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性肝炎治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04 17:12:00

脂肪性肝炎治疗方法

脂肪性肝炎治疗方法篇1

【关键词】

肝脂肪变;PegIFNα; CHB; 疗效;影响

作者单位:130021长春,吉林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目前在临床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抗病毒治疗的主要目的为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现阶段在临床上常用的一线抗病毒药物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曾有研究指出HBVDNA载量以及基因型和ALT水平均会对PegIFNα病毒学应答产生显著影响[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肝脂肪变对采取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对CHB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本院收治的CHB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吉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CHB临床患者,抽取其中的86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将其分成肝脂肪变组和非肝脂肪变组后,分别含有患者32例和54例。肝脂肪变组中有男19例,女13例,年龄21~76岁,平均(456±147)岁;非肝脂肪变组中有男29例,女25例,年龄22~78岁,平均(467±132)岁。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研究对按照是否发生肝脂肪变分成肝脂肪变组和非肝脂肪变组,两组患者均接受PegIFNα进行治疗,在疗程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22治疗方法

给予患者PegIFNα2a180ug/次或者是PegIFNα2b80ug/次,皮下注射,每周治疗一次,疗程为48周。

13疗效评价标准

本组患者经PegIFNα治疗48周后,血清HBeAg消失并且HBV DNA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针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在P

2结果

经统计得知,肝脂肪变组HBVNDA滴度为(598±114),非肝脂肪变组为(769±218),显然肝脂肪变组较非肝脂肪变组低(P005)。肝脂肪变组完全应答率较非肝脂肪变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几年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相关的疾病发生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肝脂肪变已经逐渐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产生了影响[3]。临床研究证实,CHB抗病毒治疗效果会受到抗病毒药物、宿主自身的免疫状态、病毒生物学特性以及相应的遗传特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阶段有文献报道,聚乙二醇干扰素α在对慢性乙型肝炎进行治疗时,患者肝脂肪变会对病毒学应答产生显著影响[4]。然而目前在临床上很少见到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5]。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肝脂肪变对采取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对CHB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CHB患者采取了PegIFNα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了肝脂肪变组和非肝脂肪变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发现肝脂肪变组患者HBVDNA滴度和完全应答率较非肝脂肪变者低,而两组患者的病毒学应答和生化学应答则不存在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肝脂肪变会对PegIFNα治疗CHB患者的完全应答产生影响,然并未对病毒学应答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今后展开CHB抗病毒治疗时应对代谢综合征以及脂肪肝的治疗予以重视,从而可改善生化学应答和完全应答,以提高抗病毒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治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15):163166.

[2]宓余强,刘勇钢,徐亮,等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中华肝脏病杂志,2009,17(24):817820.

[3]施军平,范建高,娄国强,等肝细胞脂肪变导致HBVDNA低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转氨酶增高.中华肝脏病杂志,2008,16(43):818822.

[4]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3(25):881891.

脂肪性肝炎治疗方法篇2

近年来,随着病毒性肝炎的控制,脂肪肝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其治疗上无明确的治疗方案,一般采取保肝、控制脂肪的摄入。我们于2002年1月~2005年1月,应用苏苷康治疗脂肪性肝炎86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中男52例,女34例,平均年龄46岁。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其中酒精性21例,糖尿病4例,高血脂15例,高体重3例)和对照组31例(其中酒精性19例,糖尿病6例,高血脂14例,高体重4例)。所有患者均排除甲、乙、丙、丁、戊型肝炎。

1.2 临床诊断标准:凡具备下列1~3项中任意两项和第(4)、(5)项则诊断为脂肪性肝炎:(1)有易患因素,如肥胖、高血脂、高血压;(2)有饮酒史5年,饮酒量40克/日以上为酒精性脂肪肝;(3)血脂、血糖异常: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空腹血糖(FBG);(4)肝功异常: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碱性磷酸酶(ALP)、G-转肽酶(GGT)。(5)B超影像学诊断:①轻度脂肪肝:近场回声密集增强,远场回声衰减不明显,肝内血管结构清晰;②中度脂肪肝:近场回声密集增强,远场回声衰减明显,肝内血管结构模糊;③重度脂肪肝:近场回声显著增强,远场回声显著衰减,肝内血管不清,无法辨认[1]。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应用苏苷康60 ml加入10%葡萄糖溶液300 ml中静脉滴点,每日1次,连用4周;对照组应用甘利欣40 ml加入10%葡萄糖溶液300 ml中静脉滴点,日1次,连用4周。两组同时服用一般保肝药。

