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道路管护制度范文

时间:2023-09-25 18:06:34

村道路管护制度

村道路管护制度篇1

第二条路政管理的职责

㈠宣传、贯彻实施有关公路路政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

㈡维护公路、桥涵养护、施工作业的正常秩序;

㈢实施公路路政巡查,依法制止占道乱堆乱放等行为;

㈣管理和维护公路路产、路权,对违反公路路政管理的行为有权制止并依法进行处罚;

㈤依法控制公路两侧建筑红线,取缔违章建筑设施;

㈥负责对超过公路和公路桥梁限载、限高、限长、限宽标准(以下简称超限)和超过载重质量的运输车辆及公路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㈦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三条农村公路养护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养护管理原则,建立各级责任体系。

区政府是辖区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筹集和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养护管理工作,组织协调镇人民政府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及设施的保护工作。区交通局具体负责区域内农村公路养护的日常管理工作,编制实施县道养护计划,审核乡、村道养护计划并指导、协调实施;负责县、乡道路政管理,指导村道的路产路权保护;监督、管理、使用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镇人民政府负责区域内乡道养护管理工作,落实并监督、检查、指导村民委员会做好村道的养护管理及其设施的保护工作。各镇应成立农村公路管理站,明确1名镇分管领导兼任公路站长,配备1-2名专职或兼职养护管理人员,人员从镇在职人员中调配,具体负责区域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编制乡道、村道养护计划,组织实施乡道养护,协调村道养护;协助区交通主管部门开展县、乡道的路政管理;指导、协助村委会开展村道路政管理;及时报告乡、村道塌方、水毁等公路损坏、修复情况,及时修复、安装乡道安保设施。监督、管理、使用好乡道、村道养护资金。

村委会和农场负责区域内村道的养护管理工作。村一级应由村“两委”或从农村“六大员”中确定一员,农场指定1名兼任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员,具体负责提出村道养护管理建设性计划并组织落实;定期巡查路况并及时上报塌方、水毁等农村公路损坏修复情况,及时制止各种损害村道的行为,保护路产路权,及时修复、安装村道安保设施。区政府根据区交通局出具的村级管理养护的任务、质量,给予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员适当津贴。

第四条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纳入区政府对区交通局、各镇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的考核内容。

第五条区交通局负责监督指导全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举办技术培训活动,开展路政执法,保护路产路权及防护设施等工作。

第六条区公路管理所承担县道日常养护、技术培训、督促检查、农路数据库管理,编制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计划。

第七条各公路养护责任主体负责公路沿线的绿化、美化,积极保护公路沿线生态,鼓励沿线村民在公路两侧种植各类经济林木。

第八条农村公路小修保养,由责任主体根据当地实际确定,可采取养护工负责、社会竞标、集中管理、分段管理、承包管理、认养管理等方式。

在选人用人上采用“镇聘村用”和“村聘村用”相结合的办法,签订《农村公路养护合同》,实行合同化管理。

区交通局负责建立全区公路养护工档案。

第九条农村公路养护工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对农村公路进行养护,做到路基、边坡稳定,路面、构造物完好,排水畅通,保障农村公路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等级状态。

因严重自然灾害致使农村公路中断或严重损坏时,养护责任主体应当及时修复,必要时可以动员和组织沿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村民委员会进行抢修,尽快恢复交通。

第十条各镇、农场应在每年10月底前,将次年农村公路大、中修计划上报区交通局。区交通局下达计划后,具体责任主体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择优选用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承担。补助资金由区交通局拨付至各镇、农场公路管理站。

第十一条农村公路责任主体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公路巡查,处理或协助处理违章行为,维护路产路权,保护公路防护设施,保证道路畅通和行车安全。

第十二条多渠道筹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主要渠道有:各级政府配套安排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采取一事一议有效引导、尊重民意、村民自愿等方式筹集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收取的农村公路路产赔、补偿款;企业或个人等社会捐助;通过转让农村公路(桥梁)冠名权、路域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市场化运作方式筹集的资金,以及其他依法筹措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

第十三条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包括大、中修养护资金和日常小修养护资金。小修养护资金的拨付,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根据养护里程实行考评补助,及时足额核拨至农村公路责任主体。

小修养护补助定额基数标准为:县道6000元/年公里(其中省级补助3000元/年公里,市级补助1200元/年公里,区级补助1800元/年公里),乡道2700元/年公里(其中省级补助1000元/年公里,市级补助350元/年公里,区级补助1350元/年公里),村道1000元/年公里(其中省级补助500元/年公里,市级补助120元/年公里,区级补助380元/年公里);各乡镇配套资金为:乡道2700元/年公里,村道1000元/年公里。

小修养护资金拨付方式为:区政府按序时进度将资金拨至区交通局专户。区交通局在农村公路半年考评和年终考评结束后,根据考评结果分两次拨付到各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专户,各镇、农场再拔付给具体的养护单位或个人。

区级大、中修养护资金,按县道4000元/年·公里;乡道1800元/年·公里;村道500元/年·公里,由区交通局编制年度计划,区财政列入年度预算,并按序时进度拨至区交通局专户,与上级政府拨付的大、中修资金及其它资金捆绑统筹使用。区交通局根据具体大、中修维修工程情况,会同区财政局报区政府同意后,根据工程维修进度情况下拨给各镇、农场。

第十四条区交通局、各镇、农场应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分别设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专户。

公路养护资金应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挤占,专户只办理和核算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的拨入和拨出,不得发生其他资金的收支。专户资金按年度进行逐级结算核消,年度有结余的,结转滚存至下一年度使用。区交通、财政、审计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范围,加强跟踪审计监管,确保资金安全使用,违者将依法依纪处理。

第十五条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行逐级考评制度。

各养护责任主体每季度分别对登记列养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情况进行一次自评。

区交通局要加强对农村公路技术及使用状况、养护和管理进行督促检查,每半年对各责任主体所管辖农村公路进行一次抽查考评。年终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作为资金核拨、养护工续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并上报区政府作为对各镇年终工作目标考核依据。

第十六条农村公路日常小修保养技术标准、管理考评细则由区交通局另行制定、印发。

第十七条本暂行规定由区交通局负责解释。

村道路管护制度篇2

一、莱西市农村公路实施的基本情况

2010年青岛将农村公路移交各区(市)管养,莱西市接养农村公路2051公里,桥梁316座。莱西市交通运输局根据莱西市政府《关于加强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通知》要求,成立农村公路管理处,负责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监督指导,各镇(办)组建养护站,负责辖区乡、村道日常养护。自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公路工作由重建设向建、管、养并重转变。由于资金筹措难度大,莱西市没有实施农村公路网化工程,2011年至2014年共投入资金4.7亿元,主要安排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2015年完成投资1.9亿元,新(改)建道路18.6公里,大中修农村公路36.5公里,维修加固桥梁5座,对13条县道的安保设施进行了设置完善。

二、莱西市农路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公路具有线路多、里程长、分布广、密度大等特点。目前面临主要问题是道路技术等级低、路网畅通能力不足、安全隐患多等问题。

1.资金短缺筹措难度大。目前农村公路面临网化、大中修、危桥改建、安保工程等多重压力,中小桥梁改造压力大;莱西市实现村村通后,建设规模和资金需求较大;乡、村道养护离标准化、规范化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资金需求量大。

2.道路安全隐患多。一是农村公路安保设施缺失严重,存在安全隐患。个别路段没有绿化、绿化不合标准。二是危桥改建及维修压力大。2010至2013年,莱西市改建、维修加固危桥27座,提前完成了“十二五”危桥改建。2014年经专业机构鉴定,莱西市新增危桥25座。

