行拆解处理的中标家电回收企业,可享受运费补贴。

3.在政策实施期内对购买人交售的旧家电完成拆解处理的拆解处理企业,可享受拆解处理补贴。

4.政策实施期内,个人家电以旧换新购买新家电的,总量不超过5台;单位购买新家电的,总量不超过50台。购买新家电不受交售旧家电品种对应限制,每交售一台旧家电可以购买一台新家电。

(二)补贴标准

1.家电补贴。按新家电销售价格的10%给予补贴,补贴上限为:电视机400元/台,电冰箱(含冰柜)300元/台,洗衣机250元/台,空调350元/台,电脑400元/台;

2.运费补贴。根据回收旧家电类型、规格、运输距离分类分档给予定额补贴。具体补贴标准详见附件。运输距离是指回收企业实际所在地与拆解处理企业实际所在地间的公允距离,具体标准待确定回收企业与拆解处理企业后,由省商务厅与财政厅等部门核定公布。

3.拆解处理补贴。根据拆解处理企业实际完成的拆解处理以旧换新旧家电数量给予定额补贴。具体补贴标准为:电视机15元/台、电冰箱(含冰柜)20元/台、洗衣机5元/台、电脑15元/台,空调不予补贴。

二、操作流程

(一)由省商务厅会同省财政厅以招标方式确定家电销售企业和家电回收企业,并向社会公布中标家电销售、回收企业的名单和联系方式。拆解处理企业由省环保厅选取,报省政府后确定。

(二)购买人选择中标回收企业,通过网络、电话及其他方式提出交售旧家电申请,中标回收企业及时上门收购旧家电,并开据国家统一制定的回收凭证;或购买人先购买新家电,销售和回收双中标的企业在向购买人配送新家电的同时回收旧家电,向购买人开具国家统一制定的家电以旧换新凭证,办理补贴手续。

(三)购买人选择中标销售企业,凭有效身份证件、家电以旧换新凭证,到中标家电销售企业购买新家电。对符合条件的,中标家电销售企业在销售新家电时直接向购买人垫付补贴资金,并将相关信息录入家电以旧换新管理信息系统。

(四)中标回收企业收购的旧家电一律交售给指定拆解处理企业进行拆解处理。对符合条件的,拆解处理企业向中标回收企业垫付运输费用补贴,并将相关信息录入家电以旧换新管理信息系统。

(五)中标家电销售企业凭新家电销售发票、以旧换新凭证和《家电以旧换新(家电)补贴资金申报表》等材料,经各区(市、县)商务主管部门审核后,到同级财政部门申领补贴资金。

(六)拆解处理企业凭以旧换新凭证和《家电以旧换新(运费)补贴资金申报表》、《家电以旧换新(拆解处理)补贴资金申报表》等材料,经省环保厅组织的审核组审核后,到市财政部门申领已垫付的运费补贴和拆解处理补贴。

三、对参与企业的监督管理

(一)旧家电回收企业管理

1.中标回收企业到原注册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增加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范围后,到市再生资源协会申请再生资源企业备案,按照《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的规定规范经营。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7号)文件规定条件的回收企业,可以享受有关增值税优惠政策。

2.中标回收企业要签订承诺协议,并缴纳履约保证金,保证及时按合理价格收购购买人交售的旧家电,规范发放以旧换新凭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检查回收旧家电,回收的旧家电全部交售给指定的拆解处理企业,不倒卖以旧换新凭证和旧家电,不擅自拆解处理旧家电,不弄虚作假,不从事制售以旧充新等违法行为。

3.中标回收企业应在政策实施期的每月5日前将上一月份回收旧家电的相关报表报市商务局和市财政局(信息系统完善后通过信息系统报送)。

(二)新家电销售企业的确定和管理

1.中标销售企业所属的销售网点,应当向市商务局备案,加盟网点必须经市商务局的批准,方可开展家电以旧换新业务。市商务局应当在接到备案申请的7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

销售网点备案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1)网点情况介绍,包括经营情况、销售规模、售后服务能力(送货、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服务)简介;

(2)中标销售企业的直营或加盟关系的证明及授权书;

(3)中标销售企业的中标通知书复印件(附网点清单,加盖单位公章);

(4)网点工商注册登记证复印件和网点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

(5)具备管理系统信息录入、发票开具能力和资格的证明材料。

市商务局审核销售网点备案材料符合要求后,中标销售企业应向销售网点所在区(市、县)商务主管部门提供备案材料一份,市商务局通知销售网店所在区(市、县)商务主管部门在信息管理系统给予备案审核通过。

