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病虫防治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3 11:21:45

稻谷病虫防治方法

稻谷病虫防治方法篇1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类型;防治措施

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我国的农业生产贡献出巨大的力量,在整个农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国粮食安全和稳定的保障。因此,在水稻发生病虫害之际,我国各大相关部门需要予以重视,针对病虫害发生频繁和面积广的地区进行重点整治,尽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提高和稳定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为了预防水稻病虫害,这就要求对病虫害的常见类型进行研究和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深入考察,找出科学有效的解决和防治办法和对策,为将来的水稻病虫害问题做参考。

1 水稻常见的病虫害类型

1.1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在我国的大多数水稻种植区都有发生,这种病虫害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表现为在离近水面的地方出现暗绿色的斑点,并不断变大,演变成椭圆状和云纹状,不同的温度会导致呈现的颜色不同,叶片和叶梢受病病逐渐枯死,从而导致水稻的产量大大下降。一般来讲,水稻受到纹枯病的影响,往往不能正常抽穗,产量会平均每株损失10%-30%,如果情况严重时会高达50%,不仅影响水稻的整体产量,同时也影响到农作物的出口,提高了农业成本,降低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1.2 水稻稻曲病 稻曲病主要是发生在水稻生长的后期,往往在水稻丰收的季节发生,人们会误以为大丰收,其实不然。稻曲病主要表现是:在初期害穗上部谷粒,抽穗的数量少达一粒到几粒,多达十几粒。初期会露出淡黄色,并且不断膨胀,最终完全包裹全部,体积远远超过正常的谷粒。病谷粒的增加,不仅消耗了整个谷粒的营养物质,同时也也导致空谷粒的明显增加,更严重的是,稻曲病会产生一定的毒素污染稻米,人们食用后会引起食物中毒,威胁生命健康。

1.3 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白叶枯是水稻病虫害的病害之一,在整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受害,在受病初期,水稻的株叶边缘呈黄绿色斑点,随着病害的加重和恶化导致叶脉呈苍白色,最终干枯而死。发病一般从叶尖和叶的边缘开始,严重的情况下是害叶梢,由最初的暗绿色沿线斑点演变成黄白色病斑,最终不断扩展变成枯白色,如果不及时防治和治疗,就会在短期之内坏死,影响整体水稻的产量。

2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和对策

2.1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首先,正确选取抗病的品种。品种的选择和使用大部分决定着水稻的正常生长情况,抗病品种的选择是有效预防水稻病虫害的方法和对策。优质的抗病品种会产生对病虫害的抗体,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有效预防大面积水稻受病。其次,要注重清理菌核。在每季的种植之前,要及时对浮在水面上的菌核捞起,可以通过加深水进行打捞,捞出的菌核要送出进行深埋或者烧毁,从而减少菌源,减小水稻纹枯病发生的概率和可能性。最后,加强栽培和施肥管理。在进行水稻灌溉的时候,做到分蘖浅水、够苗露田,有间歇性地灌溉,从而防治水稻早衰。同事增加施硅肥,按照一定比例施肥,增强茎秆的强度,从而有效抵抗病虫害。

2.2 稻曲病的防治 首先,注意科学合理进行施肥灌溉。大田施肥有条件的应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使用,不要过多过迟施用氮肥。在灌溉上也要注意把握好,在晴天和阴雨天气要分别对待,比如阴雨天气,要适当降低田间湿度,从而有效刺进水稻茁壮成长。其次,药剂防治是有效预防病虫害的措施。在水稻抽穗前7-10天及齐穗期,按照一定比例用50%菌灵或者3%井冈霉素,加上750kg的水各喷雾一次,同时适当配合磷酸二氢钾、增产菌等相结合,防治效果更佳。

2.3 水稻白叶枯病的预防 第一,加强对水稻的检疫工作。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要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检疫工作,防止病种带入非病区,尽量预防病虫害的侵入。如果非要引入新品种,就要严格按照比例调配进行催芽。第二,适当进行施肥。在初期进行施肥,早施氮肥,促进水稻早抽穗,到了后期就不要施氮肥,从而减少白叶枯病的发生。要注意勤灌、浅灌还要注意晒田,对预防病虫害侵入都有一定的抵御作用。第三,要进行药剂防治。一旦发现病株后,开始喷洒20%叶枯宁可湿性粉剂,每667m2用药100g,对水50L,用叶枯宁防效上不去时,可在施用叶枯宁同时混入硫酸链霉素,防效明显提高。

3 结语

水稻病虫害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对于水稻病虫害问题,要提高重视度,对病虫害进行深入研究,寻找适合并且有效预防的方法和对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提高水稻的产量,保证稳产、增产,减少病虫害的侵入,从而降低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徐翔,尹勇,罗林明.四川省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与不施药防治对比试验[J]. 植物医生,2005(03)

[2] 章烈辉,刘占山,肖启明,等.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J]. 中国稻米, 2009(01)

稻谷病虫防治方法篇2

40%福戈WG有效成分是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本试验目的是通过40%福戈WG与其他药剂合理使用技术,达到在减少用药次数和用量的情况下有效防控水稻病虫为害的目的。

二、试验对象、作物

供试作物:水稻(品种:七山占)防治对象: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纹枯病、稻瘟病

三、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于2010年7-10月在紫金县紫城镇进行。试验田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作物水稻。水稻于7月15日播种,8月1日抛秧。

四、试验处理

1.供验药剂

40%福戈WG、15%苯甲·丙环唑EC、40%异稻瘟净EC、10%噻嗪·异丙威EC、40%稻瘟灵EC、75%三唑磷EC、5%井冈霉素AS、50%混灭威EC、25%噻嗪酮WP、2%阿维·高氯EC、45%硫磺·三环唑WP、30%稻灵·异稻EC

