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打灯笼歇后语范文

时间:2023-11-13 17:42:30

外甥打灯笼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歇后语篇1

歇后语半夜三更放大炮,它的下一句是“一鸣惊人”,是一个幽默歇后语!

歇后语: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鸣惊人

意思:喻指效果惊人;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经典歇后语: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子吃黄莲——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说不出)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炭(叹,即享受)

粪坑关刀——文(闻)不能,武(舞)也不能。

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

光棍佬教仔——便宜莫贪

财到光棍手——一去无回头

盲人吃汤丸——心中有数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水仙不开花——装蒜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礼义廉——无耻

泥水佬开门口——过得自己过得人

偷鸡不成——蚀把米,即不仅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受到了损失

茅坑里扔炸弹——激起民粪(愤)

阎王爷嫁女——鬼要

以下是一此常见於粤语的歇后语——

牛皮灯笼——点极唔明

床下底劈柴——撞板,即闯祸、出乱子

老婆担遮——阴公,即可怜

老公拨扇——凄凉(妻凉),即可怜

单眼佬老婆——一眼睇晒

冬钱腊鸭——得个睇字

隔夜油炸鬼——无火气

番薯跌落风炉——该烩

湿水榄核——两头唧

水瓜打狗——唔见咁截

无掩鸡笼——自出自入

白鳝上沙滩——唔死一身散,即死定了

火烧旗杆——有排长炭(叹)

潮州音乐——自己顾自己

结他无缐(湿水棉花)——无得弹,即无可挑剔

非洲和尚——乞人憎(黑人僧),即令人讨厌

卖鱼佬冲凉/卖鱼佬洗身——无声(腥)气

船头尺——度水()

亚兰嫁亚瑞——累斗累

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

外甥打灯笼歇后语篇2

土地喊城隍 —— 神乎(呼)其神

咸菜拌豆腐 —— 有言(盐)在先

大门口挂红灯 —— 美名(明)在外

烂袜子改背心 —— 小人得志(之)

喉咙里长疙瘩 —— 赌(堵)气

电线杆子挂暖壶 —— 水平(瓶)高

鸡爪上钉掌子 —— 不对题(蹄)

铁匠生炉子 —— 煽(扇)风点火

池塘里摸菩萨 —— 劳(捞)神

土地老腾空 —— 神气(起)来了

荷塘里失火 —— 偶然(藕燃)

铁匠死了不闭眼 —— 欠捶(锤)

歪嘴吹喇叭 —— 一股邪(斜)气

门头沟打官司 —— 没(煤)的事

黄连泡瓜子 —— 苦人(仁)儿

金子当做黄铜卖 —— 屈才(财)

灯心草做琴弦 —— 不值一谈(弹)

宦官不叫宦官 —— 太贱(监)

庙台上长草 —— 慌(荒)了神

大船载太阳 —— 勉强度(渡)日

纳鞋底戳了手 —— 真(针)气人

六月裏戴手套——————保守。(保手)。

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和尚的房子——————庙。(妙)。

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盲人戴眼镜————————假聪明。(假充明)。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万岁爷流鼻血————正红。(朕红)。

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

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砖窑裏失火——————谣言。(窑烟)。

灯盏无油————————枉费心。(枉费芯)。

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药铺裏开抽屉————找玩。(找丸)。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吃饺子不吃馅——————调皮。(挑皮)。

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挺而走险)。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秀才的毛巾——————包输。(包书)。

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钝刀破竹————————想不开。(响不开)。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掸子)。

磕瓜子磕出臭虫————什麼人都有。(什麼仁都有)。

灯草拐杖————————做不了主。(做不了拄)。

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咸得没事做)。

张天师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自有法渡)。

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鸣声在外)。

龙王爷搬家——————厉害。(离海)。

老九的兄弟————————老实。(老十)。

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

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小苏他爹——老输(苏)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外甥打灯笼歇后语篇3

