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救灾精神范文

时间:2023-10-23 15:38:29

抗洪救灾精神篇1

在此,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奋战在抗洪救灾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医疗卫生和新闻工作者,向在抢险救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致以崇高地敬意!向关心、支持我县抗洪救灾工作的各方各面、各条战线和各级各界人士,向为灾区提供无私援助的各级部门、兄弟市县、各级组织、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表示衷心地感谢!向为夺取抢险救灾胜利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向在这次灾害中不幸遇难的群众,表示沉痛地悼念!

7月18日,我县遭受了历史以来最为严重的特大暴雨山洪泥石流自然灾害,县城严重内涝,许多历史以来从未出现松动迹象的山体纷纷发生大面积垮塌,特别是四季乡木竹村、铁炉乡柳林村、兰家坝村、蔺河乡棋盘村、官元镇二郎村等地发生了出人意料的特大山体滑坡,全县17个乡镇近14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4.9亿元,因灾死亡41人、失踪56人,27000多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许多老百姓奋斗多年的家业付诸东流,全县人民多年努力的基础设施毁于一旦。受灾面积之广,损害程度之深,各项损失之惨重,均为前所未有,令人触目惊心、倍感沉痛。

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极为关注和牵挂,、、李源潮、回良玉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作出重要批示;国土资源部、民政部、国家防总、减灾委等国家部委领导亲临指导救灾工作;省委书记赵乐际、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李锦斌、副省长姚引良亲赴灾区视察指导;市上刘书记、方市长等四大家领导多次亲临灾区一线查看灾情,指导救灾,慰问灾民;市上指导组马主任一行驻守,不畏艰险不辞辛劳,巡回灾区检查指导;省市相关部门及时为我们提供物资保障、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陕西日报等20多家新闻媒体100余人第一时间报道灾情呼吁援助,为灾区群众带来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鼓舞了广大干群救灾重建的坚强斗志,增强了我们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自然灾害,县委、县政府及早部署、快速反应、沉着应对、果断决策,及时预警,及时启动预案,提前转移群众6万多人次,并迅速成立抢险救灾工作组,由县级干部带队,徒步跋山涉水,冒着生命危险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导抗洪抢险救灾,开展应急救援,安置受灾群众,组织避险转移,及时开展生产自救和“四通”抢修;在整个抢险救灾过程中,县级各大班子领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与广大群众心手相连患难与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把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使灾民得到妥善安置,基础设施逐步恢复,灾区社会大局稳定,生产自救有序展开。

在这次抗洪救灾斗争中,全县广大基层组织、共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积极组织群众抗灾自救,是抗洪救灾工作中的中流砥柱;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面对山洪肆虐、走山滑坡,与群众同舟共济、勇战洪魔。基层干部冲锋在先,共产党员舍生忘死,尤其是乡村组干部身处一线、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抗洪救灾壮歌。有的在灾害来临之前不顾一切组织群众撤离,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有的在危难时刻不顾个人安危保护群众安全,不幸壮烈牺牲;有的强忍失去亲人和家园的巨大悲痛,舍小家、顾大家,忘我工作,全力救灾。涌现出了温光旭、陈永才、周尔军、龚太华、王应保、高富致、何远志、祝恒兵等一批抗洪救灾英雄楷模,他们用无私无畏的果敢行动,充分展示了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根本宗旨,用无限忠诚践行了“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

这次抗洪救灾斗争中,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战士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以灾情为命令,迅速投入抗洪救灾工作。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置生死于不顾,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充分发挥了突击队作用。无论是转移群众避险,还是搜救被困人员;无论是安置受灾群众,还是抢运救灾物资;无论是抢修水毁基础设施,还是排查灾害隐患;无论是搜寻安葬遇难人员遗体,还是配合卫生消毒防疫,无论是保护群众生命安全,还是维护灾区社会秩序,他们总是战斗在最紧急、最危险、最艰难的地方,用辛勤汗水赢得了“忠诚卫士”的荣誉称号,谱写了拥政爱民和警民团结的动人篇章。

在这次抗洪救灾斗争中,全县各级各部门忠于职守、团结一心,认真履行职能,坚守本职岗位,支援抢险救灾。防汛气象部门坚持24小时监测雨情汛情,及时预警预报,协调水电企业错峰调洪,为防汛救灾争取主动。路电水讯等相关部门紧急组织人力、调度机械设备,昼夜奋战施工,抢修“四通”设施,在最短时间内保障公路交通、通讯畅通和电力供应,确保抢险救灾有序进行。医疗卫生工作人员深入灾区送医送药、消杀防疫,付出了艰辛努力。各级媒体记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采访报道,鼓舞干群斗志、营造良好氛围。经济部门及时核实上报灾情、争取项目支持、组织恢复生产、弥补灾害损失。组织、宣传、文化部门和群团、慈善部门及时挖掘先进典型、启动社会募捐,成功举办“挺起不屈脊梁”赈灾晚会,募集各类物资640余万元。各级党政综合部门昼夜坚持在岗值守,及时准确传递信息,搞好综合协调服务,为抢险救灾发挥了应有作用。市县包村部门干部、“双千”干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村组开展工作。社会各界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积极伸出爱心援助之手,踊跃捐款捐物,支援灾区共度难关。

在这次抗洪救灾斗争中,涌现了众多英雄楷模,涌现了许多感人事迹,大家都是这次抗洪救灾斗争中的先进,刚才受表彰的只是极少数典型代表,还有很多躬身垂范的领导干部、奋力拼搏的基层组织、扎实工作的单位部门、默默奉献的干部群众,这是一个万众一心、坚强有力的战斗团体,实践再次证明,广大人民群众是战胜一切困难、书写胜利篇章、创造前进历史的真正英雄,岁月将永载史册、人民将铭记在心。这次抗洪救灾斗争集中展示了人民的内在精神、坚强意志和群体形象,是“精神”的长期锤炼、集中表现和再次升华,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爱我、投资环境整治、转变作风“三项活动”的成果展现,经过抗洪救灾斗争的洗礼,已经凝结成为一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勇于牺牲、勇于担当,勇于奉献、勇于尽责”的伟大抗洪救灾精神。

这种精神,具体表现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勇于担当的献身精神,勇于奉献、勇于尽责的敬业精神,这是我们战胜困难、加快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弘扬、传承和发展这种精神,把它作为实现创先争优、重建美好家园、加速腾飞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抗洪救灾精神,就是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要深入挖掘和广泛宣传抗洪抢险救灾中的先进典型,用先进事迹感染人、用英雄模范引导人、用崇高精神鼓舞人,迅速在全县上下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弘扬抗洪救灾精神,就是要以创先争优为重点,形成组织有力的坚强堡垒。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创先争优,努力争当克难攻坚的先锋队;要在服务灾区群众中创先争优,努力争当灾民群众的贴心人;要在恢复重建中创先争优,努力争当灾民群众的主心骨;要在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中创先争优,努力争当服务发展的动力源。

弘扬抗洪救灾精神,就是要以加快发展为目标,形成推进落实的强大合力。当前,在推进恢复重建和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形势紧迫逼人,任务艰巨繁重,困难压力巨大,特别需要我们大力弘扬抗洪救灾精神,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稳定第一责任、民生第一追求,以恢复重建为重点,心系群众冷暖,搞好灾民安置,统筹城乡发展;以防汛保安为重点,常备不懈地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以“一体两翼”为重点,努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科学谋划明年和“十二五”各项工作,加快推进腾飞步伐。

抗洪救灾精神篇2

再强再猛的洪水也冲不跨我们团结一致抗洪救灾的决心。下面是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2020抗洪救灾个人心得体会范文的相关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2020抗洪救灾心得体会【1】

再强再猛的洪水也冲不跨我们团结一致抗洪救灾的决心。_乡全体救灾人员在抗洪抢险中所取得的胜利就充分证明了这点。

_年8月5日,墨江县_、阿墨江、他郎河因受强降雨影响河水暴涨,_乡三江口一带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及次生地质灾害。这次灾害导致防护河堤大面积坍塌,造成部分房屋倒塌、路面阻断,同时险情致使_两百多户居民需紧急撤离,并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_“8·5”洪涝灾害及次生地质灾害救灾指挥部迅速启动应急方案,安全撤离并安置好受灾的群众。这次灾害引起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于8月8日分别安排并组织了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消防突击队等多支救灾队伍赶赴_灾区。

我也光荣地加入了青年突击队,在团县委书记和副书记的领导下和其他青年朋友们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达了灾区,没顾得上休息,我们就投入到了紧张的救援工作。我们的第一项任务是给在受灾群众的安置点搭帐篷。夏天的_十分闷热,我们青年突击队的所有人员都头顶烈日,紧张的工作着,汗流浃背自然是难免的,可没有一人说不愿意,也没有一人偷懒,大家都明白,只有我们搭建好帐篷受灾群众才能被如数安排好。大家工作的很认真,连休息是也不愿多浪费一分钟,尽管大家很累,但是脸上却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由于搭建帐篷和活动板房的水泥场地不够,救灾指挥部要求组织人员迅速对粮管所前后的暂时空场实施混泥土浇灌以保证后续工作的展开,我们也于八号晚饭后接到了第二项任务,配合施工人员进行混泥土浇灌作业。日暮下我们鲜红的团旗迎风飘扬,我们的青年突击队也紧张有序的配合施工人员浇灌混泥土。我们身着红色志愿服排成一条长龙就像一条长长的运输带运输着搅拌好的混泥土。混泥土着实很沉,由于情况紧急我们所有人都没有佩戴手套,很快大家的手都磨烂了,有的都流血了,可大家没有说一个“累”字、一个“脏”字。而后我们又参加了活动板房的搭建,每天依然烈日炎炎,可苦中也有苦中的乐趣。在工作中我们依然欢声笑语。由于活动板房材料在切割时工艺偶有粗糙,被铁片划伤也是常事,可想一想灾情的严重和受灾群众安置的紧迫局面,大家那顾得上关心这些划伤都继续埋头苦干。看着一幢幢活动板房搭建完成,我们也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想想灾民就要住进我们亲手搭建的房子中,我们欣喜万分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在救灾过程中也让我收获了人生中难得精神财富和宝贵的工作经验。我们青年突击队中的成员都是来自全县各个单位的,有政府部门的,有教育系统的,有厂矿企业的,还有来自当地灾区的。在抗洪抢险中我们并未因为单位不同而不能很好的协调工作,相反我亲如家人,胜似兄弟。我们共同头顶烈日,一起流血流汗;我们同食同宿,尽显兄弟情义;我们互帮互助,为救灾热谊锦上添花。

八天的洪抢险突击工作,让我重新理解了奉献、友爱、互助和进步的真正内涵,也让我结识了一群人生中难以割舍的好友,更让我收获了人生中最纯正的情谊。大家共同生活、共同战斗、共同快乐的场景也将成为我脑海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通过这次有意义的救灾志愿活动让我理解了人类力量的强大。面对自认灾害,我们从不畏惧,因为我们有战胜它的信心和万众一心、团结一致抗灾的决心。抗洪救灾志愿活动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最为宝贵的一课,也是我受用终身的一课。

2020抗洪救灾心得体会【2】

20_年7月1日,_县泗南江乡发生了洪涝灾害,由于程度轻微,我很遗憾没有能够参加救灾工作。8月5日,全县境内再次爆发大雨,泗南江乡再次受到了洪水的袭击。

8月8日,在团县委的号召、领导下,我积极响应,并志愿参加了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在看到了泗南江乡的受灾场面时,我们第一批从县城进去的一行13人深受感动,汹涌的洪水、倒塌的房屋、忙碌的武警战士、轰鸣的救灾车辆。

还没下车,我们就接到了救灾指挥部的任务:青年突击队必须在下午7点前搭好30顶临时帐篷。任务的确很重,时间也很紧。要知道我们下车时,已经快下午2点了。但是,做为一名青年志愿者,参加抗洪抢险救灾并不是来叫苦叫累的。我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我们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圆满完成。我猜其他青年志愿者的心里也应该是和我一样想的吧!

