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育课程标准范文

时间:2023-11-23 18:04:20

新体育课程标准

新体育课程标准篇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简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带来了指导思想、基本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变化,体育课堂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独统教坛的局面被打破,一种新的教学观念、学习理念走进课堂。

一、健康——体现价值的课堂

1.充分体现体育课堂的健康价值

体育课堂是所有学科中与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场所,因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理应成为体育教学重要的任务,它也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提供和代替的。在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要改变过去重视传统知识技能,忽略学生身心健康的片面思想,一切从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出发,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发展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体育课堂的健康价值,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坚持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维的健康观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是生理健康,而且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学的目标已不单单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还有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新课程十分强调体育课程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体育课堂中,鼓励学生不断进取,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从某种意义上比掌握一些动作技能更重要。

二、快乐——充分体验的课堂

1.充分运动的快乐

体育课堂以身体练习为主,在身体练习过程中机体承受一定运动负荷,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全身的新陈代谢加快,废物经过呼吸和汗液加速排出,各个器官和肢体都得到活动,左右脑半球的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使学生体会到运动后周身爽快、舒畅的感觉,同时达到放松心情、调整情绪的目的,使学生体会到体育的独特魅力。

2.充分学习的快乐

人天生存在着发展需求,在认知方面,就是求知欲,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是相当快乐的事情。在体育课堂中,我们可以合理安排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不同运动项目带来的不同体验,满足他们好奇、探究、体验的心理。在同一内容的教学中要体现出动作的难度、熟练度和质量的提高,使学生体会到运动技能提高的快乐。

3.充分交流的快乐

学生大多喜欢与人交流,在文化课堂教学过程中,这种交流是受到一定限制的,而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这种交流就方便得多了,接力、拔河、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都少不了学生的合作,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教师应通过组织方法的合理运用,使学生体验与人交流的快乐,在交流中使思想与思想交流,行为与行为影响。

三、民主——展现自我的课堂

1.民主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平等对话、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没有沟通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固守“师道尊严”,高高在上,不能一味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安排教学过程,应当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互相尊重,真诚交往,共同探求,交流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师生之间对话的畅通,有利于情感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思想火花的迸发。

2.面向全体学生

教育不能追求整齐划一,体育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也乐于关注少数运动能力强的学生。新课程标准下,我们要转变这种观点,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享受体育学习的权利。上课的时候,教师要多想想,学生们在干什么,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我该怎么做,把关注点真正放在学生身上。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以往被忽视的学生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尤其是运动能力差的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应成为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

3.关注个体差异

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教学中我们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由于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是很大的。我们要把这种差异当成一种财富,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潜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运动,在体育课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否则,学生就不会喜欢体育课,也就不会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四、开放——张扬个性的课堂

1.教学内容的开放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将更加丰富,呈现开放的特点。我们要改变过去把体育课变成“达标课”、“素质训练课”的做法。在目标的统领下,着眼于“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生活实际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增加健身性和趣味性强的球类、舞蹈、民主传统体育和新体育运动。通过多样性、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体育的多种需求得到满足,促使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2.教学方法的开放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选择了新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学方法也应当相应地进行改革。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即主张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活动皆从学生出发,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探究、合作活动中学习锻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3.评价方式的开放

以前我们把测验和考核作为体育课堂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由于运动受遗传和自身的因素影响很大,所以就出现了有的学生不用努力就可以得到优,而有的学生不管怎么努力也得不到优的情况,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提倡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心理和行为。体育课堂中我们应发挥教师、小组和学生的作用,开展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的评价,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手段。

新体育课程标准篇2

一、体育课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

体育教学备课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体育课一般来说,上课地点是在室外,针对这样的实际,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准备课程呢?首先,我们要熟悉和精通教材和课标要求,在上课前教师要清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其要求,然后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规划教学环节,以便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其次,备学生。在对学生估计和了解的基础上设计我们的教学。新课程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因此教师在准备教学的过程中,务必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状况并结合教学内容,来安排和设计我们的教学环节,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备教学环境。体育课程在上课过程中一般是在室外,相对开放的教学场地就意味着我们体育教师在课堂管理上要集中注意力。同时,体育课学生参与教学内容是需要学生活动和亲自参与的,有些教学内容在参与的过程中是有一定的危险隐患的,这就需要教师未雨绸缪,结合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提前预设好我们的教学,以保证教学过程正常、安全、有序地展开。

