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组干部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26 02:40:20

村组干部管理制度

村组干部管理制度篇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对做好农村工作至关重要。”并要求“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开展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要求的民主选举实践,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以村务公开、财务监督、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为此,**县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县委党办、组织部、纪检委、党校、工会、妇联、团委等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基层,在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过程中如何加强和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及有关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下发了调查问卷,走访了当地农牧民群众,听取了村干部开展工作情况汇报,调查表明:村级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但也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村级组织建设有待加强。

一、 村级组织工作现状

(一)民主选举全面推行,民主管理基础得以加强。20xx年年初,全县顺利完成了第七届村“两委”班子的换届选举工作。以村党组织建设为龙头的村级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建立了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其他村级配套组织,使村级组织网络不断健全。这次村两委班子的换届,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自治区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规定程序操作,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操作程序规范。选举前,各村利用广播、墙报、宣传栏、村级简报等形式,公开选举工作方案,成立选举领导小组,确定选举投票站,设立填票室,保证选民按自己意愿填写选票。选举中,选举领导小组把选民联名提名或村民小组推荐的候选人名单发到各村民小组进行充分酝酿,并张榜公布,然后召开村民大会进行选举。在换届选举中规范了选举的操作程序,包括统一印制、发放选民证,委托投票的手续办理,严格限制使用流动票箱等等。

(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普遍实行,民主决策制度日趋完善。在乡党委、政府的重视下,乡村两级均成立了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领导小组,县委组织部、民政局、司法局、农经局等部门协调配合,精心指导。全县41村都均设立固定公开栏,坚持定期向村民公布财务收支、三老人员补贴、村干部工资、发展党员情况、计生指标、粮食直补、土地发包等内容。各村每年都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汇报村里的村务和财务情况,征求和听取大家意见,加大民主监督力度。同时结合实际,部分村制定了《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务公开的推行,充分发挥了村民在村级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有效避免了村级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干部群众普遍反映良好。

(三)民主监督机制得到强化,村政廉洁有了制度保障。为了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做到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全县41个村均成立了理财小组、监督小组和议事小组,各乡镇在对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分别采取四种方式进行监督:一是每年对村财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审计,把村民比较关注的村干部报酬、集体地发包、低保发放、三老人员补贴等情况作为审计的重点;二是实行村帐乡管,定期审核;三是实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实行民主议事、理财、监督,建立村级议事、理财、监督三个小组,使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真正落到实处。20xx年,县委组织部又下发了《农村规范化管理手册》,对村级组织的职责任务、村级民主决策、村级民主管理、村级民主管理、村级财务管理、农村党员管理、村干部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进一步促进了村级党务、村务、财务规范化运作。

二、村级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虽然在对狠抓村级组织建设,提高村级干部的整体素质,促进村级工作规范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困难和矛盾,村级组织建设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总的来说,村级组织的工作发展还平衡,有部分村存在着重形式、轻实效以及制度不健全、决策不民主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群和党群关系。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两委干部素质偏低。全县经过第七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后,村干部队伍结构、年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但村干部整体素质偏低,部分村班子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等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与农村工作的新形势不适应,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畏难情绪严重,工作主动性差,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缺乏开拓进取精神。部分村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自身能力不高,在传达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时,效果大打 “折扣”,部分村干部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时,致富无门,带头无方,守摊子,混日子,当“维持会 长”,使得农村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善。

(二)两委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现在农村各项检查、评先评优等项目繁多的工作,使村干部几乎从兼职转变成“脱产专职干部”,而且村干部做的都是硬工作,端的却是泥饭碗,繁重的工作与微少的政治经济利益之间存在巨大反差,使得村“两委”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一些自谋发展的“挂名”干部越来越多,许多工作得不到落实;一些村干部误工补贴难兑现,撂担子不愿干的现象时常发生。

(三)村级各个组织关系不协调,职责不明。调查表明,**县在第七届村“两委”班子的换届选举工作中,积极采取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主要成员进行交叉任职,这一方面固然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村委会与党支部之间的摩擦,缓和两者的矛盾,但是弱化了村委会的自治功能。在客观上由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对“两委”关系的确定、职责权力的划分较为抽象,缺乏明确和具体的规定,规范动态运作制度不健全;在主观上由于村干部对《组织法》学习不够,理解不深,思想文化素质不高,仍然存在传统的集权思想和特权观念,村级各个组织关系不协调、职责不明问题还比较突出。个别村级班子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责、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出现“两委”争权、独权、揽权、越权等现象,“两委”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削弱了整体战斗力。个别村级班子民主集中制难落实,村内一些重大事项都由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说了算,班子成员互相猜疑、忍气吞声,难以形成合力。

(四)村级民主管理尚未真正到位。目前仍有部分行政村负责人缺乏民主管理意识,在村级重大问题的决策上没有按照民主决策的要求,及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讨论决策。如在村集体工程项目投入、村集体经济的发包等方面,事前、事后没有进行及时公示,没有及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决策。村务公开在实践中存在着随意性、零散性、形式化和报喜不报忧等现象。

(五)村务公开的内容还不够规范。突出的是财务公开问题,有部分行政村的村务公开栏已成摆设,存在着内容不全、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很难看懂、时效性差等问题,如财务公开严重滞后,财务收支情况两三个季度,甚至跨年度不作更新,对群众提出的有关财务账目的质疑置之不理,使得村务公开形同虚设。

(六)民主监督机制尚欠完善。理财、监督、议事三个小组虽然在形式上赋予了很大的权力,理财、监督小组不盖章不能报销。但在实际操作中是先由经办人签字,再由村主任签字同意报销,后由出纳付账,再由理财、监督小组审核同意盖章报会计入账,这样,村务监督、理财小组的监督、理财变成了事后监督、理财。同时,村级民主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时松时紧的现象,乡镇对村的民主管理缺少有效地检查督查,其真实程度和效果往往是依靠村干部自身的觉悟。

三、对改进村级组织工作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站在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不断探索规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途径,认真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增强党对农村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提高党在农村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真正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一)明确村级组织设置和职能。行政村因设村党组织(含支部、总支、党委),村民委员会,团支部,妇代会,民兵连,村民议事、理财、监督小组等组织。村级党组织履行组织领导职能,村民委员会履行决议执行职能,村团支部、妇代会、民兵连履行团结协作职能,村民议事、理财、监督小组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村党组织与村民委员会、团支部、妇代会、民兵连、村民议事、理财、监督小组等村级配套组织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各类配套组织在村党组织领导下,依照有关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

(二)理顺各个村级组织的关系。村支部作为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是村里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实行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导,讨论决定村里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和推进村民自治,负责村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在法律和政策的范围内,办理村里公益事业,管理本村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承担本村服务和协调工作。两者之间在地位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工作目标上是合作统一的关系。因此村委会及其成员要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的观念,维护和服从党支部的领导,村支部及其成员也要增强民主法制观念,自觉遵守《组织法》,带头维护和尊重村委会的法律地位,彻底摒弃“家长式”、“一言堂”的工作作风和一切由支部说了算的思想,支持村委会工作。“两委”都要围绕一个共同目标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在法律范围内,根据、《条例》和《组织法》规定,合理界定农村党支部的职责和村民委员会的职能。村党支部的职责应侧重于宏观性、政策性、方向性、全局性的大事,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而村委会的工作应侧重于具体的、事务性和执行性的要求。当然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如村支部职责为: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带领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抓综合治理工作,维护农村稳定。村委会职责为:办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事纠纷;协调维护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工作;向政府反映群众意见,支持和组织村民发展经济。村团支部是团的基层组织,是团的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团组织在基层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村团支部接受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村妇女代表会是妇女联合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村基层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农村妇女代表会接受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妇女联合会的领导。村民兵组织是农村不脱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人民的助手和后备力量。村民议事、理财、监督小组代表村民行使民主议事、理财、监督职能,在村党支部的领导、指导和监督下开展各项活动,并对村民负责。

(三)健全和规范村级组织议事规则。1、建立健全“两委”工作协调和议事决策制度。一是建立《村“两委”班子任期目标管理制度》。每届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选举产生后,根据上级党委、政府要求和本村实际,制定任期内工作目标,内容包括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党建工作等。任期目标经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具体落实到年度工作计划中,实施结果及时向党员和村民通报。二是建立“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两委”班子联席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遇到有紧急事项可以临时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制定上级有关精神和工作部署的落实方案,提出需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会议决定的决策意见,确定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召开,并研究处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策实施过程中有关重点问题。三是建立健全村民会议制度。村民会议由本村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一般每六个月召开一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决定涉及广大农民群众利益的重要问题和重要事项。除选举和罢免村委会成员以外,村民会议一般应由村委会召集。作为村民自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民会议必须严格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和依法办事原则。

四是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是村民会议的补充形式,一般每六个月召开一次。主要职责是:讨论本村总体规划,经济发展规划;讨论本村生产承包经营中的问题和兴办本村公益事业的有关事项;及时反映村民的意愿和要求,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监督村委会工作、评议村干部工作、监督村规民约的执行。2、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一是建立工作报告制度。村委会定期向党支部报告工作,遇到重大问题或重要事项及时向党支部请示报告;村党支部委员每年至少二次向党员大会报告工作;村委会成员每年至少一次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二是建立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本着内容规范、程序规范、形式规范、时间规范、监管规范、公开结果、多数村民同意的原则,以充分尊重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在公开内容上,除上级有关农村、农业、农民的政策法规,乡(镇)村干部的选拔任用外,领导接待日制度、首问责任制度、检查通报制度、监督制度和政务公开制度等也要公开,特别是财务收支情况必须公开。公开形式上,坚持简明、实际、实用的原则,以公开栏为主,以广播、会议材料等公开为辅,什么形式方便,什么形式有效就用什么形式。在公开时间上,要做到常规性工作按季度公开,固定性工作长期公开,单项工作完成后一次性公开,临时性工作限时公开。三是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村民议事、理财、监督小组的作用,重点建立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审计制度和集体资金、资产管理制度、财务代管制度等。

