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欺诈宣传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17 14:36:37

反欺诈宣传方案

反欺诈宣传方案篇1

一是加强领导,系统规划。反保险欺诈工作涉及行业内外的方方面面,各单位必须统筹规划,加强组织领导。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反保险欺诈工作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健全反欺诈制度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开展相关工作。保险机构要承担反保险欺诈工作的主体责任,将反保险欺诈工作纳入全面风险管控体系进行规划,从公司治理层面开始,强化责任意识,完善制度机制,提升技术手段和优化资源配置。行业协会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通过联席会议和专业委员会等形式搭建反欺诈工作平台,提升反欺诈工作效能;学会要组织行业积极开展反保险欺诈的理论研究,探索反保险欺诈工作的规律。

二是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当前,保险欺诈案件多发、形式多样,应突出重点惩治的原则,将“假机构、假保单、假赔案”这些社会危害性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保险欺诈行为列为反欺诈重点。监管部门应加大重大欺诈案件的查办、督办力度,对在案件管理和风险防范中有责任的,严格按照保监会《保险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保险机构应以防范欺诈风险为导向,突出重点、积极配合,对涉嫌违法犯罪的欺诈,坚决移交公安司法机关,对尚未构成犯罪的内部发生的欺诈,要在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同时,及时完善内控制度,积极开展欺诈风险警示教育。行业协会应探索重点险种的承保、理赔信息共享机制,适时研究开发反欺诈信息共享平台。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各单位要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推动反欺诈工作“三步走”:今年从夯实基础入手,建立体系、健全制度、加强宣传;明年将以信息共享、执法协作为重点,着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到2014年,初步建成“政府主导、执法联动、公司为主、行业协作”四位一体的反欺诈工作体系。今年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反保险欺诈工作任务比较多,各单位一定要抓紧落实。

三是注重方法,务求实效。不同类型的欺诈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成因,各单位应加强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反欺诈工作。治理机会型欺诈以预防为重点,保险机构应探索推行投保、索赔反欺诈提示等制度,行业组织应加大对消费者宣传教育力度,切实防止投机性的保险欺诈行为;治理职业型欺诈以打击为主,监管部门应加强行业与公安、司法机关的协作配合,联合查处保险诈骗犯罪团伙,有效震慑犯罪分子,优化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在贯彻落实《指导意见》上,要分清责任,层层落实,切忌走过场。对工作业绩突出的,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对工作不认真,贻误工作良机,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是积极探索,善于总结。反保险欺诈工作点多面广,各家公司、各个地区面临的反欺诈形势和任务各有不同。前一阶段,行业在健全反欺诈组织体系、强化区域合作、加强反欺诈技术运用和信息共享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下一阶段,我们要在深入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创新力度,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做法,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适用行业实际的反保险欺诈工作新机制。

反欺诈宣传方案篇2

关键词:金融机构;新型诈骗;问题;对策

近年来,我国经济、金融总体运行平稳,但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特别是随着科技与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针对金融机构的欺诈和犯罪日益增多,并呈现出多样化、科技化的特点,给金融机构及客户造成了非常大的风险和损失。因此,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不断认真总结、分析、研究和改进银行业反欺诈防范措施,以更加有效地应对和防控各类金融诈骗行为的发生,构筑防范金融犯罪的坚强壁垒。

一、银行业新型诈骗的几种类型

主要包括网上银行欺诈、电话银行欺诈、网络欺诈、电信欺诈、盗刷银行卡、POS套现、贷款欺诈、重要空白凭证欺诈(存折、存单、银行承兑汇票等)以及其他类型的欺诈风险。

二、欺诈风险的表现形式及特征

(一)不法分子常用的欺诈手段有:

1.利用假网站和手机短信,冒充银行名义向客户发送诈骗短信,声称客户中奖或账户被他人盗用等,要求客户尽快登录到短信中指定的网站进行身份验证,从而获取客户的卡号、密码、身份证件等信息后盗取客户资金。

2.以垃圾邮件的形式大量发送欺诈性邮件,这些邮件多以中奖、顾问、对账等内容,或是以银行账号被冻结、银行系统升级等各种理由,要求收件人点击邮件上的链接地址,登录一个酷似银行网页的界面,而用户一旦在这个指定的登录界面输入了自己的卡(账)号、密码等,这些信息就会被窃取。

