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调查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15 16:21:34

病害调查方法

病害调查方法篇1

关键词乐都紫皮大蒜;病虫害调查;防治措施;青海地区

中图分类号S43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181-01

InvestigationandControlCountermeasuresofMainDiseasesandInsectonLeduPurpleGarlicinQinghaiRegion

LI YiTIAN Xiao-li

(Horticulture Institute,Qi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Sciences,Qinghai Key Lab of Vegetable Genetics and Physiology,

Xining Qinghai 810016)

AbstractThe survey of the disease and insect pest of the Ledu purple garlic in the main producing region showed that the main diseases of Ledu purple garlic was bacterial soft rot and the main pest was garlic maggot.Against these primary disease and pest,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Meanwhile,the environment-friendly pesticide should be introduced in order to achieve obvious synergism by reducing pesticide use.

Key wordsLedu purple garlic;disease and insect investigation;control countermeasures;Qinghai Region

乐都紫皮大蒜是青海省优良的地方品种[1]。该品种皮为紫色,个体大,辣度适中,口感好,营养丰富,富含大量的蛋白质、VC、VB、V■等营养成分。产品已远销省内外和国外等地区,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目前,随着乐都紫皮大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病虫害的发生也比较严重,为明确乐都紫皮大蒜的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西宁蔬菜综合试验站对乐都紫皮大蒜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

1调查方法

大蒜病虫害调查地点设在青海省乐都县雨润镇荒滩村和高店镇大峡村;大蒜品种为青海省主栽大蒜品种乐都紫皮大蒜。病害调查方法:每村选择3块面积不小于666.67 m2的地块,在大蒜生长期,采用大5点取样法,每点选20株大蒜植株定株调查(每地块调查100株)。每10 d调查1次,调查病虫害种类,并记录大蒜发病株数,计算发病率和发病程度,记录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调查时间为5月初大蒜生长期至7月初蒜头收获前,共调查8次。鳞茎虫害调查方法:每村选择3块面积不小于666.67 m2的地块,每块地随机选择5个点,每点挖30株大蒜植株,检查记录鳞茎及土块上的虫口数量(每地块调查150株),调查时间为7月9日大蒜收获期。调查虫害种类,并记录相关数据。

2调查结果

2.1病害

青海省大蒜栽培以乐都县为主,大蒜病害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当地大蒜生产的主要病害为细菌性软腐病,该病害主要危害露地栽培的大蒜,雨水多的年份危害严重。发病严重时常造成叶片枯死,甚至整株枯死,直接影响产量。由表1可知,大蒜细菌性软腐病从5月中旬开始发生,随着青海地区雨季的到来,病害发生程度逐渐严重,在6月中旬病株率已经达到10%左右,同时乐都当地大蒜细菌性软腐病的普遍发生率也逐步上升,在大蒜收获期已达到15%左右,对大蒜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调查大蒜细菌性软腐病的同时发现,其他病害如干腐病、灰霉病等有零星发生。

2.2虫害

调查结果表明,大蒜鳞茎的主要虫害为蒜蛆,蒜蛆调查总株数为900株,受害株45株,受害率达5%,严重程度为1级,发生率5%。发生情况不普遍,呈片区性发生,且与农户的栽培管理关系大,如乐都县高店的小河岔村,全村大蒜种植面积逾13.33 hm2,仅0.33 hm2发生蒜蛆。究其原因:一是连茬;二是发病的地块很少施农家肥;三是大量施氮肥。

3防治措施

3.1病害防治

大蒜病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降低发病率,提高大蒜的产量和质量。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水能力强且前茬是非葱蒜类的土壤种植大蒜。施足腐熟的以磷钾肥为主的优质有机肥、饼肥,促进幼苗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以减少病害的发生[2]。对已发生软腐病的地块进行土壤处理,可用 77%多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 500 kg/hm2喷洒播种沟,喷后即播种,或用硫酸铜、生石灰、草木灰按1∶1∶100的比例混合,撒施于播种沟[3]。

3.2虫害防治

应早防治大蒜蒜蛆,大蒜栽前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用腐熟的饼肥作基肥,不仅可提高肥效,且可防止蒜蛆的发生[4]。蒜蛆发生期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控制危害。也可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即用1.1%苦参碱粉450~600g/hm2混入适量细土撒施后浇水。化学防治方法主要是选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喷雾,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灌根或喷淋假茎基部,可控制蒜蛆的进一步发生[5-6]。

4参考文献

[1] 马本元.乐都紫皮大蒜[J].长江蔬菜,2005(10):6.

[2] 刘双,吴福来.大蒜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1(8):161-162.

[3] 刘体芬.不同生态因子对蒜蛆发生的影响及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2009(2):105-107.

[4] 金运兰,汪彩云,史慧英.蒜蛆的综合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1):160.

[5] 吴志行.环保型蔬菜生产病虫草害防治技术[J].长江蔬菜,2006(4):50-52.