工作是枯燥的,但也是充满欢笑的。在其他同志的指导下,我们一行人分为了两个小组,同时搭建2顶帐篷。刚开始,我们并不熟悉搭建的步骤,时常出错,互相之间的配合也不是很默契。第一顶帐篷搭好了,我悄悄掏出手机看了下时间,用时20分钟。看来,以这个速度继续搭帐篷的话,我们应该完成不了任务了。或许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在搭第二顶帐篷的时候,我们之间的配合明显比第一次好多了,队员们都知道了时间的紧迫,都在默默地加快着速度。第二顶用时15分钟;第三顶用时10分钟,最后我们居然能在8分钟内就搭好一顶帐篷。当看到一顶顶深蓝色的救灾帐篷挺立在宽阔的操场上,一个个青年志愿者汗流满面的互相嬉笑。我的心里不禁满足了起来,自豪了起来,甚至还有点骄傲起来了。

千里行,始于足。如果不真正去做,谁知道自己到底能做的多好呢!

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圆满、超额完成,在指挥部要求的30顶帐篷的基础上,我们多完成了5顶。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高兴,我们恨不得一天就把所有的活都给干完。洪水无情,人有情,只有把自己的微薄力量无数倍的使出来,才能为灾区人民多争取一点点的转移时间。这也是我们不顾火辣的太阳、闷热的天气、嗜血的蚊子努力奋战的原因。

就在那天,党员突击队到来了,第二天,市消防支队的战士们来了……而随后的几天里,我们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也在每天不断的增加,到最后我们有135名青年志愿者参加到青年突击队这个队伍,一批批支援灾区的“战友”们的到来,让我们又加快了速度的同时又感到了无限的温暖。

8月8日晚8点整,我们的第二个任务是:协同其他队伍把老粮食仓库前的平地浇灌成水泥地面。

人多力量大,团结出力量。在一百来号人的努力突击下,在缺少材料,缺少工具的客观条件下,突击队员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把以前凹凸不平的地面硬生生的用近20公分厚的砂浆浇灌地水平。虽然只做了平地面积的大概八分之一,但是这种精神是多么的可贵,这种气势是多么的撼天动地。

晚12点,入夜休息的时候,好多人都深深入睡了,我想他们都不记得做梦了吧,因为实在是太累了,我也如此。甚至来不及回想今天下午饭吃了些什么,就深深地睡了过去。

第二天,依然是继续昨天晚上未完成的工作。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

整整一个星期的工作,要说不辛苦那是骗人的。但是,看到灾区人民高兴的面容,爽朗的笑声,我觉得一切都值得。对于我来说最可喜的是:以前挥之不去的赘肉已经慢慢落潮。这是我私下里觉得的最大收获。劳动最光荣!

_镇处于全区的西部,属于典型的低洼地区,抗洪排涝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显得尤为重要。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洪水,我镇迅速启动防洪预案,落实各项抗洪排涝措施,组织全镇党员干部、人民群众迅速投入到抗洪救灾的洪流中,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截止5日上午,内河水位降至1.9米,其中丰南圩已降至1.7米,受灾田块全部被救出水,全镇无一人伤亡,未出现大面积的农作物受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未受大的影响,社会大局稳定,抗洪排涝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一、抗洪的几点总结

1.超前决策,未雨绸缪

2.加强领导,组织得力

今年的洪水来势猛,来速快,雨量大。我镇党委、政府迅速做出反应,连夜召开班子成员、机关干部、联系干部、各村支部书记、部门负责人会议,进行全面动员布署,动员所有的力量深入到抗洪一线,靠前指挥战斗,同时组织全镇的民兵成立抗洪抢险小分队,及时化解险情。

3.确保重点,注重实效

我镇的抗洪排涝工作始终围绕“五个确保”开展,注重具体效果,确保不因洪涝灾害而发生人员伤亡;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正常运行;确保各村(居)不造成大面积农作物受淹绝收;确保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不受大的影响;确保社会大局的稳定。

4.思想统一,作风扎实

面对洪灾,全镇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及时的统一思想,投入到抗洪一线,党政主要领导同志始终站在抗洪工作的最前列,化解各种矛盾,宣传情况,排除险情,广大党员干部顶风冒雨,日夜驻守在抗洪一线,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人在阵地在,与群众共进退,正是这种扎实的作风,凝聚了人心,增强了战斗力,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希望,唤起了激情。

5.理清思路,狠抓关键。抗洪排涝的关键是抓排水,抓自救,稳定群众的情绪。我镇在重抓一级排水的同时,积极组织力量狠抓二级排水,匡自为战,确保了农作物不长时间经受水淹。同时,面对人民群众焦虑的情绪,加强宣传,加强疏导,耐心解释,及早及时做好思想工作,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到受淹最重、困难最大、群众情绪最激烈的一线解决问题,防止了过激行为的发生,确保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二、灾后的几点反思

1.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抗洪工作根本所在

我们党是人民的党,满足群众的需求是我们党和各级党员干部的根本责任,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强化党的宗旨意识,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的财产不受损失,面对洪灾,容不得我们党员干部有不作为的行为,有半点闪失,否则群众不答应,组织也不答应。

2.切实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抗洪工作防患于未然的长久之计

洪水无情如猛兽,只有将它挡在圩堤之外,闸门之外,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我镇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抗洪工作的胜利,是与近年来的投入分不开的,但我镇目前依然还存在部分患工险段,存在排涝模数不足,存在低矮病危闸站,只有彻底改变这种现状,才能掌握抗洪工作的主动性,把损失降到最低。

3.切实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是抗洪救灾工作的群众基础

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组织好群众、发动好群众,才能降服凶猛的洪魔。在组织群众中,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在发动群众中,减少灾害损失程度;在宣传群众中,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化解群众情绪。

4.切实加强科学决策,是抗洪救灾工作的科学之路

抗洪工作来不得半点的马虎与闪失,我镇的区域位置特点是地势低洼,地理位置落差悬殊,田块高低不一,这就需要早关闸,早排水,在抓好大圩排水的同时,重视抓好二级排涝,加大组织力度,提高自救的组织化程度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审时度势,加强决策,对抗洪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十分关键。

5.切实履行职责,体现先进性,是抗洪工作取得胜利的政治保证

抗洪的过程是一个战时的过程,战时是广大党员干部平时工作作风、意志品质、工作能力、决策能力的集中体现,是考验干部的过程,更是锻炼干部的过程,抗洪的过程,既能体现先进性,更能提高先进性。

局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了十堰市抗洪救灾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将我局组织观看学习情况汇报如下。在县教育局中心学习小组的精心组织下,9月15日下午,局机关全体干部、内设二级单位党政负责人认真观看了十堰市抗洪救灾先进事迹报告会,并展开热烈。

根据县先教办的统一要求,我局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了十堰市抗洪救灾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将我局组织观看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1.精心组织,认真学习,畅谈体会。在县教育局中心学习小组的精心组织下,9月15日下午,局机关全体干部、内设二级单位党政负责人认真观看了十堰市抗洪救灾先进事迹报告会,并展开热烈

我们要将学习抗洪精神与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自觉做到平常时候从平凡小事做起,从具体工作做起,把先进性融入到本职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和群众最需要的时候,自觉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豁得出去,当好群众的“主心骨”。

在经历这次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中,我亲眼目睹了房子被大水无情的冲走,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那种被迫离家的感觉真的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心中的恐惧达到了极点。体会到了“大水的无情”与此同时也见证了“人间的真情”!

就在受灾的第一时刻,心系百姓的武警官兵们在最危难的时刻,战斗在抢险一线,用他们的双手化解了一个又一个危难险情。他们无惧牺牲!不怕困难!昼夜奋战!为人民群众带去了生命的希望和生活的勇气!充分展现了军民鱼水情的感人画面!让我们对这些武警官兵肃然起敬、心中无比感激!

还有那些为抢险救灾战斗在一线的各界人士,请允许我们对您们表示以最崇高的敬意!

2020抗洪救灾心得体会【3】

抗洪抢险斗争的胜利,归根到底是人民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根本上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的胜利。下面是带来的抗洪救灾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20_年7月21日,我省房山区普降特大暴雨,引发了重大的灾害,房屋倒塌,农作物,及车,房,桥梁,人,受到严重的损失,这次的暴雨将这一切化为乌有。虽然暴雨,摧毁了我们的家园,但是却冲不垮我们的心态。

由于,20_年7月21日,暴雨的降临,我院接到上级部门 __,全房山区大部分乡镇遭受百年不遇的暴雨水灾,许多村庄和农田被淹没,房屋倒塌,损失惨重,灾民无家可归。随后,我院立即组织成立救灾医疗队奔赴房山区大石窝镇受灾的各个村庄,,开展防疫治病救灾工作。由于我院领导高度重视这次暴雨的降临,,立即抽调本院素质强,思想好的医护人员组成救灾医疗队,进行动员部署后,分成几个小组立即奔赴灾区第一线开展防病救灾工作。

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将近一周的艰苦奋斗,目前,灾区各方面的情况已基本稳定,现场防疫工作已基本将近尾声,灾民的防疫工作已转入下一阶段。

在整个现场防病救灾工作,我们认真负责,采取措施得当,坚守在医院的医护人员们也详细问诊受灾的群众,是否饮用被污染的水,是否食用不洁饮食,是否有死亡动物接触史等,关怀备至。大灾过后,灾区还没有出现一例任何流行性传染病,在将近半个月的时间里,我院的救灾医疗队为灾区诊治人员达8241人,消毒饮用水52处,消毒房屋2365间,为了灾区群众重建家园,提供了健康饮水,发药等,同时我院救灾医疗队工作非常认真努力,医护人员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克服种种困难,开展救灾工作,不顾个人的安危得失,一心服务灾区群众,取得了老百姓的好评,赢得了广大灾区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充分体现了医护人员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和高尚得到的情操。

我院的防病救灾工作之所以取得明显的成绩,首先离不开上级领导部门的及时正确部署,其次,得益于我院救灾医疗的得力措施。

1.领导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

2.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广泛密切配合当地政府开展工作。

3.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防病救灾工作,认真负责,关心群众,充分发挥医风医德。

在这次防病救灾活动中,由于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及医护工作者率先垂范,始终坚守在条件最艰苦的第一线,不怕苦不怕累,始终坚守如一,充分体现了共产党的先行性,和医务工作者的高尚情操。为整个救灾工作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现在,防疫救灾工作已转入新的阶段,我们将给实践“ __”重要思想,永葆共产党员先进的高反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下一个阶段的工作,我们坚信,这次的灾难会过去,一切都会雨过天晴。

19_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几十万 __官兵日夜兼程,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战洪水、斗恶浪,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惊涛骇浪》这部影片以1998大抗洪为背景,描写了在百年不遇的严重灾害面前,广大军民在以_同志为核心的 __、_领导下,团结奋战、英勇抗洪的伟大壮举。影片真实艺术地再现了惊心动魄的抗洪场景,精心塑造了一批感人至深的典型人物群像。影片热情讴歌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创建的丰功伟绩,讴歌了伟大的抗洪精神,讴歌了军民团结,讴歌了军魂和民族魂。在这次抗洪抢险当中,涌现了许多感人事迹和人物。如:高建成、李向群等人。

抗洪抢险斗争的胜利,归根到底是人民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根本上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的胜利。抗洪英模创造并充分体现着伟大的抗洪精神。他们是党的光荣,人民的骄傲,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学习抗洪英模,就要学习他们在危急时刻和生死关头,冲锋在前,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他们公而忘私,先人后己,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学习他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越是情况危急,越是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勇气;学习他们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全局利益至上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以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一盘棋”的大团结大协作精神。学习抗洪英模,就要认真学 __同志关于抗洪抢险斗争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要深刻理解和大力弘扬_同志所概括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学习抗 洪英模的重大现实意义,就是要紧紧团结在以_同志为核心的 __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大力弘扬抗洪精神,把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进一步凝聚起来,激励和鼓舞灾区人民排除万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激励和鼓舞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工作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沿着建设有 __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奋发地去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

_镇处于全区的西部,属于典型的低洼地区,抗洪排涝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显得尤为重要。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洪水,我镇迅速启动防洪预案,落实各项抗洪排涝措施,组织全镇党员干部、人民群众迅速投入到抗洪救灾的洪流中,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截止5日上午,内河水位降至1.9米,其中丰南圩已降至1.7米,受灾田块全部被救出水,全镇无一人伤亡,未出现大面积的农作物受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未受大的影响,社会大局稳定,抗洪排涝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一、抗洪的几点总结。

