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运动教案范文

时间:2023-11-13 17:37:44

物体的运动教案

物体的运动教案篇1

[关键词]物流管理 课程 案例教学 设计 运用 思考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认为是继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之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三利润源”,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与国际物流业相比,我国物流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物流管理体制分散,整个社会的物流成本较高,物流管理人才奇缺。当然,物流专业的教学也处于摸索阶段,本文就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提升高职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效果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物流管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物流管理作为一门新课程,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用到许多专业的术语又要讲解许多物流管理的独特理论与设施,如JIT、物料需求计划、集装箱、托盘、自动化立体仓库等内容,这些内容不但实践性较强,而且现代化程度要求较高。从目前物流管理的教学情况看,除了沿海城市的部分学校之外,其他学校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现场实践。加之物流管理课程所涉及的较为深奥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大多既抽象又枯燥无味,如ABC分析法、帕累托定律,MRP等繁杂的定理和推导对于文化课基础较薄弱的高职生来说,既难理解又不好操作。遵循高职理论课“必需、够用”的原则,教师只有将国内外鲜活的应用物流管理理论的成功案例引入课堂,则既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能便于学生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将复杂的物流理论运用到具体案例中进行理解,便于引导学生随时关注企业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做法,提高他们掌握和运用现代物流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水平。

2.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当前,中国物流业发展迅猛,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但物流管理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关物流的教材和学习资料五花八门,缺乏权威性。教师只有随时关注物流行业动态,及时将国内外物流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凝练成典型的案例充实到教材中去开展案例教学,才能使前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汇。案例教学不仅帮助学生熟悉国内外流通活动中的物流业务,系统掌握物流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而且通过案例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收集案例材料,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对案例材料的整理和优化设计,能够培养学生权衡利弊,围绕主题取舍材料以及综合运用与分析的能力;通过讨论与争辩,能够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有助于强化教学效果。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角度看,由于其专业性质决定了理论学习多于实践操作,因此容易对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产生厌烦情绪,通过开展案例教学,可将物流企业的管理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探寻物流企业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教师授课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实现融会贯通,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同时,案例教学还可以帮助教师主动吸纳现代教育理论,通过自觉地提升自我反思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4.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案例教学中,学习主要是在热烈的讨论与争辩中进行的,教师退居幕后,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使自己的观点接受挑战,有利于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最突出的优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来促进学习,让学生投入到事先安排好的一系列精巧设计的案例讨论中,从归纳的角度而不是从演绎的角度展开某一专题的学习,通过学生共同努力,互相交流,通力合作,完成案例教学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组织责任感。

二、物流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设计与运用

1.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导向选好案例。典型的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转化、学习情境设计是目前高职教学发展的趋势。在学习了物流管理过程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包装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典型工作任务之后,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景,然后与学生一起借助图书馆、网络资源和校内外实训基地搜集和整理物流案例的材料,然后围绕着课程总体教学目标所传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选择和编写案例,在案例的选择和编写过程中应遵循典型性、新颖性、适用性的原则。最后的案例设计应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把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任务小组,然后将案例以专题的形式分配给任务小组,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每个小组尽量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所承担的案例专题设计得形象逼真并图文并茂,以吸引其他小组成员及教师的兴趣,教师只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思想,把握住大方向,大框架,其余的细节由学生来组织和策划,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2.以引导和策划为主体当好导演。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学课也离不开一个优秀的组织者。针对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为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激励和启发学生自主分析,敢于大胆思维。可将所选择的会计案例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事先阅读案例,通过查阅资料,对案例所设计的知识点认真理解,并对案例所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己的想法。为使案例教学更具有开发性,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以“导演”的身份对学生的思维误区进行引导。把课堂讨论变成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善于吸取别人意见能力的实验室。针对学生普遍缺乏社会实践背景的实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物流企业,进行现场观摩教学,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其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

3.以展示与讨论为主体当好配角。案例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既可以是正面地帮助学生在整个讨论中积极参与发言,锻炼和提高他们掌握并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口头表达和应变能力,以及团队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也可以是反面地通过故意设置陷阱,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来拓宽思路,达成共识。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幕后导演,是配角的身份,因而不能随意地发表个人意见,评价学生的见解,以免影响学生的思路与结论。经过精心设计的案例由任务小组成员在课堂中通过多媒体边展示边讲解,调动大家的兴趣,从而诱导学生自主发言并展开讨论,作为教师要努力营造自由交流、民主讨论的气氛和环境,使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即使学生分析判断有误,教师也不必立即纠正,可采取故意提问等方式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自觉地加以修正。

4.以考核和评价相结合当好裁判。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采取小组自评、同学互评,老师总评相结合的方式,对案例分析讨论中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难点、重点、需要深入思考之处,做出恰如其分的总结和评价。并将每一个案例小组成员在参与讨论中的表现纳入考核范围,督促学生重视并积极做好课前准备、课中讨论和课后总结的撰写等工作。通过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对物流管理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1.整合资源,建立教学案例库。实施案例教学,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因此案例的选取非常重要,一方面应以国内背景和现实经济环境相适应,选取那些具有理论性、典型性和针对性的案例。另一方面也可以参考西方国家成熟的物流管理教学经验,借鉴和吸收他们优秀的教学案例。由于每位教师所收集的案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各院校应积极筹划,建立适合本院教学特点的物流管理案例库,通过推广和运用案例库,可以强化教学效果,增强教学资源的共享率。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主动适应案例教学需要。案例教学作为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首先面对挑战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实施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提高三方面的能力。一是掌握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具备有规划、有目标的提高自身的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二是能够站在学科研究的前沿,掌握最新的经济学动态,具备理论和实践的贯通、融合能力。三是能及时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的新问题,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加以客观的、科学的评判和引导,具备较强的应变和判断能力。

3.配合运用多媒体设施,提高教学效率。将高效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在物流管理案例教学中,适当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声音、动态图象与案例讨论充分结合起来,一方面能加大信息输出量,另一方面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这就要求学校在重视硬件建设,投入建设计算机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基础设施的同时,也要重视软件建设,通过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从而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崔介何.电子商务与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2]章承林,李卉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与实训[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郭喜庚.案例教学法在《安装工程造价》课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9,(1).

[4]施静欧.管理会计案例教学初探[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5).

