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孩子心理辅导范文

时间:2023-10-12 11:13:11

叛逆期孩子心理辅导

叛逆期孩子心理辅导篇1

[关键词] 灰色童谣 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春天不洗澡,处处蚊子咬。夜来巴掌声,不知死多少”、 “一年级的小偷,二年级的贼,三年级的帅哥没人陪,四年级的美女没人追,五年级的流氓一大堆,六年级的情书漫天飞”。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些被改编的歌谣便在校园中开始流传着,课间孩子们不断地传唱。这是为什么呢?研究表明,这是孩子叛逆心理的表现。叛逆心理是指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一般来说,人的一生会有两个逆反期:第一逆反期是在三四岁的时候,第二逆反期是在青春期前后(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这些存在叛逆心理的学生在家不听家长的话,在校不听老师的话,扰乱课堂纪律,不完成作业,乱丢垃圾,喜欢搞恶作剧或破坏公物等,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常会表现为不服从,告诉他不能这样做,他偏要那么做。那么,如何引导这些“叛逆”孩子,解开他们的心结,使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 尊重孩子,博取他们的信任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儿童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对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的露珠”一样。面对学生的“叛逆”,我们应该善于从学生的“叛逆”行为中发现他们的自尊自强,肯定他们的闪光点,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曾有这样一位学生:他情绪多变,对学习和生活忽冷忽热,甚至厌恶。他的行为随意,好像不受大脑的指挥,他的语言很丰富,但比较偏激。在这个孩子身上我坚持疏导教育,避免直接批评,不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而是小心翼翼地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在班上点名批评,而是在与他单独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地去改正。久而久之,他消除了逆反心理,与同学、老师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了缓解,同时学会了做事持之以恒的道理。

2 宽容孩子,赢得他们的友谊

宽容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教师宽容地对待学生,意味着他的心胸更加开阔、情操更加高尚、教育更加深刻。正如一次课上,一位学生给我写了一段“生平事迹”,为我“歌功颂德”,对于这种“叛逆” 的学生,教师应该怎么办?理智告诉我们,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因为“怒火会蒙蔽我们的双眼”,把心静下来,事情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于是我先控制自己激动的情绪,然后说:“写得不错嘛,有机会要推荐你参加作文比赛”,先用一句话缓和紧张的气氛,让课堂继续进行下去。下课后,我直接找到那个孩子谈心,说服他说出对自己的意见,看法,在指出他错误的同时,也要给他辩解的机会,找到事情的根源,打开他的心结。教师只有摒弃那高高在上的权威姿态,带着宽容和诚意,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沟通,师生间的心灵才能彼此敞开、彼此接纳,教育才能得到真诚的回报

3 感动孩子,打开他们的心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孩子的热爱与关怀,是一股巨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因此,我们要用自己的学识、人格、行为去感动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给予的爱,那孩子们回报我们的将是一颗真诚的心。一次课间,班上的一位学生与人打架后却还仰着头,挺着胸脯,怒视着我,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面对如此叛逆的学生,我火冒三丈,举起手掌,真想……就在动怒的瞬间,我发现他的手臂受了伤,鲜血正往外流着。这时,我高高举起的手停在了半空中,怜惜地看着他,说“你受伤了?”他愣住了,诧异地看着我。当我为他处理伤口时,他没有因为疼痛而吭声,咬紧牙关,努力控制自己。伤口包扎好后,他却哭了起来,“老师,我错了……”滚烫的泪水滴在我的手上。于是我擦干他的泪水,抚摸着他的脸,耐心地开导他。其实,孩子不是不爱听大道理,而是不爱听他们听不懂的大道理。经过我的循循诱导,眼前的他,脸上露出了久违而善意的微笑。

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通常忽视了学生青春期的心理需求和自身能力,学校、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只关注着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发展。严格的校规校纪、教师无休止的说教、唠叨,以及家长过多的干涉,都成为了孩子逆反、任性、怪癖、执拗和粗暴的罪魁祸首。在我们面对这样的孩子时,应当用正确、冷静、宽容的心去对待孩子,以平等、民主的方式和他们相处,给孩子一个走出青春期的时间和出口,依靠教师博大的胸怀领孩子“回家”,不要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走得太远,太累。

参考文献:

[1] 章本荣. 心灵的波涛——小学生个别心理辅导[M]. 上海: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2] 孙远刚, 王嵘. 中小学生心理咨询[M]. 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叛逆期孩子心理辅导篇2

