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修复技术专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3-12-28 17:22:49

水生态修复技术专业前景

水生态修复技术专业前景篇1

关键词:转型发展;风景园林;模块化教学体系;专业能力;素质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183-02

一、前言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常态,即经济增长的动力转为创新驱动。如何实现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和推广应用的无缝链接,关系到新常态驱动能力的强弱。这也对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格局、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部“十三五规划”中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更加注重教育和人才资本质量的要求,研究整个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如何紧紧围绕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安排人才培养的结构,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打造务实高效的高等教育体系,把关注点从高等教育规律本身转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即加快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大学内涵建设和办学质量的提升,努力实现立足地方经济文化,形成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目标。

在转型发展工作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关键环节,做好应用型专业,尤其是与区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直接影响高校服务能力。

许昌市是中国花木之都、腊梅之乡、国家园林城市,苗木花卉种植面积60余万亩,近年来形成了园林植物销售、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工程与管理企业完整的产业链条,园林产业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许昌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正是具有明显产业背景的本科专业,做好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才能实现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够支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这也是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立地顶天”学科专业建设的要求。

二、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中对于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这样描述的: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身心健康,从事风景园林领域规划与设计、工程技术与建设管理、园林植物应用、资源与遗产保护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规划设计机构、科研院所、管理部门、相关企业从事风景区、城乡园林绿地、国土与区域、城市景观、生态修复、风景园林建筑、风景园林遗产、旅游游憩等方面的规划,以及设计、保护、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等工作。

三、基于二级学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

务实高效的教学是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生命线,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课时实现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培养,既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体系,又培养学生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好好思考。模块化教学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途径。

模块化教学体系中“模块”取代传统教学体系的“课程”,成为基本教学构成单位,实际上是将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从传统的知识输入转为知识输出。根据应用型人才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结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具体能力要求,确定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模块数量,每一个模块对应一个专业能力。

为实现应用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思路,基于风景园林二级学科,将风景园林专业培养方案划分为一级模块,分别是:通识教育模块、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模块、美学基础与设计表达模块、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模块、园林与景观设计模块、园林植物应用模块、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模块和创新训练模块。每个一级模块由若干二级模块构成,而二级模块由若干具体知识点构成,通过模块中安排好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完成每个模块的知识和能力的学习。

通识教育模块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哲学与法学、科学与技术、语言与应用和信息与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些是对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主要二级模块包括思想政治理论Ⅰ、思想政治理论Ⅱ、思想政治理论Ⅲ、大学英语Ⅰ、大学英语Ⅱ、高等数学Ⅰ、高等数学Ⅱ、素质教育Ⅰ、素质教育Ⅱ、公共选修课模块和体育俱乐部模块。

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模块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关于园林史、规划与设计基本原理、风景园林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理论知识,以及风景园林遗产保护和管理知识。主要二级模块有中国园林史模块、外国园林史模块、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模块、风景园林自然系统理论模块、风景园林社会系统理论模块和遗产保护与管理模块。中国园林史模块主要知识点为中国古典园林史、中国近现代园林史、中国名山风景区发展史。外国园林史模块主要知识点为欧洲园林史、东亚园林史、伊斯兰园林史和外国近现代园林史。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模块主要知识点为风景园林规划原理、风景园林设计原理、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原理、工程技术理论。风景园林自然系统理论模块主要知识点为景观生态理论、群落生态理论、景观水文理论和景观地学理论。风景园林社会系统理论模块主要知识点为环境行为学理论和环境心理学理论。遗产保护与管理模块主要知识点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混合遗产。

美学基础与设计表达模块中,二级模块主要有美学基础模块、空间构成模块、美术模块、表现技法模块和专业制图基础模块。美学基础模块主要知识点为艺术概论、东方美学和西方美学。空间构成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美术模块主要知识点为素描、水彩画、水粉画和钢笔画。表现技法模块主要知识点为传统表现技法和数字表现技法。专业制图基础模块主要知识点为画法几何、阴影透视、建筑及园林制图。

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模块中,二级模块主要有城乡绿地系统规划模块、旅游与游憩规划模块、地景规划模块和生态修复模块。城乡绿地系统规划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区域绿地系统规划和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旅游与游憩规划模块主要知识点为旅游区规划和休闲游憩规划。地景规划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区域景观规划、生态规划、乡土景观规划和3S技术应用。生态修复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工矿废弃地、垃圾填埋场、湿地和河流等修复。

园林与景观设计模块的主要二级模块有庭园模块、公园模块、开放空间模块、专用绿地模块、现代园林建筑设计模块和传统园林建筑设计模块。庭园模块主要知识点为花园和庭院。公园模块主要知识点为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和社区公园。开放空间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广场、街道、滨水区和校园等。专用绿地模块主要知识点为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公共设施绿地。现代园林建筑设计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园林建筑、建筑小品、建造技术。传统园林建筑设计模块主要知识点为传统园林建筑测绘、传统园林建筑设计与营造。

园林植物应用模块中的二级模块主要有园林植物资源模块、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模块和花艺与盆景模块。园林植物资源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园林植物认知、栽培与养护。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模块主要知识点为植物多样性规划、植物景观规划、植物景观设计。花艺与盆景模块主要知识点为花艺和盆景。

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模块中的二级模块主要有风景园林工程模块和风景园林管理模块。风景园林工程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土方、种植、给排水、水景、雨洪管理、园路、照明、假山、园林建筑工程等。风景园林管理模块主要知识点为风景园林政策与法规、风景区与园林管理。

创新训练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主要二级模块包括社会实践Ⅰ、社会实践Ⅱ、社会实践Ⅲ、设计竞赛Ⅰ、设计竞赛Ⅱ、设计竞赛Ⅲ、创新创业Ⅰ、创新创业Ⅱ。

参考文献:

[1]王新庆,张健,洪波,陈玉叶,金红晓.依托区域经济促进高校学科及专业发展[J].大学教育,2012,(12):53-55.

[2]韦巧燕,刘昭明.基于就业导向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9):12-14.

[3]袁瞀,许强,王晓峰,檀明,张向东.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借鉴德国FH成功经验[J].合肥学院学扳(自然科学版),2011,21(4):56-65.