2.销售企业中标后应当与省商务厅、财政厅签订协议书,明确权利和义务,并缴纳履约保证金,并对所属各销售网点的经营行为承担责任。要加强对销售网点的监管,指定专人负责,制定对销售网点统一的工作要求,严格按规定明码标价,做到公开透明;杜绝乱涨价、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

3.销售企业应确保购买人的权益,购买人购买以旧换新的家电和普通购买同价。

4.中标销售企业要增强网点的销售服务功能。销售网点应当在显著位置悬挂统一的“家电以旧换新店”标识;设置专门的公示栏,张贴家电“以旧换新”相关须知、指南等;设立免费服务热线,建立健全物流配送体系,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

5.销售企业应在政策实施期的每月5日前将上一月份新家电销售的相关报表报市商务和财政部门(信息系统完善后通过信息系统报送)。

(三)拆解处理企业的管理

1.政策实施期间,非指定的拆解处理企业不得收购和处理以旧换新的旧家电。

2.拆解处理企业要签订承诺协议,并缴纳履约保证金,保证不无故拒收中标回收企业交售的旧家电,不将收购的旧家电再流通,不从事制售以旧充新等违法行为,在省环保厅规定的时限内将废家电拆解处理完毕。

拆解处理企业原则上应在接收旧家电后30个工作日内拆解处理完毕。

3.拆解处理企业应于2010年10月31日前设立视频监管系统,对厂区所有进出口、拆解处理和贮存等重点区域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管。拆解处理厂区应只设一个进口,一个出口。

4.拆解处理企业应在厂内显著位置设立标识牌,公开每日旧家电的接收、拆解处理和贮存情况,并按周将接收、拆解处理和贮存情况上报市环保局备案。相关记录旧家电接收、拆解处理和贮存情况的原始凭证应妥善保存备查。

5.市环保局要在政府网站上设立专门栏目,公开拆解处理企业报送的旧家电接收、拆解处理和贮存情况。

四、补贴资金申报、审核及兑付

(一)家电补贴

1.购买人交售旧家电,从中标回收企业取得国家统一制定的家电以旧换新凭证。中标回收企业须在以旧换新凭证上注明旧家电的产品品牌、规格、型号、机身序列号、购买人姓名及身份证件号等信息。

2.购买人购买新家电时直接申报家电补贴,中标销售企业予以审核。对符合补贴条件的,中标销售企业按销售价格向购买人开具发票,指导购买人填写《家电以旧换新(家电)补贴资金申报表》,当场兑付补贴资金,按照新家电的正常销售价格减去补贴后的金额收取货款。不符合补贴条件的,应立即告知购买人,按销售价格收取货款。

3.购买人申报补贴时应当提供的资料:

(1)以旧换新凭证;

(2)购买新家电的发票;

(3)《家电以旧换新(家电)补贴资金申报表》;

(4)购买人居民身份证件或相关法人单位的相关证明。

4.中标家电销售企业根据以旧换新销售情况定期对购买人的申报资料进行整理,经当地区(市、县)商务主管部门审核后,到当地同级财政部门申领家电补贴。财政部门审核确认后,将补贴资金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直接支付到家电销售企业在银行开设的基本账户。各级财政、商务部门要加强对中标家电销售企业垫付补贴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骗补行为的发生。

(二)运费补贴

1.中标回收企业将收购旧家电销售给拆解处理企业,向拆解处理企业开具销售发票,发票要注明交售旧家电的产品类别、规格、型号、数量和价格等信息。

2.根据实际销售旧家电数量,中标回收企业直接申报运费补贴,由拆解处理企业予以审核,对符合规定的,直接垫付运费补贴,同时指导中标回收企业填写《家电以旧换新(运费)补贴申报表》。不符合补贴规定的,应立即告知中标回收企业。

3.中标回收企业申报补贴时应当提供的资料:

(1)以旧换新凭证;

(2)销售旧家电的销售发票;

(3)《家电以旧换新(运费)补贴申报表》。

4.拆解处理企业定期对中标回收企业的申报资料进行整理,经省环保厅组织的审核组审核后,到市财政部门申领运费补贴。财政部门审核确认后,将补贴资金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直接支付到家电拆解处理企业在银行开设的基本账户。各级财政、环保部门要加强对拆解处理企业垫付补贴的监督检查,防止骗补行为的发生。

(三)拆解处理补贴

1.拆解处理企业定期对完成拆解处理的以旧换新旧家电产品品种、数量进行统计,填写《家电以旧换新拆解处理补贴申报表》,经省环保厅组织的审核组审核后,向市财政部门申领补贴资金。财政部门审核确认后,将补贴资金直接拨付到拆解处理企业在银行开设的基本账户。新晨

