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字成语范文

时间:2023-11-04 17:17:19

蛇字成语篇1

蛇雀之报:

指大蛇衔明珠、黄雀衔白环报恩的故事。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以药封之,蛇乃能行,岁余,蛇衔明珠以报之,谓之隋侯珠、明月珠。见《淮南子·览冥训》汉高诱注、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杨宝幼时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救之养百余日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以白环四枚相报,并云当使其子孙洁白,位登三事,有如此环。见《後汉书·杨震传》李贤注引《续齐谐记》。后以“蛇雀之报”为报恩的典故。

蛇入鼠出:

比喻行动隐秘

蛇神牛鬼:

比喻各色邪恶或各种歪人

蛇食鲸吞:

比喻强者并吞弱者

蛇螫断腕:

喻小害能坏大事

蛇头蝎尾:

指蛇蝎之毒。蛇之毒在牙咬,蝎螫毒在尾刺,故称。亦泛指毒害人的东西

蛇心佛口:

蛇蝎心,菩萨嘴。形容内心恶毒,口头仁慈,心口不一

蛇行鳞潜:

比喻行动极为谨慎隐蔽

蛇灰蚓线:

比喻有相应的线索可循

蛇毛马角:

蛇生毛,马出角,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的事物。因以指有名无实者

蛇盘鬼附:

比喻相互勾结

蛇蟠蚓结:

比喻互相勾结

蛇行鼠步:

形容胆小谨慎

蛇影杯弓:

把酒杯中的弓影当成了蛇。汉应劭《风俗通·怪神》记杜宣饮酒,见杯中似有蛇,酒后胸腹作痛,多方医治不愈;后知为壁上所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病即愈。《晋书·乐广传》也有类似的记述。后用“蛇影杯弓”形容因疑虑而引起恐惧

杯弓蛇影:

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载:杜宣夏至日赴饮,见酒杯中似有蛇,然不敢不饮。酒后胸腹痛切,多方医治不愈。后得知壁上赤弩照于杯中,影如蛇,病即愈。《晋书·乐广传》等亦有类似记述。后因以“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杯弓蛇影:

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於杯中,其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腹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後郴因事过至宣家闚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侍徐扶辇载宣於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意遂解,甚夷怿,由是瘳平。”后遂以“杯弓蛇影”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杯弓蛇影:

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於杯中,其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腹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後郴因事过至宣家闚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侍徐扶辇载宣於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意遂解,甚夷怿,由是瘳平。”后遂以“杯弓蛇影”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杯蛇鬼车:

指因疑虑、惊惧导致幻觉中产生的怪物。杯蛇,“杯弓蛇影”之省;鬼车,传说中的九头鸟

封豕长蛇:

亦作“封豨脩蛇”。大猪与长蛇。喻贪暴者

笔底龙蛇:

犹言笔走龙蛇

笔走龙蛇:

喻文笔纵放,挥洒自如

壁间蛇影:

据汉应劭《风俗通·怪神》所记:杜宣饮酒,见杯中似有蛇,酒后胸腹作痛,多方医治不愈;后知为壁上所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病即愈。《晋书·乐广传》也有类似记述。后因以“壁间蛇影”形容疑神疑鬼,徒自惊扰

拨草寻蛇:

①比喻执意寻找。②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草蛇灰线:

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蝉蜕蛇解:

①如蝉脱壳,如龙蛇换皮。比喻解脱而进入更高境界。②后世道教多以指羽化成仙

长虺成蛇:

喻养奸遗患

长蛇封豕:

长蛇和大猪。比喻贪暴者

春蚓秋蛇:

喻书法拙劣,婉曲无状。语出《晋书·王羲之传论》:“扞萧子云呴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打草惊蛇:

喻惩彼戒此。语本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也惊。’为好事者口实焉。”《里语证实·打草惊蛇》引《续常谈》作“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注云:“言汝诉主簿贪贿如打草,则我为蛇之被惊知戒矣。”后用以喻作事泄密而惊动对方

打蛇打七寸:

比喻做事把握住关键,才易于制胜

斗折蛇行:

