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叶草的折法范文

时间:2023-11-22 06:42:34

四叶草的折法篇1

摘要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骨折几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选择不同类型骨折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回顾45例肱骨近端骨折的不同类型,分别以肱骨近端髁钢板、T型钢板、AO-三叶草钢板、克氏针、交锁髓内针加忆合金卡环、记忆合金环抱器等内固定手术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过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8个月,采用Neer的百分制评分标准,优28例、良10例、可7例。结论: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采用何种内固定方法要根据骨折类型、伤情,是否为开放性骨折以及内固定条件具体分析,综合考虑,多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

肱骨近端骨折在创伤中亦较常见,根据Neer对肱骨近端骨折的分型[1]确定骨折类型。我院自2002年以来,共收治肱骨近端骨折45例,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我们分别采用肱骨近端髁钢板、T型钢板、克氏针、交锁髓内针加记忆合金卡环、AO-三叶草草钢板、记忆合金环抱器等内固定手术方法,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45例,男30例,女15例,平均年龄32.6岁,右肱骨近端骨折29例,左肱骨近端骨折16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20例,平地跌伤9例,高处跌落10例,重物直接撞伤4例,刀砍伤2例。开放性骨折10例,闭合性骨折35例,均为新鲜骨折,其中合并同侧肱骨干骨折6例,肋骨骨折2例,锁骨骨折6例,同侧尺桡骨骨折3例,股骨骨折2例。

1.2术前准备

常规X线照片检查,某些复杂病例加做CT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类型及损伤程度,同时查心电图、胸片、凝血功能、血常规,肥胖或年龄偏大的需查肝、肾功能、血糖及生化检查、术前1小时常规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长时术中视情况加用一次抗生素,术后连用三至五天抗生素。

1.3手术方法

全麻或臂丛麻醉(颈路),手术时患肩垫高,取肩前内侧弧形切口,长度视其骨折情况而定。保护头静脉,分开三角肌和胸大肌间隙,有时为更好显露手术野,需切断三角肌锁骨缘。显露骨折部,清除骨折断端嵌插的软组织及血肿,采用牵拉、折扳、旋转或撬拨动作使骨折复位,有时床旁配合C型臂机透视下复位、固定。待骨折复位满意后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本组采用肱骨近端髁钢板12例,T型钢板11例,AO-三叶草型钢板10例,克氏针3例,交锁髓内针加记忆合金卡环8例,记忆合金环抱器1例。术后32例采用外展支架外固定,13例采用超肩高分子绷带外固定,视内固定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手术后3至6周拆除外固定,开始肩关节功能锻炼。

2结果

本组45例经过半年到2年随访,平均为8个月,术后早期X线照片显示骨折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骨折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2个月。按照Neer的百分制评分标准,优28例,良16例,可1例,均疗效满意。

3讨论

肱骨上端分为头颈两部与大小结节,肱骨上端有大量网状松质骨骨小梁结构,故骨折易发生且多为粉碎性。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极易发生粘连和异位骨化,导致肩关节外伤性僵直[2]。因此,对NeerⅢ、Ⅳ三部分或四部分骨折),大多数主张手术治疗[3],在处理此类骨折中准确的复位、有效的内固定及尽早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在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方法颇多,我们认为首先要选择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符合力学原理,固定牢靠的内固定材料,避免造成肱骨头缺血坏死。术中修补好损伤的肩袖,尽量使关节获得最好的功能恢复。

本组采用肱骨近端髁钢板治疗12例、T型钢板治疗11例,AO-三叶草钢板治疗10例,克氏针治疗3例,四者进行比较,认为:肱骨近端髁钢板比较符合肱骨近端解剖要求,有多个固定孔便于固定多快的碎骨片,克氏针便于固定大小结节撕脱骨折,T型钢板和AO-三叶草钢板较薄,易于塑形,面积较小,可留有更多空隙,用其他内固定材料来固定碎骨块,为肱骨近端三部和四部骨折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材料。用交锁髓内针加记忆合金卡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8例,它比其他内固定材料更为稳固可靠,关节功能恢复快,术后可不必取出,尤其适合于肱骨近端骨折合并有肱骨干上端的斜形骨折和纵形长条骨折。本组有6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合并肱骨干上段长条形骨折或肱骨干上端斜形骨折,有3例骨折片有3片长达16cm,用一根钛合金交锁髓内针加记忆合金卡环作为内固定材料,固定后相当牢靠,术后3周去除外固定,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3个月后照片复查,骨折均愈合良好,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用记忆合金环抱器作为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内固定材料1例,由于肱骨近端与肱骨干直径相差较大,环抱器无梯形半圆柱体可供选择,加上钢板较厚,不宜塑形,难于紧贴骨面,故复位后内固定不是很牢靠,易于松动,骨折片难于整合,肩关节受影响不能早期活动,故使用起来还有一定局限性。

参考文献

[1]李世民、党耕町,临床骨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95.

[2]陈富强、黄金堂、沈珊安,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与脱位[T]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7,12[1]:40.

四叶草的折法篇2

一、细辛的主要品种

关于细辛的产地,最早见载于《名医别录》,谓“生华阴。”《本草经集注》曰:“今东阳、临海者,形段乃好,而辛烈不及华阴、高丽者。”《本草图经》曰:“今处处有之,然它处所出者不及华州者真。”《本草别说》曰:“非华阴者不得为细辛用。”《本草衍义》曰:“今惟华州者佳。”《证类本草》、《本草品汇精要》和《本草纲目》均沿用了上述本草记载。《得配本草》曰:“细辛,产华阴者良。”《本草害利》曰:“北产华阴者,细而香,最佳。”《本草求真》曰:“产华阴者真。”《本草便读》曰:“细辛产华山之北。”以上历代本草记载细辛的产地主要在“华阴”、“华州”与“华山”,仅《本草经集注》中提到“高丽”。考以上本草记载的华阴,即今陕西华山的北面;华州,即今陕西华县、华阴、潼关及渭北的下镇附近;华山,亦即今陕西华山[11、12]。再考《本草经集注》中提到的高丽,又称高句骊或高句丽,系古代国名,在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后为卫氏朝鲜所并。汉武帝灭卫氏朝鲜后以古高句骊国故地置高句骊县,治所在今辽宁省新宾县西。

根据以上历代本草记载的细辛主要产地,结合细辛属(Asarum)植物种类在我国分布和药用情况,可以认定历代本草记载的细辛主要是品种产于我国陕西、河南、山东、湖北、四川、安徽、浙江、江西等地的细辛属植物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至于在《本草经集注》中提到产于高丽的品种,可能是产于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的辽细辛A.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 (Maxim.) Kitag.和产于我国吉林、辽宁的汉城细辛A. sieboldii Miq. f. seoulense (Nak.) C. Y. Cheng et C. S. Yang。其中细辛的中文名称原为华细辛,辽细辛的中文名称原为北细辛,而汉城细辛的拉丁学名异名原为A. sieboldii Miq. var. seoulense Nakai,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编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第一册中的编写说明第6条,予以修订。

二、细辛的药用部位、采集季节和加工方法?

