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害防治治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8 17:05:39

虫害防治治理方案

虫害防治治理方案篇1

【关键词】林业技术;病虫害;防治;方案

中国疆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大,森林面积占土地比例较大,但影响我国林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病虫害的爆发。病虫害现象在我国森林中比较常见,这种病虫害爆发时间非常迅速,破坏力极大,传播速度较快,使森林植被不能正常生长、生存,严重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所以,如何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当前林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要提高重视,重点关注林业技术的研究,促进我国林业发展。

一、我国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现状

(1)缺乏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规范。我国现阶段的病虫害防治手段较为落后,与国外先进的手段和技术相比,在工作规范、工作手段和流程中都较为欠缺,没有借鉴学习国外的防治经验,在国内还是以喷洒农药为主,没有取得较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农药的药量与防治病虫害的效果之间有直接的联系,会影响周围的环境。我国目前没有明确规定的农药使用用量,在使用农药时中乱用、滥用,缺乏规范性以及科学性。农药使用用量过多时,农药中的有害成分威胁着周围植物的生存,造成环境污染,这与防治过程的初衷相违背;如果农药用量较少,就无法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2)工作人员没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素养。在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时候,需要对森林植被、病虫害种类、和对植物的类型、生长环境等理论知识有较深的研究,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这就要求了工作人员对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专业素质较高。目前,在我国缺少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具备专业技术和素养的人员较少,缺乏一定的专门培训机构,许多从事林业的工作人员缺乏专门的培训,在工作中缺乏相应地专业知识,不能够对森林的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来提出防治措施,所以在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时候,没有充分的理论知识支撑,使得病虫害防治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二、如何推进林业技术的提高核病虫害的防治

(1)合理规划森林,加强造林能力。森林植被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最为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在进行造林工作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树木所适合的生长环境的差异性,来确定不同的造林方案,对地域条件进行充分的分析,考虑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等因素来制定最适宜的种植方案,利用较好的种植技术来实现造林,并与当地环境条件相符合。在病虫害严重的地区,可以适当引进抗病虫害较强的树种,改善当地原有抗病虫害不强的植被,推进树木对于病虫害的防疫能力。在造林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植被间距、种植方法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选择不同树种交叉种植来促进整个森林结构的抗病虫害能力,充分发掘可种植的空间,通过这些举措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控制农药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2)建立信息化森林管理系统。为了更加有效的推动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关注林业管理的现状,混乱的林业管理会引发较大规模的病虫害,并导致病虫害发作时间频繁,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一系列的森林管理系统,加强对林业的管理监督,能够及时的发现安全隐患,采取及时有效的方式来控制病虫害的扩散,大大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确保森林的健康环境。

(3)选择生物防治手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生物防治手段是一种较为先进科学的方法,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并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相较于传统的农药防治方法来说,有许多优点,改善了传统农药防治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该加强生物防治法的使用程度,推广开来,实现防治病虫害工作的理想成果。这种新型的生物防治方法就是按照生物链的关系,在自然界中利用林木害虫的克星,通过自然界一定的规律,对病虫害进行消灭和控制,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际的环境来控制天敌的数量,防止出现新型的污染和病虫害。

(4)推进生物农药的使用。生物农药不同于传统的以化学成分为主的农药,不具备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并且在长期使用下也不会使病虫害产生相应地抗性,因为这种农是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病虫害的天敌进行防治。传统的农药不能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使得森林防治工作效果越来越差,防治工作越来越难,而选择生物农药之后,可以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效,还避免了病虫害产生抗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病虫害的防治方面,应当合理规划森林,加强造林能力、建立信息化森林管理系统、选择生物防治手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推进生物农药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林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甘家兵.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方案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10:191.

[2]党潘飞,王.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方案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18:119+153.

[3]黄治华,曹茂军.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方案研究[J].南方农机,2015,04:51-52.

虫害防治治理方案篇2

一、领导重视、目标明确、责任落实

1、全面落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责任制。今年实行“双线目标管理责任制”,2、乡政府与各村队领导签订《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其纳入全乡综合考核中,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与年终工作业绩考评相挂钩。有力地促进了各级领导抓森防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做到层层分解、逐级落实。

2、领导重视是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关键。在今年林木虫害防治工作中,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召开森防会议,研究安排部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乡人民政府多方筹措防治资金、药品,在人员、资金等方面不断加大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支持,从而保证了我乡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了防治实效。

3、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工作,变森防软任务为硬指标,切实发挥林业部门职能作用。在全乡各村队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严 格实施《责令限期除治林木病虫害通知书》制度,严把质量关,狠抓落实,对达不到防治效果和要求的,要求重新防治。对防治不力的村队上报政府,进行通报批评,限期除治,真正做到了组织得力、责任到位、效果明显。

