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关节炎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18 17:12:37

骨性关节炎的康复训练方法

骨性关节炎的康复训练方法篇1

关键词:肱骨外上髁炎;推拿;抗阻运动

中图分类号:G80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6-0071-04

Research on Humeral Epicondylitis of Massage and Rehabilitation of Resistance Exercise

CHEN Xiang-xian,ZHU Guo-pi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Anhui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humeral epicondyliti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use manipulation and resistance exercise treatment of humeral epicondylitis, find the best practices and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methods.Methods:22 humeral epicondylitis patients were,a three-day and a total of 10 times massage therapy were developed.And they participated in resistance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25 times in two days.Statistics results were recorded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and at three months after the statistical treatment.Results:22 cases of humeral epicondylitis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umeral epicondylitis in 4 cases, secondary in 6 cases, secondary and primary in 12 cases.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68.18% recovery in 15 cases,18.18% good effective in 4 cases, 13.63% effective 3 cases, mills levy checking negative 21 account for 95.45%.Three months later, 77.28% recovery in 17 cases, 22.72% good effective in 5 cases, mills levy checking negative 21 account for 95.45%.Conclusions:The humeral epicondylitis treatment lies in the nature of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disease.An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morbidity triggers, there shall be a corresponding manipulation program. Limb resistance exercise improves muscle strength and quality, and the nature of the different incidence of humeral epicondyliti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Key words: humeral epicondylitis; massage; resistance exercise

肱骨外上髁炎亦称网球肘,它是指在前臂伸肌总腱的起点部即肱骨外上髁处,因该部过多动作或运动,出现肌纤维组织发炎、粘连、变性,产生前臂疼痛和手的背伸功能受限,此病常见于网球运动员和手工劳动者,如钳工、油漆工、钓鱼者。目前对此症的治疗不外乎按摩、针灸、草药醺蒸、注射皮质类固醇或手术,但效果有限。因此,该病在临床上成为多发病和疑难病。根据《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1]对400多例患肱骨外上髁炎研究发现,引起肱骨外上髁炎病理机制有原发性、继发性和继发性并原发性三种,继发性多于原发性,继发性原于肩胛骨下的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和肱三头肌损伤引起,发现病变部位不只于肱骨外上髁一处,常伴桡骨环韧带和肱骨外缘肘屈侧关节囊附着处损伤。经本实验室研究成果显示,对肱骨外上髁炎的发病性质诊断与鉴别诊断非常重要,有效的治疗只建立在正确的诊断上。长期患有肱骨外上髁炎除了疼痛和功能障碍外,还存在着臂伸肌群力量降低和肌肉变性。因此,在治疗上采取推拿手法外还应抗阻运动训练。实验结果显示,肱骨外上髁炎有效率100%、治愈率77.28%,肩与肘关节的本体功能基本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确诊为肱骨外上髁炎患者22例(男14例、女8例),其中网球运动员2名、羽毛球2名、教师5名、公务员3名、手工劳作3名、家政服务3名、其他4名。年龄最大50岁、最小15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最长7 a、最短11 d;单肘发病17例、双肘5例。纳入实验标准:患者存在肱骨外上髁炎征象和体征[1]:在肱骨外上髁、桡骨小头颈部环韧带和肱骨外缘肘屈侧关节囊附着处存在明显疼痛;患侧上臂外侧有麻木和皮肤感觉减退感,病程长者鹰嘴附近有浅淡钙化斑;Mills征(伸肌腱牵拉试验)呈阳性;并伴有明显运动受限。肘关节功能存在有[2]:肩外展肌力、外展拇指和伸指力量减退,持物时易脱落等现象。肘关节功能三种检查方法(任选一种)[4]:1)患侧手手掌心向下按在地上或桌面上,另一手掌压在患侧手的四指上,然后患手的手指努力向上翘,肘部外侧出现疼痛;2)患侧手举物于肩平,肘部有不适或疼痛感;3)患侧手伸展握拳,抗阻上抬手臂,手臂有酸疼感。实验对象除外标准:肘关节手术早期,经X线摄片排除肘关节处骨折、钙化以及肱尺和肱桡关节溶合现象。

1.2 研究方法

1.2.1 22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分成三组 原发性肱骨外上髁炎组4例、继发性肱骨外上髁炎组6例、继发并原发性肱骨外上髁炎组12例。针对引起三组不同发病性质,分别设计三套推拿手法治疗。三组共同抗阻运动康复训练方案一套。三组手法治疗和运动疗法训练地点、时间、运动量统一。推拿手法治疗10次,隔2 d一次,共30 d;抗阻运动康复训练25次,隔天一次,共50 d。推拿手法治疗与抗阻运动训练交叉进行,以免影响疗效。效果评价,第一次在实验结束即时,第二次在实验结束后3个月时。实验实施由推拿和运动康复专业人员操作与运动康复技术指导。

1.2.2 疼痛与运动功能检查[3] 疼痛检查:操作者在患臂的肱骨外上髁、手臂和肩胛骨背面按压,患者将疼痛感觉在重度、中度、轻度、无痛等四个等级中作选择并在所选等级下作记录。运动功能检查:患臂做内收外展、内旋外旋、曲屈伸展、绕环等运动,测量运动幅度,并对照生理运动能力做出评价。

1.2.3 肱骨外上髁炎三种发病性质的鉴别诊断 根据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1]研究,肱骨外上髁炎的原发点均在肩胛骨背面的冈下三肌,即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检查三肌附着处是鉴别 “肱骨外上髁炎”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的关键。鉴别方法:检查者一手的拇指尖压准肱骨外上髁的压痛点,引出剧痛后固定不动和保持原压力不变,另一手拇指尖滑动按压肩胛骨背面三肌附着处的压痛点,可以出现三种情况:1)肩胛骨背面痛点不敏感或轻度敏感,滑动按压时不能缓解肱骨外上髁的主诉痛或压痛,说明肱骨外上髁是肱骨外上髁炎的原发点;2)按压肩胛骨背面痛点高度敏感,引起肱骨外上髁的主诉痛或压痛,当去除按压,肱骨外上髁的主诉痛或压痛立即消失,则肱骨外上髁疼痛是由肩胛部背面三肌附着处损伤发出的传导性疼痛,肱骨外上髁炎是继发性的;3)如果肩胛骨背面痛点高度敏感,按压与否均未能改变肱骨外上髁的主诉痛或压痛,则说明肱骨外上髁炎既有继发性又有原发性存在。

1.2.4 疗效评价[4] 1)痊愈:征象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劳动, 经三个月以上随访无复发,无后遗症。检查:mills征阴性,无显性和隐性压痛点存在。2)显效:征象消失,仅在过度劳累后或气候改变时偶感不适,但无痛或麻木等征象,恢复正常工作或劳动末复发,经三个月以上随访症状无加重。检查:mills征阴性,特定部位的病变软组织末治疗处或治疗末彻底处,可发现隐性(而不是显性)压痛点。3)有效:征象大部分改善,但残留不同程度的痛或麻;或征象完全消失的后期仍复发不重的痛或麻,能从事一般劳动或正常工作。检查:mills征阳性,治疗末彻底处仍有相当数量的显性压痛点残留。4)无效:征象略有改善或根本无效;或征象完全消失的后期仍复发严重的痛或麻。检查:mills征阳性,有更多的显性压痛点发现。1.2.5 推拿手法方案 每人每次50 min。原发组:1)压揉大臂;2)压揉肱骨外上髁伸肌群和肱骨外缘肘屈侧关节囊附着处;3)压揉桡骨小头颈部环韧带和小臂。继发组:1)压揉肩胛骨周围和里面及背面的肌肉,即冈上肌、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肩胛下肌、上斜方肌;2)压揉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3)压揉肱骨外上髁伸肌群和肱骨外缘肘屈侧关节囊附着处;4)压揉大小臂。原发并继发组:1)压揉肩胛骨周围和里面及背面的肌肉;2)压揉大臂诸肌肉;3)压揉肱骨外上髁伸肌群和肱骨外缘肘屈侧关节囊附着处;4)压揉桡骨小头颈部环韧带和小臂。

抗阻运动康复方案:每人每次1 h,每一动作练习直至力竭后换下一动作。运动器械采用美国Thera-Band弹力带,各个动作均是抗阻运动。1)肩部内旋、外旋运动:将弹性阻力训练带固定于手腕高度,保持站姿或坐姿使训练侧位于弹性带附近,肘部弯曲90°,手臂置于体侧抓紧弹性带,手部向内运动(身体另侧),直至手部达到另侧,缓慢回到起始位。外旋运动手臂位置同上,肘部向外旋转,后返回原始位置。2)肩胛面侧举运动:站立于弹性带上手臂置于体侧,肘部弯曲,大拇指上翘,将手臂从前侧面(介于前方与侧面中间)上举过头,缓慢回到初始位置。3)手臂上举过头:站立于弹性阻力训练带之上抓紧弹力带一端,手臂置于体侧,肘部弯曲,上举手臂过头,缓慢回到初始位置。4)肩屈对角线运动:将弹力带固定于地面同高之物体之上,用与弹力带固定侧相异一侧手抓紧弹力带手掌向内,举高手臂,使之穿过身体中线工作结束时,手掌向前。5)肩胛骨后缩运动:手臂置于体侧,肘部弯曲,双手各持弹力带一端,通过向外轻微错动手臂,后缩肩胛骨,缓慢返回初始位置。6)腕屈――腕伸运动:将弹力带踩在脚底,手抓紧弹力带,将前臂置于小桌上,手部应位于小桌外,手掌朝上,向上抬起手臂,缓慢返回初始位置。腕伸动作同上,手掌朝下,腕部向上抬起,缓慢返回初始位置。

1.3 统计方法 统计22例患者的患臂疼痛程度、患臂运动受限程度、mills征检查结果。分别统计三组康复疗效。所有数据均用Window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和处理,以(P