《名医别录》曰:“二月、八月采根,阴干。”《本草经集注》曰:“用之去其头节。”《本草图经》曰:“其根细而其味极辛,故名之曰细辛。二月、八月采根,阴干用。”《雷公炮炙论》曰:“凡使,一一拣去双叶,服之害人,须去头土了……。”《本草衍义》曰:“细辛用根。”《证类本草》、《本草品汇精要》和《本草纲目》均沿用了以上的本草记载。《汤液本草》曰:“去芦头并叶。”《炮炙大法》曰:“拣去双叶。”《本草汇》曰:“拣去双叶,去头。”《本草述钩元》曰:“双叶者服之害人,须拣去。”《得配本草》曰:“拣去双叶者。”《本草求真》曰:“去双叶者用,双叶服之害人。”《本草辑要》曰:“拣去双叶者用。”《本草害利》曰:“二、八月采根纯阳,切去头子。”《本草便读》曰:“细辛用根。”?关于细辛的加工方法,历代医书中亦多见注文或论述。其中注明“去苗”的医书主要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全生指迷方》、《产育宝庆集》、《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陈氏小儿病源方论》、《瑞竹堂经验方》、《医学纲目》、《证治准绳》、《景岳全书》以及《济阴纲目》等;注明“去叶”的医书主要有《旅舍备要方》、《小儿药证直诀》、《普济本事方》、《传信适用方》、《卫生家宝产科备要》、《济生方》、《活幼全书》、《丹溪心法》、《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增补万病回春》、《审视瑶函》、《医宗说约》、《医家四要》等;注明“去苗叶”的医书有《圣济总录》和《医宗必读》。此外,《女科百问》载:“去芦。”《医学入门》载:“去土及芦、叶、头节。”《医学启源》载:“去芦并叶。”

根据以上历代本草和医书的记载考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传统细辛的药用部位是根部。2.细辛的传统采集季节在初春二月或仲秋八月。3.在细辛的传统加工方法中,要除去非药用部位地上部分(即“苗”、“叶”)和根头部的根茎(即“头节”、“头子”、“芦头”)。4.历代医家的经验处方中所用的细辛均是以根部入药。

三、细辛的用量

《本草纲目》引《本草别说》曰:“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一线。”,并在细辛条附方项的治“虚寒呕哕、饮食不下”方中曰:“细辛去叶半两,丁香二钱半,为末。每服一钱(其中实含细辛三分之二钱),柿蒂汤下。”《得配本草》曰:“其性极辛烈。气血两虚者,但用一二分,亦能见效。多则三四分而止。如用至七八分以及一钱,真气散,虚气上壅,一时闷绝。”《本草求真》曰:“所用止宜几分。”《本草害利》曰:“即入风药,亦不可过五分,服过一钱,使人闷绝。”?以上历代本草所载细辛用量标准不超过一钱,均是指以根部入药的细辛。由于传统药用细辛在初春二月或仲秋八月采挖,此时其根部的营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其药用化学成分的含量也比较高;同时在细辛的传统加工方法中,要除去非药用部位地上部分和根头部根茎,所以其用量比较小。?根据笔者赴部分细辛产地调查,目前由于药材收购部门对细辛要求收购全草,而挖全细辛的地下须根比采全其地上部分及根头部根茎要困难一点,因此药农大都在细辛地上部分茂盛的“夏季果熟期或初秋”季节采集,所采细辛多数叶全根残。同时,根据笔者在安徽的芜湖、合肥、蚌埠、安庆、宣城等地进行抽样调查,目前临床上实际用量超过一钱的细辛,主要是因采集不当而须根残缺、地上部分与根头部的根茎较完全的细辛A. sieboldii Miq.及辽细辛A.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 (Maxim.) Kitag.的干燥全草,故其用量必然超过历代本草和中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的传统细辛用量。

四、细辛的原植物形态与鉴定

1.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多年生草本。根茎直立或横走,直径2~3mm,节间长2.5~11mm,有多数须根。叶基生,通常2枚;叶片心形或卵状心形,长4~11cm,宽4.5~13.5cm,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深心形,全缘,表面疏生短毛,脉上较密,背面仅脉上被毛;叶柄长8~18cm,光滑无毛;芽苞叶圆肾形,长与宽各约13mm,边缘疏被柔毛。花单生,紫黑色;花梗长2~4cm;花被管钟状,直径1~1.5cm,内壁有疏离纵行脊皱,顶端3裂,裂片三角状卵形,长约7mm,宽约10mm,直立或展,不反折;雄蕊12,着生于子房中部;花丝与花药近等长或稍长,药隔突出,短锥形;子房半下位或几近上位,球状,花柱6,较短,顶端2裂,柱头侧生。蒴果近球形,直径约1.5cm,棕黄色。花期4~5月,果期6月。分布于陕西、河南、湖北、浙江、安徽、江西、山东、四川等省区,四川等地有栽培。

2.汉城细辛 Asarum sieboldii Miq. f. seoulense (Nak.) C. Y. Cheng et C. S. Yang与细辛主要区别特征:叶表面通常密生较长的毛;叶柄有毛。分布于辽宁和吉林两省东南部,辽宁有少量栽培。

3.辽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 (Maxim.) Kitag.?与细辛和汉城细辛主要区别特征:叶片顶端急尖或钝,表面脉上有短毛,

有时其它部分亦疏生短毛,背面全部密生短毛;叶柄无毛。花被裂片在开花时由基部向外反折。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辽宁有栽培。

以上细辛属原植物分类检索表

1.花被裂片直立或展,决不反折;叶片顶端短渐尖,表面通常散生短毛。

2.叶片背面通常无毛或有疏毛;叶柄无毛…………………………………………………细辛

2.叶片背面通常密生较长的毛;叶柄有毛……………………………………………汉城细辛

1.花被裂片在开花时由基部向外反折;叶片顶端急尖或钝,表面仅脉上有短毛,背面全部密

生短毛;叶柄无毛…………………………………………………………………………辽细辛

五、讨论

根据以上考证,细辛A. sieboldii Miq.在我国应用历史最悠久,分布范围广泛,蕴藏量丰富,是传统药用细辛的主要品种。历代本草明确规定细辛以根部入药,初春二月或仲秋八月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根头部的根茎。同时历代本草和医书规定细辛的用量标准不超过一钱,均是指以根部入药的细辛。因此,可以认定历代本草记载的传统药用细辛是正品细辛。

