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范文

时间:2023-09-20 14:29:15

千方百计篇1

平陆事件这一场千里送神药的战斗,前前后后经过了多少部门和多少人们的手,但却一环扣一环,分秒不差,路于胜利地拯救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的宝贵生命。北京八面槽北京医药站特种药品经营部的职工们,从接到平陆县委的长途求援的电话起,经过调运药品,包装、按装发光设备……直到送往机场起运,总共只用了三个多小时。可是,他们却是一个只有一间小小门面,从经理到勤务员总共才十六个人的小经营部。那末,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神速,为什么有这样忘我的精神和冲天的干劲呢?

这还得从头说起。

跃进的开端

1958年,的浪潮席卷了全国。可是,北京八面槽特种药品经营部的职工们却有不少的苦闷:工业、农业能够,一个卖药的小商店可怎么跃进呢?有个别职工还存在着单纯买卖观点,有什么,卖什么。对顾客不热情不主动,人民来信积压了一大堆。顾客意见簿上尽是批评,表扬的意见几乎一条也没有。不久,报纸上发表了北京天桥商场千方百计为顾客服务的跃进经验,这该对他们有所促进了吧?不,还是没有把所有同志触动。有个别人说;“咱们不能和天桥比,人家是百货商场,顾客们都是高兴而来,他来买牙刷,你还可以给他介绍牙膏、手巾,药品可就不能随便介绍呀!”“对啦,咱们卖的又是特种药品,差不多都是为了急救垂危的病人,人家本来就烦恼,你再推荐药品,这不是成心挨骂吗!”

……

看来,一场大辩论是难以避免了。党支部发现这些错误思想,决定开展一个学习“天桥”的辩论会。辩论的题目是:“为谁劳动?”“做一个革命意志旺盛的人。”人虽不多,辩论得倒满热烈。就在这辩论同时,他们在有关方面配合下,先后抢救了一名病在垂危的婴儿和八名误吃砒霜的工人,得到病人、医院及报纸的表扬。党支部立即抓住这件事,让十几个职工从实际事例中体会这种平凡的工作岗位,担负着多么重要而又光荣的任务。职工们纷纷说:“只要一心一意为人民工作,处处体贴顾客,把顾客当成自己的亲人,千方百计地为他们解决困难,人民就信任你,对你的劳动给予正确的估价。”

从此,热诚地为顾客服务便成为他们的奋斗目标了。

打响第一炮的就是年青的共产党员李玉桥。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特药经营部来了位苏联老专家,售货员共产党员李玉桥同志热情地接待了他。老专家想买一个听诊器,跑了好几家药房都没买到,要求她无论如何设法找一个。原来,他的儿子今年从医学院毕业,这是他给儿子买的礼物。特药经营部本来不经营医疗器材,可是李玉桥心想,人家苏联专家远离自己的祖国来帮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这种无私的友谊精神就值得我们学习,何况人家这么大年纪,让他东奔西跑多不好啊!于是她热情地为他向各有关单位联系,路于找到了这种商品。苏联专家拿着这个称心如意的听诊器,非常感动,一再向李玉桥道谢,亲热地问长问短,一再嘱咐她要好好学习,并且风趣地说:“你这个姑娘,心肠真好,祝福你有一个如意的对象。”

李玉桥能体贴顾客,别人为什么做不到呢?

于是,一个你追我赶的跃进局面,便在这个小小的商店内形成了。

一颗红心为病人

一天夜里,北京某钢厂发生了烧伤事故,医院接到病人后,立即来到特药经营部购买血浆等急救药品。徒工景秀琴得到消息连忙爬起来,很快将药品配好,交给顾客带走。这时已经是半夜了,本想上楼去睡觉,但一想到李玉桥体贴顾客的故事,她的脚步停了下来。她思忖:“刚才医院同志说,烧伤的工人还有的送到别的医院。那个医院要急救也得来这里买药,我要是去睡觉,等有人来时再起来配药,时间就会耽误,一分一秒的时间都关系着工人弟兄的生命。”想到这里,她又一个人悄悄地把急救药品配好,然后就去门口坐着等候。果然又有一个医院派人来了,当顾客下了汽车, 还没有走到门口,景秀琴早就迎了上去,轻轻地向顾客说:“是买烫伤急救药品的吧?已经给您准备好了。”最初,顾客感到很惊讶,当他知道这件事情的始末后,拉着景秀琴的手激动地说:“你们想得太周到了!你们想得太周到了。”为了抢救阶级弟兄的生命,景秀琴一直坐着等到翌日清晨。

钢铁元帅要升帐,轰轰烈烈的全民炼钢运动搞得热火朝天。炼钢不是绣花,难免有人被烧伤烫伤。因此,全国各地请求支援烫伤急救药品和血浆的,也就有所增加。但,血浆的货源比较少,不久便脱销了。有些顾客来买血浆,他们无可奈何地说:“暂时没有,我们立即想办法。”顾客抱着满腔的希望而来,却带着失望的的神情回去。然而,心里更加难受的却是这些职工同志。“没有”,这就意味着工人弟兄的健康受到影响,甚至有生命的危险。难道能够忍心见死不救吗?不,新中国的商业职工不能这样。但是究竟怎么办呢?于是党支部号召大家想办法,他们就翻阅资料,调查研究,到处打听开辟货源。当他们了解到天津市血液及输血研究所使用右旋糖甘代替血浆取得很好的经验时,高兴得跳了起来,张建落与李玉桥同志立即与该所的邓教授联系请教,掌握了这门知识,开辟了新货源。这样,保证了供应。

他们心上的疙瘩解开了。“没有。”由那以后便成了他们最忌讳的字眼。然而,谈何容易,特种药品那么多种,有的供应量又相当大。这个难题他们究竟是怎样解决的呢?说起来还有一段小故事。

点心的来历

千方百计篇2

为何只有节能减排目标没有实现

节能减排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去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从计划执行情况看,绝大多数指标完成的情况都很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万亿元,增长10.7%;全国财政收入达3.9万亿元,增收7000多亿元;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10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在较低水平。只有节能减排目标,虽然各方面高度重视,采取了不少措施,但仍未能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今年乃至整个“十一五”时期,节能减排工作任务仍相当艰巨,必须下最大决心,用最大力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从总量看,电力工业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大户”。2006年,发电用原煤超过12亿吨,是煤炭消费总量的一半,排放的二氧化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4%。而电力工业能耗高、污染重的主要原因是结构“小型化”。据估算,现有的小机组如果被大机组完全替代,一年可以节约煤炭9000万吨标准煤,相应地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8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亿吨。因此,上大压小是促进电力工业实现节能减排、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电力强国的重大举措。

现阶段,上大压小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一方面,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日趋深入人心,一些地区在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方面已先行一步。如广东省在关停200多万千瓦小火电的基础上,新建了240万千瓦大机组。河南省实施差别电量计划,单机6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发电小时,要比5万千瓦小机组多近1000小时。这些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做好下一步工作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电力供需紧张状况明显缓和,为关停小火电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同时,电力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大型火电机组国产化进程加快,为上大压小工作提供了必需的技术设备支持,也降低了大型机组的建设成本。继华能沁北国产首台超临界60万机组投产之后,现有近百台国产60万超临界机组正在建设、即将投产。特别是国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发电设备生产能力和电源建设已开始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关停小火电仍面临诸多问题和矛盾,必须按照“明确标准、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实施,落实责任、分级负责,政策配套、积极稳妥”的原则,从五个方面积极稳妥地推进。第一,按照规划和电力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科学、有序、均衡安排电力项目建设,加大高效、清洁发电机组的建设力度。第二,实行新建与关小挂钩,务求取得替代效果。第三,改进发电调度方式,实行节能环保优先。第四,建立必要补偿机制,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如关停机组可将发电量计划有偿转让给大机组,推行排污、取水许可指标交易等。第五,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千方百计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降低20%左右和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电力工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的若干意见》,加快电力工业上大压小的步伐,对于促进电力工业健康发展,努力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至关重要。

一、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做好电力工业上大压小、节能减排工作的紧迫性和主动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国务院这次又专门就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发出意见,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电力工业上大压小、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节能减排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去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从计划执行情况看,绝大多数指标完成的情况都很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万亿元,增长10.7%;全国财政收入达3.9万亿元,增收7000多亿元;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10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在较低水平。只有节能减排目标,虽然各方面高度重视,采取了不少措施,但仍未能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今年乃至整个“十一五”时期,节能减排工作任务仍相当艰巨,必须下最大决心,用最大力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电力工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从总量看,电力工业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大户”。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初步统计,2006年,全国新增装机1亿千瓦,总容量超过6亿千瓦,其中火力发电占77.8%;完成发电量增长13.5%,其中火电增长15.3%。随着电力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其自身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问题日益突出。2006年,发电用原煤超过12亿吨,是煤炭消费总量的一半,排放的二氧化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4%。从效率看,我国火电机组的总体能耗明显偏高。2006年,我国火电机组供电标准煤耗为每千瓦时366克,较国际先进水平高60克左右。据最新统计,日本火电机组供电标准煤耗为每千瓦时299克,韩国为300克,意大利为303克。如果我们能够达到日本的煤耗水平,2006年一年就可以节约原煤2.2亿吨。

