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11-21 23:29:21

小人物的故事

小人物的故事篇1

看罢电视剧版,电影版又登场了。影片《马文的战争》以马文为中心展开,充满了苦涩和尴尬。但是男主角并没有占去所有的戏,他和他的遭遇更像是一服药引子,引来更多的人物和矛盾。

由成泰 、李梦男饰演的两位男主角,因“蜗居”而住在同一屋檐下,并为同一个女人成为“不共戴天”的情敌。当越来越多的角色加入到“战争”中时,马文的冤家李义承担起“苦角儿”,黑洞一样开始吸收观众的同情,表达出市井的无助和草根的无奈。一间蜗居、两个家庭、三段关系,一场爱情战争一触即发。和很多现实社会中的婚姻关系一样,影片中的四个主要人物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伪装。马文是活得非常憋屈的“受害者”,但内心渴望找回男性尊严并为之不懈努力;前妻杨欣是不安于现状的享乐主义者,却一直坚守着传统女性的伦理观;杨欣的现任丈夫李义在婚后始终摆脱不掉第三者的负罪感;而一直以掌控大局姿态出现的李义的姐姐李芹,无疑也是这场战争中的终极受害者。这些在婚姻、爱情、性、伦理中迷失本性,自我身份处于迷失状态并且内心充满矛盾、迷茫和纠结的人物,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戏剧冲突,使故事具有了引人入胜的诱惑力,也在各种嬉笑、讽刺、自嘲中,为所有受困于婚姻问题的观众给出了警示和启发。

成泰在片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不露声色就可以轻松制造出一个接一个的“笑果”。他所饰演的马文是家小照相馆的老板兼摄影师,长相一般,事业无成,和前妻、儿子以及前妻现任丈夫李义同住一个屋檐下,尴尬至极,冲突不断。这样一个内心纠结而胆小懦弱的“普通男”由表演功力深厚的成泰演绎起来,变得非常亲切自然,令人发笑却又真实可信。除了马文,其他每个角色也都很有戏。虽然有些委曲求全,有些视死如归,但是都反映出人性的色彩,无论是阴暗的,还是雄伟的,那些都是很真实的,都让人牵挂和感叹。

济南读者:左莉莉

《夺命手机》:玩的就是创意

《夺命手机》按类型分,属于007一样的特工题材电影,但在故事创意上玩出新花样,把一个电影老类型花样翻新,和E时代人们离不开的手机、网络联系到一起,开辟出了一个特工+时尚+科技的故事格局。《夺命手机》的片名已经向我们传达了很多电影信息,而电影的开篇也做足了功课,陌生来电、死亡讯息、匿名恐吓以及猝不及防的灾难情节交织在一起,让主人公在一波比一波强烈的恐惧之中渐渐接近真相,虽然这样的构想不是什么新鲜的模式,但却绝对的扣题点睛。

影片以一个诡异的死亡事件开始,同时也让观众提前领略到神秘手机短信的威力。随着男主角的登场,影片的节奏明显开始加快。从手机礼物带来的巨大财富,到主人公被以及FBI通缉,遭遇女主角,两人为破解幕后主谋开始出生入死。电影里所讲述的超级电脑系统通过网络控制全球所有的电子设备,对人类生活进行监控、管理,貌似科幻,但是其实许多部分在现实生活里已经实现。我们生活在这个钢筋水泥的都市,仰仗高科技手机、电脑网络,使沟通更便捷,然而这一切现代科技电子产品,让我们每一个人已经毫无隐私可言,更可能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灾难。因此《夺命手机》寓意非常深刻,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而表现形式却是超现实的。

在这部电影里卖座电影应该具有的元素都有了,故事情节很精彩,有悬疑、有动作、有帅哥美女。本片导演格雷格・马克思对电影的娱乐性拥有很强的掌控能力,在故事中做足悬念,同时又辅以靓男美女的感情线索甚至激情,加上穿插其中不落俗套的枪战及非常桥段,整部影片看下来一点不显疲劳。值得一提的是该片并没有完全走大人物拯救人类的套路,男主角彼德森是一个很鲜活的人,他并不完美,有点贪财、世俗,甚至好色,颇为平民化,但好在他运气足够好,这样的个性也给电影增加了不少笑点。电影故事拍摄手法运用得很成功,令一个简单的故事充满悬念,简单高效的娱乐效果牢牢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作为近几年来引进片中少见的娱乐佳作,这部电影绝对是非常值得一看。郑州读者:李冰

《驯龙高手》老少皆宜

梦工厂动画片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就是成长,各种的励志噱头贯穿始终,小孩子乐在其中的同时,大人也不至于无聊。尽管题材和故事可能是低幼的,但制作水准和娱乐元素的融合绝不低幼,各年龄层次都可以从中找到乐趣。《驯龙高手》正是这样一部影片。北欧大地上维京岛国的少年小嗝嗝虽然是部落统领伟大的斯托里克的儿子,勇敢的屠龙英雄的儿子,但是他显然没有继承父亲的英武,和高大彪悍的维京人不一样。他不适合做个武士,他瘦弱如面条,腼腆内向如女生,十八般武艺都不会,每次出现在部落屠龙的战斗中只会搞砸一切,然而他最终却训练了一只龙,并成为英雄。影片在可爱和温馨之余,很自然地揉进了亲情、梦想、成长和冒险等励志元素,讲述了小主人公的成长历程而引发的一系列小故事,既惊喜又感动。电影情节紧凑,叙事简洁,让每个观众在既轻松又震撼中随着主人公一起哭一起笑,并享受其中。