1.4 疗效考核标准:显效: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B超示脂肪肝征象明显减轻,肝功恢复正常,血脂下降>30%;有效:症状缓解,B超示脂肪肝的征象减轻,肝功有所改善,血脂下降>10%;无效:症状、B超、肝功均无改善。总有效率:(显现率+有效率)/总例数×100%。统计学处理:采用χ2和t检验。

2 结果(见表1、2)

3 讨论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脂肪消化、吸收、贮存、分解的重要器官之一。脂肪肝又称脂肪变性肝病(fatty liver disease,FL)和肝内脂肪变性,系一种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脂肪性肝病是一种临床病理性肝脏损伤,疾病谱广,可表现为单纯脂肪性肝病(FLD)、脂肪性肝炎(SH),并可发展成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一般正常肝脏的脂肪含量不超过5%,或肝组织内的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或肝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1/3以上肝细胞脂肪变性时,即为FLD。肥胖症、酒精中毒和糖尿病为脂肪肝的三大原因。FLD是SH、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发展的一个信号[2]。大多数脂肪性肝炎无明显症状,但却有肝功异常。本研究中肝功异常100%,有症状占23%,这与张建等人报道相同[3]。目前,脂肪性肝炎的治疗争议很大。苏苷康有甘草酸单氨、L-半胱氨酸、氨基乙酸组成,可促进胆色素代谢,减少ALT、AST释放,抑制自由基和过氧化脂的产生和形成,减轻细胞的损伤和坏死,促进肝细胞修复及再生,改善肝脏脂肪代谢,而达到治疗脂肪肝的目的。本研究应用苏苷康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性肝炎,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脂肪性肝炎治疗方法篇3

【关键词】 脂肪肝;病例分析;中医治疗

现代医疗条件下,脂肪肝,是由于长期纵酒或营养不良、肥胖以及其他病症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人体肝脏的脂肪含量约占肝湿重的百分之五,主要包括磷脂、甘油三酯及少量脂肪酸、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等成分。当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百分之十,或有半数以上的肝细胞组织发生脂肪变性时,则属于脂肪肝病症。当前,脂肪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诱因,严重威胁着人体的健康,本文针对脂肪肝的症状表现及病理成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中医治疗脂肪肝病症的应用方法。

1脂肪肝病的症状分析

现代医学理论认为,脂肪肝是由于人体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致使过量脂肪在组织内部蓄积,引起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量形成的功能性组织病变。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一般来说,脂肪肝轻度患者多无明显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疲乏、食欲不振、腹胀嗳气、肝区胀满等感觉。多数脂肪肝患者体型较胖,很多轻度脂肪肝患者感到疲劳乏力,中重度脂肪肝患者则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食欲不振、乏力疲弱、恶心呕吐、肝区隐痛等症状。此外,脂肪肝病人还常常在舌尖、口角部位发生溃疡发炎,皮肤出现淤斑、四肢麻木或感觉异常等病状体征。少数患者还有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衄等病理现象。重度脂肪肝患者伴有肝腹水、下肢水肿以及低钠、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现象。

一般情况下,脂肪肝属于独立型疾病,但有时可以成为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并发症表现。如胰腺炎、贫血病、神经炎、肝硬化等。营养过剩型脂肪肝常出现肥胖症、高脂血、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营养不良性脂肪肝常与结核病、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并发,其他还可有男性萎缩、阳痿、女子闭经不孕等并发症。

2脂肪肝病的病理分析

脂肪肝是较为常见的可逆性疾病,脂肪肝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脂肪肝的病理学表现表现为肝细脂肪变性。也可伴有炎症细胞浸润、呈脂肪性肝硬化或局灶性脂肪肝。

人体肝脏肝细胞中脂肪物质增加时,脂肪集聚在肝细胞核与肝窦之间,聚合形成大脂肪滴,使胞质与核移位而使肝细胞形成大环。导致肝细胞内转输通路则明显扭曲。相邻细胞的大脂滴融合形成大的脂肪囊肿,导致肝实质纤维化。脂肪囊肿破裂后,脂质被吞噬细胞吞噬而形成小脂肪肉芽肿。单一的含有大脂滴的细胞由于阻碍通过肝窦的血流可成为胶原沉着的部位,并导致血流阻力的增加而可能引起门脉高压。临床上常用实验室检查及B超CT检查,可确诊脂肪肝症状性征。

3脂肪肝病的中医诊断

中医理论认为,脂肪肝属于积聚与瘀痰范畴,导致人体产生脂肪肝的病因有多种,长期暴饮暴食,饮食无规律,长期嗜酒,过量饮食甜性食物,造成人体脂肪转化功能失调,导致肝内脂肪淤积过量形成脂肪肝,另外长期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等也可引起脂肪肝病症发生。

