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爸的教育方式范文

时间:2023-09-29 21:13:29

狼爸的教育方式

狼爸的教育方式篇1

曾几何时,“虎妈”、“狼爸”鼓噪四方,单是这名称的出现就够骇人听闻。而这“虎狼之喻”皆因“教育子女”而起,意在证明,不发“虎狼之威”就难以让孩子“顺利成才”。这里先不说“虎妈”是不是一只名符其实的“母老虎”,也不说“狼爸”的“狼性”到底有多重,把某些家长教育子女时的所作所为拿“虎”“狼”作喻本身就有问题。

不由想起鲁迅先生写的一首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头时看小於菟。”诗中讲得很明白,冷酷无情未必就是真豪杰,儿女情长同样能成大丈夫。就连狂啸生风的兽中之王,也时时流露出爱怜虎仔的顾盼之态。在虎的世界里,“虎妈”与“人妈”一样,对于自己的子女都是呵护有加,怜爱备至,绝非凶暴无情。常言所讲的“虎毒不食子”,只是一每最基本的底线,人们眼中的母老虎之所以厉害,皆缘于“护犊情深”。同样,在狼的生活中,狼爸狼妈们为了狼仔的生存而终日奔波,它们通常要到很远的地方寻觅食物,然后跑回去把自己吃进去的东西再吐出来给狼仔吃,其情其景,可感可叹。现如今人类把自己的无情或矫情强加给这些动物,让它们背上莫须有的罪名,其中的自以为是与蒙昧无知是显而易见的。

假如站在虎狼的角度,相信它们一定会把那些凶狠严厉地对待子女的母虎公狼们称为“人妈”、“人爸”,因为虎狼眼中的我们比我们眼中的虎狼应该更可怕,更凶残,也更无情。因而它们对不听管教的仔子们也一定会说:再不听话,就把你送给人妈人爸去教育,看你还捣蛋不?

当然,个别人拿虎狼作招牌,也许只是为了炒作。现实社会中,一个人只要成功了,说什么和怎么说,完全由着自己的那张口,背后的是非真假其他人是很难辨明的。所谓的“成功人士”的许多说辞都是靠不住的,大可不必作更多的分析解读。但不容忽略的是潜藏其中的一种人性的“恶”:当许多家长在教育日益功利化的大背景下不知所措时,这些靠不住的“成功经验”就会被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借鉴和效仿,如同有些组织蛊惑信徒去自残一样,伤害的都是别人,而鼓动者自己是不会“以身试法”的。现在的教育已经到了严重异化的境地,而“虎妈”、“狼爸”之类的喧嚣,会使更多的人难以抑制“恨铁不成钢”的教育冲动,从而使“学习暴力”不断升级,让那些幼小的生命在学校和家庭的双重重压下步入绝境。这并非虚言,只要上网一搜便知,近年来已有不少孩子因不堪重负而自赴黄泉,可谓触目惊心。真正的虎狼可曾如此?我们又怎么好意思拿虎狼说事?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天性禀赋,不同的家庭也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个世界因多样性而精彩,在人才培养上同样不可能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范式可言。比尔・盖茨人人钦羡,学他样子的人不在少数,但至今还没有出现第=个。如果反向思维,假使全世界一下子出现几十个或几百个比尔・盖茨又会是什么情景?结果可想而知: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可能会因竞争激烈而破产,“比尔・盖茨”也可能变成一个失败的代名词。由此可知,前不久国内某个地方宣称要花巨资培养成百上千个乔布斯式的创新型人才,又是多么的荒唐和可笑!

狼爸的教育方式篇2

关键词:挫折教育 体罚 爱心 教育制度

人生总是充满理想和希望的。而要实现理想和希望,则总难免碰到困难和障碍。人克服了困难,便有成功的愉快和满足。反之,就产生挫折感。挫折,是前进道路上的荆棘与坎坷,它会使怯懦者驻足不前,情绪低落,而果敢者去跃马腾飞。挫折具有两重性,既能产生破坏力,使人一蹶不振,跌入谷底,也可产生再生力,使人情绪振奋,以“吃一堑,长一智”的心态,变成强者,登上巅峰。因此,作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一定的“挫折教育”成为一种时尚。