然而,在中国药典1995年版中,细辛的主要品种(第一来源)为辽细辛A.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 (Maxim.) Kitag.],药用部位为全草,采集季节为其地上部分茂盛的“夏季果熟期或初秋”,并且没有记载除去地上部分和根头部根茎的细辛传统加工方法。由于中国药典1995年版仅片面沿用传统细辛的用量标准1~3g(不超过一钱),而没有继承传统细辛的主要品种、药用部位、采集季节和加工方法,以致影响了目前细辛的临床应用疗效。为了正确继承使用历代医家以细辛组方的经验处方,保证临床用药准确、有效,建议今后新版药典规定细辛的主要品种(第一来源)为细辛(A. sieboldii Miq.),药用部位为根,采集季节为春、秋两季,并在其加工方法中明确规定除去地上部分和根头部根茎。通过考证,还可以认定,中国药典1995年版以“细辛”为名所记载的细辛全草并非传统药用细辛,其主要品种、药用部位、采集季节和加工方法等均与传统药用细辛有很大的差异,并且目前在临床上其实际用量多达12~15g,远远超过历代本草和中国药典1995年版所规定的细辛用量标准。可见细辛全草系中药材“新增品种”,如保留应用,建议将其另立一药,按其药用部位定名为细辛草,并适当加大其用量标准,以免与传统药用细辛相混淆。

至于中国药典1995年版收载的辽细辛A. heterotropoides Fr.Schmidt var. mandshuricum (Maxim.) Kitag.和汉城细辛A. sieboldii Miq. f. seoulense (Nak.) C. Y. Cheng et C. S. Yang,虽然可能是《本草经集注》中提到产于“高丽”的细辛品种,但《本草经集注》中所载的细辛均以其根部入药,这亦与中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以其全草入药而不同。据现代研究证明,辽细辛A.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 (Maxim.) Kitag.、汉城细辛A. sieboldii Miq. f. seoulense (Nak.) C. Y. Cheng et C. S. Yang中所含的挥发油种类及总含量,均与细辛A. sieboldii Niq.有一定差异。为便于制订药品质量和用量标准,保证临床用药准确有效,建议将辽细辛A.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 (Maxim.) Kitag.和汉城细辛A. sieboldii Miq. f. seoulense (Nak.) C. Y. Cheng et C. S. Yang的干燥根另立一药,按其产地定名为东北细辛。?

此外,目前在我国部分地区尚有其它各类“土细辛”混作细辛药用,其植物来源十分复杂,其中有的疗效差,有的甚至无效,这是影响细辛在临床应用疗效的又一个原因。笔者认为,对“土细辛”中的伪品应予以取缔,而对其中混乱品种则应予以澄清。

参考文献

[1]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广东科技出版社等.1995:197.?

[2]刘尚延.细辛真的不可过钱吗。中药通报 1983;8(4):38.?

[3]梁·陶弘景集·尚志钧辑校.名医别录.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38.

[4]宋·唐慎微.证类本草.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64.?

[5]明·刘文泰,等.本草品汇精要.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52.

[6]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第2册.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817.

[7]清·严西亭,等.得配本草.第1版.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32.

[8]清·凌奂.本草害利.第1版.中医古籍出版社.1982:50.?

[9]清·黄宫绣.本草求真.第1版.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73.

[10]清·张秉成.本草便读.第1版.科技卫生出版社.1958:8.

[11]辞源修订组,等.辞源.第4册.第1版.商务印书馆.1983:2665、2667、3483.

[12]辞海编委会,等.辞海.地理分册(历史地理).第2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2:93、222.

[13]任仁安,等.中药鉴定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459.?

[14]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编.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第1册.第1版.科学出版

社.1982:1、232.

四叶草的折法篇3

diy三八妇女节手工立体贺卡步骤图解

不止妇女节其他节日也可以送给心爱的人一张独一无二的卡片, 就自己动手制作这个简单又特别的立体情人节卡片吧!

手工立体贺卡所需材料:小张的色纸、卡纸、胶水、剪刀。

先将正方型的色纸沿对角线对折再打开;

然后将色纸对折再对折;

在其中一面画上爱心剪开;

剪完后会像上图一样;

打开后会是花的形状;

将一开始对角线折出的凹痕往里面折, 整理出像上图一样外面看来是爱心形状但打开是一朵花;

可以贴在卡片外面;

也可以贴在里面, 打开卡片就有两颗会开花的心, 很呼应爱心节日的气息。

step1:剪成圆形 首先将准备好的粉色彩纸剪成圆形,对折,再按三等分对折。

step2:剪出齿型 用剪刀将彩纸的边缘剪出细小的齿形,不要剪得太大,要细密。

step3:打开彩纸 将剪好的彩纸打开,按照折出的痕迹从边缘向下剪开,剪至大约2/3处即可,在纸的中间剪一个小圆孔。不要剪得太大,2mm左右即可,这要根据我的小竹棍的粗细来决定。

step4:折花瓣 用手将每一瓣花瓣折一下,让其有立体的感觉。

step5:小竹棍 准备一个小竹棍,棍的头部最好有结头,这样,可以做成花芯的样子。

step6:花纸串到竹棍上 将所有花纸都串到竹棍上,花纸的底部用力捏一下,形成褶皱的感觉。

step7:完成 将绿色的不干胶纸剪出一根细长条,在串好的花的底部粘出花萼的形状,并向下将花朵粘到竹棍上,固定好。整理一下花朵的形状,看一朵康乃馨就做好了,很简单吧。让我们多准备一些彩纸,亲手做一束康乃馨送给我们的妈妈吧!更多内容请查看:感恩母亲节:DIY爱之康乃馨花束