《驯龙高手》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动画片。单从3D效果来看,它制作得很成功。云雾分层和景深明显,影片的立体感比较强,当天上落下细灰时,透过3D眼镜观众似乎看到灰落到了影院的四周,触手可及。为了展示3D的效果对比,山河湖海的镜头调用极有大片的气势,视野非常开阔,特别是男主角骑着小龙飞翔在天空,一会儿冲向天空,一会儿俯冲海面,观众就像看到了飞行特技表演一样精彩。从剧情来讲,小嗝嗝和“无牙”从相识、学习飞行到携手作战的友情非常细腻真实,小嗝嗝训练“无牙”重新起飞的桥段十分感人,深受笔者最爱。当然小嗝嗝带女友夜游星空、最后PK大巨龙也都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似乎每个人都能从片中看到童年的影子,重温年少时的勇气和爱。与多数动画片皆大欢喜的结局不同,导演大胆地采用带有缺憾的结局,更容易触摸到每个观众敏感的心,也留下了更多的回味。

重庆读者:刘志兴

《波斯王子:时之刃》: 有造型有故事

杰瑞・布鲁克海默的新作《波斯王子:时之刃》来自已经成功多年的知名游戏,角色有正义勇敢的王子、美丽多情的公主、邪恶阴险的王叔、神通广大的各路江湖野士、杀手……一个都不少。这是一部结合了中国武术、自由搏击、蹦极、滑板、攀岩、狗血爱情和“月光宝盒”的电子游戏版《王子复仇记》。从游戏改编过来的电影,往往长于造型而短于剧情,对此影片《波斯王子》显然是有备而来,所以成功地做到了扬长避短。电影中波斯王子达斯坦的服装配饰和他飞檐走壁、挥刀杀敌的动作,以及圣城迷宫般的建筑,都与电子游戏中的如出一辙。这让熟悉这款游戏的电玩迷们备感亲切。剧情方面,国王弟弟利用“时之刃”篡夺王位的阴谋设计,不至于简单到让人一望便知,也不至于复杂到让人绞尽脑汁。

看《波斯王子》,会有一些似曾相识的感觉,片中核心道具“时之刃”无非是波斯版的“月光宝盒”。吉伦哈尔依靠着时光倒转的必杀技,最后连“紫霞仙子”都活了过来,得到大团圆结局。至于片中对所谓“时之刃”来历的交待,则明显是对《木乃伊》的盗版。波斯王子是被国王无意间收养的弃儿,弟弟杀死哥哥意欲夺王位,然后嫡传儿子来复仇,《波斯王子:时之刃》内里的戏剧矛盾就是简化版的《哈姆雷特》。此外,演员的表演略显薄弱。女一号杰玛・阿特顿一出场,影迷就大呼失望,这位还没来得及红起来的“邦女郎”,距离观众心目中的中东绝世美女有差距。至于男主角杰克・吉伦哈尔,应该算好莱坞新生代里的演技派了。他在片中不停地袒胸露乳,而且身手矫健,完全走偶像派路线,但跟杰克船长强尼・德普比起来,不在一个量级上。至于反派,老戏骨本・金斯利的演技毋庸置疑,只是一出场就化了个坏蛋装,也没啥发挥的空间。不过这些都只是美中不足,总体而言,还是没让大家的期待落空。

乌鲁木齐读者:侯宁

《海扁王》:一部难得的漫画佳作

近日上映的电影《海扁王》改编自同名漫画,是超级英雄题材的影视剧中非常另类的一部作品,通篇流露着一种戏谑的味道。看这片子的时候不由得想起了昆丁,当然两者的电影手法虽然类似,而且本片也不乏血腥场面,但与昆丁那些邪典名作相比,《海扁王》还是要温和含蓄得多。主人公是个平凡到极致的衰男却心怀超级英雄的梦想,当他穿上自制的蹩脚制服时,却还是一个不为复仇,只为“理想正义”的高中生。比起那些先天神力后天变异的英雄,没有外星血统和富翁老爸,也从未经历过X光辐射和蜘蛛咬伤的海扁王,其幼稚和滑稽反而更加可信。观众对于海扁王的认同,多少来自于少年时曾有过的类似想法。在超级英雄满天飞的当下,这样一个反英雄化的超级英雄故事令人顿时眼前一亮。说山寨也好、英国式自嘲也好,本片用快速流畅的影象和偏离正统的故事完全颠覆了以往超级英雄的概念,这种勇气和眼光值得赞赏。从一脸衰相的男主角身上看到了久违的侠义精神,而这种可贵的品质在日益冷漠的城市中却已显得不合时宜,但仍然让我们怀念。

当然“平民版超级英雄”的原型毕竟是个青春涌动且头脑容易发热的在校生,为了保护暗恋女友而险些羊入虎口。此时,真正的超级英雄――一对身份传奇的英雄父女出现了。之前如烈焰般熊熊燃烧的平民超级英雄的故事就此被好莱坞铜臭满溢的商业所无情淹没。影片也重新回到了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轨道上去:正邪两方最终无可避免地火并,激烈打斗中有牺牲、有血腥,正义一方获胜,邪恶一方希望留存……

小人物的故事篇2

一、公司危险化学品货物运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公司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总经理及其它相关领导 成员:公司安全委员会成员和相关人员 公司危险化学品货物运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部,其正、副经理分别任办公室正、副主任。 公司危险化学品货物运输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指导公司下属车队危险化学品货物运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机构的建设。 2、负责与市交通局、市安监局、市公安局等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及时将本市和全国近期内发生的危险化学品货物运输事故通报到全司,并督导分析事故原因,制订安全生产隐患排查防范措施。 3、督查指导下属车队危险化学品货物运输日常工作执行情况。 4、负责承办全司危险化学品货物运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安排、检查、督导,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等资料收集工作。