我叫小雨,现在是一名学生,一名处于叛逆期的学生,叛逆父母,叛逆学校,叛逆所有给我铺好的路,一心想着解放天性,回归自然,说白了就是想没人管,无拘无束,潇潇洒洒。

一心想着所有管我的人都是限制我磨灭我,所以我就非常喜欢非主流。

就得有一次,去理发店剪头发,妈妈陪我一起去,我进门就说老板,把头发给我剪短,能多短多短,站在一旁的妈妈说,你是一个女孩头发剪那么短干嘛,像一个假小子一样,我心里听完之后很是恼火,我就是喜欢那种酷酷的,而且我不仅要剪还要染成黄色的,非主流的,现在一旁的妈妈,看我决绝的样子,眼神黯淡了下去,我才不会因为这而放弃我的想法,坚持到最后,我染成了黄发并且头发短短的像个男孩子,但是我不介意。到了学校面对同学们的背后指指点点,我虽然感觉不自在但是想着既然已经做了就不后悔,下课的时候辅导员喊我去办公室,对我说以前感觉你挺好的,现在头发怎么染成这样像一个社会青年一样没一点学生样,我听的满不在乎,他就说明天请家长,给你家长谈谈,我妈妈来了之后,她不知道和辅导员说了什么,我没有把头发染回来,而且辅导员也不再追究。

我从小就喜欢吃辣的,但是每次吃辣的身体就受不了,可是但是又喜欢吃辣,每次妈妈都是给我做一些微辣的过过口瘾,一次放学了,我们班里坐在最后面的一个混混,对我说请你去吃东西,我毫不在乎的答应了,出去吃火锅,我点了一份三鲜的,他说听说你最喜欢吃辣的怎么不行了,我一听心里怒火中烧,就说老板换份超级辣的,老板愣了一下,连忙说,行。我强忍着全部吃完,当时胃里想火烧的一样,又感觉真的好疼,但是我忍着。头上再冒汗,最后我回到了家里,躺在了床上,肚子疼的要命,妈妈下班回来,看到我脸色苍白,像疯了一样,抱起我就往医院冲,当时医院离我们家有一段距离,而且还下着雪,朦胧中我不知道妈妈摔了几次,只是隐约看到,她头上的汗珠,我住进了医院,昏迷了两天,听医生说,妈妈在我身边一直守着我,丝毫不敢懈怠,这几天都瘦了好几圈了,我听完之后好像觉得我错了,我一直在伤害我爱的人,和最爱我的人。

从那之后我变回了原来的我自己,变回了妈妈的乖乖女,爸爸的贴心小棉袄!

叛逆期孩子心理辅导篇3

这种逆反心理现象往往让家长和老师不解,处理起来颇感棘手。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精神萎靡等。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转化。所以,教师对学生这种逆反心理的危害不能不引起重视,要积极研究教育策略。

要处理这种现象,我们首先要分析其形成原因。学生的这种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形成这种心理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主观原因在于学生看问题片面和偏激。青少年在认知发展过程中,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看问题容易片面和偏激,喜欢钻牛角尖,固执己见,行为极端。这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他们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客观原因在于教师和家庭。教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法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老师对学生缺乏耐心,说教多于疏导,惩罚多于宽容,看缺点多而不注意挖掘闪光点,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在家庭方面,有的父母因忙于工作或精力有限而无暇顾他,造成孩子缺乏父母的关怀与疼爱,因此亲子关系疏远。

其实,大多数喜欢顶撞、不服从老师的孩子,其产生的原因无外乎下述三点:第一,孩子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较严重。第二,家庭因素,父母由于繁忙,无暇顾及孩子,和孩子之间缺少应有的沟通与交流。再有就是有些父母,由于工作压力等原因,脾气暴躁,使得孩子的反叛情绪更加严重;有些父母由于本身就有人格缺陷,所以孩子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下,必然会出现一定的人格及心理障碍。第三,是教师方面的因素。老师普遍喜欢学习好的孩子,一些素质较低下的老师,根本不正眼看待学习成绩较差或者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使得这些孩子有了被忽视的感觉,进而使得逆反心理不但不能解决,反而加重了。

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建议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应对措施:

1、经常、持久的心理辅导。对于青春期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同时,要教育学生逐步学会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本人的自我调节。要指导这类学生多一些阅读,开阔视野,把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3、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与帮助。可以要求学生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俗语写下并贴在家中的书桌上。教师和学生应相互换位思考,理解他们的心情,原谅他们的错误,学会运用“角色转换”和“心理移位”,从而减少逆反及不服从心理。

4、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家长要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

5、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努力去理解学生,正确对待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要尊重他的知识,可以向他请教他感兴趣的知识,当学生听到老师想跟他学习时,他会感到很兴奋与自豪,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就缩短了许多。这样,可以使得学生乐意与班主任亲近,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

