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音训练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3 11:18:04

构音训练的方法

构音训练的方法篇1

一、训练内容的科学组合

1.横向的训练进程

钢琴音乐听觉训练要求掌握的音程包括:自然调式中的所有音程(自然音程)和和声调式中的特性音程(增二、减六、增五、减四度)。和弦包括:大三、小三、增三、减三、大小六(属七)、小小六等和弦的原位和转位。

训练的进程按音程的最小的音程,结构简单,较易掌握。然后依次是打、小三度;纯四、纯五、纯一、纯八度;大、小三和弦原位;三全音;减三和弦;大、小六度;大六、小六、减六、大四六、小四六、减四六和弦;大、小七度;大小七、小小七和弦原位及转位;增二、减二、增五、减四度;增三和弦。和弦的引入依据所包含的音程,结合音程的训练进程,与之穿行。

2.纵向的训练进程

纵向上的训练进程是指每一个训练单元(如大、小二度等)所应包括的训练内容的安排。

(1)掌握音程与和弦的结构和音调、音响特点。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原理,和声听觉训练必须先准确地感知音程与和弦。这就要求我们训练时,先要从理论上熟悉音程和和弦的结构,明确音准要求,了解各种音程和和弦的音调特点和音响效果。每个音程和和弦都有自己的特点,先在理论上熟悉它们的结构特征,卸掉认识上的负担后,才能分门别类地集中注意力与它们的音响效果,尽快地掌握它们的听觉特点和表现内涵。具体操作时应注意理论分析讲解与听觉感知结合进行。

(2)构唱练习。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音准要求。②调内模进练习(可结合各种节拍、节奏训练)。③结合调内音级或级数构唱。④指定某个音作根音或冠音构唱音程,指定某个音作根音、三音、五音构唱和弦。

(3)听辨练习。包括听唱、选择、改错(纠正音程或和弦的性质、位置、音高上的错误)、听辨性质和音高、听辨调内音程和和弦连接等内容。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可适当调整训练内容,因材施教。

二、训练方法的合理运用

1.构唱练习的方法

构唱练习必须按照音程、和弦的训练进程,每个单元分阶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逐步训练。

(1)指定某个音级构唱单个音程或和弦,先带唱名在基本音级上构唱,逐步扩大至变化音级不带唱名构唱,变化音级的出现,可按训练、和弦的分类模进引入。熟悉音程与和弦的特点和音响效果后,再用固定调唱变化音级,此时变化音级的出现,可按调号顺序由少变多,逐步增加。

(2)调内音程模进练习及按指定功能、指定级数构唱和弦。先在C自然大调、a自然(和声)小调上练习,掌握后,在逐步扩大至一、二、三个升号或降号的调内练习。练习时,可根据情况选择首调或固定调唱名法。

(3)音程连接和和弦连接的构唱。先在调内,逐步扩大至非调内,数量从两个、三个开始,逐步增加至五六个以上。构唱和弦连接时,除了要掌握音准、调性之外,还应注意和声节奏、功能感、和弦色彩感以及不稳定到稳定、不协和到协和的倾向感。不协和音程或和弦可放在调内带解决构唱,较难唱准音高的,可用搭桥法或先唱出解决的音级,在唱出该音程或和弦,以帮助找到音准。

2.听辨练习的方法

听辨练习必须与构唱练习结合进行,即唱即听。

(1)音区:开始训练时,先在中音区听辨,以较长的时值、mf的力度弹奏,逐步扩大至高音区及低音区(一般在四个八度以内)以不同的时值、力度弹奏。

(2)先听旋律音程,再听和声音程。先听分解和弦,再听柱式和弦;先听单个,再听连接。先在调内听,然后在非调内听,重点在调内。调内和弦连接,主要按功能序列进行训练。

(3)先集中训练听辨性质、位置,再借助标准音结合性质、位置听辨固定音高。

3.比较式学习法

每当进入一个新的训练内容,都可结合过去所学,在结构、音调、音高、音准、性质、色彩、音响效果、功能等多方面进行比较,以加强听觉分辨能力。

(1)和弦与和弦本身所包含的音程作比较。如:三和弦与三、五度,六、四六、五六、三四、二和弦与六度,减三和弦原转位与三全音,七和弦与六度比较等。

(2)不同性质的音程或不同性质的和弦之间的比较,音响效果有显著的不同。如:大、小二度与纯四、五度。大三和弦与小、减三和弦等。

(3)同性质、音响效果相似的音程或和弦之间的比较,如:大、小二度与大、小七度,大、小三度与大、小六度,原位与转位和弦等。

(4)等音程或等和弦之间的比较。这种比较只能在调内作解决时才能进行。如:增二度与小三度,减四度与大三度,增三和弦的原位与转位,减六和弦的原位与转位等。

(5)调内功能相同而性质不同的和弦之间的比较。如:自然大调或和声小调的Ⅳ级与Ⅱ,Ⅴ级与Ⅲ,Ⅴ级与Ⅶ的比较等。

(6)调内功能不同而性质相同的和弦之间的比较。如:自然大调的Ⅰ、Ⅳ、Ⅴ级之间,Ⅱ、Ⅲ、Ⅵ级之间等。

(7)比较式学习法可以让演奏者在比较中迅速找到音程或和弦的不同特点和区别,建立听觉分辨体系。

作者单位:

构音训练的方法篇2

[论文摘要] 要做好调性训练,首先在基本练习中就要进行系统训练。基本练习中的调性训练一般可从调式音阶训练、调式音程训练、倾向性训练和调式和弦训练四个方面入手,结合灵活的节奏组合、音程组合方式进行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训练。

一首乐曲无论属于哪一种调式总是存在着一个作为中心的音(即主音),和弦的构成、曲调的进行及收束的形式都围绕这个中心进行。视唱练耳的训练目标之一,就是要建立良好的调性感觉。同时,良好的调性感觉又对视唱练耳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帮助。

一、调式音阶训练

调性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良好的音高感(即音准)。虽然在视唱练耳的基本练习中无法明确声带振动的频率。但音的物理属性会使人对它的高低产生不同的感觉(包括音高、音色等方面)。这种感觉在音高的运动、变化中会更加明显。因此,要建立起良好、有序的音高感,首先就要把各个孤立的不同高度的音按照一定的关系组织起来让人感知,这样才能帮助人按规律建立起音准座标,调式音阶恰好就能起到这种作用。

1.调式音阶的构成。调式音阶是指调式中的各音级按顺序从主音到主音依次排列。不管是西洋大、小调式还是我国的五声性调式。调式音级均分为稳定音和不稳定音两种,不稳定具有倾向于稳定的特性。在运动的过程中,不稳定音都倾向于稳定音,并对稳定音形成一定的支持。正是调式音级的这种稳定和不稳定相互依存的动静规则及其在相互关系作用下形成对调中心音(即主音)的倾向与肯定才构建起稳固的调式体系,并显示出其严谨而丰富的内涵。WWw.133229.COm

