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宝宝的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23 03:23:38

一岁宝宝的教育

一岁宝宝的教育篇1

【关键词】0—3岁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入户指导

随着0-3岁早期发展日益受到关注,人们开始倡导以科学的态度和方式对待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我国在学前教育“十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0-3岁早期教育发展目标,指导即早教教师走进社区0—3岁婴幼儿家庭,面对面地指导家长科学育儿的方式。接下来笔者具体从其优势、方法与策略进行阐述。

一、入户指导的独特优势

入户指导是针对0—3岁婴幼儿散居在社区、家庭的特点而进行的一种早期教育指导方式,确切地说是早教教师走进宝宝家庭向家长介绍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本知识、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指导科学的家庭教育策略和方法。

首先,入户指导具有由“共性需要”转变为“个性需求”的优势。

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是以自然的差异为基础,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和吸纳外界,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孩子之间的差异,更多地施行个别化的教养。关注一个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给予评价和针对性建议,与家长探讨此宝宝个性化发展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个性化指导。

其次,入户指导具有由“被动式指导”转变为“主动式指导”的优势。

在进行其他方式的早教服务时,早教教师及专家在家长面前具有权威性,同时也增加了距离感,家长在活动中被动接受而不敢主动发问;反之,在入户指导时,早教教师前往每个宝宝的家庭,家长、宝宝在自己的家中都表现更自如,没有焦虑情绪和陌生感,相反将早教教师当做自己的朋友,能融洽交谈,在指导中易于接受建议,易于主动式的互动指导。

再次,入户指导具有由“监护式养育”变为“发展式养育”的优势。

二、入户指导的方法与策略

入户指导的独特优势决定了它在早教社区服务过程中应发挥的独特作用。作为实践者,我们着力于入户指导的方法与策略的探索,使其成为社区早教服务的有力推手。

(一)一回生,二回熟,提前增进家园之间的了解。

首先,通过社区服务站,早教教师通过社区电话与适龄婴幼儿的家长进行联系,经过几个电话联络,根据家长的自愿需求来确定指导对象,自我介绍后,向家长询问一些简单的宝宝情况和家庭背景,进行情况登记,以备制定指导方案。

在电话沟通中我们发现,0-3岁婴幼儿家庭迫切希望得到早教指导。相互信任是做好活动的基础,为了打消家长的顾虑,我们决定在确立服务对象后,可以再次通过二次电话沟通,约请家长走进我园举办的亲子园,进行参观,介绍针对其宝宝的一些指导方案,介绍早教指导教师的基本情况。进一步宣传开展入户指导的目的和意义。

一回生、二回熟,增进了家园之间的了解,为入户指导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定方案,重形式,构建多元的入户指导课程。

根据与家长预约的时间,我们开始入户指导的实际操作。每次入户指导的教师不超过3人,根据入户前调查资料,我们预先制定了指导方案,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安排以下入户指导课程项目:

1.与家长交谈,观察和了解宝宝的生长发育状况。

2.教授亲子游戏,帮助家长了解婴幼儿年龄阶段的教育要点。

3.接受家长咨询,帮助家长解决育儿困惑。

4.征求意见,拓宽入户指导内容。

在一周后,早教教师还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本次活动效果,关注入户指导内容对宝宝个性化发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交代家长可通过联系电话定期咨询,不断追踪宝宝的发展。

(三)改观念,建档案,正确引导科学育儿方法。

0—3岁宝宝的生长发育是父母、祖辈最关心的问题,因为宝宝的父母是“独一代”,缺乏育儿经验,而祖辈们已经淡忘自己曾经的带宝宝经验,在生长发育上有些盲目跟从,看着别人的“好”,学着做一些盲目的事。因此,在入户指导时,我们可以有理有据地指引他们科学育儿方法,改变他们的错误观念,相信宝宝家庭指导档案能帮助教师、家长,更加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个宝宝生长发育、生活习惯、思维特点、性格特征和成长中的问题。

(三)转观念,建资源,帮助家长提高选择玩具的水平。

玩具已经成为爸妈逗乐宝宝的重要工具之一,家长意识到玩具还能刺激宝宝的身心发展。可是现在的家长对玩具舍得投入,在对玩具的教育作用和适宜程度上缺乏盲目性,种类繁多、价格不一的玩具,家长为宝宝选择玩具也因此成为我们在入户指导中的一个活动项目。在指导中我们根据宝宝阶段发展特点引导家长尽量利用家中现有的玩具和可利用资源进行亲子游戏。针对玩具繁多、不适用的现状,帮助家长分析每一件玩具所具有的教育功能,教给家长如何发挥玩具最大的教育功能。

(四)细倾听,解困惑,提高家长育儿经验。

对育儿知识的缺乏是家长们最大的困惑,在入户指导前的电话沟通、入户指导中的咨询环节以及入户指导后的电话回访过程中都必须倾听家长的困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对早教教师的倾听、判断、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是个挑战,对早教教师的专业经验也是考验。入户中认真倾听家长讲话的内容,观察家庭中的教育环境,从中了解家庭教育现状,捕捉教育契机,给与适时的指导。