二、体育教学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教学首要地位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充分保证学生的核心地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仅仅是由教师到学生的一个单向的教学过程,具体来说就是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和核心。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只能学什么,而为什么这么学,学了又是为什么,学生根本不清楚,更不用说它在学生今后的人生中有何用处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学习效果是非常差的。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体育教师要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的安排等内容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把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性别的学生细化分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课堂教学首要地位。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学生的亲身参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三、结合学生实际实施教学,灵活安排体育课堂教学活动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调整自己在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弊端,针对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调整和改变教学活动,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关注点高中生的年龄较初中生和小学生来说,要大很多,注意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们往往因为对上课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而分散或者转移注意力,这对于我们教学效果的实现是极为不利的。针对这样的实际,我们教师要尽可能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变化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哪怕是同一教学内容也要求变,以保证学生的新鲜感,从而保证学生的精神能够高度集中,提高教学效果。

2.多采用小型竞赛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我们每位教师都有这样的发现,那就是学生不喜欢枯燥的动作练习,而是更喜欢竞赛性的活动。学生争强好胜心强,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多组织竞赛性的活动,这样能够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地展示自己。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学生的个性,就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那么教学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给予他们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

总之,在课堂上笔者非常注意和每一位学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所谓的问题学生。事实上很多所谓的问题学生大多说是学习上的“学困生”,在体育课上,他们往往希望这样的课堂能够成为他们展示和证明自己的舞台,所以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但是一些行为习惯可能不太好。针对这样的现状,我非常重视正面的引导和支持,经常对其进行肯定与指导,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自信心也大大提升,对学习的热情也在提升。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教师一定要以此为出发点,不断地改进、完善我们的教学,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体育课程标准篇3

[关键词] 体育教师 新课程 体育教学 现代教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教育部于2000年12月颁发了《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新大纲指出:体育与健康教学是以育人为本,配合德育、智育和美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是关键,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前提。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体育教学的功能不仅仅是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三基),又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身心素质和心理的承受能力;社会的适应性及应变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体育价值观和思想品德教育。可见,体育教师必须重新给自己定位,树立自己的新形象,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新形象的树立必须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观念转变是基础

我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发生了多次变革,每次变革都是体育教师观念的重大转变,现在,学校体育教学的任务是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主动更新观念,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和归宿。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大胆借鉴和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和创新,加大改革力度,推动体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层次发展,以抓住素质教育和强化课堂质量意识为重点,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改革,构建出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育模式,开创体育教学工作新局面。这是对体育教师提出方向性的问题。

二、知识更新是先决条件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校体育也在不断的发展,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非专业知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不断的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前沿的教育理论,懂得教育规律。能熟练的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运动生理、运动学知识、急救和应急处理、现代生物学及比较学等新兴科学和边缘科学知识等。体育教师要对所教学科的知识全面掌握,透彻理解,在专业知识方面要远远超出课程标准要求。既要了解本学科的现在的发展水平,又要注意其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注意吸收新信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能力俱全是关键

体育教师的常规工作包括“两操、两课、两活动”,这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工作任务。据学者研究表明,体育教师至少应具备六种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训练能力、指导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业务,教育能力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培养新时期人才的重要保证,训练能力是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学校运动队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的需要。指导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是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科研能力是体育教师顺利完成本职工作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创新能力则是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培养模式,使体育教学跟上社会的发展及时代的需要。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是“复合型”全才。

四、示范作用是表率

体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支,对于广大学生都具有强大的示范作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为人师表”。体育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取决于体育教师自身的思想品德、知识水平和运动能力。体育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思想感情,行为作风,意志品质等会自然而真实地表现出来,互为影响。因此,体育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模范行为,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完善个人品质,不断更新知识,精通业务,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是这样或那样影响着学生,这点往往是察看不到的,但还不仅如此,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这个教师就在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行动、思想、风度和情感,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引起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开拓创新是必然

