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媒生物防制技术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10 17:30:59

病媒生物防制技术培训

病媒生物防制技术培训篇1

一、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加大传染病防治监测管理力度

组织本单位和辖区医疗机构业务人员学习和培训《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依法开展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提高重点传染病监测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的检查指导,除不定期的检查指导外,每年最少组织两次传染病防治工作检查,并将检查结果通报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

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源地处理,防止传染病暴发流行

依据《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结合我区的具体情况,在接到各种急、慢性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以及不明原因疾病有暴发流行趋势的病例(或疑似病例)、死亡病例报告时,要按规定时限逐级报告并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对本辖区发生的所有暴发疫情(包括非法定报告传染病)均要立即上报并迅速赶赴现场查明原因和传播特征,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尽快控制。在疫源地调查处理中,要认真规范填写流调表。除甲类及比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以外,其它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必须于3日内完成。

三、霍乱、腹泻病防治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成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腹泻病防治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各级霍乱和腹泻病防治专业组织,并按规定设置留置站。

(二)落实各项综合性措施

1.各医疗保健机构的任务

(1)建立腹泻病门诊:

①腹泻病门诊的设置要符合创建部级卫生城市的要求。市及市以上综合性医院,要有单独的腹泻病门诊区,区(县)级医院开设单独的腹泻病门诊,乡镇级医院设专桌。要求功能区域设置合理。腹泻病门诊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开诊,24小时应诊,做不到24小时开诊的单位,兼职科室(如急症科)要做好腹泻病人的登记和各项处理工作。

②对就诊病人,一律填写全省统一的“腹泻病门诊病人登记簿”。如系外地来的病人,应登记其详细地址、单位以及现时投宿地址。要求填写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严禁漏登,漏项。腹泻病门诊处方、化验单要有“腹泻”标记。每旬向区疾控中心,做门诊数旬报。

③县(市)区以上医院及有条件的乡镇级医院,应备有检验所需霍乱快诊筛检试剂、细菌培养试剂。要做到“逢泻必登、逢泻必报、逢泻必检、逢泻必治”。对就诊的水样便病人应作霍乱快诊筛检和细菌学培养。要求全年霍乱弧菌分离培养率必须达到10%以上。无培养条件的单位,可进行O1群和O139群快诊试验,或将标本送指定单位检验。

④为落实“省腹泻病控制规划”,各级医疗单位应继续大力推广口服补液疗法,改善腹泻病例处理,口服补液盐的使用率要求达90%以上。

⑤发现霍乱疫情,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及时按规定逐级上报处理。对霍乱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要严格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并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凡分离出霍乱弧菌,应立即报告区疾控中心,区疾控中心进行初步鉴定,并按规定进行疫源地处理,同时将菌株附上“菌种上送表”,由专人逐级送市疾控中心进行鉴定。

⑥腹泻病门诊应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与隔离消毒制度,并遵照执行。

⑦痢疾、伤寒副伤寒、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一经确诊立即填卡、报告,分离出的菌株上送区疾控中心,每所医院上送痢疾菌株至少5株。

(2)建立腹泻病防治机动队。2012年我区确定2处成立腹泻病防治机动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机动队和传染病医院,机动队要配备抢救病人必需的药械、交通工具及消杀药械、防护用品,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4月份将机动队名单、值班电话报送市疾控中心。市传染病医院要备足治疗病人的房屋、床位和药械,做好接收及抢救治疗霍乱病人、带菌者的准备,并负责散发病人的运送工作。

(3)业务培训、检查和总结。各医疗机构要对腹泻病门诊医护人员、检验人员及机动队队员进行上岗前和经常性的业务技术培训,使其能熟练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医务人员持培训合格证上岗。各单位要定期对本院腹泻病防治工作组织检查,及时向医务人员传达疫情动态。培训与医院自查均要有记录。11月中旬将全年腹泻病防治工作总结报区疾控中心。

2.疾控中心任务:

(1)建立腹泻病防治机动队。区疾控中心应于5月1日前组建腹泻病防治机动队,配齐疫源检索、疫情处理所需的检验用品、消杀药械、抗菌药物、个人防护用品、车辆和疫情值班电话等,实行24小时值班制。

(2)有重点的开展疫源检索。对腹泻病人、重点人群、食品、饮用水源和其他外环境标本的检索,每月选择2~3处饮用水源及20份海水产品、可疑食品或其它的外环境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腹泻门诊病人快诊率要求达100%,霍乱弧菌培养率不少于10%。霍乱阳性标本及痢疾菌株收集于10月31日前上送市疾控中心统一进行鉴定,市区不少于15株。区重点人群检测不少于100份。

(3)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仍实行霍乱疫情零病例周报告制度。发生腹泻病暴发疫情,应立即报告,并及时采样检测和进行疫情处理,处理结束后填写暴发疫情报表和处理小结报市疾控中心。

(4)督导检查。在腹泻病门诊开诊前、后要进行检查,开诊小结及半年和全年工作总结要及时上报。

(5)伤寒、副伤寒和细菌性痢疾的防治。接到疫情后,流调及疫源地处理应于接到报告3日内进行,处理结束后及时上报个案流调表及疫源地处理小结,并于来年3月份之前进行疫源地二次处理,做好伤寒、副伤寒的查源灭源工作。

(6)O157∶H7大肠杆菌感染的防治。县级及以上医院和有条件的其它医院,要备好病例诊断的检验试剂和诊断血清,发现O157∶H7感染的可疑病人(如血便、血性腹泻的病例)要登记报告并及时采样,进行O157∶H7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根据卫生部的要求,O157∶H7感染按乙类传染病的时限和方式报告疫情。

(7)手足口病的防治。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易在儿童中造成暴发流行。本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按照济卫疾控发[2007]13号文件《关于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发现疫情要及时报告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扩散蔓延。

四、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人禽流感)、流感、猩红热和水痘等是我区重点防治的呼吸道传染病,2012年要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各项工作预案,健全组织机构和各项工作制度,做好技术、物资储备。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技术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本单位防治SARS、人禽流感、流感大流行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预案,按要求成立领导小组、技术专家小组、疫情处理小组等,并制定具体可实施的各项工作制度。要做好各项应急物资的储备,定期开展人禽流感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技术演练,为疫情处置做好技术储备。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防治相关呼吸道传染病及疫情处置能力。区疾控中心对辖区医疗单位、医疗单位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层层培训,以提高有关业务人员诊断、处置及控制传染病疫情的能力。

(三)继续做好重点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要严格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的要求,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及时诊断、排查和处置人禽流感和SARS的相关病例。

(四)及时做好疫情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对疑似或确认的动物禽流感疫情,疾控机构及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并按照《省人禽流感疫情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监测。做好SARS、人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应急处置及流行病学调查,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

猩红热等其它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继续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对出现的预警病例及暴发疫情,要及时报告和处理。