1、超前决策,未雨绸缪。我镇是西部水乡低洼地区,十年洪水九年淹,抗洪工作十分重要,根据这一具体情况,近两年来,我镇对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加大投入,投资近280万元,新建一座双泵排涝站,13座防洪闸,加固圩堤近40公里,提高防洪能力和标准,在雨季来临之前,花费近12万元,对全镇原有闸站进行全面的检修,保证了战时用得上,打得响。同时密切关注天气的变化,6月30日当天降雨,当天关闸,当天排涝,做到了及关及排。

2、加强领导,组织得力。今年的洪水来势猛,来速快,雨量大。我镇党委、政府迅速做出反应,连夜召开班子成员、机关干部、联系干部、各村支部书记、部门负责人会议,进行全面动员布署,动员所有的力量深入到抗洪一线,靠前指挥战斗,同时组织全镇的民兵成立抗洪抢险小分队,及时化解险情。

3、确保重点,注重实效。我镇的抗洪排涝工作始终围绕“五个确保”开展,注重具体效果,确保不因洪涝灾害而发生人员伤亡;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正常运行;确保各村(居)不造成大面积农作物受淹绝收;确保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不受大的影响;确保社会大局的稳定。

4、思想统一,作风扎实。面对洪灾,全镇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及时的统一思想,投入到抗洪一线,党政 __同志始终站在抗洪工作的最前列,化解各种矛盾,宣传情况,排除险情,广大党员干部顶风冒雨,日夜驻守在抗洪一线,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人在阵地在,与群众共进退,正是这种扎实的作风,凝聚了人心,增强了战斗力,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希望,唤起了激情。

5、理清思路,狠抓关键。抗洪排涝的关键是抓排水,抓自救,稳定群众的情绪。我镇在重抓一级排水的同时,积极组织力量狠抓二级排水,匡自为战,确保了农作物不长时间经受水淹。同时,面对人民群众焦虑的情绪,加强宣传,加强疏导,耐心解释,及早及时做好思想工作,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到受淹最重、困难最大、群众情绪最激烈的一线解决问题,防止了过激行为的发生,确保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二、灾后的几点反思。

1、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抗洪工作根本所在。我们党是人民的党,满足群众的需求是我们党和各级党员干部的根本责任,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强化党的宗旨意识,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的财产不受损失,面对洪灾,容不得我们党员干部有 __的行为,有半点闪失,否则群众不答应,组织也不答应。

2、切实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抗洪工作防患于未然的长久之计。洪水无情如猛兽,只有将它挡在圩堤之外,闸门之外,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我镇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抗洪工作的胜利,是与近年来的投入分不开的,但我镇目前依然还存在部分患工险段,存在排涝模数不足,存在低矮病危闸站,只有 __改变这种现状,才能掌握抗洪工作的主动性,把损失降到最低。

3、切实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是抗洪救灾工作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组织好群众、发动好群众,才能降服凶猛的洪魔。在组织群众中,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在发动群众中,减少灾害损失程度;在宣传群众中,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化解群众情绪。

4、切实加强科学决策,是抗洪救灾工作的科学之路。抗洪工作来不得半点的马虎与闪失,我镇的区域位置特点是地势低洼,地理位置落差悬殊,田块高低不一,这就需要早关闸,早排水,在抓好大圩排水的同时,重视抓好二级排涝,加大组织力度,提高自救的组织化程度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审时度势,加强决策,对抗洪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十分关键。

5、切实履行职责,体现先进性,是抗洪工作取得胜利的政治保证。抗洪的过程是一个战时的过程,战时是广大党员干部平时工作作风、意志品质、工作能力、决策能力的集中体现,是考验干部的过程,更是锻炼干部的过程,抗洪的过程,既能体现先进性,更能提高先进性。

三、迅速掀起抗灾自救的新高潮。

抗洪工作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之后,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要雷厉风行、争分夺秒、再接再厉、连续作战,迅速投文章标题:乡镇抗洪救灾工作总结与思考。

2020抗洪救灾心得体会【4】

____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战洪水、斗恶浪,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惊涛骇浪》这部影片以____大抗洪为背景,描写了在百年不遇的严重灾害面前,广大军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下,团结奋战、英勇抗洪的伟大壮举。影片真实艺术地再现了惊心动魄的抗洪场景,精心塑造了一批感人至深的典型人物群像。影片热情讴歌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创建的丰功伟绩,讴歌了伟大的抗洪精神,讴歌了军民团结,讴歌了军魂和民族魂。在这次抗洪抢险当中,涌现了许多感人事迹和人物。如:高建成、李向群等人。

抗洪抢险斗争的胜利,归根到底是人民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根本上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的胜利。抗洪英模创造并充分体现着伟大的抗洪精神。他们是党的光荣,人民的骄傲,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学习抗洪英模,就要学习他们在危急时刻和生死关头,冲锋在前,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他们公而忘私,先人后己,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学习他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越是情况危急,越是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勇气;学习他们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全局利益至上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以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一盘棋”的大团结大协作精神。学习抗洪英模,就要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抗洪抢险斗争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要深刻理解和大力弘扬江泽民同志所概括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学习抗

洪英模的重大现实意义,就是要紧紧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大力弘扬抗洪精神,把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进一步凝聚起来,激励和鼓舞灾区人民排除万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激励和鼓舞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工作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奋发地去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

2020抗洪救灾心得体会【5】

_年7月1日,_县泗南江乡发生了洪涝灾害,由于程度轻微,我很遗憾没有能够参加救灾工作。8月5日,全县境内再次爆发大雨,泗南江乡再次受到了洪水的袭击。

8月8日,在团县委的号召、领导下,我积极响应,并志愿参加了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在看到了泗南江乡的受灾场面时,我们第一批从县城进去的一行13人深受感动,汹涌的洪水、倒塌的房屋、忙碌的武警战士、轰鸣的救灾车辆。

还没下车,我们就接到了救灾指挥部的任务:青年突击队必须在下午7点前搭好30顶临时帐篷。任务的确很重,时间也很紧。要知道我们下车时,已经快下午2点了。但是,做为一名青年志愿者,参加抗洪抢险救灾并不是来叫苦叫累的。我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我们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圆满完成。我猜其他青年志愿者的心里也应该是和我一样想的吧!

工作是枯燥的,但也是充满欢笑的。在其他同志的指导下,我们一行人分为了两个小组,同时搭建2顶帐篷。刚开始,我们并不熟悉搭建的步骤,时常出错,互相之间的配合也不是很默契。第一顶帐篷搭好了,我悄悄掏出手机看了下时间,用时20分钟。看来,以这个速度继续搭帐篷的话,我们应该完成不了任务了。或许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在搭第二顶帐篷的时候,我们之间的配合明显比第一次好多了,队员们都知道了时间的紧迫,都在默默地加快着速度。第二顶用时15分钟;第三顶用时10分钟,最后我们居然能在8分钟内就搭好一顶帐篷。当看到一顶顶深蓝色的救灾帐篷挺立在宽阔的操场上,一个个青年志愿者汗流满面的互相嬉笑。我的心里不禁满足了起来,自豪了起来,甚至还有点骄傲起来了。

千里行,始于足。如果不真正去做,谁知道自己到底能做的多好呢!

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圆满、超额完成,在指挥部要求的30顶帐篷的基础上,我们多完成了5顶。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高兴,我们恨不得一天就把所有的活都给干完。洪水无情,人有情,只有把自己的微薄力量无数倍的使出来,才能为灾区人民多争取一点点的转移时间。这也是我们不顾火辣的太阳、闷热的天气、嗜血的蚊子努力奋战的原因。

就在那天,党员突击队到来了,第二天,市消防支队的战士们来了……而随后的几天里,我们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也在每天不断的增加,到最后我们有135名青年志愿者参加到青年突击队这个队伍,一批批支援灾区的“战友”们的到来,让我们又加快了速度的同时又感到了无限的温暖。

8月8日 晚8点整,我们的第二个任务是:协同其他队伍把老粮食仓库前的平地浇灌成水泥地面。

人多力量大,团结出力量。在一百来号人的努力突击下,在缺少材料,缺少工具的客观条件下,突击队员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把以前凹凸不平的地面硬生生的用近20公分厚的砂浆浇灌地水平。虽然只做了平地面积的大概八分之一,但是这种精神是多么的可贵,这种气势是多么的撼天动地。

晚12点,入夜休息的时候,好多人都深深入睡了,我想他们都不记得做梦了吧,因为实在是太累了,我也如此。甚至来不及回想今天下午饭吃了些什么,就深深地睡了过去。

第二天,依然是继续昨天晚上未完成的工作。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

抗洪救灾精神篇3

一、波澜壮阔的抗洪抢险斗争回顾

坚决战胜这场洪水,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一场重大斗争,也是对全市人民勇气、信心与力量的一场严峻考验。面对强降雨、高水位和重灾情的严重威胁,全市上下全面动员,立即行动,按照“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至上”的指导思想,奋力抗洪抢险,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展现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动人场景,奏出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胜利凯歌。

二、抗洪经验弥足珍贵,抗洪精神催人奋进

一场灾害就是一次考验,每经受一次考验都会积累一笔精神财富。灾情从预警到发生,到处展现出万众一心、战胜洪涝灾害的壮丽画卷。回顾本次抗洪斗争,我们之所以能够全面胜利,总结起来,主要有五点经验和体会:

第一,省、长春市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是我们夺取最终胜利的精神支柱。各级领导高度关注我市的汛情、灾情和群众安危,直接指挥了这场斗争,始终与我们心心相连,同舟共济。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省人大副主任包秦、长春市市长崔杰,人大主任祝业精,市委副书记李树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隋忠诚,市委常委、秘书长钱万成,市人大副主任方曙光,副市长陈巳,都亲临我市抗洪抢险一线,听取情况、研究汛情,指挥抢险,亲切慰问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省、长春市人大两位领导还吃住在防汛指挥部,现场指挥调度抗洪救灾和人口转移。特别在我市抗洪抢险的关键时刻,长春市主要领导积极协调省防指,使石头口门水库放流兼顾上下游利益,为我们抗洪抢险的决胜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省、长春市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极大地鼓舞了我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士气,增强增强了我们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各级党委、政府发挥核心领导作用,是我们夺取最终胜利的关键所在。在整个抗洪救灾过程中,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套班子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靠前指挥、科学调度、周密部署,始终与受灾群众心心相连、患难与共,把抗洪救灾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来抓,形成了一整套的防汛抗洪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在决战的关键时期,两线各乡镇党委、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行动迅速,坚强有力,步调一致,组织干部群众从容应对,牢牢掌控着抗洪局势,下定决心必保实现“两个确保”,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使我们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第四,广大干警、消防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不畏艰险、冲锋在前,是我们夺取最终胜利的重要保障。灾情就是命令,广大公安、检察、法院干警,消防官兵和民兵预备役危难之中显身手,不畏艰险,顽强拼搏,连续作战,冲锋在波峰浪尖,战斗在堤防险段,拼搏在紧要关头,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急难险重任务,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用汗水和忠诚谱写了军民警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崭新篇章,为我市夺取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第五,社会各界的大力援助、合力攻坚,是我们夺取最终胜利的重要力量。大灾无情,人间有爱。面对特大洪涝灾害,社会各界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踊跃捐款捐物。长春市南关区连夜调配采购了10万条编织袋,第一时间将抗洪物资及专项救助资金100万元送到我市抗洪一线;农村商业银行、山东金锣集团、吉林宇光能源、吉煤集团龙家堡煤矿、天景食品等全市各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纷纷慷慨解囊;吉林省旺民长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哲以个人名义捐款100万元;就在会前,吉林广泽乳业公司还专程举派人赶来捐款100万元。各驻市单位、社会团体、机关党员干部也踊跃捐款。全市上下处处涌动着浓浓深情,形成了齐心协力抗击灾害的磅礴力量。截止8月14日15时,我市共接收社会各界捐献款物折合人民币近千万元,为加快灾后重建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和物质支持。

在这场气壮山河的抗洪救灾斗争中,全市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在团结一心,英勇奋战抗击洪魔的同时,也创造出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这就是全市人民以坚强的意志、巨大的力量熔铸成的无比珍贵的“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忍不拔、勇于胜利”的抗洪精神。

在这场抗洪抢险斗争中,充分体现了“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抗洪精神。这次洪灾虽然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但在抗洪斗争中,全市上下充分展示了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充分凝聚了战胜危难的无穷力量。各级党组织在困境中奋进,广大群众在灾害中自立自强,始终保持着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百倍珍惜,永远保持下去。

