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10 13:31:49

乞巧教学设计

乞巧教学设计篇1

据悉,为进一步扩大广州乞巧文化节的影响力,加强乞巧文化的国际交流和学术研究,宣传岭南传统文化——广州乞巧民俗文化的良好形象,广州乞巧文化节组委会主办、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承办了此次广州乞巧文化论坛。论坛作为广州乞巧文化节的重头戏,将打造成为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俗文化盛宴和国际性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本次论坛以“认知·传承·融合”为主题,围绕广州乞巧文化的传承、广东非遗保护的本土经验以及国内外非遗保护的发展趋势,深入探讨在全球化语境下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融合等理论与实践问题。通过海内外专家学者、传承人代表等,总结乞巧文化传承经验,梳理传统节庆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本土经验与世界意义、非遗文化生产性保护、乡土文化与都市文化相融合等重大理论,结合天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心区的目标,全面推进世界文化名城中心区建设的具体实践,推动天河当好广州走新型城市化发展排头兵。

本届广州乞巧文化论坛邀请了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日本民俗专家、日本大阪枚方市七夕研究会会长鸟居贞义等40多名海内外专家学者、20多名民间艺术大师或优秀传承人代表等与会,围绕乞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重大课题,展开了一次高层次的学术研讨。内容涵盖了广州乞巧文化的历史渊源、现状特色、未来发展,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等众多课题。

参会专家学者、民间艺术大师等人数众多,发言踊跃、气氛热烈,主办方于8月上午专门安排了论坛开幕式,以及邀请了多位专家进行主题演讲,下午分为三个分论坛继续进行研讨。上午在论坛上作主题演讲的有: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稚田;日本民俗专家、日本大阪枚方市七夕研究会会长鸟居贞义;台南市国际文化交流协会顾问朱庆庆;广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成员曾应枫等,在8日上午分别作了主题演讲。

广州乞巧文化节自2005年恢复举办以来,今年已是第九个年头了。近年来,天河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的号召,着力传承发扬乞巧文化,为岭南文化增添新亮点,把乞巧文化打造成广州世界文化名城的新名片。天河珠村乞巧文化已成为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文化大观园中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据了解,“天河乞巧习俗”已于2011年被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吉街珠村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广州乞巧文化节被评为“广东省群众性文化活动优秀品牌。”

乞巧教学设计篇2

企划与乞讨原本风马牛不相及,将两者扯在一起,乍一看来,颇有些辱没企划人的人格和智慧之嫌。然而,留心街边乞术,会有惊人发现:原来行乞大有乾坤。

近日走街串巷,发现乞讨方式又有翻新。前两年有这样的经典乞术:一少男或少女跪立街旁,膝前地上三个粉笔字:“太饿了!”,让人眼热心痛;后来出现了一妇女牵着一小孩,猛然出现在你面前,哀求:“给两块钱吧,为孩子买个面包!”的悲惨际遇;近来出现了少妇跪在垃圾桶前翻食残羹冷炙的场景着实让人心酸。

然而据报章揭露,如今这些乞讨者大多是有组织的,是“丐帮大哥”策划设计的骗术。更让人惊讶的是,组织这些乞讨大军的“丐帮帮主”有些身价过千万——是真正的先富裕起来的人。而且可以推断,身价千万应该是指净资产,或者可以理解为历年所获的净利润。说到这里,问题出来了:数数看,即使是在企业林立,富翁辈出的今天,净资产过千万的富翁能有几许?细数现在的企业,又有几家活得很舒坦?现在听到最多的是企业人士的叫苦声:现在的市场不好做,产品不好卖,利润不好挣。

对比“丐帮帮主”的千万身价,我们的企业是否会感到窝火?如果更深入一点,考察乞讨行业(实在找不出合适的词语,姑且称“行业”吧)的行业特征,会有更为惊人的发现:乞讨行业极少投入,而且是十分卑贱的行当,与企业能够为人们提供产品(服务)相比,乞讨不能为社会产生任何价值,全靠人们无回报地施舍获利,其“经营”难度何其大也!并且,管理一群寡廉鲜耻、一无所有的乞讨者,而不致于让乞资流失,需要多高的“管理”技巧!

从上述一系列景象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乞讨组织者并不弱智,相反,他们进行了周密而精当的策划,这些策划蕴涵了深刻的营销原理,体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

“太饿了”三个字刺得你胃部痉挛,撞得你心灵生痛。其简洁而又极具情感震撼力的文风胜过多少企业的广告口号!让人想起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为乞丐修改行乞招牌的趣谈:让彼浩勒见一位盲丐在街上摆着一块“我什么也看不到”的招牌行乞,然而一无所获。让彼浩勒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几个字后,盲丐即获得盘满钵满。这个趣谈一直被当作语言教学的经典案例广为传诵,以证实文字的巨大力量。大家揣摩揣摩,“太饿了”三个字与“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到”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别人看”而形成悲情,再以悲情换取金钱。按照著名营销专家、人大施炜博士对营销的见解:“营销就是——创造接触、创造感动”来评价“太饿了”三个字的营销意义,可以说“太饿了”三个字深得企划理论精髓,用“精妙”来评价毫不过分。