6、作为家长和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的上进心,变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被人重视的喜悦。

7、宽容学生可能出现的“反复”。这类学生的进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家长和班主任不要“揪辫子”、“揭伤疤”,而要抓住他的“反复”进行耐心的启发教育,促使他继续进步。父母、老师的一再宽容,且宽容中有信任与等待,学生往往会深受感动,最后会彻底改掉不良恶习。

叛逆期孩子心理辅导篇4

关键词 叛逆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案情介绍

张冲(化名),男,14岁,初一学生。智力较好,但只有物理成绩较突出,其他成绩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2焦点问题

(1)如何管理有叛逆心理的学生,如何与其沟通。

(2)如何矫正学生的叛逆心理。

3案例分析

由于初中的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抵抗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对教师的教育乃至所有的言行都持否定的态度,使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对自己形成了“逆反心理”,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疏导。

张冲的叛逆行为是进入成长过渡期的一种表现,许多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3个:

(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张冲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常常不一致。

(2)学校方面。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老师以成败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同时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

(3)初中学生特殊的年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为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4采取的措施

个案处理:针对张冲的实际情况,笔者采取了以下处理方式: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指导他进行自我调节。在了解了原因后,笔者经常课间、课外活动时抽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跟张冲谈谈心,能知道他心里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盛气凌人地训斥他,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指导他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这样把张冲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2)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对待张冲,应避免直接批评,不与他发生正面冲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3)因势利导,扬长避短。笔者充分利用张冲在物理方面的优势,让他成立一个物理兴趣小组,让其担任组长,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并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4)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张冲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需要我们平时就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心理上的问题。

(5)与家长沟通与协调。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对张冲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达成一致意见,共同做好转化工作。同时指导家长如何做。(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5效果

通过一时间的努力,张冲的逆反心理已逐渐消除,和父母、老师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学习比以往更认真,上物理课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作业能按时交了,物理成绩也有所提高。

6结论

在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甚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做,将使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教育工作的成效,有时是取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传统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内容。

叛逆期孩子心理辅导篇5

关键词:农村初中 心理健康教育 途径 方法

目前,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孩子成人成才的首要因素。笔者所属地区为劳务输出大县,留守孩子多,出现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的可能性更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和呼唤更为强烈。因此,笔者根据多年来一线教师的经验,通过走访调查研究,现就农村初中如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予以探究。

一、社会途径

1.警示法。学校可邀请派出所、司法所等有关部门人员到校给学生做法制报告,有条件时也可到“少管所”去听现身说法,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获得知识、受到震撼。

2.熏染法。可邀请退伍老军人、社会成功人士到学校演讲,忆苦思甜,说成功路,行报国志,让学生受到熏染,懂得守纪明责、感恩回报,不再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3.监察法。可聘请各村热心教育的开明人士作学校“监察员”,对遍布在各村角落里的游戏厅、黑网吧进出学生严密监管,一经发现批评教育或通知家长、学校,齐抓共管。这样形成合力才不至于让学校的正面教育前功尽弃、毁于一旦。

4.实践法。现在学生大多娇生惯养,虽身在农村却未下过地,更未体验过劳动的苦乐。要求学生亲身参与家务农活,体会劳动的甘苦,认识到劳才有获、劳者才能生存、劳动是人的本分,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生活本领和生存能力。

二、家庭途径

1.家校互访法。老师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家访,电话通讯宜常联系;家长也要趁适当时机或定期到学校询问,与老师交流。此法意在加强家校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并结合老师适时解决。

2.交朋友法。班主任要主动和家长交朋友,家长要积极和学生交朋友,彼此都成了朋友,学生不会再怕老师告状、回家挨整,家长不会再忌讳老师居高临下、横加指责。这样一来,教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成为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心理健康教育会更有益。

3.倾心倾听法。面对学生时,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对待他们,要侧耳倾听,倾心相听,多包容。尤其是无关原则的问题,要随声附和。倾心倾听是与学生交朋友的第一步。

三、教师途径

1.心理诊断法。在教育实践中,班主任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想真正全面、深入地了解一个学生,仅凭经验和表面印象是远远不够的。对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诊断,是了解学生的一种有效手段。心理诊断是对学生的需要状况、学习条件或缺陷的科学描述或分类,从而搞清楚他们所出现问题的性质和原因,确定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2.心理辅导法。心理辅导活动就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专门活动。班主任可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和心理辅导活动结合在一起,也可以与班会或其他班级集体活动或团体活动结合在一起。有条件的话,更应该通过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进行。