物体的运动教案篇2

论文摘要:物流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各校纷纷开设了物流专业。物流专业知识结构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广泛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设计上进行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确保教学效果的目的。文章首先提出物流专业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接着分析了物流专业课程的特点,然后重点介绍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几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多媒体教学法,接下来结合《废弃物流》和《运输合同》两个课题分析了教学方法的整含运用实例,并进行总结。

一、问题的提出

从2005年开始,国内物流专业教育的发展如火如茶,物流作为一个交叉、新兴学科在全国学校遍地开花。物流专业课程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若教师授课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体现,教学效果和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培养的物流人才也不能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笔者从事物流专业课讲授已经有4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对于教学法的应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存在一些困惑,在此和同行交流、探讨。

二、物流专业课程的特征

1.从课程设置看,物流专业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宽广。从各学校开设的物流专业来看,专业课程主要有《物流基础》、《物流营销实务》、《供应链管理》、《物流运作法律法规》、《仓储与配送》、《运输实务》、《集装箱运输》、《国际贸易》、《报关报检》、《货运》、《国际商务单证》等。从上面例举的课程不难看出,物流是一门综合叉的学科,需要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机械学、物理学、计算机等学科的知识。这样的要求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

2.从专业理论基础看,物流课程的理论知识深奥难懂。对于没有管理学、经济学基础的学生而言,要理解和运用物流专业课程中涉及的理论是比较困难的。如二律背反原理、abc分析法、mr州十划制定、jit,敏捷制造、精益生产、scm管理、看板管理、帕累托定律都是物流管理中需要讲解的知识,无疑给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带来了困难。

3.从业务流程来看,物流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从物流业务流程来看,物流分为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7个主要要素。其中涉及的仓库结构、类型和货物保养知识、连锁超市的配送流程、大型运输企业的车辆调度、货代企业的租船订舱、甚至其它企业的报检报关业务中的物流软件操作,集装箱货怎么进行配载等,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如何将实践性这么强的专业知识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得明白,并能较快地运用起来,无疑给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几种主要的教学方法解析

目前,对于已有的教学方法的分类和汇总并不非常成熟。从笔者的学习和教学经历来看,应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多媒体教学法等。下面分析一下这几种主要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的首倡者是美国法学家兰达尔,他从哈佛毕业后赴纽约从事法律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又回到哈佛任教,主张法律必须由学生从对已决案件的研究中来发现,从而首创了案例教学法。其基本流程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索,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特定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是把理论融人一个个生动的具体案例中。如在讲解物流基本原理的供应链管理中,为了让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有深刻的认识,体会scm的应用优势,可以结合典型的dell供应链管理案例进行分析。

2,项目教学法。所谓项目式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贯穿始终,将一门或多门课程中的知识点融入项目,以完成项目为主要目的,教师以学生完成项目的质量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写作、研讨、组织、演示讲解、团队协作、沟通等基本能力。教师则需要有指导项目完成的专业综合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鼓动能力等。可以看出,项目式教学更加注重过程,更加注重能力培养。案例教学法实现了三个转变: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

如西安交大的教师讲授《运输管理》中运输路线规划理论之后,要求学生选取生活中的路线优化项目进行分析。分组后,有的项目组选取了西安教育专线的行驶路线进行优化,还有项目组选取了本校洒水车路线优化项目,如图1。从原有路线资料的搜集、整理,路线图的绘制,到原有方案的评估,从优化指标的选取到最终方案的确定,都由学生负责。各组将各自选取的项目情况运用ppt给全班同学和教师进行展示讲解,最后进行评比。通过这种方法的运用,学生感觉收获很大,不仅理解了学会了路线优化理论,也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成就感。

3.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的基本思想:“角色扮演法”( role-play teaching meth-od)是美国精神病学家莫雷诺于1960年所创建的一种社会心理技术,就是使人暂置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在教育、管理、医疗行业等领域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教育教学领域中,“角色扮演法”又称“情景模拟教学法”,和虚拟游戏法类似。它在假设而又逼真的情景中进行,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背景材料设计场景。学生根据情节在仿真场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身临其境地按设定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程序等提出观点、方案或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角色扮演法”一般有3个要素—“情景”、“扮演”和“角色”。例如,讲授牛鞭效应时,采用啤酒游戏来让学生体会供应链中信息的传递,让学生分组扮演供应商a、制造商b、分销商c和消费者d,几轮游戏后,学生不但熟悉了供应链管理流程,还将发现供应链信息传递过程中发生的牛鞭效应进行进一步讨论,并分析其原因。牛鞭效用的信息失真图如下:

再如,进行报关报检业务流程综合演练时,要模拟货物出口的业务流程情景,在每个企业上配备相应的角色,如出口公司的外贸业务员、单证员、货代企业的业务员、船公司的订舱人员、报关行报关员、海关工作人员,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员等。然后按照业务流程进行演练,教师在一旁记录存在的问题,最后进行点评。如图3。

4.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即依靠计算机、投影机、摄像机、激光视盘机、cd-rom等多媒体技术来实现集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形象的画面、清晰的文字、甜美的音乐、亲切的语言,创设出新颖独特的教学情景,它能全方位地吸引学生的感官,让他们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物流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课件的制作上,力求简洁生动。配以翔实的图片资料、flas资料或影音录像资料都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比如,讲授仓储与配送的过程中,把收集到的华联超市的配送业务流程video播放给学生看;讲解立体仓库技术时,把笔者在海尔参观拍摄的立体库照片展示给大家,让学生 全面了解实际内容,拉近与实际业务的举例。

在实际的教学中,经常能看到教师在某个知识点的讲 授中娴熟地运用上述几种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我们更需要在综合性强的知识讲解中整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这种整合在实际教学中 已变得越来越广泛。如项目教学法与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融合,如案例教学法与小组讨论融合,再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与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法融合等。

四、教学方法整合应用案例分析

1.《变废为宝—回收与废弃物物流》教学方法整合案例。讲授《物流基础》课程中的回收和废弃物物流知识点时,笔者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设计:整堂课以任务为主线,以生活中的废电池为载体,通过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flash演示、游戏参与、情景模拟、小组yk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注意、引发思考,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在课堂结构上,笔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如下环节:① flash:变废为宝—引人新课;②游戏:寻宝计划—突破难点;③活动:金宝题名—提升理解;④总结:课堂小结—强化认识;⑤巩固:课后作业—巩固探究五个层次的教学环节,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人,循序渐进,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情景模拟法”、“项目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创设情境,布置任务,游戏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民主、轻松、进取的学习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让学生感受轻松民主的氛围,我们将教室布局设置如下:

2.《运输合同》中的教学法整合应用案例。讲授《物流法律法规》课程中的《运输合同》时,笔者选取了一个合同纠纷案件作为模拟法庭的素材。案情如下:1998年4月18日,原告信达货运部的代表刘方云与被告西南农机公司川a 16426货运车的驾驶员付卫华在上海签订了一份四传省公路货物运输合同书。约定:川a 16426号车为信达货运部 从上海、浙江等地承运鞋底、火花塞和冰柜等货物,目的地是成都。合同还对运费、运输时间等内容作了约定。合同签订后,川a16426号车在运输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使信达货运部托运的火花塞损失计款14680元,胶合板损失计款 7122元(其中遗失的胶合板损失5386.5元),货损共计21810元。此后,信达货运部因与西南农机公司协商货损赔偿问题无果,遂提讼。第一步,首先采用学生自由分组的方式,将学生分成8个组。第二步,每组对应于一个法庭角色,为这个角色要完成的任务做好全面的准备。第三步,角色模拟,开庭。模拟法庭的角色主要有:法官、检察官、书记员、审判长、原告、被告、律师、证人等,让每组中推选出来的“主角”进行“现场表演”。当然在正式演练之前要把流程给大家梳理一遍,尤其对律师的辩词要给予指导。

这个教学过程中,笔者综合运用了案例分析法、角色模拟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角色模拟—模拟法庭的运用。模拟法庭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场所,使他们在模拟法庭中亲身体验法官、检察官、律师、原告或被告等角色的活动过程,从而学会怎样应用法律条文和诉讼技巧,怎样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为主要的是,学生在模拟法庭中必须自己动手检索和研究法律,并共同讨论有关法律的适用问题。

对物流诉讼案件的选取一般考虑时效性、专业性、疑难性、可辨性、综合性。教师可以从法院、律师事务所等单位收集借阅已审结的案例,有关报刊讨论的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登载的案例等方面进行收集、筛选和积累。

物体的运动教案篇3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physics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in high school should help to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physics, mobilize their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and develop their independence in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described the physics teaching methods in high school and discussed the test exploratory teaching method of physics in high school through case study.

关键词: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教学法

Key words: physics in high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test exploratory teach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277-03

0引言

实验探究式课堂教学方法就是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制定实验方案,通过在实验过程中合作交流与探索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1实验探究式课堂教学法模式

实验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创设情景――激趣设疑,引入课题――假设猜想, 设计方案――实验研究,寻求规律――总结归纳,意义建构――迁移应用,再做探索。具体如图所示:

1.1 创设情景,激趣设疑,引入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一种与学习知识相联系的气氛中去,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施这一教学环节采用的教学策略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选择既贴近生活又具有时代气息的事例。通过实验的方法或利用信息技术以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且有利于学生内心体验的表现手法向学生展开具有设疑激趣特征的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衡量这一学习环节达标的要求是:所用的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应有利于有效的实现学习环节提出的目标任务。所创设的问题情景应有以下特征:①科学性:符合认识客体所具有的主要特征;②探究性:符合认识主体的认识水平;③趣味性:能使学生心理亢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1.2 假设猜想,诱导思维,设计实验方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来诱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思考,敢于猜想。 通过对所收集的多视角探究问题的材料和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使学生通过有意义的猜想,提出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案。其中所提出的方案应该包括:研究思路,器材和具体的操作方法等。

实施这一学习环节应采取的教学策略是:进一步通过实验方法或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多视角的引发学生思考,诱导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应用教师指导,分组讨论,班级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建立在理性思维基础上的科学猜想,以整理出初步探究问题的思路。

衡量这一学习环节达标的要求是:所创设的多视角探究问题情景,能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进行具有发散性特性的思维过程提供保障。能否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取到发现的快乐、能力得到了锤炼,智慧得到了升华。对探究思路讨论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应该系统体现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应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

1.3 实验研究,寻求规律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前面设计的方案,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在协作的基础上进行观察、操作、感知现象、建立表象,并通过分析,判断思维过程适时调整研究方案,进而形成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初步认识。

实施这一学习环节应该采取的教学策略是:根据学生认识水平和能力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分组搭配,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适时的进行指导创造性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法,去发挥探究过程中的学生主体能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去贯彻重过程和重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理念。

这一教学环节应注意的是:实验探究应该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 。还应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注重每组人数分配的合理性,并且组内分工要明确。特别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积极性。

1.4 总结归纳,意义建构这一学习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所创设的有利于意义建构的学习情景,针对在探究过程中已初步建立起来的对研究客体表象的认识,再次通过建立在 协作、交流基础上的理性思维,对于研究的物理现象,通过归纳、演绎、比较、抽象等思维方式,形成较为完整的知道结构。其中还应该包括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的自然观。

实施这一教学环节应该采取的教学策略是:根据实验研究所收集的信息结合学习者的认识水平,创设建立在学生自主炭精就基础上的,有利于意义建构的良好学习情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内心体验的基础上,对感知的物理现象,经过科学抽象,形成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

衡量这一教学环节达标的要求是:创设的有利于意义建构的学习情景,应具有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所获得的内心体验的特征。此外,所选用的组织讨论、启发引导等多种教学手段,应能充分再体现现代教学理论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

1.5 迁移应用,再做探究这一学习环节的主要任务是:营造好的应用知识,创新知识的学习情景,使学生通过联想、回忆、迁移等思维方式,在应用知识的学习情景中,引起其认识结构的调整和巩固。此外,使学生通过创新、思维并经历设计、制作等实践活动,在创新知识的学习情景中,引起其认识结构的扩展与创新。

实施这一教学环节应采取的教学策略是:创设应用知识于实践的 情景。进而进一步巩固、深化、活用所学的知识。此外,还应该努力创设好将知识应用于新情景的学习环境,使之借助于新问题情景的刺激,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衡量这一教学环节达标的要求是:所创设的情景应体现出实用性,现代性、开放性的特征。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培养创新精神。

