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建设存在问题范文

时间:2024-02-21 11:46:50

营商环境建设存在问题

营商环境建设存在问题篇1

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营商环境问题的优化,许多措施和制度也开始有效的进行实施,但是部分地区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等方面基础相对薄弱,还受许多自然因素的影响,所以少数民族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化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文将就营商环境的含义和重要性及少数民族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问题与对策进行讨论。

一、营商环境的含义及重要性

(一)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指商事主体从事商事组织或经营行为的各种境况和条件,包括影响商事主体行为的政治要素、经济要素、文化要素等。它能够表明一个地区筹建买卖的难易程度,是提现一个国家经济经济发展能力和成果的软实力,另外,它也可以促进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的交流、合作以及竞争。营商环境的含义在我国兴起的实践很短,在2001年时,世界银行提出“加快发展各国私营部门”这一新战略,急需一套衡量评估各国私营部门发展环境的指标体系,由此“营商环境”被提出。就我国的营商环境来说,在全世界的排名中依旧处于中等水平,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2018年的时候,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上,新加坡、新西兰、丹麦、韩国、中国香港地区居前五名,而我国位列第78名,依然处于中等水平的位置,这个调查数据的结果,体现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竞争能力,当然,竞争能力越好,就越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的关注及投资。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是一个大家庭,只有大家的营商环境都被优化了,我国的竞争力才能稳步提升,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小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二)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及作用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能方面击败对手,获得投资者注意的一个重要条件。这其中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营商环境可以提高城市的竞争能力。营商环境可以促进国家或地区在经济上的合作交流及竞争,不仅仅是在国内,在国际方面也是一个重要的依据,具体表现在政府部门的工作绩效和服务质量。就之前提到的新西兰国家,在营商环境方面是做的非常好的,例如它开办企业的便利程度,只需要一个步骤、一天的时间以及很少的费用,就可以完成,而反观我国,有一组关于某市注册一家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某市注册一家企业至少需要8个步骤和15个工作日。具体的数据显示要比单纯的文字表达更容易看的清楚,也更具有说服力,很明显,两组数据相比之下,新西兰的城市竞争能力要比我国的要高许多。营商环境的好坏,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投资活动,当然,因为营商环境越好越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的青睐,所以营商环境也影响着企业中所需资源资金的流动方向。营商环境的优化可以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我们都知道,开办一家企业的目的可能是便民便利,但最大的目的是盈利获得经济利益,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就可以减少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费用的产生,营造了良好的、公平的市场活动。

第二部分是营商环境可以提高地区的开放水平。营商环境能客观、准确、真实的反映一个地区的思想解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对外开放水平、发展潜力和综合实力。例如我国的沿海城市,它们的开放水平明显高于内陆,尤其是深圳、广东、天津等城市,开放程度在国内名列前茅,它们的开放程度之所以比内陆高,原因就是有着优质的营商环境,由此不难得出,越重视营商环境并将其优化,则开放程度就越高。但是优化营商环境并不能只是说说而已,打造优质开放性城市,创造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就要重视营商环境的建设和优化。内陆的营商环境的优化方面不如沿海城市,而少数民族地区的营商环境的建设是低于其他地区,其中的原因就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营商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接下来将就少数民族地区的营商环境优化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进行讨论分析。

二、少数民族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问题

(一)政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不高。

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关行政部门在审批一些相关办理事件时,存在着环节多、步骤复杂、耗时较长、花费较多的问题,除了这些问题,甚至还有审批时设置关卡为难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的出现,就有可能导致投资者不想在本地区投资办理企业,由此而放走了可以让本地区发展的机会,没人愿意来投资办企,地区经济也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如此,少数民族地区的竞争力也大打折扣,对此,总理也对少数民族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化问题提出:“政府要严守承诺,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对企业不公平对待或搞地方保护,一定要让我们的企业家、市场主体真正感受到营商环境的切实优化。”此外,在少数民族地区还存在着一些落后的处理办法,对现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新态度缺乏认识和运用。例如运用电子技术处理政务,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现象,导致信息不对称,降低了工作的效率。除了电子政务,政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尤其是一些基层办公人员,因为工资水平和综合素质不高,在审批工作的时候不能以包容的态度处理,尤其体现在有些时候在工作量较大的情况下,会出现语气不好等的现象。

(二)不重视营商环境的建设和优化

在少数民族地区相关部门中,有些领导对营商环境的建设方面认识的不够充分,没有把切实优化营商环境这一战略放在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較高位置。在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方面,相较于营商环境的建设,更看重用开展各种项目来促进经济的上升,觉得优化营商环境只是一句口号,只能暂时的解决当时出现的一些经济发展困境的问题。但营商环境的建设优化恰恰相反,营商环境的优化是一项长远的、全局性的战略任务,它会影响到本地区经济发展,应该将它提高到影响当前经济发展问题较高的一个战略高度。

(三)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是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高,相对于其他一些发展较好的地区来说,不能够吸引高层次的、创新的人才。因为吸引不了人才,一些高新企业技术发展匮乏即便是一些人才进入了企业,也会因为工作环境和技术等硬件设施的缺乏而离开,产生了留不住的现象,造成一个招工难、留工难的死循环。