在2013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冯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小青蛙逛大街——绿色出行。”你知道这句话的句式特点吗?这是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部分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部分, “歇”去后半部分,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歇后语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歇后语,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例如: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过年,无它也过年(比喻微不足道,增减都不影响大局)。还有一种是谐音式的歇后语,它在前半部分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成分。例如: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思考】请你说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

1.八仙过海——

2.芝麻开花——

3.千里送鹅毛——

4.外甥打灯笼——

5.兔子的尾巴——

6.丈二和尚——

7.擀面杖吹火——

8.三个臭皮匠——

9.曹操吃鸡肋——

10.朝着窗外吹喇叭——

11.秃子打伞——

12.韩信点兵——

13.白开水画画——

14.画蛇添足——

15.项庄舞剑——

16.孔明会李逵——

17.西瓜地里散步——

18.从河南到湖南——

19.扇着扇子说话——

20.脱了旧鞋换新鞋——

【参考答案】

1.各显神通 2.节节高3.礼轻情意重4.照旧(舅) 5.长不了(或自觉高)

6.摸不着头脑7.一窍不通8.顶个诸葛亮 9.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10.名(鸣)声在外

11.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12.多多益善13.轻描淡写(清描淡写) 14.多此一举

外甥打灯笼歇后语篇4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千里送鹅毛故事: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其它歇后语:

鼻孔里灌米汤—— 够受的

炒了的虾米—— 红人(仁)

揍鸡毛—— 壮胆(装掸)子

冬瓜皮做甑子—— 不争(蒸)气

豆芽炒虾米(小虾)—— 两不值(直)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叹(炭)

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百尺竿头挂剪刀——高才(裁)

老爷下轿——不(步)行

老公拍扇——凄(妻)凉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一脚踢翻煤油炉——散伙(火)

外甥打灯笼歇后语篇5

1、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2、空棺材出丧——目(木)中无人

3、草把作灯——粗心(芯)

4、一跤跌在青云里——交好运(云)

5、二两棉花打絮——谈(弹)不上

6、十月的萝卜——动(冻)了心

7、七十岁配眼镜——老话(花)

8、下巴底下支小锅——吵(炒)嘴哩

9、下雨不打伞——临(淋)到头上了

10、下雨出太阳——假情(晴)

11、大公鸡闹嗓子——别提(啼)了

12、大麦去了皮——白人(仁)

13、大胡子——难题(剃)

14、丈八的灶台——高照(灶)

15、山林中烧火——就地取材(柴)

16、云彩上点灯——空挂名(明)

17、夫子的徒弟——闲(贤)人)

18、木排下水——不成(沉)

19、嘴上涂石灰——白说(刷)

20、藕炒黄豆——钻空(孔)子

21、瓦匠的双手——多疑(泥)

22、月下提灯——虚挂名(明)

23、六七八九——没食(十)

24、六月里戴手套——保守(手)

25、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26、孔夫子的口袋——书呆(袋)子

27、石头蛋子腌咸菜——一言(盐)难尽(进)

28、打破砂锅——问(纹)到底

29、电线杆上插鸡毛——好大的胆(掸)子

30、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31、皮匠不带锥子——真(针)行

32、对着窗户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33、老鼠跳到琴上——乱谈(弹)()

34、老蜘蛛的肚子——净是私(丝)

35、竹林里栽柏树——亲(青)上加亲

36、年初一吃酒酿——头一遭(糟)

37、灯草做拐杖——做不得主(拄)

外甥打灯笼歇后语篇6

一头栽到炭堆里——霉(煤)到顶

一百斤面蒸一个寿桃——废(费)物点心

一层布做的夹袄——反正都是理(里),(谁最有权穿这袄?)

