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习俗范文

时间:2023-11-11 02:25:23

惊蛰习俗篇1

2、在冬天,一些动物会进入一种不吃不喝、不活跃的状态,称之为"蛰伏"或“蛰”,而当春天到来,大气的活动会引起云层发出雷声,同时气温升高,蛰伏的动物开始活跃,这个节气故称为"惊蛰”。

3、惊蛰的含义

天气转暖,春雷始鸣。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温度回升,春雷阵阵,春雨淅沥,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一年春耕也由此开始了。

4、惊蛰的风俗

(1)祭白虎化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2)打小人驱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3)祭雷神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雷神作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来震动人间,所以过去有惊蛰日祭祀雷神的习俗。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4)惊蛰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在传统文化中,一般节日忌讳吃梨。不过惊蛰吃梨,寓意着和害虫分离,远离疾病。俗话说:“冷惊蛰,暖春分”,仲春二月亦处于乍寒乍暖之际,气温多变,气候较为干燥,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吃梨能助益脾气,令五脏平和,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惊蛰习俗篇2

1、禁婚:根据民间习俗,惊蛰前后,雷公经常出门行事,不时雷声轰隆,所以这个时期是禁止人间办婚事。若有违者,就要受雷公处罚,婚事会办得不顺当,家庭将会欠美满。因此,为了忌讳,这期间一般不相亲,不订婚,不结婚。

2、打小人:每年惊蛰那天,你会看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透过拍打代表对头人的纸公仔,驱赶身边的小人瘟神,宣泄内心的不满,大部分人去打小人,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万事如意。

3、祭白虎: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惊蛰这天都会开口噬人,阻挠你的前程发展。所以在惊蛰那天,民间有祭白虎的习俗,寓意就是以化解是非口舌。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4、杀虫日:《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惊蛰雷响会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所以在惊蛰时期,人们会用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有些地方的人还会在惊蛰这天,拿石灰洒在门槛外,希望害虫不要来骚扰自己。

(来源:文章屋网 )

惊蛰习俗篇3

1、梨子,惊蛰吃梨是北方的民间习俗。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春回大地,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所以梨特别适合在这个季节食用。

2、鸡蛋,惊蛰民间还有惊蛰吃蛋的说法,据说是因为惊蛰这一天要祭祀白虎,而白虎通常獠牙张嘴,只有以蛋喂食,饱食后它就不会伤人了。而经过演变,当初喂给白虎的鸡蛋,如今变成了喂给人们自己了。

3、炒豆,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黄豆对于女人来说其含有的异黄酮素又能产生与雌激素荷尔蒙相似的效用,能降低血液胆固醇、保护心脏、预防乳癌骨质疏松的情况。

(来源:文章屋网 )

惊蛰习俗篇4

俗话说,“惊蛰至,雷声起”。今天是周日,恰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虽然没有盼到第一声春雷的打响,前一阵子淅淅沥沥的春雨倒是停了,久违的阳光开始抛头露面。雨酥酥的,悄然滋润着世间万物。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惊蛰节气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惊蛰节气心得体会1惊蛰,是农历的节气。惊蛰一来,万物就有了新的变化。在我看来,惊蛰,实际上就是一次全新的改变。

比如在1949年,---在天安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声音传到天南海北,传到长江上下,这对全国人民来说是一次新生的“惊蛰”。

从爷爷口中,我们知道,解放前,人们吃不饱,穿不暖,连生命也得不到保障,居无定所,战争对人们造成了极大的伤害。1949年后,人们安居乐业,生活越来越好,真的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比如出行方式,最早的由步行转变为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小四轮、拖拉机、汽车、小轿车、日行千里的动车、直至鹰击长空的飞机。人们从原本耗时费力的交通方式,转变成了便捷舒适的方式。路也越来越好,以前要走盘山公路,现在开了山洞,以前是坑坑洼洼的县道,现在变成了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改革开放的政策,犹如“惊蛰”,唤醒了神州大地。

现在的生活,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惊蛰”,你看,城市也有了新的活力,比如我们市的南岸村,一个以前脏、乱、差出名的村庄,经过拆迁重建,矗立起一座座,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以前的泥泞小路也变成了康庄大道,大家也都有了经济能力,从原来自行车还是奢侈品的年代,到了人人有车的时候,这难道不是“惊蛰”吗?