如果人体性格暴躁易怒,情绪变化波动较大,导致肝气郁结积淤不畅,严重损伤和影响到脾胃功能,造成脾脏功能虚弱,导致水湿内停,湿聚成痰,痰湿阻滞,气机不畅,瘀血内停,阻滞脉络。

中医上脂肪肝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病史、临床表现来诊断:

3.1病史诊断:患者有暴吃酗酒,常吃甜食,缺乏运动等不良饮食异常习惯,患者存在慢性肝病或服用肝毒药物病史,患有肥胖病或具有高脂血症病史者。

3.2临床表现:轻度乏力疲弱、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不适、肝区隐痛等症状,或在舌尖口角部位发生溃疡发炎,皮肤出现淤斑、四肢麻木或感觉异常等病状体征。

4脂肪肝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脂肪肝主要从祛除病因、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4.1根除病因

中医认为,对症下药消除病因是治疗脂肪肝的根本方式。酒精性脂肪肝关键在于戒酒,肥胖性脂肪肝需要控制体重,营养性脂肪肝在于调整营养物质的供给。大多数轻度脂肪肝在去除病因后即可好转。

4.2调整饮食

调整饮食是脂肪肝治疗的重要环节。脂肪肝患者的饮食往往需要高蛋白质、适量脂肪和糖类,因此,保持营养的合理平衡供给,加强适当运动,多食豆类食物,是治疗营养失调性脂肪肝的重要方法。

4.3药物治疗

中医治疗脂肪肝,以祛湿化痰为原则,辨证应用健脾疏肝、活血化瘀等方法治疗,不同类型的脂肪肝病情,要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4.3.1气滞型:甘草6克、枳壳6克、茯苓10克、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白芍15克、泽泻15克。用于疏肝解郁,行气和中。

4.3.2血瘀型:桃仁6克、草决明6克、元胡6克、川楝子6克、丹参10克、五灵脂10克、川芎10克、山楂15克。用于疏肝养血,活血化瘀。

4.3.3湿热型:陈皮6克、甘草6克、厚朴6克、青皮10克、苍术10克、车前子15克、泽泻15克、荷叶20克。用于祛湿化浊,清热解毒。

4.3.4痰瘀型:茵陈6克、郁金6克,昆布10克、大黄10克、青黛15克、栀子15克、蔗虫15克、首乌15克。用于柔肝养血,化浊消瘀。

此外,还有一些食疗方法,如枸杞子、马兰、葛根等中草药,大蒜、香菇、芹菜、紫菜、海带等蔬菜具有保肝去脂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可适量食入量。

4.4常用偏方

4.4.1丹参100克,陈皮30克加水煎沸渣取浓汁,加蜂蜜100毫升收膏,每次20毫升,每日2次。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脂肪肝

4.4.2佛手6克、香橼6克加水煎沸,去渣取汁加白糖调匀,每日2次,适用于肝郁气滞型脂肪肝。

4.4.3丹参、山楂各15克,檀香9克,炙甘草3克加水煎沸,去渣取汁加蜂蜜,再煎煮沸,每日2次。适用于瘀血阻络型脂肪肝

4.4.4陈皮、红花各6克,红枣5枚,加清水煎熬取汁代茶饮。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脂肪肝。

5结束语

总之,脂肪肝,作为一种可逆性的肝脏疾病,极大地威胁着人体健康。如不及早医治,则可转化为肝硬化等严重疾病。中医理论下,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科学的探究脂肪肝的病理成因,创新高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对于促进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脂肪肝的病因及治疗》 佚名 39健康网 2008.

脂肪性肝炎治疗方法篇4

转眼3年过去了,红蕾学成回国,正兴高采烈准备入职时,一张入职体检报告单让红蕾全家着急了。原来检查发现肝功能不正常,谷丙转氨酶(ALT)102单位/升,谷草转氨酶(AST)83单位/升,提示患有“肝炎”。红蕾的父母陪着孩子走进医院,经过全面系统的检查,最后临床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血脂异常。在医生的悉心指导下,红蕾积极配合治疗,复查肝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酒精性肝病(ALD)统称为脂肪性肝病,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近年来随着NAFLD患病率的逐年上升,其流行现状不容忽视。数据表明,西方国家普通成人中NAFLD患病率为20%~33%,肥胖症患者单纯性脂肪肝患病率为60%~90%,亚洲国家略低,但呈现快速增长且逐渐低龄化的发病趋势。我国虽然有效控制了病毒性肝炎,但脂肪性肝病却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如今,白领人群中检查出脂肪肝的比例已达到20%以上,且有渐趋低龄化的倾向。然而,人们对脂肪肝的认识尚存在许多误区,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至今仍未得到很好的实施。

脂肪肝不是病

看不看无所谓

随着人群脂肪肝检出率的逐渐增多,人们也越来越对之不以为然,甚至认为脂肪肝至多算是亚健康而不是真正的疾病,无需治疗。那么脂肪肝究竟是不是病,要不要治疗呢?