一条腿的裤子——成了群(裙)

一根灯草点灯——无二心(芯)

一辈子做寡妇——老手(守)

二十五两——半疯(封)

二三四五——缺衣(一)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衣(一)少食

二两棉花四张弓——细谈(弹)

二姑娘梳头——不必(蓖)

二胡琴——扯扯谈谈(弹弹)

十二个时辰占三个字——身(申)子虚(戌)

十八岁的宫娥——正享福(想夫)

十文钱掉了一文——久闻(九文)

十五的月光——大量(亮)

十月里的桑叶——谁来睬(采)你,(对付硝烟诱饵的最好办法)

八十岁的老太打哈欠——一望无涯(牙)

八月的核桃——挤满了人(仁)

八百个铜钱穿一串——不成调(吊)

九月初八问重阳——不久(九)

刀子切元宵——不愿(圆)

三九天穿单衣——威(畏)风

三十年的纺织娘——老油(蚰)嘴,(评评粘网的老蚰蚰如何?)

三个钱买个牛肚子——尽吵(草)

三个菩萨堂——妙妙妙(庙庙庙)

三尺长的梯子——搭不上言(檐),(对许多话题深有此感)

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小苏他爹——老输(苏)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一二三五六——没事(四)()

一二三四五六七——王(忘)八,(最不喜欢人只念到七!)

一丈二加八尺——仰仗(两丈)

一个墨斗弹出两条线——思(丝)路不对

外甥打灯笼歇后语篇7

关键词:隐喻 语音隐喻 谐音歇后语

一、引言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语言文化之一,是一种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语言现象。它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和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具有诙谐、形象的特点。关于歇后语的研究有很多,他们大多是从歇后语的来源、结构、语法、功能、修辞作用及其所蕴藏的文化等角度进行论述,但很少有人对谐音歇后语进行单独而具体的阐述。本文尝试以隐喻理论为基础,从语音隐喻的角度出发,在总结归纳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谐音歇后语进行分析,以找到对谐音歇后语的新的理解机制。

二、理论概述

美国语言学家Lakoff和英国哲学家Johnson,在其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980)指出,隐喻是我们谈论或思考抽象事物的一个认知过程,认为“隐喻的本质是根据一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事物”,即“conceptual domain (A) is conceptual domain (B)”,也就是从“始源域”(source domain)到“目的域”(target domain)的影射(map)。概念域之间的认知影射是隐喻的核心成分。在这一过程中,认知主体通过推理将一个概念域影射到另一个概念域上,从而使得语句具有隐喻性。

在Lakoff隐喻理论的基础上,学者们从不同方面对隐喻理论进行研究。Ivan Fonagy (1999) 在其论文“Why Iconicity”中首先提出“语音隐喻”,主要从语音(或发音方式)与其所表达的意义这一角度进行论述。但他所说的“语音隐喻”,实际上是关于语音与其所指对象之间象似性的问题。因为象似性主要讨论语言形式在音、形和结构上与其所指(客观世界、经验结构、认知方式、概念框架、所表意义)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王寅,2001)。可见,Fonagy的“语音隐喻”似乎与Lakoff等学者的“隐喻”存在较大差异。

虽然Ivan Fonagy没有给“语音隐喻”下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义,但这一术语的提出还是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兴趣。他们有的对语音隐喻做了初步分类和论述,如李弘、魏万德和伊慧;有的从文学或诗歌欣赏的角度来论述语音隐喻,如谭姗燕和黄曙光、周锋。国内最早对语音隐喻进行介绍且较为全面探索的学者是李弘教授。受Fonagy和Lakoff等的影响,他主张将“语音隐喻”视为能指与所指之间相似性的问题,认为可将Fonagy的语音隐喻归“语音相似性”来讨论,且主张按照Lakoff等对隐喻的定义,把语音隐喻看作是从语音层面来论述“跨域喻指”的隐喻现象。

三、谐音歇后语

歇后语是汉语中所特有的语言现象,而谐音歇后语又是其中一种独特形式。歇后语前半部分的喻体是始发域,后一部分的本体是目标域,对歇后语的理解离开了任何一方都会有困难。而在谐音歇后语中,本体只要根据音就能猜出其意来。这种跨域的映射借用了喻体和本体之间音的相似性。比如,“猴子学走路――假惺惺(猩)”中,人们对猴子学走路产生的联想是猩猩,但这又是假的猩猩,于是有了“假惺惺”的谐音。