2 结 果

表1可见,22例患者病症性质如下:原发性肱骨外上髁炎4例、继发性肱骨外上髁炎6例、继发并原发性肱骨外上髁炎12例。

22例患者经过50 d的10次推拿手法治疗与25次抗阻运动康复训练后(表2),痊愈15例占68.18%、显效4例占18.18%、有效3例占13.63%;mills征检查阴性21人占95.45%。

表2说明:推拿手法治疗10次后患者的患会疼痛基本消失,功能基本正常,但肌肉力量较弱,容易疲劳。实验安排了25次运动疗法的康复训练后,患肢疼痛完全消失、功能正常,抗疲劳能力增强,运动疗法训练巩固了手法治疗的效果,并且进一步增加功能的恢复,增强了肌肉力量。同时也说明三种手法方案设计必需针对治疗部位而有区别,手法要求深入患部;运动康复疗法可以同一个,全面考虑肩部、肘部和手臂运动时的主动肌和辅助肌以及这些肌肉的拮抗肌运动即可。

实验结束后三个月时,22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恢复状况(表2):痊愈17例占77.28%、显效5例占22.72%;mills征检查阴性21人占95.45%。

表2主要反映的是经过推拿手法和抗阻运动后的远期疗效。22例实验者有15例坚持运动康复锻炼,运动的内容形式根据个人的需要有所改变,痊愈率由实验结束时15例增加到17例。尤其患肢的运动功能得到极大的改善,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

3 分析与讨论

3.1 肱骨外上髁炎病理机制与推拿手法疗效 肱骨外上髁炎的主要症状是肱骨外上髁处和伸腕肌群走行方向的传导痛以及小臂伸腕功能的障碍。从解剖看,肱骨外上髁是伸腕肌群(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腕短伸肌、指总伸肌、小指固有伸肌、尺侧腕伸肌)的附着,主要功能为伸腕、伸指,其次是前臂旋后运动。

原发性肱骨外上髁炎,主要是手和伸腕肌受到猛烈的被动牵拉,牵拉应力主要集中于总腱附着处,总腱部分纤维撕裂和周围组织出现瘀血,如网球运动员反手扣球时;另有在疲劳或伸腕与屈腕肌收缩不协调时发生伸腕肌总腱及其周围结构的损伤,如网球运动员和手工劳作的职业者长期负荷过度引起的附着处慢性损伤。对原发性手法治疗主要是肱骨外上髁处伸腕诸肌肉和肘关节上下相连的肌肉。推拿时拇指压附着处直至骨膜,压揉时力达深层;压揉大小臂,疏理上下肌肉,解决伸肌痉挛和走行传导疼痛。

继发性和原发并继发性的肱骨外上髁炎,发病之初与运动没有直接关系,患者职业不固定,多数患者不是网球运动员,也无运动损伤史。从实验室统计得出,这两类发病率远高于原发性,是原发的四倍。分析得知,肱骨外上髁处的疼痛与头颈肩背部、肩胛骨背部和臂部肌肉病变存在因果关系。由于肩胛背部诸肌肉止于肱骨大小结节,大臂上的肱三头肌起于肩胛骨盂下结节,后三角肌也起于肩胛冈外1/3处,止于尺骨上部分。这三群肌肉互相连接,当肩胛背部诸肌肉损伤疼痛时会在肱骨外上髁存在传导性压痛点[5]。如果损伤时间不长,肘外侧附着还未形成继发性无菌性炎症,此种称为继发性肱骨外上髁炎[6]。推拿手法主要针对冈下三肌与上臂部的中后三角肌的治疗,肱骨外上髁的传导性疼痛即可消除。如果颈背和肩胛骨背面和臂部的肌肉损伤经久未愈,肌肉产生粘连,臂部的血液循环受阻,将引发肘关节软组织原发性的损伤,在肩背臂肘处有众多的压痛点群存在,它们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构成一个立体致痛区域,即所谓的软组织病变区[1]。主要症状是肘关节周围和小臂肌肉痉挛,并产生疼痛,伸腕功能产生障碍。针对原继发性发病,推拿治疗时要全面考虑肩与臂的肌肉连接,采取以点到线甚至是到面的软组织治疗。

3.2 抗阻运动康复训练疗效分析 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地改变,如电脑、汽车等普及与运用,使人们减少运动机会,致使身体肌肉力量和运动能力下降,甚至导致肌肉废用萎缩。同时也由于坐位时间的增加和长时间保持固定,导致相关肌肉负荷过度产生持续性收缩,造成肌肉的慢性损伤。从22例患者分析,单纯的原发性肱骨外上髁炎症只占总发病率的18.18%,引起肘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主要因素,是肩胛骨背面和上臂部的肌肉受损伤后,所产生的传导性疼痛,肌肉间和骨膜处血肿影响血液循环,致使大小臂肌肉失养,致使肌肉变性,引起肱骨外上髁处肌肉的继发性病变[7]。

3.2.1 抗阻运动减轻或消除局部疼痛机制 从实验结果显示,Thera-Band弹性阻力带的抗阻康复训练,对肩肘部的祛痛作用是显著的,无论是原发还是继发性或是两者合并的肱骨外上髁炎引起的疼痛。因慢性损伤已在肩与肘关节周围储溜了大量的代谢产物,这些产物对关节囊的血管、神经具有强烈的刺激,而且因张力过大导致关节处及周围的肿胀。一定负荷的阻力对抗运动,能保持和增加骨骼肌的伸展性,改善骨骼肌中的微循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增加血流量;促进新陈代谢和关节液流动,带走储溜的代谢产物,减轻关节和肌肉内的压力,从而减轻受损组织水肿,清除坏死成份,加快炎症消散,达到祛痛清淤的目的。同时良性的循环增加肌肉与关节的营养,防止因活动减少引起的关节退变。但是,康复训练需要注意的是,牵引的力度和维持的时间应根据疼痛感觉控制用力程度,切忌施行暴力,以免引起新的损伤。

3.2.2 抗阻运动增强上肢的肌肉力量 大部分实验者由于长期的肘部疼痛,本能的出现避让、护疼、不劳动、不负重的问题。致使肘关节活动受限,前臂伸肌总腱及筋膜肌肉产生萎缩,周围肌群特别是手和腕伸肌主被动收缩力下降已影响受支配手、腕伸肌与肘部肌腱纤维信息的传导,肌内张力不正常,血液循环受阻,肌肉营养不足,代谢产物堆积。在康复训练前应仔细观察与分析患者的动态检查,测量关节活动度,分析所表现出的异常运动,应该重点训练的是主动肌还是拮抗肌,这一点非常重要。也可通过触诊找出痉挛的肌肉和结节点,通过手法拔离后,应重点训练发展该肌肉的力量。从Thera-Band弹性阻力带的抗阻康复训练总体效果看,能增加肌肉横断面积,平衡发展力量,纠正不良体姿,恢复正常功能。同时,通过阻抗训练也使肩肘臂的力量出现超量代偿,训练后肌肉内能源物质、收缩蛋白与酶蛋白都会有所消耗,经过休息,这些物质消耗获得补充,生理功能也逐渐恢复阶段,各项指标继续上升并超过原有水平。从力学原理分析,通过抗阻力运动能改善并恢复神经反射、神经体液和生物力学等作用,对人体的肩臂部或全身功能产生相应的影响,以改善原来失调的机体状态[9]。

3.2.3 抗阻运动恢复肘关节活动度 循证医学研究表明高强度的抗阻力训练可以有效地增加肌肉的力量和体积,对关节内与周围软组织的牵拉可以提高致密结缔组织的柔韧性,达到改善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弹力阻力下的肩部内旋、外旋、肩胛面侧举、手臂上举过头、肩屈对角线、肩胛骨后缩以及腕屈――腕伸的运动等六方面的康复训练,主要解决肩背部和肩胛骨以及患肢关节活动功能和增强肌肉力量。运用Thera-Band弹性阻力带[8]静力拉伸挛缩肌肉,恢复肌肉的弹性和伸缩性,解除肘部肌肉的痉挛与粘连,改善肩与肘关节的柔韧性、提高伸肌与屈肌群的协调能力以及肩臂部肌肉的质量。就是利用反复多次或持续一定时间的牵引,牵张挛缩和粘连的纤维组织使其产生更多的塑性延长。因胶原组织是一种黏弹性材料,在牵引力作用下可延长。这种延长部分为弹性延长,小部分为塑性延长。弹性延长主要因胶原细纤维的螺旋形结构在应力牵伸下变直所致,在牵引去除后又重新回缩。塑性延长是因相邻胶原分子横键裂解,致使胶原分子互相滑移所致。短暂的牵引只能产生弹性延长,而反复多次特别是持续较久的牵引才能产生较多的塑性延长,扩大关节活动度。因此,静力拉伸到极限时,需要停留一段时间。

4 结论与建议

引起肱骨外上髁炎的因素有原发性、继发性和原发并继发性肘关节软组织损伤三种,单纯的原发性肱骨外上髁炎症只占总发病率的18.18%,继发性和原发并继发性损伤占81.82%。手法治疗肘关节软组织损伤,应根据发病性质确定推拿手法方案;对肩背臂腕部肌肉以抗阻为主的抗阻运动康复训练,对肘关节软组织损伤有巩固手法疗效、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患肢肌肉力量、恢复运动功能和消除肌肉痉挛的作用;患肢mills征检查呈阴性。推拿加上抗阻运动对肱骨外上髁炎和肘关节软组织损伤有显著疗效。实验结果显示,推拿与Thera-Band弹性阻力带训练对肱骨外上髁炎有显著疗效,而且病情不易复发[10]。建议对肱骨外上髁炎治疗前应运用宣老的方法加以鉴别诊断,推拿手法应对症治疗;对身体任何部位肌肉损伤康复方法选择,应将抗阻运动康复训练摆在首要位置,同时应注意安排适宜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参考文献:

[1] 宣蛰人.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最终版)[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9,5:279-281.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9.