3.心理咨询法。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的政治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咨询是从社会学、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医学的角度,以人为本探讨人的内心世界。通常采用交友、亲情、倾听、接纳、参与、鼓励、辅导、训练等方式,注重在自律的基础上强调人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完美,助人、自助、自强。

4.悄悄话信箱:有些学生内向,不敢咨询或主动找老师帮助,班主任就以这种暗中往来的方式帮助他们打开封闭的心房。班主任可以接受学生的悄悄话、便条、信笺,班主任更宜主动给学生写便条、便笺,嘘寒问暖。大爱无疆,能融化心灵的冰墙;大爱无痕,可润物细无声。

四、学生途径

1.自助法。班主任、语文教师可以日记、周记、月记形式定期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写信,既可以完成自我反省,也可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调整,当然也方便老师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着自己长大。

2.表演法。当班主任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某种不良的倾向时,可因势取材,编一个情景剧,让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完成角色互换,明辨是非,心理成长。这种方法为学生喜闻乐见。

3.互助法。我们都有这样一种经验,学生叛逆家长,叛逆老师,但他们不叛逆同龄人(朋友),他们之间往往心贴心,无话不谈。班主任要做好媒介,指导、组织学生互助,这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效的。

4.泄压法。实践表明,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来自于生活中的烦恼、压力。当我们现时现地运用的一切干预措施一时不能奏效,班主任还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排泄方法,如吼叫法、体育锻炼法、暂时放下法、自我倾诉法等。

叛逆期孩子心理辅导篇6

1要摸清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

现时的问题学生大致有这样的表现:自卑、自弃、叛逆、懒散,纪律差,成绩差。从我所收集的资料来看,多数现任教师都认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普遍存在任性、自私、个人主义严重、耐挫能力差、表现欲过强、叛逆性格明显、沉迷网络等时代缺点。但又都有这么一种心态:我并非一无是处。就转化问题学生而言,前者有教育转化的障碍,是转化的不利因素,后者是转化教育的契机,是转化的有利条件。正所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肯定他的“是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闪光点”。这“闪光点”一经发现,并让它有机会在学生中得以闪耀,那么问题学生的心理将受到震惊,将被关注而感到喜悦重树自信心。例如:我校七(6)班有一问题学生叫陈成伟,平时懒散叛逆,上学迟到缺课,不交作业,上课讲话,搞小动作,成绩差,纪律差,令班主任非常头痛。在一次校运会上,该同学掷铅球,破了全校保持十四年的纪录,我就抓住这一闪光点,与班主任一起耐心地对其做教育鼓励工作,为了让他的“闪光点”得以闪耀,班主任安排他做班的体育委员,结果,该同学逐步改正懒散、叛逆的心理,纪律、成绩向好的方向发展。

2要有因人而异的转化技巧

郭金辉同学是比较调皮的孩子,学习成绩也很差,有一个可怕的习惯,就是喜欢打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不是恶意的打人,而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因为他样子看出来比较凶,少说话,平时没人和他玩。他其实是好想和同学一起玩,每次他犯错误时我不讽刺挖苦也不打骂他,给他讲如何才可以交到真心朋友,让他加入班的篮球队和足球队,多些制造机会让他和同学一起相处.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同学的投诉没了,郭金辉变得开朗了,因体育成绩好成了班中的体育委员. 像郭金辉那样的问题学生还有很多很多,针对此情况,我特别注意对他们多加接触,多关心多与他们聊天,从情感上转化他们。和学生相处中我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爱好与内心世界。我尊重和关心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腔热忱地欢迎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

3用“爱心”构建师生关系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有“爱心”的师生关系是个案辅导成功的基础。没有爱心的教育是不完善的。就好象水塘里没有水的鱼。正所谓“教者父母心”,教师与学生互动角色交谈,将心比心,感动学生,让学生感到你是切切实实为他好,老师的正确建议和做法才容易被学生接纳,并转化为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即使不马上接受,也比较容易转化学生的不良行为。所以老师要时时刻刻用爱心构建师生关系,这样才会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良好的开始。问题学生与其他学生一样,既有他们的共性,又有各自的个性。对于性格粗鲁的学生,批评教育的口气不要过于强硬且不宜马上执行,否则势必导致双方顶撞而使双方都下不了台。在一次值日巡堂时遇到这样一个例子:一学生因上课违纪与任课教师发生语言顶撞,双方都下不了台,见此情景,我马上说“双方都先冷静下来,不要影响其他同学上课”。就“冷静”两个字给双方提供了下台的机会,该同学马上静下来,课后我与班主任及时耐心地教育了该学生。对于感情脆弱的学生批评技巧宜隐藏,需以慈母般的方式疏导。