[4]杜春兰.风景园林一级学科在以工科为背景的院校中发展的思考[J].中国园林,2011,(06):29-32.

水生态修复技术专业前景篇2

一、课程结构体系的优化

传统的水域生态工程与技术的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的学习,而忽视了它与实际的有效结合。因此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对该课程现有课程体系整体结构进行优化,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理论篇和应用篇)。理论篇将全面阐述生态工程学的基本原理、生态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而应用篇将系统介绍水域环境生态修复、水处理、湿地生态建设、微观生态工程的实践应用和相应的技术配套体系,以及最新理论概念在水域生态工程学中的应用等。借用大家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将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起来,以此启发学生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借用依托于本校的水域环境生态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这一研究平台,来进行相关的技术创新实践,如景观水域生态修复工程、内陆水域生态工程、近海水域生态修复工程等得研究,通过教学体系的改革,让学生掌握最新知识的同时,拓展其眼界并训练创新思维。

二、创新教学内容

水域生态工程与技术课程作为一门生态学与工程学交叉的学科,既具有生态学理论的抽象性、逻辑性、数理性等特点,同时具有工程学的应用性、宽泛性、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能够将两者进行有效地整合,以助于学生更好的吸收,深化对其的了解,而一些前沿成果的适时引入,不仅能够共鸣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便于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想象运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解决实际的生态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们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引入一些水域生态环境的最新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如云南滇池、江苏太湖、安徽石臼湖、新疆特克斯河流域等水域生态修复、保水渔业等项目,以及一些国内外知名院校的研究成果,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获得了学生的广泛好评。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1.系统讲授与专题分析相结合

水域生态工程与技术课程采用系统讲授与专题分析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将生态工程学基本原理、理论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通过了解目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从而增加了课程的深度和灵活性,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探索欲望。在此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授课教师不局限于任课教师,就某些专题聘请在该领域颇有建树的教授、专家授课,让学生倾听专家独到的见解、观点。这样就可以避免教师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泛泛而谈。学生通过专业而具体的深入学习掌握某一生态学问题,自然而然地步入学科研究轨道。

2.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给予式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学生与老师间缺乏互动,只能是被动的接受,由此带来的是兴趣的流逝。因此,可以从以下方面多样化教学方式。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应该是这样一种气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学习性的,彼此之间不应该有距离,而是以一种对于知识、真理的共同追求,开展一些建设性的讨论,当然讨论主要以学生为主,各抒己见,教师只是作一些适当的点评,抑或作一些适当的引导,将讨论话题延伸至一个新的视角。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课堂的气氛也会变得越来越融洽。

(2)引入案例讨论法。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预先提供相关案例,学生提前准备,做好相关研习,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形式的选择上,根据具体案例,是以辩论的形式,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这样就可以从多角度对问题有一个全面的分析综述。

(3)充分创造学生实践机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创造学生实践机会,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堂,深入实际,深入社会,到工作的第一线去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深刻体会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同时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可能升华对于知识的认识。在水域生态工程与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根据课程的需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实地的考察、调研,深入施工现场去了解水域生态工程最新的应用进展,这一做法也取得了良好成效。

3.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利用电子教学及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科研成果,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生态系统退化诊断的指标体系、河流生态系统恢复原则、湖泊生态修复的常用方法、上行效应,下行效应的作用机制、富营养化湖泊生物操纵、藻型湖泊水生植被修复工程等关键过程和生态工程实施技术以优真和清晰动感的画面及图表转移到教室,增强课件动画效果,使概念和理论具体化、教学内容情景化。鼓励学生充分借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收集相关信息,了解水域生态工程与技术的进展,在扩大自己的视野的基础上,形成看问题的新的视角。同时也可以就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做更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在保证了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参考文献:

[1]张建设,朱爱意,吴常文.《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浙江海洋海洋学院学报,2012,31(1):93-96.

[2]柴超.基于创新教育的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信息科技,2008,(20):529.

[3]杨瑞吉,王龙昌,郑钦玉.农业生态学的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5(1):166-169.

[4]王友保,刘高峰.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与生态学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2007,(5):40-41.

水生态修复技术专业前景篇3

【关键词】园林工程;园林施工;技术难点;管理措施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低碳环保意识的提高,园林施工所涵盖的内容不断地得以丰富和扩展,现代园林工程的设计理念越来越体现出绿色、和谐、富有美意这些特点,它要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和高效的管理措施最终发挥出园林的综合,集实用、美观和绿色环保于一体,充分体现自然生态之美。中共十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和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这为园林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有机遇就会有挑战,尤其对于园林施工这种综合性的工程项目,往往会有许多技术和管理上的难题需要我们去攻克。我想通过本文,浅要分析一下在目前园林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困境及应采取的管理措施,以供与同行进行理论和经验交流,为推动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供献绵薄之力。

一、园林工程的含义及内容

园林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它总是要被细化为多个交叉作业,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它研究的核心是如何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和高效的管理措施最终发挥出园林的综合,集实用、美观和绿色环保于一体,充分体现自然生态之美。它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比如园林设计工程、园林建筑工程、园林绿化工程、造景工程、供水供电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等等。每个子工程都有各自不同的研究方向、特点及施工标准,我们就是要通过对园林工程的科学施工及有效管理,最终取得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最大化,达到建设生态经济型城市的目标,推动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园林工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园林工程要求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和高效的管理措施最终发挥出园林的综合,集实用、美观和绿色环保于一体,在确保设计合理、经济实用的前提下力求艺术与美感的统一。

2、一项园林工程的预算投入往往是巨大的,其建造周期较长,一经建成就难以重新改观。这就需要园林设计者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能对该区域的供水、供电、排水等需求综合考虑,并对园林工程的后期维护和修缮留有足够空间。

