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切画范文

时间:2023-11-23 14:37:22

剪切画篇1

关键词 综艺节目;后期剪辑;重要性;剪辑技巧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5-0136-01

近年来,综艺节目得到快速的发展,不仅节目形式更趋多样,同时其表现形式、艺术手段、节目形式也更丰富。这就要求主持人必须要具备带动现场气氛的能力,创意思维则是能力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节目进行剪辑时,剪辑人员要注重画面视觉需求,尽量使节目能够更具吸引力,有效提高收视率。综艺节目后期剪辑能让节目更加具有吸引力,也能增加节目的精彩程度,提升节目质量,下文对综艺节目后期剪辑的重要性与剪辑技巧进行分析。

1 综艺节目后期剪辑的重要性

剪辑的质量对综艺节目的质量能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甚至决定了节目受观众青睐的程度。《中国最强音》第一期让很多观众吐槽。分析原因,原来是剪辑的失败,镜头一直在跳,大多都是评委的身影。在《中国最强音》第一期,很明显可以看出选手与导师候场的切换不流畅。如剪辑点过分关注导师席,对选手的表演缺乏关注。又如,选手唱歌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但在唱歌高潮却入导师的点评,导致观众无法了解到歌手现场表演的情况。甚至有观众指出,看《中国最强音》还不如看广告更让人舒心。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最强音》失去了大量的受众。

这个节目举办第二期时,特别在剪辑方面做了更加充分的调整,无论是在节目叙事上,还是在画面剪辑上,第二期的《中国最强音》相较于第一期流畅很多,观众能清楚地感觉到节目良好的画面感。尤其是剪辑上完全消除了零碎感,将剪辑的重点放在了13位选手的比赛过程上。如在歌手参赛前,主持人会做赛前的个人采访,然后再将镜头切换到歌手的歌唱表演,跟踪歌手参赛后的感受,尽可能还原歌手的现场唱歌,让观众真切的感受歌手的实力。在第二期《中国最强音》播出后,收视率相比第一期上升不少。可见,观众对综艺节目画面感的要求始终较高,甚至达到一种苛刻的程度。

从《中国最强音》这个综艺节目中,在节目剪辑方面,第二期相较于第一期的质量更高,这对提高综艺节目收视率也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影视剪辑与这类综艺节目的剪辑如出一辙,影视剪辑更看重剪辑技巧,以确保节目片段衔接流畅,并能将主题更加全满的体现出来。这也要求在后期进行剪辑的过程中,不能机械化操作,要尽量凸显节目画面感,让观众能通过精彩剪辑感受节目主题,进而对节目给予认同和肯定。要做到这一点,要求剪辑师首先要对节目主题有充分的认识,了解观众的心理需求与审美习惯,进而在实践中反复揣摩,进而剪辑出更加能够迎合观众心理需要的视频作品。

2 综艺节目后期剪辑技巧分析

2.1 站在全局角度分析,确保节目整体质量

整体性是剪辑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在剪辑过程中,要始终对节目主题给予充分的关注,使节目的效果能够更加全面细致的呈现出来。同时,剪辑作为一种强实践性的工作,必须要先明确编导要求,掌握节目内容和风格后,而后才能够具体的进行操作,否则容易偏离节目主题,使节目失去吸引力。此外,还要注意剪辑的位置与衔接的处理方法。在进行剪辑前,剪辑师要将整个节目展现的原始素材进行整理,对每个片段的具体内容烂熟于心,把握好镜头焦点,进而立足节目整体制定剪辑计划,再按照剪辑计划步步落实到具体的剪辑工作中。剪辑师在进行剪辑的过程中要与制片人、编导、音响师等积极进行沟通交流,确保每个剪辑的片段都符合节目风格,使剪辑出来的作品能够更加完整。

2.2 选定好画面剪辑点,保证整个画面流畅

任何节目的剪辑都要注意剪辑点。所谓剪辑点,即上一个镜头切换到下一个镜头的衔接点。只有保证剪辑点正确,才能使画面镜头流畅转接,并确保节目内容主题与风格的展现,将节目的艺术性呈现出来。因而,综艺节目剪辑时,剪辑师首先要明确节目本身的整体特点,研究每个镜头切换的剪辑点,切勿机械化操作。具体而言,剪辑点的选取,必须要先保证镜头的切换能够彰显节目的生动性,提高观众对节目的想象力。这也是综艺节目剪辑的重要特点。目前,大部分综艺节目的剪辑都偏爱选择音乐旋律作为剪辑线索,因而音乐的节拍点或句段成为了最容易掌握的剪辑点。因为按照音乐节拍点进行剪辑,可保证节目镜头切换的流畅性。此外,在确定节目镜头的剪辑点时,还要关注镜头长短和画面景别中所包含的重要信息。在对画面景别进行分析时,首先看全景镜头,该类镜头需停留较长一段时间,中近景镜头则要比全景镜头停留的时间稍短一点,特写镜头需停留的时间最短;而在分析每个镜头包含的信息时,如果画面呈现出大量重点信息,画面需停留较长的时间;反之则缩短。通常情况下,如果综艺节目出现大动作镜头,那么动作完成的那个点即为剪辑点。但无论选取哪一个剪辑点,都需保证节目画面流畅,具备生动性。

2.3 镜头组接遵循动动相接与静静相连的原则

综艺节目剪辑时,通常会出现两个镜头联动的情况,我们称之为动动相连,反之则为静静相连。这两种剪辑原则都要求后一个镜头要衔接前一个镜头的状况。即如果前一个画面呈现的是静止状态,那么下一个画面也要呈现的静止状态。如果连续两个画面都呈现运动状态,且运动的方向保持一致,那么在剪辑时就必须保证前者落幅后者起幅。如果两个画面运动的方向相反,那么在前者画面稳定的状况下做及时转接,从而使前者落幅与后者起幅组接通畅。这也要求,剪辑师在对节目镜头剪辑时要注意查看前后两个镜头的运动方向。