另外,我们的风俗也经历了“惊蛰”,比如以前家中老人去世,都要花数十万的办葬费,坟墓还要砍树建在山林里,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负担不说,还破坏了青山绿水,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改革开放后,政府发现了,这种陋习所造成的弊端,于是陆续推出惠民政策,比如殡葬家里不能铺张浪费,互相攀比,要厚养薄葬等。现在人们孝敬老人,社区和谐,我们还创建了文明城市呢。这喜人的变化,对老百姓来说,难道不是属于“惊蛰”吗?

惊蛰,无处不在,时刻唤醒着我们。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为领导核心的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好。

惊蛰节气心得体会2春天有些沉寂,平静如水面。却总使人沉迷于安乐,总使人忘了奋进。

檐下,青瓦下燕子衔来了。弄堂里的孩子还在陈旧的古巷道中念着些陈旧了的古诗:“梨花淡白柳青新,柳絮飞时花满城。”正与同伴玩得正起兴时,却被屋中的母亲领回了家。边关门边说道:“快回家,今天是惊蛰。一会儿就该打雷了。”

我仰仰头,天色已微暗,却不甚沉闷。痴迷于春天,所以在街道上缓缓而行,醉于这春的空气。却不料,一声春雷将我惊醒,随即便落了几滴雨。忙退避到人家的屋檐下。忽然听见楼上传来了几声孩子的啼哭,边哭边说着:“爸爸,我下次不敢了。”

又听闻几声沉闷的男声:“你说说你,像什么样?又是七十多分,老是在中游过日子,你怎么这么不思进取?”

我会心一笑,这样的场景我不知见了多少回。父亲的爱就是棍棒。疼痛却又温馨。常常生活在春天中的人,必不会成为成功者。雷声止住了,我从屋檐下伸出手,干干的,没有雨了。罢,便匆匆走过。路旁的行人埋怨着:“真是倒霉,这是什么日子,这雨怎么说下就下。”说罢,便匆匆走去。

我回头看着那人的背影,默念到:“今天是惊蛰。”是啊,惊蛰。春天虽好,却也要警钟。否则怎能有所长进呢?孟子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人行道上站了许久,我又向着太阳的方向走去。耳畔是惊蛰中动听的一声春雷。

惊蛰节气心得体会3惊蛰,一个万物复苏,大地回春的节气。恰逢阳光明媚的周六,我随着爸爸妈妈和弟弟,准备出门踏青去咯!

汽车行驶在暖洋洋的路上,春天的气息迎面而来。风和日丽之下,多了几簇或浓或淡的新绿。那迷人的桃红,醉人的柳绿是春天到来的节奏。我们首先来到了新少儿图书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掺杂着几分淡淡的书墨清香。我漫步在书的海洋,静静挑选了几本,为我的知识园圃中也增添了些许新绿。

出了图书馆,真正的踏青之旅开始了。图书馆的北侧,正好有一片城市绿地,那里春意正浓,洁白灿烂的梨花,浓妆淡抹的杏花无一不让人赏心悦目。确实是一个赏春踏青的好地方。俯望,一片的绿草悠悠。轻轻地踩上去,如一块硕大无朋的地毯。漫步到小河边,那些点着涟漪,无忧无虑嬉戏着的鱼儿们,就像是刚刚被惊蛰的春意从浓浓严冬中唤醒了一般,透着无边的生机。

午饭时间到了,我和弟弟同时摸着提出抗议的肚皮,来到了繁华喧嚣的中南世纪城。此时此处游人如织,这里不仅是娱乐、购物的天堂,也是一座集南北风味于一身的“饕餮圣地”。这儿的餐厅星罗密布,我们在阵阵菜香的环绕下来到了赫赫有名的“外婆家”。果然是人气美食,候餐厅的门口排着长龙一样的队伍。还好我们抢先了一步,在经历了半小时的等待后,终于听到了那悦耳的叫号声,我们可以开饭啦!不一会儿,一道道春的美味摆上了桌面,色泽鲜亮,令人垂涎三尺。风卷残云间,盘中的美味被我们一扫而空,弟弟拍拍微微隆起的小肚腩,很是满足。探望四周,人们吃着、谈着,脸上是春风拂过的快意。