step1:准备材料 手工纸、剪刀、毛绒条、打孔器、花瓶。

step2:剪花瓣 这是非常有趣的过程,怎么能剪出各种形状的花瓣,爸爸妈妈和孩子都动动脑子,看能剪出多少种花瓣。

step3:多种方式剪花瓣 可以用笔画出形状去剪,也可以将纸对折几次后剪出换边,然后展开,会有出奇的效果。

step4:制作叶子 做几片绿色的叶子,这是很提效果的。

step5:穿上叶子 用毛绒条串上叶子,为下一步在叶子上做花奠定基础。

step6:制作完成 制作出不同的鲜花,插在瓶子里,是不很漂亮。

step1:处理花瓣

康乃馨从花托处捻一捻,花就自然张开了,然后把花瓣整理一下,去掉杆子上多余的叶子花岔 让花开的更大一些,珊瑚草按长短分开备用。

step2:裁纸 把和风纸从中线对折(长边中线)裁成四小张。

step3:处理康乃馨 找一个干净平整的桌面,铺几根最长的珊瑚草作为背景,然后摆三到五只开的最好的康乃馨,注意花头要摆成一条线然后再铺一层珊瑚草,留两只康乃馨备用,然后把剩余的康乃馨一堆从花头处弄齐。

step4:加上珊瑚草 与做背景的康乃馨保持自己觉得适当的距离就好,再夹杂一些珊瑚草,然后把所有的花材从居中聚拢,用胶带捆绑固定,剪掉过长的花杆和配草杆子。

step5:防潮处理 在桌面铺一张玻璃纸,把花材放上,然后再在花材上铺一张玻璃纸(注意上边缘稍低于下面花材处,然后从束腰处聚拢用胶带固定然后再用一张玻璃纸把下花杆全部包起来,再在束腰处用胶带固定一下。

step6:外包装处理 把一张和风纸三折成合适的宽度,作为背景,居中铺在花材下方,注意稍高于花材最顶端。

step7:聚拢纸和花束 另两张和风纸斜交叉铺在桌面上然后把纸和花材从束腰处聚拢,用或者魔带固定,注意和风纸外边缘处稍微卷曲一下,显得比较漂亮。

四叶草的折法篇4

有纪年或款识的纹样资料:一、“青花孔雀凤凰牡丹纹碗”(北京故宫藏)有“壬子年造”款。根据器物各方面的特征判断为弘治五年(1492年)的产品。描绘的纹样是在“一只鸾凤,一只孔雀”之间有牡丹、坡石、小草,虽逸笔草草亦自然生动(《景德镇陶瓷》1986年第3期,叶佩兰文)。二、“折枝牡丹纹碗瓷片”(图1,南京博物院藏),有“正德年造”款。钩线、洇染,青料水份饱满,色调匀净,花叶形态简单,画法草率随意。以上两例的形态特征与风靡一时的大花叶牡丹纹没有可资对比之处,故对我们讨论的问题缺乏标准器的判断价值。

对比纹样:大花叶型(图2,菲律宾藏),装饰于盘心,花冠两层瓣,形态圆浑,瓣沿有裂,极浅,略作一示意而已。中心留白处画花丝,没有花药。花瓣上填色留白边。大叶有多裂,多为五出,叶尖,大都为翻转状;先画好鱼骨样的叶脉,再在两侧填色。花叶上填色的青料水饱满,用小笔填色又含水多,故有许多小笔触且留积料的痕迹。花四周有以变形卷草纹的局部形态为单元,由7组相连构成的纹样。这组样式特异的纹样与带有“大明正德年制”官窑款的“夔龙纹碗”内心的纹样(图3,伊朗国家博物馆藏)比较,样式完全相同,都形态纤柔,线条细腻,色调淡雅,风格一致。所以图2应属正德年间的产品。那末,中心的牡丹纹就是典型特征之一。

《弘治青花的装饰艺术》一文分析“菊石图”时,以弘治十一年(1498年)纪年墓出土的圆盒(直径约14厘米)盖面上菊石图为标准,认定与其相似的盘上同名纹样也属弘治之作。“牡丹湖石图盘”(图4,景德镇佳洋陶瓷有限公司藏),口径54厘米,与上两图比较,虽然题材不同,画面也更大,但构图相同,都是四朵大花较匀称地分布在湖石两边;叶较小,散点式分布在花与花的空间,花叶大小对比分明。用笔流畅,运笔迅疾,画意生动,娴熟自然,工艺技法和艺术手法都一致。盘内壁的缠枝莲叶为仿元代而略作修改的葫芦彤,粗茎上有成串的叶芽,这两处是弘治的典型特征。根据以上相似的几方面分析,此牡丹图应是作者将同时期的“菊石图”作为一个样式,变换题材,绘制出新画面。基于以上的推断,再回过来看“牡丹湖石图”上花叶的特征,并与正德牡丹纹作一番比较。图上花冠椭圆形,硕大,正仰伏,故花心偏上;有的花瓣内外分两层,下端花瓣达三四层之多,瓣沿有多裂且深,翻卷多姿;扇形的花心有花丝、花药(点圆形)。叶片稍小,多为五出,未见有翻卷,鱼骨状叶脉。湖石耸立,钩线画轮廓,中留空洞(与弘治“菊石图”同)。因器型大,故需用大笔填色,含料水丰盈,特别是石上的填色,纵横涂抹,有明显的大笔拓抹的痕迹;浓料涂抹后又见有淡料洇染,表现湖石凹凸、转折、阴阳、向背的立体感。有鲜明的“空白期”青花瓷画的画意。画风雄健、恢宏、泼辣、大气,也体现了此时经常用瓷画的手法彩绘大型器物坯体,练就出娴熟的技能。花的形态与正德的相似,但姿态生动丰富。叶则少翻卷,叶脉相同。画法不同,填色相似。一方面是图画与纹样的性质不同,另一方面是前者继承“空白期”的画意,后者则在前者的基础上简化,也缺乏画意。

我们再把视野扩大,从弘治时代的陶瓷文化角度观察,弘治民窑文化越过成化朝,直与“空白期”(此文正统、景泰、天顺三朝视为一时期)对接。第一,两个时期器物造型的特征、装饰的内容与形式,青花彩绘的工艺与艺术等对比,都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而且,“空白期”许多纹样又有元代的某些特征,故弘治的纹样又有元代特征的一些遗韵。第二,弘治民窑与“空白期”两个时期的大量器物,都在东南亚各地传世或在我国南海周边海域的沉船中打捞出来,由此推断,两个时期必定具有外销瓷的性质,带来文化艺术方面的相似性,因此产生隔代衔接的传承关系。成化、正德两个时期民窑都缺乏以上两大要素,于是,在成化、弘治、正德的一个历史阶段,弘治民窑显得特立突兀,许多纹样风貌特征迥异于前后两朝。在这个文化背景下,更可确信图4不是孤例,应有许多相似的器物与纹样,此器只是当年因残破的遗弃物之一,今天重见天日,再次体现它的史料价值,那就是以它为参照物,引出本文重点分析的“大花叶”型牡丹纹,将相关纹饰作对比分析:

缠枝牡丹纹折沿盘(图5-1,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口径50.8厘米,明代中期以前,民窑的盘类器物超过50厘米的只见于元代和空白期,此盘造型与元代、空白期相似。盘心绘四组缠枝牡丹纹,内壁一周绘七组缠枝玫瑰花。盘外壁(图5-2)一周七朵缠枝牡丹纹。已著录的器物还有口径50.3厘米的折沿盘,口径51厘米的敞口盘(图6,菲律宾藏),前两盘各部位的纹样完全相同,后一盘没有折沿,其余的纹样也完全相同,都是打捞出水的沉船遗物,因久浸海水中青花料色变为淡蓝色。盘心的纹样采用了元代四朵花的骨式,花冠硕大,丰满,内外两层花瓣,左右对称,瓣有翻卷。钩线拓染青料,瓣边缘留白,中心有花蕊。“空白期”大器物上的牡丹纹主要有两种样式,一种是继永乐、宣德的花形浑圆,瓣边缘填色,色调向瓣基部渐淡化;另一种是元代的特征。图5-1等三器物的纹样延续后一种样式。叶片较大,大叶片有三个叶尖翻卷,鱼骨状叶脉,叶片翻卷处留白边,叶脉不染色。花叶拓抹青料的水份饱满,块面感强,尽可能不重迭交叉笔触,达到色调平匀、明莹的效果。但料水饱满收笔时伴有小珠状的料水积蓄的痕迹,这也是沿用“空白期”的技法而出现的现象。此纹样用笔严谨、填色细腻,画风壮美。以上两大盘图4是装饰画,构思方面近于“菊石图”,图5-1是纯粹的纹样,都是弘治典型的牡丹纹装饰图画、纹样。

四叶草的折法篇5

关键词 白花前胡;适期播种;田间管理;肥水运筹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100-02

前胡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分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2种,均以根供药用。前胡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南、四川、江苏、安徽等地,多为野生,只有少量栽培,因此种植潜力大。前胡为常用中药,性微寒,味苦、辛。具有散风清热、降气化痰之功能。用于风热咳嗽痰多、痰热喘满、咳痰黄稠[1-2]。绩溪县白花前胡野生种源丰富,是当地主栽品种。

前胡为宿根植物,宿生根3月幼芽萌动、出苗,4—5月为营养生长盛期,5月下旬开始抽薹孕蕾,6—7月开花盛期,8—9月果实成熟,当年繁殖苗生长期比宿生植株要长[3-4]。现将白花前胡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种子采集与处理

前胡结种子较多,种子发芽率较高,可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或直播。果实一般在9—10月成熟,果实呈黄白色时,用剪刀连花梗剪下,放于室内后熟一段时间,然后搓下果实,除去杂质,晾干贮存备用。

2 选地整地

白花前胡喜冷凉湿润的气候,在绩溪县多生于海拔较高的山区向阳山坡。土壤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夹沙土为好。温度高且持续时间长地区以及荫蔽过度、排水不良的地方生长不良,且易烂根;质地黏重的黏土和干燥瘠薄的河沙土不宜栽种。因此,宜选择阳光充足、土壤湿润而不积水的平地或坡地栽种。最好是在头年冬季,清除地上前作枯物及杂草,铺于地面烧毁,然后深翻土地让其越冬。翌年2月施入充分腐熟的猪牛粪后再翻1次土,除去杂草,耙细整平。山地顺势做畦,畦宽1.3 m,如不做畦,需每隔3~10 m用树枝、根梗或草叶做1条隔土带,以防水土流失。

3 适期播种

前胡以直播为好。前胡种子发芽适温为10~15 ℃,可春播或秋播。最好是秋播,出苗早,抗逆强。春播以3月上旬播种为好,最迟不宜超过清明,过迟则气温过高,出苗难,幼苗出土后真叶易灼伤。可采取穴播、条播或撒播等方式。穴播,在畦上开27 cm×27 cm的穴,穴深5 cm,用种量为15.0~22.5 kg/hm2,将种子拌火土灰均匀撒于穴内,然后盖1层土或土杂灰,以不见种子为度。撒播,用种量15.0~22.5 kg/hm2,前胡种子(果实)撒于土面,然后用竹枝或扫帚轻轻拂动,以利种子与土壤充分结合。

4 田间管理

一是除雄。在前胡栽培过程中,当雄株开始抽薹时需肥较大,要及时拔去雄株(其根茎不能作为商品),促进雌株生长。留种地除外。二是折枝打顶。前胡一般都要在第2年开花结果,其一旦开花,根部失去营养,造成木质化,俗称为“公子”,不能作药用。因此,减少开花率成为提高前胡产量的重要措施。实践研究证明,折枝打顶具有很好的作用。当前胡植株长到高20~30 cm时,除保留基生叶外,从基部折断花茎。对一年生生长过于旺盛的植株,可在6月中旬进行打顶。经过折枝打顶后的前胡根部较未开花植株长得粗壮,产量也大幅度提高。

5 肥水运筹

施肥以基肥为主,于播种前整地时一次性施入,一般肥力地块用腐熟农家肥45 t/hm2或硫酸钾复合肥750 kg/hm2作基肥。在肥沃的园地种植,施含硫复合肥150~225 kg/hm2,作为基肥。前胡需肥量小,基肥充足的幼苗期至7月底前不宜追肥,以免造成植株提前抽薹开花,根部木质化而影响产量。前期没有施基肥和土壤肥力不足的,结合第1次锄草追施浓度较低的人畜粪水,或施尿素75 kg/hm2(也可施硫酸钾复合肥75 kg/hm2)提苗。立秋前后,结合第3次锄草施硫酸钾复合肥150 kg/hm2;在白露前后,再追施施硫酸钾复合肥75~150 kg/hm2。施肥时注意不要伤根、伤叶。前胡虽耐旱,但干旱严重影响产量,灌溉方便的园地遇到干旱要进行适当的浇水,关键在8—9月。

6 病虫草害防治

6.1 病害

一是白粉病。发病后,叶表面发生粉状病斑,逐渐扩大,叶片变黄枯萎。防治方法: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并用10%苯醚甲环唑(思科)1 500倍液,或40%氟硅唑(福星)乳油6 000~8 000倍液,或15%三唑铜(粉锈灵)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45%咪鲜胺乳油3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二是根腐病。发病后,叶片枯黄,生长停止,根部呈褐色,水渍状,逐渐腐烂,最后枯死。低洼积水处易发此病。防治方法:注意疏沟排水,特别是雨季和大雨天,及时排除积水,降低田间湿度,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1 200倍液等浇淋根部消毒,以防病菌蔓延。