2.4 剪辑的节奏要适当,基于松紧适度原则

节目剪辑,还需掌握节奏。剪辑节奏是通过处理节目结构与镜头长短而得的。任何一个综艺节目都包含有多个镜头,这些镜头相互衔接组合,切合主题,最终呈现出满足观众心理需求的节奏感。当前,节目的节奏感主要从三部分剪辑而得:1)画面中不同主体的运动变化。通常情况下,一个综艺节目画面会存在人和物体两个主体,这两个主体的变化会随着色彩和构图的运动而运动;2)镜头运动与流畅的组接可适当彰显节奏感。其中,综艺节目的镜头包括内外两类运动形式,组接则多用电子特技来展现画面感;3)节目的背景音乐、解说等构成也是彰显节奏感的重要部分。只有在剪辑时关注这三方面,使镜头运动和画面衔接流畅,保证节目解说与背景音乐更好的融合,这样才能真正控制好剪辑的节奏感。

3 结论

后期剪辑是表现综艺节目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一个综艺节目是否能够给观众提供良好的画面感,让观众在观看后留下深刻印象,少不了优秀剪辑的辅助。从某种程度上看,优质的节目剪辑决定了综艺节目受观众青睐的程度。

参考文献

[1]图宏.探究综艺节目的剪辑要点[J].中国传媒科技,2013(8).

[2]孪谦.浅议电视访谈节目的剪辑技巧[J].电视研究,2012(7).

剪切画篇2

关键词:剪辑;音画合一;节奏;蒙太奇

1 要了解短片的剪辑手法和特点我们先来了解剪辑的概念定义,作用和分类

1.1 剪接的概念

电影的初创时期,只需要将一段胶片与令一段胶片粘接起来,就可以放映,这种连接胶片的技术工作。剪接是剪辑艺术的萌芽和前驱。剪接是电影艺术初创时期使用的名称,它偏重于技术性,是剪辑艺术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有了导演、演员、编剧、摄影等专业部门的分工,形成了一整套电影的特殊叙事方法和表现手段的理论,即蒙太奇。于是剪辑应运而生了。剪辑:在电影艺术发展都成熟阶段才产生的,它着重于艺术性,同时也包含着剪接技术。艺术发展的角度来讲,电影剪辑已经经历了剪接与剪辑两个阶段。

1.2 剪辑的分类和方法

1.2.1 有附加技巧的剪辑特技画面附加技巧(种类的特性和功用)

(1)显/渐显/渐明/淡人;(2)隐/渐隐/渐暗/淡出;(3)化/溶化/溶变;(4)划/划变/maski(5)甩出,甩人;(6)翻转画面;(7)倒正画面i(8)多画面/多银幕/画幅分割;(9)定格画面;(10)画面叠印短片中多次使用了这几种有附加技巧的剪辑方法。

1.2.2 无附加技巧的剪辑跳切

跳切的转场(方法)(1)利用语言转场;(2)利用动作转场;(3)利用景物镜头转场;(4)利用特写转场;(5)利用情绪转场;(6)利用音乐转场;(7)利用音响转场这些都是无画面附加技巧剪辑的各种方法。wWW.133229.cOm

跳切,作为一种结构形式和剪辑手段,较为符合现代人欣赏影视艺术的节奏感觉和思维方式。无论是有附加技巧的剪辑,还是无附加技巧的剪辑,其功能、作用和目的都是转换时空,不过,有附加技巧的剪辑转换时空运用的方法是技巧,无附加技巧剪辑转换时空运用的方法是跳切。

2 处理声画关系

声音和画面的关系是剪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声音的加入丰富了影片的信息,提供了形成节奏的重要手段。

(1)短片拍摄结束后,短片的类型方向基本确定,然后就是背景音乐的搜寻。一首合适的背景音乐在影视作品中与画面有机地结合,可以对画面起到补充、深化、烘托和渲染的作用,并赋予画面形象以更丰富的内涵力。人们在影视节目的声音与画面的关系上进行了许多的创作,力图使声音的形象更加鲜明、完整,与画面高度统一。一般按影视中声源的视觉形象和它所发出的声音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三种,即声画合一、声画分立、声画对位。

①声画合一是最简单、最常见的声画结合形式,它是指镜头中的视觉形象和它所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同时消失。声画合一时的声音完全依附于画面形象,为写实音。当写实声音和画面同时作用于观众的感官后,两种不同的感觉相互渗透和互为补充,使观众的感受变得更为深刻、真实。

②声画分立是指镜头画面中视觉形象和它发出的声音互相离异的声画有机结合形式。人们在听觉上的感受习惯与视觉上的感受习惯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画面的突然切换在感觉上可以很自然,但当声音突然消失、出现和转换时,往往会在观众的身上产生很大的困扰,但有的时候要求一切声音与画面机械一致反而会降低作品的信息量或艺术感染力,而采取声画分立的方法,则可增加作品的信息量或艺术感染力。

③声画对位是指镜头画面中视觉形象和声音分别表达内容,二者按照各自的规律去发展,从不同的方面说明同一涵义的声画结构形式。这种形式强调声音与画面的独立性与相互作用关系,通过观众的联想,达到对比、象征、比喻等对列效果,产生某种声画自身原本所不具备的新的寓意,拓展了作品的信息量,又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很多的影视作品的背景音乐都是专门配乐。

3 节奏

(1)所谓“节奏”,中国古书《礼记.乐记》中的“节奏合以成文”就揭示了节奏于止起、静动的实质及其艺术感染力。而纵观自然万物可,一切有生命的物质,只要存在运动,不管其形式如何,就都有节奏。

①节奏本身就是自然界各种运动物质、物质运动和生物机体各项功能交替的均匀性变化与表现形式。音乐与电影之间在手法的运用规律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只是电影在以声画为表现形式时。节奏更多的体现在时空表现上和时空变化形式的重复和分布上。

②电影摄影的节奏最终是在剪辑上完成的。英国著名的电影剪辑师勃来苏曾说过:剪辑电影百分之九十是节奏。电影摄影剪辑中还牵涉到两个与节奏有关的因素。它们分别是每个镜头的长度和景别的大小。

4 蒙太奇

说到剪辑不得不说的就是蒙太奇,可以说剪辑是蒙太奇的一个手段。“蒙太奇是电影剪辑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可以说电影剪辑与蒙太奇是同时产生,同时并进的。剪辑与蒙太奇在艺术创作上是同义词。所以,当有人将影视剪辑编辑称之为蒙太奇工作者,也确实有其一定的道理。”

