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吴思范文

时间:2023-10-05 01:25:54

潜规则吴思篇1

那些与他并行的人,应该没有人不知道“潜规则”这个词,但没有人会注意到他就是“潜规则”概念的创造者。

“潜规则”、 “血酬定律”、 “官家主义”……吴思发明的概念都被引用得很“火”,他所写的《潜规则》和《血酬定律》两本书,自出版以来也一直高居畅销榜。与作品相比,吴思显得格外低调。

但深居简出并没有掩饰住他的魅力。据传,很多喜欢他的女青年尊他为“男神”。对于这一流行网络的新词,吴思却道:“喜欢我的年轻人,应该是男青年居多吧?而且还应该是思想上有点问题,比较老气横秋的男青年”。

1992年,吴思出版了第一本历史体裁的书《陈永贵:的农民》,那年他35岁。“那时我就已经老气横秋的样子,觉得什么都经历过了。”吴思说,对历史感兴趣,一般都是年纪大的人,因为到了一定的年纪,看历史已经不是看故事,而是回顾自己的一生。

人民大学教授张鸣曾评价,吴思是他见过的最聪明也最冷静的人,如果1978年吴思选择学经济而不是学中文,那么今天中国最知名的经济学家肯定有他一个。

学了中文的吴思,一直都在媒体工作,现在是《炎黄春秋》杂志社的总编辑。虽然没有学经济,但他却以特有的文人情怀,敏锐地洞察着经济发展背后,更深刻的偶然与必然。

一个人的革命

吴思提出“潜规则”的概念是在1998年,16年之后,与《英才》记者再谈“潜规则”,吴思坦言“潜规则”的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生意场上。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潜规则”。在生意场这个大江湖中,明规则和潜规则似乎很难有泾渭分明的界线。权钱交易都是滋养“潜规则”的土壤。甚至“潜规则”可以吞噬掉明规则。

吴思把官商关系中的商人角色分成了两种,一种是防御型,一种是进攻型。

防御型是指商人被官员利用明规则或者其他弱点敲诈勒索,为了息事宁人不得已而选择用输送利益的方式摆平关系。

而进攻型,则是官员手里掌握着巨大的资源,商人为了利益,积极主动向官员示好,直至把官员拉下水,共同谋利。吴思称这种进攻为一个人的革命。

“中国历代都是官本位,官家说了算,资本家从来不可能当家作主。本来商人是弱势,官方是强势,但是具体到一个人,商人却很容易就买通官员,让官员为他服务,成了他利益的支配者。当权力开始为资本服务,就已经不是官家主义,而是资本主义。这时候,一个人的革命就成功了。”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吴思举了一个例子。

一块土地的价格可以是8000万也可以是一个亿,如果通过竞争,商人可能用一个亿都争不到这块地,但如果愿意付给官员个人1000万,就可能以8000万的价格拿到这块土地。可见,买通一个官员要比在市场竞争中挣1000万容易的多。官员也觉得把权力轻易变现,卖了个好价钱。双方都觉得很划算,关系越卷越深,谁也不愿意抛弃谁。而那些不跟官方勾结,不玩潜规则的商人,就可能无路可走,没有生存空间。

“对资本来说,这种顺应潜规则的模式看似很划算,但代价是在用钱玩命。一个官员被抓住了,会拎出一串老板。揪一个老板出来,就一定牵扯到官员。”吴思对那些一个人革命的成功者,隐隐有些担心和同情。“对那些很成功的商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钱,而是生命。如果卷入政治,玩潜规则,就是迫使自己拿生命安全,去换已经不缺的钱,这是特别荒谬的选择。”

企业家该不该谈政治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是农业国,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90%的GDP是来自农业,只有10%来自工商业。但查阅今天的经济数据,会发现一个新现象,90%的GDP来自工商业,其中,民营经济占了60%。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如此强大的资本力量,商人也没有过如此高的社会地位。

也正因为社会地位的提高,商人们对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企业家该不该谈政治”?这个问题一次又一次被抛到台前,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吴思,他的答案是:关不关心政治,对商人来说,就像鸟儿关不关心笼子的大小。

“历史上官家一直把商人关在笼子里,限制非常严格。让长多大,就长多大,让在哪长就在哪长,绝不能乱长。今天中国的民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影响,但仍然是关在笼子里。虽然现在的笼子比过去更开阔了,但也有边界。

有些领域,政府不让你碰,你敢伸手进去,就立即会被砍掉手。如果离笼子边缘很远,也许你还可以自由伸展,但是到了笼子边上,就必须得跟政治打交道。”很多企业家强调在商言商,不碰政治,吴思却认为这也是政治行为。“这就是非常明智地表示对政治的屈服,他们知道自己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很多商人办移民,让孩子出国,把钱转移到国外,也都是政治表态,选择让自己的公民权利含金量更高。”

打不完的“苍蝇”

最近,最热的新闻,无疑是一个又一个落马的“大老虎”。围观者无不拍手称快,而吴思对此的看法却并不乐观。

“从历史上看,只要让腐败风险加大,成本提高,腐败就会得到遏制,就像打苍蝇,使劲打,苍蝇就会少,但是,如果垃圾堆还在,就会不断地出苍蝇,根本打不完。”

吴思又把话题绕回了“一个人的革命”。“绝对权力就会带来绝对腐败。只要官员手里有特权,就会有一堆的老板追着,想方设法拖他下水。能抵住这样围攻的人,太少了。”

潜规则吴思篇2

关键词: 中国潜规则 制度 社会

一、引言

因亲身经历了河南开封地区的农业生产资料部门某些人利用“关系”大量批条并倒卖化肥的事件,引发了那时还是《中国农民报》编辑记者的吴思的无尽思考。他将这种思考渗透到了明朝历史中,并在一个个随笔中为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官场“潜规则”的博大精深。正是吴思的有感而发,缔造了中国21世纪的第一词“潜规则”,而他的“潜色眼镜”恰恰也为我们如今能够更好地看懂社会这个复杂的系统提供了特殊的工具。不可否认,在社会发展的某阶段,某种潜规则的产生或是存在对于社会系统的运转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正面作用,但这并不能掩盖它的存在所会产生的致命的负面作用。“潜规则”的存在以及它代替“显规则”行事,使得社会正义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们的道德是非感也逐渐地模糊,道德底线也被步步逼退……社会转型期的深入以及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的蔓延,为我们清理“潜规则”、树立有效的“正规则”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对“潜规则”进行系统的批判,使得我们能认清“潜规则”产生的根源,这将为我们更准确地分析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提供理论基础以及为消解“潜规则”提供理论依据。

二、“潜规则”的语义分析

对“潜规则”语义的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度经济学语境下的分析,较为鲜明的是方旺贵在《制度环境与潜规则》中提出的观点,即“潜规则是对正式规则或非正式规则的一种偏离。本质上,潜规则就是对博弈内生规则的另一种说法而已”。二是社会学语境下的定义,将潜规则界定为社会生活中潜在的、暗示的、通行的各种规则,它既可能是人情世故,也可能是礼数习惯,还可能是道德和自我修养的部分内容。当然,潜规则中更有私底下相互交易等肮脏的东西。虽无成文规定却在实践中指导人们“如何操作”的另类规范。[1]

从以上的列举中,可以看出目前学术界基本认可并采纳了吴思先生对于潜规则的定义,即“在实际上得到遵从的规矩,背离了正义的观念或正式制度的规定,侵犯了主流意识形态或正式制度所维护的利益,因此不得不以隐蔽的形式存在,当事人对隐蔽形式本身也有明确的认可”[2]。

我们应秉承吴思先生提出的“潜规则”定义的主要方面,并在此基础之上予以更明确的界定。首先,“潜规则”之规则的范畴是与明文规定的法律和法规相违背或者是利用法律、法规的空缺以及模棱两可的规定而形成的规则。其次,“潜规则”之潜,说明它是不成文的。虽然它已经代替了一些“正规则”,但在行事中它是通过当事双方与正式规则三方之间博弈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一些规则,且为人们心知肚明的不成文的规则。最后,这些“潜规则”到底是不是违反法律的,或是违背道德的,或是能起到弥补正式规则不足之作用的规则?不可否认,有部分“潜规则”既不违反法律也不违背道德,相反它的存在却能弥补正规则的不足,但这部分“潜规则”毕竟是少数。我们所要研究的是那些违反法律、违背道德的“潜规则”。

由此可以将“潜规则”归纳为:违反正式的法律、法规或者违背道德原则的不成文的规则,这种规则是在当事双方与正式规则三方进行博弈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被广泛传用的规则,且按此规则行事给当事双方带来的利益远大于按正式规则行事。

三、“潜规则”的现象描述

大部分学者们对于各行各业潜规则现状的研究,都是采纳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说明“潜规则”的现状或是总结相关领域内的“潜规则”条目。官场潜规则可以表现为数字考核工程、出国考察的猫腻、淘汰清官等;教育潜规则,如择校费的征收、子女入学、补习班、招考面试等;职场潜规则,不要苛求百分百的公平、莫和同事金钱往来、闲聊天也要避开上司的软肋、不要得罪平庸的同事、给上司预留指导的空间、用脑子听话等;娱乐圈的潜规则是最容易直接暴露在我们视线之内的,大多数表现为娱乐圈内的投资方老板、导演因掌握着有姿色演员成不成名的大权,故为所欲为、无所顾忌,文艺界的丑闻往往由此而起;商业潜规则如三聚氰胺案、房地产价格中的秘密、采购中的回扣、排行买榜等;医疗领域内的红包现象、医生卖药回扣等,但现有文献在这方面比较表象化,只是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描述和说明。

这些丰富的感性资料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这有利于我们进行实证分析。但已有文献对于现象的描述缺乏系统的分析,对于整体现状的描述也没有上升到道德的高度。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在各种现象中去概括他们违反正式规则的共性与个性,在共同与差异中才能寻求消解潜规则的方法打好基础。

四、“潜规则”产生的原因分析

首先,具有代表性的是制度经济学者们用博弈论来解释潜规则的产生。他们通过纳什均衡原理的推理,在博弈中讨论因制度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不同的博弈结果。这样的分析最终把博弈的关键具体化为一个变量“U”,正是这个变量决定了“潜规则”的产生,将“潜规则”的产生过程化。

其次,大部分学者认为,“潜规则”是由于社会资源的不足和分配中的竞争使“潜规则”带来的利益更具有诱惑力,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传统即中国社会对人情、关系的注重超过了正式的规则和制度、体制设计中的缺陷及可弹性操作,社会监督与利益诉求的不力等因素也是“潜规则”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就目前学者的研究来看,值得肯定的是他们明确了我国自古就是人治社会并且注重人情关系,这是不可推卸的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因素;但他们忽视了个人的道德水平。就个人而言,个人利益至上,无视集体利益,个人贪图享乐、私欲膨胀等因素也是导致潜规则盛行的因素之一。再读《读吴思〈潜规则〉与〈血酬定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作者在文章中对吴思的潜规则提出了质疑:“如果人人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那怎么还有好人和坏人的区分呢?”作者还指出,农民工因被拖欠工资而行凶杀人,难道是他们算不清?其实不然,驱使人们铤而走险的常常不是利益而是“那股血性”。作者在文中对利益与理想、奴性与血性、欲望与理性之外的精神性的分析提醒我们,在考虑潜规则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公式下,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人性中的某一面并且产生了疑问:利益是不是人们一味追求的东西?