2.拆解处理企业申报拆解处理补贴应当提供以下资料:

(1)《家电以旧换新拆解处理补贴申报表》;

(2)家电以旧换新凭证;

(3)家电中标回收企业开具的旧家电销售发票(附购货清单);

(4)拆解处理企业垫付运费凭证(附运费收据);

(5)拆解记录表及拆解产物销售凭证或处理证明。

3.拆解处理企业要对收购的以旧换新旧家电逐一核对,旧家电实物与以旧换新凭证、家电以旧换新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产品类别、规格、型号等信息应保持一致。对审核不符的,不得申报拆解处理补贴。要按照环保主管部门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完成旧家电拆解处理工作,不得倒买倒卖以旧换新的旧家电。

4.市环境保护局应加强对拆解处理企业申报补贴表的审核工作,对旧家电是否拆解完毕、处理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拆解产物流向等内容进行审核。要会同财政部门加强对拆解处理企业的监督管理,建立定期核查制度,防止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等行为,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五、补贴资金拨付及清算

(一)市财政局收到省财政厅拨付的补贴资金后,应及时向区(市、县)财政部门下达的补贴资金预算分解文件,按需求进度支付补贴资金。实施过程中,如实际所需支付补贴资金超预算,市财政部门先行垫付。

(二)各区(市、县)财政部门会同商务主管部门在政策实施期内的每年3月20日前,核实汇总本地区上年度补贴资金使用情况,报市财政局以便上报省财政厅进行审核清算。

六、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一)成立贵阳市家电“以旧换新”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成如下:

组长:杨宇梁(市政府市长助理)

副组长:沈兵(市政府副秘书长)

李凌(市商务局副局长)

阮守光(市财政局总会计师)

张毅(市环保局总工程师)

成员:程雁枚(市发改委总经济师)

唐振江(市工信委副主任)

王芹(市工商局副局长)

申晓方(市质监局稽查分局局长)

何汉荣(市物价局调研员)

谢学刚(市国税局总会计师)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负责家电以旧换新日常事务,通过建立与中标回收企业、中标销售企业和拆解处理企业的联系机制,建立顺畅的信息渠道,监督和管理中标家电回收、销售企业及网点和拆解处理企业,建立工作档案,及时掌握工作动态,督促企业做好以旧换新工作。

(二)部门职责:

市商务局会同市财政局等部门,加强对中标回收和销售企业及网点的监管,组织开展家电以旧换新信息系统的培训工作,保障家电以旧换新顺利进行。

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等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对应业务的政策宣传工作。

商务、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中标家电销售企业审核兑付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骗补行为的发生;环保、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拆解处理企业审核兑付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骗补行为的发生。

各级财政部门应及时按规定将补贴资金划拨给相应的企业,并加强财政补贴资金的监督管理。

市工信委应进一步做好对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协调服务,以促进企业提高和保障家电产品质量。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规范家电销售企业、回收企业以及二手家电市场等经营主体资格和经营行为,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行为。要加大对家电“以旧换新”过程中销售伪劣商品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假冒伪劣等行为;加强二手家电市场监管,打击销售翻新旧家电等违法行为。

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和“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的作用,及时受理和依法处理消费者对家电以旧换新的投诉举报,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各级质监部门在职责范围内查处违反质量、能效标识、强制性认证、强制性标准等违法行为,加强对辖区拆解处理企业监管,严厉打击以旧充新,非法拼装、组装家电等违法行为,从源头上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违法活动。

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负责查处家电以旧换新过程中的各种价格违法行为,监督中标的家电回收企业按公平合理的价格回收旧家电。

七、监督管理

旧衣服回收方案篇8

面对目前中国政府及相关机构大力倡导可再生服装发展的契机,在世界纺织品、服装循环再生领域拥有领先技术的日本帝人集团,率先提出将其服装循环再生系统植入中国,帮助中国纺织业建立再生纤维回收循环利用体系,在分得中国在该领域的巨大市场的同时,也抢占了投资先机。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与再生纸一样,家里的旧衣服再也不用一扔了之,它们会通过先进技术的处理加工,将再度回到市场,进入百姓日常生活。乘服装循环再生系统强势进入之势,中国或将迎来再生服装发展的“春天”。