在这场抗洪抢险斗争中,充分体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面对特大洪灾,令人感动的是,灾难让我们变得更加勇敢和无私,灾难让我们更加团结和友爱,从市区到农村,从机关到乡镇,从各级领导到一般干部,从共产党员到普通群众,85万人民精诚团结,大地到处涌动着同心同德、团结奋战的澎湃热潮,融汇成了抗洪救灾的巨大合力。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百倍珍惜,永远保持下去。

在这场抗洪抢险斗争中,充分体现了“坚忍不拔、勇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这次洪水灾害来势之凶猛、持续时间之长、危害范围之广史无前例,挑战着全市人民的精神极限。但面对特大洪灾,广大干部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誓与洪水决一死战,越是紧要关头,越是不屈不挠,沉着应战,表现出超人的勇气和惊人的毅力。正是这种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才奏响了抗洪救灾的最强音。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百倍珍惜,永远保持下去。

三、以抗洪精神为动力,全面抓好灾后重建工作

洪涝灾害给我们留下了创伤和发展障碍,消除灾害影响任重道远,我们必须继续发扬抗洪精神,抓好灾后生产和恢复重建,迅速在全市掀起大灾之后大发展的新热潮。

一是要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今天会议已经下发了《全市抗灾救灾工作方案》,农业、民政、水利、牧业等各相关部门和受灾乡镇要按照方案要求,进一步全面科学核实水库、房屋、农作物、耕地等受灾情况,并及时向省和长春市对口部门汇报,全力争取上级重建项目和资金,帮助灾区人民尽快恢复生产生活;民政部门要对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给予更多关爱,及时把符合条件因灾致困的家庭纳入低保范围;继续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积极开展各种慈善募捐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帮助灾区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粮食、发改、工商等部门要做好粮、油、蔬菜调运工作,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财政和各乡(镇)街要组织好受灾群众口粮、食用油、棉衣(被)等物资的采购和发放工作,超前做好受灾群众安全过冬的准备。卫生部门要组织卫生防疫人员深入灾区,扎实做好卫生防疫、水源保护、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整治,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农业保险机构要做好农业保险查勘理赔工作,对绝收全损的农户,要迅速按一定比例优先预付赔款;公安部门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灾区正常社会秩序。同时,市直各部门要全力开展对受灾较重村的对口帮扶工作,千方百计帮助受灾群众筹集资金和物资,充分调动受灾群众生产自救和重建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部门与受灾村对接工作要在8月16日前全部完成。

二是要支持灾区恢复生产。涉农部门要有针对性引导农民开展抗灾自救和生产恢复。当前,恢复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是尽快排水排涝,全市各受灾区域要确保一周以内完成内涝排水工作,能保一垄保一垄,能保一亩保一亩。因灾绝收地块要抓紧组织毁种补种,涉农部门对所需农业生产资料8月15日前要调配到位,确保恢复生产需要。无法毁种的地块要纳入秋季深松整地计划,为明年生产做好准备。牧业局要指导牧业养殖户,及时补栏增养,做好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及动物疫病防控,确保不发生重大疫情。劳动部门要积极组织灾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灾区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给予免费培训,促进受灾农民增加劳务收入。

四是抓好汛期安全生产。8月10日,通化市宏远煤矿发生淹井事故,18名矿工被困。当前,我市仍处于汛期,要吸取通化8.10事故教训,全力作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特别要进一步加强煤矿和非煤矿山检查。会后安监等部门要立即对煤矿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再进行一次彻底全面的排查,严防井口灌水和井下透水事故发生,坚决杜绝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抗洪救灾精神篇4

7月25日一早,省委书记张庆黎、省长张庆伟驱车赶往涞水县三坡镇苟各庄村。车行驶在蜿蜒的山间公路上,山中雾气蒙蒙,下起了阵雨。在这次洪涝灾害中,三坡镇受灾严重,由于暴雨来势猛、时间长、强度大,加之上游降雨较大,导致境内拒马河水位四小时上涨三米左右,形成了当地自1963年以来最大洪峰,野三坡景区拒马河洪峰最高达到每秒4000立方米,为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大洪流,道路、通讯、电力全部中断。车行驶到野三坡景区,沿途可见黄褐色的河水在河道内翻滚,不少碗口粗的大树被冲倒,一些路段的路基被洪水冲毁。

经过近三个小时长途跋涉,张庆黎、张庆伟一行抵达苟各庄村。村里的主路已被冲断,村边河道里浑浊的洪水还在咆哮,不时可见被山洪冲毁的房屋、汽车。尽管灾情严重,但村民们情绪稳定,救灾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武警部队官兵和村民们手拿铁锹,正在热火朝天地清理淤泥、整修道路。村口,写有“国泰民安”的牌楼仍高高耸立。

不顾路面泥泞,着浑浊的泥水,踩着厚厚的淤泥,张庆黎、张庆伟接着往村里走。面对围拢过来的乡亲们,张庆黎满怀深情地说:“咱们这儿受了这么大的灾害,乡亲们受惊了!吃苦了!今天我和张庆伟省长一早赶到咱们这儿来看望乡亲们,向乡亲们表示亲切的慰问。这次灾情十分严重,来咱们村实地看过后,我们心里很难过。这些年大伙儿辛辛苦苦置的家业,搞的建设,搞的生产毁于一旦。但是面对灾情,我们的党组织,我们的政府,特别是我们的人民群众表现特别好,大家为了营救游客,舍小家、顾大家,这种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彰显了我们河北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也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的生动体现。灾害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会动员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都来伸出援助之手,支援我们灾区建设,也希望灾区群众重新振作起精神来,在废墟上重建美好家园!”

走到村口,张庆黎、张庆伟再次停下脚步向乡亲们问寒问暖。张庆黎对大家说:“中央很关心我们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央领导也特意让转达对灾区人民的问候。从省到市、县,都全力以赴支援灾区。现在当务之急是让仍然处在危险地段的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对受伤的群众全力医治使他们早日康复,让我们灾区的群众能够有房住、有饭吃、有医生看,先做这些基本的,然后就修路、架桥、盖房,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我们的生活恢复正常。”“再次向灾区的群众表示亲切问候,向勇敢的灾区人民表示崇高敬意。”张庆黎慷慨激昂的话语引发现场热烈的掌声。

随后,省委、省政府在涞水县三坡镇召开了抗洪救灾工作汇报会。张庆黎在讲话中指出,7·21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非常严重,造成的损失令人心痛。灾情发生后,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迅速行动,组织得有力有效,及时遏制了灾情的蔓延和扩大,避免了更大程度的损失。广大干部群众在这场抗洪救灾中的表现非常好,非常令人感动。驻冀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和铁路部门也在抗灾救灾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舍己救人,舍小家顾大家,用大爱救大灾,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充分体现了我们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崇高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人民子弟兵好、人民群众好。张庆黎代表省委、省政府向灾区的广大干部群众、人民子弟兵、铁路部门以及所有给予灾区关心和帮助的各方面表示亲切的慰问,致以崇高的敬意。

抗洪救灾精神篇5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以人为本,让灾民有饭吃、有水喝、有住处、有衣穿、有病可得到及时救治

关爱生命、抢救生命。6月18日至27日,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四次奔赴灾区,强调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转移存在安全隐患地区的群众。从城市到乡村、从街道到学校、从泥泞的山路到塌方的公路,全省共紧急转移103.84万人,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难度之大,历史少有。为使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排,省委、省政府在争取中央资金的同时,安排省级财政性资金2.37亿元投入抗洪救灾,组织各地千方百计做好转移群众的应急安置、卫生防疫等工作,民政部门紧急调运大量救灾物资,省防指将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从重点灾区扩大到全省,卫生防疫部门累计派出医疗队1236支6406人次、卫生防疫队2444支9772人次,一系列有力措施确保了灾民有饭吃、有水喝、有住处、有衣穿、有病可得到及时救治,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所有这一切,成为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诠释,成为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一个大写的“人”字在山洪咆哮、江河猛涨中巍然挺立。

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在此次防汛抗洪救灾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带领他们不等不靠,自救互救,同洪水展开惊心动魂、艰苦卓绝的斗争。人们坚信,“大家合起一条心,一定会挺过这个大难”,“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灾区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说明,八闽儿女具有顽强拼搏、爱拼才会赢的光荣传统,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凝聚力,任何困难、任何风险都压不垮。

统筹兼顾、协调有序。在防汛抗洪救灾过程中,福建省委、省政府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一手抓好抗灾抢险和受灾群众安置救助,一手抓好受灾地区特别是重灾地区的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努力夺取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三明、南平等重灾区与对口帮扶的福州、厦门,立足长远,统筹考虑,把灾后重建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加快实施“造福工程”,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小城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物质重建与精神重建结合起来,带去了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思路;把灾后重建与加快发展结合起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灾后重建提供强有力支持;把灾后重建与“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推动灾区跨越发展。

执政能力的锤炼提升:如何组织协调、应急救灾、社会动员、善用媒体

罕见灾情考验组织协调能力。在特大灾情面前,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迅速行动,按照职能分工建立起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防御机制。民政部门紧急调运大量救灾物资,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交通、通信管理、电力、卫生防疫、教育、农业等部门迅速组成抢险队伍夜以继日地坚守一线,一有灾情险情立即靠前。驻闽各部队、武警官兵数万名子弟兵第一时间投入,在道路、通信受阻的情况下翻山涉水,徒步进入灾区。为严肃纪律、强化责任意识,福建省采取超常规的“防汛提级问责”措施,对防灾抗灾期间不在岗不在位的个别干部和工作人员进行问责,使各级各部门进一步绷紧防洪抗灾这根弦,各项指令得到及时准确落实。

罕见灾情考验应急救灾能力。6月12日,一接到福建省将出现降水集中期的气象预报后,正在内陆三市进行工作检查的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果断调整工作检查行程,第一时间启动防汛救灾应急机制,第一时间作出防抗强降雨的全面部署。福建省防指连着半个多月灯火通明,连续召集16轮会商,发出52份明传电报、4个紧急指令和46份汛情快报,针对各阶段、各区域、各领域的防汛工作作出安排,指导各级防指采取超前泄洪、腾库迎洪、拦洪削峰、错峰错潮调度等手段优化水库调度。各级各部门以防为先,密切关注雨情汛情变化,反复排查地质灾害易发点、低洼地等危险地带,消除安全隐患,及时组织群众安全转移。

罕见灾情考验社会动员能力。在福建此次防汛抗洪救灾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全省参与和对外开放相结合,集中一切社会资源,开展最广泛的社会动员。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带领各级党委政府机关公务员率先垂范,带头为灾区奉献爱心。省委宣传部等15个省直单位联合举办“风雨同舟 情暖八闽――福建省抗洪救灾特别晚会”,筹集单位和个人捐款人民币2亿300多万元、港币978万元、物资折合人民币约655万元。省委统战部举办统一战线各界人士支援灾后重建赈灾大会,部队、企业、社会团体、普通百姓慷慨解囊,广大港澳侨台人士爱心涌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罕见灾情考验善用媒体能力。福建省委高度重视抗洪抢险救灾的舆论宣传,始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第一时间灾情和抗洪救灾最新进展,组织媒体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采访。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全省各级各类媒体积极主动,引导有力,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对福建抗灾救灾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充分展示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党员、人民子弟兵、医疗卫生人员和各类专业救援人员危难时刻冲锋在前、舍生忘死、抢救被困群众的英雄壮举,充分展示灾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奋起抗灾的感人事迹。新闻宣传数量之多、密度之大、分量之重、影响之广,历史罕见,极大地激发了全省上下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强大精神力量。同时,福建宣传部门坚持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积极协调中央和境外主流媒体灾情和救灾情况进行及时、准确、实时的转播,使福建抗灾救灾工作得到了海内外的同情和支持。卓有成效的新闻宣传为战胜自然灾害发挥了积极作用。

党的先进性的深刻阐释:无数党员冲锋在前、撤退在后,无私无畏、奋不顾身,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各级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在前所未有的灾情面前,各级党委充分发挥强大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坚强领导、科学指挥,与抗洪军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彰显了应对灾难、战胜困难的中流柢柱作用。福建省委统筹全局、科学决策、指挥若定,始终引领着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在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迅速反应、密切配合,各司其职,互相协作,集聚抗洪救灾的磅礴力量。广大人民子弟兵和武警官兵与各级党委政府密切配合,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承担起抗洪救灾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的任务。实践再一次证明,我们党是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风险,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成功的坚强领导核心。