二、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工作

三、依法检疫、严格把关

加强苗木检疫执法力度,严把造林所用苗木的检疫关,为防止危险性病虫传入我乡,根据春季造林苗木质量要求,做好苗木检疫工作。在苗木检疫过程中,我乡森防人员严格按照《林业植物检疫人员检疫执法行为规范》认真履行法定职责,认真执行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和种苗“两证一签”,严格按法定程序办理各项检疫事宜。坚决杜绝推托不检疫的现象,对疫苗、冻死苗、弱苗不予发证,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苗木不准出圃,坚决杜绝带病苗木进入造林现场。

四、认真开展“森林病虫鼠害中心测报点”工作,做好预测预报,有效指导防治工作

2、按

时上报各类数据材料,根据“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工作要求、按时向县局森防站上报:森林病虫鼠害发生表、森林病虫害防治表、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等,为上级部门指导病虫鼠害的测报、防治提供准确数据。

3、切实做好测报档案收集整理,根据“森林病虫鼠害中心测报点”建设工作要求做好各类材料、报表和档案管理,对主要病虫做到一虫(病)一档。分别建立了“春尺蠖、鼠害和兰叶甲”专档,专人负责,资料完整、规范。

五、及时开展林业食叶害虫无公害防治,切实做到有虫不成灾

1、 5月9日 ,我乡春季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正式开始, 5月9日 - 5月12日 ,全乡都积极行动起来,抓住春尺蠖幼虫3龄以前的有利防治时机,及时开展喷雾防治, 5月13日 全乡春尺蠖防治工作基本结束。为使全乡森防工作取得实效。

2、2012年我乡林业有害生物实际发生面积为36亩,其中:春尺蠖19.6亩;同病虫新防治面积36亩,防治率为100%,食叶害虫无公害防治率为100%,无成灾面积。

六、认真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黄斑星天牛疫情的调查

1、 为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黄斑星天牛的调查,防止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按照县局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黄斑星天牛疫情的调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要求,我站与工作人员签定了黄斑星天牛的调查工作责任书,明确调查工作任务、责任,在8月下旬我林业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一次黄斑星天牛疫情专项调查工作,共对5640亩地进行了普查,其中重点普查区为456.5亩,一般普查区为1288亩,未发现有黄斑星天牛疫情。

七、2011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安排

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继续做好《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和防治知识宣传,加大技术指导和防治示范力度。

2、认真做好森林病虫鼠害中心测报点”工作,进一步加强我乡主要病虫鼠害的监测。 

3、全面开展林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工作,坚决做到检疫率100%。

4、及时开展林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综合防治技术、蛀干害虫防治技术等,食叶害虫无公害防治100%。

5、按照地区《新疆黄斑星天牛治理总体方案》的通知要求,认真做好黄斑星天牛的调查、监测工作。

6、进一步抓好林业站的站务建设,及站内森防软、硬件建设。

xx乡林业站

虫害防治治理方案篇3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7.048

1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意义

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复杂多变,林木种类繁多,所以病虫害的种类也相对较多,在一年四季均有发生,病虫害的发生给林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甚至导致整片的死亡,影响林业的发展。所以有效防治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要认真研究自然、气候、林木品种、林业生态结构、病虫害的种类以及发生规律等多方面因素,加强林业管理,综合各种因素制定系统的、科学的防治方案。在具体的防治过程中,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力求把病虫害控制在未发或初发阶段,避免大面积爆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林业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落实,确保林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发展。

2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

林业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足以导致林区的林木大面积毁灭,使林木受损,破坏林业生态,使林木种类失去平衡,破坏林区环境。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必须要对病虫害的产生原因、发生规律及危害后果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进行详细掌握,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针对性的防治,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保护林区,并促进林区的可持续发展。下面以松树林区常见的松材线虫病的防治为案例进行研究,希望为林业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2.1松材线虫病的危害程度分析

松材线虫病主要是发生在松树上的一种病虫害,一旦发生就会对松树的生长产生严重的危害,主要通过松褐天牛进行传播,松树染上此虫害后,先是叶子慢慢失去光泽,然后叶子慢慢变黄或红褐色,一般松针当年不会掉落,但树脂慢慢减少,最后导致针叶干枯死亡,由于叶的蒸腾作用受到影响,大量针叶出现死亡,最终导致整株树木死亡,而且一旦发生会出现林区整片受害,损失惨重,必须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加以预防。

2.2松材线虫病的发生规律

松材线虫病比较多发于温度较高、海拔相对低一些而且环境比较干燥的地区,随这些条件的增强病害程度也越发严重。此虫害的发生一般都集中在每年的5~10月,从每年的5月份开始便渐渐发生,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松材线虫的侵害会越来越重,一般在10月份时达到侵害的高峰期,大量的树木会出现死亡现象,夏季气温升高到25℃的时候,此病虫害扩散达到最严重期。