[3] 黄东峰.临床康复学[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6:247-259.

[4] 南登昆.康复医学(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0.

[5] 詹姆斯.H•克莱,戴维.M•庞兹.基础临床按摩疗法[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2004,1:109-222.

[6] 郭照德,韩光宇,王志勇.网球肘的成因及其与解剖结构的关系[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7,24(3):56-58.

[7] 高崇,郑红梅,李励.网球肘的综合康复治疗[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6):147.

[8] 美国Thera-Band渐进式训练系统,广州市派康运动医学有限公司,2008,11.

[9] 陈春宇,陈春明,李爱莲.颈源性肘外侧痛诊治临床探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3):46-48.

骨性关节炎的康复训练方法篇2

【关键词】 骨关节炎,膝;老年病;关节部位注射;膝关节镜手术;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综述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又称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病或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是骨伤科常见的一种以膝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甚至关节畸形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1]。门诊膝痛患者有1/2以上是因为骨关节炎而就医,60岁人群中,50%在x线片上有骨关节炎表现,其中35%~50%有临床症状;75岁以上人群中,80%有骨关节炎表现,年龄越大,骨关节炎出现临床症状者比例越高[2]。我国老年人的koa主要由于关节退变,关节软骨变性,继之出现裂隙,软化或剥脱,骨质裸露,软骨周围组织增生,骨赘形成,造成关节活动受限。当增生的骨赘压迫刺激其周围的软组织及血管神经,引起无菌性炎症时,则会出现关节疼痛或肿胀[3]。近年来老年koa西医治疗护理方法逐渐增多,本文就其护理现状进行综述如下。

1 关节部位注射的相关护理

用玻璃酸钠治疗koa,能够给患者补充外源性玻璃酸钠,提高关节液内玻璃酸钠的含量,使软骨表面形成自然屏障,减轻或消除关节的摩擦,改善滑膜的生物学功能,恢复和稳定关节内环境,重建koa关节内已被打乱的平衡系统。玻璃酸钠治疗中度骨关节炎的远期疗效较好,7年后的有效率占66.5%,可见使用玻璃酸钠注射疗法治疗中度koa可以延缓病程的进展,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4]。

陕海丽等[5]对28例老年koa患者在首次、第2次、第5次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过程中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及实施护理干预,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得出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并实施注射前及注射后的护理干预,以达到最满意疗效。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在第2次注射前,患者的紧张心理、担心穿刺疼痛及对注射技术的信任度均有了明显改善。李勤[6]

对56例老年koa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配合系统化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且在护理过程中发现,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康复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赵勇等[7]采用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koa患者30例发现,对早中期koa疗效较好,对重症患者或反复治疗无效者,建议其采用膝关节手术治疗,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术后进行康复训练指导,使患者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刘润森等[8]采用骨肽注射液、玻璃酸钠配合中药熏洗治疗koa患者110例,并与106例予膝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配合口服吲哚美辛及维生素b1治疗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89.09%,对照组有效率占75.4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齐光华[9]用熏洗方联合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治疗koa患者55例,并与55例单纯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患者对照。疗程1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疼痛程度变化、不良反应、复发率等的差异。结果两组缓解骨关节炎患者静息痛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在改善koa的运动痛和koa关节活动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 行膝关节镜手术的相关护理

关节镜具有视野开阔、操作方便、诊断明确、创伤小、疼痛轻、皮肤瘢痕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同时辅以正确的康复护理是膝关节镜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能有效改善和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预防肌腱和关节囊粘连和挛缩,软化瘢痕,恢复关节和肢体功能。张锡梅[10]对34例老年koa患者实施膝关节镜手术,并配合因人而异的个体匹配性围手术期护理,结果达到了良好的疗效。熊彦等[11]采用orem护理模式护理27例老年koa关节镜治疗术后患者,并与27例按常规护理患者对照,结果自护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1),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在出院时、术后3个月、6个月hss评分依次明显高于前一时间段(p < 0.01);在出院时两组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在术后3个月、6个月hss评分自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杜艳霞等[12]对544例(623膝)koa患者采用关节镜治疗,根据骨关节炎及老年患者的特点,术前详细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饮食的指导;术后除观察术侧肢体情况外,加强全身情况观察

指导患者进行早期股四头肌肌力和关节活动的功能锻炼。结果本组544例(623膝)优良率86.9%,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保证了手术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乔玉宁[13]对64例老年koa患者实施关节镜手术,配合因人而异的个体匹配性围手术期护理,达到了良好的疗效。本组6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生活均已自理,疼痛明显缓解。覃瑜芳等[14]对234例老年koa患者行膝关节镜下等离子刀手术,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进行术前评估、术后预防并发症、积极有效的功能锻炼等护理。结果234例患者均进行3个月至4年

的随访,按膝关节功能评定其疗效,优良率达86.3%,无明显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应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合理的功能锻炼亦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马辉等[15]对57例(62膝)koa患者行关节镜下手术及术后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术后常规功能锻炼及中药辨证口服治疗。中医康复治疗于术后1周应用中药汤剂,同时配合“补正续骨丸”可以起到补肾强体,续筋接骨的作用。结果随访3个月及1年后复查,随访3个月优良率占82%,随访1年以上的优良率占73%,术后大多数患者局部症状得以改善,关节活动情况好转,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3 全膝关节置换的相关护理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现代骨科发展中非生物材料与生物材料相结合的一种先进的治疗方法,是患者膝关节破坏到最后阶段的治疗手段。手术技术日趋成熟,而手术效果则与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好坏密不可分,早期、系统、有效的康复训练是重建关节活动度、有效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因此,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就显得尤其重要。沈勤等[16]对23例老年koa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讲解膝关节康复训练的一般程序,指导并帮助患者掌握增强肌力和恢复关节活动度的方法及要领,术后麻醉消除就开始按程序行康复训练,1周后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估训练效果。结果本组23例术后6~12个 月膝关节可自由屈膝90°~100°,无疼痛,关节稳定,可以无限制地自由活动。张小林等[17]对58例(74膝)老年患者行tkr,通过掌握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原则,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特点,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指导,经过随访无1例发生并发症,效果均满意。因此,精心系统的康复训练指导是tkr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贺建华等[18]对接受tkr的老年患者21例(36膝),入院后随机分a、b两组,a组实施系统功能训练,b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a、b两组在术前及术后3周末h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贺建华等[19]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在老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训练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将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26例(45膝),入院后随机分为研究组13例(23膝)和对照组13例(22膝),两组患者均采用骨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运用自我效能理论指导护理实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3个月自我效能评分及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能充分调动患者自身潜能,增加患者自信心,提高训练效果,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早日康复。张国妹等[20]探讨生物冰袋冷敷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和止疼的效果,将5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3例术后采用常规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观察组27例除术后采用常规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外加冰敷护理。分析患者疼痛分级,评价患者满意度,记录术后出血量和肿胀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出血量分别为(266.3±100.00) ml和(470.0±148.65) ml,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疼痛分级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肿胀消退时间分别为(5.50±1.77) d和(7.19±2.01) d,两组肿胀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表明,生物冰袋冷敷能有效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减轻术后患肢疼痛,缩短患肢肿胀时间。金小鹿等[21]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夹管和冰敷的护理方法,选择行单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5例,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采取早期夹闭引流管和冰敷等措施;而对照组患者20例行常规处理,即置管持续引流。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疼痛程度和肿

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12,24,48 h切口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且患者术后24,48 h疼痛评分和肿胀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痊愈出院。结果表明,早期夹管和冰敷能有效减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出血,减轻疼痛和肿胀,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4 展 望

目前对于koa的治疗,尚无特效疗法,临床以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缓解症状为主,但由于其胃肠道、肝肾及心血管等方面的毒副作用,使临床应用受到较大限制。关节镜手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会对膝关节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由于膝关节在下肢功能中的作用、手术本身的特点,术后的康复护理及功能锻炼显得尤为重要。以运动疗法为主的非药物治疗备受重视,但适用于koa患者的确切的运动治疗“公式”还没有产生[22]。非手术疗法并不能解决所有koa问题,不同严重程度koa对非手术疗法疗效反应不同。医护人员有必要加强评价非手术治疗、关节镜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及相关护理不同程度koa的疗效研究,为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理的治疗及相关护理方案提供量化标准。koa产生症状及功能障碍的因素较多,临床上综合疗法能针对多种因素治疗,疗效优于单一疗法,这点在综合治疗与单一疗法相互比较研究中也得到证实。近年来许多外治法治疗koa,有疗效好、副作用少、使用方便等特殊优势,但有待挖掘整理提高推广。

5 参考文献

[1] 彭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生:医学专业,2013,15(1):7-8.

[2] 梁成义.医用臭氧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9,33(7):527-529.

[3] 王光辉.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6):121-122.

[4] 苗贵强,谭文成,吴昊,等.玻璃酸钠治疗中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远期疗效[j].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2(2):218-220.

[5] 陕海丽,程莉,杨彦文.老年骨性膝关节炎患者注射施沛特的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248-249.

[6] 李勤.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6例心理与康复护理[j].云南中医药杂志,2011,32(1):71-72.

[7] 赵勇,陈海波,覃旭,等.玻璃酸钠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30例疗效分析[j].颈腰痛杂志,2009,30(4):378-379.

[8] 刘润森,李维忠.骨肽注射液、玻璃酸钠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1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0,42(8):53-54.

[9] 齐光华.熏洗方联合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1):248.

[10] 张锡梅.关节镜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4例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6015.

[11] 熊彦,刘婷.orem护理模式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右江医学,2009,37(4):396-398.

[12] 杜艳霞,曹虹.关节镜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及康复锻炼[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0(5):70-71.

[13] 乔玉宁.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治疗围手术期护理[j].淮海医药,2008,26(6):563-564.