五、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工作

医院管理和消毒工作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消毒专业工作规范》、《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全国疾控机构工作规范》、《消毒管理办法》以及市疾控中心《2012年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要点》等要求执行,加强对辖区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的督导和检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具体要求如下: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1.健全组织机构,适应形势需要。各医疗单位要成立专门业务科室或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从卫生事业发展和疾病控制工作大局出发,把专业精、素质高的人员充实到消毒岗位上,以应对传染病消毒、医院感染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2.加强培训指导,提升队伍素质。今年,省疾控中心将继续举办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人员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各医疗单位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组织相关业务人员积极参加。加强消毒队伍能力建设,提高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技术水平。

(二)传染病消毒技术指导工作

1.加强对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源地消毒处理和监测评价。消毒装备及药品的储备时刻处于战备状态,健全各级应急消毒队伍,达到人、财、物三落实,随时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新发传染病消毒任务。

2.做好疫源地消毒工作。提高传染病应急消毒处理及时率,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传染病疫源地消毒工作职能,开展对传染病疫区、疫点进行消毒处理和监测评价,处理率达99%以上。处理记录、监测评价资料齐全,及时上报监测报表。

(三)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2012年以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导和考核机制,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和消毒卫生质量的督导、考核与评价工作,特别是乡村卫生室和个体行医定期检查督导,辖区内的医疗机构督导率达95%以上。对医疗机构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是:(1)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及落实情况。(2)针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各项工作和控制措施。(3)消毒灭菌与隔离、医疗废物管理及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状况。(4)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暴发的监测工作情况。(5)现场检查。开展辖区各医疗机构、个体诊所、托幼机构等单位的委托消毒监测工作。

(四)加强信息管理与经验交流

加强消毒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为全区医疗机构消毒和医院感染工作提供经验交流平台,提高我区消毒和医院感染控制水平。

六、病媒传播性疾病的防制

病媒生物监测是传染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30%与病媒生物有关,其中的疟疾、乙脑、丝虫病、登革热等,通过灭蚊即可以控制其发病;登革出血热在疫苗未问世前,灭蚊是其最有效的控制手段,可见媒介生物控制的重要性。市病媒生物监测属国家重点传染病监测项目,为了解我区病媒生物的动态变化,落实国家病媒生物监测方案,为防制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2012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病媒传播源的监测、防制、标本制作及数据汇总上报工作。其中蚊蝇的监测从3月底开始,蟑螂和鼠密度全年监测,并与区爱卫会密切合作做好“四害”的消杀工作。

七、疫情信息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

1.严格执行疫情信息报告制度,提高报告质量。

(1)各级医疗单位要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信息报告制度,保证每天报卡及时(诊断时间与报告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发生鼠疫、霍乱、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白喉、黑热病、登革热、血吸虫病、不明原因肺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在进行网络直报的同时,立即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区疾控机构疫情室电话报告。

(2)继续规范医疗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登记、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报告等工作。要求传染病报告卡的各项内容必须填写完整、准确、符合逻辑性。区疾控中心每月对传染病报告卡的报告及时性,规范性,填写质量等进行评估,并进行反馈。专病报告管理系统推送到传染病疫情直报系统的死亡病例应遵循《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年试行版)要求。

2.继续做好网络管理工作,保证数据安全。加强报告系统的管理,网络直报人员每月要进行传染病报告卡的导出,切实做好疫情数据的管理工作。

3.继续做好门诊日志的管理工作

根据济卫防字[1995]第1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门诊日志管理的通知”精神,各医疗保健机构的传染、内、儿、妇、皮肤、中医、肠道、性病、急诊、放射、口腔和肝病(或感染性疾病科)等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要按要求,认真做好门诊日志的记录及各种传染病的诊断、报告工作。住院部(或各病房)应设有病人入、出院登记和传染病登记本。门诊日志基本项目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地址、初复诊、诊断及结果、检验日期等项目。疫情报告员要做好传染病报告卡、登记簿填写、报告的检查指导、调查核实和录入报告等工作。

(一)在健康体检过程中或采供血机构医学检验机构执业活动中,检测出的传染病病原阳性者时,均按病原携带者进行报告。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与处置各级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管理工作。

病媒生物防制技术培训篇2

近几年来,全球新发传染病、生物、化学、核和辐射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增多趋势,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多,国外新发传染病传入我国的可能性增大,生物、化学、核和辐射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时都有发生的可能,口岸卫生检疫必须高度警惕和严加防范。笔者通过日常一线海港工作的实践,就如何防范口岸卫生检疫风险,谈几点粗浅看法。

1国际形势

二十一世纪,新出现的传染病复杂,生物、化学、核和辐射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难以预测,全球有增多趋势。新发传染病或传染性强,或传播速度快,或病死率高。如疯牛病、埃搏拉出血热、西尼罗病毒及SARS等新发传染病,他们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又如日本的核泄漏事故,突如其来。这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管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种族背景及社会经济状况,正持续威胁着所有人们,引起人们患病或死亡,使人们防不胜防,增加社会财政负担。新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对人类带来多少洗劫,没有人能够回答,也不知道会在何时何地暴发。面对新发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威胁,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掉以轻心,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号称高枕无忧。如何防范和加强口岸卫生检疫风险,成为卫生检疫部门的压力和挑战。

2防范口岸卫生检疫风险应对策略

口岸卫生主管部门应认清形势、积极应对,虽然新发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带有紧急性、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但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制定预案、日常应对技能的培训、应急演练、检测仪器和技术的储备等措施,完全有可能有条不紊地加以应对。

2.1重视和加强卫生检疫专业队伍的建设,应对专业队伍不足风险。卫生检疫是一项知识性、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要求卫生检疫人员具备临床医学基础知识、预防医学专业知识、医学媒介知识、风险分析知识、认证认可知识和外语知识等,以应对卫生检疫工作国际化、标准化的要求。目前,就莆田海港卫生检疫整体队伍而言,要尽快充实口岸卫生检疫人员队伍,提高现有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口岸卫生检疫人员轮训机制,不定期组织片区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演练、海港检疫现场培训等,强化船舶检疫查验能力和海港卫生监督、疾病控制能力。只有不断学习、实践,形成阶梯型人才队伍,确保口岸具备必要的应急技术储备,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提升口岸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2.2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将口岸公共卫生基本能力建设纳入政府公共体系建设当中,应对基础设施不足风险。莆田口岸属于小口岸,配套的口岸检疫设施不足,已无法满足当前对生物、化学、核和辐射等多因素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监测的需要。要积极向地方政府和港务部门宣传,树立“大卫生”观念,将口岸公共卫生能力建设纳入国家公共体系建设当中,纳入政府预算,纳入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建设框架,科学规划,依靠政府投资、企业赞助等多种筹资方式,共同促进口岸软硬件改善,有针对性的加强口岸卫生检疫基础设施建设、补充相应物资储备,如先进的体温快速检测设备、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设备和隔离设施等等。

