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碧成朱范文

时间:2023-09-28 17:35:38

看碧成朱篇1

朱公拢起手卷,问旁边师爷道:“本官办了一辈子人的案件,今天竟然要办兽类的案件了么?”

师爷拱手道:“大人,当今皇上圣明,请大人暂时寻访四川,想必还有别的用意。”

杜捕头赶上前道:“我等既已上路,便不要计较那么许多!大人何时变得这般不爽利了?”猛一拍马,大声笑道,“既然受了圣上错爱,自当建功立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一阵朗声大笑,贯彻云霄。

原来朱公自从破获了京城连环纵火案,更受皇上赏识。正巧近年川中多有匪事,并诸般奇闻怪案,便加封朱公为临时四川按察使,监理巴蜀各处大案。朱公素来不喜张扬,因此平日只穿便服,也不用车轿,行李只让各人背负。此刻,他正与师爷、杜捕头、书吏文明、仵作四人,纵马来到川边。

众人来到一处关隘,师爷道:“这便是杏关了。过了杏关,便都是巴蜀之地,道路多为险要。”守关将士验看了朱公文书,便摆下薄酒款待。

守将敬了三杯,对朱公道:“大人这次初来四川,便要面临诸多疑难案件,真是任重道远。”

朱公道:“将军最近可听闻什么大案未破的?”

守将叹了口气道:“巴蜀之地交通不便,小将也听不得许多川中消息。只知道这几个月,绵阳山中惊现怪兽,貌若貔貅,州官本以为是祥瑞之兆,要上表朝廷邀功请赏。谁知那怪兽甚是诡异,能吞食钢铁,还杀伤人命。官府不敢上报,只得派山民多方搜捕。

”朱公从袖中取出一个手卷道:“入川之前,我已在驿馆买了这卷新出的《川中异事》,得知这种怪兽自古便有,只是已有数年未曾现世。最近重现,四川及周围各处,都有小道传说。”

守将道:“小将也不曾见过这种怪兽,只听说当地一些蛮夷之民,将其奉若神明,只是应付官府差事,不敢抓捕。”朱公谢过守将,与四名随从用完酒饭,便离关上路。

朱公等人出了杏关,一路骑马徐行,看到路两旁柳色如新,风中也还略带暖意,不禁叹道:“这川中景色,果与中原不同,九月还能是这般光景,别有一番滋味。真是:川塞秋来风景异,嫩柳发生杏关西。”

书吏文明和道:“好个‘嫩柳发生杏关西’,大人真好雅兴!学生虽然不才,也想东借西凑,把大人和前人王空山的诗句拼成一联来吟,却也合这时节:遥知兄弟登高处,嫩柳发生杏关西。”又故意拿眼勾仵作道,“仵作哥哥不来一句么?”

仵作沉思一阵,道:“我等追随大人许久,好容易才做到今日。想韶华已逝,唯有这柳色尤青,当然也有所感,正是:劝君莫惜金缕衣,嫩柳发生杏关西。”众人都颇感共鸣,叫了阵好。

杜捕头也喜道:“俺虽然不知多少诗书,也借些前人词句来一句:朔方健儿好身手,嫩柳发生杏关西!”

书吏笑道:“捕头哥哥这句甚是应景,你看前边那群孩童,登山越岭如履平地,可不是好身手么?!”众人抬头远看,只见前方十步远处,有几个羌人童子,冲着他们指指点点地说笑。

师爷苦笑道:“这边远闭塞之民,全无教化,怎能对按察使大人这般无礼。真是:群童欺我老无力,嫩柳发生杏关西!”因他一嘴南方口音,将“嫩”说成了“论”,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

书吏笑得直不起腰,挣扎道:“看来大人这句诗要成名了。走了半天,腹中也有些饥饿――借问酒家何处有,嫩柳发生杏关西!若找到一家好酒馆,便可――烹龙庖凤玉脂泣,嫩柳发生杏关西!”众人边走边说笑,那几个羌人孩童只是跟定了围着看。

书吏斜眼看他们道:“惊闻俗客争来集,嫩柳发生杏关西!”几个孩童面面相觑一阵,其中一个最大的,约有十四五岁,突然跑上前用汉话大声问道:“敢问几位可是从中原来的么?可是来我们这里抓神兽的?!”

师爷正要嗔怪他怎能如此与大人说话,朱公拦住问道:“你们说的神兽,可是最近杀伤人命的食铁怪兽么?”

那少年不悦道:“不是食铁怪兽,是食铁神兽!它是我们这里的山神。”

朱公正欲深问,突然一中年汉子跑过来,望朱公纳头便拜,问道:“您想必是圣上派来巡查四川的朱大人了!”

朱公正要下马搀扶,杜捕头拦住问道:“你如何认得我们?”

那汉子道:“我们太守老爷等待大人良久,早已派人寻得大人画像。还得知大人身边总带着四个人,有老有少,有文有武。”

那人又起身道:“这几个孩童,都是小人族里的孩子,最大的这个正是犬子小五。小人在太守老爷跟前当差,也是本地的羌人,汉名辛碧正。这些天太守老爷日日盼着大人来,总让我们四处打探。”说罢便牵起朱公马缰,要给他们带路。

杜捕头知道川中多有匪患,刚才便怕朱公下马回礼时遭了暗算,此时更是加了小心,紧握着腰刀柄,直到来到州官府衙,才放下心来。

门房通报之后,即刻便有一名州官穿戴整齐出迎,想必是早有准备。那官员见了施礼道:“下官绵阳州官鲍缜鲍细稔,迎接来迟,当面恕罪。”

朱公还礼道:“鲍大人不必多礼,远道而来,今日还要多有叨扰了。”二人来到客厅,仆从伺候看茶,寒暄已毕,朱公问道:“听闻今日有神兽在山中作乱,鲍大人可知详情么?”

鲍缜答道:“川中有许多珍禽异兽,下官平日极少进山,虽未亲眼所见,却也听百姓说过,此处山中有一种食铁异兽:身多白毛,黑目而玄耳,墨足而青肩,头如麦斗,眼似铜铃,牙排利刃,爪胜钢钩,口若血盆,掌赛磐石,后肢能二足站立,前掌可如人一般抓握,有摧山破林之力,甚是凶恶。有山民砍柴采药偶然遇到,也只是远远观看,不敢靠近。在下官到此上任之前,此兽已有数年未有人见过,如今甫一出世,便伤了几条人命。”

朱公又问道:“敢问鲍大人,这食铁兽数年之前出现时,可曾听闻有伤害人命的?”

鲍缜想了想道:“此类怪兽古来已有,可从未听闻此类事情。只是近日才连连哀报,说此兽杀人行凶。”

鲍缜又唤辛碧正拿来案卷给朱公看,才知前后来由:原来两个月前,有外乡猎户梁三,在山中遇害,身上有多处猛兽抓咬伤痕。尸体手中紧握一柄短刀,似乎与猛兽有搏斗迹象。官府衙役查看周围地面,认为他是从山坡上滚落,其中后脑受伤较重。地上还有奇怪足迹,类似人掌而宽圆,爪甲约有二寸长。又有村民在山中见到食铁神兽出没,足迹相同,方知是神兽伤人。官府派村民进山搜捕未果。一月前,却又有采药人林四,在山中被断喉而死,尸身周围多有食铁兽足迹。半月前,小贩王铁头在山溪边脖颈被扭断,左面颊抓伤并食铁兽掌印一个。三人皆不知籍贯,居无定所,亦无亲眷。

待朱公看完案卷,鲍缜又苦笑道:“下官也亲自带领衙役进山寻找,无奈这食铁兽神出鬼没,并未找到。”又拿出一张神兽足印的拓片给朱公看:似虎而六趾,似熊而宽圆,似人而指甲尖利。

朱公用手在上面比划了一下大小,道:“本官也感此事甚为离奇,想即刻亲自去山中访查,不知鲍大人意下如何。”

鲍缜起身道:“大人远道而来,还是休息几日再去的好。”

朱公再三要求,执意要去,鲍缜只好说道:“既然大人有令,下官莫敢不从,只是这山中艰险,还望大人小心。下官有一向导推荐,前几次多亏有他带路。这次也为大人将他寻来。”鲍缜还要召集衙役随朱公同去,但朱公想到人多容易惊扰野兽,便婉言谢绝。

吩咐完毕后,朱公端杯欲饮几口茶水,无意中瞥见刚才那几个羌族童子在窗边偷看。正要询问,却被鲍缜将他们撵走。

鲍缜尴尬道:“这都是府中的僮仆,全无规矩,冲撞大人,还望见谅。”

朱公笑道:“不妨。”

不多时,辛碧正领来一个身形肥胖的汉子,腰上系着山民常见的粗搭膊,这便是上山的向导陈老能。朱公也确实有些好奇,不顾旅途奔波,只略休息了一个时辰,便带上杜捕头和仵作,要随陈老能上山。

鲍缜跟师爷、书吏文明出门送行,谁知在府门口遇到一位熟客,就对朱公简要介绍了一番:“这位是钱塘来的商人高山勇,与下官是老相识。”那人笑容可掬,冲朱公作了一揖,略略寒暄了几句,两厢人起步分别。

陈老能满口是巴蜀方言,朱公等人也绞尽脑汁,也只能听懂八分左右。不知不觉,四人已来到山边。此处有大片矮山,路径崎岖,几人寻了半个时辰,便在泥地上看到两串神兽足迹,正与朱公之前看到的拓片相同。杜捕头眼尖,看到旁边草上一片湿漉,走近叫道:“这想来是神兽排泄的痕迹。”