[14] 覃瑜芳,金先跃,唐四桂.老年性膝骨性关节炎等离子刀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广西医学,2008,30(5):

757-758.

[15] 马辉,付博.老年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下手术及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4):

895-896.

[16] 沈勤,郑绿林,张晶.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护理[j].甘肃医药,2011,30(9):

555-557.

[17] 张小林,徐菊芳,侯瑞莲.老年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的康复护理[j].当代护士,2011(7):

139-141.

[18] 贺建华,岳春生,朱文雯,等.系统功能训练对老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11):1093-1094.

[19] 贺建华,岳春生,赵雅辉,等.自我效能理论在老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9,9(9):45-46.

[20] 张国妹,姚剑英,周玉娟,等.生物冰袋冷敷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2011,32(19):2616-2617.

[21] 金小鹿,朱月英,徐晓静,等.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夹管和冰敷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1):40-42.

骨性关节炎的康复训练方法篇3

【关键词】 骨关节炎,膝;渐进抗阻;肌力训练;表面肌电信号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rogressive resistance strength training on quadriceps femoris muscle in th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f knee osteoarthritis.Methods:60 cases of knee osteoarthr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30 cases in each.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ining chair,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rogressive resistance strength training.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4 weeks.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average amplitude of the average activity of the extensor muscle(rectus,medial and lateral thigh)was measured by hand muscle strength and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EMG).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hand-measured valu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 > 0.05).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The mean activity amplitude of the two groups was bett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P > 0.05),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Progressive resistance strength training can enhance muscle strength and has a great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knee osteoarthritis.

【Keywords】 osteoarthritis,knee;progressive resistance;muscle strength training;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ignal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以关节软骨退变、骨赘形成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1]。临床表现多为关节疼痛,并因肿胀导致关节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从而造成膝关节周围肌群特别是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肌力明显下降。KOA患者最终治疗上采用手术方式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2],但初期骨关节退变患者若无手术指征,可加强股四头肌肌力训练,以维持关节稳定性,延缓KOA进程。徒手肌力测定(MMT)在评估肌力恢复的效果方面主观性较强,不具有他人操作性[3];而肌电信号(EMG)蕴涵了很多与人体动作相关联的信息[4]。本次观察旨在通过表面肌电信号对比评估渐进抗阻肌力训练在OA康复治疗中对股内侧肌、股直肌及股外侧肌肌力增强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KOA患者60例,按就诊时间进行编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3~70岁,平均(57.64±3.50)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8年,平均(5.37±3.30)年。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5~68岁,平均(56.38±3.40)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6年,平均(4.95±3.50)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订的《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诊断标准[5]:①近1个月内活动中反复出现膝关节疼痛;②X线显示关节间隙变窄,髁间棘变尖,膝关节边缘骨赘形成,软骨硬化或囊性变,骨量丢失;③关节液清亮;④年龄≥40岁;⑤晨僵时间 < 30 min;⑥活动时可自感膝关节骨擦感。同时具备上述①+②条或①+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者即可诊断为KOA。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生命体征平稳;③自愿参加本试验观察。

1.4 排除标准 ①膝关节解剖结构异常、关节畸形、需要手术治疗者;②膝关节肿瘤、结核、风湿、炎症等患者;③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出血性疾病、多发性神经病、糖尿病、精神异常不能配合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 进行股四头肌训练椅抗阻肌力训练。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坐在股四头肌训练椅上,根据肌力训练最大阻力原则测10 RM,以10 RM的1/2选取相应弹力大小15磅的重力盘,使患肢小腿在膝关节0°~120°的活动范围伸屈开链训练,每次达到伸膝最大角度维持10 s,缓慢放松。每组10个,每次3组,隔日1次,每周重测10 RM作为本周训练的基准。1周为1个疗程。

2.1.2 治疗组 进行渐进抗阻肌力训练。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坐于可升降起立床上,根据肌力训练最大阻力原则测10 RM,以10 RM的1/2选取相应弹力大小15磅的弹力带[6],一端绑在患肢足踝部,另一端固定在起立床下支撑杆部,使患肢小腿在膝关节0°~120°的活动范围伸屈开链训练,每次达到伸膝最大角度维持10 s,缓慢放松。每组10个,每次3组,隔日1次,每周重测10 RM作为本周训练的基准。1周为1个疗程。

训练前2组患者均进行MMT手法肌力评定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及股直肌表面肌电信号评估。训练4周后再次评估。

2.2 观察指标 ①MMT分级[7];②股四头肌静态表面肌电平均活动波幅[8]。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接受4周肌力训练后,2组MMT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 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2组表面肌电平均活动波幅均值均有提高(P > 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4 讨 论

KOA患者由于疼痛、固定易引起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关节功能受限,严重影响患者活动能力[9-10]。有效的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是KOA患者康复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11]。早期常规康复治疗可加强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预防肌肉萎缩,维持关节稳定,延缓病程进展,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12]。

有研究表明,KOA患者因疼痛引起主动制动,关节制动后更多的表现是膝关节伸膝肌力的缺失而屈膝力量缺失不明显[13];膝关节屈伸肌力的不平衡会导致关节面内负荷的不均衡分布,长此以往会发生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加剧。因此,KOA患者伸膝肌力的加强能较好地保证膝关节的稳定性。所以募集更多的股四头肌活动成为KOA康复治疗的重点。

在本研究方案中,治疗组选用弹力带渐进抗阻肌力训练方法,肌肉收缩既有等张收缩时肌纤维长度可缩短或拉长,引起明显关节活动的动力性收缩的特点,又有等长肌肉收缩时阻力可变,在每个角度都能承受最大阻力的特点[14]。本试验运用渐进抗阻肌力训练,将每个角度都承受的最大阻力[15-16]刺激传递给大脑,大脑下达指令到膝关节进行伸膝动作达到神经调节的正反馈,能更好地募集肌肉生物电,更大程度达到增强肌力的目的。

以往的MTT及动态表面肌电信号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测试者的主观认同及主动参与状态,因此没有很好地评估肌力改善的客观认同度。本研究采用静态表面肌电信号收集,能很大程度上杜绝人为因素的干扰,更好地对肌力改善进行评估。因股中间肌较深层,本试验无法通过表面肌电仪测试静态表面肌电信号,因此只测试股内侧肌、股直肌及股外侧肌。结果渐进弹性抗阻肌力训练与单纯抗阻肌力训练后患者静态表面肌电平均活动波幅均值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笔者认为,渐进弹性抗阻肌力训练能更好地增强肌力,在KOA康复方面具有极大地推广应用价值。

5 参考文献

[1] 林平冬,马玉环,陈后煌,等.独活寄生汤调节炎症反应抑制骨关节炎软骨退变的作用机制探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1):51-54.

[2] 张浩,魏进,谢美兆,等.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6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4):267-268.

[3] 黎春华,王秋华,蒋天裕.关节松动术联合肌力训练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422-2423.

[4] De Luca CJ.Physiology and mathematics of myoelectric signals[J].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1979,26(6):313-325.

[5]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J].中国临床医生学杂志,2008,36(1):28-30.

[6] 于丁,林彩娜,栗晓,等.渐进抗阻肌力训练对与工作相关的慢性颈痛疗效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6):587-591.

[7] 恽晓平.康复疗法评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50.

[8] 吴銮,黄鹏程,鲍官军,等.表面肌电信号分析及其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J].机电工程,2011,28(11):1368-1373.

[9] Lorentzon R,Elmqvist LG,Sj?str?m M,et al.Thigh musculaturein relation to chronic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ear:musclesize,morphology,and mechanical output before reconstruction[J].Am J Sports Med,1989,17(3):423-429.

[10] Snyder-Mackler L,De Luca PF,Williams PR,et al.Reflex inhibition of the quadriceps femoris muscle after injury or reconstruction of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J].J Bone Joint Surg Am,1994,76(4):555-560.

[11] 冼祖新,杨延砚,周谋望.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方式的选择――开链还是闭链?[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2):1174-1177.

[12] 蒋拥军,李克军,.平衡促进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膝本体感觉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3):251-253,267.

[13] 刘丽娟,敖丽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生物力学研究现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6):619-622.

[14] Tsai LC,McLean S,Colletti PM,et al.Greater muscle co-contraction results in increased tibiofemoral compressive forces in females who have undergon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J].J Orthop Res,2012,30(12):2007-2014.

[15] 李春镇,舒国建,陈颖,等.Thera-Band渐进抗阻系统结合针刺、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51-53.

[16] 张世明.运动疗法在骨科康复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4,26(9):3-5.