为了使受教育者磨练意志,承受挫折,施教者可以有意识地设计挫折教育的图景。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去感受、领悟和攀登,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施教者的诚恳、爱心和提携,似擂鼓催阵,从而增加活力,体验人生的真情厚意,塑造良好的心理状态,让他在挫折和苦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和增强孩子面对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

就像“水,不仅自己运动,还推动其他物体一起运动;水,经常的、不停地寻求自己的路;水,遇到障碍则气势更大……”教者有意识地设置“障碍”,让受教育者在克服“障碍”中壮大自己,产生挫折中的能量,也正如水由因而果的自然宏大“气势”。网球运动员李娜说:“那些小磨难和小障碍,最后都被证明是命运指派给我的催熟剂,它们让我学会勇敢和承担。”

我们本身都遇到过或者看到过,骑自行车的人,路上遇到了逆风,这个人会弓腰劲蹬,任凭怒风呼号,依然朝着目标前行。所以说,挫折有时来于自然,挫折给人勇气、智慧与意志……,但是,挫折教育也不能矫揉造作,一切的一切不能偏离自然太遥远。也就是说“挫折教育”从需要保护受教育者的心灵出发。

2012年10月的各大小报刊载文,6岁女童小如,出生后一直都在河南老家跟爷爷奶奶生活,直到8月中旬,才到浙江乐清与打工的父母相聚,不料,却遭受“狼爸”张某的“严厉管教”,被体罚原地跑步6小时致死。

将三个孩子送进北大,香港商人萧百佑跻身成功父母行列,出版教子经《所以,北大兄妹》。“美国虎妈” 蔡美儿已让西方人大面积质疑,以“打”为法宝的“中国狼爸”,再次掀起对中国国产教育模式的讨论。

两位“狼爸”对孩子的“挫折教育”的理念是相同的,方式有所不同,最终结果截然相反。

把体罚看作是一种挫折教育时,体罚总会披着“爱之切”的外衣:对“狼爸”张某而言,伤害爱女,非其本意;丧女之痛,也始料未及。也许是无心之失:他的文化层次、教育价值,或许是匮乏的,压根就不知“滋养孩子个性,顺应其习性”的教育理性。可其悲剧性的走向,却异常沉重:孩子夭折,已无可救赎,成了他终生的渊薮。“狼爸”式教育的蛊惑性,就在于其“速效”之想所引发的“爱之深恨之切”:看起来,它能砥砺孩子意志,将其打造成“标准零件”。可实质上,它却扼杀孩子个性,也在滋养其奴性。正如鲁迅就曾批判不少人“以为父子关系,只须‘父兮生我’一件事,幼者的全部,便应为长者所有。尤其堕落的,是因此责望报偿,以为幼者的全部,理该做长者的牺牲”,因而主张顺应孩子天性,塑造其独立人格。

萧百佑曾是广东省直属机关最年轻的副科长,但他不相信老师、校长和局长在奖金刺激下的“素质教育”。 电影导演高希希应邀为《所以,北大兄妹》作序,其中讲到:“三郎(萧百佑)的家庭教育,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典范,也是正在消失的中国传统家教的一种回归。”很含蓄,也很委婉。肖锋在文章《我们缺什么》中写道:“中国不缺教育,中国缺没有奥数和各种培训班的童年。中国的应试教育正以牺牲童年幸福为代价。”如果说“狼爸”张某以及女儿小如都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那么“狼爸”萧百佑又是对中国式“素质教育”某些方面的极大讽刺。

在“虎妈”蔡美儿、“狼爸”萧百佑之后,又有一个自称“鹰爸”的家长何烈胜粉墨登场。在儿子多多刚从保育箱里抱出来的第十天开始,何烈胜就坚持带他游泳,并为他制定了一项所谓的“鹰式极限教育”计划。两年前,一段三岁男孩在纽约的大雪中裸跑的视频,让很多人认识了多多,大家都叫他裸跑弟。无独有偶,5岁的多多成功驾驶“蜜蜂-3”飞机飞越北京野生动物物园,创造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鹰爸”称,“飞天”是课堂和书本中学不来的实践课。