仵作道:“嗅其气,观其形,神兽应当刚过去不久,我等随着这足迹追寻便是。”陈老能看见他如此文绉绉,不由大笑。

四人正要起步,陈老能突然高叫一声,“竹叶青!”其他三人都回过头。只见一条辫子粗细的绿蛇,正窝在几人旁边。杜捕头一见,便要拔出腰刀,刚拔出一半,那蛇也猛抬起头,吐着信子,十分警觉。说时迟那时快,陈老能赶紧伸手拦住杜捕头,嘴唇几乎不动,从牙缝中慢慢挤出几个让几人能听懂的字:“别动,蛇一般不会咬不动的人。咱们几个别乱动,一会儿它便走了。”那蛇看了几人一阵,慢慢爬动,约过了一炷香时间,才离得众人远了。四人这才松了口气,朱公发现,陈老能这时方将拦住杜捕头的手放下。

仵作赶紧道:“我们还是赶紧去追那神兽吧。”

朱公道:“下次应当找鲍太守寻一条能斗蛇的猎犬来,也方便寻找神兽。”

陈老能抖了抖衣服,慢声道:“那蛇突然出现,可能是从树梢坠下的,下次我们应当带上斗笠,防止被树上的蛇咬到。”

众人往前寻了一番,直跟到一片山岩,便无了足迹。

杜捕头有些急道:“早知如此,刚才我便拔刀和那蛇拼了,就算被咬,也能赶上那神兽。”

朱公道:“抱怨无用。我等二人一组,分头寻找,估计会快些。”杜捕头自告奋勇,和朱公一组。仵作自和陈老能一起。

朱公和杜捕头找了一阵,突然想到:“食铁神兽身形巨大,应当把巢穴做在山洞或树洞中。此间以竹林为主,没有粗壮大树,应当是藏在山洞里。”

杜捕头笑道:“大人您看,前边便有一处洞穴。”二人走到洞穴边,朱公闪在一旁。杜捕头先往里吼了几声,又往里扔了几块不大不小的石头,这都是古宅灯光案时,恰巧向猎户学的。朱公见洞里没有动静,正要和杜捕头进去,看看有没有兽毛等痕迹,突然旁边草窠中一阵猛动,二人心里顿时绷紧了弦。

二人脚步未动,又等了一阵见那一尺多高的草丛中渐渐不动了。杜捕头突然大喝一声“谁?!”草中又猛地一颤,一人拿着一副捕兽夹缓缓站了起来,正是辛碧正。

朱公上前道:“你怎么在这里?”杜捕头不由分说,将其衣襟揪住。

辛碧正忙解释道:“小人是太守大人派来做埋伏,捕捉食铁兽的。”杜捕头喝问道:“那你刚才在这里装神弄鬼地作甚?”

辛碧正拱手道:“恕小人直言,刚才在草丛中不敢抬头,也不知是敌是友,故此假装野兽想吓跑二位,绝无歹意。”

朱公上前问道:“你说不知是敌是友,难道这山中还有什么匪人?”

辛碧正道:“这里没有深山,匪人倒不曾有。只是小人怀疑,那前几个死在山中的村民,恐怕是人为致死。太守大人高额悬赏食铁兽,可能是村民中有人为了赏金而互相残杀。”

朱公想了想,问道:“你这么说,可有何根据?”

还未等辛碧正回答,远处突然传来一声惨叫,三人都不由转过脸去。

杜捕头惊叫道:“不好,是仵作!”便急忙向发声处跑去。朱公和辛碧正紧随其后。在山中绕了约有二三百步,便看见一片陡坡,陈老能正如履薄冰往坡下走,坡底正趴着仵作,衣衫破烂凌乱。杜捕头忙大声问陈老能刚才出了何事,才知道原来仵作好像发现了神兽,跑近去看时被山藤绊倒,滚下石坡,如今生死未卜。

杜捕头心中焦急,仗着有功夫在身,一路小跑来到坡底,仔细查看了仵作,发现并无致命伤,只是身上有多处擦痕,右臂肿胀,不省人事。朱公等三人随后也赶到谷底。朱公看了看仵作道:“我等且先送仵作回府衙,再做计较。”便解下长衫,让杜捕头和辛碧正绑在两条粗树枝间,做了小榻抬仵作,路上又问陈老能事情端详。

陈老能满脸尴尬道:“方才仵作先生正在走路,突然大叫一声,说看见类似神兽的东西了,拔腿就向前飞奔,谁知被山藤绊倒,滚落石坡。那神兽听见惨叫,早已吓跑不知所踪。这里地形复杂,常有类似事情。即便小人这样常来山中的,也在下坡时候被树枝擦伤手掌。”说罢摊开手掌,掌心处还有一道麻绳般的伤痕。

朱公又问道:“刚才仵作说他看见神兽了,那你可曾看见神兽么?”陈老能摇摇头。

这时路边一块大石后突然跳出一人,差点和抬着仵作的杜捕头相撞。朱公定睛一看,原来是羌族少年小五。

少年见仵作受了伤,便问道:“这位伤者也是被食铁神兽所害的么?”

朱公答道:“他是不慎跌倒,摔伤成这样的。” 又问小五道:“那神兽你们可见过么?果真如太守他们所说的那般样子?”

小五大声答道:“就是那样,我们在山中见过几次。当时看到如此神物,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辛碧正早已板起脸孔,对小五道:“你为何在这里?”

小五道:“刚才听见有惨叫声,便跑来看个分明。”辛碧正略显怒色,问道:“我问你为何跑到山里?”

小五掩嘴笑道:“如今时候也不早了,阿妈叫你回家吃饭。”

辛碧正哼了一声道:“你回去对她讲明,府衙公务繁忙,今天就不回去了!”

陈老能上前打圆场道:“你已经数日未回家了,我替你去抬送伤者,你赶紧回家去罢!”说着便来接他手中树枝。

辛碧正突然冲他大吼一声:“老子不似你这般耙耳朵!”但又见朱公和杜捕头都回头看他,顿觉失态,也只得将手中树枝交给陈老能,赶紧辞别几人,同小五要走。

小五拿眼把着陈老能问道:“陈叔叔今天可带麦糖了?”

陈老能笑道:“你这小鬼,真是贼不走空,我腰间还包着一块。”

小五伸手从他腰间摸出一个油纸包,拿出一板深黄色的糖片,掰了一半道:“做事不可斩尽杀绝,我只取一半,其他的给叔叔粘虫雀用。”又塞回陈老能腰中。朱公之前极少见此类东西,多看了几眼,陈老能便让小五将那半块给了朱公。朱公接过那包糖藏在袖中,深表尴尬。辛碧正说要上城里买些东西,自拉着小五回去了。

朱公在前走着,随口问抬人的陈老能道:“那辛碧正和他家里的不合么?”

陈老能慢慢道:“小人和他是近在咫尺的邻居,还算有些了解。之前也没听说有什么不合,两口子一向是相敬如宾。但是近几个月,辛碧正却常不回家,听说是和家里的闹了口角。”

杜捕头问道:“刚才他说的什么耳朵,是何意思?”

陈老能笑道:“这是巴蜀方言,‘耙’是用火烘软的意思,‘耙耳朵’便是耳根软,禁不住枕边风的人。”

杜捕头问道:“那按他的话,你便是惧内的人了?”陈老能笑了笑,不置可否。

仵作被送到府衙,让师爷医治伤情。师爷检查一遍道:“仵作右臂骨折,舌尖被自己咬伤,其他并未有重大伤情。现已给他包扎好了。”朱公方才放心。

晚饭时,朱公问师爷道:“你和文明在这边休息,可有什么新鲜事?”

师爷会意,答道:“我们两个在茶馆和人闲聊,探访民情,颇有些发现:那鲍缜为官清廉,执法公正,人称‘鲍青天’。只是绵阳地界,耕地稀少,人民穷困,鲍缜才学又较为平庸,也没有许多办法。”朱公点了点头。

文明又接着说道:“今天下午还出了一件趣事。我们在街上走着,远远看到钱塘客商高山勇,师爷喊了他几声‘高先生’,又喊了几声‘山勇兄’,他竟然都不答应。这时小五突然从一条胡同跑出来,到了他跟前,叫声‘勇叔’,他才答应,停下来与小五说话。辛碧正随后追上,赶忙拉着小五要走。我们两个也走上前去和他寒暄了几句。”

师爷又道:“钱塘话我还比较熟悉。可是那高山勇的口音,却不太对劲,到底像哪里,我也说不清楚。”

几人正聊,杜捕头突然跑过来,焦急道:“大人,仵作突然不行了!”几人赶忙跑到仵作屋中,只见他正剧烈咳嗽。

师爷急匆匆一阵检查,也不知是何原因。仵作咳了一阵,突然用左手拉住朱公手,朱公连忙将耳俯在他嘴边。仵作嘴唇微动,嗫嚅了几声,手腕一软,垂在床边。文明听说此事,失声大哭。杜捕头一向刚猛,也在墙角哭成了泪人。看得朱公与师爷也不由垂泪。

次日清早,鲍缜急匆匆来见朱公,问道:“听说大人手下的仵作不幸殉职?”