五、“潜规则”的危害

陈畅在《关于潜规则引致正式制度失效问题的研究》中指出:“制度失效问题……致使我国不仅沉没前期的制度设计及建立成本,丧失现有改革新制度的应有的收益,同时必将影响我国深入改革的良性有效进行。”具体表现为:首先是公共权力异化为非法牟利的工具;其次,公民对政府和社会信任度、满意度的逐渐丧失,在长时间的熏陶下逐步被同化;再次,社会腐败的滋生和蔓延。

从学者们的阐述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潜规则”给社会带来的道德危机,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现存的道德规范虽有缺陷但必然有其合理性,“潜规则”的出现破坏了利益平衡点;遵守道德、尽到道德义务的人却得不到认可,甚至无法生存,破坏“潜规则”的人甚至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潜规则”的强大更衬托了道德约束的无力,并且危害不仅存在于当下,而且还将影响社会道德规范的良性发展。

六、“潜规则”的根治

对这个问题的已有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政治文化的再塑,要大张旗鼓地树立公民“道德的建设者”的教育意识。其次,尊重法治、寻求民主、追求社会公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提升公民的公共精神。再次,要注重体制和程序的优化设计,健全遵章守法的办事程序,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最后,要加强监督、对遵从“潜规则”的恶劣现象进行惩罚。还有学者提出要将“潜规则”进行必要的挖掘、整理和提炼。

在这个方面,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研究“潜规则”的文献虽提到了制度环境与“潜规则”的关系,但并没有继续探讨在制度经济学中如何解除“潜规则”的消极影响,而这是从制度上消解“潜规则”的根本措施。我们在道德规范方面也要改变一味奉献的观念,需要将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甚至有必要将道德回报紧密地结合起来。现有文献提出的根治“潜规则”的措施中,大部分都是被动地消解“潜规则”的手段,而作为“潜规则”的实施主体的“人”,为什么不能主动地拒绝潜规则?如何才能有效地重塑个人的道德信仰也值得我们去思考。

七、结语

我们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目前国内学者对“潜规则”问题研究的现状,详细地阐述了目前该领域内的研究结论。这些研究使我们更广泛、更深入地理解了“潜规则”产生、发展、运行等。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在借鉴现有所得的同时克服不足以加强对“潜规则”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全面分析其产生的内外因、负面影响提供理论基础以及为消解“潜规则”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何歌.关于潜规则与显规则的几点联想――潜规则为什么能在中国大行其道?中国律师和法学家,2008,(1).

[2]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的真正游戏.2009年2月第一版,194.

[3]陈畅.关于潜规则引致正式制度失效问题的研究.求实,2008,(1).

[4]李颖.社会行为离轨的潜规则因素.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1).

[5]李颖.对潜规则盛行与显规则约束力弱化的思考.中南大学学报,2007,(8).

[6]周世亮.潜规则的透视与根治.唯实,2008,(4).

[7]梁碧波.“潜规则”的供给、需求及运行机制.经济问题,2004,(8).

[8]方王贵.制度环境与潜规则.经济体制改革,2007,(3).

[9]于光君.关于潜规则的社会学解读.社会科学论坛,2006,(7)上.

[10]罗志荣.潜规则的三大病根[J].企业文明,2007,(3).

[11]胡亮,罗昌翰.“潜规则”演进的博弈论解释.当代财经,2005,(6).

潜规则吴思篇3

《潜伏》十分注重讲述的完整和全透视的多维度视角。余则成的潜伏生活和斗争是剧情的主干,但主干之外枝权纵横、藤蔓丰富,使得该剧的叙事结构呈树状结构,而相应的人物则按时间或逻辑顺序逐层登场,剧情连贯、结构紧凑、言简意赅,高潮迭起。导演让观众看到敌我双方及中间势力如何出招、拆招的全过程以及心理活动,而不只是单方面地表现我党地下工作者如何以智慧和勇气最终战胜特务群体的单向叙述模式。这种将剧情无限放大和全景展现的手法,其实也展现了斗智过程里蕴涵的多种可能性结局,充满了悬念。

《潜伏》主人公余则成原本是军统特务,在受到进步人士的共产主义思想启蒙之后,成长为一位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革命战士,其间剧情环环相扣、揪人心扉。正因为李海丰叛逃成汉奸,才使得余则成与吕宗方踏上暗杀汉奸之路,中途吕宗方的牺牲让余则成认识到了斗争的残酷性也为他后来除掉马奎埋下伏笔。李海丰与吕宗方作为一正一反两个人物,只是故事开始的“引子”,他们对余则成后来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为后来余则成受戴笠器重就职于军统天津站和最终转变信仰、成为中共地下潜伏者做了厚实的铺陈。余则成真正精彩的戏码主要是在军统天津站和站长吴敬中、陆桥山、马奎、佛龛李涯以及小结巴谢若林的较量,此时围绕余则成这个树干的枝枝蔓蔓方才生发开来。

余则成在军统天津站的岁月,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阶段是与马奎、陆桥山的斗智,后一阶段是与佛龛李涯和小结巴谢若林的斡旋,站长吴敬中则是贯穿故事始终的重要人物,虽是绿叶衬红花,却举足轻重,不可小觑。吴敬中这个深谙官场游戏的老牌间谍是《潜伏》中最阴险狡诈、最精通领导艺术、最懂得游戏规则、潜伏得最深的人。他一方面善于利用下属的功利思想驾驭和统摄全局,对各种官场现象洞察如炬、了然于胸,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该隐则隐,拿捏到位,始终冷眼“旁观”陆桥山与马奎的争斗、李涯与陆桥山的争斗、余则成与李涯的争斗,利用下属争斗为自己牟利,深谙“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为官之道。另一方面,吴敬中对人生信仰早已麻木,惟独信仰金钱至上,利用余则成为其敛财,然后又用金条封住余则成的口,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是吴的人生乐事。他也能客观地分析未来的形势,为自己找退路。他身上表现出更多的是人性的本质问题。

余则成与马奎、陆桥山、李涯、谢若林等人的斗智斗勇,却是层峦叠嶂一般的悬念迭出,使其具有了一套层层剥笋险象环生的结构依托。《潜伏》虽演绎的是国共两党情报人员智慧勇气的你来我往,却将其中不同派系不同背景的不同人等,置于政治阴影下明铺暗盖的利益争斗中,其间心底波澜、利害纠葛、嘴上抹蜜、脚下使绊让观众联想共鸣,会心而沉迷。从中共特使要求余潜伏军统天津站代号“峨眉峰”开始,剧情在编导精心安排的结构中呈现一个又一个小高潮,让观众在刀光剑影中探幽历史,在暗流激浪中感受人物。同时剧情内部的串联手法类似中国传统白话章回小说的特点,大情节环环相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令观众欲罢不能,小段落又继承好莱坞的叙事风格,三分钟一个小高潮,十分钟一个大高潮,更令观众紧张得透不过气来。这样的叙事方法改变了以往谍战剧讲究历史感和艺术性、情节推进过于缓慢拖沓的弊病。

度、线

著名的出版商罗伊・霍华德曾经说:“永远不要低估民众的智慧,也永远不要高估民众的知识。”讲故事的人既不能用居高临下的姿态,也不可以期待观众对某个主题什么都了解,这便是一个“度”的把握,不可太深奥亦不可太简单。正如观众对《潜伏》的一句溢美之辞:“这回导演没有侮辱观众的智商。”可见《潜伏》在度的把握上满足了老百姓挑剔的眼光。《潜伏》编导在忠于谍战剧弘扬真善美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但把握好“度”,更“抓住隐藏在故事当中,那根绵软而震撼的、牵动人心的‘线’,这根‘线’的一端系住的是故事的悬念、波折与感动,而另一端牵动的便是观众那极易转瞬即逝的注意力。”

《潜伏》中“度”的把握非常到位。它超越了谍战剧常规的戏路,运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将余则成等人的命运和斗争置于反法西斯战争、国共内战等重大历史的风云变幻中,融入戴笠、郑介民等重要历史人物的生死浮沉,却又从小处人手,以余则成的潜伏生活折射在大陆的最后岁月和不同人物的历史命运,还将普通的日常生活有机地嫁接在谍战戏中,从官场到家里,大到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小到夫妻斗嘴、家庭摩擦,将斗争的复杂性渲染得很到位。编导巧妙设置一大一小、一张一弛、一悲一喜两大矛盾,一个是共产党和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另一个是夫妻俩因为出身和性格的差异产生的家庭内部摩擦,具有强烈的对比效果。所以《潜伏》既有对《暗算》等影视剧在故事覆盖面、复杂性等方面的补充,也有内涵上的拓展,更有表现手法的创新和人性的突破。

《潜伏》的主线是“谍战”。从整部戏看来,情节编排紧凑,不拖泥带水,处处柳暗花明,时时山重水复:忽而苦乐莫辨,忽而真假难防……剧情悬念包袱波澜迭起,情节铺设险象环生,叫观众悬着一颗心、捏着一把汗,每集结束后总让人有看不够、想不透、欲罢不能的无限感慨,让观众看得过瘾,大呼精彩。在辅线安排上,《潜伏》较好地处理了感情戏份,没有让感情恣肆、矫揉造作、不伦不类。感情戏有。但不多,都在关键点上,都对剧情起了推动作用,都在侧面反衬了余则成的信仰与忠诚。在主题展现和人物刻画上,《潜伏》精心塑造了各种类型的人物,无论主角还是配角都立体而丰满。无论是行事低调、谨慎、内敛、专注的余则成,老谋深算的吴敬中,多愁善感的晚秋,坚定的布尔什维克左蓝,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潜伏》的主题积极向上,却并不让人觉得说教、乏味,其间有关信仰的确立和坚守的铺排真实可信。清华大学的尹鸿教授从影视剧的创作角度出发,对《潜伏》的主题设计予以肯定:“它在类型剧的框架之下,靠人物的形象和命运,而不是靠概念,把正面的价值观传达得充分而具有感染力,对观众的影响和教育是水到渠成、潜移默化的。”