病害调查方法篇2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灾害监测;综述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177-03

森林病虫害监测,是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森林病虫害预报、预警与防治作业规划、实施的基础,实时调查并掌握主要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情况,以为科学制定宏观防治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1 地面调查技术

1.1 地面人工调查技术

地面人工调查是传统森林病虫害监测的重要方法,随着数学技术的发展,森林病虫害地面调查引入了现代统计学方法,抽样调查技术在森林病虫害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森林病虫害监测地面调查,根据不同森林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密度和林间各种环境因子的分布差异,按照森林病虫害林间分布型,选用适当的取样方法和调查项目,开展林间调查,再选择适用的计算指标和计算方法,以准确描述森林病虫害发生和危害情况。

林业调查常用取样方法主要有分级取样、分段取样、典型取样、随机取样,其中随机取样常用方法主要有五点式取样法、棋盘式取样法、对角线取样法、“Z”字形取样法、平行线取样法。常用调查方法主要有捕捉法、搜索目测法,其中捕捉法包括网捕法、震落法等。

描述森林病虫害危害情况的指标主要有绝对指标和相对量指标。时间指标用发生期表示,如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和终止期,也可以用发育历期和期距表示。危害程度用发生程度表示,常用指标主要有感病指数、虫情级、有虫株率等。发生范围一般用分布面积、发生面积、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等表示。

1.2 诱捕法调查监测技术

利用害虫的趋性诱捕害虫,根据诱集的数量来调查害虫的分布或发生状况,主要有性诱剂引诱法、灯光诱捕法、食物诱捕法等方法。

1.3 地面远程监测技术

利用雷达监测害虫迁飞动态,或者利用现有视频监控设备与网络对重点区域森林进行实时监测,以及利用化学传感器、声学传感器等实时监测重点区域森林背景信息变化状况并据此评估森林健康状况。

1.4 地面自动监测技术

利用虫情测报灯、孢子捕捉器、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等自动地面监测系统,或者将其组合成森林生态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用来监测森林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

1.5 GPS与GIS技术的应用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展森林病虫害监测调查与数据处理,从而快速获得高质量的森林病虫害监测数据[1]。

2 遥感监测技术

森林病虫害对森林植物的危害,引起森林植物叶片中细胞活性、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等的变化,导致森林植物的光谱特性,尤其是其强吸收区和强反射区2个波段的反射率值的变化,使得林冠在蓝光、红光、绿光和红外波段的吸收率和反射率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在遥感影像上,然后根据遥感图像上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和结构异常,运用图像增强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和专家系统的支持下,就可以实施对森林病虫害的监测。

2.1 空基平台遥感监测

航空遥感监测森林病虫害的方法主要有航空目视勾绘、航空电子勾绘、航空摄影、航空录像,随着航空摄像成本的降低,航空勾绘技术已经被淘汰。随着GPS与GIS技术在航空遥感上的应用,已经实现了遥感信息的快速提取与处理,大大降低了航空遥感监测森林病虫害的成本。

2.2 天基平台遥感监测

森林病虫害卫星遥感监测,主要是利用地球资源卫星照片的林冠光谱特征,对森林健康状况进行评估。随着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光谱分析技术、参数成图技术、数学技术、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的发展和GIS的应用,森林病虫害卫星遥感的时间与空间分辨率越来越精细,所获得的森林病虫害监测数据越来越精准。

2.3 地基平台遥感监测

除了远程视频监测之外,雷达遥感对害虫迁飞进行监测,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监测结果[2-3]。

3 监测数据处理技术

传统的森林病虫害监测数据处理都是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随着数学和系统学技术引入,在森林病虫害监测数据处理中除了采用现代统计学方法之外,还普遍采用聚类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灰色分析、神经网络分析等方法,再加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现代森林病虫害监测数据处理与预测预报的时效性。

在我国,国家林业局开发了森林病虫害信息处理系统以及相关数据处理工具,并建立了部级中心测报点基础数据库,解决了基层监测预警单位数据处理的难题。

3.1 部级中心测报点基础数据库

我国目前建立的基于WebGIS部级中心测报点基础数据库(图1),通过网络将中心测报点基础信息上报,随着数据库扩展和相应应用程序的开发,以及森林医院网站的建设,还可以实现远程咨询、培训、诊断等功能。

3.2 森林病虫害信息处理系统

国家林业局建立的以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软件(图2)和病虫害防治信息中心处理网站(图1)构成的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搭建了虫情信息网络传输和管理通道,实现了对上报数据的有效管理,推进了森林病虫害监测信息的网络化、自动化管理。

3.3 研制监测预报工具软件

国家林业局自主研发的“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软件”和“中国森林病虫指数系统”2个实用森林病虫害监测数据处理工具,这2个工具对部级中心测报点上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一方面为森林病虫害防治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基层测报人员提供了简便、高效、准确的数据处理与病虫情预测工具,大大缩短了数据分析周期,提高了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效率和质量。

4 监测技术的集成

传统的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以地面人工调查为主,存在技术手段落后、劳动强度大、效率和预报准确率都不高的问题。现代的森林病虫害监测调查,在积极运用航天遥感技术的同时,还在地面调查中集成了自动虫情测报灯监测、性信息素诱集监测调查技术,以及GPS和GIS技术,我国还在监测信息处理中全面普及推广运用“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软件”,大大提高了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的水平。