3.管理养护机制需进一步完善。资金筹措机制尚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目前大中修资金除上级补助外,不足部分全部由莱西市财政配套,没有建立分级、多方筹措机制,镇办对道路建设依赖上级投资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改观。工作机制不完善,养护从业人员待遇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没有纳入市政府对镇办的考核,缺乏必要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4.全社会护路养路的自觉性、责任感需进一步提高。经过近几年的宣传,广大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但在实施水利、绿化工程时随意挖掘道路,破坏道路路肩、边坡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村庄内道路被村民占用堆放畜粪、柴草;有的驾驶员利用夜间进行超限超载运输,不仅对道路造成破坏也带来安全隐患。

三、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建议

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如何解决农村公路的管养问题,必须引起地方各级政府及沿线群众的高度重视。

1.加大农村公路资金扶持力度。首先要解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问题,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融资方式。一是加大网化工程扶持力度。目前青岛网化补助标准按照2008年的10万元/公里标准执行,标准过低。二是增加农村公路大中修补助资金。目前青岛每年切块补助莱西市农村公路大中修资金2587万元,可安排计划40-60公里,资金缺口大。建议上级加大建设及养护资金扶持力度。

2.加强县(市)之间道路连接规划。根据《山东省农村公路条例》规定,县道的规划建设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目前相邻县(市)之间的连接道路存在连接不畅的问题,由县与县之间协调规划难度大。建议市级对县与县之间的道路给予协调规划。

3.完善养护体制机制,加强资金落实。建立小修养护成本核算机制,将农村公路小修保养资金列入市、镇两级财政预算,并逐步建立小修保养公司化管理模式;完善大中修资金配套机制。养护工程大中修资金除上级切块外,不足部分县道由市财政配套,乡村道由镇办筹集;建立社会参入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4.完善考核机制,提升管养水平和养护质量。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细则。由交通运输局牵头对镇办养护工作进行考核,建立村道“以奖代补”制度,激发镇办、村庄村道养护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加强宣传发动,提高全社会爱路护路意识。加强《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山东省农村公路条例》等相关法规和规章的宣传,增强全社会建设、管理养护农村公路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严厉打击破坏路产路权现象发生,确保道路安全畅通,为广大市民创造“畅、安、舒、美”的行车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良好有序发展。

四、结束语

村道路管护制度篇3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村道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近年来,随着村级水泥公路的实施,我镇村道公路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镇村道公路总里程已近200公里,通村率和硬化率分别达到100%和100%。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的出行,也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村道公路管理养护体系不完善、养护责任主体不明确、养护资金未落实、管理措施不到位,村道公路养护与路政管理滞后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道公路的使用寿命和通行条件。为巩固村道公路建设成果,促进全镇村道公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确立“建、管、养”并举的理念,在重视公路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村道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不断深化村道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逐步实现村道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为此,各村(居)要充分认识村道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领导,明确职责,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做好村道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确保村道公路路况良好、路产完整、路权得到有效保护。镇党委、政府分半年和年终对各村(居)的公路养护进行考核。

二、落实责任,建立健全村道公路管理养护体制

村道公路实行“村为主体、专人养护、以奖代补”的养护体制,村委落实管养责任,建立村道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协调、监管、考核机制,不断提高村道公路管养水平。

(一)村(居)两委为村道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负责履行本村村道公路管理养护职责,建立村道公路养护管理机构,落实一名村道公路管理员(签订管护合同),村(居)召开会议,把村道管护资金列入在一事一议中解决。

(二)各村(居)培养村民爱路、护路、养路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全民护路、养路的积极性;对3米以上危险路段和临水、临河的村道设置警示标语,有条件的村(居)安装波形护栏,做到警示标语规范、齐全;组织实施村道公路巡查,宣传公路管理法律法规,管理村道公路附属设施,参照乡道管理规定管理村道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及时发现、制止和报告各类违法行为。

三、严格标准,认真落实村道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村道公路养护主要内容包括:路面保洁、路肩除草、边沟清淤、塌方清理、桥涵日常巡查、公路安全日常巡查等经常性工作。道路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排水畅通和沿线设施完好。在村道公路两侧修建永久性工程设施,其建筑物边缘与公路边沟外缘的间距一般不少于5米。因自然灾害致使村道公路中断或严重损坏时,村两委要及时组织抢修,尽快恢复通行。

各村(居)结合本辖区村道公路养护特点,建立养护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督促养护人员严格执行养护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在作业区间或施工路段两端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与警示标志;公路养护作业人员要穿着安全标志服;养护作业车辆、机械设备要设置明显的作业标志;在夜间或恶劣天气作业的,现场要设置醒目警示信号;养护作业完毕后,要及时清除遗留物;同时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养护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四、保障投入,加强资金筹集和管理

村道路管护制度篇4

农村公路是服务“三农”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工作,多次对“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部署。近年来,我市农村公路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农村公路的数量和质量发生了质的变化,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稳定和脱贫攻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在农村公路在不断增长的同时,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严重滞后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而养护资金短缺是造成养护工作滞后的关键因素。因此,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短缺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市农村公路现状

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多渠道筹集资金,全面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四建一通”项目建设,全市农村公路覆盖面明显扩大,通达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以县道为主骨架、乡道为主线、村道为延伸,农村公路与国省道干线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截至2020年底,全市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村道)总里程达7338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82.27%,其中县道986公里,乡道1358公里,村道4994公里。全市74个乡镇(街道办)和1069个建制村(居委会)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农村公路中等路以上率达78.23%。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新突破,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养护工作完成情况

(一)养护工作取得的成绩

2019年,某某县和某某区通过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某某县获得2019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某某区获得2019年度“四好农村路”自治区示范县称号,今年某某区继续强化措施,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水平,目前已成功入选创建2021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广西推荐名单。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交通运输局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各县市区加强养护管理工作,我市在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全区年终评比中获得第一名,行业管理工作方面获得第三名。

(二)全面深化养护管理体制改革。

我市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同时继续加大对农村公路的投入力度。2019年出台制定某某市加快实施“四建一通”工程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工作等8个实施方案,2020年12月某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某某市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方案,2021年6月某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某某市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通过建章立制,建立良性循环、长期稳定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和养护运行机制,使农村公路逐步走上“有路必养”的可持续发展轨道。不断加大养护资金投入力度,推广机械化养护,提高养护效率,使农村公路养护质量稳步增强,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很大提高。

(三)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情况。

1.日常养护。2018年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投入1800万元,市本级补助县市区共291.9万元,县市区投入1508.1万元;2019年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投入2045万元,市本级补助县市区共322.3万元,县市区投入1722.7万元;2020年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投入1582万元,市本级补助县市区共332万元,县市区投入1250万元;截至2021年7月底,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筹措资金2911万元,其中自治区补助县市区917万元,市本级补助县市区125万元,县市区自筹资金1869万元。

2.水毁修复。2018年农村公路水毁修复投入资金517万元,其中自治区补助县市区10万元,市本级补助县市区358万元,县市区自筹资金149万元;2019年农村公路水毁修复投入资金443万元,其中自治区补助县市区15万元,市本级补助县市区358万元,县市区自筹资金70万元;2019年农村公路水毁修复投入资金443万元,其中自治区补助县市区15万元,市本级补助县市区358万元,县市区自筹资金70万元。

3.路面大中修。2018年农村公路路面大中修投入资金1848万元,其中自治区补助县市区849万元,县市区自筹资金999万元;2019年农村公路路面大中修投入资金1265万元,其中自治区补助县市区846万元,市本级补助县市区67万元,县市区自筹资金352万元;2020年农村公路路面大中修投入资金924万元,其中自治区补助县市区924万元。