3.假冒银行网站诈骗。在网络上设置与真银行网站域名相似或外观相似的站点,诱骗客户输入用户名及口令,盗取信息后进行网银转账。

4.利用银行自助设备诱骗客户。 一是冒用银行、卡组织等金融部门名义粘贴虚假信息,诱骗客户进行转账操作,诈骗客户资金;二是在客户取款时,犯罪团伙通过故意与取款人搭话来分散取款人注意力,并设法盗取客户银行卡账户信息和密码或调换客户银行卡。

5.通过木马程序等网络技术手段或其他手段,远程操纵客户电脑获取客户密码等认证信息,从而盗用客户资金。

6.信用卡诈骗。一是盗用他人身份办卡,并迅速透支套现;二是伪造卡或伪造信息办卡后盗刷;三是冒领、盗窃他人卡,不法分子套取密码盗用。

7.注册虚假商户利用POS机盗刷信用卡套现或以消费名义刷卡套现等。

8.提供虚假申请材料骗取银行贷款。

9.伪造票据骗取银行资金。

(二)新型诈骗案件的特点

1.地域跨度大,被骗人不止局限于当地,犯罪分子利用新的通讯方式能轻松在全国各地行骗。

2.行骗速度快,犯罪分子谎称是熟人有事、或者自己为公安人员。编造虚假电话、短信,甚至是飞信、微信等等,地毯式的给群众虚假信息,作案时间短,范围广,侵害面大,在受害者想清楚之前就完成了作案。

3.信息诈骗手段翻新速度很快,开始只是单一的虚假短信,发展到现在各种网上显号软件、显号电台等等,成了一种高智慧型的诈骗。

4.受骗人群多为中老年人,信息渠道窄,辨别能力差,容易被骗子以小利诱惑。加之,子女多在外工作,当接到子女发生意外的电话时,多惊慌失措,如果碰巧再联系不上子女,多半会受到不法分子蒙骗。

5.诈骗多为团伙作案,分工明细,所采用的诈骗方式多为远程的非接触式的诈骗,这就使得案件发生后,公安机关侦破困难。

三、典型案例

案例一:肖某,23岁,2013年11月12日来某金融机构办理网银开户业务,柜员通过询问发现,肖某之所以办理网银是因为其QQ上某好友(事后发现此号被盗,被人用来恶意行骗,并非本人)向其谎称有急事急需用钱,并提供账户。肖某急忙办理网银向其汇款,银行工作人员怀疑这是新型网络诈骗,对肖某进行劝阻,让肖某通过手机和朋友和其亲属联系,终于发现自己被骗的现实,成功阻止了一例网络诈骗。

案例二:2014年初,一企业法人代表来某金融机构咨询,称有人向其提议租用其pos机并想用本地企业账户申请pos机进行信用卡套现,并给予好处费。该企业负责人向银行工作人员询问此法是否可行?银行工作人员向其详细说明了pos套现的危害性与违法性,成功阻止了犯罪分子将某银行pos机作为违法工具的计划。

案例三:2013年6月,有客户接到手机短信称其信用卡涉嫌参与洗钱活动,并被冻结。客户打通电话,对方称其为某某市公安局,通过电话号码查询确为当地公安局电话号码。对方称其涉嫌洗钱,需将其财产移至指定账户,证明是无罪后归还,否则将一并作为赃款扣除。银行工作人员详细询问情况后,发现极有可能是一起利用新技术的电信诈骗案件,劝说客户报警,最终客户没有造成损失。

四、反欺诈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银行业竞争呈不断加剧之势。为了应对竞争,各家金融机构不断推出新产品,加快业务发展来争夺客户市场。但同时,银行也必须面对与之相伴的不断增长的各种风险的威胁。风险管理成为中国银行业经营管理中的关键议题。

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而欺诈风险作为操作风险中的一种,近年来,虽然各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都相继实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各种类型的操作风险中,对银行业影响最为重大、破坏力最为深远的还是欺诈风险,首先是内部欺诈,其次是外部欺诈。

目前,少数金融机构对欺诈风险的认识不足,在管理理念、管理框架、以及管理技术、系统、人才等方面都略显不足,这与当前严峻的欺诈风险形势形成较大反差,在欺诈风险管理的战略管理、业务操作、系统平台以及反欺诈技术等各方面都面临诸多挑战。

五、对策及建议

为了更好的识别欺诈和控制欺诈,维护企业声誉,并为客户提供安全高效的服务体系,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树立反欺诈理念,健全反欺诈实施方案。对各业务和管理条线欺诈交易进行监测分析、调查报告,建立银行内部通畅的风险报告制度,建立欺诈事件的监测预警机制,从各类业务产品为切入点,逐步实现从客户整体层面对欺诈事件的预警,注重对安全和欺诈预防情况的整体评估。