三、解决少数民族地区营商环境优化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圍绕优化营商环境的问题,政府部门应该简化审批流程,针对相关的改革措施制定有限的方式方法。针对投资项目建设、监管、验收、等关键领域和环节,积极探索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简化审批流程,分类分批推进改革,实行项目审批流程再造,放款市场准入条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营建设要素自由流动,减轻企业负担,努力构建审批少,流程优、效率高、可预期的良好营商环境。此外,各级部门也应该多从企业的角度和民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改变工作的态度,创建服务型政府。提升营商环境的优化就是提高与外部的竞争,按照党的三中全会“两个最大限度减少”的要求,积极遵循“市场能解决的、政府不干涉,民间能负担的、政府不承办”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和监管力度。

(二)积极运用物联网办公,实现信息共享

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还在使用传统的办公方式办公,对于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的发展模式还不够了解,建议少数民族地区加快构建电子信息政务平台,增强信息化基础支撑作用,实现政务资源、审批信息互联互通,及时共享。为方面群众办事,可以在网上开设专栏,或者推行专门的手机APP软件,也可以设置政府的官方网站,可以大大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当然,虽然办事审批方便了很多,很多时候不用出门就可以办理,但是还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有部分的人可能不会使用电子政务的办理,不管是工作人员还是群众。因此,在这方面,政府应该为工作人员开设专门的指导班或者课程,让工作人员积极参加,了解认识并熟练掌握电子政务处理工作的步骤环节等技术。此外,对于不会使用的群众,也可以采用发不相关的传单,或者开设讲座等的方式教授他们互联网处理相关事物的方法。工作人员在办公时也要财采取包容和耐心的态度,这样才能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后面营商环境的优化打造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本地区硬件设施,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

少数民族地区因为硬件设施及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影响,不能够吸引到一些高层次的、创新能力好的的领军型的人才,导致了自己地区经济发展能力地区其他一些发展较好的城市地区。在这一方面,相关领导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硬件设施,改善环境条件,只有吸引到更多的人才,才能切实优化营商环境,提高自身的企业竞争能力,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的青睐,地区的经济发展才能上升。

四、结语

营商环境建设存在问题篇2

关键词:基站;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铁塔公司

1引言

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移动通信业已成为我国重点发展产业之一。2013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国内三家运营商颁发了三张TDD(TD-LTE)牌照,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4G时代。4G时代到来,全面提高了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速度,同时也将三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推入了白热化的境地。目前,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移动容量、频率资源、物理站址几个方面,虽然运营商不同,所用频段和网络不同,但从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使用过程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基站的管理角度来说,各个基站所经历的工作流程却是高度一致的。

2环境管理工作存在的难点

移动通讯业使得当下基站项目的环境管理工作面临挑战,总的来说有以下三个难题。

2.1基站存在数量多、分布广,多网共存

近年来,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网络技术逐渐成熟,通信网络也从1987年的第1代移动网络发展到了2013年的第4代移动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替,产业迅猛发展,也导致了每年都要建设大量的基站项目。以南京地区为例,仅中国移动一家运营商就已在该地区建设了约13000个基站。这些数量庞大的基站遍布在市区及市郊的各个角落,网络建设情况更是各异,有的单网有的双网共址甚至三网共址。对于管理部门来说,面对分散各地的数量如此庞大且情况各异的基站,要一一掌握清楚每个基站对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影响及基站周围环境敏感目标的电磁环境质量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2.2基站建设和审核批次众多

2008年通过重组形成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三家公司为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均花费大量资金及人力资源进行物理站点的建设。长期以来,他们将基站和管道作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希望能拥有独立的网络及相应的网络优势。而这种竞争的态势,也直接导致了每年审批部门都会收到分别来自三家运营商的2G/3G/4G许多批次的基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每本环评报告都包含了成百上千个基站,由于多网共存,每个基站都需要完成上文提到的移动通信基站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和实际运行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于运营商而言需要设置专职人员划拨专项资金完成环保审批工作。对于环境管理部门,每年受理、公示、审批、核查如此多批次的基站项目,也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2.3基站项目变化多,加大管理难度

基站项目建设过程中,受到多方因素影响,导致项目的变化性较大,而这些变化又未能及时反馈给管理部门,主要表现有:(1)先建后报:由于基站建设数量多任务重,有些基站存在边建设边报批甚至未批先建的情况,导致这些基站的存在不合法,也得不到环保监管;(2)多建少报:被隐瞒的基站主要存在于偏远地区或地区交界处,这些存在于“灰色地带”的基站属于“黑户”,无法接受管理;(3)变更不报:基站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根据需要调整基站站址、设备参数和天线类型等,但变更后,运营商却未及时将所有变更情况通报审批部门,直接影响了审批部门后期对基站的管理[1]。以上三方面的情况在基站项目环境管理的工作过程中客观存在。总体来说,环境管理部门对基站项目的审批和管理工作相当重视,也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工作成效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客观情况的存在,目前对基站的环保管理工作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3环境管理工作综合解决方案

对于基站项目环境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难点,笔者认为,仅从单方面入手,对目前基站项目的环境管理工作进行修正,所取得的成效有限,需认真梳理出一套基于立法—规划—环评三维一体的管理方案,才能正本清源解决基站选址难、建设难、管理难问题。主要关键点如下。