形容道路、河流等曲折蜿蜒

毒蛇猛兽:

①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②比喻贪暴者

膝语蛇行:

跪着说话,伏地而行。极言其畏服

佛口蛇心:

比喻嘴甜心毒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比喻面临危急,当弃小以全大。语本《史记·田儋列传》:“蝮螫手则斩手,螫足则斩足。何者?为害於身也。”

骇龙走蛇:

龙蛇被掠走。形容声势浩大

虎头蛇尾:

比喻做事起初声势浩大,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画蛇添足:

①《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馀,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后以“画蛇添足”比喻做多馀的事,反而有害无益。②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惊蛇入草:

形容书法活泼有力

鲸吞蛇噬:

像鲸鱼和蛇一样吞食。比喻侵吞兼并

强龙不压地头蛇:

比喻虽为强大者,但也压不住盘据在当地的势力

龙鬼蛇神:

喻奇诡怪僻

龙屈蛇伸:

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龙蛇飞动:

形容书法笔势遒劲生动

龙蛇混杂:

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龙头蛇尾:

比喻首盛尾衰

牛鬼蛇神:

①牛首之鬼和蛇身之神。形容作品虚幻怪诞。亦喻指虚幻怪诞的作品。②比喻歪门邪道之流

人心不足蛇吞象:

比喻人的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豕分蛇断:

比喻支离破碎

岁在龙蛇:

《後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当命终,有顷寝疾。”李贤注:“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谓此也。”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谓命数当终为“岁在龙蛇”

为蛇画足:

《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馀;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后以“为蛇画足”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

握蛇骑虎:

蛇字成语篇2

目兔顾犬、势若脱兔、兔角牛翼、见兔顾犬、兔走乌飞、兔死犬饥、获兔烹狗、兔丝燕麦、狼奔兔脱、守株待兔。

蛇:

行行蛇蚓、画蛇添足、蛇行鳞潜、长蛇封豕、蛇影杯弓、虚与委蛇、杯影蛇弓、蛇口蜂针、走蚓惊蛇、引蛇出洞。

羊:

与羊谋羞、羊落虎口、羚羊挂角、饿虎攒羊、使羊将狼、昌歜羊枣、臧谷亡羊、羊触藩篱、鼠穴寻羊、羊肠鸟道。

猴:

宰鸡教猴、弄鬼掉猴、轩鹤冠猴、尖嘴猴腮、杀鸡儆猴、猴头猴脑、杀鸡哧猴、杀鸡骇猴、杀鸡吓猴、土龙沐猴。

蛇字成语篇3

三条小蛇跟其它小动物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快写下来告诉小方正吧!

参与方式一:邮寄。

参照63页提示,将“地址贴”填好剪下来,粘在信封正面,将稿件邮出。

参与方式二:发送至电子邮箱:。

小方正说:

“小小故事王”又给大家带来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2012年7-8月“小小故事王”精彩作品大亮相:

小小故事王――刘哲祺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李家街小学一(1)班]

快乐的日子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太阳公公比平常起得早,笑得格外灿烂;朵朵白云也不肯错过这美好时光,不时摆成动感的形状,把蓝天衬托得更蓝了;大树举着绿绿的蘑菇伞,蝴蝶快乐地翩翩起舞……要问今天是什么日子?告诉你们吧,今天是小牛的周岁生日!

瞧,的好朋友们都来啦!小狗叼着香喷喷的肉骨头来给过生日,小鸡正忙着捉胖胖的虫子给过生日,小猫带来新鲜的小鱼着急地趴在桌子上,似乎想要从栅栏跳过去,第一个对说:“生日快乐!”

知道好朋友们都来了,开心极了,他嘴里叼着鲜嫩的青草,打开农场的大门,请好朋友们到开心农场里一起品尝可口的美食。太阳公公望着开心农场里这群快乐的孩子,也咧开嘴笑了。

啊,这是个多么快乐难忘的日子!

指导教师 于虹

蛇字

小方正:

“蛇”字本来写成“它”字,后来,“它”字演变成指示代词,人们为了加以区别,就在“它”字旁边加个“虫”,组成了“蛇”字。

“它”字的甲骨文(象形字,样子多像一条蛇!)