今日一游,我们找到了就阔别已久的春天。

春天说:“其实我已经等待了你们好久,其实我一直在你们身边。”

惊蛰节气心得体会4在春雨绵绵的三月初,“惊蛰”,这个让人熟悉又陌生的节气如约而至。伴随着天空中一声闷雷,数千万冬眠的动物睁开惺忪的睡眼,一起迎接着新一年的生活……

这,就是惊蛰!以其神秘的力量唤醒沉睡的心灵,唤醒整个世界的觉醒。

20---年,这个收获与失去的一年。送奶工王秀珍用“敬业”与“几百张字条”书写这个社会的责任,她就如这一声闷雷——唤醒人们麻痹与烦扰的生活与工作、躲避责任的心灵;09年,醉酒驾车案频发,其导致的后果不甚严重,杭州连环撞车案、成都醉酒肇事……一幕幕惨案的上演,不得不引起人们对酒后驾车的思考。一名领导酒后驾车被叫下车,当面第一句话就是:“我是---领导,叫你们上司跟我谈!”何等口气?试问此未“领导”是要领着大伙儿“重蹈覆辙”吗?

一句话,唤醒社会良知。

同样是---年,“惊蛰事件”不断发生,也引发人们一连串的思考!---年,一个叫“张雅”的女孩进入公众视线。是的,这位正值花季雨季的妙龄女子,与其年龄不同的,是那“5·12”大地震后,在网上对四川人民的埋怨。此刻,在人们纷纷付出爱心的时刻,这样一位少女却心怀怨恨。这个时间留给了人们什么?

---年,这个无法“十全十美”的年份,多少伟人离我们而去,季羡林、任继愈、钱学森、杨宪益……大师的离去是“文学时代”的远离?还是会有新一代“文豪”引领时代狂潮?

09年,这个“惊蛰之年”。一桩桩事件发生在我们眼前,引发了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思考。也可以用一个似乎不恰当的词来形容它——“当头棒喝”!并不是多么排斥这种“惊蛰事件”,也不是后悔为什么总在事情发生后才认识到纰漏。最为重要的是,希望在这一桩桩“惊蛰”之后,带来的思考能催发事态向好处发展,能够让人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渐渐走向光明,在星光大道上一步步实现。希望,惊蛰之后带来的教训与警醒能够指引人们更为幸福地生活、工作。

一声闷雷,带来警钟,更带来希望……

惊蛰节气心得体会5朋友们!你知道什么叫惊蛰吗?惊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二十四节气之一。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蛰是藏的意思。那你们知道惊蛰的特点吗?惊蛰的特点就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春雷开始震响。

可是,今年的惊蛰与以往却大不相同。这天,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天气特别寒冷,我和妈妈一起到西城广场去买书,只见路上的行人都穿着大衣、戴着手套、撑着雨伞、吃力地行走。一位阿姨的雨伞被大风吹得“翻了个身”;一辆摩托车竟然被大风“砰”的一声刮倒了。

风大雨更大,瓢泼大雨落到地上,哗哗作响。杭州市气象台说,整个杭州地区的面雨量竟达48.6毫米,创了历史记录了。我从报纸上看到:杭州连续降雨,运河、东苕溪超出警戒水位,钱塘江已经逼近警戒水位。灾情最厉害的是余杭瓶窑,那里成了“威尼斯水城”积水已经深达两米多,马路成了水路,车夫成了船夫。水淹没了路,居民无法出门,只能坐船进出······哎!我望着窗外绵绵不断的大雨,真为那里的人们感到担心。

俗话说“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

可今年的惊蛰遇上冷空气,加上连续阴雨,对农作物生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西湖龙井村的农民伯伯提早用薄膜覆盖已萌芽的茶叶,怕把茶叶给“冻坏了”!