2.听、唱调式音阶。调式音阶的基本训练包括两个方面——构唱与听辨,这两个方面必须始终紧密而有机地结合。其中,构唱是听辨的前提,必须领先。练习构唱时,可以先模唱,即听到音响效果后,再把听到的音唱出来,建立一定的音高印象后再构唱。建立调式音准一般先从掌握调式自然音入手。

二、调式音程训练

单个乐音的高低除了因振动频率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音高体验外,人们在辨析它的时候往往是结合了音色、音强等因素一起来综合判断的。而音高区别于音色的重要一点是,它使人可能承认某一个声音是另一个声音的三度音或四度或别的几度音,即可使人确定声音在高度上的相互关系。一个八度包含了十二个半音的基本音高,要想在短时内准确地记住其音高并能精确地对它们进行听辨,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一旦我们把两个乐音联系到一起时,要判断其中一音的音高就容易多了,这就是旋律音程的体验。

1.熟悉调式音程的结构与特点。在一个调中,八度以内的自然音级上,可以构成十四个自然音程。其它任何两个调式的自然音级上所构出的音程都在这十四个音程的范围之内。因此,做调式音程的训练就要先依次掌握好这十四个音程。训练旋律音程感,首先要热悉各调式音程的结构及其特点。比如:大二度由两个半音构成,音调上显得优美、安静、肯定。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用心体会各个音程在自己内心引起的感觉,找准特点、总结规律,最后形成能力。

2.听、唱调内各旋律音程的模进。熟悉调式音程的结构与特点必须要结合调内音程模进练习。训练的进程一般有两种:第一,按音程的协和性来训练,从极完全、完全协和音程纯八、纯四、纯五度开始到不完全协和音程大三、小三、大六、小六度,再进入不协和音程大二、小二、大七、小七、增四、减五度。第二,按音程距离的远近来训练,从二度音程开始逐步递增至八度音程。训练时要注意两点:(1)唱准音高。(2)听、唱的同时注意体会和掌握各音程的名称及与之相对应的色彩、性质及听觉上的距离感及其在调式中的地位。在比较中充分感受音程的调式感与色彩感。

3.调式音程训练中的音阶辅助练习。这是训练学生养成“用调式音阶搭桥构建音程”的习惯。以c大调为例,具体做法是:先听c大调的主音,再在主音的上方奏出另一音(按二、三、四度的顺序),听后将主音和另一音唱出来(可用“啦”或唱名模唱),随之唱出两音之间的音阶,并说出这两音所构成音程的名称。接着,再训练从上方主音开始往下听、唱音阶中的各音,方法同上。这种训练可以利用调式音阶巩固音程的音准和结构,建立音程的调式感,了解各音在音阶中的身份地位,使学生了解每一个音程都是一个有机结合体中不同作用的一分子,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三、倾向性训练

这种训练是利用调式音级稳定或不稳定的特性,以及不稳定音在调内的倾向性进行练习,在运动的过程中建立调式音级的概念,稳固调式感。

1.导音训练。调内各音级中导音是最不稳定的音,它强烈地倾向并支持主音。训练时既要保证音高的准确,又要注意导音的倾向性及主音的稳定性。训练可先从下方主音开始,然后从下方主音开始,构唱时既要唱准导音到主音之间的半音关系,又注意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解决感。这种训练也可以变换音程组合方式,或改变节奏组合模式,以增加训练难度和趣味性。

2.听、唱调内不协和音程的解决。调内不协和音程本声音响上的紧张、刺耳,有进行到和谐悦耳的音程需求。此外,调内的不协和音程往往也是不稳定音程,它还有进行到稳定音程的倾向性。在基本练习中听、唱不协和音程的解决,除了有利于掌握不协和音程的音准外,更利于建立调式感觉。调式感正是在这种稳定与不稳定的相互依存中得以确立的。

四、调式和弦训练

由于调式和弦牵涉到和弦的性质、特点、功能、转位、构成和弦各音级在音阶中的地位等内容,因此训练起来要复杂一些。也正因为如此,调式和弦的训练对建立调式感觉尤其重要。

1.听、唱调内和弦分解。这是调式和弦训练最基础的部分,首先可以按级数依次做分解和弦的听、唱练习。有一定基础后可改变分解方式,加大难度训练。有时根据情况,也可按和弦的性质分类训练。先练大三和弦,再练小三和弦等等。训练时要注意和弦的级数及其调式功能属性。

2.听、唱调内和弦解决。调内和弦解决,主要是指属七、导七的解决。构唱时可以按顺序从下往上唱,也可上下行结合唱,或者扩大音程隔音唱等等。构唱时在注意音准的同时,要唱出七和弦各音对主和弦各音的不同倾向,以及从不协和到协和、从不稳定到稳定的感觉。

3.听、唱调内和声连接。训练听、唱调式和弦一般从古典和声学开始,把正格进行、变格进行先分开练习,最后练习完全进行。特别要强调的是,基本练习中的各项调性训练必须与视唱教学的进程紧密结合,按顺序在每一个调上扎扎实实进行训练,循序渐进。同时,每一种基本练习都可以根据训练的进程适当用改变节奏组合或音程组合方式来增加难度,提高训练要求,完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缪天瑞.音乐百科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构音训练的方法篇3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患者在经过积极的救治后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构音障碍、感觉障碍等。对于文化程度比较高的患者,失语和构音障碍会导致病人的社交能力、工作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损。其中,运动性失语(Broca失语)表现为口语表达障碍突出,为非流利型口语,表现为词量少,讲话费力、发音和语调障碍、找词困难等。因语量少仅限于实质词并缺乏语法结构而呈电报式语言,口语理解相对好,对语法词和次序词组成的句子理解相对不容易,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均有不同程度受损。构音障碍是指由于神经病变、与言语有关的肌肉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本文就反复脑梗死所致的运动性失语伴构音障碍的早期康复治疗探讨一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根据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定的汉语标准失语症评定法[1]:评价运动性失语。以其程度分为:重度:说话费力,语量小,仅用几个字来回答问题,能复述部分字词。中度:语量

1.2方法

1.2.1心理行为干预:运动性失语伴构音障碍的患者最初表现为抑郁、烦躁、易怒、害羞等,此时医生应该经常注意耐心地开导以及不失时机地给予病人鼓励和安慰,耐心地听病人讲话,告诉病人语言障碍是暂时的,只要坚持锻炼,语言功能是可以恢复的,增强病人的信心,调动病人康复锻炼的积极性。病人的心理疏导要贯穿康复治疗的始终,是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同时,还要适时对病人家属进行宣教,教育他们要常常鼓励患者,不要批评、打击患者。