学校体育的功能正向多元的方向发展,其特点是培养创造型人才。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师要全面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要,要打破“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示生练”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研究问题,去解决问题,充分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就在于成为引路人,善于引导、善于启迪,充分发展学生智能。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就在于主动参与运动,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锻炼的价值,不断开发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掌握科学健身方法,养成自我锻炼的意识和良好习惯。总之,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让学生学活、学牢和会用体育知识技能。

六、乐于奉献是体现

体育教师无私奉献的前提“热爱”和“敬业”。一是热爱学生,二是热爱本职工作。体育教师把自己的奋斗目标与国家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具备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才能把培养具有一定体育素质的人才作为终身奋斗的目标,为了祖国体育事业的繁荣而辛勤耕耘.。在工作中有吃苦耐劳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踏实工作,谦虚谨慎;在教学中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善于团结同仁,任劳任怨,精神振奋和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体育教师不为名利,只为学生体质,为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

七、结束语

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下,体育教师必须让学生唱“主角”,自己当“配角”。要适应新课程,更重要的是要适应学生,相信学生,创设和营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在这新环境中成功塑造自己的新形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1999

[2]教育部制定《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教育部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新体育课程标准篇4

关键词: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教学实验

1、 问题的提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教育部于2001年制订了《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已从《大纲教材》的改革,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教育教学目标与标准,体育与健康的界定,不同学段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水平,身体和心理的同步发展,充分体现了现代体育教学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如何适应新的变革,是我们体育教师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为了跟上时代的要求,尽快掌握和熟悉体育新课程标准工资教学,我们选取《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教学初探——新课程标准教学的成效、问题和思考》这一课题,进行较为系统的实验研究。

2、 研究目的和研究目标

2.1目的:

本课题对体育新课程标准的五个领域及目标进行比较系统的探索研究,其目的在于如何通过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体育的基础知识、体育与健康方法、体育与身心、体质与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机地揉和、串连、塑造,营造以身心健康为纲的崭新的体育教学。通过检测、评价、分析达到获取新课程标准教学对提高学生身心综合素质的意义效应;获取新课程标准实践中的认知、问题和今后继续探研的方向。

2.2目标:

(1)研究新课程标准对增强学生体质的效应;(2)研究新课程标准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健全的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上的效应;(3)研究新课程标准教学在发展学生创造性学习和实践能力,树立终生体育思想和掌握终身体育能力上的新的教学手段、方法,正确处理体育教学中的互动教学,从而探索较为适应我校实际的新课程标准教学模式;(4)研究新课程标准教学,体育课的评价方法和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的测评评价方法。我们把研究目标的重点放在第一第二方面。它们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方向,是新课程标准贯彻素质教育成效的主要依据,也是本课题的研究重心。研究目标之第三、第四点是本课题由此引出的教育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它们是新课程标准教学贯彻素质教育的措施、手段和方法,起着保证作用。

3、研究对象及研究时间

本课题以本校2001年度高一级(10个教学班)625名男女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从2002年3月至2003年7月,即三个学期为本课题的研究时段。

4、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方法使用

4.1文献资料法

4.2问卷调查法

本课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采用心理问卷的方法在实验的前后进行,另外还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实践课进行观摩和书面调查。

4.3现场观测法和评价法

本课题研究过程进行40个课的观摩,其中实践课30个,体育与健康知识理论课10个。观察内容包括教学目标设计、目标实现、措施、手段;身心发展效应、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效果等十个方面具体量化进行课的评价。

4.4测试对照法

根据课题研究目标,采用实验前后对学生身体形态、功能、素质,心理表现的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和对照。

5、实验过程

5.1、准备阶段:2002年3月至2002年4月

5.1.1、组织有关人员学习;

5.1.2、邀请专家讲课,交流实验设想;

5.1.3、进行有关人员培训,组织参观学习。

5.2、实验阶段

5.2.1、成立课题教学实验组;

5.2.2、设计问卷调查表,完成实验前基础调查;

5.2.3、制定教学计划;

5.2.4、交流实验计划;

5.2.5、开展公开课观摩周活动;

5.2.6、实验反馈调查。

5.3、实验总结阶段

5.3.1、收集统计整理资料;