二、危险化学品货物运输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1、事故报告制度 (1)事故发生后,责任人应在第一时间内电话上报公司,否则,将按规定追究其责任。 (2)事故上报人应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车型车号、伤亡情况以及事故初步原因准确详实上报,不准弄虚作假,误报、错报。

2、施救原则 (1)凡发生事故,公司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及时赶赴现场。做到处置有条不紊,措施果断有力。 (2)实施抢救中,应先重伤,后轻伤,与有关部门、医院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

3、事故现场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公司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和分管消防工作的领导 成员:公司安委会全体成员和事故部门安全第一责任人职责: 发生危险化学品货物运输事故时,事故现场救援小组成员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由现场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和通报事故有关情况,如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向董事长报告启动公司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抢险。当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应迅速建立警戒线,疏散围观人群,设法了解化学物品性质,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请求专业抢险,严禁冒险蛮干。

小人物的故事篇3

1.故事教学法的概念

故事教学法是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实际,把整节课或者局部的内容整理融入某个创设性的故事背景下,或者干脆就用故事内容代替讲课内容,通过故事情境中引发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2.故事教学法的优点

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其实,故事就是点燃智慧的火焰,它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故事教学法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教师设计的故事情境能让学生以更轻松自主的姿态融入整个课堂学习,故事情境让学生兴趣得以激发,思维得以启发,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第一、初中生物生活气息较浓,比较容易和生活现象相互联系,整合成学生容易接受的、趣味性强的故事情境。第二、故事教学法本身应用到生物教学中,能加深学生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激发学习思维。

3.故事教学法的可行性

故事教学法本身门槛不高,只需要老师用心挖掘教材中的整合点。如某个科学人物,某项科学发明等都十分容易包装整合成一个科学故事。其次,初中生物知识本身框架性较强,知识点间的联系较紧密,容易整合形成问题链条,进而构建完整的故事背景。第三、故事教学法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并能实现"超越教材、用活教材"。

4.故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4.1抓住教材中的科学人物,围绕其事迹或某个实验发明进行故事创设。如《细菌》一节,教材中的知识描述是以发现、形态结构、生殖等为主线的,本身的趣味性不强,学生学起来也比较吃力。笔者针对教材知识呈现较易整合为故事情境的特点,设计了关于细菌的几个小故事贯穿全课教学,如《列文虎克如何当上皇家学会会员》、《斯巴兰扎尼实验的不足》、在故事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4.1抓住教材中的问题,将几个孤立的问题联系起来,整合成整个问题脉络,进而根据问题脉络包装成故事情境。如《眼和视觉》一节,教材中包含了几个知识点,"眼球的结构"、"眼球各部分的功能"、"视觉形成的通路"等,以初中学生的视野来看,知识点本身比较零散,若抓住知识点的联系,写故事,就系统而形象了。如《小明小刚参加全球爱眼日竞赛》:

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去年的"全国爱眼日"时,小明参加"知识问答"比赛获得二等奖。他的奖品是一个盒子和一张图纸!

我们把小明和盒子拆开来看,是一个眼球仪模型。刚好我们这一节课学习眼睛的结构,小明对这个眼球模型非常熟悉,能熟练的拆装并标出各部分的结构,他的最快速度是2分钟,同学们,你们能破他的记录吗?

小明参加"全国爱眼日"知识问答时有道题目是填完《咏眼诗》,他得了满分,你能填得跟他一样准吗?

眼睛小小零件多,XX透明在最前,XX有孔可调节,XXX双凸能弹缩,固定作用XX体,感光刺激XX膜,营养遮光XX膜,保护眼球是X膜,心灵窗户神奇多,三要四不莫蹉跎。

小明去年的知识竞赛有道题不会,因此屈居二等奖。你们能帮他解惑吗?"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依次经过、和,并经过等的折射,最终落到上,形成一个物像。这个物像是像。(正/倒)

去年的全国爱眼日"知识问答"比赛,小明的同学小刚也参加了,他获得了一等奖,他的最后一道考题跟一副"找茬图"有关。(蜡烛透镜成像实验:A图凸透镜凸度小,白板上呈像;B图凸透镜凸度大,相同情况下白板不呈像)

小刚一等奖的奖品是一个胶卷照相机。有人把人的眼球比喻成一架照相机,学了这一课,你知道照相机的结构分别相当于人眼球的哪些结构吗?

获一等奖的小刚虽然勤奋聪明,但由于用眼不当,在初三的时候检查出近视了。同学们,预防近视眼,你有什么妙招吗?

一个小故事情景片段,把教材中的孤立问题脉络化,一下子把抽象的问题生动呈现在学生面前,他们以主人公的姿态和故事中的人物一起融入到探究中,学习效果当然比较理想。课后,学生回忆本节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回忆故事情境,解析了故事中的疑问,自然明了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4.3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迁移成某个生活现象或问题,变抽象为生动,进而包装成故事情境。如《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一节,"有机物和无机物"、"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能量转化器"这些都是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很费力,如果把它们迁移成形象的生活现象,理解起来就简单多了,这同样可以用故事情境来做到。如《小明的一天》:

小明一早起床,喝了瓶豆奶,他看见豆奶包装上写着:由大豆制成,富含蛋白质。喝完豆奶,他想起妈妈说今天吃饺子,于是他到厨房帮她准备饺子馅。他先切白菜,发现切着切着本来干燥的砧板上有许多水;接着,他又去洗猪肉,发现洗猪肉的水里慢慢漂浮起一层油。弄好馅料,他吃了个梨,发现梨好甜啊!突然闻到一股味道,打开窗户一看,是楼下的清洁阿姨在焚烧堆积的落叶。他发现,落叶可以燃烧,烧到一定时候都变成了灰烬,再也不能燃烧了。小明很好奇,豆类、白菜、猪肉等这些物体的细胞里到底含有什么物质呢?