2.3加强媒介鉴定和控制能力,提高媒介实验室检测能力,形成独立的传染病媒介监测体系,应对传染病媒介传入的风险。媒介实验室建设要形成有效的监测网络系统。要加大对媒介监测信息资料的管理,建立“媒介远程鉴定系统”,在“卫生检疫医学媒介电子监管系统”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图像采集技术和统计分析技术,将各口岸历年来本地调查资料及截获外来媒介、携带病原体等的相关资料进行规范处理和录入,研究开发一套适用全国的开放的媒介资料全息数据库,支持强大的搜索功能,同时成立权威的全国性、区域性传染病媒介生物专家组,对国外入侵的传染病媒介开展风险评估,为科学评估是否媒介传入引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持,方便一线人员快速、准确判定,以加强对国外入侵传染病媒介、国境口岸地区的传染病媒介(尤其是疫区)监控,及时制定媒介控制措施,防范传染病媒介传入的风险。

2.4加强疾病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疾病快速检测诊断系统,提高评估和诊治受染旅行者能力,以应对传染病传入传出的风险。由于近年来全球新发和再发传染病不断出现,许多卫生检疫人员包括医务人员未接触和诊治过,目前口岸缺乏相应检测手段用于判定传染病,一旦出现这类病例,将无从应对,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口岸卫生检疫机构要配备足够的医务人员、设备和场所使患病的旅行者得到迅速的诊治。一方面要加大检疫人员和医务人员相关疾病知识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加大投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针对新发传染病和新现疫情研发不同疾病的快速检测诊断系统,特别是创伤性和侵扰性最小的检查方法,如唾液中禽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等等,并能在各口岸普及,用于口岸疾病监测的初筛,有利于第一现场明确疫情或疫病,早发现和早控制染病者,避免造成危害进一步传播。另一方面,要加快国际旅行健康体检电子信息化,统一体检内容、模式、标准,并开发全国统一的体检无纸化信息系统,有效对接入现有的“出入境人员电子监管系统”,并进一步完善和整合,实现各口岸间传染病监测信息共享。加大投入,积极研发疫情信息预警系统,进一步拓宽信息获取渠道,组织专人及时、准确、详尽地收集各种信息,并将各信息渠道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提出权威的工作建议,及时预警信息,指导各口岸卫生检疫工作。

2.5制定应对预案、方案。健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联动协调机制,注重形成多部门共同应对的合力,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

病媒生物防制技术培训篇3

关键词:诊断;护理;实验中心;探索;实践

临床医护实践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临床医护人员通过不断实践,积累经验,逐步提高自身医疗水平。但随着《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法的出台,患者维权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临床医护人员应用新的诊疗技术和急救技术在患者身上"临床实践"的可能性也日趋减少[1]。面对这种现状,对于本科专业医学、护理学生及住院医生, 临床护理诊断实验中心是她们学习基本技能的平台, 是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

1诊断护理实验中心的功能

诊断护理实验中心已成为医学院人才培养的摇篮,诊断护理实验中心的建立与发展是医疗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2]。诊断护理实验中心运用模拟技术进行临床基本技能培训,安全性高,无风险性、重复性好、低成本和开放性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了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临床技能训练及医学护理人员的执业培训。

诊断护理实验中心建立了现代化模拟诊断实验室、儿科学实验室、妇产科检查操作室、心肺多媒体室、五官科模拟诊室、针灸推拿室、急救医学基本技能训练室、模拟手术室。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重新整合、规划, 形成了包括临床模拟外科手术室、多媒体网络室、影像学实验室、模拟妇产科实验室、病房诊疗模拟操作室、中医操作实验室、临床基础检验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等,标准化患者、医用标准化模拟人,其中标准化患者可以无体征(供学习诊断学的问诊和正常体格检查)或有真实而恒定的体征(如心脏听诊、肺部罗音等);或模拟多种病史(如头痛、发热等)和体征(如心率增快、呼吸音增粗、步态异常等)。标准化患者通过被问诊、体格检查对患者做出评估及进行反馈教学。

2执业医师考试培训

结合国家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制定适合的诊断学教学大纲。与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接轨,设计、组织、实施诊断学实践技能的评价体系[3]。培养诊断学实践技能的教师队伍,改革诊断学实践技能的培训方法。

诊断学体格检查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如交互式教学,结合"标准化患者"、多媒体心肺听诊、肝脾触诊模拟人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为基本形式的"诊断学教学实验平台"和CAI课件以及网络课堂的应用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转变为由学生主动参与的双向模式,培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动手能力。实践教学中,强化正常检体基本功训练,继续保持传统的教师指导,同学之间一对一的练习全身系统体格检查;同时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观摩检体诊断录像片,使操作手法规范化,与国内医学院校统一分组教学:教师指导,学生之间可相互查体,以训练查体的基本方法及查体的顺序,掌握系统的体格检查方法[4]。临床实践教学:在病房、门诊、急诊对患者进行正规的查体、异常体征的识别、心电图、X线及CT及临床思维的训练,把诊断学教学延伸到毕业实习中去,确保学生真正掌握临床技能。

3住院医师培训与考核

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是毕业后医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训临床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其内容包括内外科系统常用基本技能操作培训、急救技能培训、计算机能力培训与考核。如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医护人员都会遇到突发的危急重症需要做出快速反应并实施紧急抢救,心肺复苏技术是否过硬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与安全。为提高住院医师总体急救水平,按照住院医师培训的阶段要求,并根据国家执业医师考试要求,对住院医师开展了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和辅助检查结果分析读判等培训与考核。培训内容还包括人工呼吸,心外按压,简易呼吸器的使用,除颤仪的使用和气管插管。

培训考核方式采用现场培训与网络授课将结合,现场演示,技能实践与考核一体化模式。为了保证培训的标准化,包括专业技术及临床决策能力两方面,前者由专家对住院医师的病史采集、体检能力、医疗操作技能、手术操作技能等进行面对面考核;而后者则分别在第一阶段与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进行。可采用面对面病例分析的考试方法,也可使用计算机辅助考试系统进行测试,使临床决策能力测试向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5]。为了在培训中加强和巩固住院医师的问诊和体检的临床技能,另外还引入标准化患者的考核方式。

4护士培训与考核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加强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提高临床护士护理技术操作能力,特别制定了护理人员培训计划,使护士能较好掌握基础及专业知识,技能操作规范,动作熟练,如专科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生命体征监测技术、血糖监测技术、口服给药法、动脉血标本采集技术、静脉血标本采集技术、儿童心肺复苏术、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护士病历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和规范。护理规范到位,如:晨间护理、晚间护理、床上擦浴、床上洗头、排泄护理、留置尿管患儿的护理、压疮的预防与护理、鼻导管给氧法、超声雾化吸入疗法、吸痰法、鼻饲法等。健康教育内容恰当,落实到位。病情观察及时,能正确判断分析病情变化;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急、危、重患者抢救配合能力,意外事件应对处理能力,并具备较强的护患沟通、护护沟通、医护沟通能力。

对护士要护理风险教育与培训,如危重患者转运、患者发生误吸、发生输液反应或疑似输液反应、发生静脉空气栓塞、药物过敏抢救、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突然停电、发生火灾、护理投诉。进行安全防护意识教育,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的观念。做好氧气筒使用、存放工作,远离易燃物, 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操作使用过程中做到防震、防火、防热和防油, 每次用后检查开关。穿刺操作训练的物品需经灭菌处理,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原则, 物品一经污染主动汇报、更换, 过期、破损的物品严禁使用。

5体会

医学诊断护理实验中心是进行实践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它能培养培训医学生的各种规范化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真正做到提高诊断护理实验中心利用优化教学资源,为各层次培养培训提供高水平的训练平台,推动临床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护理诊断实验室中心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能充分发挥临床技能培训的功能和效率,护理诊断实验室中心围绕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培养出综合型、开拓型、复合型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钱频,陈琰,黄静.充分发挥临床模拟训练中心在医师在职培训中的作用[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2012,10(5):485-486.