行乞系列手法给我们的第二个震撼是“丐帮帮主”强烈的创新意识。留心街头万象的人会回忆起,在一段时期里,一定区域内不同的地方总是同一种乞讨方式。而过一段时间之后,不同地方会统一变换成另一种乞讨方式。我们是否可以作以下推断:丐帮首领在时时关注着“市场”,比如一段时间之后,丐帮首领发现某种乞讨方式讨回的钱财少了,成了“瘦狗”产品,那么,就要立即策划出新的乞讨方式,推出一种新的产品。

而我们少数企业,或者有些企业管理人员,仍然沉闷在产品阶段,认为只要生产出质量好的产品就可以赚钱,也不管产品是否对路,成本是否有竞争力,消费者是否认可,用什么样的策略可以实现好的销售,走什么样的通路可以让产品覆盖全国、走向世界……当别人谈起战略制定、产品规划、营销策略、广告策划、制度安排、流程设计等时,还会受到个别老板或管理人员的不屑:这些都是虚的,是纸上谈兵,是门面上的功夫,等等。

乞巧教学设计篇3

关键词:生成性资源 思品课堂 探究性 人文性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23-02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的确,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思想品德课堂更加活跃了,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有表现个性的欲望,课堂上经常生成一些老师意料不到的动态信息,老师再也不能按照预设将课堂进行到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老师该如何与学生一起构筑起生成性课堂那道美丽的风景,让我们的课堂风光无限,充满活力?下面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几个案例,谈谈对生成性课堂的几点感悟。

1 什么是课堂生成性资源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我把它理解为: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 新情况,即表现在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情况。

2 有效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实现思品课的多元教学目标

2.1发挥教学机智,通过课堂创生,化意外为契机

课程实施过程是师生双方在具体教学情景中相互合作,共同创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是被动地执行课前预设,而应使教学过程经验化、情境化和个性化,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与实践智慧,巧妙应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能通过课堂创生实现“难预约的精彩”,以化不利为有利,变“意外”为资源,使课堂教学充满戏剧性,高潮迭出,不时给人意外的惊喜。

顺水推舟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不死套教案,而是根据课堂的发展变化调整预设,灵活采取相应对策。传统教学偏重预设,要求教师设计教案要仔细考虑每一个环节,使教学能环环相扣,衔接有序,滴水不漏。然而课堂充满变数,随时都有可能产生“意外”,若教师在教学中亦步亦趋,一味地按照课前的预设机械推进,用“死”教案牵引“活”学生,就必然导致教学呆板僵硬,毫无生机活力。要在旁枝斜逸、节外生枝的教学中实现目标,就需要教师改变过去“按图索骥”的模式,除在课前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外,更要依托自己的教学机智,及时捕捉和巧妙应对教学中的各种“意外”,并将“意外”转化为有利的教学契机,以实现课程创生。比如,在教学“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自由”这一内容时,恰好有两个学生在下面小声说话,笔者用眼睛瞟了他们一下,他们仍无反应,笔者便干脆不留空档停了下来保持静默状态,过了一小会,有学生问笔者:“老师,为什么不讲了呀?”笔者便说:“公民有言论自由,我得保护要讲话同学的权利呀!你们说,老师应不应该保护他的权利?”学生齐声回答:“不应该。”笔者故装糊涂:“为什么不应该?”学生说:“因为权利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在课内讲话,违背了课堂纪律,损害了其他同学安静学习的权利,就不应该得到保护。”通过师生对答,既使讲话的学生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低下了头;也使其他学生明白了公民行使权利应遵循的要求,明白了一个人行使权利若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就会引发“众怒”和“民愤”,甚至触犯法律。教师的课堂策略及时将这一偶然事件变成有利契机,既制止了讲话,消除了不良后果;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强化了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收到一箭多雕的良好效果。

2.2把握生成性资源的兴趣导向,实现思品课的认知目标

课程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思品课在教学中需要引入大量鲜活生动的事例,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会接触到许多社会现实问题,也会有一些关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因而当思品课真正成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尤其是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时,这种随机生成的资源就会更多,有的甚至会影响到课堂的正常进行。例如,有一次在讲到“人格尊严”这一个概念时,一学生突然发问“乞丐有没有尊严?”原来这个学生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乞丐讨尊严”,此前他也看到许多关于乞丐的正面负面报道,对这个问题一直心存疑惑。他一说完,教室里就热闹成一片。乞丐有没有人格尊严,一下子成了课堂的一个热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时难有定论。在这种情况下,笔者果断地放弃了原定的教学预设,引导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只见课堂上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谁也说服不了谁,下课的时间快到了,学生们仍然意犹未尽。经过学生的发言和相互质疑,笔者发现学生对乞丐、对人格尊严的认识还很片面,观点也以感性为主,缺少理性分析。于是,笔者没谈自己的观点,而是要求学生回家后搜集乞丐的相关资料,自学人格尊严的相关内容,并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几天后,学生的作业上交。有的学生结合人格尊严的有关法律规定,经详细论证后宣告《乞丐也有尊严》《乞丐的人格尊严不容侵犯》;有的学生则从社会的角度对乞丐现象进行了详细分析,写出《我国当前社会乞丐构成》《谁为乞丐买单》等短小精悍的文章。尽管其中仍有部分观点不够成熟,个别观点还有些偏激,但可以看得出,学生所提出的观点都是经过思考后得出的属于自己的结论,有的观点还相当深刻。通过讲评和课后的抽查反馈看,学生对人格尊严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可见,思品课教学只要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引导学生去学习研究,就不失为实现思品课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学生感兴趣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充分发挥兴趣导向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尽管从过程看,可能会打破正常的教育教学,使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在当堂无法实现,但从学生的角度看,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就是一个自主学习和选择性学习的过程,学生的收获要远大于单一的课堂教学。