1.2.2言语康复训练:在言语治疗师的指导下,一对一进行言语康复训练。内容如下:构音障碍训练法:常在病人神志清楚,精神充沛情况下进行:(1)口唇运动训练:指导病人鼓腮、抿嘴、吹蜡烛,反复进行;(2)舌的运动训练:首先指导患者尽量将舌向外伸,然后舔唇,将舌向外上、外下、外左、外右运动,由慢到快;(3)软腭抬高训练:将口张开,舌向外上翘,反复多次训练,发出“啊”的声音。(4)渐进性语言训练法:进行发音器官的运动训练后,再训练发唇音,然后过渡到发单音节、单词、词汇、句等,反复训练。(5)针对性语言训练:重点放在言语训练上,轻者采用口语训练说绕口令,逐渐加快速度:重者着重练习发准音,如“啊、哈、吧”等。运动性失语训练法:(1)视图读音法:由康复训练师一对一进行训练,每组共有图片25张,内容包括食品类、人物类、日常生活类、植物类等,都与患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康复治疗师手持卡片,让患者看见图片并读出其内容,反复进行,每周进行评定。(2)强化训练手段:利用人的生物反馈调节,采用刺激-反应-刺激的方式,给予正确的言语强化训练。鼓励病人多说话,不用担心是否对错,如患者发音不正确及时纠正,对于能发双音节的患者,康复治疗师要启发患者说出相关的词或短句,必要时可让患者用较快的速度重复说一句话,可配合录音进行模仿练习。(3)配合动作练习:动作训练可激发动觉在大脑中的记忆,如餐前,可将食物放在患者面前,反复强调“吃饭、拿筷子”等词语,在帮助患者进行肢体被动运动时,反复强调“上举手臂”,通过这种练习方法,可加速言语功能的恢复。最后,及时培训家属及陪护人员,家属和病人的接触最为密切,发挥家属在言语训练中的积极作用尤为重要,所以应将训练方法、时间、注意事项告诉家属以征得家属的支持和配合。

1.3评定结果:分析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 x±s表示。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对脑梗死病人失语的康复治疗一般只考虑失语症的言语康复训练,而忽视了构音障碍的训练,但大部分脑梗死患者多伴有中枢性构音障碍,若能同时进行失语症、构音障碍的综合训练,患者的言语表达能力的提高程度优于单纯对运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此项对照研究为运动性失语伴中枢性构音障碍的言语康复训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早期进行语言功能康复护理训练越早越好,可为后期的言语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部分病人通过早期言语训练可以得到完全康复,部分失语症患者可在残存言语基础上扩展语言表达范围,重新走向社会,提高生活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卫东洁.脑卒中言语功能评定[J].中国临床康复,2002.5.1 244-245

[2]丘卫红.构音障碍的评价及语言训练[J].中国临床康复,2004.10(5):6155-6157

构音训练的方法篇4

【关键词】和声听觉 音乐理论 构唱

听辨与听记

因材施教

和声听觉训练是练耳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在整个练耳教学中是最难的一部分,它不但可以发展学生的“音乐的耳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立体的耳朵”,在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意志品质方面也起到不可轻视的作用。和声听觉训练包括单纯的音程和和弦的听辨、调式中的音程和和弦的听辨、以及四部和声连接、多声部旋律的听辨等等。所谓“听辨”一个是听,即将所听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另一个是辨,就是分辨,要求分辨单纯的音程、和弦的性质;调式、调性内的音程、和弦的性质及排列方式,多声部旋律的结构、和声的运用、旋法以及调式、调性等。因此要让学生真正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地、科学地安排教学进度和方法将是保证整个教学质量的关键。

下面就音程和和弦的听觉训练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体会。

与理论相结合

和声听觉训练不光是单纯的练耳,它还包括了乐理、和声、曲式等各方面的理论知识。这些理沦知识既是用来作为和声听觉训练的铺垫和理论根据,它也是和声听觉训练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视喁练耳教师不但要有视唱练耳所要求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音乐理论方面的知识,这样在对学生进行和声听觉训练时,才能用理论的东西来启发学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要听辨的内容,尽快地提高和声听觉的能力,并准确而快速地反应出各种音高现象。

构唱

构唱是和声听觉训练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绝对音高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高记忆能力、听辨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练耳训练前最好能花点时间来进行构唱练习。

构唱的内容和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只谈谈我常用的一些方法。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让学生不用唱名进行构唱,既教师随便在钢琴上弹一个音,然后让学生向上或向下用“a”音唱出指定的音程或和弦,当学生掌握得比较熟练时就要求学生用唱名来完成。在练和弦的构唱时,还可以分声部进行,如要求学生构唱属七和弦的第一转位时,教师弹最下方或者分别弹和弦的根音、三音、五音、七音然后将学生分成三个声部同时唱出其它的三个音。

当然这些只是―个个单纯的音程和和弦,它还没有和调式、调性结合起来,因此最后还要让学生进行调式、调性内的音程、和弦的构唱练习。既教师给出某个调的主和弦,然后让学生按和弦连接的要求,如:I-Ⅳ-V-I的连接,分四个声部用首调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分别进行构唱,在构唱的同时可以逐步加入副三和弦、七和弦及它们的转位。以上这些练习先在基本音级进行,然后再逐步加上变化音级。

另外在进行构唱时一定要注意提醒学生在构唱的同时学会用耳朵听,结合“内心听觉”感觉到自己的声音与集体的声音是融合在一起而绝不是很突出的,还要让学生仔细地听辨自己和其它声部所唱出来的音高的准确性、协和性,做到唱中有昕、听中有唱、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并要求学生进―步体会各种音程、和弦的音响效果,并同时把这些音响效果牢牢记在脑子里。

听辨与听记

能准确地将所听到的音响记录下来,听辨是基础和前提,听辨一般可以分两个方面进行,即比较和辨别。如比较几个音程的宽窄、找出几个音程或和弦中两个性质相同的其中两个以及自然大小调音程、和弦与和声大小调的特性音程、和弦的比较等等都属于比较范围。辨别既分辨音程、和弦的性质、调内功能等,如在所给的几个音程或和弦中辨出规定的音程或和弦、分辨三和弦或七和弦的原位和转位、分辨音程的协和性、分辨调式内的音程及和弦以及它们的连接手法等等。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还采用了“分合”、“长短”、“快慢”相结合的方法。“分合”即将旋律音程、分解和弦与和声音程、整和弦的听辨结合起来,当学生才开始接触音程、和弦或者在听辨中遇到困难时就将每个音分开让学生听辨,学生掌握比较熟练了就一定要让他们将几个音合起来听辨。所谓“长短”,即每个音程、和弦音在钢琴上停留时间的长短,停留的时间长,钢琴的泛音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和分析。停留的时间越短,难度就越大;“快慢”即音程、和弦变化频率的快慢,以此来训练学生对音高敏锐的反应力和思维分析力。

听记就是将所听到的内容纪录下来,其内容比较多,有单纯音程、和弦的听记、调式内音程、和弦的听记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好各个环节进行的顺序和它们之间的衔接。在听记结束后给标准答案时我总是让学生将他们写错的答案说出来,然后反复弹正确的和错误的部分让学生进行比较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音高概念。

构唱、听辨和听记是和声听觉训练的一个整体,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尤其是训练的进度和短期、长期目标一定要保持一致。另外,在听觉训练的过程中,应避免长时间反复、大量地做单一的某种练习,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和乏味感,训练的方式、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永远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才能真正达到训练的目的。

因材施教

我们的学生进校时程度是不一致的,有的学生从小学习钢琴等有固定音高的乐器绝对音高听觉能力较强;而有的学生进校前从没有接触过钢琴等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就只具备相对音高的听觉能力;还有个别学生各方面都比较差的,对于这三种学生应给与不同的要求。