5.3.2、分析评价,完成总结材料。

转贴于 6、研究结果

6.1、体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一种身体活动过程,而且是心理活动、身心相互作用,在学习中获得如何使自己与他人、群体与社会保持和谐关系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由于实验中有效加强教学各要素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大教学空间,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发生明显变化,对实验前后各项情感指标进行率的检验均呈显著差异。(表1)

表1 实验前后各项情感指标检验

调查内容

实验前%

实验后%

p

对体育课喜欢或比较喜欢

20.2%

87%

< 0.01

对体育课有快乐体验

12.5%

75.2%

< 0.01

师生关系好或比较好

32.2%

88.3%

< 0.01

个性得到发展或充分发展

11.6%

70.8%

< 0.01

学习潜能发挥或充分发挥

28.6%

78.8%

< 0.01

与伙伴合作或较好合作

25.2%

85.6%

< 0.01

6.2、在实验过程中,加强了课的联系,结合多种新的教学模式,采取相对集中的课时安排,结合体能活动,加强教学的系统性和有序性,使学生情感、认知、技术运动等方面均达到学习目标要求促进学生对所学教材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对教学内容的健身价值的认识、运用技能的理解,健身方法手段运用和基本知识的了解等检验结果如:表2

表2 实验前后学生认识调查率检验

调查内容

实验前%

实验后%

p

教学内容健身认识了解或很了解

26.8%

82.5%

< 0.01

对运动技能的理解多或少

15.7%

80.4%

< 0.01

健身方法了解

28.9%

79.3%

< 0.01

基本知识(含竞赛知识)

21.8%

88.5%

< 0.01

6.3、加强对课程目标体系的了解,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取、学习评价等方面都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和学生情感体验,增强学习主体意识和学生内驱力,使学生学习成为自我表现挑战、团结合的过程,使学生学习掌握技能,提高体能。在10个实验班625名学生中,运动能力、基本技术、身体素质指标、身体机能(台阶测试)实验前后自身均值比较有显著意义。表3、表4、表5、表6。

表3 耐久跑实验前后运动能力均值检验

项目

人数

实验前

S

实验后

S

P

1000米跑(男) 322

248’’

±13.3

231”

±15.2

< 0.01

800米跑(女) 203

236’’

±15.4

218”

±18.66

< 0.01

表4 掌握排球连续传、垫球次数对比

N

S

P

实验前

210

8.91

1.82

< 0.01

实验后

210

30.2

5.92

< 0.01

表5 掌握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人数对比

抽检人数

掌握

基本掌握

未掌握

P

实验前

210

82

45

83

< 0.01

实验后

210

116

62

27

< 0.01

表6 台阶测验指数前后对比

S

S

P

实验前 男

46.2

4.32

41.8

4.21

< 0.01

实验后 男

55.41

5.82

52.81

5.67

< 0.01

6.4、通过本次实验,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乐学、会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又促进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教学内容,健身价值和内在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增加了课内外自主学习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也活跃了第二课堂。在30个实践课现场观测中,有抽测的12个实践课中,课练习密度达到48.6%以上,最高达到61.2%,课的负荷指数达到1.48以上,最高达1.92,在自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问卷调查中,每周三次锻炼的人数由原来的6.4%提高到56.6%,有些班级学生自觉成立班级球队、锻炼小组,成立毽球俱乐部,开展课余运动、竞赛,有效地促进课内外结合,巩固学习成果,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7、结束语(结论)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课程结构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采取按体育功能目标划分学习领域的结构体系;确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基本目标,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独特功能。

7.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根据学习目标的达成来设计教学方案的,因此,课程方案设计应以学习目标作为主线来进行教学安排。将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促使教师的终生学习、探索与提高。

7.2、教学内容达成学习目标的手段,从目标角度看,只要能达成目标的手段都是可取的。关键是如何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也即是组织教法。要加强组织教法的改革,确实做到以学生为本,加强对学生学练法的指导,针对学生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开发教学资源,采取课内外结合组织教学。

7.3、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体育课程学习不能仅限于课堂学习。课堂学习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的部分。新的学习方式是要加强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学习目标,并选择学习内容、方式和途径。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提高,其学习效果才能得以巩固与发展,使其终生受益。

