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工程竣工报告范文

时间:2024-03-20 15:24:19

防雷工程竣工报告

防雷工程竣工报告篇1

【关键词】资料;归档管理;档案管理制度

引言

东莞市防雷设施检测所是东莞市气象局重要的对外服务单位,日常主体业务产生的文书资料、影像资料繁多,为有效管理这些资料,需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来规范业务工作,以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服务原则。

1 现行东莞市防雷设施检测所档案管理状况

1.1 东莞市防雷设施检测所主体业务资料

防雷所日常工作所产生的资料繁多,主体业务资料包括建筑物年度检测资料,建筑物竣工验收资料,建筑物新建、扩建报建资料,风险评估资料,雷灾调查资料,内部评审,外部评审,现行规范,内部文件,实验室资质资料,各项工作细则等。

1.2 东莞市防雷设施检测所档案管理机构

现行防雷所内的档案管理机构主要是审核组,有一名资料收集归档人员和一名资料归档审核人员。资料收集归档员并非专职,仅对建筑物年度检测资料,建筑物竣工验收资料,建筑物新建、扩建报建资料,报建审核资料,风险评估资料进行收集归档。

1.3 东莞市防雷设施检测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缺乏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和专职人员,所内仅对日常主体业务资料进行收集归档,但一些非主流的资料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例如:归档资料的借阅和查阅,资料销毁,仪器报废维修,会议记录,技术讨论结果等等。

2 东莞市防雷设施检测所档案管理建立档案管理制度

2.1 档案管理原则

(1)加强防雷设施检测所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2)防雷设施检测所档案是防雷所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档案是总和,其中以防雷检测档案为主体,包括:新建防雷设施资料,定期年检资料,化学危险品场所防雷资料,报建资料等等。

(3)档案工作是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组成部分,是维护防雷所经济利益、合法权利和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工作。

(4)档案工作要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5)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按年度立卷,本单位内部机构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都要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分别立卷归档。

(6)结案后及时交专职人员归档。工作变动或因故离职时应将经办的文件材料向接办人员交接清楚,不得擅自带走或销毁。

2.2 东莞市防雷设施检测所档案管理组织架构

建立四级的管理体制。所长统领整个所内的档案管理工作;归档审核员对各项资料结案确认、编号入室;专职资料收集归档员对各项资料进行收集归档提交归档审核员;报建窗口收集新建、扩建报建资料和发票,审核组收集报建审核资料,检测组收集年度检测资料、竣工验收资料和分段验收资料,风评组收集雷击风险评估资料和雷灾资料,办公室收集上级单位的文件、人事资料、各项工作细则等。

2.3 归档资料范围

2.3.1 东莞市防雷检测所各项工作细则

(1)防雷装置报建审核工作细则;(2)防雷装置年度检测工作细则;(3)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工作细则;(4)雷电风险评估业务操作细则;(5)计费、收费和发票管理工作细则;(6)防雷合格证、副证、报告书发放、更改和销毁工作细则;(7)档案管理工作细则;(8)印章使用操作细则;(9)技术规范使用操作细则;(10)图纸使用操作细则;(11)仪器、设备、办公用品购买使用操作细则;(12)内部管理评审工作细则;(13)实验室资质认定操作细则;(14)文件收发操作细则;(15)保密工作细则;(16)公众网信息操作细则;(17)以上细则修改、作废操作细则。

2.3.2 防雷装置报建材料

(1)防雷装置报建登记表;(2)防雷工程专业资质;(3)焊工证书;(4)相关图纸;(5)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6)防雷装置报建受理回执 。

2.3.3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材料

(1)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报表;(2)防雷装置设计审核资料补正通知;(3)防雷装置初步设计核准意见书;(4)防雷装置设计核准意见书;(5)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受理回执;(6)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手册;(7)防雷装置检测协议书;(8)缴费发票。

2.3.4 防雷装置竣工检测材料

(1)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申请书;(2)防雷装置检测报告;(3)防雷装置合格证;(4)防雷装置检测原始记录表;(5)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手册;(6)图纸(共 张);(7)客户满意度调查表。