3、园林工程是一项集实用、观赏、绿色环保于一体的艺术作品,它可以将无生命的建筑材料与有生命的绿化植物有机结合,充分体现生态园林的特点。

二、目前园林施工中存在的技术困境及在管理中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园林施工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比如园林建筑、园林绿化、造景、供水、供电、排水、照明等等。长期以来,基于对园林工程的表面理解,许多人都将园林建筑与园林绿化混为一谈,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和园林市场的形成。园林建筑和园林绿化均属于园林工程范畴,在内容上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交叉联系,而且各自有不同的研究方向、特点及施工标准,这都决定了园林工程的整体验收。下面,我浅要分析一下在目前园林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困境及在管理中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园林设计缺乏统一规划,项目重复建设、随意施工现象严重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对项目中包括的各个环节进行统一规划,充分考虑市政规划、日后的使用、维护等诸多因素,避免项目重复建设、随意施工。同时,前期要对工程的预算投入、工程耗费及日后将会产生的综合效益进行合理评估,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投入的资金能产生预期的效益,这就要求园林施工管理人员应具备综合性的专业素质才能保障项目的正常运行。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作为一项园林施工项目的管理人员,他必须掌握建筑设计、园林绿化、建材装饰、市政、水电规划等方面的技能。园林施工涉及的面特别广泛,在景观设计方面,与园艺绿化及生物科学密切相关;在工程施工方面,与建材装饰、市政、水电规划及土建等专业挂钩;在设计上它要求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并且具备扎实的电脑制图技能。同时,要对植物的栽培、修剪及生长属性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于园林设计的选材尤为重要。

2、能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础知识、并读懂各项成本指标。成本费用是园林施工项目中所耗费的资金总和,它是综合反映项目施工质量、帮助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杠杆。通过对各项成本指标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材料及人工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达到改善企业成本况况,提高综合效益的目的。

3、每一个园林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都要依靠员工的共同努力,在项目审批及施工过程中也会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因此,园林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才能确保工程平稳有序地进行。

(二)园林施工中未充分考虑基址的地形、地貌、地势等自然特征,以至于弄巧成拙,事与愿违

园林施工中的造景工程要考虑到基址的地形、地貌、地势等自然特征,把握平面与空间优势,因地制宜、量体裁衣,要充分体现柔和交融、自然和谐的生态之美。同时,造景工程的建造不可画蛇添足、喧宾夺主。因为一个园林施工项目的各个要素中,应以山水为主,造景是从,过多的造景会显得冗杂且没有鲜明的主题。在园林建筑的风格及选材上更应考虑到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文化传承,使每一个园林施工项目都能因形就势,独具特色,流露出不同的意境和文化底蕴。

(三)缺乏一支专业的绿化施工队伍

园林施工中的山石改造、理水照明、林木栽培等工程都离不开树木花草的修饰,这就需要具备一支专业的绿化施工队伍,要能对植物的栽培、修剪及生长属性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使用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树木花卉,使园林层次分明、四季常青,使园林中人工建造的亭台楼阁、轩廊楹联显得生机勃勃。通过对园林的绿化设计和实施,可以借助花草树木的灵动性将无生命的建筑材料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给人以柔和交融、自然和谐的艺术享受。

三、结语

园林施工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愿望而对园林进行的绿化建筑工程。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低碳环保意识的提高,园林事业和园林建筑行业得到蓬勃发展,有契机就会有挑战,我们应该学会在一次次的失败和挫折中总结经验,寻求契机,求得生存和发展。通过本文浅要分析,阐述了在目前园林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困境及应采取的管理措施,以供与同行进行理论和经验交流,为推动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供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唐来春,曾小毕.园林工程.第一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40~103

[2]雷燕峰,王所.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新产品,2010(13)

水生态修复技术专业前景篇4

关键词:生态修复 水环境生态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现代城市的开发格局在绍兴这座古城换新貌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性的环境问题。水是绍兴的经济命脉,承托着绍兴支柱性产业——酒文化和轻纺织工业!而过度的资源开发,肆意污水排放,毁坏了千亩良田,污染了万条水道,不再“鱼米之乡”昔日的风光。

绍兴人民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的恶化对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有着毁灭性的破坏。从1999年开始,根据“资源水利、环境水利、生态水利、经济水利”的治水思路,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的要求,采取防洪与整治相结合的措施,通过清淤、砌坎、拆乱、布绿、建景、造路、设街等工程措施,对城市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先后进行了环城河整治、大环河拓浚、古运河建设和古城河修建等一系列整治工程,完成了绍兴古城水环境恢复性建设的关键性一步。而随着“十二五”清水工程的展开,绍兴水环境的治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何有效消除各类水体的黑臭,如何提高和维护已经基本消除黑臭的河道和水景观水体的质量,以满足广大市民的需要,放上了我们的议事日程,其中水生态修复已经成为水环境治理的热点。

经过国内多方面专家对水生态修复的研究和实践,一批水生态修复的实例已经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而根据绍兴水系的实际情况,分别针对不同河道,不同环境结合水利设施建设和生态修复方案提出不同的做法原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几种做法。

一、减少外污染源,这是消除黑臭,修复水生态的前提条件。

1、对工商业排污大户实行“专管专排,统一处理”的方式,即每个工商业排污大户都必须强制性安装排污管道,专管专排,引污水至污水处理厂,统一沉淀,过滤,消毒后达到自然排放水要求后排入河道水网。绍兴是轻纺城,是酒乡,污水处理任重道远。

2、对城区居民排污系统分项专治,新城区统一排入污水管网,至污水处理厂,老城区采用三级化粪池的临时措施,减轻河道污染负荷。绍兴是历史悠久的老城,在最近十几年城市化发展的脚步骤然加快,这就使得老城区的排水系统跟不上新扩建城区的建设,于是在参考农村一家一户三级化粪池的基础上,沿河排管,把污水收集到一个新建的临时三级化粪池,生活污水经过两次三级化粪池的沉淀处理,污染浓度大大降低。这一做法可以针对老城区历史保护建筑及居民建筑。

3、采取多种方法沟通水系,调活水体。绍兴水网密布,河系发达,按照“以动制静、以清释污、以枯补丰、改善水质”的要求调活水体,也是解决水体黑臭的一条重要和必要的途径。绍兴城区虽然水网密布,但除了通航河道有活水源头外,随着城市化建设的需要,很多原本活跃水塘成为一潭死水,也就成为了黑臭的源头,如果能够采用暗涵沟通,明渠导流,多级泵流的调节方式,则可以最大限度的调活水体,避免水质黑臭。而事实上上海等地的实践证明这一方法确实有效。