5 预警技术

5.1 预报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森林病虫害预报已经实现了网络化。尽管如此,传统的电视预报与纸质预报,在一定的范围内,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6年,国家林业局组织成立了“林业生物灾害监测预报专家咨询组”,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对重大突发性林业生物灾害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自2007年开始,国家林业局还与气象局联合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林业生物灾害预警信息”,为社会公众和广大林农提供了及时的森林病虫害预报服务。2009年建立的网络森林医院(图3),是一个综合性森林病虫害防治政府服务平台,对指导全国各地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检疫检验、防治救灾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以及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行业管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2 预警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引入灾害管理理论,即林业生物灾害管理。预警是灾害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林业生物灾害管理中的基础性工作。林业生物灾害预警包括潜在威胁分析、真实威胁检定、警情和威胁的响应。国家林业局和部分省市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先后了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或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对森林病虫害的灾害事件进行了分级,规定了应急响应程序与应急管理办法[4-7]。

6 精细化监测预报技术

2006年,张国庆提出了生物灾害“双精”管理(precision monitor,precision management,2P)理论,2010年张国庆又在《生物灾害管理理论研究与生物灾害精确管理》和《生物灾害学》等文中,将“双精”管理理论提升为精确管理理论,其中就包括了森林病虫害的精密监测,即森林病虫害的精细化监测预报[8-13]。

森林病虫害精细化预报,是建立在生态学理论基础之上[14],通过长期的森林病虫害监测数据的积累,根据森林病虫害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建立起森林病虫害的种群变化动态与环境因子变化之间的关系模型,进行森林病虫情预测预报。

森林病虫害的精细化预报也包括“精”和“细”2个方面,即在预报准确率要高(“精”)的基础上,还要将预测预报的时间、空间、强度等维度的分辨率尽可能地做到小(“细”),最大限度地满足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践的需要。

7 参考文献

[1] 张孝x,张跃进.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408-476.

[2] 武红敢.遥感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EB/OL].2011-07-01)[2015-03-22]..

[3] 张国庆.农业航空技术研究述评与新型农业航空技术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11,205(1):25-31

[4] 张国庆.林业信息管理系统[J].安徽农业,2002(学术版):164-166.

[5] 张国庆.利用Intrannet建设林业“金关工程”[J].安徽农业,2002(学术版):165-166.

[6] 张国庆.林业信息管理系统[EB/OL].(2002-08-16)[2015-03-16]..

[7] 张国庆.森林健康与林业有害生物管理[J].四川林业科技,2008,29(6):77-80.

[8] 张国庆.复杂系统生态论方法及其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190-193.

[9] 张国庆.生态论:复杂系统研究[EB/OL].(2013-03-27)[2015-03-16].http:///data/attachment/home/201304/01/082301npp 13fnh5bllmra3.attach,http:///home.php?mod=space &uid=3344&do=blog&id=674444.

[10] 张国庆.基于高分数据与TSE方法的生态系统精细化管理技术研究[EB/OL].(2015-03-07)[2015-03-16].http:///home. 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872568.

[11] 张国庆.基于TSE分析理论的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20):153-155.

[12] 张国庆.基于系统关键因子分析理论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关键期分析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9):199-201.

[13] 张国庆.基于系统健康管理理论的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管理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9):197-198.

病害调查方法篇3

烯丙异噻唑(3-烯丙氧基-1,2-苯并异噻唑-1,1-二氧化物)是一种水稻病害防治药剂,为探索水稻移栽田施用不同剂量烯丙异噻唑毒土法对水稻的安全性及不同处理烯丙异噻唑对水稻移栽田的应用效果,特进行本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基本情况

试验在前进农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进行,地势平坦。其他管理同常规,水稻生育期内,气候条件适宜,稻瘟病发病轻微。

1.2供试品种:

空育131、主茎11片叶。

1.3供试药剂:

8%烯丙异噻唑

1.4试验设计

采用小区对比法,不设重复,每处理面积89平方米,各处理间用隔水板隔开。试验各处理药剂用量见下表:

1.5试验方法

于水稻7叶期,采用毒土法施入,施药后进行各项指标调查。

2结果与分析

2.1对安全性的影响

施药后7天目测观察,各施药区水稻无药害症状,生长正常,表明在所施药量下,各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

2.2病害调查

2.2.1调查方法

在空白对照区水稻病害病情稳定后调查防效,记录病害的危害级数,计算病情指数、发病率。

2.2.2调查结果

7月29日进行水稻病害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从表2、表3中可以看出,纹枯病并未发病,叶瘟、褐变穗、鞘腐病均未见防效。

8月18日进行水稻病害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从表4、表5中可以看出,除处理5外,该药剂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随用药浓度升高,呈上升趋势,其他病害仍未见防效。

2.3节间伸长量变化

2.3.1调查方法

于8月21,每处理对角线型取苗50株,进行室内测量。

2.3.2调查结果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药剂对水稻茎秆的一、二、三节有一定矮化作用。