2.3林区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对策分析

2.3.1加强病虫害的动态监测与控制 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对林区病虫害的发生进行信息化控制,做好动态监测工作,对整个林区进行划分,建立合理的动态监测点,加强对松材线虫病的调查工作,进行数据采集和更新,认真分析和总结历年来此区域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对此地区的松线虫的发生进行详细的掌握,比如发生的程度,扩散的面积及病死树的数量等都要进行充分的了解,通过建立动态的监测报告制度来对此地区的病虫害进行动态监管,因地制宜制定预防和控制方案。

2.3.2强化林区的病虫害管理 林区的管理重点是控制传染源头,避免病虫害从病死植株向正常植株进行迁移,所以对于一些染病树木要及时进行间伐,然后采取无害化处理,避免这些病死树木上的虫卵、幼虫、成虫进一步扩散导致疫情的不断扩大。对于病死植株,一定要从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在运输环节、核销环节、处理环节都要严格把关,认真做好处理工作,避免非法经营与贩卖病死木材以及其木质包装材料。如果必须要进行运输,则对于病死植株的运输过程中要制定规定路线同时要配备专人负责,到达指定地点后进行统一处理,每个环节都要有记录,由哪运出,运到哪里,如何处理都必须有档可查,在病死植株核销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相关的调查报告以及实际情况进行核销,严控病死植株的管理,全程进行监督,避免随意使用和丢失。

2.3.3生物防治措施 一方面是利用虫害的天敌来灭害,另一方面是通过激素以及其他生物提取物来达到影响虫害的生育特性,从而达到消灭虫害的目的,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防治虫害的方法,因为在防治过程中,不用化学药剂,所以不存在对环境的污染,在采用此方法时要注意做好天敌的保护工作。

2.3.4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方法是在其他方法都不能有效对虫害进行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才采用的一种方法,主要是能过喷施化学药剂来达到灭虫的目的,在实施时要注意农药的用法和用量,尽可能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使用时要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及对天敌的伤害。

2.3.5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措施,通过各种简单的机械物理技术,来实现对林业虫害的防治作用。其次,可以利用虫害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进行诱杀。再有通过加强种子的消毒处理,加强树木的管理,提高抗病力。也可以通过高温的物理手段,消灭林叶害虫病菌,防止病虫害的扩散。

3结语

林业病虫害的有效控制是确保林业生产正常进行,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研究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特点,综合各种因素,制定可行的防治方案,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程度,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措施,确保林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促进林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虫害防治治理方案篇4

关键词:林业 病虫害 东北地区

前言:林业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需要研究人员从实际入手,分析现有情况与问题,并对其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如何进行无公害的防治,如何以最少的花销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本文对此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希望相关研究人员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够将研究成果付诸实际,并在实际生产中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做出更多的研究。

1现阶段东北地区林业病虫害发生主要原因

1.1林区结构单一,对病虫害抗性差

传统的林业经济主要依靠木材生产,人们过于看重林木的速生丰产,大面积的人工林树木的品种单一导致抗害能力降低,林业病虫害检疫工作与人工造林工作的严重脱节,造成了外来病虫害的生态入侵,加重了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结构单一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相对薄弱,因此在林区的生产中,一旦出现传染性相对较高的病虫害,对导致相当广域的林区发生同样的灾害,给实际生产带来了极大困难。

1.2不合理的营养供应方法

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会杀死不少有益生物,并且害虫会逐步产生抗药性。因此,滥用农药制剂极易破坏林业生态系统,使林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东北地区林业防治工作相对滞后,相应观念也相对落后,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观念,以至于营养观念不合理。人们过于看重林木的速生丰产,而极大忽略了营林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没有做到因地制宜,以至于林区的营养供养不均衡、不稳定,生物多样性在森林中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结构的不完整使得天然森林对病虫害自然抵御能力降低,给病虫害以可乘之机。

1.3防治体系不完整

由于观念问题与经济限制,东北地区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状态,未切实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导致相应的体制不健全,给防治病虫害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由于经费限制使东北地区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还不健全,有关基础建设滞后,工作设施与方式滞后,监测预报环节比较薄弱,从发现到采取措施的周期过长,使得病情蔓延相对较快。林业工人的相应应对经验不足或重视态度不够端正,导致病虫害发现较晚、响应较晚、实施措施较晚,以至于病虫害往往都比较严重。