关上窗户,帮妈妈弄好饺子的馅料后,小明开始洗海带煮海带汤。突然想起生物课上说过海带富含碘,那为什么海带长期浸泡在海水里,海带中的碘不会跑到海水中呢?海带细胞的什么结构控制了碘的进出?他于是上网查找资料,有了发现!

查完资料,他玩起爸爸送的生日礼物――太阳能小汽车,他发现好神奇,汽车在有强光的时候就能行走,没光的时候自然停下来,他想知道为什么它见光能自动行走。一个短短的故事,呈现了"有机物种类"、"物质进出""能量转换"等现象,这实际上是教材知识点的迁移,正因为有了这个故事背景,学生对进一步的教材剖析也就水到渠成。

5.关于故事教学的反思

在实践当中,笔者对于故事教学也有了点滴思考。故事教学本身只是千万种教学方法中的一种,然而教无定法。因此教学不能拘泥于这单一的形式,在实际的运用中,也要控制好"度"。

小人物的故事篇4

一、学习状景技巧,捋顺故事情节

小说是通过生动曲折的放事情节来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所以把握情节与环境是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基础。

1 研究环境描写,学习状景技巧

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起着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心理、揭示主题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是故事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和场所,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一般包括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和周边景象等。譬如,鲁迅的《药》一开始就写道:“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只剩下乌蓝的天……”,以象征的手法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开始状景,渲染出夏瑜被杀时悲凉、肃杀的气氛。小说的最后还有对坟场的描写,层层叠叠如馒头似的坟冢,可以让人联想到清政府对革命者残酷镇压,揭示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社会环境描写除了指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以外,往往还和作者的创作背景有关。如小说《药》里边刑场上士兵号衣上的大白圈和狱中夏瑜说的“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等点明这是清末民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该背景与作者的写作背景密切相关,作者是想借该小说来唤醒愚昧、麻木的劳苦群众,为摧毁腐朽黑暗的封建统治、寻求自由光明的新社会而呐喊。

2 找准发展线索,捋顺故事情节

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是小说永不衰变的魅力,小说教学中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小说,走进故事,体验人物情感。高中小说教学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表面感受情节,要注意借助有趣的故事情节,训练学生的表达和叙事能力以及概括归纳能力,我通常用复述情节和概括故事两个环节来达成。

复述情节,对高中生要强调故事结构的完整性和叙述语言的生动性。复述情节要紧抓故事情节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突出重点,详略得当。学生的叙述语言要做到生动简洁。

概括故事,就是在复述故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故事情节,对高中生要强调情节的重点和语言的简练。抓住情节的重点,就要在理清故事基本情节的基础上,围绕主要人物和人物的主要特点以及初步理解到的小说主题来确定情节重点。

复述情节和概括故事要特别注意找准贯穿故事发展的线索,抓住了线索,就不会偏离大方向。学生在复述情节和概括故事时,往往出现抓不准主要情节或者只看到有趣情节的毛病。

比如,《项链》一文是以“项链”为线索进行故事情节阐述的,莫泊桑以主人公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发现是假项链来构建主要故事情节。我们复述故事时,可以再丰满和补充该重要情节,着重表现玛帝尔德“借项链”前的苦恼和梦想;她的朋友在借给他这么贵重的项链时那么爽快;舞会上风光无限和丢失项链后的焦急以及赚钱还债的艰苦和辛劳等。

二、分析人物形象,提炼主题思想

分析人物形象,就是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特征。通过个性化的人物形象,才能准确理解小说主题。

1 通过故事环境,烘托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特征,一般需要通过特定的环境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凸显出来,然后加以外貌描写、行为方式、语言反衬、心理活动等来丰满和完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需要从这几个步骤人手。

(1)通过环境衬托和故事发展,我们可以对人物产生整体和个性特征的认识。在《项链》的情节概述中,我们要紧抓玛帝尔德强烈的虚荣心和勤劳美德的特征。

(2)分别从对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中归纳出人物在这些方面的特征,形成对人物形象的准确、全面的认识。

例如,《项链》开篇通过大段的心理描写,多次用“梦想”、“痛苦”、“伤心”、“苦恼”等词语来刻画玛蒂尔德的形象,凸显她爱慕虚荣的性格特征。

2 紧抓三个要素,提炼小说主题

主题,即主题思想,是文艺作品所蕴含的中心思想,是作者通过作品想表达的观点。小说的主题主要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表现出来,理解小说的主题,也主要抓住三要素来综合归纳。具体可从写作背景、情节发展、环境描写、人物塑造、语言色彩方面人手。

三、体会语言艺术,培养创新能力

小说是语言艺术,小说的艺术魅力最终要靠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语言来展现。高中小说教学一定要落实到文本阅读和语言鉴赏上,让学生享受到小说语言的艺术魅力,从中学习借鉴有用的语言艺术技巧。