“它”字的金文

(“它”字开始向“蛇”字演变)

“蛇”字篆体

蛇 蛇字简化字

诗歌猜成语

林蓝

小朋友,下边三组诗歌分别解释了一个带蛇字的成语,你知道是哪三个成语吗?

几人一起比画蛇,

谁先画好把酒喝。

一人最先画好了,

再画蛇脚乐呵呵。

别人说蛇哪有脚,

将他手中酒壶夺。

“①”作比喻:

做多余事反成拙。

墙上挂着一张弓,

影子映在酒杯中。

饮者以为是小蛇,

心生恐惧得了病。

等到真相被查清,

马上病愈一身轻。

“②”作比喻:

因为错觉而惊恐。

有人很想将蛇打,

棍子拨草响声大。

草下的蛇听到了,

马上全部逃走啦。

这人忙了一整天,

毫无收获回了家。

“③”作比喻:

冒失行动被觉察。

小方正送好礼

快把答案告诉小方正吧,奖品待定等着你哦!(别忘记留下联系电话,如果中奖了会第一时间通知你哟)

请你这样来参与

参与方式一:邮寄。

参照63页提示,将“地址贴”和此题的“方便贴”填好,并剪下粘在信封上邮出。

参与方式二:手机短信(信息费0.20元/条,不含通讯费)。

短信内容:W1答案,姓名,学校班级。

发送到:10626888

举例:W1诗歌猜成语答案是X X,李明,大连市中山区青泥小学二(2)班。

蛇字成语篇4

1、我们会画蛇添足地舍弃孩子的真情实感,用技法取代了童言童趣和童味,代之以成人话的语言。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反而落了下层。

2、某种意义上讲,或许是画蛇添足,但纯粹是为了让大家看到什么是六根六尘。

3、写结尾时常犯的毛病就是,要么草草收兵,要么画蛇添足,要么就是套用陈词滥调。

4、我们在前面都是概写那些蚕宝宝都没有名字,后面谈名字就显得画蛇添足了。

5、假期里爸爸问我画蛇添足是什么意思,我想了半天都想不出来。

6、这些汉字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画蛇添足,真奇怪。

7、心理描写,我认为要站在写作对象的角度去思考,既要合乎情理又要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但心里描写若运用的不好,就可能是画蛇添足,产生反面效果。

8、我最喜欢的成语是画蛇添足,它说明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自以为是卖弄自己,结果往往弄巧成拙。

9、它完全避免了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

10、再过长篇的话语也只是画蛇添足,千言万语化作三个字我爱您!

11、记得我小时候总是要画蛇添足,我一看见脏的小车,总是要拿扫把去刷干净,还被骂过好多次呢。()

12、无论怎样做都是画蛇添足,反而损害了她的艺术完美!

13、他也曾经尝试创作了第三乐章的一些片段,不过这些片段反而破坏了前两章统一的风格,给人以画蛇添足的感觉。

14、作者原来的作文就写得很精彩,我们只是突出强化一下技法,难免会有一些画蛇添足的成份在里面。

15、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情要适可而止,不能画蛇添足。

16、后人借这个“画蛇添足”的故事,告诫人们写文章切勿刻意求工,结果丧失了自然。

17、写一件不太复杂的事一般不需用小标题,用了反而画蛇添足。

18、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提升后与原文来比,确实有一些画蛇添足。但也是为了让大家体会到文字押韵的魅力。

19、这里的“凯旋而归”用得就不好,凯旋即战胜归来的意思,因而“而归”两字就是画蛇添足了。

蛇字成语篇5

成语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上》:“子独不闻涸泽之蛇首?泽涸,蛇将徙。”

成语繁体: 涸澤之虵

成语简拼: HZZS

成语注音: ㄏㄜˊ ㄜˊ ㄓ ㄕㄜˊ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 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 涸泽之蛇作宾语;用于人情世故。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 古代成语