2.3.5 防雷装置年度检测材料

(1)防雷装置检测协议书;(2)交费发票;(3)防雷装置检测报告;(4)防雷装置合格证;(5)防雷装置检测原始记录表。

2.3.6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材料

(1)建设工程立项批文;(2)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协议书;(3)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4)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原始记录单;(5)交费发票。

2.3.7 雷电灾害调查材料

(1)雷电灾害调查原始记录;(2)雷电灾害调查报告。

2.3.8 学习、会议记录资料

(1)学习、会议纪要;(2)技术讨论结论记录。

2.3.9 防雷设施检测所人事档案资料

(1)劳动合同;(2)学历资料;(3)职称资料;(4)培训资料;(5)上岗证资料;(6)奖励证书;(7)社保缴交资料;(8)任命文件。

2.3.10 仪器、设备、办公用品资料

(1)仪器、设备、办公用品购买申请、发票;(2)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3)仪器、设备检定证明;(4)仪器、设备使用登记表;(5)仪器、设备维修登记表。

2.3.11 其他资料

内部评审资料,外部评审资料,实验室资质认定资料,现行使用规范,上级部门发放文件,培训学习资料等。

3总结

通过分析东莞市防雷设施检测所档案管理现在的缺陷,针对防雷所的主体业务和对外服务的特性,依据中国气象局第20号令《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第21号令《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和《关于核定防雷设施检测等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的复函》粤价函[2004]409号等文件精神建立防雷设施检测所档案管理制度,架设管理机构和规范归档资料,不仅有效规范所内的日常工作,并将日常工作留下的痕迹进行有效归档管理,为实验室资质认定和风险效能防控提供全面真实的资料。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第20号令《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文件,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2]中国气象局第21号令《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中国气象局文件,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3]《关于核定防雷设施检测等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的复函》粤价函[2004]409号,广东省物价局文件,2004年8月1日

作者简介:

朱锦坤(1982—),男,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防雷减灾工作。

李敏茹(1983—),女,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防雷减灾工作。

防雷工程竣工报告篇2

2.3.2 项目公司在防雷接地装置内部审核完成后(如有必要),应按国家气象局《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的要求向当地气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填写《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报表》(初步设计)。

2.3.3 初步设计送审资料包括:

(1)《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书》(初步设计);

(2)总规划平面图;

(3)防雷工程设计单位和人员资质证、资格证书;

(4)初步设计说明书(包括:气象资料、设计依据、计算公式、直击雷防护措施、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措施、防雷产品选型等)及初步设计图纸(包括:接地平面图、接闪器布置平面图,spd设计示意图、建筑图、结构图等);

(5)建筑、结构、消防、空调、给排水、强电、弱电等初步设计资料;

(6)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2.4 当地气象主管部门对防雷装置初步设计送审资料审核后,出具《防雷装置初步设计核准书》。

2.5 施工图设计

2.5.1 设计单位根据核准书的要求和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及时完成施工图设计。

2.5.2 项目单位在设计单位完成防雷接地装置施工图设计后,委托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认可的防雷专业技术机构出具有关技术评价意见。

2.5.3 项目单位在获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认可的防雷专业技术机构出具的施工图技术评价后向当地气象主管部门提出施工图审核申请,并填写《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报表》(施工图设计)。

2.5.4 施工图设计送审资料包括:

(1)《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书》(施工图设计);

(2)防雷工程设计单位和人员的资质证、资格证书;

(3)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施工图设计图纸两套及其电子文档;

(4)经规划部门批准的总平面图各两套(原件或复印件,复印件需加盖项目公司公章);

(5)建筑施工图及其电子文档;

(6)结构施工图;

(7)其他与防雷建设有关的施工图(水、电、消防、煤气、金属构架大样、spd安装等);

(8)工业建筑物应有生产工艺流程图、物料存储方式、危险品场所分布等资料;