2.加强对员工的反欺诈培训。(1)对所有员工进行金融业务基础培训;(2)对管理岗位员工进行制度培训,如银行反欺诈、反洗钱的法律和政策;(3)对业务人员进行针对培训,如根据工作岗位进行信用卡、票据、贷款欺诈的识别和预防等;(4)开展重点培训,如季度、年度反欺诈教育,对不同时期突发的欺诈进行信贷、网银、票据、账户盗用等反欺诈培训。

3.扩大宣传,层层强化防诈骗意识。金融机构可以利用柜面前台、宣传栏、LED屏等宣传电信诈骗风险,也可以定期在集市、要道等位置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全方位提醒客户此类金融诈骗的表现形式与潜在风险,也可以通过发放防诈骗小手册,帮助客户增强识别各种诈骗的能力和意识。

4.强化对客户的风险提示工作。对客户讲解如何保护本人资料、银行卡、密码等资料和不要轻易相信中奖短信等欺诈资讯,从源头上减少欺诈行为的发生。

5.加强对各类欺诈风险的防控。

(1)对贷款欺诈行为:①把好客户准入关,完善不良客户征信调查,将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客户拒之门外;②落实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认真执行“三查”,合理确定客户授信;③强化信贷审批,坚持贷、审分离,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道德风险防范机制;④加强与合作机构的管理,选择实力强、信用好、主营业务合法稳健的担保机构合作,并进行动态监控;⑤放贷后发现欺诈风险的及时采取保全措施,如停止发放未提取的贷款、宣布提前收回贷款、通过司法手段冻结存款等。

(2)对票据欺诈行为防控要“了解你的客户”、注意核实票据真实性、重点审核可疑交易。

(3)对银行卡欺诈行为,要了解欺诈类型,如假卡、遗失卡、未送达卡,查明欺诈发生原因,加强防范:①核实并收集保留齐全开户所需的证明资料;②对主要信息进行电话了解,必要时面谈;③发现欺诈嫌疑,及时采取措施遏制事态发展,如停止支付款项,联系公安机关等。

6.强化科技技术防范,金融机构要运用先进的科技器材和手段,不断根据业务发展和实践情况优化升级银行各类业务系统,支持各类管理信息的适时、准确生成,预防犯罪行为。

反欺诈宣传方案篇3

一、宣传目的

为建立和强化医保基金监管长效机制,长抓不懈,做到打击欺诈骗保工作全覆盖,实现工作常态化,持续捍卫医保基金安全,引导公众正确认知和主动参与基金监管工作,为医保基金监管工作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宣传主题

此次集中宣传活动主题为“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要围绕主题,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以适宜的形式同步开展集中宣传活动。

三、宣传内容

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内容开展宣传工作。

(一)典型案例宣传。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工作群等媒体公开曝光部分定点医药机构、参保人员涉医违法违规处罚情况的典型案例,加大震慑力度;全面梳理工作中常见违规问题,宣传强化全社会遵规守法责任意识,引导教育定点医药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和参保人员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医疗保律基金的安全运行。

(二)举报监督宣传。进一步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在公众微信号、政府网站等媒体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健全完善举报奖励工作机制,规范举报投诉受理督办和反馈流程,落实奖励措施,强化举报奖励激励作用。

(三)政策法规宣传。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欺诈案件管理办法》、《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药机构医疗服务协议》、《刑法》相关条款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四、宣传方式

此次宣传要在满足疫情防控需要的基础上,采取多手段和全方位对打击欺诈骗保行为进行宣传。建议以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体为主要载体,以宣传页、海报、讲座及条幅等为辅的方式,宣传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医保基金安全的重要性。

五、宣传资料

(一)要自行设计并制作打击欺诈骗保宣传单、海报条幅、标语等资料,通过微信(QQ)群、网络、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介平台或张贴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对投诉举报查实且符合奖励条件的案例要进行宣传报道;要将省、市局宣传资料适时发放给医疗保险经办中心及两定单位,及时掌握最新政策并使用(责任科室:综合科)。

(二)要将县打击欺诈骗保典型案例公开曝光;要向社会公布县举报投诉电话,(责任科室、单位:基金监管科、医疗保险经办中心)。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各科室、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宣传工作对推进全县医保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切实把宣传作为活动一项重要工作,发挥好宣传应有的作用,要结合实际精心准备,积极部署,周密谋划,很抓落实。