4要选择最佳时机

教育效果具有时机性,而这种时机有时会稍纵即逝。个案辅导的时机是大有讲究的,这种时机往往从学生的行为举止,神态情绪上反映出来,教师必须善于观察和把握时机。首先从学生个性考虑出发,如:一问题学生学习成绩差,但由于她家庭环境较好,穿着追求时尚,喜欢炫耀自己,经常违反学校有关仪容仪表的规定。班主任经常教育仍不改正,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操场上拾到50元人民币并上交学校,班主任得知此事后,抓住时机,表扬其拾金不昧精神,表扬其爱心,辅导她正确看待自己的“好环境”,正确看待自己的学生身份,经过多次辅导,该学生也不再违规穿着。

5要真诚、尊重、理解

有些老师习惯用严厉的口吻去训斥学生,这样不但使学生感到自卑和不愉快,而且容易产生对抗和逆反心理。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做学生的良师,做学生的益友,对学生要真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做法,宽容学生的过错。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何况是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呢?而对学生讽刺、挖苦、侮辱等都是辅导中最不恰当的行为,老师仅仅靠“严”是不能使学生成为心理健康发展,这就需要老师真诚、友善、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不要把自己的做法强加给学生,应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理话,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当你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时,你会发觉,你的教育,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效果也是比较好。

6要有应急智慧

老师对辅导做了充分的准备,也有了预见的措施,但是在辅导的过程中,情境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随时会发生意料不到的各种偶发事件,它需要老师正确而迅速地做好判断,并能妥善处理。例如,一位女生常常违反纪律,而她个性孤僻、冷漠,班主任经常辅导仍未改变。有一次,当班主任辅导时,问及家庭亲人方面,特别问到父亲这个问题时,这个女生突然狂躁到极点,激动到大哭大叫:“我没有父亲,他已经死了!!”老师以为她的父亲真的是死了,所以才这样激动,正想安慰她,她突然又冷笑着说“我爸妈离婚了,所以我说我父亲已经死了”暴露在老师面前的,并不单单是违反纪律的问题,还有“憎恨父亲的心理纠结”问题,原来是不良家庭影响下长大的学生,此时的老师必须改变策略,由违纪问题转到家庭问题的引导,以达到辅导的真正目的: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所以,遇上多变的情况时,老师观察力要准确、细致、敏锐,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行为,约束自己的动作、言语,抑制无益的激情,积极地采取任何适当的策略加以辅导学生,不要一成不变。

7要转变教育观点

有的老师对纪律差,成绩差的问题学生抱着“这生教死不变,没多大的前途”。对问题学生漠不关心。在新形势下,教师要改变教育观点,正所谓“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人才多元化,当今社会的发展要各色各样的人才共同努力,所以教师要树立人才多元化的教育教学观点,今天该学生纪律差一点,成绩差一点,但并不是将来就是“坏人”,相反,该同学今天纪律、成绩好,将来也不见得一定对社会贡献就大,只有转变教育观点,教师才能从心底里认同每个学生都能成材,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学生时代是个“顽皮、爱捣乱的学生”,成人后有杰出贡献的例子比比皆是。只有树立培养“合格的公民”这样的理念才能教育好、培养好每一个学生。

叛逆期孩子心理辅导篇7

我的作文主张:

写很重要,改比写重要,发表比改重要。

有的家长说:孩子还小,等到xxx时再说。

孩子小,可塑性才强,孩子大了,是你想说怎么样就能怎么样吗?有的孩子从六年级就开始叛逆,一直叛逆到高考结束,这些年你怎么过?说实话,孩子学习不好,整个家庭都跟着不好的,例子太多了。

有的家长说:我们家散养,让小孩多玩。

请问,小升初怎么办?中考怎么办?高考怎么办?大学想让孩子上什么层次的大学?孩子结婚之前,父母都得操心,操碎了心。是越来越操心好,还是越来越省心好?

我以前也特别赞成散养,直到我发现两点秘密:1、声称散养的家长,很多是自己懒,不愿意管;2、声称散养的家长,很多是孩子太气人,你根本就管不住。说这个肯定是要伤人的,但老说散养的家长不妨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有的家长说:孩子我自己带就行,我自己能教。

能教和会教是一回事吗?能教和教会是一回事吗?能教和教好是一回事吗?