2.3利用生成性资源的人文因素,落实思品课的情感体验

思品课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具有一定思想道德和人文素养的人,从本质上更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很多情感目标并不是单凭教师的说教和搜集几个典型案例就能达到的,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自己切身的体会和感悟作为生成性教学资源,以情激情,情感目标的达成度会更高。如在学习利用网络可以扩大交往范围时,笔者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自己的网络交友历程,其中一男生介绍自己因为轻信了网友,让网友骗取了2000多元钱,对此笔者提出,网络交友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尤其是沉迷于网络,我们应持什么态度等问题,学生首先对网络欺骗表现得很气愤,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在辩论中,学生的观点是一致的,决不能沉迷网络,要理性上网,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还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再如,思品课教学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树立法律意识,要比学生会背什么叫违法犯罪更重要。在某种意义上违法犯罪的概念、表现也许会变,但遵纪守法的信念却可以支撑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把握合适的生成性资源,重视情感教育,是知识目标之外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思品课教学既要重视知识传授,也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提升。

2.4重视生成性资源的信息指向,提高思品课教学的针对性

生成性资源是学生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的充分体现,一定意义上也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可和欢迎的检测指标。针对某一内容、某一问题,学生兴趣大,围绕它出现的提问和生成性资源也就越多。把握好这一点,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教育内容的要求和兴趣之所在。如在一次“青春无烦恼”的公开课上,授课教师预设的热点是“青春痘”。但上课后才发现所借教学班只有一个学生长了几颗青春痘,课堂调查也反映出学生感觉不到它的烦恼,教学显然无法按原计划正常进行。此时,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烦恼,同学们老叫他的外号,让他很生气却又无可奈何。其他同学也普遍反映有这一方面的烦恼。于是老师顺水推舟,组织大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由于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又都有切身体会,同学们发言很积极,也很有针对性,从而使这一活动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高潮,课堂教学圆满成功。生成性资源无论表现出的是对教学的补充还是质疑,都是学生对教学内容响应程度的一个信号。重视生成性资源的信息价值,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也是拓展思品课教学空间的重要依据。根据生成性资源所表露的信息组织教学,使思品课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相统一,也是保障思品课教学有效性、促进思品课发展的重要保证。

3 生成性教学资源在思品课堂中的积极意义

3.1是师生交流的途径和手段

在学科教学当中,良好的课堂师生交流是每一位老师梦寐以求的东西,课堂师生交流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师生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取决于课堂上的有效交流程度。在素质教育的呼声 与浪潮之中,课堂,更加成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一般情况下,课堂交流方 式都是教师针对课堂内容精心设计的,但是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交流会受到课堂 上突发的事件或者因素打乱甚至难以实施,唯有教师充分利用好生成性的教学资 源才能随时、随机地进行课堂交流,老师把有效交流建立在学生渴望学习的天性 上,创造性地布置开放性或层次性的活动,真正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参与课堂活 动的过程中都能进行创造性思维,体验交流带来的成就感和能力提高。或许,不经意间一片灿烂的天空就会呈现在你我眼前。

3.2提升了课堂魅力的契机

传统的课堂魅力主要来源于授课教师的形象、语言、表情和动作,这些都是直性的、感官的课堂魅力,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并不能吸引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求知者,推动课堂深化发展,提升课堂教学魅力的契机。现代的课堂魅力除了来自于传统的授课教师的形象、语言、表情和动作之外,更强调教师在课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设计催成、演译、点拨、生成生成性教学资源的能力。

3.3成为深入实践新课程理念的“柔性”和“潜性”因素

生成性教学资源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因为它们都是“突然”产生的,当我们面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教学本身也就应该赋予活的生命,课堂因此而活。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创造、思考和运用,为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开辟了广阔的理论视野和技术前景。生成性教学资源作为一种潜性的教学因素,主要指教师和学生的主动精神、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是一种发展性的、生成性的、精神性的资源。教师应从“依教材教”向“依学生教”扩展,教师要提高开发和运用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意识与能力,使适时出现的学生的经验、感受、创意、见解、困惑成为教学过程的生长点。

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教师须善于捕捉即时出现的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和情境或观点,善于调整和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关注生成资源的思想性、人文性和实践性,从而达成或拓展教学目标,提高课堂实效。

参考文献:

[1]吴熙龙.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活动设计[J].北京大学出版社.

[2]楼红江.教学案例专题研究[J]. 浙江大学出版社.

[3]蔡楠荣.课堂掌握艺术[J].教育科学出版社.

[4]叶澜.基础教育[M].2009.3.