智、情、信

《潜伏》特别善于在三个字上下工夫,那就是“智”“情”“信”。

首先是“智”。余则成潜伏在军 统天津站多年,身处内部互相倾轧的官场,虽然如履薄冰,但能处处化险为夷,其高度的生存智慧是该剧的一大看点。余则成给我们的总体感受是沉稳、内敛、专注,常年情报工作的历练,使他自有一套深层的生存哲学――藏巧显拙、韬光养晦。他认真勤恳,工作质量很高,对上级是谨慎地投其所好,知道吴站长贪恋汉奸商人穆连城的财产,便顺水推舟地诱惑穆的侄女晚秋,也顺利地利用吴站长的这个小把柄,获得吴的信任,为自己的升职获得筹码。对同事总摆出一副与世无争甚至唯睢诺诺的“中间人”形象,在摸透各方心思的同时,以不变应万变,谨言慎行,不咄咄逼人,必要时还要装傻充愣。“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智慧被余则成发挥得淋漓尽致。除余则成外,马奎、陆桥山、吴敬中、李涯、谢若林的生存之道各有不同,马奎行事张扬,锋芒毕露;陆桥山阴险狡猾,不择手段;吴敬中见风使舵,暗度陈仓。李涯阴险毒辣,独断专行:谢若林视钱如命,手段卑鄙。剧中余则成、马奎、陆桥山、李涯使出浑身解数,联合与争斗,媚上与欺下,种种手段伎俩,无所不用其极,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机智、隐忍、应变、迎合之道,甚至被热心的观众总结出若干现代职场生存法则。

其次是“情”。《潜伏》中或纯美或浪漫或烟火的爱情纠葛穿插在险象环生的地下斗争中,让观众欲罢不能,唏嘘不已。延续谍战剧的传统元素,《潜伏》也在剧中设置了一男三女的爱情纠葛。左蓝美丽且宽容大度,晚秋漂亮且忧郁感伤,翠平粗俗且泼辣率真,生活中三种不同类型的女性被巧妙地穿余则成的潜伏生活中,赋予一定意义的政治和道德价值,将传统通俗流行的感情戏码进行了偷梁换柱式的编排和整合,让观众在细腻的情感纠葛、浓郁的爱彩、深沉的心灵交流、震撼的人生感悟中品味人性,感悟人情。其间的生死相隔、日久生情、合作无间、天各一方,没有大吼大叫,没有激情表白,却以一种内敛克制细水流长的姿态呼之欲出。

最后是“信”。余则成的变化是信仰力量的最好写照。他原本懵懵懂懂,没有任何追求和信仰。后来受到女友左蓝的婉言熏陶和中共特使的晓以大义,在实践斗争中逐渐成长为一位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革命战士。余则成信仰的转变真实可信,毫不夸张突兀,其中有很清晰的脉络可寻。起初,他亲眼目睹抗战接近尾声时,内部接收大员如何以接收敌产之名巧取豪夺、中饱私囊,比如戴笠用新四军的情报来换取日军对他的走私船的放行,使他对开始失去信心。加之吕宗方的牺牲、中共特使的晓以大义、恋人左蓝的坚定信念对他的精神熏陶,使得他开始转变自己的信仰,变身为中共地下潜伏者。中间,联络人秋掌柜不幸被捕,马奎严刑逼供,秋掌柜不惜咬掉自己的舌头,以断绝敌人想挖出情报的念头,给余则成极大的震撼,特别是恋人左蓝的牺牲对他的打击更深,进一步巩固了他的信仰。当然,除余则成外,吴敬中、马奎、陆桥山、李涯、谢若林也都是有各自的“信仰”的,吴敬中和谢若林信仰“钱”,一个靠权利中饱私囊,一个靠情报不择手段;马奎和陆桥山信仰“权”,一个阴险狠毒,一个笑里藏刀,两人都为坐上副站长的位置明枪暗箭:李涯信仰“党”,处处把党国的利益摆在第一,敬于职守,殚精竭虑,是《潜伏》中第一大悲剧人物。

潜规则吴思篇4

“灰色技能”,指的是诸如喝酒、唱歌、搓麻将、打扑克等与工作没有直接关系的技能。如今“灰色技能”走俏职场,很多人把它看做求职、升迁、创造业绩的“万能钥匙”。在应聘、公关过程中,“灰色技能”又被看成事关成败的潜规则。而一些用人单位也默认了它的存在与功用。

“灰色技能”自2007年8月作为教育部公布的171个新词之一被人们所熟悉,至今已引发了多次大讨论。“灰色技能”和“多才多艺”或“交际”之间是否能画等号?事实上,职场“灰色技能”本就是社会不良风气的产物,有相当一部分职场人利用“灰色技能”获取利益,从而误导了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但人们往往忽略了“灰色技能”带给个人和家庭的潜在伤害,忽略了其对单位的成长环境和整个社会环境产生的不利因素。那么,职场中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它、规避它呢?

身心疲惫, 职场新人成了“夹心饼”

2009年9月的一天,在某药业公司做文秘的叶雯正要下班回家,公司的李经理却让她晚上陪他见一个客户,并叮嘱她这个客户对公司非常重要,要力争把客户招待好。叶雯到这家企业上班才三个多月,只是因为最近单位的很多同事都被派往全国各地做市场调查,不得已,经理才让她一起去陪客人。

一个小时后,叶雯和李经理以及那位姓徐的北京客人,在一家星级酒店的豪华包间落座。菜上来后,经理示意叶雯敬酒。叶雯大大方方站起身,先干了一杯,然后笑着对客人说:“我们当地有个规矩,先干为敬,接下来该您了!”说完,她双手捧起酒杯端到客人面前。客人显然很欣赏叶雯的豪爽,没有推辞,把酒一饮而尽。放下酒杯,客人竖起大拇指对李经理说:“李经理,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啊!小叶真爽快!”李经理也赞许地看了叶雯一眼。

酒宴结束后,叶雯和经理把客人送到下榻的酒店。临别时,客人用一句玩笑表达了对叶雯的欣赏:“李经理,我真想把小叶带回北京,这个小姑娘太善解人意了!”叶雯的出色表现,让李经理大为赞赏。此后,李经理接待重要客户时,总会带上叶雯。经历得多了,叶雯在交际方面愈发老练。不到半年,她就成了李经理的得力干将,又升职又加薪。

然而,初涉职场的顺利并没给叶雯带来多少成就感,随之而来的却是风言风语:“她上班时间这么短就得到经理的器重,还不是因为靠喝酒、唱歌出卖色相换来的。”“想不到她小小年纪不在业务上用功,专靠旁门左道立足,现在的女孩太可怕了。”这些话让叶雯心里十分难过。

叶雯也清楚,同事们有些地方说得并没错。在陪客户的过程中,一些素质不高的客户确实有意无意地对她进行骚扰,因为业务关系,她只能默默忍受。而随后发生的一件事,让叶雯动摇了继续在公司干下去的信心。

2010年3月初,公司为了开辟东北市场,李经理让叶雯随他到长春出差。在叶雯的协助下,经过一番艰苦的谈判,李经理终于和当地一家医药销售公司的洪经理达成了合作意向。晚上,李经理宴请洪经理。在酒桌上,叶雯先是向高大魁梧的洪经理示弱,让对方先干了三杯后,她才发起攻势。当洪经理喝得意兴阑珊时,李经理趁机拿出合作协议,洪经理一番斟酌后,终于在上面签了字。

为了庆祝双方合作成功,洪经理又提议去KTV唱歌。在KTV,叶雯陪着洪经理唱了一曲又一曲。其间,李经理出去接了个电话,包房里只剩下洪经理和叶雯两人。让叶雯想不到的是,洪经理在酒精的刺激下像变了个人,把她搂在怀里,俯下身子就要亲她。叶雯想挣脱,但洪经理的力量太大了,她无法脱身。叶雯急中生智,把手中的手机塞到了洪经理嘴里,洪经理有些恼怒,正要发作,幸亏李经理推门进来,才帮叶雯解了围……

从东北返回后,李经理知道叶雯受了委屈,就准她三天假。在这三天里,叶雯都在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上班后,她就要求调换岗位,她再也不想陪李经理接待客户了,如果李经理不同意,她宁可辞职!

遭遇职场“潜规则”,美满婚姻亮红灯

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的吴芸芸最近比较烦,她到这家公司四年来,业绩一直稳居部门前三名,深得老总器重。可自从三个月前来了个叫李倩的女孩后,她感觉自己遇到了极大的挑战。

李倩今年23岁,长相漂亮,唱歌也很有水准,和那些男客户拼酒丝毫不落下风。很快,她的业绩稳步上升,直逼吴芸芸。

如果李倩凭真本事拉新客户倒也没什么,让吴芸芸生气的是,李倩却凭着自己的“特殊本领”把她的客户“挖”到自己名下。吴芸芸提醒过李倩,李倩口头上保证不会挖同事的墙脚,可暗地里依然我行我素。吴芸芸斥责李倩不守信用,不料李倩竟反驳道:“是你没本事守住自己的客户,人家非要转投到我的名下,我能有什么办法!”这话把吴芸芸的肺都气炸了。吴芸芸把此事讲给女友刘莉听,刘莉安慰她:“这就是现实啊!你拉客户靠的是真诚、耐心,人家靠的是社会上最流行的公关方式,而这种方式对大多数客户来说,又是最有效的!”吴芸芸忿忿地说:“难道我的观念落伍了吗?再说,为了业绩陪客户喝酒、唱歌、跳舞,我老公能接受吗?”刘莉沉思了一下,说:“一个人做事情得有底线,如果你只是陪客户唱歌、跳舞来增进彼此的友情,也很正常啊!”听了刘莉的话,吴芸芸若有所思。她想,无论如何也不能输给李倩。

2010年3月下旬,一年一度的春季房展会即将开幕。吴芸芸早就瞄上了一家实力雄厚的房地产公司,这家公司开发的一处高档楼盘即将开盘,这次房展会投入的宣传资金应该不会少。吴芸芸决定全力以赴,争取拿下这单业务。吴芸芸很清楚,盯着这家房地产公司的广告人不在少数。为了抢得先机,吴芸芸通过关系和这家房地产公司负责品牌推广策划的经理秦文良见了面。秦经理含而不露地告诉她,包括她在内,至少有6家公司的业务员和他取得了联系。吴芸芸明白秦文良的提醒意味着什么。她当即承诺,如果自己能成功揽下这单业务,不但会拿出最好的创意方案,而且会把自己一半的提成返给他本人。秦文良看着吴芸芸期许的目光,笑着说:“让我考虑一下再给你回话吧!”