2.试验处理

(1)减量用药分别在秧苗期用40%福戈WG2克+40%异稻瘟净EC13.5ml;在分蘖期用40%福戈WG6克+30%稻灵·异稻EC 60ml+15%苯甲·丙环唑EC10ml;在破口期用40%福戈WG8克+15%苯甲·丙环唑EC15ml+45%硫磺·三环唑WP 70ml进行减量处理。

(2)常规用药分别在秧苗期用10%噻嗪·异丙威EC13.5ml +40%异稻瘟净EC13.5ml;在分蘖期用40%稻瘟灵EC100ml+15%三唑磷100ml+5%井冈霉素AS200ml+、50%混灭威EC100ml;在孕穗期用5%井冈霉素AS 200ml+50%混灭威EC100ml+25%噻嗪酮EC20克+2%阿维·高氯EC100ml;在破口期用45%硫璜·三环唑WP70ml进行处理。以上处理不设重复,减量用药技术和常规用药处理各0.7亩,空白对照0.1亩。

五、试验效果调查

1.壮苗效果调查

抛秧后15d(8月16日),从各处理中随机选取20丛秧苗,调查其根长、苗高、叶片数以及鲜重。

2.病虫防效调查

(1)防治稻飞虱效果调查

A. 调查方法

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5丛,调查水稻的稻飞虱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

B. 调查时间和次数

分别在施药处理防治稻飞虱第2、第3次施药前和施药后第7天、第20天调查。

(2)防治三化螟效果调查

A. 调查方法

采用平行跳跃法取样,每处理区取10个点,调查水稻枯心(白穗)情况,计算枯心率和防效。

B. 调查时间和次数

于减量用药处理第3次施药后15d,三化螟危害症状定型后,调查枯心率。

(3)防治纵卷叶螟效果调查

A. 调查方法

采用平行跳跃法取样,调查100丛水稻卷叶率,计算卷叶率和防效。

B. 调查时间和次数

于减量用药处理防治稻纵卷叶螟第3次施药后14d,调查卷叶率。

(4)防治纹枯病效果调查

A. 调查方法

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5丛,共25丛。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计算病指和防效。

B. 调查时间和次数

于减量用药处理第3次施药前和施药后14天调查。

(5)防治稻瘟病效果调查

A. 调查方法

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记录总叶(穗)数、病叶(穗)数和病级数,计算病指和防效。

B. 调查时间和次数

于减量用药处理第1次施药前和施药后14天、减量用药第3次施药前和施药后30天调查。

3.测产

(1)在各处理区中间划出5m2(2m×2.5m)区域,数水稻丛数,称实际产量。(2)在5m2(2m×2.5m)区域边取两个0.25m2(0.5m×0.5m)区域,各选取6丛水稻(共12丛),数穗数、脱粒。数稻谷数(饱满谷粒)。称这12丛稻谷重量,按14%水量调整。(3)计算实际产量、每平方穗数、每穗谷粒数、千粒重。实际产量(kg/亩)= [5m2水稻实际产量(kg)/5]×667;穗数/平方 =(穗数/12丛)×(丛数/5m2);每穗谷粒数 =(12丛水稻总谷粒数/12丛水稻总谷粒数);千粒重 =(12丛水稻总谷粒数/12丛水稻总谷粒数)×1000。

4.气象资料

试验从7月15日-10月25日进行,施药期间无不良天气影响。

5.对供试作物的影响

各试验药剂对水稻无药害。

六、试验结果

1.壮苗效果

抛秧后15d调查,减量用药、常规用药和空白对照处理的水稻根长分别为14.30cm、13.00cm、14.20cm;株高分别为35.80cm.33.80cm、34.40cm;叶片分别为11.30片/丛、12.5片/丛、11.8片/丛;鲜重分别为3.60g、32.00g、3.65g(见表1)。减量用药处理在增加根长、株高、鲜重方面有一定效果。

表1 减量用药技术壮苗结果(广东紫金2010.7-10)

试验处理 根长(cm) 株高(cm) 叶片数/丛 株鲜重(g)

减量用药 14.30 35.80 11.30 3.60

常规用药 13.00 33.80 12.50 3.20

空白对照 14.20 34.40 11.80 3.65

2.防治稻飞虱效果

减量用药和常规用药处理防治稻飞虱,第2次药后10天防效分别为79.22%、56.00%,药后20天后的防效分别为89.79%、34.78%(见表2);第3次药后10天的防效分别为80.22%、34.26%,药后20d防效分别为71.52%、75.32%(见表3)。减量用药处理防效良好,优于常规用药处理。

3.防治三化螟

减量用药和常规用药处理防治三化螟,第1次药后24天防效分别为77.78%、53.33%;第3次药后20天的防效分别为100.00%、80.00%。减量用药处理效果良好,优于常规用药处理(见表4)。

4.防治稻纵卷叶螟

减量用药和常规用药处理防治稻纵卷叶螟,第2次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89.29%、42.06%;第3次药后20天防效分别为92.13%、25.93%。减量用药处理效果良好,明显优于常规用药处理(见表5)。

5.防治纹枯病

减量用药和常规用药处理防治纹枯病,第3次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64.43%、51.74%。减量用药处理防效一般,略高于常规用药处理(见表6)。

6.防治稻瘟病效果

减量用药和常规用药处理防治稻瘟病,第1次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76.32%、63.34%(见表7);第3次药后30天防效分别为85.12%、69.72%(见表8)。减量用药处理效果良好,优于常规用药处理。

7.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减量用药技术处理的水稻产量为441.00kg/亩,比农民常规用药处理的水稻产量(371.00kg/亩)增加70.00kg(见表9)。

七、对水稻产量影响和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各处理区亩产量,扣除药剂、人工成本,减量用药亩产值为958.4元,对比常规用药亩产值(802.8元)增加155.6元。(见表10)