4、用“串糖葫芦”的形式沿河道两岸截污。这一方式不失为一种比较实用的办法。无论是通航河道,还是非通航河道,河岸均以直顺形式为主,然而这种形式对于污水的沉淀极为困难,如果采用串糖葫芦型的河道,则在大肚子口形成紊流,大肚子中部靠岸边却是平流,污水极易沉淀,而河道中间水流湍急,经过多次紊流、平流的交替,河水中的污水悬浊大幅度下降,河水明显清澈。同时如果在大肚处配合水生物种植及生态绿化处理,既达到排污除臭,又有美化环境的功能。根据绍兴河道的特点,这一方式可以先再非航道河段实行,逐步扩展到航道河段,最终达到全城区河道的应用。

二、消化内污染源,利用生物治理的手段达到消除黑臭并进一步提高水质的目的,这适合在一些相对封闭的水体。

1、利用生态浮床技术治理污染河道

生态浮床技术是在水面上用泡沫塑料搭建浮床,种植经过专门筛选和培育的植物,以达到净化水质和美化水域景观的目的,在陆地种植的粮食、花卉、蔬菜等陆生植物生长到了自然水域的水面上。这项技术在绍兴还未开展,但可以预见的是,绍兴小水塘体系繁多,整治处理相对困难,而这项技术恰恰最适合这种环境,所以是应尽快引进这一技术,进行普及。此外,如果结合“串糖葫芦”式河道,则能更快更好的体现其应用的价值,兼具净化,美观及经济效益,是为一种科学环保的处理手段。

2、利用复合酶技术治理污染河道

复合酶技术是在水底喷洒一种含有多种生物酶、非高子型表面活性剂、营养成分及蛋白质的浓缩液体,以促进有机物在水体中的乳化和溶解,并刺激和加速微生物的生化反应,达到净化污染水体的目的。对于绍兴水环境来说,这只能作为特殊要求水域的处理方式。

3、利用微生物技术治理污染河道

微生物技术是在水体中投放经过培养和筛选的好氧、兼氧和厌氧微生物菌群,通过微生物的呼吸发酵,将有机物等容易造成水体黑臭的物质迅速分解成CO2 和H2O或转化成无害物质,使污染的水体得以净化。在绍兴水环境中,这种方式仅为一种辅助手段,是综合处理组成的一种。

4、利用曝气充氧技术治理污染河道

曝气充氧技术是在生物治理的同时辅助采取在水体中曝氧,可以提高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能力,从而加速水体的净化。此项方法多用于污水处理厂中的曝气池处理,对于河道其经济性不佳。

三、在河道整治中创造条件,实现水边、水中、水底的生物多样性,逐步修复水生态,通过生物链的作用,消化和吸收内外污染源,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

在河道整治中,建设和恢复自然型河岸,创造水边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是有效处理河水污染的手段。河道整治既是改造自然,也是保护自然。整治过程中要与回归自然相结合,不仅要考虑人类的需求,也要考虑生物多样性的需求。水边护岸应多采用生态护坡技术,如采用干砌石、木桩等天然材料护岸;水上护岸的砌筑要考虑两栖动物的活动空间,水下护岸的砌筑要为鱼类等水生动物保留活动空间。大力提倡采用植物措施护岸,河岸植物护坡既能保持水土,起到固土护岸作用,又能改善生态环境。水中应构建以黑藻、伊乐藻、金鱼藻、苦草等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睡莲等为主的水生植被,以吸收和转化水中和底泥内的营养物,辅之于构建水生动物种群,维护生态平衡,修补河道水系的生态链。河道尽量保持自然的形态,维持丰富的河滩、河弯、洼地等自然景观,以满足各种水生生物的生存要求,最终达到一个平衡的生态水环境。

绍兴水环境是复杂而多样化的,因为要兼顾防洪和泄洪的能力,所以河道上的人工建筑和水池型的景观建筑或多或少破坏了水环境生态体系,自然而然的产生生态链断裂,造成生物不平衡,生态环境改变,水环境自我修复能力丧失。如果根据上面论述的几个方面综合建立一套溶于自然的生态水系,那么绍兴水城的昔日风光将逐步恢复,甚至重现“鱼娘摇橹歌罢晚,小桥流水日暮迟。”的江南水乡的美景。

参考文献:

[1]张伟波.水环境与城市文明[J].中国水利, 2004, (17): 52-54.

[2]朱玲.绍兴市城区河道整治工程若干问题初探.浙江水利科技,2006, (2): 42-43,46.

水生态修复技术专业前景篇5

关键词:极端气候 城市滨海 景观规划

1 气候与城市的压力

极端气候的频频出现使我们重新认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过去我们是敬畏自然,对特殊自然现象的出现认为是自然对我们的警告,每当此类现象出现后,人类除了祈祷和忏悔之外就没有别的途径。

工业文明到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人们对自然的态度发生了改变,由敬畏自然变成了征服自然。当特殊自然现象出现后,人类的对策是更高的堤岸,更宽的排水系统和更厚的钢筋混凝土。在一段时间内人们觉得已经征服了自然。

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人们发现自然好像变得不再熟悉,变得不再驯服,难以控制。2005年美国”卡特利纳”的飓风和2010年日本的地震和海啸给大家带来的印象是深刻的。经济科技最发达的两个国家在自然的面前也变得束手无策。大家把这些“陌生的”气候现象称之为“极端”天气。从自然环境学科上看,这些被称为“极端”天气的现象过去曾经发生过,未来也会再次发生。而现在之所以被称为极端天气,是因为它过分地偏离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气候平均状态。

追本溯源,极端气候的频频出现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人类自身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正是人类无尽地索取使自然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人们向海洋争取空间,提升土地价值,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当极端气候与人类自身发展出现冲突后,摆在我们景观设计师面前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被动地接受,继续对环境“涂脂抹粉”“粉饰太平”;二是主动地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用生态自然的手法建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弥补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和伤害。寻求人与自然共同生存的方向和机会。

本文通过对大连凌水湾二期滨海景观规划项目设计的介绍,表述了本人对自然、对城市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2 项目简介