基于单词音形义三者同异关系,谐音歇后语中的语音隐喻可分为音同形异义异类隐喻,音近形异义异类隐喻和音同形同异义类隐喻。下面将以此为依据对谐音歇后语进行详细论述。

1.音同异形异义类歇后语

音同异形异义是指语音形式相同,而书写形式和意义不同的字或词。歇后语便在这种相同的语音形式基础之上,进行不同词汇之间的意义转换。例如:

[1]吃饺子不吃馅――调皮(挑皮)。调皮和挑皮属于不同的认知域。本歇后语用喻体“挑皮”来跨域喻说本体“调皮”。该歇后语通过“挑皮”与“调皮”的谐音构成,并通过“挑皮”来突出“调皮”。这种谐音歇后语具有信息功能和美感功能,且具有诙谐性。

[2]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旧”和“舅”属于不同的认知域。本歇后语用喻体“舅”来跨域喻说本体“旧”。“照舅”意为“打灯笼照舅舅”,“照旧”意为“按照原来的样子”。该歇后语正是通过“照舅”与“照旧”的谐音构成双关的,并通过前者来突出后者。

音近形异义异类歇后语

音近形异义异词是指发音形式相近,书写形式和意义不同的字或词。汉语经常运用语音的相似性来构建语音隐喻(魏万德,伊慧,2006)。歇后语就利用汉语的这一特点进行了不同意义之间的相互转化。例如:

[1]蛤蟆跳水―卜咚(不懂)。卜咚是拟声词,原指蛤蟆跳进水里的声音,与“不懂”发音听起来相近,指不明白、不理解的意思。用“卜咚”跨域喻说“不懂”十分生动、形象,并且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使谈话显得俏皮可爱。

[2]飞机上吊邮筒―高信(兴)。“高兴”和“高信”得发音相似,由歇后语的前半部分我们可以联想到“高信”的画面,再由此画面激活“高兴”的谐音联想,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3.音同形同异义类歇后语

音同形同异义词是指发音方式和书写方式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字或词,也就是语音或语义双关词。这类词语出现在歇后语中便构成一种双关歇后语。双关歇后语都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根据喻体得出的字面意思,另一层意思就是实际意思。双关歇后语的实际意义比其字面意义还要重要,其双关意义主要是在本体部分。例如:

[1]棺材板上画老虎―吓死人。“吓死人”是根据前面的喻体得出的理解――在棺材上画老虎,当然只是吓到死人。但是其另一层意思是某件事都能把人吓死,是“恐怖可怕”的意思。所以对双关歇后语的跨域映射要再结合语境进行联想。

[2]串起来的螃蟹―横行不了啦。“横行”指(螃蟹)横着爬,实际上这里是将“横着爬”作为喻体,跨域喻说本体的“蛮横”。用来讥讽坏人或恶势力胡作非为的日子已经结束了,达到一语双关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隐喻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谓是我们认识世界,进行交际不可或缺的重要认知工具之一。语言始源于语音, 隐喻又无处不在,因此语音隐喻就必然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音现象,不容忽视。本文从语音隐喻角度对汉语中的谐音歇后语进行了分析,藉以给人们提供一个新的方式去理解这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语言现象。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对歇后语,特别是谐音歇后语有一个新的理解。

参考文献

[1]Fonagy Ivan.Why Iconicity[A].In Nanny Max&Olga Fischer(eds).From Mining Meaning-Iconicity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C].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9.

[2]Lakoff G,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3]李弘.语音隐喻初探[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5):70-74.

[4]谭姗燕,黄曙光.《红楼梦》中的语音隐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29-30.

[5]魏万德,伊慧.语音隐喻探析[J].惠州学院学报,2006,(4):61-65.