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三明市组建由6300多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的党员抢险应急小分队、党员干部抗灾一线巡查队、党员医疗救助服务队等防御强降雨应急分队、巡逻队198支;永安市对1100多名党员设岗定责,组成20多支抗灾队伍,成为应急排险、抢救被困群众的重要力量;泰宁县新桥乡党委在与外界中断联系三昼夜的艰苦条件下,不等不靠,先后紧急疏散1700余名群众,并从进水2米多深的中学将500多位学生全部安全转移;上青乡党委在接到学区学生被洪水围困的消息后,立即组织乡党员干部组成“人墙”,保护600余名学生安全通过被洪水淹没的危桥。在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受灾群众最集中的地方、救灾困难最大的地方,都有鲜艳的党旗迎着风雨飘扬,都有党的基层组织所铸成一个个屹立不倒的坚强战斗堡垒。

领导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等省领导身先士卒、靠前指挥,无数次走进省防汛抗旱指挥部部署抗灾救灾工作,顶着瓢泼大雨,冒着一路塌方、泥石流、山洪暴发的危险多次深入抗洪抢险第一线察看、指导、慰问,给抗灾一线军民以精神力量。市、县(区)、乡三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挺身而出,组织干部群众争分夺秒抢救被困人员,想方设法安置受灾群众,带领灾区群众化悲痛为力量、从废墟上勇敢站立起来,抓紧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全省党政机关干部不离岗、不休假、不外出,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投入抗灾救灾。

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这场抗洪抢险的特殊战斗中,无数党员冲锋在前、撤退在后,无私无畏、奋不顾身,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朴实的行动践行着对人民的忠诚,验证着理想与信念的伟大力量。他们的英勇行为和崇高精神,是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人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生动诠释。

抗灾精神在福建的发扬光大

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在抗击特大暴雨洪水灾害的过程中,福建党政军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死与共的考验、风雨同舟的经历,使各级党委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空前紧密,军队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空前加强,全省上下的大团结空前巩固。从灾区到后方,从沿海到内地,从省内到省外,处处涌动着爱心大奉献和社会主义大协作,生动体现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恪尽职守、舍生忘死。大灾面前,暴雨洪峰中,无数领导干部和广大基层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响亮的口号――“保证群众安全是我们最大的责任”。在这场斗争中,涌现了许许多多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产生了无数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的先进事迹,谱写了一曲曲冲锋在前、勇于奉献的人间壮歌。

抗洪救灾精神篇6

一、依法治水,科学调度,夺取了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

今年7月,淮河流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流域性洪水。降雨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强度之大、突发性之强,为我县有气象记录以来所少见。虽然雨情、水情比较大,但在灾情方面比1991年和2003年都小,可以说是“大水小灾”,这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

第一,是得益于治淮工程和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近年来,国家在我县投入治淮、治涡资金近8亿元。特别是2003年大水之后,我县沿淮、沿涡的一些主要干堤得到加固,大的水利设施得到改建和修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得到加大,从技术和工程的方面,为抗洪抢险取得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比如徐圩乡2003年涝灾很重,今年虽然被淹,但洪水退得很快,涝灾损失降低了很多。这主要得益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修建和完善。同一片天,同一块地,为什么有的地方水来了以后很快就能排掉?而有的地方水来了就排不掉,“窝”在那里?可以说,今年的洪水是天灾,但在局部地区是人灾大于天灾。因为部分乡镇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欠账”的。

第二,是得益于科学的调度和防汛抗洪预案的实施。今年,省、市防指对抗洪的调度是科学的,采取了“上拦、下泄、中畅”抗洪战略。上拦就是通过渠坝、水库拦截,消弱水势;下泄就是下游打开洪泽湖出海水道,下泄洪水;中畅就是中游保持畅通。从整个淮河来看,上游、下游河道是陂的、陡的,中游一块是洼的,所以淮河一发水,安徽就“闹腾”。同样,省、市防指也有一套科学的预案。在今年7月19日18时,省防指在荆山湖行蓄洪区上口门做出20:05正式开闸行洪的决定。从做出决定到开闸行洪,虽然只有两个小时时间,但我们顺利行洪了,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在这么短的时间能顺利行洪,就是因为我们提前实施了预案,及早有组织地转移了群众。

第三,是得益于干群团结一致和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今天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中的一部分就是基层组织和一线党员干部的代表。在洪水面前,很多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的是老百姓,念的是老百姓,为的是老百姓。党员干部对老百姓充满了感情,干群关系也就密切了,干群也就团结了,再大洪水也能被战胜。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去总结的经验。这次抗洪抢险也充分证明,怀远人民是可亲可敬的,各级党组织是坚强有力的,各级党员干部是团结能干的。这是怀远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怀远实现在皖北县域经济崛起中率先发展的希望所在。

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这场抗洪抢险斗争中,各级领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团结奋战,经受了一场严峻的考验,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各级党委、政府来说,是一次思想观念和工作理念的新改进;对于各级领导来说,是一次领导能力、组织能力的新提高;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是一次党性原则和群众观点的新锤炼;对于广大群众来说,是一次思想认识和道德品质的新洗礼。在这次抗洪抢险斗争中,全县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拼搏、敢于胜利,铸造了伟大的抗洪精神。

一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使命精神。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视汛情为命令,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全力以赴地投入抗洪抢险斗争中,保卫大堤安全,安置受灾群众,展现了新时期人民公仆的本色。在我县境内淮河干流堤坝全线超行洪水位的情况下,数千名党员干部群众严防死守,团结奋战,确保行洪命令下达前荆山湖行蓄洪区堤坝安全,行洪命令下达后迅速转移安置群众,没有出现一人伤亡,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至上”的抗洪理念。

二是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拼搏精神。面对特大汛情和各种险情,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临危不惧,迎难而上,不畏艰辛。从抗洪指挥部到抢险救灾第一线,全体党员干部群众日夜奋战,越是情况危急,越是紧要关头,越是不屈不挠、沉着应战,越是意志坚定、挺身而出。正是这种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慨和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精神,形成了抗击洪涝灾害的强大力量,奏响了抗洪救灾的最强音。虽然全县出现了19处险情,但战斗在一线的党员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及时排除险情,确保了淮河大堤安澜。

三是遵循规律、科学调度的务实精神。县委、县政府坚持科学防洪、依法防洪、有序防洪、团结防洪,严格落实上级防指指示精神,及时启动防汛响应预案,密切关注雨情汛情灾情,牢牢把握抗洪抢险的主动权。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协调配合,各项抢险救灾工作按照预案科学调度、有序进行。在抗洪抢险和救灾重建工作中,县四大班子靠前指挥、周密部署,与灾区人民同舟共济,全力抗洪抢险,及时恢复生产,关注群众生活,体现了很强的应急应变、连续作战、科学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

四是众志成城、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为维护淮河流域抗洪大局,荆山湖行蓄洪区干部群众舍小家顾大家,及时开闸行洪,分担了淮河干流洪水压力,表现出了怀远人民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讲奉献的精神。各部门服从大局,统一步调,履行职责,密切配合;特别是部队官兵和预备役战士冲锋在波峰浪尖,战斗在堤防险段,拼搏在紧要关头。全县人民精诚团结,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纷纷奉献爱心,无灾帮有灾,轻灾帮重灾,城镇帮助农村,干部帮助群众,踊跃捐款捐物,齐心抗洪救灾。

回顾这次抗洪抢险斗争,我们深深感到,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第一,具有坚强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有力组织保证。这次抗洪救灾斗争,是对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的一次最全面、最直接的检验。基层党组织在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面前,带领群众抢险救灾,动员群众重建家园,发挥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起到了主心骨作用。事实证明,有了这样一个坚不可摧的基层党组织,我们的各项工作就有了牢固的基础、胜利的保证。

第二,人民群众是我们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在这场抗灾救灾斗争中,广大人民群众表现出来的同甘共苦、同舟共济的高尚精神,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尊重科学、战胜天灾的聪明才智,是我县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事实证明,只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和发挥起来,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

第三,大局意识、协作精神是我们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政治优势。各级各部门顾全大局,发扬社会主义大团结、大协作精神,社会各界群众不分东西南北、不分男女长幼,踊跃支援灾区,表现出扶贫济困、团结友善的高尚情怀,聚集起战胜洪灾的磅礴力量。事实证明,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丢掉这一政治优势;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我们发挥这一政治优势,就没有跨不了的沟、迈不过的坎、克服不了的障碍和困难。

三、以抗洪精神为动力,做好当前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抗洪救灾的胜利,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抗洪救灾需要这种精神,怀远的发展更需要这种精神。要坚持加快发展的决心不动摇,完成任务的信心不松懈,实现全年经济目标不改变,把伟大的抗洪精神转化为促进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加快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一)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进一步抓好灾后重建工作。我县抗洪救灾工作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灾后重建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妥善安排好灾后群众生活。统筹安排和调度救灾资金,确保受灾群众食品、药品等物资供应。坚持近期救灾与远期减灾相结合、与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推进民生工程相结合,创新思路,合理选址,抓紧实施倒房重建工作,做到能集中建的就不要分散建,能选择高地建的就不要在低洼地建,能迁建的就不要在原地建,确保年底前倒房户都能搬进新房或有房居住。要安排好受灾群众入冬前后的生产生活,对重灾户、特困户、五保户给予重点救济;大力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确保受灾群众度过难关。

——全力支持灾区恢复生产。要加快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变对抗性生产为适应性生产,从根本上抵御和减少洪涝灾害损失。要因地制宜,组织技术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做好技术指导,提供市场信息。要突出抓好养殖业,积极发展“短平快”养殖项目,扩大畜禽存栏,促进渔业发展。要落实好扶持生猪等养殖业发展政策,推进规模化养殖。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外出务工,以工补农,以副补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认真谋划灾后水利建设项目。要认真反思洪水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影响,分析和把握洪水带来的发展机会,围绕国家治淮工程项目和省灾后重建项目,积极编制一批项目,争取纳入国家、省重大项目的大盘子。要在加强干流治理的同时,把支流和内涝治理摆上突出位置,将北淝河中游段应急治理、芡河治理、澥河治理、怀洪新河除涝配套应急治理等列入灾后重建工程项目。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倒房重建工作,认真研究解决沿淝、沿涡、沿芡低洼地村庄的迁移问题,下决心逐步把经常受涝灾影响的农民从低洼地迁移出来,促进群众安居乐业。

——严格落实行洪区补偿工作。要做好省行洪区补偿方案的宣传、解释工作,让干部群众心中有数。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补偿方案的核定,补偿资金的发放等要严格把关,及时、足额地把补偿资金发放给受灾群众,支持行洪区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加强对补偿工作全过程的监管,强化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绝不允许弄虚作假,对违反有关法规、政策的,依法依纪从重处理。

(二)坚持统筹安排的原则,认真做好当前各项工作。发扬抗洪精神,坚持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全年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

——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大力推进117个重点项目建设。坚持招商选资,优化发展环境,兑现优惠政策,加强目标考核,确保完成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加快园区经济发展,切实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土地、资金等“瓶颈”问题,搞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服务,促进产业聚集。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和服务业,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高度重视计生迎检工作。目前,我县二类乡镇第一个样本点的抽查工作已经结束。据了解,一类、三类乡镇的第二个样本点的抽样工作已进入抽人集结程序,近日即将进行检查,时间极为紧迫。县、乡两级领导要深系点加强工作督促,包村干部要驻点到村,包组干部要包点到户,继续落实计生手术,扎实做好基础工作,严格禁止弄虚作假,积极配合省检工作。9月19日召开的全县综治工作会议已经重申:今后的计生工作,要严格执行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县委全委会通过的关于计生工作的五项规定,对把怀远拖进计生“笼子”的,就地免职,不存在讨价还价的问题。