有的家长说:辅导班太多了,我们报了这个、报了那个。

兴趣班和文化课孰轻孰重是很多家长拎不清的。今天钢琴,明天游泳,今天机器人,明天围棋,不一而足。

这些兴趣班,如果孩子愿意学,报,无可厚非。如果孩子不愿意学,或明显没有这方面天赋,那你折磨孩子干嘛呢?说句不恰当的比方,你用兴趣班折磨孩子,还不如用奥数呢,奥数起码还是升学的潜规则。

语文是小科吗?是副科吗?从来不是,以后也不会是啊!文化课不好,主科不好,孩子自信就会严重受打击。

有的家长说:以前给孩子辅导过作文,孩子还是不会写。

我说说我的作文主张:写很重要,改比写重要,发表比改重要。

大多数语文老师不会教写作文(不仅是培训老师,学校老师也一样),你有幸碰到个会教的,不一定会教修改;你碰到个既会教写,又会教改的,但ta不一定老是想着把孩子的作文发表出去。

写作文需要复杂的大脑活动,没有强大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很少有孩子会真正喜欢。发表让孩子有展示的机会,这回让孩子动力满满!

作文好有什么好处?

首先,得想想想作文不好有什么坏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都是考试的重头戏,作文又是语文的重头戏,而语文水平提高又是要靠积累的,现在孩子小,学科少,正是时候。等到孩子年级高了,科目多了,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其次,作文好有什么好处?咱们既要从短期想,也要从长期想。

短期来讲:作文好,语文肯定好。语文搞定两块,作文和古文,成绩差不了,小学主要是在作文。

长期来讲:作文可以提高孩子思维能力。作文是很耗脑力的,所以很能提升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强,你孩子的学习成绩会远超同龄人。

很多家长朋友告诉我,旁边的孩子没有不为作文发愁的。

问题就摆在这儿,可很多家长幻想这个问题自动消失。作文问题不会自动消失的,只会越来越严重!随着年级的增长,孩子会越来越怕作文,不信你问问旁边高年级的家长就知道了。

叛逆期孩子心理辅导篇8

论文摘要:家庭因素是影响个人成长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对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直接的作用。逆反心理作为青春期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来自家庭因素的影响。在青春期这个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青少年的社会化得到发展,亲子冲突日益激烈,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的影响得到体现。其中,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不得当的家庭教养方式、不良的家庭内部氛围,都会促进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消极影响的表现。

个人的心理发展在青春期阶段是自我觉醒、自我概念成长的初期[”。在这个时期,青少年会想要表现为一个成年的人,但是并未成熟的他们所能够表现的,自然而然的是对家长、老师等权威进行反抗。这在个体意识完全觉醒以后,的确无法理解,可是对于青春期这个特殊的阶段而言,产生逆反心理是他们用来应对自己成长需求的自我防御、自我保护的手段。它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

在青少年的人生发展过程中,家庭因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青春期,家庭对于子女的人格、情感和社会化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而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在家长与子女的矛盾冲突中表现突出。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解决冲突、解决逆反心理对青少年成长的不良影响问题,已成为许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关注的焦点。

1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1.1逆反心理的定义近几年来,逆反心理这个概念被广泛使用,大家都是按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角度来对它加以定义,在国内外各种心理学、教育学等文献中的“逆反心理”定义近十种。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行为说、情绪说、压力说、态度说和主体需要说。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逆反心理进行了定义,都有其合理性。《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基本上把它的本质属性揭示了出来:“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它在青少年学生当中表现尤为突出。”

换言之,逆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它是以怨恨、恐惧或不安全感等心理状态为特征所持的态度,因此常表现出一种较强的情绪性。它以反对改变已有状态为基调,是在他人宣传说服的过程中不肯接受说服而激化为相反态度的。

1.2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特点青少年历来都受到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及家长的特殊关注。从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是儿童生理上基本成熟,认识和情感有了飞速的发展,理想、信念、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自我意识的第二次觉醒期。其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

超限逆反,这是由于作用于主体的信息量过大或者信息内容长时间地机械重复而导致主体滋生的抗拒心理;信度逆反,是主体对信息传递者的可靠性发生怀疑而产生的逆反心理;禁果逆反,通俗地讲,就是越是禁止的东西越具有吸引力。青少年对未知的东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极易产生这种逆反心理;自主逆反,是指主体的自主地位得不到应有的承认而产生的一种逆反心理。

从上述表现中,我们得知,逆反心理与一个人的好奇心、探索心理有一定的关系,这是逆反心理积极的方面。它对于个人的独立性、社会性发展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并不是所有的逆反心理对于个体的成长都有害处。对于青少年而言,基于好奇心、独立性的逆反心理可以帮助青少年自我意识的成长,对个体的心理成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正是因为有反抗、有冲突,才会有内部驱力推动青少年的成熟发展。