凌水湾二期海滨区占地约1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3.5公里。凌水湾二期海滨区保留了天然海湾的特色,利用北侧山势塑造出优美的海湾环境。沿岸设计范围包括沿岸45至65米宽的范围。设计同时也按各段或节点的需要调整范围,有的地方宽一些,有的地方窄一些,45至65米宽的范围是各变化的设计范围标准。在这个区域中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尽量宽的绿化带,中间设人行道和辅道以便分开近岸无建筑地带和道路另外一侧的发展用地。考虑到海浪等原因,凌水湾二期不设沙滩。

本区域将被打造成象征大连当今与未来的地标,我们以“明珠锦线”这一大连独有的充满滨海韵味的元素为概念来塑造滨水区。锦线就是延滨水区的人行大道,它把七颗明珠依次串连。每一颗明珠都是一个把人们吸引至水边的公共设施。

3 景观规划原则

3.1 亲水性 水是所有景观的根本要素。水所具有的自然美学特质能吸引人亲近、游赏。因为陆地与水域的交界处会产生一种独特的边界效应,这种边界效应能够给交界处的人员带来不同的感官体验,而且越靠近水域,带来的体验效果尤其明显,因此应该要求对水域边缘进行精心的设计,应该尽量缩近人员亲水距离,增加亲近水体的体验方式。水的表现和美学特性影响并塑造着每一处景观。结合海洋的潮汐特点,尊重自然、顺应大自然,因地制宜,使人们能够安全地亲近海,接触海,感受海。

3.2 连通性 滨海景观规划思考的范围不应局限于滨海较为狭窄的范围,而应该是一个全域性空间规划,是对整个区域的完整思考。引入景观设计的理念,可以为城市创造全新的空间,形成较好的滨海特色风光。滨海景观是一种线性景观,线性景观能够形成系统,引导该区域的发展。例如:系统的线性景观能为人们在社区中进行交通的有效战略措施。同传统公园相比,线性景观由于延伸产生了相当长的路径,因而能够创造出更多公众可达的外缘地区,将产生更高的公众收益。

3.3 生态性 成功的景观区域总是特意保护并加强场地原有的自然美景。它们允许人们从全新的角度欣赏周围的景色――年年不同,季季各异。滨海景观强调连贯与统一;增强水岸的开放空间,使之成为连贯的绿色走廊。公共滨水区以及休闲区形成一个绿色地带,是绿带向城市扩张、渗透,与城市其他绿地元素构成完整的系统,起到一定的生态作用。

4 与水运设计部门和规划部门的协作

4.1 水运所的合作 首先在大连理工大学水运所关于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进行岸坝形式的概念设计。根据项目区域的不同,提出5种岸坝的建议形式进行探讨、研究和比较。在中期扩初阶段,根据前期方案,景观设计从亲人尺度(以人的视点和感受为主)效果出发,对各级平台宽度、绿化宽度,平台高层、堤坝护岸的轮廓外形、人行交通的开口位置等细节方面和水运所进行设计上的协调和深化,配合完成扩初设计和专家评审。在后期施工图阶段,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景观设计专门研究具体景观硬质铺装材料的效果和室外使用特性,以及植物种植上的盐碱化处理的探讨。由于海浪对近海区域硬质铺装会产生影响,专门咨询相关有经验的工程单位,提出了“整体现浇艺术地面、艺术墙面”应用于滨海道路的方案建议,供业主选择。

4.2 规划设计部门的合作 前期方案阶段,协助业主在规划概念方案的基础上提出规划层面景观方面的修改意见。例如:亲水岸线设置的位置和长度的建议,线形绿化廊道贯通的调整等。在报批阶段,根据最终报批的图纸,进行景观规划的调整和修改。

5 与自然的关系

5.1 植物树种的选择 强调种植养护上低维护的概念。种植设计结合点、线、面、立体空间,实现多层次、多角度立体绿化。由于临海,水深浪大、海风大,堤岸前沿种植很难成活,绿地设置在堤岸后端,地形相对较高处。树种选用抗性强、耐海潮风、耐盐碱的植物。常绿和落叶植物搭配,以落叶树为主,花灌木点缀,强调季相及色相变化。线型林缘线具有简洁明快的现代感,乔木、灌木、草皮的合理配置,在生态上更贴近自然,在景观上富有高、中、低丰富的层次。

5.2 盐碱土壤修复的实践 对填海区域的土壤进行“土壤修复工程”,并单独立项进行设计和施工。为了保证“土壤修复工程”中责任清晰和项目协同性,建议业主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操作方式。即由土壤修复施工单位进行相应的“土壤修复”设计方案,以及工程造价和保障体系,按照确定的方案进行施工。由于“土壤修复工程”的专业性,因此相关单位需要具备“土壤修复设计”资质或“环保专项施工”资质。

5.3 区域水体利用的尝试 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年内降雨分配不均、雨季多暴雨,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干湿交替的影响,要考虑场地雨水利用与蓄滞洪水功能。①渗透性的绿色街道和层进的边缘。②新整合的互利基础设施有助于城市的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

6 结语

水生态修复技术专业前景篇6

目前CAD/CAM系统在义齿加工企业中主要用于全瓷修复体的制作,全瓷修复体具有色泽逼真、稳定自然、生物相容性好,耐磨损,颈部无牙龈黑线,不影响核磁共振检查等优点,[3]近几年来各个公司相继推出了多种品牌的可切削瓷块,使全瓷修复体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除此之外,CAD/CAM系统也被应用于套筒冠、钛及钛合金义齿、种植义齿的制作。日本已经开发出利用光固化树脂制作全口义齿的分支。CAD/CAM系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包括三维测量装置、计算机辅助设计部分、计算机辅助制作部分。它将口腔修复体的传统模式简化为获取数据、计算机设计修复体、制作修复体三道工序,减少了患者的就诊次数、缩短了患者治疗时间[4],提高了义齿加工企业的生产效率。但就目前的市场应用现状来讲,CAD/CAM系统主要应用于全瓷修复体的制作,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全瓷修复体仍属高端产品,应用受到人们消费水平的限制,而且在义齿加工企业中应用CAD/CAM系统制作全瓷修复体,是以医师制作的模型为基础。医师的模型制取水平不同行限制了CAD/CAM系统的应用。