2.4叶绿素含量

2.4.1测定方法

8月25日,每处理随机选取10株秧苗于本田进行测定。

2.4.2测定结果

从图中可以看出,叶绿素含量随施药浓度增加,呈梯度上升。

2.5考种结果

从表6可以看出,处理的结实率均高于对照,证明该药剂有一定增加结实率的作用,但并无明显增产效果。

3.结论

1、病害防治方面,除对纹枯病有一定防效,其他病害均未见显著防效。

2、节间伸长量,对水稻茎秆的一、二、三节有一定矮化作用。

3、叶绿素含量,随施药浓度升高呈梯度增加。

4、相较于对照,处理结实率有所增加,未发现明显增产效果。

以上皆为2012年的试验结果,试验结论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病害调查方法篇4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现状; 调查; 评价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1.073

采油是石油行业的基础,主要工艺包括原油开采、集输和污水处理及回注,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本文通过调查某集输站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1 调查内容与评价方法

1.1 调查内容

包括调查集输站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设施、职业健康监护、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的现状[1]。

1.2 评价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依据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以及GBZ/T 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等法规、标准以及集输站提供的基础资料。

1.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

现场采样按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进行[2];粉尘浓度检测采用滤膜称重法[3],硫化氢采用硝酸银比色法[4],非甲烷总烃采用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4],二氧化硫采用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4],二氧化氮采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4],氢氧化钠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4],噪声采用仪器直读法[5]。

2 调查结果

2.1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结果

正常生产状态下集输站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煤尘、矽尘)、毒物(硫化洹⒎羌淄樽芴、氢氧化钠、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物理因素(噪声、高温)。

非正常状态下集输站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为:⑴进入沉降罐等密闭空间作业,可能导致缺氧窒息和急性职业中毒;⑵检维修使用电焊、电钻时可能产生氮氧化物、锰及其化合物、臭氧、电焊烟尘、紫外辐射、噪声、手传振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2.2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调查结果

粉尘、毒物防护措施:⑴锅炉上煤采取机械化作业方式,出渣采用湿式作业,降低粉尘扩散;⑵卸油区露天布置,利于有害气体扩散;⑶各泵房、沉降车间、过滤车间、操作间等均设有侧窗及强制排风扇,通过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降低房间内有害气体浓度;⑷油品管网严格密封、预防泄漏扩散;⑸各泵房、沉降车间、过滤车间、操作间、灌区等均设有可燃气体自动监测报警仪,伴生气、石油气超限可自动报警。

噪声防护措施:⑴设备订货时提出设备噪声限制要求,对于长期连续运行生产高噪声的设备采取消声、隔声、减震措施;⑵值班室采用隔音性能好的门窗及有较好吸声性能的墙面材料;⑶对产生高噪声的各类泵安装有隔声罩,并且布置在单独的建筑物内;⑷管道敷设顺畅,外覆保温层,可以减少和吸收动力性噪声;⑸站区绿化良好,可以起到一定的消声降噪作用。

高温防护措施:⑴各控制室、值班室、油泵房采用集中供暖,采暖方式为热水上供下回;⑵各类储罐及管道外表均覆有保温层;⑶工艺要求使操作人员远离热源。

2.3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结果

3M1201型尘毒呼吸防护套装 (内含1200半面罩、3001CN有机蒸汽滤毒盒、385CN滤棉盖各1个,3N11CN预过滤棉2片),护目镜,防酸碱手套,耳塞(型号:3M 8100),防尘口罩( 型号:3M N95)。

2.4 急性职业危害及应急救援设施调查结果

2.5 职业卫生管理调查结果

集输站成立了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建立健全《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职业危害申报制度》、《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检维修制度》、《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职业病危害宣传与培训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职业病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应急救援预案》。现场查阅相关资料,集输站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良好。

2.6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7 职业健康检查

依据集输站连续三年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分析:集输站每年对生产人员按照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5]进行一次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均未发现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

3 评价与建议

3.1 评价

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的规定,集输站属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采矿业-石油开采,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

集输站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健全,现有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基本满足实际防护需要。

3.2 建议

(1)建议集输站应严格执行设备日常使用、维护、检修、检测制度,职能部门加强检查力度,确保防护设施正常运行。

(2)建议集输站加强计量间、提升泵房日常通风设施管理,防止因通风不良导致硫化氢浓度升高,产生安全事故。

(3)建议集输站加强检维修时的职业病危害预防,特别是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前,应检测有害气体浓度和氧含量[6]。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AQ/T2470-2015,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S].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19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6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病害调查方法篇5

关键词 工业企业;职业危害;现状调查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occupational health situation and standard the occupational health management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Fucheng rejion of Mianyang,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strengthen occupational control. Methods :A field survey and Inquiry has been made on the 329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Fucheng rejion. Results :The main risk factors are dust and noise which frequency of contact by workers is high. Conclusions: The work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s weak and the protection of occupational hazard is imperfect.