村组干部管理制度篇2

一、我县村级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段时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我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按照“抓规范、育典型,重转化、促提高”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狠抓落实,全面推进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努力夯实基层基础,为我县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1、抓堡垒,村级班子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按照“选准一个支书,配强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致富一个村子”的目标要求,积极探索选配村级班子的新思路,采取从村级后备干部中提,从外出经商和务工党员中请,从镇村企业工作的党员中选,从复退军人和待业大中专毕业生党员中挑,从县乡转岗人员和国企下岗职工党员中荐,从乡镇机关干部中派等办法,大大拓宽了选人视野。认真组织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全面推行“两推一选”村党组织班子成员。认真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每一名村干部进行严格考察,做好逐村议班子和逐村调配方案的审核工作,有效改善了村级班子的素质和结构。定期开展村级班子届中考察工作,严格落实村干部述职制度、党员群众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兑现考察结果制度,同时建立一支1000人左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进一步提高村级班子的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按照“分级管理、分类培训”的原则,充分发挥县、乡党校的阵地作用,切实加强村级领导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村务管理能力。

2、抓“学创”,村级组织先进面进一步扩大。充分发挥美岭出在永春的优势,不断深化“学创”活动。指导美岭加快发展,帮助美岭村党委总结新经验,进一步巩固提高“以村建带企建,以企建促村建”的党组织设置形式,完善美岭典型。先后召开2次深化向美岭村党委学习活动大型会议,不断掀起学美岭活动新高潮。在全县22个乡镇重新筛选确定了41个典型示范村进行重点培育,以此带动面上工作,涌现出了下洋镇新村村等一批先进典型。

3、抓后进,村级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坚持把不适应村和经济欠发达村的整顿转化工作作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4年4月,经过排查,研究确定29个班子相对软弱、经济发展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不适应村和经济欠发达村作为重点整顿对象,进行集中整顿,逐村研究落实“五个一”整顿转化措施。全县共安排34名县领导挂钩、29个县部门牵头帮建、27个典型示范村结对帮扶、选派64名省、市、县、乡四级机关干部担任不适应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助理。采取了下发指导性文件、开展村级班子考察、每季度进展情况报告和督查等措施,进行分类整顿,限期实现转化。仅去年就确定105个帮扶项目,落实帮扶资金1074万元。加强不适应村驻村任职干部的跟踪管理,多次召开驻村任职干部工作座谈会,交流经验、加强培训,定期组织对驻村任职干部进行考核督查,落实驻村干部补贴和人身保险等相关待遇,扎实推进不适应整顿转化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县村级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4、抓基础,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得到进一步增强。坚持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村级组织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扎实做好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努力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在认真贯彻落实《》、《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基础上,于*4年4月1日起,全面试行发展党员五项制度,即:测评制、预审制、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充分运用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在党员队伍中深入开展“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教育、“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讨论、“永春人精神”大讨论、揭批“”和打击“”活动等专项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依托县、乡党校、农函大、农技校、农广校,组织党员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学历教育,不断丰富农村党员干部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他们“双带”能力。目前,农函大等函授结(毕)业的农村党员干部3447人,在读的1142人,居全市前列。通过落实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积极探索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等做法,督促党员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加大对农村中不合格党员的处理力度,畅通不合格党员“出口”,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坚持从党员的“感情管理”入手,在农村党员中开展党员生产生活困难必访、党员生病必访、党员家庭纠纷必访、党员有红白喜事必访的“农村党员四必访”活动,推广党员互助基金的做法,及时帮助农村贫困党员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增强农村党员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有力维护村级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

5、抓制度,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得到进一步推进。根据村级组织工作的需要,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新的规章制度,推动了村级组织建设的稳步发展。在村干部的管理工作中,实行村干部年度目标责任制度、村干部述职制度、党员群众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村干部工资补贴制度、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等,进一步完善村干部管理。在下派驻村任职干部的管理工作中,实行驻村住勤、汇报工作、学习培训、福利待遇和跟踪督查等“五项制度”,加快不适应村整顿转化工作。在村务管理上,全县236个村(居)全面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在去年3个乡镇6个试点村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县村(居)级组织中分三批(第一批51个、第二批142个、第三批43个)开展村务决策听证工作,进一步完善村级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工作。在基层党务工作上,健全完善党建工作“十规范”,对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班子建设、组织设置、会议制度、发展党员、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费收缴、文书材料等十方面内容进行细化分解、统一规范,有效推进村级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6、抓领导,村级组织工作合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实行县党员领导干部挂钩基层抓党建工作制度和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每位常委负责抓一个片区,每位县党员领导干部负责挂钩一个乡镇,包一个典型示范村和一个很不适应村。在乡镇建立乡镇党员领导干部“抓一点、驻一村”制度,村干部实行“包一组、带十户”制度,上下贯通,层层负责,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在县直机关部门建立了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制度和县部门挂钩联系乡村工作制度,县委组织部实行县委组织员分片联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制度。通过建立和实施这些制度,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大大增强了抓好村级组织建设的工作合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农村“无人办事”问题比较突出。当前农村优秀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加之目前农村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农村工作难度大、经济待遇低等因素,“村官”缺乏吸引力,一些村在选人用人时往往捉襟见肘,出现“人难选”、“选人难”的现象,上级党组织只好降低要求,“矮子里边挑高个”,这种现象在那些高边远、经济欠发达村尤为突出。

2、村干部的领导水平偏低。目前部分村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自身能力不高,在传达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时,层层打“折扣”,结果是群众“有一半听不懂”、“听懂的有一半不会做”、“会做的有一半没效果”。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时,致富无门,带头无方,守摊子,混日子,使得农村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善。

3、村级班子关系不够协调。个别村级班子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责、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出现“两委”争权、独权、揽权、越权、搁权等现象,“两委”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削弱了整体战斗力。个别村级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难落实,村内一些重大事项都由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说了算,班子成员互相猜疑、忍气吞声,难以形成合力。

4、村“两委”工作积极性不高。现在农村各项检查、评先评优等项目繁多的工作,使村干部几乎从兼职转变成“脱产专职干部”,而且村干部做的都是硬工作,端的却是泥饭碗,繁重的工作与微少的政治经济利益之间存在巨大反差,使得村“两委”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一些外出务工、自谋发展的“挂名”干部越来越多,许多工作得不到落实;一些村干部误工补贴难兑现,撂担子不愿干的现象时常发生。县、乡干部在入户开展工作时,村干部不能积极配合,多是凑合应付,指指门,引引路了事。

5、农村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到位。当前,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普遍存在队伍老化、文化水平偏低、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从我县的情况来看,全县农村党员中年龄60岁及以上的超过农村党员总数的四分之一,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超过农村党员总数的一半,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农村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党员队伍中产生了多元影响,一些党员思想境界不高不起作用,一些党员素质能力不强起不了作用,一些党员长期外出失去了作用,一些党员品质不佳起了消极作用,这些都成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难点问题。

6、村集体经济实力仍然比较薄弱。有的地方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思想重视不够,发展思路不清,工作措施不力,导致村集体经济收入单一,来源急剧萎缩,甚至出现“空壳村”的现象。有的村虽然有一定的集体经济收入,但债务沉重,入不敷出,成了经济上的“负债村”;有的村寅吃卯粮,对村集体资产搞一次性承包,承包期10年、20年甚至50年,承包金一次性兑现,影响了下几届村级班子的正常运转。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弱化,严重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村级组织建设的活力。