如何创设问题情景,激趣设疑,引入课题?怎样设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得出规律?如何做到迁移运用?如何不断的发展学生对科学概念深层次的理解?下面以“平抛物体的运动”为例来深入的讨论这些主要问题。

2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

2.1 教学设计思想“平抛物体运动”是新编高一《物理》中的第五章第三节,安排在“曲线运动”的教学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曲线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规律。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实验探究的方法,运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教育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物理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验学习等学习方式,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实践性。“平抛运动”这节课的教学中,从课前预习到课堂教学多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课前可设计如下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如平抛物体和自由落体物体从同一高度下落快慢是否相同?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或者平抛物体的运动是种什么性质的运动,遵循什么运动规律?设计实验进行探索。课上对“平抛物体的运动的性质”进行实验探究式教学时,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主动探索。

第二个方面是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伽利略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在其后的几百年时间里,物理学逐渐发展成为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相结合的自然科学。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应当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平抛物体运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有两段教学内容都体现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其一通过“平抛物体和自由落体物体的下落的快慢是否相同”这段内容的研究,让学生掌握类比的方法,比较分析法。其二对“平抛物体的运动性质的研究”让学生学会猜想,假设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第三个方面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的思想。

第四个方面体现新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应体现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设计教学时,要兼顾以上三个教学目标。在“平抛物体运动”这节课中,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内容时,能使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融于一体。

2.2 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上,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掌握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及运动规律。在过程与方法上,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平抛物体运动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通过对教材上所附彩图“平抛物体的闪光照片”的分析,或对平抛运动录像片的慢放分析,启发学生:处理物理问题可以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弥补我们感官功能上的不足,从而创造出新的研究方向和创造新的测量仪器。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的思想。

2.3 教学过程用实验探究式课堂教学进行“平抛物体运动”教学时,其教学过程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创设情景、激趣设疑、引入课题。

教师问: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当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成角度)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教师演示:在黑板边框上事先固定一小段水平木条,木条上放一个粉笔头,用手指将粉笔头弹出,粉笔头以黑板为背景在空中划出一道曲线。

然后问学生:粉笔头离开木条后为什么做曲线运动?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粉笔头离开木条后受重力作用(空气阻力很小,可不计),重力的方向跟粉笔头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粉笔头做曲线运动。

入题: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教师再演示:在高度一定的条件下,先后使平抛粉笔头以大小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手指的弹击的力度不同),学生观察发,在高度一定的条件下,平抛初速度大小不同,但运动时间相同。

教师提问:平抛运动是种什么性质的运动,遵循什么规律?让学生先进行假设猜想,然后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第二步,假设猜想,设计方案。

学生在猜想平抛运动是一种水平初速度不为零、竖直初速度为零的曲线运动之后,要求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前后、左右四人一组)。学生可能设计出如下的实验方案:

方案甲: 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为了确定小球在不同时刻所通过的位置,实验时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将一块平木板钉上复写纸和白纸,竖直立于槽口前某处,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滑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下痕迹A;将木板向后移距离x,再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滑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下痕迹B;又将木板再向后移距离x,小球再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滑下,再得到痕迹C。若测得木板每次后移距离x,A、B间距离y1,A、C间距离y2 (g取9.80m/s2)根据以上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可导出测小球初速度的公式为v=方案乙:如图2,倒置的饮料瓶内装着水,瓶塞内插着两根两端开口的细管,其中一根弯成水平,且水平端加接一段更细的硬管作为喷嘴。水从喷嘴中射出,在空中形成弯曲的细水柱,它显示了平抛运动的轨迹。设法把它描在背后的纸上就能进行分析处理了。插入瓶中的另一根细管的作用,是保持从喷嘴射出水流的速度不变,使其不随瓶内水面的下降而减小。这是因为该管上端与空气相通,A处水的压强始终等于大气压,不受瓶内水面高低的影响。因此,在水面降到A处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以得到稳定的细水柱。老师可以这样小结:上面这几个实验方案多设计的非常精彩,也符合实验要求。但是几个设计中哪个测量得会更准确,操作更简便呢?然后让学生讨论,发表见解,最后可能会确定方案甲易于实施。

第三步,实验研究,寻求规律。

学生根据方案甲制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请学生代表说说数据,展示表1。

根据上述图表测定的数据,看水平速度是否为一恒值。若是恒值再利用sx=v0t计算出每一点的时间,再根据表2测量数据。计算加速度,看加速度是否为重力加速度。

第四步,总结归纳,迁移运用,提出问题,再做探索。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的结果,总结归纳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即X为水平位移,y为竖直位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一个实际的问题:根据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测定子弹速度。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研究。最后提出问题:平抛物体的合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和竖直高度及水平初速度的关系。总结为表3。

3结论

教学方法的选用要有一个总体设计,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过程的变化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灵活变换,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方法的作用,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选用,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调动其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一种积极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开积极的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主体的姿态带着实验探究的精神自主的参与学习过程,以尝试发现、实践检验、独立研究、合作交流来探究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但是实验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施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教师对物理实验探究式课堂教学缺泛正确的认识,实验技能的不足,学校缺泛物理实验教学所必须的物质条件等,并且在实验探究中,好的学生收获颇多,差的学生稀里糊涂,两极分化严重;由于对探究教学的误解,在实验探究教学中存在着表面化、僵固化、形式化、教条化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实验探究教学法决不能机械教条的套用。也不是每一堂课多必须要用实验探究法。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金苗.中学物理教学方法初探.教学与管理,1999,(3).

[2]虞利刚.问题讨论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黄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23(88).

[3]郭长江.新课程物理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4).

[4]封小超,王力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科学出版社.