(五)填问卷,收资料,了解早教家长的现实需求。

入户指导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不但对宝宝普遍性特征有一定了解,对每个宝宝的特殊性特征也要关注和研究。入户指导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而收集问卷资料是我们了解受指导对象需求最好的捷径,我们通过收集整理问题后,对下一次的入户指导方案进行调整,让入户指导真正成为我们进行社区早教指导的有力手段。

三、对入户指导的进一步思考

目前,我们通过以上的“走出去、请进门”的入户指导的方法与策略,我们欣喜地发现其有效作用,同时也发现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自身的问题。0—3岁婴幼儿家长对早教指导师资的要求高,在家长的面前,早教教师既是老师身份,同时还必须扮演医生和儿保专家的角色,因此对于早教教师师资业务素质提出高要求,要熟悉0—3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善于解读0—3岁婴幼儿的行为,掌握足够的早期教育知识和教养方法,以备好入户指导的“一桶水”。

其次是社区问题。社区早教指导服务不是教育部门、社区公办幼儿园早教实验基地园单方面的事,更需要社区的联动。因此,我们将进一步通过社区早教服务站进行沟通、交流、合作,努力与社区共同承担起社区早教指导中心的任务,共同参与到入户指导的服务中来,更有效地深入到社区婴幼儿家庭中,大面积提高0—3岁婴幼儿看护人的科学育儿能力,去架好入户指导的“连接桥”。

参考文献:

[1]叶好琴,对学前教育专业开展育婴师培训的几点思考「J甘肃高师学报,2012,(1)

一岁宝宝的教育篇2

凌凌1岁半,已经能认好几个数了。妈妈心里很高兴,觉得宝宝年龄这么小,就对数字这么上心。长大了数学一定会很棒。

误区:数学就是记数和运算

解惑:

数的运算是数学的一部分,实际上,数学包括四个领域的内容。1数与计算:数数、一对一对应;2量与实测:多少、大小、长短、轻重;3形状与空间:基本平面图形、空间位置、图案组成;4逻辑推理关系:相关位置、分类、前后顺序。可见,在对宝宝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时不能出现片面性,否则就违背了我们的教育初衷。

镜头二

月月妈妈早就有给宝宝进行数学启蒙的意识,因此她平时就会教2岁的宝宝数数、简单加法。聪明的月月进步很快,妈妈也常对亲朋好友说,自己对宝宝数学启蒙教育做得很好。

误区:数学启蒙教育就是让宝宝识记数字、做计算题

解惑: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赋予人们的是一种研究能力。学数学是学习一种思维方法,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数学启蒙教育应该着重培养宝宝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数学思维能力。

镜头三

小熊喇3个月,爸爸已经开始实施他的“全方位教育大计”了。就数学而富,爸爸每天抽出一定时闻。通过“宝宝。这是1”、出示圈片数字1等语言、图片、动作的方式来教小熊学数学。生怕他落后于其他同龄人。

误区:数学启蒙就是尽早让宝宝学数学

解惑:

让宝宝尽早接触数学不等于让他过早练数学。心理研究表明:婴幼儿10个月时是辨别物品大小的敏感期:1岁10个月是婴幼儿掌握初级数概念(如粗细、高矮、轻重、多少等)的敏感期;2岁半左右是计数能力发展的敏感期;5岁左右是幼儿掌握数学概念、进行抽象运算以及综合数学能力开始形成的敏感期。因此,建议父母根据宝宝认知发展的阶段特点对他进行适宜的启蒙教育。

镜头四

壮壮已经上幼儿园中班了,但对20以内的加法还不是很熟练。这让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妈妈放弃了晚上休闲的时间,每天都出几道计算题让壮壮练习。

误区: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能尽快提高宝宝的数学能力

解惑:

一岁宝宝的教育篇3

前几日带女儿去朋友家里玩,正好她家也有个小女孩,比女儿大2岁。这个小女孩几乎有着所有让人羡慕的优点:长得漂亮,不胖不瘦,聪明伶俐,懂礼貌……女儿很喜欢这个姐姐,一会儿就和姐姐玩在一起了。

可是,玩游戏的时候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两个小朋友一起玩计算游戏,因为小姐姐比较大,所以每次都抢答成功。作为裁判的姐姐的爷爷,为了照顾到我女儿的情绪,就表扬我女儿说,“嗯,我觉得妹妹也很不错,每次回答问题都站起来。”这下子小姐姐不干了,放声大哭起来,边哭边喊“为什么你要表扬她?!”

案例2

朋友的女儿君君去参加舞蹈班的学习,每次课程快结束的时候老师都会组织小朋友玩开火车的游戏。“火车头”成了宝贝们眼热的位置。君君个性好强,表现也不错,老师经常请她来做“火车头”,偶而有一次没让请她做,她就大发脾气,自己跑到教室外面赌气去。

这样的事情常会在宝贝们中间上演,大人往往觉得宝贝这么小也会“吃醋”,很好玩,通常会安慰一下宝贝,一笑了之。其实,归根到底,是现在很多宝贝在家庭中备受宠爱,是家庭的中心,受不起丝毫的冷落,更别提挫折了。

挫折反映在人身上是一种体验,叫挫折感,它是指当一个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沮丧、失意或紧张的情绪反应。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有意识地让宝贝“受点挫折”,有利于宝贝今后能勇于面对困难,能正视挫折并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

很多父母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但苦于现在家庭里基本都是一个宝贝,不管主动还是被动,总会是以这个宝贝为中心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不同年龄区别对待