对于绝对音高听觉能力较强的学生应该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重点培养他们具有音响的色彩感,以增强他们对音程及和弦的性质具有敏锐的反应力,此外还要加强对他们进行音乐记忆力和调式及和声功能的听辨、分析能力的培养。对于绝对音高听觉能力较差,而相对音高的听觉能力较好的学生除了让他们尽快掌握音程及和弦的听辨、分析能力外,还要指导他们学会运用参考音听辨固定音高的能力。对于个别各方面都比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用一点时间为他们做一些模唱和比较练习,使他们逐步对音程、和弦的结构、音高及音响效果产生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构音训练的方法篇5

视唱练耳课作为一门音乐理论的基础学科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它通过对听、写、唱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对音准、节奏具备敏锐的音乐听觉和对音乐中各个要素的记忆能力,从而熟练掌握读谱的技能和丰富的音乐语汇,为学生进一步的专业音乐学习和实践创造必要的条件。因此,须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运用科学的方法并加之巧妙的艺术手段,使学生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视唱练耳课堂训练包括听觉训练、节奏训练和视唱训练。 笔者从听觉训练这一角度详细阐述包括单音、音程、和弦、和弦连接,以及单声部旋律听记等项目的训练方法。希望能给艺术类院校的同行们提供可以参考的教学方法。

一、关于听觉训练的有效方法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听觉训练是整个视唱练耳课的重中之重, 因为即便是具备了一定音乐听觉的人,如果不进行相当时间的科学系统训练,真正掌握听的技术与艺术还将是一团雾水。教会学生懂得怎样听,掌握听的有效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音乐艺术是靠听觉来感知的,声音却是没有形状、没有实体、在时间运动过程中流动的一种表象。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以运动的形式为主要特征,在时间运动过程中实现,因此美学家叔本华称:“音乐是活的时间。”音乐随着时间的延续,同时也随着时间运动瞬间消逝,又由于听觉训练中使用的钢琴这种乐器本身的特点,要抓住转瞬即逝的旋律或节奏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加强听觉有效训练与音乐记忆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培养内心听觉和大脑记忆速度以及手指迅速在纸上反映的能力是听觉训练的重要环节。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平时大量视唱的练习,对听觉训练中的每个小课题,都应该相应地以唱为根本进行练习。其中内心的默唱练习更显重要,那就是内心应有声音存在,即平时所说的内心听觉的培养。在平时视唱训练教学中, 要求学生用心不用口,这种不发声而用心唱的形式就是默唱,默唱是培养学生音准及音高记忆的有效手段。默唱练习可以从一些简单的音程、和弦开始到一句完整的旋律,用眼睛看的同时在心里按照谱面要求的节奏速度进行默唱。开始时教师可以给主音和主和弦予以提示,默唱到一个乐句结束应用钢琴进行校对,到后期训练时则要求学生在心里唱完全部,最后教师给出结束音进行校对;若是旋律较长,还可以在默唱结束时把整个旋律弹一遍,让学生在心里把每个音进行对照。这样练习的好处是同学之间可以不受各自声音的干扰。 默唱便于自我检查,及时发现视唱中的难点或错误,默唱是经过思考,有理解的视唱。通过默唱能使学生具备想象旋律和预知音高的能力,也能起到熟悉乐谱和增强视谱能力的作用。

当默唱练习基本稳定时就要解决记忆问题。 人的记忆力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有些人对记忆人名、数字、词语等有突出的能力,有人擅长记忆形态、容貌、地貌等特征。而有些人对记忆抽象概念和逻辑规则特别敏感。 经过专业化的训练,一个本来不具备快速音乐记忆能力的人也会获得明显的长进。人的耳朵是自己最好的老师,耳朵的倾听是听觉训练中至关重要的中介环节,音乐通过声音而实现的全部实际效果只有通过耳朵的倾听来鉴别和分析。要分辨准确无误的音高、丝毫不差的时值、清晰平衡的声部,以及重音、特殊节奏等都需要一双灵敏的耳朵。

记忆的种类很多,它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听觉记忆的训练主要是训练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较小,保持时间短,要靠重复来完成。匈牙利著名音乐学家萨波奇·本采曾说过:“重复是延长和保存旋律思维生命的自然方法,对原始社会或高度发达的文化同样适用。”记忆训练时每次听记的音乐片断不要太长,重复的遍数也要从多遍逐渐减少。记忆训练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平时注意尽量储存音响的大量信息,为了扩大音乐听觉的信息储备量,要求课下多下工夫汲取各类音乐艺术的养料,浏览各个时期、各种体裁、各种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随着增加听觉储备量的不断扩大,当学生听到熟悉的风格和体裁时,就能从他的听觉信息库中提取相应的信息,这样听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

当学生在听觉与记忆两方面都有了一定基础时,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训练记谱速度的问题。为了达到得心应手的目标,平时布置一些抄写著名视唱旋律、音乐作品片段的作业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记得京剧艺术家荀慧生先生对艺术规律总结了四个字:“会、好、精、绝”,视唱练耳的训练随着难度的不断加深当然也离不开这四个字的规律。

二、听觉训练的主要内容及训练步骤

本文涉及的听觉训练主要包括单音与音组的听写、音程、和弦与和弦连接,调式调性的听写,单声部旋律听记。

在听觉训练过程中,要保持注意力集中,不能有丝毫的走神。要求学生在练唱过程中做到五个到位:一要听到(听钢琴的声音,听自己的声音);二要想到(如是二度还是四度);三要知道(如性质是大的还是小的);四要唱到(唱到真正的音高位置,不能少一点或多一点); 五要做到(再次思考判断分析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当然要做到这五个到位,还要有娴熟的基本乐理的基础。练习听记应重视质量和效果,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经过“千锤百炼”。

1.单音与音组的听写训练

单音训练是听觉训练各个项目中最基础的一项训练。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较短时间里对每个个体单音的具体音高位置不仅在听觉上产生一定的认识,而且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反映,即让每个音在听者心中产生共鸣。怎样做到这一点呢?关键是唱。教师在钢琴上弹奏从C自然大调的七个基本音级开始逐步扩展到带变化音的各个大小调,学生可以用“啦啦”来模唱,可以不必唱出音名来。模唱每个音速度的快慢由教师掌握,练习采用由慢到快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反映速度。学生可跟随教师进行练习,也可以课后自行完成练习。通过用“啦啦”模唱单音后,再尝试唱出音名进行练习,这个练习开始是一个标准音带一个要唱的音,就是平时所说的“一带一”,然后可进行“一带二”“一带三”“一带四”等逐渐增加单音数量的方法,这种方式能提高对单音的快速记忆能力。通过这种练习就可以引入音组的练习,音组练习由四音开始直至八音。在这种唱音名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唱错音的现象,教师应给予立即的纠正。这种练习方式对没有进行过系统训练的各个专业学生是非常有效的。