三、目前农村公路养护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养护资金缺口大,投入严重不足。《公路法》及《广西农村公路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明确县道养护责任主体为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相关机构负责,乡、村道养护责任主体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资金保障机制,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农村公路养护所需资金。由于各县市区财力有限,用于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非常少。目前主要短缺以下四个方面的养护资金;一是日常养护资金投入不足。2021年以前,根据交通运输部和自治区相关规定以及《某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某某市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方案(2018-2020)的通知》(贵政办通〔2018〕28号)要求,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投入县、乡、村道每年每公里分别不得低于7500、5000、2500元,按照此标准,2018年、2019年、2020年全市应投入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分别为2441.8万元、2549万元、2617.7万元,与实际投入差距较大,分别差933.7万元、504万元、1089.7万元。以某某市为例,全市的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800公里左右,但日常养护经费只有410万元,平均每公里仅仅1400多元,远远达不到要求的标准,与某某经济状况差不多的扶绥县、武宣县相比,据了解,扶绥县与武宣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投入县、乡、村道均已到达或者超过每年每公里分别为10000元、7000元、5000元。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各县市区养护经费非常少,并且与广西一般县市区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导致各县市区每年用有限的资金只能保障清除路肩杂草、清理部分重要线路水沟等日常养护工作,即使出现了公路病害也无法及时进行维修或者根本就无法维修,道路的稳定性无法得到保障,久而久之就是再进行新一轮的道路建设,这样一来资金投入不但会加大同时也给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二是管理人员经费不足。虽然各县市区都已将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交通运输部和自治区也要求各地不能从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新增收入替代原公路养路费部分(以下简称代原公路养路费部分)列支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等其他支出,只能用于养护经费支出,但各县市区财政仍是从代原公路养路费部分列支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等其他支出,导致养护管理减少,管养经费不足。三是路面大中修投入经费不足。根据交通运输部、自治区以及我市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要求,农村公路年均养护工程(指路面大中修工程)比例不低于5%,也就是说每年我市要实施路面大中修工程里程要达到300多公里,但实际上我市平均每年实施路面大中修工程不足50公里,实施比例仅有0.7%,相差甚远。四是专项经费不足。水毁、塌方等自然灾害的修复工程经费不足,导致出现公路水毁、塌方的时候,只能简单处理,甚至没办法不处理,没有把安全隐患彻底处治。

(二)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养护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地方政府重建轻养的思想普遍,随着县乡道路面硬化和村村通硬化路完成以后,地方政府认为群众出行难问题解决了,无需投入人力财力进行养护,实际上,一些农村公路在建成以后,由于管养不到位、甚至失养,导致公路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路面破损严重。农村公路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虽已明确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公路养护的责任主体,也明确了乡镇人民政府的具体职责,但尚未理顺到位,乡镇普遍都认为凡是有关路的问题就是交通运输部门的事情,没有把乡道和村道的管养工作纳入正常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范畴,同时地方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养护资金未建立稳定的来源渠道,体制机制还不顺畅,农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缺乏动力。

(三)广大群众缺乏爱路护路意识。“重建轻养”现象依然存在,这种现象在广大的农村是很普遍。群众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意识不强,同时农村公路点多面广,路政管理缺位,导致农村公路被侵占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很多地方存在一种误区,认为只要修好路方便群众就完成任务、就造福了百姓,缺乏爱路护路意识,群众在路肩上耕种农作物,甚至横穿公路挖水沟埋水管,还有在路上堆放农作物、晒粮,供电部门在公路用地范围内埋电杆等违法行为对公路造成严重破坏,严重影响农村公路使用寿命。

(四)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缺乏。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养护里程不断增加,管理和养护水平要求不断提高,然而各县市区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技术管理人员却严重匮乏,结构失衡,发展后劲不足,大部分县市区公路管理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平均年龄超45岁以上,年龄结构出现严重的断层现象。绝大部门乡镇政府没有落实专人负责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没有制定本辖区农村公路养护制度,基本上没有配备有养护人员,更不用提具备日常常规养护设备,导致许多农村公路管养不到位,甚至处于失养状态,特别是三区的乡镇没有交通站,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四、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对策建议

农村公路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公路建设“三分靠建,七分靠养”,只建不养,等于白建。解决农村公路管养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长效机制,真正做到“建、管、养、运”并重。

(一)树立农村公路管养意识,多方筹措养护资金。一是加大地方财政的投入力度。根据《公路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公路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营的责任主体,应当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纳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并随着地方财力的增长,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自治区明确要求,自2021 年起,农村公路列养率要达到100%,自治区、市、 县三级公共财政资金(不含替代原公路养路费部分)用于县、乡、村道日常养护的定额标准每年每公里分别不低于 1 万元、5000 元、3000 元。因此,因为县级政府承担着农村公路养护的主要责任,这就要求县级政府在本级财政预算中,留有相应规模、一定比例的一般公共财政预算资金专门用于农村公路养护。二是优化交通运输部门资金支出,切实用好“口袋钱”(替代原公路养路费部分)。替代养路费部分原则上用于农村公路养护比例不得低于80%,且不得用于新建公路工程项目。同时,该项资金不再列支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等其他支出。当“替代养路费部分”不能满足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需求时,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应从本级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列支养护工程经费。三是创新农村公路发展投融资机制。各县市区交通运输部门要建立激励考评机制,将资金目标落实情况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采取资金补助、先养后补、以奖代补、无偿提供料场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公路养护。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确保财政事权支出责任落实到位,通过优先安排均衡性转移支付、税费返还等方式倾斜投入农村公路养护,将农村公路发展纳入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支持范围。鼓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将农村公路建设和一定时期的养护进行捆绑招标,将农村公路与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等经营性项目实行一体化开发,运营收益用于农村公路养护。配合自治区开展好农村公路灾毁保险,依法依规选取农村公路灾毁保险的承保机构,建立事前防灾减损机制,降低市县财政应对灾损的资金压力,充分发挥保险以丰补歉的补偿功能。四是加强资金监管,管好用好农村公路管养资金。制定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完善农村公路管养资金申请、拨付、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确保资金使用高效和安全,专款专用,并接受纪检、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通过规范农村道路养护资金管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杜绝挪用、挤占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现象的发生,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确保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安全。

(二)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一是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大力推行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路长制,到2021年底,某某县、某某区完成路长制组织管理体系。到2022年底,某某市、某某区、某某区完成 “路长制”建设,全市形成全面覆盖县、乡、村道的“路长制”组织管理体系,通过健全管理机制、明确工作目标、落实管理责任、严格管理考核,构建责任明确、管理协调有序、监督到位、保护有力的农村公路管理运行机制。二是推行多元化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模式。将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受益程度、养护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作为衡量标准,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支持养护企业跨区域参与市场竞争,鼓励通过签订长期养护合同、招投标约定等方式,引导专业养护企业加大投入,提高养护机械化水平。鼓励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纳入公益岗位,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鼓励采取沿线农户个人或组建养护班组的方式承包乡道、村道的管理养护,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积极引导沿线受益企业认养农村公路,鼓励社会力量筹资筹劳参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推广日常养护与应急抢通捆绑承包。

(三)充分调动乡村两级作用和农民群众积极性。乡镇人民政府要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人员。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乡、村道管理养护工作,不等不靠,积极筹集乡、村道管理养护资金,可将村道的日常养护工作交由村民委员会负责。乡镇人民政府要落实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辖区内乡、村道的管理养护工作,指导村民委员会组织好村道管理养护工作。村民委员会要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的原则,采取一事一议、以工代赈等办法组织村道的管理养护工作。要加强宣传引导,将爱路护路要求纳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