3.1法律保障,为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正名

随着4G基站建设的全面铺开,近几年的公用移动通信基站建设无疑将呈现大幅上扬趋势,如何建立健全基站建设的法规体系,理顺基站作为公共基础设施与城乡规划间的关系,积极稳妥的调和因基站设置而诱发的政府管理部门—公司—市民之间的矛盾,有效构建“人居和谐”的城市基站设置综合环境,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的法规层级较低以及与《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的交叉,造成了运营商和居民在遇到基站设置纠纷时往往各执一词,在实际操作中面临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城乡规划法》中的通信范畴的理解、运用和执行不到位,规划部门一般只认定是固定网络通信,导致移动通信基站未被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极大影响了随后的基站选址、建设、管理工作;(2)无论从法律法规的层面或是从公众意识的层面来看,移动通信基站作为提供电信服务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地位认同度都不够。例如《物权法》中“不得擅自改变经营性用房”,《物业管理条例》中“必须经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的同意”,这些相关的解释在实际运作中出现偏差。(3)《环境保护法》第24条明确规定了电磁波辐射是一种污染源,故该法规定的原则、制度对电磁辐射污染均可适用。但对于电磁辐射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污染,“损害事实”的举证变得异常艰难,在实际案例中,针对此类诉讼司法机关也仅能基于民生问题的考虑,开展通信企业和民众间调解工作[1,2]。综合江苏省的现状,笔者认为,江苏也急需针对移动通信基站的选址、设置、建设、维护及环境管理工作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法规及规范,这些法规及规范中,需要明确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明确移动通信基站机房具有公用电信设施性质;(2)将移动通信基站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确保移动通信基站属于建筑物工程项目的配套,从而与其他配套工程同步实施;(3)明确故意破坏移动通信基站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4)进一步规范企业建设及运营基站的行为,针对违法基站、超标基站绝不姑息,服务民生,切实维护周围公众利益。总而言之,只有解决法律层面的不足与认识,才能从根源上扫除基站选址难、建设难、管理难问题的障碍。

3.2规划担纲,为公用移动通信基站安家

当前移动通信基站的选址和建设比较随意混乱,市民投诉日益增多,主要是由于管理部门未对基站设置进行统一规划,再加上各大运营商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大肆加速通信网络建设。从法律层面上认同基站的公用电信设施地位并将基站规划纳入城市规划,再加上铁塔公司的成立,基站的报批、建设和维护可以由铁塔公司完成,显著提高站点复用率,避免了三大运营商的混战和资源浪费,也将大大降低管理部门的工作难度。在铁塔公司时代,基站的选址和建设工作应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从城市整体规划、片区规划阶段开始。基站站址专项规划由市无线电管理机构会同市规划国土等部门根据本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要求进行编制,并按规定程序批准后实施。市无线电管理机构每年可根据城市建设和通信技术发展要求,按照规划修订程序对基站站址专项规划进行修改。该规划编制过程中,铁塔公司应作为牵头单位,综合三大运营商的网络现状报告及铁塔公司自主规划的储备站点需求,从网络建设的安全性和发展需求角度出发,向规划编制部门提交情况说明及意向报告,做到早期介入。基站规划站址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网络覆盖需要;电波传播特性;设备性能状态;网络优化需要;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3]。

3.3环评检验,审核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环境影响

铁塔公司的成立,对于基站环境管理工作的另一个重大意义在于,铁塔公司作为基站建设和维护的主体,可以负责基站从报批到申请验收的全程手续,而不需要三大运营商各自办理流程相同的手续,管理部门的工作难度也大大降低。推荐的工作流程如下:每年初,铁塔公司将适时召开全年计划集中协商会,由移动、联通、电信三家公司提出各自的建站需求,铁塔公司综合网络现状及公司自主规划的储备站点需求,确定本年度批次基站的初步选址方案及基站相应的技术参数。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根据铁塔公司提供的基站选址方案及技术参数进行基站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基站项目的规划符合性、拟建址环境质量进行评价,预测项目建成后对周边电磁环境的影响,给出项目是否环境可行的明确结论。在项目开工建设前,铁塔公司将本批项目的报批资料连同可研阶段环评文件提交给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项目建设完成后,基站进入试运行阶段,铁塔公司应提供项目可研阶段环评文件及批复文件、实际建设的基站相关资料、项目变更情况,委托具有相应监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实际运行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通过资料核查、现场核查及现场监测等流程,最终从技术角度明确该项目是否满足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要求。项目通过环评后,铁塔公司将实际运行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基站项目资料参数及图片资料整理后一并提交给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该流程能在满足现有环境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减少运营商和管理部门的工作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语

移动通讯业已成为我国重点发展产业之一,三大运营商的战略发展,使得当下基站项目的环境管理工作面临挑战,主要存在项目多、分布广、变化大等问题。本文基于立法-规划-环评三维一体的管理方案,阐述法律法规需明确的要点、基站选址的专项规划及立足于铁塔公司环境影响评价的新流程,三管齐下解决基站选址难、建设难、管理难等问题。

参考文献

[1]范靖靖.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的若干法律问题[D].复旦大学,2012.

[2]秦培顺,沈阳,秦岭.法律保障规划落地环评先行———正本清源解决移动基站“设置难”[J].上海信息化,2013,11:33-37.

[3]深圳市公众移动通信基站管理办法[N].深圳特区报,2014-08-30A05.