2针对现阶段病虫害提出的应对方法

2.1多样化的林区安排

引进昆虫天敌,达到防控虫害的作用,同时还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确保林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或者引进益鸟,通过鸟类防控病虫害,如啄木鸟、灰喜鹊、山雀等。因此,如条件允许,应提倡采用绿色环保的生物防治。同时还可以实施多样化的林区种植方法,合理栽培多种多样的树种,形成一定的生物动态平衡体制,以形成相应的保护体制。或者采用相对高级的微生物防治措施,微生物防治相对环保且防治强度高,可持续性强,在东北地区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例子。也可以利用化学药剂综合防治这是目前一种较为常见的做法,同时对于部分严重的病虫害该方法的防治效果较好,但是在实际的林区生产中,大量的化学药剂使用并不利于多样化的林区安排,所以在实际生产中还是要以生物防治为主要措施。

2.2科学的营养方案

林区营养过剩会带来一系列的弊端,科学的营养配置方案一直是林区科研人员的研究课题。不同地区、不同树种的营养方案有很大的不同,在实际生产当中要把握东北地区黑土地的营养特点,充分利用东北黑土层的高营养特点,合理配置营养资源,正确配比氮磷钾的比例,形成科学、可持续的营养供给,并形成动态的营养监视体制,随时调查林区营养的当前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对营养素进行相应的增加或减少,来保证林区资源的合理配置。

2.3建立相对完善的防治体制

严格检疫工作程序,防止病虫害的生态入侵,重点是加强产地防疫和合理管理,要把森林害虫和森林培育结合管理,依照林木的生长日期和特点进行适当的砍伐。同时要把握东北地区林业生产特点,抓好对林木的检疫环节,避免各种危险性病虫传入当地,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相应打击。同时相应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建设,提高治病防病能力,不断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治体制。让护林人员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上级管理部门及时作出相应的管理方案,及时对病虫害问题作出响应,并实施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

3.结语:林业病虫害给我国林业生产带来了巨大影响,也影响我国林区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进度,研究人员应充分重视东北地区林区的现有条件,并对研究方向随时做出调整,林区工作人员也应该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及时的做出相应调整,为我国林业生产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梁亦肖.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改善林业生态环境[J].现代园艺2012(15):76.

[2]郑天翔.绿化林业病虫害预警体系的构建与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9):151-152.

[3]张慧敏.试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思考与探讨[J].现代园艺2012(22)150.

虫害防治治理方案篇5

近年来,随着气候、环境、种植结构、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的变化,我县水稻病虫害呈逐渐加重趋势,给粮食稳定丰收带来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迁飞性害虫连年严重发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大发生频率由上世纪80-90年代的3-5年一次,上升到平均每两年一次,发生面积分别达到25万亩次和17万亩次以上。二是二化螟等钻蛀性害虫成逐年加重趋势,年发生面积达到18.9万亩次,比上世纪90年代增加33%。三是稻瘟病流行频率增加,年发生面积14万亩次,比上世纪90年代增加约42%,特别是*、05年的水稻穗颈瘟,造成一些地方水稻大面积绝收。四是水稻条纹叶枯病死灰复燃,年发生面积达到20万亩次以上。

针对上述情况,各乡镇、各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采取措施,把水稻病虫害防治作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措施来抓,有效控制了病虫危害,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也应当看到,有的地方水稻病虫害还没有得到很好控制,甚至出现了区域性大暴发,这既有自然气候的作用,也暴露出了一些乡镇和部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准备不足。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往往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忽视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常常是等到出现病虫害后才回过头来反思,研究解决办法,没有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没有把握生物灾害的发生规律,导致病虫害防控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二是技术准备不足。农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防控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系统的跟踪研究。要求我们不断研究气象、环境、耕作、栽培等因素变化与生物灾害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病虫发生和危害规律,集成和应用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控技术。然而,目前,我们对机械收割、免耕栽培、秸秆还田等措施可能带来的植保问题以及台风频繁发生对稻飞虱迁飞路线和发生区域的影响,还缺乏对策措施和前瞻性研究。

三是应急准备不足。20*年褐飞虱大暴发和穗颈瘟大流行,社坛镇大堡片水稻大面积绝收。就其原因主要是监测预警机制作用发挥不够,特别是监测预报不到位;有的地方虽然监测到了,但信息上报机制不健全,没有引起足够的警觉重视和进行相应准备。褐飞虱暴发初期,一些地方防治指导和宣传没有跟上,农民不知道如何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大暴发以后,各级政府组织农民进行全面施药防治,出现了有效药剂供应不足问题,有些地方急于把稻飞虱压下去,又出现了重复用药甚至滥用药剂问题。这反映出我们应对重大生物灾害暴发的机制不健全,信息传递、应急动员、资金和物资储备等各项应急准备工作没有到位。

今年,我县水稻生产采取了一些新的增产技术,全县水稻生产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气候条件等原因,水稻病虫害严重发生的可能性很大,预计发生面积142万亩次。由于5月份的几次暴雨天气,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从南方提前迁入我县,三建、龙河、江池、武平等乡镇田间虫量剧增。迁入时间早、数量大、峰次多,平均百丛虫量是去年同期的21.6倍,最高达405头/百丛,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认清水稻病虫发生和危害形势,站在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水稻病虫害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二、着力抓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几个关键环节

