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范文

时间:2023-11-11 16:29:28

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

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篇1

舞台灯光的光区的照明作用以及其艺术功能是本文主要内容。光区一般针对一个舞台来说,构成了戏剧舞台视觉的基础,整个灯光艺术得以在此基础上发挥技术跟艺术的演绎。光区是由黑暗而存在的,一个个的光区形成独立或者是相关联的立体空间,在基本照明或者艺术渲染气氛或者方面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的。

一、光区综述

(一)光区的概述

光区是指投射到舞台空间区域及其分布[1]。从灯具光源到投射到剧场材质上的映射区域(舞台,景片,水面)都是光区的范畴。光区作为舞台美术的重要组成的一部分,大体上来说有着两方面作用,一是维持整个戏剧的基本照明作用,给剧场这样的特定空间环境以特殊的时空构建作用,在观众眼中呈现舞台上演员的真实演出;二是起到整个艺术渲染作用,包括对人物造型的塑造作用,光区与明暗的处理,光区与色彩的处理,对整个戏剧是一种基调的渲染,也可对特定的环境人物进行视觉描述。

(二)光区与灯具的关联

光区的产生第一想到的就是创造它的光源,也就是灯具,各种灯具能投射出各种各样的光区,这些灯具直接影响到光区的色温,明暗,虚实,饱和度甚至是颜色,在各类灯具投射下的光区才能发挥各类的照明或者艺术渲染功能。

舞台灯具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以光学的特质来划分,大概可以分成三大类:舞台散光灯具类,舞台聚光灯具类和舞台特种灯具类。

1.舞台散光灯具,投射出来的光区范围较大,照度比较低,而且光区的边缘比较虚,例如舞台天幕散光灯,条灯。这类的灯具投射出的光区通常使用在给主要演区或者景区以照明或者铺上色调的作用,但由于其投射出来的光区面积特别大,所以如果演区要有细致的光区变化,一般不用到这类灯具。

2.舞台聚光灯具,这类灯具投射出来的光区范围比较集中,照度比较高,光而且光区的边界比较实,有明显的轮廓可以出现。例如舞台聚光灯,成像灯,筒灯,追光灯等。

3.舞台特种灯具,这类灯具主要指的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光区的特殊灯具,它们投射出来的光区可以是各种光的投影,图像,特殊的不同色彩的光束,展现特定的舞台灯光效果,而且这类灯具里,例如电脑灯投射出来的光区可以作快速的运动,可以通过电脑程序,把一个简单的光区的运动过程重复多次。例如舞台投影机,投影仪,扫描式电脑灯等。

二、光区的基本作用

设置光区,其实基本目的是起到照明的作用。照明演员的表演,并且使舞台画面主次分明,层次丰富,灵活多变,可在同一舞台展现。

光区的照明作用全是为了观众的眼睛在服务,人的眼睛对光的适应性很大,可以放大和收缩,所以我们要注意两个地方。

1.在一个特定的舞台环境里把握好光区光强的对比,比如在一个黑场的环境中,突出了一个亮的演区,这时视觉神经对这个亮度最为敏感,同样,昏暗的灯光下,一束追光打在舞台上,我们会感觉很亮,但是在全场亮时,我们就会觉得光强会非常的弱,观众关注的东西的是跟环境照明产生紧密关系的。

2.在一个较长时间的视觉适应后的光区照明的变化,能够极大刺激我们的视觉神经,人在长时间的黑暗里,瞳孔逐渐适应而放大,这个时候突然亮场,我们就会觉得环境格外明亮,相反的在长时间的明亮的环境下突然黑场,观众眼睛会倍感黑暗,这个现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明适应”与“暗适应”。

三、光区在舞台上的艺术表现作用

(一)光区与明暗

光区的明暗,其实质是光源投射下光区的光强问题,关于光区的明暗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处理好光区明暗的问题,就是处理好灯光与布景的关系,灯光与人物造型的关系。光区与明暗跟光区照明分开来讲主要是因为光区与明暗更多强调的是艺术表现力,以观众为主体,而光区照明主要针对观众的视觉系统,以观众的眼球为主体,起到基本技术层面的作用。光区的明暗与导演的调度,布景设计,人物造型以及演员对这场戏在规定情景中对亮与暗的自我感觉等方面有关。

(二)光区与色彩

设置光区的色彩体现,应重视以下几点:

1.设定人物所在光区的色彩主调。主调要鲜明直接,同样的主调的颜色是给整个戏剧一个基调,直接反应戏剧的主题,给观众心理的一种暗示,联想到舞台上人物心理的变化特征。主调应一种色为主,其它色为辅。

2.在进行光区颜色渲染的同时要兼顾舞台气氛与演员照明,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在使舞台上的人物和景物融为一体,又要突出演员的表演。

3.光区色彩设计要与服装,化妆设计就色彩的选用,相互协商,相互统一,光色与物色要结合得完美。人物布光光区的色彩设施应该多样化。

(三)光区在舞台戏剧中对时空的处理

1.光区对于具体时空环境的营造

对于一个区域的光区设置跟戏剧的内容,场次的数目,剧场的大小有直接联系。整个剧场的大小,纵深就决定了他的光区分布,整个舞台的纵深决定了灯光排数,空间高低决定每排灯具的数目,剧场的灯光排数是跟舞台的大小,纵深成正比的。在进行光区设置时要根据主演区的长度来决定灯具的数量,在进行气氛渲染的时候,光区与光区有时是要连在一起,由于现在筒灯的光源,也就是指灯泡的设计是可分纵横的,是可转动的,所以根据演区的需要,艺术的渲染,剧情的具体情况,可以调整旋转光源,使演区光区均匀。也有的时候相互分开,形成一个个的片状的单光区,根据各个戏剧的需要呈现。

2.光区与时空的并置交错

在讨论舞台空间营造的时候,要涉及到一个理论定义――空间的假定性。舞台空间的限制产生了舞台美术的假定性,也唯有假定性才能征服舞台空间的限制。假定性事实上是一种创造主体能动性的表现,它不是单纯的形式主义,在舞台上创造逼真于现实的幻觉,这是从文艺复兴一直到十九世纪末的自然主义运动为西方舞台美术家所梦寐以求的美学理想。任何艺术都有假定性,不过,各门艺术的假定性的性质和程度并不是一样的。比如舞台灯光,利用光区来营造超越时空的环境,通过相对的黑场来突出光区,光区里面可以是不断变化的时空环境。演员之间可以看到过去,看到未来,也可以超越时空进行相互对话。

光区对舞台上两个时空有并置的关系,何为并置,就是通过两个不相接触的光区来营造一种超越时空的界限的情景,把两个不同的时空环境同一时间地摆在舞台上,同时出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主体演区,这样的时空并置让戏剧的冲突更加强烈的体现。光区对于时空的交替,例如把一个或者几个演员设置在两个交替出现的光区中表演,甚至能轻松完成不同时间舞台调度。

总而言之,光区跟整个的舞台戏剧的光强,光色,光位,光影,光的运动,场景的变化是分不开的。我们要结合生活的规律,使舞台更加自然化,在客观的不知不觉中转化,同时也要做到光随景变,光随情变,重视内心的情感的表现,让观众感受到光在说话在表演。

参考文献:

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篇2

[关键词]隐喻;《黑天鹅》;主题;多重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2400410254)。

电影《黑天鹅》是导演戴伦・艾洛诺夫斯基2010年上映的一部心理惊悚片。影片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妮娜为了能够同时演好黑白天鹅两个角色,因为压力过大,最终陷入两个自己扮演的角色中无法自拔,无法清楚地认识到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最终一步步的走向自我毁灭故事。在这部影片中,大量的运用了隐喻手法,来进行故事的阐述。大量的隐喻加上色彩背景和镜头的不断变化,给观众带来的心理以及视觉上的强大震撼,同时也为影片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

一、《黑天鹅》故事简介

《黑天鹅》是著名导演戴伦・艾洛诺夫斯基的新作,它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妮娜芭蕾舞演员,想要实现自己在表演《天鹅湖》时能够担任领舞这个过程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妮娜本身是一个能够非常小心翼翼控制自己情绪的懦弱而善良的女孩子,这样的性格决定了她只能演好善良的白天鹅,而无法演绎,邪恶,诱惑的黑天鹅。