6.2 虫害

一是蚜虫。主要为桃蚜(又叫烟蚜),密集于植株新梢和嫩叶的叶背,吸取汁液,使心叶、嫩叶变厚呈拳状卷缩,植株矮化,或危害幼嫩花茎,造成结实不充实等。防治方法:清洁田园,铲除周围杂草,减少蚜虫迁入和越冬虫源;发生蚜虫可选用20%啶虫脒8 000~10 000倍液,或10%吡虫啉1 000倍液,每5~7 d喷洒1次,连喷2~3次。二是刺蛾类。又名洋辣子。防治方法:可选用1.8%阿维菌素2 500~3 000倍液,或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 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1 500倍液喷施叶背,每隔10 d喷1次,连喷2~3次。三是蛴螬。为金龟子幼虫的总称,土名叫“土蚕”,苗期咬食嫩茎,7月中旬后咬食根茎基部。防治方法: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减少成虫产卵量;蛴螬为害期用50%辛硫磷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48%毒死蜱1 000~2 000倍液,或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 500倍液灌根,毒杀幼虫。

6.3 草害

前胡除草的方式有化学药剂除草和人工除草。一是化学药剂除草。播种后出苗前空白地除草,在杂草出土前施用。用50%乙草胺乳油1 050~1 125 mL/hm2,对水600~900 kg均匀喷雾土表。播种后出苗前除已出土杂草。前胡播种后15 d以后出苗,因此在杂草见绿、前胡尚未出苗前,可用20%克芜踪水剂2.25~3.75 L/hm2对水375~450 kg进行田间喷洒。也可选用41%农达或草甘膦水剂2.25~3.00 L/hm2对水450~600 kg喷洒。前胡出苗后绝不能使用以上药剂除草,以免杀死药苗。根据试验,应在14 d以内喷药。二是人工除草。中耕除草一般在封行前进行,中耕深度根据地下部生长情况而定。苗期中药材植株小,杂草易滋生,应勤除草。待其植株生长茂盛后,此时不宜用锄除草,以免损伤植株,可采用人工拔草,但费时费力。第1次于5月幼苗长到5~6 cm高时进行,第2次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第3次于立秋前后进行。

7 采收与加工

在秋季11月进行收获,先割去枯残茎杆,挖出全根,除净沙土(不要洗)运回家,晾2~3 d,至根部变软时晒干即成。前胡折干率约4成,一般产量为2 250~3 000 kg/hm2,高产的可达4 500 kg/hm2。另外,前胡每年收获时,挖断的细根须第2年也可萌发新株,而且生长都较种子撒播苗要粗壮,产量也高。现在产区农户在收获时用板锄挖取前胡,有意将须根挖断留在土中,待翌年播种时,只需播种子7.5~15.0 kg/hm2即可,不仅减少了用种量,还提高了产量。

8 参考文献

[1] 张村,肖永庆,谷口雅彦,等.白花前胡化学成分研究(Ⅰ)[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9):675-677.

[2] 张玉方,王祖文,卢进,等.白花前胡主要栽培技术研究(Ⅰ)[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147-148.

[3] 王祖文,张玉方,卢进,等.白花前胡主要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发育规律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145-146.

四叶草的折法篇6

关键词 熟蚕;自动上簇技术;簇具;消毒;药物

中图分类号 S88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242-01

思南县是农业生产大县,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蚕桑生产的发展。思南县乌江两岸曾被蚕业专家誉为“蚕业生产的新大陆”,在20世纪90年代初产茧量居全省之首。近年来,养蚕生产以大户、专业户为主,人工捉熟蚕(幼蚕经过4眠5龄后,蚕体明显增大、增长,蚕粪变绿、蚕体透明即为熟蚕。传统方法需要人工将熟蚕捡出,轻放到草笼、塑料折簇或者方格簇上,让其吐丝营茧)费时费力,用工量大,用工成本高。为了节约成本、增加收入,特总结熟蚕自动上簇技术,以供广大蚕农、专业大户参考。

1 簇具准备

1.1 草笼

4眠前把草笼编好,将麦秆切成24~25 cm长,用草绳对折,将绳斗固定,从对折处用一截木棒插入,边绞动木棒边将麦节放入绳子中间,直至编满,即成草笼。张种(10 g蚁量)需要草笼45~50 m长。如果用旧草笼,需要去除草笼的灰尘和杂物。

1.2 塑料折簇

新的塑料折簇需要提前打开包装,存放在阴凉、干燥和通风的地方,备用。如果是用过的塑料折簇,需要提前10 d将折簇用含有效氯3%的漂白粉水溶液浸泡2~3 d,捞出后放在清水中清洗干净,置于阴凉处备用。

1.3 方格簇

新的纸板方格簇可以直接使用。如果使用旧的方格簇,需要人工将杂物去除,存放在通L和干燥的地方,避免其受潮变形。

2 消毒

无论是大蚕地蚕育,还是采用大蚕蚕台育,消毒工作都至关重要。在5龄起蚕进入大蚕室之前,需要提前5~7 d将蚕室天花板、门窗、墙壁四周及地板清扫干净,再用含有效氯3%的漂白粉水溶液喷雾2~3次,充分湿润蚕室的每一个角落,然后用硫磺和柏树丫密闭熏烟消毒24 h,以达到彻底消毒杀菌的目的。消毒完成后,打开门窗通风1~2 d,大蚕才能进入蚕室。蚕室门口要铺2~3 cm厚的新鲜石灰粉,要求进出人员必须要踏灰入室,以防饲养人员脚带病菌进入蚕室。同时,将含有效氯2%的漂白粉水溶液用塑料面盆盛放在醒目位置,做到每次都要洗手给桑。有条件的提倡更衣入室,穿专用工作服在蚕室进行各种操作。大蚕进入蚕室后,每天用含有效氯3%的防僵粉对蚕体消毒1次,5 min后再用菜籽壳或炒焦的谷壳均匀撤在蚕体上,厚度掌握在2~3 cm,然后再行给桑,以达到隔离蚕沙的目的[1-2]。