市场先机:纺织大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市场空间广阔

中国是世界知名的纺织大国,每年消耗的纺织纤维量十分惊人。因人口众多,我国每年对棉、毛、麻、丝等天然纤维资源和生产化学纤维的不可再生石化原料资源等这些纺织原料的依赖与消耗在数量上是非常巨大的。这其中的大部分织物,在几年之后就会变成废旧纺织品作为垃圾被处理掉。随着纺织品潮流趋势的更迭,更新换代频率的加快,这种浪费趋势愈加明显。不难想象,这些数量巨大的纤维废弃物,如果能有效地利用起来,将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可以预见,中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另外,从目前中国服装纺织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近两年来,棉花、化学纤维等服装原材料和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以及全球能源危机已迫在眉睫。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全球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当前,作为纺织大国的中国,对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无论从资源节约的角度还是环保的角度都十分必要。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强调指出:“废旧纺织品及纤维的回收再利用,是符合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纺织纤维资源回收再利用不仅是一个新兴项目,也是一个正在不断壮大的朝阳产业,不仅对弥补我国纺织原料的不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可以起到积极作用。”由此可见,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是一项资源丰富、投资少、效益显著的新兴行业,不仅可以缓解纺织行业资源短缺的现状,而且可以减少纺织行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除此之外,过去,人们理解的狭义“再生服装”,就是将纺织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如化纤厂的废丝和胶块纺织厂的废纤维服装厂的边角料以及废弃衣物等回收再利用,加工生产成新的服装产品。随着人们对“再生服装”概念了解的深入,如今“再生服装”的概念基本可以概括为:从回收废旧物中提取再生纤维后制成服装。这其中的“回收废弃物”包括但不仅限于废旧纺织品的回收物,从废旧塑料(如矿泉水瓶)中抽取出纤维,作为原料生产的服装也叫做“再生服装”。从这一概念中可以看到,“再生服装”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革新,纤维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水平逐步提高,作为我国纺织再生纤维回收循环利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再生服装”具备非常大的市场发展前景。

发展机遇:国外服装循环再生系统逐步植入中国

据《中国纺织报》2月7日报道,日本帝人集团于近期同山东两家企业签署了在中国开展循环再生业务的承诺。据了解,此次是帝人集团第一次在中国开展制服的循环再生业务,委派的是其1994年在中国建立的南通帝人有限公司作为业务开展的实施承接方。这是在中国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上,国家相关部门明确表示我国将初步建立起纺织再生纤维回收循环利用体系之后,第一家表示要在该领域进入中国市场与中国进行合作的外资企业。帝人集团的进驻不仅可以将流行于日本、欧美的先进服装循环再生系统逐渐植入中国,同时也将比较成熟的纺织品循环使用技术引入中国,为中国企业循环使用纺织品提供技术帮助和服务。毋庸置疑,这对中国纺织再生纤维回收循环利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打了一针强心剂,同时也反映出国外相关投资机构对中国纺织再生纤维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事实上,当前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在日本及欧美国家已经是相当流行的产业,具备了相当的发展规模。美国国会与欧洲议会均曾颁布法令,规定挂上“再生”标识的纺织品售价可以比平常纺织产品提高10%左右,如今许多欧美消费者看到有“再生”标签的衣服后都积极表示支持,掏钱购买。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也在相关提案中规定欧盟各国在2015年年底前,必须构建纺织废弃物的回收体系。日本这个亚洲国家由于本身资源稀缺,对于环境保护及资源的再利用一向非常重视,日本企业较早地在环保领域进行了探索与开发,成为世界上纤维循环利用比较好的国家之一,已经生产出多款可以多次回收和再生利用的西服、大衣等。

可以预见,随着流行于日本、欧美的服装循环再生系统逐步植入中国,中国纺织再生纤维回收循环利用体系的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专家展望:从环保概念到产业发展,再生服装或将迎来“春天”

“作为纺织再生纤维回收循环利用体系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再生服装’在正式进入市场进行销售流通之前,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让普通消费者从心理上正式接受‘再生服装’,消除其‘从垃圾中生产出来,不干净、不安全’的误区。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国内许多企业已经积极致力于再生服装的整体开发与研究。比如,左岸集团,他们投入巨资,研发出不同于传统服装面料的纸浆环保低碳时装,推出带碳排放标签的环保系列服装。”谈及再生服装在中国的发展,鲁东大学服装专业教授、“真维斯”品牌掌门人杨勋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目前,左岸公司已经将设计团队中专业从事环保研发的力量增长到1/3,开发了天然彩棉和纯棉系列产品,去掉了服装有污染的加工环节,由环保单品服装推出了从外套到内搭的低碳系列服装,潜心研究推出了特制的纸浆环保夹克。这种经胶浆涂层处理,具备防水抗风、耐洗耐磨、轻盈透气等功能的环保时装,穿着舒适又能完全降解。

上一篇:农村垃圾分类小结范文 下一篇:公司推广宣传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