三、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思路及对策

针对新形势下村级组织建设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对农村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提高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增强村级组织建设活力,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1、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为重点,在抓选配、建机制上下功夫,配强班子。村级班子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班子强了,一强百强。一是要创新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要健全和完善村干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任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彻底打破“论资排辈”、“宗族平衡”、“求全责备”的思想桎梏,严格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坚持多渠道选人,注意从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乡村企业管理骨干、农村致富能手中发现人才,把那些思想作风正、观念新、懂经营、善管理、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人选拔到村级班子中。要重点选好村党组织书记,“自己不会富,当不好干部;只顾自己富,群众不拥护”,要通过“两推一选”把一些政治素质强、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要继续做好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驻村任职和从大中专毕业生中公开选拔村干部的工作,进一步选好配强村级班子。要探索建立村干部淘汰机制,利用村级届中考察、年底述职、年终评议等渠道,对那些思想保守、作风不实、精神不振,或政绩平平、工作长期不起色,以及存在不廉洁、不团结、搞内耗等问题的村级班子及其成员,采取有力措施,及时进行整顿,确实不具备担任村干部资格的,要及时进行调整、更换,健全完善村干部能上能下机制。要加强对村干部队伍选拔任用的指导、监督、审核和把关工作,在村级换届选举过程中,乡镇党委要依据村干部的任职条件及相关要求,抓好逐村议班子工作,认真研究每个村级班子的调配方案、每个人选的基本条件,调配方案要事先报县委组织部审核同意后实施,确保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要完善村干部培训机制。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建立健全村干部定期培训制度,制定好长远培训规划,保证培训时间、内容、人员、经费四落实。努力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集中轮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外出考察相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用技能培训相结合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培养一支“能办大事、敢办难事、真办实事”的村级干部队伍。同时,坚持普遍轮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制度,严格考试制度,建立专门培训档案,依托县委党校进行专门培训,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特别是对新当选的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更要加强政策法规及村干部权力、职责方面的教育,以此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一般农村党员干部由乡镇党校负责培训,每年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7天。要继续鼓励农村党员干部参加农函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央党校函授教育、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教育等大专、本科班学历教育。通过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自觉性和本领,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政策水平,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水平和能力。三是要理顺领导管理体制。要正确处理好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在保证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同时,充分保障村委会依法行使职权,通过建立健全村“两委”成员岗位责任制度、村“两委”成员联席会议制度、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村委会定期向村党支部报告工作制度、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双向评议工作制度、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等进一步规范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工作,形成顺畅的工作体系。要理顺村级配套组织建设,把村委会、合作经济组织、共青团、妇代会、民兵营、工会、计生协会、老人协会、综治协会等组织建设好,并重视党小组、村民小组和治保调解组织的建设,积极引导它们依照各自的章程和规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效发挥作用,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整体合力。四是要完善村干部考评激励机制。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村干部绩效考评制度,把考评结果与任用干部、评先评优结合起来,与健全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结合起来。在经济上,要健全完善村干部补贴逐步增长机制,不断提高现任村干部的经济待遇;建立在乡(困难)老党员生活补助办法,加强对在乡(困难)老党员的管理;建立健全离任村干部生活保障制度,推行村干部养老保险,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在工作上,要积极支持村干部大胆开展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上的一些难题,依法查处打击报复村干部的行为,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政治上,建立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推荐到县、乡任职的政策和办法,充分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五是要健全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培养机制。要把抓好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作为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培养、管理、领导等制度。明确规定村级后备干部选拔的基本条件、数量结构、推荐程序、考察管理、选拔任用的相关要求,积极从农村优秀青年、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下岗分流人员、企业中的骨干、农村中的能人、科技示范户等人员中进行选拔,要坚持重素质、看发展,重能力、看主流,重作风、看公论,建立起一支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每个村要保持有2~5名村级后备干部,其中妇女后备干部至少要有1名。要通过建立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库,完善后备干部学习培训、培养联系、结对帮扶等制度,加强动态管理。要适当给村级后备干部压担子,分配一定工作任务,加快村级后备干部的成长。要适时通过组织程序,大胆选拔任用一批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有效缓解村级班子“无人办事”问题。

2、以增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为关键,在抓队伍、树形象上夯实基础,发挥作用。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是村级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必须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切实抓紧抓好。一是要抓好农村党员进出口工作。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坚持新时期党员标准,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认真落实发展党员“五项制度”,切实把好农村党员队伍“入口关”。要重点抓好在农村中优秀青年、致富能手、后备干部、妇女中的发展党员工作,突出抓好在农村“两新”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壮大农村党员队伍力量,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要加强对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跟踪管理,坚决杜绝连续3年不发展党员的农村党支部。要加强农村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保持一定数量的入党积极分子常数,确保农村发展党员工作“长流水不断线”。每个村党支部每年要培养6-9名入党积极分子,确定4-5名重点发展对象,发展1-3名新党员。在新发展的党员中,35岁及以下的要占75%以上,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要占70%以上,妇女要占25%以上,生产工作一线的要占45%以上。要坚持从严治党方针,以《》为指导,从实际出发,科学界定农村不合格党员标准,改进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建立健全党员出口机制,畅通不合格党员出口,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二是要树立农村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要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进一步完善培训教育工作统一规划和分级负责制度,依托县、乡党校抓好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要认真抓好“两个培养”工作,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提高党员“双带”能力。要结合即将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农村党员干部,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切实改进领导方式方法,转变工作作风,带领和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树立农村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三是要规范农村党员干部队伍行为。要建立健全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监督的各项制度,构建农村党员干部管理新机制。要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干部制度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各种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农村党员干部能够及时发现并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差距,自觉规范自身行为。要加大惩处力度,严肃查处农村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做到警钟长鸣。四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作用。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村党员加强管理、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作用。对农村中的无职党员,要通过合理设岗、强化教育、积极引导,发挥“双带”作用;对农村中的能人党员要通过建立“联户带创”的办法,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对农村中的老党员要通过成立各类监督小组,发挥监督反馈作用;对一些离退休人员中的党员,要通过选聘指导员的办法,发挥参谋指导作用。

3、以提高村级组织建设整体水平为目标,在抓两头、带中间上力树典型,增进活力。要进一步深化“学美岭、创五好”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导向、辐射作用,努力构建“先进更先进,中间加把劲,后进赶先进”的创先争优局面,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建设整体活力。一是要深化“三级联创”活动。要围绕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为目标,进一步强化领导,立足实际,合理制定创建规划,要针对当前村级组织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丰富创建内容,提高创建质量,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要突出“学创”重点,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加快农村“奔小康,建新村”步伐。要加强对“五个好”村党组织的动态管理,严格考评标准,坚持两年一评比,不搞平衡照顾,不搞一次命名定“终身”,推动“三级联创”活动广泛、深入、扎实开展,努力使全县村级组织先进面达70%以上,后进面控制在10%以内。二是要培育推广先进典型。要用活用好“学美岭、创五好”活动载体,加大对现有典型示范村的培育工作,强化典型培育措施,推动老典型上新层次,新典型出新经验,单项典型迈向全面典型。要立足村情充分挖掘典型村的潜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一村一品一特色”,积极引导典型示范村增创发展新优势,努力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增强先进典型的先进性和代表性,提高典型的层次和水平。要通过健全完善创先争优、评比表彰等制度,进一步总结、宣传和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发挥典型作用,以点带面,推进村级组织建设整体水平。三是要推进不适应村整顿转化工作。要继续落实不适应村整顿转化“五个一”措施,围绕整顿目标方案,加强与挂钩领导、帮建部门的通气协调,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落实。要把村级班子建设作为整顿工作的重点,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级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理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关系,理清发展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要加大跟踪督查力度,对整顿转化工作滞后的不适应村,认真查找原因,对症下药,及时进行“补课”,巩固整顿成果。要严格验收标准,健全整顿转化工作责任制,对没有按时转化的不适应村,实行挂钩领导、帮建部门、驻村干部“三不撤”,确保不适应村整顿转化工作落到实处。四是要提高中间状态村水平。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在抓好培育典型示范村和整顿不适应村工作的同时,统筹兼顾,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努力提高中间状态村水平。要大力开展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创先进活动,制定相应制度和措施,激励中间状态村加快发展,提高村级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4、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为根本,在抓发展、增后劲上谋思路,筑牢基础。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村集体经济实力强,才能进一步提高村级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才能面对各种挑战,维护和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因此,必须加大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培育村级财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为抓好村级组织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一是要突破工业产业,增加收入。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按照县委“突破工业产业”、“大厂进园区,小厂进乡村”的思路,针对农村的当地条件、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走特色发展路子,实现村集体经济多样化发展。比较偏远的农村要抓好非耕地资源开发,发展果园、林业、养殖业等;有资源的地方要合理规划,确保资源永续利用;县城及乡镇政府周边的村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加工企业,或者通过发展旅游、运输、兴办第三产业等来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门路。要运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引进外资、合资等方式,大力发展村办企业,盘活集体资金,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要兴办社会服务产业,通过为农民群众提供各方面服务,在优化服务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走出一条服务创收的新路子。要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手段,及时为农民提供政策和科技致富信息,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培育一批先进典型,通过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引导农民自觉调整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致富。要继续推行“支部+协会”的办法,多渠道、多形式领办、创办各种类型农业专业协会,使农村党支部的组织优势、人才优势与专业协会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实现有效对接,促进村级党组织建设与村集体经济的互促互动、同步发展。同时,要注意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与农民收入“双赢双利”的新途径。二是要消除不良债务,减轻负担。要在清查核实债权、债务的基础上,对不良债务的形成过程、原因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区分不同性质,分类处理,通过采取“财务清理化债、化转债务降债、削减高息减债、清收债权还债、债权债务抵冲化债、盘活存量资产资源还债、发展经济化债、落实减负政策清债”等措施化解村级债务。要注意加强对村集体财务的管理,坚持量力而行,避免超前和举债建设非生产性项目,要力行节约、缩小开支,努力遏制不良债务的增加。三是要完善管理机制,合理开支。要加大对村集体资产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村集体山林、果园、小水电站、矿产资源、村集体项目工程建设的承包管理,确保村集体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要通过进一步落实村级零接待、村集体财务会计集中核算、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制度,管好、用好村集体资产。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规范农村税收制度,严格执行“一事一议”制度,严禁一切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严肃查处加重农民负担行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利益。四是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要建立健全村级运转经费逐步增长机制,制定落实一些相关政策,帮助、鼓励农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采取分期分批扶持发展的办法,制定好近、中、远期目标任务,在资金、项目、人才、技术和信息上进行综合帮扶,立足各村实际,帮助找准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增强村集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加快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从*6年开始,争取通过5年的努力,使全县绝大多数的村集体有固定收入来源,每个村每年的收入都达到5万元以上。