朱公摆摆手,低头叹道:“他也算是死得其所,你们不必过多在意。我已让人将尸身用板车拉走,暂存在关帝庙了。”又顿了顿道,“本官到此未有政绩,却先损兵折将,看来出师不利。不过仵作临终前定了一计,有望帮鲍大人抓捕神兽。”

鲍缜一惊,道:“哦?愿闻其详。”

朱公道:“与其派人进山搜捕,不若在山中设下陷阱,以诱捕此兽。”

鲍缜大喜道:“下官公务繁忙无暇顾及,怎么没想到此种方法!?只是这山路复杂,要在何处安排陷阱?若是陷阱太多,又恐伤了行人。”

朱公道:“俗语云:‘狼有狼道,狗有狗洞’,野兽通常有固定的道路,只要按照痕迹找到,在上边做下埋伏,便不怕捉它不到。”鲍缜点头称是。

朱公又道:“还有两件事想劳烦鲍大人。”

鲍缜道:“大人尽管吩咐,下官莫敢不从。”

朱公道:“其一是再请陈老能带本官进山;其二,请鲍大人置办几筐新鲜果品,用来祭奠仵作。”

鲍缜道:“这些好办,下官这就去。”

陈老能来了之后,朱公向他讲述要设陷阱的计划。陈老能突然道:“设陷阱需要诱饵,小人家中便有,还是大件,一会儿便让家里的送来。”

朱公大喜,叫上杜捕头道:“既然是大件,咱们先去他家中看看。”

陈老能家就在山群旁,他妻子正在家中,也与陈老能一般无二,身材肥胖宽大。陈老能家的将一口桌面大小的黑铁地锅推到院中,陈老能道:“这便是诱饵了!”

杜捕头不解道:“这怎么是诱饵?”

陈老能道:“咱们要抓的可是食铁神兽,这便是它爱吃的。”

陈老能家的指着地锅上说:“大人您看,这锅上还有神兽的爪印和牙印,锅沿上还有咬缺口的地方。过年时我们陈家人在院中熬汤,全家人把汤分完后,那神兽就篱笆闯进来,将锅弄成这样。”

陈老能道:“为了捕获神兽,小人便舍了这口锅!”朱公甚喜,叫陈老能和杜捕头把锅推到山中,因为不便躲在草中看守,自己便回了府衙。

二人将铁锅放在发现神兽足印的小道旁,又分别躲在小道两边的草丛中。陈老能特意给自己和杜捕头戴了斗笠。杜捕头早已准备好一副弓箭,就等神兽前来。俩人谁也没敢说话,一直等到天色擦黑,才见一巨兽徐徐走来,正是传说的样子。杜捕头看它上前扒拉那地锅,抬手正要射箭,陈老能不知何时在他侧边大喝一声,一把将杜捕头。那食铁兽受了惊吓,弃了铁锅,匆匆往前奔去。

杜捕头大怒道:“你这是做什么?!”

陈老能低声解释道:“这是神兽,务必将它完完整整交给大人,不能伤害,否则多有不利。”

杜捕头气得捶胸顿足,也拿他没办法,只得向前追去。那神兽早已不知踪影。

二人只好将铁锅换了个地方,继续等待。杜捕头掏出草绳,对陈老能道:“等神兽过来时,你在它身后吓它一下,我在前边趁其奔跑时绊倒它。那兽身形胖大,摔倒后不易起身,我们再按住它。”陈老能点头答应。可二人直等到天边泛白,再无神兽经过。

杜捕头禁不住跺脚埋怨陈老能,陈老能也只得尴尬赔笑。二人也都疲惫,正要收拾东西离开,却见朱公和文明跑了过来。

文明兴冲冲喊道:“杜捕头,大人已经捕获了食铁神兽,端的是一匹巨物!杜捕头不用在这边等了,快去帮忙。”

杜捕头惊讶道:“大人是文官,如何捕得那巨兽?”

文明道:“大人设了陷阱,现在已经将怪兽困住,要请杜捕头把它弄出来。”杜捕头和陈老能赶忙随二人前往。

几人来到一小片空地,却只见师爷倒在一棵树下。众人忙将他扶起,朱公取出水囊,打湿他面颊,才将他弄醒。

师爷道:“刚才有个蒙面人,过来要拉走神兽,我正要阻拦,却被另一人用手臂从后边勒住脖子。我情知挣扎不开,便垂下手臂闭气装死,才躲过一劫。”

朱公劝慰道:“这个不妨事,神兽不只有一头,而是一种,我们再捕一头便了。”

文明问师爷道:“那您又怎么昏过去了?”

师爷道:“那人以为把我勒死了,便顺势往树边一扔,导致我后脑碰在树干,才昏了过去。”

杜捕头这才找到机会,插言道:“朱大人是怎么捕获神兽的?刚才说把神兽拉走,是怎么回事?”

文明答道:“朱大人用一个带轮子的木笼,里边放上诱饵,当神兽吃得欢喜时,便用绳线牵动,合住了笼门。那门上有屈戌,借着拉动的劲,就自动扣上了。”

杜捕头又问道:“那神兽果真如传说中那样么?”

文明点头道:“正是如此。”

陈老能突然道:“我们且不要说这些了,赶快把神兽抢回来才好。我们分头去寻找吧!”说罢便头也不回匆匆跑了。

师爷疑惑道:“不知他怎么这样着急?”

杜捕头没好气道:“刚才我们差点捉到一头,拜他所赐,又给放跑了。想必是心中有愧!”

朱公要文明与师爷先回去,师爷只道不妨事。朱公道:“既然不妨事,那便和杜捕头走一遭,去上次师爷提到的地方。”杜捕头还兀自一头雾水,可师爷早已心领神会,拉着杜捕头先走了。

杜捕头还有些不明白想问:“朱大人,属下还有一事不明,您三个人是怎样……”

还没等他问完,旁边树林中又跑来一人,却是辛碧正。他见了众人,便大声问道:“大人,你们没事么?”

杜捕头道:“没什么事情,你怎么又来了?”

辛碧正道:“太守老爷寻不见大人,特地派小的来寻。”

文明故意轻描淡写道:“没什么大事,只是不小心,让神兽被人抢走了。”

辛碧正大惊,愣了片刻,捶胸顿足道:“这事情怎的闹成这样!”

朱公道:“我们且先回去,再做计较。”

几人回了州府,三班衙役才刚刚到岗齐备。鲍缜正要用早餐,便请朱公一起到内宅。鲍缜寒暄道:“大人这是从哪里来?”

朱公端起一碗粥,道:“鲍大人,本官有一事相求:请大人立即拘捕辛碧正!”

鲍缜一听,立即将手中油饼放下,起身问道:“大人这是何意?”

朱公拿起一块油饼,道:“鲍大人先莫多问,若是晚了,估计人就跑了。”

鲍缜只好道:“来人,将辛碧正给我押过来!”

朱公低声道:“还请鲍大人小心行事,切莫打草惊蛇。升堂也先免了。”

片刻后,辛碧正被两个衙役押过来,也没捆绑。鲍缜让那两个衙役先退下,朱公低声止住,只让他俩停在辛碧正两边。辛碧正跪在桌前,不知所措。

朱公放下手中油饼,低声问道:“辛碧正,你可知罪么?”

辛碧正支吾道:“回禀朱大人,小人不知。”

朱公逼问道:“你且说,为何本官两次进山,你都在不合时机之时突然出现?”

辛碧正答道:“那是鲍大人不放心,派小人去寻找朱大人……”说罢两眼斜瞟着鲍缜。鲍缜站在旁边,赶忙接着说道:“正是如此。”

朱公道:“可是本官发现了一些细节。第一次你说是奉命去安捕兽夹,可是鲍大人却说并未想到安装陷阱之事。第二次你说是鲍大人派来山中寻找本官的,可是本官并未向州府中任何人交代去向。今早回到府衙,见其他差役都刚刚到齐,也没有刚刚出门寻人的迹象。难道是鲍大人只派你一个人去寻找本官的?鲍大人在用早饭时见了本官,也没有表示知道本官外出的样子。”说罢也侧目看鲍缜,鲍缜也只是低下头,咳了两下,便默不作声。

杜捕头大喜道:“这次仵作可是立了大功了!”伸手便拍他肩膀,仵作猛一侧身闪过,用竹杖一点杜捕头膝盖内侧,杜捕头顿时痛的皱眉。原来仵作验伤多年,对人身上脆弱之处颇为了解,所以才能出其不意点住小五和杜捕头。杜捕头刚想发火,又想到刚刚被仵作救了一命,只好揉揉膝盖,问仵作道:“刚才你是怎么知道,那神像才是真人?”

仵作用竹杖指了指高山勇的脸,口中嘟囔道:“灰。”杜捕头方才明白,山神庙地上多有灰尘,只有高山勇的脚印,而神像却没有积灰,明显是新放上去的。朱公道:“没想到的是,仵作还能引来神兽在山神庙窗边吃食,要不然恐怕就无法顺利抓捕高山勇了。”众人听了都笑。

朱公讲解完一干案情,便要回府做判词。杜捕头拦住道:“大人,这神兽该如何处理?”朱公笑了笑道:“它从天地间来,还放回天地间去罢!”杜捕头扯下木笼上的黑幕,发现神兽正缩成一团酣睡,并无凶猛之态,不禁又问:“大人说过知道神兽是吃素食的,并不吃铁,可为何几百年来,都被人称为食铁兽?”