上大压小是促进电力工业实现节能减排、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电力强国的重大举措。我国火力发电能耗高、污染重的主要原因是结构“小型化”。2005年,全国平均单机容量仅为6.09万千瓦,单机容量10万千瓦及以下小火电机组有1.15亿千瓦,占火电装机容量的29.6%。从煤炭消耗看,大型高效发电机组每千瓦时供电煤耗为290-340克,中小机组则达到380-500克,高出100-200克。从污染物排放看,2005年,小火电机组排放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分别占到电力行业总排放量的35%和52%。据估算,现有的小机组如果被大机组完全替代,一年可以节约煤炭9000万吨标准煤,相应地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8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亿吨。

上大压小条件具备、时机成熟、任务艰巨。一方面,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日趋深入人心,各地区、各部门不断更新发展思路,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理念也有了很大变化,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自主创新,为我们加大上大压小的工作力度,做好节能减排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特别是一些地区在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方面已先行一步。广东省在关停200多万千瓦小火电的基础上,新建了240万千瓦大机组。河南省实施差别电量计划,单机6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发电小时,要比5万千瓦小机组多近1000小时。他们的这些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做好下一步工作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电力供需紧张状况明显缓和,为关停小火电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比较宽松的电力供需环境,为我们调整电源结构提供了回旋余地,真正使小机组关得了、稳得住。同时,电力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大型火电机组国产化进程加快,为上大压小工作提供了必需的技术设备支持,也降低了大型机组的建设成本。继华能沁北国产首台超临界60万机组投产之后,现有近百台国产60万超临界机组正在建设、即将投产。特别是国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发电设备生产能力和电源建设已开始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转贴于

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关停小火电仍面临诸多问题和矛盾,突出的有“三大障碍”。一是认识障碍。小火电在历史上为缓解当地电力供需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过积极作用,特别是前几年电力供不应求,客观上造成小火电关停步伐放缓,也使得部分地区小火电建设重新抬头。一些地方和企业对资源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对小火电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二是调度障碍。目前,我国发电调度方式是以电厂或发电机组为单位,参照上一年度发电量完成情况,对各类机组大致平均分配发电量指标。这种调度方式忽视能耗和排放因素,大小火电机组享有同样的发电利用小时,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小火电的建设,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三是体制障碍。电力体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和厂网分离后,各方利益主体发生较大变化,市场化程度提高,现行的管理体制和相关政策措施,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关停小火电机组的需要。

二、完善政策措施,切实把《意见》精神落到实处

要根据国务院《意见》的要求,按照“明确标准、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实施,落实责任、分级负责,政策配套、积极稳妥”的原则,确定“十一五”关停小火电的目标责任和进度安排,从五个方面积极稳妥地推进。

第一,优化发展电力工业,创造宽松调整环境。要按照规划和电力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科学、有序、均衡安排电力项目建设,加大高效、清洁发电机组的建设力度。优先安排建设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或超超临界机组、单机2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或热电冷多联产机组、背压型热电联产机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机组等节能环保型机组。要进一步完善发电领域的准入制度,把好市场准入关,限制小火电机组项目的建设,今后在大电网覆盖范围内,将不得新建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下纯凝汽式燃煤机组。要加强对热电联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机组的监督管理,逐步实施在线监测,并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认定和定期复核工作,严禁企业以热电联产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名义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燃煤机组。要改进和加强对自备电厂的管理,严格控制现有公用电厂转为自备电厂。

第二,实行新建关小挂钩,务求取得替代效果。在建设大机组的同时,必须相应关停一部分小机组。“十一五”期间,在新建电源项目和建设规模的规划安排上,对关停工作成效显著的省份和电力企业给予适当倾斜;对替代一定容量关停机组并安置关停机组职工的电源项目,优先纳入国家电源项目建设规划;对按照等容量替代原则关停机组的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的火电项目,直接纳入国家电力发展规划,优先安排建设;对已纳入关停计划的机组,除个别经论证并核准可改造为热电联产或生物质能发电的机组外,均要按期关停,不得易地建设。

第三,改进发电调度方式,实行节能环保优先。要在保障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按照发电机组的能耗和环保指标排序,优先调度高效清洁机组,限制能耗高、污染重的机组发电。今年将选择部分电网进行节能发电调度试点,逐步在全国推广。

第四,建立必要补偿机制,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实行发电量计划补偿。为了鼓励小火电机组关停,各地可以确定一个“关停补偿期”,继续适度安排发电量计划,关停机组可将发电量计划有偿转让给大机组。为鼓励小火电机组及早关停,关得早的,获得的电量补偿可以多一些,享受的期限也可以长一些。推行排污、取水许可指标交易。各地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推进污染物排放指标、取水许可指标市场化,允许按期关停机组将拥有的污染物排放指标、取水许可指标有偿转让给其他企业。加强小火电机组的上网电价管理。要按照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全面推进电价形成机制的改革,逐步统一上网电价,实行“同网同价”。超过标杆电价的小火电,要尽快降低到当地标杆上网电价水平,不得实行价外补贴。价格低于本地区标杆电价的小火电,仍执行现行电价。加强环保监督检查和排污收费管理。新建燃煤机组必须同步建设高效脱硫除尘设施,现有单机13.5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脱硫设施改造。要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加大征收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对排放不达标的要依法严惩,安装脱硫设施但未达到脱硫效果的机组不得执行脱硫加价。加强对自备电厂电价基金和附加费的征收管理。今后,对自备电厂实行与公用电厂“公平对待”的政策,对自备电厂自发自用电量征收国家规定的基金和附加费,并按规定收取备用容量费。

第五,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要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电力工业上大压小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提高社会和企业对关停小火电机组重要性的认识,宣传重点地区、重点企业上大压小的工作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适当曝光一批工作不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火电企业。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举办电力工业上大压小现场会等形式,认真总结推广有关地方和企业实实在在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对小火电关停企业的债务处理、职工安置等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做好宣传引导。

三、落实目标责任,力争上大压小工作早见成效

各地区、有关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和电力建设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及配套措施。当前,要突出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省级政府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对本辖区内小火电机组关停工作高度重视,将关停小火电机组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建立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机组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按照签订的小火电机组关停责任书的要求,抓紧制定和实施关停小火电机组的具体方案和年度计划。加强对关停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将关停计划、项目和实施效果定期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妥善处理矛盾。在关停小火电机组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要坚持一手抓关停,一手抓稳定,处理好关停机组的职工安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因地制宜、多种途径、保障生活、维护稳定”的原则,以企业隶属关系妥善解决关停机组所涉及的人员安置问题。改造项目和扩建、新建电厂,要优先招聘关停机组分流人员。中央或地方的国有发电集团公司要按照“各负其责”的原则,各自在内部妥善处理好关停机组涉及的职工再就业及退休职工生活保障等问题。地方集体发电企业及外资和私营发电企业关停机组的职工安置,要根据具体情况妥善处理。未能安置的下岗分流人员,地方政府要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统筹解决,确保一方平安。处理好关停机组的债务处理。关停机组的债务,原则上按照资产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由出资人或债务人负责偿还,同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电力企业和关停企业实行兼并、重组和改制,关停全部机组的企业也可通过清算处理债务问题。处理好供热机组的关停问题。部分运行时间较长、能源效率不高的供热机组也要按要求实施关停。在关停过程中,要结合各地热电联产规划,统筹考虑。位于大中型城市的,可优先建设大中型热电联产机组,新供热机组的建设要与原机组的关停做好衔接,可以按“先建后关”方式进行,解决小热电机组关停后的供热问题。鼓励大中型发电机组改造为供热机组,发挥现有发电机组的供热潜力。

第三,落实配套政策。要扎实做好新建电源的项目前期准备。各级政府和电力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电力发展规划和有关规定,认真开展土地、环保、水利、技术方案等前期论证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电力项目核准制度,坚决制止违规和无序建设电站的行为。在未实施节能环保调度的地区要实行差别电量计划,提高可再生能源机组和高效、清洁大机组的发电小时,逐年减少未关停小火电机组的发电小时。没有实施节能环保调度的地区,今年都要推行差别电量计划,并逐步过渡到节能调度方式。同时,各地环保部门也要减少分配给未关停小火电机组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指标,控制其发电小时数。对关停发电机组的自备电厂或趸售电网地区实行电价优惠。自备电厂或趸售电网地区的机组按期关停后,电网企业可对趸售电网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关停自备电厂的企业给予适当的电价优惠。鼓励关停自备电厂的企业和原趸售电网直接向发电企业购电,电网企业按照有关规定收取合理的过网费。