听说读写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尝试改编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改编《祝福》,首先,教师介绍作品改编的基本知识及参考书目,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改编是将艺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再创作过程;我们还可以组织同学们观看电影《祝福》与课文《祝福》进行对比,让同学们对小说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解读。

小人物的故事篇5

第一、抓住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指导

由于小说中的人物特点各不相同,性格差异很大,不仅有其共同之处,而且存在着鲜明的个性,而这种个性是某一人物独特的有别于他人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的个性特征。因此,对人物进行分析应重点抓住性格特征来分析。

首先,揭示人物形象特征。通过分析人物语言、神态、服饰、心理、动作行为生活习惯等来探索人物的时代、阶级、民族的共性和独具个性的统一规律。

其次,应分析人物环境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揭示人物的社会性。人都是生活在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周围人物的人际关系、社会背景、自然环境都能对人物起着不可估量的发展作用,揭示其典型人物性格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必然联系,显示其社会的本质规律。

再次,应分析人物间的矛盾冲突,如社会矛盾间的冲突,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间的矛盾冲突、态度、意志、斗争精神等,从而揭示人物性格的思想内涵,展示生活的本质规律。以上三方面有机结合就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立体的、活的典型形象。

第二、紧扣小说情节分析指导

故事情节是叙事性文艺作品中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演变过程。故事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分析小说情节着眼点应抓住全文每个故事情节的连贯作用,以揭示人物性格及其反映的生活本质。首先可逐一排列并分析每个情节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其次揭示小说开端至结构各情节间的内在联系的必然性;最后分析主要情节(故事的发展、高潮和结局)对人物性格及其形象刻画的内在联系,揭示其主题思想。如《项链》这篇小说和故事情节结构就非常清晰:小说以“项链”为线索,按“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谈项链”的顺序展开故事情节。主人公玛蒂尔德随着情节的发展,或忧或喜,或哭或笑,感情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情节引人入胜。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安排了一个忽闻“项链是假的”而又戛然而止的尾声,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使人思绪万千,使小说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第三、理解小说环境对刻画人物、揭示中心的作用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可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而自然环境是与人物活动有关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景物等,离开了环境,人物思想性格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因此,阅读小说时应充分重视环境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展开和揭示中心的作用。王愿坚同志所写的《七根火柴》中的环境描写,不但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部分,而且也有烘托作用。作者在叙述草地环境时写道:“阴冷荒凉,暴雨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天阴沉沉的,整个草地都浸沉在一片迷雾里,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躺倒在烂泥里,连路给遮没了。”这就突出了茫茫草地气候变化异常、暴雨时作、遍地潮湿的特点,突出了主人公无名战士是怎样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而保存革命火种的高尚精神,从而有力地烘托了红军战士无限忠于革命、忠于党的革命精神。

小人物的故事篇6

“小说与因果”,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呢?首先是写作了30年之后,你发现所有的作家、所有的写作都受困于故事,我们都为故事朝思暮想,十分的焦虑,为写不出一个好故事、好人物感到不安。所有的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必然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的。

“故事”是非常老的话题,每一个作家构思时都在想故事。故事中最难的是什么问题?所有的作家都为解决因果关系非常头疼,这因果关系就是:故事为什么是这样的?今天为什么是这样?是因为昨天的失去。今天为什么会到来?是因为昨天的消失。今天为什么会逝去?也是因为明天会到来。而故事的因果关系恰恰是这些东西,它的合理性、逻辑性永远让作家非常非常头疼。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一个作家在写作中要受困于因果关系?无论我们老师在课堂上怎么讲,你都会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小说的到来,其实无论时间上如何,就是从天上到地下的,从远古到今天的,从远处到近处的,从上面到下面的。我们看《山海经》,所有的故事都是从天上到地下的,从皇帝到百姓,从大到小,这也是我们故事的走向。但是到了18、19世纪的文学时,小说非常清楚地呈现出由外部走向内部的过程。当从外部向内部走的时候,我们也发现,小说丰富起来了,人物丰富起来了,故事丰富起来了,由社会走向了人物的内心。

那些伟大的小说全部都是由外部走向内部的一个过程。伟大作家的作品多是由外部走向内部,由社会走向人、走向人物的内心。所有伟大的作品都会塑造出一个非常不同的、鲜明的、入木三分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它可能是通过很多细节、情节塑造成功的,但是这些人物在故事中间其实都有强大的社会背景,所有故事的叙述都是从社会开始的。比如巴尔扎克,我们说他是“巴黎的良知”,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他所有的小说都有一个强大的社会背景,并从社会背景进入故事,进入人物,最后进入人物的内心,让我们看到一个完整的人物灵魂。

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必须面对现实,而当你面对中国的现实,你会发现我们的现实、历史中间,有无数无数的黑洞,这个黑洞就是卡夫卡小说中让人变成虫,或者让人进不去城堡的那种黑洞。正因为这种黑洞的存在,卡夫卡的小说才充满了意义。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拿着探照灯,把这个探照灯对着那个黑洞,然后照一照,我们需要知道:这个黑洞的来源,它昨天什么样子,今天什么样子,明天又可能什么样子。无论我们有没有能力把握这个现实,我们经过这一段历史,都必须去尝试着把握它。