儿童心理学表明,0~6岁是宝贝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儿童的心理呈现阶段性持续变化,每一阶段都会有所突破,而家长在对宝贝进行挫折教育的过程中,只有抓住宝贝心理的阶段特征,对宝贝进行有针对性的挫折教育,才能取得成效。

0~1岁 无须挫折教育

此时的宝宝是最需要家长悉心呵护的时候,是宝宝对父母形成信赖感和依赖感的阶段,是培养亲子关系的重要时期,而且此时宝宝的许多行为都是无意识的,他们需要的更多是父母所给予的爱与安全感,并在自己可以感受到安全感的范围内进行探索。因此,在这个阶段,不需要对宝宝进行挫折教育。

1~3岁 适当放手与鼓励

宝宝渐渐长大,自我意识也开始形成,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做。这一时期,是宝宝心理和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宝宝的语言能力会有突破性的发展,而随着宝宝学会走路,宝宝的行动力进一步加强,思维意识、自我意识等开始萌芽。从这一阶段开始,对宝宝进行挫折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

这一阶段,家长要善于利用宝贝的失败经验,把失败作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宝贝重新鼓起勇气大胆地再次尝试。

3~6岁 在游戏中融入教育

3~6岁的宝宝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此时可以将挫折教育融入到游戏中去。和宝贝一起玩游戏,家长常常可以发现平时观察不到的问题所在,适时对教育方式进行调整,对症下药。在对宝贝挫折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轻松愉悦的家庭气氛,给宝贝更多的机会,让宝贝自己进行选择。

挫折教育循序渐进

1. 引导宝贝正确认识挫折

当宝贝面临困难时,我们应该让他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切地感受要做任何事情都可能会遇到困难,成功的喜悦来自于问题的解决。只有让宝贝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

2. 通过困难情境,提高宝贝的挫折承受力

在宝贝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随机利用现实情境,或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难题,让宝贝开动脑筋,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设置的情景要能引起宝贝的挫折感,但不能太强,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宝贝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其次,在宝贝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宝贝,在宝贝作出努力并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宝贝体验成功;最后,对陷入严重挫折情境的宝贝,要及时进行疏导,防止宝贝因受挫折而产生失望、冷淡等不良心理反应。

3. 多鼓励宝贝,勇于面对受挫

宝贝只有不断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成人要多鼓励宝贝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旦进步,一旦成功,要立即予以表扬,强化其行为,并对宝贝的努力表现出肯定。

Tips:挫折教育要适当

一岁宝宝的教育篇4

对此,东方爱婴早期教育中心的专家指出:针对不同时期宝宝的特点,准备一些适合宝宝身心发展规律的玩具和游戏,对全面提高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半岁之前

这个时期的宝宝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很喜欢能够刺激感觉器官的玩具,如色彩鲜艳、会响、会动的玩具。不过在2~3个月时,宝宝会进入“口欲期”――拿到什么都喜欢放到嘴里尝一尝,所以给这一时期的宝宝选择玩具,要注意避免毛绒玩具和有细小零件的玩具,较好的选择是漂亮、结实、易于消毒的硬塑玩具。

推荐早教游戏

1.藏藏找找:用毛巾把宝宝喜欢的玩具盖起来,引导宝宝找找看,然后拉开毛巾――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宝宝的探索欲望,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

2.悬浮卡片:选3~5张宝宝喜欢的图片悬挂在宝宝床的上方,高度刚好是宝宝伸手可以碰到的距离。这样的游戏可以引导宝宝伸手去拿他喜欢的东西,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同时卡片的轻微摆动,可以锻炼孩子的视觉追踪能力,为宝宝将来专注力的形成提供基础。

半岁~1岁

宝宝一旦过了半岁,生理和心理都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他开始想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这个时期的宝宝要经历一个从翻身到爬行,然后到行走的过程,也能咿咿呀呀地模仿一些单词,好奇和探索是这个阶段宝宝的主要特点。

推荐早教游戏

1.塞球球:让宝宝把大小不同的球球(如核桃、乒乓球等)放进指定的纸筒或瓶子里。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妈妈要引导宝宝意识到自己的“任务”――塞球球,建立宝宝行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同时,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使宝宝的小手更加灵活。

2.推箱子:找一个相当于宝宝身高一半的箱子,装上几本书增加箱子底部重量让宝宝推着走。这个扶物行走的游戏,可以增强宝宝行走初期的平衡感和肢体协调能力。

1岁~2岁

宝宝1岁多的时候,独立性会不断增强,并常常对父母说“不”。这个时候,家长要做好面对宝宝人生第一个反抗期的准备了。同时这个时期宝宝的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也有所提高,家长要多陪宝宝,在生活的过程中教育宝宝正确的是非观念。

推荐早教游戏

1.追逐游戏:妈妈和宝宝可以分角色进行这个游戏,如宝宝扮小兔,而妈妈扮老虎等。在追逐的过程中,既可以增强亲子关系,愉悦宝宝情绪,同时也可以增强宝宝的运动量和反应能力。

2.生活游戏:穿珠子、插吸管、舀豆子、倒水、拧瓶盖等。1岁多的宝宝已经会进行假想游戏了,他们会想象着自己正在做什么,让宝宝模仿生活中的各种工作,满足宝宝心理需求的同时也锻炼了他的生活自理能力。