今年的粮食生产要实现恢复性增长的目标,必须扎实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力争使迁飞性、流行性病虫不大面积暴发成灾,力争使迁飞性、流行性病虫不大面积暴发成灾,其他病虫不大面积扩散危害,单个重大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重大病虫为害损失率总体控制在5%以内。防治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一个方针”、贯彻“两个理念”、突出“三个重点”、搞好“四个结合”。“一个方针”,就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两个理念”就是进一步贯彻“公共植保理念”和“绿色植保理念”。要充分认识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公共服务性质,采取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控制、物理诱杀等综合措施加以防控。“三个重点”就是突出水稻病虫防治工作的重点对象、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四个结合”就是系统监测与群查群报相结合、源头防控和区域治理相结合、专业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应急防治与综合防控相结合。为此,要着力抓好几下几个关键环节:

第一,要抓好宣传引导。各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科技赶场、印发资料、出动宣传车和召开现场会、院坝会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今年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流行趋势和防治要领,引导农民及时防治、科学防治、有效防治。做到“四个到村到户”,即:认识问题的解决要到村到户,防治技术的培训要到村到户,防治工作的指导要到村到户,防治所需资金物资的解决要到村到户。

第二,要抓好监测预报。今年病虫害防治的重点是“两迁”害虫(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螟虫和稻瘟病等重大病虫害。县植保部门要加强病虫害发生的长、中、短期趋势预测,及时病虫情动态。各乡镇农服中心要确定专人,认真开展病虫情普查工作,定期向县农业局上报普查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积极发展群查群报,建立群众监测点,通过知识宣传和采取测报激励措施,鼓励农民群众监测和报告病虫发生情况,力争早发现、早预报、早防治,把病虫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

第三,要抓好技术指导。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改善作物生态环境、合理施肥管水等农业防治措施,全面推行科学防治。一是要开展好田间技术指导。各镇农技服务人员要深入农村基层,深入生产一线,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开展防治工作。要不厌其烦地向农民讲解防治技术,做到指导到田头、服务到田头,将防治技术送到千家万户,为大面积防治工作的及时开展提供技术保证。二是要抓好示范片防治。县农业局要加强防治专业队伍建设,提高防治组织化程度。重点抓好高镇、十直、社坛三个市级科技兴粮示范镇的病虫害防治。各乡镇要重点抓好粮食高产示范片病虫害防治,通过以片带面,促进全县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三是要引导科学合理用药。从稻田生态出发,采取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控制、物理诱杀等综合措施,选用低毒高效农药、先进施药机械和科学施药技术,保护病虫天敌和生态环境,减轻农药残留和药害,尽量避免水源和面源污染。四是要掌握好防治关键时期。稻飞虱的防治关键时期是孕穗期施药预防,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关键时期是3龄前(即卷叶初期)施药。稻瘟病的防控重点环节是孕穗末期(破口初期)至齐穗期,主要预防穗颈瘟发生。对于水稻螟虫,要在螟卵盛孵期内,以正处在孕穗期的水稻为防治重点,抓住破口初期,及时施药防治;稻曲病的防治关键时期在水稻破口前5至7天。

第四,要抓好统防统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等水稻重大病虫害具有种类多、早期症状不明显、流行速度快、发生地域广等特点,如果到爆发流行时再防治,已错过防治最佳期,其防治的专业性、技术性、时效性都很强,农民一家一户难以有效开展;同时,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外出,病虫害防治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科技含量下降、施药技术落后、农药利用率低、防治效果差、残留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以企业、农村科技示范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为依托的多元化、专业化防治组织,在政府和农业部门的统一组织指挥下,在重大病虫暴发前,全面开展预防性的统防统治;在区域性暴发时,及时开展应急性专业防控,解决一家一户难以按统一时间、药剂、剂量开展病虫害防治的问题,防止出现你防我不防、一户漏防危害四邻的情况,控制病虫害进一步传播扩散。

三、切实加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各乡镇要成立政府领导牵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水稻病虫害防控指挥机构,加强组织协调,增加投入,落实防控措施。要加强病虫监测动态信息交流,建立健全病虫害测报信息上报制度,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从6月初到8月底,要实行值班制度,每周上报一次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发展趋势和防治情况,特殊情况要随时上报。各乡镇、相关部门要制定水稻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应急预案,做好应急防控准备。要建立病虫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凡因病虫防治工作不力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要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和物资储备,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药和虚假广告的违法行为,针对当地主要病虫及其发生特点,搞好高效对路药剂的生产供应和余缺调剂,确保主要病虫防治季节主治药剂不脱销断档,确保防治工作及时有效开展。农业部门要在水稻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牵头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对病虫害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机制、资金物资、技术措施、专业防治等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县政府将予以通报批评。