4.1 画面蒙太奇的分类

根据画面内容的叙述方式和表现形式,画面蒙太奇又可分为两大类: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它们又可以细分为各种类别的蒙太奇形式,它们各具特点,结构方法和表现效果也迥然不同。

4.1.1 叙事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是最简单、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她以交代情况、展示事件为主要目的,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问流程、逻辑顺序、因果关系来分切和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表现连贯的剧情,重在动作、形态和造型的连贯性。

叙事蒙太奇包括连续式蒙太奇,平行式蒙太奇,颠倒式蒙太奇。

连续式蒙太奇的优点是有头有尾,脉络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观众的姐理解方式、认知习惯等基本思维逻辑,但它不宜处理多条线索同时发展的情节,不利于省略多余过程,有时易造成平铺直叙感,缺乏艺术表现力,在实际运用中经常与其他形式交叉融合。

交叉式蒙太奇,它是平行蒙太奇的发展,由著名导演格里菲斯首创。平行式蒙太奇一般只注重情节的单一、主题的统一,重视事件的内在联系和平行发展。而交叉蒙太奇强调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具有严格的同时性、密切的因果关系、迅速频繁的交替表现,其中一条线索往往影想或决定其他线索的发展。它们相互依存,彼此促进,造成紧张激烈的气氛,不断强化矛盾冲突,引起悬念,推动剧情发展。

运用颠倒式蒙太奇,打乱的是时间顺序,但时空关系仍需交代清楚,叙事仍应符合逻辑关系,事件的回顾和推理都以这种结构。

叙事蒙太奇是画面组接的基础和主体,是电视节目的基本结构方式。不论是同一时空的事件按时间顺序交代,还是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时空的事件,用平行手法或平行交叉手法进行叙述,都是为了让观众了解事件的进展或全貌。

4.1.2 表现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与叙事蒙太奇相反,它不是为了叙事,而是为了某种表现需要,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内容的画面组接在一起,产生不曾有的新的含义。它不注重事件的连贯、时间的连续,而注重画面的内在联系。表现蒙太奇包括以下几种具体形式:

对比式蒙太奇,对比式蒙太奇可以采用多种对比性因素:画面内容,包括真与假、美与丑、生与死、高尚与卑下、胜利与失败等;画面形式,包括景别大小、角度仰俯、色彩冷暖、光线明暗、声音强弱等等。

积累式蒙太奇,北京申奥片和上海申博片中大量采用积累式蒙太奇的表意,比如前面的“微笑”段落,集中地表现了我们“笑”迎各方宾朋的情感。

比喻式蒙太奇,通过镜头画面的对列,用某种形象或动作比喻一个抽象的概念,或借助另一现象所固有的特征来解释另一现象或象征某一意义,从而含蓄形象地表达某种寓意或感情色彩。“深藏在下意识里的联想可以通过这种蒙太奇手法而浮现或激发出来。”

“蒙太奇诱发的联想不仅能激起情感和创造气氛,而且能使我们产生明确的看法,逻辑的归纳与结论。”

比喻式蒙太奇利于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作品的主题,让观众接受深层的思想内涵。在具体运有用象征式蒙太奇时应注意贴切自然,不宜用得过多,因为影视片主题思想的揭示,主要是通过人物形象来体现的,所以蒙太奇手法必须为表现人物的行为和性格服务。不能过多地使用象征、隐喻、比拟,否则易脱离形象的具体性,成为一些理性的抽象和概念性的图解。

重复式蒙太奇,把代表一定寓意的镜头、场面或类似的内容在关键的时候反复出现,构成强调,形成对比,表达事物内在和本质的发展。

重复式蒙太奇的运用可以使作品内涵由浅入深,意境由淡变浓,艺术表现力由弱变强。重蒙太奇的构成元素是多种多样的:人物、景物、场面、动作、细节、语言、音乐、音响、光彩、色彩等等。

4.2 画面蒙太奇的基本原则

镜头是构成电视片的基础,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接则是构成场景、段落,乃至影视作品的内容表达和艺术表现。镜头组接的基本要求是形式上的流畅和内让上的连贯,“做出一次流畅的剪接,意味着两个镜头的转换不致产生明显的跳动并使观众在看一段连续动作的幻觉不致被大断。”同时,“必须注意上下镜头间具有有效的连贯性”。

剪切画篇3

一、建立节目的剪辑风格

剪辑风格,就是剪辑师对节目后期剪辑的整体构思。由于电视节目的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编导者的风格不同,这就决定了针对不同种类的节目应采用不同的剪辑方式。剪辑师在动手剪辑一部片子前,必须首先熟悉节目、吃透剧本,把握住编导者的创作意图及艺术追求,根据节目的内容、形式、风格考虑所采用的剪辑手段,建立片子的剪辑风格。剪辑风格一旦确定,就应保持前后一致,使之贯穿于整个剪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剪辑师来说,建立剪辑风格虽然重要,但表现是为内容服务的,因此必须服从而不能违背编导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要求,要与节目的主题、内容、形式、结构达到有机地统一。

二、选择画面剪辑点

在后期剪辑中,无论是剪动作、剪情绪、剪节奏,剪辑点的选择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下面试例举几种选择剪辑点的处理方法,以供参考。

1. 不同类型节目的剪辑。

综艺晚会类节目,大多数以歌舞为主,其剪辑点需按歌曲内容及音乐旋律、节奏、乐句、乐段来选择,并且在音乐节拍强点上切换镜头比较流畅。电视剧类的节目,多数按剧情的发展及人物情绪的变化来选择剪辑点。对于访谈性节目,一般按访谈者的谈话内容及现场气氛来切换镜头。纪录片及纪实性专题片的剪辑要力求真实可信,尤其是长镜头拍摄时,剪辑要尽量保证镜头完整,避免剪得过细过碎。竞技体育类节目,由于动感较强,应选择动感强烈的地方作为切换点。