从小深受固执而特立独行的母亲艾瑞卡的影响的妮娜,她为了自己的母亲以及自己的理想,非常努力的争取女一号这个机会,这个机会也是妮娜事业蒸蒸日上的开始,因此妮娜特别重视这次机会,她想要牢牢的把握这次机会。然而导演托马斯却要求女一号不但要有白天鹅的高尚、纯洁和善良,同时还必须要兼具黑天鹅的狡诈、邪恶和。在女一号的竞争中,妮娜不出意外地表现出了白天鹅的美貌和品质,但是作为妮娜的对手莉莉也同样地表现出了对于黑天鹅的完美演绎,妮娜和莉莉都同时赢得导演的赞叹,他们彼此都成了对方最强劲的对手。在双方的竞争中,一次次的上演着人物的纠结和精神的扭曲,心里的互斗以及身体上的自残等等,结果在竞争中,压力越来越大,最终走入自己扮演的角色中无法自拔,在黑白天鹅之间无法认清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在这场战争之后,也使得妮娜一步步的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黑天鹅》在一个看似平静的表象中,却是在进行着一场恐惧与梦想决斗。光荣与黑暗,强力与热情充斥在平静却又暴力剧情中。虽然如此,影片却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芭蕾舞步般的端庄和优雅。在色彩和情节的不断变化中,《黑天鹅》不知不觉地带领观众进入了一个轻佻而黑暗的斗争中,让观众随着剧情的变化而思绪起伏。

二、《黑天鹅》剧情中的隐喻

1.色彩中的隐喻

当电影画面切换到一片阴暗、恐怖、低沉的色彩时,一个身穿黑色风衣的男人出现在镜头前,人们通常都会低呼一声“杀手来了”,这就是色彩在人物角色塑造中的运用。通过人物的性格,再配以指定色彩进行修饰和强调,使人物性格更突出,不同的色彩刺激着人们的视觉,更能让观众深刻记忆。色彩的运用不仅能塑造人物不同的性格类型,也是作者对角色寄予的情感表达,更是使观众产生共鸣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电影中,通过色彩来进行隐喻是最常见也最明显的一种手法。在电影《黑天鹅》中,白色和粉色象征着妮娜和白天鹅,而黑色象征着黑天鹅,妮娜的母亲,妮娜的对手莉莉。影片中妮娜的枕头是黑白花纹的,她的围巾是雪白色毛茸茸的,貌似白色天鹅的羽毛一样,象征着善良和纯洁,在影片开场,妮娜的母亲在清晨为女儿端来早餐,妮娜小孩般的说到“粉色,多漂亮”。白色和粉色隐喻了妮娜善良而纯真性格特征。而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则是莉莉那耀眼的黑色,也隐喻了莉莉内心性感,妖艳以及阴暗的特征。

2.天鹅的隐喻

天鹅是一个非常奇怪而复杂的意象,它既可以代表善良和纯洁,也可以代表诗意和唯美。而电影《黑天鹅》中,天鹅来进行隐喻也是无处不在,整部影片中贯穿着天鹅湖的音乐,妮娜的手机铃声以及带有天鹅湖伴奏的八音盒,都表现出了妮娜第一阶段善良本性,而在片中有很多女子也带有黑天鹅的特质,莉莉、贝丝以及妮娜最后的另一个自己都是黑天鹅的代表人物,黑天鹅所代表的并不是邪恶,在影片中黑天鹅所隐喻的是欲望、挣扎、不掩饰和不压抑一切渴求。在影片第27分钟时,有一位穿着黑色舞蹈衣的教师教授妮娜如何演好黑天鹅,当镜头凝视到老女人露出的肩胛时,蝴蝶骨在衰老而皱缩的皮肤下滑动,让人们隐约感受到了她曾经也是一只美丽的天鹅,而此时却再也不能飞起。

3.莉莉的隐喻

莉莉肩胛处有黑色文身,粗看像是铺开的羽翼,有张牙舞爪之势,凝神看去,可以辨出图案是两朵并蒂开放的花,象征善与恶的并蒂。 莉莉出现的这天傍晚,妮娜在归途中首次与遍体黑衣、长发披拂的自己劈面撞见。这是她潜意识中的“黑天鹅”首次出现,暗示妮娜其实对风情迷人的莉莉十分钦羡。 莉莉把妮娜带到酒吧作乐,在从酒吧回去后,妮娜最严重的一次幻象出现了。在影片一小时零六分时,在镜子中妮娜的身影后闪出了莉莉的身影,她蹑手蹑脚地走开,这就隐喻出了莉莉其实是从妮娜的脑中分裂出来的,莉莉其实就是妮娜脑中另外一个自己。

4.指甲与抓痕的隐喻

妮娜做了被黑魔王擒住的梦境之后,第一次发现肩胛处有伤痕,并且她闪躲着、砌辞掩饰,不愿母亲过多注意;后来,抓痕频繁出现;她的足趾趾甲破裂,血肉模糊;在托马斯把天鹅皇后隆重推出的晚宴上,妮娜发现指甲处开始有血印。她躲在洗手间里,试图剥掉甲沟处脱离的皮肤,让人心悸的是她顺势一撕,撕扯下一长条带血的表皮,但当她喘息着在水流下冲净血迹,发现伤口消失了;后来,妮娜的母亲把她拉到洗手间,阴沉着脸为她修剪指甲。 指甲是“黑天鹅”挣扎出茧的武器。母亲的动作代表粗暴的“解除武装”与镇压。种种表象,暗喻妮娜身体中另一个自己越来越急迫地要破茧而出,要挣脱这个清洁的、严肃的、死气沉沉的躯壳。 从处子到女人,需有一道疼痛和流血的仪式。无处不在的血污,象征着妮娜性意识之逐渐觉醒,在心灵上从处子跨越到女人。 ――或曰,妮娜并非处子。她曾在托马斯的强迫下面对这个问题。然而当他问“你喜欢欢好么”,妮娜脸上露出的不是对美好事情的缅怀,而是不得不勾起丑陋回忆的憎厌。若她不曾领略到欢好的,从精神角度上说,她便仍是处子。

5.天鹅之死的隐喻

当妮娜回到化妆间,“黑天鹅”在等她。妮娜把她猛推到镜子上,镜面破碎,白天鹅用一块镜子的碎片杀死了“黑天鹅”。 波曼把死去的黑天鹅拖入盥洗室,喘息未定,遍体战栗,但音乐渐强,令她逐渐安下心来(迷茫时她曾喃喃“My music”,舞者心中有对音乐的下意识依赖),双眸再次变为血红――黑天鹅未死,反之,它完全攫住了妮娜的灵与肉。 妮娜化身黑天鹅之后的一段舞蹈,音乐节奏急促,时时伴有翅膀扇动之声、喘息呢喃之声。 最后一段独舞中,她(在臆想中)看到两臂滋生出天鹅的毛羽,在雪亮的灯光里,黑色羽翼应和着音乐疯长,旋转挥舞,越来越圆融,越来越忘我,越来越嚣狂,越来越恣肆,越来越美。最后那一势,巨大的天鹅影子与昂首的舞者交相辉映,心魅、灵魂、肉体、渴求、欲望,均在这一刻得到最自在无碍的完满。