蛇字成语篇6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对偶语句,每逢喜庆佳节。人们都喜欢贴对联,文人雅士相聚在一起时,往往互出联语求对,有时候用十二生肖作联语,试对方才学。2013年是农历癸巳年,俗称蛇年。虽然“蛇”与“折”同音,是个不吉祥的字,但蛇联也不少。现将我搜集的几副蛇联与诸位共品赏。

古时,有一位才子看上邻村的一位才女。向她求婚。那才女要当面试他的才学,便以桌上油灯的灯草为题出了一上联:“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这句上联形象而风趣,才子一时被难住了,有些窘迫不安。这时,他忽然看见墙上挂着一杆秤。便机灵地以秤杆为题答道:“乌龙爬壁,身披万颗金星。”才女听罢,心里非常高兴,才子对的下联不仅自然妥帖,而且很有文采,如能与他结为秦晋之好,是一生的造化,便答应了才子的求婚。

明朝进士于谦从小才学出众。有一天他穿着红色衣裳上学去,骑马过桥时,恰与太守相遇。太守望着他吟出一联:“红孩儿,骑马过桥。”才思敏捷的于谦随口对答道:“赤帝子,斩蛇当道。”太守听罢,大为惊喜,连声称赞:“对得好,长大必是栋梁之才。”后来于谦官居兵部尚书。

清代道光年间,四川才子刘乃香到平江拜访举人李元度,见面后,刘乃香有意试问:“贵姓?”李元度不直说其姓,而引用了《列仙传》中的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西游乘牛过关的典故:“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李元度用此典故一语双关作答,接着反问刘乃香:“高姓?”刘乃香不甘示弱答道:“斩白蛇,入武关,高祖氏刘。”他引用的是《史记·高祖本纪》中的典故,也是一语双关。李元度听了刘乃香的对句,深为赞赏,二人握手言欢。数日不散。

“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这是宋代文学家坡为广州真武庙题的一副庙联。公元1100年,坡去海南路过广州,在真武庙里看到道家供奉的真武帝君,旁塑龟蛇。因为这是传说中的“北方之神,龟蛇合体”,故坡有感而发,写下这副庙联。

“七鸭游湖,数数三双一只;尺蛇出洞,量量九寸十分。”这是一副用数字表示的含“蛇”字的对联,用数字撰联不易,一般采用积数、代名、省并、取整、化零等形式。此联是最后一种,将整数化零,上联的“七”和下联的“尺”都是整数,将它们化零后即成了“三双一只”与“九寸十分”,在数字对联中较为少见。

幽默四则

财运

我最近买了辆车,同事送了个中国结给我,说挂在车上可以带来财运。

果不其然,我挂到车里没多久,就有人敲窗户:“火车站20块钱去吗?”

1.2米

同事跟我说:“趁着孩子小,你应该常带他到各地的风景区逛逛。”

我点点头:“你说得对,等孩子大了,上了学,想出门就得特意找时间了。”

同事说:“不光这个,你想想,等他长到1.2米,无论到哪都需要多花钱了。”

干洗店

那次到国外旅游,我们走进一家挂满漂亮衣服的服装店。

我们随意试穿着衣服,两个店员却以古怪的眼神盯着我们,使我们感到很不自在。

终于,一位会讲汉语的顾客悄悄地向我们解释:“对不起,这是一家干洗店。”

适用于微波炉

我得了一个青花大海碗,釉色鲜亮。纹理清晰,上面有一行字“大清乾隆年制”,唯一的缺陷是有几片花瓣颜色较深,釉色下隐约能看见一个“于”字。

后来我请市里的老文物专家。带着放大镜仔细看了一下,确实有一行字隐藏在花瓣下面:适用于微波炉。

蛇字成语篇7

关键词:虫 ? 宗教 哲理

从“虫”字的字形上看,“虫”的甲骨文,形状像头尖身长的爬行动物,以此来表示“蛇”。金文将蛇身写得修长而卷曲,篆文夸大了蛇的头部,隶书则误将蛇头写成“口”,至此,蛇形尽失。“虫”的“蛇”的本义消失之后,篆文再加“它”另造“蛇”代替。所以“虫”最初指“蛇”。