Keywords industrial enterprises;occupational hazard;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为了解绵阳市涪城区工业企业职业危害分布状况,掌握和了解本区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现状以及职业危害的规律和特点,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减少职业危害发生,保护劳动者健康,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我们于2007年对全区329家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进行了现场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的选择

随机抽取绵阳市涪城区329家工业企业及其职工5821名为本次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

1.2.1一般情况调查

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统一印制了《2007年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包括:单位名称、所属行业、地址、现有在岗职工总人数、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存在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用人单位组织机构、人员状况、职业病防护状况、接害工人职业健康监护情况等基本情况。

1.2.2集中培训

对参加调查行动的人员进行了严格培训,统一调查方法,规范本次调查方法和标准。

1.2.3正式调查

按照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统一印制的调查表逐家逐项进行调查和询问。

1.3资料整理、统计与分析

整理:对资料进行整理,对调查资料表补缺;统计: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0,SPSS进行资料统计分析。

1.4质量控制

1.4.1从资料的来源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的数据为15个乡镇进行实地调查取得。由于调查之前对各调查组成员进行了统一培训,保证了资料采集方法的一致性,因此可靠性较高。

1.4.2从各乡镇政府的统计资料对比分析来看

我们将整理后的调查资料和各乡镇政府统计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虽然是分组调查,但相关数据之间的误差只在1%~10%之间,基本上在许可范围之内。

1.4.3对录入数据进行反复核对纠错

数据录入时,设置部分变量有效取值方位;数据录入后,根据调查项目间的逻辑关系进行逻辑查错。

2调查结果

2.1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绵阳市涪城区是一个轻工业城市,以建材、机械、家具、电子企业为主,本次调查主要涉及15个乡镇,企业总数为329家。其中食品、维修类163家,占49.54%;建材、机械、塑料、印刷、冶炼、电子、家具类155家,占47.11%;化工类11家,占3.34%。其中私营企业296家,占90%。

2.2职业病危害情况

按地域统计资料显示(表1),半数的企业存在有害因素,占50.46%,其中主要以存在物理性危害为主的企业,占93.37%,存在化学性危害的企业较少,占6.62%,存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占80.73%。主要分布于城郊乡、石塘镇、塘汛镇。

按行业统计资料显示(表2)接触有害因素的劳动者所占比率较高,占42.12%,以建材和印刷行业的接害率最高。 接触危害因素中粉尘及物理因素的人数最多,占75.82%

2.3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见表3)?

本次调查166家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占69.88%;未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占71.68%;未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占80.12%;未建立健康档案,占71.09%;未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占45.45%,未进行职业危害因素评价的占99.1%。

2.4职业病健康监护及危害防护情况(见表4)

资料显示,166家存在有害因素的用人单位,有127家配备有职业防护设施,占76.5%。调查的2452名接触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中配备有个人防护的1094人,占44.62%其中,冶炼、化工行业的配备率较高。而对接害人员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的只有365人,仅占14.89%。

3讨论和分析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绵阳市涪城区工业企业以建材、机械、家具、电子行业为主,接触有害因素的劳动者中以建材和印刷行业的接害率最高。其中,存在物理性危害的企业居多,主要分布于城郊乡、石塘镇、塘汛镇这三个乡镇,地理位置为城乡结合部。

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发展阶段,企业建制尚不规范,部分企业的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对其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认识不足,他们为了取得较大的经济利益,对职业病防治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认为配备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人员将会增加企业的负担[2]。

地方政府对职业病的防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另外,地方经济的发展、人员就业、地方税收等均离不开这些企业,因此在依法规范和监管的过程中,常常受到地方政策的限制和干预,从而造成了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的不健全。

部分用人单位对职工的健康检查有后顾之忧,他们认为:体检费用能支付得起,但查出职业病将会增加企业当前和今后的经济负担。因此,不愿意组织职工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宁愿多投入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经费。加之国家并未出台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的质量标准,很多用人单位都是以劳保的形式发放个人防护用品。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很多组织职工体检的企业绝大部分未到有资质的职业病体检机构进行体检,而是就近在附近的小医院或乡镇卫生院进行检查,而造成体检数据的无法律意义性。

企业劳动者以农民工为主,很大一部分人是来自本地农村的临时工,人员流动性大,给企业管理带来很大困难[1]。这部分劳动者文化素质较低,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匮乏,无自我防护观念和维权意识。部分劳动者觉得佩戴防护用品很麻烦,特别是夏天天气炎热,取戴不方便,笔者在调查中还发现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劳动者在配备了个人防护用品的情况下,不佩戴或不能正确佩戴。

基层职业卫生监护队伍、监测设备不能满足现有职业卫生需求,不具备提供相应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

4建议

4.1抓住重点

经过此次调查可以明确涪城区职业病危害的重点区域(特别是城乡结合部)、重点行业(特别是建材和印刷行业)、重点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重点人群(特别是农民工),因此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应抓住这些重点,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加强企业自身组织建设?

各用人单位要按《职业病防治法》要求,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增加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保证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工作顺利进行;确保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4]。

4.3主动接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

各用人单位要按国家有关要求,主动申请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认证的机构对其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若有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要主动申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该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的评价。

4.4加大执法力度?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学习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严惩,决不姑息,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职业病防治法》的威严,保护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4.5采取多种形式,深入持久的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及配套法规的宣传工作,加强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及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的普法教育,强化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意识,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强化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主体责任意识,落实对劳动者的上岗培训制度、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和健康监护制度等,切实维护劳动者的权益[3]。

参考文献

[1]伍岳 .建立(建材行业) 流动人群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的几点思考. [J],职业与健康.2005,21 (5) :681-682 .