陈老能争辩道:“谁说神兽不吃铁?我们家的铁锅就是物证,千真万确。”

朱公笑道:“此兽并不食铁,而是需要吃盐。当时陈家熬完汤,锅中有很多盐水,才引来此兽舔食,因为他爪牙锋利,便将锅上咬缺划破了多处。其他素食的野兽也要经常进食盐分,可是他身体比猿猴野猪等都硕大许多,岩石和汗液中的盐分有时无法满足它,便饥不择食了。”

杜捕头又问道:“陈老能,你还有一件事未曾说明:为何你三番两次搅混水,不让我们捕捉神兽?”

陈老能脸红道:“之前多次捕捉神兽不到,确实是小人从中作梗。这其中有一件事,小人不大愿意说。”朱公再三推问,陈老能只好道:“去年清明节时,家父家母同时去世。下葬之后,我夫妻还跪在坟前不愿意走,又烧了好多纸钞,想到往事种种,我俩如幼儿一般涕泪横流,抱头痛哭。这时几十头食铁兽慢慢围在我俩周围,看到我们伤心,也纷纷哀嚎,不愿离去,经久不息。因此我们便知道此种兽类心存怜悯,重情重义,就不愿让人将其抓捕。可此事虽然千真万确,只怕说出去不会有人相信。”

文明听了低声道:“小生听了也不相信。这食铁兽毕竟是野生畜类,怎么能如此通人性?”

朱公笑道:“其实这也并不稀奇,之前也有猿猴把穿兽皮的人当作同类的事情。大家且看这头野兽,它身上多是白毛,可眶、耳、肩、四足都是黑色。当时陈老能夫妇身穿重孝,通体皆白,又烧了许多纸钱,双手和衣袖上必定全是炭黑;哭泣时难免擦泪,眼眶也被染黑;二人相拥而泣,因此肩背也被涂上黑色;跪在纸灰旁边,致使双脚也成了黑灰色。头上不能被白布包全,两旁露出一些黑色头发,又恰似一双黑耳朵。再加之二人都身材肥胖,哭号时也不出人语,身上气味也被烧纸的浓烟掩盖,很容易被食铁兽误认为是同类。那时又正值春季,百兽,或许是它们通过叫声来相互呼唤,听到你二人的声音,便都过来回应。”陈老能夫妇这才恍然大悟。

此后,朱公与众人回衙,审问醒来的高山勇,果然与推测不差。案结完毕,高山勇杀伤两条人命,判处死刑,秋后问斩。陈老能判了个误伤人命,发配至琼州。小五参与高山勇杀人,因年纪较小,发配云南。鲍缜和辛碧正勾结外国商贩,走私本国珍兽,本要罢职,念其有悔过之意,犯罪未遂,动机也无恶意,又有百姓联名作保,只罚俸一年,充作绵阳公用。

至于那头神兽,应文明之要,拉回驿馆用果品养了几日,将其尺寸、习性记录在案,还绘制了几幅画作。仵作的舌头和擦伤也基本痊愈,只是右手还有些不灵便。过了几日,朱公一行五人要离开绵阳,顺路将食铁兽用马车拉了放生,依旧罩上黑幕。那兽在笼中住的舒坦,一路上不曾出声。

众人想在山中选一处好地界。文明骑在马上,见山坡前方一片开阔草地,不由来了兴致,拍马向前飞奔,高声唱道:“春风得意马蹄疾,嫩柳发生杏关西!”

杜捕头也跟上去笑道:“书吏贤弟好文学啊!你本是个秀才,什么时候再向上考取功名?也好给你家岳母一个交代!”

文明转过头笑道:“她老人家早已让我跟定朱公了。有了朱大人在,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见草地旁边一片茂林修竹,便道:“就把那大家伙放在这里了罢!”等后边马车过来,打开笼门让它离去。那兽却不有些依依不舍,一直回头看文明。

文明笑道:“此物不是神兽,却有几分人性。”

师爷也笑道:“比人间那许多见利忘义的人强多了。”

文明道:“它既然不吃钢铁,那食铁兽就是妄得虚名了,不如换个名字。”

师爷道:“书吏有心中有文才,你便替他取了吧!”

文明想了想道:“你看他与狗熊最为相似,花纹又黑白相杂如猫儿一般,我看就叫它‘猫熊’吧!”众人拍手称好,那头猫熊也点了几下头。文明放下一筐梨子,趁猫熊大快朵颐,才与众人离开,继续寻访别处去了,心中也满是离别之怅。

看碧成朱篇2

滇越铁路上的小火车我小时候就坐过,那是在上个世纪的70代的初期,随姨父、表哥到姨父的家乡石屏去探家。姨父年轻时参加了革命,解放后在北京当记者,了才有空回家乡看看。说实在的,我第一次觉得祖国山河的壮美就是那次随姨父、表哥回乡时乘坐小火车在滇越铁路沿线看到的景象。小小的蒸汽机车头拖着长长的车厢蛇行在蜿蜓的崇山峻岭中,出山洞进山洞的,转弯的路段能看到机车头喷出的白色烟雾弥漫在山林之间。热带的香焦林不断地在车窗前闪现,在那个物质和食物都十分匮乏的年代,满山遍野的香焦透着诱人的光泽。

后来上大学时又坐了一次滇越铁路上的小火车,是去开远的小龙潭火电厂实习。下午3点从昆明出发,天黑了火车还在慢悠悠地爬着宜良的山头,火车头扑哧扑哧地喷着白色的蒸汽,车速慢得跳下车去解个手都还来得急再爬上火车。

滇越铁路的修筑权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在重舰压境的威逼下,被迫向法帝国主义转让的,当时法国人考虑到云南山高路险筑路困难,决定全线都铺设弯道半径小的米轨铁路。滇越铁路从1903年开工,历时7年于1910年建成通车。滇越铁路起始于昆明,经呈贡、宜良、婆兮(今盘溪)、阿迷洲(今开远),沿蒙自以东12公里的草坝、碧色寨南下河口,进越南的老街到越南首都河内、从海防入海,全长854公里,其中在云南境内有465公里。这条“不通国内通国外”的滇越铁路结束了昆明到内地要走一、二个月时间的历史,从昆明出发经越南海防过香港到上海缩短到只需九天的时间。滇越铁路加速了云南自然经济的解体,加强了云南与外界的联系。我国第一个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的德国西门子发电设备就是经滇越铁路从越南运到昆明来的。

滇越铁路通车后一个月,当地的商贾们见火车运输能为当地的交通带来极大的便利,便云贵总督李经羲要求修建一条铁路连通碧色寨、鸡街、个旧,并延至建水、石屏。为不让滇越铁路上的外国机车能直接驶入我们自己修建的轨道,维护自己的路权,国家资源不让外国人染指,各路商贾们决定修建自己的铁路标准,用0.6米轨距来铺设,称寸轨铁路。铁路于1915年开始动工,到1921年碧色寨至个旧竣工通车后,人们很快便发现0.6米宽的寸轨根本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速度慢,运输能力又小。因此,接受了工程师萨福钧的建议,鸡街至建水、石屏段,线路仍按0.6米轨距铺设,但路基、桥梁、隧道等均按米轨标准设计,为将来有一天能接管滇越铁路做好准备,这一提议具有远见卓识。这段铁路于1936年才全线竣工通车,铁路全长177公里,修了21年零5个月,简称个碧石铁路。1970年,铁道部对鸡街至石屏的寸轨铁路进行扩轨改造,当年便改扩为米轨,与滇越铁路接轨。而鸡街至个旧段因先天不足,未能改造,于1990年停运,寸轨"小火车"就此告别了历史的舞台。

我小时候随姨父、表哥到姨父的家乡石屏去探家时就是沿着这条线走的,在昆明上火车,经宜良、开远到碧色寨,在碧色寨换乘建水、石屏的火车到石屏,走的就是个碧石铁路,但乘坐的已是扩建成米轨的火车。据老一辈的人说,他们过去坐的寸轨火车1小时才能走10公里,比骑马快不了多少,鸡街到个旧31公里的路程,要走3至4小时才能到达。当火车要钻7号隧道时,因速度慢、煤烟呛,就有大胆的年轻人跳下火车,从小路翻过山箐,再跳上钻洞出来的火车。过去的寸轨机车的制动只对火车头起作用,因此每趟车都必须有3至4名司轫员。司轫员根据机车的汽笛长短声,在车厢顶上跑来跑去,对车厢进行手控紧闸减速或松闸恢复速度操作。

我石屏有一个远房的表哥,在石屏的一家国营照相馆中照相,平时喜欢摆弄一台不知是哪个国家制造的相机,打开来有一个长长的皮腔,估计对焦,透过一个长方形的框框对着景物取景。远房的表哥曾带着我去过石屏火车站拍过照片,然后就钻进黑漆漆的暗房中去冲胶卷,放大照片。我第一次见到所拍的景物慢慢地在药水中显露出的影像就是铺着青石板路面的古老的石屏法式火车站,从此在我的心中就埋下了一个想拥有一台照相机来照这些老房子的愿望。

上个世纪末我又重走了一些滇越铁路上的小火车站,是先坐汽车到的石屏,然后在石屏火车站上火车到建水。石屏火车站上还悬挂着法国铸造的那口大铜钟,列车员见我对那口铜钟特别痴迷,拿着相机左拍右拍的,就在发车时特意敲响了那口铜钟,洪亮清脆的声音久久回荡在古老车站的上空。