7.4、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心理评价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不可否认,体育对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功能作用。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在教学中应强化体育这方面的功能作用。但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方面存在一些现实困难。首先是教材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评价,问卷的设计不够严谨,不够科学。学生为了追求较好的评价经常在回答问卷时不客观,长此下去将造成不良的影响;其次,要求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作出客观评价必须采用心理专业问卷,而这些问卷的评价有一套非常的操作程序和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这一点普通的体育教师很难做到。

7.5、在实验新课程标准过程中,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认识存在差异,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目前还未完全适应。教师从传统的增强学生体质转向全面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转向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主,以教学目标统领教学全过程。无论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还没完全摆脱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方面从传统的重视评价运动技能、运动成绩转向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体验成功感、愉快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学会与人合作的观念转变;在心理评价和个人评价、小组评价中很少能客观的作出评价。

新体育课程标准篇5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体育教学

教学评价 教学改革

前言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体能健康、课程的学习进行科学而合理的主人是课程实话的一个必需和重要的环节。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对课程评价明确指出:“课程主人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标准》力求突破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标准》把学习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为我们的体育教学指明了评价方向和范围,它大大推动了体育教改的步伐,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涵,充分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新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更体现教学本性的精神实质来。鉴于此,笔者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评价要从以下方面分析:

1、淡化分数的评价,注重情意的评价

分数是现行教育考试制度和学生评价体系的敏感核心,也是当前我们体育教学评价体制的“软肋”。以分数作为量化的评价标准未必不好,但问题关键在于:以体能和运动技能为内容的测试和打分反映了哪些素质?众所周知,先天素质和遗传因素对运动能力影响很大。有的学生稍下功夫或者不用练就能得到高分,而有的学生即使再努力也达不到及格。新标准理念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注重情感态度的评价是必需的。如何评价这一问题对于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具有现实意义。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情意角度看,具体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生能否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

1.2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否全身心的投入;

1.3能否积极主动地思考,为达到目标而反复练习;

1.4能否认真接受教师的指导;

除此以外,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水平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情意目标。

2、重视身体全面发展,实现体育教学评价功能的转化

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奠定基础。于是,体育教学评价功能也就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不只是检查对“三基”掌握情况,更关注了掌握的过程和方法,体育教学评价不只为了选拔和甄别,而是如何发挥体育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的身体成长与进步的幅度。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承担着促进学生发展的任务,以往的教师评价主要是关注教师的教学业绩,对促进发展的作用有限。因此,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评价的功能得以转化:更加重视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3、提高体育教师的自主权,重视评价教学内容的选择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是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一切的。作为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的载体,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虽给了体育教师较大的自主权,但在一定程度上,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却更高了。新课程标准的体育教学评价要看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重视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内容,同时,是否关注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内容,从而促进不同阶段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否考虑了学生相应水平阶段的身心特征,及所选内容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并达到相应水平的学习目标;是否考虑了学校的实际条件,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使得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平等受益。同时,新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本”,体育教师可通过自身创造性的劳动,使所选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并尽量考虑那些简单易行,以便学生能在设施简陋的情况下学习和参与。

4、突出体育教学目标的发展,实现正确的目标评价

人的发展是体育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与核心,致力于人的发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过去的体育教学重技术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掌握轻发展,过分关注课本知识内容的精确输出与认同。要实现全体学生在体育课中全面、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就要体现主体教学发展观,致力于体育教学目标上的发展性教育。

4.1全面体现体育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体育教学的发展性功能是借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实现的,我们推崇由课程构成要素决定的融知识、技能、能力和观念态度为一体的完整的发展性教育。

4.2注重生存与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教育

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我们必须由以往那种目标的精确制导与结果的追求转向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3体育教学目标的动态性、开放性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要求必须将学生的发展置于社会文化教育的大背景中,置于新世纪人才标准的需求之中,体育教学目标及为之服务的体育教学内容应体现鲜明的时代感,体现动态的开放性。

新体育课程标准篇6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职业高中 体育教学策略

在职业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以新的课程标准下的职业高中体育教育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实施建议等,去创建与之相应的体育教学模式,以顺利完成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目标。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要求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和实施建议

要想使新课程标得以实施,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要求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和实施建议。