这一舞完成后,黑天鹅隐去――标志是妮娜的一对瞳仁回复清澈――舞者在潮水般的喝彩中变回白天鹅。亦即黑天鹅只为这最华彩的段落而生,方才的独舞,便是“天鹅之死”。 但白天鹅亦不再是从前的白天鹅:妮娜在掌声中回到侧幕,激动快慰的托马斯正在众人中等待她,她欺上去狠狠吻住他,立在芭蕾舞者树起的足尖上,吻了他,挟着隐隐风声,像一次凶猛的袭击,像天鹅从云端俯冲而下,像他当初吻她一样霸道。然则,她仍被邪魅所魇?宛转柔媚的音乐浪涛一样澎湃而起:不。黑天鹅确已死去,不再复活;白天鹅摄取了黑天鹅的悍勇、情致与佻达,涅再生。 在那一吻结束后,素常镇定的托马斯也禁不住显出神魂颠倒的痴笑,目光微微无措羞赧却又自豪地四下一溜。此一幕,应对了他在练功房中说的:“下一次,你来诱惑我。”徒弟出师了,被迷醉难以自拔的换成了师父。他看妮娜的眼神,是在看自己打磨成功的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不过,悬念仍未解开:化妆间中还有一只死去的黑天鹅。妮娜用粉色的毛巾遮挡住门缝里渗出的血泊,却惊见莉莉推门道贺,悬念之弦被绷上了最紧的一扣――死去的到底是谁?镜子确实碎裂一地,但门下并没有血……弦乐始终阴森急促地迫在空气中,妮娜泫然呆怔,慢慢垂下头,从小腹一起一伏的伤口中拿出了折断的镜子碎片。真相大白。 这一段波曼的面部表情丰富刻骨,恍然、惶然、悲凄、绝望、悔疚、无措、忍痛、坚忍……层次感极强的表演毫不脱力地支撑起这个最高潮的情节。最后,她低泣着在镜前坐下,用粉扑抹去眼泪,肌肉受到被动拉扯,硬生生把戚容转换为微笑。黑天鹅已死在舞台上,白天鹅也要在舞台上死去。 而在最后一跃中,遍体雪白的妮娜终于带着黑天鹅的伤口,回归纯白世界(白色的海绵垫子)。 “完美。我得到了完美。” 在经历灵与肉的双重磨难之后,黑天鹅与白天鹅在纠缠中合为一体,创造出完美的境地,俱获安宁。

三、结语

隐喻是一种比喻,是在彼类事务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务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透过《黑天鹅》中的多重隐喻,我们可以直接由剧情,台词,人物,场景,等等一系列直观因素,联想到影片所要表现的主题。影片中的一系列隐喻让观众更加直接而真切地分清楚正面和反面。通过以上对电影《黑天鹅》几处隐喻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真切的了解到影片强大的隐喻意象,以及其所产生的多重阐释体系,同时,还可以使观众在隐喻中,实现心理以及视觉上的强大震撼,给观众清晰而美好的观影享受。

[参考文献]

[1] 朱宏达.破茧之舞――《黑天鹅》女主人公的双重性格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

[2] 徐晔,王轶文.《黑天鹅》中的虚幻与现实[J].电影文学,2011(14).

[3] 周翎,游越.电影《黑天鹅》的符号象征意蕴[J].电影文学,2012(01).

[4] 吴艳,陈杰.尼娜的精神分裂探析――论《黑天鹅》中主人公人格的对抗[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

[5] 方艳.在自我矛盾中寻找生命平衡的支点――试析电影《黑天鹅》女主角的自我传播[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6),

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篇3

[关键词]明度基调 光的强度 光的方向 光的性质

没有光,我们的眼前是黑暗的,万事万物的存在仿佛变成虚无,所有的,诸如流光溢彩、光怪陆离等等形容词,都将失去意义。光给了我们生命,光也给了电影生命。有光就有影,光影是不可分的,作为电影元素之一的光影,在对电影的主题表达、人物刻画、气氛营造、情绪表达、风格写意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进入到具体的片例中,去感受光影的无穷魅力。

一、影像的明度基调

电影摄影中的照明,有三个基本元素:光的相对强度、光的方向、光的性质。每个元素都对创造影像的情调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三者的配合形成影像的基调,为影片的风格和情绪基调形成第一印象。在我们看到任何画面时,不管是静止还是运动的,总的明暗一定是第一感觉,这是白天还是黑夜,这是阴郁沉重的还是明亮欢快的,是强反差还是弱反差,我们立刻可以感知到。影像的明暗基调是形成影像风格的重要因素。如《七重罪》的浓郁的暗黑调,给人带来异常沉重恐惧的感受;而《菊次郎之夏》的明亮影调像清新欢快的歌,始终在耳边回响。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光线运用,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明媚的,灿烂的,浪漫的。

一个影片中,根据影片的题材、样式、情节内容、一场戏和一个片断的要求以及运动画面的变化、上下镜头的衔接和节奏来设计和处理各场戏的明暗基调,将会产生巨大的对比,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岩井俊二导演的电影《燕尾蝶》,影片的明赔基调是暗调强对比,但不同场戏之间又有明确的变化,为每场戏的内容和情绪基调服务。如“狼朗杀人”一段戏是暗调的,在幽暗的封闭空间里,逆光,人物是剪影效果,空气中弥漫着的是紫灰色的雾气和抖动的光影,气氛神秘而紧张。这场戏的上一场戏是描叙影片人物在“青空”度过的欢乐时光,结尾时女主人公古力果在汽车上弹着钢琴唱着愉快的歌,汽车在金黄的原野里飞奔,画面的基调是十分明亮柔和的,呈现出梦幻般的美好景象。两场戏的过渡随着上一场戏的音乐声落,枪栓拉动的声音骤起,画面硬切过来,声音转场十分利落,形成十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刺激,一系列快速切换的镜头过后,杀手的子弹打爆了目标人物的头颅和胸膛,枪声淹没在隆隆的火车声中,在人们的尖叫和恐慌中,我们仿佛从甜蜜温柔的美梦中瞬间掉到残酷冰冷的恶梦里。

二、光的相对强度

光的相对强度,简单的理解就是明暗的对比强度。明暗反差大的场面能创造出比明暗反差弱、变化较均匀的场面更富有戏剧性和有趣的影像。我们在悬疑大师西区柯克的大量影片中,可以看到充满黑影的照明,营造出的神秘气氛。西区柯克的《神闺疑云》中恐惧高潮戏:送牛奶片断,靠光影制造了恐惧。男主人公端着牛奶上楼,天顶网状投影频繁出现,黑影重重,人物没有受光,手中端着的牛奶却异常的明亮,像幽灵的冥光,黑暗中,门被推开,蛛网般的黑影挥之不去,我们的惊恐不亚于女主人公的恐惧。

《燕尾蝶》的色相基调是高纯度色彩构成艳调,其红绿搭配是华丽的,但影片的情调又是沉重悲凉的,营造出这种氛围的是影片的明度基调:暗调强对比。大部分影像是处在十分低沉的暗调中的,是沉重、残酷、阴暗的视觉感受,但是强烈的光影带来强的明暗对比,又给人带来坚硬有力度的效果。这种明度基调为红色调的影像带来浓郁的悲凉情绪,光的相对强度,为黑和白之间创造出无数微妙的职暗变化,它就像是摄影师手中的调色板,可以任之挥洒,表达出无比细腻和丰富的情感和氛围。

三、光的方向

一个场面,无论是人工照明还是自然照明,光的方向是首要的。光的方向有:正面光、侧面光、逆光、顶光、底光和散射光、漫射光。

正面光

又叫顺光,用这种光线下画面没有阴影,层次贫乏,影调平淡,缺乏立体感、透视感、质感。但优点是:明朗、朴素、对比弱、色彩纯度高。

侧面光

是最常用的采光方向,既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立体形态和空间深度,又能使物体的表面结构得到细腻的描绘。因此,侧光方向的画面,影调层次丰富,立体感和透视感强。

逆光

镜头对这被摄物的背光面拍摄,光源勾勒出物体的轮廓,使主体和背景分离,增强了画面的透视感。逆光即可营造浪漫温馨的气氛,又能表现恐怖紧张的效果《燕尾蝶》申大量的强烈的逆光,让人的眼前发白,瞬而产生短暂黑色的眩晕,看不清真实的质感,虚幻感升腾在炫目的光影中。

顶光

通常用来表现庄严神圣的气氛。我们印象最深的顶光的例子,当属《教父》第一集里的教父出场:顶光下,教父的眼睛藏在高耸的眉弓在顶光下形成的暗影里,坐在他对面的人惴惴不安,也看不清教父的表情,教父一言不发,听他讲诉,光影营造出异常凝重庄严的气氛,而教父的形象也铭刻在了每一个观众心里。

底光

通常表现恐怖诡异的效果。恐怖片中的底光画面,比比皆是。《闪灵》中最后一段,父亲追杀儿子的场景,全是用的底光。在封闭的迷宫里,放置在脚底的射灯向上散发着幽蓝冰冷的光,人物在里面是狰狞变形的模样。

主光源的方向产生了情绪的效果。从头顶色下来的平光使一个场面具有呆滞单调的性质,而从一个较低角度射来的光会产生丰富的具有戏剧性的效果。大多数戏剧性场面中,往往是使用多种方向的照明的,通过不断变化强度表达出这个场景的根本性质。