——全力抓好秋种工作。“三分种,七分管”。秋种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基础。要不误农时,履职尽责,靠前服务,切实做到农资准备、供应到位,技术宣传、培训到位,市场监管、整治到位,工作安排、落实到位,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抓好测土配方,推广机播技术,实现种子包衣(药剂拌种),把握墒情,争取主动,掌握时机,适期播种,确保10月中旬完成半冬性品种的播种,11月上旬完成春性品种的播种任务,为明年的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强力推进拆违工作。国庆期间,违章建设又有所抬头。此风不刹影响极大,危害深远。对于拆违工作,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做到认识有高度、执行有力度,组织有原则、工作有纪律,发现违章,不等不拖,克难攻坚,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对于违章建设,必须“坚决拆、全面控、严格管、重点整”,切实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拆除。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城关圈堤的拆迁改造工作,加大新老城区违章建设的控制和已建违章建筑的拆除力度,加强农村集镇规划管理,控制农民沿路建房蔓延势头,坚决遏制随意在可耕地建房现象。

——扎实做好全省文明县城验收工作。省文明县城验收考核工作从本月10日起正式开始。能否顺利通过验收,事关全县大局,事关全市大局,是对我们工作能力的最好检验。从现在起,全县各单位特别是十六个创建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协助意识,集中力量,强化责任,重抓落实,志在必得,确保“硬件”过得硬,“软件”不丢分;县创建指挥部办公室要加强全程督查,一天一通报,做到整改责任不落实不放过,整改目标不到位不放过;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要全程参与,对创建责任不落实、整改不到位的有关部门责任人,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究处理到位。

——及早谋划冬修水利工作。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工程,一要实用,二要管用。农田水利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发挥水利工程应有的效益,这是最实际的问题,也是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这一点,在今年的洪涝灾害中已得到充分的验证。各乡镇要认真反思,及早谋划冬修水利工作,本着“珍惜民力,爱惜民力,用好财力,注重效益”的原则,把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水利兴修工作,通过政府组织协调和统筹调度,变为群众的意愿和现实,从根本上解决内涝问题,确保今后再有这么大的水,不遭这么大的灾,不受这么大的害。

——高度重视稳定和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工作“三项机制”,认真解决群众的合理请诉求,妥善化解矛盾纠纷。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责任制、包案制,畅通群众渠道,依法规范秩序。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加大对各类犯罪特别是侵财性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安全生产和市场监管特别是学校食堂卫生的监管,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这次抗洪救灾战斗中,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了考验,说明我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在不断增强,这是加快发展的保障所在、希望所在。因此,在推进怀远加快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弘扬这种精神,巩固这一成果,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转变工作理念,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办群众之所需,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从而凝聚和带领全县人民加快怀远发展,共创美好明天。

抗洪救灾精神篇7

这场特大洪涝灾害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大战略实施以来,江西省军民遭受到的最大一次考验。这场抗击特大洪涝灾害战斗的胜利坚定了江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部崛起和新跨越的信心。这场特大洪涝灾害考验了江西省乃至全国的广大新闻工作者,他们在见证和记录4400万赣鄱儿女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同时,也在用实际行动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一支作风优良、具有大局意识、责任感强,能打硬仗且人民信得过的新闻队伍正在茁壮成长。

今年入汛以来,从珠江到长江,自淮河至辽河,天幕像被撕开了无数道口子,雨水肆无忌惮地朝大地倾泻。洪峰涌起,一次次冲撞着湖泊和江河堤岸。截至6月30日,江西省平均降雨量1481毫米,其中入汛后降雨量达1043毫米,比去年同期多43%,比1998年同期多132毫米,列有记录以来的第一位。①6月13日以来,江西省先后有34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洪水,抚河、信江、赣江三条主要江河发生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鹰潭市境内高速公路、铁路、国道全部中断交通,并有1座万亩圩堤漫堤溃决。余江、东乡、资溪、南城县县城被淹,供水、供电、通信中断。6月21日18时30分左右,江西抚河干流右岸唱凯堤发生决口,唱凯、罗针、罗湖和云山四个乡镇被淹,顷刻间,十多万群众遭到洪水围困,楼房、猪牛、庄稼等陷入一片……6月28日20时开始至30日8时,大洪水汇入鄱阳湖,鄱阳湖星子站的水位在超警戒水位1.20-1.29米之间徘徊。7月14日起,强降雨持续侵袭长江流域,三峡大坝加大下泻流量,长江干流九江段及鄱阳湖持续超警戒水位,都昌县、景德镇市突发山洪,长江九江段江洲、棉船两洲出现崩岸险情……

山洪暴发、山体滑波、泥石流、江堤决口、群众遭困,十万火急的灾情和灾区人民的安危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心,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广大指战员、公安武警消防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江西省干部群众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强有力的支持下,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科学指挥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迅速展开了一场战天斗地降伏洪魔的攻坚战。

灾情就是命令,灾情就是号角。在这场特大洪涝灾害面前,广大新闻工作者自觉地行动起来,深入抗洪救灾第一线、灾民安置点,真实地记录了军民抗击洪水、攻艰克难的动人场景,特别是江西省的广电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克服种种困难,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报道任务。纵观各大媒体的行为和报道,与以往的突发事件相比,在注重人文关怀和讲究新闻规律方面得到了稳步提升,宣传报道基调既有感性的体现又有理性的引导,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和舆论引导效果得到充分展现。

一、媒体行为更为理性,充分体现了灾难报道的人文关怀精神。经过多年的实践演练,媒体已经在突发事件报道方面形成了一种自觉,包括应急机制的建立以及突发事件时参与报道的人员安排和报道形式的策划等,这种自觉在这次抗洪救灾的报道中体现得较为突出。

在6月17日江西省开始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降雨前后,江西省广电各个媒体就开始了防汛预警报道,预先派出记者前往相关防汛重点地区进行采访报道,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江西新闻广播从17日起在《全省新闻联播》《江广早班车》早晚两档主要新闻节目中详细报道了各地的水情雨情,并在头条大篇幅报道全省的汛情以及各地紧急应对的情况;江西卫视在主档新闻节目《江西新闻联播》中集中播发了来自抚州、吉安、赣州等地的综合消息《江西防汛形势严峻 各地积极做好迎战准备》,鹰潭、南昌、上饶、宜春等地的综合消息《暴雨袭击:江西启动重大气象灾害三级响应》《暴雨袭击:江西交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等稿件。随着灾情的发展,江西新闻广播在派出本部记者深入抗洪一线采访的同时,积极调动驻抚州、鹰潭等记者站及各地市台资源,大篇幅报道各地及时转移安置灾区群众的情况;江西卫视派出多路骨干记者分赴灾情最重的鹰潭、抚州等地,《江西新闻联播》也打破常规编排,整期节目内容以防汛抗洪、抢险救灾为主,采制了《记者直击:洪水冲垮桥梁 沪昆高速交通中断》《暴雨使交通通信中断 资溪成“孤城”》《记者目击:雨夜转移受困群众》等鲜活的现场报道。这些大量来自现场的报道,时效快、吸引力强,迅速地消除了灾区群众和广大受众的恐慌心理,掌握了突发灾害报道的主动权。

6月21日抚州的抚河唱凯堤出现溃决后,各路记者迅速向抚州市汇集。在十多万群众遭到灭顶之灾,需要紧急转移的危急关头,媒体和记者的人本思想得以体现,许多记者自觉加入救助受灾群众的队伍。在边救援边采访过程中,有记者发现一些灾民由于不知道还有暴雨即将发生而执意留守,遂放下采访的任务,乘坐木筏挨家挨户地向村民告知未来雨情,劝导不愿离家的灾民。从各媒体的报道内容来分析,此次抗洪救灾报道人文关怀也得以展现。有的媒体在播发灾情和灾民救助动态情况的同时,及时编发防汛抗旱指挥部、气象、交通的最新动态,请有关专家座谈防灾防疫等知识。有的媒体策划了《寻亲人报平安》节目,把新闻热线变成寻亲热线。地方媒体在这方面也有了可喜的进步,如抚州电视台从6月22日开始将两频道并机播出,停播所有娱乐节目、电视剧和广告,全天滚动实时播出抗洪救灾最新的资讯,利用公告、字幕等形式,滚动播发抗洪救灾灾情和卫生防疫知识1000多条次。

二、宣传报道形式多样,媒体联合作战的能力得到加强。形式多样一直是各媒体日常宣传报道追求的目标,但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追求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这次抗洪救灾报道中,许多媒体在紧急情况下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采制了一组组独具特色的报道。广播媒体的特色是传播快捷迅速,江西新闻广播大量采用记者连线的形式,第一时间播发各路记者在抗洪一线发回的报道,6月28日起播发七集系列报道《全力以赴堵决口 抗洪救灾保民生》。在6月22日、对江西省防汛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后,江西新闻广播在拿到稿件的五分钟之后就以“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的形式进行了插播。电视媒体的优势在声画俱佳,江西卫视把直播室设置在唱凯堤的堵口现场,并和中央电视台一起动用了两架直升飞机和一架三角翼飞机实行航拍,从空中、水上和陆地全方位、立体式地直播决口封堵全过程,将观众带到堵口现场。运用滚动字幕是电视媒体近年来加大信息量和加快信息传播速度主要手段,据统计,江西卫视在6月22―25日共滚动播出字幕信息150多万字。网络媒体在互动上有着自己的优势,今视网站开设了《江西抗洪抢险》和《读者直击》栏目,积极和网民、手机用户展开互动,获知第一手的汛情、险情,并把相关情况报告给防汛救灾部门。

这些媒体的报道为广大受众的信息接受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同时也为其他媒体提供了丰富的报道素材。比如在唱凯大堤上,抚州电台的记者轮班值守,除了不停地向本台、省台发稿外,还积极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等全国10多家广播电台进行现场连线,及时准确地报道了广大军民奋力抗洪抢险救灾的动人场景,宣传了抚州人不屈不挠的抗洪精神。江西新闻广播的前方记者在做好向本台提供稿件的同时,还积极做好外宣工作,一方面向中央台和兄弟省市台提供有关雨情灾情的详细报道,让外界了解江西省遭受的重大灾害;另一方面向中央台和外省市电台介绍江西省干部群众奋勇抗灾的感人事迹。据不完全统计,自6月21日以来,江西新闻广播记者向20多家电台供稿100多篇,为争取全国支持、全面夺取抗洪救灾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西电视台非常注重与中央电视台的合作,自江西的灾情发生后,每天都向中央电视台传送大量反映江西抗洪救灾的报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与中央电视台合作采制的《空中直击抚河唱凯堤溃口处和沪昆高速余江段》,以航拍的方式对这次灾害进行了空中的全景展示,这组报道被国内众多媒体采用,社会影响力强;新闻特写《东乡县马墟镇:中的送粮船》讲述了马墟镇镇政府每天用镇里唯一一艘冲锋舟来回多趟为受困群众送粮的事情,节目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国际频道多次采用,起到了较好的外宣效果。此外,《丰城市一村主任在抗洪抢险一线以身殉职》《新干县一村干部防汛抢险因公殉职》等消息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选用,较好地宣传了抗洪救灾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

三、媒体议程设置能力提高,舆论引导效果明显。在这次抗洪救灾报道中,虽然在网络上有声讨“平其俊事件”等不和谐声音出现,但大量从抗洪救灾一线发回的客观、真实的报道没有在“悲天悯人”上做文章,而是宣扬营造了“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积极向上的氛围,宣扬了灾区人民“在悲愤中奋发”的精神。

据悉,江西特大洪水发生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部级主流媒体都派出精兵强将,香港文汇报、新加坡联合早报、CNN等海内外媒体纷纷派出记者前来采访。据抚州市宣传部统计,抗洪救灾期间,有一百多家媒体、三百多名记者前往抚州采访。在抚河大桥上,光电视直播车就有CCTV、东方卫视、广东卫视、江西卫视等十多台,其中距离抚州最远的媒体是一家来自巴西的电视台。②这些媒体的记者从各地赶赴江西的各大重灾区,将注意力放在汛情发展、受灾群众转移和安置、决口封堵、各地人民支援灾区和灾后自救的报道上,宣传了抗洪救灾以人为本的理念。其中江西卫视的《抗洪抢险有序有效有利》《江西创新灾民安置新模式》等报道正确引导了外界对江西抗洪救灾的关注视点。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的《灾后恢复生产要讲究科学》等报道对灾后江西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科学的预警,邀请相关专家座谈,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灾后重建和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唱凯堤决堤后,江西音乐广播和江西省红十字会共同募集到价值60万元的救灾物资,在第一时间运抵抚州。随同前往抚州采访的主持人在6月23日全天连线直播18次,从灾民安置点到通讯抢修现场,从被淹村庄到省军区指挥中心,及时务实地把第一手灾情通过广播传达给情牵灾区的听众,6月25日他们又将第二批价值50万元的救援物资运往抚州重灾区。