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所倾向的减少逆反心理,并不是没有注意到逆反心理的好的方面,而是偏向在青春期这一阶段。很多青少年并没有清楚的自我意识.其思想和行为并不成熟.他们选择逆反心理和行为时。是幼稚而又无奈的。为了避免逆反心理对青少年人生发展可能造成的巨大损害.所以主张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加以调适,帮助他们健康地度过青春叛逆期。

2家庭因素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影响

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在任何年龄阶段都存在。尤其是由儿童期进入青少年期,虽然主要活动场所已从家庭转为学校,但生活环境和周围刺激的复杂化更从某种意义上凸显出家庭教育和环境的重要性[引。在青春期,子女的生理因素得到发展,在他们自我感觉上.认为自己已经是与父母一样独立的个体。这个时期,他们与家庭的关系更需要注意。家庭因素是个性形成和发展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它包括家庭结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内部氛围、父母的心理、文化素质等等。

2.1家庭结构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影响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人口的构成.在家庭人口构成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家庭的健全完整。众所周知.家庭成员不和睦、家庭结构不稳定甚至破裂离异.给子女的健康成长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父母不和会造成家庭结构的不稳定.容易促使子女不安全感的滋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子女对父母往往有一种怨恨的心理.对父母的教导和言语会产生想要反抗的情绪。他们往往敏感多疑、自卑偏执,焦虑水平偏高,并且选择防御性的逆反行为。反抗父母的权威.使自己摆脱父母离异给自己造成的恐惧和不安。这种充满负效应的逆反心理虽然帮助青少年的独立性得到发展.却会对其将来的个性和心理发展有消极的影响。

2.2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子女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s-。父母教养方式在子女的认知发展、性格形成、社会化、心理健康等多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鲍姆林特的研究揭示.子女的个性形成并非由父母某个行为决定的,而要受到父母整个行为模式的影响,她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三种[引。鲍姆林特将全美有关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保护、严格、拒绝、放纵四种教养类型。而中国一般将教养方式分为放纵、溺爱、专制、民主四种类型。

溺爱型的父母表现为对子女过于宠爱、过于关心.对子女的要求一味满足、百依百顺。子女产生以自我为中心.多表现为依赖、懒惰的性格和蛮不讲理的坏习惯。而且倾向于放任、溺爱的教育方式也是和攻击行为相联系的。溺爱使子女的行为得不到约束,有较为偏激的自我意识。他们不仅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受到外界刺激的应对措施也比较消极。这种教养方式使孩子的不良言行得到强化。

专制型的父母往往强迫子女按自己的意愿办事.而且时常用惩罚来强制执行。不允许子女有差错或失误.否则就打骂或其他惩罚,而父母单纯的压制性策略所造成的结果是子女的不信任感和产生攻击性行为。这种家庭教养方式会导致青少年长期缺乏安全感。心理处于紧张状态.而且为了发泄紧张的情绪.会学会粗鲁地对待他人,其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对父母的逆反,对父母的专制行为产生抵抗,甚至会出现殴打父母的行为。社会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有些青少年无法忍受父母的长期打骂。最终采取暴力的手段.结束父母的生命.从而达到自己的自由。

采取放任教养态度的父母也就是纵容型的父母.他们以不干涉原则为建立家庭关系的基础,父母对子女采取的态度是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这样的教养方式使子女感觉缺乏来自父母的关心.认为自己的存在无关紧要,青少年一旦对自我存在产生怀疑,就会自暴自弃。他们的心理会产生与社会脱离和抵抗。基本上不论是从自我意识到外在的刺激正确与否.他都会产生逆反的心理,选择逆反的行为。即使有人告诉他.你的存在是必要的,是正确的,他也会叛逆地认为对方的话语是虚假的。

民主型的父母是在家庭教养方式中被推崇的,这种类型的父母鼓励孩子独立探索.承认孩子独立活动的范围。允许孩子独立做出决定,然后由家长给以建议.设计最后的方案。民主的父母对子女保持着作为父母的权威.同时尊重子女的情感,这种教养方式之下.子女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他们感觉到爱和被爱.也懂得尊重他人.情绪长期处于稳定和健康的状态。即使到青春期的不稳定时期,这类青少年所受到的心理发展的冲击较小.因为他们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对不良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逆反心理得到调适。

2.3家庭氛围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影响家庭氛围是指家庭的气氛.它与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家庭人际关系的和睦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心理相容.避免心理冲突,使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既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也是伙伴和朋友的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应平等。相互尊重。特别是父母应尊重孩子的人格。只有二者均保持平等。才能使家庭关系和睦。在子女的青春期.父母的角色效能感下降.但是作为朋友的角色却不会丧失。父母不从权威的角色出发,而是从朋友的身份出发的关心,青少年就比较容易接受,对父母的言行,盲目的逆反程度就会减小。