2岁~3岁

这期间的宝宝进入了逻辑思维和秩序感的敏感期,语言能力不断提高,已经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了;能够考虑一些简单事情的解决办法,会通过比较来了解事情的轻重缓急,开始有了数量的概念。

推荐早教游戏

1.生活小实验:把不同的物品放入水中,让宝宝进行观察并用语言表达出他所看到的现象。同时引导宝宝观察生活中(如声音的传播、光的折射等)的奇妙现象,从而拓宽宝宝的视野,增强宝宝观察周围世界的兴趣。

2.音乐游戏:用小巧的散响乐器伴随乐曲打击节奏。宝宝的音乐潜能是与生俱来的,玩奏乐器可以锻炼宝宝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对宝宝肢体语言的表达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岁宝宝的教育篇5

【关键词】 婴幼儿 早教 亲子课程 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161-01

0-3岁婴幼儿早教亲子课程实践活动是在组织早期教育课程时,将亲子园课程紧密联系于婴幼儿生活,发挥生活的教育功能,使婴幼儿可以在生活实践活动中,获取情感、身体、认知、语言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亲子课程实践活动是一种在真实教育情境中的示范性指导,活动对象包括婴幼儿和家长,早教机构必须在熟悉婴幼儿月龄特征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亲子课程内容,指导家长积极参与亲子活动。

1 0-3岁婴幼儿早教亲自课程实践活动的特点

1.1 整体性

婴幼儿应当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早期教育必须具备整体性,拥有整体的亲子课程实践活动作为有力支撑。课程实践活动要以幼儿生活本身为基本点,从婴幼儿所处于的社会生活入手,对其发展领域和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进而为婴幼儿创建一个生动、有机的生活学习环境,充分发挥亲子课程实践活动的成效。

1.2 生活化

较之系统学科的实践活动相比,0-3岁婴幼儿早教亲子课程实践活动相对简单,但是却涵盖诸多方面内容,涉及社会、语言、健康、科学、艺术等多领域。学前阶段的课程实践活动不能以知识的简单罗列为教育内容,而要以生活为基础逻辑组织起感性化、多样化、趣味化的活动,吸引婴幼儿的注意力,在生活化的早教环境中引发婴幼儿主动学习。

1.3 特殊性

由于0-3岁婴幼儿的思维水平较低,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和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具有注意力不集中、高级神经活动不完善、易受外界干扰等特点。这就要求婴幼儿早期教育应当是一种符合儿童年龄段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教育。亲子课程实践活动必须与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满足其感性经验的认知需求,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

2 0-3岁婴幼儿早教亲子课程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2.1 提高家长参与的主动性,使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

在亲子课程实践活动中,经常会存在这种问题,即老师带着孩子玩得热火朝天,而家长在一旁观望,没有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等到实践活动结束后,家长还是按照以前的教育方法,使亲子课程实践活动难以发挥其实效。因此,早教亲子课程必须运用有效的措施使家长转变育儿观,让家长成为课程实践活动的参与者,积极配合老师完成亲子各项活动。

2.2 熟悉婴幼儿的月龄特征

在实际的早期教育过程中,习惯将12个月以上的婴幼儿称作大月龄宝宝,而12个月以下的婴幼儿称作小月龄宝宝。就小月龄宝宝而言,由于他们尚处于发音的语言学习阶段,以坐、爬、站的大动作为主,即使相差一两个月的宝宝也会存在较大的发展差异,所以应将小月龄宝宝的跨度缩小,提高个体动作指导和训练的有效性。

2.3 合理选择亲子课程内容

一般亲子课程中我们都运用模块式亲子方案,我们也进行过主题形式的亲子方案,在进行课程选择时我注意以下几点:①课程环节的动静交替,时间分配有主次(区域活动时间最长、下来依次是体能训练、集体活动等)。②将亲子操或亲子音乐放在第二个环节,形成固定模式,每次活动这一环节必备:其一,音乐愉悦宝宝情绪的媒介,宝宝都爱听音乐,乐于参与的;其二,欢快的音乐活动可以带动宝宝较快的融人亲子课程的氛围之巾,与教师建立愉快的情感体验;其三,也带动了爸爸妈妈的参与,使他们更好的在以下环节中与教师形成默契的配合。另外,这一环节可以以复习内容的形式出现,大月龄的亲子操可以两三次换一个新的,小月龄的宝宝可以三四次换一新内容,这样,一方面给宝宝们反复巩固熟悉的机会,使他们的动作不断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减轻这一环节教师选择内容的压力。在课程环节里小月龄阶段的课程还可以参差亲子咨询这个环节,亲子活动要提升对家长的教育现念的引导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帮助,将家长感兴趣的、宝宝近阶段在动作、情感、生理等方面可能出现的一些现象及问题提出与家长

讨论,也可有家长提出困惑让大家进行讨论,例如:宝宝用什么尿片、抹什么香好?是不是越贵,品牌的越好?宝宝不愿意爬是什么原因?是不是越早学会走越好?通过亲子咨询,帮助家长建立一些科学育儿教育观念和方法,也是提高亲子教师向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陈丽莎.对0-3岁婴幼儿早教亲自课程实践活动的初探[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7).