2. 镜头长度的选择。

一般说来,镜头景别、画面信息量的多少及画面构成复杂程度都会影响镜头长度的选择。就景别而言,全景镜头画面停留时间要长一些;中近景镜头要稍短一些,特写镜头还要短一些;就画面信息量而言,信息量大时,画面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信息量少的则要短一些;就画面构成复杂程度而言,画面构成复杂的,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反之则稍短一些。对于叙述性或描述性的镜头,镜头长度的选择应以观众完全看懂镜头内容所需的时间为准。对于刻画人物内心心理及反映情绪变化为主的镜头,镜头长度的选择不要按叙述的长度来处理,而应根据情绪长度的需要来选择,要适当地延长镜头长度,保持情绪的延续和完整,给观众留下感知和联想的空间。

3. 镜头之间的组接。

“动”接“动”、“静”接“静”是镜头组接的基本原则。所谓的“动”与“静”是指在剪辑点上画面主体或摄像机是处于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状态。遵循这一原则进行镜头组接可保持视觉的流畅及和谐。两个固定镜头组接时,画面主体都是静止的,其剪辑点的选择要根据画面的内容来决定(静接静)。两个固定镜头组接时,其中一个镜头主体是运动的,另一个镜头主体是不动的,其一种组接方法是寻找主体动作的停顿处来切换;另一种方法是在运动主体被遮挡或处于不醒目的位置时切换(静接静),如果两个固定镜头主体都是运动的,其剪辑点可选在主体运动的过程中。一般说来,剪动作时,镜头组接是以主体动作的运动因素作为依据的,小景别的动作要少留一些,大景别的动作要多留一些。(动接动)。当两个镜头都是运动镜头,并且运动方向一致时,应去掉上一镜头的落幅及下一镜头的起幅进行组接(动接动)。如果两个运动镜头的运作方向不一致时,就需在镜头运动稳定下来后切换,即保留上一镜头的落幅和下一镜头的起幅进行组接(静接静)。“动”接“动”的一种特殊用法是所谓“半截子”镜头组接。即不同运动主体或运动镜头在运动过程中进行切换,这样一系列的“半截子”镜头组接起来给人的动感更强,节奏更鲜明,在体育集锦类节目的剪辑中应用较多。需要注意的是,组接镜头时要考虑运动主体或运动镜头的方向性及动感的一致性。

除了“动”接“动”、“静”接“静”外,常见的还有“动”接“静”和“静”接“动”。在进行后两种画面组接时,要充分利用主体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应关系、呼应关系及画面内主体运动节奏的变化,做到由动到静,由静到动顺理成章的自然转换。

上面所说的剪辑基本原则及技巧,主要是为了保证画面组接的连贯流畅。但剪辑并非“机械”的,除了保持视觉流畅外,更应注重情绪发展的连贯及观众心理感受的连续。

三、把握整体结构

电视节目的结构,包括总体布局和段落构造两个部分。一个好的片子的结构应该做到完整统一、自然流畅、严谨新颖。

1. 完整统一。

电视节目在结构上应头尾圆合,各段落要饱满,比例分配得当,整体均匀和谐,全篇风格统1、浑然――体。如果结构零乱残缺、脉络不清,事件的因果关系交待不完整,前后风格割裂,就会使观众弄不明白“为什么说”和“在说什么”。

2. 自然流畅。

电视节目的结构要顺理成章、过渡自然,尽量不显露人工雕琢的痕迹,更忌讳牵强附会、生拉硬拼。段落之间的衔接要如行云流水,自然而不做作,朴实而不雕琢。

剪切画篇4

    在新闻类专题片中,为了能够十分到位地展现画面主体的情感、节奏、情绪,增画面主体的感染力,应当在剪辑的过程中将运动镜头组合到一起,处理好画面镜头的组接工作。

    1遵循镜头组接原则

    “静”与“静”、“动”与“动”进行组接是画面镜头组接的基本原则,遵循该原则不仅可以规避造成跳轴或视觉错位现象的产生,还可以保持视觉的和谐流畅感,避免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动”、“静”是指在摄像机或画面主体处于的运动状态或精致状态。“静”接“静”中,要求两个画面镜头是静止的,剪辑点的选择要根据画面内容来决定。组接固定镜头时,若一个镜头是静止的,另一个镜头是运动的,可选取主体动作的停顿处进行切换处理,也可以在运动主体处于不醒目位置或被遮挡位置时进行切换处理;若两个镜头均是运动的,可以在主体运动过程中选择剪辑点。如,可以将景色的镜头按照初、夏、秋、冬的顺序进行组接,也可以将游人划船、留影、观赏的画面组接到一起。“动”接“动”中,根据主体动作的运动因素作为镜头组接的依据,一般情况下多留大景别的动作、少留小景别的动作,组接镜头要考虑运动主体方向性和动感一致性因素。若两个镜头均为运动镜头时,且满足运动方向一致的条件,可去剔除上一镜头的落幅和下一镜头起幅进行组接;若两个运动镜头的运动方向不一致,可选择在两个镜头中主体运动稳定后进行组接,即组接上一镜头的落幅和下一镜头的起幅。“半截子”是“动”接“动”的特殊用法,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对不同运动镜头和运动主体进行切换组接,增强画面的韵律动感,突显鲜明的节奏感。如,对一组竞技体育的运动镜头进行组接时,可将游泳入水、百米起跑、滑雪腾空、足球射门、篮球扣篮等镜头进行组接,精选精彩动作的一瞬间,以形成强烈的画面节奏感。除了以上两种组接方式外,还有“静”接“动”、“动”接“静”的方式。这两种画面组接要考虑主体对应关系、因果关系、呼应关系和运动节奏变化等因素,以确保组接镜头由静到动、由动到静能够自然过渡。

    2运用叠化方式

    在新闻类专题片剪辑中,如果存在切换镜头生硬或连续不畅的问题,那么就可以运用叠化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确保镜头转换自然。对画面镜头进行组接要掌握好叠化的功能,对其进行合理运用:叠化既可以表示时间的消逝或转换,又可以表示空间的变化;即可以表示回忆、想象、梦境等回叙、插叙场景,又可以展现景物的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变幻莫测。此外,在运用叠化方式时也可以配合静帧操作,给人以视觉停顿,主要适用于不同主题内容间的转换。静帧操作是指在两个镜头画面切换时,对前一个镜头画面的最后一帧进行静帧处理,而后出现另一个镜头画面。