八、评价和建议

试验结果表明,以 40%福戈WG与其他药剂合理使用的减量用药技术对水稻主要病虫害有良好的防效,对水稻无药害。该用药技术在减少一次用药次数的情况下,能有效控制稻飞虱、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的为害。建议进一步进行大面积的示范试验,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表2 减量用药技术防治稻飞虱示范试验结果(广东紫金 2010.7-10)

表3 减量用药技术防治稻飞虱示范试验结果(广东紫金 2010.7-10)

表4 减量用药技术防治三化螟示范试验结果(广东紫金 2010.7-10)

表5 减量用药技术防治稻纵卷叶螟示范试验结果(广东紫金 2010.7-10)

表6 减量用药技术防治水稻纹枯病示范试验结果(广东紫金 2010.7-10)

表7 减量用药技术防治水稻叶瘟示范试验结果(广东紫金 2010.7-10)

表8 减量用药技术防治水稻穗瘟示范试验结果(广东紫金 2010.7-10)

表9 减量用药技术防治水稻病虫示范试验产量结果(广东紫金 2010.10)

稻谷病虫防治方法篇3

关键词: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是一项旱育秧、本田稀植及对稻田水层管理有一定要求的水稻栽培新技术。该技术增产效果明显,节省投入,经济效益高。2009年在团泽镇实施了杂交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实施结果高产栽培示范区平均产量9 876 kg/h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为大面积推广该项技术提供技术指导。

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力强的优质杂稻,如Q优6号、淮两优527、宜香优1577等品种。用旱育保姆拌种方法将稻种在45 ℃左右温水中浸泡30 min后捞出,沥去多余水分,待谷壳湿润无明水时,按500 g干谷用150 g旱育保姆的比例[1],将湿稻种慢慢加入盛有拌种剂的面盆中,边加边搅拌,直到将拌种剂全部均匀地包裹在种子上,随拌随播,否则旱育保姆吸湿粘结,播种困难。

2苗床准备

选择土质肥沃、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离水源较近、排灌方便的壤质菜地作苗床地。播种前1个月左右,苗床地用猪粪9.0~13.5 t/hm2加尿素45.0~67.5 kg/hm2进行培肥。播种前5 d,翻挖土壤做厢,按2 m规格做成茶盘厢,厢内净宽1.5 m,埂高13~17 cm,并取出部分表土过筛,集中堆放,留作盖种用。播种前将过磷酸钙450 kg/hm2,均匀撒施后浅欠于6~10 cm土层中,要求厢面土细、平整[2]。播种前严禁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猪粪、草木灰、碳铵等碱性肥料。播种前用清水浇透床土,浇至厢面出明水,如浇水后厢面不平,可用板凳等工具轻压厢面。

3培育壮秧

适时播种,当日平均温度稳定在8 ℃以上时即可播种。旱育中苗秧,长厢面播干谷112.5 kg/hm2左右,旱育大苗秧播干谷67.5~90.0 kg/hm2。播种后,厢面再泼猪粪水45 t/hm2,用准备好的细泥土盖种0.5~1.0 cm,以不见谷粒为宜,切记不能用石骨土盖种。盖后用喷雾器喷施清水,使盖种土充分湿透,并与谷粒紧密接触,然后起拱严盖地膜。立针现青前,以保温、保湿为主,一般不揭膜,床土发白,要及时喷施清水。一叶期后应揭膜降温,通风炼苗,如叶片卷筒,早晨秧尖无露水需浇水。2叶1心后应加强炼苗,揭膜降温。4叶后追施肥水。

4整地移栽

采用油菜秸秆还田培肥土壤,增加有机质投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以培肥地力,增强后劲,提高资源利用率。结合翻耕施农家肥22.5 t/hm2、尿素180~195 kg/hm2、普钙375 kg/hm2、硫酸钾120 kg/hm2作底肥,进水泡田后机耕整田,浅水平田,可提高整地质量。移栽叶龄应控制在5叶以内。合理稀植,栽16.5万~19.5万窝/hm2。规格为20 cm×(33+20) cm。

5水肥管理

浅水栽秧、薄水分蘖、干湿灌浆。水分管理分蘖期以露田为主,浅水灌溉,干湿交替,够苗后(375万根/hm2左右)排水晒田,可抑制分蘖,防止最高苗不超过450万根/hm2。复水或排水间歇灌溉,孕穗至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蜡熟期保持湿润,黄熟期落干。合理施肥,重底早追,提倡孕穗期增施籽粒肥。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严格控制肥料用量,增施有机肥[3-4]。底肥施农家肥22.5~30.0 t/hm2、复合肥600~750 kg/hm2、钾肥225~300 kg/hm2。拔节孕穗期施尿素75~150 kg/hm2、钾肥120~150 kg/hm2,抽穗期用尿素45~75 kg/hm2作壮粒肥。

6病虫草害防治

大力提倡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的成虫,减少虫源,减轻危害。尽早翻耕稻板田,可减少螟虫、稻苞虫、粘虫等虫源。搞好种子消毒和秧苗带药移栽,搞好育秧苗床消毒和病虫的防治,加强稻瘟病、纹枯病的预防和防治。秧苗2~3叶时用敌克松、广枯灵喷雾防治立枯病。移栽前3~5 d,用杀虫双水剂喷入心叶防治稻秆潜蝇1代、二化螟;用飞虱宝防治白背飞虱;拔节孕穗期,用井冈霉素喷雾防治纹枯病,用三环唑加多菌灵、富士一号防治稻瘟病,用杀虫双水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稻苞虫;抽穗扬花期用飞虱宝防治稻飞虱。水稻移栽后7~10 d用扑草净1.5 kg/hm2,拌细土撒施,进行稻田除草。

7适时收获

稻谷在黄熟期收后及时脱粒,尽可能晾晒。

8参考文献

[1] 刘志卉,王胜光,卢士祥.水稻旱育稀植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3):148.

[2] 刁操铨.作物栽培学各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328-329.