[2] 屠纲.亲子早教,给孩子一个快乐的起点[J].新课程·教师.2011(9).

[3] 白芸.赵景辉.0岁-3岁亲子教育机构教师课程理念的调查研究[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0(2).

[4] 江琳.试论亲子园课程生活化的依据及途径[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3).

一岁宝宝的教育篇6

8月24日傍晚,临汾市汾西县一名6岁男童被骗至野外,犯罪嫌疑人采取残忍手段致其双眼严重受伤,最终导致双目失明!

今年六一期间,浙江某地的警方便在幼儿园开展了“骗子”的戏码,用Ipad、零食等“拐走”了很多小朋友。而在实验开始前,孩子们的父母都坚信自己的孩子已经受过很多有关这方面的安全教育,绝不会上当。看样子,家长们对孩子的安全意识过于自信了!

有了孩子后,大人的宁静世界开始展现出“危机四伏”的一面。家庭里一切危险的东西也都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对孩子时刻耳提面命不能接触危险事物;即使在幼儿园有时也让人无法放心,因为老师无法盯住每个孩子……家长们神经时刻紧绷,每日战战兢兢,而孩子却似乎永远防不胜防地出现新的安全问题。日常生活中时时进行的安全教育为何见效甚微?随着环境的变化,家长们的教育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了。

……

2013年4月,新华网刊登了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和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旗下《幼儿画报》联合了北京市《幼儿安全自护摸底调查初步报告》,显示72.7%的受访家长最关心孩子的安全与健康,20.1%的幼儿曾经遭遇安全问题。其中从高处跌落或者在猛跑过程中跌倒受伤高达32.1%,其次为碰伤或烫伤,约占24.8%;70%以上的安全问题被认为是可以避免或者挽回的;40%以上的幼儿安全问题发生在家庭中。

Have little effect

解惑:安全教育为何见效甚微

在孩子0-6岁时,家庭的安全教育要大于社会学校的宣传影响。在孩子安全方面,家长们一直都很重视,也一直在进行,但方法不够恰当,导致孩子面对安全问题时变得手足无措。

空洞说教

如家长会时常提醒孩子:“早点回家,小心坏人”。这话比较抽象空洞,孩子不知道怎样才算“小心坏人”。总是警告孩子“不能碰火、不能碰刀”,却不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碰的原因。因此,在一些问题出现的时候,他们往往不知所措,意外事件和悲剧也因此发生。

安全教育明显滞后

家长通常是在孩子出事之后,或者是某些事件在身边发生了,才进行相关的教育,充当的是救火队员的角色,这导致了一些本可避免的悲剧的发生。

重保护轻教育

为防止孩子发生意外,家长总是小心翼翼、时刻对孩子严加保护和防范。当孩子面临危险时,成人更具普遍性的做法是包办代办,而不是教育孩子如何去应对,如何去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这种“重保护轻教育”的行为,使得孩子们缺乏生存经验和自我保护常识。

支 招

做孩子的守护人,更要做他们的指路灯

目前,家长们最担心的安全问题主要为拐骗、意外伤害、犯和孩子间的冲突。“要让一片田地不长野草,最好的方法是种上庄稼。”同样,要做到让孩子真正远离伤害,最好的方法不是将可能导致伤害的因素像“野草”一样一一从孩子的世界中“剔除”出去,而是积极地教给孩子避免伤害的知识和方法,增强孩子的自护能力。这样的呵护方式才符合孩子发展的需要,才能给予孩子真正的安全。

1997年从事幼儿教育至今,2006年起通过各种媒体及组织家长育儿讲座、亲子活动等方式,传播快乐育儿、有效育儿的科学方法。曾获全国优秀教师、深圳市福田区先进教育工作者等称号。多篇论文荣获全国教育研究一等奖、及教研成果一等奖。

防拐困惑:是打招呼还是不能跟陌生人说话

情景再现:2岁时,妈妈说:“天天,这是李叔叔,快跟李叔叔打招呼。”;4岁时,妈妈又说:“天天,不能跟不认识的人说话,骗子会把你拐跑的。”

?专家解析:2-3岁正是孩子观察陌生人是否安全的时候,这时爸爸妈妈常要求孩子主动打招呼,而到了4、5 岁,大人却告诫孩子们不要跟陌生人说话,这样破坏了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因为他们概念中的陌生人既包括成人所认为的陌生人,也包括那些熟悉的“叔叔阿姨”,如果父母在孩子2、3岁时告诉孩子不打招呼是不礼貌的行为,会在孩子心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即使长大了,孩子仍会认为不跟陌生人打招呼是不礼貌的表现。

?建议做法:2-3岁时家长不要强求孩子打招呼,要用亲身示范给孩子看,而被打招呼的大人也应该主动跟孩子打招呼,而不是等着孩子来打招呼。同时,通过讲故事、看图画书、情急模拟、观看防骗宣传片的方式引导孩子如何观察陌生人和陌生环境,遇到有陌生人搭讪该如何应对,防止被拐骗。另外,建议在孩子8岁以前,家长们一定不要让孩子单独一个人,这也是防止孩子被拐骗的重要的一点。