    3合理运用电子特技

    对于新闻类专题片而言,通常情况下排斥使用复杂的电视特技手段,其原因在于电子特技容易破坏新闻的纪实性,使专题片丧失真实、朴素的特质。但是,新闻类专题片可以接受一些简单的电子特技,并且使用这些特技也是十分必要的。如,在关于美国“9?11”新闻事件的专题片中,可以运用慢动作镜头播放飞机撞向世贸大厦转瞬即逝的场景,使观众能够清晰明了地观看该事件发生的细节过程;再如,记者在报道行人乱穿高速公路造成人员伤亡时,应当用慢动作重复某行人被撞身亡的场面,使慢动作的使用可以达到凸显报道本质的效果。

    声音的剪辑技巧

    声音剪辑是新闻类专题片剪辑工作的组成部分,与镜头画面组接同样重要,它既能够延伸画面外延、丰富画面语言,又可以深化新闻内涵、再现真实场景。新闻类专题片中的声音构成较为复杂,包括解说词、人物同期声、效果音响、音乐和自然音响等,在声音剪辑时必须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画面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声音剪辑是以最小可分段落为单位,将其与其他声音和对应画面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发挥烘托、解释和渲染画面的功效。声音剪辑的技巧主要包括声画同步、声音转场、声音错位、声音与静默交替、声音渐入渐出等。声画同步是指声音与画面同步出现,使声音与画面在空间上达成一致,有利于增强专题片的真实性;声画错位是指画面转换时,声音不与画面同时转换。可将声音提前到画面未出现之前,营造先声夺人的氛围效果,也可在画面转换后,前一画面的声音以画外音的形式存在于下一个画面中;声音转场是指利用声音来处理画面段落的转换衔接,也就是通过利用前后场景转换时声音的相似或相同,作为前后镜头组接的过渡因素进行剪辑处理;声音与静默交替是一种特殊的声音剪辑技巧,会给人以停顿、静止的感觉,这种剪辑技巧可以用于情绪和节奏的鲜明对比之处,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声音渐入渐出是指前一个画面中的声音逐渐消失,而后一个画面中的声音逐渐响起,用以表示时空的转换。

    在新闻类专题片声音剪辑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这些声音剪辑技巧,力求达到声音与画面配合的最佳效果。如,在新闻专题片《为了人民的嘱托》中,主要讲述是的一位身患癌症的检察官为了改变农村面貌,深入基层、为民伸冤、惩治腐败的事实。临别时,一位老人扑到在检察官怀中,热泪盈眶喊着:“老张,你不能走!”,在这段镜头画面剪辑中,利用激昂而深沉的音乐旋律瞬间响起,渲染了一种情深意长的氛围;再如,对于内容严肃、节奏缓慢的重要会议等新闻专题片而言,在进行声音和画面剪辑时,必须确保声音与画面形象的同时出现,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字幕的运用

剪切画篇5

画面剪辑就是对镜头进行组合排序

在对镜头剪辑时首先根据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在现实世界里,事物都有自己的客观发展规律,这个内在的客观规律可以成为剪辑中镜头排序的一个根据。例如:专题片《风情满乡》中有一段是描写秋天关门山的枫叶和水。记者拍摄的镜头有林中的溪水中景,游客在溪水边游玩特写,火红的枫叶顺流漂走的特写,关门山水库大景,远山大景,满山枫叶中景。其实对这组镜头的剪辑排序,从远山过渡到水库也未尝不可,但为了更好体现山水的美,镜头这样排序:远山大景、满山枫叶中景、枫叶顺流飘走的特写、溪水中景、游客在溪水边游玩特写、水库远景。这里把枫叶顺流漂走的特写放在一组有关山的镜头和一组有关水的镜头之间,这样排序衔接后,就产生了蒙太奇的艺术形象:山、树、叶、水、溪流、水库。让观众理解为:金秋时节,关门山的枫叶红了,枫叶凋落在山涧的溪水中,溪水流淌,最后流入关门山水库。这样画面剪辑排序就是按照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进行的。枫叶顺水漂走的特写包含了山上的元素和溪水的元素,放在远山和水库镜头之间的转接,承上启下,起到了从山到水的过渡作用,避免了山直接到水的画面跳跃之感,做到了镜头转换的流畅,使观众感到所有的画面是一气呵成进行的。

镜头剪辑时要根据剪辑的技法

常见的剪辑技法是“动接动,静接静”。如果画面中同一主体或不同主体的动作是连贯的,可以动作接动作,达到顺畅,这样的剪辑叫“动接动”。如果两个画面中的主体运动是不连贯的,或者它们中间有停顿时,那么这两个镜头的组接,必须在前一个画面主体做完一个完整动作停下来后,接上一个从静止到开始的运动镜头。这样的剪辑叫“静接静”。“静接静”组接时,前一个镜头结尾停止的片刻叫落幅,后一个镜头运动前静止的片刻叫起幅,起幅与落幅时间间隔大约一二秒钟。运动镜头与固定镜头组接,同样需要遵循这个规律。

如果一个固定镜头要接一个摇镜头,则摇镜头开始要有起幅,相反一个摇镜头接一个固定镜头,那么摇镜头要有落幅,否则画面就会给人一种跳动的感觉,此外为了表达画面效果,还有静接动或动接静的剪辑。基本的剪辑技法是遵循了生活的逻辑,让有意义的动作事件全部表现出来,把动作减少到最低限度,是连贯流畅剪辑技法的重要原则。

镜头剪辑要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

有的专题片是写感人故事的,这就需要有背景音乐。所以有背景音乐的部分,强节奏音乐的时候,尤其是高潮和情绪渲染的部分,镜头的剪辑组接排序要根据音乐的节奏来灵活选择处理,在强节奏音乐的重音处,镜头切换的节奏也应该相对比较快,可选择急推镜头或硬切。滑音处,可选用推或者拉镜头。这种剪辑的目的是为了画面与节奏和谐统一,形成形象直观的视觉效果。