村组干部管理制度篇3

(一)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不断健全对基层干部使用权力的监督约束机制。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强化监督制约,防止权力滥用,促进基层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环节。为此,我市1337个行政村普遍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一章一约四项制度”,全部建立了党员代表议事会、村民代表会议和民主理财小组等“两会一组”,为党员、群众参与村务监督管理提供有效载体,创造有利条件。凡是重大决策和热点、难点问题,村“两委”事前先向“两会”公开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决议,经过“两会”讨论通过后再组织实施。统一规定每月九日为全市农村“民主公开日”,各村采取张榜公布、开会宣讲、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公开财务收支和其他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在公开过程中,严格规范程序和标准,采取向村“两委”成员书面通报、由村“两会一组”成员会审联签、统一交乡镇审查把关、张榜公布、集中解答群众疑问等措施,防止截留公开事项,确保公开质量。市乡两级组成专门队伍,每月10日对村务公开进行督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保证了村民参政议政、参与决策、实施监督的民利,有效地遏制了村干部“暗箱操作”、滥用权力现象的发生。

(二)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堵住滋生农村基层干部不廉洁行为的财源。村级财务管理上的不规范是产生农村基层干部许多不廉洁行为的温床。为切实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管,我市实行村级财务帐目、集体资金、“两工”使用由乡镇(街道)“三代管”制度,逐步形成了“村帐乡记、集中核算、审计监督、民主理财”的管理模式,使村级财务管理做到了严格规范、公开透明、运转协调。一是严格开支审批。村里的所有开支都要填写《支出预算审批单》,由乡镇政府(街办)审批后,经管站审核报销,未经审批的开支一律不予报销。二是规范报帐程序。村里各项支出单据都要经过经办人、证明人、村支书、村主任“四人联签”,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盖章,民主理财小组长签字等程序,才能由村会计报送乡镇(街道)经管站,由专职记帐员按财务规定代各村记帐,防止和克服大小开支由村支书“一人说了算,一支笔签批”的弊端。三是强化审计监督。由乡镇(街道)经管站采取每月定期审计、专项审计和村干部离任审计等形式,对村级财务开支定期不定期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作出处理。四是加强民主理财。各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每月对财务开支“集体会诊”,逐笔审核财务帐目,对不合理开支一律否决。每月九日的“民主公开日”,把日常财务帐目作为重点进行公开,对重大开支项目则采取一事一公开的办法,及时予以公布。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从源头上减少了农村干部各种不廉洁现象的发生。

(三)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筑牢农村基层干部廉洁自律的思想基础。廉洁自律工作,重在贯彻“防微杜渐,关口前移”的要求,加大教育防范力度,建立思想道德防线。对此,我市每年都要在市委党校举办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培训班,着眼于公道正派赢民心、廉洁勤政多奉献、依法办事树威信、艰苦奋斗创大业等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集中进行学习培训。同时,结合农村“两委”换届、土地延包、农村税费改革等工作,对村干部不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和专题培训。市纪委每年都组织协调政法部门组成讲纪讲法团,巡回宣讲有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并利用查处的农村干部典型案例,以案释法讲纪,警示、鉴戒、教育农村干部。通过教育培训,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先进典型。

(四)严把选人用人关,为搞好农村基层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提供根本保证。只有选出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高的村干部特别是村级“一把手”,才能请登陆原创网站:够真正做到严于律己,发挥表率作用,带出一方正气,减少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发生。因此,我们把选准选好人,作为促进农村干部廉洁自律的根本措施来抓,全面落实和保证党员、群众对村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全市普遍推行“三推两考一选”的办法推选村支部班子,先通过群众代表、全体党员、村“两委”干部三个层面进行推荐,再由工作组和乡镇党委考察,最后按程序选举。同时,结合农村班子换届,实行村“两委”成员按规定程序“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既协调了村“两委”之间的关系,又减少了干部职数,减轻了农民负担。在农村干部配备上,还把乡镇干部在农村兼职与外聘、回请、下派相结合,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努力实现农村干部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严肃查处不廉洁行为,营造浓厚的廉洁自律社会氛围。一方面,结合处理群众投诉、 举报、村干部离任审计、综合整治后进村等工作,对农村干部、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仅去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涉及农村党员干部的违法违纪案件87件,其中涉及村党支部书记18人。通过及时查处农村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既有效地纯洁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也在面上产生了很好的震慑警戒作用。另一方面,对上级党政干部特别是乡镇干部严格“约法三章”,一律不准在农村就餐,不准向农村乱伸手,不准到农村报销任何费用,并通过受理举报和明察暗访,及时发现和查处存在的问题,切实为农村干部廉洁自律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近年来,我们在农村干部廉洁自律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着力治标的同时,围绕监督、管理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进行了一些探讨,这对于强化农村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促进农村基层廉洁自律规定的贯彻落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要看到,农村情况的特殊性决定了做好农村基层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艰巨性。由于农村基层干部多数生长在本乡本土,文化程度偏低,思想政治素质、自律意识和工作环境等都不同于党政干部,使有的村干部缺乏应有的自我约束力;农村工作条件差、困难多,而待遇的不平衡又导致了部分村干部心理不平衡,有的甚至认为付出多、获取少,捞点好处也算不了什么大事;有些针对农村干部的廉洁自律规定,落实起来有一定难度,如村级组织实行“零接待”制度后,必要的招待应酬也无法报帐,个别的就把卖树、租房等处置集体资产的收入不入帐,用于支付无法报销的费用,有的甚至以车辆用油、拉沙铺路为名开假发票报帐,被群众戏称为“喝”柴油、“吃”沙子,使制度的落实变了形、走了样。这些现象虽然是个别的,但也说明做好农村基层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任务依然繁重。因此,必须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做法,贴紧农村实际,不断拓宽思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着力在完善“五个机制”上狠下功夫:

第一,要加强思想教育,进一步完善教育倡廉机制。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以教育为先导的原则,筑牢农村基层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一要突出教育的重点内容。针对农村干部的基础和实际需要,坚持宜实不宜虚、宜精不宜杂,突出群众观念、宗旨意识、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教育,不断增强其为民服务、依法办事、接受监督、廉洁勤政的自觉性。二要注重教育的实际效果。采取集中办班、经验交流、巡回讲纪讲法等多种形式,把强化灌输、典型引路、警示警戒、廉政承诺有机结合起来,以法律、纪律、他律促进农村干部不断提高廉洁自律自觉性。三要硬化教育的考核指标。建立健全对农村基层干部党风廉政教育常抓不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变“软任务”为“硬指标”,落实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纪检、组织、宣传、党校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发挥教育的整体效能。

第二,要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监督促廉机制。一是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评议奖惩,防止半公开、假公开或公开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确保公开真实、全面、具体,真正“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要加强对“两会一组”活动的监督考核,确保规范运作,不走过场,真正发挥其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二是落实目标责任机制。健全完善农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在经济发展、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一岗双责”,实行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并兑现奖惩。完善村干部完成经济指标和廉政建设目标情况检查考核制度、定期述廉和民主评廉制度、任职和离任审计制度,并把考核、评议、审计的结果作为村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三是健全激励和保障机制。大力宣传表彰勤廉兼优、政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基层干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制定完善保障农村离职干部待遇的政策,解决现任干部的工资报酬问题,解除农村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

第三,要注重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治本兴廉机制。针对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要在创新体制、制度上做文章,努力铲除农村干部的土壤和条件。一是创新领导方式。引导乡、村两级干部由以前的直接管理、行政命令、组织推动转变到政策指导、典型示范、市场服务上来,在帮助农民致富中全面提高素质。二是创新管理体制。结合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管理模式特别是财政管理体制配套改革,通过公共财政体制实行统一管理资金、统一核定管理成本、统一管理财务、统一实行政府采购,节省管理成本,减轻农民负担。积极推行农村会计委派聘任、异地任职制度,解决原体制下一些村财务人员“抹不开面子”的问题。三是创新干部选任机制。在实行民主公开推选、提高群众参与程度的同时,进一步改变从少数人中选人的做法,完善回请、聘任、下派和在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农村干部的办法,并积极探索村际交流、跨村兼职、小村兼并、建立联合支部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使优秀村干部脱颖而出。制定村干部辞职制度,对不廉洁和不胜任职位的村干部,责令其辞职退出村“两委”。四是创新工作方式。不断完善税费改革后村级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的制度,充分体现群众的意愿。特别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审批情况、筹款项目、用途、筹工标准、开工时间、施工方法、工程进展情况、完工后的资金使用情况等,必须全部予以张榜公布,确保公开透明,加强群众监督。

第四,要严格执行纪律,进一步完善惩廉机制。要针对农村基层干部工作和生活实际,不断健全完善廉洁自律的制度规定 ,明确基层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哪些事可以干,哪些事不可以干,加强对日常行为的监督制约。对违反制度规定的,严格执行纪律,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并与干部使用、评先、报酬等挂钩。注重查处和预防相结合,既严肃处理违纪违法行为,又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警示教育,真正起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稳定一方的作用。

村组干部管理制度篇4

一、创新干部工作机制,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致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一是着力调优领导班子。以来,县委共召开研究干部会议24次,任免干部1587人次,提拔干部445人次,无破格提拔人员,没有临时动议干部情况,没有提拔后因违法违纪受处理人员。二是创新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改进和完善了《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办法》,科学构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分层分类分级进行量化考核评比,进一步提高了绩效考核的准确度和公认度。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来,举行公开选拔2次,公布公选职数7个,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通过公开选拔方式任用领导干部的成功之路。继续实施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县委常委会票决制和新任乡镇党政正职拟任人选县委全委会票决制,近三年来没有发生选人用人上的失误。四是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制定了干部培训宏观管理的规范性办法,严格部门办班申报审批,严肃单位调训送训纪律,出台《干部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暂行办法》,增强了培训实效,近三年来在党校举行主体班培训16批次,培训干部759人,选派20多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及省市有关部门挂职锻炼,安排23个乡镇长到山东潍坊市委党校学习培训,选派2名村主干到华西村考察学习。五是强化干部监督体系建设。在全市创新实施“四卡一谈”干部监督制度(即对组织初查不构成违纪违法问题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视情况下发预防卡、警示卡、整改卡和诫勉卡),近年来共发放“四卡”104份,整改问题82个,取得了良好的干部预警效果。创新推行干部监督巡视检查制度,不断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干部监督效能明显提高。