“鹰爸”很可怕,“裸跑弟”很悲哀,父亲逼儿子在暴雪中奔跑、驾驶飞机“飞天”,也许在父亲眼中是一种“挫折教育”,或许自认为是爱心使然,但其实是典型的变相虐待未成年人的行为。“狼爸”也好,“虎妈”也罢,“鹰爸”助澜的这种行为,暂且不论是否违法,单说对孩子的健康和成长是无益的,反而对孩子的身心、人格、情绪发展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拔苗助长”式的粗暴教育方式,造就不了有用之才,这给所有的施教者一个警示:父母教育子女、教师教育学生,挫折教育是必要的,但是必须摈弃“狼性”。

狼爸的教育方式篇3

“狼爸”萧百佑认为,自己学生阶段的成功(当年高考广州市第八名)主要受益于母亲“动辄就打”的教育方法,所以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他也习惯性地选择了家族传统。这与“虎妈”严厉的教育方式极为相像。请看“狼爸”所谓的教子理念:完不成作业要打,背不好课文要打;体罚是师长和家长的权力,是孩子的福祉;家庭民主就是孩子们是民,家长是主;年幼的孩子不需要独立思考;不许随便喝可乐、不能随便开冰箱门……所有努力,都服务于考试成绩,至于人格成长如何,综合素质如何,都可以被“学识”掩盖。

其实萧百佑把三个孩子送进了北大的校门,这并不意味着他“成功”了,也不意味着他的教育方式是“科学”的,这只能代表他的教育方式适合他的三个孩子进入北大校园的路径。其他,则意义不大。这种剥夺孩子童年快乐自由幸福的“奴性”教育,带来的只能是对孩子的伤害,个性的泯灭,兴趣的缺失,发展的不完善。“有可能因为打骂,孩子取得了好成绩,但却让孩子产生了无比的 顺从感,失去了主见和自我创造力,人格发生变化,很可能在以后的人生某个节点中就会再次失败”。

事实上,现在的许多家长越俎代庖替孩子规划一切、操办一切,不但把手直接伸进了课堂,甚至连孩子的业余时间都不放过。在“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下,整个社会都在上演着一场“鞭打快牛”的大戏,他们也同样开始将“自身梦想”甚至“未竟的事业”转嫁到孩子身上。

众所周知,孩子一生下来,就开始通过玩来了解世界。玩,不仅有助于拓展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坚强的毅力和互助精神,增加他们与人交往的机会,以及学会理解他人、控制自己的本领。因此家长要给孩子宽松的成长环境。只要没有什么危险,孩子玩耍时尽量不要干涉他。不要管得太宽太细,不要过度保护。不要以为孩子太小,不需要自己的空间。其实,孩子也需要自己的领地,一个好的游戏空间,能吸引孩子想玩的动机。父母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提供符合孩子生理需要和年龄需要的器材条件。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没时间玩是无奈的现实。越来越多的功课,没完没了的“培优”,剥夺了孩子享受童年的权力。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向社会诉说着童年的痛苦与无奈,宣泄着心底的渴望与反叛。如同吃饭、睡觉一样,“玩”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他们在玩耍中接触人生、感悟亲情、认知世界。应该说,“玩”不是有原罪的贬义词,它对于孩子的人际、道德、自控、性格等情感发育以及智力、生理发育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意义。“玩”也是孩子们的权利。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但曾几何时,人们对“玩”持有偏见,认为是对时间的浪费。“虎妈”、“狼爸”都惯用的是对孩子的钳制和奴役手段,培养出的只能是百依百顺、唯唯诺诺的“羊子、羊女”。

家庭教育是尤其需要注重孩子个性的教育,也是最能体现教育个性化的地方。在我国,家庭教育存在一种“概念化”、“模式化”的倾向,一些家庭出于对管教孩子的焦虑,总想“拿来”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取得立杆见影的效果。“虎妈”、“狼爸”受到一些家庭的追捧,与此关系密切。但是,由于自己的家庭环境不同,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情况不同,孩子的个性和兴趣不同,适合他人的模式,不一定就适合自己,甚至极有可能起到完全相反的效果,到头来,模式没有复制成功,倒弄得自己和孩子精疲力竭。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家长似乎很欣赏“狼爸”,于是把孩子送给“狼爸”管教,这不是完全请他人来代替自己完成家庭教育吗?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切教育的真谛。对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的重点是孩子做人的教育。由于家庭教育的这种功能,往往成功的家庭教育,与父母有无知识无关,而与有无教养有关,很多农村家庭文盲父母培养出懂事、有尊严的孩子,就是这个道理。分析我国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大多与父母不关注孩子的人格健康、采取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与孩子之间的亲子交流沟通缺乏有关,这需要的是父母花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一起生活,共同成长。