第四,确保安全运行。各级政府和电力企业要做好关停机组的电力接续工作,制定周密的电力供应方案,与关停机组同步实施。要继续加大电网建设与改造力度,扩大输配电能力,延伸供电范围,切实保障电力的安全可靠供应。

千方百计篇3

1.从教学设计的创新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设计新颖的教法、有趣的游戏和干净、舒适、安全的活动场地及先进的器材,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这是营造快乐氛围的前提,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序曲。它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充分利用新颖的设计,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产生积极参与练习的欲望,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浓厚兴趣,为学生终生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如:50米快跑,过去就是一味强调练习次数,时间一长,学生觉得又累又讨厌。由于改变了这种方法,利用游戏和竞赛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追逐跑、接力跑,以及利用体操棒或实心球进行跨步跑,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提高学生的速度和步幅。教师还应该利用游戏来结合主教材进行教学,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过去就是利用沙池,学生排队练习,练习密度和成绩都很低,由于贯穿了游戏教学,学生的成绩和练习密度都有较大的提高。如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形态和动作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带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两手放在头的两侧做兔的耳朵,然后双脚向前跳,跳之前问学生:“小兔子的耳朵是怎样动的呢?”然后先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耳朵动一会儿,接着教师又说:“看谁跳的动作最好、距离最远,谁最像小兔子。”这样,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增强他们的好胜心理,最后再进行练习,使学生能主动进行练习,不觉得累和讨厌。

2.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

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他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所以,体育教学要把道德教育贯穿进来,利用体育教学丰富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德育。第一,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的良好习惯和作风。第二,通过教材的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勇敢顽强、机智果断、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第三,通过田径、球类、体操等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及集体主义精神。另外,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教育影响学生,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立表率。

3.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身体方面,不仅要求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顽强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坚强的意志,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自尊、自爱和自信良好品质。

4.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实际上,儿童在幼儿时期就常表现出良好的创造力,他们会用积木在自己的床上、地板上构建自己想象中的天地。因此要激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并使他们养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这不仅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挖掘出更多的潜能,而且还能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条件,提供诱发创新思维的刺激,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创新体验。要从教学中的问题出发,刺激和引发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创新的满足,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的创意与我们的设想不一致时,千万别“一棒子打死”,新的活动方式或游戏规则常常会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提倡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并不意味着排斥教师的指导,但也不是说样样事情都需要学生去创造,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在体育教学中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创造有机结合起来。

5.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形成基本体育素养。

在体育教学中,我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促进学生健康身体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在平常教学中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如篮球、足球,因为球类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同时球类的体育设施又是学校最能满足学生们的。同时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体育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为终身锻炼奠定基础。

6.加强游戏教学。

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它的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对于激发学生参与运动,掌握动作技能,增强身心健康和促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等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分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拳脚相加,也有失利的同学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7.注意“活”而不“险”。

千方百计篇4

一、财政收支效率是国民经济的生命线

我国是一个政府长期总揽国民经济、财政收支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尽管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支占gdp的比例经历了一个下降过程,但政府收入(包括预算外)仍然不低于gdp的1/4,财政直接监管着57106.4亿元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和12043.1亿元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并以斟酌使用的收支政策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运行,财政效绩的高低极大地影响着经济增长速度和社会发展的质量。在改革初期,中央就及时提出必须千方百计提高经济 效益,以求尽快发展一国综合国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来自两个方向的努力: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更加市场化和政府理财效率的提高。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够实现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和公平,由于改革过程的特性和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财政收支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理财的效率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坚持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大计。

问题的紧迫性是,21世纪是各国综合国力进入全球效率竞争的时代,但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在133个国家和地区仍然处于排名第91的落后地位。下表可以反映各国相对效率的状况,在两个统计期,样本国家gdp增长与投资增长的差额相对缩小。

gdp gdp减缩指数 国内投资总额

1980—90 1990—95 1980—90 1990—95 1980—90 1990—95

印度 5.8 4.6 8.0 10.1 6.5 5.3

中国 10.2 12.8 5.8 l2. 4 11. 0 15.5

韩国 9.4 7.2 5.9 6.2 11.9 7.2

加拿大 3.4 1.8 1.4 !.5 5.2 2.3

新加波 2.! 1.9 3.7 3.5 2.5 3.6

美国 3.0 2.6 4.1 2.4 3.4 4.1

瑞士 2.2 0.1 3.7 2.3 4.9 0.0

澳大利亚 3.4 3.5 7.3 1.3 2.7 5.8

日本 4.0 1.0 1.7 0.9 5.3 -0.8

我国的gdp增长与必需的投资支持远远高于样本国家,并出现扩大的趋势。发达国家的高收入在于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比较高,以一个低水平的投入就可以换来较高质量的产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长期依靠高昂的成本支持的,忘记了这一点等于迷失了改革的方向。问题所在已经很清楚,没有低成本的财政收支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没有合理的政府收支结构,没有强有力的政策配合,就没有经济结构的优化,就不会摆脱增长低效率的状况,也就不会实现共同富裕。即使完成了跨世纪的发展目标,总量过高的成本使可持续发展更加困难。

财政效率是指在预算约束下,以最低社会和财务成本实现政府目标最优化的收支状况。按照国际惯例,政府的经济职能有三个作用,即效率、平等和稳定。有关效率的政府行为试图矫正垄断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促进平等的方案使用诸如收入再分配等工具来反映社会对承受能力较差人群体的关心。稳定化政策试图削平经济周期的高峰和低谷,减少失业和通货膨胀,并且促进经济增长。按照这样的观点,政府的经济职能可以具体化为若干主要目标:实现稳定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就业水平及就业质量、体现分配公正、维护可持续发展因素、最大限度地克服外部性。履行这些职能一般通过政府的财政行为实现的,此必然发生收支的成本问题。财政收支的成本包括支出、岁入的直接成本和因此发生的连带损失带来的成本。政府理财效绩可以通过绝对效率和相对效率加以描述。绝对效率是指在预算约束下,通过改变现行的收支状况已经不能使成本继续降低,同时也不能使任何收支承受单位或者个人的处境按照公认的标准变得比现在更好时,就可以说当前的财政收支效绩处于最优状态,也就实现了绝对效率;当存在国际间不同国家收支效率水平可以比较时,从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不良状况向更为有利方向改进的过程可以称为相对效率,即通过一种收支政策的运用,在使一部分收支承受单位或者个人情况变好时,而没有使另一部分人的境况恶化,这种情况属于理财效绩的改进。

绝对效率或者相对效率具体地体现为财政收支的经济、社会价值和财务价值两个方面。经济和社会价值是指收支活动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完成了政府的主要目标,当财政活动实现了它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时,就应当说是有效率的,反之则是低效率或者无效率的,但财政目标必须加以界定和量化,一个含义模糊的目标会使财政收支的业绩无法衡量。此外,必须考虑实现目标的代价,无论在何种程度上社会目标都必须是通过低成本实现的,这就 是财务价值。效率作为资源配置的范畴是一个比效益更深化的约束条件,效益一般指支出的收入状况,当等量支出带来了较高的收入或者较少支出创造了更多收入时效益存在。效率不仅包括资源配置的效绩,也包括收入的效绩,即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否实现了成本最低,社会公正目标最大。带来正收入的支出可以说产生了效益,并不意味着有效率。如果通过一种政策的运用,使当代人的福利改进以牺牲下一代人的环境为代价,或者使社会一部分人的福利改进通过降低其他人群体生存和发展水平实现的,这样的效益既没有实现代内补偿也没有实现代际补偿的公理,也就是低效率或者无效率。通过追求绝对效率和相对效率以求改善一国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根本原因,就是稀缺存在,人与自然、人与人发生的物质交换活动必须以尽可能少的支出换取最大的收入,而人类全部活动的大部都可以归结为这样周而复始、不断改进、趋于完善的过程。另外,在国际竞争性体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财政收支效率状况,那些以低成本实现了财政目标最大化的样板国家,也为高成本低目标实现程度国家提供了不断改进的动力。广义的财政效率包括政府的全部收支活动,财政效率状况来自收入目标既定时成本最小化的努力和成本既定时目标最大化的努力程度。

二、我国财政效率的状况亟待改进

(-)支出效绩不高。在资本项目的业绩方面,我国投资总量膨胀,宏观调控乏力,投资结构不尽合理,重复盲目建设居多,投资体制不顺,客观地影响了财政性投资的质量。据一份研究证明:“八五”时期投产的81个国家项目的效绩不高:由于工程概算对不可预见成本缺乏预见能力,概算超支幅度太大,立项时的总概算为917.58亿元,实际投入1442.7亿元,超额57.2%,其中75个项目超概算,占93%,可见决策质量之低;工期延长项目占63%,实际竣工期超过计划期占57%,平均每个项目的延长期多达16.7个月,最长的延期5年;预算内投资仅占11%,多渠道筹资的融资成本不低,财政约束力严重不足;项目未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占37%,除11个在1995年竣工投产的收入情况还不便统计外,70个项目处于亏损局面的28个,占40%;项目的平均资产负债率75%,负债率80%以上的项目35个,100%的10个。平均利税率偏低,据对62个项目的统计,平均投资利税率为8%,其中投资利税率为负数的16个,占26%。虽然这些项目提供了就业机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但项目的财务成本太高。