二、创新“三级联创”载体,推进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基层基础工程

一是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县委以打造“群众满意工程”为指针,高度重视并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梳理突出问题,认真进行整改,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县群众测评满意率超过90%。县委和各级党组织还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六介长效机制文件,并探索建立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办法和长效机制,已建立长效机制480项,完善各类规章制度1839项,为规范党员队伍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着力加强基层组织。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及村级换届选举取得圆满成功,目前全县309个村确定为村主干的1161人,其中45岁以下的579人,中专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76人,女性313,农村经济能人282人,私营企业主37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的28人,村主干由村“两委”成员担任的1115人。县委于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经费保障的实施意见》,在又启动《县离职村主干生活补贴发放办法(试行)》,对村干部实行了“定职责、定待遇、强保障、强管理”的办法。湘发10号文件下发后,县委于今年再次下发了专项文件,进一步提高了村主干的误工补助、离职村主干部的生活补贴和村级办公经费,两项经费均由县财政统发,其中村主干误工补助每月人平200—260元;村级办公经费按村人口数分为四类,分别拨付8600—12200元。对任职满6周年的1051名村主干部按任职年限给予25元—65元不等的生活补贴,有效调动了村级干部的积极性,保障了村级工作的正常运转。启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县财政和党费中已配套资金23万多元,完成了45个村的村级组织场所建设任务,建设总投资达到220多万元,今年将再新建26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逐步铺开“1+2”村级组织模式,引导村级集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农户经济的发展,加强对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积极运作社区和非公有制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全县建有社区4个,每个社区按“一区一支部”建制,配套完善了社区办公设施,公开选聘社区工作者16人,社区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由县财政和相关部门及时足额拨付,保障了社区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切实推进“两新”组织建设,全县211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有82家单独或联合会建立党组织40个,其他全部派驻了党建联络员,其中22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单独建立了党组织。三是积极创新党建载体。在农村党支部中全面实行分类动态管理,在农村党员中积极开展“双学双增双带”活动(“学习政治理论、学习科学技术、增强自身修养,增强致富技能,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使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用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全县有经济能人党员1672人,经济能人村干部568人,98%的农村党员干部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有110多名村党支部书记是创业致富先进典型。在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捐献“特殊党费”中,全县有员交纳了“特殊党费”,共计达56万多元,其中1000元以上的57人,1万元以上的1人。四是狠抓党员教育管理。坚持实施“四个培养”工程(即把经济能人培养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经济能人,把党员中的经济能人培养为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经济能人),认真落实发展党员审查制、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了党员发展质量。近三年共全县共发展党员800多名,对60多名“两不党员”进行了处置。六是积极推进远程教育。认真落实县乡村三级联动筹建机制,加强了远程教育建设,全县已建远教站点达到117个(其中15个为完成施工),将再建51个,确定远程教育科技示范基地41个。对红星网进行全新改版,每日定期刷新信息,党员干部参加远程教育集中学习达到3.8万人次。

三、创新人才管理办法,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一是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形成了县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事部门具体负责,其他乡镇、部门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紧紧围绕培养、吸收、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改善人才结构为主线,狠抓了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组织党政干部132人(次),参加省市县委举办的各类集中培训和赴外培训,使党政人才队伍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招考或选聘40名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继续推进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争上岗工作,63个单位476人通过竞争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增强了队伍活力。二是加强人才队伍管理。协同相关部门完成了“全县企业经营人才库”建设,将全县各类企业中的96名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纳入重点管理范围,实行动态培养和管理;积极实施“引才入高”战略,加大了对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先后为县医院、一中、二中等专业性较强的重点单位引进专业技术人才97名;依托职业中专,农广校等培训阵地,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使全县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达到2208人。为全县第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争取了每月60元的资料费补助列入县财政预算,保证他们正常开展科技活动。对全县历年来申报了专利的发明人进行调查,建立专利库,共收集专利73件,为他们专利成果转化提供服务,对从今年起申报了专利的按《县专利申请资助资金管理办法》进行扶持。认真开展了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的招考工作。三是启动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5月12日正式启动了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确定了早熟梨绿色食品、超级稻亩产900公斤高产、两系制种、智能虫情测报灯防治技术等4个攻关项目和文明、大坪、土桥、城郊、岭秀、热水等6所帮扶卫生院。从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分别选派了6名农业科技特派员和6名医疗特派员驻点跑面开展技术服务,服务期限分别为3年和1年。农技专家黄青宴、何志霞担任超级稻高产攻关特派员后,在附城廖家100亩示范田中,积极应用“旱育保姆”育壮秧、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先进技术。攻关成功后,亩产可达900公斤,比我县近三年中稻平均亩产高400余公斤。通过6名特派医疗员的帮助和指导,农村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诊治,全县6所受援卫生院门诊量同比增长了25%,农民有病应就诊而未就诊率下降了5%。

四、创新组工形象标准,推进组织部门和组工队伍建设,努力树立公道正派形象

我县组织部门坚持以树立“四可形象”,打造“六个组工”、建设“三个之家”为目标,先后在组织系统开展“树组工干部新形象”活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等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荣获全市组织工作二等奖、全市党内统计工作先进单位,评为全省党政人才资源统计全优报表单位,干部档案室还被评为全国一级档案室,评为全市调研信息宣传先进单位,曾玉莲同志荣获二等功。一批经验典型被上级组织部门大力推介,《抓基层强根本全面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被省委组织部《湘组研究》第4期采用,《坚持用唯物辩证法指导农村基层建设扶贫工作》被省委组织部《湘组研究》6期采用,有效推介了全县基层党建的经验。

五、今后主要创新举措

(一)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一是健全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对领导班子的动态考察分析,建立淡化gdp考核指标,强化民生指标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严格落实权责一致的考核责任追究制,增强干部政绩考核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并切实强化对考核结果的运用。积极推动考核重心下移,把考核评价的重点由领导层面向群众层面延伸拓展,从而将把那些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群众公认、善于领会和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二是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制订公推公选办法,积极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公推公选工作。加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认真抓好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不断完善后备干部推优机制,抓好科级后备干部和选调生动态管理,形成后备干部“上挂、下派、外培、内转”的培养锻炼机制。三是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坚持办班培训归口管理,严格部门办班申报审批制度和调训送训纪律制度。科学制定培训规划,优化培训平台,实行情景式,问题式教学,增强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等激励考核机制,达不到一定学分的干部不得提拔重用,以激励广大干部自觉参训、自主学习。四是健全干部监督工作机制。建立起科学、民主、开放的干部监督环境,继续深化“四卡一谈”干部监督制度,建立干部监督岗、监督卡、监督员制度,形成干部监督网络。切实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及干部监督巡视检查工作,逐步建立干部监督预警机制,着力强化干部选任工作的任前、任中、任后监督,从源头上遏制干部选任上的不正之风。五是健全干部宏观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老干工作制度,落实好老干部经济待遇,加强离退休老干党支部的组建和建设工作。认真落实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抓好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三道环节,盘活各类人才资源。认真开展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工程,打造一批乡土人才。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制用人制度改革,促进事业单位优化配置人才资源。超级秘书网

(二)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一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委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乡镇干部包村责任制,加快推进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包括村民委员会、村经济联合会三位一体的村级组织建设。创新完善农村党支部分类动态管理,加强整顿软弱涣散的村级党组织。在村党支部中继续实行“分类动态”管理,并进行评星定类。在村主干中开展“双带双强”活动,并切实加强村组干部的教育培训,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政治过硬、战斗力强、带动力强的农村干部队伍。切实加强村级工作经费保障,不断健全村干部基本生活待遇保障机制,重视解决村级各类实际困难问题,扎扎实实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解决好部分村无办公场所的问题,确保村级工作的正常运转。二是加强非公有制组织党建工作。科学规划,强化措施,在规模以下非公有制组织中大力推进党的组织体系建设,通过下派党建指导员,指导非公有制组织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形式建立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三是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建立部门联点联动的社区建扶机制,强化社区办公经费保障,保证社区工作的正常运转。加强社区内下岗职工党员、流动党员、纯居民党员的制度化管理,建立党员流出、流入、常住登记管理台帐,严格实施进出社区登记制度、检查督促制度、汇报谈心制度、流动情况通报制度、跟踪管理制度等。采取集中培训、外出参观等方式,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社区工作服务水平。四是全面加强党员教育。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实施党员远程教育科技致富工程和远程教育学用示范工程,充分发挥已建站点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的作用。五是着力加强党员管理。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努力提高党内生活的质量,健全和完善党员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组织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强化党员党性身份意识,促使党员模范地履行党员义务。在县城机关单位设置“党员先锋岗”、“文明示范岗”;在农村深入开展“双学双增双带”活动;在改制企业开展以“争当再就业先锋、争做优秀党员”为主题的“双争”活动,切实发挥党员特别是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乡镇、社区依托远教站点建立党员服务站,加强流动党员、改制企业党员、离退休老党员的管理。把党员监督与党员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及时查处违纪案件和腐败行为,强化警示教育。严格执行党员发展“一推二票三公示”制、审查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切实疏通党员“出口”,结合党员民主评议,实行党员或积极分子三步评分法(群众评分——党员评分——党组织评分),严格处置不合格党员,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建立党员资格审查制度,每隔两三年进行一次,集中时间和精力对滞留在党内的不合格党员进行集中清理,使平时难以处置的不合格党员得到严肃处置。