[2]王文勇. 福建省三资企业职业卫生状况调查. [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0,6 (6): 28-29.

[3]徐兰萍、谈惠丽. 农民工职业危害现状及健康监护对策 [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5,11 (2):78-84.

[4]杨秋玲、李维东.当前职业卫生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J],中国职业医学; 2004,31(2):58-59.

作者简介:

刘 念女(1967-)主要从事职业卫生公共卫生专业工作。

病害调查方法篇6

一、调研目的

摸清xx市存在职业危害种类、受职业危害人数、存在职业危害企业数、企业职业危害预评价情况及各旗县区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情况。

二、调研方法

xx市卫生局下发文件并制定调查实施方案,在各旗县区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调研。

三、调研结果

(一)基本情况

xx市目前存在职业危害企业698户,职业病危害作业点3117个,职工总数为64855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30083人。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为粉尘、噪声、振动、高温、铅、汞、苯、砷、一氧化碳、氨、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以及x射线及γ射线。接害人员主要集中在煤炭、有色金属开采及冶炼、制药、建材等行业。近年来,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点监测的合格率以及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的职业健康检查率较低。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工作几乎未开展。截止XX年年10月,全市累计诊断各类职业病病人2754例,开展职业危害预评价的单位只有6家。另外,xx市外出打工人员不断增加,每年已经达到近百万,由于缺乏组织培训,文化水平低,大多从事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工作,极易患职业病。

(二)职业病防治法落实情况

1.专项推进,重点突破。针对xx市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卫生局认真向市政府做专题报告,并在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中,把职业病防治工作列为XX年年专项推进工作,此项工作也引起市人大高度重视,并将此项工作列为市人大连续三年重点工作进行督查。

2.成立组织,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得到加强。市及旗县区政府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职业病防治原则,协调各有关部门力量,加强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整合职业病防治和卫生执法监督资源,提高了工作能力。巴林左旗、松山区、元宝山区、敖汉旗均成立了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组织,明确了卫生、安监、劳动、工会等部门工作职责,力求实现各部门职责到位、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良好工作局面。XX年9月,巴林左旗开展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治理,督促企业落实法律责任,改善劳动生产条件。敖汉旗政府要求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划出职业病防治专项资金,购置、安装防护设备,预防职业病的发生。金陶公司投资1000万元,完成井下落差自然通风系统改造。撰山子金矿、金陶公司两个转制企业,对所有离岗人员进行了健康检查。

3.注重宣传,全社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市及各旗县区利用广播、电视、图板、橱窗、宣传单等多种载体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开展了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三下乡”等活动,既宣传了职业病防治法律和政策,也宣传了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不断扩大社会知晓面。各级政府把职业病防治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指导企业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卫生等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依法进行监督管理;企业负责人对保障员工生命健康权益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认识逐步提高;从业劳动者职业病防控和自我保护意识有所增强。松山区以老府镇蒙古营子钼矿职业病暴发事件处理为契机,专题召开职业卫生工作会议,全方位加大了职业病防治法宣传贯彻力度,工作更加务实深入,效果更为明显。

病害调查方法篇7

关键词:玉米;病虫草害;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3-04-73-03

Abstract:Focusing the main disease pest and weeds during maize growth period in the north of Anhui Province,the novel pesticide and plant protection techniques were optimized at seed dressing,sowing and harvest stages to maximally reduce the loss caused by disease pest and weed.Results showed that application of plant protection technology field were better in seedling growth,disease pest and weed damages and yield increased obviously than that with routine control field and blank control field.

Key words:Maize;Disease pest and weed;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玉米是安徽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100万hm2,主要集中在皖北地区。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耕作制度以及气候条件的变化,皖北地区玉米病虫草害种类增多,发生危害程度逐年加重[1],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抓好玉米病虫草害防治是保障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为探求皖北地区玉米全生育期病虫草害防控技术对增产效果的影响,2014年笔者开展了不同药剂处理防治效果试验,系统研究了全套技术方案,为促进全省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示范安排在安徽省宿州市开发区紫芦湖农场试验田内,土壤为砂姜黑土,肥力中上等,pH值7.2。夏玉米种植品种为东911,购于安徽绿丹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月12日用单粒播种机播种,播种量1.5kg/667m2,株距30cm,行距60cm,设计密度为3 700株/667m2。播种时施氮磷钾复合肥25kg/667m2。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每处理面积为667m2,不设重复,全试验示范区净面积3 335m2。各处理采用的具体技术措施见表1[1-2,4]。