?专家解析:孩子想爬高,家长的做法一般都是佳佳奶奶的做法,但这时是孩子在对自己周围世界进行探索,他会试探性地在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分辨什么地方是安全的,什么地方有危险。而家长们的做法是将孩子身边的物品变得安全,这样会让孩子失去分辨判断物品安全性的机会。当家长们不提防或者不在孩子身边时,孩子会按照习惯接触不安全的“安全物品”,这样让孩子陷入危险中。

?建议做法:在孩子即将掉下或摔倒前将他抱住,给孩子一个真实的世界,不是将原本不安全的事物人为变安全后,再让孩子接触,这孩子误认为所有的物品都是“可靠”的而失去了本能探索外界物品是否安全的机会,从而没有了自我保护意识。所以这时保护孩子安全的方法,是让孩子认识安全,而不是让所有的物品变成安全的。如:在孩子喜欢到处爬高时,让孩子体会什么样的地方易跌落,这样下次孩子会主动避免类似情况发生,成人抱住孩子而非按住椅子,既保护了宝宝安全,又给孩子真实的世界,在保护孩子探索阶段欲望的同时,又发展孩子自我保护的本能。当然,要分清孩子探索的区域范围,在3岁前,一切对孩子造成危险的物品必须放置在孩子看不到够不着的地方。(此段内容仅限孩子爬高时的保护方法。)

孩子问“我怎么从肚子出来的?”

这时,要对孩子进行生理卫生的解释。“宝贝,你是妈妈怀胎十月后,从产道出来的。产道跟我们的眼睛、鼻子一样,也是身体的一部分,但眼睛、鼻子是露在外面有衣服挡住的,你要好好保护它,别让它受凉受湿了。”

孩子问“我是怎么进去的?”

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相爱结婚了,觉得家里需要个新成员,于是爸爸把他身体里的很多通过小口袋送到妈妈肚子里,其中跑得最快的与妈妈身体里的卵子结合,变成受精卵后慢慢地在妈妈肚子里成长,那个不断成长的受精卵就是你,最后你长得太大了,可以从妈妈肚子里出来。”记住告诉孩子,小口袋是秘密的地方,除了医生检查会观察,任何人不可以碰和看,我们自己的手也不能进去,哪怕是爸爸妈妈也不行。别人没有你的允许碰你那里是违法的。”

孩子问“妈妈你怎么流血了?”

孩子渐渐懂事了,有时候会看到妈妈来例假的情况,也会问妈妈为什么不舒服,为什么会流血,这时要告诉孩子“我们身上的每个器官不舒服时要注意保护,受伤了疼了要告诉爸爸妈妈和医生,跑的时候不要太用力。”

孩子说“我也要生个宝宝。”

告诉孩子,“你现在还小,不能生宝宝,但等到你20多岁(育龄)时,你的身体是最好的,最适合生宝宝的了。

你也许这么做:立刻冲上前,怒吼小男孩:“你怎么打她?她比你小啊!快道歉!”男孩妈妈也冲过来“小孩一起玩有点磕碰,有什么大不了的。”

?专家解析:在孩子间出现冲突时,父母一般都是立刻护住孩子并责问动手的那个孩子,这样让孩子限于被动保护中,他永远不知道自己改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建议做法:三岁前,孩子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在公共场合因与玩具和别人互动时要避免孩子被打。孩子被打,家长应立刻上前拉着孩子的手,示范说: “你推我摔在地上很痛,希望你以后不要这么做。下次你想玩木马时,告诉我好吗?现在请你给我道歉。”这种示范是为了让孩子知道以后类似情况如何处理。当然这类问题对方会有多种反应,家长还需根据不同的反应做出不同的示范。

小磕碰,以不变应万变

情景再现:彤彤正在客厅里小跑着,突然扭头看到了地毯上的毛绒兔,脚步还没停下来,就“咚”的一声撞到头了,彤彤“哇”地大哭起来。妈妈立刻上前:“怎么了?宝贝乖,别哭, 妈妈打凳子。”或者“宝宝起来,不痛呢,你是勇敢的。撞到桌子了?桌子很疼呢。”。

手扶电梯、高处坠落、小区的锻炼器材……相比以往,现在的不安全因素越来越多,防不胜防。这时,我们需要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来让孩子了解如何处理类似状况。

?专家解析:孩子摔疼了,这正是教育孩子避免和处理危险的好时机。

示 范 做 法

首先,先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果没有大碍,也不要立刻问“怎么了?

应该说出事实“宝宝走到这个桌子的时候,头碰到桌子角,宝宝感觉很痛,宝宝哭了。”记住只用描述性的语言叙述事实,不加以任何评论。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有助于以后没有看见宝宝出了状况后,孩子能自己清楚地说出事实。

其次,让宝宝指出或说出他哪里疼。

让宝宝对自己的各个身体部位都有个清楚的了解。在平时,可以训练宝宝多做本体感知发展的小游戏,如:让宝宝闭上眼睛然后说出身体的一个部位让宝宝用手指出。

第三,传递护理知识。

描述伤口“宝宝的额头红了,还肿了起来,这时候妈妈要拿药箱找出药油给宝宝涂上。”“宝宝的头没有红也没有肿,上面有些渣,我们来把它擦干净。”描述疼痛部位和怎么处理,让宝宝知道什么样的伤口程度用什么样的处理方法。

第四,告诉宝宝预防方法。

“宝宝摔伤了很痛,下次走路的时候不要回头看,慢点走,看着走路的方向都有哪些东西,绕开走,就不会再撞到了。”