村组干部管理制度篇5

创建党

建亮点工程,完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

针对部分支部存在问题的民主决策执行不好、民主管理执行不到位、缺少民主监督等问题,该镇党委多次走访老干部、老党员、群众代表,了解群众呼声,积极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年初该镇党委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党建亮点工程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各村推行“五制”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响亮的提出了“五制”管理。即推行重大事项会决制、财务开支会签制、三务公开制、干部工作质询制、工作失职渎职追究制。对涉及村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党员和村民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必须按照五制原则进行管理解决。

徐村在今年投资40多万元建设沼气集中供气工程中,按照重大事项会决制的办法,召集支、村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工程实施办法,从规划、材料购置、材料使用、工程进度、资金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有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参与监督,按阶段进行开支会签、财务公布,现在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可以确保本村100户村民使用。

五制管理办法推行以来,七个未规范财务帐的村,全部规范了财务管理帐务;30个村在6月份全面实施了村帐乡管报帐制;**村改造办公场所、改造电网、自来水工程、紫山公园建设四项工程总计七十万元开支,没有一名群众上访告状;全镇低保评议评出890人享受低保,没有一个村民到县上访。

从解决问题入手抓党建,提升基层组织工作水平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党支部开展活动的阵地,到底,该镇有25个村没有合格的村级活动场所。该镇采取典型引路的做法,完成了3个村级活动场所的改建。**村投资10万元,支书本人垫资7万元,对原村委办公楼进行了改造,购置了办公设备,制作了党建版面,建设了高标准的村级活动场所。东仁村投资4万元,南仁村投资5万元,分别改造建成了活动场所,结束了支村委办公无阵地、党员活动无场所的历史。

发展党员工作是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和战斗力的需要。该镇党委今年采取了几项硬措施:一是实行党委领导成员包村负责制,包培养积极分子,包培养发展对象。二是对空白村支部书记实行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对本支部发展党员工作制定规划,限期消灭;三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发展党员工作向空白村倾斜;四是深入党员中搞调研,及时发现和处理发展党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今年共发展党员26名,妇女党员占2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到76.9%,35岁以下占73%。

档案管理是支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查中,发现有5个村没有会议记录,部分村档案管理混乱。针对这些情况,加强对村支部进行档案培训。抽调部分镇领导、镇干部、大学生村干部,组成五个档案管理工作小组,指导支部整理档案。同时严格考核,用考核提升管理水平。“七一”期间,该镇党委组织考核检查小组,用2天时间对各支部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项考核检查,并对考核前6名的支部分别给予奖励600—100元;对后6名分别处以100—600元罚款,对后三名支部书记进行了诫免谈话。通过这一政策的实施,该镇档案管理水平更上了一层楼。

搭建大学生村官平台,培养优质队伍

村组干部管理制度篇6

借开展以“上下联创、示范带创、城乡共创”和“强基础、强素质、强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创三强”活动之机,不断探索加快、完善、创新发展远程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使之更好地为基层组织建设、经济建设、人口计生、安全生产、社会稳定、整脏治乱工作服务,探索多元化、社会化的远程教育管理,推进农村市场化、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服务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努力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对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的要求。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媒体资源丰富、形式多样、覆盖面广、传播快捷的优势,积极搭建党员干部、群众教育培训、典型宣传、学习交流、信息传递的平台,有效地提高党员干部、教师和群众的综合素质,提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提高群众致富本领和学技术、用科学的能力,培养大批乡土人才,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智力保证。

一、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夯实远程教育工作基础

建设在乡镇的远程教育站点要配备2名以上的乡镇干部为专(兼)职操作管理人员;建在中小学的站点,要确定1至2名教师为专职操作管理人员;建在村党员活动室的站点,从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或条件较好的青壮年农民中明确1至2人为操作管理人员。特别是在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实施以来,要把大学生村干部发展成为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操作员和辅导员。把县、乡镇农业技术人员、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农村中小学教师为主体,乡镇驻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员、经济特派员为补充,编入农业科技教学辅导人员队伍,结合远程教育自愿者工程,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自愿者的传、帮、带、引作用,为村培养大批的后备干部、操作员、管理员,确保每个站点有1名以上的兼职农业科技教育培训辅导人员,再把农村“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人、科技能手纳入管理。

加强“三支队伍”管理建设,明确要求建在乡镇和村、学校的站点要做好“三支队伍”的管理、建设,把“三支队伍”建设纳入乡镇、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三支队伍”发挥有效作用。狠抓落实加强对“三支队伍”培训,认真做好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培训工作的成效,纳入乡镇组织工作、教育工作和农业生产工作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要整合县委党校、县职业技术中学等资源,发挥远程教育培训中心的作用,不断提高“三支队伍”的工作能力。

二、以远程教育为载体,促进党员干部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

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增强执政能力,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永恒主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协调发展,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是关键。要把利用远程教育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来抓,要求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带头学习远程教育、利用远程教育,构建终身学习型体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借助远程教育搭建的服务平台,逐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工作,指导农业生产,服务农民群众打下坚实的基础。利用远程教育分层次对农村乡镇领导干部、涉农部门干部和村两委班子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始终把“抓经济建设必须抓干部素质,抓干部素质必须抓干部培训”和围绕“能力培养抓好教育培训,抓好教育培训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着眼点。采取领导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强化培训,年轻干部经常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的措施,按照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开展分层次、分类别的培训。在培训对象上,突出抓好后备干部、中青年干部培训,以此带动其他各类培训。远程教育资源融教育、教学、管理、交流为一体的信息资源库,教师要通过远程教育平台,把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加以整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工夫,在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学习的同时,积极收看学习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要切实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民群众进行学习培训中的作用,指导农民群众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生产、调整产业结构,使远程教育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载体,针对养殖大户和种植大户、种植能手和养殖能手个性化辅导,着重抓好全县农村青年农民的技能培训,使青年农民每人掌握2—3门现代实用技术,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发展现代农业夯实素质基础,从技术上保证了农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同时要利用远程教育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思想政治、文化体育、农村卫生等方面的培训和宣传活动,巩固和提高了农村精神文明活动水平,促进“四在农家”“四生家园”创建活动。

三、加大督促和检查评估工作,形成激励机制

县要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组织部长、统战部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各乡镇、村也要按要求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明确了工作职责,制订了工作方案,落实了工作措施。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乡镇、乡镇领导干部联系村、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制度,推行乡镇党委与中小学、村支部与村小学负责人远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组织部门牵头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格局,为远程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领导保障。要按照“五防五好”(即防火、防盗、防雷、防潮、防尘和教室好、桌凳好、线路好、灯光好、环境好)的要求,制定了详细的站点建设实施方案,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加大资金投入,认真搞好督促检查,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县委组织部要把远程教育工作作为考核乡镇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季度检查、半年工作检查和年终工作检查,并对检查有问题的单位采取通报批评、限期整改、黄牌警告、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等,要求及时整改。要坚持并完善县、乡镇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乡镇、村、校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推进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部门联络员制度。深入落实乡镇领导干部联系村(校、站点)、干部包村(校、站点)、村组干部联系党员(农户)制度,落实明查暗访通报制度和工作责任人责任追究制度,落实远程教育工作问责制。推行定期交叉检查评比调度制度和工作典型现场观摩制度,确保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健康、有序、持续地发展。要健全完善骨干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结合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工程的实施,建立健全了选人用人管人育人机制,选齐配强了远教骨干队伍。探索“村企合作”“村社合作”的形式和内容,多渠道解决站点管理员的报酬问题,稳定基层远程教育骨干队伍。要健全完善学、用长效机制。坚持站点学习制度,确保培训学习有序开展;建立健全提高教学质量机制,完善教学组织管理方法,创新培训学习方式。落实教学辅导措施,提升远程教学效果。健全学用典型推介机制,提高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效应;建立健全提高教学质量机制。建立教学组织管理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度。要建立健全远程教育工作研究、创新机制。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学”是关键,“用”是目的,“研”是手段。为“用”而学,为“用”而研。积极探索党政领导下的社会化管理模式,找准远程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创三强”等工作开展的对接点、切入点,探索解决站点运行维护经费问题、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组织管理、教学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新路子、新途径,探索和总结先期建站的社区在党员干部、流动党员、农民工教育培训等方面好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远程教育服务社区党建和各项工作的功能,建立健全“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长效机制。要健全完善考核评估机制。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考核办法》,组织成员单位定期对站点运行情况开展检查评估,继续坚持考评原则,完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继续实行动态管理,完善考核的程序和办法,注重考核结果的应用,严格兑现奖惩,确保教学有序开展,工作稳步推进。

四、找准学习培训重点

紧紧围绕“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这一宗旨,不断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以扎实开展各类培训为切入点,加强对党员干部群众的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农村适用技术、政策法规、科普知识等培训,使参学党员干部群众掌握了一定的农村政策理论知识和1—2门适用技术,激发广大群众学科学、用科学、勤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开展远程教育学习培训过程中,针对部分党员群众法制观念淡薄、思想观念守旧等问题,要组织他们学习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等知识,提高他们知法、守法和用法能力,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针对部分党员群众耕作技术落后,致富缺门路,发展无技能的实际,要组织他们学习种植、养殖等农村适用技术,增强其发展生产的能力,同时还组织他们学习致富典型和现代农业经营等知识,开阔视野,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技的热情。在培训工作中,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和党员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精心选取培训内容,分类施教,狠抓个性化培训。对村“两委”人员主要进行国家农村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市场经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根据群众需求,采用“开小灶”的培训方式,加强对群众的个性化学习培训,有目的培养一批种植、养殖典型,随后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带动其他村民发展生产,从而拉动主导产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五、创新学习培训形式