[2]李云芳,于兰贞,邱玉贞.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功能和管理模式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91-92.

[3]孟红旗.诊断学教学与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能力的培养[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11):1807-1808.

[4]孟红旗.诊断学精品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9):1610-1611.

病媒生物防制技术培训篇4

1 加强队伍建设

健全的队伍是做好农业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的前提。我们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农业病虫害测报防治体系。在设施农业比较集中的乡、镇要充实农技站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力量,选派专业基础扎实、敬业精神强、能吃苦耐劳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

2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工作

准确监测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动态,是制订防治决策的重要依据。要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对常年发生的重大病虫害,开展定时、定点调查工作,及时准确把握发生动态;对偶发性病虫,要定期进行普查,了解发生情况。同时,依托农业部关于启动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方案,加强横向联系,了解和掌握乡、镇、场病虫害的发生状况,为准确预测当地的发生动态提供科学依据。要及时病虫害的情报和防治技术意见,指导农业生产。

3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和指导

要组织多种形式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基层病虫害防治技术人员和种植农户的病虫害防治水平。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墙报等媒体进行病虫害防治技术宣传。要加强技术服务,在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把防治技术送到农户手中,防治技术措施要贯彻到田头,指导农民做好防治工作。要加强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的组织和引导,积极探索和示范病虫害的专业化防治模式,提高防治效果。

4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协作

要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协调配合。建立相关的协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当地植保部门齐心协力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的相关技术力量和设备开展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多了解当地病虫害的发生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咨询和服务。多下基层、多学习、多培训、多出去练兵、多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实践中提高业务水平。

5 加强农业安全用药,提倡绿色工程

病媒生物防制技术培训篇5

一、创卫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一是成立机构,健全组织。为了加强对全县卫生系统创卫工作的领导,我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党委书记和3名副局长任副组长、各医疗卫生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卫生局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爱国卫生管理、健康教育(宣传)、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病媒生物防制、综合督导等6个工作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卫生系统创卫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督导。全县创卫动员会后,我局创卫领导小组立即召开了卫生系统创卫动员会,对创卫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

二是细化方案,落实任务。按照《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实施方案》和《国家卫生县城标准》,卫生局制定下发了《卫生局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实施方案》。同时制定印发了全县卫生系统创卫宣传、爱国卫生、病媒生物防制、健康教育、传染病管理、“六小行业”整顿等一系列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创卫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县卫生局局长与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了《卫生局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了全县卫生系统创卫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确保了创卫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是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为了使创卫工作少走弯路,我局先后两次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前往吴忠、青铜峡市卫生局学习创卫工作,青铜峡市创卫工作的做法,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康教育工作,病媒生物防制,传染病防治、“六小行业”整治给了我们很深的启示。通过学习和借鉴,各医疗卫生单位领导找到了差距、吸取了经验、促进了工作。

四是开展培训、吃透标准。年11月中旬,邀请县爱卫办有关业务人员对全县卫生系统创卫人员进行了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明确了创卫的标准和各项技术要求,对指导创卫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创卫工作是一项群众性的社会活动,为了发动广大居民和医疗卫生人员积极参与创卫,我局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的创卫宣传活动。在县城各大广场、人口集中的主要路口设立了健康教育宣传橱窗4块,印发创卫工作宣传材料2万余份,集中举办创卫知识培训班两场次。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极大的调动了卫生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创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真抓实干,努力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水平

保障食品、公共场所及饮用水卫生安全,加强传染病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既是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的重点,也是城市卫生管理的难点和薄弱点,更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

一是切实保障食品、公共场所及饮用水卫生安全。认真贯彻《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切实加强对生产、加工、销售食品企业的卫生监督、监测和技术指导,深入推进“放心食品工程”。年对县城410家餐饮单位、33所学校学生(职工)食堂全部实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建立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实行“一栏两帐三册”和卫生表情公示制度,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100%。严格执行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制度和审批标准,对全县215家公共场所进行了卫生设施改造。旅店、理发美容店、公共浴室、歌舞厅、小网吧等公共场所室内外环境卫生、清洗、消毒、通风等有了很大改进。加强自来水公司监督和供水水源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档案,制定了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水质净化消毒设施基本齐全,供水卫生符合标准要求。

二是全面开展病媒生物防制监测的摸底工作。按照全县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监测方案要求,对监测点重点领域的公厕、垃圾处理厂、农贸市场、“六小行业”等鼠、蚊、蝇主要孳生地进行了摸底。为下一步做好病媒生物防制监测奠定了基础。

三是全面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健全县、乡、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实现了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年法定传染病漏报率控制在1.6%。加强对艾滋病、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甲型H1N1流感、包虫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力度,认真组织实施免疫规划工作,计划免疫五苗全程接种率达98%以上。

(四)健康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健康教育网络建设得到加强。为了强化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充实和调整了健康教育组织和网络,做到了纵向有人抓,横向有人管,为深入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积极推动“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按照自治区农民健康促进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我局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安排部署到位、思想动员到位,形成了全县上下统一协调、页页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为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以健康教育“八个一”工程为核心,大力开展学校、医院、乡村健康教育,使全县农民健康教育活动有序开展。以宣传贯彻《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创新载体、贴近群众、务求实效的原则,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一是普及一套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下发《健康知识进农家》读本34143本,DVD光盘99盘,年画海报34143张、挂历1200本,其他宣传资料31000份,做到每户一本书、一张画。二是建立农民健康教育咨询点。全县成立农民健康教育组织机构9个,按照宁夏农村健康教育咨询点建设规范要求,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立了规范的农民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台,咨询农民2万余人次。三是在县有线电视台开设了“卫生与健康”栏目。每周播放2小时的卫生健康知识和医疗卫生惠民政策,两年累计播出204小时,滚动播放健康教育宣传标语1180次。四是开展农民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举办乡镇卫生院妇幼、防疫专干参加的全县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乡镇师资培训班32期,培训人数320人次。各乡镇举办村级培训班297期,培训教育骨干1500人次。开展农民健康教育大课堂192场次,培训农民1.2万人次。五是结合“三下乡”活动,启动了“演好一场健康教育戏和一场科教电影”活动。全县农村放映卫生科教片185场次,观看人数达10.8万人次,送戏演出80余场次,观看人数2万余人次。同时宁夏话剧团的《村医》、红枸杞艺术团在我县进行了16场文艺演出,宣传农民健康知识,有力促进了我县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工作。六是组建宣讲团,开展健康知识巡展巡讲。通过县包乡、乡包村,整村推进在全县开展了“卫生宣传乡村行,健康知识进农家”和农民健康教育巡展巡讲“万里行”活动3000余场次,参加农民2.3万人次。同时制作了统一的“健康知识进农家”宣传展板134块。七是开展健康知识一对一传播活动。县财政投资11万元购置了健康教育教材免费发放到各中小学校,农村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并将“行动”核心信息纳入教学计划,做到了有教材、有教师、有课时、有教案、有评价。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了农民的卫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八是开展农民健康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开展了全县农民健康教育知识竞赛活动,共举办知识竞赛活动108场次,2000余农民参与了知识竞赛。通过村、乡(镇)、县逐级竞赛选拔,参加了吴忠市举办的农民健康知识竞赛活动,荣获三等奖。通过竞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普及了群众的卫生健康知识。