在新课程标准下,一是体育教学内容有所转变,即体育教学内容不再是单纯地提高身体素质、提高竞技能力,而是将体育教学的内容覆盖到学生的体质、学生的生理、学生的道德,以及人口、健康、美学等学科。二是技术技能的教学内容有所改变,原先的体育教学中的技术与技能的内容只是以三大球、体操和田径为主,学习过程中忽视各个学生的特点。而新课程标准则要求应根据各个学生的性别、体质、年龄与兴趣等进行“因人制宜”的教学。三是体育理论的教学内容有所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忽视理论课的教学,只重视体育的实践性,而现代的体育教学增加了理论课在教学中的份量,更加重视理论课程的教学,并加入了营养与健康、保健与养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四是体育教学组织方式有所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要求全班学生整齐划一地做“三步曲”,即首先做“准备部分”,然后一起做“基本部分”,最后全班同学再一起做“结束部分”。而现代体育的教学要求体育教师重视学生的个性,重视营造生动、活泼、快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五是师生角色理念的转变。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面前处于“至高无上”地位,可以严厉地批评和体罚学生,可以不顾及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现代体育教学中,教师不再是“领导者”,而是“引导者”,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把学习主动性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创设和谐的、民主的、活跃的体育学习环境,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积极改革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新的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和有机结合,以适应新的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体育的教学要求。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关注学生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意识的形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学生选择或爱好哪一种运动项目,但是一定要将“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穿于体育教学过程之中,确保“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真正得到落实。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喜欢田径运动,有的学生喜欢健美操,有的学生喜欢球类运动,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生理特点,进行合理安排,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活泼、快乐的氛围中,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始终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

2.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形势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现代体育课程的优越性,在继承与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对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和开拓创新。比如,在体育课程内容上,一方面要重视改造那些传统的体育项目,使之适应新时代体育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大胆引入新兴的运动项目,尤其要精选那些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有利于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体育项目及体育基本技能和方法,以充实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向学生传授体育健康基础知识,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教学方式方面,教师要坚决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下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再单纯地强调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过程,而是讲求师生互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并营造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勇于投入到体育实践之中,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教育中心

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职业高中体育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教育中心的教学理念,使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切实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使得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方法,而且要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好与专长

新课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人特性和体育爱好,如果教师“一刀切”,则势必会抹杀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进而影响职业高中体育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并进行培养。在培养学生的爱好和专长的过程中,要给予巧妙的教学引导,使得学生在轻松、快乐的体育活动中,从思想意识上接受终身体育的意识,并进一步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体育课程标准篇7

一、让《新课程标准》理念走进课堂

新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使我们每一个体育老师都要去面对这种挑战,我们除了迎接之外,别无选择。其实,新课标和课改,没有那么可怕,你看,全新的理念、清晰的框架、明确的目标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我们赶上了一个千帆竞发的好时代,《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不正是我们当年学子生涯所渴望的吗?

新标准下的课堂,课改活动在大江南北普遍展开,什么生本课堂,什么“合作小组”的方式等等,不少学校、不少教师都取得了成功,但是改革也难免泥沙俱下,有些老师只是取其形式:让几个同学分成一人小组,就称之为“小组合作学习”;很多课堂中,“小组合作”搞得轰轰烈烈,粗看很成功,但不过只是一种形式而已。所谓课改,就是要我们具有从单纯知识传授变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理念,教师要完成从演员变导演的转变,要用行之有效手段和方法,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掌握学习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进而形成技能。

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交流

每位体育教师都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为了保证新课程标准的严格落实,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能够得到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把体育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认真处理好体育课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认真处理好应用知识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应用运动的意识和能力。

三、我们面临的挑战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学生学习方式、思维转变,在教学中学生不是很积极的投入到探索之中。对于学习是否充满热情。对学生的研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启发,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把学生感知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四、一堂好的体育课应具备的条件

本人认为:好的体育课应当具备这样几个特征:⑴要有与实际相符的内容和难度。⑵要为学生创造宽松与和谐的学习环境。⑶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体育学习获得成功感。⑷要尊重同学们的需求,保护好同学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⑸运用的方法要灵活,能适应同学们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⑹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也要让同学学会思考。