骨性关节炎的康复训练方法篇4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康复;理疗;能量节约;针灸治疗;中药内服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遍及全球,国外患病率为0.3%~1.5%,国内人群患病率稍偏低,约0.3%~0.5%[1]。RA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率一般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女发病之比为1∶2.5[2]。其基本病变是滑膜炎症[3-4],主要累及有滑膜覆盖的外周关节病变常呈对称性,受累关节的分布以腕、手、膝、足最为常见,其中以掌指关节和近节指间关节受累多见,远端指间关节很少发病,踝、肘、肩关节,颈椎的环枢关节、下颌关节亦可受累,而脊柱和骶髂关节少见。

RA的发病常伴有疲劳、乏力、食欲不振、体质量下降、全身酸痛和僵硬、贫血等全身症状,常与疾病的发展程度有关,病变活动时加重,部分患者可伴低热。

关节受累早期,患者常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晨僵、活动受限,临床检查常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炎症体征;晚期则表现为各种特异性畸形。晨僵是最突出的临床表现[5]。其原因不明,可能与滑膜充血水肿有关。持续时间常超过1 h,

是判断全身炎症的一个很好指标。RA病情缓解,晨僵持续时间短,反之则长。RA关节病变只可能致残,而关节外病变及其并发症则可致死。类风湿结节是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它是一个非特异性坏死性肉芽肿。此外,多种脏器也可出现结节样病变,如心脏受损、肺间质纤维化、巩膜炎等,其组织改变与类风湿性结节类似。血管炎也是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之一,主要累及直径250~400 μm的小动脉,亦可累及微动脉。

1 康复原则

目前尚无治疗RA的特效方法。康复是通过采用物理治疗方法与技术、训练、畸形辅助器具与适应器具、能量保存与关节保护教育及职业计划等措施,维持或恢复功能,或预防功能障碍。以恢复功能为目的,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主要康复方法有:①理疗;②训练;③辅助器具;④能量保存;⑤关节保护;⑥针灸治疗;⑦中药内服等。

2 分期康复

临床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3个阶段,可根据病程的变化,采用恰当的康复方案。

2.1 急性期 病程 < 1年,小关节肿胀、疼痛严重,活动功能差,卧床。X线分级Ⅰ~Ⅱ级,红细胞沉降率 > 40 mm·h-1,晨僵2 h[6]。患者以疼痛为主,并可能由于疼痛产生强迫姿势,导致关节畸形。此期康复目标主要是减轻疼痛、树立信心,减轻疾病症状和改善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中医学认为,急性期主要为邪实,风、湿、热为主,病位在表[7],治疗以祛邪通痹为主[8]。

2.1.1 休息 休息的目的在于减轻疲劳和症状,避免不恰当的应力。休息时,关节要尽量处于功能位。除了患者有畸形及多发性关节炎需绝对卧床休息外,其他卧床休息时间要适度,不可过长,防止肌肉软弱萎缩、压疮、关节挛缩等。采取正常的卧床姿势,在白天要采取固定的仰卧姿势,用一拳高枕头垫于颈部,保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双脚底应紧贴床端的垫板,保持踝关节功能位,以防足下垂畸形。膝下不宜垫枕。

2.1.2 夹板固定 夹板的作用是保护及固定急性炎性组织,其最终目的是保存一个既可活动又有功能的关节[9]。夹板应每日卸去1次,宜施行适度训练,预防发生关节僵硬。如训练后疼痛和痉挛持续1 h以上,表明训练过度,需要降低训练强度和缩短夹板固定的时间。

2.1.3 轻微的关节活动 当急性疼痛缓解(进入炎症静止期,患者感到舒适)以后,可做一些关节不负重的活动,如仰卧在床上做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屈曲活动,以增强肌肉、韧带的力量,防止关节挛缩畸形。

2.1.4 中药内服 治宜清热散风、利湿通络,方用白虎汤合宣痹汤加减。

2.2 亚急性期 亚急性期处于急性期和慢性期之间,X线片表现为骨萎缩和轻度骨破坏,无关节变形,有轻度功能障碍[10]。该期的临床特点是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症状缓解,但过度的关节活动会导致病情反复。该期康复的重点是防止病情反复,防止病情向负面发展及纠正畸形。中医认为该期为虚实夹杂,以实为主,风、寒、湿、热均可见到,治疗以祛邪为主。

2.2.1 动静结合 此时患者以卧床休息静养为主。当患者可以主动练习时,可拆下夹板按下列程序进行训练:①患者卧床进行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和主动加助动练习;②患者坐位继续锻炼,并逐步增加锻炼时间;③站立位训练,重点是平衡练习;④在扶车或他人支持下练习,也可以使用轮椅代步;⑤使用拐杖练习行走。当锻炼结束后,仍需夹板固定。

2.2.2 作业治疗 鼓励患者尽量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进食、取物、倒水、饮水、梳洗、拧毛巾、穿脱上衣和裤子、解扣、开关抽屉、手表上弦、开关水龙头、坐、站、移动、下蹲、步行、上下楼梯、出入浴池等[6]。

2.2.3 矫形器 为了帮助下床活动,可用拐杖或助步器以减轻下肢负荷,可装有把柄以减少对手、腕、肘、肩的负重。

2.2.4 针灸 普通针刺、温灸、电针、穴位注射、穴位离子导入、激光穴位照射、麦粒灸、太乙神针灸、蜂针、浮针等不同针灸疗法在RA的康复中均有可靠疗效[11-12]。

2.2.5 中药内服 风寒湿痹型治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加减;寒热错杂型治宜祛寒清热、散风除湿、通经活络,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2.3 慢性期 病程 > 1年,疼痛、肿胀一般,晨僵 < 2 h,生活能自理,X线呈现为Ⅳ级以下[6]。该期可以进行功能锻炼康复。康复的目的是增加关节的灵活性、活动性,防止畸形,保持生活的自理能力。功能锻炼要讲究循序渐进,开始可在床上运动,逐渐下床活动,进一步参加散步、骑车、打太极拳等活动;还可在康复科进行物理治疗,如冷热疗、磁疗、红外线疗、针灸治疗等。慢性期,病位在里,临床以正虚,或正虚邪恋,虚实互见,寒热错杂为主[7],治宜扶正祛邪[8]。

2.3.1 温热疗法 作用可镇痛,消除肌痉挛,增加组织伸展性,及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常用方法有3类:①全身温热:如湿包裹法、温泉疗法、蒸汽浴、沙疗、泥疗等。②局部温热疗法:如热袋、温浴、蜡疗、红外线、高频电疗法。特别是微波,对全身影响较小。③电热手套:对患者进行热疗时手套温度可达40 ℃,每次30 min,每日2次。该疗法可减轻疼痛程度,但不改善晨僵程度,亦不能阻止关节破坏。

2.3.2 肌肉力量及关节活动度练习 目的在于增加和维持关节活动范围,增加和维持肌肉力量,增加动力和静力性耐力,减少关节的肿胀,维持和加强关节的正常机能,增加骨密度,增加患者耐力性运动能力,增强患者全面功能和健康[13]。练习要注意以下事项:①增加关节活动度练习应该与控制这种运动的肌肉力量的练习同时进行,因为关节不稳定,以及肌肉力量不能控制,会直接导致关节进一步的损伤。②在患者练习前,可对其先进行热疗,以使肌肉等软组织松弛和增加患部的血液供应。热疗的方法有石蜡浴、漩涡浴及热透法等。③每天反复多次的少量练习,比每周在治疗师指导下做1~2次长时间的练习效果要好的多。患者每天对每个患侧关节重复同一活动2~3次而不引起超负荷和炎症复发,一般是合适的。3~4 d后,可增加到每日2次,每次每个关节重复1个活动6~8次。2周后,可增加到每日2次,每次每个关节运动10次。对RA患者来说,控制运动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患者在过度运动时产生疲劳而失去肌肉控制,关节会在活动范围的极限部位发生扭伤。④应尽量避免小关节,特别是指关节用力过大,如用手使劲抓、用手指使劲抠的动作[14]。

2.3.3 关节保护 ①避免同一姿势长时间负重;②保持正确,以减轻对某个关节的负重;③保持关节正常的对位对线;④工作或活动的强度不应加重或产生疼痛;⑤在急性疼痛时关节不应负荷或活动;⑥使用合适的辅助器具;⑦更换工作程序,以减轻关节应激反应[2]。

2.3.4 能量节约 ①使用合适的辅助装置,在最佳下进行工作或日常活动;②改造家庭环境,以适应疾病的需要;③休息与活动协调;④维持足够肌力;⑤保持良好姿势;⑥对于病变关节,可在消除或减轻重力的情况下进行[2]。

2.3.5 针灸治疗 一般采用皮肤针刺。选择针刺区的原则:按病取经,循经取穴,及以痛为腧,隔日1次。可配合温针灸治疗。

2.3.6 中药内服 肝肾亏虚型治宜补益肝肾、强壮筋骨、除湿通络,方用右归丸合独活寄生汤加减。脾肾两虚型治宜补脾益肾、强身壮骨,佐以散风化湿、温经通络,方用十全大补汤合薏苡仁汤加减。

2.3.7 日常生活康复 ①合理的营养和保健。AS系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多有蛋白质和维生素不足,以及疾病后期的全身性骨质疏松等,均要求适当补充营养,增加优质蛋白质和高维生素食物,并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宜居室阳光充足、温度适当、布置美化以及保暖、防潮等,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一个有益的保健环境。②心理调节。患者由于长期受疾病的折磨,往往会丧失治病信心,出现悲观、失望的情绪。因此,患者家属,必须针对患者心理障碍,予以深切的同情与关怀,鼓励患者增强治病信心,树立乐观主义精神,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医护,坚持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3 参考文献

[1] 徐东谭,徐光辉,李庆涛.临床骨科康复治疗学[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9:354.

[2] 陆廷仁.骨科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06-712.

[3] 王衍全,刘斌,程少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治体

会[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3):87-89.

[4] 程少丹,左瑞庭,王衍全.王衍全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J].河南中医,2004,24(7):19-21.

[5] 苏继承.骨伤科康复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29-531.

[6] 吴东海.实用临床风湿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122.

[7] 林晓蓉,吴宽裕.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期辨证施治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2(6):92-93.

[8] 商宪敏,席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证治[J].中国临床医生,2000,28(4):10-12.

[9] 陈朝晖.类风湿关节炎的康复治疗[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5):382-383.

[10] 何成奇,熊素芳.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1999,14(1):53.

[11] 常秀武.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策略[J].中国伤残医学,2007,15(5):73-74.

[12] 唐燕红,金亚萍,王翔宇,等.辨证论治针灸疗法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康复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2,6(3):432-433.

[13] 刘军.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训练[J].按摩与导引,2005,21(9):25-26.