小人物的故事篇7

关键词:《湖光山色》 民间传说 象征寓意 文化精神

对于作家文学来说,民间文学不仅是艺术母体,还是创作源泉。像周大新这样土生土长的中国当代作家,更是注意采撷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丰茂的民间文学之花叶,以嫁接,以装扮,进而完成对自我文学形象的塑造。也许都是出于土地、乡村的缘故吧,中国乡土作家对民间文学有一种本能的类似血缘关系的亲近。一定意义上说,是民间文学滋养、生成了中国乡土文学这棵大树。许多当代乡土作家都谈到了民间文学对自己创作的影响。周大新也曾说:“他的故乡南阳邓县,‘是一个生产故事的地方’,‘差不多人人的肚里,都装着一串一串的故事’;他在童年、少年时代,从故乡父老乡亲口中听到了许多‘景物故事’、‘动物故事’、‘鬼怪故事’、‘历史故事’和‘荤故事’,正是这些民间故事养育他成为了一个小说家[1]。”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利用,或者民间文学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其方式是因人而异的。就周大新来说,其小说强烈的故事性显然得之于民间传说、故事等文体特点的潜移默化。周大新小说与民间文学的关系,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下面仅就周大新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湖光山色》如何利用民间传说,及民间传说对作品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意义,做一窥斑见豹式的探讨。

《湖光山色》中的民间传说,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史事传说,如关于楚长城、楚王赀、屈原等传说故事;一类是地方风物传说,如关于丹湖的神奇烟雾的传说故事。据作者说,前一类关于楚国的史事传说,“星散在故乡的村落、山坡、湖畔和田垄里。在我懂事后,这些传说开始断断续续零碎地进入我的耳朵,像鄢陵之战,丹淅之战,像楚秦联姻,像怀王赴赵,它们部分地满足了我了解历史的兴趣,在不觉间给了我精神上的滋养”;而后一类关于地方风物的传说故事,丹湖及其神奇烟雾都出自作者的虚构,尽管丹湖“脱胎于故乡的一座巨大水库”[2]。既然丹湖及其神奇烟雾是虚构的,那么附着在其上的传说故事似乎更是编造出来的。但其实不然,只要看一看那些解释性的传说故事,不管是龙王女儿生火做饭的炊烟、丹湖湖神显现真身的护身之物,还是楚军作怪的怨魂、阎王释放的幽灵,其故事,其人物或角色,仍是民间文学中常见的母题和原型。因此,关于丹湖神奇烟雾的传说故事说到底仍来自民间文学,而非作者完全的虚构。在这里,笔者并非要考证《湖光山色》中的传说故事是否真正来自民众之间,而是想要说明:民间文学对作家周大新的影响也许是无所不在且潜移默化的;同时,像其他当代作家一样,周大新对民间文学的利用,主要是一种创造性运用,而非简单的直接引用。

关于后一点,且看作品是如何叙述这些民间传说故事的。作品中,屈原、楚长城等历史传说,叙述极其简略。叙述比较详细、完整的是楚王赀的两个故事,一是谭老伯编的楚王赀迁都告别母亲故里祭祀的故事,而这故事的源头仍来自民间传说――据民间传说,楚王赀是其父亲与一个民女所生的儿子;另一个仍是谭老伯讲的,却真正来自一本民间传说书上的导致楚王赀迁都的故事,一个忘乎所以的故事。丹湖神奇烟雾的地方风物传说,如上所述,本来都可以大书特书的,但实际叙述也是三言两语、一笔带过。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一种详略有别、以略为主的民间传说叙事方式呢?因为作者明白,只有故事还不是小说,“故事是思想寓意的载体,是人物成活的依据,是引诱读者阅读的香料,是展览语言才能的舞台”[3]。也就是说,故事对于小说来说确实很重要,但其重要性也许只限于工具性层面,作家讲述故事的目的在于表达思想、塑造人物等。作者说的当然不限于民间故事,但民间传说一类故事也应包括在内。因此,在《湖光山色》中,作者对民间传说故事的叙述,是与作品的人物塑造、思想表达等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为其服务的。出于这样的文学观念、创作目的或意图,作品中的民间传说叙述或略或详,不一而足。

具体来说,作品对地方风物传说和屈原、楚长城等历史传说的简述,其主要目的在于氛围烘托,即通过对民间传说故事的引述、渲染,展现乡民的生活文化环境,作为人物故事展开的物质基础和心理依据。这种形式的氛围烘托,也容易形成作品鲜明的地方色彩。而作品对楚王赀传说故事的详述,其目的却似乎不限于此。当代民俗学者陈勤建考察了民间文艺在作家文学创作中的重建情况,提出了四种模式,除上文提到的“氛围烘托”外,还有“衍生复写”、“综合组建”和“对应错位”[4]。作家文学与被利用的民间文艺在结构意蕴上相契合,即所谓“对应”。《湖光山色》中现实人物旷开田的故事, 与作品所讲述的楚王赀的历史传说,形成一种“对应”关系,把两种不同的历史时空组接在一起,从而为读者提供了味之无尽的形式意味和想象空间。这也许正是作者想要达到的审美效果。

《湖光山色》中的民间传说故事,尽管不能独立存在,只是作者塑造人物、表达思想的“依据”和“载体”,但其本身仍具有迷人的魅力,既是“引诱读者的香料”,也是帮助读者认识历史、社会、人生的教科书。仅就其器物性、工具性层面来说,由于这些民间传说在作品中反复出现,从而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具有丰富的含义。

韦勒克和沃伦在其《文学理论》一书中曾说:“一个‘意象’可以被一次转换成一个隐喻,但如果它作为呈现与再现不断重复,那就变成了一个象征,甚至是一个象征(或者神话)系统的一部分。”[5]《湖光山色》中丹湖神奇烟雾及其风物传说,楚王赀史事传说,其在作品中多次出现,如果把它们看作是一种“意象”的话,那么显然已变成了象征性意象,具有一定的象征寓意。