2.音程、和弦以及和弦连接的训练

音程训练分为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练习。训练开始阶段,以旋律音程开始,先要重点练习旋律音程的模唱与构唱。在练习首调唱名法的班里,一般以性质为主导,要求学生先掌握性质的特点,练习所有的音程在不同的音区位置上的各种对比,比如大二度与小二度、大三度与小三度音响色彩上的对比,二度与七度、三度与六度距离上的对比,以及让学生感受在构唱、模唱过程中嗓子的疲劳程度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二度是最为关键的音程,只有熟练掌握二度后才可以真正深入了解其他音程,教师不妨在二度上多下些工夫。

和弦训练采用先听性质再听音的方法,以分解和弦开始,然后加入纵向和弦。三和弦听辨训练中因为有前期的音程作为基础比较容易掌握,但进到七和弦听辨训练的时候,学生往往还没有听就已经有了畏难情绪,因为许多学生入学前接触钢琴少,甚至没有接触过钢琴,学习七和弦听辨时,这些学生由于基础较弱明显感到吃力。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设法使学生克服自身心理因素,发自内心地接受这项训练,这个阶段对学生心理上的引导是上好这段课程的重要一环,如果学生情绪抵触就无法展开正常教学。进行多次反复的练习是使学生接受七和弦的前提。训练中的七和弦原转位一共大约有二十个和弦,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都会请男生组和女生组(每组四人分唱四个声部 )为全班同学做示范表演,反复唱出和弦的四个音,通过感性认识让学生先认识这五大类七和弦(包括大小七、小小七、减小七、减减七、大大七及它们的转位共二十个),每一个的“模样”。学生乐于接受这种方式,由于几个同学一同练习,他们的心理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感到七和弦并不是难以掌握。但要每个同学都得到练习,课堂时间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布置课下练习的作业,同学们在一起不仅练习了各个声部也增加了彼此协调的团队精神,教学效果也非常明显。

在训练和弦连接时,如属七和弦与减七和弦的解决,一般先让学生从乐理分析上入手。要想听属七和弦与减七和弦及其转位的解决,关键是先掌握各个不同的大小调中的解决;有了这个基础,再让学生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进行听辨。如听写属七和弦转位解决时,若听到解决后的和弦是分解的纵向和弦可以判断为前面是属三四和弦,听到一个六和弦可推断前面为属二和弦,听到一个原位的三和弦可以推断前面为一个属五六和弦等等。实践表明,经过这种反复的训练,学生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此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信心。

3.调式调性的训练

调式调性在听觉训练中占重要的地位,调式调性分大小调的听辨、五声性五声调式与七声调式的听辨,其中五声性五声调式的听辨一直作为课堂训练的重点。在听辨初期,可以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同宫系统各调与同主音五声调式的构成,待熟练后,再让学生练习听调式结构特点。

五声调式由宫、商、角、徵、羽五个音构成五声音阶。五声音阶中,除了特有的“羽”“宫”之间与“角”“徵”之间的小三度,其余相邻各音之间为大二度。音阶中的每个音都可以成为一个调式的主音,构成同宫系统的五个调式。按照音程的关系,五声音阶由两个相同或不同的“三音组”构成。三音组共有三类,它们是: 宫角三音组(宫商角)、商徵三音组(商角徵与徵羽宫)、角羽三音组(角徵羽与羽宫商),见下面结构:

宫调式的结构为(2+2)+(2+3 )即(大二度+ 大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商调式的结构为(2+3)+(3+2)即(大二度+小三度)+(小三度+大二度);角调式的结构为(3+2)+(2+2)即(小三度+ 大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徵调式的结构为(2+3)+(2+3)即(大二度+ 小三度)+(大二度+小三度);羽调式的结构为(3+2)+(3+2)即(小三度+大二度)+(小三度+大二度)。

听辨五声调式结构过程中,只要分辨出是哪种结构组合,就可以确定为哪种调式了。对于该结构听辨的方法,还可以将其进一步细化,如宫调式由于结构特殊故只有一种可能,当听到(2+2)开始时,就直接判断为宫调式;角调式和羽调式都是(3+2)起,要细听后面区别;商调式和徵调式都是(2+3)开始,确定是商徵类还是角羽类再听调式后面的结构区别,就能达到基本正确了。此外,还可以练习听色彩,如宫调式与徵调式是大调的色彩,商调式、羽调式与角调式是小调色彩。

听辨训练初期,可以练习三升三降之内的五声调式听辨,经过两周左右的练习后即可在四升四降乃至五升五降等多调号中进行训练了。练习时首先从结构上确认是哪种调式, 其次要依据给出的标准音确定开始的起音或最后的落音,以辨别主音的音高位置从而确定调式主音,最后运用所学调式知识进行书写。 有五声性五声调式听辨作为基础,到后面学习的五声性七声调式听觉训练就会比较顺利地得以进行了。

4.单声部旋律听记的训练

旋律听记在整个听觉训练中是一项综合的训练,对于各个专业的学生来说,旋律听记训练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无疑都是极为重要的。旋律听记分单声部旋律听记与二声部旋律听记,单声部旋律又分简单调式调性的旋律、变化音旋律、转调的旋律等 。

教师进行单声部旋律听记训练时,在每次课堂练习中不要拘泥于一两条内容,笔者通常选择有各种风格或节奏特点的五六条旋律,第一遍训练可以让学生先听旋律全貌,确定调号和拍号并找到相关重点节奏,或说出是哪种类型的乐段结构,如是否是基础结构的中小型乐段或衍生结构的复杂乐段等。当然在听记的初期也不妨先请一位学生尽量完整地唱出旋律,其间可以请其他学生进行补充,这要求每个学生都非常用心,从而锻炼了学生的记忆能力。教师应该在听辨之前强调,第一遍必须确定调式调性,目的是因为部分运用首调唱名法记谱的学生必须先确定好调号和起落音,这样在他们首调听辨过程中才能顺利进行,因此第一遍对于首调同学更显重要。

除了教师要提示学生在第一遍就注意标准音与起落音的关系外,从第二遍起,教师要对每一遍有明确的要求,对这段旋律在音区,力度、节奏、风格、调式调性、曲式结构特征等方面要提出相应的问题。如第二遍必须明确几个特殊节奏型的记法;第三遍重点是乐段结构的前半部分和整个旋律的最后一小节;第四遍确定曲式结构是否有相似处,即平行乐句或引申发展;第五遍完整检查核对等。教师对学生每一遍的听写都有明确的目的任务作为指导原则,使他们在听记过程中能抓住重点,层层攻破。

听记旋律时要强调记谱必须在教师每遍弹奏的间隙进行,不要养成边听边记的习惯, 一定仔细倾听牢记然后再写下来。用脑子记的过程是一个分析的过程,要听出分句在哪,两个分句之间的联系,因为教师在练习听记之前已给学生提示了这个旋律的一些曲式句法与节奏特征的问题,使学生在听记之前做到心中有数。听记的单旋律曲目很多,针对不同学生特点,笔者尽量以民族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的各种唱腔旋律为基础,再加入一些自己编写的单声部旋律。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听觉水平,在课堂中除了练习单旋律听记外,还可以练习带钢琴伴奏的乐曲单声部旋律的听记 ,要求学生听出拍子与调式,并跟随教师的弹奏进行拍击练习,达到一边击拍一边唱出单声部直至默写出旋律来。

音乐以声音铸造了特殊的音乐语言,音乐所表达的意境是其他艺术所不及的,在音乐训练中,我们要把科学方法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培养全方位立体型合格人才。 音乐基础课中听觉训练的重要意义,已经为国内外各种教学体系所认同。以听觉训练为主线,贯穿在视唱练耳各个教学的环节中,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视唱练耳课堂训练包括很多项目,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它的知识涵盖面很广,要详细探讨还需要较多篇幅,在本文中只探讨了听觉训练中的几个问题,而对多声部旋律听觉训练以及四部和声听觉训练等问题还将专门进行深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叶弈乾主编.心理学.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4年.