送进名校就一定是“教育的成功”吗,最终就一定能够成才?当然不是。肖川教授说:“只有能够关注生命、促进生命成长并进而成全生命的教育,才是真正具有‘善的目的’的教育。”中国的应试教育、文凭至上已相当严重,很多父母单纯以成绩、升学、考入名校来评价家庭教育的效果,而对学生社会适应力、交际能力、独立判断力、动手应用能力等培养不足,已造成许多“高分低能”和徒有文凭却不适应社会竞争和需要的“生理成人、心理幼儿”。“狼爸式教育”,比弊端百出的“应试教育”、“填鸭教育”更甚。

现在新课程改革已进行10年,教育应提倡学生自主管理,强调孩子多方面综合发展,不能一味只盯着学习成绩看,“不要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也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教育要少一些强制压制,多一些真心实爱,多一些心灵的感动与发自内心的尊重。这样的教育才像是真正的教育。

中国“狼爸”,只是一个教育案例,没必要也不可能成为教育规律。要想教育突围,我们应该明白一点:适合的教育才是好教育!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灵有性独立存在的个体。

狼爸的教育方式篇4

一面是“虎妈”、“狼爸”近乎专制的严厉教育方式带来的成功,另一面是“哈佛妈妈”相对宽松教育下走进世界最高学府的荣耀,父母们疑惑了:到底是严厉的教育方式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还是宽松式的教育更加科学?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算是成功的家庭教育?

“虎妈”、“狼爸”刚唱罢,“哈佛妈妈”又登台

“绝不允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允许自己选择课外活动”、“无条件服从家长的一切要求”、“不许去同学家串门”,“虎妈”、“狼爸”用一系列严厉家教要求孩子沿着他们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据媒体报道,他们的做法引起了一部分家长的模仿,但也让部分家长直呼“变态”。

就在对他们的讨论稍稍平息的时候,“哈佛妈妈”出现了。日本妈妈森田友代的著作《哈佛老妈的教育笔记》一书中,提出了“放任式”家教与“目标式”培养法,即把东方式家庭教育中的“权威父母”和西方式的“平等交流”相结合。这是继“虎妈”、“狼爸”之后,又一位让万千家长羡慕的“教子成功”的案例,它引发的讨论绝不亚于“虎妈”、“狼爸”曾经激起的“争论硝烟”。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一个人最早接触的教育形式,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必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家庭的家教模式各不相同,究竟哪种方法更可行?哪种方法更科学呢?

严厉还是宽松?这是一个问题

古代社会,家长对子女拥有绝对的权威。朱熹《朱子家礼》有云:“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家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儿女必须服从父母严厉的管教。

而今,随着社会法制的健全与社会文明的提高,加之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家长们开始转变观念。对许多家长来说,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渐渐变得迁就和宽松,但当家长们看到“虎妈”、“狼爸”那样严厉的家教方式带来的成功时,这些家长有些矛盾和动摇了。

“我也不愿意强迫孩子,不这么做又不行。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如果放任他发展,将来怎么跟别人竞争?”陕西安康的唐女士是一位17岁孩子的母亲。她说,自己对孩子的家教比较严厉,假期辅导班必上,即使不愿意也得强迫他去。

但孩子的表现却让她担忧:“英语成绩还是没有提高,也从不主动跟我交流。”严厉的鞭子似乎并不能驱赶着孩子走向既定的目标。

“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是一种专制的、粗暴的教育方式,是缺乏民主平等意识,不尊重孩子权利的表现,这种功利化追求驱使下的教育方式产生的“成功”只能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是不可取的。