(二)积极协调配合。要结合县实际做好整体谋划,搞好协调配合,实现全县宣传的整体效果,同时要整合系统内各类资源,积极动员并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提高宣传的力度。

(三)增强宣传效果。要增强宣传工作的主动性,广泛收集各类工作资料和宣传素村,采用多种新型宣传渠道,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的形式和载体,扩大宣传面,增强宣传效果。

反欺诈宣传方案篇4

传统的反保险欺诈方法

(一)加强理赔工作,是防止保险诈骗的最直接方法

针对伪造投保和出险时间以及伪造风险损失或夸大风险损失等的欺诈,在理赔环节中,保险人更多采用了直接的现场查勘和审查索赔申请单的方法:

1、对被保险人的索赔申请进行例行审查。包括索赔的原因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围;风险事故是否发生在保险责任期限等等。如果被保险人为法人的情况下,还需要查看被保险人的财务报表及账目,询问被保险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以获取基层单位难以获取的信息或资料。

2、进行现场查勘。对保险事故及时进行现场查勘,以确定保险事故的发生是否在保险合同的有效期内,保险标的是否存在,和测算保险标所受损失的程度。此外,保险人承担的保险责任时有一定范围的,所以保险人必须对造成损失的原因进行检查,以确定发生的事故是否属于承保范围。受损标的与现场残迹一旦被破坏,被保险人就有可能夸大损失范围,隐瞒事实真相,将人为制造的事故伪装成意外事故达到骗取赔款的目的。

3、借助有关部门与专家的力量。比如对于失窃赔案,要求被保险人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索赔时要求被保险人出具公安部门、所在单位或居委会的证明材料,由这些部门起到一定的把关作用。再比如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事件致残后,应向保险公司提供伤残鉴定委员会或治疗医院出具的残废证明等等。对可疑案件还应当向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详细询问。

(二)加强投保前的工作,消灭欺诈于萌芽状态

针对超额保险、重复保险的欺诈行为,在展业阶段进行详细调查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同时,伪造投保和出险时间以及伪造风险损失或夸大风险损失等欺诈手段在展业初期进行调查,也可能发现投保方存在欺诈的动机,从而将保险欺诈行为消灭于萌芽状态。

1.展业时做好关于保险欺诈的宣传工作

要通过广大新闻媒介及其它途径加强对保险欺诈危害性的宣传工作,让全社会公众认识到保险欺诈作为一种违法行为,不仅损害了保险公司的利益,也损害了全体保户的共同利益。对保险公司而言,欺诈保险赔款使得保险公司增加了不应该支出的赔款数额,减少了保险公司的利润;对投保人而言,保险公司为了达到既定的利润目标,在计算保险费时,不得不将保险欺诈行为导致的附加赔款和调查费用因素考虑在内,从而增加了广大保险客户的保险费负担一旦欺诈之风蔓延,保险当事人双方均不堪重负,最终将殃及保险事业的生存和发展。

2.做好风险评估,是防范保险欺诈的重要一环

细致的风险评估工作既是保险业务的要求,又是防范保险欺诈的一种手段。保险工作者在承保前应详细地询问和调查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有关的地址、第二或第三住所、先前的保险人及过往的赔款等。对有疑问的投保者更应进行细致的调查,这一调查将涉及到未来客户的家庭背景和财务情况、过去的历史、复保险单的存在、工作或雇主的常规变化等等。通过详细询问和调查,一方面可以从中发现是否有可疑之处,另一方面为保险公司以后的详细调查甚至为在法庭出示证据提供有力的帮助。

在一些承保金额比较大的保险业务中,进行详尽的风险查勘是风险评估的重要内容。特别在盗窃保险、工业及主要的商业业务保险中,进行危险的查勘是绝对必要的。这种查勘一方面在于评估物质风险、核对保险金额适当与否、将要保险的财物是否处于良好的状态下;另一方面则通过与家庭成员、邻居、雇员的接触及交谈中获得道德危险印象。

3.搞好保险条款和保险单的设计,是防范保险欺诈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风险查勘及评估过程中获得的有关信息和资料,可以在保险单设计及厘定保险费时予以考虑。通过制定保险单的限制承保范围的条款、免责条款也可以预防保险欺诈行为的发生。