[5]叶澜.教育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乞巧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不经意处;巧合;悬念;伏笔

小说是一种具有完整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运用典型化的方法,通过各种典型人物的塑造和典型环境的具体描写,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生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样式[1]。

初中学生接触的小说不多,大部分学生读小说只看情节,了解故事梗概就算完成阅读任务。另外由于小说篇幅长,大多数老师领着分析一下人物形象,了解一下情节发展的四步,教学任务就算完成。大师们精心之作就这样被匆匆掠过。

本文依据多年教学实践,并经过教学效果比较,总结了初中小说教学中分析“大家”写作技巧的教学方法。这些写作技巧有设悬念、埋伏笔、造巧合,而这些技巧藏在作品的细微处,常常被学生忽略的看似“不经意处”,这就是大师写作的高明之处,把小说铺设的合情合理,不会让读者质疑,没有虚构的痕迹,从而更好地揭示社会和人性。这样的教学点拨常常让学生眼睛一亮,如醍醐灌顶,赞叹“高手”的思维缜密。现在,把教学初中小说的“不经意处”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造型各异,为情节设悬埋伏

对契诃夫的《变色龙》教学,请同学们分角色表演,同学们热情高涨,把赫留金、奥楚蔑洛夫和跟班叶尔德林演得惟妙惟肖,赢得阵阵掌声和笑声,同学们准确地把握了每个人物的性格。恰在这个教学的高潮时,我问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配角?”,同学们面面相觑,该出场的人物都被扫描到了,没遗漏呀!等同学们的好奇心被吊起来后,我宣布“那条狗!大家没注意吗?”如果让你来写,你会选择怎样一条狗哪?同学们有的喊“金毛”;有的喊“狼狗”…,总体来说都是相貌堂堂的“靓男俊女”,我请大家读小说中所描写的那条狗,“小尖脸、毛色不好、瑟瑟发抖……”,“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写一条威风凛凛的狗”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沉思。

七嘴八舌之后,有的同学想到:如果写一条大狗或名贵的狗,那么下面的情节都不会发生,首先赫留金不敢拿烟头戳狗的鼻子;奥楚蔑洛夫也不会左右徘徊无法定夺。看似一条不经意的狗,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这就是大师的高明之处。

同样是揭示科举制度残害人性的作品,不妨比较“孔乙己”和“范进”的肖像,孔乙己是青白脸色身材高大,范进是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冻的乞乞瑟瑟。”同是写科举之弊的小说为什么人物外貌不同呢?

短衣帮嘲笑孔乙己是:“孔乙己,你又偷人家的书了?”,明明有劳动的力气却好吃懒做,让他抄书时连人带纸墨笔砚一起不见了。如果不是他高大的身材也不会被小伙计和短衣帮鄙视,他们鄙视的是他的“懒”。无论在那个时代,“万恶懒为首”都是真理。所以鲁迅写的不仅是那个时代的科举制,还写出了人性。

范进是被胡屠户贬为“烂忠厚没用的人”,与范进“面黄肌瘦”形如乞丐的外貌很搭配。

同是孙犁的作品,《荷花淀》里塑造的水生是生龙活虎的游击队队员,如果把水生放在《芦花荡》中成为游击队的交通员,那么还会有后面的情节吗?所以《芦花荡》中的交通员是一个“像鱼鹰一样,黑瘦的老头”,这样鬼子才不认为他有危险,眼馋他船上肥大的莲子,从而落入老头子设的陷阱。

分析每部小说都要抓住作者为什么要这样为人物定型这个问题,常常问学生:如果你来写,你会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外形?会不会为你的情节埋下伏笔呢?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一点:任何成功的小说中的造型描写都是作者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的。

二、环境各异,为情节烘云托月

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所。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常常起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作用;社会环境的描写往往能揭示出作品的深刻内涵[2]。

任何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都是为了小说的情节服务的,决不是让作家卖弄文笔的地方。如果哪位在这里浪费不必要的笔墨,顶多算个,离"家"的差距还有很远的距离。著名作家往往几笔描写中蕴含许多信息,在教学中我们绝不能忽略这寥寥几笔,更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这几笔,同时学习这种见一斑而窥全豹的写法。

教学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时,请同学们注意很不起眼的一处描写:“哲尔赛岛是穷人们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这个小岛是属于英国管的。路并不远,乘小轮船过海,便到了”。这里作者写的是“小轮船”,下面与于勒的巧遇及菲利普夫妇的变脸正是在“小轮船”上发生的,这是小说写作中的巧合。为什么读者没有觉得这个“巧合”突兀呢?正是因为于勒这个又老又穷的“老水手”与小轮船身份对等。

与杰克・伦敦的《在甲板的天蓬下面》东方公司的渡轮比较发现,这是一个“船头的主甲板上有一个大帆布水池,装着六英尺深的海水,有上层甲板”的豪华渡轮,与小说中骄傲迷人不珍惜别人生命的卡鲁塞尔斯小姐很般配,有这样高度的大轮船才有下文扔钱入海,海中捞钱的比赛。这篇小说中杰克・伦敦绝不会写一艘小轮船,小轮船上的乘客没有能力让一个花样年华的少年不顾鲨鱼的威胁入海捞钱。

分析曹文轩的《孤独之旅》中对杜小康所处的芦苇荡的描写,“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芦苇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此处极力通过环境描写突出杜小康的孤独,同时也为下文杜小康找鸭子迷失在万重芦苇荡中做伏笔。