但另一方面,孩子是需要严格管教的,年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立规矩、明是非。我反对棍棒教育,但惩戒是必须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所谓惩戒,意指当孩子出现某些偏差时,采用温和的方式引导其反思错误,总结教训,让其承担行为带来的后果。“善待儿童的错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方法,家长要相信孩子是好孩子,要让孩子真正认识错误,不惧怕错误、改正错误,这样才能练就勇于承担责任的品格。要是犯错就用打骂的方式解决,孩子或许永远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权威民主最科学,还要因性施教、个性施教

“我也尝试过做虎妈狼爸,为孩子制订严格的要求和标准,并且强制她完成。但后来发现,跟她好好说,征求她的意见,给她鼓励和夸奖,她反倒能耐心地听取建议。于是,我放弃了以前的方法,有什么事情我们会相互讨论,平等对话。”任教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教师罗自文说。

权威、民主的教育才是最科学的教育方式。一方面父母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权威和威信,另一方面要对孩子理解和尊重,给他自由,好的教育是给孩子自由的教育。对孩子严格要求跟自由并不矛盾,权威不是专制,民主不是溺爱。

“对孩子严格要求跟自由并不矛盾。比如不能撒谎,不能欺负别人,不许过度玩网络游戏,这些方面要严格,严格要求的孩子才是有安全感的孩子。在这样的前提下孩子依然可以获得自由,可以和同伴玩,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兴趣发展。这就是宽严有度。”一个通行的理念是,孩子10岁之前要完成道德智能的教育,核心便是明辨是非,孩子0岁到1岁的时候,对他要无条件的爱,这样他才有安全感和幸福感;2岁到4岁要敢于对孩子说不,让其明辨是非;5岁到10岁便要进一步养成良好道德习惯,这段时间是一生的基础、最重要的阶段,也是立规矩的黄金时段;但10岁以后就要开始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对话,听取他的意见和想法,用道理说服他而非强制他。他说,根据国内外家庭教育研究的发现,孩子成才率最高的家庭是权威民主型的家庭,而不是专制家庭。

儿童健康成长需要因性施教,个性施教。把性别跟个性结合起来,是一种更加理性的态度。

端正教育心态,成功的定义并不唯一

网上有一则被网友广泛转发的微博:“小时候,我经常纠结:长大后,是上清华好,还是上北大好呢?长大后,我才发现:我真的想太多了。”一则只为逗乐的笑话却折射出了孩子从小被灌输的理念,成功就是上名校。而家长给孩子定的目标,便是考上好大学,考出好成绩。

唐女士对孩子的目标明确而清晰,考上清华或者北大。她说,“最次也要重点大学。”

上名校、考高分只是世俗意义的成功。他给了我们三个成功的标准:“一是发展。成功不是比较,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和提高;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所谓天才就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道路。三是和谐,即身心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狼爸的教育方式篇5

“诈死”的得意表情之下,其实并无值得炫耀之处,现在谈论其方法的正确性,其实也未免有失偏颇。即便从最功利的标准来说,“成家立业,事业有成”也并不能完全作为成功的依据。知道实情之后的孩子将如何面对?其在13年谎言中造就的那点坚强是否会崩塌?母女之间由此形成的割裂能否缝合?双方都很难预料。自然,对于其他母亲来说,这样的方法不可复制,也不能复制。

毋庸置疑,亲妈“诈死”违背了基本的人性,使母女之间原本血浓于水的亲情和依赖瞬间荡然无存,并催使孩子作出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要么坚强而独立,要么脆弱而放弃,总之不可能再保持原样而无动于衷。从某种角度上讲,“诈死”是在进行一场赌注,这位母亲就像一个不计后果的赌徒,虽然最后拿了一副好牌,却输掉了所有的筹码。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教育方法同样不同取。当人家都扮演着“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的角色,用亲情、温暖和责任去培养孩子的独立与刻苦,用人格去引导和带动孩子之时,这位母亲却扮演着相反的角色,走上了另一条南辕北辙的路。可以说,她的方法是荒诞而可怕的。但更可怕的地方还在于,即便是如此有违常规的做法,舆论对其的声讨却有气无力,反倒成为了少数家长羡慕的特例,并欲纷纷效仿。这对于孩子、教育、社会来说都是一场悲剧。