1.3 试验示范观察及调查方法

1.3.1出苗率调查 种子出苗7d后,在每个处理区选取3个20m2大小的区域进行出苗情况调查,计算出苗率,取平均值作为本处理的出苗率。

1.3.2 除草情况调查 在喷施除草剂后14d调查除草效果。具体调查方法为:每个处理区域选取3个点,每个点1m2,调查田间杂草密度,确定除草效果。

1.3.3 防虫效果调查 在灌浆初期每个处理区域内选取3个点调查活虫数及被害株数,每个点选取30个单株。收获期各处理示范区随机选取30个玉米穗调查每个处理区域的虫穗率。

1.3.4 防病效果调查 在灌浆初期每个处理区域内选取3个点调查病株率,每个点选取30个单株[1,3]。

1.3.5 产量测定 定苗时在每个处理区域中选择土壤肥力一致、生长均匀的4行10m长区域,作为最终的产量测定区。具体计产方法:收获测产区每行的第5、10、15个果穗作考种样本,称样品鲜穗重;12穗样品风干后脱粒并称粒重,记为样品干粒重(统一折成14%含水量)。统计4行10m长收获果穗数,加上12个样品穗记为收获穗数。收获后在田间即刻称量4行所有收获果穗重,并记录4行鲜穗重。根据样品干粒重和鲜穗重计算干鲜比,继而测算出全区干籽粒重,据此折算出单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种子出苗率的影响 播种出苗后7d田间调查各处理的出苗率,结果显示,各药剂处理区平均出苗率分别为88.69%、78.08%、77.74%、90.07%,均低于空白对照区的93.15%,说明药剂拌种对玉米出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2 不同处理对杂草的防除效果比较 7月10日田间观察各处理的除草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处理2、3、4苗后除草效果非常好,田间杂草密度为零,但处理4对玉米有明显药害现象;处理1用金都尔播种后封闭处理的除草效果较差,平均杂草密度(不含自生麦苗)达35株/m2,田间杂草量较多,但与空白对照(196株/m2)相比,杂草密度相对小,且杂草种类也较少。说明播种后利用金都尔封闭除草的效果差,这可能是由于试验示范区在播种后一直未有有效降雨,降低了金都尔的封闭除草效果。

2.3 不同处理对虫害的防效比较 灌浆初期田间调查各药剂处理对虫害的防效,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的平均被害株率分别为1.75%、2.13%、2.08%、3.57%,平均100株虫量分别为1.42头、1.67头、1.18头、2.79头,而同期调查空白对照区平均被害株率、百株虫量分别为25.4%和13.5头。收获时调查虫穗率,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分别为13.7%、8.35%、12.5%、19.43%,远低于空白对照区虫穗率58.3%。说明,新药剂的使用可有效防治玉米虫害,且较常规方法防治虫害有很大的提高。

2.4 不同处理对病害的防效比较 玉米小喇叭口期以前,各处理试验田基本见不到玉米病害发生;进入小喇叭口期后,天气条件对病害发生较为有利,田间多种病害混发,主要病害有锈病、弯孢叶斑病、小斑病、褐斑病、纹枯病等。灌浆初期调查结果显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平均病叶率分别为23.17%、23.39%、24.8%、30.4%,且发生程度较轻,防效较好,而空白对照区病叶率高达70.3%,特别是后期的玉米锈病,个别玉米整株布满病菌孢子。说明新型药剂对于玉米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且对比常规防治方法相比,也有一定的优势。

2.5 不同处理对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开花期田间观察各处理区的玉米长势长相。观察发现,药剂处理区玉米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叶色浓绿,病虫害发生也较轻;同期观察空白对照区,玉米植株较弱,茎秆纤细,长势长相明显弱于药剂处理区。成熟后田间取样室内测产[3-4],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药剂处理区单穗粒重、667m2穗数、千粒重均高于空白对照,新技术方案3个处理理论产量分别为628.08kg/667m2、638.73kg/667m2、657.69kg/667m2,常规处理区理论产量为583.66kg/667m2,空白对照区理论产量为418.00kg/667m2,新型药剂处理区较空白对照增产幅度为50.25%~57.34%,较常规处理区增产幅度为7.61%~12.68%,其中处理3增产幅度最高,分别达到了57.34%和12.68%,增产明显。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研究表明,选择新型药剂在玉米关键生育期有针对性的用药,集成植保技术进行种子处理以及病虫草害的防治,能起到很好的控害效果,同时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特别是在2014年皖北地区玉米整个生育期前期旱情较重,中后期雨水较多的情况下,增产效果更为突出。根据本试验结果,提出以下生产建议:(1)如播种期土壤墒情较差,且天气无有效降水,建议玉米田除草剂在出苗后使用;(2)近年各地秸秆禁烧力度不断加大,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大,田间病虫草害的基数随之增加,全生育期控害技术的推广应用更为重要;(3)新技术方案中的处理2和处理3对比常规方法防控病虫草害的优势比较明显,今后可在安徽省北部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尽松,徐荣燕,李瑞花,等.玉米病虫草害防控技术示范及增产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14(9):53-54.

[2]马巍,宁艳丽.玉米“一拌三喷”病虫草害全程无公害防控技术示范与效益评估[J].中国植保导刊,2014(6):29-31.

[3]农业部.GB/T 17980.1~17980.53-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4]丁丽,仝连芳.不同种子包衣剂防控夏玉米病虫害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7):146-149.