[6]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7]周锋.诗歌语音隐喻的诗[J].求索,2008,(4):196-198.

外甥打灯笼歇后语篇8

我的春节初中作文600字一

“当、当、当”新春的钟声敲响了,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上了或火红或金黄的对联,每全家的老老少少都乐得合不拢嘴。兴奋的孩子们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品尝着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有的急着给自己的长辈拜年,发短信,打电话,所有新春的祝福话语仿佛怎么也说不完;调皮的孩子正在向自己的父辈们 “讨要”压岁钱;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炸开了锅,五彩的烟花更是把这个特殊的夜晚点缀得绚丽多姿。

正月初一,农历新春的第一天迎着人们的喜悦祥和而来。我这个平时最赖床的懒汉,今天却起了个大早,因为我极想穿上我那美丽的新衣,出去好好炫耀一翻。我要去走亲访友拜新春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我们小孩子走在拜年队伍的前面,见到长辈们拜个年,说几句吉利话,就可以收获一大把的压岁钱,然后拿到街上去买自己喜爱的东西――玩具、零食、鞭炮……,家长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对我们的放纵是那么的宽容,一切都有了!这就是过年的感觉。

“放鞭炮喽!”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小孩子们很快都聚在了一起。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响声震天,四处飞溅,仿佛要把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炮竹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

到了吃饭的时候,望着满桌子平时最爱吃的菜肴,我们小孩子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大人们在推杯换盏之间,谈论最多是:今非昔比啊!今天的幸福生活从餐桌上最能说明问题,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天天就像在过年!

奔波在走亲访友的路途上,我见到了春意盎然的田间大地,一条条新修的高速公路缩短了我们的行程,通往乡村的泥巴路也被“村村通”的水泥路所覆盖,城市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年一个变化……

春节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那就是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是新的!

我的春节初中作文600字二

早上醒上,一道和熙的阳光射进小屋。我微微张开朦胧睡眼,不经意将视线转到墙上的日历上,2月9日,春节!

我连忙翻身起床,整理衣裳,洗梳完毕后便打开大门。一阵微风吹拂着我的脸,好凉爽!心里的感觉好凉来,一道和熙的阳光射进小屋。我微微张开朦胧睡眼,不经意将视线转到墙上的日爽!"啪!啪!啪!"大街上的鞭炮敲响了新年的时钟,震耳欲聋,洋溢着喜气。小孩子们纷纷放起了爆竹。鞭炮爆竹声混成一团儿,冲破云霄。哈!今天可真特别,没想到一年一度的春节这么快就来了。这一天,大家特别忙,家家户户都在贴对联,挂灯笼,露出新年的喜讯。

今天的心情特别愉快,大街上的人都喜气洋洋,焕发着光彩。春节的广告到处都有,时时提醒着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弟弟妹妹在一旁拽着我的衣角,调皮地扑闪着大眼睛,"姐,压岁钱!"一家人毫无顾及地玩耍开玩笑,连年老的爷爷也像个小孩子,在一旁憨笑着。

夜幕降临了,开始四合。晚上也是新年最精彩的一个阶段。大家都吃着团圆饭,桌子上放满了美味佳肴,山珍海味。当然,也有传统的饺子。我们沉浸在一桌子的美味中,赞不绝口,真是"美味佳肴铺满桌,人间能得几回尝?"饭后,家里便举行了小小的联欢晚会。每个人都必须说吉祥话,若没接上要被淘汰。大家围成一个大圆圈,从我开始:"鸡年大吉!""龙马精神!""心想事成!""梦想成真!""美梦成真!"。"吉。吉。吉什么呀?"到弟弟这儿就断气了。"你被淘啦!"大家异口同声,呵!可谓一呼百应!弟弟摇头晃脑地说:"什么呀?我没听到!不知者无罪!""你是不是在练摇头功哇?"不知是谁插上了一句。全家人都被逗乐了,开怀大笑。