[5]陈友道.中学物理设计性实验案例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物体的运动教案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体验式教学主体特性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054

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认知物理现象、探寻物理规律的过程中,需要亲自参与、亲自操作、亲身实践。初中阶段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观察为主要手段的基础学科,需要学生深入参与物理知识、案例探究分析等活动,仅靠教师一个人的“讲解”、“传授”,难以达到物理学科教学纲要所提出的目标要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亲身参与分析、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所获得的学习技能和经验,所留下的“印记”更为深刻、更为丰满,更加难以遗忘。体验式教学,充分利用了学生主体的内在能动特性,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分析活动,指导学生深入探究分析,在亲身感知、亲自实践中,增长物理知识,增强学习技能。

一、利用教学互动特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体验中领悟内容要义

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教师与学生借助于课堂教学“载体”,围绕教材内容、教学要求,进行的师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发展的实践过程。双向性、互动性,是教学活动最为显著的特性。体验式教学倡导的是,学生作为实践者,要亲身参与教学活动。众所周知,学生“单独”的探究分析活动,难以达到预设的目标要求,需要教师有效指导。这就要求,教者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时,不能做“甩手掌柜”,任凭学生个体“自由活动”,而应该发挥“舵手”的“引航”、“指引”工作,在有效引导、深入体验的过程中深刻领悟内容要义。如“分子的运动”一节的“扩散”讲解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该知识点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设置动态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红墨水滴在水中的变化过程”。通过直观动态的画面,引导学生深入感知,并结合该知识内容进行深刻体会。学生在直观画面感知和思考分析中,准确领悟其知识要义。

二、利用实验探究特性,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理解掌握物理现象

实验是初中物理学科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动手探究的有效抓手。实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深刻揭示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成为实验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不能深度参与实验过程,对教师告知的实验结果或实验现象很难有深刻、准确的理解和掌握。体验式教学,正好为初中学生参与探究自然现象,提供了有效载体。物理教师可以利用物理实验的实践、探究性,为学生提供亲身操作的实验舞台,搭建亲自观察的实验载体,在真切的操作实践、观察分析中掌握物理现象本质。如《电阻》一节课的“电阻的大小关系”实验课中,教师发挥初中生主体能动性,将探究电阻大小的关系实验活动交由学生“操作”。学生按照事先准备好的实验器材,根据电路图,完成电路连结活动,教师针对学生连结电路情况,进行指点,实时纠正学生连结电路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能够掌握正确连结电路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步骤,改变电阻的大小,并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学生通过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认识到灯泡的亮度与电阻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初中生在教师提供的亲身试验操作活动中,对物理现象的本质以及内在联系,有了更好的认识和体会,其物理学习素养得到提升。

三、利用案例解析特性,让学生在探析提炼中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案例教学也是其学科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其锻炼和培养学生良好物理素养的有效途径。笔者发现,传统的教师全程包办案例的分析、案例的讲解、案例的解答等活动,将学生作为“局外人”,将学生“抛弃”在案例解答活动之外,导致学生对所获得的解析物理案例的方法策略理解不透,掌握不深,运用不活。案例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能够将学生置于案例解析的全过程,成为案例条件分析、解题思路、解答规律等活动的“承受者”,从而对解题思路方法有深刻理解,并能正确的运用。

问题:已知有一列长为400米的火车,在行驶途中,要穿过一条2000米长的隧道,通过测量,测得这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时用了100秒的时间,请问这列火车运行的速度是多少?这列火车在隧道内行驶了多长时间?

在该问题教学中,教师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开展解析活动。学生分析问题条件后认为:“这是关于速度公式及其运用方面的问题”。学生根据解题要求,开展合作探究,得出其解题思路为:“火车要完全通过隧道,其行驶的路程应该包括火车的长度以及隧道的长度,知道了时间,就可求出运行的速度”。教师强调:“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清火车完全在隧道内运行与火车完全通过隧道之间差异”。