医学界曾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肝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理状态,不会引起肝炎和肝纤维化,但近年来的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与生活行为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因为临床上发现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至少有20%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而不是单纯性脂肪肝;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现已明确为隐源性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前期病变,并且还可能是肝功能衰竭的少见原因。即使是单纯性脂肪肝,由于脂肪肝比正常肝脏组织脆弱,更容易受到药物、工业毒物、酒精、缺血以及病毒感染的伤害,导致其他类型肝病发生率增高;对于超重和肥胖者而言,脂肪肝的出现可能提示“恶性肥胖”,因为这种人很容易同时伴发高脂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最终发生冠心病、脑中风的概率也会显著增加。

因此,无论是从肝病还是从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角度,都应把非酒精性脂肪肝视为一种疾病,其科学命名应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即使是健康查体发现的无症状性脂肪肝亦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到医院规范诊治。

脂肪肝不可能治愈

许多脂肪肝患者长期辗转就诊于多家医院,尝试了不少药物,就是不见好转,因而悲观地认为脂肪肝不可治愈。事实上,单纯性脂肪肝是各种原因所致肝毒性损伤的早期表现,如能及时去除病因和控制原发疾病,肝内脂肪沉积在数月内就可完全消退。例如,酒精性脂肪肝戒酒后能很快好转;其他多数药物和工业毒物性脂肪肝,在及时停药或脱离有毒工作环境后亦可康复;营养不良性脂肪肝,经补充热量和蛋白质的治疗后即可好转;肥胖性脂肪肝如能有效控制体重和减少腰围,则肝内脂肪沉积亦可很快消退。

但是,如果单纯性脂肪肝已发展为脂肪性肝炎,则病变完全康复常需半年乃至数年以上,少数患者即使去除病因后仍可进展为不可逆转的肝硬化。因此,对脂肪肝患者应强调早期、合理的诊疗。部分脂肪肝患者难以康复的原因,可能是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及疗程不足等所致。

肥胖性脂肪肝患者

水果多多益善

新鲜水果富含水分、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经常食用有益于身体健康。然而,各种水果都含有一定的糖类,长期过多进食可导致血糖、血脂升高,甚至诱发肥胖。因此,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患者应适量吃水果,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必须要考虑膳食热量过剩给健康带来的可能危害。所以,应尽可能选择苹果、梨等含糖量较低的水果,且不能一次进食太多,必要时以萝卜、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代替水果。另外,尽量在餐前或两餐之间饥饿时进食水果,以减少正餐进食量。同理,富含蛋白质和钙的牛奶适量饮用也有益于健康,但是睡前一杯牛奶易导致热量过剩,对于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可能就不合适。总之,对于温饱解决以后的广大百姓而言,缺少的不是“营养” (热量),而是运动;急需的不是补品和药物,而是科学的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做到“少吃、多动,少饮酒、慎用药”,就一定能够有效控制脂肪肝日益严重的流行现状。

得了脂肪肝就需

服用降血脂药物

尽管高脂血症与脂肪肝关系密切,但两者之间通常并非因果关系。至今国内外尚缺乏降血脂药物能够有效减少肝脏脂肪沉积的临床循证证据。因此,有了脂肪肝并非都得服用降血脂药物;相反,降血脂药应用不当,非但不能减轻脂肪肝,反可加重肝脏的损伤。其原因可能是脂肪肝的出现反映出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及对脂质的代谢能力已达极限,这时候再用降血脂药物就相当于“鞭打快牛”,即脂肪化的肝脏对降血脂药物的耐受性下降,反而容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