惊蛰习俗篇5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二十四节气的特征已不很明显,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二十四节气?是相信它是灵丹妙药,还是视其为糟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节气的演讲题目2021,感谢您的欣赏。

关于节气的演讲题目1大家好!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知道怎样背诵那对我来说如同天书一般的二十四节气歌。不管它有什么意义,只要老师让我背诵,我都会用心背诵。那时,我对自然的变化一无所知。我只知道春天来了,大家都会脱下厚厚的棉衣,穿上轻便的衣服。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节气有了更深的了解,逐渐了解了民间谚语之中蕴含的深刻的自然规律。

当昆虫开始飞舞的时候,几乎一切植物都开始发芽,微风拂面,不再寒冷。阳光明媚,潮湿的空气之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带着这种感觉,我仰望天空。蓝天白云,长风轻柔。鸟儿似乎更加活泼,它们轻盈的身影穿梭在树梢的屋前,嘹亮的歌声仿佛向人们展示了春天的脚步声。柳树轻拂,婀娜的姿态改变了过去的笨拙,显得更加柔美起来,树枝随风舞动,给原本冬日固有的宁静带来了许多活力。仔细看山上,大地不再坚硬、冰冻,似乎有些松软的感觉。张开双臂,呼吸潮湿的空气。你的胸口会感到放松和快乐。

它不仅唤醒了沉睡的大自然,也唤醒了懒惰的农民的心。他们会更加仔细地考虑今年的计划,限度地扩展自己的人生追求目标。春天播下的希望之光,夏雨浇灌的希望之光,秋风吹拂的希望之光,将会红红火火,充满成功的喜悦。

冬眠的季节过去了,春天明媚,万物焕然一新。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刻,在这个充满奋斗的时刻,我们画出一幅美丽的心灵画卷,拾起年轻的心灵,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迈着人生的道路,走向理想的彼岸,心中的乐园。当我们醒来,我们将遵循自然规律的节奏。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将带着悸动的心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好吗?惊蛰带给人们的是希望和活力。

谢谢大家!

关于节气的演讲题目2大家好!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期,此时过冬的虫卵也将开始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然而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风调雨顺,是个好年景。

“惊蛰”节气后,南方暖湿气团开始活跃,气温明显回升。常年节气平均气温淮北地区为6~7℃,淮河以南地区为7~8℃,比"惊蛰"节气升高3℃或以上。该节气内黄淮地区的气温自南向北先后稳定升至5℃以上,而气温稳定升至5℃,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气象界限温度,它预示着树木开始发芽、春长,春播作物开始播种。常年节气平均降雨量淮北地区为15~20毫米,淮河以南地区为20~40毫米。

惊蛰雷动,百虫“惊而出走”,从泥土、洞穴中出来,于是虫蚁开始活动,逐渐遍及田园、家中,或殃害庄稼,或滋扰生活。因此惊蛰期间,各地民间均有不同的除虫仪式。

客家民间则以“炒虫”方式,达到驱虫的功利目的。惊蛰这一天,一些地区要吃炒豆。在少数民族地区,广西金秀的瑶族在惊蛰时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

谢谢大家!

关于节气的演讲题目3大家好!

“惊蛰至,雷声起。”走进惊蛰,最打动人心弦的便是惊蛰的那一声春雷,这雷声带着充满诗意的鼓点,欣欣然拉开了春天的帷幕。似乎在漫不经心的瞬间,霹雳一声,天边,有隆隆的雷声传来,仿佛融入了骨髓和灵魂深处。抛弃所有的喜怒哀乐,在怦然心动的颤栗中支起耳朵,仔细的聆听来自天天籁的绝妙音符。

雨是避免不掉的,那种沁人心脾的凉意似乎就是为了迫使大地打个寒颤,让一切从惺忪中苏醒。而春雨,仿佛是云中的精灵,翩然随风潜入夜的怀抱,她来自哪里?窗外嘀哒的雨声和着心灵的颤音,在开窗的刹那,拥我入怀。是杜甫笔下那知时节的好雨吗?天籁之音,时急时缓地敲打窗棂,望不到她轻盈的身影,夜雨迷醉了心绪。凭窗而立慵懒地读一本古诗,雨打窗棂,倾听她唐诗宋词般平平仄仄的优美旋律。

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三月在一场暖风中眩晕了,它轻盈的脚步溅起一片阳光,春天,随着来自天外的那一声召唤,顷刻间忙的死去活来:蛰伏了一冬的虫儿,树儿,草儿不甘寂寞,从严寒桎梏中重新苏醒,会争先恐后地拥进春天。一片春色,在惊雷之声后,淋漓出盎然生机。孩子们过完年,也开始了新的学期。不怪乎有人说:“到了惊蛰,春天才算住稳了江山。”