[3] 方展森,关丽君.北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1992(1):9-14.

稻谷病虫防治方法篇4

论文摘要 水稻干尖线虫病是一种经种子传播引起的水稻病害,一般减产可达10%~30%,从病症、病原、发病特点、发病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其中药剂浸种是有效的办法。

水稻干尖线虫病又称干尖病、白尖病,全国各水稻产区都有发生,近年来在辽宁省个别地区发生较重,一般可造成减产10%~20%,严重者可达30%以上。在缺乏了解的情况下,有些农民误认为是水稻品种种性退化,甚至有些农民认为是种子质量问题,并引发了多起农户与农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纠纷。由于此病害随种子调运传播,会影响种子市场正常运作。2007年辽宁省农委把此病害列为省内补充危险性病虫害之一。

1寄主范围

水稻干尖线虫的典型寄主是水稻,其他寄主作物有谷子、小麦、草莓、玉米、大豆、蔬菜、麻类、花卉和农田杂草等。

2病原

病原Aphelenchoides besseyi Christie,称贝西滑刃线虫(稻干尖线虫),属线形动物门。体细长,头、尾钝尖,身体半透明,虫体近直线或稍微弯曲,尾逐渐变细,雌性略长。雌虫蠕虫形,直线或稍弯,体长500~800μm,尾部自阴门后变细,阴门角皮不突出;雄虫上部直线形,体长458~600μm,死后尾部呈直角弯曲,尾侧有3个乳状突起,交接刺新月形,刺状,无交合伞。该线虫活跃时宛如蛇行水中,停止时常扭结或卷曲成盘状。该线虫耐寒不耐高温,活动适温为20~25℃,在55℃高温下5min即被杀死。在干燥的稻种内可存活3年左右,对汞和氰的抵抗力较强,对硝酸银敏感,在水中活泼,可存活30d,在土壤中不能营腐生生活。

3发病症状

水稻干尖线虫在水稻生长点上外寄生而取食,病株生长前期从叶鞘中抽出的新叶叶尖褪绿,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主要为害叶片与穗部,其中以穗期症状最为明显,秧苗被害后,上部叶尖端2~4cm处逐渐皱缩,呈白色或灰色的干尖,病健部界限明显,干尖扭曲;孕穗期症状为剑叶或上部2叶、3叶尖端1~8cm处逐渐枯死,变成黄褐色或灰白色,略透明,扭曲而成干尖,与健部有明显褐色界纹。潮湿时扭曲部位展开,呈半透明水浸状。受害稻株剑叶比健株剑叶明显短小、狭窄,病株长势差,矮小,成熟延迟,但大多数可抽穗,穗短小,稻粒数少,瘪粒多,仅部分灌浆,千粒重下降,特别是高节位分蘖产生不孕穗,米粒变色,有裂纹,病种子生活力低,萌发推迟,最终影响产量和品质。

不同品种的干尖线虫病的发病症状表现不同,根据报道,受到干尖线虫侵染的水稻分蘖,有3/4不表现症状,即隐症,在较抗病的品种上,虽然其叶部与稻穗上难以见到症状,但稻株中仍有线虫为害,产量也降低。品种发病后,有的品种外部根本不表现症状,有的或有叶部症状或有穗部症状。

4发病特点

以幼虫或成虫潜伏在谷粒颖壳中越冬。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成虫、幼虫在谷粒颖壳中越冬,在干燥的谷粒中能存活3年,在水中或土壤仅仅能存活30d,当浸种催芽时,病种子内线虫复苏,游离于水中,遇到幼芽,从芽鞘缝隙中侵入,也可由病苗传到健苗上附于生长点、叶芽及新生嫩叶尖端的细胞外,以吻针刺入细胞吸食汁液,致被害叶形成干尖。线虫在稻株体内生长发育并繁殖,随稻株生长,逐渐向上移动,侵入穗原基。孕穗期线虫大量集中在幼穗颖壳内外,造成穗粒带虫。线虫在稻株内约繁殖1~2代。秧田期和本田初期靠灌溉水传播,扩大为害,土壤不能传病,随稻种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

5发病条件

水稻干尖线虫的发生主要与品种的抗病性和土壤温湿度条件有关。不同水稻品种对水稻干尖线虫的抗性存在差异,感病品种可比抗病品种减产10%~20%。水稻干尖线虫只能由种子携带其活性虫体,在土壤中不能越冬,不能侵染水稻根部。水稻干尖线虫侵染水稻幼苗的能力在淹水的土壤中比湿土中强,高温下生长的植株比阴暗处的植株受害重,但在高温下植株的籽粒中线虫数量较少,与线虫前期繁殖发育对温度的适应及后期对湿度的要求有关。

6防治方法

线虫可以借雨水和流水传播,但是其传播距离有限,所以对该病防治的关键是选用无病种子和进行种子消毒。调运种子时必须严格检疫,病区要注意选无病田留种并进行种子处理。

6.1加强植物检疫

严格进行长期产地检疫,各级植物检疫机构在水稻繁种田收获前必须进行产地检疫,种子田如果发现病株,该田种子必须报废,严禁从病区调运种子,选留无病种子播种,防止水稻干尖线虫随着种子调运传播。

病区选用无病种子,建立无病留种田,或在无病株穗选种。选用抗水稻干尖线虫品种,以减轻危害。

6.2加强种子处理

用药剂浸种是杀灭水稻颖壳内干尖线虫的最佳方法,一旦错过这一时期,干尖线虫侵入生长点后就难以用药防治。可选用18%杀虫双500倍液浸种20h,浸种后必须用清水洗净,然后催芽;或用10%浸种灵2 500倍液浸种4~5d,浸种后直接催芽;或用80%敌敌畏乳油0.5kg对水500kg,浸种48h,浸后冲洗催芽;或用冷水预浸24h后,用0.5%~0.6%的盐酸液(浸72h),冲洗后催芽。