此后一连几天,吴芸芸打电话询问秦文良,秦文良总是不置可否。吴芸芸清楚,其他人肯定也在抢这单业务,她不能有一丝松懈,不然就会前功尽弃。那个周末的晚上,吴芸芸正在家里陪老公,她的手机响了。电话是秦文良打来的,他说他心里闷,想找个人说说话,不知她肯不肯赏脸。吴芸芸忙向老公打了个招呼,便出门了。

吴芸芸赶到秦文良所订的酒店包间,发现只有他一个人,心里迟疑了一下。秦文良招呼她坐下,话里有话地说:“那单广告业务我心里有了基本意向,现在咱们不谈公事,我只想和你聊聊天。”听到秦文良的暗示,吴芸芸心里一喜:一定要陪秦经理聊得开心,免得让到嘴的“肥肉”溜走。

通过聊天吴芸芸才知道,秦文良离婚半年多了,孩子跟着妻子,除了工作,他其实很苦闷。吴芸芸和他聊得很投机。秦文良频频向她劝酒,她也来者不拒。等两人喝完一瓶红酒、一瓶白兰地后,吴芸芸已经烂醉如泥了。

秦文良脑子尚清醒,他觉得吴芸芸已经没法回家了,就在酒店给她开了个房间休息。这时,吴芸芸的手机响了,秦文良接通了。电话是吴芸芸的老公打来的,声音里透着焦急和不满。秦文良给他说了酒店的位置,他很快赶来接走了吴芸芸。

第二天上午10点多,吴芸芸醒了。老公脸色铁青,用嘲讽的口吻说:“你还真可以呀,周末不陪老公,到外面陪男人喝酒,如果我不去接你,你早和别人开房鬼混了!”吴芸芸竭力向老公解释,可老公不听她的,并对她下了最后通牒:“我能养活你,家里也不需要你陪男人喝酒来挣钱,你要想好好过日子,就换份工作,不然,就别踏进这个家门半步!”吴芸芸知道老公这次真的动怒了。

经过努力,吴芸芸如愿拿到了那份广告合同,但她心里却没有丝毫的喜悦,因为老公为了那天醉酒的事情已经和她冷战数日了。这份工作还能不能干下去,她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强势”不强,伤了自己伤了家

2008年年初,蒋志全所在的建筑公司因经营不善,被浙江一家大公司收购。让他做梦也想不到的是,新上任的张经理和他有个共同的爱好,平时喜欢打扑克、搓麻将。一次打扑克的过程中,蒋志全处处让着张经理,结果张经理连战连赢,心里非常高兴。晚上,张经理带着蒋志全参加了与甲方领导的酒宴。张经理不善饮酒,场面一度陷入尴尬。在这个关键时刻,蒋志全站起来,说:“各位领导,我们经理是南方人,实在不能喝酒,虽然我自觉身份卑微,酒量也有限,但为了领导们能尽兴,我愿意舍命陪君子。”经理冲蒋志全点了点头,蒋志全开始轮番敬酒。两个小时后,甲方领导个个喝得尽兴,向蒋志全竖起了大拇指。

回去的路上,张经理握着蒋志全的手说:“以后你就跟着我谈生意,酒场上还得靠你撑着。从今天开始我每月给你涨1000元工资。”蒋志全连连道谢,并答应一定会尽力干好工作。

此后,蒋志全跟着张经理出入大大小小的牌场、酒场,每到一处都是看张经理的脸色行事,对张经理言听计从。因为他经常跟着张经理忙“应酬”,夜不归宿,很快引起了妻子吕燕的不满。每当吕燕责备他打扑克、喝酒不误正业时,他就拿“工作需要”做挡箭牌。两人在不断争吵中感情日渐疏远,有时还发生冷战。

由于长时间、不间断地喝酒、打扑克,蒋志全的身体不久就出了状况:酒精肝、高血脂。但他已经无力摆脱这样的工作状态,有时不喝酒心里就难受,不打扑克心里就空虚。于是,他就拿高于他人的报酬,经理的“重用”这种心理“强势”来安慰、麻醉自己。

一转眼到了2010年4月。24日晚上,张经理安排蒋志全接待与他们关系密切的监理工程师。这一次,蒋志全遇到了强劲对手,对方5个人个个酒量惊人。酒宴进行到一半时,蒋志全已无力应付,不得不到卫生间一阵狂吐。这时妻子打来电话,蒋志全没有接。回到宴席上,他本想找机会溜掉,可张经理让他必须坚持住,不能得罪了客人。无奈,蒋志全只好再次“上阵”。很快,妻子又打来电话,在张经理的示意下,蒋志全把手机关了。可不到20分钟,蒋志全又跑进了卫生间……等回到宴席上,他不敢再喝,可他分明看到张经理的脸上有了一丝不快。

没有陪好客人,蒋志全心里很不安。到洗浴中心洗完澡后,蒋志全开始陪客人搓麻将,经理示意他只能输不能赢。不知什么原因,以前玩得很“艺术”的蒋志全,竟然违背了经理的意愿。在他连赢几局后,客人说什么也不玩了,张经理非常生气,带着客人离开了,把蒋志全一个人扔在了洗浴中心。蒋志全心里堵得很,把烟灰缸狠狠丢在地上。服务生过来说了蒋志全几句,正在气头上的他拉住服务生就打。洗浴中心报了警,蒋志全被带到了当地派出所。蒋志全本想让张经理出面找人疏通一下关系把他保出去,可一连打了四五个电话,都无人接听。伤心绝望中,蒋志全只好拨通了妻子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歇斯底里的哭喊声:“你还是个人吗,孩子高烧41℃,正在医院急救呢,你不用过来了,等着离婚吧!”蒋志全这才如梦初醒,欲哭无泪……

身在职场,切勿本末倒置

“灰色技能”并不万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几门“灰色技能”的确可以增加职场的软实力。当然,这种实力的发挥空间要视个人所在企业的内部文化和具体岗位的性质而定。对于销售类的岗位来说,人力资源部门在挑选人才的时候往往会考察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成熟度。如果应聘者能喝酒、会打牌,无疑会增加与别人沟通的效果。而在纪律严明、崇尚规则的外企,“灰色技能”很可能给职场人士的职业发展带来危机。

另外,如果没有真正的一技之长,仅靠“灰色技能”获得机会,也往往很难在企业中谋得长久的发展。毕竟多数单位对员工的考核还是靠业绩说话。而业绩不是玩出来的,不是喝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这就离不开专业技能的支撑。所以,在一些靠专业技能创造业绩的单位,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真正的红人。

净化职场环境,达到共赢。作为求职者或在职者,为了提高事业的成功率,懂一点社会知识,掌握一点人际交往技能是无可厚非的,但将所谓的“灰色技能”作为就业砝码,就是舍本逐末了。一些单位要求员工具有交际能力没有错,因为一些岗位确实需要沟通和交际能力。但有的公司把这种能力看成是会喝酒、唱歌、跳舞等却是狭隘的。正规的用人单位对于交际技巧是有底线的,在注重这些技巧的同时,也会关注专业技能。现在的公司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专业能力固然重要,但还要有综合能力。例如,敏捷的应变能力、活跃的创新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等。

所以说,在“灰色技能”与“社交”或“多才多艺”之间画等号是极其狭隘和荒唐的。只有个人和用人单位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从自身出发,抵制所谓的“潜规则”,把社交和公关提升到艺术的高度,努力净化职场环境,才更有利于员工和公司的成长。

本末倒置,遗患无穷。“灰色技能”本就是社会不良风气的产物,它作用于社会更直接的后果是职场的“灰色心理”:对求职和工作有畏难情绪,害怕面对用人单位;回避现实问题,消极对待;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对前途很迷茫;不知道单位需要什么样的本领和技能,没有明确的目标;误读、误解“技能”,靠旁门左道赢得重视等。可见,“灰色技能”不过是职场的一块遮羞布。此外,“灰色技能”伤害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身体、精神、家庭,甚至对单位集体乃至整个社会也会造成负面影响。文中个案也清楚表明,职场中,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遇到何种情况,在交际和公关中必须把握一个“度”,一旦超越这个范畴,就会本末倒置,有可能遭遇性骚扰、被“潜规则”,甚至受到打击。过分地运用“灰色技能”,甚至会让自己和单位陷入一种“链条式”的恶性循环,遗患无穷。

如何规避职场“灰色技能”,专家给了几点建议:

1. 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做到德才兼备。规避所谓的“潜规则”,脚踏实地做好工作。

2. 依靠自身能力、个人魅力,在职场中稳步前进。对“技能”有着准确的把握,切不可本末倒置,造成既不利己也不利人,危害家庭危害社会的后果。

3. 自我防范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心态决定常态,心态决定人生命运,积极健康的心态与形象是社交和事业成功的“法宝”。

潜规则吴思篇5

“顾客是上帝”女售货员受辱之后还要道歉

今年22岁的吴婷中专毕业后在芜湖市中山路上的某电器总汇当了一名售货员。

2007年元旦,吴婷早早地来到自己分管的空调柜台前。不一会儿,走来一名衣着讲究的中年妇女,身后跟着一名个子高大的男孩。吴婷堆着笑容迎上前去。

中年妇女名叫王雅芸,今年42岁,刚装修完房子,准备购买六台空调和一台洗衣机。正赶上元旦,她便拉着自己14岁的儿子一起来选购。

“六台空调!”吴婷的眼睛一亮,这可是一笔大生意呀。吴婷连忙笑着说:“我们这里正好有活动,全部电器九折优惠,还有精美礼品赠送。”接着,她热情地介绍起各类空调的性能。

半小时后,王雅芸选定了一款美的空调。她认为自己购买量比较大,九折的优惠显然不理想。见王雅芸一脸犹豫的样子,吴婷生怕面前的“财神”掉头而去,赶忙说:“我们还会送电饭锅、刀具等赠品。”王雅芸仍然摇头:“这些都不如实实在在打个八五折实惠。”

吴婷一时有些为难,八五折的优惠,已经超出她的权限。可是,难道“大财神”就这样放走了不成?“这样吧,我去跟经理说说。”王雅芸想了想,说:“你告诉我经理在哪儿,我直接找他谈。”吴婷点点头,给她指点经理办公室的位置。

王雅芸对一旁的儿子说:“你在这等着,我去去就来。”

在那里,王雅芸跟经理刘飞商量了半天,最后决定各退一步。她购买空调、洗衣机时仍打九折,但在总价上总汇再给优惠一一把零头抹掉,将20850元的总价,改为20000元。王雅芸对这样的结果很满意,兴冲冲地到收银台付了款。

就在这时,王雅芸忽然听到有人“啊”的一声尖叫。声音似乎是从空调柜台那儿传来的。不会是儿子出了什么事吧?王雅芸心里一紧。

果然不出所料,王雅芸看见吴婷正在指责她的儿子:“你干吗?”吴婷边说边还用手推她儿子,儿子被逼得节节后退。王雅芸二话不说,一把将儿子护在身后:“你干什么?干什么!对一个小孩吼什么?”

“你儿子干的好事,你问他自己!”吴婷满脸的委屈。原来,吴婷正在帮王雅芸取赠品时,突然觉得有人摸她的屁股,她回头一看,王雅芸的儿子站在她身后。吴婷瞪了他一眼,很想发火,又一想,对方毕竟是孩子,不会真的对她怎么样。就在她低头继续取东西时,王雅芸的儿子又在她的屁股上摸了几把,还重重地拍了一下。这次,吴婷真的生气了,她回头怒视王雅芸的儿子。这大男孩竟坏坏地看着她。吴婷羞得满脸通红,这孩子看上去像个小大人,个子足有1.7米以上,分明是故意欺负她。

一开始,王雅芸根本不相信,儿子才多大呀!她扭头问儿子:“你是不小心碰到她的吧?”可不管她怎么问,儿子总是低着头,不吱声。王雅芸这才相信吴婷没有撒谎。

吴婷忍着泪水,要求王雅芸的儿子向她道歉。王雅芸见儿子被她吓得直往自己身后躲,也急了:“他一个小孩,你跟他计较什么?”