惊蛰过后,春分便一步步的近了,风开始变得温柔,空气一夜之间清新温馨了许多;小草们争相破土而出,流露出青涩的羞赧草芽儿,春天的味道一天比一天浓了!透发出勃勃生机,惊蛰带给人们的,是一春的惊喜,明媚的春日里,随着一天天的忙碌,也将重新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惊蛰来去匆匆,以特有的民俗和方式,释放它节气的韵味,不曾为谁做出过片刻的停留,静静倾听大地耳语,回味季节交替,我们又开始新一轮的播种与憧憬……

谢谢大家!

关于节气的演讲题目4大家好!

朋友们!你知道什么叫惊蛰吗?惊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二十四节气之一。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蛰是藏的意思。那你们知道惊蛰的特点吗?惊蛰的特点就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春雷开始震响......

可是,今年3月6日的惊蛰与以往却大不相同。这天,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天气特别寒冷,我和妈妈一起到西城广场去买书,只见路上的行人都穿着大衣、戴着手套、撑着雨伞、吃力地行走。一位阿姨的雨伞被大风吹得“翻了个身”;一辆摩托车竟然被大风“砰”的一声刮倒了。

风大雨更大,瓢泼大雨落到地上,哗哗作响。杭州市气象台说,整个杭州地区的面雨量竟达48.6毫米,创了历史记录了。我从报纸上看到:杭州连续降雨,运河、东苕溪超出警戒水位,钱塘江已经逼近警戒水位。灾情最厉害的是余杭瓶窑,那里成了“威尼斯水城”积水已经深达两米多,马路成了水路,车夫成了船夫。水淹没了路,居民无法出门,只能坐船进出······哎!我望着窗外绵绵不断的大雨,真为那里的人们感到担心。

俗话说“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

可今年的惊蛰遇上冷空气,加上连续阴雨,对农作物生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西湖龙井村的农民伯伯提早用薄膜覆盖已萌芽的茶叶,怕把茶叶给“冻坏了”!

谢谢大家!

关于节气的演讲题目5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既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关于它的由来,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下面就挑一个来讲讲:“春秋时代,晋国国君的儿子重耳为躲避追杀,在介子推等人的帮助下逃到了国外。他们在荒山中迷了路,又找不到东西吃,此时的重耳还心系百姓,这感动了介子推,他从自己腿上割了一块肉,烤熟了递给重耳吃。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后,终于回国做了国君。他给跟随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赏,惟独忘了介子推。经人提醒,他非常过意不去,决定亲自去请介子推。谁知道介子推早就带着老母亲躲到绵山里去了,重耳带人搜山,也没能找到他们。有人提议放火烧山,重耳采纳了这个建议,结果适得其反,把介子母子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重耳非常后悔,把他们葬在柳树下,为忌烟火,他命令全国百姓每个的这一天都不得点火做饭,定为“寒食节”。第二年,重耳领群臣去绵山祭奠,发现柳树复活了,就把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把“寒食节”禁火,在“清明节”插柳,代代相传,成了全国性的大节日。

我们知道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国旗,用宝贵的生命为共和国大厦奠基,先烈们的丰功佳绩是不朽的,他们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少年儿童更不忘记他们!

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先烈们的无限怀念;看今朝,唱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憧憬;展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壮志豪情。不管我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我们祖国的儿女,肩负着先烈们没有完成的事业,肩负着建设经济发达、文明富强、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伟大祖国的历史重任,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呼唤文明春风,告慰烈士忠魂!