其次,经常性支出出现了大量的空耗现象。有效的经常支出是实现了外部性为零,就是说没有人能在财政帐面获得终身有保障的“免费午餐”。 但 1978年一1994年间,我国行政人员猛增到1007万人,行政支出共增长了15.02倍,而同期总支出、基本建设、文教和国防费用仅增长了4.67倍、2.39倍、9.22倍和2.28倍,行政支出比所列4项平均值高出10.39倍。80年代以来,行政部门雇员增长了111%,而同期人口只增长了21%。另据国家统计局1996年初统计(见下表)这种持续膨胀的势头没有降低趋势。如果按照国家科委的调查,企业富余人员占40%,同比推算行政、事业单位也不会少于1200万冗员,在财政不能摆脱部门利益平衡和分配相互攀比机制的作用下,高代价的“白搭车”在经常项目中有增无减。因此带来的连带损失是减少了大量可用于经济建的资金,这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是相当不利的。

行政、事业、企业就业总量趋势大

在职人数(万) 增加(减少数万)

国有企业 7336.2 -128

事业单位 2502.8 101

行政单位 1070 25.3

(二)岁人成本和总量偏高。税款征收入库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均可称为征税成本,成本率是衡量岁入效率的基本指标。发达国家的征税成本一般在2%以下,按照这样的成本率,我国的税收成本肯定是高的,甚至一省一地的征税成本都差别很大。据一项调查显示,某省1995年全省平均成本收入率5.31%,在全省136个县市分局中,成本收入率最低的仅为0.21%,成本收入率超过10%的有56个单位,成本收入率达20%—30%的12个单位,成本收入率达30-40%的有3个单位。特别是这种成本高的现象仍然有继续上升的势头,下表可见,征税成本的升幅连续高于税收收入的增长水平。成本上升突出表现在公务、业务和其它支出比重高(见下图占总支出的32%)。这在全国可能不是个别现象。岁入偏高还伴随着另外两个现象:税收结构不尽合理(见下表),根据1996年一1997年资料,我国个人所得税开征滞后,一些应征税种不能及时出台,企业税负偏高,但税外加征已经大致与正税持平,加总的结果是我国税负整体水平不低。高成本支撑的总量攀高的岁入,减少了税入净值,不合理的征收结构加剧了分配不公,连带的损失是挤出了更有效率的投资和消费活动。

1994年—1995年征税成本变动情况 单位:%

年度 人均税收收入增长 人均征税成本升幅 成本收入率升幅

1994 20.6 39.83 16.6

1995 23.94 32.35 6.8

资料来源:《财政研究》1997年第5期,第29页。

个人所得税 社保税 公司所得税 增值销售税 消费税 贸易税 财产税 其他税收

工业国家 28 28 8 16 10 3 3 4

发展中国家 11 6 18 14 13 29 3 6

亚洲 15 0 17 16 16 31 1 4

欧洲 15 18 7 21 9 17 2 11

西半球 8 12 14 14 18 21 3 10

中国 1.5 14 46 11 6 8

我国的税外收入同样具有成本偏高的特点,保持在2500亿水平上下的债务,发债成本大约在400亿元以上,国债很可能变成代价高昂的岁入,尤其是国债的运用能力不高,对债务的依赖度越高,岁入的净成本就越大。1996年的还本付息已经上升到1314.4亿元,而1996年的内债发行规模不过2000多亿元,生息国债因之减少。不规范的各类收费成本同样不低。

(三)结构失调降低了目标水平。我国财政收支连年执行赤字政策,高成本换来的收入支撑着存在大量外部性的经常性支出和质量欠佳的资本项目,削弱了总供给和总需求能力。预算内与预算外收入失调,经常性支出的存量结构失调,支出增量的结构也失去调整余地,国债规模和税负水平双增长与gdp增长速度缺乏稳定的比例都客观地影响了效率水平。在支出结构方面,公用经费膨胀侵蚀了经常项目执行目标的能力,行政开支的会议费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企业用于协助、赞助的会议费占企业管理费的25%,公费旅游、公款吃喝、超标购车更难以计数。同时,欠发达地区间行政支出与经济发展呈现逆向增长的迹象越加明显,经常性支出结构没有缓解地区不平衡的余地。1990年3个直辖市的人均财政支出与四川、河南、安徽、湖南、贵州等省比较,差距在300—500元,到1995年扩大到750元—1600元。在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方面,虽然中西部地区用于科教文卫的支出比重有所上升,但人均支出水平却大大低于东部地区,四川人均科教文卫支出1978年、1990年仅为7.8元、27.5元,北京则为28.7元,147.9元。财政支出的结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中央向地方的转移支付质量。以1994年为例,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净转移支付是1700亿元,其中大部分为无条件转移支付。当这些转移支付在设计上缺乏对地方财政能力和需求的客观测度时,支付归宿也就不会更好执行缓解差距的目标。

我国财政支出的存量结构是根据维持既定利益格局确定的,由下表可见,各项支出的比重原本不尽合理,但除了几项有限的零增长外,增量支出原则上仍然在按照基数分配,

1994年—1996年财政存量、增量支出比例和增长率

存量支出比重 增量支出比重 年均增长率

1.国内基本建设 11.7 12.7 15.3

2.挖潜、新产品试制 7.55 7.5 3.地质勘探 1.03 11.8

4.支农和支农事业费 6.65 5.7 16.4

5.城市维护和建设支出 4.15 4.2 19.5

6.文、教科卫事业费 21.43 22.7 21.2

其小:教育事业费 12.88 14.6 23.0

7.国防费 9.28 8.9 19.1

8.行政管理费 7.88 8.1 20.4

9.公、检、法 4.18 6.8 34.0

10.武警经费 1.1 20.7

11.价格补贴 5.75 4.7 14.9

12.其它支出 19.3 26.2 27.0

一些理应削减的项目反而有所增加。尽管存在统计口径和基础数据不全的困难,考虑到我国国有资产的绝对优势,政府税外收入偏高确实存在挤出效应,而预算内收入偏低的特性决定了(参见图表下)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调整经济结构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财力支持不足,改善经济结构的能力低下。据调查,我国工农业增长的不均衡问题严重,用不变价格计算, 1978年第一与第二产业的产出比为1:1.72,到1995年扩大为1:5.01;两者的增长速度也很悬殊,1993年我国农业增长速度为4.7%,而工业增长速度为20.1%; 1994年农业增长速度为4.0%,而工业为18.9%。我国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产值远远落后于第二、三产业,第三产业又落后于第二产业,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按照比较劳动生产率某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某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该产业劳动力

收费 税收与gdp对比分析表

年份 收费收入(亿元) 税收收入(亿元) 收费占gdp比 税收占gdp比

1985 233.21 2040.79 2.6 22.8

1990 760 2821.86 4.l 15.2

1993 1432.5 4255.30 4.1 12.3

1995 3843 6038.04 6.6 10.3

1996 6000 6901.35 8.8 8.8

占总劳动力的比重)的结构要求。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会趋于稳定,在进入较高水平后会明显上升,第二、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明显下降;而且当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接近第二、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时,产业结构的效率水平较高。但我国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出现了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在经历了持续的走低后略有上升,只有第三产业的上升幅度波动较小趋于稳定。

(四)社会分配有失公正。政府岁入除了满足公共支出外,还要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履行分配公正的目标。1992年—1996年城乡收入差距创造了建国以来最大的缺口。储蓄是收入的函数,城乡存款差距悬殊表明城乡的收入差距在扩大,拥有10亿人口农村的相对低储蓄水平意味着人均收入低(见图表下)。我国财政的分配效应既没有显著地缩小城乡差别,也没有将国际公认的不平等系数降到最低限度,贫富差距已处在基尼系数中等稍上不平等国家行列,按照五等份划分,与20个高收入国家平均值比,我国出现两高一低的特点:高收入(消费)部分占去的总收入(消费)份额超过了发达国家该等份,低收入(消费)部分占去的份额之少也超过发达国家,唯独中间部分相对较低(见下表),考虑到高收入层的“灰色收入”难以统计在内,实际差距可能更大,社会优越性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样的分配格局是财政职能弱化的必然结果。