眼看王雅芸袒护儿子,吴婷更觉得委屈,就说:“你儿子做了这样的事,作为家长你也有责任。他不道歉你道歉也行!”

王雅芸一愣,继而大声喊道:“你把我儿子吓成这样,我没找你算账,你还好意思让我道歉?应该是你向我们道歉!”

吴婷没想到自己会被反咬一口,气得浑身发抖,有点口无遮拦了:“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难怪你儿子这样。”

吴婷的话一下子惹恼了王雅芸,她用手指着吴婷大喊:“你说谁呢?你说谁上梁不正?你什么意思?”吴婷也不甘示弱:“你应该清楚我说的是谁。”

王雅芸气得双眼通红:“把你们经理叫来,今天这事不说清楚,我决不罢休。”吴婷抹了抹面颊的泪水:“叫就叫,我不怕。是你儿子先骚扰我的,说到哪里都是我有理。”

很快,刘飞赶来了。他二话不说,对着吴婷就是一顿臭骂:“你怎么能这样对待顾客呢?店规哪里去了?”见经理不问原委就指责自己,吴婷眼泪又掉下来了:“是他们不对呀。”刘飞根本不理,右手一挥道:“什么都别说了,赶紧向顾客赔礼道歉。”

有经理撑腰,王雅芸更加来劲了。当着刘飞的面,她用毫无商量的口气提出:吴婷必须向她和儿子道歉,否则就退货,如果不退,就打电话投诉。眼看两万块钱的生意要吹,刘飞急了,他把吴婷拉到一边,低声地呵斥:“你又不是第一天当服务员,顾客就是上帝你不懂啊?刚来公司的时候,我怎么跟你们说的?”

的确,早在吴婷进商场之初,商场就对他们一批新人进行了专门培训。公司的人事部经理再三要求:“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不要与顾客发生争执,更不能与顾客发生肢体冲突。哪怕对方再蛮横,都要忍耐。学会了‘忍耐’,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售货员。”当时,一名新人还曾开玩笑地问:“经理,就算我们被打死了也不能还手吗?”人事部经理满脸的严肃,肯定地回答:“不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是服务行业的潜规则。”第二天,吴婷和同期受训的其他三名员工开始接受让他们大吃一惊的忍耐力培训:训导员轮番对每一个人进行讽刺、挖苦、训斥,有的人受不了,哭了。

那时,吴婷根本就没把这条“潜规则”当回事儿。晚上回到家,她还把这些当成玩笑话,说给父亲听。父亲吴守成听完,劝女儿说:“你自尊心太强,性子又直,以后在工作中肯定会与顾客发生小摩擦。干这一行之前,你一定要考虑好,不要到时候哭鼻子。”她没想到,事情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了。

刘飞见吴婷愣愣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生气地拍着桌子说:“你必须道歉,没有选择的余地。否则,相应的损失都由你承担。”吴婷怔怔地望着盛怒中的刘飞,心里难受极了:我被人家非礼了,竟然还要向人家赔礼道歉。这……这是什么道理!她咬着牙,就是不吭声。 见状,王雅芸拉着儿子,故意往门外走去:“好,我们走。这事情没完。”刘飞见状,拽着吴婷低声吼道:“快去道歉!”

刹那间,时间仿佛静止了,吴婷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那里面诉说着无数个不愿意。可是,不道歉的话,又能怎么办?工作保不住事小,公司的损失,自己怎么赔得起!

吴婷咬着牙,哽咽着向王雅芸母子一鞠躬,说:“对不起,我错了。”一旁的刘飞暗暗松了一口气。

这时候,王雅芸才慢慢转过头来,端起“上帝”的架子,不紧不慢地说:“不要以为自己长得漂亮就了不起,比你漂亮的人多了,也就是我儿子,年纪小,没见识,把你看成大美人,等我儿子长大了,不一定能看得上你。”周围的人越来越多,吴婷限

不得一头钻到地底下去。但地下没有洞,吴婷只能无助地站在那儿,听王雅芸没完没了地数落自己。她刚要回敬王雅芸一句,就被经理喝住:“不要再说了,快去上班,下午交份检讨给我。”

“商场利益永远第一”:被树为反面典型不堪重辱自杀

吴婷逃到离商场不远处一个公园里,失声痛哭起来。经理只考虑商场利益,根本不把服务员当人看,在这样的单位干还有什么意思?

“可是,辞职以后,自己又能干什么呢?”哭了良久,吴婷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现在工作难找,自己学历又不高,更何况,这个商场的工资待遇不算低。思前想后,吴婷擦干眼泪,决定把今天的一切忘掉。

回到家,吴守成发现女儿眼睛肿肿的,夫妻俩问起来,她只是淡淡一笑。可吴守成觉得,那一笑比哭还让他心疼。第二天一早,吴婷什么都没吃就去上班了。望着女儿柔弱的背影,吴守成夫妻俩心里满是疑问。

吴婷刚来到柜台前,经理刘飞就让同事来叫她。去经理办公室的路上,吴婷想,经理一定是想宽慰她几句。昨天,经理对自己的态度不好,是做给顾客看的。想到这里,一丝阳光透进吴婷的心里。

可没想到,她一进门,刘飞就大声吼起来:“让你写检讨你不写,还扭头就走!你以为你是谁啊?这个月的奖金全扣!”听到这里,吴婷顿时糊涂了,她嗫嚅起来:“昨天,不怪我……”刘飞用复杂的眼神看了看她:“你又不是第一天当售货员,什么叫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再说了,一个小孩子摸你一下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在我们这里,收起你的大小姐脾气!”

“经理,你不知道那孩子的妈妈有多凶……”见吴婷还在为自己辩解,刘飞更生气了:“你知道昨天我赔了多少笑脸,才保住那两万块钱订单吗?你知道这件事要是闹大了,对我们公司影响有多大吗?你跟顾客作对,就是跟商场的利润作对!没有炒你,已经是网开一面!”

这一次,吴婷没有“顶嘴”。她咬着嘴唇离开了经理办公室。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也许过不了多久,她会忘记这一切。

然而,吴婷没想到,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从那天起,她就成了公司的反面教材。一个星期六的早晨,刘飞在商场全体员工大会上说:“顾客是什么?顾客是商家的饭碗,跟顾客过不去,就是跟自己的饭碗过不去!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只要哄得顾客掏钱,就是优秀员工。反之,不会哄顾客,甚至去刺激顾客的对立情绪,就是跟全商场的人作对!前几天,我们商场有一位员工,就做了一件蠢事……”虽然刘飞没有点名,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看着吴婷。吴婷不敢看任何人,她把头深深地埋在胸前。

此后,只要一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刘飞就会这样教育其他售货员:“难道吴婷的教训还不够你们警醒吗?她和顾客对着干,结果怎么样?吃亏的还不是她自己!”吴婷觉得经理的这些话,就像是一把一把的盐,一次又一次撒在自己未愈合的伤口上。她似乎连忘记耻辱的资格都没有。

2007年1月21日,一名顾客购买了一台2300元的分体空调。付完钱提货时,顾客执意要提走两件赠品。按商场的规定,购物不满3000元,只能送一件赠品。可是顾客一个劲地软磨硬泡,吴婷有些手足无措。她怕说重了,顾客会跟她翻脸。顾客以为吴婷默许了自己的要求,拿着两件赠品转身就走。吴婷想拦住他,手刚一碰到顾客的胳膊,就浑身一激灵,她想起经理“不准和顾客发生肢体冲突”的训斥,赶忙住手。顾客走后,吴婷站在原地足足愣了两三分钟,她想,这事得跟经理汇报,争取主动,要不然他非骂死自己不可。

听完吴婷汇报,刘飞气得七窍生烟:“你脑子进水了啊?顾客要是扛走一台空调,你也让他扛?我跟你们说过多少遍了,把顾客当上帝,是为了让‘上帝’掏钱,不是让你掏钱给‘上帝’!你这个月的奖金――黄了!”到这份上,吴婷才算明白一个道理:“顾客永远是对的”,是指为保全顾客的尊严,可以牺牲售货员的尊严甚至人格,但决不可牺牲商场的利益;商场的利益是第一位的,售货员的利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这次“赠品风波”再次灼伤了吴婷脆弱的神经,她变得敏感而多疑,怕见陌生人,怕和顾客说话,工作一而再再而三地出错。她甚至希望顾客别到她的柜台来买东西。终于有一天,吴婷觉得自己撑不住了。

2007年2月11日,吴婷把柜台托付给一个同事照料,自己跑回家洗了一个澡,然后给爸爸妈妈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只有寥寥59个字:“爸爸妈妈:我走了,你们多保重。后悔当初没有听你们的话,我不该去做售货员。经理骂我是神经病,可能我确实得了神经病,为了不拖累你们,我走了。”

写完遗书,泪流满面的吴婷痛苦地闭上眼睛,吞下了妈妈用来治疗失眠的半瓶安眠药……

吴守成夫妇回家,发现女儿直挺挺地躺在床上,脸色惨白,只剩下微弱的呼吸。老两口慌作一团,连忙拨打了120。

幸而,死神没能夺走吴婷的生命。可是,刚刚醒过来,吴婷就放声痛哭。吴守成含着泪将女儿揽在怀中,哽咽着说:“爸爸一定帮你讨回公道!”