晚上8点,全家人围在电视机前,我们正期待已久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这年的晚会真实别出新裁。精彩的相声,宛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使人回味无穷。

离正12点只有十秒了。"十,九,八,七。""轰!"家家户户都放着烟花,绚丽多姿,像仙女散花般美丽无穷。大家都真心祝福身边的每一个人,永远幸福。

我的春节初中作文600字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热闹的节日,更是团聚的节日,绍兴人对春节也有浓厚的感情,过春节也别有一番风味。

腊月二十三,春节拉开了帷幕,这天,家里要大扫除,大人小孩都一起上阵,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见不到一丝灰尘,地板也亮得发光,“尘”谐音“陈”这代表了新的一年推陈出新的向往。接着,还要请“灶王爷”上天,每家每户都点上香烛,再放上香甜的糯米食物,希望用这些食物黏住灶神的牙齿,使他拜见玉皇大帝的时候不说人们的过失,而多多进献一些甜言蜜语,使来年平平安安,和和美美。

腊月二十四到腊月二十九这几天,街头上的年味儿愈来愈浓,大红灯笼高高挂,家家准备着年货,一张张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对来年有着殷切的期盼。

终于,到了日盼夜盼的除夕夜,春节的最高潮也来临了。这一天,家家户户贴春联、剪窗花、倒贴福,这些年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除夕的礼仪还有很多,在绍兴,首先要给祖宗“分岁”,就是祭祖。请祖宗要慢,祭的时间要长,准备的酒食要丰富,酒要斟三次,最后在桌帷前火化给祖宗的纸钱。到了吃年夜饭的时刻,这也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享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团圆饭有着很多讲究,每道菜都有不同的寓意:火锅热气腾腾,代表着“红红火火”;“鱼”谐音“余”代表着“年年有余”、“吉庆有余”;菜头也可以理解为“彩头”,人们以此祝愿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这些菜,不但美味,而且都寓意美好,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愿。

吃完年夜饭后,大人们热切地攀谈着家常,孩子们欢快地玩耍、嬉戏。大年三十还要守岁,旧时,这一夜往往要守岁至天明,接“灶神”,贴春联,点蜡,挂祖先遗像。最好每间屋都有灯光,取明亮兴旺之意。大家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吃着瓜果,等待着新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就是新年了,俗话说“三十食,初一衣”,这一天,老老少少穿新衣,也含着除旧迎新之意。

新年直到正月十五结束,这一段时间里,孩子们收红包、串门、观花灯,过得不亦乐乎,怪不得有人说,春节是小孩子的节日呢!

绍兴的春节,其乐融融,团圆美满,别有风味,这个节日寄托了人们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的美好祝福。

我的春节初中作文600字四

大年初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小雁塔,正赶上这里举办新春庙会。到小雁塔不能不去西安博物院,于是我们先去了博物院。

一走进博物院,一幅印在地板上的地图吸引了我的眼球,这是一幅在不同时代西安城(古称长安)的版图。我认真地看着这幅地图,看着不同朝代西安城所处的位置,不由得浮想联翩。

博物院有很多展区,但有几个展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灯具展区。这是介绍了不同时代人们使用的灯具,有玻璃灯,瓷灯、金属灯等等。那盏瓷灯蓝白相间,雪白的底上刻满青蓝色的美丽花纹,想想再配上燃烧正旺的红红的蜡烛,那一定美极了。还有那盏玻璃灯,透明的玻璃上刻画着精致的图案,青绿色的荷叶,粉红色的荷花,非常雅致,有了玻璃灯罩,这盏灯就再也不用怕风把蜡烛吹灭,用起来十分方便。一盏盏集实用性与观赏性的灯具无不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今年春节,博物院特别增加《记忆――计划经济时期票证展览》,展示见证我国经济发展历史的各种票证,有粮票、布票、煤票、油票、肥皂票等各种生活用品的票据。一边参观,爸爸妈妈一边给我介绍,这些票据都是计划经济时代商品短缺的见证,在那个年代人们的吃穿用度都是凭票供应,并不像现在想买什么就可以买什么。展厅里的许多老人一边参观一边感慨,因为这些老人都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这些票据陪他们一起度过了那些艰难岁月。