城乡居民存款总濒 城镇居民存款总额 农村居民存款总额

1992 11545 8678 2867

1993 15204 11627 3576

1994 21519 16703 4816

1995 29662 23467 6196

1996 38520 30850 7671

收入或消费的百分比分额

吉尼指数 最低的10% 最低的20% 第二个五等份 第三个五等份 第四个五等份 最高的10% 最高的20%

中国 41.5 2.2 5.5 9.8 14.9 22.3 47.5 30.9

发达国家 — — 6.23 11.93 17.3 23.865 38.825 24.945

(五)政策协调业绩欠佳。有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配合在于政府决策部门能够精细策划、合理预期。为了缓解通货膨胀造成的压力,近年宏观调控力主贯彻适度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但实际执行的是逐渐扩大举债规模和银行连续降息的扩张国策。货币和财政政策紧则双紧、松则同时松动是经济周期发生的直接原因,经济周期是一切浪费中最具破坏力的浪费。这剂药的调配缺乏对市场的自动调节能力的准确估计,计划经济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地指导着已经逐渐市场化的宏观经济运行。缺乏对经济运行趋势基于正确统计的分析也是这种容易引起经济波动政策搭配不当的原因,当国民经济面临结构失调造成过热增长时,问题的关键是执行积极的政策组合引导结构优化,而不是通过双紧的政策配合突然降低增长总水平。金融政策的质量也是影响财政政策效绩的原因,金融秩序紊,巨额贷款预见性不强、技术选择不当,利率结构搭配缺乏合理性,造成的坏帐、呆帐、死帐加重了财政负担,降低了财政执行稳定化目标的能力。

政策的低效绩搭配突出表现在预算内投资衰减太快,而预算外投资增长过猛,政府部门投资失去预算约束。到1995年,财政投资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和财政投资占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的比重从1981年的20.5%、28.10分别下降到7.7%和3.4%,即使有限的投资也由于政策缺乏内在稳定性效果不良(见下表)。影响“八五”时期投资效率的根本原因是财政尤其货币政策多变,贷款利息和征税增加以及紊乱的收费,抑制了投资的社会和财务价值最大化,间接地降低了财政执行目标的能力。与财政性投资下降趋势相反,金融系统和社会自筹投资急剧上升,从1981年的12.7%和55.4%分别上升到1995年的20.9%和66.9%。缺乏公开、公正的财政性投资影响了投资回报水平,但边干边学的金融系统能力更不健全,结果是高的融资成本、低下的资本回报率和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剧增。在银行体系高存贷利息驱动下,企业融资、政府借贷成本也上升到了难以承受的水平,银行

影响81个国家重点项目投资效绩的因素分析

政策原因 变动原因 投资效果

价格政策 成本价低于售价 兖州东摊洗煤厂成本290元,售价250元

汇率政策 双轨制汇率造成汇率上升 北京乙烯工程因汇率上升增加投资10.9亿元

贷款利息 由挂息改为当年结息 电力系统因此增加投资12.99%

税收政策 税收增加 增加投资4.42%

贷款利率 利率提高 “八五”末期利率比初期增加了5.58个百分点

价格水平 物价上涨 固定资产投资品价格“八五”末期比初期增长86.87%

融资政策 对银行高依赖度 资产负债率过高,效益高的企业,也靠高债务支持

决策原因

可行性研究 信息不完全,设计粗糙 某项目的运用能力仅为设计能力的11.4%,造成闲置

边干边设计 大干快上,准备不足仓促施工 世行贷款项目400万吨常村煤矿,工期延长了五年引进技术 引进技术不成熟 某项目建成五年之久,至今技术利用不过关

降息与国债发行期缺乏信息协调,国债因之会背上了高成本的包袱。现在看来,投资政策淡化了中央预算对政府性投资的约束能力。预算内投资比例的过度萎缩和缺乏公开竞标形式的财政性投资,是投资低效率的直接原因。由于宏观体制不顺,财政收支的微观承接主体效率低下,财政政策在有限范围内履行了目标之后,也出现了两种负作用:第一,财政收支对实现稳定增长不尽人意。1987年起政府收支总量的突然下降,拉下了1986年以前积聚起来的过热增长势头,尽管1988年和1989年政府的收支回升,但已无力挽救1989年——1990年的衰退;然而, 1990年一—1992年比前期较低水平的财政活动年却与三个经济高速增长年相对应。即使考虑到政策生效需要时间,也不能排除这10年间出现的趋势:政府收支相对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处于较低水平时,大致伴随着较高的增长速度,相对高水平的收支活动反而与相对较低的增长对应。在对市场自调节缺乏测度的条件下,为拉下过热的增长或衰退而猛烈地使用双紧或双扩张政策配合往往会适得其反,造成新一轮的过热或衰退。第二,按照等价原理,在国民收入总量一定时,有限收入不在政府就在民间,政府提高收支水平降低了非政府性投资和消费水平,如果政府的收支活动的效率与非政府性的投资、消费效率大致持平,政府收支量相对增加应当能够保持相近水平的增长速度,反之,速度就会放慢,“消费者剩余”因之消失。低效率的政府收支活动可以通过增加税负和带有浪费性的支出将较高的增长速度降下来,这样的软着陆隐含了巨大的社会成本。1993年总量逐年增加的政府收支活动既然只能维持一个与前期大致等速的经济增长水平,效率不高是其主要原因。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造成我国财政收支成本偏高、目标水平不高的原因有四:第一,任何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必不可少的财力支持,总量大小决定了财政执行目标的能量。由于政府包揽的经济事务和处理这些事务的部门太多以及预算外收入增长过快,造成有限财力分散使用,财力相对不足,弱化了履行目标的能量。这种局面形成的深层机制是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政府理财的传统经济观念没有多少改变,加上近年效仿西方福利国家高水平政府收支活动的呼声高涨,推动着政府总收支水平不断扩张。但西方凯恩斯——勒纳政府抱负以及福利社会目标已经走到了尽头,整个社会正在寻找走出“福利沼泽”的途径,我们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对一个人口压力巨大的国家来说,重蹈覆辙的危险性。传统体制按照条块分割形成的职能部门改革滞后,在稳定化和利益攀比机制的作用下,因人设制,财力因制而散。尽管政府收支总量已经很大,但对过多的部门来说都有追加预算填补不足的要求。第二,在预算内,经常项目必须满足日益膨胀的纯消费性需求,削弱了财政支出的基础建设能力;资本项目根据均等化的要求造成的覆盖面过宽,不可能集中重点形成结构性投资创造区域或者产业成长极以收改善经济结构之效。第三,收支承受部门的管理和经营水平不高,财政收支活动以产权不清、冗员众多、日益膨胀的机关、事业为经常项目支出对象,并以低效率的国有企业为资本项目的执行单位,有限的资金不能经济地加以利用,即使维持现状所必需的成本也相当昂贵。第四,在客观环境和微观基础的机制扭曲作用下,财政系统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规范的工作程序、严格的执法系统。财政收支缺乏一套体现成本收入、机会成本的客观标准和竞争性的选择环境,缺乏实现最小支出最大收入的有效激励,缺乏健全的依法理财和依法监督系统。没有一套容观的标准就没有评价和选择的根据,监督和激励也就无章可循;当目标众多,财力有限时,照顾到各方面利益而不是通过竞争性的选择分配财力,效率和公正的社会目标就会淡化。财政收支法规滞后、管理制度弹性太大,在这样的情况下,鼓励有效收支活动的激励机制不可能建立起来。在提高两个比例“满足吃饭财政”需要的压力下,财政调整结构、改善增长质量、实现公正等目标以及完成这些目标的成本最小努力淡化。

三、改进效率状况的建议

(-)转变政府理财观念。为了彻底改进政府理财的效绩,适时地从提高两个比例为中心转向提高效率是振兴财政的根本大计。完成这样的战略转变需要从利益格局平衡转向财政的社会发展目标和成本管理方面。从单纯追求预算收支平衡目标转向稳定、高水平就业增长、社会公平和发展的可持续及产权重组,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相对独立地斟酌使用财政政策。转变传统的组织收支方式,向制度科学,技术手段有效,收支秩序规范,执法严格和高素质人员的方向努力。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的行政解法要更多地转向市场竞争解法,从传统的收支平衡原则转向职能收支,走出政府收支总量缺少定制,单纯鼓励多收少支的的误区。彻底改变仅仅为提高两个比重而研究收支、推荐政策的导向以避免“近视决策”。计算政府预算内收入水平不仅仅要考虑它在gdp的比重,重要的是岁入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和政府收支的整体水平,脱离综合比较单纯提高两个比例是有害的。

为了实现这样的转变首先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财政目标管理指标体系,客观评价财政支出、收入和政策匹配的效果并朝向这些指标努力。依法理财加快向国际收支惯例接轨的速度,按照成本收益、机会成本,要素和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国际通用的办法具体地衡量收支业绩,作出选择。学会更多地运用产权调整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产权再分配所费成本很小,但对促进增长的4要素中(全要素生产率28%、要素积累56%、农业再分配6%)已经接近10%;尽快实现信息化管理,通过对及时反馈的数据比较,就可以估价收支总量、结构、政策搭配、成本管理的合理程度以及动态的收支趋势,作出深谋远虑的及时调整。比较收支目标的实现程度应当参照历史最好水平、平均水平和优选样本参照国比较。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具体地评价收支活动的效率状况。同时还要建立起客观预测财政收支动态效应的机制,例如,乘数效应、引致效应、加速度数、挤出效应、吉尼效应等等,没有对财政收支的中长期科学预测,按照走一步看一步的“试错法”管理,很难实现成本最低目标最大化的良性循环。