(9)储罐材质、壁厚、储存物形态、储存工作压力数据等资料;

(10)防雷产品相关资料;

(11)《防雷装置初步设计核准书》;

(12)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认可的防雷专业技术机构出具的有关技术评价意见。

2.6 项目公司在得到当地气象主管部门出具的《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后,交施工单位按要求进行防雷接地装置的施工。

2.7 施工单位应在“接地极制作安装;户外接地母线安装;设备接地线安装和设备防静电接地线安装;避雷针、线、带接地装置安装”结束后,分阶段报请监理公司验评验收。

2.8 防雷接地装置全部施工结束后,应按《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91)、《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dl475-92)等规程规范进行测量和试验。

3 验收前应具备的条件

3.1 防雷接地装置施工结束、测量和试验全部合格。

3.2 项目公司在本工程防雷装置的竣工验收前,应联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相关文件资料和现场装置设施进行预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正式验收前所有问题整改结束。

3.3 《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

3.4 防雷工程施工单位和人员的资质证和资格证书。

3.5 防雷装置竣工图。

3.6 防雷产品安装记录。

3.7 防雷产品出厂合格证书。

3.8 防雷产品测试报告。

3.9 防雷装置检测报告。

4 验收程序

4.1 项目公司在预检查发现的问题整改结束后,向当地气象主管部门提出本工程防雷装置的竣工验收申请,并填写《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申请书》。

防雷工程竣工报告篇3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和《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办法》,为有效预防和减轻雷电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县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防雷减灾工作。

我县地处广东四大雷暴活动中心,年平均雷暴日87天,最多可达111天,雷电活动十分频繁。近年来,各类雷电灾害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雷电灾害安全隐患日益突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形势异常严峻。

各镇、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防雷减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增强对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和责任感意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防雷减灾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建立健全防雷减灾的各项措施,依法管理防雷减灾活动,扎实推进我县雷电灾害防御工作。

二、完善监测网络,加强雷电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

加快雷电活动监测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雷电灾害评估数据库和预警预报服务业务系统。县气象主管机构要加强雷电灾害活动规律、防御技术和防雷减灾工作研究,积极开展雷电活动预报,并及时向公众公布,切实提高我县雷电灾害预警和防雷减灾服务能力。

三、做好雷击风险评估。

坚持“依法管理、依法服务”的原则,严格按照《关于做好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龙府[2010]49号)的要求,县气象主管机构要切实做好对全县的各大型建设项目、重点工程和火灾危化环境、易燃易爆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等建设项目开展科学、规范的雷击风险评估,把工程项目的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纳入到初步设计和可行性论证的必备条件之一,将雷击风险评估结论作为防雷设计审核、防雷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的基本依据。

四、严格防雷工程监督管理。

县气象主管机构要加强防雷工程专业资质和防雷产品的监督管理,各类建(构)筑物、场所和设施安装的防雷装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防雷设计规范和规定,并且必须由具有防雷工程专业设计与施工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施工,禁止无资质或者超出资质许可范围承担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

五、严格执行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定期检测及验收备案制度。

(一)严格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对新建和改建或扩建的第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必须按规定安装防雷装置,其防雷装置的设计必须经县气象主管机构审核,防雷装置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未经审核或审核不合格的,不得交付施工;未经验收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县气象主管机构要强化对各重点项目、大型工程和各类化工厂、加油站、气库等危化、易燃易爆场所以及各大型商场超市、旅游景点、宾馆酒店、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防雷装置的监督审核。

(二)严格防雷装置的定期安全检测。县防雷安全主管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开展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对存在有安全隐患的防雷装置,要责令限期整改并加强技术指导。

(三)严格执行防雷验收备案制度。防雷验收材料列入建筑物竣工验收备案材料之一,未取得防雷合格证的,不得投入使用。住建、城监、安监、消防、人防、环保等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杜绝防雷安全隐患。