总的来说,一节好的体育课应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一节好课能让学生受益无穷,课堂教学需要完整的教育。好的体育要让学生摆脱体育就是跑步、体育就是打篮球的观念。要让学生在运动中思考,在学习中成长。

新体育课程标准篇8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课题。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工作中,通常教师较为注重的是学生的运动技能的训练,而往往会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客观上直接性的削弱了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育人功能。

一般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体育本能,其现状充分显示出学生的体育能力较差,再加上学校体育设施差,运动场地和器材不足,学生体育运动的时间少,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低,对体育知识知之甚少,学生很少有体育方面的书刊杂志,大多数学生除了《体育与健康》的教材之外,很少有学生问津其它的体育书刊和杂志。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现阶段中学生体育能力的现状,笔者就中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育,留给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改变旧的教育

观念,确立与新课标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新的"三维"体育教学观,要求体育教育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要教会学生运动的技术、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更要做到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对社会适应的能力。所以,现代体育与健康课不仅要给学生传授体育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础知识,还要增进他们的健康,使他们的体态变得优美,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审美心理,而且更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有终身体育的思想。

传统体育教学的观念是阶段性体育观念,仅仅注重学生的生理健康,教学形式也多采用注入式,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以模仿学习为主,教学过程也大多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是"教师教、学生学"手把手式的教学模式,因此,学生的思维相对比较呆板,只趋向于单向思维,学生的心理状态被动、压抑且紧张。在教学成果方面,也只注重近期效果。而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观念是以终身体育为主导教育思想,这样的教育观念不仅注重学生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三者协调发展,而且教学形式多样化,学生的学习也主要是以"自主、合作、探究、创造性"的学习模式为主,教学过程注重的也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锻炼习惯的培养,教育思想以"教师点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为主导,尽力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积极、多向,将学生的心理状态向主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方向发展,教学效益也更注重终身受益。

二、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体育课的内容选择必须遵循增进学生健康、有利于未来发展、促进课程自身发展的原则。教学内容不仅要适合中学生年龄段的特点,还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且要具有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特点。教师不仅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还要从学校场地、器材及课程资源出发,根据这些条件选好教材或教学内容,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从而变得乐学和善学。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还要注意多搜寻一些具有地域性特征的课外体育内容,其重点在于扩大学生个体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范围,由此来达到让学生个性思维和人格特点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的目的。除此之外,在体育教学中还可把地方文化、人文景观体现在教学活动中,不仅如此,还可以把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定向运动引入到体育课中。而且,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还应积极参加课程建设,促进学校体育的校本资源开发,选择具有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把健体健心、训练情感意志、发展个性等因素融和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按照"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巩

固提高"的程序,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被动机械的接受,并以学生掌握体育课的基本理论、基本动作、基本技术等作为评价体育课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但却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创新"学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育实践能力包括自我独立锻炼的能力,选择和运用动作、技术的能力,使用体育常用术语、口令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不仅要根据人体解剖学、形态学、生理学的原理,教给学生动作技术的原理和锻炼的价值,还要培养学生根据需要选择、运用动作的能力。2、运用启发和探索式教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思考、发表见解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要求学生按不同技术要求和步骤自已进行改编、创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能力。

四、采用科学的教学评价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现代教育理念承认学生有个体差异和潜能差别,反对以单一的学业

考试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和管理学生,重视多角度的综合评价。例如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等等。不仅如此,还主要是以激励评价为主,而且评价的主体也变得多元化,让学生、教师、家长都参加到评价活动中来。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评价中,就更要研究如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加强对学生平时的阶段性评价,怎样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并且尽量让其变得更有有效性和有可操作性。评价重点既要看教学后学生身体素质和动作技能形成的水平与质量,也要看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探究欲望和合作创新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是否有所进步、有所发展,体育运动水平是否有所提高?《体育与健康》新课标提出了五个领域的学习目标,而这五个方面的目标,正是我们用来评价一个学生体育整体素质的新标准,在正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五个领域的学习目标,把它和本校的学生特点结合起来,制定出一个最适合于评价本校学生运动素质和技能的相应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

上一篇:实验室建设水平范文 下一篇:工艺美术相关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