博物院最吸引我的要属那座唐代长安城的木制小模型,这幅模型图生动地体现了盛唐时的长安不愧为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整齐、布局严整,城内街道纵横交错,还有东市、西市等大型工商业区和芙蓉园等人工园林……

走出博物院,我仿佛从历史回到了现实,节日的小雁塔到处张灯结彩,年味十足,人们携家带口,喜气洋洋。荐福花灯区那丰收的兔子是由金黄的玉米一个个串起来的,非常可爱。而那条巨龙就更加让人惊喜不已。整个龙是由青花瓷的盘子、碟子、碗、小茶杯组成,十分生动。民间工艺展区和演出区的户县农民画、风翔泥塑、剪纸、织布、洋县皮影和木偶剧不但使人感受到独特的文化内涵,还可以现场学艺,亲手制作。这里不仅让我们看个够,还能吃个饱,各地特色的精品小吃,让人一饱口福。新春庙会这极具历史文化传承意义的年节活动,让西安人的春节过得更加传统,也更有味道。

游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不由的感慨万分,美丽的古城西安,正焕发出勃勃生机,重现大唐的风采。

我的春节初中作文600字五

今天可是个大日子,大家猜猜是什么大日子?恭喜你!答对了!今天就是春节,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是张灯结彩,我婆婆家也不例外,更是热闹非凡,而且呀,我婆婆家的春节和别人家的春节可不一样。不信?不信我就带你去看看!

“砰”,随着一声炮响,我婆婆家的特殊春节也拉开了它的序幕,而就在这同时,也上演了一幕幕搞笑的篇章。

到了屋里,我马上就拉着我的哥哥、姐姐和我的小外甥一起去排练节目,到了卧室,我警惕性的关上门,将门锁上,然后打开我姐姐的笔记本电脑,把我的节目视频打开,然后播放,我便练起了舞蹈,而我的哥哥、姐姐、外甥、都看得目瞪口呆。不过,他们一会儿就回过了神,马上排练起自己的节目来。

过了一会儿,我们都连累了,便躺在床上歇了一会儿,正当我准备起来的时候,只听见“嗷”的一声惨叫,我忙回头一看,原来是哥哥在叫,我问哥哥怎么回事,哥哥说:“我刚才刚刚躺到被子里,谁知淘淘(也就是我的外甥)一下子坐到了我的身上,把我当马骑。”

一听这话,我马上问淘淘:“有没有这回事?”“有。”淘淘回答。可当他的话音刚落,就又说:“舅舅是个大坏蛋,我再也不跟你玩儿了!哼!”说完,我们就都笑了起来,外甥一看,我们在笑,就干脆把脸扭过去不理我们了,这下子,我们笑得更厉害了,我甚至笑的翻来覆去,一直喊着“疼,疼。”这时,外甥又发话了:“今天本少爷心情好,就暂时不跟你们计较,但如果日后你们再犯同样的错误u,就休怪本少爷拳下不留情了!”可他哪知道,他这样一说,非但没有吓住我们,反倒让我们笑得比前几次还要厉害了,他一看到我们还在笑,便也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

时间过得飞快,马上联欢会就要开始了,我的心“咚、咚”地跳着。终于,到我了,我紧张的上了场,跳了起来,随着舞蹈的进度,我的心情慢慢的由紧张变为了平静,大家都微笑着看我的表演。结束了,大家都热烈的鼓起掌,我也开心的笑了起来。

俗话说的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既然我表演的这么精彩,肯定会有奖励了!你们猜一猜,是什么奖励?恭喜,答对了!是压岁钱,再给你们透露一个小秘密,我的压岁钱有五千!

上一篇:关于热爱祖国的名言范文 下一篇:田园风光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