温汤浸种,先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浸24h,再移至45~47℃温水中浸5min,最后移入52~54℃温水中浸10min,然后取出用冷水冷却进行催芽播种。

6.3清除病源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或深埋;病稻草不露置堆放,用作堆肥原料时,一定要充分腐熟。

6.4栽培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的重要措施。病区稻壳不作育秧隔离层和育苗床面覆盖物,育苗田远离脱谷场。繁种发现有病株不能留种用。科学排灌,防止大水漫灌、串灌,减少线虫随水流传播。田间发病时,可采用10%克线磷颗粒剂3.75kg/hm2拌细土150kg在秧苗二至三叶期撒施防治。

7注意事项

(1)用温汤或药剂浸种时,发芽势有降低的趋势,如直播易引致烂种或烂秧,故需催好芽。

(2)在用浸种灵和线菌清浸种过程中,要避免光照,应勤搅动。南方地区因温度较高,可适当缩短浸种时间。

(3)药剂浸种时加水量不宜过大,要保证药液浓度,种子量和药量要合理配比,药剂浸种时间要充足。

稻谷病虫防治方法篇5

关键词抛秧水稻田;病虫草害;发生特点;防除对策

水稻抛秧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现代稻作轻型栽培技术,2006年白帽在中稻上推广面积达2000多公顷,占中稻种植面积10%以上,已充分显示了其省工省力、高产高效的优势,但抛秧稻田病虫害发生复杂、杂草危害较重。

1抛秧水稻的生育期特性及栽培特点

据白帽的耕作制度和温光资源条件,水稻抛秧在品种选择上,一般要求中熟杂交系列中稻品种,在茬口安排上以前茬油菜田和闲田为生,与常规手插移栽水稻相比,抛秧水稻秧龄期较短,一般在25d以内,比普通水育大秧短10d左右,如秧龄期过长,则秧根连结不易分散,就无法抛栽。抛秧时间早,具有抛秧时伤根少、扎根浅、起发早、分蘖节位低、基本苗数足、有效穗数多及后期青秆黄熟等特点,有显著的早发优势。

2水稻抛秧田病虫草害发生特点

抛秧水稻田前期有利于杂草发生,分蘖期而遭1代二化螟为害;中期有多种病虫发生和为害,如2代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穗期的稻飞虱、叶尖枯、稻曲病和稻谷粒黑粉病等相继发生及为害。

2.1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发生量大,危害重

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产卵为害具有明显的趋嫩绿习性,特别是岳西县第1、第2代二化螟及四(2)代稻纵卷叶螟处于抛秧水稻生长优势明显,植株嫩绿,极易引诱螟蛾产卵为害。据2007年6月18日调查,1代二化螟枯鞘株率:抛秧中稻田平均为29.6%,手插中稻田平均为9.8%。7月20日调查四(2)代稻纵卷叶螟蛾量、卵量:抛秧中稻田平均蛾量30.45万头/hm2,平均卵量412粒/百丛,手插中稻田平均蛾量16.86万头/hm2,平均卵量278粒/百丛。7月20日调查四(2)代稻飞虱,抛秧中稻田平均有稻飞虱3420头/百丛,手插中稻田平均有稻飞虱1040头/百丛。

2.2水稻纹枯病发生早、病情上升快

水稻纹枯病是高温高湿性病害,抛秧稻田分蘖快、封行早、群体大、湿度高,因此抛秧稻田纹枯病的发生特点是发生早、为害重、时间长。据历年资料记载,抛秧稻田纹枯病初见期比手插秧稻田早10d左右,但病情上升较快,据2007年7月10日调查,抛秧中稻田水稻纹枯病病丛率平均为4.6%,而手插中稻田水稻纹枯病仅有零星发生。

2.3穗期病虫害相继发生及为害

由于四(2)代稻飞虱虫口基数大,防治技术不到位,导致了五(3)代稻飞虱发生量大、为害重,2007年8月15日调查,抛秧中稻田平均有稻飞虱5870头/百丛;稻曲病、稻谷粒黑粉病在水稻抽穗扬花时遇雨水多、湿度高,有利于病菌萌发侵入,则发病重。

2.4杂草猖獗发生为害,防除难度大

由于水稻抛秧后至秧苗扎根立苗前,田间不建水层,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对杂草特别是稗草种子的萌发与生长极为有利,因此杂草的发生数量明显多于普通插秧移栽稻田,而且发生高峰提前,杂草的大田生长为害时间拉长,对水稻的危害加重。抛秧水稻杂草发生量大,人工拔草难度大、花工多、效益低、效果差,同时对秧苗的影响也较大。而化学除草安全性差。抛秧田秧苗秧龄短、抗药性差,前期根系在土壤表层,增加了根系对除草剂的吸收,因此对除草剂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如含有乙草胺、甲磺隆成分的混配除草剂在抛秧田使用均易产生药害。

3防除技术与方法

根据抛秧田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在防除时应抓住前、中、后(穗期)期,实行阶段性重点防除。前期以化学除草为中心,分蘖期以1代二化螟防治为重点;中期(孕穗期)防治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2代二化螟;穗期以防治稻飞虱为主攻目标,兼治叶尖枯、稻曲病和稻谷粒黑粉病。在杂草防除中,针对抛秧水稻“苗小草多”的特点,为确保稻苗安全和除草效果,应采用“一封一补”的2次化学除草技术。“一封”即掌握在抛栽秧苗基本直立后(抛栽后5d左右),施药封杀杂草,宜选择安全性较好的丁苄、幼禾葆等药剂;“一补”即抛秧后15d,田间仍有较多残存杂草,必须进行补治,使用精克草星、抛秧精克等药剂。“一封一补”前后配套使用,除草效果可稳定在90%以上,安全性也比较好。