六、建立雷电灾情报告制度,强化雷电灾害应急处置。

完善雷电灾情报告制度,遭受雷电灾害的单位和个人,应及时向县气象主管机构报告灾情,并积极协助做好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工作,严禁虚报或隐瞒不报,情节严重的要追究领导责任。

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完善雷电灾害应急预案,提高雷电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雷电灾害发生后,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内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物资资金到位、救援人员到位,确保灾情得到妥善处置。

县气象主管机构在接到灾情报告后,要及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灾情调查,做好灾情鉴定工作。

七、加强防雷减灾科普宣传,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

各单位要积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广泛地开展防雷相关法律法规、防雷安全、防雷减灾等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雷安全意识,切实增强社会公众的自我防护和救助能力,有效减轻雷电灾害损失。

八、加强联动,强化防雷安全执法监督。

气象、安监、住建、公安等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大力加强防雷安全的专项检查、联合检查和执法监督,依法维护防雷安全生产秩序。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督促其及时整改到位。

防雷工程竣工报告篇4

第二条防雷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工协作。

第三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防雷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市雷电灾害的调查、统计和鉴定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防御雷电灾害的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编制全市雷电灾害防御规划,做好雷电的监测、预警和预报工作。

安监、公安、消防、发改、建设、规划、工商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共同做好防雷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下列建(构)筑物、场所或者设施应当安装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的防雷装置,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规定的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

(二)油库、气库、加油加气站、液化天然气、油(气)管道站场、阀室等爆炸危险环境设施;

(三)通信、交通运输、广播电视、医疗卫生、金融证券、文化教育、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体育、旅游、游乐场所以及信息系统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

(四)按照有关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其他场所和设施。

第六条防雷装置的设计实行审核制度。气象主管机构负责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经审核合格的,在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做出审核决定.符合要求的颁发《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核准书的内容进行施工。在施工中需要变更和修改设计方案的,应当按照原申请程序重新申请审核。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在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下重新设计。

第七条防雷装置实行竣工验收制度。负责验收的气象主管机构接到全部申请材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做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书面决定,并对决定受理的申请出具《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受理回执》。经验收合格的,五日内办结有关验收手续,颁发《防雷装置验收合格证》。验收不合格的,应当出具《防雷装置整改意见书》。整改完成后,按照原程序进行验收。

第八条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各类防雷装置每年检测一次,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装置每半年检测一次。

第九条具有防雷检测资质的单位对防雷装置检测后应当出具检测报告;检测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见。被检测单位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其限期整改。

第十条防雷装置使用单位应当做好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工作,指定专人负责,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者报告防雷机构进行处理。

第十一条投入使用的防雷产品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要求。未经认证的防雷产品,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二条从事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防雷工程施工的单位及个人,应当具有省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相应资质证书。禁止无证或者超出资质等级承接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

第十三条防雷装置所在单位应当主动申报检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和定期检测的程序、文书和结果应当在媒体上及时予以公告。

第十四条遭受雷电灾害的单位和个人,应及时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报告灾情,并协助对雷电灾害进行调查和鉴定。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及时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报告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重大雷电灾情和年度雷电灾害情况。

第十五条气象主管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技术标准的雷电防御装置设计方案作出行政许可的;

(二)对不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人员颁发雷电防御装置检测、工程专业设计、施工资质证书和资格证书的;

(三)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雷电灾害灾情的;

(四)在雷电灾害防御中违反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有其他渎职、失职行为的。

第十六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应当安装雷电防御装置而拒不安装的;

(二)雷电防御装置设计方案未经审核同意,擅自施工的;

(三)雷电防御装置未经竣工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

(四)雷电防御装置使用单位拒绝接受气象主管机构的防雷安全检查,拒绝实施定期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又拒绝整改的。

(五)在雷电防御装置检测、工程专业设计、施工活动中弄虚作假的;

(六)无资质、资格证书或者超越其资质、资格等级许可的范围承揽雷电防御装置检测、工程专业设计、施工业务的;