同样是写芦苇,《芦花荡》中写到“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是在天上”。“狠狠的苇子”不是代表了白洋淀人民对鬼子的仇恨和不屈的战斗精神吗?也为下文老头子在水中伏击鬼子做了铺垫。

杜小康的芦苇是“一片黑海”导致鸭子在苇荡中乱窜,而老头子的芦花荡却是“水如镜子一样平,蓝天一样清”这么惬意的环境使得鬼子失去了警惕。

大家笔下的环境描写绝不是闲来一笔,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个中滋味的。

三、结束语

总之,在小说教学中,教师要细心研读教材,抱着虔诚和学习的态度细读作者的每一句话,在文章看似“不经意”处找到作者苦心孤诣的笔法。虽然小说是高于生活的作品,但大师们作品的这些微妙处让读者身如其境,达到让世人反思生活、社会、人性的教化作用,作为作品与学生中间的传递者,教师更应该把自己融入作品中,用心品味才能与学生共享教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杨厚培.《谈谈中学语文的小说教学》.科技文汇,2011,(5):103-104

[2] 张振强.《中学语文的小说教学之我见》.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8):23-24

乞巧教学设计篇5

一、巧设情景,形象直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也强调直观性、形象性,但它主要是通过教师用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动作,或者是借助于实物,各种图片、照片、模型、幻灯等把所述情景展现出来。这些教学手段只能描绘静态的画面,与多媒体技术相比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多媒体不仅能够展示静态的画面,而且还能够演示动态画面,如在学习九年级第九课《发展人民民主》时,有些问题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比较深。通过播放“十七大”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感悟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同时也可以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权利。通过多媒体了解到的知识比较老师讲解来的生动直观,同时也可加深学生的信服感,对知识当然记忆更加深刻。

二、调动兴趣,引发思考

卢梭曾经说过:“问题不在于教学生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们以研究学问的方法。”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是紧密联系的,它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点,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创设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和谐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出学生积极创新和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教学《融入民族文化》时,考虑到每一位同学对于中华文化的认识、情感都不同,每个学生的兴趣点又各不一样,而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模式。在学习之初,我就向学生明确要求:自主选择相关学习内容(包括汉字文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西方文化习俗等),并把自己的所学所获做成CAI课件,课上展示交流。能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而且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了。基于这样的兴趣,进而探讨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以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学生会更容易流露出真情实感。

三、突出难点、重点

教学中的有些教学内容和教材比较抽象或复杂,如果我们应用计算机等等多媒体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无声为有声,以声情并茂、声像俱佳、动静和谐的表现形式,大大促进学生对事物教学过程的学习与理解,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节省了大量的课堂讲授时间。增强学生对知识结构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学习和理解与掌握。

四、提高修养,产生共鸣

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拓宽教学渠道,强化对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思想政治老师不仅向学生传授新课程要求的基本的政治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人格不可辱》一节课中,我在导入新课中利用网络上的一条信息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乞丐有尊严吗”,说的是,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地将施舍的钱用力地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说一说:根据这件事,许多网友发表了评论,请你以“乞丐有尊严吗”加以评论。这一情景展现出来,立刻激起千层浪,使学生产生一种思考的欲望和有话想说的欲望,经过一番短时间的争论后得出“人人有尊严”的结论,学生兴趣盎然,在接下去的教学中也就非常积极。此外,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能也有过类似的言行,因此这又强烈刺激了学生的情感体念,使他在对这一情景的感悟与评价中自觉纠正自己的错误言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政治老师还应该充分依据新课程的教材内容。挖掘教材教法中的德育因素,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以达到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情感的教育效果。

五、拓展和创新思维,让学生自主学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上再现所需场景,让学生通过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促进思维综合发展。

乞巧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 语文 古诗 教学

近年来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古代优秀诗篇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更是明确提出了背诵古诗的具体要求,并推荐了小学生必背的七十五首古诗,进一步肯定了古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古诗在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代汉语有不少差别,所以古诗的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下面我们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古诗为例,探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通过古今词义的对比,准确理解古诗中一些重点词的意义

准确把握词义是理解、赏析一首古诗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由于现代汉语不仅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更是有所发展,所以一些词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有的古今词义有细微的区别,有的则古今词义毫无联系,这给小学生理解古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明确其古今意义的变化,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对每个词全面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重点讲解,深入浅出,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古诗的原意,而不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如: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走,在这里是“跑”的意思,前面有“急”修饰,后面又指出目的是“追黄蝶”,所以它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行走”,如“走马观花”只有理解成骑着奔跑的马观花才是准确的。

李白《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危,在这里是“高”的意思,它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指危险,虽然高的地方可能有危险,这两个意义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在古代汉语中都是“危”的常用义。

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但,在这里是“只”的意思,这也是它在古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义,又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缠绢。”(苏轼《水调歌头》)可是在现代汉语中它的常用义却是一个指转折的连词。

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在这里是“因为”的意思,但是它在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却是一个动词,二者没有任何联系。

二.通过品读古诗,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随着改革开放西方文化的传入,不少人开始热衷于西方的“洋节日”,却对我国的传统节日知之甚少,并不了解我国每个节日的起源、习俗等。所以,在掀起“国学热”的今天,我们在学习古诗时,除了准确理解字词,更要品味其诗情,了解其丰富深遂的内涵,让小学生在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青少年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如:

林杰《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农历七月七日之夜,称“七夕”,中国民间有“乞巧”的习俗,故七夕又称“乞巧节”,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B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正因为妇孺皆知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所以“七夕”现在也被人们称为中国的“情人节”“白色情人节”。可见学习这一首古诗,在正确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更应该让小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一些神话传说和民间习俗。在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讲述牛郎织女为什么要在七月七日这天相会,让学生体会牛郎织女的坚贞感情、喜鹊的无私奉献和王母娘娘的独断专横等,以及在这一天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习俗。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到乞巧节的由来,又通过生动的爱情故事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而且把这首诗和李商隐的《嫦娥》结合起来教学更是相得益彰,让小学生对我国的神话故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进一步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三.注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古人曾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好书不压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而学习古诗更是需要诵读,孙洙《唐诗三百首序》曾指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朱熹也说过:“诗须是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汁味,方有所益。”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课程标准》在每一学段的阶段目标里也都有对诵读的具体要求,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可见,诵读对于古诗的学习与领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诗歌由于其形式的短小,语言更加的简洁、凝练,同时由于其押韵的要求,读起来都铿锵有声、朗朗上口,这些都使我们无法忽略其语言的优美。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小学生的诵读能力,除了一般的齐读、领读、范读、个性化朗读等方式外,更要让他们在诵读的过程中注意节奏与重音,自己感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真正做到用情感读、用心读。如: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不仅“高”、“绦”、“刀”押韵,读起来韵律和协动听,而且运用了“碧”、“绿”一些颜色词,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色彩亮丽的美景,还把柳树比拟成了妙龄少女,把二月春风比喻成了剪刀。所以我们在诵读这首诗时,既要通过节拍、重音等的变化读得抑扬顿挫、声正腔圆,又要带着喜悦和惊奇的感情去读。通过这样的反复诵读,在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基础上,也让他们仔细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四.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小学生对诗意的准确理解

随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从形式上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旧模式,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平面化教学转向了有声有形的立体化教学,有效地扩充了课本资源,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黄海滨就说到“多媒体形象、直观、快捷、形式多样的特点, 通过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综合手段, 把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活的东西, 加大了对学生的感官刺激, 使学生从多角度轻松愉快地接受教师所的信息, 从而避免了老师枯燥无味的讲解,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小学生准确理解诗意有很大的帮助。如:

曹植《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这里涉及到的意象有关于植物的“漉菽”,也有关于器皿的“萁”、“釜”,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这些词都成了古用今废词,小学生更是无法想象它们究竟是什么东西。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借用多媒体运用图片的方式给学生进行直观的展示,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使他们能够以更大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快速理解词意与诗意,掌握新的知识。

但是任何事实都具有两面性,多媒体教学也一样,有的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精心搜集、设计各种各样的图片、视频等,希望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际上却没有留给学生思考、想象的余地,甚至养成了学生懒惰的习惯,只等着教师“喂”给他们吃。如: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把庐山瀑布的美景直接展示给学生,形象逼真,但是学生除了发出“真美”、“很美”的感叹之外,就很少有其它想法了。事实上,我们可以先讲解字词,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描绘一幅这样的美景,最后再把学生自己描绘的图画和教师展示的图画作一个比较,探讨彼此之间的优缺点,提醒学生要抓住诗中的“紫烟”、“遥看”、“直下”、“落”等字眼,突出诗人观景时看到的景物与角度,以及瀑布飞流直泻时的雄伟奇丽等。这样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快速准确地理解古诗,体会作者运用大胆的夸张与形象的比喻来描绘祖国大自然的美好与壮丽,而且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所以“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 那么教师就成了多媒体技术的奴隶,只能起到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是手段,并不是目的,教师只有恰到好处的使用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满堂课都完全依赖于多媒体,只会让学生等着吃食,却失去了主动寻食的能力。

总之,我们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运用一些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让学生对古诗、对中国深邃的古典文化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乞巧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游戏性;阅读教学;高中语文;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6-0070-01

游戏性阅读教学,是将游戏与阅读巧妙地结合起来,有助于激活课堂氛围,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审美体验,以游戏为切入点,结合学生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灵活巧妙地开展阅读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自主阅读、积极思索,在阅读中细细品味,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体会阅读的幸福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游戏性阅读教学概述

游戏性阅读教学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一种富有趣味、自由自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让学生自主阅读、探究、体验、感悟,从而内化知识,启迪思想,提升能力。游戏性阅读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不应以教师的逻辑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维,自主探究,实践体验,有所感悟,从而启迪学生智慧成长,让学生享受审美乐趣。在实施游戏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遵循自由与规则和谐统一,开放与生活协调联系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让学生在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读文章,品词句,体情感,悟意境,学有所思,读有所感,想有所得,从而感受阅读的乐趣,实现自我的塑造与完善。

二、游戏性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高中语文游戏性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把握其应用原则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游戏性教育观念,优选有效方法,精心创设游戏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阅读、体验、理解、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熏染,获得思想启迪,促进自我的完善与提升。具体应用策略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及时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和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巧妙地设置设计游戏活动,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教师要在了解游戏性阅读教学基本内涵的前提下,关注学生的愉悦体验,紧扣教学内容,巧妙地开展游戏性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获得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二是教师要明确游戏性阅读教学并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应建立在一定的原则和目标上。因此,教师在开展游戏性阅读过程中,要针对教学目标而巧妙设置学习任务。