三是医院健康教育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医院及医护人员在健康教育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各级医院按照卫生局的安排,都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并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建立健康教育档案,策划、组织、协调医院的健康教育活动,培训健康教育骨干,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等。各医院在门诊候诊大厅和各病区都设有固定的宣传栏、黑板报,根据季节特点经常更换健康教育内容。医院门诊部均设有咨询台,由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对患者及家属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及处方。各医院坚持开展对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的教育,防保科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经常进入社区进行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的宣教工作,举办了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以满足广大群众的健康教育需求。

四是抓住行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对县城的旅馆、理发美容、公共浴池、餐饮业、网吧、作坊等行业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督导,同时根据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开展行业卫生知识普及、职业健康检查及教育等工作,不断提高职业群体与全体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降底了各种职业病的患病率。

二、存在问题

目前卫生系统创卫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医疗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尚是空白,需要努力争取,加以解决;二是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尚无机构、人员编制,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三是疾控中心实验室不达标;四是健康教育、病媒生物防制、“六小行业”整顿等工作还存在差距,需进一步加大力度;五是创卫档案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健康教育工作

近期再次召开健康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年健康教育工作,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力促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充分发挥县健康教育机构对健康教育的技术指导作用,努力为辖区各机关、社区、学校、医疗机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供技术指导。

一是指导学校、社区、医疗机构(卫生服务站)、工矿企业,做好健康教育组织体系、网络建设及工作资料收集整理。

二是开展学生、社区居民、医院病人、企业职工等人群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的调查,对各行业健康教育工作效果做出评估。

三是全年组织6期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基层健康教育队伍素质。

四是做好健康教育档案管理和基层单位建档指导工作。

五是配合教体局组织实施县城各中小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及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按《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实行)》提出要求、制订方案、明确责任,并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1、县教体局及所属各学校应制订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任务落实。

2、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中小学要按照《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的要求,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每周安排0.5课时的健康教育课,做到有课时、有课本、有教师、有教案、有考核,开课率达到100%;高中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和每月不少于1次的健康教育讲座。学校利用标语、专栏、黑板报、晨会、主题班会、讨论、讲座、演讲、竞赛和多媒体等形式及手段开展青春期教育、性健康教育和预防艾滋病教育,以及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等的健康教育;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的研究,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授课教师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并按规定参加培训,按要求备课和书写正规教案,教师在授课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教具组织教学;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行成率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教职工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行成率分别达到70%和60%以上。

3、辖区各中小学要做好宣传阵地建设工作,内容每2月更换一次。

六是指导县级医疗机构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1、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进一步完善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其六位一体的健康教育职责,为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提供技术服务。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做好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健康档案要管理到户,分类存档,同时要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健康教育随访工作。

3、继续免费发放健康处方,开设健康咨询业务,向患者提供更多的健康服务。

4、各医疗机构要按照健康教育考核标准要求,除抓好医院日常健康教育工作外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抓好户外、门诊、病区健康教育专栏的建立与定期更换,留底资料必须规范,专栏制作要图文并茂,要突出科普性、趣味性、通俗性。二是门诊设立规范的健康教育咨询台,完善健康教育咨询记录,进一步扩大健康教育处方在门诊和病区的使用率;三是抓好医护人员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普及率不低于95%。四是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开展门诊、病区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在住院病人首日病程记录中和护理计划中都要有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形式要有所创新,使病人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五是抓好社区人群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培训每年不少于4次,参加社会健康教育咨询不少于3次。六是开展医院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估或评价,不断提高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

5、指导县医院、中医院、保健所及小井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一次病人及家属相关疾病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

七是配合社区做好康教育工作。

1、社区健康教育要进一步健全健康教育网络,把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社区服务计划,做好与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教育工作协议的签订工作;社区有固定健康教育专栏、居委会有专栏或黑板报,有底稿或照片资料,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4种以上;卫生宣传栏、墙报不少于3平米,能够紧密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工作重点及时更换宣传内容,每年不少于6次;社区活动室有卫生报刊、资料,种类不少于4种。

2、充分发挥社区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各群众活动小组的作用,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措施,有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做到社区主任亲自抓,任务明确、责任落实。

3、做好健康教育档案的收集、分类、存档工作。健康教育档案必须有专人负责,要完善档案人员、档案室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

4、在县健康教育机构的指导下,完成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

八是督促政府各部门做好所辖行业的健康教育工作。

要求各单位要开展职业卫生、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等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干部职工卫生知识知晓率。重点做好与本单位危害健康因素相关职业病、艾滋病、结核病的防治宣传工作。职业卫生、女工保健知识培训率≥95%,知晓率≥80%。

九是配合新闻媒体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在县电视台设置《卫生与健康》栏目,每周播放1次,县健康教育机构给予技术支持和指导。

十是督促全县各大型公共场所的举办者负责卫生宣传栏的设置,并定期更换健康教育内容。

十一是控烟健康教育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县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完善管理网络,加强监督执法检查,巩固我县禁烟成果;公共场所及大众媒体无烟草广告;电视、宣传栏等媒体及宣传阵地开展控烟宣传;影剧院、歌舞厅、会议室等公共场所有醒目的禁烟标志,无烟具、烟蒂。

(二)病媒生物监测工作

1、鼠类监测

由于鼠密度监测的特殊性,结合本地自然疫源地情况,科学确定监测点的范围。以月作统计单位,了解不同鼠类栖息环境的逐月数量变动情况。为避免连续监测对鼠密度造成影响,相邻月份应在监测点内的不同区域监测,三个月内不得在同一区域布夹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区域之间距离应大于0.25km。一是外环境:监测建筑工地(拆迁工地)100米延长线,公共绿地100米延长线,单位或居民区院内100米延长线,如街道辖区内无建筑拆迁工地,则将监测数量加至其他场所类型中。二是室内:监测餐馆2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1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食堂1个,农贸市场1个,食品制售或商场1个。