(七)伪造、买卖雷电防御装置检测、工程专业设计、施工资质、资格证书的。

第十七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自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同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防雷工程竣工报告篇5

【关键词】 风险评估 法律法规 问题措施

在近代,随着工农业的飞速发展,人们燃烧煤、石油、天热气等,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等温室气体,使大气升温,大气中积聚的能量增加,雷暴强度和雷暴次数明显上升。特别在近十年,丽水市地区城市化发展非常迅速,人口和高层建筑密集,精密仪器和电子设备大量增多,致使雷电灾害和雷击事件频繁,已影响到城市的现代化建设。雷击风险评估是科学设计防雷的前提和重要依据。由于以前对雷击风险评估的认识及技术、人才的不足,故这项工作目前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1 关于雷击风险评估的法律法规

为了防御气象灾害,避免或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务院颁发了《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中国气象局制定了《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和《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为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法规依据。

2 加强雷击风险评估的宣传工作

雷击风险评估是防雷装置设计前所必须取得的技术资料,是防雷工程设计科学合理的关键环节,是保证防雷工程设施安全的前提。近几年丽水地区各级政府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一系列政府投资项目、重点工程和工业项目陆续建设,为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初步开展了雷击风险评估工作,但开展评估的项目不多,成效并不显著,这主要与人们对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觉得没有必要,因此必须加强宣传,同时对施工单位要进行及时的沟通和耐心的解释。可以通过电视、发放宣传材料和悬挂标语等各种途径尽可能广泛的宣传雷击风险评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尽快形成普遍的社会共识,使人们重视此项工作。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把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在网站上,以提高社会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3 加强管理和协调

雷电灾害与被保护物所处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及被保护物性质等有关,因此对被保护物应采取几级防雷措施做出判定,对采取这种措施后存在的风险进行雷击模拟,做出雷击风险评估报告,为防雷设计的准确可靠提供技术参考,使防雷图纸设计更加科学合理,防患于未然,以避免防雷装置设计不科学、不合理而带来的经济损失。雷击风险评估必须是建设项目在出施工图纸之前完成,才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和协调,对需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项目提出评估的意义及法律法规依据,把形成的书面意见递交有关主审单位,明确在项目出施工图纸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雷击风险评估。利用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把雷击风险评估纳入行政审批程序中,把雷击风险评估的条款要求加入行政审批规范表、行政审批服务手册和行政审批指南中,明确雷击风险评估报告是防雷设计审核前必须提供的申报材料。

4 雷击风险评估现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4.1 雷击风险评估开展的范围小,效果不明显

自丽水地区开始对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展开雷击风险评估以来,只是对高层建筑、大型商场、大型厂房等新建项目进行了评估,因已建项目开展难度大,到目前为止还未大力开展,评估的项目不多,成效不是很明显。

4.2 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从开展此项工作的法律法规依据来看,虽然《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和《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等都初步规定了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部门及评估的相关范围,但对雷击风险评估的法律制度只是作了概要性规定。故急需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对评估行为的性质及评估的具体项目和具体范围进一步作出明确的规定。

4.3 雷击风险评估运行模式不统一

目前丽水地区各县运行的模式不统一,有按行政许可事项进行运作的,有按政府运转行为进行操作的,也有按市场行为进行运作的,故造成了收费行为不规范。将雷击风险评估按行政许可事项进行运作,并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最为妥当。

4.4 雷击风险评估报告格式不统一

从各县完成的报告来看,格式不统一,内容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评估标准也不一样,故很难体现报告的严肃性以及权威性,急需采用统一的格式和标准。在评估时尽量使用更多的雷电探测资料,以保证报告内容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4.5 雷击风险评估报告易流于形式

雷击风险评估是为防雷装置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的,故其工作应在项目方案初步设计阶段完成,才能真正在施工图中得以引用。但现在情况是在施工图纸防雷审核时才去补办雷击风险评估报告,故易使雷击风险评估流于形式。这就需要气象部门加强宣传的同时及时与业主和施工图设计单位沟通,要求其在出施工设计图前就要到气象局申请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只有这样雷击风险评估业务才能真正被人们认识和接受,才能广泛的开展下去。