物体的运动教案篇5

在当前就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寻求满意的专业工作上举步维艰,这折射出我们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要想成为真正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不乏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能在工作中迅速适应并受用人单位青睐,就必须提升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投身社会实践。基于学生毕业就业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比重较大,本文以《第三方物流》课程教学实践来探讨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方法。 一、《第三方物流》课程教学对培养学生兴趣和主动学 习能力的必要性伴随我院物流实习基地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流逐步建立,毕业的学生,签就业合同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已超过40%,可见《第三方物流》这门课程已是学生专业课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如何有效地进行第三方物流教学,是涉及学生能否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能否被未来第三方物流企业认可的关键。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把自己看作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只是受体的教育方式,会感到课堂枯燥、没有激情,被动接受的知识使得学习效果甚微,它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合理化地运用实践教学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需的探索。 二、目前《第三方物流》课程教学问题 我们在《第三方物流》教学中深深体会到这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很强的课程,仅限于课本中的知识要点是非常空洞,会导致学生厌学,对理论知识陌生。在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 (一)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 本院在课程教学中仍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倾向于理论知识传授,缺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与实践脱节,即使采取提问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运用,仍会因为没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缺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案例教学模式缺乏多样化 本课程老师在教学中也注重案例教学,尤其将自己曾在第三方物流企业调研的案例或体会注入到教学中,虽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激发兴趣,但对教材众多的理论结构而言仍是杯水车薪。收集的其他物流企业案例资料存在介绍的深度不够,涉及关键的运作要素难以收集,所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兴趣、理解、掌握仍会存在难度。 (三)缺乏实践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实践教学包括了案例分析、运用多媒体的图片、视频、信息系统的操作、课堂模拟、实地调查参观等多种教学方法。本课程在教学中虽有过一些运用,却忽略了在一课时内实践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单一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同样会使学生有疲劳感,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考试模式无法体现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 考试以一张试卷论“英雄”,局限于考核学生的记忆性知识,没有考察学生的社会调查情况和信息资料的收集情况,缺乏在理论基础上运用分析、理解、调查等能力去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以理论为主的考试,在该课程考试结束后易忘,学生掌握不到应用的知识,不会被未来的企业认可。 三、《第三方物流》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本课程老师感受到应采取有效实践教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从教学体会上归纳有效方法如下: (一)在任何一次课程教学中都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实践教学方法 教师除了要认真分析挖掘教材,将知识点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中发现:对学生单纯讲理论,认真听课率为20%~30%;案例教学,学生认真听课率为50%~60%;课堂模拟实践,学生认真学习率在95%左右;讨论教学,学生认真学习率为93%左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多种实践方法的灵活使用,督导学生学习质量是好办法。 (二)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需求 教师应注重与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学习心得、学习意见,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提出有效学习建议,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任课教师还应与班主任多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学习意见,让学生对这门课程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从而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 (三)有效结合演示教学 演示教学是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如幻灯片展示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中的相关图片、物流操作流程视频、一些资深企业专家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管理的相关讲座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如本课程有一章内容专门讲述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单从课本所介绍的数据库、各运用模块结构,学生的感触是很单调和抽象的,所以运用第三方物流教学软件的出入库、运输、配送等操作流程对学生演示,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各数据模块的重要性、功能性,感受到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第三方物流企业流程化、智能化分析处理的重要性,对书本知识加以深刻理解。 (四)利用企业实践的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案例教学材料应源于真实企业,选择与学生所学知识针对性强、实践性强的案例,教师应精心准备问题,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可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建立团队学习氛围,在讨论过程中把握讨论的进度和方向,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案例讨论结束后,学生派代表阐述各自的分析观点,并由教师进行案例总结。如,在物流的项目服务管理章节中,运用案例“江苏某钢铁集团公司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案例进行教学,该案例涉及购置大型机械设备的国际物流运输,整个运作过程包括机械的拆卸、包装、分类(包括:单件小件、单件大件、散装裸件、捆装裸件、木箱装运件等多种类型)、安装、车辆安排、船运安排、海运路线设计等诸多事宜。教学中假设了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介绍了这家公司所拥有的设施、设备、人员,让学生根据目前公司现状来设计承运该项目应考虑的相关操作主要流程和注意事项。学生非常积极踊跃,设计的方案五花八门,根据学生方案,教师参与探讨:有没有忽略的方面,这会带来什么问题?还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如除海运路线之外的气候、挂靠港、海盗防范等诸多问题。以此让学生体会到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承接并满足客户服务的过程中,需要细致、耐性、详细而严密的工作流程、工作计划和及时的信息沟通工作以及对风险的预测与防范,需要我们所有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p#分页标题#e# (五)邀请企业人士参与教学让学生受启发 请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者给学生做讲座,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把握自己专业方向,明确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所面临的优劣势、如何进行自我的塑造得到上级赏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特色等目标。即能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理解物流的知识,又能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明确,提前做好规划,提升学习主动性。 (六)运用课堂模拟教学 实践教学中的模拟环境包括物流信息处理能力、流程分析能力,如运用第三方物流软件操作教学,让学生能在一个虚拟企业里从事物流信息的管理,熟悉物流运作相关流程,并通过实践操体会为什么要进行这些流程操作,如果少其中一个环节将会带来哪些问题。此外课堂模拟还可将课程中实践要求高,单凭教师讲授无法让学生领会的知识点进行运用。如课程中的招投标项目工作,教师就担任招标方,安排几名学生担任评标方,其他学生分组形成投标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按招标要求书写投标文书,并按严格流程进行招投标的模拟工作,体会招投标工作,对相关招投标流程和法规感受深刻。 (七)针对难点知识,采取“先实践后理论法” 还可针对难点知识采取“先实践后理论法”。如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知识较抽象,曾有学生想创办一个配送蔬菜的快递公司,根据这个创意,首先让学生对目前的物流销售市场定位:这种服务适合哪个客户群体;资源市场定位:怎么完成有效采购;时间定位:怎样才能使消费者满意其效率,可能存在的时间差怎么处理;服务定位:采取哪些物流服务方式满足客户需求等。使学生积极思考创业之初该怎么做,发展一年以后该怎么做,如果做成功了,三到五年后又怎么发展,并对企业进行SWORT分析,一系列展开的问题使学生拓展思维,让学生慢慢去理解物流企业战略目标的设定,战略制定所需注意的问题,再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引导出来,在已有的体会上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八)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 教学实践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实践调研和对学术的深入研究,教师对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实践调查、信息收集,可让学生参与其中,并将企业的实际问题带到课堂,与同学们一同研讨。如,课题中涉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问题,组织学生调查后了解到物流企业对学生的看法有:有一定理论知识、年轻有潜力,缺乏吃苦精神、实践知识、眼高手低、不会五笔、团队精神薄弱、思想易受外界干扰而跳槽等诸多问题。通过这些调查,促进教师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也使学生感悟并提升自己。 (九)进行与实践教学结合的考试内容 考试分数分笔试与平时学习两部分,平时学了考核学生出勤、答问,必须将学生参与案例讨论、模拟活动、实践调查等赋予一定分值,综合形成学生平时成绩。笔试中的内容要多用教学中的案例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辨析,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并可在期末之前,让学生参与一些对物流企业或物流企业客户的社会调查,教师可综合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设定一些必答问题,让学生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简要问题归纳、分析、谈出体会、提出建议,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并以简要的方式(大约500字左右),体现于试卷的调查分析题中,作为笔试考试的一部分。这种实践,既可将实践教学与考试相结合,也使学生走出校门,加强团队协作意识,提升与人沟通的技巧甚至于在调查中体会碰壁的受挫心理,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 (十)教学不局限于教室和上课时间 按学院的校纪规定,我们不可能在上课的时候将学生带离教室,但可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来安排学生非课堂环境的教学。如上述的组织团队进行实地的企业调查,或在周末组织学生参观一些物流园区、物流企业或其服务的其他相关企业,鼓励学生暑假期间做一些实习并通过实习做学年论文,以及让学生去物流实习基地实习等,让实习地给予学生评价,通过课堂外的实践,让学生把这些收获带到课堂内供大家分享,也都应是实践教学的好办法,也是对实践教学有力的深化。

物体的运动教案篇6

1 导学案教学模式概述

1.1 导学案教学的目的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记录整理,再通过习题训练进行巩固.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始终是被动地听、被动地记,偶有师生之间的对话也是教师问,学生被动地答.将导学案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实现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直至“自主学”的蜕变,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其学习能力.

1.2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环节划分

导学案教学模式具体讲是怎样一种教学模式呢?该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学生结合导学案进行课前的预习.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分析解决教师所发导学案上的有关问题,明确对应章节的所学内容,明确已知和未知,这样可以更加明确上课的目的;

第二环节,学生在课堂上对导学案上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讨论、探究.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学生拿出自己对导学案问题的结论和存疑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设计探究的基本思路,进行自主探究.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将各组学生讨论学习的结论罗列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整理、总结;

第三环节,学生结合导学案上的内容进行分析巩固.

1.3 优秀导学案的特点

由上文可知,“导学案” 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义,而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载体.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否能正常进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导学案的质量.优秀的高中物理导学案应该有这样一些特点:

(1)注重体现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认识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

(2)导学案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注重物理探究活动的设计;

(3)导学案对学生的学习要起到引而不发的作用,推进学[HJ1.55mm]生自主学习,并提供足够的素材帮助学生探究物理规律,巩固物理所学;

(4)导学案应该体现物理教学的探究性,导学案应该渗透科学探究的思路,这一点会有助于学生科学方法的养成;

(5)导学案的设计要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基础.