《燕尾蝶》中“狼朗杀人”一段,第一个镜头就是逆光。前面的窗户过渡曝光,使影像的上半部发白,白雾弥散开光线,暗黑的调子被稀释掉,发白的紫雾里,人物是剪影的,开场给了我们一个带有幻觉的神秘空间。全景中使用逆光,能使画面获得丰富的层次。特写人物的脸部时,使用的是侧光,受光产生浮雕效果,脸部的阴影和受光面明暗对比强烈,轮廓清晰坚挺,表情冷酷。

主要光源的位置在情调和性质方面,对影像的戏剧性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四、光的性质

每个场景中使用的每一个光源,都是有自己的特点和性质的。自然光的质感有着无穷的变化。一个有雾的夏日的上午,阳光照亮了屋子每一个阴暗的角落,时光流逝……柔和朦胧的感觉,被夏日里正午的阳光蒸溶,耀眼、明亮得让人的眼睛都睁不开,黄昏时,玫瑰色的夕阳为每一张年轻的、老去的脸镀上温馨的颜色,美丽而从容,仿佛岁月的痕迹已不再引人注目。摄影机,记录下自然的光影变化,让多少人唏嘘感叹,歌颂生命的流逝之美。

人工光主要是供室内拍摄用的,每一种灯都放射出一种特殊的光,聚光灯的光是集中强烈的,溢光灯的光柔和漫射,这是电影照明常用的两种基本光。掌握射进画格内的一切黑白光和彩色光的性质,是艺术电影导演必须具备的能力。

光色在同一场景中的微妙变化,更能展示人物内心的细微变化和剧情的发展。

电影《燕尾蝶》中在古力果房间的第二场戏凤蝶帮古力果梳头。阳光从窗外照进来,古力果的脸在光里轮廓明晰。她跟凤蝶讲述自己和哥哥失散的故事时,脸上的光是白色的,情绪是低落的:故事叙述完毕,古力果给凤蝶取名字,并在凤蝶的胸前画上小毛虫的图案,这时,音乐缓缓响起了,古力果脸上的光越来越暖,最后是金黄的颜色。这一刻,光的性质是柔软和温暖的。影片的光色变化营造出她们俩之间的脉脉温情。

光的色彩变化,昭示着情绪和内容的变化,视觉感受就是如此的直接。

好莱坞的歌舞片中,在光影运用上,令笔者记忆犹新的,就是大牌云集的影片《芝加哥》。本片采用了歌舞的形式来呈现人物内心的独白,舞台灯光的效果在影片中由大反差来获得强烈的视觉冲击,观众的情绪始终是激烈和兴奋的。色调方面由强烈纯正的蓝光、品光、红光、黄光构成主要颜色,加上必不可少的追光,舞台戏剧感极强烈。光的性质在这里呈现出清晰硬朗的风格,营造着热烈的气氛。

其中片断之一,萝克茜杀死她的情人后,回答警察问题时的独白和她的丈夫的独自给人印象深刻。在这个片断里,光的色温以冷暖穿插形成两个不同的时空。独白的部分是舞台表演的形式,钢琴演奏者始终处于一束顶光的照射范围之下,顶光颜色处于蓝色和品色中间,萝克茜在独唱时也处于此光束之下。现实的部分,开始时在暖黄的吊灯下,丈夫为自己的妻子萝克茜辩护,呈现出柔和的光影效果。随着事实真相的揭露,丈夫的态度产生强烈的变化,由保护她变成了指责她,光线直接从暖调变化到冷调,丈夫坐在空旷的环境里,冷色调的蓝光单打顶光,与萝克茜形成对比,镜头拉开,观众看到他们已经同在一个舞台上了。两人各自说唱着自己的心声。独自转换到现实场景中去,是一个直切的镜头,镜头随着萝克茜冲向背叛了她的丈夫的动作直接从独白的舞台灯光切入现实的暖光中。灯光与场景将人物的内心活动与现实处境分开,连接与转换的方式却是灵活与流畅的。

六女囚之舞,是片中十分典型的舞台灯光片段。黑人钢琴手出场时只有脸部有面光,其余全黑,有很强神秘感。六人亮相时,在牢笼后方有六束顶光,六人在光区中舞蹈,当第一个男人出现时,六束顶光色温起变化,全部变成纯度更高的蓝色,同时前方表演区出现两束顶光。这段表演中,每个叙事者都有其独特的光效,光线的方向、形态、色温、强度、质感的变化,综合起来作用于电影叙事,表达出影片的时空特征和情绪意义。

五、光影刻画人物

光影在塑造空间、营造气氛、表现情绪和形成影调风格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展现着叙事内容的同时,光影也细致入微的刻画着片中的人物。

我们可以仔细的分析王家卫的电影《东邪西毒》中四个女主人公的用光模式,体会光影对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

四个女人都有固定的打光模式。

刘嘉玲:晃动的、柔和轻盈的水波光,与马的抚慰,表现出对的渴望,但无法得到满足时的柔情和骚动,呈现的人物性格是内敛的。

林青霞:不稳定、不理性的用光。不稳定光影来自旋转的笼子的投影,对比强烈的硬线光影刻画出人物混乱、坚硬的动荡疯狂的欲望,人物的性格是变态的。

杨采妮:她是复仇的代表,始终出现在阴影中,房梁下、柱子后的阴影里,她是阴暗,压抑的。

张曼玉:正面光,美人光,柔美传统的形象,随着光影的变化,逐渐揭示她外柔内刚的性格。窗前的美丽女子,平静的脸在正面光里,没有一丝阴影,静谧下隐藏着无限的哀寞;镜头运动,光影产生变化,人物变成阴阳脸,袒露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随着人物内心的变化,她退缩到阴影里,藏起极度的痛苦。

光影直接塑造出人物迥异的性格,影片亦因鲜活的人物而魅力无穷。

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篇4

相机恋上舞台

刚学习拍摄舞台演出那会儿,听信了很多前辈说“难度很大,一场演出会浪费很多胶卷云云”的谆谆教导,于是视用胶卷拍舞蹈为歧途,开始早早地玩起了数码。当时,除了传统的胶卷相机尼康(Nikon)F80s外,手上的数码相机只有索尼(Sony)F717可以把玩。

就非单反机而言,F717无疑算是很不错的机子,但对拍舞蹈却是差强人意。适逢尼康推出D70,便换了,这是我的第一台数码单反相机。遗憾的是,D70给我的感觉是光线过渡有些不够自然。用了大约半年,便又换了富士(FujiFilm)S3 Pro。众所周知,这是一款支持几乎所有尼克尔镜头的机子,该机子色彩非常饱和,与尼克尔镜头可谓相得益彰,特别是拍人像,色调厚重而细腻。但还是有问题,存储速度太慢了,如果用RAW格式连拍,存储速度之慢简直不可忍受。正是这个原因,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便放弃了使用连拍功能拍摄舞蹈。

现在我已拥有两台尼康D200,它们用起来更顺手,快门干脆利落,高感光度下的颗粒感也能接受,操作方便简单,极大地满足了舞蹈摄影特有的光圈、快门、焦距、感光度的频繁变化。非常幸运的是,广州芭蕾舞团和广东现代舞团的很多彩排和演出,现在都指定我拍,这使得我能够时常用相机跟舞台亲密接触。

瞬间,稍纵即逝

布列松的“决定性的瞬间”理论告诉我们,人物事件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时候,就是高潮的与那一瞬间,是决定性的。现代舞摄影也同样如此,这要求我们首先要放下相机,用心去观看舞蹈的每一个顺序及跳跃、旋转、翻滚等动作的变化,当然还有灯光的明暗、色调的变化。

但与此相比,最让拍摄者忽略的大概是现代舞的音乐了。随着舞蹈剧情的变化,往往伴有强烈的音乐节拍,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在拍摄时牢记动作的变化,或动作将要施行的变化。然后,我们要尽可能地看懂现代舞剧情本身,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表达的情感,领略舞者的喜、怒、哀、乐――这可能跟每个观看者的文化素质、审美观点、艺术修养等的不同而体会不同。另外,有机会观看一次甚至数次拍摄前的彩排或演出,会让我们成功定格某些“决定性的瞬间”多一些可能。