4.6 加强人才的培养

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目前正处于摸索发展阶段,因此专业人才较为缺乏。雷击风险评估业务目前由防雷中心图纸审核人员兼任,专业人员不足,任务繁重。应加大雷击风险评估业务的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优秀的雷击风险评估专业人员充实到业务中,为雷击风险评估业务的开展提供人员技术支撑。各级气象部门应加强技术交流,加强科技创新,避免雷击风险评估报告脱离实际、流于形式的情况。

5 结语

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工作,是履行气象法律法规的需要,也是增强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需要。要推进雷击风险评估业务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宣传,加强管理和协调,加强科技创新,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切实增强科技服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业务能力,优化环境和政策。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防雷减灾管理办法.2005:6.

[2]中国气象局.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2005:3.

防雷工程竣工报告篇6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防雷减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省、市关于防雷减灾工作文件精神,总结过去全县防雷减灾工作情况,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全县的防雷安全工作,我强调几点意见: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以来,全国雷击事故不断发生,仅今年6月份雷击死亡就达82人。特别是5月23日,重庆市开县兴业镇小学遭受雷击,造成死7人,伤39人的特大雷击事故发生后,国务院、省、市政府非常重视,总理专门作了“提醒各地,有关部门加强防雷工作”的批示;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市政府办公室也下发了《关于开展防雷减灾督查工作的通知》。因此,各单位、各部门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极端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防雷减灾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清当前我县防雷减灾工作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防雷安全工作作为我们安全生产责任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协调、密切配合,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共同做好防雷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切实落实防雷安全工作职责

多年来,我县气象部门按照国务院、省、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扎扎实实开展全县防雷减灾安全管理,狠抓各项工作措施落实,保持了我县防雷安全形势的稳定,为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气象、安全监督、*、建设、教育、技术监督等部门,大力协作,齐抓共管,整治防雷违法,整改安全隐患,强化源头管理,严格责任追究,全县没有发生重大雷击事故,防雷减灾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是各成员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我代表县政府和全县人民,向为防雷减灾工作做出贡献的各有关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防雷减灾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不少单位、场所,按国家规定应该安装防雷装置而不安装;二是不少建(构)筑物的防雷装置设计图纸没有接受防雷部门审查就进行施工;三是由于防雷意识淡薄,多数建(构)筑物的竣工后,没有经过防雷质量验收就交付使用;四是大多数单位使用的防雷器材不是属于国家认证的合格产品;五是现在建筑市场,没有取得防雷施工许可证的单位,仍然在承包防雷工程。另外,有些单位和部门,特别是垂直、私营和个体企业,每年一次的防雷安全检测也不进行。所以说,我县的防雷减灾安全管理工作任务还很艰巨,防雷安全隐患大量存在,防雷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我们还有方方面面大量工作需要做。

因此,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既要有清醒的认识,更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抓紧研究、加快解决。防雷安全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部门要按照“政府统一领导,气象部门负责,各部门协调配合”的总体要求去做。县防雷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一定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文件精神和防雷法规,积极协助气象部门,依法加强全县的防雷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做到建设工程防雷装置的设计没有审核的,不能施工;建设工程竣工后没有通过防雷验收的,不能交付使用;没有进行定期防雷检测的不能营业;没有防雷施工许可证的不能施工;没有取得国家认证的防雷器材不能使用。真正从源头把好防雷安全关。

四、加强防雷安全宣传和雷电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各成员单位要加大对广大群众的防雷法规、科普知识方面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人们避险、自救、互救的能力,增强依法防雷、科学防雷、主动防雷的意识。各成员单位要在气象部门的协助下,督促所管理的各级各类单位,建立和完善相关应急处置预案,雷电灾害发生后,各单位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在最短时间内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物资资金到位、救援人员到位,确保高效妥善处置灾情。各单位要建立健全雷电灾害报告制度,在遭受雷电灾害后应及时向主管部门和气象局报告灾情,并协助气象局组织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工作,分析雷电灾害事故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