总之不同题材的专题片,在剪辑上会有相应的审美规律和剪辑处理技巧。一般来说,大多数的专题片,剪辑的节奏和镜头的切换是根据内容和场景的变化而变化。叙述和抒情的地方,镜头的处理要注重舒缓有致,而紧张剧烈的场景则要求镜头简短紧凑,动作感要强。纪实性的专题片要注重镜头的现场纪实。在镜头剪辑上应注意主体对象的动作和情绪的细节,镜头不需要处理得太短和零碎,镜头的切换也不需要太花哨,以免蒙太奇形象传递给受众的情绪受到干扰和影响。像《风雅家园》这样的属于散文类的专题片,因为强调营造文学意境和抒情性,镜头的剪辑处理也不需短促零碎,镜头切换用叠化较多,这样有利于情绪的渲染、延续、积累和递进。

剪切画篇6

摇臂架设位置的选择要便于获得剪辑需要的镜头

任何镜头的拍摄目的都是为了剪辑。现场直播镜头的切换也是剪辑。摇臂架设置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后期剪辑对画面的景别、构图、角度、运动方向及镜头的组接方式等多方面要求。特别是摇臂摄像不能像肩扛摄像机那样随时移动拍摄位置,也不大可能同时架设多台摇臂,因此正确选择摇臂架设位置对于能否拍摄出高质量的满足节目后期制作需要的运动镜头,显得非常重要。其次架设位置还要考虑到摇臂极限运动空间的范围有无障碍和安全因素等。

笔者从1996年开始使用美国JIMMY摇臂,拍摄过电视综艺、体育、谈话类节目及纪录片、广告、电视剧等众多类型的节目形态,在摇臂架设位置的选择上有较深的体会。如电视综艺晚会、歌手大赛等类型的节目面对的是舞台的演员和观众,因此摇臂架设时首先应考虑臂杆在平行于舞台水平位置上摄像机的轴线应与舞台的中轴线尽量重合。这是因为一台晚会大多数的独唱演员会站在舞台的中央,摇臂拍摄时由舞台与演员的全景镜头摇到演员的特写,从起幅开始到落幅结束这一完整镜头使画面景别、构图得到完整、饱满的体现。在一台摇臂的情况下,架设位置的选定既要保证舞台的拍摄效果又要能兼顾观众席的全景与局部观众的反应镜头,从而为导播现场切换提供满意的镜头。

摇臂运动画面的拍摄要便于镜头的组接

摇臂摄像机拍摄的运动镜头比一般概念运动镜头的运动轨迹相对复杂,是运动拍摄中摇、移、拉、跟、升降的复合运动镜头。因此摇臂摄像师无论拍摄何种节目都要事先设计好画面的起幅与落幅,以便给剪辑留有充分的空间。

运动镜头的起幅、落幅画面与构图设计是保证拍摄效果和后期剪辑的必备条件,它关系到后期镜头的组接方式。在后期剪辑时保留运动镜头的起幅、落幅画面,在与前后镜头组接时可完成镜头的“静接静”或“静接动”;去除起幅、落幅画面时,与前后镜头的组接就形成“动接动”或“动接静”的剪辑规律。

在综艺、谈话类节目中,摇臂摄像师首先应做好起幅与落幅画面的构图准备,等候导播发出指令,导播会根据画面的剪辑原则切入或切出摇臂镜头。没有起幅与落幅的画面会使现场导播或后期剪辑找不到剪辑点。尤其纪录片、广告片类,如果摇臂只是一味地摇,镜头只有运动而没有恰当的起幅和落幅,就会拍出一大堆后期剪辑无法使用的废镜头。

摇臂运动画面的拍摄要有隐性剪辑意识

摇臂在一个完整运动镜头拍摄中会产生构图、景别、角度、纵深甚至拍摄主体本身一系列的连续变化,从而构成有意义的镜头语言。它可以展现出人物与环境的紧密关系,使拍摄主体活动及情绪连贯完整。这就是所谓蒙太奇狭义概念中运动镜头隐性剪辑,是剪辑概念中的一种特殊形态。如笔者曾参与拍摄由许晴、魏子主演的20集电视剧《背叛》,其中有一个许晴探监的镜头:监狱全景,演员入画走到监狱侧门探监登记处,镜头跟进至近景,演员登记后从侧门进入监区,摇臂跟移至演员特写到门前拉起,越过监狱大墙铁丝网摇到监狱大全景,此时一队正在跑步的犯人进入镜头,演员穿过犯人队伍远去。这是一个较典型的运动镜头的内部的隐性剪辑,它完成了一组由全景到近景、近景到特写,再由特写到大全景的隐性剪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摇臂的每次起幅与落幅画面,都必须准确到位,否则画面的构图、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就会被破坏,人物的活动、情绪就不能得到完整连贯的表现。

要完成这一较难的连续运动镜头的隐性剪辑拍摄,除了要求摇臂摄像师有后期剪辑的概念与基础外,还必须在拍摄时把握好演员的情绪节奏和运动节奏,控制好摇臂的运动速度。

摇臂的运动速度要与剪辑节奏和谐统一

在纪录片、广告片等节目的拍摄中,摇臂的运动速度是依据片子的主题内容即叙述性节奏与后期剪辑节奏来完成。在纪录片的拍摄中,摇臂摄像师首先要对片子文字脚本的叙述内容与节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导演对镜头的拍摄要求确定摇臂的运动速度,这样才能使所拍摄的运动镜头与最终的剪辑节奏合拍。在广告片中每一个镜头的长短和节奏都是广告创意分镜头脚本事先确定好的,如一个30秒的创意广告,摇臂运动镜头设定为5秒,那么刨除镜头的起幅与落幅,运动镜头必须在5秒内完成,所以在广告镜头的拍摄时必须根据镜头时间和剪辑节奏的快慢来设定运动速度。