在设计保险单及厘定保险费过程中,适当地划定投保人自己应承担的损失金额是很重要的。如果这个设计适当,则一方面不会使全部风险完全转移给保险公司;另一方面则促使投保方比较进行保险欺诈的损失成本,假如保单中免赔额十分高的话,则保险欺诈也不会有太大的诱人处。当然,保险公司能否推出这种保单方案,还要受到其自身发展阶段的限制,如果划定的保户免赔额过高,那么保户加入保险的积极性会相应降低,从而影响保险公司的发展。

现代科技在美国反保险欺诈中的应用

我国保险公司在反保险欺诈中大量运用了传统的方法。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保险欺诈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隐蔽化。由于以下原因,传统反保险欺诈方法的弊端暴露无遗。

1.保险人缺少正确的区分欺诈和无欺诈理赔案件的方法,工作流程缺乏效率,使得一些保险欺诈行为不能被发现。基于纸和笔为基础的索赔过程是不连续的保险索赔过程,保险人对被保险人的理赔案件需要大量时间询问和沟通,这给被保险人和索赔人思考如何欺诈留下了机会。

2.不充分的保险欺诈发现机制。保险欺诈的发现主要靠当事人的职业判断能力、匿名揭发者的陈述,以及和环境相关的证据来发现,但这些证据是不充分的。

3.缺少调查研究的资料。侦察者面对大量的资料,往往难以判断哪些是可能的欺诈案件,易于在错误信息的引导下浪费大量时间,真正的欺诈案件被发现时,已经太迟了。例如美国在1999年,发生了1.16亿次的财产和意外伤害索赔案,然而,仅仅10000件案子被单独立案调查。

4.欺诈案件有变得更加复杂的趋势。保险人对经过周密策划的欺诈方案往往不容易凭借经验进行正确判断。美国反保险欺诈联合会(CAIF, coalition against insurance fraud)认为,有计划保险诈骗行为在保险欺诈案中越来越多。因为健康保险中实施欺诈相对容易,因而有组织的保险欺诈者认为其中有极大的利益可图。

5.美国网络交易的发展使得投保可以在网上进行,相对于过去投保所耗用时间长达一天或者一周的保险而言,大大增加了欺诈的潜在可能性和损失的规模LBMR(London-based Meridian Research)认为在2005年之前(包括所有网上交易)平均每年网上欺诈将达到600亿美元。来自于SCBG(Stamford Connecticut-based Gartner)也支持这些数据,并且表示网上零售保单被骗保的可能性是传统销售方式的12倍。由于美国现在保险公司正大力发展网上销售保单,因而,预防保险欺诈显得越发重要。

现代科技在美国反保险欺诈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建立全国统一的保险赔偿案件数据库

美国网上交易的发展,使得保险欺诈的可能性和欺诈损失的规模都大大增加,分析这些大量的保险欺诈的数据去预防保险欺诈已经超越了人类的能力范围。并且很多保险欺诈行为需要随时进行分析和防范,这促使保险人更多地使用赔偿案件数据库。

计算机技术是针对各种理赔案件的信息共享,当保险人将被保险人或者受益者的信息输入电脑就可以查阅他们的购买保险的历史资料,从而帮助保险人发现疑点。这种方法并不能代替传统的防止保险欺诈的方法,它只是在保险欺诈中起到辅助作用,帮助保险人更快更准地找到欺诈行为,它受到使用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限制。

2、网络神经元系统在反保险欺诈中的应用

美国防止保险欺诈的新技术不断出现,如指纹防欺诈等,在这些技术中神经元网络系统被认为是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它在保险人防止保险欺诈中具有历史性意义,并且已经帮助保险人节约了上百亿美元。

网络神经元系统的结论是一个具体的分值,从1到1000,预示这出现欺诈的可能性的大小,分数越高,欺诈就越有可能发生。这使得调查者准确地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那些得分最高的索赔中。

反欺诈宣传方案篇5

近年来,保监会高度重视反保险欺诈工作,克服了起步晚、人手少、经验不足等困难,探索性、创造性的开展反保险欺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是反保险欺诈工作制度不断完善。保监会从现场检查、案件报告、案件调查、责任追究等方面入手,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为打击保险欺诈犯罪行为奠定了制度基础。

其次是反保险欺诈体制初步建立。在保监会党委的正确决策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年的探索,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内外联动,稽查局和稽查处两级上下联动的反保险欺诈工作体制初步建立。