后来,“虫”的指称范围扩大,在古代可以泛指“包含人在内的一切动物”。如《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羽虫之精者曰凤,介虫之精者曰龟,鳞虫之精者曰龙。”这就是说,有羽毛之虫,最高级的是凤凰;甲壳之虫,最高级的是乌龟;鳞片之虫,最高级的是龙。还有,古人把动物分为五类,即“羽虫、毛虫、鳞虫、甲虫和倮虫”,合称“五虫”。

王力在《王力古汉语字典》地对“虫,虺,”进行了比较。“‘虫(huǐ)’甲骨文作,象形,是一种毒蛇,即蝮蛇,也写作‘虺’,一名蝮虺。‘(chóng)’的本义是有足之,即昆虫,引申为动物的通称。与‘虫’音义本不同。后来‘虫’用作‘’的俗体或简体。‘虺’字还另有用法和读音……”这说明虽然现在“虫”作为“”的简体,意义、用法相同,但是在古代,这两个字是各自独立的。

按《玉篇》《类篇》等书,“虫、?、”皆分作三部,虫吁鬼切,?古?切,持中切,截然三音,义亦各别。重修《玉篇》:“虫部第四百一五百二十五字,虫,盱鬼切,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象其卧形也。物之微细,或飞行,或毛甲,皆以象之,此古文虺字。?部第四百二凡四十二字,?,古?切,之总名,亦作。部第四百三凡七字,,除中切,有足曰,无足曰豸。”《类篇》:“虫,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卧形,物之微细,或行,或毛,或,或介,或,以虫为象,凡虫之类皆从虫。?,之总名也,从二虫,凡?之类皆从?,读若昆,古魂切,文一。,有足谓之,无足谓之豸,从三虫,凡之类皆从,直弓切,又直众切,,食物也。文一,重音一。”

由此可见,“虫、?、”三字读音、意义各不相同,“虫”最初读“huǐ”,特指“蛇”;“?”读“kūn”,《康熙字典》中解释“《说文》之总名也,从二虫,凡?之类皆从?。《长笺》二虫与、、、同义,有昆弟之象。古人造字有取于象形者,从二虫同体作?。虫?三部,若无可分体者。详略尔。又《韵会》通昆,《诗》草木昆。师古曰:众也。又郑玄曰:昆,明也,明得阴则生,得阴则藏。《礼・祭统》昆之异。《注》温生寒死之也。《集韵》亦作。”《汉语大词典》中对“”的解释是“虫的总名”,今通“昆”。从“”“”这两个词的解释中可以看出,虽然“”泛指“虫子”,但是侧重小生物,小昆虫。“”读“chóng”,从《玉篇》和《类篇》的解释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它是指“有足的动物”。所以说“虫、?、”三字在古代所指称的事物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写法指称不同的虫子。

我们还对《汉语大词典》中有关虫的组词的语义指向进行了统计分类:

(一)指人(后多用来借指或喻指各种人)

沙(比喻战死的兵卒)、儿(借指某方面的头领)、豸(喻指下贱者)、娘(唐宗寿安公主的小名或诗词中多指歌伎)、蛇(喻指异族异类的人)、倮虫/裸虫(古代常指人)、凡(骂人的话,蠢货)、小爬(喻指干坏事的小角色、小人物)、可怜(比喻可怜的人)、夏(比喻见识短浅的人)、害人(比喻害人的人)、寄生(喻指依附别人过活的人)、(比喻庸俗小人)、狼(比喻恶人,坏人)、胡突/胡涂/糊涂(糊涂虫,不明事理的人)、应声(比喻自己无主见,只知随声附和的人)、懒(詈词,懒惰的人)、母大(常用作凶悍妇女的绰号)、磕睡(喻贪睡的人)、眉(指女子)等。

(二)指兽类

儿/大/老大/戾(老虎)、刚(凶猛的禽兽)、山(山中禽鸟小兽之类的小动物或老虎的别称)、行(泛指兽类)、狡(犹狡兽)、暴(指猛兽)、抵/角(泛指有角的兽类)、毅(指传说中的猛兽)、母大(母老虎)、聋(指无知的畜类)、鸷(凶猛的鸟兽)。