营商环境建设存在问题篇3

优化营商环境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营商环境是制约经济活力,影响经济实力的基本因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核心竞争能力和潜在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

马龙区围绕“三区一地”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强化“一部手机办事通” 推广运用,稳步有序、积极推行“证照分离”改革,竭力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落实中央政策不到位。中央为了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马龙区也积极跟进,并出台了系列配套政策,但缺乏实用操作性,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政府优化服务、精细服务力度不足,有些政策过于原则、不易落地。依然存在审批繁琐、内外资待遇不一致等问题,相关政策连续性不足,行政执法的依据和设定还有待全面梳理,行政权力运行尚待规范。二是政府法治化水平相对较低。当前,政府的公权力过大,行政化的经济干预政策、领导式的政府管理模式仍然对营商环境的优化起到了较大的阻碍作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主体对政府的不信任。同时,部分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不敢为、不愿为、慢作为,存在谈商色变,使得政商关系由以前的“脸难看、门难进”,变成了“饭不吃、礼不收、事不办”。政商之间缺少了必要的互信,这也是制约营商环境建设的突出问题。三是干部思想解放不够,开放意识不强。部分干部缺乏对外开放意识,只看到了招商引资中给予投资者在用地、税收、基础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没有从项目入驻后对地方经济发展、就业带动、产业拉动、市场培育和后续贡献等方面去算账,一说到相关项目,就把困难和风险摆在前面,给企业设门槛,给自己找退路,面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的矛盾问题,生搬硬套条条框框,“不能办”的借口多,“怎么办”的方法少。四是部门办事效率不高,“一盘棋”意识不浓。单位、部门、行业间协作不够,服务不到位。项目审批互为前置,甚至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另外,少数部门业务人员岗位变换频繁,工作交接跟不上,导致办理同一个项目相关手续时,出现企业往返多次都办理不了,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却没有给出一个规范的办理要求,态度冷漠傲慢,让企业无所适从。说到底,还是大局观念差、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差的“三差”问题没有真正解决。

优化营商环境,就必须破除思想的禁锢和制度的藩篱,在思想、制度和服务上下功夫。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为地方发展作支撑。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区领导、一班人马、一套政策、一抓到底”的招商项目定向定责分包服务责任制,按照“从简从快、一次告知、集中咨询、限时办理、超时问责、联审联办、疑难会商、上报事项协助报批”的要求,对投资审批事项全程代办,简化办事流程,无偿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一条龙”审批、“亲情式”服务。并定期开展回访活动,主动上门服务,让客商在马龙投资省心、经营安心、发展舒心。二是加大放权力度,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秉承“应办尽办”的原则,拿出“说办就办”的效率,实现“一次办成”的目标,达到“办就办好”的效果,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完善“首问负责”的受理机制;健全“一次办成”的办理流程,对审批事项再清理、再精简,实现“一口受理、一次办成”;业务要精通,选派优秀工作人员为群众提供服务;工作要勤奋,做到爱岗敬业;纪律要严明,坚决杜绝工作时间玩手机等作风散漫行为。三是加大整治力度,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要维护市场秩序,严肃查处各类破坏市场秩序和营商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有熟人没熟人一个样、外地人本地人一个样、大企业小企业一个样、国有民营一个样、内资外资一个样”;要加强治安整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伪劣商品、恶意欠薪、强买强卖等行为;弘扬法治精神,依法打击借征地、拆迁、补偿向投资者索要钱物、强揽工程、强行供料、强买强卖、阻挠建设等妨碍企业正常经营、侵害企业正当权益等违法犯罪行为。四是加大诚信力度,打造重商亲商的人文环境。要重商,一定要认识到无商不富,商业发展、企业发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要重企,深入做好切实营造尊重企业和企业家的良好氛围;要重才,加强孵化器等平台载体建设,大力引进人才,吸纳高校毕业生在马龙创新创业;要重信,政府要带头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作出的符合法规的承诺和政策必须及时兑现。五是加大廉洁力度,打造既亲又清的政商环境。要坦坦荡荡同企业家打交道、交朋友;真心真意为企业家解难题、办实事;时时处处要亲、时时刻刻要清。 做该做的事情,并把事情做好,为企业提供周到服务,是“亲”的意义所在,也是“清”的目的所在。只有“亲”和“清”都到位了,才能搞好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建设存在问题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依法治区,践行“三严三实”,发扬“5+2”、“白加黑”的奉献精神、“钉钉子”的克难精神和“马上就办”的效率意识,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提升中心城区管理科学化水平。

二、工作目标

按照市政府、区政府要求,对农贸市场内外部环境秩序尤其是依附农贸市场生存的马路市场作进一步调查摸底,剖析问题找准症结后进行整治,着力解决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责任不落实、环卫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以及经营自律、消防安全、卫生保洁、占道经营等重点、难点问题。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占道经营行为,坚决取缔马路市场,清除农贸市场内外“脏乱差”现象,力争达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要求。

三、组织机构

为更深层次、更富成效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特成立金宇街道农贸市场整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监督各项整治工作。

四、工作内容:

(一)整治对象:市场及市场周边

(二)整治区域范围:农贸市场内部区域;农贸市场四周行道,可供车辆行人通行的连接主要道路的通道,及在上述区域外、可视范围内依存于农贸市场的马路市场占道范围。

(三)整治内容:明确农贸市场内外部环境秩序整治的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消除私设摊位收费现象;配套完善内外部垃圾箱(房、桶、车)等环卫设施设备;清理内外部卫生死角、暴露垃圾、污水满溢等环境卫生问题;取缔农贸市场周边占道经营、倚门出摊、乱拉乱挂、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现象;拆除农贸市场周边乱拉蓬布、乱搭乱建等影响市容的各类违法建设;规范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秩序。

五、整治措施

1、杨锐副主任负责农贸市场四周行道,可供车辆行人通行的连接主要道路的通道,及在上述区域外、可视范围内道路的整治协调,陈道立副主任科员负责市场内的整治协调。

2、农贸市场必须根据区里的整治要求,在区商务局的业务指导下,配套完善内外部垃圾箱(房、桶、车)等环卫设施设备;清理内外部卫生死角、暴露垃圾、污水满溢等环境卫生问题,按行业标准做好整改升级。

3、义兴社区居委会、富兴社区居委会、竹林社区居委会、得胜沙社区居委会对农贸市场周边辖区内的居户和商户,再次加强做好“门前三包”工作,对乱停放机动车、电动车行为;乱摆摊占道经营的商贩;出店经营商铺进行宣传教育、劝导和配合街道做好整治。

4、城管中队负责对农贸市场四周行道,可供车辆行人通行的连接主要道路的通道,及在上述区域外、可视范围内依存于农贸市场的马路市场的占道经营、倚门出摊、乱拉乱挂、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搭乱建等影响市容的各类违法建设等进行整治和取缔。

5、环卫中队负责对农贸市场四周行道,可供车辆行人通行的连接主要道路的通道,及在上述区域外、可视范围内的路段进行保洁工作。

6、定人定岗管控进行劝导管理。由街道到相关社区挂点的领导干部和相关社区的干部负责对社区辖区内涉及的路段进行巡查,发现影响环境卫生的不文明行为及时教育劝导,教育劝导无效立即报告突击队及时处罚。

7、建立快速反应处置机制。成立以城管中队长任队长,联防中队长任副队长的,由24名城管队员和10名联防队员组成的快速反应突击队,对日常管理中出现的突发问题,开展整治大行动,实行严管重罚,不断营造整治力度升级的氛围,使环境综合整治深入人心,做到整治一个,巩固一个,导入长效管理一个。

8、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协调公安、交警、联防、工商、卫生、食药监、商务等组成联合执法组。对市场周边乱停放机动车、电动车行为;乱摆摊占道经营的商贩;出店经营商铺进行集中整治。

六、工作步骤

(一)第一阶段:调查摸底阶段(7月)

对农贸市场作进一步调查摸底,填报《市区农贸市场环境秩序整治存在问题调查摸底登记表》,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针对辖区内农贸市场制定相应的整治方案报市商务局备案。

(二)第二阶段:宣传发动阶段(7月上旬)

组织开展农贸市场环境秩序整治宣传周活动,利用悬挂横幅等方式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公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农贸市场环境秩序整治工作。

(三)第三阶段:集中整治阶段(7月至11月)

集中整治阶段,加大对农贸市场环境秩序的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市场周边的占道经营行为,坚决取缔马路市场。

(四)第四阶段:总结评比阶段(12月)

总结整治工作经验,做好迎接区里的检查评比工作,并确定下一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

建立保障机制

营商环境建设存在问题篇5

关键词:国际化;营商环境;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6-0154-02

一、“营商环境”的背景与概念界定

2015年《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中提出,要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创新转型为引领,以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主线,到2020年,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营商环境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开放环境、要素环境、设施环境、法治环境、政治环境等许多方面,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地区、多个领域的系统工程,系统内各部门、各地区、各领域并非孤立地存在着,每个方面在系统中都居于一定的地位,发挥着特定的作用,形成一个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和反作用的有机整体。

二、沈阳市营业环境存在的问题

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是经济新常态下解决沈阳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性问题和结构性问题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沈阳市当前的营商环境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行政效率相对滞后,还不适应行业与企业发展,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在一些领域依旧存在。二是沈阳市各区县(市)之间,城乡之间营商环境发展不均衡,康平、法库、辽中等相对偏远的地区营商形象与中心城区相比差异明显。三是沈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个别时期甚至超越生态底线。四是产业升级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配套设施与服务水平低。为推进沈阳营商环境建设,2016年12月6日沈阳市出台《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意见》。这当中,作为“资源消耗低,带动系统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产业和投资热门领域,沈阳市的旅游业将在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过程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发挥着更为关键的作用。

三、旅游主管部门在打造沈阳营商环境中的作用

《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共包括46条意见,其中明确规定旅游主管部门是责任单位有4条意见:第7条,实施“多规合一”改革;第20条,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第31条,健全多层次社会服务设施;第36条,发展多元包容城市文化。其他意见虽未明确指出旅游主管部门是责任单位,但也是间接相关,或者虽直接相关,但旅游主管部门并不是最主要责任单位,故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应在职能范围积极覆职担责,配合相关责任单位做好有关工作。