骨性关节炎的康复训练方法篇5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 社区干预 非甾体类抗炎药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1)05-0247-04

膝骨关节炎又名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高而增多,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膝骨关节炎在社区全科门诊中常见且治疗困难,常规的治疗方法是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关节腔内注射类固醇类药物,但这些治疗一般只能起到暂时消炎镇痛的作用,对膝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无明显作用,且复发率高[1]。因此对于社区医生来说通过引入健康教育及康复锻炼等社区干预措施是否能消除和减轻患者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研究探讨。

1研究资料

1.1一般资料

1.1.1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于2008年2月至2009年3月在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及针伤推门诊,收集膝骨关节炎患者60名,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名,对照组30名。

1.1.2基线特征

分别从两组的性别、年龄和病程来进行比较统计,两组基线特征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3)。

表1表明,两组性别分布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表2表明,治疗组年龄最大65岁,最小30岁;对照组年龄最大65岁,最小38岁,两组年龄分布 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表3表明,治疗组病程最长10年,最短半年;对照组病程最长10年,最短为2 wk。两组病程(年)分布情况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1.2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95年制定的诊断标准[1]拟定:1)近1个月大多数时间有膝痛。2)有骨摩擦音或关节活动响声。3)晨僵≤30 min。4)X线摄片示膝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或唇样增生。5) 年龄≥40岁。6)膝关节周围有肿胀。具备1)、4)或1)、2)、3)、4)、5)和6) 即诊断为膝骨关节炎(KOA)。

1.3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近期未用药物或接受其他治疗方案者,知情同意,愿意受试。

1.4排除标准

排除关节间隙显著狭窄或关节间形成骨桥连接而成骨性强直者;不符合K0A诊断标准者;不能坚持本方案治疗或中途接受其他治疗方法,影响疗效观察者;合并心脑血管、肝、肾等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肿瘤和骨结核患者。

2研究方法

2.1方法

治疗组采用社区干预结合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方法:1)健康教育干预(电话拜访及心理护理)。详细向患者讲解该病的发病原因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对于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疏导,以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活动,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积极配合治疗师及护理人员完成各个阶段的治疗,使其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进行行之有效的关节功能锻炼,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2周进行1次。2)康复干预 。在中心及服务站点康复室提供社区康复干预 ,包括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第一步,膝关节尽量伸直,大腿前方的股四头肌收缩, 踝关节尽量背伸, 缓慢抬起整个下肢大约15 cm, 保持5 sec,再保持同样姿势,缓慢直腿放下,反复做10 min为1次训练,1次/d。第二步,负重直腿抬高训练,一般使用2 kg 的沙袋开始,将沙袋固定在踝关节,重复第一步的动作,反复做10 min为1次训练,1次/d;股四头肌等张收缩训练,仰卧在床, 双膝并拢屈曲90度,保持健膝屈曲90度, 患膝大腿与健侧持平, 快速伸直膝关节保持5 sec, 并缓慢放下,反复10次为一次训练,1次/d;采用关节被动活动装置(CPM)作辅助训练,患肢放于CPM 机上,扎好固定带,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从小角度开始,逐渐增加到最大活动角度,20 min/次,1次/日[2]。3)服用芬必得(布洛芬缓释片)0.3 g ,2次/d。

对照组:服用芬必得(布洛芬缓释片)0.3 g 一日2次。

2.2疗程

连续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

2.3观察项目

临床症状见表4(参见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每周行1次膝关节检查,包括活动度、压痛和特殊检查,并予以记录。治疗前后各进行1次X线检查。

2.4疗效标准(参见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

2.4.1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控制: 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X线显示正常。2)显效 :疼痛等症状消失, 关节活动不受限,X线显示明显好转。3)有效 :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轻度受限,X线显示有好转。4)无效: 疼痛等症状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X线无改变。

2.4.2主要症状或体征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控制: 主要症状或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积分减少≥95%。2)显著进步: 主要症状或体征明显改善,积分减少≥70%,<95%。3)进步: 主要症状或体征有好转,积分减少≥30%,<70%。4)无效: 主要症状或体征无明显改善,积分减少不足30%。

2.5统计

本试验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

3结果

疗效比较见表5。治疗组在治疗后疗效(症状、体征、X线表现)判断,显效率为93.3%,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疗效判断,显效率为70.0%,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主要症状或体征疗效比较见表6。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或体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治疗组对行走时疼痛或不适、日常活动、蹲下或弯曲膝关节、从坐位到站立时疼痛或不适这四项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1、P<0.05、P<0.05和P<0.01)。

两组1年复发率的比较见表7。两组1年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4结语

膝骨关节炎是骨关节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膝关节负重大、活动多,关节周围韧带肌肉在退变过程中易形成慢性积累性劳损,关节滑膜与关节囊受磨擦刺激而充血、水肿、增生、肥厚和滑液增多,产生继发性滑膜炎;同时关节软骨在长期的负重工作中出现退行、软骨软化,并发滑膜、关节囊和肌肉进一步受损。病理变化由最初的软骨改变进一步侵犯软骨下骨板以及滑膜等关节周围组织,由此引起关节疼痛、僵直、畸形和功能障碍等症状。此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发病后治疗困难。

在社区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很多,如何更好地缓解此类患者的痛苦和发挥社区治疗的优势,成为社区医生的当务之急。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干预的引入成为了新的尝试,社区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和患肢康复。

在心理护理方面,由于膝骨关节炎是困扰患者的一种常见慢性疾病,其康复治疗需要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要求改善功能的愿望非常强烈,患者往往急于求成,期望通过手术或药物快速解决问题,但同时又顾虑重重,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悲观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波动。此时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尤为重要,解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解释该疾病的大致病因、治疗和转轨,并教授日常生活注意点(例如减轻体重、减少下蹲动作等),介绍康复锻炼的计划和作用,为患者建立信心。

在膝骨关节炎的康复锻炼上首先要重视股四头肌的锻炼。膝关节伤病后股四头肌会很快发生萎缩,致使膝关节病废,如不稳定及相继发生的一系列的软骨改变,同时也是膝关节肿痛的根本原因。因此,股四头肌的康复训练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采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和四头肌等张收缩训练可增强股四头肌的肌力,最终防止肌肉萎缩,消除肿痛和恢复功能。其次要注重持续被动活动对膝关节的康复意义。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学者认为病损肢体,以制动为主,这样有利组织的修复,但持续的肢体制动产生的关节粘连、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及晚期关节软骨退变等,是难以克服的并发症。实践证明,CPM对防治关节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关节软骨及关节周围损伤组织的修复是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法。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社区干预的引入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有显著疗效。尤其在关节疼痛、膝关节功能恢复上疗效显著。说明社区干预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值得推广及进一步发展。在一年后复发率上暂没有体现出优势,可能与康复锻炼中缺乏等速运动装置的应用有关,因为目前我国应用的等速运动装置均为进口,尚未国产化,费用较贵,以待将来解决。

参考文献

[1] 王美美.骨性关节炎[J].中国临床医生,2005,33(5):9.

[2] 李帆冰.中西医结合分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88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5,26(6):5-6.

骨性关节炎的康复训练方法篇6

据介绍,骨关节炎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很高,仅次于心脏病。有统计数字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60%患有此病,75岁以上患此病的概率为80%。全国大约有6500万人患有此病。本病的致残率可高达53%,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很严重的影响。

然而,目前人们对骨关节炎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给骨关节炎的诊治和预防带来许多难题。邱教授说,颁布《骨关节炎诊治指南》,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难题。

倡导一:早期发现,及时就诊

大连有位67岁的王玉歌老人,家住在二楼。从2001年开始,老人每次上下楼都很痛苦,但都没有去治疗,直到有一天,老人下楼时从楼梯上摔下来,才被送进医院。经医生拍片检查,老人双膝软骨磨损严重,退化明显,诊断为退行性骨关节炎。

对“腿脚不利索”,多数老人会像王玉歌老人一样,刚开始都不当回事,直到病情发展,疼痛难忍,无法行走了,才去就医。而骨关节炎如不及时诊治,病变进一步发展,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关节严重而持续的疼痛、关节变形、活动度明显下降、肌肉萎缩无力,导致跛行甚至无法行走,严重干扰患者的生活,使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邱教授常看到,有些患者关节已严重破坏、下肢变形才来就诊,此时只有通过关节置换才能解决问题,费用昂贵自不必说,身体也将受到更为严峻的考验。假如当初他们能早期发现病变,及时就诊,完全不必走到这一步。因为早期和中期的病变可以通过非药物方法(如改变生活和运动方式)和药物方法来进行治疗。

如何才能早期发现患有骨关节炎呢?关于这一点,邱教授指出:“《骨关节炎诊治指南》中有了明确的介绍,如果患者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尤其是上下楼、蹲起时疼痛,以及天气变化时关节不舒适等症状,应该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倡导二:运动应该科学合理

骨关节炎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退行性疾病,而继康的生活方式、科学的运动和锻炼方法可以延缓关节退变,减慢病情进展。然而,许多患者并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和锻炼关节,不了解科学的运动方式。很多体形肥胖的中老年患者,在出现了关节疼痛等症状后,认为不运动,关节就会变僵硬而不能走路,所以仍不断进行蹲起等运动,结果是越痛越练,越练症状越重。

因此,《骨关节炎诊治指南》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倡导科学合理的运动。邱教授指出,运动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多活动,少负重。就是说不负重的活动要多做,这样会使周围软组织和韧带的柔韧性更好、力量更强,骨骼的负担更轻。比如,骑车、游泳、散步这些都属于不负重或负重较轻的运动,值得提倡。而登山、爬楼梯、蹲起以及长时间地跑、跳、蹲、跪等较为剧烈、会增加关节磨损和负荷的运动,是不适合骨关节炎患者的。至于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应该“坚信身体的感觉”。身体一旦出现不舒服,就应该立即停下来休息,不要坚持。

为此,邱教授呼吁全社会都来重视这一问题,临床医生、新闻和社会工作者等应该密切协作起来,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广大中老年人保护关节健康的意识。

倡导三:个体化的规范治疗

不少老年人在诊断出骨关节炎后,不是遵循正规医院的规范治疗,反而道听途说,信偏方,听谣言,小病拖成大病。本来可以吃药解决的,到最后不得不做手术。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骨关节炎诊治指南》提到,治疗骨关节炎的目的是减轻或消除疼痛,矫正畸形,改善或恢复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总的治疗原则就是非药物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必要时才手术治疗。

关于骨关节炎的治疗,邱教授强调个体化。他认为,应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自身危险因素、病变部位及程度等,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于初次就诊且症状不重的骨关节炎患者,首选非药物治疗,如健康教育(包括自我行为疗法、关节功能训练、肌力训练等)、物理治疗、行动支持等。让患者通过科学、适当的运动,以及改变生活方式,减轻肥胖等危险因素的影响,消除错误锻炼方式给膝关节带来的额外负担。如果非药物治疗无效,可根据关节疼痛情况选择药物治疗,包括局部和全身药物的应用。如果上述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病变很严重,则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变情况选择关节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截骨术、关节融合术和关节置换术)。

听到这里,记者问道:“有资料说,服用一些药物能保护骨关节、防止关节磨损,这是否有科学依据呢?”