2 高中物理导学案设计策略

教学过程中,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设计出匹配上述特点的导学案.笔者认为,设计导学案时务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2.1 按照内容合理规划课时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第一步工作就是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对所学内容进行划分,以“课”为单位制定学生的学习方案.物理教科书的编排体系是按照物理知识框架的固有结构和逻辑来进行安排.经常有这样的情形,为了凸显知识结构上的整体性,某一节内容非常多,而容量如此巨大的教学工作在一个课时内是无法实现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时,从学生理解能力出发,将一节内容切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课时编制导学案.

例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节,教材对应内容仅此一节,但是具体目标包括: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猜想加速度与力、质量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交流结论.内容非常之多,另外考虑到当下的学生实验能力较差,因此仅仅只是第三项内容,学生几乎就要花到大半节课的时间,所以本节内容应该分成两个课时来进行处理.第一课时:学生完成探究思路的构建,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第二课时:学生完成猜想验证和结论总结,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并分析,猜想验证,结论归纳并交流.

2.2 通过问题引领情境构建

物理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构建物理认知,其中问题情境也是一种有效的情境创设方式.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出一组组问题,通过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他们探究物理规律的内驱力.

例如,编写《平抛物体的运动》这节课的导学案,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系列问题:

①现在有两个相同的小球同时从同一高度出发,一个进行自由落体运动,另一个进行平抛运动,结果两个小球在相同时刻着地,请你说说看这一现象表明什么?

②位于同一竖直平面的两个小球,一个在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以相同速度从前一小球正上方同时水平抛出,两个小球发生相碰,这一现象又表明什么?

③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这一知识点出发,能否将平抛运动这一曲线运动分解为直线运动来处理,请说明你的方法?

④要求出某平抛运动物体的运动时间,你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

⑤如果已知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和高度,你能求出该物体的水平位移吗?

2.3 有梯度地设置问题

导学案的问题其实也是学生逐渐认识物理规律的支架,因此就需要呈现出由浅入深的层次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组织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向更深层次探索物理规律.

例如,《摩擦力》这一课时围绕“静摩擦力”的学习,笔者按照这样三个层次来设计问题.

a.回顾初中所学,唤醒学生记忆:

①怎样定义静摩擦力?

②生活中存在哪些静摩擦力的例子?

b.阅读教材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①静摩擦力的发生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②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有着怎样的特点?(请设计探究静摩擦力大小特点的实验)

c.激起同学讨论,挖掘概念内涵:

①运动的物体会受到静摩擦力吗?

②静摩擦力能成为物体运动的动力吗?

上述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导学生沿着一条清晰的脉络,从自身的知识基础出发,由浅入深地认识静摩擦力.

2.4 按照科学探究的思路来组织问题

新课标要求将科学探究渗透进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物理思维.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围绕科学探究的脉络来设计导学案,以引导学生按照科学的顺序来认识规律.

例如,设计《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这一课的导学案时,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组织我们的问题.

①请列举生活中典型的碰撞实例.(引导学生收集感性经验,构建提出问题的背景)

②请猜想碰撞过程中涉及到的哪些物理量没有变化或发生改变?(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猜想,不变量可能是什么形式的物理量)

③请设计一个碰撞模型,并制定测量相关物理量的方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实验之后,通过有关问题推进探究活动的继续进行.

④请分析实验数据,思考并讨论碰撞中的不变量是谁?(引导学生验证猜想,并开始归纳结论)

2.5 在导学案中鼓励交流,提倡合作学习

当下的社会需要具有团队意识的人才,因此我们的物理学习也要渗透这一方面素质的培养.围绕这一目的,我们可以在导学案设计的字里行间直接提出要求.例如,在问题中直接给出“请和同学讨论一下……”;“请同学相互协作,完成……”类似的语句,为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享心得提供机会.

2.6 监测学生的学习

当然,导学案中的问题不仅仅可以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知识,还可以是作为反馈的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

例如,《探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节课,在学生探究得到规律后,在导学案的最后可以设置一个练习题:小张买了一只袖珍手电筒,用的是两节新干电池,取出手电筒的小灯泡,发现上面标有“2.5 V,0.3 A”字样,小张认为产品设计人员的意图是使小灯泡在这两节干电池的供电下正常发光,由此推算出了这两节干电池的内阻,如果小张的推断正确,那该电池组的内阻是多少?

物体的运动教案篇7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物流配送”是物流管理课程中的一章,其理论教学内容有物流配送的含义及功能、物流配送的类型、物流配送合理化的要求及配送不合理的表现形式等内容。物流配送是一种现代的流通方式,其内容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

“物流配送”的教学目标是全面理解物流配送的含义及其功能,熟悉物流配送的典型类型及特征,掌握物流配送合理化的活动要求,了解物流配送过程中不合理的表现形式。整个教学目标侧重于让学生充分认知物流配送实践流程和具体活动内容。

二、高职学生的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三年制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着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差和缺乏自信等特点,如果采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往往导致学生接受度低、效果差。但要在形象直观的教学场景中完成授课内容和目标,目前又局限于教学实体设备的欠缺,难以进行现场教学。由此,通过采集了社会上最近也是最新的企业实践案例,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主预习,课堂中运用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在分析讨论过程中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物流配送的具体流程和活动内容。

三、教学实施

(一)编制案例

考虑到学生普遍热衷于网络购物,对阿里巴巴、京东有较多的认识,加上近几年由于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中出现的物流配送瓶颈,教学案例即选取了2014年双十一活动中京东和天猫的物流实践,具体案例内容由任课老师从网上进行资料搜索,整编而成。

[案例内容]从2009年到2014年期间,由于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消费方式的转变,加上快递行业的崛起,天猫、京东这两个电商巨头在双十一的销售额每年都在巨额的增长。天猫在2013年双十一的包裹量为1.52亿个,2014年双十一产生的包裹量约2.78亿个,增长约82.9%……(略)。

要求:请认真阅读案例资料,分别画出天猫和京东的物流配送图,并从各自的配送模式和部署细节两个角度,分析比较各自配送流程的优缺点,提出个人建议。

(二)教学过程

第一步:知识点衔接回顾。用提问的方式,请学生回忆并回答物流运输知识点,引出本次课堂主题:物流配送。引发学生思考:物流配送与运输有什么不同?