“耐辱能力”难道无极限?家人愤而讨公道

第二天,吴守成把刘飞堵在了办公室门口,要求他到医院向女儿道歉。

刘飞把吴守成让进办公室,从抽屉里抽出一张纸,对吴守成说:“这是商场制定的员工守则,吴婷上岗前学过这份守则,她应该知道,作为一名售货员,和顾客吵嘴是大忌,换作别的单位、别的领导,也会让她向顾客道歉。”

“那顾客要是行凶伤人怎么办?难道也要忍着?”吴守成气不打一处来。

“能忍则忍,忍不了就报警。”刘飞显得异常冷静。

吴守成觉得刘飞简直不通人性,火一下子蹿到脑门,挥拳朝刘飞的鼻梁砸去。刘飞一个闪身躲过吴守成的拳头,慌忙离开了办公室。吴守成没有替女儿讨到说法,垂头丧气地回到病房,怕女儿伤心,他骗吴婷说:“刘经理出差了,过两天我再去找他。”

2007年2月16日,记者和吴守成一起来到电器总汇,同行的还有皖平律师事务所的张晓劲律师。刘飞一看这架势,知道事情闹大了,赶紧将三人请进会议室。刘飞如此郑重其事,记者以为事情肯定能够圆满解决,但事态的发展却大大出乎意料。

张晓劲律师代表吴守成提出三点要求:1.刘飞亲自向吴婷道歉;2.考虑到吴婷现在的精神状况,暂将吴婷调到非一线岗位工作;3.承担吴婷的住院费,赔偿吴婷营养费、精神抚慰金1万元。张律师的理由是:刘飞代表公司强迫吴婷接受羞辱,逼迫吴婷向顾客道歉,侵犯了吴婷人格权;事后公开对吴婷进行羞辱性的批判,并扣发当事人奖金,加重了当事人的精神负担,造成了吴婷自杀的严重后果。“顾客永远是对的”,只是服务行业一种潜规则,它只具备符号意义,不能作为刘飞侵犯当事人人格权的正当理由;“员工守则”是商场单方面制定的,不具备法律效力,也不能成为刘飞逃避责任的依据。

面对咄咄逼人的律师,刘飞毫不惊慌,他拿出吴婷和商场签订的用工协议递给记者说:“记者同志,你帮忙说句公道话,我们和吴婷签有协议,我们是按协议办事。”记者接过协议,上面第五条是这样写的:

第五条:乙方应主动了解、熟悉商品的价格、性能、规格,对顾客要有耐心,不得和顾客争吵,打不准还手,骂不准还口。

这份协议总共有14条规定,记者发现,其中有12条是对乙方义务和应受惩罚的规定。律师认为这份协议有违公平性原则,是典型的霸王协议不应受到法律保护。

“协议是吴婷自愿和我们签订的,我们又没有强迫她。目前国内的服务行业,‘顾客永远是对的’这个理念已经被业界同仁普遍接受,签订类似协议的也不止我们一家,难道都不受法律保护?”刘飞既不同意道歉,也不同意赔偿,这次交涉无果而终。

2007年3月7日,刘飞突然打来电话,表示愿意和解。在电器总汇的会议室里,双方达成如下协议:1.总汇报销吴婷住院费2321元;2.总汇补发吴婷被扣的两个月奖金,同意吴婷在家休养两个月,工资照发;3.由总汇人事部主任代表公司到吴婷家看望吴婷,并当面向吴婷致歉。

潜规则吴思篇6

“社论”语态是一种道义――权力诉求,其特点有:⑴口含天宪的“独断论”语式往往扼杀人的反思能力;⑵语言暴力沉渣四起,“二元性”的敌对思维无处不在;⑶宏大叙事泛滥,以致“类”常常湮灭“个体”,“必然”总是压倒“偶然”。这种特定的言述形式比其指述的内涵――道义权力本身更有制约性。因此,如何挣脱权力话语加之于思想的这一根绳索,就成了新时期以来中国知识人的“必修课”。20世纪80年代,李泽厚凭着《美的历程》、《批判哲学的批判》、《中国思想史论》等书引领思想潮流,“四五一代人”如痴如醉地阅读李泽厚,与其说是被李氏思想所震撼,不如说是“经历过”的他们想从李氏的著作中获得“如何表达自己”的启发,所以一旦“四五一代人”找到自己更惬意的表达方式,李泽厚的“落寞”便成了时代风向转变的一种必然。于是,在文学里我们发掘出筱敏的《成年礼》,收获了史铁生的《病隙碎笔》;在哲学里我们听到张志扬敲《门》时“我在的呢喃”,感受着刘小枫《沉重的肉身》;甚至即使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的“嗲叫”,那也象征着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饥渴啊。这时史学领域的情况怎样呢?很遗憾,“四五一代人”中的佼佼者大多选择了文学和哲学,所以史学中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相当滞后,“破题”之功也就不得不从海外学者黄仁宇说起。

世间已无黄仁宇

黄仁宇(1918~2001年)的成名作是《万历十五年》,最初是用英文写的,1981年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印行,当时为美国名作家厄卜代克(John Updike)在《纽约客》(New Yorker)杂志撰写书评推荐,该书并获得美国国家书卷奖(American BookAwards)1982和1983年历史类好书两次提名。翌年(1982年)《万历十五年》中文版在北京出版,由其老友廖沫沙题笺,印在封面。该书当时首印2.75万册很快发售一空,现在流行的大多是三联版,看版权页就发现从1997年5月到2005年5月就重印了20次,销售量估计已逾百万,人称“黄仁宇旋风”。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黄氏在美国历史学界一直郁郁不得志,其代表作《万历十五年》出版时还颇费周折,以致他在晚年的《回忆录》中还对此事愤愤不平,可谁曾想到,正是这本书在祖国大陆烧起了一片“野火”。

很显然,黄氏作品之所以能迅速风靡大陆读书界,而且二十几年来长盛不衰,究其原因,与其文笔风格有密切关系。庄周的《齐人物论》说:“大历史”观的提出者、前不久刚刚去世的黄仁宇先生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历史随笔,用清新俊朗的文字把严谨的学识和博通的史观熔于一炉,遂使学术著作顿成大众的精神美食。有人说,黄仁宇的文笔有一种“卡夫卡式的魔力”,这种魔力表现为叙事时特有的冷静、克制和精确。也许正是因为黄氏在叙事方面的天才过于饱满,反而使他在制造“概念”时有些拖泥带水,不够严谨。比如这“数目字管理”,到底是指“定量的统计分析”,还是指“银行信贷等中间架构的出现”,抑或是“用技术官僚执政,以数学风格治国”?相信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而研究黄氏著作中“核心概念”的论文以后将越来越多,到时会不会形成一个“黄仁宇之谜”或者“黄学”还真说不定呐。

毫无疑问,黄氏的写史风格影响了“四五一代人”,学界的张鸣、江晓原、朱学勤等著名学者都承认这一点。当然,黄氏能有这样的成就,除了文笔风格的原因外,还必须提到他的个人经历。朱学勤先生在谈到《黄河青山》时说,“他是在中国出了名的历史学家当中,惟一一个进大学以前有过漫长的非学院生涯、底层生涯的人士。而在进了大学以后,他没有把进大学以前的记忆作为包袱,而是作为财富点石成金,他的《我的大历史观》、《中国主要问题如何实现在数字化上的管理》等等,和他抗战时做过步兵参谋,在云南那种瘴气密布的丛林里作战,亲眼看见中国的西部是如何的荒僻,如何的落后,和北京、上海这些现代化踞点差距有多大的这些经历都有关系。后来他把这些经历带到了他的剑桥生涯、耶鲁生涯、哈佛生涯,点石成金,他才能写出《万历十五年》、《赫逊河畔谈历史》、《我的大历史观》以及这本刚刚出版的《黄河青山》。”

显然,这样的点评是中肯的、启人心智的,但不管怎样黄氏毕竟与大陆的语境还是有所隔膜,这点我们从《黄河青山》中他误信时“高等华人”的“喜鹊嘴”的事情就可以看出来。更需要指出的是,因为对1949年后的大陆情况缺乏切身体会,所以他对传统中国制度结构的剖析往往是“搔到了痒处,却没有抓到痛处”。

吴思的“制度”寻思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也就逼出了吴思的《潜规则》――

“我读过四遍《万历十五年》。1986年初读的时候,只觉得写得好,说到了要害,而要害究竟何在却说不出来,但觉恣肆,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

前几年我终于找到了‘潜规则’这个观察角度,读史时开始留心那些不明说的规矩,即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规矩。有了这种积累之后再看《万历十五年》,就发现黄仁宇绕来绕去一直想说明白却没有说明白的,正是这个潜规则。

黄仁宇很清楚,明代社会绝不是按照那些公开宣称的正式规范运行的,冠冕堂皇的道德法令大体只是说说而已,于是他努力描绘这种情景。至于那个社会到底是按照什么规则运行的,他却没能点透,更没有对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追究。也就是说,黄仁宇确实抓住了要害,却未能把这个要害揪到亮处、研究透彻。他把水烧到了九十多度,但差一把火没到沸点。”

吴思何许人也?他1957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曾任《农民日报》、《桥》等报章杂志的记者及编辑,现任《炎黄春秋》杂志执行主编。从他的履历来看,他阅历丰富,属于典型的“四五一代人”,怪不得对于黄氏以的下级军官亲身经历提炼出的“中国是一三明治结构”说,吴思居然很不以为然,还调侃到,“这人毕竟是只打过仗,没搞过生产,不知道日常生活中真正的要害在哪里”。

那么,日常生活中真正的要害在哪里呢?就在《血酬定律》中――“强盗、土匪、军阀和各种暴力集团靠什么生活?靠血酬。血酬是对暴力的酬报,就好比工资是对劳动的酬报、利息是对资本的酬报、地租是对土地的酬报。不过,暴力不直接参与价值创造,血酬的价值,决定于拼争目标的价值。如果暴力的施加对象是人,譬如绑票,其价值则取决于当事人避祸免害的意愿和财力。这就是血酬定律。引入这条定律,可以更贴切地解释一些历史现象。”

可以说,走到这一步,吴思的思想体系就基本上架构起来。也许有人会将吴思著作中的“利益博弈”与霍布斯的“丛林法则”相比,甚至已经有人认为他是“中国的马基雅维利”,这种评论其实都失之表面。我们首先要知道,吴思之所以厉害得益于三个因素:第一,他是记者出身,文字干净明白,没有文人滥情拖沓的毛病;第二,他谙熟制度经济学方法,就相当于长了一对“魔眼”,能洞彻到帝国制度结构的要害;第三,他是一个制造“概念”的高手,这种能力是他的天赋和阅历共同造就的。明乎此,笔者以为,吴思著作的重要意义在于――“潜规则”其实是对“明规则”的呼唤,而“血酬定律”则是在提醒统治者,利益分殊所导致的集团博弈必须摆在“平台”上进行才可能实现持续均衡。由此,从黄仁宇到吴思,一场史学领域的新语式便在精英层中首先拉开了帷幕。

“预流者”易中天

随着吴思的成功,“浅说”历史或“趣说”历史的书便跟风般多了起来。书店热卖过的有李亚平的《帝国政界往事》、张鸣的《历史的坏脾气》、易中天的《帝国的惆怅》,天涯网友谭伯牛的《战天京》、十年砍柴的《闲看水浒》、快刀丁三的《蓝衣社》也是一炮而红。笔者大学读的是历史系,看到这么多前辈在参与一股“民间写史”的潮流,当然很是欣喜。陈寅恪先生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

可让人遗憾的是,国朝历史学界的有些人似乎却拈不出陈先生这话的分量。这不,人家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讲了一阵子“汉代风云人物”,结果“火”了,不但书卖得好,而且还受到了很多粉丝的追捧。照理说,学院内的专业学者看到有人为他们做这种普及工作应该高兴才是,就像霍金高兴自己的“宇宙爆炸假说”被人家谈论一样,哪怕人家借着谈论“宇宙爆炸假说”挣了不少钱,那也是人家自个儿的本事。可我们国朝的有些历史学者就是控制不住自己那股酸醋劲儿,说人家易某人“信口开河”、“满嘴跑火车”,还说什么“上央视讲历史,可能使学界变得浮躁和急功近利”。更为可怕的是,人家易中天本来是想使讲课更生动,自己脱下鞋,向观众演一把古人怎样“避席”,便被这些人说成不严肃,有些轻佻,丧失一个学者应有的仪表等等。

说老实话,我也觉得讲历史应该严肃点,才能营造出现场的历史气氛,而插科打诨的方式往往会消解历史的厚重感,从而使历史减损悲剧性的震撼力,也就达不到“历史使人明智”的基本功能。但我不喜欢是我不喜欢,我没有权利要求“乙粉”不准喜欢这种方式,这是一个“每个人都活出自我”的时代,个人有权型塑自己的生命感觉。况且,去听易中天讲历史总比去看“超女”要强吧。总之,我们固然要反对打着文化普及的旗号把历史庸俗化、粗鄙化的做法,但我们也应该宽容那些在文化普及中非“专业”的行为。西哲罗素说:“参差多样乃幸福的本源”,能不信乎?