江西广电媒体以自己的行为和报道影响和感染了其他媒体。8月1日中央电视台在《焦点访谈》中播出了《俯瞰长江最新汛情》,李小萌乘坐直升机从空中俯瞰长江最新状况,对1998年特大洪水后长江干堤建设和鄱阳湖退田还湖治水战略作出了高度评价。同日,《对话》栏目邀请中国长江三峡集团董事长曹广晶在三峡大坝现场回答了方方面面对三峡的种种质疑,同时告诉观众三峡在今年洪水考验面前是如何实现“削峰填谷”的。这些报道引导了国外媒体的报道基调。如“迄今为止,由于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中国避免了大规模损失。世界上没有多少国家能够集合起应对这种自然灾害所需的领导团队、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中国就是其中之一。”“中国在利用媒体方面也做得不错。中国官员还通过报道政府正在采取的措施,让民众放心。” ③“无论是这次洪水灾害,还是今年的玉树地震,国际舆论都给予了比较客观的报道,对政府救灾给予了肯定。这反映了西方媒体对中国的看法正有所改变。自然灾害不是人为造成,西方在看待这个问题时,少了掺杂意识形态在其中,在客观事实面前,不能轻易否定中国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④

可以说,这次抗洪救灾的众多报道为人所称道源于各大媒体的集体发力、关注点集中,遵循新闻规律,做到了“三贴近”,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析而言之,又得益于三大关键因素的共同促成。

第一,上下一心,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省委省政府领导靠前指挥为这次抗洪救灾报道提供了信心和着力方向。唱凯堤发生决堤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以赴抢险救援,把人民群众生命放在第一位。胡总书记亲自指示组织800多人抢险队伍连夜赶赴抚州,开展抗洪抢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总指挥回良玉指示启动国家防汛二级响应。6月24日,总理亲临抚州灾区,冒雨察看汛情、灾情,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总书记看望受灾群众,慰问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的、武警、公安民警和消防官兵,指导抗洪救灾工作。他那特有的温情、体贴、关怀感动着现场的每一个人,同时也给媒体报道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感人的细节。

获悉唱凯堤决口后,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立即指示:当务之急是救人而不是救堤,可以按照“乡自为战、村自为战”方式,在市里统一领导下迅速组织群众转移安置,做到“能上堤上堤、能上高处上高处,不能上高处的就地就近上楼”。22日凌晨1时46分,苏荣书记从鹰潭重灾区赶到临川区孝桥乡政府的“6・21”防汛抗洪前线指挥部,和先期赶到的省长吴新雄及其他省领导一起紧急部署救援工作。22日上午,在抚州抗洪抢险一线几乎一夜未眠的他又出现在被水围困的村庄,并把自己坐的船腾出来,转移彭家村受灾群众。23日,为了迎战24日开始的新一轮强降雨,苏荣、吴新雄等省领导一早就来到前线指挥部进行工作部署,要求下死命令,在23日天黑前,将受灾群众全部转移出来。同时宣布,抚州救灾工作重心从转移受困群众转为妥善安置受灾群众。23日,吴新雄赴唱凯镇了解救灾进展。在滞洪区,他坐着冲锋舟亲自解救数名生病的老人、孩子。截至23日19时,抚河唱凯堤内10万余受困群众已基本被安全救出并得到妥善安置。“在决堤发生之后的48小时内,我们在前方指挥部看到,上至省委书记、省长,下至一般工作人员,饿了吃个盒饭,困了再坚持,然后继续投入到抢险救灾之中。”⑤

第二,江西省干部群众和广大指战员、公安武警消防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感天动地的抗洪救灾行动为媒体提供了客观、准确报道的素材。1998年特大洪水后,国家先后投入282亿元,对长江干堤进行历史上最大规模加固整治建设。加固堤线长达3576公里,涉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长江干堤加固整治后,加上三峡工程,以堤防为基础,以三峡等控制性枢纽为骨干的长江防洪框架基本形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提供了可靠的防洪屏障。江西干部群众在遭受1998年特大洪水惨痛之后,舍家弃业,移民建镇,退田还湖,现在近百万人从鄱阳湖洪灾多发区迁出,鄱阳湖面积扩展到5100平方公里,蓄洪容积增加了45亿立方米,基本恢复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水平。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拓宽了防洪调度思路,从被动防洪转变为主动调蓄,防洪人力、物力投入随圩堤平退大为减少,群众受淹损失也大大降低。

洪水滔天,波浪翻滚,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子弟兵的身影。6月21日唱凯堤决堤后,在第一时间内指战员、武警消防官兵从四面八方向罗湖、唱凯、罗针、云山聚拢。深夜用6架专机空运950名应急专业分队队员到抚州;21日19时,省武警总队官兵结束在南城的抢险任务,火速开赴临川;23时30分,30余艘冲锋舟克服黑暗,水下地形复杂,水面电线交错等不利因素,驶向离决口最近的何家村。凌晨3点,江西消防总队从全省各地紧急调集1200多名官兵,携带86艘冲锋舟、16艘橡皮艇以及应急照明灯、发电机、救生圈、救生衣等装备器材赶赴灾区。一束束灯光、一声声“老乡,快上船”成为被洪水围困群众的生命之光、生命之音。6月22日,救援船从400艘、800艘增加到1400艘,救援队伍从5000人、10000人增加到15000人,最多达到2.2万人,不留死角拉网式搜救。救援船与燃料,掌舵手与村组干部,救援官兵与地方干群实现无缝对接,抢得了时间,争得了速度。截至25日,转移受灾群众10.2万人次。总理24日专程到罗针镇视察汛情灾情时说:“48小时解救和转移10万被困群众,无一人伤亡,创造了一个奇迹。”

在7月中旬雨线北移后,长江沿线、环鄱阳湖区成为江西抗洪抢险的主战场。曾经在1998年九江大堤堵口中作出卓越贡献的“硬骨头六连”所在师3700多名官兵,千里驰援江西。与此同时,江西省军区现役、预备役和民兵2500多人,省武警总队1200多人,武警水电二总队200多人,省消防总队500多人、省森林武警120人,也及时奔赴抗洪一线。此外,长江沿线、环鄱阳湖区各地市还积极组织干部群众护堤巡堤,严阵以待,与肆虐的洪魔展开了护堤大决战,实现了“不亡一人、不溃一堤、不垮一坝”的目标。以人为本,人民生命高于一切,在滔滔洪水中得到鲜活的印证。

第三,经过98抗洪、2008年初的抗冰救灾和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多次突发事件的报道历练后,媒体的行为和报道思想更为成熟。多难兴邦,砥砺担当。在各种突发事件发生时,新闻工作者总是和救援队伍同一时间出现在灾民面前。虽然在一些报道中,有些媒体的行为和报道方式为人诟病,但是那些不成熟之处正在不断地得到改进,一支作风优良、具有大局意识、责任感强,能打硬仗且人民信得过的新闻队伍正在形成,他们用自己的笔、话筒、镜头、节目和版面记录历史的步伐,反映大众的心声,弘扬社会正义,鞭挞丑恶现象。

6月26日,在江西的抗洪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前夕,苏荣向新闻工作者提出“三个广泛宣传”“七个深度报道”的要求后,⑥对做好抗洪救灾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要坚持公开透明、积极开放的态度,主动为新闻媒体提供抗洪抢险信息,发挥好政府新闻发言人的作用,努力把抗洪救灾宣传工作做得更好。这些要求既是媒体的职责所在,也是媒体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最高要求。

(作者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声屏世界》杂志社)

注释:

①《全省纪念建党89周年暨在抗洪抢险中创先争优报告会举行》,《江西日报》,2010年7月1日。

②廖金源:《各大媒体广泛宣传江西抗洪抢险工作》,见中国江西网。

③《CNN盛赞中国抗洪救灾能力与效率》,《参考消息》,2010年7月20日。

④《外媒议论中国应对洪灾努力 肯定政府搜救工作》,《环球时报》,2010年7月20日。

⑤《大决口下的生命奇迹》,见新华网,2010年6月27日。

抗洪救灾精神篇8

一、多重抗争与拯救模式

面对灾害时的被动承受显示出人在强大自然力量面前的无奈,但承受并非唯一选择,社会和个体的抗争是消除灾害或最大限度减轻受灾程度的约定行为。抗争既是主体对人之存在不屈意志的生动诠释,又是人脱离受灾状态实现自我解脱的拯救事件。从实际情况来看,现代小说中的拯救包括自我拯救与外在(他者)拯救,自我拯救表现为面对灾害及外来压迫的求生本能与自发反抗,外在拯救源自人的恻隐之心和制度文明,立足于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同时拯救的发生也不止于身体的脱困和复原,还包括精神的疗救或救赎。个体抉择与集体救助。遇灾逃荒本身就是灾民个体趋利避害的自救选择,逃虽艰难但仍有一线生机,留则魂守故土玉石俱焚。荒煤的《灾难中的人群》、李准的《黄河东流去》中灾民逃往城市,主要为那里有粥厂施粥救人。一旦官府不思救助或救助不力,受灾群体就会将对灾害的反抗转移到对统治阶层的反抗,丁玲的《水》、匡庐的《水灾》、徐盈的《旱》中都描述了灾荒饥馑时期官府不思作为,生活奢靡,最终引起灾民的群起抗争。逢旱祈雨同样是农民灾时的抗争手段,也是基于文化习俗流传下来的约定习惯,巴人的《灾》、赵树理的《求雨》、马烽的《祈雨风波》、高建群的《雕像》、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实的《白鹿原》等,都有祈雨现象的描写。若祈雨不灵而又条件许可,人们自然转向依靠人力或先进技术手段戽水抗旱、引水浇田。

就外在拯救而言,赵树理的《求雨》和康濯的《灾难的明天》展现了旱灾下政府主导的生产自救,开渠、打井、担水保苗,贷款、贷种组织生产,解决了无粮可吃的难题。《平凡的世界》和李尔重的《战洪水》描述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抗洪救灾行动。刘宏伟的《大断裂》中,林军生带领部队的特别搜救队,在救灾现场挖废墟、转移伤员、掩埋尸体,成为抗震救灾的中坚力量。拯救有时意味着对自我利益的放弃,甚至舍弃生命。《唐山绝恋》中,何亮在余震袭来时用双手托住了头顶滑落的预制板,救得他人脱险自己却埋身其中。刘凤城的《凤凰劫》和王离湘、刘晓滨的《废墟狼嚎》描绘了顾不上解救家人,奋力“搏杀”于掩埋他者生命的废墟之上的感人场景。心灵救赎与思想升华。灾害的破坏性固然能摧毁有形存在,同样能催生无形存在。其伴随的极致境况能让人脱离开日常眼光和常规成见,重新认识自我及其他事项,如生活、爱情、尊严、价值等,进而完成思想升华和心灵救赎。《大断裂》中刘火华遭遇地震头部被撞失忆,最终是关于爱情的图象密码帮助他恢复记忆,恋人秦丹阳在抗震救灾中的英勇牺牲,触发了其内心对放弃与成全的认同,此后三十年他陪伴恋人的照片坚守着精神世界的自足。同著中的韩蕙和刘大江因缘作弄未能结合,韩却陷入了不幸的婚姻当中。地震结束了韩蕙可恶丈夫的生命,震中经历让他们认识到争取自由幸福的重要,两人于震后抛开一切世俗的看法勇敢走到一起。张翎的《唐山大地震》中小登的返乡认亲,对于她以及家人都是一种精神释放,超越了怨恨、强迫性和原罪感。《唐山绝恋》中,周海光与杨氏姐妹阴差阳错的恋情生动的诠释着伦理亲情的纠葛与立足高远的放弃,爱情在此被升华为一种更大范围、更加宽广的对他人的爱心而走向永远;素云与黑子,一个是代表正义的警察,一个是恶的化身抢劫、犯,当两人同埋于废墟下时,黑子在素云的舍身相救中完成了精神的新生,人性之善被唤醒。