第五,表达关爱。

爸爸妈妈对宝宝的关怀会影响到宝宝与其他人的情感互动。“来,宝宝,让妈妈抱一抱,摸一摸(表明妈妈关注这件事)。我相信下次宝宝不会再撞到桌子了(相信孩子)。妈妈爱你(不管怎样,妈妈都是爱宝宝的)。”

当孩子碰到了摔倒了,立刻疼起来哭时,通常都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孩子碰到后有感觉并做出反应属于正常情况。家长应注意摔倒后隔了十几秒再大哭和摔疼后不哭的情况,这时证明孩子比较疼甚至是摔晕了,这时要特别留意孩子摔碰后的数小时内是否有出现呕吐、昏睡的现象。

谈一谈,我家的安全教育

六六告诉你:

①溜滑滑梯要大人进去,不然会摔倒的。

②不能站在马路中间,有车车。

③吃东西要吹吹,烫嘴巴,痛!

④我是小孩,所以坐车车要靠着背垫坐,大人就不要,小孩子太矮了,靠不到后面,车车一开会摔跤。

⑤有颜色的喷泉是有电的,不能碰。

?专家提醒:孩子走路总是摔倒,不一定是因为孩子走路不看路,这与孩子是否感觉统合失调、是否父母过度关注等也可能有关系。

泉泉告诉你:

①火好烫,不能碰。

②梯梯会咬脚,要站好,要妈妈牵手手。

③不能跟不认得的人讲话,不能吃别人的东西,他们会把泉泉带走,泉泉再也看不到爸爸妈妈了。

一岁宝宝的教育篇7

大运动游戏

小小鱼塘

指导教师/张 莹 刘红艳

适合年龄:2~2.5岁

材料准备:自制彩杆 大小花朵若干 各种小动物头饰 各种小鱼

游戏过程:1.天线宝宝生病了,宝宝要去捉些小鱼送给它。

2.宝宝来到了鱼塘的周围,这里长着许多的小花,宝宝要迈过小花才能来到鱼塘,这里的花太漂亮了。一定要迈过去。

3.宝宝来到了鱼塘,迈过各种小栏杆,终于捉到了许多小鱼;送给天线宝宝;天线宝宝谢谢好朋友们。

精细动作游戏

好玩的小药丸

指导教师/许慧玲

适合年龄:1~2岁

发展目标:1岁的宝宝开始咿呀学语,引导宝宝经常吹一些物体可以锻炼发音器官,帮助宝宝尽快说话;游戏中,宝宝反复抓住将要跑掉的小球,不仅提高了双手抓握的灵敏性,还使手眼的协调能力得以发展;孩子在操作中,可以有效提高三指捏起物体的准确性,使三指运动趋于灵活。

材料准备:药丸 盘子

游戏过程:1.将小球放在桌上,引导宝宝用力吹球,球跑时说:“快抓住它!”鼓励宝宝抓住小药丸。

2.将小药丸逐一放入盘中,边摆边夸奖宝宝:“真能干!”