脂肪肝临床指南建议,脂肪肝如不伴有高脂血症,就不需用降血脂药物;脂肪肝伴有高脂血症,需根据高脂血症的原因、程度以及发生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变的概率,酌情决定是否需用降血脂药物。如果是酒精中毒引起的脂肪肝,那么戒酒对降低血脂和减轻脂肪肝都有益处;若是药物引起的脂肪肝,则停药是首选的治疗措施。假如不能戒酒或停服相关治疗药,而血脂增高又不是太明显,则暂不需使用调脂药物;因为积极“管”它,反而可能会增加肝脏负担,但需定期监测以便及时干预。对于肥胖、糖尿病引起的高脂血症,如果血脂不是很高,主要通过节食、运动等措施控制体重和血糖,达到调整血脂和防治脂肪肝的目的;如果治疗3~6个月后,血脂依然较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降血脂药物,并同时联用保肝药物。对有高脂血症家族史并且血脂增高明显者,则需用降血脂药物治疗,因为这个时候降血脂药物可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高冀蓉 副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专家。长期承担各种肝病的诊治,擅长慢性乙型、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对重症肝炎、黄疸型肝炎、消化道出血、难治性腹水及肝性脑病等危急重症的抢救治疗,及肝癌、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脂肪性肝病及酒精性肝病等的诊治,对肝病合并糖尿病、心脏病、肾病等慢性疾病的治疗都有丰富的经验。参加完成了北京市科技重大专项、863及“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40余篇,参编医学著作3部。

脂肪性肝炎治疗方法篇5

何谓脂肪肝

脂肪肝是由肝细胞内甘油三酯超过正常含量所致,可由许多因素引起,如嗜酒、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营养障碍、药物或化学毒物等。医学上将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前者又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后者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一般有长期饮酒史,“酒龄”超过五年,平均每日摄入的酒精量超过40克,女性略低。酒精含量计算为:酒精量(克)= 酒精毫升数×度数×0.8。没有达到此标准者一般归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因此,体检中发现的脂肪肝大多属于非酒精性脂肪肝,但近年来饮酒所致脂肪肝较过去有明显增多。区别这两种类型的脂肪肝对于治疗选择和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

怎样正确诊断脂肪肝

目前,大多数脂肪肝是由B超检查发现的。B超具有无创伤、操作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但B超结果易受检查者主观意识、患者肠道气体干扰和腹壁脂肪厚度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假阳性结果;而且B超对脂肪肝的严重程度难以定量分析。腹部CT平扫检查可以弥补B超的不足,它不受肠道气体或腹壁脂肪厚度的影响,可以客观评价脂肪肝的严重程度及其治疗效果。诊断脂肪肝及其严重程度的金标准是肝活检,它可以发现肝细胞内脂肪滴增多,了解有无炎症和肝纤维化,还可以准确判断脂肪肝的病变程度和疗效。因此,有炎症、坏死和肝纤维化的患者应该进行肝穿刺,检查以确定病变程度和是否会转变成肝硬化,治疗后肝穿刺有助于疗效判断。肝功能等检查也有助于脂肪肝的诊断。

脂肪肝能否逆转

一般认为,无论是酒精性脂肪肝还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在单纯脂肪肝阶段、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纤维化阶段,经过积极治疗和去除病因,均可逆转,而肝硬化是不可逆转的。当然,单纯性脂肪肝逆转容易,需要时间比较短;已有炎症坏死需积极治疗;到了纤维化阶段,则除了要去除肝内脂肪外,还需抗纤维化治疗,逆转的难度较高。

需要指出的是,不少人认为脂肪肝是一良性病变,治疗与否无关紧要。现在认为,单纯脂肪肝,其进展速度缓慢,转变成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可能较小;而脂肪性肝炎,无论是酒精性还是非酒精性,若不积极治疗,后者有18%会转变成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前者转变的百分比更高。因此,脂肪肝的积极治疗很有必要,特别是脂肪性肝炎。

怎样逆转脂肪肝

对于酒精性脂肪肝者,戒酒是最主要的去除病因的治疗。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是主要手段,通过减少能量的摄入和增加能量的消耗,使肝细胞内沉积的脂肪逐渐减少直至正常。需要注意的是,减轻体重必须循序渐进,体重骤减反而会加剧脂肪肝病变。

另外,也可采用药物辅助治疗,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的药物控制、保肝药物、抗氧化剂(如熊去氧胆酸、多不饱和卵磷脂、维生素E、硒等)的应用,都可使肝内脂质减少。脂肪肝患者是否需用降脂药物需听从医生的指导,不要盲目使用降脂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大多可引起谷丙转氨酶增高,损害肝功能,而且还能促使血内脂质沉积于肝脏,使脂肪肝加重。如果患者已出现肝纤维化,还需抗纤维化治疗。治疗后脂肪肝是否逆转,主要是根据B超、腹部CT平扫或肝穿刺活检结果判定。逆转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脂肪性肝炎治疗方法篇6