邱教授说:“有一些天然的氨基单糖,是蛋白多糖合成的前体物质,可以刺激软骨细胞产生有正常多聚体结构的蛋白多糖,能提高软骨细胞的修复能力,抑制损伤软骨的酶(如胶原酶和磷脂酶A2),促进软骨基质的修复和重建,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延缓骨关节的病理过程和病情的进展,改善关节活动,缓解疼痛。”

“一些中成药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也可能起到作用,如:(1)调节机体代谢,刺激骨形成;提高骨密度,增加骨矿含量;抑制破骨细胞的吸收活动,加快骨再建活动,使整体骨量和骨的质量得到一定恢复;(2)促进纤维组织和外骨痂形成,加快骨痂组织的代谢活动,使骨痂矿化提前,再塑造加快;(3)可通过保护性腺,提高性激素水平而恢复因性激素水平下降而丢失的骨量;(4)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因此,可考虑用于骨质疏松、骨折、骨关节炎、骨无菌性坏死等的治疗。”

“那么,关节疼痛能否选择外用膏药治疗?”记者又问道。

邱教授说,骨关节炎患者病发时,使用一些外用膏药是可以的。但使用膏药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过敏体质或皮肤较敏感的患者,在用药后可能出现局部过敏反应,如红肿、皮疹、痒感等,应注意定期更换膏药,必要时停用,并做相应处理;第二,外用贴剂应贴在疼痛部位,以增强疗效;第三,对于中重度疼痛,可联合使用口服药物治疗。

不过,邱教授强调,不管是口服药,还是外用药,骨关节炎患者都不要自行使用。出现关节症状,最好是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倡导四:养护关节,健康生活

目前为止,骨关节炎的确切病因还不清楚,现有的治疗措施基本上都是改善症状,而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邱教授提出,要想预防骨关节炎,延缓关节病变的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给关节适当的养护――

减少可能增加关节负担的不合理运动,避免不良姿势。

适当减肥,减轻关节负荷。

进行不增加关节负荷的有氧锻炼,如游泳、骑车、散步等。

开展关节功能训练,如关节在非负重位下屈伸活动,以保持关节的最大活动度;

肌力训练,如直腿抬高进行股四头肌锻炼和髋关节外展肌群的训练;

天气变化时注意关节的保暖,避免久居潮湿环境。

以上6点归结为一句话:避免或减轻关节磨损。而避免或减轻关节磨损最主要就是改变运动方式,选择恰当的锻炼方式。

骨性关节炎的康复训练方法篇7

关键词:肩周炎;超声波;康复训练

肩周炎是一种由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出现炎症性、退行性病变所导致的疾病,该病主要发病人群为集中在50岁上下,故在学界又将其称之为“五十肩”。该病与局部循环障碍或者代谢障碍等有着直接关系,该病的病程往往较长,并且当患者肩部使用过度或者受凉,都可能再次引起复发,这使得关节活动出现内旋、外展、外旋受限,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现结合我院在肩周炎治疗中,运用超声波联合康复训练的相关情况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54例对象,所有患者均来自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骨科所接收肩周炎患者,患者中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33例,患者中年龄范围为(51.45±15.47)岁,平均病程为(1.65±0.61)年;本次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经由计算机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设置为联合组和针刺组,每组各有患者27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本次研究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中关于肩周炎的相关诊断情况为依据:①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经常有外伤史或者风湿寒邪侵袭史;②肩关节出现外展、上举以及内外旋等活动受限;③肩部有活动疼痛感或者疼痛感,且每到夜间疼痛症状就加重,疼痛还可放射到手,但并未出现感觉异常;④肩周肌肉出现肌萎缩或者痉挛;⑤肩周有压痛感,尤其是针对肱二头肌长头腱沟最为突出。

1.3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65岁以下;②意识清楚,能够积极配合康复训练;③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肩部功能障碍或者肩周痛,例如:肿瘤、骨折、痛风、急性软组织损伤以及脱位等;②出现肩关节疼痛超过3个月,但仍然未表现出肩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③同时合并有肝、脑血管、心血管等疾病;④患有血栓性静脉炎、精神障碍、高烧等;⑤未根据要求接受治疗,致使疗效无法判断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针刺组 针刺方法为:患者保持健侧卧位或者坐位均可,取患侧肩贞、肩k和肩前,对其进行常规消毒处理之后,采用毫针直刺三个穴位,每针1.0-1.5寸,致使患者主诉有酸麻感即可;另取天宗、肩井、曲池和臀等穴位相辅佐,同样对穴位进行直刺进针,保持20-30min,每日1次,连续给予患者一个疗程针刺治疗(5次),两个疗程之间间隔为2d。

1..2 联合组 采用超声波联合康复训练给予患者治疗,超声波治疗方法:本次所采用的超声仪为US-100超声波治疗仪,将模式选为100%输出模式,输出指示为(W/cm2);通过移动法将耦合剂涂抹在患者的颈项部,再将声头直接垂直置于患处进行治疗,超声治疗仪声头在治疗区域进行环形移动或者往返直线运动,移动的速度保持为3-6cm/s,在骨头隆起处不得长时间停留,作用时间为10min,每日进行1次治疗,连续给予5d治疗。每次治疗以患者感受到温热酸胀为最佳,在治疗的过程中,若患者表现出骨膜刺痛或者酸痛不适症状,则需要对剂量进行相应的减少。完成治疗后需要运用纸巾将治疗部位擦拭干净。康复训练方法:①下垂摆动训练:使患者身躯稍微前倾,将患侧自然下垂,叮嘱患者放松肩关节周围肌腱;在正确后即可进行内外、前后、绕臂摆动等训练,训练时幅度为循序渐进,直到患者表示手指有麻木或者发胀的感觉即可;对摆动时间进行记录,同时让患者稍作休息,再运用1kg哑铃采用上述再次重复上述动作,每日进行2次。②上肢无痛或者轻微疼痛范围内的功能训练:在患者稍微疼痛或者无痛感的范围内,指导患者进行爬肩梯、爬墙、吊环或者体操棒等锻炼,每次进行10min,每日进行2次。在对患者进行训练时,以活动后疼痛感无增加为最佳。

1.5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ROM)、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估。

2 结果

本次研究通过采用针刺和超声波联合康复训练对肩周炎进行对比治疗,根据表1统计结果来看,联合组三项指标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评估结果对比()

组别

时间

ROM

VAS

ADL

联合组

治疗前

14.31±3.66

7.44±1.77

37.31±6.89

治疗后

6.67±2.65

1.85±0.75

66.49±13.00

针刺组

治疗前

13.50±2.88

6.76±1.41

35.97±7.81

治疗后

9.50±3.06

1.55±0.33

50.25±12.74

3 讨论

肩周炎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的骨科常见疾病,在中医中该病属于“痹症”的范畴,且中医学中指出其主要是由于外感风寒湿邪,致使经络受侵,湿性重浊,导致肩部活动受限,阴湿天气可致使疼痛加重,在该病的治疗中针刺、按摩以及拔罐等均是常见方法,但就临床情况来看,单一的治疗短期效果显著,患者多反复发作。超声波主要是指频率在20000Hz以上机械振动波,这是一种近几年来临床中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超声波自身所产生的热作用、机械作用以及理化作用来实现对肩周炎病理组织细胞的按摩,使组织的渗透性增强,同时还可帮助其软化,促使其代谢得到有效提高,改善血液循环状态,其治疗效果非常显著[2]。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同时辅以康复训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训练,故根据本次研究联合组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由此可知,肩周炎治疗中,超声波联合康复训练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云鑫.康复训练联合激光照射治疗中老年肩周炎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10):825-826.