村道路管护制度篇5

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是公路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截至2014年底,丰县已经建成的农村公路总里程为1700多公里,其中县道270多公里、乡道830多公里、村道590多公里。随着农村公路建设里程的逐渐增加,上级部门逐渐重视做好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2005年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2007年5月17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意见》的通知。根据通知的要求,市、县公路管理机构分别设立了农村公路管理科,镇级政府也设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

1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现状

1.1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运转现状

丰县辖区内270多公里县道由交通运输局下属单位的道路管理所负责养护,乡、村公路由各镇成立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公室负责养护。根据江苏省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要求,县道按照每2~3公里安排一名养护人员,乡、村公路按照每3~4公里安排一名养护人员。丰县270多公里县道,需要养护人员93人,而道路管理所在岗的管理养护人员不足50人;乡、村公路总里程1420多公里,需要养护人员357人,而各镇累计在岗的养护人员不足140人。县级公路管理机构下设农村公路管理科,核定编制四人,主要负责县道养护计划编制、养护质量巡查、养护质量考核等工作,同时负责乡、村公路的管理养护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县级公路管理机构下设农村公路管理科人员都是路桥类专业人员,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能够正常开展相关工作。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求镇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公室配置2~4名养护管理人员,专职人员不少于2人,其中有1名为土木工程类的专业人员。截至目前,镇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公室没有专职养护管理人员,因此镇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公室名存实亡,只是迎接上级检查时临时抽调相关人员应急办公。

1.2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的运行现状

丰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来源主要依靠省级交通主管部门的补助资金:县道每年每公里13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5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200元。由于缺少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省级补助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很难全部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县、镇两级政府由于财力困难,没有明确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的配套和使用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和监督模式。

1.3 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现状

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是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不可缺少的执法职能部门,通过农村公路路政日常巡查工作,能够及时制止辖区内农村公路上超限超载运输、打谷晒粮、摆摊设点、堆放物品等违法行为,维持良好的农村公路通行环境,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徐州市交通运输局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县道路政巡查工作,镇级交管所负责乡、村道路的路政巡查工作。县级公路管理机构根据要求已经成立了县道路政巡查中队,但是没有县道路政专项资金来源,真正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县道路政巡查工作还有些困难。镇级交管所受日常管理经费的制约,也很难按照要求进行乡、村公路路政巡查工作。

1.4 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开展现状

近十年来,农村公路的建设里程飞跃式增长,农村公路的交通量也显著增加。农村公路达到一定的使用年限后,路面、路基病害逐渐增加,通过简单的养护小修已经无法改善道路的技术状况时,应该选择养护大中修工程。2012年,江苏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实施方案要求:重视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县道大中修工程年度计划不低于养护里程的8%,乡道、村道大中修工程年度计划不低于养护里程的3%。由于县级财力较弱,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没有得到正常开展,因此有部分农村公路的路面、路基技术状况较差,无法达到省级要求的优良路率。

1.5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监督与考核的现状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每年对县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质量进行一次背靠背考核,根据背靠背考核结果进行排序;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每半年对县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质量进行一次考核,根据考核情况进行排序;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每季度对乡、村公路管理养护质量进行一次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拨付省级补助管理养护资金。由于镇级政府没有足够重视乡、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没有按照要求配套管理养护资金和正常开展乡、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导致县级对镇级管理养护考核没有正常开展,县级对镇级的省补管理养护资金的拨付基本暂停,县级对镇级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变成了一纸空文。

2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措施

2.1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系

市、县、镇三级人民政府应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正常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范畴,并逐级签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度目标责任书,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序列。进一步明确县、镇两级人民政府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作用,充分发挥地方人民政府的积极性,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落到实处。

县道的管理养护工作应委托给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负责,能够充分利用县级公路管理机构现有的人员、技术及设备等资源开展县道管理养护工作,有效避免机构重复设置和人员膨胀,很大程度上降低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和人员经费的支出。乡、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中诞生的新生事物,健全机构和机构的正常运转是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乡、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线多、面广,人员稳定是正常开展工作的基础,县、镇两级人民政府应该重视镇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的人员配备,做到镇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定编定员,有3名以上养护管理人员,专职人员不少于2人,其中有1名为土木工程类的专业人员。镇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逐步培育一支人员稳定、专业性强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队伍,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可持续发展。

2.2 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保障制度

燃油税改革以后,省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补助资金列入了省级财政预算,市、县、镇三级也应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县、镇两级财政每年应该明确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保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配套资金有着落。

2.3 要推进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建立健全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机构,明确县级公路管理机构在农村公路路政业务的管理范围,明确资金来源,保障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的经费和路政装备的投入,切实推进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促进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明确乡镇交管所在乡、村公路路政管理的范围,逐步实现乡、村公路路政管理全覆盖。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机构要依有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办理农村公路路政许可、实施路政处罚、采取强制措施等。要针对农村公路沿线特别是集镇段、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城郊结合部的乱搭乱建、打谷晒场、摆摊设点等严重影响车辆安全行驶的脏、乱、差现象,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工作。要加大农村公路超限超载车辆的治理力度,防止超限超载车辆在农村公路上行驶。

2.4 要推进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

随着农村公路使用年限的增加,农村公路逐步进入大中修周期。县、镇两级人民政府每年应安排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保障农村公路技术状况稳中有升。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管理,规范设计、招投标、施工组织、质量控制和工程验收等环节的管理。

2.5 要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监督考核

要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绩效审计制度,重点考核省级补助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的利用情况,促进省级补助资金100%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使用的检查、审计和监督,应由财政、审计和纪检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每半年进行一次监督审计。通过公开的监督审计,能够有效提高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投入与产出的效率,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要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检查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监督考核制度,建立以单位和个人为责任主体的考核体系,加强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评,考评结果与管理养护资金拨付、奖罚体系挂钩。省、市监督机构应增加农村公路日常管理养护的抽查频率,增加日常抽查检查的分值比重,能够有效提高管理养护机构的日常养护意识,避免定期迎检时突击式养护。

3 结语

村道路管护制度篇6

关键词: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探讨

 

近年来,随着临沂市农村公路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农村公路工程建设取得重大成绩,但管理和养护滞后的问题十分突出:管理养护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养护资金缺少稳定渠道、投资严重不足,养护机制缺乏活力、养护质量不高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村公路正常使用、行车安全和长远发展。因此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提高路网综合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建设投资效益,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以临沂市养护情况为例,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养护资金、养护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1.临沂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存在问题

建设是基础,养护是保障,运输是目的。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出行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一手软、一手硬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着农村公路的安全畅通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认识上存在偏差。各级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较高,而对管理养护重视程度不够。论文格式。

2)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滞后。一是我们过去沿用的县道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趋势,尤其是不适应乡道、村道的管理实际,管理养护效率不高,责权利不明确。二是交通内部农村公路管理政企不分。

3)管理养护资金严重不足。资金不足是困扰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的最大问题。农村费改税后,在减轻了农民负担的同时,县乡可用财力减少,造成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的资金缺口较大。现有资金渠道不足以维持正常的养护工作。

4)管理手段薄弱。“四新”成果应用程度不高,管养设备陈旧落后,机械化养护程度低,现代专用养护设备保有量少,工作效率不高,养护质量差,不安全因素多,难以保证养护作业快速、优质、高效;在人员方面,管养人员少,专业技术人员比列不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养护作业由内部队伍自行施工,监管不力,致使部分公路养护质量和使用周期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5)路政管理缺位。按照《公路法》等有关规定,交通部门负责县道、乡道的路政管理,由于受体制的限制,有的地方只管县道;村道路政管理是新生事物,一直处于失控状态。

2.关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探讨

(1)完善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及其职责体系

一是根据《临沂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明确农村公路“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养护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村居相应的农村公路管养、资金筹措管理、考核奖惩职责,形成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新局面。