事实上,这样的担忧并非没有依据。尽管体罚已为人诟病,尊重孩子的权利也已然成为了社会的共识,然而现实之中,“棍棒教育”“体罚促进”“虐待成长”的教育方法仍广有市场,甚至还有东山再起的趋势。“鹰爸”“狼爸”“虎妈”的群体越来越庞大,辞职回家亲自教育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孩子就像一只玩偶,被家庭式的“应试教育”改造成了另外一种模式,而最大的“园丁”角色扮演者,不是老师,而是家长;最大的“苗圃”不是学校而是家庭;最重的体罚不是教育,而是剥夺。在那些被剥夺的权利中,除了身体免受伤害,成长免受干扰之外,有的甚至连亲生母亲是谁的知情权都已经丧失。

没有什么比“不是亲妈”的伤害更大,没有什么比亲妈“诈死”的教育更为荒谬。没有了人性作底,没有了对教育规律的尊重,收获的终归是痛苦与酸楚。亲妈“诈死”违背了基本的人性和教育规律,其只有教训,没有经验。

―――摘自“东方网”

点评

狼爸的教育方式篇6

谈怎么教育孩子?人类的手段似乎已经无能为力

人类一直在向动物学习。从源远流长的五禽戏,到方兴未艾的仿生学,动物已经成为人类获取知识和技术的一个重要源头。也许是受此启发,动物教育学开始日益流行。独生子女多,家长们像呵护国宝大熊猫一样宠爱孩子,手捧怕摔,嘴含怕化;就业形势严峻,家长又像虎狼一样严格要求孩子的学业,虎妈制订“科目全优、不准参加玩伴聚会”等10条严厉家规,狼爸提出“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社会竞争压力大,又有鹰爸对幼儿进行极端的老鹰式训练,“孩子要么像鹰一样翱翔蓝天,要么失足掉下悬崖”。

香港一位母亲写的《怪兽家长》一书风靡亚洲,书中讲述香港家长“像怪兽一样逼迫孩子学习”的场景令人唏嘘。奥数、语法、英语、音乐、美术、跆拳道……和内地相比,香港的家长“毫不逊色”。

从行为学上说,动物哺育后代、传授技能往往是出于遗传和本能,大多是客观的生存环境造就。而人作为社会动物,其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赋予孩子社会属性,让其长大后能独立在社会上工作、生活,并进而获得人生的幸福。如今社会角色多种多样,每个孩子的特质又有所不同,所以教育追求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也许很多家长心里有这样一杆秤:如果说社会角色有凤凰、老鹰和家鸡,那我的孩子最好成为凤凰,最不济也应该是老鹰,家鸡就让别家的孩子当吧!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天生适合当家鸡,那么硬要他学会飞行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而顺其本心则可能成为家鸡中最出色的一个,还附带“快乐、健康”等额外收益,作为家长的你,会如何选择?

狼爸的教育方式篇7

蔡志忠每次带欣怡去动物园,都喜欢牵着女儿在关狼的笼子面前流连忘返,告诉她关于狼的种种传说和故事。欣怡说,狼不就是大一点的狗吗?蔡志忠告诉她,狼和狗看上去类似,但有着本质的不同。狼远比狗要独立、自己有,能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骄傲地活下来。

幼儿园大班时,欣怡跟一个欺负自己的小男孩打架。蔡志忠被老师叫去,看见小辫被扯掉、鼻子上也青了一块的女儿,他的第一句话就是:“谁赢了?”老师看得目瞪口呆,忍不住提醒:“蔡先生,虽说错在那个小男孩,但您女儿的举动可太不像淑女了。”蔡志忠眉开眼笑地回答:“这就对了呀!”

进入小学之后,也许是继承了爸爸的艺术天分,欣怡很喜欢美术和手工课,几门主科的成绩反而一直平平。一次数学考试居然考了个零分!谁知道蔡志忠从大衣口袋里找出钱包,激动地对女儿说:“现在有选择题、是非题,要一分都拿不到还真有难度!这个应该当做传家宝流传下去!走,爸爸请你去吃大餐!”在太太目瞪口呆中,父女俩开开心心手拉手出去吃馆子了。