摇臂的运动速度由臂杆运动速度、摄像机电控云台的左右、俯仰速度以及摄像机变焦速度共同作用完成。三种速度的快慢要一致,否则会产生镜头运动速度的不均匀,甚至拍摄主体偏离或丢失,从而给后期剪辑带来困难。要使三种速度一致,在拍摄前首先要根据拍摄内容确定摇臂的运动速度,然后调整摇臂摄像机电控云台运动速度、摄像机变焦速度,使三种速度同步并同时调整阻尼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把三种速度的阻尼开到最大。如奥迪V6汽车广告在大连滨海路北大桥拍摄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根据导演要求,笔者把JIMMY摇臂架在大桥中段,汽车从桥头飞驰而来,摇臂摄像机镜头面对汽车中景低角度中焦拍摄,汽车接近时摇臂快速拉起的同时中焦变广角并转动摄像机电动云台,使摄像机轴线与地面成垂直角度,汽车飞过瞬间,摇臂电动云台空中旋转180度落下,汽车远去。在这不到5秒的镜头里,臂杆的升降速度、云台的运动速度及摄像机的变焦速度在瞬间同时完成,其中任一速度跟不上,都会使拍摄失败。

摇臂拍摄时,运动速度的确定又依赖拍摄主体的节奏,这种节奏有音乐的节奏、表演的节奏、谈话的节奏、情绪的节奏和剪辑的节奏等。在综艺晚会类等节目中,表现为演员所表演的节目的节奏。拍摄舞台歌手演唱时摇臂的运动速度是依据歌曲主歌、副歌的音乐节奏和情绪递进进行的。在充分了解、感受音乐意境的基础上,抓住音乐起承转合的点,把镜头的运动速度与音乐的节奏、演员的情绪融为一体,最终完成音乐节奏、画面节奏和切换节奏的和谐统一。

剪切画篇7

关键词:中国民间;剪纸艺术

在当代艺术发展的进程在中,经过各种艺术思潮的洗礼之后,人们开始重新思考艺术的本质意义。尤其是近世纪以来,向民族传统艺术的学习热潮更加高涨,已成为各个领域勉励的重要课题,现代装饰画设计也不例外。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最悠久最广泛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艺术特色,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了我国的民间艺术。当我们走进这项民间艺术就会惊喜的发现它于现代装饰画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者剪画。区别在于创作室,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视觉上给人以一种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据考古文献记载:作为剪纸的初期式镂花艺术一开始便与工艺装饰紧密相连。早在商朝,劳动人民就将镂花的金、银、铜饰片作为装饰纹样用于青铜器车马饰等等。唐代剪纸被广泛应用于纺织物图案中,到了宋代陶瓷器表面也会刻画剪纸纹样,明清以来,剪纸艺术工艺更加精致,也更多的应用在日常用品以及装饰品当中。所以说,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于现代装饰画艺术一样,同样都具有了实用与审美双重功用,把传统的剪纸艺术应用在现在的装饰画中也是一种艺术更高品质的体现。

一、剪纸的题材及寓意

剪纸起源于民间喜庆或者节日活动的剪贴画。在我国黄河流域及北方农村。这些剪贴画大多粘贴在糊窗户的白纸上,被统称为“窗花”。中国剪纸所表现的内容几乎包括一切民间艺术的题材,但在民间艺术人手里剪的最多的还是花卉动物、喜庆吉祥纹样。戏文中的人物和故事也是他们经常创作的题材。剪纸在中国许多地区都很流行,各具特色而各地区内部又有许多细微不同,形成极多的流派风格。这些风格于当地的文化特征多相吻合。

剪纸艺术是真正的劳动人民、特别是农民和农村粗女的创作。正由于此,民间剪纸艺术的的题材内容是与劳动群众、特别是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的。它包罗万象,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劳动群众喜欢的家禽和家畜:鸡、鸭、牛、羊等喜闻乐见的动植物,老虎、狮子、仙鹤、荷花、兰草、牡丹等等,还有谐音、寓意、祈福迎祥题材:石榴结子、连年有余、百年好合、五谷丰登、福禄双全等。以及戏曲人物、民间传说、深神话故事,也都是剪纸常常表现的题材。在这些题材中,生动的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饱满、亲切、纯真的思想感情和健康的审美趣味,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剪纸的样式

剪纸的样式很多,最常见的有:1、窗花。它主要流行与北方,北方的窗户多用白纸糊,每年春节都要更换一次新纸,再贴上色彩艳丽的窗花,使人感到特别清新、亮堂、喜庆热闹而有新年的气象。窗花在民间剪纸中占绝大部分,所以在有些地区成为剪纸的代称。2、门笺、挂笺等。张贴门笺有驱邪、招财之意,给节日增添喜庆的气氛。3、喜花。又称礼花,是我国民间结婚、生子、节庆喜事时用来装点各种器物和礼品的一种剪纸样式。常有美好的寓意如“双喜”、“双全”、“事事如意”、“喜上眉梢“等,以突出礼品的外观美。4、绣花。鞋花是用作鞋面刺绣底样的一种剪纸样式。在民间剪纸中,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是一种重要的样式。它的纹样,一般比较疏朗、匀称。剪纸新式除了上述的几种外,其他形式还有好多。

三、传统民间剪纸的表现形式:

剪纸图案的视觉效果主要靠阴形和阳形共同作用来完成,所以在剪的过程中要求阴性和阳形各自相对独立完成,既表现各自完美的视觉形象,同时有统一在一个共同的轮廓中。从现代几何构成的角度看,构成剪纸阴形和阳形的最基本的元素即点线面。剪纸就是依靠剪刀裁剪出来的折现有限元素变化出的花样来。2、剪纸一般都是多种图案、多种题材的组合套用。这种组合可以使人物和动物也可以是动物和场景等等。为了丰富表达,剪纸多采用不同散点式的花叶来装饰边角,使得数种纹样巧妙的结合,组成丰富且别有情趣的画面。有的甚至采用拼贴的表现形式,如:鱼身娃娃以及传说中的龙凤、麒麟等都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剪纸”一词发展至今天已不仅仅代表了一种民间艺术,也演变成了一种平面装饰工艺的指代。而对简直艺术的载体也亦有所创新。比如同样作为欣赏性的剪纸,在现在装饰画的设计领域中,就可以用各种装饰类彩纸制作出具有现代装饰风格的剪纸画,这种装饰画不仅具有民族特色,还在技术手法上更创新,更利于画的保存。