第三是反保险欺诈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保监会通过开展打假机构、假保单、假赔案为专题的打“三假”专项行动,开展行业合作,加强舆论宣传,持续加大打击保险欺诈犯罪力度,不断提高反保险欺诈工作水平,全行业反保险欺诈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在2010年国际金融稳定评估工作组对保监会开展的监管有效性评估中,得到了工作组的认可,获得了好评。

反保险欺诈工作任重道远,对下一步做好各项反保险欺诈工作思路提出五点要求。

一是做好统筹规划。要研究各国反保险欺诈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教训,着手启动反保险欺诈工作规划,力争用3-5年的时间,初步构建一个“政府主导、执法联动、公司为主、行业协作”四位一体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系统完整、科学有效的反欺诈工作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以完善。

二是健全监管制度机制。将尽快在稽查部门建立反保险欺诈机构,研究反欺诈制度,明确反欺诈工作内涵和外延,制定反欺诈技术规范,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反保险欺诈工作。

三是深化刑事执法与行政执法合作。要主动加强与司法公安等部门的工作协调配合,理顺各方关系,实现风险监测常态化和刑事打击动态化相结合,不断完善刑事执法与行政执法合作机制,持续加大对保险欺诈犯罪的打击力度。

四是推动保险机构深入开展反保险欺诈工作。要研究制定反保险欺诈指引,明确各保险机构发现、记录、报告和处理保险欺诈的流程和监管要求,强化公司责任,促进公司加强内控,督促公司开展反保险欺诈工作,不断夯实反保险欺诈的基础。要求各保险公司将反保险欺诈工作纳入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之中,统一研究、统一部署,强化制度,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五是加强行业合作。要积极推进与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反欺诈合作,不断扩大反欺诈合作范围。

反欺诈宣传方案篇6

近日,据有关方面透露,北京市车险市场的保险诈骗犯罪呈上升趋势。据北京各财险公司的保守估计,目前约有20%的车险赔款属于欺诈,在2000年至2003年的4年间,骗赔造成的保险损失约有13亿元。

北京市保监局表示,将联合其它职能部门启动反车险欺诈行动。

日前,北京市公安局在东城区破获了一起专业车险诈骗团伙,拘留21人。据犯罪嫌疑人交待,这个团伙共诈骗保险200多起,涉及人保、平安等8家保险公司,诈骗总金额300余万元。该案件告破后,东城区各保险公司的车险理赔案件数量明显减少。

北京市保监局副局长傅安平表示,去年北京各财产保险公司共计23亿元的车险赔款中,约有20%到30%属于欺诈。保险欺诈不仅给保险业造成巨额经济损失,损害了诚实投保人的利益,而且破坏了首都社会经济秩序。

据悉,车险欺诈具有隐蔽性、职业化、团伙化等特点,北京市保监局准备于近期联合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交管局、北京市运输管理局等多个部门开展反车险欺诈行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惩处车险诈骗行为。主要措施包括:向被保险人进行车险理赔风险提示,提高被保险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大对车险诈骗行为惩处的宣传力度;完善“北京市车险风险信息系统”的功能,为反车险欺诈提供技术支持;与公安部门开展打击车险欺诈犯罪联合行动,探索建立保险行业与公安部门有效的合作机制;与北京市运输管理局探索建立修理厂管理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保险行业内的反车险欺诈合作机制等。(赵江山)

反欺诈宣传方案篇7

我市开展诚信兴商活动,打击商贸流通领域商业欺诈行为的工作重点是着力整治和打击六类商业欺诈行为:商业零售企业不规范促销行为;商业零售企业占压、骗取供应商货款行为;饮食服务业违规经营行为;虚构或夸大特许经营品牌、骗取加盟费行为;对外贸易领域中各类虚假合同等方式骗取资金和虚开出口发票的行为;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对外投资领域中虚构项目、虚假广告和招商信息、无证经营以及超范围经营等行为。

二、工作任务

(一)各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商务主管部门要对商业零售企业促销活动进行行业管理,加强监督和检查,对本地区不规范促销行为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引导商业零售企业依法开展促销活动,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查处不正当促销行为。价格主管部门要对商业零售企业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价等价格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税务部门要对商业零售企业促销活动中的偷逃税行为进行查处。工商部门要对商业零售企业从事欺骗性有奖销售、巨奖销售,在促销活动中销售不合格商品以及掺杂、掺假和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在促销活动中采用不正当竞争等行为进行查处,并会同有关部门规范商业零售企业的促销宣传行为。