【关键词】化痰祛瘀系列胶囊;病毒性肝炎;脂肪肝;临床疗效

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多见于慢性乙、丙型肝炎恢复期或稳定期,约有1.5%~8%的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少数转化为肝癌[1]。近年来我们自制制剂化痰祛瘀胶囊治疗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取得一定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来自2001年5月~200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00例肝炎后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0例,男124例,女76例,年龄32~78岁,平均41.28岁,病程平均3~21年,其中轻度80例,中度60例,重度60例。对照组200例,男120例,女80例,年龄31~76岁,平均40.25岁,平均4~18年,其中轻度82例、中度62例、重度5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性、病程及肝功能的改变症状及体征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的原则,分别给予化瘀祛瘀胶囊Ⅰ~Ⅳ号,一次4粒,一日3次,口服,60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分别给予西药常规护肝、降脂治疗,如利肝能片、维生素C片,甘糖脂片及对症处理,60天为一疗程,两组均1个疗程结束后停药半月,再重复上述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6个月),观察疗效。

1.3疗效指标 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复常程度包括肝区疼痛程度,肝脾肿大的消除,腹胀、乏力、纳差的缓解度;肝功能改善程度(包括TBil、PTA、NH3);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是否恢复;黄疸指数(TBil)复常程度;血氨(NH3)的改变;肝脏B超提示,肝脏脂肪的消除率。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法,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疗效评定标准[2]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消失或改善,肝功能、PTA,血氨正常,B超提示肝脏脂肪完全消除为显效。有效:临床症状好转,体征改善,TBil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和PTA大于40%,血氨为正常值两倍以下,B超提示肝脏脂肪部分消除为有效。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恶化:病情加重甚至死亡为恶化。显效和有效均为有效,据此计算有效率。

2.2 总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3个疗程(6个月)结束后,疗效比较见表1

3.讨论

该病当属祖国医学的“胁痛”、“痰证”、“积聚”等范畴。病因为外感湿毒之邪郁遏中焦,阻碍气机,肝气郁结,脾失健运,复因过食肥甘厚味,湿热内生,蕴毒生痰,痰阴血络,久而成瘀;瘀血内阻,更使津液停聚而变生痰浊,痰之粘滞,又影响气血的运行,痰瘀胶结发为本病;久病诸脏腑功能皆受损,终必及肾,肾中精气亏虚,藏精和气化功能失调,则水不养木温土,肝脾不调,膏脂失于正常运化,积于血中为痰为瘀,痹阻于肝,更使虚实错杂,胶结难解。该病病机为肝郁脾肾亏虚,痰瘀互阻。

脾失健运是脂肪肝发生的病理基础[2]。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该病为外感湿毒之邪,复因嗜食肥甘厚味、饮酒过度致湿热内蕴,煎灼津液为痰,痰之粘滞性质,必然影响脏腑气血功能,由痰生瘀,痰瘀同病。此类患者初期可无明显症状,继而可见头重如裹,胸脘胀满或口苦而粘,渴不欲饮,纳呆,恶心欲呕,困倦乏力,便泻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治以化痰祛瘀、健脾利湿。药选生山楂、胆南星、丹参、郁金、桃仁、泽泻、荷叶、葛根、决明子等化痰祛瘀,以绝肝脏产生脂肪之源;茯苓、生白术、党参、黄芪、生薏苡仁、车前草、滑石等健脾利湿。脾胃得健,气化功能旺盛,湿去则痰瘀不能再生。

参考文献

[1]付丽,卢宁,周红.活血化痰法意气风发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02,4(19):31

脂肪性肝炎治疗方法篇7

关键词:强肝胶囊;易善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Qianggan capsule plus Essentiale o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pationts. Methods 68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herapy group (34 cases, treatment with Qianggan capsule plus Essentiale) and the control group (34 cases, treatment with Essentiale). The treatment duration lasted 6 months for both groups. The levels of liver function, blood lipids, BMI and B-mode ultrasonic imaging findings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Results The levels of ALT, AST, TG, TC, BMI and B-mode ultrasonic imaging finding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Qianggan capsule; Essentiale;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营养过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率越来越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以像病毒性肝炎一样进展为肝硬化、肝癌这种慢性、病情逐渐恶化的疾病,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除了改变生活习惯,各种保肝药物相继被研究,易善复已经是国家公认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本实验研究强肝胶囊联合易善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效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7月~12月本院门诊收治的6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诊断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治指南》标准[1],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治疗组口服强肝胶囊和易善复,对照组口服易善复,嘱两组患者多运动,均衡、清淡饮食。治疗组口服强肝胶囊(石家庄东方药业有限公司)2 g,2次/d,口服易善复(北京赛诺菲万安特制药公司)456 mg,3次/d,连用6个月;对照组口服易善复456 mg,3次/d,连用6个月。用药前后收集各项观察指标。治疗期间均未使用其他保肝药物。治疗组:男14例,女20例,平均年龄41.50岁,对照组:男16例,女18例,平均年龄40.83岁,两组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检测指标上有可比性。