3 熟蚕上簇前准备

3.1 大蚕地蚕育

5龄起蚕采用地蚕育按1 m开厢,厢面之间留0.3 m作为操作道,便于给桑、消毒、摆放簇具等。在厢面上平铺1层干菜籽壳,厚度以4~6 cm为宜。

3.2 大蚕蚕台育

5龄起蚕采用蚕台育,蚕台宽度以1 m为宜,每层蚕台之间相隔0.5 m,以便于给桑及操作。

3.3 大蚕下地前的操作

5龄起蚕,待其蜕皮达90%以上、蚕儿食欲旺盛时,先用含有效氯3%的防僵粉对蚕体进行消毒,10 min后即可给桑,给桑厚度3~4层,每天给桑3~4次,给桑量根据上一次给桑后蚕儿食桑后的余叶情况酌情增减。在5龄第2天可将发育齐一的大蚕下地或投放蚕台。蚕儿下地时要轻捉轻放,不能损伤蚕体,以防感染蚕病。对发育不齐的,可以加网提青,分批饲养[3]。将弱小蚕择出,集中在几个蚕匾内,让其良桑饱食,精心饲养,绝大部分也能长大吐丝营茧。对仍然长不大的弱小蚕要坚决淘汰。

4 良桑饱食,超前扩座

大蚕期蚕儿食桑量大,必须准备足够的桑叶,最好采用嫁接后的桑叶喂养,尽量不用泥叶、虫口叶、过嫩叶、黄叶等。同时,因为蚕体生长迅速,应提前扩大蚕座面积,做到先扩后长、超前扩座,不能让蚕有“搭背”的现象,以免蚕儿互相抓伤蚕体,从而感染蚕病。

5 药物添食

5龄起蚕经过6 d以上,待蚕粪变绿、大蚕见熟5%以上时,可以添食蚕用蜕皮激素。张种(10 g蚁量)用量4~6支(每支2 mL),兑水1.0~1.5 kg,均匀喷洒在12~15 kg桑叶上,一次性给桑。给桑时要做到手空、手松,先四角后中间。

6 簇具投放

6.1 草笼

将干净的草笼沿着厢面或台面,从一侧的边缘依次平铺在桑叶上,直至铺满整个蚕床,草笼之间的间隙以4~5 cm为宜。

6.2 塑料折簇

将已消毒洗净的折簇直接平铺在蚕床上,尽量铺平铺满,以便熟蚕寻找营茧位置。

6.3 方格簇

将干净的纸板方格簇悬挂在蚕台或蚕床上。地蚕育的厢面两侧各用1根竹竿,竹竿两端可用空心砖作支撑,将方格簇两端挂在两侧的竹竿上,让方格簇下端离蚕床2~3 cm为宜,做到既不伤蚕体又便于熟蚕上簇营茧。方格簇可依次悬挂在蚕台顶部,蚕台两侧可以各用1根竹竿支撑方格簇,方格簇悬挂好后,让方格簇与蚕台成45°夹角,便于熟蚕上爬寻找营茧位置,又不至于掉下来损伤蚕体[4]。

7 参考文献

[1] 王慧芹.家蚕方格簇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6):280.

[2] 罗朝斌.悬空加网在家蚕饲养几种场合下的应用研究[J].蚕学通讯,2007(1):1-4.

[3] 易勇,姜虹,罗朝斌.省力化养蚕技术在贵州的研究与应用[J].贵州农业科学,2003(6):50-52.

四叶草的折法篇7

初品《三叶草》,首先吸引我的是它清新的画风。难以想象,如此质朴纯洁的画所描述的故事会宁和到什么程度。但事实永远并非想象所能臆测,而“三叶草”的故事也绝非“宁和”二字所能概述。我只能说它是一个安静的故事,每每话语,每个眼神中,都透着几缕忧伤,几许无助,更携万般的绝望孤独。

素,正如同她名字般清纯的女主角,却是“不能拥有感情”的四叶的三叶草。用画中的语句回答,是因为“三叶草们一旦拥有感情,便会拥有破坏世界的力量。所以,必须加以管制”,而四叶的三叶草,又恰是灵力最强的。于是,作为上苍赋予这特殊能力的代价,素得到了一切,过上公主般的生活,然而却失去了某种被唤作自由的东西,当她从牢笼中仰望外面的天空的眼中没有泪,有的只有落漠与空旷,却在不经意间闯入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毫无预警地,却又掷地有声。

她只想要自由,,只想要幸福而已。

“幸福是什么样子的?……”

当素天真地问出这样的问题的,我已彻底折服。是素的纯真,更是那份对自由的执着。

每个人都有寻找自由的权利,每个人都有得到幸福的权利,但不一定每个人都去寻找,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得到,所以,待我离开,远离这个地方,一切的困难我都甘之如饴………

她做了,跟随着已故好友,同样是三叶草的织叶最爱的人,离开牢笼。当然,他必须付代价,因为四叶草不属于任何人,更不能拥有任何人,甚至于自由和幸福。但如此代价在她眼里远不及自由和幸福,那只是生命而已。

四叶的三叶草,FOUR—LEAF CLOVER,传说中可以带来幸福的小草,找到它便能找到幸福,IN CLOVER的中文意思是安逸舒适,LIRE IN CLOVER,生活优裕,一切的一切,都关于幸福,却为何能给予它本身以幸福的音符。

情何以堪,心何以堪!

自由和幸福,这由始自终都是素的心愿,一个无法达成却宁愿用生命去换取的执着的心愿,一个三叶草对生命的诠释——自由,幸福。

飞舞/秋风中的落叶/是飞舞吗?/抑或/流浪/是不是无痕的风吹过/是否真的一无所有/或者/你只是想离开/流浪/直到找不到自己。

四叶草的折法篇8

浑源窑青瓷在当时的烧造量较大,这可以从窑址废弃的瓷片中得到证实。其中镶嵌青瓷独占鳌头,体现了该窑最高的生产技术。碗、盘、枕、罐、瓶、盆、炉、瓮等日用器皿在这里都可以看到,甚至有作为其他器物装饰用的插嵌瓷板。以下仅就发现的镶嵌青瓷作一介绍。

1. 碗心为叶纹和花蕾组成的团花。腹部有三层花纹。最底部为菊瓣,中间是五只口衔花穗的长尾鸾鸟。最上一层和第二层有界隔线,饰如意头的朵云和飞翔的大雁。双圈线边饰。口沿部位是未刮除的化妆土,使得沿边如扣。器外可以看出两次上釉。腹下部的单层釉稀薄,透明性较好,上部的两层釉则完全为青釉的标准(图1)。