第二步:用案例教学法。引出案例,提出问题:什么是配送?配送流程涉及到哪些环节和活动?

第三步:小组讨论、汇报并相互问答。用“头脑风暴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用小组讨论完成问题的解答,统一小组观点,形成汇报成果。

讨论问题:物流运输与配送有什么区别?天猫和京东的物流配送有什么不同?

任务布置:

1、画出天猫和京东的物流配送图,能进行具体描述;

2、比较天猫和京东在物流配送模式和部署中的联系与区别,分析其不足,提出建议;

3、小组展示成果并汇报。

注:期间有确定议题,分组,确定组长(主持人)和记录员。

第四步:小组问答。在小组的成果展示和汇报过程中,其它小组成员可以自由提问,请汇报小组成员回答。

第五步:老师点评讲解。老师根据学生汇报和问答情况,点评小组表现,并讲解相关的知识点、疑点。

第六步:用拓展式教学法。课堂教学环节完成后,老师进一步抛给学生问题:如果天猫和京东各自全部用自营物流或第三方物流来完成双十一的物流配送,会遇到哪些问题,双十一的物流配送又会是什么结果?

时间分配:第一步(5分钟)―第二步(10分钟)―第三步(45分钟)―第四步(15分钟)―第五步(10分钟)―第六步(5分钟)

三、教学设计的创新点

1、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通过引入2014年的最新配送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等方式,把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发挥自身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创新能力。

2、凸显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构建设计课前、课中和课后的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学习,在头脑风暴过程中自由发表各种意见。分小组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参与,彼此相互尊重,允许合理批评,出现矛盾时小组共同讨论解决,所有成员共享信息。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讨论后,每个小组在黑板上张贴讨论成果,由各组代表上台汇报。汇报过程中老师不直接评判,而由其它小组进行打分评定,予以客观评价。

3、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上整体体现了问题导向的特点,其中交叉运用了各种教学方法,如从社会实践案例引出教学基本问题“什么是配送?配送流程有哪些活动环节?”。课堂中运用了头脑风暴法,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天猫和京东的物流配送有什么不同?”。案例分析过程又采用了小组讨论法,在小组讨论汇总的基础上,画出天猫和京东的物流配送图,找出彼此的差异,并进行小组汇报。小组讨论过程不但突出了学生这个主体,同步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

4、选用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社会实践案例

虽然“物流配送”这章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很强,但如果选用企业物流或第三方物流的配送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其实践流程和活动内容相对于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讨论中的活跃度就会受到影响。但从贴近学生生活的角度,选取双十一活动中的物流配送,对学生来说就不再陌生和抽象。因为大部分学生本身就是双十一活动中的消费者或参与者(有学生兼职做快递派送),对其中的配送模式、活动环节和内容,很多学生都有认识和了解,甚至有一定的体检,由此导致了小组讨论中的气氛就非常热烈,也提高了对新知识点的接受度。

物体的运动教案篇8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学案导学 教案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得到了广大初中物理教师的认可,并加以运用。“学案导学”是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并编写学案,引导学生依据“学案”自学,主动探究物理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生本主义的教学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初中物理教学如何运用“学案导学”进行了探讨。

一、精心设计“学案”,提高“导学”质量

“导学”的前提是“学案”,因而“学案”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导学”的实际效果。所以,初中物理教师要优化“学案导学”的效果,必须结合物理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编写具有实用价值的“学案”。“学案”设计的教学目标不仅要体现物理学科的科学性,更要体现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案”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并进行质疑,要重视物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要培养学生自主分析物理现象、自主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以便让“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载体。

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精心设计“学案”,并在“学案”中编写了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发展历程的知识,包括牛顿生平的介绍、牛顿对物理学科的巨大贡献等。又如,我在教学“法拉第的电磁感应”时,在“学案”中编写了关于法拉第生平事迹介绍及对科学的巨大贡献等内容。同时,我在学案中编写了关于法拉第发明电的历史知识,介绍法拉第通过千辛万苦的漫长实验最终发明电的过程。通过精心设计和编写“学案”,提高了“导学”质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因而,问题是学生物理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带着疑问自学时,思维就会不由自主地开始启动。有了活跃的学习思维,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将会迎刃而解。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利用学案导学时,要精心设计各种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学“电功率”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称作什么?与功率相比,电功率有哪些不同?在教学“摩擦力”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减小有害摩擦力和增大有益摩擦力?在教学“滑轮”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定滑轮的实例吗?动滑轮有什么特点?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动滑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既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更能强化“学案导学”实际效果。

三、开展合作探究,让各层次学生参与“学案导学”活动

“学案导学”的目的是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课堂教学互动,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共同讨论问题的答案。但是,在初中物理“学案导学”过程中,通常只有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大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很少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前后两排的4名学生分成1个学习小组,让班级内全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案”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和分组讨论,由各小组代表对本组讨论的结果进行陈述,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例如,在教学“滑轮”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定滑轮或动滑轮”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制作的定滑轮或动滑轮的小模型,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进行展示。又如,在教学“力的概念”时,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力”。经过分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学生归纳出力的概念。小组合作学习和合作探究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物理教学活动,有利于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四、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物理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案”的指引下,自主动手开展物理实验,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中学习和获取物理知识,让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想实验方案,并自主验证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最后把结论应用到生活中,解决与物理有关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学实验“电磁起重机的铁芯是软铁还是钢棒”时,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继电器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设计组装电路。又如,在教学“光的色散和物体的颜色”时,让学生亲自试验太阳光穿过棱镜片后的七彩光带,观察太阳光变成眩目光带的现象。再如,在教学“浮力”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做实验验证猜想。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五、结语

“学案导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以师生互动为手段,以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初中物理教师要不断提高素质,通过精心设计学案,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学习。

参考文献:

[1]汤建国.初中物理“学案导学”中的问题与思考[J].物理教师,2012(6).

[2]尹红梅.初中物理新授课的导学案设计策略[J].物理教学探讨,2013(4).

上一篇:预防医学三大研究方法范文 下一篇:足球跨栏训练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