(2)创设游戏情境,点燃学生阅读热情。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学生唤起学生强烈的成就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依托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游戏因素,创设良好的游戏情景,激活阅读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比如,鲁迅的《祝福》一文,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深切同情。在学习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怜悯之心,我设计了“我是失明老乞丐”的移情游戏。首先借助多媒体展示情境画面:有一位失明老人,独自站在街边,脸色苍白,衣衫破烂不堪,茫然地拄着木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缩成一团,身前的破碗里躺着几元钱……然后,要求学生假设自己是那个失明老乞丐,并替他写一句话,以引起路人对他凄凉生活的同情与关注。最后,进行评比,看谁写的话语最能打动人,最能点燃路人的同情之心。这样,通过移情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3)优选游戏方法,增强阅读教学效果。游戏性教学方法形式多样,根据其教育功能,主要包括了规则性游戏和创造性游戏。其中规则性游戏要求在遵循游戏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加以进行,而创造性游戏不受外在规则要求的影响,以人的自由创造为主,有助于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在开展游戏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游戏方法,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阅读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等戏剧作品阅读教学时,我设计了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演绎,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体会作品的思想情感。

三、结束语

总之,游戏性阅读教学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可以将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和机械操练习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游戏性阅读教学的巧妙运用,树立正确的游戏教学观,立足教材,挖掘游戏性因素,营造良好的游戏性氛围,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知识,获取知识,从而促进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曾丽珊.以生为本,让高中语文课堂“亮”起来[J].现代教育论丛,2010(06).

[2]郭望林.试论如何创设高中语文魅力课堂[J].中国电力教育,2011(08).

乞巧教学设计篇8

龙是中国神话中兴云降雨的动物,既是吉利的标志,又是古代帝王的象征。悠悠五千载,中国的龙文化源远流长。龙的传说、龙的故事,广为流传。而集诗画歌舞于一体、熔唱念做打于一炉的龙戏更是千姿百态,出神入化。

 

戏曲之龙,往往显诸标题,起眉目传神的作用。泱泱梨园,差不多每个剧种都有龙戏剧目。国粹京剧《龙凤呈祥》中的“龙”即皇叔刘备,“凤”即东吴孙权之妹尚香,周瑜施展美人计,诸葛亮将计就计,使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反成全了刘备的美事,成为千古美谈。浙江绍剧《龙虎斗》之“龙”乃宋太祖赵匡胤,“虎”乃大将呼延赞。这出龙虎相斗的戏,情节生动曲折,跌宕多姿,备受观众钟爱。连文学家鲁迅在代表作《阿Q正传》中,巧引此剧中“悔不该酒醉错斩了郑贤弟”“我手执钢鞭将你打”的唱词,活画出阿Q酒醉后手舞足蹈的可笑形象。从侧面说明了《龙虎斗》受人欢迎的盛况。试想,连信息闭塞的未庄的阿Q都能哼两句《龙虎斗》,由此可见此戏普及之一斑。至于山西北路梆子戏《双龙会》之“双龙”,即辽主萧天庆和宋太宗赵光义。说的是潘洪私通萧天庆,设计诓宋太宗到五台山敬香,辽兵突至,宋军被困,辽设“双龙会”邀宋太宗议和,暗伏兵马。杨继业令大郎延平假扮皇帝,七个弟弟随行保护,大郎以袖弩射死萧天庆,伏兵四起,火爆炽烈。此外,都市新淮剧《金龙与蜉蝣》、越剧《龙凤花烛》、沪剧《龙虎山传奇》、荆州花鼓戏《闹龙舟》、河南梆子《龙马精神》、海门山歌剧《青龙角》等,不胜枚举。有龙的剧名好听好记,本身也是一门艺术。

 

戏曲之龙,有的出现在剧中主人公的名字中。如越剧《龙凤怨》中的黄金龙与白玉凤,其意表示这一龙一凤间的生死怨恨。福建莆仙戏《状元与乞丐》中的文龙与文凤,本寄寓“龙凤呈祥”之意,但由于丁家兄弟截然不同的家教,使文龙与文凤一對堂兄弟一个金榜题名成状元,一个流浪街头成乞丐,一龙一凤,對比鲜明。至于沪剧《三约龙凤亭》中的龙生与凤珍,不仅与剧名吻合,而且体现了龙凤间的纯真爱情。淮剧《金龙与蜉蝣》中的金龙,是帝王的代名词,是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结果众叛亲离,上演了一出悲剧。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對表现剧情,突出主题,皆有裨益。

 