民间剪纸艺术的美学价值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全局性和丰富性,是最为珍贵的价值。民间剪纸艺术不仅今年是艺术品更是中华原始文化和中国千年文化历史积淀的产物,它及在这中国从古到今的历史渊源。

剪切画篇8

影视剪辑的主要作用:一是保证镜头转换的流畅,使观众感到整部影片一气呵成;二是使影片段落、脉络清晰,使观众不致把不同时间、地点的内容误认为是同一场面。将一部影片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和组接,最终编成一个能传达创作者意图的作品,是电影创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一部影片从拍摄到完成的一次再创作。

从影视素材到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剪辑大致分为初剪、复剪、精剪、综合剪四步骤。初剪是根据分镜头剧本,把人物的动作、对话、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镜头组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修正;精剪是经过对画面反复推敲后,结合蒙太奇结构进行的更为细致的剪辑;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都拍摄完毕,各片段都经过精剪之后对整体结构和节奏的调整。剪辑人员运用剪辑手段对影视片的总节奏进行最后的加工,使全片节奏最后定型,在营造最佳节奏以影视语言为基础,以各种蒙太奇形式为手段,对影视片的内部节奏、主要是外部节奏进行艺术处理,成为全片总节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剪辑过程中,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之间叙事的自然、流畅、连贯,又要突出镜头的内在表现,即达到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统一。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这样说过:剪辑节奏是至关重要的,永远是至关重要的。本论文主要从影片剪辑时,以镜头组接的一般规律阐述剪辑技巧,原则如下:

一、静态镜头的剪辑

剪辑静态镜头时,要注意镜头长度的一致和主体朝向的差异。镜头长度一致指的是每个镜头在时间长度上一致,采用这种方法剪辑的镜头,能形成明显的节奏感。由于画面中的主体是静态的,所以,连续镜头中主体的朝向应有差异。也就是说,如果第一个镜头中的主体面朝左,第二个镜头中的主体就面朝前,第三个镜头中的主体则面朝右前方,第四个镜头中的主体就应面朝右。相互衔接镜头中的主体朝向应该有一些变化,如果方向完全一致,剪接点就会形成明显的跳感,如果方向完全相反,又会有跳轴的感觉。所以,主体的方向不能一致,也不能相反,而要有一定差异。

二、运动状态的剪辑

剪辑时,运动状态的剪辑要注重一致性。在有些影视镜头中,对象都是移动状态的。剪辑这组镜头时,要注意运动速度的一致和运动方向的变化。电影、电视、歌曲和文学作品都有着相通之处,虽然画面中的主体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相互之间既没有时间上的顺序,也没有因与果的关系,但组接在一起就象一首吟唱的诗、一支流动的歌,一幅动态的画。在视觉和听觉上形成节奏和韵律。

三、用主观镜头剪辑

代表着剧中人物的视点和所思所想的镜头,被称作主观镜头。主观镜头主要反映影片中的逻辑关系。

四、形状的相似性剪辑

形状带给人们的视觉感受是十分敏感的,它引发的思维活动是异

常活跃的。形状相似的内容连续组接,使人感到贴切、自然、生动。形状相似的物件积累叠加,共同强化一种形状,用形状来表意,用形状来抒情,用形状传达视觉的美感。

五、设法使一组镜头富于变化的剪辑

如果画面内容都是相同的事物,而且朝着同一个方向。剪辑在选择镜头时,必须突出画面的个性特征,尽量使画面富于变化。通过选择不同颜色形成色彩的跳跃,通过采用不同的景别而形成远近的差异,增加画面的变化,使这组镜头的组接显得流畅而富于变化。

六、通过画面组接形成快节奏剪辑

在观看了快速剪切的镜头之后,大部分人的共识是:它使人们产生了快的感觉。怎样的剪辑才能形成快节奏的效果呢·

1.近景别。所选用的镜头尽量是近景、特写等紧凑的景别,而少用全景、远景等松驰的景别。

2.短镜头。每个镜头的长度不宜过长,不要选用长达十几秒的镜头,短镜头在短暂中蕴含着快节奏,长镜头则易显拖沓和冗长。

3.被摄对象具有明显的动作性。画面上的主体具有明显的动作性,能加剧人们对运动和节奏的感受,如果画面上的主体是静态的,就很难使人感受到节奏和运动。

4.推镜头。推镜头是由远及近、由模糊至清晰、由宏观至微观,带给人的感觉是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急迫、越来越紧张。在节奏上的感觉就是越来越紧、越来越快。

5.快节奏的音乐音响。音乐音响的节奏感是十分明确的,带给人们的感受也是十分确切的,快节奏的音乐音响使人情绪激昂、热血沸腾,有一种紧张和紧迫的感觉,使人直接地感受到快。

七、运动镜头与运动镜头连续组接剪辑

运动镜头与运动镜头连续组接,只需要保留第一个运动镜头的起幅和最后一个运动镜头的落幅。在选择镜头时,尽量选择运动速度比较接近的镜头相互衔接,保持运动节奏的和谐一致,使整段影片自然流畅。

八、画面内主体运动的固定镜头连续组接

如果画面内的主体是运动的,而镜头拍摄的是固定镜头。组接这类镜头时,应截取精彩的动作瞬间或选择完整的动作过程剪辑组接。

九、通过画面组接形成慢节奏剪辑效果

1.被摄对象不明显的动感。动作是有快慢的,快动作易使人产生快节奏,慢动作则使人产生慢节奏。缓慢的动作或不明显的动感自然使人感到平静和舒缓。

2.长镜头。每个镜头的长度可适当地延长,长镜头使人感到徐缓、轻松、从容不迫。

3.拉镜头。拉镜头有一种松驰感、远离感,随着镜头的拉出,人们往往会长长地呼出一口气,精神和身体都会放松。

4.远景别。所选用的镜头尽量是全景、远景,这类镜头显得空旷、松驰。

5.慢节奏的音乐和音响。慢节奏的音乐和音响使人感到悠扬、轻松、身心愉悦、神清气爽,使人在徐缓中品味生活,在轻松中享受生活,在从容中思考生活。

上一篇:诫子书教案范文 下一篇:习俗英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