建水火车站有两座古老的法式建筑,其中一座仍在使用,售票,供人候车,另一座做了职工活动室,打牌打麻将。建水的朋友说想把做职工活动室的这座老房子租下来开一家类似早年哥胪士兄弟在蒙自碧色寨车站开的那种酒吧,让来建水这个过去的临安府玩的人也有机会感受一下滇越铁路过去的繁荣。

蒙自的碧色寨车站是座最有故事的车站,个碧石铁路的修建,受益最大的就是碧色寨,碧色寨成了滇越铁路和个碧石铁路交汇的一个转运站,两种不同轨距的铁路在这里交汇,旅客需要在这里转车,不同方向的货物需要在这里转运。法国加波公司、德国德士古水火油公司、美孚三达水火油公司、英国亚细亚水火油公司等十多家外国公司都在碧色寨设有办事处。越南人开设的各种小旅馆、小食馆以及希腊人哥胪士开的大酒店,多不胜数。繁忙时一天有上万人、二三千匹马进出碧色寨运送货物,外贸额占到云南全省的百分之七、八十,碧色寨繁华得像一个都市,被当地人称作“小香港”。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以及缅甸、越南后,为防止日寇利用滇越铁路从越南入侵云南,我国炸毁了河口的中越大桥,拆除了从河口到碧色寨的铁路,滇越铁路从此中断,云南的对外贸易完全停止。抗战胜利后我国逐渐修复了河口至碧色寨的铁路,但因货运和客运的流量大减,碧色寨车站也一改以前的繁荣开始走向了衰败,由一个特等车站降级为一个四等小站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如今碧色寨车站那座饱经风霜见证历史的法国双面子母座钟还静静地镶嵌在古老火车站的墙上,指针停在了某个历史时刻。但碧色寨车站已没有了过去的繁华,每天只有一、二趟列车在此停靠上二、三分钟。过去的货场仓库,各国设在这里的办事处大多数也成了当地人的住所。老房子还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人们只要在滇越铁路上的任何一个小站下车,向前走,向后走,就都能走出一段历史,并迷上了这条藏在风景和故事中的铁路。

两个人的车站

“两个人的车站”是我七、八年前在乘坐滇越铁路上的小火车时碰上的几个老人,坐在我的对面和过道的一侧,七嘴八舌地对我讲述的一个故事。讲故事的老人们都已到了白发鹤年的年纪,故事的主人公是他们中的一位,瘦瘦小小的,好像是蒙自芷村的人,叫什么我当时忘问了,他退休前在蒙自草坝的一个供销社工作,过去常年要坐小火车往返于滇越铁路上的芷村车站和碧色寨车站之间。

故事的主人公年轻时在碧色寨的火车站上见到一位城里来的姑娘,两人上了同一节车厢,姑娘隔了一个单元和过道坐在他的斜对面,上车后一直在看窗外的风景,脸上始终挂着一丝淡淡的忧愁。年轻的主人公常年漂泊在铁路上,从未遇到过让他产生恻隐之心的女子。用老人们的话说,当时他的心轻轻一颤,忍不住拿眼偷偷地去看姑娘。后来芷村到了,他取行李下车时不小心碰翻了别人的水杯,杯子落地的声音很大,姑娘回头看了他一眼。他下车后本想再看一眼姑娘的,但站台和姑娘坐的位置不在一面,火车开走后他才离开车站。

就是这么一面,而且还未能和姑娘说上话,故事的主人公从此把这个姑娘想象成了自己的恋人,幻象到了乱真的程度。接下来的日子故事的主人公虽也接触过几个当地的姑娘,但心中总抹不去火车站上见过的姑娘,以至终生未娶。

后来老人家和他的朋友们有时也还会去坐坐小火车,在火车上回想一下当年的恋人。

2003年起滇越铁路上停止了客运,在滇越铁路的火车上已经见不到老人们的身影。我去年曾专门到碧色寨和芷村去打听过这些老人们的下落,想拍一个发生在滇越铁路上的爱情故事。因不知道老人的名字,问了许多人都不知道,便想尝试着用好莱坞的手法来讲述这个老人年轻时候的故事。

实施这个计划是今年的1月底,学院已经放假。上摄影课时曾向学员介绍过国外流行一种摄影流派,叫观念摄影,手法不拘一格,虚虚实实地来主观表现。

画面构思不难,碧色寨我曾多次去过,什么地方可出画面已是有底,甚至还把过去拍过的碧色寨的照片在电脑上反复看过。唯一不满意的就是去年碧色寨把老车站及周围的一些房子刷成了白色,失去了法国建筑特有的法国黄的特征,视角上的感受弱了许多。

接下来是模特的选取。本想男女模特都用真人扮演,后觉得这样一来就有可能把一个本来就是个虚幻的故事拍成一个真实的画面,没了想象的空间。最后决定把女模换成个假的衣模,男的用真人扮演,就有了视角上的突破,虚虚实实的增强了故事的虚幻性。在女性衣模的选取上根据画面的需要决定用一个站模一个坐模,面部表情要一致,无表情最佳。租衣模时碰到了问题,站模是我想要的那种光头的,面部表情也基本符合要求,可坐的衣模面部表情与站模相近的没有光头模,只好在拍照时用一块沙巾做头饰来掩饰。真人男模决定在当地找,要求只有一个,合符逝去的那个年代。

为找男模穿的衣服还有一段故事。现在穿中山装的人已经很少了,有些人有中山装的,但都是尼子料做的,板板扎扎的不合符剧情。我只好到乡下集市去碰碰运气看是否能够买到普通的中山装,谁知若大的一个乡村集市卖西装茄克的倒是不少,卖中山装的就是没有。后来灵机一动,逛集市的人中有几个穿中山装的老人家,不如买西装或是茄克来换取他们身上穿的衣服。后相中一个老者,精精瘦瘦的,穿一件灰色的旧中山装,明线打的口袋,是我想要的那种,就跟上他逛集市。当他在一个卖茄克的摊位驻足时,我觉得行动的机会到了,便凑上前去搭话,先向他介绍如今的老人穿茄克是一种时尚,又向他推荐了两种款式,然后直奔主题表明愿买茄克换他身上穿的中山装。老者像看神经病人似的看我,然后抛出一句话,说他的衣服值200多块,他才看不上这些廉价茄克的。无奈何只好另寻目标,最后在一个卖不锈钢锅碗的摊位上看到摊主穿着一件蓝色的卡的中山装,戴一顶炸了线的深蓝色的帽子,衣服的口袋不是明线打的,但也能凑合,就直接说了想买他的衣、帽。卖不锈钢的摊主也像看神经病人似的看我,但没说不卖,只说衣服卖给我了他穿什么。在一旁摊主的老婆怕我走掉或是变了主意,急忙说25块钱衣服连帽子一起拿走。

一天我躺在沙发上睡午觉,听见响声睁眼一看,眼前站着一个穿中山装的人,帽子低低地扣在头上,胸前和帽子上都戴着像章。我吓了一跳,定睛一看是我上高中的儿子。突然之间我明白了故事的男主人过去的形象。

2月初,连着阴了20多天的昆明总算晴了,朋友开着车去租了我选中的模特,我们沿玉溪、通海、开远的高速到蒙自。托蒙自的朋友在他们工厂中找一个男模特,但去看了都不满意。傍晚时我们开着车去了碧色寨车站,惊喜地发现车站又被刷上了法国黄。一打听,这里刚杀青了一部电影,贵族坐的马车道具都还停在过去大通公司院子里,车站是剧组花钱让人重新粉刷后做旧的。

夕阳下的碧色寨车站非常动人,金色的阳光投射在黄色的建筑群上,有一种温暖而神秘的气氛。我拿着相机东对对、西瞄瞄的,想对要拍的场景有一个构图了解。这时朋友提醒我有一个人跟着我们有一段时间了,符合我想要找的那种人的感觉,是否可跟他谈谈做男模的事。

一般情况下要对一个乡下的人讲让他和一个假人的女模特演一场戏是非常困难的,我就抱着试试的心理跟他谈了。一开始我担心他会听不懂而拒绝,就慢慢地对他讲了一些什么行为艺术啊、美国好莱坞电影之类的废话。谁知他都懂,他刚参加完一部电影的拍摄,是群众演员,演了20多天,有时演一些老百姓,扛着东西上火车下火车的,有时演一些土匪之类的角色,抢坐在马车里贵族的钱财。

演过电影的青年叫朱发辉,云南宣威人,几年前随老乡一起外出打工来到蒙自,在碧色寨帮人打打零工,好的一天可挣到五六十块,大多数一天就一二十元,租房吃饭后基本所剩无几。后来与碧色寨的一个姑娘恋爱,租了一间碧色寨车站过去职工住过的老房子安下家来,结婚生子,小日子过得安稳、平静,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碧色寨人。两个月前碧色寨来了一班人,说要拍电影,雇了一批当地人刷房子搭布景的,朱发辉算一个。后来电影开拍了,需要一些群众演员,他又幸运地被选中。每天24元的劳务费,管三顿盒饭。这20多天是朱发辉过得最愉快的日子,戏演得特别认真。现在电影拍完了,朱发辉又回到了过去的日子,见有两个人拿着个大机子这里瞄瞄那里对对的,想着又有拍电影的人来了,就一路跟着。听说有一个演戏的机会,还是男一号,可惜就只有一天的活。有五十块的劳务费,管饭,当然高兴,一口就答应了。