[2]徐民奇,周小静编著.音乐审美与西方音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3](匈)萨波奇·本采著,司徒幼文译.旋律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

[4]张前,王次炤著.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

构音训练的方法篇6

【关键词】前庭训练;精神发育迟缓型;构音障碍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14-02

查阅资料发现,70%以上的脑性瘫痪儿童都存在言语障碍的情况[1],而在临床研究中最常见的脑性瘫痪语言障碍表现就是构音障碍。临床常规语言治疗以应用多年,在疗效上来看效果较差,且需要很长时间的治疗。在本院康复中心2012年5月-2013年7月间收治脑瘫合并构音障碍患儿50例,为探讨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案,笔者对治疗组患儿给予前庭训练结合常规语言训练的治疗方案,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脑瘫合并构音障碍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合并构音障碍的50例脑瘫儿童诊断标准按照2 0 0 6 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制定的标准及分型[ 2] 。按照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构音障碍评定标准对50例患儿进行言语评定,评定结果,50例患儿语言障碍并伴有构音障碍[ 3] 。其中男性患儿30例,女性患儿20例,年龄区间2岁-7.5岁, 平均年龄(4.1±0.4岁)。将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 例,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及智力测定上均无明显差异( P > 0. 05) ,不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 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语言治疗,包括呼吸训练,教会患儿进行屏气然后深呼吸,努力往外吹气,并训练患儿加强口鼻分离呼吸; 下颌、唇、舌的运动训练,教给患儿做舌操,在被动运动的同时让患儿主动活动来改善舌部运动功能,同时配合下颌运动练习、喉音训练及发音练习;口腔按摩,每天给患儿做10分钟的口腔按摩,刺激口腔肌肉; 交流训练,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让患儿与周围的人或环境进行交流。

1.2.1治疗组的治疗 在对治疗组进行与对照组同样的治疗同时,加上前庭训练,按照下述方案进行前庭训练。将患儿固定在秋千上,每次10分钟秋千训练;滚筒训练,让患儿在滚筒内进行滚动练习,每次10分钟;旋转练习,制作一个简易的转椅,将患儿固定在转椅上进行转动练习。在治疗前对患儿的前庭障碍情况进行评定,然后按照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每周治疗6天,每天3次训练,8周为一个疗程。注意,如果在治疗中发现患儿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等神经症状,应立刻停止治疗,等症状缓解后再进行治疗。

1.2.2治疗注意事项 治疗前应提前与家长做好沟通,告知家长此项训练的意义,让家长配合治疗,训练中注意对患儿的保护,尤其是颈部,确保患儿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治疗。

1.2.3 评价方法 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均进行构音障碍评定。评定标准,正常: 构音器官正常,患儿不存在构音异常情况; 显效: 构音器官改善较为明显,50%以上的构音异常得到纠正; 有效:构音器官仅有小幅度改善 构音异常纠正不超过50%; 无效: 患者的构音器官及言语障碍无明显改善[ 4] 。

1.2.4统计学处理 将实验数据输入SPSS 13. 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进行比较,并进行样本检验。

2 结果

通过8周的治疗,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0.5%,高于对照组为7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上差异明显( P < 0. 05) 。见表1

3 讨论

脑瘫是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够成熟或发育中出现的非进展性损害导致的运动和姿势异常综合征。运动型构音障碍是常见的脑瘫并发症,是由于其合并语言障碍,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的病变而引起与语言有关的肌肉运动不受控制或麻痹。资料显示四肢瘫痉挛型脑瘫患儿具有比其他型患儿更高的语言障碍表现,因患儿的肌张力较高,控制语言的肌肉常表现出痉挛或麻痹,而构成构音困难,无法发声;手足徐动型患头颈部运动不受控制,这就与发音所需运动产生矛盾,不能准确的运动而发声,尤其是舌尖上提的发音。从构音障碍产生的原因来分析,若能够降低患儿肌张力,帮助患儿控制头颈部随意运动,保持正常姿势,处理好发音器官发音运动,就可以改善患儿的构音障碍。人的前庭系统在维持头部稳定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通过对患儿采取前庭训练,帮助患儿提高其平衡功能,并且尽可能的提高前庭功能, 使脑瘫患儿异常的头颈、躯干姿势得到改正,,降低患儿的肌张力,尤其是有发音有关的肌张力,解除肌痉挛,提高患儿的视觉障碍等,使患儿的发音器官与发音协调一致,改善其言语情况, 从而提高发音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树春. 小儿脑性瘫痪[ M] . 郑州: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147

[2] 林庆. 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纪要[ J] . 中华儿科杂志, 1989,27( 3) : 162- 163

[3] 林庆, 李松. 小儿脑性瘫痪[ M] .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332- 335

构音训练的方法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8例均为2013年4月~2015年1月收治住院患者,经头颅CT与MRI检查确诊,所选患者意识清楚,无失聪,发病前无言语障碍。患者男22例,女16例,年龄43~79岁,平均65岁。按语言障碍分类诊断为失语21例,发音困难17例。

1.2方法

1.2.1言语障碍的评估标准 0度:不能用言语进行实际的思想交流或言语不能使人理解;I度:能说极少量词语及短语;II度:能说单词或短语,对日常用语可理解,表达中存在语法上错误;III度:对日常熟悉的事物或经历能较快地领悟或表达,对不熟悉的事物或经历则表达困难;IV度:多数情况下无言语障碍,但有时理解障碍,言语欠流畅;V度,言语障碍极轻,不易被他人察觉,仅患者自己有所体会。根据评估标准,其中0度6例,I度有15例,II度有12例,III度有5例。

1.2.2疗效标准 疗效评定以达到V度或与治疗前比提高3度为显效;比治疗前提高1~2度为有效;与治疗前比较无变化为无效。

1.2.3康复护理方法

1.2.3.1进行有效的康复心理疏导 由于患者的言语障碍以及所伴的行动障碍,导致患者易产生急躁、抑郁、焦虑、悲观、消极等心理状态。进行康复护理首先要有效进行心理疏导:①耐心倾听患者的表达,使其产生信心以及对护理人员的信任;②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和细微动作,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③善于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解释或指导,使患者主动性增强,配合治疗康复;④列举语言恢复良好的患者案例,增强语言训练的决心。