四、关于当前的其他几项工作

一是农村沼气建设。今年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共涉及12个乡镇58个村,要建设农村沼气池“一池三改”配套建设示范户6837户。去年12月15日,县上组织召开了农村沼气建设动员大会,现在时间已有半年了,但实施进度很不理想,全县12个乡镇实际安排沼气建设仼务6719口,农户自筹资金上交1539户/口,占任务数27.91%,己完成建池465口,仅占下达任务的6.92%。就其原因,主要是领导重视不够、宣传发动不充分、示范现场推动不力、考核机制不健全。下一步,各乡镇要着力调整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要强化对农村沼气建设的考核,实行重奖重惩,调动工作积极性;要集中精力抓示范点工程建设,督促落实项目区的村社干部、党团员和工作人员的亲朋好友带头按“一池三改三结合”标准建好沼气,典型引路,点面结合,大力推进建设进度;要落实责任,定人、定岗、定责、定村、定任务,集中领导、人力和时间,汇战6个月,确保任务全面完成。

二是水稻良种推广补贴工作。农业部、财政部今年在我县实施水稻良种补贴项目,每亩水稻给予15元的良种推广补贴,各乡镇要切实做好相应基础工作,严格执行补贴政策。一要明确补贴范围和对象。凡县内种植水稻的农户,都能得到相应的补贴,补贴面积按原农业税计税面积内实际种植良种水稻面积计算,非水稻种植田均不在补贴范围之内。凡在补贴范围内的水稻种植者都可得到补贴。对于水田承包人转租给他人种植水稻的,鉴于承包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同时考虑可操作性的问题,我县确定补贴直接兑付给承包人,由土地承包人与水稻种植人自行协商解决补贴金额。二要统一统计口径和程序。水稻良种推广补贴资金由村(居)委会按补贴对象逐户登记填表,交补贴对象签字确认后在村委会或村集中活动地张榜公示。公示内容包括补贴项目、补贴对象的姓名、补贴面积和补贴金额等,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政府农业部门审查,送财政所复核后由乡镇政府报县农业局种子站,县农业局、财政局核实汇总后上报市农业局、财政局备案。各乡镇不仅要上报本乡镇各村组的数字,还要按照属地原则负责统计好本辖区内农场、林场等单位的水稻面积,并在统计表内备注说明。比如兴义镇要统计好*县农场的水稻种植面积,以免漏报。三要严格时间要求。各乡镇在6月20日前完成水稻良种推广补贴分户申报、公示、统计工作,在6月25日前各乡镇汇总同时上报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纸质文件的数据要由主要领导审核签字,并加盖公章,报县农业局种子站。县农业、财政部门要及时汇总、会审,上报到市农业局、市财政局。根据市上统一要求,最迟在9月底以前由县财政通过发放金融机构(我县确定由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发放机构),将补贴资金直补给农户,完成补贴资金兑现工作。各乡镇要认真组织,从乡镇财政所和农服中心抽调人员4名,落实经费,过细从严的开展工作,保障国家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虫害防治治理方案篇6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策略

1.森林病虫害频发的原因

森林病虫害频发的因素主要有:一是病虫害的繁衍能力较强。森林病虫害难以消除,主要原因便是病虫害的繁殖及传播能力强,生命力旺盛。病害发生后,防治往往不能做到100%,残留的虫卵在适当时又会大量集中繁殖成长,再次成灾。且许多害虫的再成长能力强,抗逆性也强,给防治作业增加难度。二是治理病虫害不及时。森林病虫害发作频频,不能够及时发现、及时防治,原因主要有森林管护不到位、检查器械落后、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等。不论何种原因,防治不及时都会使森林病虫害问题加重,难以消除。三是防治技术落后。病虫害检查技术落后,难以及时精确把握森林病虫害状况,对于大面积的病虫害无法展开有效管理,防治作业较为被动。

2.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2.1做好预防监测工作

首先,各基层单位不但要全部了解本职责辖区内的森林病虫害种类和常见的病虫害,还要对每种多发易发病虫害制定专门的防治方案,而且分配专人监管,或分区分配专人专门监管,要做到嗜芳喙堋⒓笆狈⑾治侍猓除此之外,还要对监管人员进行病虫害的详控方案的培训,方便及时发现,及时防治。其次,林业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上拟定一个覆盖全区的森林病虫害检查体系。这个检查体系不只要在第一时间掌控本区的森林病虫害发生状况,还要定时总结病虫害的危害情况,而且要根据森林资源和病虫害的发生范围和程度做出未来的短期预告,这就为林业部门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控作业提供了相应的决策依据。最终,在检查阶段,林业部门还能够通过全辖区的检查体系来健全和完善辖区病虫害的基础材料,建立健全相关的数据库,方便以后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危害。除此之外,还能够运用别的高科技手法和检查体系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作业提供帮助。