在病虫防治上,应根据病虫害的实际发生情况,结合气象因素和具体田块的苗情,确定防治的主攻对象和防治时间,合理混用氯虫苯甲酰胺、锐劲特、毒死蜱、吡虫啉、噻嗪酮、纹霉清、爱苗等高效低毒残留农药,控制多种病虫害。

4参考文献

稻谷病虫防治方法篇6

关键词:生产;寒地;优质稻米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0-0092-1

优质稻米品种除了具有一般水稻品种的优良特性:产量高、抗性强和适应范围广外还必须具有好看好吃好储营养好等特征。因其稻米营养价值较高,各种营养成分容易消化和吸收,适宜人体需要,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市场上供不应求。近几年建三江分局优质水稻生产面积逐年扩大,农场职工收入明显提高。现将如何生产这样的优质稻米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方面

1.1 主栽品种

选用优质高产品种是优质稻米的前提条件,黑龙江建三江分局要以“熟期适宜,抗逆性强”的品种为主,如优质高产品种有空育131、三江一号、垦鉴稻6号等等。

1.2 种子标准

水稻种子发芽率90%(国标85%),发芽势90%以上、纯度>98%、水分

2 栽培技术方面

2.1 种子处理

首先进行晒种;在盐水选种前5-7天选择晴好天气晒种2-3天,晚上盖好,防止霜冻。然后进行风筛选种。再用1:13的盐水选种,之后用清水洗种二遍,以洗净种子表面附着的盐水,要做到每洗3-4次更换一次清水,以防止清水中盐份深度过高,种子表面残留盐份过多影响种子质量。建三江分局大部分选用机械包衣技术用机械种子包衣时,先将稀释后的种衣剂和种子每分钟流量调到1:33.3,然后进行包衣作业。

2.2 播种

常规机播芽种4400粒/盘;种子田机插中苗播种4200粒/盘;钵育大苗播芽种3-5粒/穴;钵形毯式苗播芽种3250粒/盘。播种时要求播量准确,播种均匀,秧盘边缘无聚堆和压摞现象。

2.3 插秧

机械插秧技旱育中苗3.1-3.5叶适龄秧苗,决不插3.6-4.0叶超龄秧苗。钵育摆栽旱育大苗4.1-4.5叶适龄秧苗,决不摆4.6-5.0叶超龄秧苗。水稻机械插秧深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人工插秧深度1-1.5cm,钵育摆栽钵面与泥面平,抛秧秧苗钵面入土2/3为宜。机械插秧密度规格为5月20日前30×12cm,5月21-25日为30×10cm,25穴/m2,4-5株/穴,基本苗数100-140株/m2。

2.4 施肥技术

2.4.1 肥料种类 水田施肥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生物硅肥为主,严禁使用复合肥、复混肥等,微肥、生物肥和调节剂按照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意见使用。

2.4.2 施肥量 重旋底肥,常规生产田亩施26kg时,尿素(46%N)10kg,磷酸二铵(18%N,46%P2O5)6kg,硫酸钾(33%K2SO4)10kg,其中N:P:K比例为2:1:1.2,要提高钾肥用量,使N:K达到1:1。

3 病害防治方面

病、虫、草防治应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应该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合理布局,使用不带病菌和线虫的种子,这种方法既经济,又有效。

3.1 除草

3.1.1 稗草和三棱草 插秧后7-10天,结合施用分蘖肥,每亩用60%的丁草胺乳油150ml+10%稻无草30g拌肥均匀地撒施田面,并保持水层3-5天,可防除稗草和三棱草。

3.1.2 水绵和藻类 每亩用45%三苯基已酸锡(百螺敌)粉剂70-75g拌潮土撒施

3.2 治虫

3.2.1 水稻象甲和红线虫 在5月下旬及时防治水稻象甲和红线虫,一般每亩用20%稻乐丰100ml兑水 15kg喷雾。

3.2.2 稻飞虱 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g或40%乐斯本乳油 100ml兑水

3.2.3 二化螟防治 1代二化螟一般在6月21日左右,防治2代二化螟在7月下旬8 月上旬每亩用3.6%杀虫双颗粒剂2kg均匀撒施或18%杀虫双水剂450ml兑水15g喷雾。

3.3 防病

3.3.1 稻瘟病 俗称“鬼掐颈”,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1%的石灰水浸种;强氯精消毒。

(2)药剂浸秧:用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50g对水25kg的比例,将秧洗净甩干,浸入药液中30s取出堆闷,闷30min,然后栽插。

(3)喷药防治:一旦出现叶瘟发病中心,及时用甲基托布津、乙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喷雾;亦可用富士一号,一般用750ml/hm2对水900kg喷雾。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不管田块是否发病,都应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900kg喷雾防治1次。在抽穗后发现穗颈瘟,用富士一号1500ml/hm2对水900kg进行喷雾。

3.3.2 叶瘟的防治 应在初期,早防早治,用40%富士一号1.5L/hm2,兑水75kg喷雾。

4 收获、储藏、加工技术的改进

4.1 收获

一般在稻谷成熟度达到90-95%时及时收获,防止过迟收获造成营养物质倒流损失,影响米质;提前割青会造成灌浆不足,青米率和垩白多,降低粒重和出米率,影响品质和产量。

4.2 晾晒

水稻收割以后应及时晾晒,晒谷做到匀摊勤翻,稻谷晒至水分13.4%左右即可,不宜过干,否则会降低整精米率。禁止在沥清路、场和已被化工污染过的场地上脱粒、晾晒。

4.3 储藏

储藏稻谷必须分品种堆放储存,仓库内外必须挂牌标明农产品专货仓库,仓储期间的仓库害虫防治必,防止二次污染。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

4.4 加工

稻谷病虫防治方法篇7

氮过量、密植、灌水过多均易导致纹枯病严重发生。一般以分蘖盛、末期至抽穗期发病为盛,以抽穗期前后发病更烈,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可危害穗部和深入到茎秆内部。水稻纹枯病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药剂防治。