(二)优化政府目标、基于职能确定收支规模。提高理财效率,深入的体制改革是必要的条件。本着地方能够有效做到的放手让地方去做,非政府部门能够有效做到的政府不去包揽的优先原则和经济运系统需要调节的控制原则,政府行为方式的根本转变是作为立法者、协调人和基础设拖与环境和安全的供给者,将财政投资转向对竞争性产业和社会发展必需的基础设施方面;在经常支出中,朝向一个廉洁、廉价、高效的政府目标运作,改变单纯依靠增加总量支出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导向,确立一套维护区域安全的高水平平衡阀战略。世界经济的日益一体化是防止世界性战争爆发的有效手段,在经济竞争的时代,我国的防务开支最好转向在周边敏感地区建立起快速反映的自卫能力以及有克制的核威慑力就足够了,重要的是发展一种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经济和技术潜力。

根据职能与能力和能力与作用相符的原则,财政主要是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作好基础工作,其中包括:提供创造法律基础、保护财产权、社会稳定所必不可少的财力支持、投资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护对市场竞争承受能力不足的人群体、维持生态和人文环境健康、运用产权政策保证国有资产有效经营。加快两项分工精细化的进程:重新界定财政与其它涉管经济部门的职能,政府公共活动不宜财出多门,实现中央和地方各自事权的 细分化,根据事权界定各自的财力,按照市场经济的国际惯例, 通过合并、重组一个财经或者财政货币委员会以报导经济活动, 减少过多的部门涉管收支;通过立法规范省、县两级的事权和收支活动,结束多线收支并存、税外收入大致已与税收持平的局面,将税外收入缩减到最低限度,按照各自的成本收益确定一个预算内与预算外的恰当比例,彻底清除直接或者间接造成正税流失的各种收费。本着分级管理、最低限度和富有建设性的原则,中央一级的专款应当改变一竿到底,部门分餐和有增无减的趋势,减少数量,列入预算,统筹使用,强化财务监督。

从技术上考虑,显著改善理财效绩需要提高制定预算过程的透明度和实现帐户的细分化,建立更加完善的信息反馈网络、规范预算报表、税收计划与预算不应继续脱节,以减少随意性,提高预算约束力度。本着有节、克制、理性的原则编制预算,可以提高收支质量。控制经常性项目扩张,简单地节支不宜奏效,有节在于区别对待,突出压缩重点(不合理的支出),循序渐进,先压增量后调结构基数;鉴于国有企业的的不良业绩,采取克制的原则编制资本预算是必要的;理性原则要求明确资本和经常性预算两者的相互作用以及政府年度预算对未来几个财政年的经济、社会影响及必要的对策方面。通过缩小政府包揽目标,规范政府收支范围,增加预算内收支总量,履行财政目标也就得到了相应的能量支持。

(三)改善收支结构,健全财政能力。即使具备了履行目标的收支能量,没有恰当的结构支持,能力也会弱化。在收支总量既定时,经常性支出、资本支出、税收、预算外收入和债务的不同组合与平衡原则会产生不同的效率水平。

改进经常项目,减少外部性。第一,实行零基方案为彻底消除“免费乘车”创造条件。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将近占国有资产21.1%,倘若零基方案全方位推广,经常项目的支出效率可以得到改进。第二,实行零增长计划和逐步累退的编制规则。面对3500多万机关、事业人员和供养经费逐年增长,摆脱臃肿一精简一臃肿循环的办法是执行先合并,然后执行零增长和逐步累退的长期计划,将重点放在内部调剂、培训转岗上,然 后,(降低一般雇员的法定退休年龄、鼓励提前退休、开创富有吸引力的就业渠道、实行人员分流、提高工作熟练程度和任务质量标准、限制非减员部门的办公自动化进度、建立编制负增长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同时将有条件转向独立核算的财政供养单位企业化。改善支出结构还在于压缩几项大宗非生产性支出的绝对数量,调整资本项目的分配办法。通过财务约束,使已经占总支出21.43%的科教文卫支出走出条块分割的局限,改变开办规模,提高管理水平。第三,对增量支出施加必要的法定限制:各项支出的同比增长一般不宜超过财政支出的平均增长水平;支出的增长须以效率的改善为前提,在限定的财政年内没有取得效率改进的支出项目应降低其增长水平;财政支出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需要保持一个稳定的比例,长期超过经济增长速度的政府收支增长应当受到限制。第四,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是改进支出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际惯例,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最好采用一揽子解决方案,制定《政府采购竞标法》和《实施管理条例》以及分离(而不是增设)相应的资格审查机构,待试点成熟全面铺开,针对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再提出修正性法案以求完善。

调整资本项目的配置格局。“九五”时间我国计划投资13万亿人民币,为了进行技术上得当、财政上可行、经济上健全的投资,财政性基本建设、新产品试制和挖潜改造投资最好合并为基础设施投资以便建立起初始的约束条件。提高财政性投资比重和财政投资示范、引导作用,更新投资模式,增强财务约束力,是提高投资创造能力的关键。参照结构主义方式集中财力在行业或者地区创造新生长点,在市场存在的条件下,结构性的规模投资容易产生区域或者行业的成长极,贯彻这样积极的财政补偿原理比单纯依靠转移支付更有创造力,有限财力分散使用远不如集中规模奏效。

优化岁人结构、降低税负水平。这方面付出的努力是正确处理政府收支挤出效应和引致效应的重要环节。财政收入主要应当通过健全征管制度,调整税收结构,完善税基和确定合理的债务水平增加收入;逐步过渡到降低整体税负水平,刺激就业以增加收入。保持一个稳定的债务水平与较低的税负水平相搭配,同时将税外收入减少到最低限度,以增加预算内收入。只要为资本项目融资,借债得法、用财有方,本利终归于民。政府债务的挤出效应,可以通过降低税负水平增加国民现期消费和储蓄能力得到补偿。制度完善有待于加快征管机构的改革,理顺内设职能,建立纳税申报、税务制度、实行征管公开化和社会化,建立严密的税务稽查组织,改革经费管理办法。

(四)突出支持重点、优化政策分工导向作用。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政策分工是财政效率的前提。

集中支持重点。根据我国经济结构的现状,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决定了第二产业的持续发展有待第一、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创造支持和消化能力。另据有限的资料预测,“九五”末期开始,我国经济运行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就业压力,这个问题不得缓解甚至会使任何经济和社会的深化改革停滞不前,长期不能实现更多就业的经济增长是不够健康的。“九五”及以后的时期内,我国平均每年新增大约5000万劳动力,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还有2600万富裕人员,1996年552.8万人登记失业,城镇每年有8152.8万闲置劳动力再加上1.8亿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大量冗员,就业形势相当严峻。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对劳动力需求的递减趋势已成定局,实现更多就业的经济增长是政府收支不能不关注的大事。近半个世纪的复兴开发,环境欠帐太多,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在财力有限约束下,财政支出最好采取以基础设拖为主线,第一、三产业和可持续发展为两翼,就业为重点的政策倾斜。转移支付和税收政策并用缩小地区差别,体现分配公正。按照均等化的公理化办法,客观测定支付对象的财政收支能力,根据能力确定支付方向和结构,提高转移支付的平衡能力。以税收政策改进经济结构首先是通过税收优惠实现的。税收优惠包括,确定减免目标、时间跨度、制定有吸引力的税率、允许缩短加速折旧期限、亏损抵补、优惠、投资扣除和再投资退税等。按照机会成本在地区优惠还是产业优惠之间做出选择。即使选择了地区作为优惠方向,也要将优惠的注意力转向产业调整、新技术、增加就业机会等几项精心筛选的方面。

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管制的货币政策相配合。即使对财政效率作出了内部管理改进,没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恰当配合,效率的前景仍然不容乐观。第一,面对动荡的国际金融市场和我国金融体系管理水平的局限及不良债务水平居高不下,分散风险的良策在于重振政府财政能力,这包括提高财政资本项目在国家总投资中的比重和对金融机构财务状况进行效绩监督的力度。第二,由于市场出清机制的作用,维持现有经济增长率,失业状况还将持续恶化。要么创造就业工程加快经济增长速度,要么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容忍失业存在。但社会保障和福利的增进只能是经济发展、就业增加的结果。增长速度越低,就业机会就越少,挤吃“皇粮”的就越多,社会问题也就越多。尽管银行连续降息,但政策反应疲软,需要注入财政活力才是出路。第三,我国目前需求不旺的特点也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引导供求。去年以来,买方市场形成的乐观舆论已占上风。但一国发达与否的标志不在总量排名,而在人均可支配能量的大小(见下表)。一个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落后、就业严重不足的国家会形成买方市场或者供给过剩是不切实际的。有限的买方市