2、蟑螂密度监测

监测餐馆2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1个、医院1个、单位食堂1个、居民2户、食品制售或商场(店)1个。监测场所不固定时,每次在辖区内选择不同场所类型按要求数量进行监测。

监测时间:2月、4月~10月、12月进行,每月中旬监测一次,全年共监测9次。

监测公厕1个、垃圾中转站1个、居民一楼楼道2个、餐馆2个、农贸市场1个、单位食堂1个。

监测场所不固定时,每次在辖区内选择不同场所类型按要求数量进行监测。

监测时间:5月~9月进行监测,选择适宜的气象条件,每月中旬监测一次。全年共监测5次。

4、蚊虫密度监测

监测居民区2个、单位2个、池塘或河流等大中型水体2个。

监测时间:6月~9月进行,全年共监测4次。越冬蚊活动前一个月即开始监测,连续两次监测皆未捕到蚊虫后结束。

(三)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

水质监测点布设:在杨寨子出厂水供水点布设1个出厂水采水点,在此水厂县城供水覆盖面分东、西、南、北、中分别布设5个末梢水采水点。

水质监测项目:出厂水和末梢水各监测20项,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浊度、臭味及肉眼可见物、PH值、氯化物、铁、锰、硫酸盐、总硬度、耗氧量、氨氮、溶解性总固体。毒理学指标:砷、氟化物、硝酸盐。细菌学指标:大肠菌群、细菌总数、耐热大肠菌群。与消毒有关的指标:二氧化氯。

3、采样频次出厂水每季度监测一次,末梢水每月监测一次。

(四)卫生监督工作

1、广泛宣传、深入培训。创建国家卫生县城,需要取得管理相对人的配合,提高从业人员的参与积极性至关重要。卫生监督所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定期不定期地对经营业主进行宣传培训,广泛宣传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目的、意义和本行业的相关卫生知识,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参与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开展餐饮单位、公共场所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监督检查。按照县爱卫会《关于印发县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盐爱卫会发[]3号)和国家卫生县城病媒生物防制要求,对餐饮单位、公共场所进行监督检查,督促餐饮单位、公共场所配置防制设施,如防鼠网、粘鼠板、防蝇纱窗等。

3、开展公共场所、餐饮单位禁烟工作监督检查,巩固禁烟成果。对公共场所、餐饮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查漏补缺,督促公共场所、餐饮单位配置禁止吸烟标志,清理烟草广告,落实禁烟工作。

4、在认真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针对创建过程中“五小行业”存在的难点问题,按照“五小行业”专项整治工作计划,重点开展“五小行业”专项综合整治工作。对硬件设施不符合要求的,要尽快督促业主投入资金进行硬件设施改造;对基本符合要求的要进一步规范,帮助提高,并现场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对自身管理较好已达标的单位以指导为主,同时坚持常态常效管理,力争做到“指导一片、整治一片、规范一片、巩固一片”的目标;对拒不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整改的,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病媒生物防制技术培训篇6

4月上旬以来,水稻“两迁”害虫开始大量迁入我国南方稻区发生为害。据监测,近期华南和西南稻区灯下、田间虫量上升迅速,部分稻区明显高于上年同期,江南稻区也已开始迁入。据国家气象局预测,今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比常年提早10天左右,西南、华南、江南等地可能提前进入主汛期。气候条件有利于境外虫源大量集中迁入和发生。为有效控制危害,最大限度的减少产量损失,促进今年粮食稳定发展,现紧急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鉴于“两迁”害虫发生的严峻形势,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强化防控工作属地管理职责,成立重大病虫防控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及早落实责任,确保防控资金、物资、技术和人员落实到位。做到早动员、早部署、早防控,坚决把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

二、全面强化监测预警

要切实加强虫情监测调查的力度和频率,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强化大田普查,全面准确掌握虫情发生动态,主动与气象部门沟通联系,及时会商分析、预警信息,明确防控重点区域和最佳防治时间。要开展大区联合监测,积极推进监测预警数字化,实现监控信息网络化共享。要大力开展病虫电视预报,充分利用广播、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促进发生信息和防控技术快捷、直观、形象的进村入户,指导农民适时防治。要加强信息调度,严格执行周报制度,重大情况要随时报告。

三、采取科学防控措施

要按照我部《水稻“两迁”害虫治理意见》和《2008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方案》要求,实施协调配合、整体联动、分区治理的防控对策。华南、西南南部稻区要加大早期防控阻击力度,有效压低发生基数,减轻当地以及全国中后期防控压力。要根据监测调查结果,对稻飞虱实施“压前控后”的防治策略,抓住卵孵高峰期和低龄若虫盛期,采取速效和长效药剂相结合的防控措施;稻纵卷叶螟要抓住卵孵高峰期施药防治,提高防控效果。要充分利用农业措施,积极推广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选用高效、优质、安全、可靠的防治药剂,注意合理轮换用药,避免害虫抗药性产生,确保防控工作及时、科学、有效。

四、大力推进专业化防治

要根据“两迁”害虫发生特点和联防联治工作的需要,积极探索病虫专业化防治的新模式,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重大病虫应急防治专项经费,加大对专业化防治队伍的扶持力度,加强对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管理、技术培训与服务指导,充分发挥他们在病虫防控工作中快速、高效的优点和示范、带动作用,切实提高防控效率和效果。

五、积极开展宣传指导

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开展防控工作宣传,正确引导媒体和社会舆论。要通过试验示范、召开现场会、组织田间培训、发放明白纸、新闻媒体报道等形式,开展技术展示、宣传与培训,普及综合防治和安全用药知识。要在防控关键时期,开通防控技术热线电话,及时解答农民防控难题。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防治,确保各项防控技术措施落到实处。

六、进一步加强农药监管

各地要严格按照我部印发的《2008农药登记管理年活动方案》的总体要求,切实做好水稻病虫用药质量抽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坚决杜绝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禁(限)用农药,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药坑农害农行为,保障适销对路农药有效供应。要建立农药销售、使用可追溯制度,大力推进农药连锁经营,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药。

病媒生物防制技术培训篇7

今年上半年,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开拓新思路,创造新成绩为指导思想,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预防控制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为重点,确保我市暑期卫生防病工作万无一失,努力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不断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将今年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狠抓政治教育,提高思想素质。

市疾控中心一向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政治学习制度,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结合八荣八耻教育和市卫生局党委倡导的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及治理商业贿赂等活动,先后制定了相关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今年六月份被市委、授予“2004~2005年度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七一”前,疾控中心党支部被市直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圆满完成人事制度改革。

按照《秦皇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行方案》文件精神,市疾控中心被列为首批改革试点单位。在市卫生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心领导班子认真调查研究、精心谋划制定出实施方案和相关的实施细则。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坚持党管干部,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扬民主的原则,保证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严格按照编制和人员结构比例,合理设置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岗位。全面实行竞争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使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