通过不断的观看和拍摄实践,以及拍摄后的总结和思考,将能够提高释放快门的准确性。康德说,判断力本身就是鉴赏力。鉴赏力的提高,必然能提高舞蹈摄影的瞬间捕捉能力。当然,难度是有的,且挑战性很大。不过,正因为极具挑战性,各位摄影同好们才乐此不疲,这也正是舞蹈摄影的迷人之处。

黑,这要命的“黑”

拍过舞台的人都知道,这现代舞啊,用一个字形容:黑!几乎所有场景都是黑灯瞎火的,演员也是在人眼可见的范围内跳,你要是不熟悉自己的摄影包,在黑暗中可不容易找到包里的东西。数码单反相机的感光能力要比人类眼睛的差,在这种场合下拍摄难度相当大,这也是为什么我周围当初有接近100人去拍现代舞,而现在能留下来的也就那么寥寥几个了。

因为难拍,所以这现代舞摄影就和风光一样,玩的就是器材。幸好,风光和舞蹈摄影都是我的最爱,我配备的都是顶级的大光圈尼克尔镜头:AF-s 17.35mm/f2.8D ED IF、50mm/f1.4、50mm/f1.2、35/F2、AF-SVR70-200mm f/2.8G、AF-S 28-70mm f/2.8 ED IF。除了可以提升相机快门之外,用这些大光圈镜头我还贪图它们成像的锐利,对焦也十分迅速。

事实上,用大光圈并非处处通行,特别是中长焦镜头的大光圈,很容易造成景深太浅,拍摄大场景就不好办了,此时我一般都会用F8的光圈,如果是28-70mm/f2.8镜头,可以用F2.8。这样一来,就只有提高感光度这一招了,ISO400~800很常用,ISO 1600也用,但通常是在灯光非常微弱的情况下。好在D200表现出色,在ISO 1000以下的成像质量都还是可信赖的。

至于很多人担心的色温问题,通常我都用自动白平衡,如果灯光太黄,我会选择白炽灯白平衡模式,D200的表现也都不会让人失望。而在相机方面,至少暂时还真没找到D200有什么不足,对舞蹈摄影而言,×1.5的转换倍率没什么不好的。不过,这次尼康的D3真是“毒”啊,看样张,D3在高感光度下的表现很好,特别适合拍现代舞,也许该是出手的时候了。

占据有和地形

在舞蹈摄影之前,要特别重点考虑机位,机位不好,出来的效果几乎都很差。当然,每场演出的理想机位都是不尽相同的,因为剧院场所的不同,理想机位自然也不同。如广东现代舞团的小剧场,理想的还是在前排,因为观众席比较陡。黄花剧院、友谊剧院、中山纪念堂还有星海音乐厅,则最好选择中后排。当然,这跟每个人选择的镜头焦段有关,无固定章法可言。对于机位在观众席的左、中、右一说,也是毫无根据的,仅仅是自己的习惯,像我个人就喜欢靠近面对舞台的左侧。

通常,我喜欢在中后排区域使用尼克尔70-200mmVR f/2.8G防抖镜头,以对焦点前后的景深范围能覆盖舞台前部三分之一和70mm端恰好可以涵盖整个舞台的距离为基础,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变焦镜头的优势,甚至舞者的脸部表情特写,都可――捕捉。

除了尼克尔70mm~200mm的焦段,我还使用尼克尔AF-S 28-70mm f/2.8 ED IF。当然,只是在靠近舞台的前段,或者近距离拍摄彩排,或者舞者在练功房的排练时,我才会使用这只镜头。标头也很好用,特别是拍彩排和练功房,我可以随意走动,“腿动变焦”即可。如果是重要的演出,我一般都会带上两台D200,在其中一台相机上装一支标头。而某些时候,演出主办万会主动安排我坐在前排,这本是好意,但这个时候却只能放弃上述镜头,转而使用尼克尔AF-S 17-35mm/f2.8D ED IF。

在前面我们就已经知道,现代舞演出时,舞台时常处于黑暗的状态,此时是不能使用闪光灯、不能开启对焦辅助灯的,但即便如此,尼克尔镜头在黑暗中快速对焦的能力依旧相当出色,无疑给我极大的帮助。根据对比,我发现尼克尔镜头比其它品牌的镜头更适宜拍摄舞蹈,成像更锐利,色彩还原更忠实于舞美灯光的设计。

快门,因势而动

众所周知,任何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以及镜 头焦距的组合形式,都是可以随意改变的。我们只需要根据舞台上具体的拍摄情况进行改变,充分掌握所使用相机的特性,拍你需要的东西,稍稍欠曝或过曝都没什么问题,甚至有时候画面即便模糊都无伤大雅。对于现代舞这种灵动的舞台艺术表现形式,谁能据此判断这就不是好片呢?

我个人习惯使用速度优先功能拍摄。因为动作总是跟速度相关的,舞者完成一套动作,需要时间去完成起始、高潮、回落的过程,无疑,高潮的段落是决定性的瞬间,而快门速度的大小又可以把这个高潮的瞬间段落再细化成若干个瞬间,无疑这极具挑战性。随着动作的改变,需要不断地调整快门,包括某些需要慢快门的选择。一次慢快门的释放,舞者已经完成一个甚至若干个动作的起始,但此时得到的画面又会是不同于凝固瞬间的另一番影像效果。

就快门速度而言,我从3s到1/250s都用,最常用的是1/90s左右――因为经常把轮子拨来拨去,相机表面的磨损也很大。当然,失败的可能性也很大,因为时机的把握要分毫不差是不可能的,有时就要依赖运气了。对于摄影者来说,在两次快门释放之间的紧张等待过程非常痛苦,而且这往往是没有结果的,剧情变化或演员的走位变化的拍摄都可能让这个等待流产。故此,拍摄前的观看并默记剧情的发展显得尤其重要。

当然一切并非定论,跟我一起拍摄舞蹈的朋友中,有的习惯上使用光圈优先或全手动模式,结合舞台变化无穷的人工光影,也拍出了非常漂亮的片子。故此,我认为固定的法则是不存在的,以娴熟的相机使用技术为基础,加上自己对舞蹈的敏感及判断力,万是上策。

二次创作,数码影像的威力

摄影除了记录的作用(即写实性外),还有创造性的目的,写实地记录现代舞动作并不是摄影的终极目的,把摄影视作“舞蹈的第二次创作”,即不断改进拍摄设置,通过影像的后期制作表达脱离舞蹈剧情的其它思想,也许才是关键。我想这可能是大部分舞蹈拍摄者想要的。否则,一味地把舞蹈动作拍成“海报”而抹煞了影像的创造性未免可惜。

无疑,数码影像为我们带来了更多创造性的可能。比如,尼康D200有一个“叠片”功能,为了能拍到一张“虚实结合”的片子,我会先以慢快门曝光一张,然后快速调整光圈、快门和感光度,等待下一个最好的时机,或者等舞者到达舞台理想的位置,再以稍快的快门速度曝光一张,两张叠在一起,效果往往出人意外。

同时,EXIF信息的记录为摄影者提供了更多参考的资料,即拍即看的便利功能让我们随时掌握拍摄信息,及时修改相机的设置,再运用我们日常练就的技巧,根据舞蹈剧情,定格美妙的瞬间。

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篇5

关键词:寓情于景;灯光设计;舞台

中图分类号:J7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129-01

一、舞台灯光设计模式与理念

(一)舞台灯光的设计模式

舞台灯管的设计是一个群体性的活动,需要综合考虑协调节目的内容、演员及演出方式等各个因素,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也需要结合节目的内涵及题材风格进行及时必要的调整,从而规划确定各个部门及人员的工作分工。根据导演的意图和创意进行策划,对灯光的设计和布置进行合理规划,确定各个具体灯具的类型、位置、方向和角度,灯光的色彩及光线强度等等,准确控制好舞台灯光效果,呈现出舞台表演内容的内涵和美感,从而配合整个演出工作的完美进行。