二是建立市、县、乡、村四位一体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系,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职责明确、管理科学、效果良好”的农村公路管养体系。

(2)加强行业管理,全面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论文格式。建立起一整套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管理、评价办法和检查制度,如养护工程市场管理办法、养护工程招投标办法、养护定额编制办法、养护质量检查制度、评价标准等,使管理养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减少管理中的人为因素,提高管理和决策水平。

二是加强预防性养护、周期性养护。改变目前“只建不养”的非正常现象,增强养护前瞻性,加强日常养护,促进农村公路实现良性循环。运用路桥两个评价系统,综合分析公路状况,科学安排养护工程计划。

三是加强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全面贯彻执行《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全面掌握桥梁的使用状况,加强危窄桥梁的管护,加快危窄桥梁改造步伐,消除安全隐患。

四是加强农村公路标志标线的设置和维护管理工作。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订公路标志、标线设置计划,加大资金投入,有重点、分阶段加快实施。论文格式。

五是增加对灾毁防治工程的投入,把公路灾毁降低到最低限度。力求避免同类灾害在同一路段不再重复发生,并努力做到当年灾毁当年恢复通车。

六是加强养护技术研究,大力推广应用“四新”成果。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加强协作,增强科学养护意识、探明管理对象的客观规律以及提高养护决策水平都有重要作用。

七是加强路政管理。加大路政管理工作力度,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一是要结合养护工作,采取聘请路政信息员、委托管理等方式,充分调动乡政府、村委会和沿线村民保护公路的积极性,逐步探索适合我省实际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模式;二是制订和完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机制;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建议乡村将爱路护路规定写入乡规民约,增强沿线群众爱路护路意识。

(3)加大考核力度,使农村公路的养护质量进一步提高

临沂市交通局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检查。检查分内业检查和外业检查,重点检查县道的管理养护工作,检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奖励县级管理养护机构的主要依据。

临沂市所辖各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加强检查督促各乡镇农村公路养护措施的落实,每季度组织有关人员对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进行一次检查验收并按照规范要求整理养护资料,建立考核机制,督促各乡镇落实好每年的管理养护任务。

在农村公路管理路政养护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县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要进一步强化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考核,将农村公路管养纳入政府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要把农村公路的管养考核结果同单位的评先树优和干部任用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搞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完善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资金来源

当前制约我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的关键问题就是资金。建立健全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来源,是提高我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的前提和关键。一是要在市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制定全市统一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管理办法,合理确定市、县、乡三级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比例,从制度上保证地方财政在农村公路养护上的投入,从而为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二是要用好“一事一议”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沿线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他们养路护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利用市场手段筹措养护管理资金。可以采用出售农村公路冠名权等多种方式鼓励推动大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出资、捐资用于农村公路养护。

(5)完善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一是要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提高行业整体服务水平。要积极地整合现有资源、发挥现有优势,打破地域限制,探索建立“大道班”或“机械化养护站”的形式,充分利用现有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技术人员、机械设备组建专业的养护队伍,采取集中作业的养护方式,切实改变以前分散作业、效率低下的现象;二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新型农村公路养护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农村公路管理部门要加强技术上的指导,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三是要积极推进养护市场化进程;四是要进一步推行养护承包责任制;五是要加大养护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六是要强化业务素质培训,提升职工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文件.

[2]山东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

[3]山东省临沂市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文件汇编.

[4]交通部公路管理司.公路养护与管理手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4.

 

村道路管护制度篇7

一、海南省农村公路的基本概况

(一)海南省农村公路的规模

截至2009年底,海南省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6723.59公里(含农垦),占全省公路总里程的83.4%。其中,县道2832.623公里,乡道5475.764公里,村道8390.401公里,专用公路24.798公里。在现有农村公路中,按技术等级分,一级公路14.143公里、二级公路203.279公里、三级公路595.421公里、四级公路10468.21公里、等外公路5442.535公里,四级以下公路占了全省农村公路的95%以上。目前,全省乡镇、行政村通公路率均达100%,92%的乡镇通了沥青(水泥)路,81.6%的行政村通了沥青(水泥)路。农村公路成了海南省以“一环三纵四横”为主骨架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海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当前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现状

2006年3月,海南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2005〕49号)、交通部印发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暂行办法》(交公路发[2008]43号)有关规定,出台了《海南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与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琼府办[2006]11号),明确了市、县政府是本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与养护的责任主体,各市、县交通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各自的公路管理机构――地方公路管理站,强化了管理职能,并由地方公路管理站具体承担农村公路的建设、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各市县农村公路、特别是县道的管理与养护得到了切实加强。

由于历史原因,海南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除主要的县道173条2497.8公里继续由省公路管理局直属的各市县公路局(分局)管理养护外,其余334.823公里县道已全部纳入市县交通公路部门管养范围,设置道班实行专业养护,县道列养率100%; 而农村公路中的乡道和村道的管理养护,目前,列养的乡道有4450.33公里、村道有7376.99公里,分别占现有乡道的81.27 %和村道的 87.92 %,《公路法》规定, 公路实行分级管理, 县道县管, 乡道乡管, 村道村管的原则,但由于《海南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与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对乡镇政府的具体职责没有明确规定,因此,乡、村道的日常的养护主要由市、县地方公路管理站实行季节性养护,或委托乡镇、农场、林场代养。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市县农村公路中的乡道和村道既没有纳入市县交通部门的管理范围,乡镇政府也没有真正承担起乡道和村道的养护管理责任,离“有路必养”的目标尚有相当大的差距。

(三)当前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公路法》对县道、乡道公路的养护管理主体作了规定,但对村道养护管理由谁具体负责没有明确规定,而2006年3月出台的《海南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与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虽然明确了市、县政府是本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与养护的责任主体,由市、县交通主管部门具体承担农村公路的建设、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市、县公路养护管理机构的职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但对乡镇政府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保护以及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具体职责却没有明确规定。由于乡镇政府没有明确自己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应承担的职责,致使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在乡、镇以下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在全省,县、乡、村三级养管体系没有真正建立,农村公路分级管理没有真正落实。据统计,目前全省18个市、县近200个乡镇中,仅有134个乡镇设立了公路养护机构,还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乡镇既没有设立专门的农村公路管养机构,也没有配有专(兼)职养护人员,因此,造成部分乡道和所有村道管理主体不明确,养护管理严重“缺位”。目前,全省农村公路除了由各公路分局和各县地道站直接管理养护的334.823公里县道外,绝大多数乡、村道基本上处于失管、失养状态,即使是已经由省级投资列养的11827.32公里乡、村道,管理养护也不完全不到位。

2、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海南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与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规定,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由省级财政补助和市、县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组成,用于保证农村公路达到规定的养护质量标准和正常养护。目前,海南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投资主要来自省级专项补助资金和各市、县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两条渠道。2009年,省级补助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8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全省列养的农村公路6166.66公里(不包括省养的2497.88 公里),投资1498.2万元,加上按照1995年省交通厅确定的人员编制拨付的人员经费共计3713.9万元,这两部分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但在市、县投入专项资金方面,全省18个市、县,除了三亚、五指山、保亭县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还有琼海、万宁、琼中、昌江4市、县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安排外,绝大多数市、县一般都是通过冬修公路等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非常有限的补助,2009年,全省各市、县累计投入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仅为385万元,以上的省级和市、县两项投资合计为4098.9万元,如果按照维持正常的管理养护而制订的定额计算,仅2009年全省农村公路养护经费缺口就达1125(线路853+增资272)万元之巨,严重影响了全省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