(三)指鸟类

蚁(对禽鸟等小动物的通称)、(泛指禽鸟等小动物)、刚、山、桃(鸟名,即鹪鹩)、甘(鸟名)、羽、(指飞鸟)、鸷(凶猛的鸟兽)、寒(又名“”。动物名。外形如蝙蝠而大。冬眠于岩穴中。睡时倒悬其体。食甘蔗和芭蕉等的汁液)。

(四)指贝壳类

介(指有甲壳的虫类或有甲壳的水族)、寄生(指寄居在介类动物甲壳中的小动物)、甲(泛指有甲壳的动物)、蜗(即蜗牛)、轲(海贝)、鳖(俗称王八鱼、水鳖子)、龟(即龟)。

(五)指有鳞片的生物

(鱼虾)、大吃小(犹大鱼吃小鱼)、智(龙的别名)、水(水生动物的总称)、。

(六)指其他昆虫

王(蚂蚁)、虺(蛇)、蛆(蛆虫之类)、蝎(蛀虫)、蝗(以蝗为主的危害庄稼的害虫)、含丝(蚕的别名)、主簿(蝎的别名)、仙/玄(蝉的别名)、勇(指螳螂)、壤(即虫)、寸白(绦虫的别称)、吉丁(昆虫名,为林木、果木的重要害虫)、寒/(多指蟋蟀)、棉铃(棉花的主要害虫)、昏/蚊(蚊子的别名)、油火/有火/萤火(方言,即萤火虫)、(无鳞甲毛羽的虫类)、百足之(蜈蚣的俗称)、蚱(即蚱蜢)、蜜(吸食花蜜之虫,多指蜂蝶)、蝇(苍蝇)等。

古人视万物为“虫”,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理解:

(一)从宗教上来分析,对动物的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类早期的活动之一就是狩猎,因而动物是人类在自然界中最感兴趣的对象。原始人要靠捕捉动物果腹,还要躲避那些对自己生命构成威胁的凶猛动物的袭击。在这个过程中,原始人对某些动物的体态和奇异能力产生了崇拜和幻想。正是因为人们有了对自身的繁衍的不解,生殖的崇拜和毒蛇的惧怕,使他们把蛇和一系列难解的自然现象联系到一起,从而对蛇产生了一种敬畏、禁忌和崇拜,并将其逐渐发展成为原始宗教的一种形式――图腾崇拜。这种以“蛇”为图腾的上古原始部落在中国历史上存在很多,大部分分布在古代南方诸民族。对蛇图腾的崇拜说明这个部落的人民把自己作为“蛇”这种神灵的子孙后辈,认为自己应该和它是一类的,而最早表达“蛇”的字便是读“huǐ”的“虫”,因而将自己归为“虫”不难理解。

(二)从哲理上分析,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天人合一”是指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即“万物与我一体”。所以人类将自己与自然界万物看作是平等的,这也是造成“虫”可以指“人”的原因。因为人类把自然界其他动物看作“虫”,受“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就自然地把自己也归为“虫”。

参考文献:

[1]王力.王力古汉语字典[Z].北京:中华书局,2000:1136.

[2]汉语大词典2.0光盘版[M/CD].

[3][宋]陈彭年.重修玉篇・卷二十五・虫部 ?部 部[M].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本,1983.

[4][宋]司马光等.类篇・卷三十八・文三重音四 文六百六十五重音四百八十三 文七十八重音四十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5][清]张玉书等.康熙字典[Z].北京:中华书局,2008.

[6]赵生军.中国古代蛇图腾崇拜刍议[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59~62.

蛇字成语篇8

1、打草惊蛇成语故事: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伸为打草惊蛇这句成语。

2、打草惊蛇,汉语成语,拼音是dǎcǎojīngshé,意思是敌方兵力没有暴露,行踪诡秘,意向不明时,切切不可轻敌冒进,应当查清敌方主力配置、运动状况再说。出自《南唐近事》。

(来源:文章屋网 )

上一篇:呼唤作文范文 下一篇:心境的诗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