在世界总量徘序 在世界人均排序

gdp5440亿元( 1993年)第7 125位

刚产量1亿吨(1996年)第1 100位

煤产量2.4亿吨(1995年)第1位 75位

原油产量1.5亿吨(1995年)第5位 140位

发电量9286.8亿千百小时(1995 )第2位 130位

粮食产量1900亿公斤(1996年)第1位 80位

肉、蛋(1995年)第1位 75.55位

场 形成实际是前期成本价格太高、垄断力量存在、结构性失调、广大农村市场需求不旺的结果,解决其中任何一个问题都离不开积极的财政政策。

(五)降低收支成本。我国有将近130万人在从事政府收支,还有规模很大的预算外收支队伍,改进财政效率就不能不考虑成本管理。为了使降低收支成本变成可操作的程序,有必要确定一组衡量成本大小的评估指标。在目标既定时,确定政府收支成本要素投入的结构,防止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双增长是降低成本的前提。我国收支活动其实三种选择都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以熟练劳动密集为主,根据规模低姿态地提高税入现代化水平以维护现有的就业量;提高税入的资本密集度替代劳动密集,同时打开一条竞争性减员的通道;以现存编制为逐年增人的基数,同时提高资本品的投入。三种选择的优劣只能基于成本收益、机会成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加以权衡。实现成本最小的另一步骤是降低收费、基金和发债成本。

千方百计篇5

近年来,利津县面对经济基础薄弱的实际,坚持运用市场机制,整合城市资源,多渠道、多形式融汇资金,积极探索“以城建城,以城养城”的新路子。1997年以来,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30多亿元,建成区面积由97年的2.6平方公里扩大到2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3万人增加到6.5万人。城市框架、功能、设施基本完善,对县域经济的承载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一)实行政策引导,激活民间资金建城。突破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建城的模式,把着力点放到制定政策、优化环境上,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城市建设。县城津一路已使用多年,路况差,两侧商品房破旧零散。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了“政府出政策,大户出资金,社会来造城”的办法,将两侧土地卖给大户或外商,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外装效果、统一施工监理的要求,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了6.6万平方米的欧式商业街。在“城中村”改造建设中,按照“谁投资开发、谁经营受益”的原则,结合各村的区位优势,引导村集体和群众投资建设市场和商贸区。三里村投资1800万元,建设了三里综合商贸市场;枣园村、黄家村也分别投资1500万元、2300万元,建成了2.2万和2.8万平方米的综合批发市场。不但为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扩大了载体,完善了城市功能,同时还依托市场经营,解决了“城中村”居民的就业和增收问题,实现了“一举多赢”。

(二)做活土地文章,以地生财建城。在土地资源经营方面,严格控制划拨用地总量,对建设用地,除国家规定必须划拨外,其他一律实行有偿使用。县政府成立了土地储备中心,严格实行土地储备制度,大力推进土地招、拍、挂制度,建立了规范的土地有形市场。近两年来,通过经营土地实现政府纯收益4000多万元。大桥西接线路是利津黄河大桥的配套工程。开通后,沿路一带土地迅速增值,县内外许多客商、大户都纷纷谋求在此经商兴业。我县把大桥路作为试点,以出让路段开发使用权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拍卖土地。在政府不投一分钱的情况下,既用拍卖土地所得的1000多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大桥西接线,又迅速完成了公路两侧规划区的开发建设。通过调整土地存量,获得土地收益,也是经营城市、推进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原光明机电公司地处县城黄金地段,公司破产后土地一直闲置。县政府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进行了公开招标,一次性获得700多万元的土地收益。通过凤凰广场建设带动周边土地升值,对广场西侧20亩土地公开拍卖,获得土地出让金641万元。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三)积极创造条件,内力与外力并举建城。在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中,充分调动各部门、单位的力量,参与城市建设和发展。近几年不断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相继实施了利一路、利二路、津一路和滨港路等景观改造工程,总投资达1亿多元。其中道路两侧建筑物拆迁、商品房及院墙建设、院内绿化,均由沿街各部门、单位自行投资实施。同时,在城市道路、供水、电讯等建设方面,努力向上争取,千方百计争得支持和倾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筹资1000万元,规划建设了利津水厂一期工程,结束了城区居民饮用水库原水的历史;筹资1100万元建设了老年公寓,目前已达到入住条件。近几年来,紧紧抓住全省公路网络改造的机遇,分别将县城北环路、滨港路城区段改造和利沾路建设列入省路网项目或补助项目,争取建设资金6000多万元,极大的改善了城区的交通环境。

(四)不断优化环境,依靠招商引资建城。吸引外来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几年来,累计利用外来资金10亿多元,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县采用BOT模式,融资2.2亿元,建设了利津黄河公路大桥,改变了利津长期交通闭塞的状况;2003年引进河北天化燃气公司投资6000多万元,实施了县城集中供暖工程,实现了城区集中供暖;通过招商引资,建成了金泽小区、苏南花园、丽苑小区、大唐人家、颐德花园等住宅小区,改善了城区人居水平和质量;建设了金泽毛纺、金海织布、泰山纺织、齐赛纺织等一批工业项目,膨胀了城市规模;钱江国际商贸城、台北国际商城等综合性商贸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将极大地带动城市物流及相关产业发展,成为城市建设新的动力源。

千方百计篇6

一、加快农民增收,要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根本指针

中央“一号文件”出台的22条政策措施,触及农民增收诸多深层次问题,“含金量”很高,是做好农民增收这篇大文章的根本指针。主要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用“一号文件”指导农民增收,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前些年,由于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采取行政指令、分解种植指标、催耕催种催养等方式,干预过多,引起了群众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不但调整难以顺利推进,而且对社会稳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近年来,我县农民收入之所以大幅增长,关键在于尊重了群众意愿和激发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更重要的是找准了一条既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满足市场需求,又能发挥资源优势和农民积极性的产业路子。事实证明,我县把大力发展“五大产业工程”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是十分正确的。二是必须坚持“五大产业工程”统筹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三化”(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近年来,我县农村经济发展虽然一直保持着4%以上的增长,但城乡二元结构(粮、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城乡发展不协调的背后,实质是农民增收的问题,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单靠农业拉动农民增收,已很难从根本上奏效。农民增收,必须着眼于做大文章,要统筹整合农业和农村内外、“五大产业”及城乡各种资源,跳出农业看农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三化”进程,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往何处去,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三是必须切实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各项政策措施。对中央和市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优惠政策,要不折不扣地给予落实。特别要创造条件,运用好支持乡镇企业改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等综合性配套政策,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从体制、机制上放活,繁荣农村经济,为农民多渠道增收创造社会大环境。今年,市里直补我县再生稻资金75万元(市下达再生稻面积15万亩,每亩直补5元);全县复耕撂荒地6.5万亩,其中种植水稻2.2万亩、种植旱粮及经济作物4.3万亩,市直补撂荒地复耕每亩15元,可获资金97.5万元。以上资金将全部通过信用社直接兑现到农民手中。

二、加快农民增收,要尽快建立多元化的增收新格局 中央“一号文件”,从增加农民收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外出务工收入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扶持政策,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放宽视野,拓宽思路,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农民增收新格局。从我县农民收入的构成变化来看,目前已呈现出“一加速”、“两回落”、“两增长”的态势。“一加速”指农民务工收入加速增长,工资性收入已占到农民纯收入的73%,其中外出务工收入同比增长21%;“两回落”指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速回落,同比下降1.5%,农业收入下降4%;“两增长”指多经收入增长8.9%,畜牧业收入增长9.8%。已突破了过去依赖土地增收的单一模式,农民增收多元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我们要因势利导,积极探索农民增收的新路子,要以发展优质农产品、特色农业为重点,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要确保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转”。构建多元化的农民增收新格局,第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的重要依托,没有一大批龙头企业的带动与牵引,农业工业化就是一句空话。近些年,我县农产品加工业有了一定发展,但总的来说还很不够,大多带动能力较弱,这与我们提出的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实现食品工业率先突破的要求差距很大。回良玉副总理在陕西省视察时指出:“农民找到龙头企业,就找到了市场;企业找到农民,就找到了生产基地。”我们要按照这一思路,围绕“五大产业工程”支柱产业,走扶持现有龙头企业与引资嫁接并举的路子,使每个产业都至少有一批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来带动。要针对我县龙头企业普遍小、散、弱的突出问题,坚持加快发展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嫁接联合一批、积极引进一批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路,使龙头企业与基地建设相互推动,提升产业化发展程度。要把龙头企业的培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一方面在开发加工项目、做大做强企业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切实完善加工企业与生产基地共同发展的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建基地、联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均粘。第二,大力推动乡镇企业“二次创业”。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展乡镇企业是充分利用农村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拓展农村内部就业空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有的经济学家指出:在民营企业发达的地区,几乎不存在农民问题,也不存在失业问题。因为这些企业就是农民办的,农民办的企业最适合农民素质,更能有效的转移农村剩余 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要加快发展乡镇企业,拓展就业容量。乡镇企业作为农民的一个伟大创造,为推进工业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今后仍将对扩大农民就业发挥重要的作用。要适应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围绕我县五金铸造、汽摩配件、建筑建材、旅游产品等优势主导产业,引导乡镇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体制创新,提升产品档次,提高发展水平;要支持一批“明星企业”、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加快发展,逐步使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向小城镇集中,推进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及服务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农民创造新的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要采取有效激励措施,为农村私营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企业创造平等有利的发展环境,鼓励农村专业大户、农村能人创办、领办乡村集体企业,以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