2. 碗心中间为变形,外侧由大小叶纹相间排列,叶纹间填以小的花蕾(图2)。

3. 碗心为变形团菊纹。腹底为一周菊瓣纹,腹部饰网状纹。器外可以看到二次上釉的痕迹(图3)。

4. 碗底为两只首尾相绕的鸾鸟,鸾首的上下有云气纹(图4)。

1. 盘底心为一平展的花朵,外侧由叶纹组成大的花瓣,叶纹间填饰分裂的变形花瓣。腹底转折处为连续短小的菊瓣。腹部在四条间隔线之间有三层装饰。下层为连续卷草纹,中间饰和草叶纹,上层则为变形的朵花内外相错做边饰。口沿是没有刮掉的似扣饰的化妆土(图5)。

2. 该类镶嵌青瓷在装饰技法上有别于其他器物。盘心和盘腹留化妆土并在其上剔划花纹,而盘心外的同心圆宽带则剔刮了化妆土,露出连续的卷草纹,采用的是该窑最常见的剔刮器表化妆土而显露花纹的技法,在视觉上给人以青白结合的效果(图6)。

1. 和盘类第2种装饰技法一致。在可以看到的两个枕侧标本,分别为剔花和剔化妆土显露花纹两种方法。该标本的青釉较淡薄,透光度也就比较好,因此,剔花的一侧草叶部分显露出白色的花纹(图7)。

2. 枕面,嵌饰一朵折枝牡丹,线条流畅,匀称。在花之右上角嵌饰动态的蝴蝶。艺术水平较高(图8)。

3. 图9、图10的枕头标本显示的信息使我们有理由认为,浑源窑的镶嵌青瓷枕的产量比较大。装饰技法和碗盘类器物较一致,主要为花草。造型上有长方形、多角形、圆形等多种。图10右侧的枕面嵌花部分有别于其他镶嵌青瓷的发色,呈赭黄色,应当是烧造时温度过高,胎体中的铁份析出所形成的。

1. 图11为肩腹部残件,也有可能是葫芦瓶。在浑源窑中常见葫芦造型的器物,笔者曾见到私人藏品中有30多厘米高的剔花青瓷葫芦瓶。该瓶最上部嵌饰叶头向下的覆莲状叶纹,叶间填以变异花瓣,再下为卷草纹。卷草纹下是由朵花和叶纹组成的成组嵌饰。可以看到的最下部还有装饰,虽然只有极小的部分,至少我们可以肯定该瓶的装饰是多层次的,是一件精工之作。

2. 图12为瓶的腹部。从标本体现的特征看,推测为梅瓶类器物。上部为大瓣的覆莲瓣,莲瓣间依空间填以长短不一的竖线条,可以视为一种变形的花草。莲瓣的上下都是横向的多条线纹。釉为青灰色,当是烧造温度的问题。

3. 图13推测为盆,平底,厚胎,器内嵌饰花纹。盆中心为一变异形朵花,外侧一周嵌饰叶纹和鱼纹。内外纹饰有双线条间隔。器物内壁可以看到花纹的残留痕,但没有嵌白,只是划花纹。

瓷板

正面主题纹饰为一朵牡丹纹,下面则为朵花和折枝草叶纹。背面可以看到存留的“仲祥”二字。瓷板背面和两侧边无釉,推测是嵌在其他器物上使用的。该瓷板的线条在镶嵌青瓷中最为纤细。(图14)。

熏炉

宽唇口外侈,下部有竖条状镂空,推测为熏炉。宽唇口下饰卷草纹,纹饰为剔刻减地分格,叶间划经脉。从经脉无嵌白和剔地部分低凹的白色嵌填物看,在制作上有别于线刻嵌白的其他镶嵌青瓷(图15)。

坐墩

正八角形,仅存底部。内粗糙无釉,推测为坐墩。底无釉。从器壁八面残留较小部分看,嵌饰基本一致的草叶纹(图16)。目前所知,瓷质坐墩始见于元。但在考古所见的南宋资料里已经有坐墩使用了。

器表嵌饰不规则的圈线纹,刮修粗糙,残留有嵌饰花纹以外的白色化妆土。标本厚大,这类带有嵌饰花纹的器物往往同时有剔花装饰手法,推测为瓮(图17)。

镶嵌青瓷的胎呈黄白色和灰色,有的介于黄白色与灰色之间。断面略粗,有小气孔和小的石粒以及黑色斑点状杂质,胎质疏松,胎体的质地比较差。釉质多数润泽光亮,釉色青黄。两次施釉,其中单层釉下透见稍深的胎色,两次施釉处呈青黄色。因为这里的镶嵌青瓷装饰手法的原因,除碗盘类器物的口部还留有没有刮掉的化妆土作扣饰和少部分剔化妆土为纹饰的器物外,其他器物和部位的青釉下不施化妆土。在装饰上可分为三种手法。第一类最为多见,也是这里作为主流的装饰法――单一的线嵌纹饰。第二类是线嵌和剔划化妆土形成花纹相结合的装饰,如图6所示盘和图8所示枕,在一些大的瓮类器物上也见这种装饰。第三类是如图16熏炉展示的剔划花装饰。这类的嵌瓷不是线性的花纹,剔刻部分是单独填嵌的白彩,而以线显示的经脉则没有嵌彩。其制作方法是先在胎上划出线纹,然后挂白色化妆土,之后按其所需,刮掉化妆土,最后挂青釉,化妆土嵌入胎体,烧成后由于坯体和化妆土的呈色不同,形成青地白花的效果,这是浑源窑镶嵌青瓷的主流。少量器物是在坯体上剔划出纹饰,再在剔划部分填嵌如白彩。在装烧方法上采用支珠支垫摞烧法,其他白瓷、黑瓷等器物多采用此法支烧。窑址有大量的瓷质支珠堆积。青瓷以外的器物作为支垫的支珠在碗盘类器物的底部留下大量的支珠痕,而镶嵌青瓷盘、碗的外底以及内底一般有四个明显的支钉痕迹,个别器物略多。由此可以看出,镶嵌青瓷在这里是比较讲究的烧造品种。

浑源窑镶嵌青瓷是金代晚期装饰技法较为讲究的艺术作品,是目前所见出土地点明确、时代也比较清楚的一批重要的考古资料,是以往陶瓷考古中所罕见的一个品种。其特色鲜明的装饰特征,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朝鲜半岛的高丽“象嵌青瓷”。就此,已有学者对其直接或间接进行了对比或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会有更为清晰的轮廓和脉络呈现出来。

上一篇:新春乐范文 下一篇:情感天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