防治方法:以保护稻株最后3~4片叶为主,施药不宜过早(拔节期以前)或过迟(抽穗期以后)。药剂选择:5%井冈霉素水剂2 250 mL/hm2或12.5%纹霉清水剂1 500~3 000 mL/hm2,或20%纹霉清悬浮剂900~1 500 mL/hm2,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0g/hm2,对水750~1 050 kg/hm2喷雾。药剂要喷在稻株中下部,重点防治时期应在孕穗至齐穗期。

二、稻瘟病。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是流行最广、为害最大的世界性真菌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寄主植物的地上部分。由于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枝梗瘟、粒瘟等。寄主范围是水稻、小麦、马唐等多种禾本科植物。稻瘟病病菌主要在病稻草上越冬,第2年从病稻草上传入稻田中侵染为害。病菌传播主要靠风传播,雨、水流、昆虫也可传播。天气转暖,又有雨淋的情况下,越冬病菌会大量复苏、增殖,从堆在田边的病稻草上转移到水稻植株上为害。

防治方法:①选用良种,种植抗病品种,多组合合理搭配。②种子消毒杀菌,1千克种子用三克20%三环唑浸种24小时。③加强栽培管理。④药液浸秧,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浸秧,或40%稻瘟灵乳油,亩用100毫升或富士一号乳油100毫升对欢60千克喷雾。穗颈瘟预防,孕穗破口期用75%丰登可湿性粉剂亩用25~30克或20%三环唑100克,叶瘟治疗,用稻瘟类农药防治。

三、水稻稻曲病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在各地稻区普遍发生,而且逐年加重,危害较大。有些杂交水稻品种特别严重,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稻曲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其次也可借厚垣孢子在被害谷粒内或健谷颖壳上越冬。次年7―8月,当菌核和厚垣孢子遇到适宜条件时,即可萌发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侵入水稻花器及幼颖。病菌首先侵害子房、花柱及柱头,后期侵入幼嫩颖果的外表皮,蔓延到胚乳中,然后大量繁殖并形成子座。病菌侵染后,首先在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菌块,后膨大如球,包裹全颖壳成墨绿色,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状物。人食病粒易生病。

防治方法

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如遇连续的阴雨天时,要及时喷药防治稻曲病的发生。亩用30%爱苗乳油15―20毫升;30%嘉润乳油20毫升;2.5%纹曲宁200-300毫升,加水50-75千克喷雾。

四、稻飞虱

俗称“蜢子”,也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比较常见的有白背飞虱及褐飞虱。2种飞虱都是随着西南气流从南方稻区迁入,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即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拔节期危害,受害田块稻叶发黄,分蘖减少,严重时水稻成片“落塘”枯死,褐飞虱主要在孕穗至成熟期危害,危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变成黑褐色,逐渐全株枯死,受害田常“黄塘”,严重时全田枯黄,形如火烧。两飞虱的防治适期都应在田间每百丛有虫量在50头以上即开始用药,采取“压前控后”和狠治主害代的策略。①喷雾。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10%叶蝉散可湿粉3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喷雾,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②泼浇。用10%吡虫啉,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600 g/hm2或用40%久效磷乳油750 mL/hm2大水泼浇,用水6 000 kg/hm2。③撒颗粒剂或毒土。用3%呋喃丹颗粒剂,或4%叶蝉散颗粒剂30~45 kg/hm2撒入稻田;也可用80%敌敌畏乳油2 250 g/hm2,加适量水稀释,拌细土300~375 kg/hm2撒施。

五、粘虫的防治: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咬食叶子,造成缺刻,甚至吃光叶片,防治药剂选用:25%敌杀死乳油亩用40毫升,兑水喷雾防治;50%二嗪农乳油,亩用50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

六、稻纵卷叶螟: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底肥,巧施追肥,不过迟施用氮肥,避免水稻贪青徒长而导致成虫集中产卵为害,平均100丛有15~20个虫卷应施药。防治措施:亩用18%杀虫双水剂200~250毫升或晶体敌百虫100克加水50千克喷雾。施药时间,以傍晚为宜。治疗稻纵卷叶螟的农药品种还有锐劲特、毒死蜱、阿维菌素、杀虫单、Bt复配剂等。原则是狠、准。防治指标是:分蘖100~120头/百穴,穗期60~80/百穴。

控制稻纵卷叶螟最有效的天敌是稻螟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稻纵卷叶螟绒茧蜂、赤扁胶小蜂、拟环纹狼蛛、草间小黑蛛。这些天敌对农药很敏感。稻纵卷叶螟的防治策略是:治早治小,重点打2龄高峰。

七、利用生物和物理方法防治

稻谷病虫防治方法篇8

关键词 稻田养鱼;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应用;浙江永嘉

中图分类号 S9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287-01

开展稻田养鱼土壤改良和病虫防治技术应用和推广,可以减少农药用量,改良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不仅可以减少农药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稻田养鱼的效益[1-2]。为此,2010年永嘉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承担省农推基金项目——《稻田养鱼病虫防治和土壤改良技术应用》,通过同一区域或相近区域稻田养鱼田块和非稻田养鱼田块农药、肥料、饲料的对比试验,得到稻田养鱼对病虫害减少的效果,对农田杂草的消除效果,对土壤有机质、氮磷钾改善效果,以及对稻谷品种改善效果,从而测算稻田养鱼综合效益,并总结一套稻田养鱼施肥、用药、投饲技术规程,进行推广应用。