病害调查方法篇8

1试验与方法

1.1试验地点

试验区设在佳木斯市郊区望江镇四合村。试验区土壤类型草甸白浆土,质地砂壤土,有机质含量4.86%,pH值7.14,耕层约20cm,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玉米,整地方式为秋翻地、秋起垄。

1.2试验设计

供试药剂为:高巧(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常规种衣剂3%克百威颗粒剂邢台市农药有限公司生产。供试作物为玉米,品种吉单27。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1用高巧20mL拌2kg玉米种子;处理2用3%克百威颗粒剂0.5kg拌2kg玉米种子;处理3为空白对照。在播种前进行拌种,试验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设9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42平方米,试验个处理小区按随机区组排列。

1.3施药方式:试验采用人工包衣法,严格按照设计用药量。高巧在寒地玉米上的建议使用方法:寒地玉米高巧拌种具体方法,我们地区属于寒地,土壤较黏重,用塑料容器,塑料工具均匀拌种,注意避免使用铁制容器和工具。将种子搅拌均匀后,时间不易过长,易破坏已形成的药膜,影响其缓释效果。

1.4调查数据计算

按照防治效果(%)=(对照区发病或被害率—处理区发病或被害率)÷对照区发病率或被害率x100%

1.5试验调查结果

1.5.1对地下害虫防效率(%)

主要对玉米地下害虫等发生J情况进行调查,分别计算防效。

处理编号

调查株数

金针虫(%)

蛴螬(%)

地老虎(%)

蝼蛄(%)

1

20

95.5

93.7

98.5

97.5

2

20

65.3

62.0

67.1

61.5

3

20

1.5.2对出苗率和根系情况调查

处理编号

调查株数

出苗率(%)

主根长(cm)

侧根数(个)

1

20

96

6.2

14

2

20

94

5.2

12

3

20

93

5

10

1.5.3对病虫害防效率

主要对玉米的灰飞虱、蚜虫、粗缩病、花叶病毒病等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别计算防效。

处理编号

调查株数

灰飞虱(%)

蚜虫(%)

粗矮缩病(%)

花叶病毒病(%)

1

20

94

90

91.2

92.3

2

20

10.1

5.5

20.3

10.2

3

20

2结果与分析

2.1对地下害虫防效率(%)

在玉米2叶期进行地下害虫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高巧包衣处理的地下害虫防效率比空白对照偏高。处理1地下害虫金针虫的防效率高于空白对照95.5;高于处理2地下害虫防效率30.2%。处理1地下害虫蛴螬的防效率高于空白对照93.7%;高于处理2地下害虫防效率31.7%。处理1地下害虫地老虎的防效率高于空白对照98.5%;高于处理2地下害虫防效率31.4%。处理1地下害虫蝼蛄的防效率高于空白对照97.5%;高于处理2地下害虫防效率36%。经调查分析,高巧拌种对金针虫、蛴螬、地老虎、蝼蛄等苗期地下虫害防效达93.7-8.5%,起到驱避作用,可做到全生育期不用再施药,一次拌种,可轻松解决蛴螬等地下害虫防治难题,省工、省力又省心,低毒绿色环保。

2.2对出苗期出苗率和根系的影响

在玉米2叶期进行出苗率和根系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高巧包衣处理出苗率比空白对照偏高,差异显著。处理1出苗率高于空白对照3%;高于处理2出苗率2%。处理1的主根比空白主根长1.2cm;比处理2主根长1厘米。处理1侧根数(个)比空白多4个;处理1侧根数(个)比处理2多2个;可见“高巧”对寒地玉米根系的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能起到较好的齐苗、壮苗效果。玉米出苗整齐,根系发达,尤其是侧根须根明显增多。

2.3对苗后病虫害防效率

在玉米的2-7叶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高巧包衣处理的苗后害虫防效率比空白对照防治效果明显。处理1对害虫灰飞虱的防效率高于空白对照94%;高于处理2的防效率83.9%。处理1蚜虫的防效率高于空白对照90%;高于处理2的防效率84.5%。处理1粗缩病的防效率高于空白对照91.2%;高于处理2的防效率70.9%。处理1花叶病毒病防效率高于空白对照92.3%;高于处理2防效率82.1%。

3.小结与讨论

高巧是目前寒地玉米优良的种衣剂。试验结果表明,高巧包衣玉米对作物安全,对地下害虫防效显著。金针虫的防效率95.5%;蛴螬的防效率93.7%;地老虎的防效率97.5%;蝼蛄的防效率97.5%。在玉米出苗期可以提高玉米出苗率,根系发达,从而增强玉米抗旱性和抗逆性,叶片浓绿、宽厚,增强光合作用。高巧拌玉米药效持效期长,试验表明对灰飞虱的防效在94%,蚜虫的防效在90%,粗缩病的防效在91.2%,对花叶病毒病防效率在92.3%。可在玉米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2009-2011年我区累计推广玉米面积5.8万亩。在佳木斯市乃至黑龙江省有着广阔的推广前景,为玉米增产增收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上一篇:临时用电应急处置方案范文 下一篇:关于销售的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