另一方面,在家庭氛围中还存在亲密度的问题和交流沟通的问题。我们在对一位离异家庭的初中生的访谈中发现,该生对于离异的父母双方有完全迥异的态度。虽然她由父亲养育,但是对于父亲,她较多采用敌对和反抗的行为,在父亲眼中,她十分的叛逆和不驯。相反,在她母亲的眼中,她显得十分懂事,而且有什么心事,她都会向母亲诉说。至于原因,该生很明确的表示,她的父亲因为工作的关系极少与她交流,只会偶尔的关心她的学习成绩,父女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一旦在她的学习、生活中出现某些问题,她父亲就会采用责骂的形式。而她的母亲,虽然不经常在她身边,但是两人保持着电话和网络的交流,不仅有在学习方面沟通,她的母亲还会关心她生活、娱乐以及为她与同学、老师的关系问题出谋划策。同样的情形出现在许多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的子女中。调查还显示,在一些结构比较完整的家庭中,亲子双方的交流不良也会造成许多悲剧。如此看来,亲子双方经常沟通交流,才能缩短心理距离,增加共同语言,形成和谐的氛围。

2.4家庭其他因素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影响从心理素质来看,父母自身的心理素质也会影响到子女的心理状态。如果父母自身的心理素质较差,就会因为子女的一些轻微的逆反言行,产生愤怒的情绪和更为严格的教育手段,这样以来.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就会更加严重。许多家长觉得不论怎么样责骂叛逆的子女,都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原因就在于对于青少年而言,言传不如身教,说再多的话语.不如以自身良好的心理和行为作为榜样,从而帮助青少年走出青春期逆反的情境。

另外,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是家庭教养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期望,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是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但脱离孩子实际水平的过高期望,会造成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种高压状态,一旦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便失望、埋怨甚至打骂,影响家庭和谐的心理氛围。因此。父母应实事求是地调整对孩子的期望,为孩子的幸福成长着想。

3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家庭认识和对策

青少年逆反心理对于其学业和成长的影响是许多家长最为关注和苦恼的问题.这被认为是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负效应。我们认为主要可以从理解、沟通、括动三方面来减少负效应的不良影响,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的逆反心理问题。

理解,是对青少年心理自然发展阶段的理解.这个时期其不稳定的情绪,不驯的态度,都是有其原由的,家长应该保持耐心、平常心对待青少年的逆反,不要恼怒他们冲动的态度和行为。同时,理解并不能只是嘴上和态度上的理解,为了形成事实上的理解,家长还必须了解子女当前具体的情况,这就需要与教师及其他家长保持联系,对于任何可能引发青少年不良逆反心理的因素,要在前期就做好预防。否则一旦影响造成,再怎么说理解,就变成了纵容。

沟通,建立于亲子之间平等地位的沟通非常必要。我们都知道人与人沟通不良容易导致矛盾的产生,亲子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也容易造成双方的不满。家长应该主动地与子女进行交流,对于青少年的关注不应当只局限于学业,如果认为青少年不愿意与自己沟通,那么应该采用现身说法的方式,将自己的观点表述,任由青少年的疑问或者反对,两者甚至可以进行一定的辩论,这都会促进双方的了解。针对逆反心理比较严重的青少年,家长们言语也许根本不会昕,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寻求心理辅导的帮助,可以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进行沟通交流。

活动,必要的家庭活动是促进家庭成员之间感情的良好方法,不论是什么样的家庭,除一般的日常接触外,父母应有目的地和孩子开展活动,如安排家务劳动,重大决策征求或采纳孩子的合理建议,选择好书好节目和孩子一起看,亲子共同出游培养生活情趣,丰富精神生活等等。使孩子时时意识到自己是家庭一员,乐意与父母沟通,从而避免消极的青春期逆反心理和行为给亲子关系带来不良影响。

4结论

首先,家庭结构的不完整,父母的离异会增强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的确促使单亲家庭子女的成熟性、独立性高于普通家庭的青少年,但是,对于个人健康的心理发展而言,有很大的害处,不利于青少年今后的人格发展。

其次,采用民主的教养方式,避免溺爱、放任和专制,是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对青少年进行引导和教育时,需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帮助青少年走出过激的逆反心理,避免偏执行为。

再次,积极利用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正效应可以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家长应适当的引导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使他们在自尊、自信、自强的健康心理的驱动下,努力学习,乐观生活,为自己的将来奋斗。

上一篇:节能减排政策汇总范文 下一篇:国外节能减排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