不过在那顿庆祝“零分”的大餐之后,蔡志忠跟欣怡有了一次难得正经的谈话。蔡志忠问女儿数学是否很难,女儿叹口气说其实一点都不难,是自己不喜欢而已。蔡志忠又搬出狼来当例子了:有时候狼在荒野里饿得狠了,连土鼠这样恶心的东西也得吃。因为如果不吃,就没法存活下来。这时候就不是喜不喜欢的问题了,而是必须。人也是一样,有时候必须做好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来积蓄力量和资本,让自己以后可以做喜欢的事情。欣怡听明白爸爸说的是什么,想了几分钟后终于乖乖地点了点头。

欣怡18岁的时候去美国大学凄室内设计和广告媒体学,蔡志忠用有息贷款的方式借给女儿一笔学费,并写明要在毕业后两年内全数还清。欣怡欣然接受了这笔贷款,上课之余到处兼职打工赚钱养活自己。蔡志忠的意图其文很明确,要让女儿明白生活艰辛的朴素道理,要让她培养起从打击和挫败中自我拯救自我鼓励的坚强意志。

蔡志忠简介

狼爸的教育方式篇8

――2011年11月27日,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

学校建设是百年大计,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教育科学发展,关键是要科学规划,抓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工作,是教育系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基础工作,也是统筹各项建设资金、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的基础工作。

――2011年12月2日,教育部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全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工作推进会”,交流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编制和规划项目库建设的经验,进一步部署学校基本建设规划工作。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讲话。

教育扶贫是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要采取切实措施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工作,把改善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环境和条件作为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不久前强调,要集中实施一批教育富民、教育移民、教育惠民工程,着力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教育扶贫攻坚。在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680个县(市)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

“90后”虽然幸福其实很累,“90后”虽然爱笑其实悲伤,“90后”虽然懒惰其实心细,“90后”虽然淘气其实善良,“90后”很希望被别人理解……

――“90后”如是说。2012年,可以视为“90后”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责任元年”。“90后”是在经济突飞猛进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天之骄子”,个性张扬、感受细腻的他们,将如何改变中国社会?接过前代人的接力棒,继往开来,是时代赋予“90后”的重任。

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校车标准”的落实和监督,彻底取缔黑校车;其次,应明确校车管理归属于专业行业管理部门,而校车的运营主体必须是专业运输行业从业者;再次,要建立校车管理法律体系,理清校车管理主体、运营主体、学校、家长各个方面的责任和权力;最后,应使用税收杠杆、财政补贴等政策工具支持专用校车的推广和普及。

――专家建议,除了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从长远角度讲,还应尽快规范国家校车制度,形成全国性的校车文化。

通过宣传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个人行为,以预防艾滋病的感染,使他们终身受益。

――2011年12月1日,教育部召开2011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会上,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政策协调部主任陈清峰介绍了我国艾滋病的疫情。他同时介绍,2011年1月至10月,全国新报告学生感染者和病人超过千人。各级各类学校已成为控制艾滋病疫情、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的重要场所。

如果平常和孩子很少聊天,孩子对你就只有畏没有敬,你打他,他肯定逆反。如果爸爸妈妈天天吵架,自己身不正,你打孩子,孩子就觉得你像“欺负”妈妈一样“欺负”我。良好的家庭氛围,我觉得是可以采用极端教育方法的前提条件。

――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把孩子‘打进北大’的做法,在中国是否具有普适性”时,萧百佑如是说。将3个孩子送进“北大”,香港商人萧百佑跻身成功父母行列。美国“虎妈”已让西方人大面积质疑,以“打”为法宝的中国“狼爸”,再次掀起对中国“国产教育模式”的讨论。

就像农民种田讲时节,孩子特定的阶段不可错过,错过了就一去不回。在我的人生理念中,我认为孩子的教育比天大!

――在“狼爸”号称自己培养出3个“北大”学生后,一个因数学成绩超群而被“北大”“清华”争抢的13岁天才少年饶家鼎走入公众视野。在他身后,有一位从金融投资领域毅然辞职而全力辅导儿子的海归“奶爸”。与“狼爸”的威严形成对比的是,“奶爸”饶浩雁慈爱宽容。他表示,自己完全不接受打孩子的方式,也不会强迫孩子去做他们不愿做的事情。

第一个梦想是让我们的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重的人;第二个梦想是让我们的校园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第三个梦想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上一篇:因为遇见你结局范文 下一篇:观潮时间钱塘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