1.3检测指标 采集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B超观察肝脏密度,计算积分。ALT、AST、TG及TC检测指标采用清晨空腹静脉血4~5 ml,采用我院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身体质量指数=体重/身高的平方(kg/m2)。B型超声检查:采用我院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2~5 MHz)检测肝脏影像学。肝脏B超积分:0分:肝密度正常,1分:轻度脂肪肝,2分:中度脂肪肝,3分:重度脂肪肝。两组用药后各个指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x±s)表示,进行t检验,以P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实验失访6例,治疗组完成32例,对照组完成30例。

2.2肝功能、血脂、BMI及B超积分 治疗后治疗组ALT水平(23.51±11.29vs39.87±13.58,P

3 讨论

超过5%的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即为脂肪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患有脂肪肝病的患者中,饮酒量小于20g/d。肝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及分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肝活检很难让人们接受。原因可能:①肝活检为有创检查,有气胸、血胸、腹膜炎、疼痛、出血等风险,患者恐惧。②肝活检费用高。③患者例数少,故医院开展少,进而医生经验欠缺,使之恶性循环。故目前在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诊断方法为腹部B超。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科技的发展,人们营养过剩、久坐少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率逐年升高。非酒精性肝炎也像病毒性肝炎一样,肝功能逐渐损害,逐渐进展为肝硬化、肝癌,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重视。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观念深入人心。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由遗传-环境-代谢导致,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异常密切相关,主要发病机制:肝脏脂质代谢异常及氧化应激,引起促炎因子生成,进而引起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等[2-3]。故治疗上以去除诱因及治疗病因为出发点,避免营养过剩,多坐少动等,改善生活习惯,控制体质量,维持BMI在正常范围,降压、降糖、降脂,均衡饮食,中等量有氧运动,至少4次/w,累计至少150 min[4-5],部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去除诱因肝脏指标就可以得到改善。同时可以予药物辅助治疗。易善复已经是国家公认的保肝药物,本研究也提示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目前中医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嗜食肥甘、饮食不节,致使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湿内生,导致气滞、血瘀、痰湿互为结发,积于肋下所致,与肝肾脾三脏功能关系密切。中药中强肝胶囊由茵陈、板蓝根、当归、白芍、丹参、郁金、黄芪、党参、泽泻、黄精、地黄、山药、山楂、六神曲、秦艽、甘草组成[6],有清热利湿、益气解郁、补脾养血等功效。

综上,本实验观察强肝胶囊联合易善复可以降低肝功能及血脂指标,改善脂肪肝程度,疗效优于单药易善复治疗,但病例数较少,缺乏长期随访,需要大量样本进行研究,继续随访患者病情变化,加深疾病认知,找到更好的方法,为患者造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 中华肝脏病杂志[J], 2010,18:163-166.

[2]Malhi H, Gores GJ.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lipotoxicity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Semin Liver Dis,2008, 28: 360-369.

[3]Sanyal AJ. Mechanisms of Disease: pathogenesis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Nat Clin Pract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5, 2: 46-53.

[4]Torres DM, Harrison SA.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J].Gstroenterology,2008, 134: 1682-1698.

[5]Ali R, Cusi K. New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approaches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J].Ann Med,2009, 41: 265-278.

脂肪性肝炎治疗方法篇8

[关键词]多烯磷脂酰胆碱;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治疗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8-163-0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西方常见的肝脏疾病,经人口学调查约20%~30%的西方人患有NAFLD[1,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医疗技术的提高,我国的NAFLD也呈升高的趋势[3]。

目前NAFL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众多研究表明,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紊乱、糖代谢异常、高血压是NAFLD 发病的危险因素,肝脏脂质代谢障碍、胰岛素抵抗、细胞因子作用、肝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和CYP4A表达增加、氧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免疫反应、遗传因素等多种相关因素均参与了发病。

NAFLD的治疗为在改善生活方式(饮食、运动)基础上的综合治疗,护肝药物在其治疗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其治疗效果可通过酶学指标来观察。本研究纳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120例,对照组60例仅进行改善生活方式控制,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治疗,观察疗效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男性3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35.26±2.25)岁;对照组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34.28±2.37)岁。两组性别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的生化指标均匹配。