(二)舞台灯光的设计理念

从不被提及到如今的不可或缺,灯光设计在如今舞台表演中承载了更多的意义和内涵,对舞台表演效果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舞台表演对侧光、逆光及顺光等光线效果的利用也更加明晰,其意义内涵已经远远超越了昏暗和明亮这一单一形式。在如今的舞台灯光设计中,也更加注重审美,注重将情感因素有效的融合于灯光设计中,注重于舞台表达的视觉美感、真实美感和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超越了视觉和真实性之外的更高追求,在如今的舞台表演中也越来越得到注重,本文通过舞台灯光寓情于景的设计和运用来展开这方面内容的研究和分析。

二、寓情于景的舞台灯光设计与应用

(一)灯光设计的情绪调动

鲁道夫・爱恩海姆曾经指出色彩在表达情感时的直接作用,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情感暗示功能,特定的色彩也会激发人们内心的某种情感体验,因此在灯光设计的过程中也应综合考虑这些色彩因素。通常来说,白色代表着纯洁无暇,绿色暗示着生机与活力,蓝色象征着清凉和宁静,黑色则用来表示庄重与肃穆,红色则给人以热情似火的感觉,在舞台灯光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协调利用好这些影响因素,通过合理的色彩表达来拓宽舞台表演的象征性、表情性和联想性。如2010年山东菏泽的春节联欢晚以牡丹为主题,为了将菏泽花城这一主题进行更好的凸显,在舞台设计时以红色作为基调,作为背景的LED将一幅幅斗艳争芳的牡丹图有序的展开来,在黄色侧光及电脑染色灯的渲染下,将观众徐徐引入无限的遐想之中,并通过色彩的有序交替极大满足了舞台的动态变化效果。

(二)灯光设计的空间构建

灯光色彩的表达不仅能够有效调动观众的情绪情感,还能有效的赋予舞台以空间生命,在舞台背景的配合引导之下,通过灯光的合理变化实现舞台空间的环境转变和剧情表演的不断演进,使得整个舞台空间富有流畅性和伸缩性,呈现出一气呵成的特点,通过色彩的合理运用,在舞台上创设出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人造空间。如在舞台剧《水月洛神》中,为了更加生动的表现曹植的身心俱创与悲怆欲绝,可以通过舞台前区强烈的白光进行渲染,而对于主人公曹植在后宫遭受的手足相残的煎熬,可以通过在舞台后区使用暗暗的浅灰兰色加以烘托,通过强烈的黑白对比过程,在同一个舞台中展开了不同的空间表达,同时也进一步将表演者和观众的情感因素有效的融合于舞台灯光的设计之中。

(三)灯光设计的情感引导

灯光色彩之于舞台,正如背景音乐之于剧情,通过节奏性的灯光色彩变化能够有效激发和引导观众的情感,如在京剧《红色娘子军》第六场“战斗前行”中,对于英雄洪常青就义场面的刻画采用了青冷色的蓝光色调,通过将白色灯光聚焦于主人公将其与邪恶的匪徒进行了有效的划分,从而对有效塑造其英勇顽强、坚贞不屈的英雄形象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舞台灯光设计对于现场氛围的渲染,也极大牵动了观众的神经,通过红色灯光对大火的渲染,蓝色灯光对主人公映射,更加突出了体现了洪常青的屹立挺拔形象,有效增强了整个舞台的表达效果。

三、结语

为了进一步探讨灯光设计在舞台表演中的积极作用,文章在对舞台灯光设计模式及相关理念阐述的基础上,通过灯光设计在舞台表演中情绪调动、空间构建和情感引导方面的实例应用进行探讨,希望借此能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傅瑜隽.寓情于景的灯光描绘.硕士论文,上海戏剧学院,2011/09.

[2]马路.舞台灯光设计中的光色运用[J].舞台美术,2012/01.

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篇6

城市里可健身的地方很少,出现了这样一个好地方,大家就都往那挤。可不知为啥,广场明亮的灯还没亮几天,就适时地暗了下来,暗到看不清跳舞人的面孔。我晚上去百盛超市购物时,看到舞场里有跳双人舞的,也有自己跳单蹦的,根本看不清谁在那儿跳,像黑色的幽灵般在舞场里扭动。我就突然想起了“黑面舞场”几个字,然后我就开始把这个舞场叫黑面舞场,然后我观察出,有的人是想跳舞,有的人另有所图。

在政府上班的老申就是抱着另有所图的目的去跳舞的。我和老申喝过一次酒,在这个复杂的社会,我们不算关系过铁的朋友,因为一场酒,可也算是熟人了。这样,我们在碰面的时候,就有理由互相打个招呼,说几句不深不浅的话。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一些这样的熟人。

老申每天晚上都在舞场里面跳。他喜欢拉别人媳妇的手,搂别人媳妇的腰。他说那感觉和拉自己媳妇的手、搂自己媳妇的腰,绝对是不一样的。老申的舞跳得好,这样他就有理由拉很多人媳妇的手,搂很多人媳妇的腰。即使他不主动拉那些女人的手、搂那些女人的腰,那些跳舞的女人也会主动伸出手来邀请老申。

很多女人喜欢老申的舞,愿意和老申跳,喜欢让老申拉着手、搂着腰,至于是不是喜欢在别的地方让老申拉着手、搂着腰,老申没说。可每次看到老申,听他说话的口气和眼神,我都觉得老申好像尝到了巨大的甜头。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想法有些龌龊,还是老申压根就龌龊。

老申不止一次地诱导我去黑面舞场跳舞。他满怀诚意地说:作家兄弟,你也来跳舞吧,你看我多好,除了年龄老了,啥都越来越年轻了。我说:大哥,你一点也看不出老,真是越活越年轻了。我确定我说这话时,是怀着诚意的,一点不打折扣。尽管我喜欢到打折扣的地方买些便宜货,我清楚自己那点工资,容不得自己到那些品牌大店转悠。可我没有给老申打折扣的意思,这一点上我是尊重老申的,他的确活得很年轻。很多人都说搞艺术的人活得年轻,这让我偷偷地羡慕搞艺术的人。我有时就觉得老申是块搞艺术的好料。

老申看出了我的意思,仍旧满怀诚意地说:小兄弟,大哥是诚心邀请你,我敬重你的笔杆子,写字我和你没法比,跳舞我在行,和大伙跳跳舞轻松轻松。不会?大哥手把手教你,你看我多好。隔几天就给你换个新嫂子。说着,满脸的激动。

我都有些信了。可我要是真学会了,把舞学成老申那样好,我会不会每隔几天也给老申换个弟妹?我打个冷战,不敢想象。

总之,老申每天都可以肆无忌惮地在黑面舞场里拉着别人媳妇的手、搂着别人媳妇的腰,像黑色幽灵般地跳着舞。有时在白天看见老申,我发现五十多岁的老申梳着背头,脑门铮亮,神采奕奕,越活越精神。这让我有些嫉妒,可我不会跳舞,也就不能拉别人媳妇的手、搂别人媳妇的腰,也就不能像老申那样越活越年轻。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老的那一天,早晚都会把自己老的一面展示给所有的人,那老就老呗。

黑面舞场就这样在城市里存在着,一黑就黑了好多年。跳舞的人也越来越多,不时地有人加入跳舞的队伍,最多的时候大概有数百人,黑压压的一大片。一个个黑影在那儿随着音乐不停地蹦跳着,放松着一天的压力,也许放松着别的东西。我想着这些在黑暗中的“小黑兽”,谁知道他们在跳舞的同时想着什么。有时候,很多人生活得滋润了,就开始思考着背叛别人,甚至背叛自己,谁也不敢说在那些黑影里没有背叛别人,甚至背叛自己的人。

上超市或者散步的人们,也都喜欢在舞场的黑着面孔看着跳舞的人。偶尔,我也会站下一小会儿,黑着脸,看这些黑影在黑暗中蹦跳着。我看不准哪个是老申,我想老申肯定在拉着别人媳妇的手、搂着别人媳妇的腰,在黑压压的一群人里嘣嚓嚓着,十分滋润,也许还有十分幸福。

一天,我碰见老申暗淡着脸,仿佛一下老了很多,我有些诧异。老申声音低沉:舞场出事了。我一脸的诧异,要不是老申说明白了,我还以为是老申出事了。他每天拉着别人媳妇的手、搂着别人媳妇的腰,要是那家男人不乐意了,揍一顿自己的媳妇,顺带连老申也一起揍了,也不一定。谁让他那么喜欢拉别人媳妇的手、搂别人媳妇的腰了?