我们都知道,其实“专业”这东西是海通以西潮冲击的结果,在此之前,是没有什么文学、历史、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的分类的。孔夫子当年实行的是“六艺之教”,“六艺”讲的是什么?是礼、乐、射、御、书、数。 林安梧认为,“礼”指的是分寸节度,“乐”指的是和合同一,“射”是指对象的确定,“御”则是主体的掌握,“书”则是典籍文化的教养,“数”可说是论理逻辑的思辩。这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德的“君子”,但海通以后由于民族国家对科技人才的迫切需要,拷贝西方“专业”设置也就成了所谓“教育现代化”的一项必然要求。近年来,一直迥异时流的刘小枫对此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他说:“什么叫教育的现代化?首先就是教育的大众化和技术专业化,念大学的人越来越多(大众化),但在大学念什么呢?念的是实用(技术)性的知识。于是,现在受高等教育,绝非意味着品德和人生理解上的长进,而是技匠的培养,这与中国和西方传统的文教理念都相违。”

基于此,刘小枫和甘阳等人都主张大学要实行“通识教育”,也就是要向“古典自由教育”回归。我不知道易中天教授是否有这样的自觉,他的履历中写着“长期从事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于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均有涉猎。”有记者曾就此问他:“你原来研究美学,后来著了与城市学、宪法学相关的书,现在又以讲史知名。你最想做的是什么?”易中天轻松地回答到:“你就写‘喜新厌旧、见异思迁’这八个字好了。全是兴致所致,性格使然。我不反对埋头苦干只做一件事,人与人不一样,有些人喜欢到处窜。我是流寇主义。”

好一个流寇主义者!“在一个分工体系很成熟的社会里,社会为你安排好的是一种机械式的人生。所以你才非要辞去教职不可。但跳出这个分工体系的同时你也就失去了‘合法性’,你得不到社会的承认。这个时候就需要道德勇气了,需要诚实地面对心灵的勇气。这就是‘人文关怀’在现代社会里的表现形态”,汪丁丁的这一段话深刻地说明了易中天当时的处境。也许在这个人物身上,确实有些哗众取宠的成分,但我还是希望他继续表演下去,因为在这个“史学式微”和“娱乐至死”的时代里,史学能让人如此地利用又何尝不是史学的一种幸运呢?

易中天坦承,“很多研究历史的人,把历史当作一具尸体,放在解剖台上,用解剖刀一点一点地切割,取出肾脏、肝脏、心脏来研究。这也许是一种方法,但我不太喜欢。我是学文学出身的,我觉得面对历史,首先要去感受它的血肉和肌理,其次才谈得上研究”。我被他的这一段话感动了,或许易中天是一位“预流者”,虽然他的知识也许不够渊博,他的见识也未必深刻,但从他坚毅的背影中,我似乎看到了国人对历史的热情正在冉冉升起,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当每个中国人都能像易中天这样亲切地感受历史的血肉和肌理时,史学领域的新语式也就完成了。

从黄仁宇到吴思,历史走出了坚定的一步,他们的成功标志着“意识形态化”史学的坍塌;而从吴思到易中天,历史却又似乎踌躇起来,是“预流而上”,还是“娱乐到死”?历史仿佛划出了一根“下里巴人曲线”,但曲线到底是上爬还是下坠,我们谁也不知道。我们惟一可以做的似乎就是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也多一份等待。

潜规则吴思篇7

应该说,近年来,骗子冒充高干子女诈骗,已算不上什么新闻了,且这类诈骗的技术“含金量”也不高,很容易被识破。就拿这起案件来说,报道称,2007年6月至2009年初,吴宇晨自称是公安部某副部长儿子、北京市公安局人口处某副处长外甥,以能为单某女儿等人办理北京市户口为名,以每个户口需要40万元好处费,向单某等5人收取钱财,大肆敛财618万元。获取钱财后,吴宇晨疯狂消费,仅每月租住高档别墅的费用就达到12万元。

想想看,一个年仅22岁的北京市无业人员,根本没用什么技术手段,只是口头上自称是公安部某副部长儿子、北京市公安局人口处某副处长外甥,便能以办理北京市户口为名,不费“吹灰之力”诈骗了618万元,真是让人不可思议。假如受害人能有一点点的警惕性,稍微动一动心眼儿,是完全可以识破这种骗术的。但遗憾的是,被害人却轻易地相信了骗子,让骗子轻松地敛财618万元去疯狂消费。

法院经审理认为,吴宇晨行为已构成诈骗罪,鉴于吴宇晨自愿认罪,具有坦白情节,对其酌情从轻处罚。可以说,这对于年仅22岁的吴宇晨来说,教训是可想而知的,如果能够认真反思,吸取教训,今后的人生之路还是畅通无阻的。而对于受害人来说,由于急着解决北京户口,有点“慌不择路”,不找政策找关系,被人钻了空子,教训是极其深刻的,更是值得反思和铭记的。但思来想去,心里也是不是滋味的。

一个无业人员之所以能够打着领导干部子女的旗号诈骗618万元,钻的既是被害人麻痹大意的空子,也是社会上的一种“潜规则”的空子。

君不见,时下在一些地方,我是谁谁的儿子,我是谁谁的女儿,已经成为某些领导干部子女的“名片”、“招牌”。给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因严重受贿渎职而被查办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原局长的儿子郑海榕。据跟郑海榕接触过的人评价,郑平时不大提及生意之事,但多会强调他在医疗界有很强的关系,因为“我是的儿子”有很强的威力,足以让他打着老子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为非作歹。还有原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之子孙一,落马前也不过是河南省地方税务局所得税管理处主任科员(正科级),但他竟然能高价卖出两顶官帽,原因就在于他是时任洛阳市委书记的的儿子,所以就有人愿出高价求他办事。

潜规则吴思篇8

内部控制的持续有效运行需要内部监督来确保,内部监督可以通过日常监督、专项监督或两者的结合来实现。日常监督发生在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之中,包括正常的管理、监督及其他活动,涉及内部控制各个构成要素的重要方面。要求员工明确说明是否知道、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是日常监督的一种有效方式,在精彩纷呈的剧情中,日常监督活动的例子很多,俯拾即是。

一、从日常活动中获取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运行的证据

管理者关注他们在日常活动过程中获取的信息,可能会迅速发现重大的不准确信息或偏离预期结果的例外情况,由此可以洞察内部控制是否有效。

1 他们怎么什么都知道

军调会议即将开始,吴敬中要求马奎把共方代表驻地商券会馆的经理、门卫、司机、厨师、卫生工等统统换成行动队的人,把他们跟外界隔离开来。不料,在天津各界欢迎军调处代表的招待会上,这些特务的名单却被共方代表左蓝公诸于众。

吴敬中震怒,他对陆桥山、马奎、余则成训斥道:“我记得上一次开会没有请共产党的代表参加呀!他们怎么什么都知道啊?”这个结果是吴敬中始料不及的,这种例外让他得出一个判断,天津站的内部控制出现了严重问题一

家有内鬼。

安插特务是马奎干的活,名单只给过站长一份,第二天就被揭露了。在随后的调查中,他获悉吴敬中与汉奸穆连成多次接触,而共方代表邓铭又是穆连成的大学同学,马奎认定泄密者是站长吴敬中。

对于这一事件的追查,由于余则成和左蓝欲除掉马奎,由于陆桥山想要借机打击晋升中的竞争对手马奎,更由于吴敬中欲置掌握其贪污受贿私情的马奎于死地,最后以马奎通共而收场。

2 以往的电文分析没有直接呼叫深海的记录

李涯安排汤四毛拍发了一份假电报,以引诱陆桥山故伎重施。电讯部门将截获到的这份假电报送给了陆桥山,电文是:深海,北方一号首长将于明晚八时与你会晤,地点龙华酒店酒廊,二类暗号,不得有误。深海是余则成的代号,组织没有给他配备电台,更不会在电文中直接呼叫他,这份电报让他感到蹊跷。

根据电文信息,天津站安排了抓捕行动,吴敬中寄予厚望。电文分析是天津站电讯部门的重要工作,对截获的各类电文进行分析、整理,有利于破译电文、及时掌握有关方面的动态。余则成查看了过往的电文分析,他提醒站长:“老师,我查过以往的电文分析,没有直接呼叫深海的记录。只是在无线电呼叫中出现过几次,很奇怪。”余则成指出了这份电文与日常管理掌握信息的差异,实际上是在暗示站长,电文可能是假的,这次行动可能失败。

二、与外部沟通以证实内部信息的正确或发现存在问题

企业内部系统的信息是否正确,经营行为是否合法合规,均可以通过与企业外部客户等有关方面的交流加以确认或发现。如果这种日常监督能够经常进行,能够真正到位,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即可以保持应有的水平。

1 军统肯定会对余则成遭到枪击后的情况进行调查

刺杀李海丰之后,余则成遭到汪伪特务以牙还牙的报复,在生死线上被共产党救下。他答应为共产党做事,领命准备回重庆潜伏。返回军统,必须就其受伤期间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军统也一定会对他的这段空白进行外调,获取相应的外部信息,确定余则成的短暂失踪对军统有没有风险。

导演没有安排军统的外调,但是剧情交代了董先生代表组织帮他做出的周密安排。一是趁伤势还重即回去,可信度比较大,再晚了难以自圆其说。二是先回军统南京站,站长陈纪文认识他,也知道他功劳卓著。三是遭到枪击后,被路过的商人司徒光宗救起,三天后才醒过来,在他家里由其夫人和佣人照顾,司徒家的门牌号码及有关人员的姓名、年龄等详细材料俱已准备。四是司徒光宗是陈璧君(的老婆)的远亲,南京站外调人员怕暴露身份可能不敢深问;如果冒充伪政保总署的人员去探问,更问不出什么,因为司徒的侄子、侄媳现在还被关押在政保总署的监狱里。五是眼下问不出就不用担心以后了,因为一个星期后,司徒举家迁往菲律宾继承祖业,一走全了,尽可自说自话。