惊蛰习俗篇6

梨花风起,寻春半出城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并进行各种游戏以及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

踏春以散步为主,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登山远足,漫步林荫小道,择林木佳胜,飞鸟鸣叫的山陵为目标,攀山越岭,不计速度,只求消遣,漫步而上,此时全身的新陈代谢旺盛,整个身体的健康状况就会得到改善。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李叔同的这首《春游》,道尽了春之美,游春人之热闹。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是大自然的西湖。到过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烟雨碧水、新柳清风、浆声船影、山岚薄雾之中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春游》中的游春人,正是坡笔下的西湖,“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阳春三月,风和日暖,梨花风起,寻春半出城。且去田野,看杨柳依依,野花灿烂,身心不由得清爽而浪漫。对于外地人,西湖毕竟远了,其实任何一座城市,只要你有心,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城外的田园里,处处皆有“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的美景。

“三月风情陌上花”,朴素恬淡,不落尘俗,自古及今,不枯不衰,犹如水,岁岁年年,流淌在阡陌之上,不知迷醉过古今多少王公贵族、粉黛佳丽、文人墨客、寻常百姓。古人所以对踏春甚感兴趣,是因为春临大地,万象更新,郊外的丛林生长着繁茂绿色植物,不仅空气清新,而且在阳光照射下,会释放大量氧气,在林边海边溪畔还有充足的阴离子,使人精神抖擞;同时置身于绿色植物中,有助于消除视觉疲劳,绿色植物还能分泌出特殊气味,刺激人们的嗅觉器官,令人产生愉快的感觉。

中国历代养生家,也都主张亲近大自然。水上的清风,山间的红日,迷蒙的群峰,花草的芳香,虫鸟的清鸣……都是大自然的恩赐,正所谓“风月本无主,闲者便是主人”。还等什么呢?满园春色关不住,赶紧邀约朋友,去领略春日的万种风情吧。

峨眉春晓茶先知

辗转岁月的时光、几载奔忙,在春日里的闲暇里,可去郊外赏花,也不妨觅一处清幽的茶山,寄至味于淡泊,念一句禅语“吃茶去”,携二三好友或一人独往,且去喝一盏清茶,便有了空灵的禅意。峨眉黑袍山,就是这样一个探春问茶的好去处。

三月六日,惊蛰时节,峨眉山“榜上有名・五时茶人擂鼓醒茶”活动就在这里举行。我与两位茶友一起前往,春游品茶。天空下着细雨,疏雨一帘,将峨眉染成画卷。茶山绿,阡陌青,布谷鸟叫,空山飘渺。自黑袍山脚的一个小镇往山上走,一路茂林修竹,清溪潺潺,鸟语花香,薄雾袅绕,让人精神说不出的舒爽,更别提那山中空气,清新得像一眼甘甜的山泉,大家都忍不住加深了呼吸,清洗身体的污染,也洗涤心灵的尘埃。

到得山中,早有一众茶友聚在茶室,闲话品茶。刚采摘炒制的惊蛰茶,用山中清泉冲泡,仿佛电影中的慢镜头,开水倒进玻璃杯里,很短的瞬间,炒干的茶叶重新绽放出生命原来的美丽,在清水中自由飘动,成了无拘无束的精灵。峨眉新茶泡开后清澈透亮,青翠异常,影影绰绰却也清新可人。

缕缕茶烟升起,凑近一闻,淡淡的茶香,清新宜人。细细品味,清冽,微苦回甜。茶人口中,唇齿留香。茶是峨眉茶,水是峨眉水,喝一杯茶,似乎将整座山的山气水气全部喝了下去。邻桌的峨眉僧人,浅黄僧衣,围桌清谈,再看看窗外的山里人家,白墙黛瓦,蔬菜鸡鸭,心中自然恬淡宁静了许多。如此心境下品茶,意味又会不同。杂乱浮躁的心态就算是甘露琼浆捧杯在手,也会平淡无味;但若能平心静气细细品悟,一杯清茶就是人间最好的佳酿。

黑袍山上,数万亩茶园,数千株白芽茶树,生长正当时。上午十点,榜上有名・五识茶人正式在茶山基地举行擂鼓醒茶仪式,感恩天地雷鸣,动物复苏,万物生发。随着一阵清越的钟声敲响,茶人巡茶山,响起三通鼓。迎万物感召,得天人合一。峨眉山僧人按照寺院既定仪式进行了祈福,面对茶山拥簇的苍天吟诵了祈福文……

杏花雨,纷纷下,山里人家采新茶。茶农个个喜气洋洋,穿梭在茶山之间,现场采摘惊蛰茶,并在专家的指点下,手工炒茶。现场茶香四溢,来客都亲眼见识了峨眉茶的纯自然品质。

茶以春为贵,春贵及其时。春天的五个节气: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所产之茶最为珍贵,统称“五时三候茶”。五时茶为春茶之精华者,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在峨眉春天的“五时三候茶”里,你可以感受天下变化,节气转移,感悟自然,回归自然,思索人生。自然的季节不品尝也在,但只有品尝,才能体会人生的诗意。