之前我就曾听人说,城北有个小伙子,看见自己媳妇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舞场和别的男人跳舞,他一声不响的走到舞场里,照着自己媳妇年轻、漂亮的脸蛋就是一巴掌。是不是也打了一起跳舞的那个男人,我没问。结果这一巴掌把两个人的感情打破裂了,反正小伙子回去就和媳妇离婚了。

我有些担心老申,用企盼的眼神和关切的口语问老申:啥事?老申甚至有些慌张地说:舞场杀人了。一个男的把另一个男的和女舞伴都杀了,扎了很多刀,都杀红眼了,那血啊,到处都是。

哪家啊?

就我跳舞的那地方。

就黑面舞场那环境,早晚得出事,还有,就是你跳舞时抱着的那态度,不出事才怪呢。我差一点就说出口了。可我们毕竟不是过铁的朋友,我把到嘴边的话连同唾沫一起咽了回去。很是吃惊地问老申:我不知道,离这么近,我一点都没听说。

老申也有些吃惊地看着我,那眼神好像在问我,你真不知道。我说:我真不知道,你也知道我上班的地方离家远,除了工作,坐车,再比如写点稿,干点别的,一点精力都没有了。是不是那个女人的丈夫发现了,忍无可忍,一怒之下,杀了自己出轨的女人和那个第三者的男人。

老申掏出香烟,习惯的问我来一根吧,我拒绝了。老申知道我不吸烟,他是习惯性地礼让一下,每次都这样开始和收场。他给自己点燃了一根,然后吸了一口,深深地吸了一口。我有些着急,老申压根不抬头看我一眼,低着头,好像做错了事。声音仍旧有些低:不是。是那个女人先前的舞伴。那个女人单身,因为跳舞离婚了。索性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样子,每天晚上专心来舞场跳起舞来。可能每天拉着手、搂着腰,和先前那个跳出了感情,就跳一起去了。谁先捅破那层纸的谁也不知道,反正她俩背着那男人的媳妇在一起偷偷摸摸两年。后来,不知为啥,也许是为钱,也许是为别的,大多是因为那个男的没和自己媳妇离婚,让那个女的当了第三者,或许男的挣点破工资,不足以养活两家人,不能给那女人足够的钱。导致那女的翻脸,也备不住。谁知道他妈的为啥。

老申不知为啥爆了一句粗口,心情有些烦躁地又吸了一口烟,接着说:反正那女的不干了,把先前跳舞的那个男的踢了,换了另一个男的。先前跳舞那个男的没想开,不愿放手那个女的,又咽不下一口气,背地里做了充分准备,一下把他俩都杀了。那个女人死前看了我一眼,肯定看了,她离我不远。

那天,那个预谋杀人的男人,准备了两把刀,舞场太暗,谁也没留心。留心肯定也发现不了,他是有准备,有预谋的,非要杀死他们俩不可的。他是跳着舞进入舞场里面,在黑暗中发现了熟悉的身影。你想,他和那个女人手拉手、搂着腰,肯定不是一两年的事情了,何况他们还在一起两年,八成都熟悉身体上每个细节了,那得多熟悉啊。肯定黑天看身影,闻味道,都能知道对方。那男人一下就抓准了对方的要害,一下就扎倒了跳舞的一对男女。女人尖叫着,舞场一片混乱。那女人大声呼救着,挣扎着,我看他好像要抓我的意思,把我吓惨了。

我说:舞场那么多人,她凭啥非要抓你啊。她和你熟吗?

老申不情愿地说:我们也认识的,还跳过一段舞的。那一刻,我真怕杀红眼的男人,转向我,那得多可怕啊,那可是见红的人。人一旦见红,就不把杀人当回事了,杀一个也是杀,杀两个也是杀,他就失去理智,不顾及后果了。

我说:是啊。一个手无寸铁的人面对一个拿刀行凶的人,那的确很可怕。尤其是那舞场太暗了,让人分辨不好事物。真容易让人吃亏的。我感觉我的话安慰的成分多一些,谁也不愿看到一场悲剧接着一场悲剧的发生。

他说:是啊。我要是无辜挨一刀,那得多冤啊。

我说:你都和她认识,要是能出手,你会救她吗?我不知咋就冒出这样一句傻话来,我肯定我又把生活文学化了。

老申惨淡地笑了一下,我确定,他是这样笑的。然后他告诉我:我肯定会义无返顾地去救她。不管咋说,都是我欠她的。

我说:哥,你咋把话说得这么重啊。难道你也在舞场外拉那个女人的手,搂那个女人的腰了。

老申就信誓旦旦的说:兄弟,这你可冤枉人了。我可没在别的地方拉那个女人的手,搂那个女人的腰。你知道吗?她可是我在舞场的第一个舞伴。那时,跳舞的人很少,我一时没舞伴,看见她站在边上,跃跃欲试的样子,就邀请她跳一下,没想到她居然同意了,而且我们背着她男人在舞场偷偷跳了一段时间。后来,她男人偶尔出来散步,发现了这个秘密。走进舞场,当着我和众人的面就给了她一巴掌。这一巴掌就把她的婚姻打散了。你说要是我当初好好劝劝她,她是不是就可以不离婚了。可那时我也沉迷于跳舞,我们好像成瘾一般,没管她丈夫的感受,继续一起跳舞,让一个原本美满的婚姻,毁掉了。当她某一天向我表示某种情愫的时候,我才知道我只是喜欢跳舞。为了这,她找了另一个舞伴。后来,她就变成了另一个人,不断更换着舞伴,直到惨剧发生。

我说:那你还去跳吗?

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篇7

但影迷们可没那么心慈口软,暮光女克里斯汀·斯图尔特依然面瘫,雷神也没了锤子,整部电影如流水账一般不知所云,除了雄纠纠气昂昂的女金刚,白雪公主完全不见踪迹。等刚要吐槽导演桑德斯的水平,又发现他在IMDB上连个条目都没有,好歹是一处女作,拍成这样也不容易。相对于环球影业制作发行的暗黑童话,相对论传媒发行的《白雪公主魔镜魔镜》走的是喜剧印度歌舞风,但显然,这一选择还是不对观众的口味。

好莱坞改编童话、漫画和名著早已是驾轻就熟,经典名著是好莱坞电影剧本的重要来源之一,翻拍名著也成为了好莱坞最重要的景观。影迷们对两部白雪公主新作电影质疑的焦点并不在于电影不忠于原著,而是单就影片质量而言。不过回头看新近拍出的《小红帽》(2011)和《爱丽丝梦游仙境》(2010)还是能感觉到,好莱坞改编童话开始明显走暗黑路线。《小红帽》由拍《暮光之城》的女导演凯瑟琳·哈德威克操刀,以哥特风格和黑暗元素作为最大的卖点。导演把自己擅长的吸血鬼题材完全注入了小红帽童话之中,如果把这片子和《暮光之城》剪在一起,影迷们也不会发现这是两个片子。大灰狼变身为狼人,小红帽成了大灰狼的亲生女儿,给外婆送饭的情节直接被置换成狗血的三角恋,最后时刻小红帽因对狼人的仇恨大义灭亲弑父,不曾想自己的爱人也变身为狼人。而提到导演蒂姆·波顿的大名,想必影迷们对他一贯的哥特黑暗风格也不陌生,想要在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中寻找童话故事里那个可爱精灵爱丽丝的愿望又会落空;童年怀旧的影子基本上不存在,电影里处处是电脑做出来的奇观,并且和概念中童话传递出的梦幻感觉截然不同。总之,近来好莱坞的童话改编的确从以往迪斯尼构建起来的温馨感人风格转向黑暗诡异。就童话本身而言,其实儿时曾经看过的《白雪公主》《灰姑娘》《青蛙王子》《睡美人》都是经过删减改编的“洁本”,把这些经典的故事还原后,生成的是、血腥、残忍的重口味故事。