许多间谍都是在深入细致的外调后暴露的。后来李涯安排两个特务前往翠平的老家进行调查,目的是要查清楚她过去的情况、什么时候成的亲、家里还有什么人、参加过什么组织等。结果是泥牛入海,再也没有回音。谍战如此,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亦可参照进行。

2 调查打电话的陈女士

李涯偷运钱思明教授被人掉了包,把他的高级内线刘闪运到了台湾。浑然不知的李涯被吴敬中骂了个云里雾里,让他“把脑袋从脚后跟里拿出来再用一次”。李涯自觉活见鬼,他找来监听钱思明电话的记录和监听人,他发现监听记录中有不同的笔迹,他问道:“这是谁记的?”监听者:“这是余副站长记的。”李涯:“余副站长,他怎么去了?”监听者:“检查工作。”李涯马上吩咐调查电话的所在和打电话的陈女士。

特务们查到了这个电话,把电话所在旅店的女店主抓了起来。在审讯室,李涯拿出几张照片,逐一让女店主辨认有没有陈女士。当递上翠平的照片时,女店主说:“像是她,衣服不像,但人像。”这样,李涯开始把矛头指向了翠平和余则成。

监听记录是天津站十分重要的信息系统,李涯看到了非监听人员的记录,这是他无法控制的一条记录。找到这个陈女士就有可能知道她到底与钱教授说了什么,是不是支持余则成的记录。这个陈女士可能是翠平,翠平是余则成的老婆,问题因此更加严重。这是李涯高度怀疑余则成的一个重要起因。

三、将信息系统所记录的数据与实物资产核对

常见的此类活动是资产盘点,比如对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进行清查盘点,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账簿数据核对,记录、揭示存在的盘盈或盘亏差异。

1 余则成只看了账,没有查封资产。没有清查盘点

穆连成是天津船商会的会长,给日本人运过粮食,在维持会也挂过名,是富甲一方的铁杆汉奸。在敲诈穆连成的过程中,余则成曾经翻过穆家的账簿,但是,没有实施资产查封和接管,也没有进行资产清查盘点。穆家的资产规模在余则成脑海里可能只是一个数,至于有哪些类型的资产,都存放在什么地方,直到穆连成转移走大量资产并成功逃离天津,他心中都没有什么数。吴敬中也曾经感叹:“守财奴藏的东西你是猜不着的,也许根本就不在天津。”

这些后续手段并非想不到,只是他们要获取的是私利,如果进行查封、接

管和盘点,就是大动作,知道的人就会很多,折腾下来,可能一些值钱的东西就不会姓吴、姓余,而是要划归到政府名下了。

2 物资登记簿显示李涯借走了微型录音机

谢若林和许宝凤合谋诱骗翠平,终使她暴露了身份,并给她录了音。余则成注意到了许宝凤手里的小皮箱,担心里面装有录音机,担心李涯介入其中。这么小的皮箱只能藏进一种德国产的很先进的微型录音机,一般人不会有,天津保密局也只有一台。保密局的这台录音机到底在不在仓库?余则成来到了设备保管部门,他首先查阅了物资登记簿。这本物资登记簿是一个反映资产进、出、存情况的信息系统,在其中一页余则成看到,李涯借走了这台微型录音机,他担心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天津站的设备管理控制是有效的,实物虽不在仓库,但借用人签名在册。

四、对内部和外部监督部门有关加强内部控制建议的反应

内部审计是企业重要的专职监督力量,在工作过程中,他们常常能够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能够提出一些改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积极建议。而外部监督部门,如会计师事务所等开展的年度审计,也会提出一些十分重要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1 马奎说他受总部督察室密派前来检查站长办公室

马奎盯上了站长,怀疑穆连成收买了站长,造成名单泄密。为了获取相关证据,马奎用酒灌倒了洪秘书,窃取钥匙,偷偷进入了站长办公室。他的这一行动碰巧被余则成发现,跟了进去。面对余则成的突然出现,马奎解释到:“我在检查,实不相瞒,我是受总部督察室密派。”余则成问到:“站长不在,你就这样检查?”马奎反问:“想告密吗?”余则成答:“是,如你确是总部督察室密派,我想站长也不会介意你来搜查他的办公室。”

军统确实设置有督察室,主管内外勤的监督查察、执行纪律、考察言行和工作勤隋等,是一个典型的内部监督部门。如果马奎确实肩负着总部督察室密派的重任,他可以把已经获得的吴敬中贪腐行为及时报告给总部,这对于加强天津站的内部控制,提高天津站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战斗力是十分有益的。

2 吴敬中把戴老板的反腐部署置之脑后

余则成准备到天津工作,临行前戴笠告诫他,千万要记住,天津刚光复,财富是党国的,切不可见利忘义,有些人在上海发胜利财发过头了,要进行严惩。

余则成一到天津即感受到了戴老板所说的这一点。马奎把余则成带到了站里为他安排的一栋两层小楼,马奎告诉余则成,这些房子都是他带人抢来的,日本人留下的东西,谁也抢不过军统。而房间内置办好的大量日常用品,随便找个汉奸,他们都愿意出钱。余则成在天津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帮助站长敛财,结果是坏了风气,肥了站长,瘦了政府,跑了汉奸。

面对这种情况,戴笠在军统内部开展了自上而下的监督检查工作。在北平他的整饬力度非常大,天津之行一个重要目的即是整治利用肃奸进行贪污的腐化行为。这个目的果真能够实现的话,对于提高军统的内部控制效果肯定是极有帮助的。吴敬中的贪腐行为十分突出,天津站如何响应戴老板的部署,导演没有安排。戴笠摔死后,吴敬中的贪腐行为不仅没有收敛,更是变本加厉,余则成鞍前马后,助贪有功。也许正因为如此,余则成才能够屡屡得手,有惊无险,平安永随。五,从企业各种会议上获得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重要反馈

企业召开的一些会议,如培训会议、计划会议、经营工作分析会议、财务工作会泌等,往往会传达出不少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信息,甚至会指出内部控制存在的个别问题,管理层应当认真捕捉这类信息,据以增强参与者的控制意识,并引导下一步强化内部控制的行动。在会议之上,也可能会有人提出一些加强内部控制的积极建议,把这些建议进一步向上汇报并采取适当行动,无疑十分必要。

1 陆桥山汇报说监听电话被拆除了

报纸揭露了戴笠天津之行的真正目的,陆桥山、马奎先后进入余则成的办公室,他俩都感到惊讶,站长也找到了他们仨。吴敬中怒气冲冲地责怪他们躲到这里,消息都已经见报了,比他知道的还清楚,要求情报处长陆桥山作出解释!陆桥山汇报说,转运战略物资是个别高层长官知道的事情,他认为泄密者来自军方的高层,也有可能是美国海军方面。吴敬中要求陆桥山作出肯定的回答。陆桥山答应并报告说,驻军的监听电话让他们强行拆除了,信息不灵通!马奎和余则成也谈了各自的看法。这是一个简短的问题分析会,尽管三个人的分析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根源,但是,陆桥山提到的监听驻军的电话被强行拆除了,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正因为如此,降低了军统监督军队的有效性。作为一站之长,吴敬中应当对此十分敏感,应当把它作为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加以对待,进而切实加强监听工作。

长春失守后,吴敬中传达总部指令,为了防止长春的悲剧再次发生,天津驻军上层的公私电话一律监听,从而大大地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

2 李涯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

吴敬中把余则成、李涯叫到办公室,召开了一个三人会议,向他俩通报了长春失守的情况。余则成告诉站长,在此之前,军内就曾经有人透露过,说长春守军上层有人跟共军往来。李涯认为这些不过是军事上的失败,战略上的失败更可怕,锦州、长春失守之前,保密局应该留下他们的精锐,就地潜伏,寻机而动,不然好端端的一个城市就成了泼出去的水了。听到李涯的这一说法,吴敬中认为很有远见,并表示会向上面提议。很快,保密局领导有了回复,吴敬中告诉李涯,毛局长很重视他的建议,如果天津战败,潜伏的计划就由李涯来操作。

六、及时掌握员工理解、遵守及执行相关规定的情况

管理者需要及时地向员工了解他们理解及执行企业相关规定的情况,了解他们是否正常实施了关键的控制活动。

1 机要室禁止抽烟

有人在机要室抽烟,余则成批评秦科长:“作为科长,你为什么不批评他呢?我们是穿便服,但是我们是军人,在机要室抽烟,这不是枉法吗?”秦科长:“是我的错,我说过他,连烟都没收了,他不听。”余则成:“把他给我叫来。”

机要室禁止抽烟,否则,机要档案有化为灰烬的风险。余则成认为秦科长没有管理好下属,没有从军人必须服从命令、遵守纪律的高度看待这一问题,没有认识到在机要室抽烟是违反规定的,没有对抽烟者给予严厉的批评、警告和处罚。抽烟者可能是没有认识到潜在的危害,更有可能是不在乎制度而引发了进一步的不遵守。余则成不仅批评了直接管理者秦科长,还要亲自教训抽烟者,这样有利于让员工充分理解和严格遵守、执行相关制度,有利于严格防范火灾风险、确保档案资料安然无恙,有利于增进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 你会背保密守则吗

吴敬中告诉余则成和李涯,下午有趟南下的列车在天津短停,平津司令部的特派员要上车执行公务,需要天津站派人随从。吴敬中让李涯去找一个最好的日本馆子,带一些日本食品上车。南边正在作战,怎么会有日本人前往?余则成想起一个传闻,东北战场上曾有日本战俘参加作战,难道这是一车南下作战的日军战俘?如果是的话,这对舆论就太有价值了。刚才站长用报纸遮掩办公桌上的那份材料,可能是新收到的密电,可能跟这列火车有关。

正如篇首所述,余则成来到机要室,他利用职权看到的电文是这样的:绝密,天津站吴敬中,冈村宁次赴徐州,今午二时经天津站短停四十分钟,顾安修参谋长将上车会晤,予以随从,督陪全过程,严密保护,阅后即焚,毛人凤。为了掩盖真实意图,余则成装腔作势,对女特工的教训连珠而出。余则成:“知道这份电文的内容吗?”女特工:“知道。”余则成:“重要吗?”女特工:“重要。”余则成:“特别重要吗?”女特工:“特别重要。”余则成:“那电文呢?”女特工:“在站长那儿。”余则成:“看到站长烧毁电文了吗?”女特工:“没有。”余则成:“知道纪律吗?”女特工:“知道。”余则成:“会背保密守则吗?”女特工:“会。”余则成:“阅后即焚,知道什么意思吧?”女特工:“知道。”

上一篇:文艺委员竞选稿范文 下一篇:元宵节有什么风俗传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