第三,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大战略、大产业来抓。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进城务工农民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要求保障进城农民的合法权益,这必将推动掀起民工进城务工新高潮。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化运作”,加强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进一步做大劳务经济。我县要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以大邮路为重点,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农家乐及观光农业,提升现有农业园区及农家乐档次,促使吃、住、行、游、购、娱结合,使更多农民能从事农产品加工、运销和旅游服务。今年,实现新增劳务输出1.2万人,务工人员达到18.7万人。

三、加快农民增收,要把加快农业产业化、县域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作为根本出路

千方百计篇7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条件,也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措施,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刊从有关方面了解到,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物价稳定和民生保障工作。上半年,江苏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7%,涨幅居全国第11位,居华东地区前列。对此,江苏省委、省政府给予高度重视,结合省情,综合采取了六个方面措施稳定物价。一是出台加强价格调控工作方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价格调控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了下半年10项任务和近期5项重点工作。二是全面推进平价商店建设。目前全省已开办平价商店281家,到年底还将建成100家左右。三是开展价格调控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督查。省政府组成4个督查组分赴13个市开展督查。四是进一步完善价格补贴联动机制。省物价局会同民政、财政等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通知》,制定梯度标准,改进补贴方式,将物价补贴由按季发放改为按月发放。上半年,省级财政共发放物价补贴9295万元。同时,提前做好秋季开学省属大中专院校学生食堂临时价格补贴准备工作。五是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的作用。下发了《江苏省价格调节基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由省财政专项安排资金5000万元用于价格调控,并与财政部门协商,拟对全省平价商店区分不同类别给予一次性开办补贴,同时根据价格调控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对市县给予奖励。六是强化市场价格监管和信息。加强重要商品价格监测预警,及时发现价格异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积极宣传各项稳价安民措施,努力稳定社会预期。这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对于稳定江苏省物价水平,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收到了良好效果。

当前,从全国看,虽然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的各项措施正在发挥效应,价格总水平的涨幅处在可控区间,但推动价格过快上涨的诸多因素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劳动力和资金等成本上升压力会长期存在,秋粮、生猪等农产品生产供应还有不确定性,资源要素价格矛盾依然突出,实现全年价格调控预期目标的难度很大。物价既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又关系到民众衣食住行,物价稳,人心才稳,社会才稳。要把稳定物价作为后几个月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部分物价上涨幅度较大的地区,更要高度重视,要坚决贯彻落实“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安定民生”为主要内容的“16条”政策措施,并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

一要保障供应。认真做好重要农副产品市场调控和产运需衔接,组织好主要粮食品种和食用植物油的收购,充实短缺品种储备,适时增加市场投放,确保居民生活必需品不断档、不脱销。二要清费减负。以降低流通成本、畅通流通渠道为重点,继续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实施好促进蔬菜生产流通的政策措施,开展进场费、通道费清理规范专项行动,落实清理规范农产品市场收费的各项政策,研究进一步规范和降低流通环节不合理收费的措施。三要强化监管。继续大力整治市场价格秩序,加大市场价格监管力度,在涉企、教育、医疗、金融、资源性产品等领域,组织开展价格和收费专项检查,依法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违法行为。要健全重要农副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加强重要商品价格的分析监测,完善防范价格异常波动的应急预案。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加快价格立法进程。四要落实责任。强化“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研究制定科学的量化考核体系,健全价格通报和问责制度,落实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政策,尚未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省区市要尽快把联动机制建立起来,明确保障对象、启动条件、联动措施和补贴标准,及时对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确保低收入群众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五要合理引导社会预期。积极做好价格形势和政策的解读工作,引导各类媒体正确报道价格形势、准确阐释价格政策,及时澄清不实报道,严厉打击并曝光恶意炒作、造谣惑众等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行为。

千方百计篇8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经济发展转型等多重考验,常熟市紧紧围绕“保增长、增后劲”这一中心任务,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方略,以投入、招商、项目为主要抓手,创新落实政策措施,全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全市经济呈现出企稳向好趋势。1至8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33.09亿元,增长10.7%;实现财政总收入122.06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8.79亿元,分别增长11.9%和6%。在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的基础上,我们将坚持乘势而上、迎难而进,既要立足当前、有效化解金融危机冲击,更要着眼未来,站在战略高度,超前谋划和推动危机之后的新一轮发展。深入实施“全市经济跨越发展行动计划”,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预期发展目标,明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领先于周边县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领先于周边县市,至2012年,主要指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在2008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主要抓好四项工作:

一、突出产业升级,增强核心竞争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聚,立足常熟产业现状和特色优势,对接国家、省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制定出台了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太阳能光伏、电子信息、软件与服务外包五大支柱产业发展规划。在未来四年内将投A500亿元,力争到2012年五大产业新增产值1500亿元。同时。加快研究制定传统产业提升发展规划,按照“高端、高新、高效”和品牌化的总体思路。大力推动轻纺、服装、冶金、化工、造纸等产业转型升级。利用先进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应对经济风险最为有效的办法。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百家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持续深入推进省科技特派员和教育部“蓝火”计划试点工作,按照校企“共同研发、共同转化、共同应用、共同拥有”的思路,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实施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常熟科技城建设,与省内外15所高校联合建办全省县(市)首家大学科技园。在强化新型工业化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服务业能级提升,继续推进以服装城为龙头的专业市场升级改造,加快常熟国际物流园、沿江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开发建设,积极提升传统商贸业态,争创“中国商业名城”。推进旅游、商贸融合互动,加快沙家浜、虞山尚湖景区创建5A级景区步伐,加大旅游市场推介力度,着力提升常熟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国际化影响力。

二、突出有效投入。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紧扣全年完成工业投入200亿元目标,围绕全市五大支柱产业,加快推进恒鼎船舶重工、三一重工、汽车研发中心、德国大陆汽车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对118个工业内资重点项目、54个外资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强化要素保障,确保项目按时序进度顺利推进。在此基础上,近期又重新排查梳理出一批工业龙头型项目、新兴产业带动型项目,新增总投资356亿元,年内计划完成27亿元。充分发挥政府性投资的引导作用。今后三年启动建设127项重大项目,总投资达370亿元,其中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06亿元。主要投向保障性住房、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提供有力支撑。优化完善考核机制,加大对企业设备投资、新增民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节能技改等考核力度,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扩大有效投入。

三、突出扶优扶强。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深入实施“1126”计划,为现有骨干企业营造最好的发展环境,推进最优的要素配置,提供最佳的政府服务,三年内重点培育10家年销售超100亿元企业、10家年销售超50亿元企业、20家年销售超20亿元企业和60家成长型企业。根据形势变化和企业实际需要,调整完善政策体系,今年市财政确定5亿元的资金总盘子,扶持支持企业发展,重点用于技改贴息、出口奖励、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和鼓励兼并重组。以解决融资瓶颈为重点,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促进金融机构增加企业信贷投放,市财政给予风险补偿,加大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组建信德、康欣两家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发挥高新创司、国发担保公司等融资平台作用,鼓励担保机构增资扩股,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与此同时,积极拓展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多元化融资空间,密切关注资本市场变化。抓好企业上市辅导和储备工作,引导科技创新型企业抢占“创业板”,力争有一批企业在股市回暖后第一时间上市。

四、突出项目储备,增强持续发展后劲。密切关注当前国际产业转移趋势,抓住发达国家经济下行、需求减弱的时机,提高针对性外出招商的密度和力度,加强对项目关联性、带动性的研究,着力引进对产业升级起引领作用的“龙头型”项目,吸引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集团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发挥常熟经济开发区、东南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的优势带动作用,加快推进“两区两园”形态转型、功能创新、产业升级,常熟经济开发区抓紧做好江滩岸线利用和腹地产业布局规划,充分发挥苏通大桥交通枢纽优势和出口保税物流功能叠加机遇,全力打造沿江装备制造产业园;东南开发区继续完善“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富士康、大陆汽车等世界500强企业的IC设计中心、研发中心和销售中心进驻。制定实施有关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外企设备投资、技术创新、境内外上市、设立区域总部和内销总部等实行奖励。增强外商投资发展信心,鼓励外企增资扩股,加快由制造环节向研发、营销两端延伸。提升工业集中区功能水平,加强乡镇招商队伍建设,通过推进特色招商、以企引企、合资合作等方式,着力引进符合现有产业链需求的“功能型”项目,加快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抓住当前海外人才回流多、人才引进成本低的有利时机。落实好人才优惠政策。大力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和领军型人才到常熟创新创业。

上一篇:创建森林城市范文 下一篇: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