1.2 诊断标准

按2006年2月修订的非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4]执行。

1.3 病例排除标准

有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每周>40g;病毒性肝炎;家族性高脂血症;糖尿病及肾脏、甲状腺功能异常;人选前2周服用降酶、保肝和降血脂、二甲双胍等药物。

1.4 一般检查

所有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详细询问食物摄人频率和回顾性膳食调查。搜集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用药史及饮食习惯、活动等情况。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如多食蔬菜水果、低脂及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控制热量摄入,控制体重,根据肝功能情况适量进行有氧运动等。治疗组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每日3次,每次2粒(456 mg),疗程6个月,停药后随访观察6个月。

1.6 观察项目

症状变化:肝区胀痛或刺痛,右上腹不适,乏力等。酶学指标:清晨空腹抽静脉血,测天门冬酸氨基转换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肝脏B超。治疗后,每个月复查1次AST、ALT、GGT、TG、TC;每两个月复查肝脏B超。

1.7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肝功能(ALT、AST)恢复正常,血脂包括TG、TC恢复正常;B超检查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检测恢复正常或ALT或/和AST下降>40%;血脂正常或TG和/或TC下降≥20%;B超检查基本正常或近场回声稍增强,远场回声衰减不明显,肝内管状结构可见;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肝功能虽未恢复正常,但ALT或AST下降>20%;血脂虽未恢复正常,但TG或TC下降≥10%;B超检查前场回声增强,后场回声衰减,管状结构模糊等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肝脏B超示脂肪肝表现无明显变化,肝功能、血脂指标无明显改善。

1.8 药物安全性观察

记录用药期间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相应的处理及是否停药、停药原因。

1.9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60例中,临床痊愈21例(35.0%),显效25例(41.7%),有效11例(18.3%),无效3例(5.0%),总有效率95.0%;对照组60例中,临床痊愈8例(13.3%),显效13例(21.7%),有效10例(16.7%),无效29例(48.3%),总有效率5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血脂变化比较见表。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后ALT、AST、GGT、TC及TG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安全性评价

在治疗期问,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治疗组有1例男性患者发生轻度腹胀,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未影响继续试验。

3讨论

保肝抗炎药物在NAFLD防治中的作用和地位至今仍有争论, 目前并无足够证据推荐NAFLD /NASH患者常规使用这类药物。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保肝抗炎药物可作为辅助治疗主要用于以下情况:(1)肝组织学确诊的NASH患者;(2)临床特征、实验室改变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提示可能存在明显肝损伤和(或)进展性肝纤维化者,例如合并血清转氨酶增高、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的NAFLD患者;(3)拟用其他药物因有可能诱发肝损伤而影响基础治疗方案实施者,或基础治疗过程中出现血清转氨酶增高者;(4)合并嗜肝病毒现症感染或其他肝病者。建议根据疾病活动度和病期以及药物效能和价格,合理选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素(宾)、甘草酸制剂、双环醇、维生素E、熊去氧胆酸、S-腺苷蛋氨酸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1~2种中西药物,疗程通常需要6~12个月以上。

必需磷激(EPL)EPL从大豆中度浓缩提取的一种磷脂,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外源供应。EPL主要成分为多烯磷脂酰胆碱(PPC),其化学结构与内源性卵磷脂相同,但在功能上因含有人体必需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和油酸)而优于内源性卵磷脂。口服或静脉使用后在体内主要聚集于肝脏。EPL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包括:(1)通过减少自由基攻击和降低脂质过氧化损伤,保护和修复受损的肝细胞;(2)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3)促进肝细 胞再生;(4)改善肝脏的脂质代谢:(5)减少肝星状细胞的数量和活性,激活胶原酶,增加肝脏胶原降解,避免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PPC还可以减少CYP2E1的量,从而抑制氧应激导致的细胞凋亡。PPC可以通过共同的机制抑制枯否氏细胞激活,减少TNF-α的产生,说明它对肝细胞损伤有益。大量的动物实验显示,使用PPC无中毒的潜在危险,因此被认为是安全无毒的植物类药物之一[6]。

参考文献

[1] Neuschwander Tetri BA, Caldwell SH.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sumnlary of an AASLD Single Topic Conference [J]. Hepatology, 2003, 37(5): 1202-l219.

[2] Bedogni G, Bellentani S. Fatty liver: how frequent is it and why? [J]. Ann Hepatol, 2004, 3(2): 63-65.

[3] 吴敏, 李运红, 杨建, 等. 四个地区脂肪肝调查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 2005, 25(2): 122-l23.

[4]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治指南[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6, 14(3): 161-163.

[5]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1月修订).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0, 26(2): 120-l24.

上一篇:建筑业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心电图科室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