三、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全年业务工作。

根据省卫生防疫工作会议精神及省疾控中心下发的《市级疾控机构2006年业务工作考核内容及标准》,结合我市卫生防病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出《2006年秦皇岛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进入暑期前,又制定了《秦皇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暑期卫生防病工作预案》,并对《秦皇岛市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行了进一步完善,重新调整了应急处理组织机构,根据工作的需要,新增设了应急办公室、信息科和质量控制办公室三个科室。将疾控中心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暑期卫生防病工作中来,力争做到对重大传染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够发现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确保今年暑期卫生防病工作万无一失。

四、突出重点,全面开展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

(一)加强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进入4月份以来,市疾控中心遵照省疾控中心的要求,制定了《秦皇岛市霍乱及O157:H7防治工作计划》和《霍乱防治应急预案》并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全市县区疾控机构的主管领导和市疾控中心全体机动队成员进行了霍乱流行病学知识和现场处理培训。并于6月初对全市肠道门诊、县区疾控机构肠道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6月份,市疾控中心采集了外环境水40份、水底泥19份、腹泻病人便30份,进行了霍乱弧菌、O157:H7大肠杆菌监测。另外,各县区也对水、水产品等172份样品进行监测,均未检出致病菌。

(二)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入春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人感染禽流感病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市疾控中心进一步完善了我市防控禽流感工作预案。与市、县区农业和畜牧系统建立了信息沟通机制,固定专人和联系电话,摸清了全市接触禽类等高暴露人员底数。对全市疾控机构的应急预案、物资储备和模拟演练进行多次检查,对医疗机构感染科建设、发热门诊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

(三)加强流行性出血热的监测工作。流行性出血热是我市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近年来发病情况有上升趋势。按照《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和《河北省流行性出血热防治规划》要求,市疾控中心于2006年春季开展了流行性出血热监测,选择昌黎县和青龙县为监测点,对鼠密度和带毒情况进行监测。全市共调查4个检测样地,宅区布夹1222夹次,捕鼠21只,平均鼠密度1.7%;野外布夹1215夹次,捕鼠9只,均为纹背仓鼠,平均鼠密度0.74%。对捕获鼠进行解剖,用(IFA)法检测出血热病毒总携带率宅区鼠为10.5%(4/38)。野外鼠为11.1%(1/9)。为有关部门制定控制方案,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四)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根据《秦皇岛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03~2010)》及省疾控中心下发的《2006年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市疾控中心对全市23个乡镇卫生院的结核病痰涂片检查点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二次培训,统一下发了检验器材,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发现和诊断结核病的能力;各县区结防人员利用下乡督导、登门告知、电话通知等手段,对结防机构未能登记的病人进行追踪;3~4月份顺利通过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的中期评估;在涂阳病人免费治疗的基础上,从2006年1月1日起,对涂阴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实施免费治疗。各项目门诊成立了诊断治疗小组。截止到5月底,全市接诊病人2328人,发现涂阳病人58例,涂阴病人147例,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结合“3.24世界结核病日”,市疾控中心设计印制了5000份彩色折页传单,各县区疾控机构也制作了大量图文并茂的宣传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五)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从今年起,加强了艾滋病疫情监测覆盖面,开展了公安监管场所羁押人员艾滋病抗体筛查工作,为此项工作能按时完成,市疾控中心制订了专项工作方案下发到有关单位,积极与公安、司法等部门联系,相互沟通,密切配合,截止到4月底,共检测1021人,检出1例HIV感染者(该病例5月17日死亡);6月15日,市疾控中心在市委党校县级干部培训班上对30余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讲座,讲解了艾滋病防治知识、《艾滋病防治条例》、防治策略和工作进展,提高与会领导干部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认识;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对我市现有的2例HIV感染者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全市开展了免费自愿咨询检测,1~5月份检测866例,未发现阳性病例。

(六)加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工作。为全面贯彻5月19日省卫生厅召开的全省传染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和5月23日省疾控中心召开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调度会议精神,市疾控中心于5月26日紧急召开了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调度会。就我市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市今年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进行了部署;市疾控中心薛主任与各县区疾控机构负责人签订了《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责任状》,强化了疫情报告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要求各县区在坚持24小时浏览网页的基础上,主动出击,深入基层,搜索疫情,加大发现力度,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技能。

(七)其他传染病防治监测工作

1、流脑防治:根据省疾控中心要求,我市于1月、3月、5月分别进行了流脑流行前期带菌调查,每期共采集样本100人,检测结果为:流脑流行前期和后期均未检出,流行高峰期检出2株脑膜炎双球菌。

2、学校传染病防治:入春以来,我市部分中小学相继出现了上感病例,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市疾控中心及时召开了调度会,要求各县区疾控中心开展流调工作,积极与当地教育部门建立沟通机制,各学校确定专(兼)之疫情报告员,实行晨检制度,每日向疾控中心报告疫情动态,截止到5月底,我市共出现学校上感4起,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起,通过市县两级疾控机构的紧急处理,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五、规范计划免疫工作,确保预防接种安全。

1、巩固消灭脊髓灰质炎成果,加强AFP监测和病例调查工作。积极开展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接种活动,1~6月份共报告AFP病例6例,各项监测指标全部合格。

2、完成全市计划免疫新监测软件与省疾控联网,经过3个月的数据传输,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县区疾控机构也将完成入网联接。

3、继续抓好乡级接种门诊的规范化建设,努力提高接种率和接种安全。在市疾控中心的督导、检查下,全市138所乡镇卫生院全部建立规范接种门诊,接种门诊率已达到100%。

4、以“4月25日计划免疫日”为契机,围绕“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健康—关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这一主题,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计划免疫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册63890余份,传单100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100000余人次,制作专家访谈4期,领导电视讲话12期,农村有线广播464次,宣传展牌62块,黑板报85块,张贴标语564条,取得良好地社会效应。

5、强化乙肝疫苗、精致腮腺炎疫苗和乙脑疫苗接种工作。

6、完成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监测工作。全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51例,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1例。

六、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为科学有效控制病媒生物提供技术支撑。

年初,市疾控中心制订并下发了《秦皇岛市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消长监测方案》,拟定了“县区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业务内容和考核标准”,明确了今年消杀工作主要任务:消杀业务培训和基层技术指导,病媒生物孳生地监控,病媒生物消长及抗性水平检测,突发疫情的应急消杀处理;完成监测网络建设,全市设立成蚊密度监测点11个,成蝇密度监测点13个,蟑螂密度监测点14个,每旬监测一次;开展了我市城乡接合部越冬蚊场所、蚊蝇孳生地调查工作;与公共卫生科和检验中心配合,对市级医院消毒工作进行了检测和消毒基本情况的调查;做好了应急消毒药品、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器械的准备工作,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疫情;成功举办了我市医疗机构感染消毒监测、检验技术培训班,对规范我市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今后举办类似培训班创出条新路。