3、农村公路养护方式比较落后,养护质量难以保证。目前,海南省农村公路养护,除了省公路管理局下属的公路分局养护的部分重要县道外,无论是市、县公路管理站设置专门道班进行专业养护的县道,还是实行农民合同承包养护、或是委托乡镇、农场、林场代养的乡、村道,在养护中基本上人力操作,机械化程度很低,管理非常粗放,仍是一种低级的、分散的养护管理模式,无论是技术还是设备都无法承担农村公路管养任务,养护质量难以保证。

4、各市、县农村公路管理人员的人员编制、人事与人员经费管理分离。

各市、县地方公路管理站系当地交通主管部门下属的一个事业单位,单位的人员编制、人事任免流动、工资调整审批都是由所在市县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管理。但由于历史原因,人员经费则是根据国家计委、国家经委、交通部、财政部《公路养路费使用管理规定》(87)交公路字64号文件规定,由省交通厅以1995年确定的各市、县地方公路管理站人员编制数,按照管理人员1.6万元/年、工勤人员1.4万元/年编制部门预算报省财政厅审批后,从燃油税转移支付经费中统筹下拨到各市县交通局,再由交通局拨给公路管理站自行发放,与市县财政无关,造成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人员的人员编制、人事与人员经费管理分离:一是省交通厅确定的人员编制与市县人事部门确定的人员编制不一致,而省交通厅所给的人员编制是按1995年海南省地方公路管理站实行改革时由省交通厅确定的,显然已不适应当前农村公路飞速发展的需要;二是地方公路管理站人事调动和劳动工资审批均由市县人事部门负责,省交通厅无法控制,造成地方调入人员过多,人员经费挤占养护经费的现象严重;三是从2006年以来一直按照管理人员1.6万元/年、工勤人员1.4万元/年编制部门预算下拨经费,没有考虑人员增资、劳保福利改善、管理费用增加等因素,造成经费缺口逐年加大,不但影响了一线农村公路管理队伍的积极性,也使得许多必要的农村公路工作难以开展。

先进省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借鉴

2010年5月,笔者参加海南省公路管理局组织考察组,赴全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先进省份山东和江苏考察,无论是在山东,还是在江苏,经过详细的实地考察和认真的思考,课题组对如何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感触最深的有两点:第一是有人管事,第二是有钱办事,,二者解决好了,其他难题迎刃而解。

一是健全管理机构,落实“有人管事”。为加强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山东、江苏两省大部分地区已经建立了市、县交通部门和乡镇、村四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由于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由行业行为真正转变为政府行为,使以县为主体的农村公路养护职责得以落实。

在山东省,济南市和济宁市下属各区县分别成立副科级别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隶属市交通局管辖,具体承担本辖区内的县道养护以及县道、乡道的路政管理工作,负责对乡道、村道管理养护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拟定县道养护建议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组织县道养护工程的招投标和发包工作。乡镇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站,负责区域内的乡道、村道的养护管理工作。江苏省无锡市、苏州市在市、县二级成立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地市为公路管理处、县为公路管理段),隶属市交通局管辖,内部新增设了具体职能部门(县乡公路管理科、农村公路管理科),以专门负责本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县乡公路建设设计及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和工程管理,办理公路建设队伍资质准入手续等。其人员编制、人事和劳动工资都由本级编委、人事和财政部门负责;乡镇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或镇交管所),人员由乡镇工作人员中进行调剂,负责乡村公路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

山东省枣庄市为解决“有人管事”的问题,配齐配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人员。市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负责人,由市交通局现有人员调任;区(市)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负责人,由区(市)交通主管部门推荐,本级政府选任;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负责人,在征求区(市)交通主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由乡镇科级干部兼任。同时,实行道路养护工程师和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各区(市)农村公路管理处设置专职道路养护工程师和桥梁养护工程师各1人,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明确道路和桥梁养护技术人员,并保持人员相对固定,上述人员工资待遇,由原渠道或同级财政负担,不挤占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资金。

二是多方筹集养护资金,保证有钱办事。山东省从燃油税转移支付中补助给农村公路作为大中修工程的费用,按照县道7000元/公里・年、乡道3500元/公里・年、村道1000元/公里・年根据确定里程下拨到地市,再由地市下拨到市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济南市补助给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按县道每年每公里18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12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900元。要求下属各区县按省级补助标准进行1:1配套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并列入地方财政。

江苏省苏州市交通主管部门每年对被认定管养的农村公路补助管理和养护资金,具体为:县道每年每公里10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4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要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将县道养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县道的养护资金应满足公路技术状况完好的需要,大中修工程里程原则上不低于评定里程的8%。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路必养的原则,对辖区内的公路按不低于乡道每年每公里4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的标准补助镇人民政府用于乡道、村道的养护。镇人民政府应当将乡道、村道养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满足乡道、村道技术状况完好的需要。乡道、村道的大中修工程里程原则上不低于评定里程的6%。

山东省和江苏省地、县二级农村公路养护机构管理人员经费均由省级财政部门切块逐级下拨到各级地方财政部门,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补足。

另外,江苏省对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实行补助:每平方米补助800元加200元的奖励,每年预留3000万元作为检查评比、水毁等应急备用资金。

三、建立海南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的途径及措施

(一)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首先,转变观念,使市、县政府由虚拟主体转变为实实在在的主体。《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2005]49号)明确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责任主体,其交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管理养护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个别地方往往把政府的交通主管部门等同于地方政府,致使交通主管部门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中担负着不能承载之重,养护管理工作运转不灵。要转变这一状况,市、县以下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农村公路的管理纳入管理工作的范畴,以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农村公路管理体系为目标,着力实现由交通部门为管理主体向县、乡政府为管理主体转变,由行业行为向社会行为转变,由部门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切实履行起上级政府制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保护以及养护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具体职责。

其次,建立法规制度,着手解决农村公路建养管“有法可依”的问题。为规范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秩序,尽快出台《海南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并完善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管理、评价办法和检查制度, 建立起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目标责任制和检查、考核、奖罚机制, 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提高管理和决策水平, 使农村公路更好地为农村交通运输服务, 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同时,各市、县人民政府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做到农村公路管理有法可依、养护有章可循,并根据《海南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与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第七条要求,明确乡镇政府有关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保护以及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具体职责,把乡镇政府推向前台,担当起农村公路乡、村道管养的主角。

第三,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管养体系,落实管养责任。进一步强化各市、县交通主管部门设置的公路管理机构――地方公路管理站的管理养护职能,切实担负起市、县农村公路养管工作的指导、检查、监督和协调的职责;在乡镇一级设立农村公路管理站,考虑到编制问题,负责人由乡镇领导成员兼任,配备必要的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本辖区乡道、村道的日常管理养护工作;乡镇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村辖区范围的乡道、村道的具体养护工作落实到村委会,由村委会落实1-2名协管人员负责乡村道路养护工作的组织实施,真正形成县、乡、村三级养管体系,使“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原则得到贯彻落实。

(二)建立稳定、长效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渠道

明确农村公路管养的责任主体、管理到位后,管养资金的投入是解决好农村公路养护问题的重中之重。

目前,海南省农村公路养护经费投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靠省级专项补助,作为农村公路管养主体的市、县基本没有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经费纳入地方财政支出范围。2009年,按县道每公里8000元,乡道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公里1000元计算,省级投资列养的农村公路(省养县道除外)小修养护经费约1498万元,如果按《2010年地养公路小修保养年公里成本(费用)定额表》计算,目前的投入和实际需要两者相差较大,如果考虑到农村公路的大中修和桥梁养护,则资金缺口更大。因此,当务之急除了尽快建立稳定、长效的投资渠道外,有必要开辟新的筹资渠道,确保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实现正常化、规范化。