戏曲之龙,最引人入胜的乃神话戏中人格化的角色。若是龙君,便戴龙冠,穿龙袍;若是龙子龙孙,则穿龙衣,富丽堂皇,色彩鲜艳。而他们的性格,既有叱咤风云的神威,又有凡夫俗子的七情六欲。比如脍炙人口的越剧《柳毅传书》中,著名老生商芳臣一赶二,前演龙君,威严庄重中不失慈爱之情;后扮由龙变成的老渔翁,风趣幽默中又带仙气。筱水招扮的龙女三娘,沦落泾川时的悲悲戚戚,返回洞庭湖后的大胆执着追求爱情的性格,前者使人同情,后者令人敬佩。此戏搬上银幕,饮誉海内外。与之媲美的黄梅戏电影《龙女》中的云花對爱情的忠诚炽烈,比龙女三娘更执着,为了追求书生姜文玉,心甘情愿受剥鳞之刑,马兰演来,既有严凤英的传统,又有创造性,表演潇洒,出手不凡,剥鳞时的乌龙绞柱,叹为观止。此种龙戏,南腔北调皆有,如广东的潮剧《龙女汉鹏》、江苏锡剧《龙宫舞缘》、北方评剧《张羽煮海》、河北梆子《哪吒》等,或以唱见长,或以舞取胜,或以打引人,刚柔相济,百演不衰。

 

除此以外,戏曲之龙,还以舞台美术的形式亮相,见诸反映古代帝王的传统戏,如龙庭背景必饰龙,宫殿大柱必雕龙,即使达官贵人之家,也以龙的图案点缀,显示华贵,把舞台装点得分外风光。

龙是中国神话中兴云降雨的动物,既是吉利的标志,又是古代帝王的象征。悠悠五千载,中国的龙文化源远流长。龙的传说、龙的故事,广为流传。而集诗画歌舞于一体、熔唱念做打于一炉的龙戏更是千姿百态,出神入化。

 

戏曲之龙,往往显诸标题,起眉目传神的作用。泱泱梨园,差不多每个剧种都有龙戏剧目。国粹京剧《龙凤呈祥》中的“龙”即皇叔刘备,“凤”即东吴孙权之妹尚香,周瑜施展美人计,诸葛亮将计就计,使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反成全了刘备的美事,成为千古美谈。浙江绍剧《龙虎斗》之“龙”乃宋太祖赵匡胤,“虎”乃大将呼延赞。这出龙虎相斗的戏,情节生动曲折,跌宕多姿,备受观众钟爱。连文学家鲁迅在代表作《阿Q正传》中,巧引此剧中“悔不该酒醉错斩了郑贤弟”“我手执钢鞭将你打”的唱词,活画出阿Q酒醉后手舞足蹈的可笑形象。从侧面说明了《龙虎斗》受人欢迎的盛况。试想,连信息闭塞的未庄的阿Q都能哼两句《龙虎斗》,由此可见此戏普及之一斑。至于山西北路梆子戏《双龙会》之“双龙”,即辽主萧天庆和宋太宗赵光义。说的是潘洪私通萧天庆,设计诓宋太宗到五台山敬香,辽兵突至,宋军被困,辽设“双龙会”邀宋太宗议和,暗伏兵马。杨继业令大郎延平假扮皇帝,七个弟弟随行保护,大郎以袖弩射死萧天庆,伏兵四起,火爆炽烈。此外,都市新淮剧《金龙与蜉蝣》、越剧《龙凤花烛》、沪剧《龙虎山传奇》、荆州花鼓戏《闹龙舟》、河南梆子《龙马精神》、海门山歌剧《青龙角》等,不胜枚举。有龙的剧名好听好记,本身也是一门艺术。

 

戏曲之龙,有的出现在剧中主人公的名字中。如越剧《龙凤怨》中的黄金龙与白玉凤,其意表示这一龙一凤间的生死怨恨。福建莆仙戏《状元与乞丐》中的文龙与文凤,本寄寓“龙凤呈祥”之意,但由于丁家兄弟截然不同的家教,使文龙与文凤一對堂兄弟一个金榜题名成状元,一个流浪街头成乞丐,一龙一凤,對比鲜明。至于沪剧《三约龙凤亭》中的龙生与凤珍,不仅与剧名吻合,而且体现了龙凤间的纯真爱情。淮剧《金龙与蜉蝣》中的金龙,是帝王的代名词,是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结果众叛亲离,上演了一出悲剧。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對表现剧情,突出主题,皆有裨益。

 

戏曲之龙,最引人入胜的乃神话戏中人格化的角色。若是龙君,便戴龙冠,穿龙袍;若是龙子龙孙,则穿龙衣,富丽堂皇,色彩鲜艳。而他们的性格,既有叱咤风云的神威,又有凡夫俗子的七情六欲。比如脍炙人口的越剧《柳毅传书》中,著名老生商芳臣一赶二,前演龙君,威严庄重中不失慈爱之情;后扮由龙变成的老渔翁,风趣幽默中又带仙气。筱水招扮的龙女三娘,沦落泾川时的悲悲戚戚,返回洞庭湖后的大胆执着追求爱情的性格,前者使人同情,后者令人敬佩。此戏搬上银幕,饮誉海内外。与之媲美的黄梅戏电影《龙女》中的云花對爱情的忠诚炽烈,比龙女三娘更执着,为了追求书生姜文玉,心甘情愿受剥鳞之刑,马兰演来,既有严凤英的传统,又有创造性,表演潇洒,出手不凡,剥鳞时的乌龙绞柱,叹为观止。此种龙戏,南腔北调皆有,如广东的潮剧《龙女汉鹏》、江苏锡剧《龙宫舞缘》、北方评剧《张羽煮海》、河北梆子《哪吒》等,或以唱见长,或以舞取胜,或以打引人,刚柔相济,百演不衰。

 

上一篇:耳朵里的阳光范文 下一篇:关于场面描写的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