2.2加强监督和考核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作业中,假如呈现较小的疏忽,也许会对整体病虫害防治作业的顺利进行形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各个部门的作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同时对平时作业加强监督和管理,复查作业效果。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而在防治工作中,病虫害防治药物以及管理办法可能会跟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改变,致使病虫害防治效果下降。关于这一问题,许多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病虫害防治查核工作人员需要计算和剖析防治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病虫害管理计划。

2.3经济策略分析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需要投入许多的人工、器械、药剂,大量防治费用的缺口,给林业生产部门带来经济压力,必定对病虫害防治工作形成影响。在林业病虫害的详细管理中要考量经济性准则,尽量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另外,防治林业病虫害要趁早,在病虫害还未形成大面积灾害的早期及时控制,早发现早防治能够为林业管理部门节约许多的资金,防止在管理的过程中呈现资金浪费的现象。

2.4合理间伐,减少有害生物对林木的危害

天然幼林往往密度过大,散布不均匀,需要育林。而人工林营造按照营林要求和树种特性配置密度,但随着树龄的增加,单株林木的营养空间在不断减小,也需求及时抚育,以保持适合此树龄阶段的合理密度。合理间伐林木,能提供保留木足够的土壤营养,促其根系生长,以提高林木对有害生物的免疫力。合理间伐能使林木间隔适中,有利于益虫、益鸟逗留、繁衍,从而降低森林有害生物的危害。另外,要建立完善的间伐准则和监督机制。

2.5使用科学的造林技术

造林是后期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前提工作,营造混交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森林抵御病虫害的能力。现阶段的难题是,国内对于营林造林的技术规程及技术控制较严,许多造林工程选用植被单一,农业意识浓。造林后形成稳定生态系统的周期长,人造林很难达到预期应有的生态平衡隋况。

2.6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

在森林病虫害预防作业中,只有做好森林病虫害监测和预报作业,依据监测结果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然后依据实时的数据确定潜在的病虫害威胁,有针对性地提出详细的管理办法。

3.结语

虫害防治治理方案篇7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控;防治;对策

近年来,由于林业生态系统脆弱,生物多样性降低,稳定性差,病虫害时常大面积爆发,给林业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笔者就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进行了以下论述,供参考。

1 加强动态监测

监测对象为当地的主要常发性和次期性病虫害,尤其是冰冻雪灾会改变林分环境,原先一些次要或一般的病虫害,尤其是次期性病虫害容易转变为主要种类。因此,要针对不同林种或林分类型、受害等级,设立固定样地,密切监测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动态。特别是要加强疫区和供电线路沿线的松材线虫病监测。调查方法以害虫信息素诱集和人工地面调查为主。

2 分类防控

加大宣传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提高群众基础安全意识,确保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科学化、标准化、法制化。林防工作的方针就是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防是第一位的、治是第二位的。要根据林种或林分类型、病情调查结果和受害等级,针对主要次期性病虫害,分类施策,总结以往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定相应预防和控制的实施方案,并认真实施。分析和评估全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防治预案,并根据监测结果适时调整全年防治对策,及早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2.1.整形修剪结合植保。注意彻底剪除枯死枝、病虫枝及病虫僵果等,并及时烧毁或深埋。

2.2.刮皮。主干及骨干枝基部老死开裂的粗皮(勿刮伤嫩皮)刮皮前应在树干四周地面铺好塑料膜,以便于集中处理。

2.3.涂白。在树干及主枝下部用生石灰30份、石硫合剂原液2份、水36~40份,粘土或瓦工用的107胶水2份、食盐1.5份,配成白涂剂,在落叶后来年春季发芽前各涂刷一次。

2.4.深挖园地灭虫灭菌。在土壤封冻之前或早春对土壤全面进行25cm以上的翻挖,使一些越冬的成虫、蛹、幼虫、卵及病菌暴露于地表冻死、晒死或被鸟啄食。此举还可熟化土壤,增加雨雪水的吸收量。

2.5.喷药。喷3~5波美度石灰硫磺合剂2次,可杀灭多种害虫及病菌,落叶后及发芽前各喷一次为好,并周到均匀。

2.6.树干孔洞灭虫。在刮除粗皮或在涂白过程中,如遇到树干及其分又处有虫孔,应立即先用小刀疏空洞口,再用磨尖的细钢丝向洞内捣搅,再用敌敌畏拌黄粘土堵洞闷死害虫。

3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推导以营林为基础的治理工作。采用各种林业技术措施防治病虫害,可以有效地控制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林木生长,提高抗病虫能力,而不利于病虫的生存活动。它能从根本上消除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且具有不花费药剂、药械和专门劳力,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育苗措施防治病虫害。利用杂交的办法可选育抗病虫力强的树种培育良种壮苗,既能速生又能抗病虫,这是林木速生丰产的基础。育苗用的圃地进行土壤处理,或苗、农轮作可以减少病虫侵染。合理密植和适当控制播种期,也可以避免某些病虫害。加强苗木的抚育管理,可以创造有利于苗木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从而增强苗木的抗病虫能力。这些都是育苗中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措施。