(二)整治商业零售企业超期占压、骗取供应商货款的欺诈行为.商务主管部门要会同公安、税务、工商、质监等部门研究制定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预防、查处商业零售企业超过合同期限占压或骗取供应商货款的欺诈行为的规定,促进商业零售行业的健康发展。商务主管部门要对商业零售企业与供应商的进货交易行为加强行业管理,对本地区商业零售企业占压供应货款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向社会公告长期占压供应商货款涉及户数众多、数额巨大的商业零售企业名单,确定重点监控企业。工商部门要依法对虚假出资、抽逃注册资本行为进行查处,研究建立企业异常变更工商登记事项的预警机制,尤其是对重点监控企业加强监管,发现问题依法及时查处,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三)以美容美发业为重点,整治饮食服务行业中存在的欺诈行为。商务主管部门要会同公安、工商、质监、物价等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开展行业管理工作,加强对美容美发服务项目和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建立经营者落实产品进货查验等制度。工商部门要加强对美容美发业广告宣传和市场经营行为的监管,对虚假广告和涉嫌不正当竞争的,依法予以处罚。要加强美容美发店内用品的监管,适时美容美发店内用品质量监测结果,对不合格的用品予以曝光,问题严重的坚决清除出市场,查清进货渠道,依法予以没收或处罚。质监部门要按照有关部门移送的生产源头情况进行彻底追查,依法追究质量及制假责任。价格主管部门要对美容美发店虚构原价、促销价格表示无依据或无从比较等价格欺诈行为进行查处。

(四)整治和打击商业特许经营中的欺诈行为。商务主管部门要对本地区特许经营发展的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确定重点监控地区和企业,有欺诈行为的要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依法查处。要会同工商部门加强对特许经营展会活动的规范管理,工商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特许经营广告的管理,对特许人披露信息不完整、不规范,没有任何风险提示,或故意夸大投资回报的广告进行清理,对利用展会进行商业欺诈的参展企业,予以查处。公安部门要对涉嫌诈骗的特许经营企业立案侦查。

(五)整治和打击对外贸易领域的商业欺诈行为。积极推进对外贸易信用体系建设。商务主管部门要会同税务等部门尽快整治虚假出口、低报瞒报价格和低开虚开出口发票的行为。商务、税务、工商、质监、外汇等部门要发挥各自监管职能,加强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发现欺诈线索要按照职责向相关部门及时通报。

(六)整治和打击对外经济合作领域的欺诈行为。商务、工商和物价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按照职责分工,严厉打击对外经济合作活动中虚假劳务、工程和招商信息,欺骗劳务人员、施工单位和投资者签订虚假合同以骗取钱财和无资质、超范围经营的行为。商务主管部门要会同建设部门对拥有建筑资质的企业在境外开展承包工程业务中的欺诈行为进行查处。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开展境外就业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公安机关要对涉嫌利用虚假外派劳务、境外工程和境外投资等信息进行诈骗的行为立案侦查。

三、整治措施

(一)信息共享,强化监管。商务主管部门是商贸流通领域的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研究商业欺诈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要针对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非法敛财、骗取银行贷款、占压和骗取供货商货款等欺诈行为,分析其特点和规律,加强与行政执法部门、司法部门的衔接配合,做到及早发现、准确定性、依法严厉查处,彻底消除社会隐患。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整合监管信息,对涉嫌商业欺诈的行为,要建立信息共享和反欺诈预警机制。

(二)大力开展“诚信兴商”活动。一是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创建活动,各县(区)各部门要结合本县、本部门的实际,在商贸流通领域深入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百城万店重诚信”、“诚信纳税”、“守合同重信用”等活动,进一步探索深入开展“诚信兴商”主题创建活动的新形式、新路子。二是开展企业信用培训教育活动。各县(区)、各部门要监督和引导企业自觉守法经营,诚信立业,加强和改善内部信用管理工作,建立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形成信用风险防范机制。三是大力推动行业信用建设。各县(区)、各部门要选择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行业,开展信用建设试点工作。商务主管部门、工商部门要制定行业信用公约,开展信用信息服务和“守合同重信用”公示活动。四是加强诚信宣传。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要开展诚信宣传教育。要结合今年9月开展的第三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市、县主要新闻单位要对开展“诚信兴商”活动的典型经验进行宣传报道,大力营造“守信光荣得利,失信可耻受罚”的社会氛围。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打击商业欺诈专项行动,对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营造放心满意消费环境和公平竞争投资贸易环境的重要性,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周密部署,认真落实,取得实效。