二、文化反思与批判模式

批判和苦难是灾害书写中最为常见的主题模式,相比受灾群体的艰难困苦,灾害发生或程度加重对应的人为因素更令人憎恶。毕竟,天灾本难揣测,人祸实可避免,人的行为得当可以避免灾害发生或减轻灾害程度,个体面对灾害时的行为态度也能反映出人性的复杂乃至文化根性和社会文明程度。大体来看,现代小说灾害书写中的批判性反思包括人性批判、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三方面,其所触及的问题已超出灾害本身进入文化审思层面。生存需求与人性丑恶。除去生命的终结,灾害最直接的威胁就是对人生活资料的剥夺,活命需求与资源匮乏的矛盾催生了“一切为了活着”的生存哲学,人的自私、冷漠以致残忍等负面因素在灾害的极致境况下展露无遗。端木蕻良的《科尔沁草原》中,人们一窝蜂争抢登上粥船攫取维持生命的渣沥,因争抢激烈终致粥撒船沉。靳以的《人间人》中,逃难船在洪水中遇到落水者抓船求救,为求自保有人抽出佩刀斩断了攀援的手。《平凡的世界》和马烽的《村仇》写村民之间相互争夺水源而结仇,甚至致人死命。如果说生存性争抢迫于无奈,为满足欲望而攫取或侵占则展示了人性之恶,丑陋而落后的灾民意识极易使素养差的人走上犯罪道路。《灾难中的人群》和《丰乳肥臀》(莫言)中,有人在灾后以米票、食物为诱饵顺理成章的完成了对女性身体的占有;更为严重的是吃人行为的发生,吃人挑战着人性和文化的底线,显示了特定时代精神秩序的失控。灾害描述中的“吃人”行为形式多样,沙汀的《苦难》写灾荒年代以人肉充当牛肉叫卖;《雕像》中幼年的老高被换到别家用开水煮食是易子而食的例证;《温故一九四二》更对灾害中活人吃活人,亲人吃亲人等进行了综合呈现:一个母亲把她两岁的孩子煮吃了,一个父亲为了自己活命把两个孩子勒死然后将肉煮吃了,一个八岁的男孩逃荒路上死了爹娘,被一家农民收容后成为口中之餐。官僚本位与权力渗透。“政治在最广义上是人们制定、维系和修正其生活的一般规则的活动。”

它既包括实体性的国家机器,也包括精神性的观念准则和思想学说。政治在中国更多表现为一种技术操作性的权力控制、官僚本位和斗争哲学,显示出意识形态的弥漫性存在。丁玲的《水》揭露官府只知收税享乐不知修堤防洪,最终大水冲毁了家园。匡庐的《水灾》、徐盈的《旱》、欧阳山的《崩决》、荒煤的《灾难中的人群》、石灵的《捕蝗者》等作品,上层阶级借灾敛财,强征租税,欺压弱小,骄奢淫逸。沙汀写四川灾区的一些作品如《土饼》《苦难》《灾区一宿》《为了两升口粮的缘故》《县长》等,一边是灾民的生存艰难,一边是当权者喝酒吃肉、吞赈灾款、征税派夫的行径。《温故一九四二》中,因蒋委员长对于灾害程度的有意低估,政府向灾区所征的实物税和军粮任务依旧不变,灾民即使卖田也不够交租子、军粮、赋税。政治批判既有前述的凭借地位垄断资源,也有依靠权力无限膨胀。实的《山洪》中供电局老李凭借手中的公权力欺压百姓引起公愤,以致他被山洪卷走被认为是老天有眼。平原上的歌谣》中,饥荒的原因并非自然灾害,而是上面不切实际的“把旱田变水田,淮北变江南”的行政指示。政治公共权力的介入同样会造成人对自然本身权利的漠视,雪漠的《大漠祭》、杜光辉的《浪滩的男人女人》、胡发云的《老海失踪》等都揭示了公权力与环境恶化的内在联系。

技术理性与唯利图式。现代性主导下的技术理性和工业模式,深刻改变着自然世界和人的观念世界,对科技神话的信服和对自我力量的确证,消解了前现代文化中人是自然的延续这一认识,不断强化着索取与征服的观念意图,造成一系列社会发展难题。张炜的《柏慧》中原本生机盎然、天蓝水清的大自然却遭到亘古未有的侵犯和伤害。海上钻井改变着海水的颜色,陆上矿井毁坏着平原,结果土地下沉海水倒灌,现代科技在提升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的同时,也在制造着新的人为性灾难。事实上,现代性的价值观念是无处不在的,它以超强的渗透力向现代都市的周边区域扩展,将原始乡野社会带入现代化轨道的同时,也在破坏着“荒野”之地的自然和精神生态。刘庆邦的《红煤》中,长期的狂挖滥采导致地表径流一天天下渗,造成红煤厂村周围自然生态的渐趋恶化。随着水资源的减少,河里没了鱼、虾、螃蟹,河坡里没有了花与草,村子山上的树木几乎死了一半,山林间没了水汽,也就没了灵气。哲夫的《天猎》、雪漠的《猎原》、杜光辉的《巴颜喀拉山的阿妈鱼》展示了人们为了自身利益和金钱需求,违反自然规律聚敛财富引来自然报复的现世循环。现代工业社会对于技术专制的强调和人的主体地位的塑造,导致欲望膨胀和利益崇拜盛行,“人之人性和物之物性,都在自身贯彻的制造范围内分化为一个在市场上可计算出来的市场价值。”f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异化”,已经切实威胁到人类当下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深层观照与隐喻模式

隐喻的修辞功能重新定义了事物之间的关联,其作为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则在更广泛意义上参与了人类认识世界、描述事物的过程。韦勒克认为“文学的意义与功能主要呈现在隐喻和神话中”,g德里达更将隐喻视为一切语言所共有的特性。隐喻作为间接的表述方式,通过比拟人事和意义转换赋予文本以精确的主题甚至创造意义。灾害书写中的隐喻超出对灾害自身以及人的行为态度和精神世象的描写,专注于表层意义背后的母题原型、思维(结构)模式及寓言警示。原型叙事与神话隐喻。灾害是自然现象也是文化现象,有关灾害的文化阐释和约定母题成为文学叙事参照拟仿的源域所在。在众多灾害类型中洪水无疑最具文化蕴含,世界各国的神话系统都演绎着洪水淹没世界,幸存者繁衍出新人类的创世原型。现代小说的水灾描写以对洪水神话的回应表达灭亡与新生的文化母题。《科尔沁草原》开篇讲到一个古远的传说:二百年前,山东水灾里逃难的一群,经历热灾、瘟疫、饥饿等磨难,在神的帮助下终于到达神秘的关东草原。虽然是集体逃生且缺少逃难的工具——方舟,然而这一群同样完成了繁衍后世的文化仪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鴜鹭湖人的“创世”寓言。莫言的《秋水》中,“我”爷爷从河北保定府逃到高密东北乡,成为这里最早的定居者,而当时东北乡方圆数十里的大涝洼,一到下雨就洪水漫天,作为开拓者的爷爷和奶奶颇似神话传说中大水灾过后繁衍后人的人类始祖。更为巧合的是,奶奶产下父亲恰在一场大洪水中,这似乎是在重演人之出生必与洪水相关的前世寓言。《小鲍庄》讲述的同样是一个与洪水有关的“创世”故事。小鲍庄的祖上被龙廷派去筑坝治水,某一年接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雨造成水灾,先人虽被黜官但觉对不起百姓,便到了鲍家坝下最洼的地点安家落户以赎罪,从此繁衍成几百口人的村庄。这些事例都可视为对原初洪水神话的仿写,意在暗示人的生存或灭亡与灾害紧密相关,甚至灾害业已成为民众生存的原型背景。水灾与个体梦境纠缠的背后,隐藏着民族记忆深处洪水肆虐、人类漂流的恒定图象。

二元对抗与结构隐喻。灾害作为自然现象是自然界的正常能量释放,因对人和社会带来损害才凸显其暴力化和负面性。因此,灾害进入人类视野后成为一种隐含着人与自然相对立的概念建构,其后果也会在社会内部造成人与人的对立。二元对抗作为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思维形式,一度成为现代文学叙事的元话语和隐结构。现代小说灾害书写中的对抗既包括政治上的阶级对抗,也包括生活中的思想对抗;既有人与人的对抗,也有人与自然的对抗。前面所述苦难与政治批判中统治阶层为获取私利,运用自身位置的“合法性”或者政权的强制力量向灾民搜刮掠夺,这种不对等的社会地位自然引起灾民奋而反抗,争取生的权利。面对灾害,抗争与投机的分歧代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对立(陈登科《风雷》);开发与废弃之间竟然上升到巩固无产阶级还是削弱无产阶级的问题(张抗抗《分界线》);拦海造田中间同样充斥着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牛田洋》)。对抗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在的不断强化,导致人与人之间相对抗的理论延伸到人与自然的对立。作品呈现出的多是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以及人发挥主观力量战胜、征服自然的豪迈。如《分界线》中人群面对洪水的战斗豪情: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年是不可战胜的,无论再来第三次、第四次洪峰,结果永远是被打败!新时期以来的灾害书写中同样延续着人与自然的对立,如郭雪波的《沙狐》和京夫《鹿鸣》中的垦田造成土地沙化,张抗抗的《沙暴》和姜戎《狼图腾》中的捕猎导致的沙化,《柏慧》和《红煤》中的过度采掘矿藏导致的自然报复等。灾害描写中对抗结构的稳固,造就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敌对化,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单向式与征服性,简化了灾害书写的叙事结构和主题深度。生态警示与寓言隐喻。生态预警小说是西方生态文学的重要构成,以预测和想象未来出现的生态灾难意象警示现在,又被称为“生态启示录文学”。布伊尔认为“预警性的启示录是当代生态文学的一个最有力量的核心隐喻”。

中国的生态预警小说跨越生态文学和科幻文学两种文类,其传统有欠发达。这种虚构性表述如同中国的寓言故事,以假托比拟行使劝诫、讽喻、警世等职能,侧重意义隐喻。乌热尔图的《老人和鹿》以人和鹿的依存喻指人类和自然的深层关联,老人的死亡预示着破坏自然的行为必将殃及人类自身。江波的《发现人类》由人类灭绝之后的“比特文明”探究走向毁灭的内在原因,无休止的破坏导致人类居住的近地面变成了不适宜居住的领域,没有阳光,没有水,只有无尽的巨大沙暴。在确知自身必然灭亡之时,人类最终在一块金属铭牌上用特殊技术刻下了大百科全书和“请饶恕”的道歉语以告诫后来文明。金涛的《冰原迷踪》预测了人类依靠科技力量竞相开发南极后的危机景象:多国在南极开采矿产资源并建立了冰下城市,人口移居和冲洗宝石带来的用水需求促使人们利用太阳能装置融冰,结果加快了南极冰盖的消融速度,原本和谐安宁、富有诗意的南极洲冰崩地裂,暴雨洪水迅速吞噬了人类。正如生态思想家利奥波德所预言:“征服者最终将自我毁灭。一个裁剪得过于适合人的需要的自然界将毁灭裁剪者。”

现代小说借助文体优势和时代语境完成着对灾害的主题阐释和叙事设置,两者的遇合使得灾害书写作为文学现象日益为人关注。米兰﹒昆德拉认为,小说是“建立于人类事件相对性与暧昧性之上的世界的表现模式”。j因此,在现代的时空框架内,无论是对于灾害的讲述、描写抑或思考,小说都应体现出灾害事件的层次性和多样化。尽管现代小说观照灾害的维度趋于多元,但小说叙事过程仍呈现出对灾害的简化定性,话语场中的灾害成为表达特定内涵的文化符码,由此造成灾害存在的事实化,灾害与人之关系的对立化,以及灾害书写艺术手法的单一化。顽强的实用理性决定了作家面对灾害时生存体验多于存在探究,感时忧国的激情使得灾害题材写作中情感的焦虑超出冷静的审思,美学上的动机要求遭遇现实阻击转而变成艺术的妥协和惯性表达。在全球化语境和反思现代性背景下,灾害的存在早已超出一己一地之限,其发生机制亦更显复杂,这对于小说意味着空间、责任和挑战,如何由“表现特定的历史环境的小说”推进到“审视人类存在的历史范畴的小说”,k谋求灾害书写中见证时代、追问存在、诉诸美学的深度融合,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上一篇:教师文章范文 下一篇:国庆祝福国家的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