1、突出市、县政府在农村公路管养资金筹措方面的主体作用,明确市、县财政预算安排作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主渠道。通过法规程序,出台《海南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条例(办法)》,进一步明确规定市、县政府负责筹集本辖区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资金,明确规定将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费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安排。

为了尽快争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列入市、县财政预算安排,省公路管理部门要尽快制订《海南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定额》,作为市、县交通主管部门编制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经费预算的依据,编制完成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经费预算报当地政府批准。

2、完善省交通主管部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经费补贴渠道,充实市、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经费。省交通主管部门对市、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补助资金补贴应改变拨付方法,要在市、县财政落实本市、县列养农村公路资金的前提下,根据市、县交通主管部门上报的线路里程、等级等实行不同的补贴标准,作为市、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经费的补充,由市、县交通主管部门统筹用于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

3、 转变观念,善于开辟新的筹资渠道。面向社会,通过宣传发动,鼓励公路沿线受益企业、单位和个人捐助资金;通过农村公路冠名权、路域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市场化运作方式筹集的资金;采取“一事一议”政策筹集的资金;鼓励村民投工投劳等。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商业化运作,不断丰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资金来源,最大限度地缓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缺口的矛盾。

4、设立农村公路大、中修及水毁工程养护基金作为农村公路养护经费财政预算的补充。由于农村公路的大、中修及水毁工程的实施不像小修保养一样需要每年都进行,有一定的周期性,但各级财政每年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投入是按所有的养护工程进行配置的。这样,市县交通主管部门或公路管理机构便可将暂时闲置的大、中修养护经费用于建立农村公路大、中修及水毁工程养护基金,以弥补农村公路大、中修时可能出现的资金缺口,同时亦可将地方各级财政转移性支付及自筹资金纳入农村公路养护基金筹措范围。

(三)采取多种养护模式,逐步实现养护市场化

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是今后农村公路养护的发展方向,对此,〔2005〕49号明确提出了实行管养分离,培育养护工程市场,招标选择养护单位的改革要求。由于海南省农村公路建设起步迟,基础差,专业养护水平不高,管理养护明显滞后,我省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尚处于培育和发展的起步阶段,对农村公路的小修保养市场化进程宜分类、逐步推进。

1、县道农村公路的养护。目前,海南省有县道农村公路2832.623公里,其中2497.8公里由省养,其余334.823公里的管养由各市县交通公路部门负责。各市县交通公路部门对县道的小修保养,在全省已形成共识,即参照目前省养县道的形式设置道班进行日常养护,有固定的班址,有固定的养护人员,并配有一定的养护机械,基础较好,日常养护作业基本可以正常运转。将来,在各市、县安排的养护资金落实后,这些县道农村公路可以参照省公路管理局正在推行的小修保养内部招投标模式,即将一条或两、三条相对较短的县道作为一个标段(最好一个标段在10公里左右),在内部进行小修保养招投标,由中标人在内部组织养护,而交通主管部门的公路管理机构,则抽出身来通过合同管理、计量支付、检查考核等手段加强监管,经过不断的培育,等到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养护资金完全保证时,范围逐步扩大到包括主要乡道在内的农村公路。

2、乡、村道农村公路的养护。目前,我省列养的乡道4450.33公里、村道7376.99公里分布在全省18个市县近200个乡镇,由于前面提到的管理体制不顺等原因,养护大多不到位,有一部分勉强养护的,都是或委托,或代养,大都为季节性、临时性养护,没有固定的养护人员,要套用县道的养护模式根本不可能。而全省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地理环境差异较大、交通量大小不同等原因,要在全省统一推行一个固定的养护模式,显然不现实,也不科学。为此,省公路管理局于2007年8月,在三亚、屯昌、五指山、琼海、东方等5个市(县)组织开展农村公路养护试点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以下五种模式并加以分析:

一是五指山市“承包养护”模式。主要由乡镇政府、各村委会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充分发动受益村庄有养护机具(挖土机、拖拉机等)、劳力充足且责任心强的农民群众签订合同承包管理养护农村公路。其特点是:地道站养护组、乡镇养护站、村委会养护队三方共同签订公路养护承包责任书,由乡镇政府、村委会选定“承包人”, “承包人”有养护机械和工具,劳力充足、壮实且责任心强,对养好农村公路有较大的优势,但是,“承包人”选择难度较大。

二是琼海市“签订养护合同”模式。主要由市交通局与各乡镇签订养护合同,明确规定养护线路及里程、养护内容及标准、养护补助资金的拨付和检查考核办法,每月定期对养护线路进行检查考核,并依据评定结果及时支付补助资金。其特点是:交通局与各乡镇签订养护合同,各乡镇根据养护季节和养护线路的路况变化,调整和选择恰当的养护方式,经济发达的乡镇还可投入适当的资金加强养护。但是,此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镇政府的财力、责任感和积极性。

三是屯昌县“农民代养”模式。主要由地方公路管理站确定试点线路,定养护投资标准,各乡镇选定“代养”人员,与“代养”人员签订代养协议书,并上报地方公路管理站批准实施。地方公路管理站工程技术人员分片管理,对“代养”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养护质量监督与定期考评,确保路况稳定。其特点是:县交通局、乡镇、地方公路管理站“三位一体”联动互动,由各乡镇选定“代养”人员,并签订代养协议书,由于 “代养人”是当地人,对维护路产路权,处理公路乱堆乱放行为较有发言权。但是,此模式养护资金有缺口的时候,需要地方政府或受益农民或受益企业出资,确保养护工作到位。

四是三亚市“养护中心”模式。主要在市交通局的直接领导下,由镇政府解决养护中心用地,地方公路管理站负责养护队伍的组建,在全市设立了六个 “农村公路养护中心”,每个养护中心根据线路里程及路面状况定编养护协议工具体负责线路的日常养护,采用现有道班管理方式,养护过程实行责任到人,即定员、定线路、定里程、定好路率等。其特点是:采用现有道班管理方式,由地道站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养护工作,利于规范操作、统一管理。但是,此模式完全由地方公路站负责管理,启动时要求有一定的养护资金投入,还要配有一定的机械配备,投入较大。

五是东方市“村民养护”模式。由公路沿线村委会成立村民养护班组,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渠道,将乡道、村道按历史形成的范围一并划归各养护班组实行养护。在地方公路管理站农村公路养护组的指导下,制订爱路、养路、护路的倡议书,确保农村公路均有人养护,实现全民共管。

其特点是:地方公路管理站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组作为乡道养护责任主体,组织村民对乡道进行养护,村委会为村道养护的责任主体,在公路沿线村委会成立村民养护班组对村道进行养护,充分利用 “一事一议”规则筹资筹劳。但是,此模式没有乡(镇)一级参与养护管理,并且要求当地村委会和群众对农村公路要有较高的主人翁意识。

通过对以上五种模式的分析,我们认为在当前的形势和特定环境下,既有各自的适用性,又有其局限性,如三亚模式,要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实行,显然不切实际,又如东方模式,无论是在交通量较大的发达地区,还是经常性水毁的山区都难以满足要求。因此,我们认为,上述五种公路养护模式可以在全省范围内并存,各市、县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加于整合推广实施。

应该强调的是,现在乡、村道农村公路无论选择何种养护模式,都要遵循这几个原则:一是落实农村公路分级管理制,突出乡、镇政府在乡、村农村公路养护中的主体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地方公路管理站的监督指导作用;三是保证必要的养护资金投入。