3.2.造林措施防治病虫害。从造林调查规划及丰产栽培时候起,对树种的选择和造林类型的确定就要考虑到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混交林内各树种相互阻隔,可以阻碍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蔓延。

3.3.育林措施防治病虫害。幼林抚育间伐对抑制林木病害有很大作用,同时合理修枝可防止引起木材腐朽或害虫的侵害。

3.4.成林抚育措施防治病虫害。成林抚育应根据不同时期特点施行适度的抚育伐和卫生伐,伐除濒死木、枯立木、风倒木、风折木以及有次期害虫、立木腐朽菌和严重机械损伤的林木,以免病虫的蔓延。成熟林必须及时采伐。选择合理的采伐方式,清理好采伐迹地,防治害虫突然上升、蔓延。

4 加大投入,工程治理

坚持“谁经营,谁防治”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基本责任制,实行以地方投入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群众投工投劳的投入原则,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投入机制。政府应该设立预测预报和森林植物检疫专项基金。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危险性病虫害防治已成为我县森防工作目前的主要矛盾,政府应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危险性病虫防治工程,将病虫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可允许的最低密度,维护生态平衡。

虫害防治治理方案篇8

一、森林病虫害的成因

1、森林害虫或病害具有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动力传播和强大的繁殖能力,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但剩余个体通过繁殖,数代之后又能迅速传播。

2、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有林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人工纯林面积的增长,快速回升。

3、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交往为害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被害面积有可能随之扩大。日益频繁,随着苗木、木材、接穗等材料的潜带,新的害虫种类可能不断增多。

4、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即使是一些抗虫(病)的品种也并非一劳永逸,随着遗传特性逐渐变异或减退,还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虫品种。

二、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

1、落实好林业措施。林业措施是治理森林病虫害的一项基本措施。要在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考虑到病虫害的治理问题。首先,要从育苗抓起,要选择抗病虫的苗木。造林时,要更适地适树;选用抗性强活免疫性树种,进行合力搭配,营造混交林,以从根本上改善森林生态系统,抑制病虫害的发生。造林后,及时加强抚育管理,以增强树势,提高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2、坚决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害虫的预测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侦察害虫发生发展的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时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生长发育状况,正确推断害虫发生发展的趋势。预测预报是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措施测报的组织应当是以省、县、市林业局或乡镇为测报单位,场圃、重点村设测报点,形成群众性的测报网开展测报活动,群测群防。

3、做好森林病虫害调查。认真调查森林病虫害,以便掌握森林病虫害种类组成及种群动态和发生发展趋势、森林病虫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为科学准确的预测预报、防治措施的制定以及天敌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4、加强营林防治为基础环节。营林防治就是要从生产全局、生态总体入手,首先在树种选择、适地适树、造林方式、抚育管理等方面通过选育抗虫品种,营造混交林,科学地抚育管理,从根本上提高林木自身的保护性能,为预防病虫发生打下基础。但营林防治与其他防治不能分割,既不能单纯依靠营林防治,又不能脱离营林防治,单一地依靠其他防治。

5、协调化防与生防的矛盾。化防与生防相结合,避免或减少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协调,互为补充是当前综合治理系统中重要一环。综合治理并不排斥化学防治,它是重要的一项急救措施但不是惟一的防治措施。一般成林逐渐建立了稳定的种群结构,利用生物潜能辅以其他措施,在特殊情况下以化防为急救措施。一般幼林、纯林也应开展多途径的生物防治,如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的招引利用等,在必要的化防中应做到合理用药,选择对天敌无害、对害虫有效的药剂、时间和施药方法。如泡桐根颈打孔注药内吸防治大袋蛾;菊酯类农药毒笔、毒绳触杀松毛虫以及氧化乐果等涂环内吸防治松毛虫、松干蚧等,这些方法既能杀虫又能保护天敌。

6、要尽快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所有枯死木、濒死木清理工作,对林地剩余的其他风折木、砍伐后遗留下来的剩余松树枝桠也一并清除,按有关技术方案要求,全面进行药物除害处理,完成因郁闭度大、需要进行卫生伐的全部作业。将所有松木枝桠和松木药物处理后按方案要求集中指定地点烧毁。

7、根据林木生长状况,正确鉴定森林病虫的种类,掌握其生物特性及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规律,抓住最佳防治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同时把森林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上一篇:医学生实习计划范文 下一篇:城市旅游推广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