四、沈阳市旅游行业在打造国际化营业环境中的改革建议

结合《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和沈阳市旅游行业实际状况,针对沈阳市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实施“多规合一”改革。坚持旅游规划在“一个战略、一张蓝图、一个平台、一张表单、一套机制”下沈阳市与所辖各区县(市)的联动,在联动过程市级统一规划对各区县规划应起到指导、规范和约束作用,但不宜取代各区县(市)规划,应当发挥各区县(市)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同时,注重沈阳市在推动沈阳经济区旅游发展“一体化”,引领“哈、长、沈、大”旅游“一盘棋”中的先导和示范作用,注重旅游行业规划与沈阳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的协调与统一。

2.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在这方面,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应深挖旅游在入境服务与管理便利化细节,积极创新通关便利化政策和举措,为旅游企业和本地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强调依法治旅,重点推进旅游便民执法,国际化营商环境离不开法治化,区域旅游行业的法治化程度与水平决定旅游资源要素的集散和流向,从中也可以展现出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化程度,反映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J可度和信任度。旅游主管部门应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和“信用沈阳”建设对市内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旅游企事业单位宜建立动态监管服务体系,及时反映,及时处理,及时反馈,同时全面提升旅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开展全市旅游企业自愿承诺诚信经营活动,坚持“宽进”与“严管”相结合。

3.健全多层次社会服务设施。第一,通过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休闲化、延伸旅游上下游产业链,例如凭借沈阳市制造业发达的技术基础,鼓励和扶持企业结合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并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第二,基于沈阳市的区位及客源优势及旅游资源禀赋特点,以及建立东北亚旅游集散中心的政策导向,旅游业应当在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切实把旅游业培育成沈阳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市民日益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第三,应依托旅游行业龙头项目及重点项目为点,聚点以形成产业集群,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功能休闲化、旅游化,以旅游交通为轴,通过点轴渐进式发展最终促成全域旅游格局,打造沈阳市“传奇盛京,福运沈阳”的旅游文化品牌,并形成系列产品,增强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把沈阳建设为旅游强市和东北亚国际旅游城市。

4.发展多元包容城市文化。旅游行业是最具国际化和多元包容特征的窗口行业,在坚持国际化的同时,沈阳市旅游发展须考虑与本土多元文化特色相结合。国际化方面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先进做法、成熟经验,对接国际上的通行标准和惯例。推动沈阳本土文化与国内文化、国际文化全面接触,实现沟通交流与融合创新发展。同时,要注重沈阳本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况、注重本土区位、气候、生态环境等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细分市场,准确定位,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的精华和特色,促进旅游与农业、工业、体育、商业、文化等产业有机融合,通过“旅游+”和差异化战略,打造清文化、民国文化、抗战文化、工业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宣传面塑艺术、剪纸、东北大鼓、辽菜传统烹饪技艺、锡伯族民间故事、传统地仗彩画技艺等具有沈阳本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通过融入创意、创新模式等途径实施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提升城市旅游文化品位和品质。

五、结语

只有充分认识沈阳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有效结合沈阳市旅游发展的具体实际,以人为本,创新理念,加强协调,切实推进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沈阳市旅游行业才能在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借政策红利实现旅游行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意见[Z].2016.

[2] 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Z].2015.

[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Z].2009.

营商环境建设存在问题篇6

今年以来,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一号改革工程”的部署要求,专班紧扣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全局作用,凝聚服务经济发展合力,围绕理顺机制、强化监管、优化服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突破、精准发力,努力打造中国北方营商环境最优城区,为加快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构建良性发展生态。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双组长制”优势凸显。制定印发《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协调小组调整有关事宜的通知》,按照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双组长制”架构,理清各专班、专题组具体职责,推动形成区委统抓统揽、各层级各方面协同发力的整体格局。加强统筹调度,先后召开联席会、调度会10余场,对现存问题召集党政部门共同研究解决路径,确保国家和省营商环境评价、企业家满意指数测评等重点工作顺利进行。举办扩大更高水平开放助力营商环境提升专题“三述”评辩会,述实工作具体路数打法,现场收集部门和企业建议共21条。

(二)服务企业取得实际成效。省、市服务队进驻以来,专班主动沟通联系,建立协调联动机制,22个小分队深入基层、下沉网格,“点对点”菜单式开展政策宣传解读,“手把手”引领式帮助申报兑现优惠政策,截止11月份,收集包括“四上”企业、民营及小微企业的问题3486件,解决各类问题累计3473件,办结率达99.63%。组织部门接到拜访会见重点商协会8家,召开座谈会3次、工作推进会5次,多家省级商协会与市北达成合作意向。+

(三)惠企助企政策密集出台。协助区委、区政府制定《建设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城区的指导意见》,配套印发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76条,并在今年企业家大会上公开。参与制定“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19条”“人才高地建设六大工程20条”“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展现市北优化营商环境的信心和决心。组织起草《关于促进全区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方案》,完成异地商会、街道商会社会团体登记,社区商会、网格商会试点陆续展开。制定完善鼓励商协会发展政策,国际商协会中心论证方案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四)专题调研有序推进。依托“党群e家”平台开展线上问卷调研,收集有效问卷5180份,梳理汇总企业需区政府帮助解决事项80余个,意见建议150余条。采用面对面、点对点方式,到街道、部门实地调研9次,收集意见建议50余条,及时掌握推进中存在的痛点堵点。邀请国家发改委法律顾问来我区座谈交流,专家详细解读了世行标准、国评标准内容,并结合我区实际给出专业化指导。组织部分单位、街道赴深圳市、上海市考察学习,实地了解非公党建、企服中心建设、审批流程优化等情况。开展创新课题研究工作,完成探索设置营商环境综合性服务机构总结报告,为上级决策提供有益参考。积极参与全区“创新突破”金点子活动,依托第三方机构助推涉企政策集成创新建议成功入围。