骨性关节炎的康复训练方法篇8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功能锻炼 综述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52-02

强直性脊柱炎又名Marie-strumpell病、Von Bechterew病、类风湿性脊柱炎、畸形性脊柱炎、类风湿中心型等,现都称AS。AS的特点为腰、颈、胸段脊柱关节和韧带以及骶髂关节的炎症和骨化,髋关节常常受累,其它周围关节也可出现炎症。AS常见于16~30岁青年人,男性多见,40岁以后首次发病者少见,约占3.3%。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骶部疼痛伴僵硬,尤其是早晨起床时感觉腰部僵硬(晨僵),活动后可缓解,晚期可并发脊柱强直畸形,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1],因此及时、合理的治疗十分重要。在该病的治疗上多数患者片面地重视药物治疗,而忽视了功能锻炼,或是急于求成,进行过度的功能锻炼而加重病情,因此找出行之有效、易于练习的功能锻炼方法凸显必要。

1 目前针对强直性脊柱炎进行功能锻炼方式有以下几种

1.1 采用健康教育方式让患者进行锻炼。通过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让AS患者认识到治疗该病的长期性,使患者认识正确的行为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如站立时尽可能保持挺胸、收腹和两眼平视的姿势,坐位时应保持胸部直立位。平躺时应睡硬板床,俯卧位时应将双脚悬置床外,侧卧时应避免颈、腰椎前屈,枕头要低或不用枕头,减少或停止引起持续性疼痛的体力活动。高静丽[2]在对10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嘱患者平卧硬板床,用低枕或不用枕头,不宜侧卧及长久站立,不坐矮凳,避免弯腰过久,每天早晚各俯卧位30分钟后发现保持正确的行、立、坐、卧等姿势对于防止脊柱及髋关节变形,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何庆凤[3]将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在常规治疗上实施常规护理50例和在常规治疗上实施康复护理50例,通过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后发现后者在重视卧床姿势,保持脊柱的功能位置,减少负重后取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前者。陈彩芳[4]等通过对8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该疾病的相关知识有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保持患者和家属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对控制疾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1.2 采用维持胸廓活动度的运动。运用深呼吸、腹式呼吸及扩胸运动练习可以最大限度的扩张胸廓,促进膈肌运动。李晓兰[5]等随机将7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采用药物治疗同时辅助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功能训练强调扩胸运动以锻炼胸部、肩胛肌群,增加肩关节的活动度和扩胸度的维持。结果对两组以毕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表加以评分后发现康复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陈淑娥[6]对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施行内容包括扩胸运动等为主的康复功能训练,收到较好效果。杨维晓[7]对强直性脊柱炎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做几次深吸气,吸后屏气,然后再呼出的动作,发现对防止此病侵犯胸肋关节及脊肋关节而造成扩胸度降低效果良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3 采用全身耐力运动进行锻炼。游泳、步行、骑车可增强心肺功能和全身肌力,防止或减轻脊柱和关节畸形。游泳作为一种水中运动还能增加肌腱和韧带的柔韧性,并对姿势异常、关节囊纤维化、钙化和增加肺活量均有良好作用。刘委[8]等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上指出水中运动充分利用水的浮力放松肌肉关节,减少了对受累关节的刺激,特别是随着躯体在水中的上下沉浮,水的冲击对身体可以起到被动按摩的作用,可以说水疗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有预防和矫正脊柱及其他关节的畸形,改善脊柱四肢功能,维持和改善胸部活动,增加肺活量的作用。曹玉琼[9]采用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俯卧撑太极拳游泳等有效的控制症状、防止关节破坏,降低复发率、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吴明方[10]开展水中医疗体操,充分利用水的浮力放松肌肉关节,减少了对受累关节的刺激,特别是随着躯体在水中的上下沉浮,水的冲击对身体起到了被动按摩的作用,疗效颇受人们关注。并指出游泳是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最佳、最全面的运动。

1.4 采用保持脊柱和肢体灵活性的运动。运用颈、腰椎各个方向的屈伸、侧屈和旋转练习来改善脊柱运动范围。刘艳芳[11]等把6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体疗组,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体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以头颈部、腰部等体疗,通过对两组疗效的比较后发现体疗能防止关节僵直、畸形,降低致残率,能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黄振俊[12]等将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组采用药物治疗同时辅助脊柱和肢体灵活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发现辅助脊柱和肢体灵活训练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杨丹娜[13]等对实验组病人增加关节功能锻炼,其内容包括9个方面进行颈、腰椎各个方向的屈伸、侧屈和旋转练习来改善脊柱运动范围,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颌胸距、腰椎活动度、胸廓活动度、指地距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1.5 娱乐及背部运动。采用娱乐和背部运动针对背肌进行锻炼可以延缓受累关节强直时间,减轻疼痛,减少药物用量,改善生存质量。Uhrine[14]等研究表明背部运动配合娱乐活动可以缓解疼痛和强直症状,改善脊柱功能,其疗效与病程有关,如果每天坚持至少30分钟的娱乐体疗,每周至少5次的背部运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健康状况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坚持体疗的患者达到临床缓解的时间较非坚持者缩短1个月至3个月,体疗时间与疗效呈正比。

1.6 被动性运动。运用推拿手法和牵引可以加快身体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脊柱畸形采用姿势治疗无效而脊柱关节突间关节及各韧带尚未固化时,可以尝试适当的牵引治疗。黄金丽[15]等在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重视关节护理,建议卧床患者经常进行关节按摩,有晨僵者应在活动前先做关节按摩,通过适当的按摩和锻炼可减轻脊柱及关节畸形的程度。李新忠[16]对13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在药物治疗同时进行脊柱牵引,配合手法推压,与未进行牵引者的疗效比较,优良率和疗程均有统计学意义。谢维琪[17]采用推背,根据症状,随症取穴按摩,摇动关节法等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治疗,发现手法治疗可以缓解椎间关节和脊肋关节软组织痉挛,促血循环,减轻疼痛,缓解脊椎及臀部的僵硬直有良好疗效。

1.7 采用医疗体操进行锻炼。这是被采用最多的方法,多是将上述运动加以编排,便于患者的记忆和坚持练习。体操中常包含脊柱及髋关节的活动、呼吸训练和腰背肌训练。常彩云[18]等将6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在常规药物治疗下进行医疗体操康复训练的体操组和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对关节功能恢复指标进行观察后发现,体操组的关节功能改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于秀英[19]等在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物和柳氮磺吡啶等控制病情及对症治疗由主管护士行康复训练体疗操(共十节)指导训练,康复综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也说明康复训练对于疾病的病情缓解有积极意义,李晓兰[20]等对72例患者进行分组训练,发现康复训练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恢复有显著效果。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功能锻炼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以其方便、易行、疗效可靠的特点而被人们广泛认同并采纳。功能锻炼的实施对于增强药物疗效、控制病情发展、减少脊柱畸形,有效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意义重大,科学的功能训练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21]。

2 功能锻炼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有以下作用

2.1 减轻关节疼痛[22],使关节保持功能位置[23],防止脊柱、关节畸形的发生[24]。

2.2 防止废用性肌萎缩,减轻关节挛缩[25]。

2.3 增加其他关节的代偿功能,可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26]。

2.4 对保持病人心态良好,对疾病有一定认知[27],能积极配合治疗,控制了疾病发展及复发有助于调动患者治疗疾病的积极性,增强患者对疾病康复的信心。

3 目前的常用锻炼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3.1 现有的锻炼方法枯燥,单一化现象比较明显。一种方法仅仅针对某一个关节进行运动,很难从全局上保证锻炼的临床效果。

3.2 有些锻炼方法需要借助一定的条件才能进行,如水疗、骑车、被动运动、娱乐运动等。患者不得不专门前往一些场所或借助一些器材才能完成那些锻炼运动。

3.3 有些锻炼方法看似全面,但动作多,做法繁琐,患者往往难以全部掌握,锻炼难以全面发挥作用。

3.4 在专业医师或护士指导下进行锻炼效果显著,但这往往要耗费患者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经济水平一般的患者中间难以推广。

3.5 锻炼中要注意其对患者心理的影响,这是目前很多锻炼方法所没能顾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面对各个方面的压力,因而普遍有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倾向,因此锻炼方法要有新意,能引起患者的兴趣,并让患者能在锻炼中舒畅心智,达到身心的统一。

4 结语

功能锻炼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大力推广,但寻找一种方便、易行、疗效可靠的功能锻炼方法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191

[2] 高静丽.强直性脊柱炎的健康教育[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7):863-864

[3] 何庆凤.100例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1(7):1172

[4] 陈彩芳,黄文珠,杨学萍.江美銮强直性脊柱炎84例的健康教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8(9):5773

[5] 李晓兰,张亚美,李晓峰.康复训练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状态的影响[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2,6(6):405-406

[6] 陈淑娥.强直性脊柱炎康复功能训练的护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9(10):563

[7] 杨维晓.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健康教育[J].光明中医,2009,3(24):542-543

[8] 刘委,何贵蓉.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康复治疗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7,12(12):3205

[9] 曹玉琼.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功能恢复训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4);643

[10] 吴明方.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运动处方[J].中国临床康复,2002,6(23):3480

[11] 刘艳芳,刘建俊,刘建中.体疗在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关节功能恢复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2003,8(8):894

[12] 黄振俊,齐微微,陈建新.康复训练对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恢复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6(15):445-446

[13] 杨丹娜,曾銮珍,陈艳.关节功能锻炼在强直性脊柱炎康复中的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5,1(12):229-230

[14] Uhrine Z,Kuzis S,Ward MM,Exercise and changes in health status in patient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J],Arch Intern Med,2000,160(19) :2969- 2975

[15] 黄金丽,张伟明.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J].河北中医,2009,10(10):1581

[16] 李新忠,脊柱牵引在强直性脊柱炎康复治疗中的作用[J].中医正骨,1998,10(6):13-14

[17] 谢维琪,强直性脊椎炎的医疗体操和手法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14(5):224-225

[18] 常彩云,陈耀兰,邓三妤等.医疗体操配合药物治疗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功能的观察[J].护理杂志,2006,2(1):17

[19] 于秀英,李秀兰,荆雪等.康复锻炼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预后的影响[J].2004,44(17):25-26,

[20] 李晓兰,张亚美,李晓峰.康复训练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状态的影响[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2,6(37):405-407

[21] 唐跃玉,方雁林,张闯.强直性脊柱炎22例的康复护理与功能锻炼[J].现代康复,2001,5(3);146-147

[22] 王艳,康复训练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7(10):4846

[23] 杨丹娜,曾銮珍,陈艳.关节功能锻炼在强直性脊柱炎康复中的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5,1(12):229-230

[24] 葛夫贵,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及康复措施[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0(5):331-333

[25] 赵曰本,王明路,强直性脊柱炎运动疗法与自我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6);2235

[26] 杨瑞彬.21世纪人类养生的重要法宝-太极拳运动的文化地位及健身价值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4):113

上一篇:绿色工厂能源管理范文 下一篇:绿色校园创建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