2CAD/CAM系统对操作人员的要求

使用CAD/CAM系统要求操作人员能够熟练使用数模转化仪,准确获得义齿的基础信息,避免产生人为的误差。操作人员要对义齿的设计有深刻的认识,能够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完善修复体的个性化设计,使之适应患者的独特个性,扩展CAD/CAM系统的适用范围。此外,了解基本的机械加工知识也是CAD/CAM系统操作人员的基本要求之一。

3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培养的改革

(1)将CAD/CAM系统操作引入教学:尽管目前国内义齿加工所使用的CAD/CAM系统品牌不同,但其操作流程基本一致、基础原理大致相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培养中可以将CAD/CAM系统引入学校,加入《口腔固定义齿工艺技术》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熟悉其基本操作步骤,更快的适应工厂的工作需要。(2)培养修复体设计能力,通过人机对话完成修复体设计:CAD/CAM系统的应用简化了技师的工作流程,降低了加工操作的难度,使义齿更容易达到技师想要的效果,这就要求技师在修复体的设计上更加合理,培养设计能力将成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培养的重点,提升到与培养动手能力同等重要的地位。(3)美学能力的培养:全面系统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养成良好的审美观,使义齿产品的设计在合理的基础上更加美观,符合使用者的审美要求,提高制作义齿的成功率。(4)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随着CAD/CAM系统的应用,技师的工作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传统技师遇到的车间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工作强度大、昼夜颠倒等困难在工作中逐渐消失,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将逐渐增加,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渗透这一内容,改变学生以往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未来工作态度。综上所述,为了适应CAD/CAM系统对义齿加工行业的影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培养中应注重针对性内容的建设,培养相关设备的操作能力、注重培养修复体设计能力和美学能力;同时,培养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提高相应的素质,能够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随着CAD/CAM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与之相适应的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加,我们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应注意提高学生的适应性:既能适应传统义齿加工技术的需要,又能适应CAD/CAM系统自动化加工的需求,增加学生的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水生态修复技术专业前景篇7

关键词:土壤污染、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前言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金属加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明显高于原生含量、并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加之重金属离子难移动性,长期滞留性和不可分解性的特点,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同时食物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日趋受到重视,国家对污染土壤治理和修复的人力,物力的投入逐年增加,土壤污染物的去除以及修复问题,已成为土壤环境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而生物修复技术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用于污染土壤治理的新技术,同传统处理技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例如其处理成本低,只为焚烧法的1/2-1/3,处理效果好,生化处理后污染物残留量可达到很低水平;对环境影响小,无二次污染,最终产物CO2、H2O和脂肪酸对人体无害,可以就地处理,避免了集输过程的二次污染,节省了处理费用,因而该技术成为最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修复技术。

1.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土壤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土壤中天然的微生物资源或人为投加目的菌株,甚至用构建的特异降解功能菌投加到各污染土壤中,将滞留的污染物快速降解和转化成无害的物质,使土壤恢复其天然功能。由于自然的生物修复过程一般较慢,难于实际应用,因而生物修复技术是工程化在人为促进条件下的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土壤中石油烃类及各种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降解过程可以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条件(温度、湿度、pH值、通气及营养添加等)来完成,也可接种经特殊驯化与构建的工程微生物提高降解速率。

2.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种类

目前,微生物修复技术方法主要有3种:原位修复技术、异位修复技术和原位-异位修复技术。

2.1 原位修复技术:

原位修复技术是在不破坏土壤基本结构的情况下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有投菌法、生物培养法和生物通气法等,主要用于被有机污染物污染的土壤修复。投菌法是直接向受到污染的土壤中接入外源污染物降解菌,同时投加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和代谢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生物培养法是定期向土壤中投加过氧化氢和营养物,过氧化氢则在代谢过程中作为电子受体,以满足土壤微生物代谢,将污染物彻底分解为CO2和H2O。生物通气法是一种加压氧化的生物降解方法,它是在污染的土壤上打上几眼深井,安装鼓风机和抽真空机,将空气强行排入土壤中,然后抽出,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也随之去除。在通入空气时,加入一定量的氨气,可为土壤中的降解菌提供所需要的氮源,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增加去除效率。

2.2 异位修复技术:

异位修复处理污染土壤时,需要对污染的土壤进行大范围的扰动,主要技术包括预制床技术、生物反应器技术、厌氧处理和常规的堆肥法。预制床技术是在平台上铺上砂子和石子,再铺上15-30cm厚的污染土壤,加入营养液和水,必要时加入表面活性剂,定期翻动充氧,以满足土壤微生物对氧的需要,处理过程中流出的渗滤液,即时回灌于土层,以彻底清除污染物。生物反应器技术是把污染的土壤移到生物反应器,加水混合成泥浆,调节适宣的pH值,同时加入一定量的营养物质和表面活性剂,底部鼓入空气充氧,满足微生物所需氧气的同时,使微生物与污染物充分接触,加速污染物的降解,降解完成后,过滤脱水这种方法处理效果好、速度快,但仅仅适宜于小范围的污染治理。厌氧处理技术适于高浓度有机污染的土壤处理,但处理条件难于控制。常规堆肥法是传统堆肥和生物治理技术的结合,向土壤中掺入枯枝落叶或粪肥,加入石灰调节pH值,人工充氧,依靠其自然存在的微生物使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是一种有机物高温降解的固相过程。上述方法要想获得高的污染去除效率,关键是菌种的驯化和筛选。由于几乎每一种有机污染物或重金属都能找到多种有益的降解微生物。因此,寻找高效污染物降解菌是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的热点。

3.影响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主要因子

3.1 污染物的性质:

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常以多种形态贮存,不同的化学形态对植物的有效性不同。某种生物可能对某种单一重金属具有较强的修复作用。此外,重金属污染的方式(单一污染或复合污染),污染物浓度的高低也是影响修复效果的重要因素。有机污染物的结构不同,其在土壤中的降解差异也较大。

3.2 环境因子:

了解和掌握土壤的水分、营养等供给状况,拟订合适的施肥、灌水、通气等管理方案,补充微生物和植物在对污染物修复过程中的养分和水分消耗,可提高生物修复的效率。一般来说土壤盐度、酸碱度和氧化还原条件与重金属化学形态、生物可利用性及生物活性有密切关系,也是影响生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效率的重要环境条件。

3.3 生物体本身:

微生物的种类和活性直接影响修复的效果。由于微生物的生物体很小,吸收的金属量较少,难以后续处理,限制了利用微生物进行大面积现场修复的应用,

植物体由于生物量大且易于后续处理,利用植物对金属污染位点进行修复成为解决环境中重金属污染问题的一个很有前景的选择。但由于超积累重金属植物一般生长缓慢,且对重金属存在选择作用,不适于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因此,在选择修复技术时,应根据污染物性质、土壤条件、污染程度、预期修复目标、时间限制、成本及修复技术的适用范围等因素加以综合考虑。

4.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生物修复技术作为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用于污染土壤治理的新技术,虽取得很大进步和成功,但处于实验室或模拟实验阶段的研究结果较多,商业性应用还待开发。此外,由于生物修复效果受到如共存的有毒物质(Co-toxicants)(如重金属)对生物降解作用的抑制;电子受体(营养物)释放的物理性障碍;物理因子(如低温)引起的低反应速率;污染物的生物不可利用性;污染物被转化成有毒的代谢产物;污染物分布的不均一性;缺乏具有降解污染物生物化学能力的微生物等因素制约。因此,目前经生物修复处理的污染土壤,其污染物含量还不能完全达到指标的浓度要求。

5.应用前景及建议:

随着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将不断深入并走向成熟,特别是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生物修复技术和菌根技术的综合运用将为有毒、难降解、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带来希望。为此,建议今后在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方面加强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深入研究植物超积累重金属的机理,超积累效率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价态、形态及环境因素的关系。

(2)加强微生物分解污染物的代谢过程、植物-微生物共存体系的研究以及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对污染物的修复作用与植物种类具有密切关系。

(3)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技术,使超积累植物的生物学性状(个体大小、生物量、生长速率、生长周期等)进一步改善与提高,培养筛选专一或广谱性的微生物种群(类),并构建高效降解污染物的微生物基因工程菌,提高植物与微生物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效率。

(4)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协调土著微生物和外来微生物的关系,使微生物的修复效果达到最佳,并充分发挥生物修复与其他修复技术(如化学修复)的联合修复作用。

(5)尽快建立生物修复过程中污染物的生态化学过程量化数学模型、生态风险及安全评价、监测和管理指标体系。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土壤重金属来源复杂,土壤中重金属不同形态、不同重金属之间及与其它污染物的相互作用产生各种复合污染物的复杂性增加了对土壤重金属治理和修复难度,且重金属对动植物和人体的危害具有长期性、潜在性和不可逆性,同时进一步恶化了土壤条件,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加速发展,所以要更好的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还需要广大科研工作者不懈的努力,研发出更好的效率更高的修复治理技术,同时我们还不应该忘记必须加强企业自身的环保意识,提高企业自我约束能力,始终将防治污染积极治理作为企业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把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限度,形成全社会都来重视土壤污染问题的良好环保氛围,逐步改善我们的土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钱暑强,刘铮.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介绍[J].化工进展,2000(4):10-12,20.

[2] 陈玉成.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J].环境科学动态,

1999,(2):7-11.

[3] 李凯峰,温青,石汕.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J].化学工程师,2002,93(6):52-53.

[4] 杨国栋.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5] 张春桂,许华夏,姜晴楠.污染土壤生物恢复技术[J].生态学杂志,1997,18(4):52-58.

[6] 李法云,臧树良,罗义.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枝木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3,22(1):35-39.

[7] 滕应,黄昌勇.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生态效应及修复研究进展[J].土壤与环境,2002,11(1):85-89.

[8] 沈德中.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第一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4,311.

[9] 张从,夏立江.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50-65.

水生态修复技术专业前景篇8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园林养护;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179

我国在早期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对城市园林养护管理有所忽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养护的重要性日渐突显。我国加大了对园林养护管理人力和财力的投资,但是仍然存在部分问题,北京地区也不例外。城市园林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建设的完善性和养护的精细性是城市面貌的重要体现,所以城市园林养护在现今的城市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北京地区为例,实行精细化的园林养护管理,对园林中的植物进行科学的养护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实现园林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如何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创造更加具有审美特征的生态园林景观,是园林养护进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任务。

1 园林养护管理的概述

1.1 园林养护的工作内容

园林养护的主要工作内容即对园林中的各类植物进行护理和美化,保证其观赏价值。园林养护管理工作相对复杂,细节众多,要求养护工作人员具有专业的养护知识和管理经验,需要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并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进行施肥、除草、修剪工作,保证园林景观的艺术价值。由于园林养护工作涉及面广,要求养护工作人员最大程度降低操作失误带来的损失。

1.2 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对城市园林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工作即将养护管理工作任务进行细分,将各工作环节细化到每个人身上,并将责任落实到实处,以此提高园林养护管理的工作质量。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不仅要求养护工作人员具有专业的素质,也需要建立科学的养护管理系统,提升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价值。通过合理的园林养护措施提高城市园林植物成活率,降低多次采购植物的成本,提高精细化管理的经济效益。通过园林养护的精细化管理,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净化城市空气,缓解尾气排放、工业污染等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精细化管理还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品味,帮助人们缓解工作压力,提供接近大自然的生活空间,实现良性发展,提高人们的满意程度。

2 园林精细化管理的问题

2.1 养护管理认知问题

园林工作人员在进行养护管理时,缺乏对养护管理的认知。大多数北京地区园林项目的责任单位主要重视园林前期的设计和施工工作,缺乏对园林养护管理的重视程度,仅进行了简单的除草和灌溉工作,针对园林中的植物,未实施有效的病虫植物救治和死亡苗木的清理,对园林绿地没有实施全面的养护管理工作。为营造生机的园林生态环境,北京地区部分园林建设项目的责任单位在移交前进行突击补救,造成接管部门后期的养护成本增加,养护管理的积极性下降。当园林景观遭到破坏时,园林养护管理工作人员的认知意识薄弱,未及时展开针对性的养护措施,造成问题的严重化,进而加重对园林养护管理的经济损失,破坏了园林的观赏效果。