(五)营商氛围逐渐浓厚。建立定期调度制度和信息收集报送制度,注重选树在招商一线、服务一线的事迹典型,累计编发营商环境专报3期。加强新发优势总结推广,作为六个区县之一,我区成功入选全省首批优化政务服务工作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调度会上进行分享。

二、2021年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突出流程再造,狠抓落实再提效。把前期好做法好经验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规范问题收集、部门办理、及时反馈、挂账督办、跟踪评价的工作机制,形成“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的闭环模式。一是实施营商环境问题调研常态化,做好数据分析、评估,动态掌握影响营商环境建设的关键问题。二是借助“党群e家”平台,推动资源力量向网格延伸,利用紧邻企业的优势,加快涉企问题解决,有效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安全感。三是探索建立区人大、区政协及公检法机关与企业常态化联系制度,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民主监督视察、专题调研和人大建议案、政协提案办理等的重要内容,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四是定期调度、研判、督导,将营商环境指标纳入“大督查”范围,跟踪《指导意见》及重点任务清单办理落实情况,确保既定目标任务高质量推进。

(二)搭建平台载体,政企互动再畅通。一是结合事业单位改革,统筹推进营商综合性服务机构,加强营商环境工作网络和工作力量配备,打造政企对接统一出入口,提供多端口“集成式”服务。绘好“政策图谱”,打破政策信息“孤岛”,推行信息共享和互联共享试点,使各项政策感知更及时更全面,让企业看得懂、算得出、报得顺、拿得到。二是按照区委二届十次全会精神,组织召开重点部门和部分企业会议,研究讨论营商环境创新的方向性目标措施。举办政企对接会,深入了解异地商会、基层商会、重点企业等建议,顺应市场需求把握发展新机遇。三是推动国际商协会中心建设,制定引进奖励办法,鼓励商协会依法设立专业化招商公司参与“双招双引”;建立引入和退出机制,定期评估入驻商协会的贡献度、影响力,对长期不发挥作用的予以劝退。

营商环境建设存在问题篇7

根据两委办工作要求,现将营商环境建设局近期重点工作汇报如下:

一、扎实推进“一网通办”工作,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为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认真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的有关工作要求,新区营商局精心组织、迅速行动,切实抓好“一网通办”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网办率在三周内由6.8%提升至95.20%,排名由全市倒数第二升至全市第一。

一是领导亲自督办推进。6月10日,新区召开推进一体化工作会议,管委会分管副主任XX对“一网通办”工作进行具体部署。6月13日,李鹏宇书记主持召开提高网办率专题会议,要求各部门提高认识,立即组织精干力量,全力推进“一网通办”工作,务必在8月15日之前实现网上可办率达到90%以上。二是实行日调度机制。专题会后,新区实行网办情况日报制度,新区管委会副主任xx、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xxx亲自与市营商局沟通,市营商局每日推送新区各单位在省一体化平台中的事项清单,新区营商局将结果发至各部门对照梳理网办事项,做到事项底数清楚,网办情况明晰。三是将未有系统办理的事项纳入新区行政审批业务处理系统。新区营商局要求各部门认真梳理对照,将未有系统办理的事项纳入新区审批系统,填报《纳入新区审批业务处理系统事项统计表》、《审批业务处理系统事项指南登记表》,营商环境建设局指导各单位对照《新区审批业务处理系统培训手册》标准填报、录入办事指南。四是实行约谈机制。6月19日下午,管委会副主任郑煜对网办工作进展缓慢的民政局进行约谈,指出该单位在推进“一网通办”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下一步工作重点和目标。五是倒排工期推进。按周倒排工期,拉出时间表,制定提升网办率的工作目标。六是适时分析调度。郑煜副主任每天到营商环境建设局了解各部门网办情况,及时分析未实现网办的原因,并研究解决办法。七是严格督办,力求将工作抓实。要求各单位认真检查核对省一体化平台事项认领和网办情况,做到实事求是,严禁弄虚作假。

二、切实做好营商环境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

为深入贯彻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各项要求,落实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以及全省、全市营商环境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精神,新区于7月2日下午召开金普新区营商环境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全区各部门各单位108位分管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营商局副局长xxx就《金普新区营商环境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方案》进行了解读,该方案要求各部门围绕窗口服务质量不高问题、企业群众“办事难”问题、企业负担重、制度性交易成本高问题、营商环境投诉问题办结率低问题四个方面18项整治任务认真自查自纠,主动整改,切实发现问题整改到位。要求各部门要把开展专项整治同落实“放管服”改革各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整治实效。要求各部门着力改进和优化执法方式,强化“双随机、一公开”,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把控自由裁量权,确保专项整治取得常态长效。要求各部门要发挥主体责任,对照专项整治工作任务,认真自查自纠,切实把存在的问题找准找实,能马上整改的要立行立改,需要长期推进的拿出整改计划限期办结。专项整治工作将以“日报告、周调度”的制度形式,督促整改落实,直击问题重点,进一步提升振兴营商形象。