七、加强慢性病、地方病防治工作。

2006年市疾控中心加强了对全市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将慢性病防治纳入县区考核范围,各县区均已指定专门科室负责此项工作;大部分县区均按要求建立了慢性病防治示范点,北戴河慢病防治示范区开展了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和死亡检测,按时完成月报表;海港区开展了全国伤害监测工作;市—县区—社区(乡镇)的慢性病防治网络正在逐步形成;举办慢性病培训班,对各县区慢性病防治人员进行了培训,提高了专业水平;对国家疾控中心下达我市的奥运城市控烟调查工作,进行了前期准备、资料收集等,现已进行现场调查阶段;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在“世界无烟日”到来之际开展了宣传咨询活动,各大新闻媒体给与了报道。

开展生产企业、居民住户碘盐监测工作。1~6月份共监测碘盐生产企业37批次,合格36批次,质量合格率

97.3%;监测居民户2016份,合格1954份,合格率96.2%,碘盐覆盖率94.46%,非碘盐率1.8%。5月15日碘缺乏防治宣传与市盐政管理局共同在太阳城举办宣传咨询活动。做好200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地方病项目—秦皇岛市饮水型氟病区水氟含量筛查、降氟改水工程检测项目的各项工作。

八、开展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卫生监测、检验工作。

截止到六月底,公共卫生科对直管宾馆、酒店、美容美发、洗浴等公共场所的微小气候、空气质量、噪声、照度、公共用品消毒效果进行了卫生学监测。共检测单位94家,147个场所,1170个监测点,2300份公共用品,出具检测报告147份。为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消除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对直管的77家餐饮单位的餐具消毒工作进行了检测,共检测餐具730件,为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我市城市区的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二次供水进行采样监测评价。与市电视台《法制民生》栏目组共同对昌黎县荒佃乡庭院动物养殖进行了专项调查、采访,为解决庭院动物养殖对人体健康可能存在的影响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按照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2006年全省职业卫生、放射卫生业务考核目标要求,市疾控中心职业卫生科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各项职业卫生监测、职业体检等工作。制定了《秦皇岛市放射事故医学应急预案》及应急演练程序;申请项目资金近50万元,用于购买采样、监测仪器设备;建立健全了全市放射卫生单位基础资料档案;对7家医院、诊所等放射卫生单位开展了X射线、钴60机房防护监测工作,对3家射线重点单位的81名工作人员佩带了个人剂量计,进行动态监测;对3家工矿企业卫生尘毒、物力危害进行检测,共设点34个,检测样品52份;以尘毒、噪声、高温及特种作业为主,对3家企业的103名职工进行了尘肺病诊断,为300多名职工进行会诊,为1317名职工进行岗前及在岗期间职业评价;上半年职业健康评价收入16余万元,职业卫生监测1万余元;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治法》颁布4周年大型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横幅6条,宣传展牌10余块,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解答过往群众咨询百余人次。

病媒生物防制技术培训篇8

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民增产增收为目标,突出技术集成、示范展示、辐射带动和服务保障,创新机制,强化措施,开展高产创建整乡镇推进试点,促进高产创建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辐射带动全县均衡增产。

二、目标任务

㈠建立整乡(镇)推进试点水稻高产创建3个万亩示范区

1、早稻万亩示范区。

2、一季晚稻万亩示范区。

3、一季晚稻万亩示范区。

㈡具体目标

1、示范区产量明显提高,力争今后3—5年,每年在现有单产水平上增产3%以上,并辐射带动全县均衡增产;

2、共培训1500人次,印发资料10000份以上;

3、高产创建示范区达“6个100%”,即良种覆盖率、高优栽培技术入户率、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覆盖率、示范户培训率、单产达标率均达100%。

三、实施内容

1、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因地制宜,把高产创建活动与优良新品种展示、超级稻示范推广紧密结合起来,主要选择超级稻和优质高产杂交稻组合,每个万亩区选择5个以内适合本地的水稻品种重点示范推广。新品种展示要相对连片规模化展示种植,示范区良种覆盖率要达100%。

2、集成组装高新技术本着节本增效、高产优质的原则,实现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对现有先进实用成熟技术集成组装、配套创新。主要围绕规范推广水稻轻简栽培、强化超高产栽培、免耕栽培、抛秧、旱育秧、病虫草害综防、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作业等技术。

3、加强病虫草害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重点抓好重大病虫害特别是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细条病、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和锯齿叶矮缩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做好示范区病虫害监测、田间检查和预测预报,科学制定防控预案,严格掌握防治指标,科学确立防治田块和防治适期,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

4、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按照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开展肥料品种、施肥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优化选配应用,提高施肥效果和利用效率。

5、推进机械作业生产大力推广水稻机耕、机插、机防、机收农机作业技术,努力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

6、落实抗灾应变技术在监控生物性灾害同时,对旱、涝、渍、风、雹、霜、寒等灾害性天气,制定处置预案,及时应对自然灾害。

7、开展专业化服务强化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培育和规范管理,围绕生产关键技术环节,因地制宜开展统一供种(苗)、统一播栽、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机械化作业等内容的专业化服务。农业部门主动为专业化服务组织提供技术支持,引导专业化组织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四、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成立县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县直涉农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经费筹措、督促检查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技术指导组,办公室设在县农技站,负责日常工作,包括具体工作方案的制订、组织、督促、检查工作开展和各项措施落实,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技术指导组负责技术培训、指导与服务工作,研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

2、细化工作责任实行行政人员和技术专家分片包干责任制。加强与上级技术专家的联系,县级专家指导组按照不同作物、不同季节经常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基层农技人员建立联系户制度,深入各乡(镇)、村、农户开展蹲点服务。每个万亩区分别成立实施小组,确定1名技术总负责,并配备3-5名县、乡(镇)农技干部驻点负责全程技术指导与服务,具体抓好各项工作和措施落实。

3、优惠政策扶持多方筹集专项资金,对各示范区实行优惠政策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技术推广补助、专业化服务补助、物化补助、信息服务和项目考核补助,以促进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4、加强技术服务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多形式地广泛宣传发动,在各示范区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工作,在水稻生产关键季节,组织农技人员、示范农户及周边农户,对高产创建示范片进行现场观摩,交流推广先进栽培技术经验和工作组织、落实管理经验,促进技术的真正进村入户到田。

5、抓好督促检查切实加强对各示范区高产创建的督促检查,在不同阶段对各地工作开展和措施落实等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确保高产创建各项措施的到位和任务的完成。

6、做好总结验收一是规范测产验收,按照《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对示范片进行测产验收,严格执行测产标准和程序,做好测产验收工作。二是做好项目总结,加强材料收集,建立活动档案,做好工作记录,对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实施效果、采取措施、工作体会、存在问题、有关建议、明示计划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三是加强检查考核,不定期检查督导各示范区工作进展和措施落实情况,县将对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与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以充分调动各方开展高产创建的积极性。四是做好信息报送。及时把高产创建的工作开展情况报送省市,并在相关媒体宣传高产创建工作,营造高产创建的良好氛围。通过宣传报道,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会等各种形式,让更多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高产创建工作中来。

上一篇:生物医学新技术范文 下一篇: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