3、农村公路养护的发展方向。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是今后农村公路养护的发展方向。我省农村公路养护模式,无论是在县道,还是在乡、村道,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引导和不断完善优化后,在人员方面,要形成一支过的硬专业化养护队伍,并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在管理方面,要累积充足的现代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这时,全省农村公路逐步实现管养分离和养护市场化条件趋于成熟,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应着手向养护专业化、市场化转变:一是成立养护公司。在我省农村公路责任主体明晰,机制理顺后,可以在对各市县地方公路管理站管理人员科学核定编制的基础上,逐步剥离下属的公路养护单位,成立公路养护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乡镇一级可以对应建立乡镇公路管理办公室(或其他形式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有条件的可以成立专业养护单位并组建公路养护公司,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实现专业、科学养护。二是实行养护工程招投标。随着公路养护公司的成立,为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将大中修、水毁等工程向社会开放,实行养护工程招投标制度,择优选择养护作业单位。三是继续允许多种养护方式存在,对难以通过市场化运作进行养护作业、或简单的养护工程,可继续由乡镇组织沿线农户或村民进行承包等方式养护。

(四)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软、硬件建设,打造现代化养护管理组织

1、切实解决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人员编制、人事与人员经费管理分离问题,激发公路管养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参照山东、江苏等先进省份的做法,将地方公路管理站单位性质改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地方公路管理站人员编制、人事流动、工资调整发放权全部移交市县政府管理,省财政厅直接将人员经费下拨给市县财政,人员工资由市县财政统筹统发,确保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控制人员调入,便于人员调出、提拔任用,便于地方公路管理站内部人事管理。

2、针对农村公路管理站人员整体素质偏低问题,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加大培训学习力度,逐步提高养护管理人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同时,着手组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队伍,把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纳入管理范畴,依法维护好路产路权。

3、重视道班房建设,合理配置养护机械。长期以来,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缺口大,固定投资少,导致道班房建设和机械设备配置严重滞后。一些市县部分常年养护线路无道班房,缺乏必需的养护机械和机具,原有的一些机械设备也已陈旧、老化,甚至超期使用,不利于专业化养护,养护作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各市、县应在安排公路养护管理经费时,把建设、改造道班房和配置、更新养护机具资金纳入计划进行专项投资,逐步改善农村公路道班房和机械设备,给养护工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安全生产环境,让养护工人安心做好本职工作。

结语

村道路管护制度篇8

关键词:农村公路公路养护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地方政府各级领导对农村

公路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农村公路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的任务也更加艰巨,问题也日渐突出。

1、基本情况

农村公路由于种种原因,养护难度较大。为强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我县在各乡镇成立了“乡村公路养护管理领导小组”,并明确一名主管乡镇长任组长,负责本乡镇乡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交通系统负责制定统一的管理办法、措施和目标并将目标和管理办法上墙公示,各乡镇负责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另外陆续出台了一些规范农村公路养护的文件,对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进行了细致、具体的规范,进一步确立了乡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确了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责任主体和多种筹资方式。随着乡村公路的快速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不断显现,农民主动爱路、护路的意识普遍得到了提高。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渐探索出了“专业养护、承包养护、集体养护”等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有效维护了道路的安全畅通。

2、存在问题

虽然我们在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距离“有路必养”、“凡路必管”、“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目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重建轻养”思想依然存在。由于建设周期短、见效快,能在短时间内充分体现当地领导干部的“政绩”,有很强的生产效益,所以地方领导干部非常愿意搞建设。而管理养护是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不具备明显的生产效益,所以对于流动性较强的地方领导干部来说,不愿意投入很大的财力、物力对本区域内的道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养护。

2.2责任主体意识模糊,基层管理养护的积极性不高。尽管《公路法》和有关政策法规明确规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是路线所在地的县级政府,但是受多年养成的“等、靠、要”思想的影响,以及人们思想中固有的观念的影响,许多农村和乡镇的基层干部总是习惯性地认为管路养路都是交通部门的事,和地方政府没有关系,所以即使路坏了,也不主动去管理养护,而等着交通部门去养护。

2.3领导小组的作用不明显。各乡镇虽然都成立了“乡村公路养护管理领导小组”,也配备了管理人员,但是多数乡镇未能按照工作职责履行管理义务,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职能作用发挥普遍较差,没有对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形成必要的检查、考核、考评、奖惩等监督、制约机制。养护工作还没有开展起来,管理小组形同虚设。

2.4管理养护人员数量短缺,整体素质不高。多数乡镇由于受养护资金的限制,安排的养护人员不够,甚至部分路段根本无人管养,一直处于失养状态。而且养护人员多是村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技术培训,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整体素质偏低。在农忙季节,养护工都忙于自己的农活,根本无暇顾及农村公路的养护,致使日常性养护出现断档,等到农闲时进行养护已经造成路况质量的下降。此外部分乡镇每年只能搞几次突击性养护,但效果并不理想。

2.5养护资金短缺。现有的养护资金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日常养护,按乡道2400元/公里、村道600元/公里的标准来算,就连养护工人的基本工资都无法保证发放,因此资金问题成了制约农村公路养护的“瓶颈”。

2.6工程建设遗留问题增加了养护成本。由于大部分乡村公路建设标准较低,质量要求不高,附属配套工程严重欠缺(路肩、防护、排水、标志牌等),造成乡村公路的先天不足,没有达到“成品路”的要求。这样的“路”无疑超出了养护工作的职责和范围,而要弥补建设中遗留的部分工程,就会大大增加养护的工作量、养护难度和养护成本。由于工程前期投入不足,加之超载超限车辆增多,部分路段出现严重破损等病害,影响了公路的使用功能,但由于缺乏资金,小修工程难以实施,路况质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3、解决措施

3.1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并对所列养的公路和失养公路进行实地观摩和对比,使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和广大群众从根本上认识到公路养护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建设是政绩、管理养护也是政绩”的思想,使各级领导从根本上摒弃“重建轻养”的思想。

3.2狠抓责任主体落实。进一步明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是县级人民政府,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属于行业管理和技术指导部门。确定乡镇人民政府有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以及养护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具体职责,做出具体规定,明确乡镇各自的责任,上下协同,共同做好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积极思考,尽快探索出农村公路体制改革的方案,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责任,构建分级养护管理体系并狠抓落实。

3.3狠抓组织机构落实。各乡镇要承担本区域内乡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乡村公路管养的好坏和相关的工作人员是否负责任有着直接的关系。各乡镇的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严格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和规章制度认真开展工作,让“乡村公路”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将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考核目标。按照核定的养护路线、养护里程、养护内容和养护标准检查、验收、考核、评比,维护各项制度和机制的严肃性。

3.4狠抓管理养护人员落实。俗话说:不怕事情办不了,就怕事情没人办。每条乡村道路都要按照规定的标准安排管养人员,并配备必要的养护工具,要按时足额兑现养护工人的工资,充分调动管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县级交通部门要分期分批地对基层管养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养护人员的管理养护技能。

3.5狠抓制度落实。要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管理养护机制、监督制约机制、管理考核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明确农村公路的管理内容、责任主体、责权划分、管理手段、资金渠道、养护要求、质量标准、操作规程、检查评定办法等内容,并将这些规章制度切实落到实处,提高工作效率,体现工作效果,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各养护段要设立公示牌,明确养护人员和段落,以便于监督管理。

3.6狠抓管养资金落实。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是关键。没有稳定的资金投入,无论采取任何养护形式,都无法保证长效的养护机制,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只能是空谈。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来源主要有省补资金、县级政府财政补助资金等渠道,而省补资金要用于乡村公路的小修工程,不能用于日常养护和发放工人工资。因此,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主要还是要依靠县乡级政府财政列支,保证养护资金来源的稳定。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建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专用账户,确保专款专用、专户核算,并由县交通主管部门统一安排、管理使用。

上一篇: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范文 下一篇:公路运营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