(二)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加强对全市打击商贸领域商业欺诈、开展诚信兴商活动的领导,成立由市商务局、中共陇南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建设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人行、市物价局、市药监局、市文联、市消协等部门组成的协调领导小组和督查组,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部门按照职责承担相应工作。

各县(区)打击商贸领域商业欺诈,开展诚信兴商活动的工作,由县(区)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切实负起责任,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整治措施落到实处。涉及跨区域的打击商业欺诈工作,由市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各县(区)之间要密切配合行动。

(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各部门和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设立举报电话,在新闻媒体公布,接受群众举报。对欺诈行为露头就打,使其难以为害。

反欺诈宣传方案篇8

2010年5月10日,杨某在某超市花费人民币25.90元,购买了由福建古田金松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松公司)生产的一袋野生木耳。该商品为蓝色塑料袋装,正面基本可透视商品全貌。包装袋上方除印有生产商缩写横排“金松食品”四字和“野生木耳”竖排四字外,还特以金色小号字印有“黑木耳分布很广,以安徽黄山一带的品质最佳;本产品精选优质黄山木耳,经烘干、过筛,确保自然山珍之风味、味道鲜美、菜谱多样、是宴席和家庭烹调最佳主配。”

几日后,杨某诉至法院,以该商品外包装袋上两处“最佳”(“品质最佳”、“最佳主配”)文字的使用,系用绝对化语言进行虚假广告宣传,实属欺诈,构成对消费者真实知情权的侵犯,从而导致消费者产生错误的购买意向,显系违反广告法,据此要求经销商家被告某超市、生产厂家被告金松公司分别予以退货和另作赔偿。

二、评析

本案中纠纷双方在事实方面无争议,争议的焦点集中在生产厂家商品外包装上含有的两处“最佳”表述文字,是否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

何为广告?根据我国广告法,所谓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商品的宣传方式。我国立法对广告的定义采用了狭义定义,即法律只约束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广告。在此类广告中,法律明文禁止使用“最佳”和“部级”、“最高级”的文字。凡广告中含有上述字样的,属于欺诈性质,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民事赔偿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构成广告侵权的,由广告主、经营者、者承担。其中广告主是广告的发起者,也是广告效益的直接和最终的获得者,故法律要求广告主承担广告违法的民事责任,是不言自明的。广告经营者和者承担的是连带责任,但是否连带,则是有前提的。因为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广告的经营、者应当履行“查验有关证明文件,核实广告内容”的义务。这种事先核查的义务属于程序性的,只要在形式上尽到了上述义务,就可以免除广告的经营、者的相关责任。本案中,被告某超市和金松公司既不是广告主,也不是广告经营与者,故不具备广告侵权的主体资格。

金松公司商品外包装文字内容中的两个“最佳”,第一个“最佳”所指系为黄山一带的黑木耳,其范围广泛,并不限于杨某所购买的金松野生黑木耳。第二个“最佳”则承接上句,说明木耳为大众配菜时的首选,同样也并不专指该金松品牌野生黑木耳。另工商行政部门(法定认定和处罚虚假广告的机构)也从未认定该段文字内容为广告,更没有认定构成虚假宣传并应予以相应的处罚。所以,虽然金松公司外包装上使用的文字,在传播信息,重在使消费者了解其用途、性能、优点,有着强调商品积极方面的意图,但结合其他如商标、商品成分、烹调方法等内容分析,准确的定位仍应非广告,而是对商品的介绍与说明文字,故本案缺乏认定其为广告内容的实质要件。

根据法律规定,所谓“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以一定的方式向对方示意或告知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特定的对方当事人作出违背常理的错误表示。认定欺诈,要满足三个相互关联的要件:一、主观上要有欺诈的故意;二、客观上实施了欺诈行为;三、行为人的欺诈行为足以使对方作出错误的选择和决定,并使之受到实际的伤害或损失的。苏果公司经销金松公司商品袋装木耳,可以认为与金松公司不仅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而且在信息价值取向包括商品的全部精神外延方面,同样在是积极接受并与金松公司共同传播的。金松公司商品包装上的“最佳”字样及内容,稍加斟酌,可以肯定其含义表述,有在同类商品中拔高“金松”品牌野生木耳品质的倾向,但这种商品自我推介,却并非虚假宣传,更不能使得消费者面对不同厂家不同品牌的同类木耳产品(均为普通包装、价格相差无几),以及附着的产品宣传进行选择时,金松品牌木耳成为不二购买首选,且非购买不可。

上一篇:防灾减灾宣传材料范文 下一篇:思想作风建设发言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