社会性游戏

给小熊穿新衣

指导教师/寇正茹

适合年龄:2~2.5岁

发展目标:知道熊宝宝为什么哭,愿意帮助熊宝宝;愿意为熊宝宝准备新衣服, 并在爸妈的帮助下为小熊穿上。

材料准备:小熊穿泳衣的图片 衣服的纸样若干 彩笔若干 胶水

游戏过程:1.在成人的引领下,宝宝发现了正在哭的小熊,并知道了小熊的愿望是想要漂亮衣服。

2.引发宝宝的同情心,让宝宝自己想出办法:为小熊准备新衣。

3.宝宝自己选出纸样,打扮好,在爸妈的帮助下送给小熊。

4.小熊变的漂亮了,由爸妈代替说出“谢谢小朋友”,在活动的过程中及时的鼓励并帮助孩子们体验帮助小熊带来的快乐。

语言游戏

送礼物

指导教师/赵 静

适合年龄:2~2.5岁

发展目标:宝宝学说简短的话,会使用简单词语

材料准备:宝宝熟悉的物品

游戏过程:1.成人和宝宝听音乐做小树叶飞的游戏:“小树叶,飘呀飘,飘到我的头顶上。”调动宝宝的积极情绪。

2.大人变出一个礼品盒,让宝宝猜猜里面有什么。

一岁宝宝的教育篇8

【关键词】婴幼儿教育;营销思路;幼教读物

一、我国婴幼儿普及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的普及,人们对于0到4岁婴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众多婴幼儿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大多数准爸爸、准妈妈们已经意识到孩子在婴幼儿期吸收知识的能力是今后任何人生阶段都无法企及的,这一阶段形成的思维习惯对于孩子今后身心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对于0到4岁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虽然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和重视,但其教育思路和方式,恐怕除了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幼儿园老师)以外,大多数家长知之甚少,甚至可能会生搬硬套青少年的教育方式,比如规定两三岁的宝宝每天要认识多少字,每周要读几本书,还要上各种早教兴趣班等等,这对婴幼儿非但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扼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当得知家中又要增加一名新成员以后,准爸爸准妈妈便开始为这个新成员作出一系列“智力投资策划”,这个时候,他们更多想到的是如何进行胎教,如何增加营养,如何让肚子里的宝宝顺利的生产出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准妈妈们放弃了电视,放弃了电脑,而且由于怀孕带来的身体反应,令她们常常感到疲倦,无法集中精神阅读书籍报纸,准爸爸忙于工作和照料妻子,也没有更多的时间阅读,因此,他们几乎没有时间、精力和渠道去学习了解0到3岁婴幼儿的教育知识。而一旦宝宝出生,一家人又要忙于照料新生儿,随时处理新生儿的突发状况,更是没有时间,而且,他们也不像3岁以后的宝宝家长们,可以通过幼儿园老师的介绍获得相关早教知识。当然,也不乏一些有先见之明的家长们提前为这段时期的宝宝教育做了准备,但是大多数家长,尤其是疲于繁忙工作的家长,这段时期对于孩子的教育多少会有些盲目和片面。而等宝宝长大到3岁以后,进入了幼儿园学习,家中的生活秩序稍稍回复正轨,一方面,妈妈们终于有时间上网,参与各种育儿论坛,在与各位妈妈们交流的过程中,除了了解到正确的育儿方法以外,还接触到了优秀的育儿期刊和书籍,她们便会购买订阅;另一方面,从小班开始,幼儿园便会有各种作业要求孩子在家长的辅导下完成,这便促发家长们参与到亲子互动中来,从客观上促使他们购买订阅有关的书籍期刊,从中学习该如何进行亲子互动,这时候,他们购买订阅的书籍期刊基本上都是适合5、6岁孩子的,即便他们的孩子只有3、4岁,但是他们往往期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接受超前教育,所以也会选择适合5、6岁孩子的读本。所以,0到4岁幼儿教育书籍期刊的受众面要远小于4到7岁幼儿教育书籍期刊。

二、婴幼儿教育期刊的市场营销思路

由于众多家长对子女成长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在“不让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影响下,婴幼儿教育读物的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大。同时,婴幼儿早期教育刊物的市场培育是否科学有效,将对我国婴幼儿教育能否正常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怎样让众多家长、准爸爸准妈妈们更加容易了解这些优秀的书籍和期刊、有关婴幼儿早期教育读物的市场营销思路应该也必需引起我们业内各方人士的关注和探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和渠道拓展市场:

一是要找准定位,早教期刊的受众是宝宝和家长,但决定购买权是在家长手中,因此,我们的营销目标应该定位于家长。80后的家长们的确是一个喜爱时尚、追求趣味的族群,但是,他们更是一群思维活跃、善于吸取新鲜理念的族群。可能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门外汉,但是他们也都知道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知道专业的早教知识对于宝宝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如果我们仅仅为了要迎合他们追求时尚趣味的心理,在制作早教书籍期刊时意味追求有趣、新奇、丰富,而忽略了孩子是否能接受,孩子是否喜欢,那么这样的产品即便最初吸引了家长的眼球,但是从长远来看,未必能得到广大家长的青睐,毕竟,孩子的需求才是我们编辑书籍期刊的初衷,也是我们制作的书籍期刊的生命力,很多家长觉得有趣的内容未必孩子就感兴趣,也未必就适合这个年龄的孩子接受,一味追求内容的有趣和丰富也可能会分散孩子获取信息时候的注意力,无法培养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我们只有将孩子的诉求和我们编辑制作的理念耐心向家长推广,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而宝宝对我们产品的反映就是我们最好的广告。

二是要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制作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广告宣传画折(册),内容以科学、简单、实用为原则,引导受众者正确理解和掌握婴幼儿教育的思路和方法。同时,通过各类媒体大力推荐优秀的婴幼儿早期教育刊物(如《东方宝宝》),触发众多家长的消费意愿,积极有效地培育婴幼儿教育产品市场。

三是精心培育和拓展营销渠道。制定周密的营销活动计划,搞好各类营销活动。首先将婴幼儿早期教育阅读资料传发给妇幼保健医院和其他医院的妇产科相关医护人员,请这些专业人士协作配合做好市场营销宣传工作。其次,在医院的妇产科候诊区报刊架上摆放有关婴幼儿教育阅读宣传资料和样书样刊,直接让去医院作妇幼定期检查的准妈妈们了解这些书籍和期刊的作用,激发她们的购买意愿。其三,可以和社区街道办事处、妇联等社团组织合作,了解掌握第一手市场信息,并请他们向即将有孩子的家庭分发免费的资料和样书样刊。同时,还可以与街道办事处和妇联等社团组织联合举办活动,请专家现场为准爸爸准妈妈们讲解相关知识,介绍相关优秀的婴幼儿早期教育书籍期刊。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他们最希望获取的消费需求信息,找到他们的关注点,将之融入下面的编辑制作过程中,不断提升婴幼儿早期教育书籍刊物内容的水平和制作质量。最后,可以借助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形式,让其参与一定形式的市场营销宣传活动,一方面可以充实市场营销人员,另一方面大学生们也是一支不可估量的潜在客户,在这类客户群体中有着更广泛的市场商机。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市场发展走势,通过创新营销理念和方法,我国的婴幼儿早期普及教育事业和与之相应的消费市场一定会蓬勃健康地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张彤.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09

上一篇:圣诞节祝福语英文范文 下一篇:关于圣诞节的诗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