1.2.3.2选择合适的康复时间和环境 语言康复护理5次/w,30min/次,选择有隔音、光亮好的单间为专门的语言训练室。室内配备镜子、生字卡片、彩色图片、电脑等设备。

1.2.3.3制定合理的语言康复训练计划 与家属沟通后,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并保证认真实施。

首先进行改善构音的训练:构音涉及呼吸、喉、腭和腭咽区、舌体、舌尖、唇、下颌等器官,与这些器官的运动有关的肌肉的肌张力、肌力和运动协调的异常是脑卒中患者出现构音障碍的病因。构音器官评定所发现的异常部位及特点便是构音训练的重点部位,如弛缓型构音障碍与肌肉无力、肌张力低有关,首先是增强肌张力;痉挛型构音障碍与肌张力过高有关,首先是放松练习;运动失调型构音障碍,以建立使言语尽量清晰的最佳言语速度为主。一般来说均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主要采用示教-模仿法进行:伸舌-缩舌练习:舌体在口腔内运动,分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进行伸缩,先慢后快,反复训练,增加舌体的灵活度;顶舌练习:舌尖交替顶上下前牙内侧,增加舌尖的力度;弹舌练习:用舌尖顶硬腭前部,发出"得得"的声音,以增强舌尖肌肉强度。唇运动训练:鼓励患者反复练习鼓腮、抿嘴、吹蜡烛、吹纸片等运动。颊肌、喉部内收肌运动:嘱患者张口后闭上,鼓腮后轻轻呼出,也可将患者手洗净后,作吮指动作。颌关节功能锻炼:鼓励患者放松颌关节,做张口动作,牙关紧闭时,可按摩颌关节,做被动下颌活动,力度要适中。软腭抬高:用力叹气促进软腭抬高,发"a"音,发音后休息3~5s/次,重复发爆破音与开元音"Pa,da"。

其次进行言语表达训练,发音器官运动训练1w左右后,进行口型发音训练:先教韵母、后教声母,先学喉音如"喝、哈、咳",后学唇音,反复训练逐渐过渡到发单音节、单词、词汇、短语;然后进行手势训练;词语表达训练;语句表达训练等。

再次进行语音清晰度的训练请患者家属用手机将生活中常用词组、句子录制下来,患者可以通过手机进行跟读,进行听说练习,改善发音。还可通过手机录下患者异常的发音,然后再播放训练师正确的发音,指导患者跟随正确的语音进行练习。

1.2.3.4冰刺激方法如下:将纱布缠绕小木棒,沾水后冰冻2h,形成冰棒后用它刺激与发音有关的器官的黏膜和肌肉,使相应肌肉收缩,并用冰棒作为目的物,训练与发音有关器官的各个方向运动,提高其灵活度。这些运动包括唇运动,舌运动,软腭抬高等。20min/d,1次/d。

2 结果

38例患者中,17例II度以上患者经过6w时间练习,把握一般的词组、短句即能接受跟读的练习,属于显效。15例I度患者恢复到III度,明显好转,6例语言能力提高1度,总有效率达到100%。

3 讨论

脑卒中后的言语障碍不但影响患者的交流和生活质量,而且不利于其他障碍的康复,易引起患者的情绪障碍。故积极进行康复治疗是必要的。言语障碍康复护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患者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包括提高听理解、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手势表达以及语言书写能力),最终目的是恢复患者的言语交际能力。首先,语言康复的时机十分重要,一般认为正规的语言训练应在急性期过后,患者身体及精神状态稳定,至少能耐受集中训练30min以上时开始。另外,失语症恢复随着时间的推移呈负性加速,恢复最明显的时期为病后头3~6个月,某些患者在更长时间内仍继续有改善。因此,尽管早期语言训练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但发病2~3年的患者也不可轻易放弃治疗。也有的患者在发病数年后仍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2]。

同时,家属与患者解除最为密切,培训家属及陪护人员,发挥家属在语言训练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将训练方法、时间、注意事项要告知家属,取得家属的支持与配合。并为以后患者出院后长期的语言康复打好基础。

训练后的38例患者,在语言障碍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脑卒中患者神智清醒后,发现有言语障碍后尽早开展语言训练,可加快代偿活动,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其他方面的康复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给患者安排舒适、安静的环境,训练前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增强患者及家属的信心。训练中,需根据患者言语障碍的程度,采取改善构音的训练,进行言语表达训练,配合语言清晰度的训练,同时加用冰刺激的疗法,示范动作正确,耐心指导患者的口型和每个发音动作,采用冰刺激加针灸综合疗法,能有效提高舌体的灵活度,软腭和咽部的敏感度,能够尽早调动机体潜能,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有效地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胜利,肖兰,田鸿,等.汉语标准失语检查法的编制与常模[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0,6(4):110-112,

构音训练的方法篇8

关键词: 视唱练耳教学 音程教学 音程听辨

视唱练耳课是音乐学习者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视唱练耳课的学习和掌握对学生学习专业课和提高音乐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视唱练耳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视唱和音乐听记。音乐听记在视唱练耳中直接担任着音乐听觉的任务,它是基础的基础,只有听得准,才能唱得准。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具有良好的听觉能力,是理解、接受音乐的前提。因此,提高音乐听觉的能力,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给学生做音程的听觉训练时,要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音程,特别是要让学生知道旋律音程、和声音程的区别。“在乐音体系中,两音之间的高低关系叫做音程。音程中高的音叫做‘冠音’;低的音叫做‘根音’。两个音先后发声,叫做旋律音程;两个音同时发声叫做和声音程”[1]。音程的听觉训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两个方面。其中,旋律音程的听觉训练是听旋律的基础,和声音程的听觉训练是听和弦的基础。可见音程的听辨在听觉训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认为视唱练耳课的音程教学中,要解决学生的音程听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训练。

一、旋律音程的构唱练习

给学生做旋律音程的构唱练习时,要求学生能准确把握每个音程的构唱音准。

首先,要讲解各旋律音程的特点,如:(1)旋律小二度、大二度音程是常用的音程,是构成旋律的基础,给人一种流畅、优美的感觉,其中大二度更优美,小二度的下方音则具有导音的性质,倾向性强。(2)旋律音程小三度、大三度既不同于二度的级进,又不同于四度、五度以上的大跳进,它形成独特的小跳进的效果,是音乐中常用的素材。(3)旋律音程纯四度上行形成坚定、有力的效果,含有终止解决的性质,常用于和声终止式低声部的进行。(4)旋律音程纯五度的进行形成了大跳,距离较远,上行时,使人感到是调的主音到属音。(5)旋律音程增四度、减五度富于动力,适于表达紧张而不安的情绪,这一音程是不稳定的,在旋律进行中,常伴有级进解决,其中大、小调第Ⅳ音级下行二度解决到第Ⅲ音级,第Ⅶ音级上行小二度解决到第Ⅰ音级。(6)旋律小六度、大六度音程形成大跳,大跳后常常反向进行,在旋律进行中,六度上行大跳如与鲜明节奏相结合,易于表现高昂、奋进、豪迈等情绪。(7)旋律音程小七度、大七度属于大跳,旋律小七度常下行解决,旋律大七度常上行解决。(8)旋律纯八度富有动力性、宽阔、大跳的特点,适于表现思念、回忆、忧伤、赞美的情绪。构唱时,下方音与上方音应保持平稳向前。(9)旋律纯一度,音高有稳定向前的感觉,构唱时两个音保持平稳向前,不能有向上或向下的倾向。