所谓经典,一定会被不停地改写、重述,好莱坞的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和激烈竞争也势必不断带来新的翻拍。只不过重要的不是故事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故事的年代,所以眼下的这种转向,或者称为回归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暂且回头再来看近期处童话以外的西方名著改编,《简爱》《福尔摩斯》《漂亮朋友》《三个火》《了不起的盖茨比》《呼啸山庄》《德伯家的苔丝》《浮士德》《安娜·卡列尼娜》正在陆续上映,一股翻拍浪潮已然明显形成。与好莱坞的童话明显黑暗化转向稍有不同,这一股西方名著的改编潮并没有形成特别统一的风格,更多的是体现各片导演的独特风格。

但其中的几部还是很能说明问题。比如一向以女性生命、的粗粝、强悍书写而著称的女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当她遭遇了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突显出的即为“极性遭遇”。19世纪的畅销哥特小说被提炼出“黑暗、怪异而深刻”的主题,电影走的又是黑暗路线。而《简爱》浓墨重彩全用在了重现原著阴暗幽微的哥特氛围上,电影中表哥抄起书劈头盖脸的那一下、打在脖子后的藤条、草丛里飞出的乌鸦,都使得这一部PG-13版《简爱》更加阴郁、惊悚、黑色、哥特。从上述的例子中可以看出,这种偏重口味的选择在这一波西方名著改编中实为突出,与童话改编走的风格路数很接近。

也许今天的确只适合小清新和重口味。世界性的金融海啸、311地震与海啸、福岛核泄露、各地集中的台风地震爆发,还有那近在咫尺的玛雅历世界末日,这些灾难和焦虑所需要的正是处于两极的东西。要么是温暖人心的疗伤治愈系,要么是抢占眼球黑暗到底的重口味。重口味可以被用来宣泄内心的情感,宣泄过后说不定还会带来净化和升华。好莱坞的名著翻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观众进行些许疗愈。

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篇8

一部电影的好坏最主要的就是看电影的故事是否跌宕起伏,是否引人入胜。还有就是故事情节的切换是否能够平滑自如,让观众感到舒适。矛盾和冲突往往是一部电影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动力,舞蹈电影常常用舞段来表现电影中的矛盾和冲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黑天鹅》这部电影改编自芭蕾舞剧《天鹅湖》,电影的主要内容是讲一个专业的芭蕾舞演员妮娜在即将演出前遭遇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每天承受着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同时角色的扮演者又要求她必须具备高超的表演能力,扮演白天鹅和黑天鹅两个不同的角色,主演妮娜擅长扮演白天鹅的天真无邪,对于黑天鹅的狡诈表现得张力不够,但是电影中女主角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自己的另外一面性格完全地爆发出来了。妮娜发现自己也有黑暗的一面,成功地突破了自己,最终完美地扮演了黑天鹅的角色。电影的创作者在主人公不同的人生机遇时期安排了不同的舞段来表现特定时期的特征。同时对这些舞蹈画面采用镜头式的语言来描述电影的叙事结构,改变了电影叙事结构的单调化,满足了观众对于电影的心理需求。例如电影创作者在电影的最后男女主人公相遇时采用了双人舞,因为双人舞比较符合男女相遇的美好情景,也更符合观众的心理需求。同时为了让观众能够更好地接受双人舞,电影中的这一段舞蹈设计得相对来说比较缓慢优美,让人们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体会和思考其中的优美意境。电影是靠矛盾冲突的发生和解决来推动剧情不断向高潮发展的,《黑天鹅》这部电影当中的剧情发展变化主要就是靠矛盾冲突的发生和解决来推动的。不同的矛盾冲突常常用不同的舞段来演绎。例如尼娜被困在自己的常规表演之中,无法突破自己,她的朋友带她去了酒吧,在酒吧的那段忘情的舞蹈表演就释放了自己,摆脱了传统芭蕾舞的束缚,突破了芭蕾舞蹈表演的瓶颈。从此以后妮娜开始改变了舞蹈表演的风格,对舞蹈表演拥有了更深刻和丰富的理解,彻底地理解了黑天鹅热情奔放的表演艺术魅力,让妮娜的舞蹈表演艺术和技能向更高的阶梯迈进了一步。同时电影的剧情也随着主人公经历的改变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舞蹈电影就是常常通过这种舞段的表演来表现矛盾冲突,从而推动剧情的进一步发展。总之,舞段的表演不仅能够丰富电影的叙事结构,而且能够成功地演绎出舞蹈电影中的矛盾和冲突,宣泄主人公的情感,推动故事情节的不断向前发展。

二、选择精彩的舞段突出电影中人物形象

舞蹈是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人们内在精神世界的一门艺术,舞蹈演员也常常通过自己肢体语言的变化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变化。电影《黑天鹅》就抓住了舞蹈的这一特点,用不同的舞段来凸显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变化。在电影中,妮娜性格的变化贯穿着整个电影。刚开始妮娜的性格比较温顺和善,是白天鹅的最佳扮演者,妮娜也幻想自己能够完美地演绎白天鹅。妮娜生活在强势母亲的关怀下,常年的波澜不惊,这是妮娜单纯善良性格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这一时期的妮娜所跳的舞蹈都是中规中矩的传统芭蕾舞蹈。她辛勤认真地工作,渴望实现自己的舞蹈梦想。但是这一切表象只是为以后妮娜性格的变化埋下了一个伏笔,因为现实生活毕竟是残酷不堪的。随着身体状况的变化和竞争者的出现,妮娜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扮演好角色,妮娜不得不想法突破自己的局限。妮娜开始了在矛盾中的挣扎,努力想摒弃掉自己以前温顺的柔和性格,寻找自己丢失已久的狂野性格。但是又怕自己再也找不回那个单纯善良的自己。这一时期的妮娜所跳的舞蹈大多表现了自己在矛盾中的挣扎,但是正是这种舞蹈中的挣扎和犹豫才赋予了传统芭蕾舞蹈从没有过的勃勃生机,让芭蕾舞蹈更加真实地把人的性格表现出来。电影中黑天鹅角色的设计更加凸显了人性的阴暗的一面,相对于白天鹅的单纯善良而言,黑天鹅相对来说比较狡诈邪恶,这种性格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

就连心地善良的妮娜也不能例外。妮娜如果想得到这个角色就必须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望和激情充分地激发出来,黑天鹅和白天鹅角色的转换让妮娜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时期妮娜所跳的舞蹈的肢体动作的张扬就把人物性格的变化展现得十分到位,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妮娜所跳的32个挥鞭转,这32个挥鞭转,既是妮娜高超舞艺的展现,又是妮娜感情和欲望的尽情释放。在电影中的最后一幕中,电影制作者更加细腻地为我们讲述了妮娜在白天鹅和黑天鹅之间转换的心理活动。妮娜在纵身跃下高台“跳湖”搭救落水王子的排练中犹豫不决,但是在最后的表演中妮娜明白了黑天鹅的冷眼和白天鹅的孤傲、完美与决绝,纵身自由地跳下高台,完美地再现了天鹅的灵动和优雅。这一表现从另外一个方面体现了妮娜完美性格的蜕变和形成,最终克服了自我和本我,达到了超我的境界。舞蹈是刻画人物内心世界非常好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舞蹈的不同张力可以演绎出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电影《黑天鹅》成功运用了舞蹈的这一特点,用舞蹈演绎了女主人公妮娜的性格蜕变的整个过程,塑造了一个完美的超越自我的人物形象,再现了舞蹈的精彩和魅力。

总之,电影《黑天鹅》中舞蹈艺术和电影艺术的完美结合,不仅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而且进一步的丰富了电影的内容。电影中大量舞段的应用和结合突出了电影想要表达的舞蹈演员舞蹈生涯和双面艰辛生活的主题。同时电影也利用了舞蹈的特点和张力成功地演绎出舞蹈电影中的矛盾和冲突,不断推动电影剧情的向前发展,宣泄了主人公被束缚的情感。电影制作者的最终目的是想通过舞蹈的表现艺术形式,把主人公妮娜的性格蜕变的整个过程用电影中的舞蹈画面表现出来,把人性的两面性完美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告诉大家人都是有两面性的,既有纯洁柔弱的一面,又有高贵邪恶的一面,要敢于突破自己,找到自己做人的完美标准。同时让人们知道舞蹈演员不仅只有舞台上光辉靓丽的一面,也有舞台下艰辛奋斗、克服困难与挫折的一面,从而对舞蹈者和舞蹈艺术产生共鸣。

上一篇:农家乐策划书范文 下一篇:五一手机促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