在抓远程教育培训工作中,一要狠抓集中培训,主要利用召开党员会和群众会的机会进行集中培训,或者在农忙前夕和利用赶场天的机会召集群众培训等。同时,各站点还充分利用节假日紧紧抓住冬季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和群众农活少等时机,加大学习培训力度。二要狠抓分散培训,根据时令变化,以小组为单位在分播点或者中心播放户家中组织群众进行分散式培训。三要狠抓个体培训,根据示范户个体需求,有选择性地下载教学内容,进行个别辅导培训。四要狠抓实地培训,通过学习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技巧后,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辅导培训,手把手教会群众有关科学种养的技术。在学习方法上,一要立足村情抓集中学。各站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产业结构,选择切合实际的学习内容,组织开展不同类型的培训,满足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需要。二要分类指导抓个性化学。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和党员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采取送光盘上门等方式,狠抓个性化学习培训。三要资源共享抓合力学。远程教育工作要高度重视与成员单位的配合和协调,按照资源共享的发展思路,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四要村校共建抓互动学。要在小学高年级、初中以上班级的学生在回家作业的过程中向身边的群众传递农技知识和远程教育信息,进而吸引更多的群众走进学校参加远程教育的课堂,实现乡(村)校站点的共建、普教和远教的共用与互动,推进全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实现了“整合资源、强化管理、共用双赢”的目标,建立健全乡、村、校共管和教师、学生、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同学习机制,实行乡村与学校“双线组织学员”学习制度,充分发挥一站多用功能,推进学校站点“两不误、双促进”的良性互动。五要健全制度抓规范学。要制发《远教培训记录簿》《签到册》等表册发放到各个站点,实现对远教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使远程教育学习培训规范化。六要抓基地建设示范学。抓好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树好典型,立好标杆,及时总结经验,指导面上工作,是远程教育的重要工作方式方法。在示范基地建设上,要着力推出先进典型,展示优秀成果,认真抓好示范服务基地、“支部+基地+协会+远教”模式等工作,带动广大群众致富。

六、积极探索“村校共建”的新思路

加强学校站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培训工作,是建立“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工作长教机制的有效手段。要充分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站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培训,通过在小学高年级、初中以上班级的学生在回家作业的过程中向身边的群众传递农技知识和远程教育信息,进而吸引更多的群众走进学校参加远程教育的课堂,实现乡(村)校站点的共建、普教和远教的共用与互动,推进全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实现“整合资源、强化管理、共用双赢”的目标,建立健全乡、村、校共管和教师、学生、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同学习机制,实行乡村与学校“双线组织学员”学习制度,充分发挥一站多用功能,推进学校站点“两不误、双促进”的良性互动,为全县扶贫开发和富民兴黔事业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依托学校建立的远程教育站点,以学校管理为主,村“两委”负责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的组织及管理,学校负责党员干部教育的教学培训和学习辅导。依托党员活动室建设的站点以村“两委”管理为主,村党支部提供远教设备为农村中小学教学服务,学校为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培训提供人才支持和教学辅导等服务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兼任村学校的名誉校长或校外辅导员,学校领导是党员的兼任村支部副书记,不是党员的兼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共同参与和决策全村经济发展的大事,研究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把学校教育与农村培养人才,农村党员干部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为农民脱贫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由学校组织和安排本校教师兼任农村党员干部学习辅导员,采取“党员教师帮无职党员,一般教师带群众”等帮学办法,建立结对帮学制度,切实为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培训搞好教学辅导。村“两委”则负责组织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干部和乡土人才,担任学校远程教育劳动技术课和学生实践的指导老师,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服务。通过人力资源的整合,把乡镇小学远程教育和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政治理论学习,实用技术培训结合起来,在教育方法和师资的利用上实现“村教结合”。按照“5+X”学习模式,即周一至周五白天学校使用远程教育设备,晚间、双休日及寒暑假开展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实行乡村与学校“双线组织学员”学习制度,通过划分责任区或教师联系户的方式,属于学生家长或教师联系户的由学校负责组织,其他党员和群众由乡村组织集中进行培训。集中培训由学校站点管理员、辅导员与乡(镇)、村协管员、辅导员实行“双重辅导”,分类组织种植户、养殖户、农村经纪人等进行集中培训。周六、周日或寒暑假定期开放学校站点设备,指导党员与农民群众进行自主学习。学校站点管理员服务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的时间计入本人承担的普通教学课时,原则上按照每月10课时计入,尽量减轻学校教师的负担。在小学高年级、初中以上班级开设劳动技能课程,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初、高中学生与当地农村党员干部及农民群众进行农科技术“同步”学习与实践,使学生掌握农科适用技术,并向身边的群众传递农技知识和农产品信息,进而吸引更多的群众走进学校参加远程教育的课堂。成立远程教育红领巾和共青团课件信息传递队,搭建学生家长和其他党员干部之间课件和信息传递的桥梁。建立起学生借阅课件登记制度,通过学生把课件和信息传递给家长和周围的党员和群众,产生了1+1>2的效果。

七、组建农村党建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探索多元化、社会化的远程教育站点建设途径

农村党建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具有较强的双向性特征,是指设在行政村,由村“两委”提供场地及有关配套设施,供销部门加强运行管理并作为供货主渠道,由村级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管理员或协管员经营,向农村居民主要销售化肥、农药、种子、农膜、小型农机具、兽药、饲料等农业生产资料及日常生活用品,收购农、特产品,并提供远程教育农科技术、信息服务的农村零售(或批零兼营)店铺。组建农村党建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通过短信息、语音、网络等方式进行信息传输,帮助农村党员干部、农民解决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需求及疑难问题,为广大农户、涉农企业、农业协会、社会单位提供个性化学习和借阅农业科技光盘、图书服务;提供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市场行情、外出务工信息查询服务;推广农业新技术、农机新产品和引进新品种服务;提供党建知识、政策法规的咨询服务;向党政部门反映群众生产、生活的困难及对社会管理、村民自治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免费提供96188新农村服务热线查询服务;提供农村沼气工程配件、自来水管道配件和生殖保健用品等的销售或发放服务;提供农村小额信贷、电信运营、邮政投递、劳动就业、医疗保健、畜牧病疫防治等的咨询或代办服务;协助咨询或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户籍、土地管理、民政救助、合作医疗等服务;销售农业生产资料及日常生活用品,适时收购农、特产品。在搞活购销的基础上,逐步将服务延伸到商品配送、超市零售、测土配方、餐饮、乡村旅游、文化娱乐等综合。抓住农村市场建设的核心,将农民消费、农资配送、农产品购销、农村商务、科技信息传播等在农村党建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里实现,为地方政府和商务部门服务“三农”提供了新的办法和途径,为“三创三强“活动在农村的进一步深入实施搭建服务平台。

村组干部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村级组织 运转经费 保障机制

一、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事权不清,责任不明

一是管辖村区域范围内的所有事务村组织基本上都参与管理、处理;二是经济方面事权范围不易划清,村组织在村经济发展中管理什么事务、承担什么责任难以界定明晰的范围和界限;三是上级部门对村级组织考核指标庞大,“一票否决”多。

(二)经费支出过多,保障水平偏低

村级组织运转的两项费用是村办公费和管理服务支出,目前此两项占的比重较大。比如,XX镇2008年村办公费和管理服务支出545万元,占当年全镇村支出总额566万元(扣除非正常的建设支出)的98.29%;2009年村办公费和管理服务支出758万元,占当年全镇村支出总额783万元(扣除非正常的建设支出)的96.81%。

(三)村干部报酬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

村干部的工作量大、工作难度高,有些村工作环境较差、工作条件艰苦,但是村干部的报酬却偏低,影响到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一些乡镇采取了村主任(支书)工资统筹发放,村干部工资与当地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挂钩等办法,虽然村干部报酬有所增加,保障能力有所提高,但是由于个别乡镇兑现困难,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四)公益事业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举步维艰。由于村级运转困难,有些村将有限的公益事业建设资金转作了公用经费,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开展;有些村缺少集体经济,村级无积累,公益事业无法发展。

(五)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低,“造血”能力差

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财力物力充足,村级组织运转畅顺,公益事业发展顺利,农村环境优美;集体经济薄弱的村不仅因村级组织运转困难,公益事业往往得不到发展。正如有些村干部说的:“集体经济无实力,为民办事无能力,群众缺乏向心力”。除财政拨款外无其他经营性收入的村较多,所占比重大。

(六)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管理存在问题

近年来,各地创新了一些村级财务管理的新办法,如“村财乡管”、“村账镇管”等,这些办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依然存在一些亟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一是有些村在制定预算时村民管理、监督较难;二是一些村级收入存入乡账户时不及时,甚至坐收坐支;三是乡镇和村财务上的往来影响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到位;四是村民理财委员会履行职责不到位、审核不严格。

(七)村级债务负担比较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村级债务是一个历史问题,从调研的情况看,目前虽然已作挂账处理,但由于数额较大,每年还要办理手续并还息,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有些村旧债未还新债又增,债台高筑。部分村级组织债务包袱越来越沉重,化解越来越困难。

二、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的办法

(一)明确运转经费保障范围,确定村干部保障标准

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保障范围主要包括村干部的报酬、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村级管理服务经费和其他必要的开支。村干部的报酬与其他村级经费分开,单列预算分月支付;对村干部报酬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可划分基本报酬、工龄报酬和业绩考核奖励报酬三部分,采取绩效挂钩方式发放,使村干部由“等事干”变为“找事干”,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职村干部办理社会保险,退岗村干部发放补助。