培训朱发辉的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只跟他讲了要领,纠正了几个表情、姿势就OK了。

拍摄是第二天进行的,去碧色寨前在蒙自专门为朱发辉的小儿子买了糕点、水果之类的东西。拍摄是根据太阳的方向来安排的,先拍面东的场景,吃过中饭后开始转到西面的场景拍摄,一切都按原先计划好的进行,非常顺利。最后来到车站,等待着夕阳西下时暖暖的低色温投在镶嵌有古老法国子母座钟的墙上,拍摄俩人在车站相遇的场景。拍摄的事就不单是一种简单的操作过程,每拍一个画面时我都要对朱发辉讲解一遍要求,然后用数码相机试拍,让朱发辉看不对的地方,直到表演到位才用哈苏像机正式开拍。到这时往往在哈苏的取景框中看到自己构思的场景演变成一个完美的画面,按快门就变成了一种享受。

旅游资讯:

滇越铁路目前虽然已经停止了客运业务,但沿线的那些老车站还保留着原本法式建筑的容貌,大多数的老车站都有公路可达。

推荐的看点:

1、碧色寨车站,距蒙自城北约12公里,有微型车开往草坝方向,2元人民币可达碧色寨。2、个碧石铁路上的石屏火车站,就在石屏县城内,步行可达。3、滇越铁路上中国段的终点站河口车站,在河口与越南的交界处中国一侧,步行可达。老邮政局、老海关值得一看,市内,步行可达。可参加中越边境一日游。4、铁路建设上的奇迹,人字桥。滇越铁路上。可乘车先到屏边县城,然后租微型车前往人字桥,当天往返约120元/辆。

看碧成朱篇3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见那女人大约十八九岁年纪,身形苗条,大眼睛,皮肤如雪,脑后露出一头乌云般的秀发 。

3、大朵牡丹翠绿烟纱碧霞罗,逶迤拖地粉色水仙散花绿叶裙,身披金丝薄烟翠绿纱。低垂鬓发斜插镶嵌珍珠碧玉簪子,花容月貌出水芙蓉。

4、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5、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6、看她折纤腰以微步,呈皓腕于轻纱。眸含春水清波流盼,头上倭堕髻斜插碧玉龙凤钗。香娇玉嫩秀靥艳比花娇,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一颦一笑动人心魂。

7、那小姐相貌娇美,肤色白腻,别说北地罕有如此佳丽,即令江南也极为少有。她身穿一件葱绿织锦的皮袄,颜色甚是鲜艳,但在她容光映照之下,再灿烂的锦缎也已显得黯然无色 。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9、碧绿的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身披翠水薄烟纱,肩若削成腰若约素,肌若凝脂气若幽兰。娇媚无骨入艳三分。

10、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11、粉红玫瑰香紧身袍袍袖上衣,下罩翠绿烟纱散花裙,腰间用金丝软烟罗系成一个大大的蝴蝶结,鬓发低垂斜插碧玉瓒凤钗,显的体态修长妖妖艳艳勾人魂魄。

12、美女妖且闲,采桑岐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皎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3、白马上乘的是个少女,二十岁上下年纪,白衫飘飘,左肩上悬着一朵红绸制的大花,脸色微黑,相貌却极为俏丽。

14、黄色绣着凤凰的碧霞罗,逶迤拖地粉红烟纱裙,手挽屺罗翠软纱,风髻雾鬓斜插一朵牡丹花还真有点:黛眉开娇横远岫,绿鬓淳浓染春烟的味道。

15、但见她清秀绝俗,容色照人,实是一个绝丽的美人。她还只十六七岁年纪,身形婀娜 。

16、寐含春水脸如凝脂,白色牡丹烟罗软纱,逶迤白色拖地烟笼梅花百水裙,身系软烟罗,还真有点粉腻酥融娇欲滴的味道。

17、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18、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9、那女的却是个美貌少妇,看模样不过二十三四岁年纪,微微一笑,媚态横生,艳丽无匹 。

20、那少女约莫十六七岁年纪,一身青衫,笑靥如花 。

21、魔鬼般惹火的身材,一头大波浪形金黄卷发发出耀眼的光芒,修长的大腿穿着一条鹅黄色的超短迷你裙,显出身材的完美绝伦

看碧成朱篇4

和刘玉明边喝边聊,朱为深夜才回家。睡不着,他用手机上网。浏览了会儿新闻,朱为开始收邮件。除了几个同事的邮件外,一封属名“天外飞仙”的陌生邮件引起了他的注意。打开正文,内容颇似恶作剧:

你想有一次奇异的经历吗?这次经历会使你终生难忘。现在,天外飞仙告诉你一个惊天大秘密。

张家岭有座碧峰山,碧峰山有个玉泉洞。玉泉洞的深井你一定不陌生。可是,你一定不知道,现在深井里藏着一只金蛙。用荨麻搓成的绳子做钓线,再用浸了香油的石蝇做饵,在月圆之日、子夜时分就能钓起这只金蛙。钓到金蛙,对着它说出自己的愿望,你会发现有奇迹发生。这是一笔划算的交易,不想试试么?

天外飞仙

看了邮件,朱为觉得好笑。不过,让他感到奇怪的是,这是谁发来的?一定是熟人。他竟然知道自己老家就在张家岭下,还知道碧峰山,玉泉洞。小时候,他常和刘玉明到玉泉洞里玩。背着柴,进洞捉迷藏是两人乐此不疲的游戏。

第二天,刘玉明叫朱为帮自己收拾一台抽水机。朱为虽说没干过农活儿,可是出了名的心灵手巧。干到中途,休息时,朱为看着身边的荨麻突然想起昨天的邮件。他当笑话讲给刘玉明听。刘玉明诧异,半晌没说话。从地里往家走时,刘玉明突然说:“也许那邮件说的是真的呢。不如我们晚上一起去看看?”

看着刘玉明一本正经的样子,朱为禁不住哑然失笑。可他没敢笑出声。刘玉明是独眼龙,从小受尽欺凌,长大后因为眼睛的缘故娶了粗笨不堪的山妮。虽然有了孩子,可两人常常吵架,感情不太好。生活不如意,婚姻不如意,刘玉明大概很渴望通过某种途径改变这一切。

当天晚上就是十五月圆之夜。

吃过晚饭,刘玉明来找朱为,看他郑重其事的样子,朱为只好陪他去玉泉洞。两人拿了荨麻钓绳,用竹竿做钓竿,香油浸过的一捧石蝇装在瓦罐里。月光洒在两人的身上,山路寂静无人。朱为越往前走,越觉得胆怯。毕竟是深更半夜,夜鸟偶尔的啼鸣宛如鬼叫。好在玉泉洞并不算远,两人走了两个小时就到了。钻进玉泉洞,顺利地找到了那口深井。刘玉明说井早在多年前就枯了,投进一块石子,发出轻微的回音。

坐在井边,刘玉明点了根烟递给朱为。朱为吸了两口,呛得咳嗽两声还给了刘玉明。看看表,距子夜还有一个小时,两人随意地聊着。朱为说如果真的有金蛙,那发邮件给自己的人为什么不去钓?他感到玩笑的可能性比较大。再说,谁见过天上掉馅饼?刘玉明一言不发,半晌才说也许天上会掉馅饼呢,一个人,总不能一直很倒霉吧。

有一句没一句地聊,慢慢到了子夜。两人将香油浸透的石蝇拴到钓绳上,然后甩进了枯井。坐在井边,朱为越想越觉得自己可笑。这件事要是传到公司去,不被笑掉大牙才怪。但看刘玉明一本正经,他又笑不出。朱为想说句什么来缓解一下气氛,却发现刘玉明绷着脸,神情竟十分紧张。

不知过了多久,朱为突然觉得手腕一沉,似乎有东西爬上了他的钓竿!朱为手颤一下钓竿,没错,是钓到了东西。他的心瞬间蹿到了喉咙口,天啊,难道邮件中所说是真的?真的有金蛙?他没有动,却明显感觉到那东西顺着钓竿一点点地往上爬。朱为的手有点儿抖,他侧头看看刘玉明,只见刘玉明脸上漠无表情。很明显,他没有钓到什么。朱为的额头浸出汗来,慢慢地,他感觉到那东西顺着钓竿越爬越近,就要爬到井口了。朱为一咬牙,缓缓地抖一下竿,荨麻绳突然断了。钓钩上的东西和钓线一起掉了下去。

刘玉明诧异地看着朱为。朱为站起身,摊摊手说自己没运气,钓线居然断了。如果有金蛙,铁定是刘玉明得了,看来他没有这个福分。坐在刘玉明身后,朱为抽出根烟吸着,他的手还在微微发抖。

果然,一刻钟后,刘玉明的手腕一沉,缓缓拉上钓竿。一只通体发光的金蛙出现在钓竿上。金蛙脸朝着刘玉明,竟像活的一般。刘玉明欣喜若狂,“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嘴里说着什么,几乎是语无伦次……

朱为回了城,公司有几单业务需要他马上处理。

每天忙忙碌碌,常常是深夜才回到住处。偶尔,朱为会想到刘玉明钓到的金蛙,不禁觉得纳罕。可没等想出头绪,便睡着了。朱为忙得像个陀螺,偶尔往家里打电话,也是匆匆说几句就挂断。