五、严格执行防雷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气象、安全监督、建设、*、技术监督等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大对全县防雷安全责任事故的查处力度,依法维护全县防雷安全工作秩序。对于拒不接受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拒不接受防雷装置定期检测、防雷装置不合格又拒不整改、使用不合格防雷产品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查处;对于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导致雷击责任事故或灾害应急处置不力造成重大事故的行为,要及时组织调查,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防雷工程竣工报告篇7

为进一步做好我县防雷安全管理工作,防御和减少雷电灾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省气象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作如下通知: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我县防雷安全工作的严峻形势

我县是雷电活动和雷击灾害多发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27天,最多达40天,为全市最高。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通讯设备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设施大量增加,再加上气候变化剧烈,雷电的频次和强度明显增加,雷电产生的电磁波和电火花极易触发雷电灾害事故,危及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防雷装置定期检测,规范防雷安全装置设计审核、施工监督和竣工验收,是确保防雷设施发挥有效作用、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雷击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因此,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极端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防雷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当前雷电灾害多发的严峻形势,严格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把防雷工作纳入日常安全管理重要日程,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防止重特大雷击安全事故发生。

二、规范管理,严格落实防雷安全监管各项措施

(一)高层建筑、易燃易爆场所、煤矿、物资仓储、通信和广播电视设施、电力设施、电气装置、计算机信息系统、学校、宾馆、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及其它需要防雷的一、二、三类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和技术规范要求安装防雷装置。安装的防雷装置应当符合国家技术标准,并按照国家防雷技术规范和标准设计、施工。新建建筑物及附属设施的防雷、防静电装置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对应装未装的,要抓紧进行整改,赶在主汛期来临之前安装完毕,确保汛期防雷安全。

(二)凡在我县境内从事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的单位,必须获得省以上气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工程建设单位筹建防雷工程时,应当选择具有相应防雷工程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的单位进行实施,在工程实施前应到县气象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核准手续。禁止没有资质的单位或个人从事防雷装置检测、防雷装置设计和施工业务;禁止超越资质等级证书核定的范围承揽防雷装置设计和施工业务。

(三)认真落实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行政许可制度。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文件必须报县气象部门审核,未取得《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的建设项目,相关部门不得交付施工。未经审核擅自施工的,须立即停止施工,补办防雷审核手续。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审核合格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接受县气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验收。建设单位未取得《防雷装置验收合格证》的,住建主管部门不得发给《交付使用通知书》,建设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四)依法加强防雷设施年度检测工作。防雷安全检测是国家强检项目,对依法必须安装防雷装置必须进行定期安全检测。原则上每年检测一次,其中对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设施每半年检测一次。县气象部门要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对下列重点单位的防雷设施加强定期检测和督查落实,对检测不合格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直至合格。

1、易燃易爆及危化品生产、储存场所。含石油、化工、雷管库、炸药库、烟花爆竹库、液化气站等;

2、人口集中的公共场所。含学校、医院、商场、网吧、体育场(馆)、居民小区和各类办公场所;

3、电子设备集中场所。利用计算机网络办公的计算机机房、服务大厅、教育、卫生、财政、税务、银行、保险、移动通讯、联通通讯、电信等,以及其他需要进行雷电防护的相关单位;

4、电力、广播电视及通信设备。含电力生产企业、广播电视设备及各类通信基站等;

5、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设施的其他场所和设施。

三、预防为主,切实做好雷电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

县气象部门要加快雷电监测预警业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雷电天气、雷电落区和危害等级、大气电场等雷电监测分析和预报警报业务,加强雷电监测、短时和临近预警预报以及雷击森林火灾预报,提高雷击天气的预报警报水平。要充分利用电视、电话、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手段,及时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提供支持,为广大人民群众增强防雷意识、采取避险措施提供帮助。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增强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雷电灾害,有关乡镇和单位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在最短时间内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物资资金到位、救援人员到位,确保高效妥善处置灾情。