其次,以调准的钢琴作为训练工具,教师在琴上弹出一个旋律音程,教学生用模仿的方式轻声哼唱出来。练习时要让学生了解每一个音程的倾向性,如:(1)构唱小三度、小六度、小七度音程和减音程,上行构唱时应该有向下“缩小”的感觉,下行构唱时应该有向上“缩小”的感觉。(2)构唱大三度、大六度、大七度音程和增音程,上行构唱时应该有向上“扩张”的感觉,下行构唱时应该有向下“扩张”的感觉。(3)构唱纯音程要平稳,不能向上、也不能向下“扩张”或“缩小”。做这样的练习要注意结合适当的视唱谱,从结构简单、容易掌握的音程谱例开始,由浅入深,通过唱、听结合来增强学生的音高记忆。正确掌握好旋律音程的构唱练习,为听辨和声音程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音程的模唱练习

在给学生做音程模唱练习时,可用以下的方法加以练习。

1.旋律音程的模唱。

结合旋律音程的构唱练习中的方法,教师在钢琴上弹出一个旋律音程,要求学生模唱出这个音程的音高来。在教学中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开始练习,如:C自然大调、a自然小调,在钢琴上弹出来,让学生边听边唱,先用“啊”来哼唱,要求学生把听到的音高和他们唱出来的音高对比,不断地修正,把音高唱准,然后唱出唱名,要求学生唱唱名时,也要把音高唱准。

2.和声音程的模唱。

(1)找根音,教师在钢琴上弹出一个和声音程,要求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根音上,找到根音,先用“啊”唱出来,以标准音作为参考,唱出唱名。(2)找冠音,和找根音的方法一样,在钢琴上弹出和声音程,要求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冠音上,用“啊”唱出来,以标准音作为参考,唱出唱名。(3)在钢琴上弹出和声音程,要求学生把根音和冠音用“啊”分别唱出来,以标准音作为参考,唱出唱名。

3.根音、冠音的区别。

冠音的音响相对根音,要亮一些,冠音的延音比根音短,根音的延音要比冠音长一些。在训练中可以先要求学生找到冠音的音高,再随着延音找根音的音高。

学生掌握了C自然大调、a自然小调的音程后,适当地加入变化音的训练。在课堂上,教师要提醒学生避免不思考、不听辨、不对比、不修正的随意模唱,否则就会起到不好的效果。

三、单个和声音程的听辨练习

和声音程的听觉训练就是用听觉来分析和判断音程,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和声色彩、性质以获得系统的音乐听觉。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每一个音程的音响特点和色彩,如:(1)和声小二度、大二度均为不协和音程。其中大二度稍平和,小二度更为尖锐、刺耳。(2)和声音程小三度、大三度音响协和、丰满。大三度色彩明亮、刚毅,决定了大调式的特性;小三度色彩暗淡、柔和,决定了小调式的特性,是多声部音乐的常用音程。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等和弦的构成,也是以三度音程的叠置为基本原则的,因此掌握好三度音程是十分重要的。(3)和声音程纯四度音响协和而空洞,多声部的民族音乐作品中常见到平行的纯四度。(4)和声音程纯五度比纯四度更显得空洞而柔和,有时会出现把纯八度听成纯五度的情况。纯五度与纯四度是互为转位的关系。(5)和声音程纯一度与纯八度是音程中音响最融合、最协和的两个音程。纯一度与纯八度是互为转位的关系。(6)和声音程小六度、大六度与小三度、大三度音程具有相似的协和、丰满效果。和声大六度色彩明亮、和声小六度色彩柔和。小六度、大六度与大三度、小三度是互为转位的关系。(7)和声音程增四度、减五度在传统音乐中多用于歌剧、艺术歌曲和变奏曲、奏鸣曲等器乐曲中,以表达期待、不安、悲怆等情绪,常包含在减三和弦或七和弦之内。其音响效果不协和、不稳定、倾向性强。在调内增四度反向扩张解决至大六度或小六度,减五度向内收缩解决至大三度或小三度。增四度与减五度是互为转位的关系。(8)和声音程小七度、大七度是不协和音程,其中大七度的音响尤为尖锐、刺耳,其紧张度和倾向性也更为强烈。小七度、大七度与大二度、小二度是互为转位的关系。

其次,做和声音程练习时,还可用以下三种方法练习:(1)用前面提到的音程的模唱练习中的2、3方法来加以练习。先从近音程开始训练,然后慢慢扩宽,直至过渡到远音程。(2)根据音程的协和差异和转位关系来进行听辨,如:①纯一度与纯八度、纯四度与纯五度是互为转位的音程,属于完全协和音程;②小三度与大六度、大三度与小六度是互为转位的音程,属于不完全协和音程;③小二度与大七度、大二度与小七度、增与减、倍增与倍减音程是互为转位的音程,属于不协和音程。(3)根据音程的音高距离差异来进行听辨,如:纯一度、小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大三度、纯四度音程属于近距离音程;增四度、减五度音程属于中间距离音程;纯五度、小六度、大六度、小七度、大七度、纯八度,复音程属于远距离音程。

四、调内和声音程连接的听辨练习

调内和声音程连接的听辨练习旨在训练学生对音程的综合掌握与快速辨别能力,为掌握调式、调性、二声部、多声部、和弦连接等打基础。学生一定要从理论上熟悉在调式中构成不协和音程的音级,以及不协和音程到协和音程的解决规律与要求,才能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如:在调内增四度反向扩张解决至大六度或小六度;减五度向内收缩解决至大三度或小三度。

教师教学中可采取以下的方法练习:(1)培养学生听辨主音和主和弦音的能力,确定和声音程连接的调式调性。(2)分步骤来听出和声音程的两个声部:①为低音声部填写高音声部;②为高音声部填写低音声部;③分声部听出和声音程连接的两个声部来,先听低声部,再听高声部;④同时听出和声音程连接的两个声部来。(3)用前面提到的单个和声音程的听辨练习中的方法来听辨和声音程的性质。

听辨调外和声音程连接时,要以调内为基础,用同样的方法来听辨。调外和声音程连接比较复杂,学生要熟练掌握音程及稳定的调式调性感觉,在多种色彩、调性干扰的情况下正确辨别音程。

除做好以上练习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欣赏、分析音乐作品和声的能力,以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获得更多的和声感受。总之,音程的训练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不仅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而且要在课后按照教师的要求做更多的课后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和声音程的听辨能力。

参考文献:

[1]孙虹,许敬行.视唱练耳[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银思超.音程听觉训练的进程与方法[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89-91.

[3]徐艺.视唱练耳课的音准训练探析[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65-67.

上一篇: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范文 下一篇:建筑工程技术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