一晃,半年过去。同乡来城里打工,找到了朱为。朱为请他吃饭,喝着酒便提起了刘玉明。同乡兴奋地说他一夜之间就发大财了。他的左眼做了手术,不再是人人瞧不起的独眼龙;他还和山妮离了婚,娶了村里最漂亮的于小娜;他盖起了小楼,村长家都不如他气派。据说,他家里有花不完的钱,想买什么都买得到。村里人都乱猜,说刘玉明捡了狗头金。

朱为颇为吃惊,半晌却又如释重负。同乡摇头说谁都不知道刘玉明是怎么富的。可蹊跷的是,只不过半年时间,刘玉明的父母竟都去世了。村里人都说他们没福,过不了好日子。刘玉明孝顺,父母死后,他披麻戴孝,给他们出了大殡。三乡五里的戏班子都请来了,整整唱了七天大戏。

招待了同乡,为他介绍了份临时工,朱为很快忘了刘玉明的事,依旧像从前一样忙着。

时间过得很快,又是三个月过去。这天,朱为正在公司做着年度计划表,父亲打了电话来。朱为吓坏了,一般家里有急事父亲才主动找他。走到阳台上,朱为定定神,问父亲什么事,父亲说刘玉明不行了,叫他赶紧回来一趟。朱为大吃一惊,前一阵子还好好的,怎么现在不行了?父亲说刘玉明的小儿子死了,于小娜害怕,说他家遭了诅咒,卷了刘玉明所有的钱逃了。刘玉明一气之下跳了玉泉洞的枯井,已经两天两夜,任谁都劝不上来。他一心要寻死!

朱为一下子惊呆了。

放下手里的计划书,朱为马上订了回家的车票。

经过一夜的颠簸,朱为终于回到了老家。可是,他见到的却是刘玉明的尸体。刘玉明已经在井底以头触壁,自尽了。朱为呆呆地看着死不瞑目的刘玉明,心里像刀割一般。他在枯井边,故意弄断了荨麻绳,为的就是让刘玉明得到金蛙。他完全是为了报答刘玉明啊!读小学时,朱为和刘玉明正在破败不堪的教室嬉闹,屋顶突然塌了。朱为的腿卡到了桌椅间,是身高力大的刘玉明冒着生命危险拉出了他。要不是刘玉明,朱为恐怕早被屋顶压成了肉酱。因为这件事,朱为和刘玉明成为最好的朋友,而朱为一直想着要报答刘玉明。

料理完刘玉明的丧事,朱为失魂落魄地回到公司。他坐在桌前,看着计划书发呆。这时,同事小陈拍拍他的肩,说自己收到了一份好玩的邮件。朱为木然地走过去,看到那邮件是“天外飞仙”发来的。

金顶峰有个白云观,白云观下有碧水潭。碧水潭中有什么?天飞外仙告诉你一个大秘密。碧水潭中有金蛙,通体发光的金蛙能帮你实现所有的愿望。用荨麻绳做钓线,用香油浸的石蝇做钓饵,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子夜时分,一个天大的奇迹即将发生。这是一笔划算的交易,你不试试么?

天外飞仙

“我一定要去试试。正好八月十五回老家,我家就在金顶峰下,小时候总去白云观玩。要是真钓到了金蛙,我就要一辆大奔,一栋豪宅,一个如花似玉的女朋友。然后天天纵情享受,醉生梦死过一辈子。”小陈乐不可支地说。

朱为看着邮件,伸手夺过鼠标,狠狠地点了永久删除。他看着小陈,一字一顿地说:“这是魔鬼的交易。贪婪的代价是你自己和全家人的性命。”说完,朱为转身就走。

看碧成朱篇5

原文:

《洞仙歌 其一 夏夜,用坡公韵》朝代:清    作者:樊增祥

香薷饮子,把罗衫微汗。

几曲朱阑露花满。

看琉璃七尺,轻展风漪,山枕畔,诗札药方历乱。

水晶帘不卷,月淡星稀,如水碧天耿银汉。

枕手未成眠,自琢新词,灯花暗、四更初转。

看碧成朱篇6

关键词: 《各有千秋》;典型形象;片名隐喻;女性命运

在中国早期电影史上,以女性权利为关注重点,以新女性人生际遇为表现题材的影片不乏其例。例如,默片时代阮玲玉的《三个摩登女性》《新女性》,有声片时代胡蝶的《女儿经》,袁美云、陆露明主演的《少奶奶的扇子》,以及1949年由田汉编剧、陈鲤庭导演的著名影片《丽人行》。它们在中国电影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时代新女性的人生进行着逐层深入的解读。在这些星光璀璨、目光如炬的中国早期女性题材影片中,1947年的影片《各有千秋》堪称经典。

《各有千秋》是麒麟影业公司1947年出品的一部黑白剧情片。由大中华电影企业有限公司发行,制片于海派文化南移后的香港,本片由“家庭圣手”朱石麟精心编导,“金嗓子”周璇领衔主演,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和商业性于一体的优秀影片。时至今日,重温此片内心依然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家庭、社会重重枷锁,爱情、事业种种蹉跎,故事展现出的新女性的人生窘境,以前存在,现在存在,将来还会存在,可见,这是一部历久弥新的影史佳作,值得细细品味,深深思索。

1 塑造了典型的时代新女性形象余碧华

女主人公余碧华是民国时期新女性的光辉典型,正是因为这个“新”字,让她成为一个时代中精英女性的代表,同时也成为这类女子窘迫人生的一个缩影。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时至今日白领丽人依然无法完全解决的矛盾。所以,成功塑造这一典型形象乃影片《各有千秋》之一大贡献。

影片主要围绕女主人公无法平衡家庭与事业的冲突,从而产生对知识女性社会价值的深深困惑展开。少女余碧华志向高远,一心升读大学,希望将来能为社会服务,做一个自强独立的新女性。碧华的母亲深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才华、能力对于女子来说不是最主要的,女孩子只有嫁给一个颇有家资的体面人才是人生赢家,所以不赞成碧华攻读大学。相反,碧华的父亲却很开明,深信多读书才会有光明前途,宁愿节衣缩食也要让碧华完成大学学业。

碧华大学毕业后,即与志同道合的同学杨聪结为夫妻,二人分别在大公司觅得高薪要职。生活中,一向追求独立自主的碧华坚持男女平等,一切家庭开支都与杨聪平均分担。事业上,碧华由于工作认真负责,从不请假、迟到,获得了公司高层领导的极高肯定。一时间事业顺遂,家庭美满。可是不久,女儿小华的出世打破了这短暂的美好生活,碧华既要上班工作,又要照顾家中嗷嗷待哺的婴儿,实在分身乏术、疲惫不堪,终因多次请假而遭公司辞退。

碧华失业后,家庭的经济重担全落在杨聪一人肩上。此时,公司同事老彭乘机怂恿他合谋骗取公司钱财,碧华得知此事,与杨聪争执起来。杨聪烦恼不堪,夺门而出。碧华害怕他闯祸,急忙去追赶,不幸被汽车撞倒。碧华醒来后,听到了小华的哭声,看着身边的小华,她用略带神经质的语气,悲愤地对母亲说道:“小华是女孩儿,跟我们一样,也是一个女人,一个可怜虫。唉!可怜的女人,经过了多少年的奋斗,男女还是不能平等,这是什么缘故?妈,你的话是对的,女孩子念书完全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国家费了多少财力,父兄费了多少心血,教育出来的女子,还是只配关在家里!”

影片塑造了余碧华这一抱负不凡、志洁行芳的都市白领丽人典型形象,她是“五四”以来追求自强、独立、平等、自由新女性的标杆。在碧华的身上浓缩了一类女性的种种特质,她结合自己的经历,在影片最后发出的慨叹,何尝不是百年来执着追求独立自主的新女性共同的心声。

2 片名“各有千秋”的绝妙隐喻

2.1 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想孰优孰劣“各有千秋”

朱石麟导演从学识、思想上来看,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他的电影创作多为家庭,在表现世态炎凉中寄寓深刻的社会批判,特别注重倡导亲情、友情、爱情的和睦、美满,鄙夷恶行,劝人向善。

碧华母亲和碧华是截然不同的两类女性,但观众却从这位深受传统观念影响的旧式女性身上看到了许多优点,她勤劳能干、持家有方,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是少不了这样的贤内助的。影片中这个只会操持家务的母最后得到了碧A和碧华父的争抢,因为无论是碧华、杨聪和小华的新家,还是碧华父母的家中都离不开这个传统女性的打理、照顾,只有家庭安定有序,事业才能顺利发展。在影片中碧华母说:“那么说起来我跟一个大学生一样值钱啦!”“我这个废物居然两家都要抢我啊!”可这再一次涉及到影片探讨的一个内容:女性受教育的真正意义在哪里?女性的社会价值到底有多大?女性无法回避她作为妻子、母亲的责任,又不想荒废事业,家务缠身。如果没有老一辈的帮衬,新女性的职场生涯是不是就此终结?可见,女性真正意义上的绝对独立还需要一个继续探索的过程。