(二)确定办公经费保障标准,改进“一事一议”办法

以村人口为标准把村级组织划分为三类,人口在1000人以下的村定为一类村,1000―2000人的村定为二类村,2000人以上的村定为三类村。一类村的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和村级管理服务经费每年财政拨付5万元;二类村每年财政拨付6万元;三类村每年财政拨付7万元。

农村道路、电力设施、通讯设施、自来水设施等投入应有国家负责,不应增加农民负担。筹资、筹劳只限于村内兴办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村组道路桥梁、植树造林等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农村电网改造、学校危房改造、村干部报酬等不得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式。适当扩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公益事业项目的范围,提高财政奖补的金额标准。

(三)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防范化解村级债务

依靠农村自然资源发展村级经济;依托山区自然资源盘活村级经济;以土地做文章发展村级经济;举办村级企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是控制新债的发生。在举办各项公益事业时要量力而行,严格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经营项目注意采用合作开发经营、联合投资等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村级债务与村干部业绩和干部报酬挂钩;强化村级民主理财、村级财务公开,控制村级新债务的发生。二是积极稳妥地化解村级债务,划分债权、债务种类,分清主次、缓急,制定不同的化解方案;债务负担沉重的村先行试点优先照顾处理旧债问题;化解村级债务要适度和稳妥,防止社会不稳定现象出现。

(四)试点村级部分经费由党费解决的办法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各项事务、办公、活动等相关费用,从省、市、县的党费中列支:一方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量,缓解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不足,另一方面,便于促进农村党组织的各项相关活动的开展;农村基层组织的报刊费用由省、市、县的党费中列支,免费送报刊下乡。

三、提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使用效率的措施

(一)加强管理和监督

一是制定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监管制度,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具体分工,明确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监管的责任;二是在县(市、区)范围内统一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政策、标准、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管理办法,规范化运作;三是注重事中监管,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法违纪行为,保证政策、法规、资金落实到农村基层;四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方面的不同违法违纪行为,追究主要责任人的法律、行政责任。

(二)建立健全村财乡管村用制度

一是强化村级组织运转经费预算,加强村民和村民理财委员会在制定预算时的作用,村民或村民理财委员会应参与村级预算制定和管理;二是加强村级收入的监管,对村级收入要求及时存入乡账户,不能坐收坐支,挪作他用;三是分清乡镇和村级财务上的往来,避免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混淆,防止将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改变用途,专户储存专款使用,避免村财乡管乡用。

(三)实行村级干部报酬绩效管理

对村级干部的报酬计算和发放实行绩效管理。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奖勤罚懒,强化村干部责任意识,调动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开展,稳定农村社会,发展农村经济。建立村干部报酬绩效考核制度,将村干部报酬划分基本报酬、工龄报酬和业绩考核奖励报酬三部分。业绩考核奖励报酬部分应占总报酬的30―40%。在明确村干部职责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考核标准。

(四)严格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民主理财制度

实行农村民主理财,推行村级财务公开制度,不断完善村民理财委员会制度;建立严格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村财乡管村用的制度,逐步建立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公开村级每年的预算决算,接受村民评议、查检、监督。推广和完善民主理财制度;严格村民理财委员会成员的产生程序,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委员会的作用,有效履行村民理财委员的职责,强化审核、监督的力度;及时全面的公开村级财务运行情况,堵住村级财务的漏洞。

五、结论

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保障,主要是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和权责结合制界定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范围和标准,在现有条件下,通过财政拨款提供基本的村级公共产品和服务,解决基本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规范财政的“输血”方式。通过改革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增强村级的“造血”功能,健全和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长效保障机制,提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使用的效率,促进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参考文献:

①保罗・萨缪尔森,威谦・诺德豪斯.萧琛主译.经济学(第18版)[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1)

②宋巨盛. 税费改革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研究[J].农业经济,2005(5)

③孙国贵,杨小平,罗绪国.苏北村级集体经济及村级经费情况调查[J].江苏农村经济,2010(2)

村组干部管理制度篇8

一、村级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基层干部自身认识不足,内控制度形同虚设

目前,大多数村级财务管理都处在传统的经验管理阶段,习惯于行政指挥、领导说了算,村干部对财务管理认识不足,随意干扰会计人员财务管理。同时农村干部缺少对财务方面的专门培训,不注重内部控制,缺乏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内部控制的基础十分薄弱,在财务工作中遇到具体问题往往以强调灵活性、便利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程序办理致使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

(二)村级财务信息化严重滞后,系统不完善

村级财务信息系统大多数集中使用在财务支出、收益、核算等方面,各系统之间往往相对独立,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一次财务行为需要多次输入,不仅带来了工作上的不便,降低了工作效率,更无法建立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三)受成本、财务人员等客观环境限制,内控制度难以执行

村级人员配置较少,管理层一般会将重点放在行政人员配置,相对忽视财务部门,在岗位配置时仅考虑岗位的专业相近性,将不相容岗位交由同一部门甚至同一人完成。如,财务人员兼职信息管理人员或物资采购、全部印鉴交由财务一人保管、收费人员兼职信息管理等在农村基层组织屡见不鲜。

(四)部分农村对财务缺乏监督机制

村级财务的内控监督主要由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两部分构成。当前,农村监督机制不完善,在农村内部监督方面,由于村级财务人员专业技能有限,难以承担监督的责任。虽然有些农村组建了村民理财小组,然而由于专业知识缺乏,也无法根据我国相关的会计法律制度来实现监督职责。对于村级财务外部监督方面,大多数乡镇在村级财务病并未设置专业的监督机构,有的乡镇机构虽然设置了监督机构,但仅仅只是一种摆设,并没有发挥其自身职能。

二、提高村级财务内控水平方式探讨

(一)提高农村干部对财务内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很多农村干部管理能力有限,缺乏内部控制意识。有些农村干部认为财务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的职能;有些农村干部认为内部控制难以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其构建程序、手续比较繁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灵活发展的步伐;有些农村干部认为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仅仅只是一些苍白的统计数据和文字规定,只是一种形式。然而,农村干部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认知直接决定了整村级组织的态度,若村级财务人员感受到了内部控制不受领导重视,那么难以形成一种效率高、质量优的会计系统和控制系统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部村级组织人员内部控制意识。因此,加强对农村干部的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农村干部的管理水平,对于农村干部任职时即开展岗位培训,加强村级制度化建设,并确保制度实施到位,强化内控管理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农村干部重视内部控制,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大意义,并以身作则,广泛宣传,激发全部工作人员积极性,引导全部工作人员自觉按照规章程序办事,内部控制机制切实落实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村级财务内部控制水平。

(二)完善村级财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会计信息能反映出村组织管理的全过程,也能反映出村组织经营工作的流程和具体状况[2]。要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就必须积极依托村级财务的内控机制。内控机制能够确保农村各项资源(特别是经济层面)的有效利用,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信息化作为行政管理的一大趋势,因此按照村级组织内部控制的要求,对不同岗位不同职务在系统内设定权限管理,每个操作人员根据自己的职务岗位在权限内完成操作,实现对业务工作、资金使用、内部运行的精细化管理,深入分析财务信息的产生、收集以及利用流程,制定基于人的内部控制管理,规范人的操作。从而助推财会信息化的有序开展,同时也提高其运行安全性。

(三)适当增加财务信息等人员,并合理设置岗位

可以多岗一人,但一定要使得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出纳不得兼任稽核、票据管理、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资产、工程等业务的全过程,防止出现职务犯罪行为,确保村级组织财务安全、稳定。

(四)加强对村级财务的内控制度管理要求

加强对村级财务的内控制度的完善,让内控制度有章可循,这是做好内控管理的重要基础,是目前加大村级财务的内控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的核心就是要完善村级组织的内控制度,从而使财务人员的职能有据可依,并使用这些机制来规范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从而达到村级财务内控管理的制度化,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管理在保证村级组织稳定健康发展中的作用。另外,村级财务内部管理过程中要贯彻落实规章制度,实行收支两方面,采取先收先支的方法,避免用收替支、差额报账、坐支现金等问题。

(五)加强群众监督和业务监督

民主理财小组尽量选举那些专业技能强、责任意识强、秉公办理的人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定期参与财务专业知识培训活动,坚持将农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积极参与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仔细审核村级财务的支出、收益情况,对于那些不合理的开支有权予以否决,全面监督村级财务。外部审计机构最好根据审计法的有关规定对村级财务进行全方位的审计,尽早发现问题并妥善解决。坚持定期审计与不定期审计相互结合,全面审计与重点审计相结合,村级干部任前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加大对村级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检查力度,严格执法,及时公布审计结果,使得村级更加注重内部控制。

(六)提高村级财务公开的质量

公开村级财务有助于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有助于促进农村民主建设。公开村级财务必须及时性、可靠性、全面性。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必须详细,主要内容有村级各项支出费用、村级收入、水电费详情及“一事一议”等等事项。公开必须及时,一般财务收支情况尽量每月予以公布,针对时间较为漫长的需要按照项目的完成情况予以公布,项目全部竣工时还需要公布最后的结果[3]。公布的地点最好固定,在群众较为集聚的地方设置公布栏,真实、及时、完整地向群众公布财务信息。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可以使用电子触摸屏的方式进行财务公布。公布栏旁最好设置一个意见箱,收集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上一篇:药品行业分析报告范文 下一篇:高标准农田的特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