唐人诗云:“微雨众花开,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动从此起。”惊蛰,为五时雨水后的一个节气,这时节,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各种昆虫。春回大地,桃红梨白,黄莺鸣叫燕飞来,农人开始春耕,茶人开始采茶。古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听到雷声,风调雨顺,主好年景。

雨水降甘露,惊蛰发新芽,惊蛰茶,又称醒脑茶。峨眉黑袍山春暖花开,茶叶吸收花香雨露,茶味中融入花香,清新醒脑。冲泡一杯“惊蛰春茶”,惊醒昨日迷梦,解去春困,冲走烦恼,振作精神,全新的一年从这天开始……

禅院品茗,静坐空人心

不管生活多么纷扰,有一间清静的茶室可以坐下来,像位隐士一样暂时做一个局外人,在淡淡的茶香中借得一刻清闲,无疑是幸运的。而在现代都市,这“清静”二字最是难得。这里要讲一个故事,一千五百多年前的镇江城南,一位失意的书生被贬路经此地,登南山遇寺,与僧人一席清谈后,对宦海浮沉深有感触,便在僧舍里题下一诗云:

“终日错错碎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此诗最后一句广为人知,然而这位书生的名字却被后人忘了,他叫李涉,唐代诗人。之所以讲他,是因为茶之一物,往浅了说无非是忙里偷闲,苦中作乐,正合了“偷得浮生半日闲”之意。周作人在《喝茶》一文中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但处在今日喧嚣的都市,瓦屋纸窗已难寻到,而李涉诗中提到的竹下僧院,倒也是喝茶的好地方。

惊蛰当日,下午三点,榜上有名・五时茶人组织一众茶友前往峨眉山下的大佛禅院,在一处湖边禅房内,大家静坐蒲团,共品五时禅茶。四川省茶艺冠军周小芳亲传弟子,给大家表演了茶艺,在优美的动作中,用一双纤纤素手,教大家学习如何“泡出一杯好茶,喝到一杯好茶”,从环境、选茶、投茶、冲泡、水温、心境等方面,与二十多名茶友探讨茶道。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窗外细雨淅淅,打湿芭蕉,戏了池鱼。清茶喝毕,一曲琴音起,茶友在阵阵茶香中,跟随茶师静心打坐。大家活动全身,放松自己的每一个器官,每一寸肌肤,每一处关节,然后微微闭了眼,开始静坐。开始也会思绪万千,纷至沓来,但也不用强制压住,一切顺应自然,只需去关注自己的呼吸,感受着腹部的一起一伏。慢慢地,你会感觉腿痛,时间再长,你却渐渐忘了疼痛,只感觉心中一片空灵。那一刻,世界静极了;那一刻,整个世界只剩下禅房外雨落池塘的微声,风过疏竹的清响,柳树间的鸟鸣,和峨眉山中远远传来的梵音。

静坐结束,再一次活动全身,缓解了静坐带来的酸痛后,身体会有说不尽的舒爽,一扫平日的沉闷。清雅的茶女奉上另一杯热茶,茶友们继续听一场专家的养生经验分享,感觉实在不虚此行,直到黄昏时分,才各自归去。

惊蛰习俗篇7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呢?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华南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华南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的水分供应。西北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空气温度小,风速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势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 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 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春分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则继续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这段时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气温华南北部多为13℃至15℃,华南南部多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区已经雪融冰消,旬平均气温约5℃至10℃。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等河谷地区气温最高,平均已达18℃至20℃左右。南方除了边缘山区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种,植树造林也非常适宜。但是,春分前后华南常常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气温显著下降,最低气温可低至5℃以下。有时还有小股冷空气接踵而至,形成持续数天低温阴雨,对农业生产不利。根据这个特点,应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