另外,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突还体现在一个情节中,片中谈到女人到底要不要做家务,碧华母和碧华父的争论颇值得我们思考。碧华父说:“碧华不会做家务,不会照顾小孩儿没关系,他们有知识,总会有办法解决的”。碧华母则完全不这么看,礼拜天他们到女儿家去,碧华母先询问了女儿平时一日三餐怎么解决,得知中午在单位吃,晚上到小饭馆去吃后,总觉着“外面的口味,不如自己家里的好”。女儿留二老在家吃饭,家中却因平时不煮饭连米都没有,并且连做饭的灶具也没有,碧华只得去找房东太太帮忙,好不容易夫妻俩将酒菜准备齐全,结果碧华在上楼梯给二老端菜时,不慎将餐盘打翻,一顿团圆饭到底还是没吃成。影片到这儿,已经极具讽刺意味,一个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居然连最起码的家务都应付不来,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2.2 “金嗓子”歌与不歌“各有千秋”

片中饰演余碧华的周璇是中国最早的“双栖女明星”,民国时期杰出的电影演员、最负盛名的歌唱家,14岁即获得了“金嗓子”的称号。这位乱世红颜虽身世凄凉、情路坎坷,可是美丽的歌声一直是她不离不弃的恋人,因此周璇主演的电影也形成了每片必歌的惯例。而《各有千秋》是她唯一一部没有在其中演唱插曲的电影,但却丝毫没有让观众失望。由于擅长歌舞,周璇在以前的影片中多以歌女形象示人,而这次她将一个全新的形象呈现给了观众,事业顺利时她是美丽、自信、独立的新女性,事业处于低谷时她将女主人公内心的困惑、迷惘、悲愤表现的丝丝入扣,细腻精准。从现在存世的周璇电影拷贝来看,她在《各有千秋》中的表演是继《马路天使》之后最精彩的一次演绎,这让人不得不赞叹“金嗓子”歌与不歌“各有千秋”。

3 目光如炬的思想性

导演朱石麟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敏锐的目光,在影片《各有千秋》中寄托了他对社会种种不良现象的质疑与批判。

3.1 关于男女平等

余碧华公司的经理在和属下的一次谈话中提到,有些机关声明不用结了婚的女子是很明智的,因为女子本来零碎事就特别多,做了母亲后,就更容易分心,请假次数太多会严重影响厂里的工作。这些话看似有理,但细想却存在着一种深植于男权社会中的本能歧视,所谓的男女平等只不过是嘴上冠冕堂皇的说说罢了。

3.2 雇奶妈像请祖宗

片中最为滑稽的一幕,是碧华夫妻为小华请奶妈。通过奶妈与房东太太、杨聪的一番对话,她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这也表明了创作者对这一社会问题的极大不满和厌恶。

奶妈有诸多条件,如要有外块,要一日三餐一汤两菜,要做四季新衣,孩子满月要打金耳环,孩子周岁要打金戒指。这些听起来荒唐可笑的要求,正是那个时代社会弊端的艺术化反映,影片给予了无情的批判。

3.3 物价飞涨,小职员生活困窘

由于社会黑暗,物价涨工资不涨,碧华夫妇生活拮据,小职员们(以杨聪同事老彭为代表)只得寻求谋财,但小杨良心上不允许自己去以公谋私,所以他们只能穷。碧华在影片结尾近乎疯狂的控诉这个社会,她说:“好人全是疯子!全是大傻瓜!好人到处吃亏,坏人到处占便宜,看看这个世界上,能有赘鍪呛萌耍恳做好人就要穷死、饿死,不然也得气死!”朱石麟在他的作品中能以如此大胆的手法揭露社会的黑暗,不得不让人钦佩他作为电影艺术家的勇气和良知。

3.4 对几类女性生活现状的反思

影片中将自力更生的碧华和曾经同学的现状进行了大对比。一类是靠老头子养活,过着奢华生活的寄生虫;一类是为了照顾嗷嗷待哺的孩子以及失去行动能力的母亲的可怜虫;还有一类是遇人不淑,被丈夫打骂,成为家庭奴隶的凄惨女性。这些情况让碧华对自己的处境更加堪忧,也更加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她终于在经历了事业上的一次失败后,下定决心走出家门,继续去追寻自己的理想,继续奋斗下去。影片概括了当时社会上女性的几种生存现状,以碧华的选择呼吁广大知识女性不忘初心、不懈努力,女性的权利只有靠自己来争取。

总之,电影《各有千秋》以极具思想深度的故事情节、富有前瞻性的敏锐洞察力,成为中国早期电影史上颇具价值的影片之一,它对新女性生存状况的探讨至今仍值得人们去反思。

参考文献:

[1] 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1、2)[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2] 李欧梵(美).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M].毛尖,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看碧成朱篇7

远眺是飞瀑流泉,怪石嶙峋,近看是细柳拂堤,碧草如丝,般若谷何尝不深藏禅机?“般若”有智慧之意,但又绝非一般智慧,而是大智、圣知。

那水中的杨柳、碧草、青山、来人,恍若真物,仍不过是镜花水月。正如水珠迸溅,可以映照出无数个太阳、无数个月亮,但并非真正的日月。万物的真真假假总是如此难以分辨。世间的万物都处在生成湮灭的长河之中,时刻变化,正如飞瀑溪涧内的水不断更新着、流动着。

心向高远,应勇担重任,如激流般豪情澎湃;心系细微,应细腻如花,如静水般柔婉澄清。心现如是般若之景,摒弃世俗的见解,方能彻悟,终致真知,静听禅音。

再沿青石道,缓缓步入翠浪亭,一片幽谷风光衬于亭后,亭南石壁空悬。感受那“山为翠浪涌”的景致,心绪就融入一片苍翠之中,澄碧了,淡然了。

身处这远离世俗尘嚣之境,心思也凝成一曲悠扬飘逸的轻音乐。亭柱上一副对联:“倦憩客犹勤访寺,幽栖吾欲厌归城”正有此意。试想当年,王羲之、谢灵运、徐渭等隐士都曾在“千仞壁立,嵯峨怪石,环布如城”的石城山,寄情林泉,谈玄论道,淡忘名利,清净无为,逍遥自在。这种禅音与道家的“无我”之境难道没有共通之处吗?翠浪汹涌,一缕久违的恬适漫过心头,一如那幽篁间斑驳了的月辉。

拾级而下,绕过宝殿,我想用“碎琼飞玉,馨口檀心”形容朱梅最合适不过了。当年,朱熹就是在这里种下了这株腊梅,建了“濯缨亭”(现凭吊无迹),构建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亭旁有摩崖石刻“天柱屹然”四字,朱熹自书一联曰:“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百世圣贤心。”

是大佛的庄严宝相,是高僧的舌灿莲花、妙慧明悟,帮助大儒朱晦庵,寄情高洁,绘无私无畏、襟怀磊落、仁民爱民的仁者形象。糅合了理的禅音,就在朱子的梅香墨韵金声玉振中,回响百代。

生活中,我们总是难以自主地浮于现实而喜欢生活在隐处,处于世俗繁华却又心向淡泊清逸。生命的智者总会在如流的岁月中坐观红尘,拈花微笑。那么,就在这石壁金相间,稀世楼台中,千岩竞秀旁,万壑争流处寻觅一份禅意,感受一份禅趣,领悟一份禅机。

听,那袅袅禅音……

看碧成朱篇8

2017颐和园导游词作文500字范文一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这古色古香的北京颐和园。我是本次的导游,我叫王荟茹,大家可以叫我王导。游览时注意要跟紧我,不要走丢了,而且不要损坏文物。希望在这几天能够玩得开心、吃得满意、住得舒服。

北京的颐和园历史悠久,美不胜收,规模宏大。而且还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我们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大家看!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在每一间的横槛上还有五彩的画,画有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中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走完长廊,我们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大家往高处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还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颐和园的景色说也说不尽,逛也逛不完。有些景点还需要细细游赏,大家还可以在颐和园里自由地漫步游玩。大家记住,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手扔垃圾,不要损坏文物!再次祝大家玩得开心!

2017颐和园导游词作文500字范文二

大家好!我是欢乐旅行社的实习导游,我姓钟,大家可以叫我钟导.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颐和园,请大家多多关照,希望大家能对我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颐和园到了,大家请随我下车.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现在的位置就是著名的长廊.你们看,这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是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八百多米长,分为二百七十三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风景、花草,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画相同.长廊两旁栽的花木,一种花还没有谢,另一种花就已经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大家感觉到了吗?

走完长廊,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万寿山脚下.大家抬头看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现在,我们在万寿山的佛香阁.大家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看,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也都从湖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大家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点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大家走过石桥,就可以去湖中心的那座小岛上去玩.大家看,我现在用手指着的那座桥有十七个桥洞,所以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着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雕刻着小狮子,这些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好,现在大家可以去小岛上玩儿,两小时后在这儿集中,然后我们坐车回去.解散!

(快下车的时候)大家今天玩得开心吗?通过我的讲解,你们是不是对故宫有了一定的了解呢?希望下次你们还来找我当你们的导游.再见!

2017颐和园导游词作文500字范文三

欢迎大家来到糖豆公司,我们出发吧!

首先,我们的第一站是北京那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看!这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真是一眼望不到头。告诉大家一个小知识;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大家可以看看,这么多的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另外,这条长廊的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有谢,那一种花又开了。站在这里,有时可以感受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那种感觉会使人神清气爽。

好了,走完了长廊,我们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大家抬头看一看,有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大家猜一猜那是什么?对了!就是佛香阁。再看看那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我们现在站在万寿山上 了,请大家向下望,颐和园的景前是不是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象一面镜子,绿的象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的划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告诉大家,向东远眺,隐隐约约还可以看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呢!

大家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桥!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载着数不清的垂柳。看!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上一篇:有关秋天的成语范文 下一篇:屹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