就丹湖神奇烟雾及其风物传说来说,其寓意较为明显,显然是人类欲望的象征。这一传说故事中的人物或角色,如龙王的女儿、丹湖湖神、楚军怨魂、阎王、幽灵等,都来自另一个世界,或水下,或地下,也许暗示了人类埋藏于心底的幽深、神秘的潜意识欲望。传说中那神奇的烟雾,似乎是通向人类潜意识欲望的通道,或者是显现人类深层欲望的镜像。

而对楚王赀来说,其身上的传说故事主要有两个,因此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一是楚王赀迁都告别母亲故里祭祀的故事,这故事原来是说楚王赀不忘故里、与亲人的离别之情的,但随着这一历史故事在现实生活中的反复表演,却具有了一种反讽的意味,因为饰演楚王赀的旷开田已彻底忘记了自己的故里和亲人,失去了人之常情和本性,徒然沦为王权的奴隶,或者说准确一点,被政治权力异化为非人。另一个楚王赀的故事是一个忘乎所以的故事,表现楚王赀的荒淫、、残忍。如果联系谭老伯讲述这一民间故事的上下文语境,那么旷开田与楚王赀仍是有关系的,因为旷开田的所作所为,也有荒淫、、残忍等特点,正是忘乎所以。两个楚王赀的故事,都与现实生活中人物旷开田有关系,旷开田显然是历史人物楚王赀在当代现实中的复活。这当然不是指旷开田在故事表演中逐渐神似楚王赀,而是因为旷开田不仅多次说他是楚王庄一村之王,且在村中横行霸道、为所欲为,成为真正的“村王”。由一个朴实、本分、勤劳的农村小伙子迅速转变为忘乎所以的“村王”,我们不能不感叹政治权力对人的异化之深。

从人物塑造的角度说,楚王赀与旷开田是一对互补型人物,甚至也可以说是同一个人物在不同历史时空的两个化身。但作品讲述的主要是一个当代现实中的故事,作为历史人物的楚王赀毕竟不是作品着力塑造的人物,尽管如此,他的存在,为现实人物旷开田增加了丰厚的历史内涵。也就是说,旷开田这一人物的性格发展、人性变异,除了要从现实生活中找原因外,还得从历史深处去寻找历史的基因。这种历史基因说明确一些,就是权力政治、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原因。还是小说人物谭老伯说得好:“开田的所作所为,依我看叫忘乎所以;这世上能叫人忘乎所以的东西很多,其中最厉害的就是权力……我是研究历史的,我知道中国历朝历代有多少因权力而忘乎所以的人,也知道有多少人想对权力加以制约。但要制约权力,谈何容易,它首先需要执掌权力的人有一种超越世俗利益的眼光,自愿制定一些包括限制自己手中权力的制度……”谭老伯所说的,也正是作者对中国现实政治与历史文化进行的思考。这是作者借助小说人物之口直接表达的忧思之情,更多的忧思却通过生动的故事叙述间接暗示出来。比如旷开田的权力异化,与他长期所受权力压迫、剥削的关系,与他生活的乡土社会中人们普遍的物质、精神贫困和权力崇拜心理的关系等等,在包括旷开田在内的多个人物的故事叙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沉的思考。正像阿Q是未庄这个具有强烈象征性的特定环境的产儿一样,旷开田也是楚王庄这个具有象征性的乡土环境的产儿。旷开田当然不是阿Q,但显然都是乡土中国的文化畸形儿。楚王赀也是这样的文化畸形儿。作为遗传了楚王赀历史基因的后代,旷开田这一人物形象内涵因此大为丰富了,逐渐成长为一个既具有鲜明个性又具有历史普遍性的典型人物。这应该是《湖光山色》的主要成就之一。

《湖光山色》通过对史事传说和地方风物传说两类民间传说故事的叙述,一方面深化了人物形象塑造,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人性、权力政治和历史文化的思考,这无疑加重了作品的思想分量。但是,民间传说在作品中还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作品中,民间传说等民间文艺、民间风俗及其所赖以生存的乡土环境一起构成了乡土民间文化与世界的整体面貌。旅游项目开发经理薛传薪提出的“田园风光”概念,可用来指代这一乡土民间文化与世界的整体面貌,因为他所说的田园风光不限于乡土自然景观,还包括乡土人文精神因素。作品中,作者借助薛传薪之口,且通过楚王庄发展旅游业的情节叙述,对包括民间传说在内的整个乡土农村的价值和前途似乎多有思考。

首先,针对当前城市化发展的历史趋势,作者思考了乡土农村的前途命运。作者曾谈到创作《湖光山色》的缘起:“中国的城市化还在不事声张地进行,……农民的日子过得艰难,人们渴望离开乡村,世世代代的生存之地变成了极想抛弃之处,其外部和内部的缘由究竟有哪些?和农民涌进城市这股潮流并起的另外两个现象,是大批城市人在节假日里向一些乡村和小镇涌去,是一些城市资本开始向乡村流去,这反向流动的两股人流和反常的资本流动,在告诉我们什么?会带来啥样的结果?这一个个问号一个时期以来,一直在我的眼下,这个住在城市里的农民儿子的脑袋里翻腾,它们促使我去思考,《湖光山色》便是这种思考的一个小小的果实。”[2]如果说城市化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的话,那么作者似乎有一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思想。这不仅表现在作者看到了与城市化逆向发展的社会潮流,而且更是在他的作品中刻意设计了主人公暖暖从大城市回到农村家乡谋求人生事业发展的情节。通过暖暖的故事,作者也许想说明:农村青年不必非要进城,在自己家乡也可以大展身手,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暖暖是以具有被看价值、也即旅游价值的田园风光来发展她的事业的。暖暖事业成功的故事也许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但田园风光确实是农村区别于城市的独特之处。作品对田园风光的强调,以及在小说结尾刻意描写的并非仅仅取悦于读者的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结局,似乎都在说明作者对乡土社会经济发展道路的一种设计。这也许是一种带有理想色彩的乌托邦设计,但不是没有这种历史可能性。