2.2 管理资金投入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园林建设的规模逐渐增大,北京地区也不例外,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园林建设的投入资金也逐渐提高。但是由于对园林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对养护管理的资金投入较少,导致城市园林景观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当前北京地区部分园林的观赏草坪出现老化的现象,当由于绿化养护投入成本过高,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缺乏对养护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造成对城市园林的资金投入分配不均,可持续的资金供给不足,养护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频发。北京地区城市园林养护管理的资金无法满足逐年扩大的城市园林建设数量,管理资金投入问题成为阻碍园林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矛盾。

2.3 技术水平不足问题

当前我国专业的园林养护管理人员匮乏,具备专业素质的人员极少,因此导致在实际的园林养护管理工作中,技术水平不足。在北京地区,园林养护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简单的培训后即可上岗,这不仅影响了园林景观的养护效果,还对养护管理的经济造成一定损失。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数量增加,北京地区园林养护管理部门的人员也不断增加,但是在实际的养护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人员年纪偏大,文化水平较低,专业知识欠缺等问题导致北京地区园林养护工作效率较低,养护效果不理想。北京地区当前大多数园林养护工作人员的养护工作不规范、作业强度较大,当面临病虫害问题时,只会采取喷洒农药的方式,当草坪中草过长时,只会使用割灌机打草的方式,这将严重影响城市园林景观的艺术价值。养护管理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过关,缺乏对植物生长习性的了解,当城市园林景观出现问题时,无法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应对,造成北京地区城市园林管理的经济损失。由于园林养护工作人员的工资较低,部分具有经验的养护人员选择到物业、房地产等企业单位就职,这也是造成北京地区园林养护管理人员匮乏的主要原因。

3 精细化管理在园林养护中的应用措施

3.1 强化园林精细化养护管理的认知

园林精细化养护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园林中的植物,通过强化管理J知水平,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气候因素等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保证植物的顺利生长。在北京地区,根据季节性的养护管理认知需要采取的精细化管理措施在于对北京全年不同季节的养护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实施综合养护管理。由于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漫长寒冷。在进行精细化的养护管理时,春季主要进行植树、施肥、维护巡查等工作,及时拔除冬季死亡树木,科学的补种。夏季主要在于病虫害防治和修剪,高温天气下保证植物的需水量,多雨天气时,及时加固树木,对绿篱进行修剪,强化城市园林绿化的维护巡查工作。秋季当树木即将进入休眠状态,精细化的养护管理措施在于对落叶植物进行树木基部封堰和灌冻水,不耐寒树种可在适宜的时间采用草绳缠绕树干的方式进行抗寒保护。冬季由于树木处于休眠期,则主要通过积肥、积雪等措施进行养护管理工作,对露地树木进行积肥,并在下雪天后堆雪于树根处,给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保证植物次年的长势。根据北京地区园林绿化的季节性特征,采取相应的养护管理办法,有效保证园林景观的生态价值。

3.2 完善园林精细化养护管理的制度

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的工作具有系统化、多环节、内容复杂和技术性强地特点,所以只有对园林的养护进行精细化管理,才能使得北京地区园林养护工作顺利而科学地开展。完善北京地区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制度,促进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高效、顺利进行。完善的精细化管理制度能够为园林养护的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地依据,使其能够制定出合理的养护计划,实现园林养护的全面化管理的同时,还能确保园林植物的安全和健康生长。明确北京地区园林养护的工作内容和步骤,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最具针对性的管理方法,是实现全面化养护管理的重要环节。建立完善的养护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养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能够更好地实现园林养护的精细化管理效果。提高园林养护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也是完善精细化养护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北京地区为培养专业的养护管理工作人员,可以由政府部门组建相关工作小组,并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监督,加强对养护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聘请高水平的人才指导园林养护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调整北京地区对城市园林建设的资金投入制度,合理分配园林建设在前期设计、施工和后期养护上的资金安排,养护管理部门有效的把控资金的使用情况。完善北京地区园林养护管理的奖惩机制,将考核结果纳入下一阶段的拨款政策中,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努力投身于精细化的园林养护管理工作中。

3.3 掌握园林精细化养护管理的技术

精细化的园林养护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且相对复杂,对养护程序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需要养护管理工作人员掌握先进的技术。根据北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进行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工作中,植物的修剪工作是重要环节,因为修剪植物的枝干不仅能够使布局更加地合理,也能保证园林整体观景效果。在修剪过程中,可以使用短截、回缩等方式,不同植物所采取的修剪方式也不同,只有科学地运用修剪技术,才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更好的通风和透光空间,才能避免病虫害和枯枝等现象的产生,拥有更好的观景效果。进行园林的水分管理工作时,结合北京城市园林的布局特点、园林大小等因素,通过科学技术研究北京地区的温度、湿度和关照条件,采取机械灌溉的方式进行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根据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春季施用有机肥,夏季追施氮肥,秋季注意施用磷钾肥,促进植物根茎的良好生长;根据北京地区园林植物的特性选择施肥次数,为保证城市园林景观效果。展开病虫害管理工作之前,需要分析北京地区城市园林中的植被特点和病虫害特征,并使用针对性的措施。根据北京地区园林植被的生长特性,保证环境的清洁程度,及时修剪枝叶,清扫落叶,营造最佳的生存环境。根据北京地区的土质条件,种植合适的树种,对外来树种进行检疫,避免病虫害的传播。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技术,将北京地区园林景观的社会价值发挥至最大化。

4 结语

随着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逐渐增加。城市园林作为休闲放松的场所,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对北京地区园林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将发挥出园林景观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⒖嘉南

[1]许圣远.在园林养护中精细化管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J].科技与企业,2014(12):112.

[2]俞连刚.浅谈园林养护系统长效管理方案的优化对策[J].绿色科技,2014(9):110-111.

[3]赵攀.我国园林养护管理工作现状及相关对策[J].现代园艺,2014(16):205.

上一篇:浅谈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范文 下一篇:管理信息系统理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