清明:在每年四月四或五、六日,民俗于此日扫墓。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 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在西北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但是就一些地区而言,情况并非如此。特别是华南西部,常处于春旱时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仅10 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带的一半;华南东部虽然春雨较多,但4 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过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农业生产之需还须靠年前蓄水补充。此外,5-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应当加强对雹灾的防御。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时节的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华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华南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 低海拔河谷地带业以进入夏季。华南春季气温较高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适宜红苕栽插的温度为18℃至22℃,这时已能满足。华南老旱区的经验证明,红苕在谷雨后早栽,能够在伏旱前使藤叶封厢,增强抗旱能力,获得高产稳产。

惊蛰习俗篇8

提到端午节,人们习惯于吃粽子、挂葫芦。为什么吃粽子、挂葫芦?不少人便很茫然了。一部分人可能会回答:纪念屈原啊!那么,屈原是谁呢?答曰:大诗人啊!还有呢?他投江了!投的哪条江啊?汩罗江。为什么投江了?

我们了解屈原吗?

屈原的名字总是与《离骚》连在一起,屈原也以其傲然风骨扬名。

现代杂文作家施蛰存先生提出的命题,让我们对屈原及屈原精神有了一个更深沉更有历史意义的诠释――“屈原从来没有自居于一个诗人。也没有写万行长诗的企图。”那么,伟大的诗篇《离骚》的创作又如何解释呢?“命蹇才写文章的,并不是写文章以求命达的。”“屈原一生,始终在希望自己国家政治修明……纵然自己不能执政当权,一展其抱负,也希望在位者能砥砺奋发,不贪污、不腐化。”

施蛰存先生在其作品中,读出的第一个要义是,屈原不是作出不朽的诗篇而成为诗人之后才悲愤投江的;第二个要义是,屈原是“积极地与黑暗政治环境斗争的文人,当他知道终于不能获得胜利”时才自杀。亦即是说,屈原的一生始终是希冀“国家政治修明”,用现代语言表达即可谓忧国忧民,悲愤而死。作者慨叹:“中国士大夫的见解和抱负,从汉以来就这样地只关心着自己一身之得失,则虽为名臣廉吏,亦尚且不足以接武前修,屈原的悲哀,到底有几人能了解呢?”

杂文《怎样纪念屈原》所关注的也是几千年来被人们忽略的价值观――文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作品对人类的精神意义,生与死对一个人来说其伟大与渺小的分水岭。因此,作者特别强调的是,“屈原既不自认为诗人,我们为什么把他硬拉在一批逢人送引卷,或栖栖遑遑专找公爵伯爵护法主人的无聊文人队伍中去呢。”

作品的深刻意义正是:独树一帜、敢于颠覆历来传统的认知。我们常说,杂文作家的逆反思维往往语出惊人;优秀杂文总是能见人所未见、诠释人所未诠释之独到见解,而且这种逆反思维和诠释都是依据科学之观念,并非哗众取宠、怪诞不经。

或问:我们了解似乎耳熟能详的现代文学巨擘吗?我们应该怎样纪念郭沫若、茅盾,怎样纪念赵树理、巴金,怎样纪念老舍、曹禺?这几位是被周扬当年誉为大师级的作家。如果按照传统的思维与“标准”,可能是开个座谈会或出版他们的代表作。然而,我认为,他们也是千差万别的,就以上六位先贤大师来说,郭沫若先生的人品与文品已有多篇文章指出其伟大与渺小,精品与糟粕;老舍和曹禺于共和国诞生后其作品大不如前的内因与外因,好像曹禺还有文章自述其苦恼;而赵树理则以其科学的、独立的思考,不论是对中国农村、农民问题的论断还是就其反映农村、农民生活的作品,在现当代作家中,他都是一面大旗,一面书写农村与农民悲苦的大旗,一面代农民之言、请农民之命的大旗。我未研究过现当代文学与作家,但我知道目前对当代文学及其作家的研究很混乱,且分歧很大。我们如果能从杂文《怎样纪念屈原》得到些启迪,也许不仅对当代作家、作品有个相对的统一认知,同时对我们的民族信仰与民族习俗也不无益处。

施蛰存(1905-2003)浙江杭州人,先后就读于上海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曾主编《现代》杂志;小说创作封笔后曾在云南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任教。主要著作有《上元灯》、《施蛰存文集》等。

上一篇:男同性恋小说范文 下一篇:学校门卫管理制度范文