另外,从文化精神上来说,田园风光中的民间传说、故事等内容,既是形成乡土文化精神的重要因素,也是乡土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如旷开田在表演楚王赀的传说故事时,逐渐从富有人情人性蜕变为没有人性、忘乎所以,像楚王赀一样,他也遭到了众叛亲离,甚至差点为青葱嫂所溺杀。而遭到旷开田背叛、欺压、打击的暖暖,尽管人们对掌权的旷开田无可奈何,但却同情、帮助善良的暖暖。这种乡土社会朴素的善恶观、是非观,其实在楚王赀和屈原的传说故事中就已经存在了,深入乡民的集体无意识,形成乡土道德传统。这种道德情感倾向,以及小说结尾所表露的善恶报应思想,既是作者思想倾向性的所在,也是作品具有“暖意”的重要根源。这种乡土道德观念,无疑构成了田园风光中最深层次的精神内涵,以区别于城市文化特征,并可作为商品经济发展中人性迷狂的解毒剂。

新世纪以来,在作家们纷纷描绘中国农村分崩离析的图景,讲述农民进城的故事,大唱乡土挽歌或城市悲歌的时候,周大新却以他的《湖光山色》独自肯定、凸显乡村的价值。在他的作品中,乡村,不仅具有迷人的田园风光,具有发展经济的潜力,而且逐渐成为人们――离乡的农民和迷狂的城市人――精神家园。作为建构这一精神家园的要素之一的乡土民间传说故事,其重要意义正在于这一精神建构的过程之中。

(本文为陕西理工学院汉水文化研究中心课题“汉水流域当代作家的民间文化资源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LGKY10-24。)

注释:

[1]周大新:《漫说“故事”》,文学评论,1992年,第1期。

[2]周大新:《的写作背景》,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21期。

[3]周大新,石一龙:《飞离与栖落》,青年文学,2001年,第11期。

[4]陈勤建:《文艺民俗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6-221页。

[5][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南京:江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14-215页。

小人物的故事篇8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故事性作文,在国外很受赏识,其写作体裁有寓言、故事、童话、诗歌、小小说、小话剧、电视小品等。故事性作文往往允许学生虚构,这种作文训练有利于培训学生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

一、故事性作文“虚构”不虚故事性作文常采用虚构方法,但“虚构”不虚。正如前苏联作文改革家拉德任斯卡雅教授解释的那样:“故事性作文,其‘虚构’并非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它同样是以实际生活作为依据,只不过不是完全重复某一件真人真事,而是按照写作要求对各种真人真事经过合理取舍加工,用艺术的笔法编写出一个崭新的故事来,因而,学生所写的故事可以完全虚构,但必须有根有据,使故事中的情节完全符合生活的真实。”也就是说,用虚构方法编写出的故事,里边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看来“似曾相识”,细品又“熟悉陌生”,人与事都是生活中的,可又在生活中找不到,是现实的,而又在现实中觅不着。

二、故事性作文“虚构”有其法英国的语文教材提到,学生学习写故事性作文有四个途径:(一)先说一个笑话,再让学生据此编写故事;(二)看图、看演示,而后编写故事;(三)给一组材料,要求学生添枝加叶编写故事;(四)摘录有关文字信息,然后由学生进行故事创作。

前苏联教材中的故事性作文训练类型有三:(一)根据某一故事情节进行扩写;(二)根据某一故事的开头进行续写;(三)摘录有关文字信息,然后由学生进行故事创作。

美国作文教学专家认为,故事性作文应注意故事的结构,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有的教师用质疑法帮助学生完成故事性创作:(一)故事的开头交待清楚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吗?(二)故事的背景、人物活动的顺序合理吗?(三)能把故事逐步推向高潮吗?(四)故事中的冲突得到了解决吗?(五)故事的立意读者能满意吗?美国作文界还把帕内斯的“滑栏法”用于故事性作文练习。其做法是先确定故事的要素:人物、地点、目的、障碍、克服障碍的手段、结局等,然后列表分栏并填上提示想象的内容,最后再用一把尺子在表上上下滑动,滑到哪一栏就根据哪一栏的内容提示编写故事,这样可避免创作内容的雷同。

学生完成故事创作后,依据有关自我修改标准,作自我评改:(一)故事情节是否完整?(二)故事的顺序是否合理?(三)各段的内容能否围绕一个中心?(四)有没有多余的句子?(五)词语表情达意是否准确?

三、故事性作文的价值用虚构方法进行故事性作文,从形式上看来仿佛有失真实,实际上对培养学生“虚实结合”的作文能力大有裨益。

专家们认为,故事性作文与虚构的价值在于:(一)可刺激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促使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二)可调动学生写作的内部动机,使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阅历,写出有自身特点的文章来,从而得以体验成功的乐趣;(三)虚构打破了一味“写真”的坚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选材的“物质世界”。

上一篇:六年级优秀作文范文 下一篇:中秋节主题活动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