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雷灾事故报告和责任追究制度

县气象部门要结合实际,完善规章制度、工作细则和办事程序,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规范执法,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要重点查处以下违法行为:一是无资质或超出资质从事防雷检测、施工,或虽有资质但不接受气象部门监督管理;二是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未取得气象部门颁发的《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擅自施工;三是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施工过程中不接受跟踪检测;四是防雷装置竣工后未取得县气象部门颁发的验收合格证擅自投入使用;五是拒绝防雷安全检测或非法实施检测。县气象部门负责本县行政区域内雷电灾害调查、统计与鉴定工作。遭受雷电灾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县气象部门报告灾情,并积极协助做好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工作。严禁各单位发生雷击事故隐瞒不报,情节严重的要追究领导责任。

五、各方联动,共同抓好防雷减灾安全工作

防雷工程竣工报告篇8

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国民经济建设有着巨大的破坏作用。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物、易燃易爆场所和电子通讯设备的不断增加,引发的雷击事故逐年增多,对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尤其是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有些部门和单位防御雷电灾害的意识不强、措施不到位,仍存在着许多雷击事故隐患,给我县雷电灾害防御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为进一步加强我县的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省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就进一步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县出现多次强雷暴天气并造成雷击事故。各单位要充分认识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性和当前雷电灾害多发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把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把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纳为安全责任目标管理和安全生产检查的重要内容,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协调,密切配合,采取有力措施,共同做好雷电灾害的防御工作,促进我县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严格履行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责

各职能部门要依法严格履行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责,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共同做好防雷减灾工作。

1、气象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对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的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落实防雷装置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切实从源头把好防雷安全关。凡图纸审核和竣工验收不合格的,气象部门要及时发出整改意见书。

要广泛开展防雷管理法规和雷电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提高全县依法防雷、科学防雷、主动防雷意识,提高群众的避险、自救、互救能力,有效减少雷电灾害的损失和影响。要通过各种途径调查、鉴定雷电灾害并及时向县政府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通报,切实落实雷电灾害调查与报告制度。有关单位和个人要积极配合调查、鉴定工作,遭受雷电灾害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要及时向县政府、气象部门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灾情,不得隐瞒不报或不配合调查。

2、住房与建设部门。要配合气象部门做好建设工程防雷管理工作,将气象部门纳入竣工验收成员单位。新建建(构)筑物无气象部门出具的《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住建部门不得为其办理建设项目行政许可;无气象部门出具的《防雷装置验收合格证》,住建部门不得为其办理建设项目备案及《房屋所有权证》。

3、公安消防部门。要配合气象部门督促有关单位落实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安装使用和定期检测制度,并将气象部门每年对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检测数据作为防火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落实。

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能作用,督促易燃易爆场所和重点防火单位、人员密集场所,将防雷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之中。要督促相关部门、单位及时整改防雷安全隐患,完善和落实雷电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全面落实防雷安全主体责任

各单位要严格落实防雷减灾的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切实落实工作职责,应当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单位、场所和应当定期申报检测的防护装置,要按照安装到位、定期检测到位、及时整改到位的“三到位”规定,切实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进而改善防雷安全条件。凡是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规定的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油库、加油加气站、煤矿、医院、学校、宾馆、金融、通讯、广播电视及通讯基站、计算机机房、信息系统等重要场所,必须严格执行防雷装置的检测制度,确保防雷设施的完好。

四、加大依法管理力度,严格落实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气象、住建、公安消防、安监部门要采取防雷安全联合检查、联合执法的形式,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各自的职责,严肃查处违反防雷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消除安全隐患。

要建立和落实雷电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因违反法律法规规定,防雷安全措施不到位或灾害应急处置不得力造成责任事故的,由安监部门牵头组织事故调查,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五、进一步做好雷击风险评估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上一篇:市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下一篇:传统文化市场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