三、抓好政府失信专项整治工作

四、机制体制改革后加强政务服务窗口建设

按照市委和新区党工委领导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的批示要求,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机制体制改革后加强政务服务窗口建设,优化体制机制流程,抓好审批流程再造工作。

一是对标上海找差距。5月22日至5月24日,营商局局长带队先后赴上海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沈阳沈抚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和平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进行学习调研,对标先进地区,我区在“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窗受理、企业开办时间、大厅软硬件设施、管理考核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二是计划实行“一窗”分类受理。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8〕45号)文件要求。基于行政服务大厅各窗口工作人员工作业务旱涝不均和服务对象因排队办事叫苦不迭的现状,机构改革后,营商局计划推倒中心原有的物理空间布局,化零为整,实现“一窗”分类受理,将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7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变一个部门事项的一窗受理为多个部门事项的一窗受理。如果条件成熟,建议管委会学习借鉴银川审批服务模式,整合目前碎片化存在的行政服务大厅和各类专业大厅,以“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人性化、现代化”为目标,真正实现“推开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

三是对行政服务大厅软硬件进行全面更新。建议管委会投入资金,对行政服务大厅进行一次彻底的软硬件升级改造,实现政务服务信息化、智慧化、便民化,与金普新区的战略定位和国家赋予的功能相匹配。

营商环境建设存在问题篇8

今年1月17日,在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所作的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辽宁省发展还存在投资营商和人才环境亟待改善等问题。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重要的动力源泉。辽宁省在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上做了哪些工作?2017年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求发在接受《小康》记者专访时强调,辽宁省委、省政府将2017年确定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全力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

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建立长效机制

《小康》:辽宁去年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陈求发: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省委、省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省委书记和省长亲自担任组长,统筹组织协调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各市、各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构,确保组织领导到位。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下放356项省级职权,放权力度位于全国前列。14个市都组建了行政审批(服务)局,将多个部门的审批权集中到一个部门。省(中)直40个单位422项审批事项进入省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审批时限压缩50%以上。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我们对14个市、41个县(市)区、55个行政审批大厅和窗口服务单位,集中开展了明察暗访。分行业、分区域组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征求意见建议。协调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对全省1044户企业进行问卷调查。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先后进行了7批次专项整治行动,涵盖了投资、审批、营商及政务服务等多个领域。各市举一反三,也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了一批久拖不决的问题。

三是强化追责问责。针对一些地区和部门专项整治行动中解决不彻底、方案不合理和需要进一步推进的案例,我们对各地区、各部门整改情况进行检查、抽查和“回头看”,督促尽快解决。对破坏营商环境问题一查到底,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如沈阳市在全省公安系统专项整治行动中查处典型案例2件,处理相关责任人25人,其中免职5人。锦州市通报14起典型案例,处理7人,其中1人被免职,2人被调离岗位。

四是畅通监督渠道。我们建设了“辽宁软环境在线”平台,开通了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在平台上营商环境建设相关文件和动态信息;建立营商环境监督员制度,聘请了10名不同行业的企业家代表为营商环境监督员,同时认真受理网络投诉举报,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在著重抓好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还出台了《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建立长效机制。

经过这一个时期努力,我们在营商环境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辽宁营商环境建设与中央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与不足。对此,我们正视问题,不回避矛盾,正在下大力气改进。

优化营商环境要落实好“八个凡是”

振兴 通过优化营商环境,辽宁省将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

《小康》:辽宁为什么将2017年确定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的目标是什么?落实《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关键点有哪些?

陈求发: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提出了“四个着力”的要求,其中的第一条就是要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去年还专门就东北地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为了把“四个着力”要求和这一重要批示精神落实好,辽宁省委、省政府把2017年确定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我们希望通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着力构建开放包容、互利合作、重信守诺、亲商清商、尊商护商的营商环境,打造“诚信辽宁”,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

落实好《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关键点,就是把“八个凡是”的要求落实、落细、落到位。这“八个凡是”就是:凡是与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的规章、文件一律清理、修改或废止;凡是没有法定依据的审批、审查、投资限制、资格认证、中介服务、行政收费一律取缔;凡是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准入门槛一律破除;凡是限制民营企业、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市场的各种壁垒一律拆除;凡是政府依法作出的书面承诺,必须按期兑现;凡是对企业进行的执法检查,必须制订计划、经过批准、公开公告,不准随意处罚;凡是企业和群众对损害营商环境的举报投诉,必须在七个工作日内书面答复;凡是违反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行为,一律追责问责、严肃处理,并公开曝光。

《小康》:请问辽宁怎么确保这一系列政策举措落实到位?

陈求发:为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政策举措落实到位,我们建立了考核评价机制,完善了责任追究制度。

一是将营商环境建设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二是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完善内部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工作制度。

三是建立健全受理损害营商环境行为的投诉、举报制度。设立投诉、举报信息网络平台,并在官方网站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和信箱,接受投诉、举报。凡是企业和群众对损害营商环境的举报投诉,要按照法定时限做出书面答复,法律没有规定的,必须在7个工作日内书面答复。

上一篇:新型工业化的特征范文 下一篇:新型工业化特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