稻田养鱼是指人们利用稻田浅水环境辅之以人为措施,采取既种稻又养鱼,达到稻鱼互利的种养模式[3]。养鱼的稻田,一般情况下不必杀草,因杂草本身也可作为鱼的饲料,稻田中的鱼还可吃掉部分害虫,鱼的活动可改良土壤的通透性,利于水稻生长,达到稻鱼双丰收的目的。稻田养鱼由于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在不影响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提高农田综合经济效益,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发展效益农业的好举措[4-5]。因此,永嘉县委、县政府把稻田养鱼作为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重要内容来抓,制订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稻田养鱼。

永嘉县稻田养鱼具有1 300多年的养殖历史,是全省稻田养鱼重点县,现有养殖面积0.55万hm2,产量1 670 t,占全县渔业总产量的55%,产值3 380万元,占渔业总产值的65%,但平均产量仅307.5 kg/hm2,增产潜力还很大。

1 研究内容及预期经济技术指标

1.1 生产记录

对各种稻鱼生产模式和单种稻生产方式做好生产记录。重点记录内容:播种、投苗、施肥、用药、投饲、换水、搁田等日常管理情况;虫害、草害发生情况;稻、鱼的生长、产量、产值、效益情况。

1.2 虫害调查

确定合适的检查时间,按照病虫害检查方法,在1个种稻生产周期中检查3~4次;测定单位面积的病株、虫害数,折算百丛虫量。

1.3 草害调查

每30 d测定1次,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划1 m×1 m的取样区,调查杂草数量、种类、鲜重等。

1.4 土质改良测定

对稻鱼生产模式田块、单种稻田块土壤中的硝酸盐、有效磷、速效钾、无机氮、有机质含量进行测定,确定稻鱼生产模式对土壤中的硝酸盐积累控制和肥力影响。

1.5 稻、鱼品质检测

对产出的稻谷、鱼进行农药、除草剂、重金属等残留检测分析。

2 研究结果

课题选点3个区块,面积10.79 hm2,分别为大若岩镇银泉村稻田养鱼1.69 hm2,共21户,单种稻田块0.55 hm2,共5户;茗岙乡茗后村稻田养鱼1.05 hm2,共计21户;陡门乡大溪村稻田养鱼7.33 hm2 ,20户,单种稻田块0.17 hm2,共4户。

2.1 产量、效益分析

2.1.1 银泉试验点。稻田养鱼试验点的稻谷和鱼产量分别为7 122.0、1 026.0 kg/hm2,产值和效益分别为50 809.5、39 051.0元/hm2;单种稻田块的稻谷产量6 877.5 kg/hm2,产值19 249.5元/hm2,效益14 652.0元/hm2;稻田养鱼田块的稻谷与单种稻田块相比,增产244.5 kg/hm2,增效24 399元/hm2,增幅分别是3.56%、1.67倍。

2.1.2 茗后试验点。稻田养鱼试验点的稻谷和鱼产量分别为5 574.0、277.5 kg/hm2,产值和效益分别为23 940.0、17 292.0元/hm2。

2.1.3 大溪试验点。稻田养鱼试验点的稻谷和鱼产量分别为5 692.5、403.5 kg/hm2,产值和效益分别为28 047.0、21 090.0元/hm2;单种稻田块的稻谷产量7 320.0 kg/hm2,产值20 496.0元/hm2,效益15 966.0元/hm2;稻田养鱼田块的稻谷与单种稻田块相比,减产1 627.5 kg/hm2,减幅达22.2%,效益增加32.1%。

2.2 肥料、农药使用分析

2.2.1 银泉试验点。稻田养鱼肥料农药平均使用量分别为624.0、51.0 kg/hm2单种稻田肥料、农药平均使用量分别为508.50、49.95 kg/hm2。

2.2.2 茗岙试验点。稻田养鱼肥料、农药平均使用量分别为1 041.0、23.1 kg/hm2。

2.2.3 大溪试验点。稻田养鱼肥料、农药平均使用量分别为280.5、19.2 kg/hm2;单种稻田块肥料、农药平均使用量分别为444.0、54.0 kg/hm2。

3 小结

3个试点区块的稻谷产量差别较大,分析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壤肥力不同造成[6]。大若岩银泉、茗岙茗后、陡门大溪的土质肥力依次递减。二是不同地形和海拔高度造成。大若岩银泉稻田为半山区丘陵地貌,海拔高度40 m左右;茗岙茗后也为山区丘陵地貌、海拔高度350 m左右。陡门大溪也为山区丘陵地貌、海拔高度310 m左右。从光照方面考虑,陡门大溪梯田地貌田块后坎光照时间短,光照条件最差,茗岙茗后次之,大若岩银泉最佳。从积温方面考虑,茗岙茗后最差,陡门大溪次之,大若岩银泉最佳。三是田块实际面积不同造成。山区农民丈量田块时,对离村庄近、地力佳的田块,实际面积小于标定面积,根据陡门大溪农民反映,大溪的实际田块面积往往是标定面积的80%,有的甚至只有60%~70%。茗岙茗后、大若岩银泉也存在这种情况。3个试验点的用药情况差别大,与水稻种植密度、农民用药习惯有关,大若岩银泉的水稻种植密度比其他2个地方高,病害发生比陡门大溪、茗岙茗后的严重,农药用量最大;虽然稻田养鱼的病害比普通田块轻,但农民还是按照普通田块的用量施药,施用方法不科学。

4 参考文献

[1] 沈君辉,王敬宇,刘光杰.我国稻田养殖防虫除草的研究概况[J]. 植物保护,2004,30(3):10-13.

[2] 刘力,廖明伦.稻田养鱼水稻病虫害如何防治[J].渔业致富指南,2004(16):54.

[3] 宋光辉.浅谈稻田养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农村.农业.农民,2005(12):31.

[4] 胡福亮.无公害稻田养鱼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4(15):26-27.

[5] 刘兆普,沈其荣,孙怀顺,等.蓄淡养鱼改良江苏滨海强度盐渍化土壤的探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2,15(3):57-62.

上一篇:防治病虫害的措施范文 下一篇:虚拟仿真技术的作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